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时间:2024-09-01 17:15:03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精选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精选15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全速发展,我国的电力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系统的应用频率已经逐年提高,特别是其中的后续控制系统检验工作,而且这些系统技术上的进步对我国建筑行业的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产生这种作用的同时也会遇到很多麻烦,因此为了保持我国在电力调度这一方面的快速而又稳定的发展,同时也为了使我们利用新技术、新理论,所安装与检验的大型电力调度工程体现出一定的质量标准,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对其进行关键施工技术以及管理的创新问题上的研究。

  【关键词】电力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流系统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发现城市里的各种各样的电力体系已经越来越多了,甚至在有些城市,具有特色的电力生产调度体系已经成为了当地大城市的发展标志。而且随着国内城市电力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的不断增多,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系统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加过程中,这些变化也在带动着我国处理电力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过程中,相对应的电气的控制系统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短时间电力控制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国内电力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永久性安全,之前所发生的过的大型电力体系生产信息泄露的事故也依然在不断地发生过程中,有些甚至于严重的损害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经过详细的分析,大多数电力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控制电力调度生产的施工工程内部工作流系统出现了问题,因此如果想避免这一类问题的发生,我们就必须要做到时刻认真的进行电力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的施工技术的研究,要确保电气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安全运作,要为使用这些电力系统的人的人身安全负责。本文主要讲述在电力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系统的相关研究,并对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提出相应分析。

  1系统的总要求和技术方案

  系统包含中心系统和各县调及直调电厂子系统,系统配备服务器,数据库实现双机热备。系统服务端采用了MicrosoftWindows20xxServer作为系统平台,数据库系为Oracle9i商用数据库。我国是一个国民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复杂且地面地势变化多样的发展中国家,由此他所需要运用的电力系统不仅要满足长途输电无障碍、线路输送不复杂、适应于多种环境下使用的特点,而且电力调度管理信息流系统的信息管理需要一种很大的信息承载量。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电力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系统投资方面一般都比较看好使用现代高科技来达到自己用更少的资源来达到做到更好的电力调度信息流控制的目的。但是这种技术的应用还处于不太成熟的时期,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发现的,讨论比较热烈的偏远地区电力调度措施发生不及时的问题,因此对于用现代科技来做好电力调度信息流管理体系来说,它具有一定的管理优势,而且对于电力调度信息流系统也会产生很大一部分的影响,但是他也会存在着许多不为人所看好的劣势。根据近几年参加电力调度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有些地区及部门对电力调度使用系统的`制度理解不够,在指导思想、具体操作等方面的偏差,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2实现功能

  就目前来说,我国在电力调度设备上面的调控仍然处于一个起步的状态,虽说目前还不能赶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这种发展已经是一个很可喜的电力系统领域的施工技术的进步了。而且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膨胀,我国的电力调度系统以及其中的信息工作系统也正处于一种全面更新以及扩建的迅速发展时期,由此我们更应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基于,着力的去发展我国的电力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而在电力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电气设备的安装与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成为电力体系建设后期的一大标志,因此我们必须做好系统中的电气设备的安装,只有在每一个细节上去做好这些基本的安装与铺设工作,我们才能够使得建筑建设进入一个更加快速与便捷的新纪元。

  2.1负荷管理

  各供区(八县一市、华水、南一、南二、中银、常山、直供区的大用户)用电负荷24个整点数据的预计上报与考核,并按月生成月负荷预测准确率报表。限电期间的负荷指标的分配情况公布,各供区按各自的权限登录后,查看指标。系统提取SCADA数据统计后与指标的比较,各供区的负荷控制的执行情况结果汇总。

  2.2发电管理

  各县调及直调厂每日2:00时前上报前一天的24个整点的实际发电出力、发电量。各县调管辖的发电厂必须以计划处统计的各单列电厂分别填报并自动汇总成每日各县调的发电出力、发电量,并按月汇总成月发电量与计划处统计月发电量进行比较与考核。直调电厂每日9:00时前上报次日24个整点的发电预计曲线。地调每日16:00前根据水位、检修等相关资料,下达直调厂发电曲线。系统提取SCADA数据统计后与预计比较,并按月汇总成发电预计准确率统计表,进行考核。

  3系统其它特点说明

  对于WEB人机系统的扩充和完善来说,在原来的WEB人机系统改进的基础上,必须使WEB人机系统能满足所有系统功能的要求,而且WEB人机也将作为改进后各项功能的主用界面。如果我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完善系统报表及数据处理功能,增强报表的适应性和对数据处理的支持、报表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支持以excel文件导出并提供查询打印功能。安全及身份认证功能完善。实行客户端登录IP地址记录和EpassND认证卡的认定,提供用户认证服务,实现对调度客户的支持。

  4结束语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对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已经不陌生了,甚至于对这些电气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有一定的追求和认知。但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电力调度系统的使用还仅仅只是针对于一次性的设备使用,他并没有普及到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系统之中来,而往往人们在大型建筑中所接触的电子设备都是强电设备,由此本文着重的讲述了电力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系统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智成,宋国鹏,路茜.高层建筑强电系统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四川建筑,20xx,S1:241-242.

  [2]刘子泉.加强高层建筑在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J].广东科技,20xx(05).

  [3]许志攀.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管理探究[J].价值工程,20xx(06).

  [4]李峰.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xx(18):110-112.

  [5]戴松岚.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问题的思考[J].中国房地产业,20xx(03):78-80.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2

  摘要:实行项目管理,规范其组织模式和管理过程对于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协调工作,这是控制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和保证开发成果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管理系统项目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是为了使开发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根据管理科学的理论,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并利用工程化开发方法所进行的系统活动。

  1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可以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也可以是为实现企业某一管理职能而进行的一个单独的开发项目。对于前者,需成立企业的项目委员会,委员会下设项目管理组、项目评审组和项目开发组;如果是后者,则可以根据职能所涉及的范围,召集相关部门人员成立开发项目组,项目组中分设系统开发小组和项目评审小组,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项目管理负责人可以为多人,由职能部门和信息部门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拟定项目管理的进度安排;组织项目阶段评审;协调整体开发工作;对项目管理采取优化措施。

  项目评审小组一般由企业技术专家组成。主要职责为:对项目的需求分析进行评审;对系统选型和开发计划进行评审;对系统开发进行阶段性评审;对项目总结报告进行评审。

  开发项目组有开发技术人员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项目负责人的安排具体负责项目的软件开发工作;项目结束后提交开发成果并形成技术文档。

  2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

  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通常包括三大阶段:需求分析、系统选型和系统实施。从具体的项目执行过程上来讲,项目管理可分为项目的项目授权、需求分析、项目选型、开发计划制定与实施、项目评估及更新和项目完成验收六个步骤。

  2.1项目授权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要求提出后,需要确定开发项目管理的责任者,由其负责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需求评估,并进行项目开发的总体规划和管理与质量控制等,即将项目开发与管理的权限授予某一部门。一般而言,如果是针对企业的某项管理职能而进行的系统开发,应由具备此项管理职能执行能力的部门来负责;若是企业的总体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这应由成立的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

  2.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可分为三个过程:

  1)可行性评估:根据项目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明确项目开发所需要投入的企业资源,并从企业现行的管理方式和理念、人力资源、技术支持等方面考虑,确定项目开发成果能否被使用者接受,能否促使工作流程的合理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管理运行成本。

  2)需求评估: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体需求和期望做出分析和评估,详细考虑需求的实现方式,确定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及模块间的关系,对系统的信息标准进行统一确定,并据此明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成果的期望和目标。

  3)项目总体安排: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时间、进度、人员等做出总体安排,制定项目的总体计划。

  2.3项目选型

  在明确了项目的期望和需求后,项目选型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开发选择合适的软件系统和硬件平台。在项目选型阶段的主要管理工作是进行系统选择的风险控制,包括正确全面评估系统功能,合理匹配系统功能和自身需求,综合评价软件系统和硬件平台的功能及价格、技术支持能力,充分考虑系统维护和后续开发等因素。

  2.4开发计划制定与实施

  在项目策划时,要充分考虑具体开发人员对开发过程的意见,项目开发的负责人应当协同开发人员进行尽量精确的对开发过程情况的估计。开发计划常以文本文档和图形文档结合的形式出现,文本主要记录项目的约束和限制、风险、资源、接口约定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进度和资源分解、职责分解、目标分解最好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工具来进行规划和管理,以利于进行同步修改。

  2.5项目评估及更新

  项目评估及更新阶段的核心是项目管理控制,就是利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来衡量和更新项目任务。项目评估及更新贯穿于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在项目评估及更新阶段常用的方法有:

  1)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性评估,考察开发过程是否按计划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出现偏差,研究是否需要更新计划及资源,同时落实所需的更新措施。

  2)通过定期编写项目进度报告,召开项目开发情况通报会议,进行定期的工作小结,评估实施进度及成果。

  3)通过对开发人员及需求部门人员进行培训,编写完善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技术保障文档,从而建立起完整的质量资料,以便于开发完成后的进行有效的系统维护,并对将来可能的后续开发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技术资料。

  2.6项目完成

  项目完成阶段是整个实施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

  1)结合项目最初对系统的期望和目标,对项目实施成果进行验收。

  2)正式移交系统正式运转及使用,由企业的信息部门进行日常维护和技术支持。

  3)项目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和实施成果做出回顾,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3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过程

  质量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建立和执行适当的质量衡量标准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质量控制贯穿了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在项目管理中对质量的动态管理,它不仅仅是对开发成果的质量要求控制,还包含了对开发工作流程、开发方式、财务成本以及开发风险等更方面的控制管理过程。

  3.1建立项目的质量衡量标准

  项目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是依据系统开发的功能需求,通过开发项目的计划和实施过程所建立起来的,对项目开发的若干要求,以此作为项目开发评审和控制标准的基础和核心。具体的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开发工作流程的合理化;

  2)开发时间和成本预算控制;

  3)项目风险控制;

  4)开发工作安排效率;

  5)开发工作的协调管理过程;

  6)工程化开发方式的运用;

  7)程序的运行效率和信息标准的统一;

  8)管理信息系统需求方满意度。

  3.2观察开发过程的实际表现情况

  通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渠道,收集项目实施的有关信息,了解开发过程的实际表现情况。在这一步骤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渠道有:

  1)正式渠道,如定期编写项目进度报告,召开项目开发情况通报会议;

  2)非正式的`渠道,如在开发过程中与项目小组成员或需求方的交流等。

  3.3进行实际表现和控制标准的比较

  比较项目实施的实际表现和预先制定的控制标准,主要是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与项目计划的偏差。

  管理控制标准为客观评价项目状况提供了依据,使项目负责人能够迅速、有效地对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做出全面、客观判断,从而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4采取调整措施

  在比较项目实际表现和衡量标准后,如果出现偏差,就需要采取调整措施,纠正措施可以采取以下的形式:

  1)对开发流程进行合理化调整;

  2)协调项目资源的合理分配;

  3)建立系统、全面、准确的技术文档资料;

  4)调整项目组织形式和项目管理方法。

  4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管理协调工作,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4.1需求方与开发方的关系

  需求方与开发方是对立的统一体,双方均希望将开发项目做好。但需求方可能对信息开发技术缺乏全面的了解;而开发方对需求方的需求、细节了解不充分等因素,使得双方对开发过程的理解存在着差异。而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与理解的不同会导致开发成果与实际需求偏差甚远。因此,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便是建立一个便于开发方与需求方之间进行交流的环境。

  4.2需求方参与项目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的关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一方面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另一方面也改变了现行的工作管理模式,改变了原有的一些工作流程和工作习惯。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与否有赖于使用人员的检验。特别是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试运行阶段,使用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实际上是对系统的深入测试,有助于帮助开发方进一步完善软件功能,提高软件的实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4.3项目管理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关系

  项目管理人员与软件编程人员的关系处理得如何将直接影响软件编程人员的积极性。当使用人员对系统提出问题,并改动要求时,软件开发人员往往找出各种理由予以否定,而这正是引起开发方与需求方矛盾的最经常的原因。在管理信息项目开发中,项目管理人员需要经常协调使用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的关系,既要满足需求方的需求变化,又要充分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4.4性能与灵活的关系

  性能与灵活是系统设计中的一对矛盾,在项目管理中应充分考虑性能与灵活的关系。性能是系统可用性的重要因素,很难想象一个响应速度很慢的系统能得到最终用户的认可,而灵活性是系统适应变化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无法适应工作模式变化的系统也是难以推行的。

  5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是通过对项目的科学计划和管理,从开发过程的表现衡量与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控制等不同方面对项目进行控制,使企业实现项目所预期的成果和目标。项目管理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开发质量和进度的有效手段。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3

  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不同于传统的监测管理系统,它不仅能更大程度地满足现代社会隧道工程施工快速、准确获得信息的要求,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工程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所以,在对隧道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和隧道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未来趋势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对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做一番基础性的了解与把握。

  一、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比较强大,内容也比较多,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施工日志管理功能、项目监测管理功能、信息管理功能、施工数据监测管理功能以及信息交流功能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施工日志管理功能

  这一功能比较基础和简单,主要包括系统使用者的注册、授权、登录验证以及施工日志等四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二)项目监测管理功能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施工项目甚至是各个工点现场条件的信息录入与发布,除此之外,更为神奇的是它还能对观测到的信息进行浏览,从而使相关数据达到可视化的程度。

  (三)信息管理功能

  该系统的信息管理功能是建立在WebGIS的基础之上的。信息管理的内容包括可视化信息的发布、施工场地的信息以及相关数据报表的输入等。

  (四)施工数据监测管理功能

  这一功能主要是指前后台数据交换的实现。其内容包括更新施工监测数据、提交施工现场监测数据以及监测数据的查看和下载等。不过,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些内容实现的前提是该系统的使用者获得授权或者是有特定的权限。

  (五)信息交流功能

  该系统还可以为施工、监理、设计等部门的互动交流提供平台,以更好的交流施工监测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等,为相关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奠定基础。

  这一系统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较常见的`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隧道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在软件功能的完备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应用还不充分,与相对成熟的商业软件相比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其次,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所依赖的技术大多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发展还不很成熟,更不用说在实际中的应用了;第三,不管是在快速反馈还是在及时指导方面,隧道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有些时候完全依赖这一系统还不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彻底解决;最后,该系统所监测的信息一般种类相对繁多,无法顾及到各种信息的特殊性要求,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可能还要相应加强其组织性,以为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基础。

  二、隧道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未来趋势

  从目前来看,隧道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不论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有比较大的发展,不过从与外国发展的比较以及整体上来看,其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境与难题。经过总结,我们可以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以GIS等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前提下,对数据库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与合理的组织,以创建更加稳定、易用、安全可靠的运行系统。

  其次,该系统在单机版、网络版、二维GIS可视化以及三维GIS可视化等方面都必须进行同等的研究,同时这种研究还必须建立在不同应用需求的基础上,不能因为过于重视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第三,隧道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将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得到更大幅度的增加,这一时期需要对一些通过实时监测设备或者是元器件等采集的数据进行接收、显示与分析,以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保障。

  第四,未来隧道工程的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将会更多的采用虚拟性的现实技术,然后再开发出以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虚拟平台,这一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隧道信息管理的可视化水平与管理效率。

  最后,随着现代技术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加快,未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会在隧道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更为深入广泛的应用,这样一来,施工监测信息就会被更加及时地掌握,任何信息都可以被随时随地掌握,以为工程的施工以及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结束语

  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道路,特别是隧道等的安全事故逐渐增多现象都对新的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与传统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不同,隧道工程施工监测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满足现代社会隧道工程施工快速、准确获得信息的要求,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工程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其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前景被业界人士广泛看好。本文主要针对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隧道施工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在论述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少的缺点和不足,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要加以规避。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4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相互融合,正在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当今世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示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充分利用“3S”(GIS,GPS,RS)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能和效益和规范化程度的信息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个性”较强,不同的工程之间条件千差万别,工期较长,季节性强,技术复杂、设计变更一般较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多,规模和投资一般都比较大,且涉及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诸多环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大,问题多。如何通过推行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投资和质量,缩短工期,达到既定的质量和安全目标,成为水电开发投资企业和有关方面关注的重要问题。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作为整个工程的责任主体,已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在准备阶段,就开始着手构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已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展露其无限的生机,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传统的方式已被信息技术所代替。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常用的文档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功能外,一般应集成项目管理模块。

  2、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 共享资源的要求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往来产生的文件繁多,各方下达或上报的信息复杂多样,如何共享这些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方便查找利用,就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2.2 管理决策实效性的要求

  系统能够实时汇总、分析当前发生的各种信息,自动进行计算并按设定好的格式输出报表,便于完成统计数据上报和计划下达工作。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进行决策,对资源、进度、质量安全措施等进行调整,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有利于工程质量、进度、投资3大控制指标的实现。成功的信息系统应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2.3 管理决策科学性的要求

  科学的决策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各方面信息资源的准确搜集、加工、整理,把握工程全局,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和采承措施,科学地作出决策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实现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流程化管理过渡。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应以实用、易用为原则,以建设公司现有工作流程为依据,按照企业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的`要求,引入项目管理思想,可以作为水电工程建设高效、科学、规范管理的有效工具。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程各类数据和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而且可根据既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和阶段目标,实时跟踪、比较分析,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达到全面控制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目的。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的手段。

  3、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3.1 项目管理方式

  3.1.1 文档管理系统+独立的项目管理软件方式有些工程不使用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只针对迫切需要的文档管理购买相应的管理系统或自行开发文档管理系统。同时,借助于当前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是Microsoft Project和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简称P3),有的工程甚至只进行简单的进度管理,使用Microsoft Excel绘制横道图,使用AutoCAD绘制网络图。

  (1)Microsoft Project.Microsoft Project是一种功能强大而灵活的项目管理工具,可用于控制简单或复杂的项目。它能够帮助您建立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追踪所有活动,使用户实时掌握项目进度的完成情况、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差异、资源的使用情况等信息。

  Microsoft Project的界面标准、易于使用,上有项目管理所需的各种功能,包括项目计划、资源的定义和分配、实时的项目跟踪、多种直观易懂的了表及图形、用Web页面方式发丰项目信息、通过Excel、Access或各种ODBC兼容数据库存取项目文件等。

  (2)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简称P3)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是美国Primavera公司的产品,国际上流行的高档项目管理软件,已成为项目管理的行业标准。

  P3软件适用于任何工程项目,能有效地控制大型复杂项目,并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工程。P3软件提供各种资源平衡技术,可模拟实际资源消耗曲线、延时;支持工程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进行信息交换,使项目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工程进度。P3还支持ODBC,可以与Windows程序交换数据,通过与其他系列产品的结合支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风险分析。

  3.1.2 购买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加以改造购买利用在水电工程中应用较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得到并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并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系统中也可集成第3方项目管理软件或是系统本身自带的项目管理模块。缺点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个性差异大,现有有软件往往满足不了要求,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有时甚至需要推倒重来。

  3.1.3 自行组织编制本项目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利用自有的软件开发人员或委托有实力的软件公司,针对本工程特点,借鉴现有的信息系统经验,编制本项目的专用管理信息系统。优点是能针对具体工程特点进行信息系统的构建,容易满足实际需要;缺点是开发周期可能较长、开发难度较大,有时编制出来的软件通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不明显。

  3.2 水电工程中应用较多的管理信息系统

  3.2.1 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TGPMS)是由三峡总公司与加拿大AMI公司合作开发的大型集成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1995年10月启动,1999年4月正式上线动行。TGPMS以数据为核心,功能包括编码结构管理、岗位管理、资金与成本控制、计划与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工程财务与会计管理、坝区管理、文档管理等13个子系统。支持各项工程管理业务,为工程各阶段决策服务。TGPMS在项目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和较强的拓展性,系统可以集成办公自动化和P3等专业软件。作为一个原型系统,目前已在新疆的吉林台、贵州的洪家渡、清江水布垭、溪落渡工程等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而且还跨行业应用于北京城远市政工程、京沪高铁工程等。

  据了解,该系统前后耗资1亿多元开发,功能上比较全面,也可进行扩展,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在质量、成本模块的数据融合上很有特色。但该系统比较庞大,购买费用较高,在操作界面的简易性、友好性和系统的实用性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

  3.2.2 化科软PMS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由北京化科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包括:施工管理、概算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管理、统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机电安装管理、监理日志、移民搬迁管理等模块。该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工程,进行适应性的开发,在水利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已开发了几套在水利工程工地使用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黄河公伯峡工程、广西百色工程、黑龙江尼尔基工程、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广蓄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等。该系统数据事合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系统操作界面不太统一,几乎每个工程都不一样,如果能够对界面进一步规范统一,用户使用起来会更简便。

  3.2.3 梦龙管理系统梦龙开发有LinkWorks协同工作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减模块,功能比较全面,尤其是进度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很方便地绘制和修改进度图、网络图,网络计划技术方面领先于国内其它同类软件。在项目管理方面,PERT项目管理软件经过在三峡工程一期围堰、茅坪溪泄水建筑物、导流明渠和大江截流等重点施工项目中结合生产深入研究并投入实际应用,已充分展示了它先进、科学、灵活、高效、功能强大等优势,为三峡一期工程加快施工进度,提前10个月浇筑混凝土和安全、正点实现大江截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该系统在水利行业应用还不是很多。

  4、当前水利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为特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进展比较缓慢,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各水利业务领域发展也很不平衡,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我络沿未形成。对照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当前水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信息资源不足

  水利工作管理要面对洪涝、干旱及水污染灾害的防范、水资源调配、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监测四大主题,所需支撑信息在内容上涉及面广,信息采集的时空间隔、数据类型、数据精度、交换格式与表达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

  尽管多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积累了一些基本观测资料,初步建设了一些基础数据库。但涉及减灾决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建设管理等众多急需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还极不完善,如服务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空间数据,水资源调度,工程现状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其他各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

  信息资源不足主要表现为:时效较差、种类不全、内容不丰富、基准不同、时空搭配不合理等,特别是信息的数字化和规范化程度过低,更加重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此外,信息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从水利系统自身的角度看,一是动态信息采集环节薄弱,二是信息积累未能全面规范化,有许多宝贵的原始观测记录、历史文档、规划与设计等资料已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损毁或散失,造成信息损失。与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流受信息交换机制的制约,要么获取困难,要么因业务侧重。

  4.2 信息共享困难

  可重用性的共享性是信息资源价值优势的突出体现,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住处资源的基础。由于水利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目标单一,导致条块分割

  目前在水利系统结合各项业务应用目标,开发建设了一些专用数据库用相应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各自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这些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建设在各个地区和不同业务部门,呈现条块分割的特征,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等为边界的信息孤岛。各数据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与手段,有些内容还相互重复、甚至互相矛盾。许多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研究或业务应用而建,服务目标单一、相关文档不全,给后续扩展和改造增加了困难,更难以被其他系统调用和共享。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数据库不具备持续运行条件,难以向外界用户提供服务。

  (2)标准规范不全,形成数字鸿沟

  水利信息标准规范尚需进一步健全,行业内大多数数据库与具体业务处理紧密绑定,服务目标单一,多数已建数据库规范性较差,自成体系。对数据库文档普遍不重视,导致数据库只能在有限范围、有限时段内由少数人员熟悉使用。在共享环境中,这些数据库内的信息内容很难理解,其价值无法判断。客观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3)共享机制缺乏,产生信息壁垒

  由于以信息共享政策法规为主体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未建立,社会公益与市场化服务界限不清,信息服务合理补偿机制尚未形成,导致信息资源的占有者都希望共享其他占有者的信息资源,却不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提供共享,单向的共享愿望形成事实上的信息壁垒。

  (4)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信息交流

  在当前水利行业网络系统等软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很完善的条件下,难以构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环境,导致信息交流的通道不畅、能力不足、效率不高,安全没有保障,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4.3 应用基础薄弱

  信息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与水利业务处理的数字化,除因信息资源限制导致的应用水平低外,对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应用的研究不充分、大多数水利业务数学模型还难以对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模拟。各级水利业务部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应用软件功能单一、系统性差、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成本高、维护困难,不能形成全局性高效、高水平、易维护的应用软件资源。

  5、结语

  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随时关注世界前沿科研成果,引进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进行创造性劳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取得良好成绩。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多元化。随着遥感、卫星及雷达等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了多元化的更丰富和更准确的信息,如防洪抗灾信息,卫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推进了“数字化流域”,从而使流域的规划、开发、管理全面实现信息数字化。

  (2)信息传输快和资料共享。先进的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数字化、网络化,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如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中,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在30分钟内收集齐全国的水雨情信息目标成为现实,比一在的2~3个小地缩短3/4~5/6倍,将为全国的防汛决策提高及时可靠的信息。此外,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将大大提资料的共享程度,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3)信息处理快速、可视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快、可视化程度高、表现直观,增强了决策支持的能力。

  (4)信息安全保障。应用各种先进的加密技术,确保信息的保密与安全。联合攻关,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应用软件,努力避免系统开发中的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重视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6)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确保系统及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郭武山。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探讨。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xx年4月第4卷第2期。

  [2] 王建武, 陈永华等。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科学出版社,20xx年10月。

  [3] 李友国。 大型水电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方法探讨。中国三峡建设,20xx年9月。

  [4] 晏新春,杨平祥。 景洪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水力发电,20xx年7月。

  [5] 杨培岭。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 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xx年。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5

  【摘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财政来源,电力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实现效益的重要环节,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电力企业的规范管理与盈利,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逐步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的作用。为此,本文对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设计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力营销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1.引言

  随着供电企业各项生产营销系统的建立与使用,各类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上线运行的重要信息系统有业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电费抄、核、收管理系统、用电检查系统、稽查系统、95598呼叫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用能解决人工难以及时处理大量信息数据、难以及时进行复杂运算分析的难题,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将人工处理的程序、模型预先设计好,帮助企业高效率地管理营运过程,帮助企业及时获取并提炼重要的信息。

  2.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的系统结构及设计原则

  2.1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的系统结构

  在我国所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扩大规模的形势下,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电力营销信息的基本管理,是采用电力信息方面的技术在电力的营销中运行的基本构成,那么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力的发展是从传统发展到有高度的集约化、技术化以及知识化方向。在电力营销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则是电力工业的信息系统,它可以实现我国各个级别、各个地区的电力公司内部系统的信息化,是电力营销的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建设点。电力营销的信息管理系统代表着电力公司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对于电力公司的电力营销能够实现其营销管理体制的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是促使电力公司的系统能够以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形式发展的主要原因。只有这样的流程才能够为电力公司提供准确的管理信息,从而将日常管理工作的进行实现其顺畅化。

  2.2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就是利用现代电力信息技术实现电力营销的知识化、技术化、集约化发展。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原则:

  (1)开放的系统设计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不是独立封闭的,它具有开放性,应与电力企业其他相关新系统实现连接,从而使营销信息系统统一于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便于企业统一管理,实现管理信息一体化。

  (2)灵活的可定制功能

  电力营销作为电力企业重要的业务部门,其对于业务处理过程和方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不是一成不变,所以在设计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时应根据营销部门的特点,实现个性化设计,以此来满足营销部门不同时期业务处理方式。

  (3)技术共通性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所需的技术并非天马行空的,它是根据当前信息系统和软件设计的流行方案而进行的',这样在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时,实现系统的分布模块化组件,同时可与当下的其他专业实现对接,扩展系统的兼容性。

  (4)安全性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方式便捷、内容多样;另一方面给信息安全带来诸多隐患。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通过访问权限设置、加密、备份、纠错等多种方式,同时要求管理和业务部门权责明晰,杜绝越俎代庖跨级别对数据进行访问,实现营销信息系统的数据和网络安全与稳定。

  (5)适用性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服务于电力企业的信息管理,应根据电力企业的发展的需求,针对不同部门、不同业务适时做出调整,而不能一味一成不变,应用发展的观点对待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增强系统的适用性,从而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3.电力营销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

  构件系统的本质就是软件开发的一种工具或者方法。使用构件系统的原因则是为了使软件得到功能的扩充,以及得到重新使用的功效。使用构件技术不用设计或者开发很多的信息应用系统,可以对于多模式的系统核心功能上开展分析流程,这样不仅可以促使软件可以合理并科学的重新使用,又可以实现开发的信息系统可以使用于不同的模式。传统的面向对象程序的设计方法,经过延续形成了现今的构件技术方法,构件的技术方法是在运用构件组合的方式基础上,建立了应用的系统。该系统主要凸显了软件的互相重用性、操作性,在构件的定义、构建和装配上有所侧重。

  软件的互相操作性指的是每个构建都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协调和通信,将错综复杂的功能可以在配合的过程中完成。而技术的重要性则是表明在这个方法里蕴含的功能,能够在不同的系统中体现。耦合法指的是对于构件中的相互独立、相互协调的合作和运行,使系统化、模块化等应用功能实现。构件的耦合法从构件中的相互关系来划分,可以划分两种形式,分别为紧耦合和松耦合。构件耦合技术有以下优点:构建耦合法能加速构件的设计开发,并合理地部署在服务器上,提高系统性能和运行效率;开发环境和编程语言相对独立,构件位置、进程一目了然,方便系统维护,提高了构件的扩展补充性重用性;缩短了信息系统开发时间,节省了开发费用,提高系统经济效益。

  这两种形式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构件的开发和设计实现,并且会把构件科学合理的布置在服务器上,这样的做法会使应用的系统在运行和性能的效益上有所提高。独立的开发环境和编程语言则是构件耦合法的特点。此外,构件的位置和进程具有透明性,并且构件的重用性和扩充性也很高,在维护方面相对也非常的方便。

  3.1电力营销系统的体系结构

  在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是基于J2EE技术之上的多层BS结构,主要有数据库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客户层Web服务层四个方面。所谓的数据库服务层就是指对数据进行组织对数据库的分布进行管理,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同步等。应用服务层主要负责对平时应用中的逻辑进展开集中管理。客户层主要负责处理人机交互方面的问题。Web服务层主要负责处理HTTPS协议的访问请求和发布信息等方面的问题,根据电力营销信息系统设计原则,采用耦合构件的方法设计出符合电力营销需求的信息系统。

  3.2应用系统功能层次

  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功能层次结构见图1。下面从营销管理业务整体的角度,来说明系统对于各项业务功能之间的结构层次关系。参考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可将整个用电力营销系统的功能按照图1所示的层次。

  客户服务层。通过营业厅、呼叫中心、因特网(Internet)和客户现场等多种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电力法规、用电政策、用电常识、用电技术,以及用电情况等信息查询和咨询服务;实时受理客户通过各种方式提交的新装、增容与用电变更、紧急服务及投诉举报等业务。营销业务层。处理新装、增容、用电变更、合同管理、电量电费、收费与账务管理、电能计量管理、负荷管理等业务。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主要包括工作流程优化与监督、营销业务稽查、合同执行情况管理,以及投诉举报管理等。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通过对营销业务层、客户服务层、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等信息流的应用分析,提供诸如市场运营与开发、客户需求信息、市场预测及动态研究等辅助决策信息。

  4.结束语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供电企业管理信息化,成为供电企业适应市场新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供电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传统的信息系统存在兼容性和扩展性、差维护工作量大、系统集成困难已不适合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潮流。将构件耦合技术、构件开发技术和系统应用整合等应用于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从而解决了传统设计中的不足为电力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做发挥其信息化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健.电力市场营销管理[M]1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2]丁毓山.现代电力企业营销实务[M]1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xx.

  [3]张新社.基于J2EE的电力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C].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xx.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6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旅游业也日益发展壮大,国民对于旅游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传统的旅游资讯已经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因此旅游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为民众提供全面丰富的旅游信息。

  一、旅游信息存在的现状

  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逐渐引进国外先进的旅游资源管理系统,当时在很大程度上为旅客提供了方便。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信息在网上整合度相对较低,与优秀旅游资源国家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首先,旅游资源管理系统的内容相对比较单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旅游资源管理系统只是将旅游资源进行统计分类,系统内的旅游资源大都是静态的,没有考虑到游客的具体实际,对于动态变化的因素考虑不足,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

  再次,不同的旅游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沟通不足。国内目前旅游资源整合的网站相对较大,但是管理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以及与旅游资源之间的合作关系,很多管理系统之间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实现共享,给游客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困难。

  最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者对于旅游资源的空间信息考虑不足。旅游资源在空间上是相互联系的,但是开发者在开发时,更多是对单个的资源进行描述,忽视旅游资源之间的空间联系。游客在查询信息时,可能因为信息资源过少而放弃旅游计划。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根据我国的旅游资源现状与计算机先进技术相互结合,设计出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软件,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旅游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近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旅行社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各地。目前旅游行业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不大,管理不够规范的特点。因为旅游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而这些要素分布不在一个地域,单个人很难全面掌握所有信息,一旦掌握这些信息的人离开企业,就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伴随着这样迫切的需求现状,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

  管理系统在设计初期最关键的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在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的子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

  对于旅游资源信息查询者而言,能否快速便捷的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在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中,用户对于系统的使用度就成了系统是否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游客在使用旅游资源管理系统时,关注的信息点主要是吃、穿、住、景点以及附带的娱乐活动等等。信息系统在提供这些基本信息的同时,需要不断更新旅游信息,如果旅游信息发生变化,旅游信息系统需要及时更新,以便用户及时变更行程计划。

  为了实现旅游信息的利用率,应该将旅游管理系统设计为网络系统,任何有旅游想法的用户都能随时随地的检索到需要的旅游信息。网络系统在提供基本旅游信息的同时,应该有相应的评价系统,用户可以将自身的旅游经历进行分享,为其他用户提供参考,也方便管理员根据用户的评价对旅游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合理的更新。

  三、旅游管理系统设计时需要满足的功能要求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时需要具备以下几大功能。第一,是对有效信息的检索和管理。旅游资源的有效信息检索包含旅游景点以及旅游景点的附带设施,管理系统中的.旅游信息更多是以图片、文字描述等等形式呈现。因此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在实现检索这一功能时,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划减少信息重复,同时对景点周围的附属娱乐信息进行描述。

  第二,推荐相应的旅游路线规划。游客在查找有效旅游信息时,需要根据旅游景点制定相应的路线。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之前游客的路线分享,选取相对比较合理的路线形成,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推荐为最佳行程,帮助游客制定完美的路线行程。

  第三,链接电子地图。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地图应用的更加广泛。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在介绍旅游景点时,链接电子地图,能够更加方便用户的形成规划。用户可以在地图中自行检索自驾游的行车路线,选取最合理的路径。地图中包含全面的旅游区内的公交路线,方便自行旅游的游客的出行路线。电子地图中应该包含3D地图,在切换模式后,用户可以在3D模拟中直观感受旅游景点之间的路线状况。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转变为计算机检索为主。传统的旅游信息分享主要依靠书籍等方式,这些方式获取相对较慢,信息不全,不能够快速为游客提供所需的信息。将旅游资源整合为一定的管理系统,在互联网上进行分享,用户只需要轻击鼠标,就能得到全面的信息资源,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更重要是将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推广,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庆,田明中,郭福生,王同文,孙洪艳.基于ArcIMS的地质公园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0,(5).

  [2]周丙锋,赵文吉,胡卓玮,王志恒,曹高明.民俗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11,(19).

  [3]夏元平,程朋根,许亚男.基于WebGIS的庐山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北农业科学,2010,(22).

  [4]徐映雪,任志远,李玲芬.渭南市旅游资源管理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2011,(4).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7

  在现代信息科技的整体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领域与行业都将信息系统的完善设计与应用作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旅游业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朝阳产业,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更具有实际价值。基于此,本文就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展开分析,其中,系统设计方面主要介绍了设计原则、模块与操作流程的设计方式,在系统应用方面,通过模拟应用介绍了应用优势等内容。

  引言

  旅游产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促使旅游业拥有了十分广泛的发展前景。旅游企业由于成立与运营成本较低,运营模式较为简单等特点,导致旅游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在这一发展形式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设计与应用,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因此,要充分利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对旅游业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业务开展等的影响作用,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满足游客的需求。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作为辅助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信息化工具,作为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基础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建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适用性与实用性原则。旅游企业的经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利润获取方式较为单一,是一种“积少成多”的方式,将每一位旅游参与者的团费减去组织成本,再乘以参团人数即为最终利润,所以,利润水平与成本控制具有极大的关联。因此,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需要以提升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效率、满足游客需求为核心,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游客的使用需求。

  (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设计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包括五个,一是数据收集模块;二是人机交换模块;三是操作执行模块;四是中央处理器模块;五是通信模块。这五个模块的功能各有不同,但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数据收集模块即数据库,在旅游管理活动中,大量的数据是管理工作的主要支持,比如景点人数、导游数目、经济效益等,管理需针对上述情况具体开展。人机交互模块是指人员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程序,人员输入的指令通过该模块实现,如人员输入“九寨沟”,信息系统可以给出九寨沟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要景点、门票价格等。其他模块的功能也与此类似,均是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和集成的。

  (三)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设计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以简单、快捷为基本原则,因此减少了层次,将执行层(输出层)、交互层(输入层)与中央处理器(控制层)直接进行连接,但输入和输出系统是分离的,不会相互影响。当人员将相关内容输入后,中央处理器会直接做出反应,给出相关内容,这一流程大大简化了工作内容,提升了效率。

  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效率优势;二是资源优势。效率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工作流程和模块设计上。上一小节中,给出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即输入-控制-输出两个基本层次,一切指令的反映速度均得到了有效保证,这一设计好比高速公路,分离的输入和输出层,就像双向通行的快车道,信息读取和反馈速度得到了保证。资源优势主要建立在数据库方面,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无论人员想了解旅游地点何种信息,均可以得到有效满足,包括美食、车辆、景点、文艺特色等,这是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又一个突出的应用优势。

  (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拟

  以武侯祠旅游为例进行模拟,人员进入成都后,向系统输入关键词“武侯祠”,可以得到相关信息包括武侯祠距离、门票价格、游客状况(淡/旺季)、最佳路线、旅游指导、附近景点等,游客按照相关信息进入景区后,又可以通过系统了解相关资料,包括诸葛亮生平、纪念馆建设等。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和语音资料在系统中兼容,可供游客自由选择,同时游客可以随时调节声音、控制播放速率、暂停播放等,应用效果非常良好。此外,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中,系统具体较高的可操作性。就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形势与发展趋势来看,旅游业国际化将是所有旅游企业的共同发展目标,因此,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兼容了多种语言,外国游客可以选择英语等语言应用系统辅助旅游。模拟应用中,这一设计的效果也非常良好,兼容的英语、法语等发音准确,且文字清晰,能够很好地满足外国游客的需求。

  三、结语

  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获得显著提升。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明确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集成技术等,推动旅游产业中的信息技术革命,进而更好地满足游客的使用需求。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将逐渐成为顺应时代潮流与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8

  一、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现状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以成本和资金为重点,严格预算刚性管理,对各项经营指标的全面完成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预算管理范围已涵盖所有单位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资金预算和财务预算,“目标—分解—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的预算管理运行体系得以完善。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预算报表使用Excel设置的预算表格式进行填制上报,使用Excel表格进行预算编制,使预算数据游离于现有的信息化系统之外,无法与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接轨,无法实现预算对总账系统、资金系统的数据控制,也无法将总账业务执行数据提取到预算中与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本着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信息数据的收集、加工、更新和维护等功能,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这就决定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系统建设质量和提高建设速度,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是:

  1.统一性原则。为确保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在系统建设中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建设速度,降低建设成本。

  2.先进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以会计核算系统为基础,重在控制管理和分析;并且采用整合性的思路,先进的管理思想,从而实现最佳的业务流程,达到最大程度的数据综合利用,确保系统应用的先进性。

  3.可操作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业务流的集成,建成开放性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各项责任目标的分解、考核奖惩与分析总结,实现企业年度经营总目标,提高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4.灵活性与适用性原则。信息化技术在不断发展,企业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因此系统建设过程中既要满足目前行业全面预算管理报表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灵活多变的管理需要,同时满足自行设计预算分析报表的需要,具有通用性与适用性,以满足集团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需要。

  5.可靠性与安全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要有严格的安全控制和数据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在网络配置上,确保内部系统数据不被非法用户所获取和破坏,强化权限管理功能,具有多级安全机制,并建立完善的日志机制,做到所有操作都有据可查。

  三、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总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企业统一的'预算管理平台,形成系统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预警以及执行情况的查询分析和监督,建立科学的内部预算及其控制流程。具体包括:

  1.建立企业统一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置集团及各级单位的预算主体,并建立预算主体与核算主体的对应关系。

  2.在统一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预算编制以及预算调整;满足相关的预算控制、预算分析等业务处理的需求;依据预算指标和维度,搭建统一的预算查询预警平台。

  3.结合行业的改革发展趋势与目前的现状,确保公司的预算管理信息与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促进发展战略规划的落实和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实现,推动预算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实现资源共享。

  4.通过系统提供生产经营情况、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提高信息资源流通速度和共享程度,达到纵向强化职能管理、横向加强综合协调的目标,为决策层及时提供需要的信息和辅助决策手段。

  5.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生产安全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业务流的集成,建成开放性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四、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预算编制。年度预算编制前,明确当年预算编制总体要求、具体原则、财务政策和报表体系,以规范和统一预算编制口径,企业各业务部门编出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资金预算和财务预算等预算,指导基层预算编制。预算管理办公室按照各自分工参与到预算编制和审核过程中,协调、平衡各级预算,使预算基础更加可靠,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总预算经过预算委员会讨论批准,并报告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形成公司的执行预算,下达给各部门和基层各单位控制执行。

  2.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执行与控制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目标是实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事中实时控制。公司预算控制方案由控制流程、控制类型、控制方式三方面组成。

  3.预算调整。公司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但如果预算在执行中遇到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外部事项发生重大变化,影响了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可对预算进行调整。

  4.预算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及时、灵活多样的全面预算分析,提供业务分析平台,可以根据各级管理的要求定义多样化的分析体系,自动从核算、资金、资产等相关系统自动获取预算执行数据,可以采用多期间、多预算主体、上期对比分析、同期对比分析等不同的分析,满足公司或各预算单位在任意时间开展预算分析工作的需要,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9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中,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基层图书资料室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可替代。面对日益完善的网络阅读,基层图书资料室要加强资料室的现代化建设,从资料的资源来源、储存整理到查找服务等方面都要进行现代化改革。本文对当前网络以及网络技术大发展条件下的基层图书资料室的建设与服务的现状与变革进行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网络;基层图书资料室;建设;服务

  0.引言

  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与网络息息相关,然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对许多领域产生了重大冲击。而由于先前旧的文化体制的制约下,基层图书资料室有着经费、场地、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当前形势下对图书管理的要求迫使过去的传统型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必须发生转变,所以,基层图书资料室的建设与服务需要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1.网络条件下的基层图书资料室的现状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基层图书资料室存在着馆舍老化、资金不足、设备稀缺等问题。近年来,网络技术兴起,无疑是对传统基层图书资料室管理的巨大冲击。网络阅读方便快捷、占用时间少、图书储备量丰富,成为大众对图书阅读方式的优先选择,更促使了基层图书资料室的改革。因此,改变传统的基层图书资料室为现代化的管理刻不容缓。

  2. 网络条件下的基层图书资料室的改变

  2.1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来源的改变

  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来源要由购入型变为输入型。过去的资料来源以购入型为主,也就是图书储藏量基于资金的提供。将购入型变为输入型,用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和资料的方式来增加图书的储藏量,这种改变对基层图书资料室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极大的支持了图书资料的建设与服务。

  2.2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储存形态的改变

  图书资料室的资料储存形态由静态变为动态。过去传统的资料储存是以实物进行储存,静态的摆放在书架上以便于查找与阅览。但网络技术被投入使用后,可变这种静态的储存为动态,也就是由网上输入所获取的资料是动态的。图书资料的储存不再以实体书籍资料作为储存的标准,通过网络获得的资料也包括在内,所以是动态的。

  2.3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整理方式的改变

  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整理方式由手动操作变为电脑智能操作。由工作人员进行的手动整理不仅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冗杂,而且人工的整理还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差错,效率低下。然而利用计算机对网络所输入的资料进行网络控制与操作,整理资料就变得简便而快捷,比如,对于输入书籍或资料的登记、分类与查询都由计算机进行,工作效率十分高,节省工作人员大量时间与精力。

  2.4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检索形态的改变

  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检索形态由卡片型变为数据型。过去读者查找所需要的书籍资料都通过索引卡片进行查找,若不知道所查找的资料的准确名称便无法进行查找,十分繁琐。但网络条件下的基层图书资料室的检索式数据型的,无论是不知道准确名称的资料还是某一方面相关的资料,只要知道与此资料相关的一个要素或是关键词就可以查找到所有与之相关的资料,这对于读者与工作人员都是相当便利的。

  2.5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效能的改变

  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效能由独享型变为共享型。基层图书资料室虽然是公共的,但是当一本书被借走时,在此期间其他人都无法阅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传统的资料室的资料效能是独享的。网络条件下的资料在网络上是共享的,在同一时间可以供一人或多人阅览,不会因他人的阅览或下载影响到自己的阅览,更不会发生损坏或折旧。在这一点上,比传统实体的图书资料室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 基层图书资料室的地位与重要性

  在网络条件下的基层图书资料室在资料来源、资料储存、资料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共享等方面都有着传统的资料室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服务范围与方式上都向着综合性发展。但基层图书资料室并不是可以完全被替代。

  3.1基层图书资料室有着其本身的特点和优势

  不同的图书资料室有着不同的专业性资料,可以根据科研需要,对资料室的资料进行多次资料搜集,查找这些资料的科研人员可以在整理与搜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并且掌握最新的'消息及动态。而同一资料室的读者专业往往相同或是兴趣相近,资料室恰好可以成为一个可以供大家互相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增加学术氛围,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专业学术交流中心。而资料员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科研人员对资料的需求情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便于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资料室所有的实体藏书有着专业针对性、书籍质量高、拒借率低的特点,这些有利于读者的阅读与阅读需求。而这些优点,是其他方式所不具备的。

  3.2基层图书资料室作为资料资源共享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读者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图书资料的网络共享,但无法消去不同对象对资料需求的差异。资源共享并不是简单的、表面上的将全部的图书资料几种在一个地方供读者查阅。譬如综合性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对于各个专业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并不具备某一专业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在进行专业性的服务时难以达到读者的要求水平。虽然综合性图书馆的藏书量是基层图书资料室难以企及的,但对于文献资料的利用率却不如基层图书资料室。基层图书资料室的工作人员所能提供的专业性的周到的服务是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所做不到的,但如果让读者自己去查找资料又背离了方便快捷这一初衷,反而不利于科研工作。

  3.3基层图书资料室设有自筹资金的支持

  一般来说,综合性图书馆这类大型图书馆在进行图书资料的引进时,要依据整体情况作为参照制定购买计划,而对于较小的课题或较冷门的方面缺乏针对性。基层图书资料室依据不同专业的不同重点,对不同的需求选购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资料。从这一点来说。正因为综合性图书馆过于综合的原因,在某些方面就不如基层图书资料室细致入微,可以说,基层图书资料室自筹资金选购书籍资料就是一种对这种情况的补充。

  4. 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配置

  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配置要顾及到各个领域各个专业,以满足对图书资料的不同需求。

  4.1专业性

  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配置必须要具有专业性,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料才是基层图书资料室所需要的。对于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精选来挑出最具代表性、专业性、质量高的资料,这样才能使读者及时的了解情况、提升自身的水平。

  4.2适应时代要求

  在信息时代,人们不满足于实体书的阅读,在众多信息资料面前更倾向于在网络上搜集各种资料。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配置应该延伸到最新的信息领域,这些资料往往能体现一个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动态,信息量更大,使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处于最新的位置,更好的为读者进行服务。

  5.基层图书资料室的服务

  基层图书资料室的服务无论在方式还是手段都要变为现代化的服务。要求资料室的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与综合能力。网络条件下,不同专题的资料搜集与整理的内容增加,要求工作人员对这些专题的服务内容也要有针对性,这对于前来查阅资料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不同的读者,服务的方式方法也是不一的,要运用以往经验对不同需要的读者进行周到的服务,已发挥资料的最大作用;在对这一专业或课题知识十分了解的前提下,可以对读者进行的项目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使读者对所处的水平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还可以在读者遇到问题时,提出较为可观的建议或解决方法,进行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6.结语

  从当前网络发展形势来看,网络下的基层图书资料室的建设与服务的改革是必须的,需要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与坚持。

  【参考文献】

  [1]系资料室工作之我见[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02):3~4

  [2]论网络环境下的期刊资源利用[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03):8~9

  [3]关于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资源建设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06):10~11

  [4]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建设问题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03):18~19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0

  摘要:石油工程计量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工程板块计量管理需要设计开发的综合管理软件,遵循灵活性、易用性、通用性、安全性的设计原则,规范了主要业务流程和基础数据管理方法,开发了9大功能模块及62个子模块,具有信息的提示预警、资料快速查询下载、可视化图表自动生成、丰富的分析统计等功能。通过多家石油工程公司的应用表明:实现了计量工作流程、计量技术规范、计量数据信息的统一化管理和网络共享,并建立了石油工程计量管理数据库。

  关键词:石油工程计量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集群式部署功能模块信息预警

  1石油工程板块计量管理需求分析

  1.1石油工程板块计量管理难点

  1)专业跨度大、施工队伍分布广,现场计量管理难度大。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工程公司的业务领域涵盖地球物理、钻完井、测录井井下特种作业、海洋石油工程、油田综合服务、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等。施工队伍分布在国内560多个勘探区和海外38个国家,专业类型多、跨度大,市场分布广、队伍流动性强,计量器具种类和数量多,且调动频繁。加之大量智能化的仪器仪表在施工现场的使用,很多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的量值传递[6]和量值溯源能力存在空白。因此,石油工程板块的现场计量管理工作难度非常大。2)基层计量管理工作效率低。工程板块的基层计量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多数都是兼岗,而且缺乏专业计量知识。目前,基层计量管理中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多是依靠手工台账或简单的电子表格形式,计量管理部门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处理各种报表,采集到的信息很难做到规范、准确和及时,且无法提供信息查询,信息的可靠性更是无法保证。3)计量基础数据管理不规范。计量数据来源于被测对象的计量检测,经采集、分析处理、报表和反馈等环节,直到数据输出,报告到有关部门。计量数据管理就是对这些环节的管理,而这些环节的关键就是基础数据管理,也称“数据中的数据”[7]。长期以来,由于专业和管理制度的差异,工程板块各单位计量基础数据存在定义不规范、数据标准不统一、格式千差万别等问题。这些都使得数据在出具、统计、传递、使用、反馈等环节难以快速流转,更无法实现数据共享。

  1.2石油工程板块计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

  1)建设目标。建立既能在整个板块内通用,又可在细分专业扩展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达到计量工作流程信息化、计量数据统一共享化、计量人员操作简单化。2)建设范围。覆盖石油工程公司所有管理单位的计量管理层级。

  1.3需求分析

  石油工程公司按照管理层级划分,包括:石油工程公司总部、地区(专业化)公司(局级)、二级管理单位(处级)、基层计量管理单位等四个大的层级,各层级根据单位设置的不同又分为若干个小的层级。根据管理职责和实际工作需要.

  2计量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1系统设计原则

  1)灵活性。采用自主研发的可复用柔性构件的软件技术开发平台,系统主界面、系统管理模板等均可灵活配置,适用于企业机构等的动态重组,针对流程的转变可以及时地调整,不需要重复开发。2)易用性。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使普通操作人员可迅速掌握并熟练操作系统,满足了石油工程公司基层计量管理人员的使用需要。3)通用性。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要覆盖石油工程各级计量管理层主要管理业务,管理流程设计既要符合通用业务流程需要,又要支持用户对于表单、窗体、报表等的自定义。4)安全性和容错性。保证数据安全一致,可靠性高。提供防篡改、备份和恢复功能,防止SQL注入攻击;提供详细的系统操作日志、Web服务软件日志、系统操作管理后台日志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基于角色的权限分配机制,提供运行状态的监控手段。支持系统主机、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长期平稳运行。5)可扩展性。支持多个层面的可扩展性,能够实现快速开发、重组、业务参数配置、业务功能二次开发等,使得系统可以支持企业未来不断优化升级的管理需求。6)开放性。具有标准的外部接口集成机制,依据标准的数据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方便与外部系统集成共享,实现企业内数据有效联通,避免信息孤岛问题发生。7)先进性。系统的设计开发应遵循标准化、模块化、组态化,并具有前瞻性[3],保证系统有良好的升级和功能扩充能力,能适应计量业务的变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能保证系统较低的维护成本。

  2.2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基于MVC(modelviewcontroller)框架的J2EE技术设计开发,系统架构为解耦合的三层架构,使用标准的JSON(javascriptobjectnotation)及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数据包格式交互数据,应用主流数据库Oracle和J2EE(java2platformenterpriseedition)中间件以及HTML5(hypertextmark-uplanguage)技术,并在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易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了强化设计。

  2.3系统部署方式设计

  针对石油工程板块施工范围广、计量管理业务量大的特点,系统部署在多台物理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上形成集群式应用,以此来提高并发能力,增加吞吐量,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增加了服务的可用性。

  2.4管理业务标准化设计

  以Q/SH0100.1—201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计量管理与考核规范》[7]和《石油工程计量管理办法》的要求为依据,设计了计量人员取证管理、器具检定管理等6大通用业务流程及20个关键性节点的信息化管理方案,实现了管理流程的统一化和信息化;建立了2个包括21类基础数据的石油工程专业数据字典集,实现了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及数据共享;设计了计量标准化管理通用角色权限,共4大层级8组,并支持个性化角色权限扩展,实现了管理业务通用、功能个性配置,充分满足了各单位的不同需求。

  3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开发

  石油工程计量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工程板块计量管理需要设计开发的综合管理软件,包括法规体系文件管理、计量人员管理、计量器具管理、计量标准管理、实验室管理、交流中心、通知管理、权限管理、基础数据管理等9大功能模块62个子模块。

  3.1首页页面结构及主要功能

  系统首页页面由登录入口、通知公告、政策法规查询、交流中心、下载服务、系统帮助、计量业务相关机构的快速导览等模块构成。主要功能包括:通知公告的快速浏览;法规体系文件的快速模糊查询、浏览、下载;交流中心的发帖信息、更新浏览;使用工具、操作手册下载服务;国家计量局、各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30个计量相关机构的快速访问入口。

  3.2法规体系文件管理模块主要功能

  分类、分级管理国家法律法规、集团公司计量文档、单位管理文档;提供文档的上传、浏览、更新、检索和下载等功能。

  3.3计量人员管理模块主要功能

  计量人员信息管理包括:录入、查询、证书查看、修改、删除、导出Excel,台账数据模板的下载等;计量人员证书管理,证书到期和超期提示和预警;年度培训计划的一键生成、编辑、查询、导出Excel等;人员按职称、岗位等可视化图表汇总展示。

  3.4计量器具管理模块主要功能

  计量器具按照通用和石油专用计量器具[8]分别建立台账,实现台账信息的分类、分级、分项管理、维护、编辑、统计、查询、导出等;计量器具年度、月度检定计划的一键生成、编辑、查询、导出等;器具分类统计的可视化图表展示;计量器具配备率、受检率/周检率、周检合格率的实时和阶段统计汇总,待检信息的'提示等;计量器具检定证书信息到期、超期提示和预警、功能限用器具提示等;计量器具的检定、维修、更新改造、报废等动态信息记录及查询等。

  3.5计量标准管理模块主要功能

  计量标准台账建档管理,包括计量标准器具、主要配套设备、计量标准考核授权及开展的检定项目等信息的录入、查询、更新、导出等;计量标准考核申请相关资料的自动生成、自主编辑等;计量标准考核申请、审批、上报等流程运行;标准考核(复审)信息的提示与预警;台账信息的汇总分析的可视化图表展示。

  3.6实验室计量管理模块主要功能

  实验室台账信息建档管理,包括实验室人员、仪器设备、检测能力、证书等数据的录入、查询、更新、导出等;实验室评审/复审申请资料的自动生成、自主编辑等;实验室评审/复审流程的线上审批等实验室证书复审信息的提示与预警;实验室台账信息汇总分析及可视化图表展示等。

  3.7基础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功能

  基础数据管理包括:计量管理网络图查询、编辑、更新、上传;各类基础数据字典的查询、添加、编辑、导出;通用字典数据的编辑、添加、导出;机构变动时各类台账数据的批量调拨。

  3.8权限管理模块主要功能

  权限管理包括:组织机构信息建档和维护;在组织机构框架下系统用户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密码维护、导出等;用户角色的查询、添加、删除等;系统模块功能权限字段;用户或角色可操作性权限维护等。

  4应用情况

  自2017年4月起,该系统先后在石油工程公司所有管理单位全面上线运行。目前系统用户总数1039个。管理器具达2100种共59162件、人员信息1543人共46000个数据项、计量标准信息123条共14000个数据项、实验室信息36条共8700个数据项。系统的成功应用健全了石油工程公司的计量管理网络,带来了石油工程公司计量管理模式的变革,实现了计量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和网络化,使计量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1)以文件管理为例。以往从工程公司总部行文经逐级下发,至少需要20多天时间,而且还不能保证覆盖到所有目标用户,且文件在流转过程中还会存在人为的解读误差。系统建成之后,文件通过网络发布,利用系统的通知管理功能可以定时、定点(目标用户)发布,用户可通过消息提示及时接收信息,系统自动记录用户浏览情况,用户还可通过交流模块进行线上交流。对于总部计量主管来说,文件从顶层发布到末端用户最快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获得反馈。2)以计量器具管理为例。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共有计量器具5600余件、1200余种,每年计量器具管理的工作量及难度非常大。仅器具检定计划就至少需要经过15个环节,器具送检过程又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最后的送检结果再逐级上报,业务流转十分缓慢。器具检定情况定期统计汇总工作量大、易疏漏,而器具超检期服役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缩短器具使用寿命,增加工程事故的发生风险。计量系统上线之后,器具检定计划、器具送检单据根据台账生成,器具送检流程线上审批,汇总、统计也是一键生成,环节简化、数据准确,上级管理层可以实时查看器具台账、检定计划、送检运行情况、检定结果等,信息无需层层上报,管理可以从顶层直接到基层,系统具有数据的分类统计和可视化图表展示功能。系统可根据台账生成器具检定情况的提示和预警,以便管理控制,根据工期及时送检或安排调换。系统在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上线运行一年多,避免了800余件器具超检期服役,延长了100余件器具的使用寿命、至少规避了5起工程施工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了顾客满意度。系统上线以来,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用户普遍反映该系统设计先进、运行平稳、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可扩展性、适应性、安全性强,没有出现过宕机及数据丢失现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5结束语

  石油工程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改变了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的计量管理方式,建立了计量人员、计量器具、计量标准、实验室台账,形成了工程公司企业级的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石油工程板块计量管理信息的动态管理。解决了工程板块长期存在的计量管理难度大、基层管理工作效率低、基础数据标准不统一的主要技术难题。有效减轻了各层级的工作强度,加快了管理业务处理速度,并且有助于管理层实行关键流程管控,能够有效地节约生产、管理成本,避免工程复杂情况的发生,降低事故的发生率。该系统的应用使工程板块的管理效率明显提升,社会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1

  摘要:以我院学生工作为背景,设计开发适合高职学院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学院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数据基础。该系统可为高职学院学工部门及院系提供日常工作信息发布与管理,为全体师生提供准确全面的基础数据信息,提高学院管理工作效率。同时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将系统分为若干实训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交予学生实践完善,提高学生系统开发实践经验。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化发展,我国各高校早已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给良好的信息平台。高校管理的能力与效率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重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优化工作流程,获得真实有效数据,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现状

  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xx—20xx年)》中指出,支持地方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校园信息化建设起源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在1900年发起的“信息化校园计划”科研项目,旨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实现相关资源的高效利用。国外高校信息化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其相关基础设施完备,应用较全面。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多始于上世纪末,近年来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有较大发展,但存在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及应用等诸多问题。相比各重点高校,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仍较为落后,应用系统不全面,且系统之间没有形成关联。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辅助教学工作的基础,其包括庞大的学生基础信息的.统计、管理等工作,所以学生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也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多数高校在学生信息管理方面,采取学生自主提交系统信息,学生工作人员负责审核和修改的方式获得基础数据,学生进校时其基础信息就保存在管理系统中直至毕业,同时其他教学信息化平台也可以直接利用系统提供基础性数据,使信息共享并统一。

  二、引入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

  1)提高工作效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减轻学生管理工作中人工信息统计整理工作量,减少信息整合的不必要中间状态,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2)信息准确及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设计相关数据信息,使得收集信息规范,并通过设计信息修改及其审核机制使得系统保证内部信息准确有效性,能为学工部门或学生工作人员提供详细准确的各项信息数据。3)有效信息共享与查询。各类信息通过系统发布、展示,用户根据自身角色权限查询或修改相关信息数据。同时数据由数据库系统管理,能保证其安全性。4)应用扩展性和数据统一性。学生作为学校的服务对象,其标准化的数据信息是其他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性数据。系统形成的数据库能为学校其他部门或系统提供标准的学生信息,促进校园信息化进程,有利于各平台数据的统一性。

  三、系统功能分析与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以B/S模式开发,为学工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化平台,具有信息发布、统计、查询等功能,同时也为师生提供基础信息查询服务。用户权限可分为系统管理员、学工管理人员、教职工和学生。系统管理员可对用户权限进行修改,同时也能对用户进行基础操作。用户根据自身权限使用系统功能进行数据查询及相关操作。信息发布与管理则主要是对日常管理工作的文件与新闻进行数据发布等基础操作。另外,系统管理员同时可以对院系、专业、年级和班级等信息进行管理。系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统初始数据均为系统用户初始录入,学生个人信息由学工管理人员核实后生效,教职员工相关信息则由管理员负责审核。经管理人员审核后的信息用于查询、统计等学生管理工作,若用户修改信息,则需要管理人员审核后方可生效。主要数据表格设计如下:教职工信息表(职工号,姓名,性别,部门,职称,专业,学历,学位,工龄,备注)学生信息表(学号,姓名,性别,生日,籍贯,毕业学校,所在班级,寝室,联系电话,备注)院系专业信息表(院系专业编号,院系专业名称,所属院系,负责人,备注)班级信息表(班号,班级番号,所属专业,年级,管理负责人,备注)

  四、系统的实现结合实训教学

  本系统基于ASP.NET开发,采用C#作为.NET平台的语言,结合SQLServer的方式开发,这也是目前较为完善的开发组合工具。同时本系统部分功能模块被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实训任务,交予我院15级网络技术专业部分学生参与界面设计与业务逻辑的编程。通过对实际任务设计开发的参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都到了锻炼。为方便校外人员查询信息,系统采用信息验证机制,选择性面向校外用户开放。例如,学生家长需要查询学生相关信息或班主任联系方式时,只需通过验证该生的身份证号码及家长联系方式,即可查询相关信息。因此本系统采用较好的安全防护技术,采用存储过程操作数据库,避免字符串拼接生成SQL语句,注意防范SQL注入等安全隐患。用户根据权限运行存储过程操作系统数据查询,通过对输入参数的验证,增强系统安全性。此外,在页面访问安全性上本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安全认证机制,通过对系统中Global.asax和Web.config文件设置,限制每种用户角色对特定目录的访问权限。

  五、结语

  基于.NET平台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学生基础数据信息的采集、修改、查询、统计等基本信息管理功能,以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记录并存档涉及的各项基础信息数据,并能以此为基础批量根据学生工作需求生成相应的标准数据文件。在实现一个基础数据共享和管理的平台的同时,也为其他信息化系统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基础,方便各种数据统计工作的实施和基础数据的共享,有效助力学院教学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范仕强,张继德.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无线互联科技,20xx,(10):63.

  [2]王立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系统设计的方案研究[J].硅谷,20xx,(10):74.

  [3]陈红菊.高职院校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科技展望,20xx,(24):150.

  [4]袁宏娜.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赤子(上中旬),20xx,(15):113.

  作者:欧阳潘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2

  摘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特点,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改进,使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一般规律,能够让ISO9000标准具体落实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具体教学管理上,对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找出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点和关键流程。文章对基于ISO9000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ISO9000;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系统开发理念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长久以来学校的各种管理工作大多都是以手工方式完成。由于手工操作的限制,基本上无法跳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及方法,进行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近几年来,伴随着学院进一步的发展,学院加大了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建设力度,为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可行、可靠的系统平台和网络环境,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日益完善。由此,对ISO9000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尤其重要。

  1系统开发理念

  在ISO9000标准中,规定了组织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其中包含了一系列过程,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和关联形成了一个网络。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数据模型的建立,从而完成信息系统的构建。质量文件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信息的载体,其通常的出现和存在形式是质量报告、质量报表、质量记录等。因此,从特定的方面看来进行分析,可以将组织的质量管理过程当作一系列横向流程化管理过程,其中主要包括了质量文件、质量数据等方面的内容。将这一开发理念为基础,在分析系统的时候,会形成质量文件、信息数据、过程这三个相关的管理对象。

  2系统过程分析

  2.1识别

  产品实现、资源管理、测量分析改进、管理职责等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中直接过程通常包括了相关的测量和监视以及有关于产品服务实现的过程,在系统中,这些过程都是较为重要的主过程。所以在其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支撑过程的形式来对其进行看待。直接实现增值价值,主要是在主过程中实现的。但是,在支持过程中,这种直接的增值方式却不能直接实现。不过,它却能够通过管理支持、资源保证等的提供,间接地在增值活动中进行参与,因此其在通常情况下都具有较为特殊的意义。但是,在建立基于ISO9000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主过程和支持过程之间的关系,还应当进一步对过程进行分解和分析,才能够满足实际要求。

  2.2分解

  在主过程和支持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子过程,那么展开和认识这些子过程,就能够对相应的具体活动信息进行获取。在具体进行分解过程的时候,应当基于几个主要的过程,分别对各个体系过程进行识别,然后再对其进行分解,从而得到相应的活动和子过程。根据不同行业和组织的管理方式与特点,在过程分解的时候,应当注意的是,不能够无限制地对过程进行分解,如果将其分解到单一的活动,就会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同时,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对于这些问题,在对其进行看待的过程中,可以对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加以利用,然后在上一个层次的过程中,其进行归入。同时,要将其原有的单独过程的地位进行取消。对过程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应当对相关的组织程序文件进行充分的参考和结合。具体来说,这些程序文件主要是基于ISO9000标准,并针对组织自身需求制定的。在分解过程中,要以此程序文件为基础,对标准要求进行兼顾,从而确保合理地进行分解。此外,在进行活动或子过程的分解中,应当良好地掌握分解程度,确保分解之后的活动或子过程具有实际意义。

  2.3优化

  在分解和识别过程之后,应当结合信息系统开发的实际需求,来优化组织原有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运行效率都得到良好的提升,同时还能够确保组织流程、信息系统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过程优化中,可以结合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来优化和再造过程。此外,还可以结合信息系统的建立要求,来优化和组合活动与过程。在过程优化中,基于管理思想,不能直接产生产值,也没有能够合并与削减的增值过程。同时,可以适当地合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转化操作、输入输出过程。对于事后检验过程,也应当尽量减少,从而使预防控制过程的能力进行提高。此外,应当转变工作过程,将职能管理中心更改为过程方法中心。另外,可以分解组合活动,从而达到基本信息分析单位。在开发系统中,系统分析和管理需要少量精简的输入输出过程。

  3信息数据分析

  3.1系统的基本单元

  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通信网络、信息处理单元、信息源等方面的内容,其中通信网络主要是对数据库、通信、计算机等技术加以利用,结合必须的软硬件资源,进行数据通信网络的构建。通过通信网络来传递信息,从而串联信息处理单元和信息源,形成完整的管理系统。在信息加工中,质量信息处理单元是较为基础性的单位,能够处理输入信息,输出相应的质量信息。在质量信息中,主要包括了输入、处理、约束、存储、输出等部分。产生信息的源泉就是质量信息源,在整个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中,是一种输入性质的存在。组织中的最终信息源,通常是基层质量管理单位,或是一线工作岗位,亦或是过程初始阶段。而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对信息源进行确认和区分,是最基本的出发点。

  3.2信息数据的分析

  基于一定的控制和约束,对输入进行转化,使之成为输出,这一过程的操作称为活动。在活动输入形式方面,主要包括实物、信息等。无论是何种输入形式,都会有信息随之发生流动和转移。因此,基于信息流通的角度,利用加工处理对一组输入信息进行转变,使之成为一组输出信息的过程,即为活动。在信息处理单元中,活动具有较为基本的性质和意义。在输入和输出活动的过程中,也就是输入和输出信息处理单元的过程。而转化活动操作的过程,也就是加工信息处理单元的过程。所以,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分析了相关的信息数据,分析和确定了信息处理单元,就能够分析和确定活动中的信息管理。在系统开发的时候,组织质量管理工作流程,主要是由过程模型所提供的,而对于系统功能构架来说,过程模型是重要的基础。在基于ISO9000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信息、查询信息、存储信息等管理活动,对其进行分析,就能够形成基于过程的信息分析。

  3.3质量文件的管理

  信息及其载体通常是以文件的形式出现,它能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例如记录表、照片、计算机硬盘、光盘、纸张、图纸等。而质量文件是质量信息的基本载体,作为管理对象来说,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中,具有最为直接的位置。在组织实际运作中,大多都是通过管理质量文件,来实现管理质量信息的目的。针对基层工作中的过程来说,通常使对原始的质量数据进行输入,而对相应的质量记录进行输出。在这一过程中,处理信息的流程主要就是统计和记录信息。在质量管理中,通常会分析和统计相关的质量记录,并且对质量报告和质量报表等进行制作,为高层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在高层中,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分析,从而通过相应指令的发布对组织质量工作管理进行指导。

  4系统构建

  基于建立数据模型和过程分析,能够对ISO9000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进行构建。在开发和设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基于过程分析来进行,对过程模型进行建立,然后分析相关的过程信息。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系统功能模块开发、通信网络建设、数据库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在系统中,主要包括硬件资源层、网络层、应用层、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在应用层中,对模块化开发方式进行应用,以不同的管理和过程对象,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在各个模块之间,相互保持着独立的关系,系统资源则是通过数据库进行调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各个子模块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够使系统的操作性得到提升,从而更加方便于系统的二次开发。在过程中,一系列的活动以及活动中产生的相关信息,与该系列信息质量文件相对应。基于过程分析,对信息数据模式、过程模型等进行建立。同时,对管理方法、管理文件等进行辨别,从而实现控制和管理质量文件的和过程。在设计系统访问模式的过程中,由于B/S结构和C/S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应用了混合的方式进行。在组织内部,系统对C/S结构进行了应用将客户端PC处理能力进行了充分的发挥,从而提供了更多的操作功能给用户,这样就能够使系统的访问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而对于远程用户来说,则对B/S结构进行了应用,通过登录浏览器系统,能够有效地确保系统的灵活性与安全性,从而使基于ISO9000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5结语

  在当前社会中,为了确保企业和产品的质量,在其进入市场之前,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个严格、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十分重要。而在这一领域中,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权威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应当基于ISO9000进行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从而确保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3

  论文关键词:信息 图书馆 管理系统 信息挖掘 标准化 规范化

  论文摘要:本文在图书馆 管理系统(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LMIS)建设和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的任务和技术特征及系统建设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信息管理体系(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IMS)基本模式的初步构想。本文最后就初级阶段完成后的信息资源的继续挖掘及 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作了初步探讨。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使用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型图书馆已逐步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管理,但因缺乏建设图书馆 管理系统(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LMIS)的理论指导,以及人们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这一概念理解过于狭隘,将计算机的使用仅仅局限于图书日常加工和流通的`各环节,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深入使用。本文对如何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成功地进行系统建设,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以下论点:

  ①图书馆 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可持续性工程”,系统建设必须分阶段进行,系统目标应同信息化程度相适应。

  ②图书馆 管理系统(LMIS)的建设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管理层面的问题,成功地进行系统建设必须要有信息管理体系(IMS)的支持。

  ③图书馆 管理系统应用面广,要求系统本身必须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1 图书馆 管理系统建设面临的问题

  图书馆 管理系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1.1 建设规划和总体目标不稳定。新的信息管理方式会给管理带来革命性变化,会有一段不适应期;此外图书馆 管理系统建设需要很大投资、获益周期长且经济效益不直接,因而不少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不足。

  1.2 缺乏健全的信息管理体系。良好的信息运行机制是成功建设图书馆 管理系统的前提。

  1.3 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管理人员若不会运用计算机管理信息,就谈不上具备自主和协助开发图书馆 管理系统的能力。

  2 图书馆 管理系统

  图书馆 管理系统就是对图书馆各种图书资料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计算、分析,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策、采购计划、文献编目、图书流通所必须的信息的软硬件环境。它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处理来获得有关信息以控制利用过去的数据和相应的模型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

  2.1 系统构成

  管理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单元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基本单元为:

  (1)信息源。亦即信息的来源,此处指系统处理对象。信息源可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2)信息处理机。信息处理机获得数据,将其转换为信息并提供给接收器的一组装置(也可是人)。一般来说由四部分组成:

  ①用于收集、筛选、汇录有关数据资料的数据采集装置;

  ②用于整理、计算和处理数据资料的数据变换装置;

  ③将数据从信息源输送至处理中心和将信息从处理中心输送给接收者的数据传输装置;

  ④把数据和信息存储以供随时查询的数据存储和检索装置。在 管理系统建设的初级阶段,这里的自动装置一般是指人。

  ⑶信息主管。负责图书馆 管理系统的设计、运行,与有关方面协调配合的人员。

  ⑷信息接收器。主要包括存储媒体和用户两部分。

  2.2 图书馆 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责

  图书馆 管理系统的职责主要包括:

  ⑴图书采访。包括以下功能:订购管理:包括馆藏与正在订购图书的查重、订购登记、编辑打印订单、打印订购目录及过期订单的处理(催询未到图书或撤消预定)。验收登记:包括到书验收、赠书登记、打印财产账等。经费管理:包括发票登记、经费使用报告等。

  ⑵图书编目。包括以下功能:编目查重:核查新到图书是新书还是复本或多卷本,复本不必重复编目。着录:抽取主题词,产生登录号、分类号、索书号,并将相应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打印:打印书标、卡片目录、新书通报等。典藏处理:将新书入馆,进入流通或阅览。⑶图书流通。包括以下功能:借还图书:包括借书、还书、过期处理、污损处理、丢书处理、罚款处理。读者管理:包括建立读者档案、颁发书证、书证挂失、调离消证、查询读者等。查询:包括查询图书信息、图书去向、读者借书情况及预约情况等。打印统计报表:打印各种统计报表。

  ⑷网上检索及预约。读者可以通过Intranet在自己的办公室查询、预约图书。查询可以按书名、分类号、索书号、内容提要等进行。

  ⑸数据安全及数据库维护。系统应有相应的安全机制,对不同人员有不同的权限。如读者只能查询及预约,而图书管理员可以进行读者管理、流通借阅等。数据库维护包括对数据文件记录的增加、删除、排序索引、备份及恢复等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4

  时代在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追求的不再仅仅是美观、实用,根据现代科技的发展,建筑同时要满足人们的各项需求,融入现代化元素,无限商机带来的不单是高收益同样随之而来的还有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要想在建筑市场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与国际接轨拓宽视野,增加创新,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利用高科技计算机技术,建立与现代接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有效的提升对于信息的管理和评估造价的准确性。

  1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1.1系统信息处理问题

  现阶段我国国内对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主要由国家的政府直接管理向建立区域专属机构而间接管理。国家直接管理主要是通过三个步骤,首先是收集资料信息,通过不同的方法收集到信息,之后将所收集到的信息集中处理,最后将统计结果公开公布,间接管理是国家制定相关的标准,在地方建立机构,由地方机构再向社会公布信息,但是各地方的建设不能做到信息共享,而且信息管理系统还只处于网页数据,不能全面的开发系统管理的作用,对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处于落后状态,也会导致信息不能及时的更新处理,各个地区差异明显[1]。

  1.2专业人员需求量不能满足

  信息数据的科技化,同样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来完成对于数据的采集、录入和分析,并且需要维护设备,处理专业问题。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不是单纯的会使用计算机或者从事过工程造价工作就可以胜任的,同时还需要对信息的处理,需要将信息管理与工程造价结合在一起,但是据调查显示目前信息处理整合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缺失,使用非专业型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很难使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正常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2]。

  2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建议

  2.1整合构建思路

  在使用此系统时需要整合出建构的思路,明确目标,将其作为一个支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科技高速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高的需求的产物,是将计算机数字化的信息与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的网络平台[3]。可以让人们脱去传统的人工手录模式,相比较而言更加的省时省力省地,而且可以快速的将信息分类进行分析,同时也使信息发布范围更加宽广。通过严格的整合管理,明确目标,可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进行有效界定,在每个工作环节都有思路清晰的把控,对一些突发情况也可以及时的处理,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1]。

  2.2划分详细板块

  统一的系统结构对信息的发布,以及信息的管理都具有很大的局限作用,容易造成信息混乱,将系统分版块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将建设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与工程造价结合在一起进行合理分类,例如初期阶段涉及的企业竞标可以设置企业竞标通道,将企业的信息录入其中,为招标、投标者提供方便的服务[2]。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对各个阶段分别进行独立的板块设计,建立独特的信息收集系统,与此同时也要设立信息的防御系统,有不法企业可能会趁机提供错误信息和不良信息来从中盈利,造成其企业的损失,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上要及时剔除掉这类信息,使得系统可以健康正常运行。

  2.3完善信息采集系统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信息管理需要收集庞大的数据,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践的工作,而且信息数据每天都会发生新的变化,这就需要完善信息采集系统,来确保信息的可靠来源与信息的准确程度,工程造价所要收集的信息种类也很多,包括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建筑材料的价格种类等等,需要将这些类别的信息进行整合,同时每种信息也不是独立的,也要对各种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处理[3]。可以建立一个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企业可以看到最新的各项指标与政策方针,同时企业也可以注册这个平台进行信息上传,不仅可以节省部分信息的.调查时间,还可以真正的使信息快速更新。

  3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工作人员的专业化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的竞争同样也是人才的竞争,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养,设立工作人员培养机构,为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知识学习和实践培训,从而弥补现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操控的不足,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信息的公布更加清晰,也可以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做出铺垫。

  3.2政府机构的支持

  政府大力推广和积极扶持同样有利于工程造价的管理信息,首先,在政府的积极支持下以及相关政策的管理下,更容易完成对于信息的采集,从而建立数据丰富的资源库;其次,对于信息的处理不仅仅是单纯的数据累积,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整合,政府的监管有利于数据信息的科学有效性;最后,政府的扶持也不是万能的,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做出努力,在运用过程中充分展现管理信息系统的魅力[2]。

  3.3健全工作管理体系

  数据的分析、信息的处理、工作人员的分配都离不开健全的工作管理系统,不健全的管理系统可能会引起职权的混乱,工作的分配不均等问题,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同时还可以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素质考核,各司其职,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能力也伴随提升,将人力资源合理化,有效的控制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的有机统合。

  4结论

  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脱离了传统的理念,百家齐放,这就对信息的整合与管理提出了要求,虽然目前国内对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但是不可否认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对建筑市场产生的巨大作用,国内目前紧缺的专业人才、对系统的不完全掌握等情况都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希望本文可以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英春.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运用[J].江西建材,20xx(01):267-267.

  [2]张红.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运用[J].建筑技术开发,20xx(03):138-138.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5

  引言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的大众化、经济化和曰常化的发展,人们对旅行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行社想要取得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就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与传统的手工办公相比较,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旅行社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且对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一)首先是进行软件开发的经济可行性的分析。

  对于经济价值的软件开发其开发成本的高低可能会影响到成本效益的评估及发展的执行与否,原系统收入会增加原因是增加了利率的使用,开发的新系统也是如此,收入不会减少,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积极地开发新的软件,降低开发成本,目前经济上的优势是与先关类软件开发相比起来最为重要的一面。此次设计的软件系统涉及到—台服务器,在目前市场上主流服务器就完全可以达到使用要求,再加上辅助的网络设备,这项系统得运行费用就可以保证到很低,所以在经济使用上存在一定的优势的。

  (二)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可行性的分析。

  有关系统设计的硬件和软件以及客户需求和受限,加之技术是否支持兼容等等都需要进行实际的可行性的探讨及分析研究。软件系统对于信息处理的算法需求,开发人员的技术要求以及使用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包括在内。基于此此次系统的设计可以采用Java语言用于系统间的交流,对于WEBMASTER来说,也就是网络的软件使用来说JSP的写作界面应该是随着实际的需要而进行相应的改变。对于一个对反应速度比较高的系统来说,也只有在NSAPI写出的JSP程序才能达到实际要求。SQLServer数据库和其它的像Oracle等比较起来操作更为方便简单,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以后它的使用功能,因此在数据库这方面将不会遇到过多的难题,所以此系统具备技术的可行性。

  (三)系统设计的操作的可行性的分析。

  在系统设计完成后,就可以很容易的在用户手里得到使用。大部分网络用户就可通过阅读此系统的使用说明,就可完全掌握如何使用。除此之外此系统的管理员要求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由此可见此设计系统具备操作可行性。通过以上三点的可行性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对旅游公司是必须的,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可确定此次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绝对可行。

  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总体设计模块

  本文对当前国内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经了研究,本系统在系统功能、数据库设计以及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并加入了Flash功能。旅游信息数据库的设计根据系统功能实现的设计原则进行了调整,系统在设计中始终坚持"政府统筹管理,景区自助开发"的基本原则。本系统的设计采用的是最新技术,前台的设计采用的`是Java语言、Struts2,旅游管理信息数据库设计选用的是SQLServer2005,前台和数据库相结合从而推动了该系统的实现。前台选用Java语言的优势在于,该项技术自开发使用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多种领域已经得到了应用和认可,目前Java技术也曰臻成熟,使用起来比较方便。Java语言具有面向对象、跨平台以及多线程三个特性,是该技术作为网络应用开发设计首先工具的前提条件。Struts2属于一种全新型的MVC框架,它的发展是建立在WebWork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再加上Struts2集中了Strutsl和WebWork的优点,故而Struts2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框架。SQLServer2005数据库采用的C/S模式,该数据库的实际操作比较简单,功能比较强大,并且界面友好,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目前受到了广大企业的青睐。

  本系统的模块总共被分为五个部分,即:客户接待管理模块、客户信息管理模块、客户组团模块管理、旅游资源模块管理、统计管理模块。从表面上来看,每个模块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从对书库库的访问的角度来看,每个模块之间又是紧密相连的,因为在每个功能模块访问的都是同一个数据库,而被访问的表是不相同的。

  (二)数据库的设计

  1、数据库设计的简述。数据库是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前台应用程序正常运行强有力的后盾。数据库的创建对该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取SQLServer2005数据的优势有:⑴数据资源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SQLServer2005除了为业务处理和分析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数据平台之外,还具有一个嵌入功能的接口,这就意味着数据库能够对数据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2)可易编程,CLR集合有效的解决了编程的难度和输入代码时可能造成的内存泄露问题;(3)数据库包含非常清晰的安全模型、对象和权限;(4)SQLServer2005为系统设计开发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易化的开发环境和自动化管理工具,让数据库的开发设计更具有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创建和技术的应用两个部分,数据库的设计属于整个系统设计的核心技术部分。应用环境的构造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信息和处理要求,这也是整个系统开发的重点研究方向。

  2、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指的是通过分析和分类两种方式来完成所有信息的获取,能够实现模型和数据库结构的直接转换。数据分析的过程是和逻辑和物理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应用程序所需要使用的信息进行确定、编制、组织和筛选。

  信息建模技术对信息的定义是通过实体、关系和属性这三种基本对象来完成的。其中,实体代表的是使用和维护相关特性的几何体;实体的特性或者特征就是属性;关系指的是实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关系构建了模型。

  三、系统的实现

  (一)主界面的实现

  此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结构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面一部分是用来展现出这个系统当中涉及到的所有模块以及模块的功能,右面则是将左面模块的相关信息显示出来。

  (二)各个设计模块功能的实现

  1、资源管理部。在系统用户登录之后,系统将会让旅游资源的管理人员添加第一个地理信息,。当再一次登录的时候就会看到酒店、餐厅以及娱乐等很多方面的信息,为了方便使用,在系统的最后一行有一个可以创建地理覆盖的范围代码,点击创建系统就会自动跳转到创建范围的页面当中去,选择要求的地址代码信息,然后再单击功能按钮,选择一个喜欢的的酒店,在点击想去的餐馆这样你就看到了你想要吃的东西和所在地,之后还可以选择娱乐地点,点击娱乐系统就跳转到娱乐区,向你展现各种娱乐活动,并给你指出到达娱乐场所的具体路线。

  2、接待部的实现目标。在旅客进行旅行时设定一个固定的线路,这样客户在旅行时就会有突出的关注,同时也设定了旅客的大致旅游范围,要想更好的完成接待任务,可以与旅行社达成联系,选择合适的旅行社带领客户进行旅游,当然这一项是游客自由选择的,客户根据自己的自身需求选择是否跟队,在导游带领游客进入酒店旅馆的时候,导游也需要使用此系统对游客进行登记,不是数量上的登记,而是游客的具体信息的登记,比如说名字、旅游路线等,这样有助于保证游客的安全。

  3、团体部要实现的目标。用户登录以后,此系统就可以看作信息管理团队,其中包括一个领导者、导游以及有关运输集团的订单旅游时间的分配及统计,系统在设置起两天后,具体的旅游信息就发送到了各客户手中,最后一次构建的团队记录包括系统控制用户的数量、对有关信息的投诉数量,导游带领游客完成的信息表也可以通过系统査到,包含有关旅游信息的査询、修改等内容,一些旅行社配置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提供更好的数据库信息,比如说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看到很多其它用户的反馈、投诉及意见表等,有的还存在有关领导者的投诉数量,旅行社员工的工作绩效、奖罚制度,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制造出一个将客户与销售部门结合在一起的分析图表。

  结语:总而言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可维护性以及跨平台性。该系统的应用既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又能够满足旅行社的需求,该系统的设计为游客和旅行社带来便利,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相关文章: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06-21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06-17

【优选】管理信息系统论文07-21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集合)07-22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优秀15篇07-22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必备15篇07-21

(精品)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5篇09-01

(精华)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5篇06-18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锦集15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