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质量管理论文

时间:2024-08-20 18:39:00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质量管理论文(范例15篇)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质量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质量管理论文(范例15篇)

质量管理论文1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当今PE燃气管道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作为一种新型材料,PE燃气管道在实际应用中有更好的韧性、防腐性、稳定性,但也存在一定缺陷问题,为了能够保证PE燃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首先探究PE燃气管道的优缺点,进而提出PE燃气管道工程质量管理重点。

  关键词:PE燃气管道;质量管理;优点;缺点

  PE燃气管道也就是聚乙烯管道。随着我国PE压力管材生产工艺不断成熟,PE燃气管道生产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近些年来,PE燃气管道在城市燃气输配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PE燃气管道具有抗腐蚀、施工便捷等优势。但由于PE燃气管道在我国使用时间并不长,再加上部分厂家和施工单位生产、施工、经验不足,从而导致PE燃气管道工程施工中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例如燃气泄漏、管道结构不合理等。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在燃气输配领域中应用PE燃气管道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就需要确保PE燃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1PE燃气管道的优缺点

  1.1优点

  (1)PE燃气管道在实际应用当中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环境,都可以保持材料的稳定性;(2)该管材的抗摩擦系数更小,不容易出现摩擦损坏问题;(3)PE燃气管道的柔韧性非常好,相比其他材料的燃气管道,PE燃气管道具有更高柔韧性,在实际施工中能够提高弯曲度,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施工的便捷度,在材料保存方面也更加便利;(4)安装施工便捷,PE燃气管道具有很好的焊接性能,这样即可为保障后续施工质量。这些优势注定了PE燃气管道的使用周期更长一些,理论上其使用年限为50年,所以可以满足整个管道系统的质量要求。

  1.2缺点

  虽然PE燃气管道的优点众多,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PE燃气管道强度与钢材管道相比更低,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破坏,同时外界温度变化大也会造成管道损坏或材质不稳。所以,PE燃气管道通常都是埋设在地下施工,减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难度。

  2PE燃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重点与措施

  2.1材料的储运和使用

  在材料储运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材料划伤,不可沿地面拖拽、抛摔;在存放时要选择通风良好、温度低于40℃的.仓库中,如果是室外临时堆放,需要覆盖一层遮盖物,避免直接受到阳光照射和雨淋;需要将材料放置在平整的场地上,其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规范标准,否则会造成管材不圆度超标;避免离热源过近,也要防治被油污、化学物品污染。认真观察管材的生产日期,否则会影响材料质量,依据CJJ63-20xx《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的规定,管材从生产到使用期间,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年,管件不宜超过2年。在工程正式施工前,需要重点对管材的规格、标准尺寸、材料等级进行检查,同时也要观察是否有磕碰、划伤等,如果有,也不得超过管材厚度的10%,否则要给予切除。检查具体的存放时间,如超出了期限,需要重新进行性能检查,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2人员要求

  PE燃气管道工程施工必须要严格遵守施工质量标准,要求施工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并取得由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颁发的资质证后才能上岗。同时也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掌握各项施工工艺规程,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施工作业,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精心做好施工机具的使用、维护、检查工作,对操作过程必须要详细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积极监督作用,监理人员必须要对操作人员资格证和材料合格证进行检查,第一时间纠正施工人员的操作错误问题,对于不合格、违反规定的操作需要及时更改和返工。

  2.3正确使用焊接设备

  主流的焊接设备是热熔焊机,主要是机架、铣刀、加热板、液压控制箱组成,可以分为手动、半自动、全自动型等。其中,全自动热熔焊机将可以将生产参数存储到芯片当中,并切换操作自动控制,自动监督记录焊接生产全过程。手动热熔焊机无法提高焊接精度,所以在此不做多赘述。要重点以半自动、全自动热熔焊机为主。焊接工作状况会直接影响管材焊接质量。如果热熔焊机缺乏养护和管理,可能造成的故障有:加热板温度分布不均,所设定的温度和实际温度不符;加热板表面材料存在着划伤情况,容易对焊件面造成污染,减少零部件的可靠性,压力控制不精准等,建议对焊机实行定期年检的管理制度。在施工当中,建议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全自动热熔焊机,其特点可以对整个焊接过程进行监控、记录。每一道工序和焊接参数都需要确定,这样即可决定是否可以继续焊接。如果工序和焊接参数产生了偏移问题,会自动终止焊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进行全过程参数记录,如果出现了问题可以凭借记录信息追溯。这样即可固话、验证施工工艺参数,结合环境温度等各类信息对工艺进行调整,各个参数记录通过存储、输出,降低了人为因素对焊接的影响,实现了焊接的可追溯性、重复性,降低了质量检查工作量。

  2.4连接方式与焊接环境

  通常在焊接中都是采用对接连接方法,对于公称直径90mm及以上的PE管,使用热熔对接焊接进行操作。通过加热板进行管材、管件两个端面进行连接,从而达到热熔温度,之后撤去加热板,并快速贴合,在焊接机具下进行压力冷却,冷却后即可完成焊接。电熔承插连接也是PE燃气管道连接的主要方法之一,采用电熔焊接,对预埋在电熔电熔管件内表面电阻丝通电发热,从而让管材内表面和承插管材外表面达到热熔温度,加热膨胀产生焊接压力,在冷却后内缩后融为一体,达到焊接目的。热熔焊接不需要有额外的管件,但对管径、管材规格有一定要求,通常是管道外径要在90mm以上、壁厚小于6mm,不同材料级别、壁厚、溶体质量流速差大于规定管材几倍、管件不得采用热熔对接方法。热熔工艺的实施缺点是对接难度较大,再加上热熔焊机体积大、重量大、搬运困难,在管沟内部展开焊接工作,对管沟规格有一定要求。电熔连接法对管径、管材并无过多的要求,通过连接不同材料等级和不同壁厚管材、管件。但是需要有额外管件辅助,从而提高了管道的成本,大口径电熔管件在当今造价依然很高。电熔焊机通常采用全自动型,会大大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很好的保证焊接质量。电熔焊机的体积更小一些,容易搬运转移,可以在管沟沟槽中焊接,不需要对沟槽进行特殊处理,施工也更加方便。无论是采用哪种连接方法,都要严格控制环境温度,通常在-5~45℃即可,风力要低于5级。所以在寒冷的冬天要采用保温措施,并做好防风处理,注意焊接连接工艺的调整;在炎热的夏季进行操作当中,需要做好遮阳措施。如果管材、管件的存放温度与施工现场温差较大时,需要放置一段时间,保证温度接近施工现场温度。焊接时,需要保证焊接面干燥、清洁;合理控制加热温度与时间;保证焊接完成后焊口的冷却时间,加入合适的外力,提高分子变形率。通常是施加水平径向托力可以平整管材端面的不平整度,但也要控制压力,否则会影响焊接头形状。

  3结语

  综上所述,PE燃气管道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燃气系统的运行。这就需要施工人员事先掌握PE燃气管材性能,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PE燃气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天成.PE燃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重点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xx(4):122-123.

  [2]薛飞.PE燃气管道焊接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探究[J].现代盐化工,20xx,43(6):40-41.

  [3]佘林松.PE燃气管道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4):147-148.

  [4]黄泽辉.PE管道燃气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28):456-45

质量管理论文2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兴起以来,音乐专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到80年代中期,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促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音乐专业,使音乐专业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的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高校音乐教育迅速发展了几十年,收获颇丰、成绩斐然,然而随着经验的累积与眼界的开阔,许多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特别是在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不科学、效果不显著等诸多问题。如果说教学活动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核心,那么良好有效的教学管理就是高校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最大保障。由于学科特点的特殊性,音乐专业成为高校教育中较为特殊的专业,音乐专业的学生毫无疑问成为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这个群体而言,一般常规性的教学管理手段与管理体系是否能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还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思考。如何结合音乐专业的学科特点构建良好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做到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锦上添花,是高校音乐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展开思考:首先,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意义进行简单阐述;其次,对音乐专业的学科特点及音乐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常见问题进行论述;最后,结合笔者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所得经验,对构建音乐专业特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一、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核心,是高校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有研究者认为,“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满足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也有的说法认为“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1]。由此可进一步理解:高校教学质量作为“一系列教学活动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教育部门为了满足个人、学校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设计、组织和实施等行为对预期目标进行实现的结果。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在专业知识、道德品行、素质能力等方面接受来自学校“质”的打磨与“量”的累积。若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一切教育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对教学质量进行专门系统化的管理,是高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教授韩之俊在所著《质量管理》一书中对“质量管理”进行了如下解释:“质量管理(qualityman-agement),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2]。高校教育的质量方针、目标,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认以及培养方案的制定;管理职责则落实到学校、学院教务各个部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是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后做的一系列监控行为。如此说来,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至少需包含以下内容: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安排教学活动,成立教学督导组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并在每学期教学活动周结束后对该学期的教学质量进行总结与反思,实行适当的奖惩制度。上述的任何一项内容,都是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不可忽略的重点,高校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每一个环节做到具体落实,以求最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音乐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一直以来,音乐专业都是高校教育中较为特殊的专业,和其他一般专业的学生相比较而言,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思维特点、性格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大不相同。由于音乐专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普遍接受的是专业小课的学习,他们更注重个性表现,强调实践能力,善于表现丰富的情感,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强且较为独立的个性。正是因为学生们早期在接受专业教育时更多地追寻“自由”和“随性”,使得他们在进入高校之后不能尽快适应集体教学活动,导致学院在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进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起着引领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共同影响教学的质量效果,教学行为管理与学习行为管理在音乐专业的特殊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行为管理常见问题

  本文提及的“教学行为”指音乐专业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其自身所具有的一切可能影响到教学质量的认知态度、言行举止,包括教师个人素养、教学思想态度、教学行为规范等等。作为高校音乐专业教师,教师本身应该具备较高的个人素养,除了应不断加深专业知识水平外,还需增长在其他文化领域方面的了解与见识,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和技能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预期成果。目前,在对于一些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中可以发现,有的教师在开课之前没有完整系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较为随意。在一些表演专业课上,个别教师对于整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只限于让学生学会演奏或演唱几首曲目,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心理特点的关注,部分学生在整个学期的专业学习之后只从技巧上掌握几首作品,但对于其他文化理论知识不予重视、知之甚少,对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仍然感到迷茫。如此“狭隘”的教学方式与当下高等教育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初衷是相违背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态度是在教学准备与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情绪意志的一种体现。教师准备教学活动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大纲设置、教学方法选择等准备工作的完成质量,教师在课堂上表现的教学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上一些集体性质的理论基础课时,部分学生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到整体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学习动力,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创造更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讲述、提问应答、板书示范、辅导讲解等一系列行为都可称作教学行为,教学行为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对学习结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轻松愉悦、互动性强、实践机会多的课堂学习体验是他们较为期待的,因此,音乐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规范是教师更需要注意的环节。在诸如乐理、和声、复调、作品分析等理论课的课堂上,教师需要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且更易被学生接受,合理分配理论讲解、课堂练习与实践的课时比例;而对于声乐、器乐、舞蹈等表演性质的课程,则不能过分重视实践而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综上所述,教学管理部门需加大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督促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加强自身教学行为规范,用好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

  (二)学习行为管理常见问题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自我管理等学习行为对于最后的教学结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考学前多以学习专业为主,不少学生的考学动机甚至是因为文化课业不好,希望通过一两年的专业学习取得迈入大学门槛的机会,他们对于音乐专业的认知本身就具有局限性。不少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不明确自己在校四年学校对其做出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缺乏学习目标导致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对于学习生活亦不能合理安排。他们除了对专业技能学习较为认真,对文化理论课程的学习普遍不够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出现旷课、旷考等行为。对于以上现象,关于学生学习行为管理的第一步则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设定符合人才培养计划的学习目标。心理学家库尔认为,个体的学习动力系统中,既有动机成分,也有意志成分,动机激励人们去学习,而意志则控制人们的学习行为,让人克服困难[3]。若将“意志成分”理解为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积极良好的学习态度即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最有效地接收教师在课堂上传达的信息;反之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将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教学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的管理固然重要,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样必不可少。在经过教师的引导之后,学生需要对学习行为进行自主监控,这一项自我监控行为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富有挑战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时间随意性、目标单一性、思维情绪化”等问题,学会统筹管理多门学科的学习时间,列定详细的计划,用理性思维进行自我学习管理。

  三、构建音乐专业特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为了促进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学生学习行为,有效监控管理整个教学过程,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探索的问题。在总结梳理了当今高校音乐专业一些常见教学质量管理问题之后,本文试图对构建音乐专业特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一)结合培养目标,制定管理政策

  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完整的组织或体系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和管理政策。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体系同样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方针政策,以确保教学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展开。国家教育部教育司于1998年发表了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强调:“搞好教学管理,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研究为基础。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及教师的共同任务。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要从中国国情、从教育科学的规律与特性出发,紧密结合教育及教学管理的实际,不断改进研究方法”[4]。可见,制定高校音乐专业特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政策需要充分考虑学校、学院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科专业特点,符合音乐专业教学规律和业内教学改革潮流。此外,管理政策制定实施后,还需在全校、全院上下各部门之间加大对教学质量管理的宣传,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管理政策得到充分认识,在将来更好地配合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从根本上树立起教学管理重要性的意识,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二)监督教学过程,丰富管理手段

  教学过程由教师(教学主导)、学生(学习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要素构成,在此过程中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影响课堂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是有规律可行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帮助监督教师、学生建立起各自的教学秩序与学习秩序,发现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解决问题。监控过程主要包括“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评”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的教授过程,以及“课前预习、听课、复习巩固、考查、掌握运用”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的学习过程。为了保证对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切实有效,管理人员应在管理策略上时时更新、寻求突破,切换管理视角,丰富管理手段。在以往的教学活动管理中,一般是各学院从事教学管理的专职人员负责,在学校和学院之间做到上传下达。然而在高校音乐学院的教学管理中,教管部门仅仅做好“上传下达”远远不够。管理人员应结合音乐学学科特点,合理统筹安排理论与实践课教学进程;学会及时与专业教师沟通,定期督促教师修订课程大纲与教学计划,既要尊重教师对于不同专业课程的上课方式,又不能完全放任专业课成为上课时间、地点无要求的“无管理”状态。此外,管理人员还可在学生内部发动相互监督的自我管理行为,建立一支学生管理队伍配合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制定管理制度、教学计划,讨论教学方法等方面,听取学生意见,尊重学生想法,形成一个由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部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管理的思维与活力。

  (三)完善评价体系,提升管理效果

  教学评价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提升教师教学经验,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校音乐专业教育而言,系统、科学地建立一套教学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其中应考虑到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几个不同方面。评价目的是评价人员期望通过教学评价产生的最终结果,包括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是将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与对教师的奖惩相结合,以此作为学校对教师嘉奖、晋级、降级、解聘等依据。发展性评价不涉及奖惩,是组织教师互相听课,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督促、提升教学能力提供平台和机会。以上两种评价目的都是管理机构在设置评价体系时需考虑的因素。评价主体是参与教学评价的人员,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学校领导、评审专家、教务部门等人员属于外部评价人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教师本人、学生群体属于内部评价人员。不同评价者的评价角度和依据不一样,产生的评价效果和反馈意见也不相同。高校音乐专业在构建自身评价体系时,即要依照学校教务部门规则遵从学校的管理,也要从学院内部参考教师本人对教学方法、教学行为上的反思与建议,并从学生评价的角度考虑教学过程安排的合理与否,全方位进行有效的评价管理。对于音乐专业教学评价而言,评价方法应尽量丰富,如现场听课评价、录像视听评价、量表打分评价等方法都可纳入评价方法范畴中。现场听课评价为管理人员进行随堂听课、评课,最直观地考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亦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录像视听评价主要适用于如器乐演奏、声乐演奏、舞蹈表演等表演性质的课程,通过录像录音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表演过程记录下来,进行课后的评价与分析;量表评价也称为问卷评价法,由管理人员事先编好评价量表发放给教师和学生,让他们根据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主观印象进行回答并给出建议。

  四、结语

  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学质量的保障,如何构建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音乐专业建造者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音乐专业在高校中的专业特殊性,以及在音乐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反映出的常见问题,本文提出构建音乐专业特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第一,结合新时期的音乐学专业培养目标,制定音乐学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第二,监督包括“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的整体教学过程,切换管理视角,丰富教学管理手段;第三,完善音乐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目的,强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法,全面提升管理效果。总而言之,构建科学、完善的音乐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转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学校及学院管理部门应结合音乐专业学科特点,从多方面、多环节实行管理协调,呼吁各部门人员相互配合,上下齐心,共同探索打造符合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体系模式,推动音乐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质量管理论文3

  1质量管理体系当前的问题

  1.1对于质量管理理解不够

  质量管理体系在机构运行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中有很多特定的专业术语,但是不同机构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术语叫法却常常有很大的差异,每个机构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所以在质量管理的同一个方面也往往会有一定的理解差距,且大多数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够专业,对于量管理理解不够。

  1.2过分重视认证,对实施过程相对轻视

  质量管理体系十分重要,能够取得质量管理的认证证书对于机构来说有极大的益处,许多客户在选择机构时对于机构的质量管理认证证书非常看重,认为有认证证书的机构在质量管理方面就一定做得非常好。但是,也不排除有些机构在取得了质量管理的认证证书之后就放松了对于质量管理的要求,致使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逐渐下降,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实施过程相对轻视。这样一来,质量管理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而且也会影响机构的形象,客户难以再相信机构,给机构造成损失。

  1.3执行力度不够

  机构的高层一定要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制定出科学、合理、便于执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之上,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去执行这一项工作,保证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实施并良好开展。但是,许多机构在执行过程中的力度并不够,使质量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地开展。也有部分机构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做的就是表面文章,所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没有丝毫的执行力。管理部门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如果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一定的条理,那么机构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所有工作就会乱成一锅粥。

  1.4部门工作不够明确

  因为质量管理这一项工作在机构的内部不够成熟,所以有些机构专业质量管理部门的力量非常薄弱,其他涉及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部门又对于自己的工作不够明确。这样就造成了部门之间互相推卸工作的责任,不利于机构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的作用

  2.1让机构环境得到改善

  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提高机构产品的质量,让机构以更加完美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机构再通过质量认证之后获得认证证书,就得到了有关专业部门的肯定。在此基础之上,机构也不能放松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力度,在工作中更加努力,通过完善质量管理工作一定能够让机构的高大形象迅速树立起来,让更多的客户相信机构。这样一来机构就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机构确立起了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之后,决不能满于当前的现状,一定要持续对质量管理体系做创新和改变,让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在一系列的措施实施完以后,机构的内部环境以及在客户心目当中的地位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对于机构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让机构获得更大的成功。

  2.2增强机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竞争十分强烈的大背景下,机构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增强机构的竞争力。在增强机构竞争力的过程中,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在今天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机构所面对的是世界上所有同类机构的竞争,故而质量问题更加需要得到保障。机构一定要以客户的宝贵意见作为指导,使自己的产品经过改良之后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机构的竞争力大大增强。机构努力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让机构在更加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之下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样机构才能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自身的一席之地,在自身产品质量有一定保证的情况下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赢得广阔的市场。近些年特别是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市场所出现的激烈竞争也与我国机构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说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我国机构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3结语

  不同类型与规模的机构都应当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而建立、实施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却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虽然许多机构都没有这样的认识,在取得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证书之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但是通过认证只是一个起点,而持续有效的运行才能取得长期的效果。我们依然要不断努力,结合自身特种设备检测的特殊性让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倩倩.浅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J].酒钢科技,20xx,03:409-411.

  [2]彭燕.浅谈企业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10:34.

  [3]李跃钢.浅谈质量管理体系如何有效的运行[J].特钢技术,20xx,04:53-54.40

质量管理论文4

  论文摘要:政府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领域的重要主体之一。基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各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扮演的角色有所差异。按照一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介入程度高低,可相应划分为低介入型政府、中介入型政府和高介入型政府三种类型。不同介入类型具有各自的特征和优缺点。

  论文关键词:政府;高等教育质量;质量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当前,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实践和理论领域的焦点。探讨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究竟应当扮演何种角色时,政府的介人问题往往成为核心的议题之一。政府如何把握好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管理和干预的“度”,在“放权”与“收权”之间找到一个科学适宜的平衡点,不仅事关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对一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三种政府介入类型及划分标准

  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介人程度指政府介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纵向的程度。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分权不同,此处的介入程度是指政府下放给社会、高校的权力空间的大小。由于国体和政体的不同,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差异及教育体制的历史和现实差别等,不同国家的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介人程度不尽相同。按照介人程度的高低,可以划分出三种类型:低介入型政府、中介人型政府和高介人型政府。

  上述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以下三点标准:第一,在国内居主要地位和起主要作用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第二,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外部评估的主体,以及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介组织进行元认证或评估的主体;第三,高校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享有的自治权力空间。下文将结合典型国家的政府实践,详细探讨这三种政府介人类型的特征和优缺点。

  (一)低介入型政府:“放权”多于“收权”

  根据前述的三个标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低介人型政府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居主要地位和起主要作用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是独立的法律主体,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有完整的组织机构并且独立于政府或其他组织。第二,主要由与高等教育发生联系的专门性组织和具有民间性质的社会中介组织承担高等教育机构认证以及质量评估。对上述社会中介组织的元评估和元认证,也可以由独立的中介组织承担。第三,政府没有制定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高校的自治权很大,院系设置、课程设置、人学资格、教师聘任等都可自主决定。

  美国是非常典型的政府低介人型国家。美国负责高等教育管理的最高政府行政部门是美国联邦教育部(U.S.DepartmentofEducation,USDE)。但相对其他国家的同级政府部门来说,USDE权力较小,主要通过相关政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对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社会中介组织进行元评估和信息分享,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协调联邦教育计划和改善联邦教育活动的管理。而州和地方政府虽然握有法律赋予的高等教育管理权,但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方面仍相对薄弱,主要通过州和地方立法、财政拨款、州对私立学校的许可证评估,对公立学校的绩效评估等方式加以最低限度的干预,同时负责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联邦政府。可见,无论联邦政府还是州和地方政府都不涉人具体的院校或专业质量评估及认证事务中。

  在美国,进行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的主力军是外部认证机构,它们作为社会中介组织,自筹资金,独立运作,并将认证结果和相关信息提供给联邦和州政府。借助这些社会中介组织,美国政府成功地实现了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间接管理。

  元认证是指对认证机构的再认证。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机构可以选择接受USDE提供的官方认证或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委员会(CouncilforHigherEducationAccreditation,CHEA)提供的非官方认证,也可以选择接受双重认证。这种对认证机构的元认证同高校接受外部认证机构的评估一样,并无立法或政策强制规定,而采用自愿申请原则。但是,联邦政府有效地利用了财政拨款这一间接调控方式,使大部分认证机构选择联邦教育部的官方认证或双重认证。一方面联邦政府规定,只有在已通过认证的高校报名的学生,才能申请联邦政府的各项奖助学金和贷款。田这间接地使学生在择校时倾向选择经过认证的高校。再加上高校须向公众证明其教育和科研质量来提高声誉、通过认证的院校间学分才可互换等原因,美国高校往往积极接受认证。另一方面和CHEA的元认证不同,只有经USDE认证的认证机构,政府才会将其对院校和专业的评估结果采纳为高校获得联邦政府各种助校助学资金项目的依据。高校需要联邦政府的上述拨款和项目资助,这就间接地使认证机构不得不接受USDE的认证。

  虽然要求外部认证接受元认证,相当于存在一个相对统一的评估程序要求和质量最低标准,但是对高校的质量评估而言,政府并无统一的官方质量准则。评估准则由认证机构自行制定。此外,也未对高校建立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做要求,只在各州政府对各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有一套最低标准,据此授予各院校以办学许可。

  (二)中介入型政府:“放权”与“收权”相当

  中介入型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介人程度较低介人型政府有所加强,但高等教育机构仍然有比较大的自治空间,因而该介人类型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政府往往将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权下放给独立于政府的、非官方或半官方的`认证组织或机构来进行,并给予它们资格认证。这些机构最初往往由政府建立,或是由政府与高等教育行业协会联合组建,并且在国内的高等教育外部质量管理中占据主要地位和起重要作用。政府通过提供资助、指导、政府人员参与等方式对它们施加影响,避免直接或高介人的僵硬或刚性。

  从法律性质上看:负责为英国的高等教育提供整体性质量保证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ualityAssuranceAgencyinHigherEducation,QAA)是一个独立的中介性组织;澳大利亚大学质量署(AustralianUniversitiesQualityAgency,AUQA)是一个独立于政府和高等教育部门的、非营利性的国家机构;法律性质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日本大学评价·学位授予机构,该机构作为独立行政法人,既脱离政府机构,又非民间机构,是日本独创的一种法人类型。

  从与政府的联系来看:在英国,成立于1997年的QAA整合了原官方评估机构—质量评估委员会(QualityAssessmentCommittee,QAC)负责的学科层次评估和非官方评估机构—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igherEducationQualityCommittee,HEQC)负责的院校审计。因此,该机构是英国政府与学术组织达成妥协、为统一管理全国高等教育质量而紧密合作的产物。英国政府于1997年发布咨询报告《学习社会中的高等教育》(即《迪尔英报告》),建议强化QAA的功能,由其承担质量保障、公众信息、标准确认和证书框架的管理责任,并为各高等教育机构申请政府拨款制定可操作的规范。可见,政府政策对QAA运行和发展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在经费来源方面,除合同和会费等收人外,QAA也可以接受来自政府的资助。

  此外,有些中介人型国家会通过立法或出台政策,要求高等教育机构接受外部质量保证机构的评估和认证。如日本规定20xx年4月后,所有的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都必须定期接受外部认证机构的认证,并且这些认证机构须经文部省的鉴定。

  第二,中介入型政府会制定或认可一整套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以规范国内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证或评估规则、准则。

  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制定了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ustralianQualificationsFramework,AQF),这是澳大利亚学校、职业教育和培训及高等教育部门的质量保证国家框架,其中包括对高中、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高等教育部门印发现行国家资格证明进行指导的国家准则。在英国,则是由QAA与英国高等教育部门共同制定一套建立和维护质量及学术标准的准则和参考点。在荷兰,20xx年议会通过了《高等教育和研究法案》,要求对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提供的学位课程按照一套教育、文化和科学部制定的标准进行认证。”

  第三,推动高校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也是中介人型政府间接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政府往往通过立法或出台政策,督促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管理机制,但不过多施加行政干预,给予高校较大的自治权力。 在日本,1991年修订了《大学设置基准》,其中第2条规定大学必须尽力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还要准备适宜的体制。在英国,1985年政府绿皮书《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要求高校建立明确而公开的教学质量监督和控制制度及可由校外代理机构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其后在1991年的政府白皮书《高等教育的框架》中也提出每一所高等院校承担着保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责任。

  (三)高介入型政府:“放权”少于“收权”

  在政府高介人型的国家中,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处处体现着国家和政府的意志,因此该介人类型具有如下特征:第一,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机构作为国家行政权力机构,自然要对国家负责,并且统一控制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活动。其成员任免、经费来源等都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第二,高等教育质量的外部管理力量明显强于内部管理力量。高校内部质量管理制度无论在建立目的、运作方式还是质量指标和标准上,或多或少都受到政府的影响,因而高校的自治权相对较小。

  法国政府是典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高介入型政府。根据1984年法国《高等教育法》成立的法国国家评估委员会(Comitenationaldevaluation,CNE)是一个独立于其他教育部门的,负责评估所有科学、文化和职业公立高等学校的国家行政权力机构,直接向共和国总统报告。i13它评价一切公立高等学校合同执行的结果,拥有对每件事到现场调查研究的权力,可以建议旨在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学和科研效率的措施。20xx年,法国政府因参与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Process)而建立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构(Agencede1’evaluationdelarechercheetde1’enseignementsuperieur,AERES),该机构同样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权力机构,以4年为一个周期,总体评价高等教育和研究。CNE和AERES的经费都由政府提供。CNE的董事会中有25名成员,其中4名成员来自政府有关机构。AERES中董事会也有25名成员,其中2名来自政府有关机构,主席由总统任命。

  另一个典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高介人型政府是俄罗斯政府。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由许可、评定和鉴定三个环节组成,根据1992年《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的规定,许可是指教育机构必须获得办学许可证,评定是指评估教育机构毕业生培养工作的内容、质量与国家教育标准的要求水平是否一致,鉴定是指确定教育机构为完成教育过程所提供的条件与地方提出的要求是否一致。俄罗斯教育部组建认可、鉴定和评定部,其主要职能包括接收并审查来自教育机构的需要进行认可、评定和鉴定的申请;组织并协调一切与教育大纲和教育机构活动质量评价有关的程序;颁发教育活动的许可证和国家鉴定的证明。}’9e20xx年,俄罗斯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BolognaDeclaration),由此,俄罗斯引入新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要求,并创建了新的质量评价体系—全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新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鉴定指标体系及其他相关文件,为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规范上的保证和执行依据。

  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三种政府介入类型的比较分析

  根据前述划分标准,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大致都可分别归为低介人型、中介入型和高介人型三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介入类型。但随着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各国都十分重视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因此有必要对这三种政府介入类型做一个比较分析。

  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实现低介人的优势在于:一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使政府减少直接的干预,且节约了行政资源,转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二是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高校的自治权利,高校通过对认证机构的自愿选择和自觉接受评估,实现个性发展。其缺陷在于:一是对法律的健全度和中介市场的成熟度要求很高,一旦存在法律漏洞或出现市场失灵,可能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导致高校往往要接受双重乃至三重认证,增加了负担。加之没有统一的质量指标和标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难以做到均衡和平稳。

  政府高介人型的国家中,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机构本身是国家行政部门,其差别仅在行政级别的高低。这使高等教育外部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国家对高校的教学、科研质量和绩效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和督促,较少从高等教育行业自律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由此导致高校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目的和准则往往只是为了配合国家质量评估机构的工作和要求,高校处于从属地位的角色。另外,由于官方机构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或是法律及制度不健全造成外部市场环境尚未成熟等原因,留给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的空间较小。

  目前国际上的改革趋势是,原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实行政府低介人的国家逐渐开始重视政府的作用。这些国家一方面认识到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上有难以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认识到由于政府掌握各种资源且便于调度,以及由上至下推动改革的行政效率等,政府的适度介人将会达到其他主体所达不到的影响力。如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完善,就得益于联邦政府不断地积极介人。而在高介人型和一些中介人型的国家中,政府则逐渐下放权力给高校和市场。如法国20xx年出台的《大学自由和责任法(大学自治法)》,就将教师聘用权下放给高校。又如日本20xx年后大学建立标准和审议程序变得更为灵活,大学若设立不太偏离现有学术领域的院系或部门,无需经过事先审议便可通过,以便大学完善组织架构,跟上学术进步和社会变革。}zz}因此,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政府介人程度的适宜得当能够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一方面,政府的介入既要切合本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又要关注国际教育大环境的动态发展对本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府应当牢固把握宏观管理的界限,避免直接介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实践,要将具体的高等教育质量相关事务授权中介组织和高校实施,使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协调发展。

质量管理论文5

  摘要:基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施工阶段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三方面,阐述了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旨在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度控制,施工阶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工程质量安全意识也逐年增加。建筑工程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由施工人员、建筑材料及施工质量管理等因素决定,而各影响因素中施工质量管理因素又决定着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及建筑材料质量。施工质量管理与其他因素并存又凌驾于其他影响因素之上,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整体环节中位于至关重要的位置[1-5]。

  1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着居住者或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施工单位应从施工方案至工程完工的整个施工过程的每个具体环节均满足国家质量体系及相关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建筑企业繁多,,各单位施工水平及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如今建筑行业马上进入“寒冷”期,建筑市场中的“僧多汤少”的局面逐步显露出来,一个建筑企业能否在中国目前的建筑市场中立足,最大程度取决于建筑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成为一个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中发展和生存的保障。若工程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市场的要求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则在建筑后续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其他质量问题,浪费国家财力、人力资源,对整个社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2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施工人员及项目经理既是项目的实施人,又是工程质量管理人,参与施工建设的相关人员均有责任及义务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付出自己的努力。施工企业中的项目经理往往是注重学历、资格证等,而相关的技术经验及管理经验等往往存在不足,并不能起到有效的质量管理监督作用。一般的施工项目中,施工单位内部较少存在质量监督管理的专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一般由监理及业主等其他第三方单位进行负责,导致在监督工作中并未能进行有效、全面的监督管理,使得施工后的施工质量相差较大。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岗位缺失及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疏忽,产生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之外,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质量稳定性较差、离散性较高,或建筑材料在进场后,并未进行有效的防水、防潮处理,也会导致建筑材料在使用时接近变质或已经变质,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建筑材料进场后,施工管理人员仅对建筑材料的出厂合格证等例行检查,而缺乏对建筑材料的实际性能进行试验室直观检验,从而造成所进行的检查仅为形式,并未达到实际检验的效果,导致进场后的建筑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2)施工企业中注重施工技术人才的培养,而对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且在用人制度中多数以技术转管理岗位,较少直接使用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人事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造成管理人才的流失。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往往注重当前效益,对科技进步等技术改革措施应用较少,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年前已经淘汰的设备及工法,从而造成施工效率低下、科技水平不足,最终导致工程施工质量不能满足业主要求及设计要求,从而影响工程进度。

  3质量管理的实施

  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的实施主要包括施工阶段的控制、进度控制及成本控制三方面。

  3.1施工阶段控制

  由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最终由施工结果而得,而施工阶段是将图纸上的设计文件及业主的想法转化为现实的阶段,因此对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是整个监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对该阶段进行监管控制也是整个施工质量管理的核心所在。在对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管理控制时主要分为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部分内容。1)事前质量控制主要是将所有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在施工前进行消除,因此对工程施工前进行事前质量控制极为重要。做到上述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前即需对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进行安排,对原材料进场、原材料质量、施工人员整体技术水平等进行控制,全面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2)事中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在建筑工程实际转化过程中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在事中进行质量控制同时还可做到对工程进度的控制。事中质量控制中需对工程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缺陷的部位进行修补等,且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追踪,将影响工程质量的隐患扼杀于工程的事中初始阶段,避免隐患的继续存在及发展,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及进度。如在浇筑混凝土工程中,相关负责人需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及施工人员的现场浇筑等进行检查及监管,避免出现因负责人的偷懒或不负责任,而导致因混凝土性能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人员偷工减料而造成的工程事故。相关负责人做到自身应有的责任,发现存在类似的影响工程质量的隐患应及时进行纠正或对涉事人员进行处罚,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施工质量。3)事后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工程施工完成后的施工成果进行评价。首先建设单位应组织质检站或第三方检测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对所完工工程进行验收;其次对所验收的工程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若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工程局部存在质量缺陷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对其进行修补;最后将竣工资料及相关的施工质量等进行保存,以备以后各种改造及后续使用查询。

  3.2进度控制

  1)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中的工程进度进行控制时,应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各工序的进度。在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时,首先对项目中的例会制度进行完善,确保所有相关技术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每周可参加例会,对每周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下周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例会工作中,对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奖励,对工作任务敷衍了事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惩处,将奖励与惩处结合,鼓励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工程建设中,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极大程度的提高工程进度。2)对工程进度进行有效控制时,必须具备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目前多数施工单位已经使用较为先进的工程进度管理软件应用于进度控制中。将计算机应用与建筑工程结合使用,可使建筑企业内部所有相关人员均了解到工程的进展及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总的信息处理技术,将工程内部信息更加透明化,更易于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3成本控制

  工程建设阶段中的主要成本为建筑材料的成本,因此对成本控制的主要方面为对建筑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在订购建筑材料时,对工程中所用的建筑材料用量进行精确估计,确保一定范围内的结余量,最大程度的降低由于建筑材料浪费而产生的材料费用;其次在采购建筑材料时,采购负责人需具备市场调查能力及市场建筑材料价格分析能力,对比多家建筑材料厂家的产品质量及产品价格,当建筑材料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及业主要求时,选择价格最低的材料厂家;最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对混凝土材料的用量进行控制,避免因模板漏浆等而产生的混凝土浪费,且易使混凝土构件产生相应缺陷,影响施工质量。

  4结语

  建筑工程是一个综合的复杂工程,工程中涉及的环节众多。建筑工程中的工程质量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材料所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也大不相同,而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管理人员及相关负责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因素。有一个良好的质量管理制度及措施,可一定程度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同时还能一定程度的降低工程造价,而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好坏关系着建筑工程质量、居住者及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稳定,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重视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程贤杏,程丹.全面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xx(8):185,192.

  [2]任春刚,朱士灿,谢阿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14):171.

  [3]李平.浅议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改革与开放,20xx(4):86.

  [4]周定洋,王君波.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J].科技资讯,20xx(6):163.

  [5]张景盼,郭呈祥.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20xx(11):656-657.

质量管理论文6

  摘要:近些年,我国电力事业迅猛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方式也都在逐步地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老百姓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早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社会对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该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建设电力施工质量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xx)06(c)-0184-02

  在整个输变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当中,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的成败,同时还会给国家利益、老百姓的财产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项目的施工单位向来都对施工质量看的很重,从我国现阶段的工程建设水平来看,施工技术属于领先行列,发生质量问题的可能性不高,但是仍不能疏忽,万一出现质量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输变电工程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工程项目,对我国电力未来的发展影响巨大。所以,要想保证输变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以免任何意外情况的发生。

  1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适应性。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可以与电力建设的很多性能相适应。

  (2)保险性。输变电工程项目可以在某指定的时间和某指定的条件下完成一些特定的功能。

  (3)持久性。也就是说它的寿命比较长。输变电工程在特定条件下,同时在各项功能都在正常水平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达到使用寿命,这个使用寿命也就是输变电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的年限。

  (4)安全性。从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到使用之后都能够正常安全地运行,这样才能确保人们的安全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止一些危害的发生。

  (5)相互融合性。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建设一定要和周边的环境相互融合,与当地的经济水平与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还要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

  2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

  在项目施工之前,建设单位一定要明确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一定确定下来,才能明确施工的具体方案。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主要要靠项目管理部的工作人员来做,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项目是否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设定管理目标之后,施工单位以及建设单位一定要有完成管理目标的决心和信心,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推动执行。因某个部门或者是某个人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管理目标不能正常完成,施工单位或者是建设单位一定要给予严肃处理。总之,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一旦确定之后,所有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要高标准地去执行。

  3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

  在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根据项目的特点来制定施工质量管理的内容,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主要由四个阶段组成:前期准备、施工过程中、结束验收以及汇总。相关的管理内容贯穿在每个阶段当中。

  3.1前期准备过程中的管理

  前期准备工作开始之前,所有的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必须要全员到位,对前期的施工准备工作要有合理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措施,施工材料也要提前准备好,机器设备的调试工作以及施工工作人员的岗位安置都要提前来完成,另外,项目的资金也必须提前到位,防止资金链中途断裂。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施工进程中人员、设备、材料以及资金才不会中途被打断,才能保证施工进度的有序进行。总之,项目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后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内容如下。

  第一,准备好图纸。按照施工项目的具体状况来对施工图纸进行核实审查,确定好图纸是否根据施工要求来制定。

  第二,选择好施工材料和设备。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做的如何,施工的材料和设备选的如何,都会给施工的进度带来很大的影响。那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的准备该从哪方面着手呢,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采购之前检查材料和设备的配置是否是施工所需要的,没有办法满足施工要求的不能使用;二是设备和材料的型号如果不符合施工要求,也同样不能进行采购和使用。

  第三,准备好施工现场。对项目施工现场提前做好管理工作,保证施工现场符合开工的条件。

  第四,对监理进行招标。按照招标的相关文件来做好这项工作的准备。

  第五,落实施工单位。落实好施工单位之后,为进入施工现场做好准备。

  第六,召开首次施工现场会议。施工的具体条件均达成之后,由建筑单位来主持,开监理会议。

  第七,最后对施工前的每项准备工作做进一步的核实审查,确定相关的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流程。

  3.2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它关系着项目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也关系着项目工程能否达到预期的标准。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一定要备加关注,做出特殊管理。在整个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来执行,这样所做的管理工作才能在施工进程当中充分发挥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做的如何对工程的安全、质量、工程周期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当成重中之重来抓。如果没有对施工的现场进行高效的管理,很容易就会引起施工现场的狼藉,再加上各个部门分工要是不足够清晰,不但施工质量很难保证,同时还会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因此施工质量管理部门必须重点抓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想要做到高效管理,一定要先认清施工现场有哪些问题存在,之后采取相对应的方法来进行解决。

  第二,对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管理。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因为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进行把控,一旦业务素质跟不上去,很多问题就会不断涌现出来,比方说,不能随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因质量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同时还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另外,管理人員的综合素质不高,还会造成不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增加项目管理上的漏洞。

  第三,对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完全一样,如果施工团队的业务能力不强、工作态度不佳,都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的进度,同时造成资源的浪费,成本增加。因此,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关注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对于工作不认真、技术水平一般的施工人员要及时换下。

  3.3结束验收

  到了这一步,输变电工程建设的项目就基本完成了,要做好收尾工作,验收能否顺利通过,直接体现了在施工进程当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如果管理工作做的到位,验收将会顺利过关。

  3.4汇总

  工程竣工之后,一定要对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做出汇总,找出存在问题的地方,方便日后借鉴。

  4结语

  输变电工程建设是个大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巨大的。投资方投资大量的资金,一定得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这样在投入运行之后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收回成本,同时也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岩.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xx.

  [2] 王小明.输变电工程业主方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xx.

  [3] 王俊.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xx.

  [4] 尹正.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xx.

质量管理论文7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完成四年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四年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运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对教师四年教学质量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检查。由此可见,本科毕业论文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环节和阶段。但是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没有和平时课堂教学环节一样受到重视,在教师和学生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现象,而且也没有制度的保证,致使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和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流于形式,这势必影响整体的教学管理,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因此,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科学管理,把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制度化、科学化,已经成为全面搞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中,我们意识到了上述的问题,特别是在近两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加强了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制定了科学、严密的管理规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往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由于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不重视,致使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我院的毕业论文工作的总结和调查,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态度不认真。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随便对付一篇就可以毕业,因而将毕业论文工作当做一次较大型的平时作业来完成;对学校布置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临到答辩匆忙应付一篇;选题比较随意,什么资料好找,并有现成的文章,就选什么题,做论文时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等等。

  2·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在教师中普遍存在重视课堂教学,轻视毕业论文指导的倾向,表现为等待学生来找,学生不找也就不管不问;在做论文期间对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去做不予理会,学生的论文拿来一遍就成,没有中间的反复修改;答辩时对自己指导的学生给人情分等。

  3·院、系在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上没有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院系在布置上要求严格,但没有认真检查,也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缺乏督促教师认真指导、师生定期交流、论文审阅的机制,致使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流于形式,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4·毕业论文撰写过程时间短,难以保证质量。以往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只有6周,并且与本科生的毕业分配基本同步,学生整天忙于寻找工作,无心认真撰写论文,只能应付了事,难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多年来,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很少。

  5·论文答辩流于形式。由于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十分匆忙,质量难以保证,因此答辩过程难免走过场,给人情分现象普遍存在。

  以上种种现象说明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个人问题又有管理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讲是由于管理不严,规则不细,没有制约和监控机制,导致了教师松懈和学生不认真。对此,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措施,制定了规章制度,建立了制约和监控机制,加强了管理,堵塞了上述的漏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提高对毕业论文管理的认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一)提高对毕业论文管理的认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院系从提高对毕业论文管理的认识入手,把毕业论文工作提高到与组织课堂教学并重的地位,认识到毕业论文管理是整个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四年的教学成果的检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对知识运用能力的检验。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评估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检测标准,也是对我们整体教学质量的综合检测。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建立了毕业论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监督;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认识到毕业论文是对其四年所学及素质、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评,并对其作毕业论文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以作为其毕业论文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立健全毕业论文管理的规章制度

  2·建立《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细则》。根据毕业论文撰写的实践过程,我们建立了毕业论文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细则》。《细则》分为七个部分,分别对毕业论文的组织领导,指导教师的职责,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要求及书面格式,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及检查监督、答辩及成绩评定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从而使毕业论文的管理有章可寻,有法可依,使教师明确了职责,使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管理具有了可操作性。实践证明,这一《细则》在毕业论文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制定任务书的目的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并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各自职责。任务书由教师在与学生沟通后填写,要求教师对毕业论文的主要任务与基本要求、论文的主要结构与内容、进度计划、主要参考文献进行认真填写,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任务书的内容将作为中期检查的依据。

  4·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为了规范本科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为避免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给人情分,我们详细制定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我们见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并对五个等级制定了详细的标准,这样在评定成绩的时候就避免了乱给成绩和人情分的现象。

  三、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毕业论文撰写进程的实施

  (一)学院、教研室两级定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及质量进行检查

  为了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我们定期组织学院、教研室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和抽查。这项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期检查。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论文选题后,学院、教研室要对学生的论文选题、论文内容、工作量、可行性等进行检查。

  2·中期检查。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期,采取教研室普查,学院抽查的形式,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3·后期检查。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答辩情况、评分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

  (二)延长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以往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在第八学期,由于这学期毕业生要找工作,实际的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只有6周,这样难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为此,我们把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提前到从第七学期开始进行,使毕业论文的实际撰写时间由过去的6周延长到6~7个月,这样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了查找资料及调研的时间和方便条件,以保证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四、科学规范答辩程序,确保毕业论文答辩的质量

  (一)科学规范答辩程序

  为了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我们把过去的答辩过程一分为三,即指导教师指导、评阅教师审评、论文答辩三个环节。首先,指导教师根据论文及学生完成论文表现,写出论文评语及评分,交答辩委员会审查,决定能否答辩,指导教师的评分占总分的30%。其次,答辩前一周,答辩委员会指定与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无关的专业教师为评阅教师,由评阅教师审阅论文,并写出评语及评分,评阅教师的评分占总分的30%。最后,进行论文答辩。在答辩时,学生自述毕业论文的内容、特点及撰写过程。答辩委员会向答辩人提问,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答辩委员会成员分别给出得分,最后取平均值为答辩成绩。论文答辩的成绩占总分的40%。答辩过程的分解保证了答辩成绩的客观性,杜绝了人情分,保证了答辩的质量。在实践中这种做法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二)科学设置答辩评分要素,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

  我们在制定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的基础上,为确保毕业论文答辩的可操作性,进一步细化了指导教师评分要素、评阅教师评分要素、答辩成绩评分要素。

  指导教师的评分要素为:选题意义、材料选择及组织能力、论文结构框架、基础理论的运用及分析能力、论文的学术水平、论文的工作量、论文中期检查、论文完成情况等8个方面。评阅教师的评分要素为:选题意义、论文难度、结构框架、资料使用、论述的正确性、基础理论知识、文字表达、综合运用能力等8个方面。

  论文答辩的评分要素为:论文选题、论文难度及工作量、答辩语言表述、回答问题的圆满程度、论文的思路、基础知识的运用、相关知识面、对论文所涉及问题的理解程度等8个方面。

  五、实践结果及反响

  经过三年两届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管理实践证明,由于加强了对毕业论文管理,使毕业论文工作有了明显改观。首先,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完成这项工作的自觉性,提高了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的质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其次,使存在问题得到了解决,杜绝了人情分,防止了走形式,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了综合运用,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再次,使学生们感觉到自己付出辛勤工作得到真实的回报,把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作是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学生中形成了竞争的势态,从而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最后,提高了教师们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热情,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来抓,提高了毕业论文指导的质量。

  我院关于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及建立的一系列管理规则和措施,在20xx年国家教育部的毕业论文工作检查中,得到评估检查小组的好评,在校内获得良好的反映,并为校内部分文科兄弟院、系所借鉴。

质量管理论文8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指,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依法对各部门及其下属各单位的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时所采取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技术和方法。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发挥内审确认和咨询作用的保证,其理论依据是国家审计署20xx年4月1日起施行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法(试行)》,包括审计项目的前期质量管理、审计项目的现场质量管理和审计项目的后期质量管理三个阶段。审计监督的质量管理始终贯穿于审计项目三个阶段的全过程,三个阶段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构成了人民银行审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审计项目前期质量管理

  审计项目的前期质量管理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前提。审计项目前期管理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审计部门的绩效。所以内审部门在审计项目前期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前期工作重点环节的管理与控制。

  (一)审计方案目标、范围、内容管理

  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向组织或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减少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被审计对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被审计对象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方案制订时应全面了解被审计部门或单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中心,围绕组织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调研,以确定审计项目的方向,进而调整审计范围和相关审计内容。具体来看,这一环节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可行;关注的范围是否与组织和领导的意向相契合;审计的内容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等。

  (二)审前调查管理

  审前调查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被审计部门或单位的基本情况,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审计资料,全面了解各部门业务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应用内控风险评估确定审计对象,然后收集与拟审计业务相关的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尽可能地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量化,按风险水平的高低,科学地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以及审计的先后顺序。同时,可以根据审前调查的结果和审计的内容,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相关资料,从而着重了解和掌握与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其他需要掌握的资料。这一环节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收集的资料是否完整;审计的依据是否充分全面可靠;审计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等。

  (三)审计人员的分工管理

  确定审计组成员的组合时,应充分考虑审计项目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审计组成员的业务能力和审计经验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分工,将审计方案的工作目标具体化,提高内审的工作效率,保证内审工作的质量。同时,在现有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无法胜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邀请其他专业科室部门的业务骨干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外聘相关的业务专家,充实审计组力量,保证审计质量。这一环节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组成员的业务能力和审计经验是否胜任所承担的审计任务;审计组成员的分工是否科学合理;审计任务是否明确细化具体,责任到人等。

  (四)审计通知管理

  审计通知书是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现场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通知时间,一般要在审计进驻三天前发出,若有特殊情况必须征得领导同意并与被审单位进行解释说明。审计通知内容必须全面,表述清楚,而且不能超越审计通知的范围进行审计,通知也是审计的一种文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效力,不能随意增加或删减审计内容。其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现场检查起止时间等各种要素是否齐全;内容是否与审计方案相一致;是否编制独立的文号归档;被审计单位应予配合的事项及要求是否明确列示等。

  二、审计项目的现场质量管理

  审计项目的现场管理,是对项目实施的现场管理与控制。它是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包括审计人员、审计证据、工作底稿等方面的质量控制。

  (一)审计人员的现场管理

  审计人员是审计操作的具体实施者,对审计人员行为的管理是审计现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首先,审计人员应提高审计质量意识,在审计过程中严把审计质量关,在实施审计的每一个操作时将保证审计质量视为完成审计工作的前提。其次,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审计独立性,审计人员在审计现场对审计事实的认定应该客观公正,不应带有自己的主观偏见,同时应回避与被审计单位的一切利益关系,确保审计人员作为客观独立的实施者开展审计工作。再次,对审计人员的分工应结合审计项目的性质、规模、特点和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进行合理分工,以有效节约审计资源,高效、高质地完成审计项目。这一环节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发现问题的双人复核制度是否严格实施;审计的廉政教育管理是否到位跟进;审计的回避制度是否严格执行等。

  (二)审计证据的管理

  审计证据是审计结论的支持要件,是现场审计工作结晶,审计证据质量对总体审计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可靠性、相关性和合法性。其中,充分性是指证据数量足以证实审计事项,做出审计结论和建议;可靠性是指证据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相关性是指证据和审计目标相关联,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合法性指获取证据方式及证据的表现形式符合法律程序或法律要件。审计证据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口头证据、视听或者电子数据资料、签订结论和勘验笔录等。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据审计目标获取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这一环节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出具的.事实确认书描述的事项是否清晰明确;审计证据是否具有充分性;审计证据是否具有可靠性;审计证据是否与审计事项具有相关性;审计证据获取的方式是否合法;审计证据的表现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

  审计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也是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完成后,在签发审计报告前,通过一定的程序和多层次的复核十分必要。目前,底稿模式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基本概况,二是查证事实的描述,三是问题的定性与分析。控制的程序一般是,在审计现场由项目负责人对审计底稿进行复核,对审计底稿中证据不充分、定性不准确、表述不清楚的底稿要求审计人员补充、修改或重新编制,并签署意见;项目负责人复核后,提交给独立于审计项目的复核人员进行复核,复核审计人员是否执行了审计方案、审计程序,有无重大的漏项或误信,签署意见后提交给审计负责人复核;审计负责人复核审计组是否完成审计目标、审计建议是否可行、结论和处罚是否准确等。通过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可以减少或消除人为的审计误差,分清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概而言之,这一环节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掌握的基本情况是否全面完整;查证的问题描述是否正确;依据的法律法规是否适用;问题的发生成因是否清楚等。

  三、审计项目的后期质量管理

  审计项目的后期质量管理是指,对现场审计阶段所取得审计证据进行综合整理与分析,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与可靠,写出真实、合理、恰当的内部审计报告,然后根据审定的内部审计报告,做出内部审计结论与决定,并依据相关审计管理的要求,对审计结论与决定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的纠正整改情况进行后续跟踪,督促被审计单位或部门采取措施,完善管理,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同时,要做好审计档案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及登记、保管、查询等管理工作。

  (一)审计报告,内审结论与决定的管理

  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方案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内审结论与决定是根据领导的批示意见和内审报告的内容,向被审计单位或部门(个人)提出的整改和处理意见的书面文件,也是审计项目后期质量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审计报告、内审结论与决定应当做到内容完整、结构合理、观点明确、用词恰当和格式规范的要求。其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映的问题是否证据充分,定性准确,是否以法规和合法性文件为准绳;反映的事项是否事实清楚,数据是否正确;审计处理处罚依据的法律、法规是否适用,是否充分体现宽严适度;审计评价意见是否恰当,是否有充分的审计证据和审计依据作为支撑;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其他审计建议是否建立在充分调查基础上,是否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

  (二)整改落实跟踪管理

  整改落实跟踪管理是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为检查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跟踪监督。在审计业务结束后,审计报告、内审结论与决定中涉及的有些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可能非常重要,需要马上采取纠正措施,所以内部审计部门要对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设立内部审计整改台账,建立内审整改销号制度,对已整改的进行销号,未整改的要立即督促整改,并及时开展后续跟踪审计。在确定后续审计范围时,应分析原有审计决定和建议是否仍然可行,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或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原有审计决定和建议不再适用时,应及时向行领导汇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在审计处理处罚上,要查阅相关会计账簿和文书档案,不能听之任之,要落在行动上。在其他问题的整改上也要进行实地调查,有必要的进行重新审计。这一环节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改台账是否建立,是否严格执行整改问题销号制度;整改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在限期内得到纠正落实;整改的效果是否明显,是否做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等。

  (三)审计档案管理

  审计档案是项目审计的主要载体,是审计业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好审计项目质量关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按审计项目立卷;审计档案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归档;归档的文件材料(书面、音像、实物)是否齐全完整,保管期限划分是否准确;卷内文件材料排列是否系统;装订是否整齐、美观;归档的案卷是否符合手续;借阅是否按规定权限审批等。

  四、审计质量监督管理

  审计质量监督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项目的始终。审计项目的前期质量管理是前提,现场质量管理是关键,后期质量管理是结果。审计监督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质量。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一)建立项目责任制度

  根据不同类别的审计项目,按照审计项目三阶段的内容,规定质量控制标准。确定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范围,明确项目组成员、项目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如各级复核)、内审机构负责人及权力机构负责人的职责,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二)建立审计项目台账

  以台账方式对审计过程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情况和工作质量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对工作底稿、事实确认书复核中发现的取证遗漏、分析判断错误、表达意思不准确,以及审计报告和审计初步意见书修改和征求意见中发现的不当之处进行实时记录,可以增强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责任感。

  (三)建立主查质量考评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考评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通过引入定性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考核。定量指标包括审计项目的审计覆盖率,审计计划的完成率,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违规问题重复率和审计处理落实率等。定性指标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否胜任审计工作任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及时、正确地处理已查证的各种问题等。二是制订审计质量考核的具体办法。根据定量定性指标所获得数据,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整理、得出全面的评价结果。三是引入奖惩机制。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对优秀项目的主查和参与者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对事实不清,内容不全,质量有问题的主查和参与者给予批评与教育,比较严重的应运用薪酬和岗位调整等手段予以必要的处罚。

质量管理论文9

  一、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现状

  1、质量管理跨行业跨部门较多,整体协调与配合缺失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会涉及到很多的检测部门,因为机电管理是一项较为综合的管理科目,必定离不开零部件以及各个行业的参与,所以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承载着很多部门之间的联系。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控制还会将其管理的更好。另外许多质量控制和安全鉴定工作也会牵扯到冶金、化工和一些其他相关的部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几个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配合能力。

  2、质量管理控制标准缺乏通用性和系统性

  机电具有一定的跨行业性和跨部门性的特征,所以在针对不同行业的时候往往会存在着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为了更好的适应各个行业对于机电设备的要求,笔者建议应该将标准进行配套化,这样会更有利于行业的选择。很多行业的机电设备都是特定量身制定的,这时候就需要根据行业的普遍性和特定性为其选择符合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所以综合情况来看,对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质量管理进行选择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3、安全评价、鉴定的指标不够明确

  据调查结果显示情况来看,我国在水利工程设备质量检测方面仍然存在着鉴定指标不明确以及执行标准不够清晰等问题。机电专业的安全评价和鉴定必须要按照从设计制造到试验运维系列流程等的规程标准执行,其中借助强制性标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目前我国很多机电专业安全评价和鉴定标准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需要进行重新的考虑和设计。

  4、质量控制标准国际化程度不足

  我国许多标准的制定都受限于我国的一些国内材料,由于我国的制造水平和制造工艺有限,其中一些指标的参与与国外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为此笔者认为一定要控制好国际化的标准与我国机电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

  二、水利工程中机电设备的质量监控措施

  1、国际标准引入,加速质量标准的国际化

  在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所以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其设备的质量管理会涉及到工程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水利机电行业中的设备多数都是进口的,这些设备无论是在技术水平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非常先进。所以在运用这些设备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参考和引用一些国际化的标准,进而为推动我国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合理的机电设备诊断程序的确定

  水利机电设备质量诊断的程序要点中会涉及到生产线上的一些设备或者是发生故障后损失较大的设备等。机电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一些故障,只有学会合理的将这些故障及时的发现,并且给予正确的处理方式,才会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对设备进行诊断处理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方式。

  3、电动机运行中的质量控制

  电动机的保护离不开与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式的关系,在设备的控制中有保护,在保护中还有着控制,两者互相协调着,电动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与启动器串联在回路中共同使用,这时候就需要为电动机运行所消耗的能耗考虑,确保电动机的正常运行。

  4、设备归档的点检制度实施

  要想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质量的管理,首先就需要设置确切的管理者,只有将设备的管理分配给特定的管理人员才能够确保设备出现问题以及需要检修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进行检修和维护,并根据设备的状况对运行维护的内容和方案等提出修正意见,同时还需要对设备的检修时间和检修费用等进行精确的计算。

  5、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

  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当中,高素质的人员能够为设备的管理和监控提供更有力度帮助,现代化的社会中会更加的需要专业素质较强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在未来的水利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优势和作用。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仅对于设备有着一定的人知能力,对于该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也有着一定的认识,所以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在对机电设备的检测方面都会有着突出的贡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介绍了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质量管理现状及其检测控制方面的措施,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代化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有着一些问题,只有针对问题进行处理,才会确保水利工程中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及时的进行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维护。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水利机电行业的发展必将会有着更好的前景。

质量管理论文10

  商品质量是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发展下去的重中之重,被很多的消费者关注。而各企业间在商品质量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也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本文总结了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管理的几个方法,首先从解释什么是商品质量开始,接着找出了几个能够影响商品质量管理的一些因素,然后总结了这几个方法。

  一、什么是商品质量

  当前消费者不只关注商品的基本功能和使用年限,也逐步的注意商品的文化以及与当前的社会发展是否匹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描述商品质量时不能再简单的认为是内在质量,还需要描述它的外在和市场质量。这都是由于买方市场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而逐步形成,各企业间为了争夺消费者的竞争变得激烈。

  商品的内在质量比如基本的使用功能,我们能使用这个商品的年限,使用期间是否可靠以及使用期间是否安全等,是最基本的要求,要给于消费者最基本的功能和最基本的安全性。商品的外在质量比如外在的式样和使用的材质质感等,针对的是消费者的审美诉求。而商品的市场质量比如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该商品是否有名以及消费者使用中的售后情况等,针对的是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二、加强商品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想得到发展,必须有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企业形象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而企业有信誉的服务和经营,真诚和实在的面对消费者,让消费者体会到好的商品和服务质量,就是诚信的表现。而且消费者也愿意去消费那些质量和服务都很好的商品,这是当前市场经济的规律。想做好诚信,质量管理就称为了很重要的一点。

  1、商品质量影响着企业的商品形象

  一个企业的在社会上的信誉以及在公众中的知名度,与它自身的企业形象是息息相关的,而想获得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很重要也是很基础的一点就是有一个很好的商品质量。想让旗下的品牌成为一个名牌,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质量足够好。在顾客的潜意识里,名牌除了信誉好之外,还要具备很好的质量。因此,很好的质量对商品是很重要的。

  2、商品质量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形象

  企业销售到市场上的商品除了要保证最基本的质量之外,安全和环保也是值得考虑的,既不能伤害身体,也不能损坏环境,而这些都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形象的。此外,想提高企业形象,还涉及到形象质量的问题,而想提高形象质量,需要在经营方针和战略上去努力的塑造一个诚信的形象。而消费者对于形象质量的认知有以下几点变化:第一点是,消费者现在不止要求商品是符合质量要求的,他们也希望商品能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第二点是,消费者现在不止注意狭义的功能质量,也会注意到售后质量,甚至外观质量和性价比的质量等;第三点是,在商品基本的有形的硬性质量之外,消费者也会注意到服务这样的无形质量。而企业也需要不断的跟进和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更好的维护企业的商品质量和形象。

  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

  1、资源管理

  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要调用各种资源,而资源管理是让生产高效进行且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分为以下三方面:

  ( 1) 人力资源管理。人是左右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生产过程是不能脱离人的影响的。所以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一定要加强,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训、引进和开发,要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利用好人力资源。

  ( 2) 信息资源管理。在产品生产中,会有多种多样的信息影响产品的质量,不只是企业内的诸如管理层和工人间的信息,工人和工人的信息,也包括外部的诸如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产品交流的信息。

  ( 3) 物质资源管理。想搭建一套质量管理系统,有一些物质基础比如数据库和网络等也是必须的,没有它们就无法搭建一套完整的体系。

  2、管理职责

  ( 1) 为企业制定质量方针。企业的质量方针指的是,企业在质量体系中的产品等级,代表了企业质量的形象,是产品质量的目标,以及相应管理人员的`作业情况。

  ( 2) 为企业规定质量目标。企业的质量目标指的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是质量方针具体行动步骤的落实。质量目标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标准与消费者满意的一致性,保持企业产品质量改进的持续性以及企业在效益与效率增长上的高效性。

  ( 3) 为企业确定质量职责和权限。企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指的是,企业的生产员工和管理人员结合质量控制上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力所做的规定。另外,职责和权限配置以生产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团结合作作为基本原则。

  3、企业产品实现过程

  企业产品实现过程可以用企业产品的质量环来进行表示。企业产品的质量环指的是,从识别消费者需要到评定消费者需要是否被满足的各阶段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相互作用、相互活动的概念模式。企业产品实现过程的概念模式,包括了消费者意见汇总的过程、产品设计的过程以及产品生产的过程。其存在于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的全部过程中。

  四、如何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

  1、必须确立全新的质量管理观念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质量管理的加强,在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的同时,还要根据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不断进行质量观念的更新。市场的发展与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除此之外,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树立全新的、动态的质量观念,并及时根据市场变化的规律,进行质量标准的调整,从而生产出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

  2、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物质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多种生产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律进行转化。现代企业必须做到扎扎实实落实基础管理与基本制度。企业在制定基本制度时,不仅要符合企业的整体规划目标,同时也要关注到每一个生产环节,要让企业的工作人员真正懂得:制度是维系质量的根本保障,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将执行规章制度作为自觉行动。质量管理制度是对生产活动经验的总结,是体现企业人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与规范要求。良好的管理制度既能对工作人员进行行为的制约,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成为为实现企业质量目标而发奋工作的人。

  企业质量标准是企业生产运作的基本准则。企业质量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正常发展。由此可见,为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这决定了质量标准不能一成不变。为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始终能在高起点上运作,要求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对企业的质量标准不断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并确立最为合适的质量标准。

  为了体现按劳取酬和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应当把质量工效与工资挂钩,从而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把企业利益同自身利益相结合,把自己置身于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充分体现责任、效率与利益。通过实行质量工效与工资挂钩制度,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目标一致、责任同负、风险同担、效益同享的质量共同体。

  3、树立企业质量文化意识

  企业的质量文化指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并适应外部的激烈竞争环境,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拥有的与质量价值观。建立和发展质量文化需要对如下观念进行转变。质量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管理,需要全员参加;质量管理需要以人为本,管理层的质量观念的转变才是质量文化的关键。只有提高了企业的质量文化水平,才能更好的实行企业质量管理的措施。

  总之,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永恒主题,代表了企业的生命与形象。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到新水平,是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得以持续生存、快速发展的需要,更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质量管理论文11

  目前国内高校在不断扩招的形势下,入学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在这种形势下,随着就读人数的增加,高校的教学任务也相应增大,在增加师资力量的同时,教学质量的管理问题也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如何能够在生源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1目前有哪些问题存在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

  首先是教学质量管理观念落后,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虽然在我国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之后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高校质量管理观念落后仍然是制约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管理观念的落后集中反映为两点:

  一是分数仍然是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主要依据。进行教学质量评定的过程中,分数仍然被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依据,不仅如此,分数也是评定老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些高校甚至依靠分数的高低进行优秀教师和优先学生的评选、进行优等课程的评定、进行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评价。这些不仅不能完全反应高校的教学质量水平,同时也严重扭曲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导致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低下。

  二是规章管理“泛滥成灾”。在众多高校中,利用制度、规范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情况极为常见,这不仅偏离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本质,将管理流于“检查”的形式,还让教师疲于应付,难以激发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

  2如何改进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在进行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提供“理论结合实际”,那么就要先树立一个正确的管理观念。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主体都是“人”,所以要将“以人为本”的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在管理这一行为的过程中,“人”作为管理活动主体的同时也是被管理的对象,在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人”的参与就变得极为重要,要提高在校师生的参与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要靠管理者,还要靠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基于此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首先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教师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再有教师要有对学校的责任感,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存在重大的影响;然后教师还要有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树立起对学生负责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这一管理行为的中心和重点;最后教师还要具有团队意识,要会为他人负责,这样才能使教师队伍团结起来,统一教学质量管理这一目标并为此而努力;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场所,除了要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在给予学生学习技巧、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从思想上开始做到自律、自强。同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应该从因材施教的角度上给予学生个性化方面更多的保护,让教育做到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这样才能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

  其次,要构建完整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包含有很多组成板块,例如:出勤、请假、评价等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并且具有动态特性的体系,所以应该将其系统化起来,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并尽快见到管理成效。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多员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师授课状态、学生学习效果等多层面的评价,通过对以上各方面内容的收集整理,并将数据汇总起来为管理人员提供评价依据,并为预防问题和修正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再次,要提高管理的管理水平。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管理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所以管理者要树立起正确的管理意识,要意识到这种管理过程是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要有服务意识,以一个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服务学生。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其中包括职业道德、思想素质、创新意识、管理能力等等,如果一个高校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管理产生严重的影响。

  3全面质量管理的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最早产生于美国,强调在管理过程中的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性。全面质量管理“把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作为其长远目标”,其中包括4个核心原理:让消费者满意、全员参与、保持质量持续改善、根据事实来管理。从某种角度来讲教育也是一种服务性的产品,所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也是完全适用的。

  我国高校由于扩招的速度不断的加快、就读人数不断增加而带来的教学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有人认为,量与质两者之间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并会交替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且很难兼顾,在就读人数大大增加之后,就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这段时期就是教学质量的管理期。

  在这一时期内要建立起教学质量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高校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生产中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对教學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建立起必要的质量监控系统和管理制度。是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同时参加质量管理的全员性管理;是对招生、教学计划制定、实施、运行、考试和学生毕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所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基本理论。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取了初步的成果,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并且这些研究成果真正被运用到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实践当中的仍然是极少数,这些成果大数多仍然仅仅存在于理论阶段,究其原因可能是这些研究成果在理论方面虽然成立,但是缺乏可操作性、可行性,因此在日后的相关理论研究中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另外,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没有对教学质量管理进行长期有效的系统改革,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仅仅是局部性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改革措施,而没有将之提升到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层次上来,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

质量管理论文12

  20__年2月10日,审计署以第6号令发布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拉开了全国审计系统审计项目质量全面管理和控制的序幕。近几年来,各级审计机关不断推进审计法制建设,对审计质量控制普遍较为重视,制定了很多较为实际的质量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控制和管理效果。但从审计质量全面管理和控制的要求来看,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1、制定审计机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设计审计质量控制程序和规程时各方面都很重视,但在实际执行中完全严格执行的不多,审计机关内部检查、督促落实执行也不够;2、对影响较大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较为注意,对其他一些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对上级审计机关规定需要检查验收的审计项目或准备参加考核评比的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较为注意,对其他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不够用心;3、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利用适宜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实现审计目标,而相对忽视应当遵循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操作规程;4、就大多数审计机关而言,在审计质量全面控制过程中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审计结论和作出审计决定的质量控制上,而对审计项目审计程序的全面控制不到位,对取得审计查证事实的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证明力度注意不够,对审计组在被审计单位独立操作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工作质量注意和控制不够;5、就不同的审计机关和不同的审计人员而言,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执行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差距,相对而言,对一般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执行较为注意,对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深入研究与探讨不够。综上所述,要全面加强和推进审计项目质量的全面管理和控制,目前的当务之急仍然是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

  一、树立全员的审计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

  一个审计项目的完成和结束,不仅是审计业务人员的杰作,应当是审计机关内部所有人员参与、协作、共同运作的结果,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一个审计项目质量的形成与审计机关所有人员都有关,不同的是,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对审计质量形成所承担的责任大小各有不同而已,领导、部门负责人、审计业务人员、其他工作人员都有相应的责任。所以,审计机关所有的工作人员,人人都应当树立审计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共同关心审计项目质量,共同防范审计风险。这也符合“以法治审,以制管审”的管理理念,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不可推卸,人人都不是审计项目质量的局外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优化审计机关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环境,逐步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确保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都能依法行政、依法审计。

  二、树立全面的审计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

  就具体的审计项目而言,不是哪一个审计项目需要,哪一个审计项目不需要进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不是哪一个部门实施的审计项目需要,哪一个部门实施的审计项目不需要进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也不是说计划内审计项目需要,本级党委、政府临时交办的审计项目就不需要进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应当说审计机关所有部门实施的所有审计项目都必须进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包括计划内的审计项目和地方党委、政府临时交办的审计项目,也包括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因此,审计机关对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和风险防范是全面的,不是单一和专项的。

  三、树立全过程的审计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

  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和防范审计风险就具体的审计项目实施而言,应当是全过程的。不是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哪一个环节重要,哪一个环节不重要。在对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各个环节中,审计主体行为都要规范,从计划立项、审前调查、编制方案、下达通知、进点实施、调查取证、整理底稿、汇总材料、草拟报告、提出报告、征求意见、会议审理、项目复核、作出决定、出具文书、落实决定、跟踪检查等全过程都重要,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哪一个环节审计质量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只是对审计项目整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而已。我们承认,审计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必然的,完全消除审计项目质量风险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审计项目质量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可以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机关主观上可以接受的程度,降低到审计机关客观上可以控制的程度。因此,在审计机关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时,所有参与审计项目实施的审计人员必须做到“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规范操作,依法审计,务使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审计质量得到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四、树立全方位的审计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

  审计项目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而且也反映在与审计项目质量形成之前和之后的相关审计工作中。广而言之,审计机关所有的工作都有个质量问题,只有所有方面的审计工作质量都提高了,审计机关整体审计工作质量才能得到提高。当然,最主要的工作质量仍然是审计项目质量,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因此,树立审计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是全方位的,主要包括以下各方面:审计项目立项前的协调,审计计划和项目的安排,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共享,对其他职能部门检查成果的利用,对内部审计成果和社会审计成果的利用;审计问题处理之前的保密,对被审计单位合法权益的维护;审计强制手段的使用;审计决定的执行、落实和跟踪检查;审计成果的统计和反映;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成果的公布,审计信息的披露;对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有关审计工作的汇报等等。

  其次,要全面加强和推进审计项目质量的全面管理和控制,需要建立健全审计项目质量全面管理和控制体系,使审计工作做到“有规可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就目前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加强审计项目质量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应当针对审计机关质量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审计规范化为目标,以优化内部环境、健全内控制度、强化责任约束为切入点,认真搞好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运行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国家审计准则体系,规定了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标准。要使审计工作真正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必须实行质量控制。审计署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总结了多年来的审计工作实践经验,吸取了国际通行的惯例,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工作的特点,全面、详细地提出了具体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要求。该办法还明确规定,地方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试行范围。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当首先根据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规定,结合自身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机关实际需要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如果没有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则存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审计质量控制无从谈起。

  二、建立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项目的实施主要靠审计组来完成,而审计组长可以说是审计组的核心,审计组长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对审计项目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现行审计制度推行审计组长负责制,但很多审计机关并未真正实施审计组长负责制。主要表现在审计组长大多是由审计机关领导或部门负责人担任,而他们并不是自始至终地参加项目审计工作,甚至有些领导仅仅挂个名字,听听审计情况汇报,并不深入审计工作实施现场,关于审计工作的很多具体事项则主要由审计项目的主审承担。审计项目的主审由于工作权限、责任意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并不能完全履行审计组长的职责,则势必对审计项目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当依据《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规定,建立较为完善的审计组长负责制,对审计组长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加以具体规定,并明确审计组长的职责、权限以及奖惩措施等等,为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提供基础组织保障。

  三、建立审计执法岗位责任制,严格审计项目复核审理制度。责任不明确,是当前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审计项目质量全面管理和控制必须首先建立审计执法岗位责任制。虽然目前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审计组长、部门负责人以及审计机关的领导等都规定了其工作职责,但比较笼统,不够明确、具体。在实际工作中则表现为工作不到位,无法做到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如在审计项目复核审理工作中,责任不明确的弊端更加突出,有些环节的复核形同虚设。因此,要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建立审计执法岗位责任制,这也是实行审计错案和执法过错行为追究责任制的基础。实践证明,审计项目复核审理工作是保证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而要想真正做好审计项目的复核审理工作,必须首先做到各复核环节职责明确,各负其责。各级审计机关在建立审计执法岗位责任制时,应当考虑《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中关于审计人员、审计组长、部门负责人及审计机关有关领导相关责任的规定。

  四、建立审计错案和执法过错行为追究责任制。建立和实行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保证全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如果没有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则其他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无法得到全面、有效地贯彻执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在建立审计执法岗位责任制后,尚需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审计主体执法行为,使审计机关各级领导和审计人员明确责任,更好地履行各自职责,切实保证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

  五、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审计结果运用,是指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查证结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出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决定后,各被审计单位和与审计结果运用有关的机关、部门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具体落实、执行的过程。审计结果运用是审计目标的具体实现形式,审计结果运用的程度,体现着审计工作质量水平的高低。因此,审计结果运用也是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从目前审计工作情况看,审计结果运用工作不是非常规范,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如审计决定执行率不高,有关部门协助执行审计决定工作还不够规范等等。因此,为了提高审计结果的运用效率和效果,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各级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审计结果运用制度,使审计结果运用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从而促进审计项目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加强审计质量的全面管理和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审计管理工作的诸多方面,非一日之功,也非单方面所能,本文仅就审计人员的认识、意识和当前急需建立的几项相关制度提出了初浅建议和看法,以期引起广大审计人员的共鸣,自觉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质量管理论文1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多,但是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储备十分不均匀,为此必须要加强对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设,加强对石油天然气的统筹管理。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

  1引言

  由于石油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的质量管理,促进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有效增强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2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存在的不足

  2.1管道开挖与回填存在问题

  由于大部分石油天然气管道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深埋地下,而且多数采用的是大型工程机械,尽管通过工程机械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的效率,但是由于施工机械在压实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很容易导致地下管道发生弯曲、变形、甚至破裂,引发石油天然气泄漏。在管道开挖时如果没有针对地下水水文和地质条件进行仔细勘察,如果石油天然气管道下方水位过高在施工的过程中就会引起底部悬空的状态,给整个天然气管道的使用造成严重影响,另外为了赶工期、抢进度,在管道回填时没有严格按照回填要求进行处理,很容易引起石油天然气管道变形[1]。

  2.2管道焊接质量问题

  在针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焊接的过程中,如果焊接技术达不到要求引起焊瘤、裂纹、气孔、汰渣等焊接质量问题,会造成石油天然气泄漏事故,不仅导致能源资源的浪费、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也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后续管道焊接质量问题的`维修与更换,也会增加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

  2.3穿跨越和防腐层补口存在问题

  在石油天然气管道铺设的过程中,如果必须要穿越公路或铁路则很容易导致穿跨越和防腐层补口的质量受到影响,如果没有针对穿跨越线路进行精准的计算,就会导致穿跨越工程的难度增大,而且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在后期针对伤口进行修补的过程中,不仅会增加施工成本,而且也可能造成问题进一步加剧[2]。

  3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3.1石油天然气管道材料选择不合理

  从目前来看,很多的石油天然气企业为了能够节省成本,通常会选择利用价格低廉、耐久性差的管道材料以次充好。这样就会导致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很容易在燃气运输的过程中发生破裂的问题,给石油天然气的居民带来严重危险。

  3.2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在石油天然气施工过程中,石油天然气管道很容易损坏。如果施工人员稍不注意,很容易造成石油天然气管道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这样也会给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另外很多的施工人员由于自身的安全意识较差,所以在针对管道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不够注重安全管理[3]。在交叉作业的过程中也存在相互推诿的问题,给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施工与安装埋下隐患。

  3.3质量检测不到位

  通常情况下由于甲方或监理方管理人员水平不够,在质量检查过程中应付了事,存在检查不及时、检查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很多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排查。此外,在质量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偷工减料或者变更材料的情况,也会给石油天然气管道的输气工作带来影响。

  4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4.1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材料符合设计要求,这样才能够保证桥梁建设的整体质量。首先施工单位必须要针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针对所有采购的原材料进行验收工作[4]。通过对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复验保证材料的价格,为此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检查材料的整体质量,针对材料的运输存放管理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对于材料的管理与存放符合标准,避免因为管理不当而出现材料受到腐蚀,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在针对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进行材料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科学编制,制定采购计划。利用招标的方法对原材料的供应厂商进行合理选择。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新型的环保材料,避免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为了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必须要选择无毒、无害、可再生的材料。能够提高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应用效果,此外还应该根据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主要特点针对施工工序进行严格检查。同时在材料进场之前,应该要加强对于材料的检验审核,提高材料的质量管理水平。材料的堆放应该要加强管理,避免出现堆放不当或者管理出现漏洞,影响材质的质量。

  4.2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质量体系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加强水利施工的体系建设,能够促进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管理的工作质量。从目前来看,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也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方面的配合与管理,能够促进各方的能力和资质不断提高,如果遇到涉及多个部门的概念,必须要积极协调各方的人员共同研究,加大对于施工后期质量管理水平。

  4.3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的质量控制

  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准能够直接影响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进行组织培训。如果施工工序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施工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会导致整个施工质量控制效果不理想。为此必须要加大对于操作人员质量管理,强化员工的规范操作,并且只有相关人员达到岗位要求才能够予以上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针对施工人员的作业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并且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人才管理,积极提升人才的福利待遇。

  4.4加强施工进度控制

  对于石油天然气管道来说,施工进度能够直接决定施工质量,所以必须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水平。通常情况下要将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合理划分,并且要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具体施工内容进行明确,保证具体的施工质量管理落实到个人,提高个人的责任意识。在施工进度控制的同时要加强对于施工进度统筹安排,保证各部门之间能够协调统一,增强彼此之间的而配合水平,避免由于施工不到位而影响后续施工,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4.5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由于石油天然气管道经常会出现焊接、防腐以及管道铺设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要积极改进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提高施工的科技含量,另外还应该针对施工质量进行及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5结论

  在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从根本上保证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的整体质量,避免因为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存在的不足而引发各种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金宏.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探讨[J].化工管理,20xx(20):97-98.

  【2】代维庆.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分析[J].化工管理,20xx(17):71.

  【3】李祥,李超凡.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的探究[J].石化技术,20xx,25(04):295.

  【4】陈刚.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化工管理,20xx(30):218.

质量管理论文14

  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及原则

  1.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工程质量计划。工程质量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主要针对施工中的具体产品、项目或是合同中特别标注的有关质量问题而实行的计划方案。它既包括项目质量计划也包括专业质量计划。尽管两者在具体操作中所针对的对象有所不同,然而两者都是为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而采取的以文件形式所采取的规定。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某一工程目标,都是为了确保工程保质的顺利竣工。工程项目质量计划更贴近于业主,它是具体施工环节的控制手段与保障措施,是一个标准,而它所参照的标准基础就是业主要求及IS09000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两项。它为确保工程质量而明文规定所采取的必要手段及方法,它所侧重也是社会效益方面更大一些。第二方面就是工程质量保证。

  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是将施工项目具体环节权责明晰化,并将此作为履行各职责的证据所在。如果说工程质量计划是条文规定的预备形式,那么工程质量保证则是将预备形式转为具体实施环节。它是为了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而采取的切实手段及活动。而要将这种工程质量保证得到更好的贯彻与实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行质量管理。这项质量管理的具体化操作要靠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参与人来共同完成,目的就在于最大化的提高工程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第三方面是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为了工程质量保证中的具体实施环节得到更有效的保障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及方法。

  1.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原则。质量是信誉的保障,用户是企业发展的“上帝”,是服务的核心。以项目团队成员为管理核心的原则。以预防、预控为主的原则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的原则;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原则。

  2 施工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市场秩序的因素

  虽然我国出台了较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建筑行业的市场秩序,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严重影响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比如,一些施工单位并没有总包的资质,但利用一些借用其他单位资质或挂靠的方式承包了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本身施工技术能力不足,难以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不仅不能保证施工质量,且容易造成施工事故。有的总包公司把一些小工程进行劳务分包,劳务分包公司为了节约施工时间以进入下一个施工作业,使得施工人员在仓促的状态下作业,对施工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2.2 施工单位的因素

  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对施工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某些施工单位盲目的追求利润、低成本,从而偷工减料且不设置质量检查员,为建筑项目日后的运行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有的施工单位不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制度执行,擅自降低质量标准,比如分层浇筑混凝土时,第二层混凝土必须在第一层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才能进行浇筑,但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提前进行了浇筑作业,这样可能会损坏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或会影响整个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进而影响施工质量。

  2.3 人、机、料的因素

  施工人员、设计人员及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对项目的施工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施工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施工质量,尤其是未经培训直接上岗的人员,不熟悉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事故。质量管理人员作为监督质量的人员,其素质必须要达到规定的要求,熟悉了解施工过程、操作过程和质量规范要求。机械设备和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施工质量。材料的减量使用和用不好的材料来顶替好材料都不利于施工质量的保证。一定要根据所使用的地质条件、施工阶段等合理的选择机械设备,避免购买的机械设备不能使用。机械设备质量的高低及是否正确操作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的高低。

  3 提高施工质量管理的途径

  3.1 完善质量管理的相关体系

  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规章制度相对比较完善,但还存在较多漏洞,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相关部门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查,掌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难点、技术要点,从而制定并完善符合项目生产的相关规章制度。在质量难点、关键点方面要制定完善详细的规范,确保关键点的施工质量,进而保证整个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建立质量管理的总目标及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分目标,并收集实际值,通过目标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对偏离目标的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偏,以减少与目标值间的差距,进而实现了施工质量管理的动态调整。

  3.2 注重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有关部门依据相应的规范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要进行一定的监督,主要有施工前监督、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工程验收时的监督。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及时认真的进行监督管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3.3 加強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建筑工程由于其体积庞大、工序繁多复杂,所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控制尤为重要。在建筑过程中有好多隐蔽工程,如果没有在过程中检查,而是在完工后检查,就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所在,不能做到及时纠正错误,解决问题。比如,在浇筑钢筋混凝土梁时,一定要事先检查搭设的模板支架是否牢固可靠,是否满足了承载力的要求,只有满足了要求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安装给水管道时,一定要事先检查沟槽底部是否清理干净、沟槽底部是否平整,只有满足了相关要求才能进行给水管道的安装和铺设。加强过程中的质量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都应对其特别重视。

  3.4 提高人员素质及加强材料设备的检查

  人是建筑项目施工的主体,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项目的施工质量。整个建筑项目涉及到的生产员工、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等,都应按照设定的岗位选择合适的、有上岗证书的人,并对其进行上岗前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的上岗作业,期间要对其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材料在进厂时要对其“三证”进行检查,并对关键的材料如钢筋要进行力学性能的检测,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机械设备在使用前要对其生产证、合格证进行检查,对于重要的张拉设备要经过专业的计量检测单位的授权后才能使用。相关的材料人员和设备员 要做好材料及设备的检验,保证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

  4总结

  本文对影响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为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提出了一些实际适用的途径。通过施工质量管理的改善能有效的提高我国的建筑项目的质量,为我国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质量管理论文15

  一、对“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理解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引申到税收工作中,可以从6个方面理解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质量方针是依法征收、应收尽收;质量目标是及时足额入库;质量策划是税收计划管理,即计划任务分配、收入预测等;质量控制是日常征管、税源监控;质量保证是稽查检查、纳税评估、执法检查;质量改进是计算机系统以及征管软件的更新因此,高质量的税收收入质量管理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税务机关通过依法行政、依率征收,做到税款的应收尽收;二是实际入库税收收入与当期应征收入时间匹配、数额一致;三是税收计划任务分配切合实际,收入预测准确率较高;四是日常征管无死角、对整体税源的变化规律、变动趋势把握精准;五是纳税评估、稽查检查、执法检查真正发挥维护税法尊严、检验征管质量的作用;六是税务机关通过不断的计算机软件更新、网络平台搭建等现代化方式实现税收征管手段的多样化,不断提高税收收入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方针未落到实处。高质量的税收收入应建立在“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基础上。目前,个别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做出与税收法律、法规相悖的税款征收等方面决定,加大了基层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而基层税务机关由于体制原因,受上级税务机关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特别是在本部门经费、基本建设等方面需要地方政府支持的情况下,有时不得已对政府的 “愿望”、“大局”采取合作态度。同时,由于干部业务索质、责任意识等原因,也会出现违反税收法律的行为。这此因索都会影响税收收入质量。

  2.“及时足额入库”的目标没有实现。组收工作中,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实际工作的效果与这一目标存在差距。

  某税务机关20xx年年均申报率达到99.1%,年均入库率达到99.7%,申报率和入库率相对较高,但0.9%和0.3%的差距也说明与“及时足额入库”的目标存在差距。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一是纳税人故意拖欠、偷逃税款,或客观上不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二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员执法不规范,日常申报催缴、处罚力度不够等。

  3.“税收计划管理”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实际工作中,税收计划分配一直沿用“基数法”,由于各种因索的影响,税收计划往往与实际完成的收入间存在较大的偏差。

  某税务局自20xx年至20xx年五年间,年度组收计划分别为15亿元、19.5亿元、19亿元、22.73亿元、28.37亿元,实际完成收入分别为17.97亿元、17.50亿元、20.99亿元、26.27亿元、32.63亿元,税收计划与实际组织收入的误差率分别为16.52%, 11.44%, 9.47%,13.48%, 13.19%,吻合度相对较差。

  同样以该局为例,从某年收入预测准确率角度分析,如果收入计划部门加大考核力度,指导各基层税务所加强收入预测工作,那么准确率将明显提升,税收质量管理策划能力显著提高。

  以上两个问题说明,该税务局在对整体税源的掌控情况、以及全局收入质量管理的规划能力等方面,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4.“日常征管、税源监控”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各级税务机关按照组收工作的要求,均建立了组收工作责任制,为年度收入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机制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日常管理不完善,个别税收管理员不按规定程序落实管理要求,工作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日常征管质量。二是组收工作责任制落实力度不足,税务所“紧盯重点税源,看住中等税源、忽视零散税源”现象较为普遍,导致零散税源脱离监管。三是涉税信息把握不准,税企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四是对重点税源数据资料缺乏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未发挥对日常征管的促进、指导作用。

  5.“稽杏粉杏、纳种评估、执洪粉杏”管理右待六,苦_作为禾利收入质量管理质量保证的“稽查检查、纳税评估、执法检查”是对日常税收收入管理“从里到外”的质量检验。执法检查侧重于从税务机关内部对税收收入质量进行检验,稽查检查、纳税评估则注重于从纳税人角度检验税收收入管理质量。目前,工作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5.1执法检查未实现常态化。目前执法检查每季度一次,限定重点检查内容,且时间较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种新业务层出不穷,目前的检查管理不利于对日常征管事项的全面检查。

  5.2稽查检查不彻底。受能力限制,对深层问题不能查深查透比如,由于缺乏财务处理等深层次知识,对企业在凭证、账簿、报表中的交易事项不能够与企业的行业规律、产品特点以及购销协作、加工联营和结算往来关系等内容紧密结合,导致不能发现深层次问题

  5.3纳税评估的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征管部门,延迟了征管部门改进工作,未实现“评估一个企业,规范一个行业”。

  6.征管系统的更新应持续进行。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征收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方便了纳税人,也极大地提高了税务机关的征管效率和数据质量。但随着时间推移,计算机应用与日常征管出现了新的不匹配。比如:随着数据资料的爆炸式增长,系统容量及承载能力需不断提高;个别业务仍需手工处理;财会软件的应用增加了税收管理员和稽查、评估人员的工作难度。这此问题,需要提高干部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加以解决。

  三、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理念。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最终还是由税务干部实施。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依法征收、应收尽收、风险防控”等理念深入人心,正确认识有关工作,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提供理念支撑。

  2.夯实基础,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2.1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提供人员保障。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干部所学专业、业务水平等因索,对税务干部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按需施教”就是要根据岗位特点,强化岗位技能、知识的培训。此外,业务培训要常态化,为组收工作持续提供人才动力。

  2.2梳理业务流程,规范管理程序,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税收业务流程必然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应因此,要通过对税收业务流程的梳理,清除税收管理死角和盲点,全力编织无缝式管理网络。同时细化各岗位工作规程,包括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形式和标准,井注意岗位间衔接,保证征管机制高效运行,杜绝“缺位”现象发生。

  2.3完善日常考核机制,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提供机制保障。建立涵盖日常征收、纳税评估、稽查检查等各环节的考核评议机制,井坚持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此外,考核评议结果纳入干部业绩考核,作为晋升评优的参考。通过机制的落实,确保收入质量的提升。

  3.大力推进税收征管改革,提升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效果

  3.1科学分类、合理界定职责。按照收入规模划分纳税人类型,成立专门机构实行重点管理,推动人员合理配置,保证管理的针对性。

  3.2发挥数据管理部门作用。充分发挥数据管理部门的核心作用,深入加工内部数据,广泛搜集外部信息资料,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提升质量策划能力,真实反映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实际水平。

  3.3在改进税收收入管理质量上勇于探索。改进手段,提高技能,不断增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如,在稽查检查过程中,引入电子查账方式,通过数据备份、数据库恢复等技术手段获取企业真实经营信息,减少人为因索影响,从而达到改进税收收入管理质量的目的。

【质量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质量管理论文08-20

质量管理论文07-16

质量管理口号02-18

质量管理口号09-11

质量管理心得12-17

质量管理的述职报告09-03

质量管理述职报告03-28

企业质量管理口号12-29

质量管理口号14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