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科学小论文

时间:2024-08-27 18:38:33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通用]科学小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小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通用]科学小论文15篇

科学小论文1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积累,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一、巧问引导,兴趣激活,学意盎然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老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原动力,这是教学的关键。为此,老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

  由于年龄的特点,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老师可利用这个特点,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的知识。如在八年级第六单元中的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的教学中,一上课我首先播放一段有关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视频。视频中有分布在川、滇、黔等地的高山密林中的金丝猴,有距今有2500万年前就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水生哺乳动物——白鳍豚,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扬子鳄;有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的常绿针叶林——银杉和落叶乔木——珙桐等生物。

  同学们非常认真地看完了录像,于是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同学们,看完录像你们是不是有很多感受?那么,你认为我国这些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它们现在的存活的情况是不是很好呢?

  由于刚才学生通过看录像对珍稀动植物的存活情况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所以只沉思了瞬间,大家便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

  “这些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有些还濒临灭绝的边缘。”

  “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白鳍豚目前仅存200~300头。”

  听了学生的回答,我并没有急着加以肯定,而是让他们打开书本,翻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课,仔细阅读课文,让他们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

  学生快速地翻开课本查找答案,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回答正确时,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此时,我又抓住时机,再次设疑,提出了问题,“这些珍稀动植物数量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呢?与人类的活动有关系吗?大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一下, 阅读课文中的资料分析了解我们人类在进行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时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

  于是,学生自发组成小组,讨论资料中的内容。当他们阅读了大量资料后露出了气愤而又吃惊的表情——气愤的是人类因为贪婪,只顾及自己的利益,无休止地从环境中索取,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陆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森林面积锐减,从两千年前的'50%森林覆盖率到今天的仅有的16.55%的森林覆盖率。吃惊的是原来我们每天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是如此的严重。

  有了大量的信息资料做基础,学生的兴趣顿时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争论声此起彼伏,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人类乱砍滥伐,破坏了森林。”

  “人类大肆捕杀动物,造成了自然界的生态不平衡。”

  “人类为从事工业生产,排放废水、废气、废渣,污染了水体和空气。严重威胁了生物的生存。”

  教室顿时沸腾起来。我并没有就此放手,而是又第三次提出問题,“面对人类活动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再一次被调动起来,他们相互讨论,出主意、想办法,一个个高招层出不穷:

  “我要向别人宣传环境保护的小知识。”

  “我要从自己做起,多使用环保袋子不用一次性塑胶袋,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听着同学们的想法与愿望,我发自内心地笑了,通过自己的巧问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身体力行,实践探究,调动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探究性科学,生物实验、探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提高生物实验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就是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目标。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因为这是中学生学习生物学中的第一次实践活动,如果上得好的话就能激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在课前我叫学生做好调查前准备,准备好材料工具调查表和笔,确定调查范围——校园,设计好调查路线。在上课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个人一小组,一人负责观察认识生物的特点,一人负责记录;整个过程学生都非常活跃、认真观察记录,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了收获;同时也被这种实践探究活动式的学习方式激活了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手段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大胆尝试,不断总结,一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小论文2

  此外,还有当时的工匠传统或实践传统——这种传统在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进化为实验传统或实证精神。这是近代科学的两个主要的源头。对此,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爱因斯坦具有远见卓识:“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以我之见,人们无须惊讶,中国的贤哲没有迈出这两步。令人惊讶的事情是,这些发现全都被做出来了。”怀特海也英雄所见略同:“科学之河有两个源头:实践之源和理论之源。实践之源在于使得我们的行动直接获得预定的目标。……理论之源则在于求知欲。”

  理论传统和实践传统归根结底是人的传统,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穷源推本是人的精神,因此人在科学的起源中扮演中心的角色——在此我们并不否认作为科学认识对象的自然界所起的作用。事实上,追求科学的萌芽也许很早就在人的心中萌发了——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也许是无意识的。面对日出日落、月亮盈亏、繁星有序、四季交替、刮风下雨、电闪雷鸣、植物枯荣、动物生灭以及人自身的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具有本能求知欲和认知需要的人岂能无动于衷?正是人在漫长岁月与自然相互作用——认知、探究、参与、适应、改造——的过程中,才逐渐出现促使近代科学诞生的两种传统,并进而孕育出近代科学。珀尔曼在一一列举人的因素在科学诞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之后得出结论:“科学不是呆板的命题。它不光是技术。它也不仅仅是被一小群有学问的人创造的或为其服务的方程组。它是人和他的环境之间的动力学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体现他理解、参与和处理自然事件的尝试。科学起因于我们生存的努力、我们天然的好奇心和我们对于表面上任性的和敌意的世界中的秩序的探索。像艺术和政治一样,科学也是反映人的事业。”

  在考察科学的历史时,我们也注意到近代科学起源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当然不一而足,不过我们仅想列举几个自以为有趣的。

  其一是,科学的起源必须以温饱、闲暇以及兴趣为前提条件。

  马赫开门见山:“观察和发明的思索以某种程度的福利和闲暇为先决条件。从原始人起,这就意味着相对有利的生活条件。”他进而表明,原始人为了生存通过观察收集各种经验。“可是,这些观察全部或大部是偶尔进行的,或者为了对他自己有益的某些应用进行的。这些相同的原始观察结出各种各样的科学种子。但是,只有当物质牵累的解除产生足够的自由和闲暇,智力通过使用成长得足够强大,以致像这样的与应用无关的观察获得充分的兴趣时,科学本身才能够出现”。

  其二是,人在认识到自然有规律可寻之后,能够借助理性洞察自然的奥秘,借助理性的.批判形成科学知识。

  赖兴巴赫表示,理性概括在科学起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知识的本质是概括,发现的艺术就是正确概括的艺术。为求概括有效而必须提及的,那就是有关系的。把有关系的因素从无关系的因素中分离出来,即是知识的开始。概括是科学的起源,也是解释的本质,解释就是概括。波普尔在谈到作为西方文明一部分的认识论的乐观主义时说,科学即关于隐蔽的实在世界的实在知识,尽管要获得它无疑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却仍然可以得到。人能够发现隐蔽在现象世界背后的实在,他能凭自己的批评的理性力量发现它,而无须神的启示的帮助。瓦托夫斯基充分肯定批判的理性或理性的批判在常识向科学转化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由于理论推定与常识之间、为回答思辨理智问题而构造的假设与日常知道怎么做的实际知识及观察明白的事实之间的张力,产生一种更为复杂的批判。对于我们的目的来说,在考察科学思想的起源中这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为这标志着非批判性的常识向批判性的、理性的科学思想的根本转变。”

  其三是,科学是从哲学、宗教和巫术等非科学和伪科学(从今日的观点看)中分化出来的。

  马赫明确指出,在原始水平上,宗教、哲学和自然观不能分开,即使在古希腊和中世纪,宗教和哲学与科学也是纠缠在一起。“在这里,哲学和自然科学迄今还是一个东西:头一批哲学家是天文学家、几何学家、物理学家,一句话是科学家。与他们暧昧的世界观并行,如果他们成功地把自然的较小断面的样态转化为能够经得起批判的较好形态,那些样态便收到和得到比较普遍的赞同,从而形成科学的开端”。孔德的断言也许使人感到意外,但却是确凿的历史事实——天文学出自占星术,化学出自炼金术。他在反诘中申明自己的观点:“要是没有占星术的那些诱惑人心的妄想,没有炼金术的那些言之凿凿的欺骗,试问我们会从何获得必要的恒心和毅力,去收集大量的观察和经验,作为后来为这两类现象建立初步实证理论的基础呢?”

  近代科学是在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中诞生的,而没有在更早的东方文明中出现,其原因何在呢?这是一个诱惑人的问题,也是一个见仁见智、难有定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爱因斯坦等人在前面已经从思维方式、实验方法等角度给出部分答案。伊利英和卡林金深入探讨在东方未出现近代科学的缘由。其一是,古代东方文明在农业、手工艺、战争技术和商业方面最先进,也创造出某种知识本体。然而,知识本体的存在并不构成科学。知识是由生产新知识的目标取向的活动决定的,在古代东方没有这样的活动。知识在东方是自发地变化的,评价知识发生的批判和反思活动不存在,知识只是作为现成的活动处方起作用,显示出功利的、实践的和技术的特征。其二是,古代东方科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非根本性。科学不是制造处方、技术图式和技术活动,它是分析理论问题或“为知识而知识”的活动。然而,古代东方科学基本上只涉及应用任务的解决,不像古希腊,把天文学视为一个整体的宇宙结构的理论科学。其三是,古代东方科学在该词的充分意义上是不合理性的,这也是由古代东方民族的社会政治结构决定的。东方社会生活的反民主精神不能不反映在理智生活中:偏爱总是给予公共权威,而不是给予证据。其四是,特定问题的解决主要涉及特殊的、非理论本性的计算等,从而使得科学不系统。这在东西方的几何学的差异上表现得十分明显。也就是说,古代东方文化和东方意识还不能造成下述认知模式:这种模式基于推理,而不是基于惯例、教条和预言书;基于民主的讨论、来自理性根据的立场的争论,而不是来自社会偏见和权威力量的立场的争论;基于证实,而不是基于作为真理保证的启示。因此,东方文明没有发展出近代意义上的科学。也有人在西方宗教和东方宗教的不同上寻找原因。我认为,最要害的也许是,东方尤其是中国的实用理性过于强烈,纯粹理性欠缺: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纠葛和实用技术十分关注,对玄远的自然奥秘留心不够;缺乏自古希腊以来的那种为知识而知识、为思想而思想、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传统。

科学小论文3

  越来越多的人戴上了各式各样的眼镜。为什么戴眼镜的人这么多呢?甚至连五、六岁的孩童有些都佩戴上了眼镜。因为在现在我们的生活的这个高科技时代当中,电子产品越来越多,人们对着电子产品的依赖也越来越多。久而久之,眼睛出现问题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眼睛,是人类身体含水量最多的器官。眼睛,是人类感官器官中最重要的,因为我们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知识,都是通过眼睛,然后传输给大脑的。

  现在,大多数人的眼睛问题是近视和远视。

  近视,眼球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等光线经过眼的屈光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称为轴性近视。

  一般来说,近视的原因主要有:

  (一)用眼距离过近。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cm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

  (二)用眼时间过长。有的青少年看书写字做作业,看电视等连续3~4小时不休息,甚至到深夜才睡觉休息,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

  (三)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有的青少年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

  远视,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象。远视的原因主要是在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需要拉长,以至于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但如果长时间改变晶状体的`状态,就会导致晶状体固定下来,从而导致远视。

  如果我们的眼睛受到损害,我们的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印象,既然如此,我们该怎么做来保护我们的眼睛呢?

  保护眼睛,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的环境光线

  明亮、柔和的光线对视力非常重要,反之,如果光线不佳(太亮、太暗、眩

  光、反光等)、特别是在用眼强度很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环境光线不合适,会明显影响视力。

  (二)良好的近距离用眼姿势

  近距离用眼姿势是影响近视眼发生率的另一个因素。乘车、躺在床上、或伏案歪头阅读等不良习惯都会增加对眼球调节的频度和幅度负担,应尽量避免。近距离用眼时,最好处于静止状态,坐姿要端正,书本放在距眼 30cm左右的地方。

  (三)缩短近距用眼时间

  在不佳的环境光线下、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更易导致眼睛调节机能减退,进而导致视力下降。因此,要尽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电脑等。每次专注用眼的时间最好控制在45-50分钟以内,间隔10-15分钟后再继续。近距离用眼时,一定要确保有个良好的环境光线亮度。

  (四)增加户外运动

  多一些户外的运动,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的同时,眼睛会有更多的远眺时间,还可以帮助放松眼部肌肉和神经,其对视力保护作用不言自明。

  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看到我们所想看到的美丽风景和你的美丽人生。

科学小论文4

  今年夏季的一天,一场暴雨过后,呆在家闷闷不乐的我,觉得无聊,便出去到湖边散步。经过莲花池时,忽然听到池里传来青蛙欢快的叫声,我就来了兴趣,捉了两只带回了家。

  之后,我拿了一个大缸,倒满了水,放了一块塑料泡沫后,又把两只青蛙放到泡沫上,就蹲坐在地上观察它们。可天有不测风云,一会儿又乌云密布,下起了雨。刚才那一对沉默的青蛙,此刻倒叫得越来越欢了,仿佛它们是一向期盼着下雨似的,一会儿“唱唱歌”,一会儿“跳跳舞”高兴的不亦乐乎,这时我就奇怪了,难道下雨天对它们有好处。于是我就展开了第二次试验。

  第二天又下雨了,这一回,我打着雨伞在雨里看着他们,只见许多害虫都破壳而出在青蛙的`周围乱飞一通,一个个也就白白成了青蛙的美食了,嘿嘿!怪不得青蛙个性开心呢。我连续做了五六次试验,结果还是一样的。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我查了《百科全书》,最后在书里找到了答案:原先青蛙不仅仅靠肺呼吸,还靠裸露的皮肤呼吸。雨天,空气的水分多,有利于青蛙透过皮肤呼吸。而且小昆虫在雨天繁殖的个性快,这也是青蛙捕捉它们的好时机。所以,青蛙在雨天叫得欢。

  透过这次试验,我不但发现了青蛙的许多秘密,从而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道听途说,那样的答案是不准确的。而是就应自我动手,经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做出最后的结论,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结论:

  青蛙在雨天能够透过皮肤呼吸,而且也是捕捉害虫的好时机。所以青蛙在下雨的时候叫得欢。

科学小论文5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科学性、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鉴于生物学科的特点,只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思想发展的需要。人们已逐步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育技术 高中生物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入生物学课堂是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这种技术对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提高生物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己经成为新课标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⒈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增大课堂容量。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等先进教学设施辅助教学,可以充分体现生物学科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动态等特点,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⒉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 教师,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辅导进行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则为: 学生 多媒体,或:学生 多媒体

  教师

  学生可直接利用媒体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和教师一起学习。其中教学媒体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师角色也不再是去选择与组合媒体,而是去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⒊现代教育技术扩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与范围。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与通讯技术的.结合,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任意遨游。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感到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媒体选择不当或者使用不当。将会产生很多消极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多媒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但是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如制作临时装片,只有亲自动手做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须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不要让观看视频的教法削弱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⒉弱化了学生的观察力的培养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虚拟制作出的动画,容易给学生造成假象。如果单独看录像、动画,不看实物,学生对生物界的观察能力会降低,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解。只有让学生在观看录像、动画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接触大自然,身临其境,才能获得真实完整的知识。

  ⒊弱化了情感教育

  专业知识很强的教学媒体,很难找到情感教育的切入点,例如,介绍环境污染内容时,不能适时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国情教育。

科学小论文6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理量与时间有关,像摆球周期,比热容等,为什么需要时间,可见,时间不是一种幻觉。

  人们都认为,惯性是物质的本身属性,其实不然,惯性存在于四维空间(即时空)中,时空具有一种定性(位置不轻易改变)使物体具有惯性。最简单的证明就是机械时钟,它就是利用物质惯性进行工作的,如果无惯性,时钟将达到光速。还有许多例子,像LC振荡回路,物体下落也需要时间。

  惯性的表现不是在空间三维中,而是与时间维的相对关系物体的加速运动对时空维中某种物质做功,减速就是这种物质对运动物体做功,关于这种物质,还有待推证,并需要了解它的微观意义。

  惯性在时空中所做的功因该满足w=mav,因此说在时间维中,改变时间距离要做功,即做加速运动,不改变不要做功,即做匀速或静止运动。

  没有摩擦就只受一个力,就可达到很大速度,二者是不是有直接关系,我们可以用惯性与摩擦力做比较,摩擦力可以让物体动能转化为内能而惯性使物体动能转移到时间维中,可以再次无损耗地运动,这就是惯性与摩擦力的区别。

  质量大的物体达到光速是需要做很大功的,因为惯性约束物体运动,但超越光速不是不可能的。在牛奶杀菌时用到瞬间高温,这可以用瞬间高速,这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但这并不能穿越时空,光只是物质的表现形式,也是从物质中产生的,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是五分钟前的太阳,因为达到光速与人相遇的只是信息即使能穿越,也不会改变历史,因为这只是以光速传输的信息罢了。

  人穿越时空是很危险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改变历史,但我们的时空从未改变,说明在人类有限时间中人类未曾穿越时空,或许穿越的时空不是我们这一维,而是我们这一维的复制品。假如可以穿越时空,我们是怎么来的,未来怎么样,我们只知道时间的一小段,就像胶卷的一小部分,就算有什么力量使时间加速运动,人也不会感到,时空中许多事都是已确定的,有一种人不知道的物质赋予了人意识,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在自己意识之外的都是已确定的,而自己意识可改变这些确定的事物,自己的.意识在别人看来,也是已确定的,这是一种很深奥的逻辑关系,用这种关系来确定人与人的“相对论”时间的运动是人意意识感觉不到的。

  当人在太空中以9。8m/s2加速度在升降机中上升与人在地球上,效果是一样的,惯性与时间是相对的,力是一个持续量,惯性在时间维中静止表现为力,运动表现为加速度。

  假如时间与光速有关,惯性是时间的一种表现,物体在时间维中运动越快,与光速比值越低,其能量越大。惯性来自时间维,当超过光速,会不会出现反惯性,惯性大小应与v/c成正比,再加上其它的量就可以推导这个公式。

  物理理论还需不断完善,本人只是一位高二学生,不当之处还需各位高师指教!

科学小论文7

  对于科技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简单说来,科技就是科学技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如雨后春笋,正在祖国大地迅猛地发展。环顾生活,科技是无处不在的,科技就在我身边!

  夜晚走在路上,有电灯给我们照明;给朋友打个电话,随手可以掏出手机;回到家里,打开电视看看新闻,开启电脑,可以和朋友聊天;妈妈用电饭煲蒸好了饭;开开电暖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着妈妈用电炒锅调制出来的美味佳肴……你看,随时随地,我们能离开科技吗?

  科技的用处可是大了去啦!比如说:如果没有电动车,我们就不便和远方的'亲朋好友交往;如果没有动车组,人们到各地旅游就很难实现朝发夕至;如果没有航天飞机,人们进入太空将是一句空话;如果没有破冰船,我们就很难到南极考察;如果没有航天器具,人们登月将只能是幻想……

  相反,有了科技,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有了传真,我们的文件,瞬间可以轻松地传出!有了机器人,它可以置身人们难以到达的空间;运用激光,可以制成健身器材;有了空调,即使是炎热的夏日,也可以让人们舒适如春……

  不难看出:这一切,人们享用的都是科技的成果!

  由此可知:科技,帮助我们创造了优越的生活环境;科技,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科技,是全世界人们智慧的结晶!

  我们身处科技中,要不断学习新的科技!

  科技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科技!

科学小论文8

  面包,大家都吃过吧?面包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很好吃,一般同学都很喜欢。但是,在吃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想过,面包的来源呢?这天,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吧!

  有一次,我以前在网上看过这样一篇关于面包的小资料:

  面包(有误写做“面饱”),是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果仁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发酵、整型、成型、焙烤、冷却等过程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

  从表面、配料上看,面包是一种有营养的食品。但是,任何东西都是有正反面的.,面包在吃的时候不可能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这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呢?但据我所知,面包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为面包、饼干、薯片和薯条中内含丙烯酰胺,所以,长期使用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假如不留意让食物烤焦,吃下腹中就会有致癌危险。烤焦的东西都对人有害,不只面包,动物实验的确证明烤焦的食物会导致动物得到癌症,研究显示烤焦的肉类对于人体也有影响,但以动物的量与人类的量换算的话,大概为二万分之一,因此比例十分地低,就算有这样的顾虑,,但只要多摄取维他命C,就能够抑制发癌物质,虽然如此,但是能避免最好尽量避免,尤其是老年人。其实烧烤最大的问题不在于食物,而是加在食物上的油汁,这些油滴落在炭火上,加热后会产生致癌物质,附在烤物上吃入体内,长期食用下来,致癌机率会比较高一些。

  所以,大家尽量不要长时光吃面包等烤焦的食物,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并且必须要少吃零食,少吃膨化食品哦!

科学小论文9

  有一次,我和妈妈走在路边,看见一个叔叔用一根木棍来撬一箱货物,在这木棍下方还垫了一块石头。看叔叔那么轻易地就把货物给撬了起来,我就十分敬佩。我想,那箱货物那么重,叔叔怎么能那么轻松地撬了起来,肯定有什么窍门。

  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我先搬来两块石头,一块垫在木棍下,一块放在地上,一开始,垫在底下的那块石头离我的手很近,我试了一下,觉得这比原来物体本身重多了。我想起叔叔撬货物的画面,发现那时候垫在底下的石头离货物很近,我想这会不会就是省力的窍门呢?我移好位置,发现果然轻了好多。我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只好求助于电脑。

  通过查找资料,我明白了: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这棍子叫撬棍。像撬棍这样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原来这就是杠杆原理。我恍然大悟,只要支点离阻力点越近,离用力点越远,这样撬起重物就方便多了。

  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杠杆原理,老虎钳、剪刀、开瓶器、夹子等等。

  看来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的话也真没错: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如果有一根很长的棍子,如果确实能找到一个支点,如果地球到支点的距离很近很近,而阿基米德的用力点距离支点很远很远,总会有一个足够大的距离使阿基米德能用自己的力量撬动地球。

科学小论文10

  去年年底快过节的时候,妈妈给我买来了一个水仙花的球茎,我高兴极了,我按妈妈说的把它放进了盆子里,然后倒进干净的水,并在盆子里放了几颗小鹅卵石。

  我每隔三四天换一次水,妈妈说春节就能开花,还说花特别香。过了几天,水仙抽芽了,很像葱苗。大概一个月后,碧绿的'叶片中探出几棵花苞。

  春节快到了,那几个花苞还是没有开,它也许不知道我看花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啊!春节过了,它不仅没开花,而且花苞枯萎了。妈妈告诉我,它已死了,再也救不活了。我伤心极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出它死亡的原因。于是,我去电脑上查找资料,原来,水仙花的生长要求有阳光,适宜温为12摄氏度——16摄氏度,如果水温太低,那水仙花就只长叶子不开花,甚至死亡。那一段时间,正值南方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雪,我们这里的气温降至0摄氏度,一连十几天的低温,我没有采取任何保温措施来保护花苞,导致了水仙花的死亡。它就这样因为我的失误,被冻死了,我后悔末及。

  我明白了,养水仙花也需要学问呀!养水仙虽然不需任何花肥,只用清水即可。但为使水仙生长健壮,白天应拿到阳台晒太阳。如果想推迟花期,可采取降低水温的办法,不可太低,10摄氏度为宜。此外,如果节前10天看不到饱满花苞,可采用给水加温的方法催花,水温以接近体温为宜。有了这次的失败经验,今年年底我肯定能养出清香四溢的“凌波仙子”。

科学小论文11

  喝牛奶要讲科学

  牛奶是人类的保姆,健康的卫士,美丽的天使。因为,牛奶是亿万年来哺乳动物进化后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生命的营养源。

  牛奶的五大营养成分:1、供给生活营养的蛋白质;2、人体能量携带的乳脂肪;3、参与细胞多种活动的乳糖;4、维持生之本的钙:5、调节人体机能的维生素。而牛奶与人体的三大生理需求:1、牛奶与人体必需的的蛋白质;2、牛奶与人体维生素的摄取;3、牛奶与人体的'科学补钙。

  日本宫崎县的老人田锅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他的长寿秘诀非常简单:滴酒不沾,从不吸烟,更重要的是每天必须喝牛奶。在他的家乡里的居民都有长期饮酸奶、吃酸乳酪等牛奶制品的习惯,这里的百岁老人比率非常高。

  牛奶饮用时也有科学。喝牛奶的七大忌:1、不能空腹喝牛奶;2、不能用铜器加热;3、不能用牛奶服药;4、不能让牛奶被日光照射;5、不能喝生奶;6、不能喝结块牛奶;7。不能过量饮牛奶。对牛奶的6个误解:1、牛奶加热好喝;2、牛奶可以当水喝;3、偏爱高度加工的牛奶;4、拉肚子是牛奶的问题;5、喝牛奶会上火;6、鲜奶用微波炉加热会致癌。

  如果一个人每天喝两杯牛奶,即500毫升,就能获得优质的营养!

科学小论文12

  上课了,科学老师一手端着小口瓶,一只拿着两个鸡蛋和一盒火柴走进教室,神秘地对我们说,她能让鸡蛋乖乖钻进瓶口比自身小的瓶内。

  同学们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要做实验,老师最终选择了徐竹宣,然后跟大家讲了一下实验步骤。

  实验开始了,徐竹宣先剥好了一个熟鸡蛋,然后一下抽出了好几根火柴一齐擦然,迅速扔进瓶内,又赶紧将剥好的鸡蛋立在瓶口。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同学们都将目光聚集到了瓶口。只见火苗摇曳了几下熄灭了,鸡蛋也跟着颤动了几下,随后就拼命地往下滑,像着了魔似的。我还似乎听到它在对我们说:“快救救我,快救救我,我宁可被你们吃掉,也不要被这瓶子吞掉。”可想救它也已来不及了。因为瓶口比鸡蛋小,鸡蛋被卡在了瓶口,最后被迫被分成了两半,一半横在瓶口,一半滑进瓶里。接着,老师又请了刘权重做这个实验,这次鸡蛋乖乖地整个滑进了瓶内。

  我们赶紧问老师是什么原因使鸡蛋自愿“牺牲”的。原来随着火柴的点燃,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大部分跑到瓶外,瓶内大气压也就变小了。当火灭了,瓶子冷却,瓶外大气压就会将鸡蛋挤进瓶内。我问老师为什么不用生鸡蛋,老师笑着说我傻。是啊,生鸡蛋能流动,不用点火也能流进去

  哈哈,以前老师往水里加盐使鸡蛋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师往瓶里扔火,鸡蛋就会着了魔似的往瓶里钻。科学实验真是神奇有趣呀!

科学小论文13

  暑假里的一天,哥哥带我到田野里去玩,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尤其是那池塘里的荷花,粉红的.花,碧绿的叶……

  突然,我发现很多荷叶上都有一颗亮晶晶的东西,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颗颗水珠,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奇怪的是荷叶一点也没湿,我好奇地倒了一些矿泉水在荷叶上,矿泉水一落到荷叶上就滚落到荷叶中央,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湖泊,荷叶还是没有湿。我记得下雨的时候路边的树叶都会被淋湿,为什么荷叶不会湿呢?

  回到家,我把这个疑问告诉了爸爸妈妈,可他们都不知道原因,还是爱上网的哥哥在网上帮我找到了答案:原来荷叶的表面有很多很细很细的绒毛,这些绒毛排列得很紧密,而且上面含有蜡质,因此水滴到上面时,铺不开也渗不进去,只能变成水珠滚来滚去,这在物理学上叫做“不浸润”。

  荷叶上的水珠不仅不会弄湿荷叶,而且还能顺便带走荷叶表面的灰尘,难怪荷叶看起来总是那么一尘不染。这真是太神奇了!由此我想到要是我们的衣服或者是建筑物上涂料也有这种特性,不就不怕灰尘与雨淋了吗?那该多好啊!

科学小论文14

  摘要:本文在对室内水培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柳州市水培植物的市场状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植物水培的试验。结果表明,目前市场上的水培植物比较单一,专用营养液较少。本研究还对组合式水培进行了初步的试验、对室内水培植物应用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培植物;营养液;化感作用

  1室内水培植物发展概况

  水培是无土栽培非固体基质类型中的一种特殊栽培形式,以水为主要介质,加入一定的营养液,再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技术,把土生植物诱导在培养液体中生长,是居室绿化的新型的栽培方法。据报道我国已经水培出观叶类、观花类、仙人掌类等8个系列四百多个品种的室内植物。从总体看数量及品种较少,达到较高生产技术水平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厂家也不多,市场开发的前景很大。

  2室内水培植物的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与容器。选用的植物有短叶虎尾兰、红雀珊瑚、鹅掌柴、金边虎尾兰等。选用的容器有玻璃瓶、三角烧瓶、罐头瓶、试管等。

  2.1.2 药品。吲哚丁酸、KNO3、Ca(NO3)24H2O、KH2PO4、KCl、NaH2PO4、FeCl3、FeSO47H2O、ZnSO47H2O、CuSO47H2O、MgSO47H2O、MnSO4H2O、(NH4)6Mo2O74H2O、KH2PO4、NH4NO3、Na2EDTA,等级均为化学纯以上。

  2.1.3 营养液的配制。营养液配方(见表1)。药品的种类和用量决定营养液的pH,水培植物的营养液的pH通常控制在5.5~6.5间。营养液的母液为水培所用营养液的浓缩液,使用时再稀释。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营养液对几种水培植物生长的影响。短叶虎尾兰1株/瓶,共20株,在A、B、C三种营养液和自来水中,植株均成活,长势良好。比较在几种营养液和自来水的植株,看不出明显的差异,大部分根锈色,根尖白色,而且数量多,观赏性很好,是习性强健的'室内绿化的材料。

  红雀珊瑚,2株/瓶,共40株,水插生根率低,存活少。实验失败的原因:冬天水扦插,温度太低且插穗木质化程度太低影响生根。对比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扦插在自来水的枝条,春天气温回升后,生根比较迅速了,有50%的植株生根。表明二年生的枝条比一年生的枝条水培生根率比较高。其水生根有根瘤,根比较纤弱且易脱落,根的观赏性相对比较低,主要观赏枝条。

  鹅掌柴1株/瓶,共25株,实验失败的原因:冬天水扦插,温度太低。持续低温,部分刚冒新根的被冻死,极大地影响了成活率。

  2.2.2 组合式水培可行性分析。合理的组合式水培让植物色彩及形态协调、大小合理,层次鲜明,错落有致,艺术装饰性更强烈。组合式水培中要注意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了解植物生理和生态的知识,注意化感物质的产生,加强化感作用的研究。

  3室内水培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水培系统的选择

  水培系统选择,要与室内环境、植物及个人喜好的情况协调。

  3.2 植物的选择

  室内植物首先要选适应室内水培环境。根据室内具体地点的光照、湿度和通气条件等来选择合适的栽培系统。此外还要考虑吉祥植物的选择,以及植物数量的选择,植物过多则晚上消耗氧多;宜选择环保型、健康型植物,并结合个人的审美情趣、爱好等。

  3.3 营养液的选择

  营养液是植物水培取得成功的关键,不同的植物应选择适宜它的营养液。因为营养液的一些物质可能会与铁铝等反应,所以水培植物一般不选择金属制品。目前针对不同植物的特定营养液的研究不够,所以营养液的研究和开发有待加强。

  4结语

  展望未来,室内水培植物应用不断增多,水培植物的优点将被消费者所认识和接受,水培植物产业将会迅速发展起来。在本课题研究中,仅能在柳州市的花卉市场考察室内水培植物状况,而其他信息仅能从书籍、杂志、网上和简单实践中了解,研究还不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地加强。

科学小论文15

  上个星期,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小巧玲珑的指南针。我把指南针转来转去,不明白为什么,它的指针总是指着南面。晚上,爸爸回来,他看见我在摆弄指南针,就问:“遇到什么问题啦?”我说:“爸爸,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着南面呢?”爸爸说:“指南针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我们祖先知道磁石...

【科学小论文】相关文章:

科学的小论文08-15

科学小论文01-02

科学小论文(精华)08-17

科学小论文作文06-01

【集合】科学小论文08-27

科学的小论文(通用)08-15

科学小论文作文02-16

科学小论文(必备)02-20

科学实验小论文11-13

科学小论文作文(优)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