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铁路安全论文

时间:2024-08-13 12:54:34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铁路安全论文[实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铁路安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铁路安全论文[实用15篇]

铁路安全论文1

  摘要:论文首先阐述了调度生产安全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我国普速铁路运输特点及要求。再次研究了影响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相关因素,最后进行了强化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旨在提升铁路运输管理质量,提升铁路运输经济效益及安全保障。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行车调度

  1引言

  我国的国土十分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货物以及人员的运输目标实现主要依赖的就是铁路运输这一形式。在这一基础上,随着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的发展对于运输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使得现今的铁路运输能力逐渐捉襟见肘。与此同时,客流量的激增,车辆晚点等问题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为列车的调度工作开展安全带来威胁。基于此,想要充分满足现有的运输需求量,对于强化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调度生产安全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铁路运输特点,运输调度工作充当着整个运输流程的统一指挥者的角色,该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确保行车安全,同时也是运输组织工作开展的关键内容[1]。在具体的运输调度工作中,要求进行分级管理,指挥工作的原则也比较集中统一。另一方面,铁路运输调度系统作为保障国家运输、客货服务质量的重要安全管理内容,有效奠定了铁路运输经营任务完成的基础,最终提升了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发展效益,为我国整体的运输业经济水平升级起到促进作用。

  3我国普速铁路运输特点及要求

  3.1我国普速铁路运输特点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类新兴产业开始出现,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2]。随着各项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国家交通运输行业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使得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更为快速,不仅能够充分满足长距离运输,在运输流量以及运输速度层面也具有比较快的提高。

  3.2我国普速铁路运输事业发展对于行车调度提出的要求

  ①安全要求。随着我国列车多次提速过后,普速铁路列车的运行速度大幅提高,一旦在实际的运行中出现意外,将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严重者甚至形成灾难。在这一基础上,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就成为铁路运输业发展的重点,唯有做好该项工作,才能高度降低交通事故的出现概率。②服务要求。在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求调度的工作的开展能够同时满足不同的列车行车服务需求,唯有如此,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与列车运行市场的变化之间保持同步前进的状态,最终为列车调度服务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③管理要求。现阶段,铁路列车为了更好地满足运输业的发展要求,不仅需要对现有的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有效改善,同时还应该围绕管理内容展开相应的补充和优化,借此提升每一位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继而为我国整体铁路运输效率提升贡献力量。

  4影响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相关因素

  4.1人为因素

  在铁路运输调度指挥过程中,人是整个调度工作开展的核心,调度员自身调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调度工作的开展效果。其次是行车过程中的相关人员,在与调度人员进行相互之间的配合时,唯有更具协调性才能准确理解调度员调度指令的内涵,最终完成调度任务,保证行车安全。

  4.2行车因素

  就行车本身而言,其并不是单纯地指代列车车体,同时其还包括车载乘客、货物、运行条件以及运行时间等内容,只有对“车”本身进行深入的内涵解读,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行车的运行需求。例如,开行区段列车或是直通列车额外加挂了一节摘挂车流,行车调度员在下达调度指令时,极易忽略该节加挂车流,导致其被拉过站,进入到下一站点的段站。

  4.3气候因素

  在一年四季中,各类风雨雷电等气候因素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铁路行车运输调度的安全管理工作。在这一基础上,作为列车调度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各类气候因素对于列车运输可能会产生的影响,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旦接收到威胁行车安全的调度指令,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拦停列车,保障行车安全。

  5强化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

  5.1注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开展

  在开展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时,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对于调度信息安全的管理,具体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是信息的采集工作,在进行内部信息采集时,需要对日常调度所产生的新车概况与班组、机控反馈信息加以控制。其次是在信息的加工方面,需要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输入计算,划分出明确的安全管理等级,每月将安全信息进行汇总并召开月度安全分析会。最后针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安全处理,严格秉承“三不放过”的信息安全管理原则,即责任划分不明不放过、管理原因不清不放过、整个措施不出不放过。

  5.2有效满足行车调度要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进步,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各个领域的主流发展方向,此种发展在铁路事业进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想要高度确保新型设备的使用能够与时代发展相接轨,那么必然需要围绕新型设备的各项使用要点进行研究。以行车调度监控器为例,在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历史中,已经由最开始的93型号升级为现今的20xx型,此时,为了确保更新完成的设备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操作设备的调度员,必须充分在现代远程指挥工作中融入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远程监控的方式,及时满足行车期间的实际调度需求,最终提升行车调度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质量。

  5.3提升对于行车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视

  在铁路运输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调度工作的开展基础是整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在这一基础上,无论是在调度人员的选拔上,还是现代化信息智慧系统的构建上,都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据此,为了更加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充分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控制技术替代传统的铁路网指挥系统,为新时代的路网系统奠定了全新的运行基础。另一方面,还应该尽快完善铁路运输系统的现代化调度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进而最大程度将科学技术在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发挥出来。

  5.4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临时任务

  在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调度命令的下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运输的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命令的下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分不可靠因素,作为运输组织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将该类问题加以解决。在具体的临时任务命令下达过程中,由于受到设备本身功能的限制,部分命令需要经过两次传递才能交接于最终的任务执行人手中,而两次的信息传递后信息内容经常会出现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尤其是在列车乘务员传递环节中。目前,所采用的信息传递方式大多是无线调度通信设备传递的方式,此种方法的采用为乘务员预留的信息处理时间十分少,容易造成临时任务完成效果不理想的结果。因此应该采用车站停车助理值班员交付书面调度命令的信息传递方式,提升信息传递的可靠性,最终保障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6结论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逐渐发展进步,现有的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依赖于运输产业的发展,其已经成为决定国家发展命脉的行业之一。由此可见,作为铁路部门,其不仅需要对铁路的运输质量负责,同时还承担着国家经济增长促进的重任。在这一基础上,身为铁道部中枢的调度部门,必须竭尽全力将运输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处理和解决,最终为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质量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林.优化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体系策略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6(35):121-122.

  【2】刘国强.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工业,20xx,16(8):00240-00240.

铁路安全论文2

  摘要:安全是一个企业的基本保障,职工是企业安全最基本的执行者,引导职工、凝聚职工、激励职工、促使职工把尊章守纪安全生产作为自觉、自律、自动的行为,把企业的主要目标融入个人的理想追求,使企业生产有序可控,长治久安。

  确保运输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在目前运输安全还不能完全依靠先进设备和技术得以保障的情况下,要确保运输生产长治久安,就必须坚持现代管理发展的方向,在提高装备、科技保安全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和分析安全规律,发挥人的作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安全保障能力。综合段作为后勤系统紧紧围绕铁运公司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铁运。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首先,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安全文化坚持从“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入手,在即注重对物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人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尊重。关心和依靠职工,全面落实尊重人、理解人、关系人、爱护人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培育安全文化即可以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又可以提高铁路的安全保障能力,是铁路企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其次,从铁路实现长治久安,持续稳定的需要看,安全文化注重突出人的观念、道德、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把管理的有限性和文化的'无限性统一起来,把管理的强制性和文化的能动性结合起来,用管理制度约束之外的素养理念,用先进的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行为方式培育具有现代安全素质的“人”,以此来保证铁路安全有序可控和基本稳定客观需要。

  二、后勤保障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岗位不同,确保安全生产却是共同目标。综合段就紧紧围绕铁运公司的安全目标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使职工没有后顾之忧,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这几年综合段花大力气对环境整治、加大绿化、按时供热等进行重点管理,使办公楼和各站段卫生、绿化得到很大改善,也使职工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提高。

  1、综合段以绿化、美化铁运公司,治理环境卫生为重点,精心组织,真抓实干,使公司容貌呈现出崭新的变化。每年综合段对办公楼和各站段的绿化进行短期,长期规划,分布实施。大面积种植草坪、补撒草籽、春季植树,在节假日购买盆花装点办公楼。特别是对办公楼和水电段的绿化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使这两个办公场所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变。对于环境卫生更是很抓,清理死角,清运垃圾,清掏粪便,清掏下水沟,办公楼的日常卫生,保证了公司卫生的整洁。全年无传染病,流行病爆发和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公厕卫生、四害等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夏季做好三防工作。

  2、强化住房管理工作,确保房改顺利进行。按照矿务局沉陷办的安排和要求,我们组织人员深入白水站沉陷区和蒲北站拆迁户进行摸底登记,顺利完成上报工作。住房是职工的一件大事,关系到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有些职工对于分房方案的内容不是很了解,我们就由专人负责咨询,并上门解答问题。通过我们努力,使大家对这次搬迁有了正确的认识,使房改工作顺利结束。

  3、强化供热管理,保证冬季生产生活的正常供热。按时完成夏季供热检修,维修工程,夏季的供热锅炉采暖

  管道检修、维修是冬季正常供热的基础。加强对锅炉班的管理,细化考核标准,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值班,查岗,蹲点制度,提高了职工的责任心和工作质量。及时解决供热死角问题和家属反映的各类问题,从而提高了服务水平,确保了冬季以来的正常供热。

  三、协助企业向安全文化的方向发展是后勤工作的重点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服务”的工作理念,坚持“为公司工作服务,为职工生活服务”的宗旨,系统化地为公司职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后勤工作虽然头绪多,任务重,内容杂,涉及面较广,用系统化的思维开展工作,明确后勤服务的工作目标,建立高效,协作的运行体系,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创造和谐工作环境,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添一砖,加一瓦。让安全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相统一,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统一,企业追求与个人追求相统一。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职工的日常行为养成和自觉性入手,教育和激励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培育企业安全文化之中,更好地促进职工安全理念和安全行为的养成。使人人想安全,人人保安全成为一种自觉,体现出安全文化实实在在的效果。

铁路安全论文3

  探究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与技术体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带动,铁路行业也不例外,铁路行业发展速度的逐步提升使得其存在的相关问题受到了广泛地探讨,因此,本文探究了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与技术体系,提出了铁路运输安全研究的框架体系,将这一框架体系分为了三个部分:安全保障体系、事故处理及救援体系以及安全预防体系,除此之外,还分析了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也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相关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规划建设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铁路安全论文

  一、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运输从业人员主观过错的影响

  运输人员主观过错方面的影响因素,是造成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最大隐患。目前,铁路运输从业人员主观过错影响安全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管理者抓安全工作管理不严、作风不实;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较为普遍;人员素质不高,思想、情绪不稳定;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没有摆正。

  (二)运载工具和运输设备失控的影响

  其是指铁路运载工具、运输设备和铁路行车设备,在非正常情况下发生的危机铁路运输行车安全的情况:铁路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较快,运输设备更新较大,而现场人员的技术素质跟不上,同时,一些新上设备缺乏相应的使用、管理、维修制度,责任不落实等;一些行车设备失修,维修费用不到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等。

  (三)铁路运输外部环境突变的影响

  铁路运输企业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和外部社会环境,在某种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危及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情况:一是自然环境的影响。所有这些异常的自然环境都会危及铁路行车安全,并诱发安全事故。二是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建议

  (一)安全目标责任制度

  每年初制定年度安全管理工作安排,确定全年安全目标并下达全年安全工作要点及制定实现安全目标的推进计划和保证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岗位和个人。

  (二)岗位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1、“一岗双责”,即各级行政(业务)干部和班组长,在负责抓好安全管理的同时,负责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2、“一班全程”,思想工作制度,即班前看情绪,思想工作做在先;班中作业看表现,互相鼓励多提醒;交班看小结,找准问题有措施。

  (三)安全教育制度

  各站段每月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季节性防范、违章违纪分析等安全教育活动。

  (四)安全信息反馈分析和通报制度

  各站段根据事故的种类建立信息的反馈途径,将信息及时快速准确地传送到领导手中,以便做出及时处理,应对突发事件,事后要有安全通报。

  (五)干部职工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强化作业标准化的落实,增强干部的'管理水平,干部以科室为单位组织业务学习。

  (六)班组管理制度

  由车站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班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双达标”一体化考核办法及班组长考核办法;针对行车工作的季节性特点提前进行各工种的专题培训考试,考试成绩纳入“双达标一体化考核”,竞争上岗。

  三、建设实际的铁路安全文化

  (一)提升安全管理理念

  1、通过安全文化的引导,使各岗位工作人员把安全生产的价值与自身的劳动价值和人生价值统一起来,建立起崭新的安全伦理道德和行规范,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

  2、提升“法情并重”的安全管理理念。“法”与“情”都有着其本质的文化特征,以法为重心的管理,反映的是“个人本位”的文化特征,而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其文化特征是“人伦本位”,是以道德精神为背景,讲究群体氛围和群体关系,重视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个体对群体的义务和奉献。

  3、提升“无为而治”的安全管理理念。“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强调自我管理,主张人在法规条文的规范下,尽情地、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二)创新安全管理机制

  有了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具体的管理方法作保证。机制创新的关键是转变观念,突破思维定势,引导职工们积极地为企业的安全工作献计献策,从而形成一个富有实效性的、多元化、立体化、全员化、自约化的安全管理机制。

  (三)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铁路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建设。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必然促进铁路安全科学技术的繁荣。铁路安全科学技术要转换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第一生产力,就要利用安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唯有不断提高铁路安全科技水平,才能不断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营造安全的氛围

  要在工作的各个部门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建立起职工共同的安全需求和价值取向,使每名职工将自己的行为自然地用安全文化进行规范。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要注重抓好3个环节:日常性的安全文化活动要以班组为单位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要与车务段的日常工作相结合;安全文化建设要用发展的眼光,面向未来,着眼持久。

  四、研究结论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铁路要取得优势,就必须在改善服务质量和保证安全方面下功夫,其中安全是前提!

  (作者单位:王博,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陈森,齐齐哈尔铁路车务段)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铁路安全论文4

  1 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对安全生产方面的作用

  1.1 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的特点

  由于铁路运输的路程、耗时比较长,工作量也比较大,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人员流动性比较强,因此,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与其他工程施工的特点不同。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工作需要严格细致,尤其在线路的运输管理方面要非常得负责,如果在线路设备方面出现问题,将会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2 工务设备检查的监测制度

  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地铁路工务设备监测制度,进一步推动了铁路工务设备检查工作效率的提升。在铁路工务设备检查中,我国主要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动态的检查主要指通过添乘仪、轨检车等方法对铁路线路设备进行检查;静态的检查主要指通过对铁路轨道、路基和桥梁等方面的检查和养护,它主要是日常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对铁路设备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仔细检查,同时还要定期进行专项检查,以此确保铁路工务线路设备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也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1.3 作业与安全管理制度

  铁路工务设备方面的检测和维修工作与铁路运营的安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为了确保工作人员在作业中能够按照要求作业,在工务设备中要严格遵守安全维修养护工作的规则,根据操作规则进行作业,然后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数据有差异,应该与相关部门联系,让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判断,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

  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的管理与安全管理紧密相连,在安全管理中,主要分为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两方面。在行车安全中,需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为了确保我国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在铁路全线设置了高端的测量技术,主要有对跨桥异物的防侵害系统技术,同时也有对自然环境现象(风雨雪)的检测系统,同时还在关键地点安装了视频检测系统。对工作人员实施了作业登记制度以及责任明确到人的管理办法,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也确保了铁路设施的安全运营。

  2 提高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的措施

  2.1 提高线路设备的质量

  对于铁路运营线路的设备,需要对质量具有严格的要求,主要对设备进行科学化地管理,并对其进行科学养护。对于设备病害的整修和检修工作要不间断地实施,确保铁路工务线路设备作业的质量达到优良标准,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铁路轨道的稳定性。在工务线路设备检测结束后,可以根据检测的结果制定修整计划,从基础上保证线路设备的质量。

  2.2 加强制度的落实工作,并不断地完善

  在任何行业,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以此确保行业发展的顺利进行,而在铁路运营中,作为国家的运营机构,为了确保运营的安全性,也应有它的制度,需要工作人员和乘车人员去严格遵守。铁路运营制度是由它的特殊性决定的,为了让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需要铁路运营部门提出相关的落实办法。首先,让铁路运营工作人员参加“讲纪律、守规矩”的活动,铁路运营企业的相关部门制定为期一个月的“自觉管理”活动,让全体工作人员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同时安排一部分监督考核人员,对每个员工进行全面的监督观察,进而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都能够自觉遵守规则。每天及时填写上班记录,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找到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通过监督考核,对于表现相当出色的人员给予丰厚的奖励,以此激励更多的员工。

  对于设备的管理制度,更需要严格落实,因为设备与铁路运输的安全紧密联系,设备的安全性能够促进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在设备维修部门的管理中,要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对于每天负责检修人员的工作时间、地点、负责的'项目进行详细地记录,以便出现问题可以直接寻找第一负责人,同时也能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此外,还要在设备检修工作中提供相应的操作工具,为了减少对操作工具的浪费,也要提倡工作人员要节俭,培养工作人员节俭的意识。

  2.3 提高养修工作的效率

  由于铁路运输线路的跨度比较长,运输量比较大,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为了增加铁路运输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工作人员采取合理有效的养修技术和操作手法。同时,还需要在速度方面进一步提高,如果发现线路设备出现了问题,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去维修,防止受损部分因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而引发其他的问题。在有效的养修工作中,需要坚持落实各种检修的操作规则,让检修操作规范化,提高检修的效率。

  2.4 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由于我国铁路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开通的运输线路也越来越多,那么,就会出现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在人员比较短缺的情况下,招收工作人员时,限制条件就会比较宽松,这就使得招收的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在作业检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技术操作问题。由于铁路线路设备的管理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对于一些室外作业的工作,要靠工作人员的自觉性,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因而工作的质量无法保障。

  为了提高铁路线路设备管理的有效性,需要铁路运营相关部门对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加强训练。铁路运营单位可以与铁路专业对口的高校合作,高校为铁路运营单位提供学习的环境,铁路运营单位定期输送人员去学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学习与铁路线路设备管理有关的新的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让员工“走出去”,在开拓思维眼界的同时,还要将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引进来”,从而全面促进铁路运营线路设备管理的发展。

  3 结语

  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有了很大变化。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对于铁路工务安全生产管理而言,是一次发展革新的好机遇。在国家注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各种新的技术不断运用在各个行业的领域,在铁路工务线路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中,铁路工务部门面对的既是机遇,同时又是挑战,需要铁路工务部门在运用先进技术的同时,在安全管理水平方面不断提升,同时还要优化铁路工务部门的组织结构,从而降低铁路工务线路设备检修管理的成本。

铁路安全论文5

  摘要:文章主要就高速铁路施工当中的安全质量问题,展开了相关分析与探究,首先就新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与控制提出做好安全预防、落实管理制度、加强检查整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活动以及全员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工作等相关建议等措施,就新建高速铁路质量管理与控制提出了要加强组织落实、思想落实、制度落实、管理落实,以及推行质量标准化管理等具体的建议措施。最终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与研究,能够为我国相关的高速铁路施工建设提供一些加强安全质量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速铁路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控制

  安全与质量是任何一项工程项目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工程项目的关键所在。在实际的高速铁路实际施工过程当中,质量存在漏洞缺陷能够引发安全事故的产生,而安全措施不达标同样也会引发质量事故,因而在高速铁路的施工过程当中必须要加强对于安全与质量的重视,将此两者放置于日常工作的重心之上,持续性的改进与完善相关的质量安全标准,将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到具体的施工细节当中,将质量监管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的每一死角位置,确保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不断的促进与提升工程的质量标准,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共赢局面。文章主要就加强高速铁路施工的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展开具体的论述,并详细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1 新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与控制

  1.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高速铁路的施工与监管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最新的《安全生产法》,以及铁路部门的相关的安全制度标准,要时刻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要想实现高速铁路施工工程的高效、快速、保质、保量等施工目标,必须要确保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之下开展相关的高速铁路工程施工作业。要在确保新建高速铁路顺利通车的同时,还要提高对于施工现场当中安全施工的监督管理力度,大力推行标准化的施工作业,以期能够持续性的促进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施工意识,确保施工现场的秩序井然。

  1.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基础

  在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开始之后,相应的工程项目指挥部便应当建立起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依据相关的施工细节问题,持续性的改进与完善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监管,以及相关制度措施的落实状况,建立其逐级监管的管理体系,通过层级监管来落实施工安全责任,从而促使每一名施工人员都能够参与到安全生产的过程当中,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

  1.3安全生产,检查整改是关键

  在实际的具体施工环节当中,增加对于安全设施项目的资金与人力投入,落实好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于高速铁路日常施工当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要能够及时予以排除。项目部不但要加强并落实好月末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同时还要安排专业的安全监管人员不定期不定时地深入到工程施工作业的一线环境当中,去开展相关的安全检查,对所存在的各类问题要能够及时的予以消除,并依据相关的标准要求在施工现场加装各类防护装置,以及危险源告示牌、安全警示等内容。

  1.4大力开展“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活动

  对于新建高速铁路而言,要加强对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标准化建设,深层次的落实好高速铁路日常施工的标准化监管工作,给予具体的施工作业以可靠、有效的安全保障,促使高速铁路日常施工作业当中的各项工作内容能够达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1.5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安全生产

  在新建高速铁路开展安全生产的过程当中,项目部要将桥梁跨既有铁路、公路施工、高处作业施工等重点施工方面,严抓落实,从而避免出现相关的安全生产事故,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施工思想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施工作业当中,积极的指导各个施工作业人员开展安全施工,及时纠正“三违”施工行为,以期能够确保高速铁路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1.6提高参建者素质,积极开展全员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工作

  项目部在实际的施工作业当中,应当实施各种形式的安全宣教活动。首先要做好对于所有参与新建高速铁路施工作业人员的岗前培训,使其能够牢固的树立起安全施工的思想意识;其次要加强在施工前的安全宣教活动,向施工人员详细的讲解施工当中的危险环节,及其相关的注意事项;最后是要提高对于技术管理人员的考核工作标准,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必须要能够对于施工一线当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与清除,对于所存在的施工技术困难要能够及时的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2 新建高速铁路质量管理与控制

  2.1组织落实,层层实行责任制

  在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驻到高速铁路的施工现场之后,项目部就应当建立起相应的施工质量监管小组,确立相关质量监督与管理实行体系。项目经理应当亲自参与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当中,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确保相应的施工质量责任要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形成责任追查机制,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可靠性。

  2.2思想落实,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项目部要严格贯彻落实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等各方面的安全监管体系标准,促使质量监管体系能够切实有效的运行下去,在质量监管的过程当中要牢牢把握质量监管目标,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施工细节当中,在思想层面不断强化落实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

  2.3制度落实,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

  项目部应当定期开展关于提高工程质量的座谈会,通过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落实各项质量监管制度,从而在组织制度上能够实现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使广大的领导干部人员能够具备充足的质量监管意识。

  2.4管理落实,质量工作重在过程控制

  高速铁路工程项目部要推行并逐步落实质量监督与巡查管理制度,通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质量监督检查措施,来加强各方面的质量监管工作,促进全体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意识。推行互相检查、落实质量责任,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必要的保障,可通过不同的部门进行互相检查来强化检查的力度,并且对于每一处施工项目都要将施工质量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从而能够实现质量的有效控制。

  2.5强力推行质量标准化管理,稳步提升施工能力

  对于新建高速铁路的施工过程而言,要开展积极有效的质量标准化监管措施,促进对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监管力度,对施工过程要实行严格的标准化控制,持续的提升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

  3 结束语

  在高速铁路的施工过程当中,安全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至关重要,其决定着高速铁路施工建设能否顺利完工,并是否能够达到实际的铁路运行标准。因而文章主要就加强高速铁路的安全与管理提出了做好安全预防、落实管理制度、加强检查整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活动以及全员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工作等相关建议,希望能够通过在组织、思想、制度以及管理等方面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安全质量施工细则,最终达到加强高速铁路施工的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占磊.试议高速铁路施工中的安全质量管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9).

  [2]杨总峰.发挥监理作用掌控安全质量—浅谈监理工作管理[J].甘肃科技纵横,20xx(4).

铁路安全论文6

  铁路部门是我国运输行业的组成之一,其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加强对铁路安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在交通行业中,公路与航空都在不断的发展,这对铁路行业有着一定竞争威胁,对其所占市场份额有着影响,铁路行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其需要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还要了解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从而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1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提高铁路行业运行水平及效益的有效措施,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铁路运营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安全隐患,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计以及风险控制等,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辨识,了解风险的严重程度,并制定风险控制的措施,这可以有效的维护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可以减少安全运营事故出现的次数。在经济市场中,存的风险比较多,企业为了更好的运营,必须制定出风险管理的方案。本文对铁路运输行业运营中存在风险的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高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

  2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

  2.1安全风险管理需要与铁路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铁路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客运高速与货运重载,由于运输形势更加复杂,而且有着较大的安全威胁,对铁路行业的生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铁路安全事故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生产运输环节中,为了保证运输的安全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铁路运输各个环节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铁路行业在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时,需要与铁路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做好管理技术的创新工作。铁路企业应制定出人员、设备、环境、管理为四位一体的防控机制,形成“纵深防御”的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在风险管理时,首先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对风险程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制定出管理的方法,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还要立足于全局角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做好细节优化工作,保证安全风险管理工程更好的展开,这样才能保证管理效果的最大发挥。

  2.2加强科学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

  在铁路行业,还要做好安全文化的宣传工作,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这可以调动人员发现安全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全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这对铁路行业运营的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的方案。在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这有利于强化铁路职工的安全意识。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这为安全风险管理奠定的基础,在安全文化建设时,首先要设置安全文化的导向,编订安全文化手册,加强宣传,还要制定安全管理的措施,从而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快达成。安全文化建设还要与铁路行业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保证安全理念与铁路部门工作理念相融合,这可以对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安全文化建设需要结合以往工作的经验,最好与专业的咨询机构合作,这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2.3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层级及机制

  在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工作机制,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铁路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制定岗位资质管理机制,保证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操作。铁路部门目前正处于管理转型期,为了保证其长远的发展下去,管理者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制定出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包括分级管理、动态检查、过程控制以及评价考核等,管理人员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各级管理人员应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充分的发挥职能,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机制。

  2.4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这一理论提出的时间不长,将其应用在铁路行业管理制度中,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水平,还降低了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在应用与推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完善工作,相关部门应合理应用管理方法,保证其效用价值最大化发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铁路行业应用的管理技术越来越先进,一些监管的.设备性能也比较高,这可以为安全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在现代化的铁路部门中,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更新工作,注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运输的安全性。设备都有限定的寿命,铁路部门的技术人员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设备安全评估工作。还要促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系统的配套升级和全面整合,使信息可以被综合利用并产生放大的效能。另外,可以运用科学的生产组织手段,把握生产的客观规律,强化计划和统筹,实现均衡生产保安全。四是开展技术创新,引入如气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分析手段,提高科技保安抗灾能力,实现“人防”、“机防”与“技防”综合治理。

  2.5建立持续开放的内、外部评估体系

  安全评估作为确保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铁路运输生产、项目建设、设备验收等方面得到了长期应用并发挥了突出作用。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手段促进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不断改进,仍是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制度化、专业化的内部评估制度和主动开放地接受外部评估,包括由政府法律法规强制的安全评估、行业组织的安全评估和积极自主引入的第三方或同行安全评估,综合利用这些评估手段,可以使安全风险管理各环节不断完善。

  结语

  本文对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进行了介绍,还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进行了分析,为了提高铁路部门的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管理人员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做好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这也有利于安全文化建设。在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后,对工作人员也有一定约束作用,是提高铁路部门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铁路安全论文7

  1 高铁领域内的规制管理应用

  规制管理由“规制”与“管理”两个概念组成,是政府通过对市场放任行为的管制来规范各个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影响市场主体对于资源的配置,从而更好地调控市场。现有的研究涉及对铁路等垄断行业的规制,认为铁路是集“自然垄断性与可竞争性”、“公共性与企业性”以及“外在性”于一体的特殊行业,因此在对铁路进行规制管理过程中需要完善铁路行业的“准入规制”、“退出规制”、“价格规制”以及“普遍服务规制”等。但是,现有的研究对高铁行业的规制管理关注不够。一些成果更多地关注包括高铁在内的整个铁路系统自然垄断问题,如铁路投资、建设、运营线路以及运营票价等方面的垄断问题,而对于铁路尤其是高铁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的规制管理研究得较为稀少。实际上,高速铁路(含动车)在建设、施工以及运营后陆续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昭示着我们应该加强研究,提出高铁安全规制管理政策,促进中国高速铁路事业更好地发展。

  2 中国高铁安全规制管理现状

  高铁是能够为广大民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公共产品, 包括动车、高铁和磁悬浮高速列车等。它是一项投资巨大、对安全与环境要求非常高的民生工程,因而成为规制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于旅客来说,乘坐交通工具始终希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更加快捷、方便,缩短旅行时间,尽快抵达目的地。也就是说,安全成了高铁运营中的重要因素,离开了安全,高铁就失去了存在价值。为此,我们从硬件和软件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从硬件方面看,高铁在桥路轨道、机车车辆、牵引供电、远程调度、通信信号、运输指挥等专业技术方面体现出最新最高水平,使得高铁运行安全有了较为充分的保障,成为最为安全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从软件方面看,首先,高铁注重前期招投标与施工方面的规制管理。中国铁路建设招投标制度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并逐步形成了铁路工程质量与招投标挂钩政策法规。2002 年,铁道部建设管理司颁布了《铁路工程质量与招投标挂钩暂行办法》,要求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和监理招标时,招标人应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工程质量情况作为招标评标时的评审依据,对有关责任单位在评标时按问题性质扣分或取消3 个月至1 年的投标资格。其次,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对整个施工操作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物资部门、试验部门不定期对供应材料的质量进行试验与抽查, 随时处理并报告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消化在施工过程中,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事后安全保障措施,形成事前防范应急预案,建立事故紧急救援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次生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业已发生安全事故的损失。

  3 中国高铁安全规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是规制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也是规制管理理论的重要方面。离开了安全保证,速度再快、乘车环境再舒适也无济于事。由于中国高铁建设及运营历史较短,在发展高铁事业中也会遇到许多难以规制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3.1 高铁工程建设质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高铁运行的安全程度,它是高铁安全运行的`前提,高铁安全首先来源于工程建设质量的过关,如果工程建设质量不过关,高铁安全就是一句空话。有的高铁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例如:哈大高铁线部分路段出现了超标准冻胀变化,引发了铁路路基变形,给高铁路基平顺性和安全性带来严重隐患; 有的高铁建成通车后遭到人为破坏带来了安全风险,例如很多高铁立交桥底部被超高货车擦得伤痕累累;还有的高铁涵洞与高速公路相距很近,缺乏必要的防护。

  3.2 高铁运营安全性能理论上不足

  高铁安装的信息系统能够让司机看到前方32 公里范围内的路况情况,从容应对异物入侵、地震、暴风雨、雷电等突发性事件。但是,温州动车事故的发生表明, 高铁司机无法看清前方32 公里范围内的各类安全问题, 而且也无法及时通报给调度指挥中心以及后面的车辆。又如,高铁在运营过程中备用的应急设备也无法发挥作用。按照设计,高铁自身应该可以提供120 分钟的电源、通风功能,以方便旅客照明和使用空调。然而,所有的高铁故障中大多数应急电源都处于失灵状态,有时会给高铁运带来很多麻烦。

  3.3 高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

  3.3.1 法律法规不完善

  围绕高铁运行安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中国制定了《铁路法》以及《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然而,这两部法律法规实施的年份较早,当时中国尚未大规模地建设高铁,很难准确预测高铁的发展情况及其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安全与环境问题。例如,这两部法规不可能预测到旅客吸烟将会导致列车停车进而引发安全事故问题。

  3.3.2 安全技术标准尚未全部建立

  安全系统包括机车车辆诊断和实时检测系统、周围环境监测和诊断系统、通信系统、制动系统和机车事故救援体系等六大体系。而高铁事故的发生说明很多安全标准尚未达到高铁的要求。“7.23”温州特大交通事故中车厢内行李横飞现象的存在说明行李架在设计之初就存在安全缺陷,另外,时速普遍超过200 公里的车厢座椅上没有安全带同样会带来安全隐患。

  3.3.3 信息机制不充分

  迄今为止,关于高铁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人们对于何种信息应该对外披露以及对外披露的范围、程度怎样还缺乏明确规定,缺乏明确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机制,这就使得某些铁路局(公司)可以合法地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只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同时,针对一些高铁违规建设事件,群众举报无门或举报后得不到及时处置。

  4 中国高铁安全规制管理的建构

  为了让安全与环境规制管理产生实际效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与环境规制管理体系,减少高铁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危机事件的发生几率,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4.1 健全高铁安全规制管理法规

  一方面,要在《铁路法》中明确规定建立一个独立于铁路建设与运营系统的高铁安全与环境规制机构, 赋予该机构明确的职责与权力,使之在高铁安全与环境规制管理方面发挥第三方作用。另一方面,《铁路法》中要在总结境外国家或地区高铁的安全案例、结合近年来我国高铁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若干安全问题基础上增加安全规制管理方面的内容,明确高铁建设与运营机构在安全方面的承诺与相关责任。

  4.2 健全高铁安全标准体系

  将安全规制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在高铁机车及车厢研发上,要有完善的系统设计流程和明确的技术设计规范, 对机车、车厢、轨道、信号、接触网、站台乃至标志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标准进行规范量化,甚至对每一颗螺丝、每一根电线接头都要细化到具体操作员工上,以便可以进行责任追查。

  4.3 建立健全高铁安全监督体系

  首先,要对高铁设备生产、建设企业及其生产与建设项目实施定期普查和不定期抽查,明确检查内容,细化检查项目,规范检查方式,更新检查手段,努力排除高铁各种安全隐患,建设起较为完备的安全生产与运营监督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杜绝高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要对监管机构及监督者本身加以规制管理,在强调赋予规制者相对独立的监督权限的时候, 不能忽视对规制者本身进行规制管理,应当规范各类监督权力的运作。最后,要完善高铁安全领域内的信息公开制度,使高铁招投标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高铁运营单位等真正把安全规制管理放在首位, 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到首位。

  总之,由于中国高铁事业发展时间不长,在高铁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规章制度,为高铁建设与运营提供安全保护政策依据,更好地规制政府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使高铁切实成为一种安全、快捷的交通运输工具,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铁路安全论文8

  1强化班组的安全建设

  开展班组的安全建设,就是在客观为职工创造安全环境。班组的安全建设主要包括安全环境建设、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安全设施建设等三项建设内容。

  1.1强化工作现场安全环境的建设

  工作现场是职工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工作现场脏、乱、差,环境恶劣很容易引发事故发生,所以要做好工作现场安全环境的建设,可以此为切入点,全面做好班组安全工作。在实际中班组的工作现场可分为工作区和休息区。工作区的安全建设要根据班组的工作性质,环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比如,对从事行车岗位的班组,要侧重于现场环境的建设,突出工作场所卫生清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对于设备维修这种人员集中,物品又多的班组,要突出工作现场的各种工具、用具、材料、产品、配件要科学合理地定位摆放,用彩色线或隔栏加以区分,使现场整齐不乱,形成良好的安全视觉。休息区的安全建设除要做到透光透气性要良好、卫生清洁外,条件允许的可以在周边开设绿地、美化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效果,促使职工心情愉悦从而保持一个旺盛的工作状态。

  1.2强化班组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有章可循,依章管理。建立健全班组安全规章制度是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站段要结合各班组的实际情况,制定以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规章制度。制定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其目的和作用就是使职工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加大安全生产的约束力,因此其条款必须明确,约束力要强,便于监督,更重要的是要体现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以保证对事故有效的预防。班组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般应由站段或相关技术职能部门依照生产和设备技术性能要求来制定,它是职工生产作业的行为准则,在实际中把它作为一把尺子,从动作行为上纠正职工的不良习惯,防止习惯性违章以及人为的设备事故发生,因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条款必须全面,表述准确明了、易懂,便于理解和掌握,并要根据生产过程的改进、设备的保养维修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修改、补充使其起到应有的作用。

  2深化班组的安全管理

  深化班组的安全管理就是在主观上为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创建一个严格的安全管理氛围,促使职工提高安全意识,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形成一种自觉的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体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管理的缺陷。因此,安全管理方面的失误和疏忽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班组实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才是深化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2.1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

  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试想职工连最基本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都不掌握,谈何安全生产。无数事实证明,职工只有通过不断地接受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知识,熟悉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认识和掌握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具备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班组才能在整体上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为达到此目的,应采用以下几种做法。(1)坚持召开班务会。班组每天工作前要召集班组职工开班前会,在布置一天的工作任务时,要教育职工遵守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教育,也可在一天的工作完后开班后会,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出,研究整改措施。无论是班前会还是班后会,班组都要有会议记录,这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一个最基本且有效的,必须长期坚持的做法。(2)开展事故案例教育。班组必须经常对职工进行事故案例教育,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分析,对照本班组在日常安全生产活动的情况,找问题、查隐患、制定整改措施。通过这类事故的案例教育,在职工的灵魂深处给予触动,消除侥幸心理,以此来增强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作业的意识。(3)班前的安全教育。目前,矿区铁路企业基本上都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即处、站段、班组三级教育。作为班组对新调入的职工,在上岗前要认真对其进行本班组的'安全规章制度以及作业技能和安全技能培训,使其对本班组的工作性质、生产情况要求、安全作业标准及安全规章制度全面了解掌握,经考核合格才可上岗作业。对于特种作业的还要经上级有关部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2.2加强职业卫生防护管理

  首先要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实施有效预防有害物质侵害的措施,消除或减轻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和有害物质对职工造成的伤害,达到保护职工安全,防止职业病发生的目的。其次是要教育职工提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进行自我保护的认识,真正在思想上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2.3强化班组的安全监督、检查、考核

  扎扎实实做好班组的安全监督、检查、考核这项工作,不仅使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得以落实,更主要的是强化职工形成自觉地进行安全作业的良好习惯。安全监督是指班组的群监员、青安岗,充分发挥好这些人的作用,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行为及时制止,还要组织班组职工参与班组安全生产目标、措施、规章制度的制定、讨论,对如何做好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安全检查是班组长组织班组安全员等有关人员对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的综合检查,特别是重要节假时段,节假日人们容易对安全产生麻痹和疏忽时,班组更要加强检查,及时处理各种违章行为以及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班组开展安全检查,要运用好安全检查表、隐患整改通知书,把班组的安全检查工作做到系统化、标准化,这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在安全考核上,班组要把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班组的双基和内部市场化考核中,结合班组的实际情况制订班组考核细则,对因违章造成事故和损失者进行必要的处罚,对安全生产做出贡献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做到把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体现到每个人身上,能有效地促进职工自觉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摘要:文章针对矿区铁路基层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做出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和借鉴。

铁路安全论文9

  1.矿区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1.1职工素质相对较低,业务技能相对落后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铁路运输安全最大的威胁,由于目前全国矿区铁路覆盖面广、点多分散,国家铁运部门对其管理有些鞭长莫及,不少企业根据企业发展形势招聘时要求不高,招收的年轻职工素质参差不齐。此外,由于我国的矿区铁路职工多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工作,学习进修的机会非常少,这样长此以往,许多职工出现专业知识陈旧,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些因素导致矿区铁路职工整体素质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1.2现场隐患相对较多,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目前我国大部分矿区铁路运输系统较为老旧,有些设备由于企业在这方面成本控制较严格处于“亚健康”状态工作,这些不安全因素为运输安全带来较大隐患。此外,矿区铁路多穿越村庄公路,有人或无人道口较多,线路难以做到较高的封闭性。沿线的村民等铁路相关知识匮乏,行人或机动车辆等抢道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

  1.3管理侧重事后处理,事前防范环节薄弱

  矿区铁路在安全管理上比较重视事故发生后的原因调查和责任认定,对事故责任人的较重处罚也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以儆效尤的作用,但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起不到长期安全的作用。而矿区铁路安全管理上事前预防环节比较薄弱,对引发事故的小细节重视不够,安全防范意识停留在口号上。

  1.4基层管理水平落后,基层管理者能力欠佳

  矿区铁路基层管理方面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基层管理者的选拔任用缺乏资源,有些时候只能瘸子里面挑将军,导致基层管理者能力有限。有些基层管理者管理方法粗糙,缺少艺术,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2.提升安全管理的举措

  2.1加强职工培训,提升业务技能水平

  人的不安全行为,很大一方面是因为不懂而为之,因为业务的不熟练导致盲目蛮干。要想解决职工素质较低这种现状,必须提高对职工培训的重视力度,加强职工培训工作。通过开展丰富、高效的培训,吸引职工积极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技能知识,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通过平时的考核和用人唯才理念督促引导职工重视培训学习,积极主动学习。

  2.2强抓现场管理,消灭生产一线隐患

  矿区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深入现场,强抓现场管理,对现场设备要了如指掌。现场存在问题的设备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坚决杜绝带病工作。企业对有利于提高生产安全的设备投入要舍得,清楚孰轻孰重,在这方面绝不可因为捡个芝麻丢个西瓜。同时,加强站场和线路的封闭性和铁路沿线居民的铁路知识宣传,从主观思想上和客观条件上尽可能减少路外人员进入铁路的可能性,提升运输生产的安全性。

  2.3强化责任追究,做好履职追责落实

  矿区铁路要加强管理重处理轻防范的落后模式,通过强化责任的追究落实督促引导各工种和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无论大事小事,形成谁出问题谁就要买单的`氛围。在日常管理上,不能抓大放小,对生产安全危害严重的大事自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一些容易引发事故等细小的环节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深入追根溯源,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并及时针对性的整改落实,将事故苗子扼杀在摇篮之中。

  2.4开展管理培训,提高基层管理能力

  基层管理是管理中的最后一层,管理的好坏重点就看在基层的落实情况。矿区企业要加强对基层管理者的管理培训,通过教授其管理方法提升其管理艺术性。同时,加强基层管理者外出学习和拓展训练,促进其相互学习交流管理经验,提高其管理能力。

  3.结束语

  对矿区铁路企业来说,铁路运输的安全始终都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因地而异,各企业只有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才能发现自身安全管理工作中还有哪些有待改进,进一步打造出更加安全的生产环境。摘要:铁路运输目前仍是众多交通运输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矿产资源等大宗货物运输方面。铁路运输的主要优势在于速度快,费用低,运行安全性高,但矿区铁路运输在管理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文章从矿区铁路运输管理的现状入手,浅谈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提升途径,对矿区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铁路安全论文10

  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主要问题

  1.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相对宽泛,缺乏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方案,安全管理有效性较弱,不能从细节入手,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此外,由于安全管理体制相对简单和笼统,形式化较为严重,使得管理团队对于安全管理方式方法的把握不到位,因此会出现管理团队束手无措的尴尬局面。此外,铁路安全管理体制只是形式上的制度,对于铁路安全管理的相关信息及数据的处理相对滞后,因此,难以形成严格化的、系统化的专业信息交流与互动。此外,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不够顺畅,往往是上级要求和重视的情况下,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才得以贯彻和执行,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不能将安全管理观念深入到各个环节中。

  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专业化程度较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将直接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成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铁路运输管理的行政化体制下,运输安全管理团队人员队伍建设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影响着铁路运输安全和铁路货运管理的水平,由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的专业性技术不够强,再加上缺乏长期有效的、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得管理团队整体的专业化程度受到限制,不能较好的开展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活动,对铁路运输造成一定的影响。

  3.铁路通信工程建设存在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和应用,铁路事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趋势日渐深入。铁路通信在铁路正常的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保障性的作用,是铁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是保持铁路各管理部门进行信息交流互动,保持信息联动,保证铁路平稳运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伴随着铁路列车向高速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为了确保列车的平稳运行,提高列车运行过程中的信息互动,提高列车控制系统性能,进一步实现有效的人机控制,亟待建立一个功能更加完善、技术构成更加先进的铁路通信网络。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活动顺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要求施工过程中注重技术的管理和创新,在传统的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度的飞跃,促进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化、数字化、信息化,实现铁路通信的快速升级,从而使铁路通信网络在国民经济中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为了适应当前铁路速度不断提升和运载量增大的特点,铁路通信工程必须作为一项重要手段。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对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我国铁路通信工程施工的发展现状出发,在对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4.铁路运输监管体系不健全。铁路运输监管体系不健全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另一个因素。监管体系不健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监管体系的持续性不强和监管体系的执行力度不够。铁路运输管理条例中不缺乏相应的监管体系,在通过分析监管体系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的铁路运输监管体系未能实现微观的安全监控的目标,只是从宏观上加以把握和调控,执行力不够。此外,铁路运输公司未能建立起长效化、制度化和体系化的运输监管体系,因此,监管体制执行的持续性不强,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一定的隐患。

  二、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1.增强市场适应性。增强市场的适应性,加强市场化改革是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和核心工作。当前,我国铁路市场自20xx年以来盈利额不断下降,20xx年一季度净亏损为68.76亿元,铁路行业负债累累,严重影响了铁路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而作为铁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货运运输体制改革首当其冲。当前我国的铁路货运运输以大宗货物为主,其中煤炭的运输量占据首位,然而大量货物的运输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只能寻求其他的方式加以运输,因此急需加强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首先应从货运价格改革入手,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运输需求的.变化适当调整铁路货运定价,适当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价格。此外,要促进货运流程的改革,以充分提高货运运量,实现多式联运的方式,从而实现“门到门”的运输,要进一步深化“实货制”运输方式改革,加强营销力度,简化货运受理方式,为铁路货运范围和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2.坚持以“服务型”导向为依据。当前我国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强转变经营管理观念,以“服务型”为导向,让更多的货主感受到实惠和利益,增强货主的安全感。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应该坚持服务型的原则,使得货物运输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需要从货物运输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货主提高便捷、实用、精简的货物办理流程,进一步降低货物运输办理门槛,让更多的货主选择铁路货物运输。此外,铁路货物运输要充分尊重和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增强运输的灵活性,从货运运输的需求出发,调整货物运输的运输方式和管理方式,为货主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要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要以最简单、最全面、最快捷的方式办理货物运输,为货主提供最大的便利,增强货主的满意度。

  三、结语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活动事关重大,对于铁路运输和公共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了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相关因素,为了切实增强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的可操作性,我们需要进一步立足于铁路运输实践,从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要求,采用符合经济发展和群众心声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推进我国铁路运输安全和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更多的实惠。

铁路安全论文11

  1 当前内忧外患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存在的矛盾问题

  当前铁路企业不仅处在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而且处在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随着公路、民航、水运的充分发展,铁路运量急剧下滑“铁老大”优势已成美丽的传说了。加之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外围经济环境低迷,运输行情惨淡,铁路运输处境堪称内忧外患。

  在这种内忧外患形势下,全路安全形势不稳定,相继发生一系列事故:济南局“10.11”事故、沈阳局“10·17”货物列车冲突事故、青藏公司“10.23”客车底溜逸与运行中的客车相撞事故。深刻思考事故发生过程,安全天天讲年年讲,已经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根深蒂固。为什么还发生如此事故。不自禁地拷问存续几十年的铁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组织、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制度、管理思想是不是存在问题,职能实施过程中是不是存在内在问题。

  (1)门户现象严重,主管部门安全管理职责权限外延不清。各自部门出于自保,各自为政,规章制度存在矛盾。安全管理既有交叉重叠,又有空缺漏洞。安全规章制度的清理和修订还不到位。

  (2)事故发生后,虽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但不分青红皂白,对安全管理制度过度补充修订将职责划给调度部门,增加了调度部门管理难度。

  (3)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安全管理不能持之以恒落实到位,管理象弹簧时紧时松。

  (4)新设备的投入运用,安全使用的制度尚未建立完善。原有劳动安全作业标准已不适应新设备的使用。人员对新设备性能生疏,从摸索到熟练的过程还需要较长时间。行车工作科技含量高了,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明显不适应当前形势。

  (5)安全与运输效率间存在的矛盾比以往更突出。过分强调安全,还是说明从业人员对新技术掌握不精,因畏惧事故而不顾运输效率。

  (6)现场作业的管理控制比较薄弱。特别是营业线的施工安管理薄弱,人力物力明显不足。

  (7)激励机制不健全。惩罚的多,奖励的少。不知不觉中遵循着“猫捉老鼠”的规则,根本就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安全风气。

  以上矛盾表明安全管理难度史无前例。

  2 导致当前安全形势的诸多因素

  从事物发生的角度分内部和外部因素。从因素载体分人员和设备因素。内部和外部内部因素是指调度指挥系统内部存在发生的影响安全的因素。人员因素:调度员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调度员精神状态、团体素质、各工种调度员间信息的传递。设备因素: 通话质量、CTC、DMIS、CTDS 系统操作的稳定可靠性。等等。

  外部因素是指调度指挥系统以外存在发生的影响安全的因素。人员因素:车务人员包括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乘务人员等行使调度命令的具体作业人员。设备因素:线路质量、机车车辆运行状态、货物装载的状态、信号闭塞设备的正常、等等。

  依次相对应调度指挥经常存在和面对的安全隐患产生因素部分列举:

  (1)机车方面:三大件(列车无线调度电话、运监器、自动停车装置)故障动力故障。

  (2)线路方面:断轨、涨轨跑道、翻浆冒泥、水没钢轨、线路不平顺造成晃车

  (3)车辆方面:热燃轴、抱闸、走行部异常、车辆本身限速

  (4)闭塞信号方面:闭塞设备故障信号故障轨道电路红光带

  (5)接触网方面:接触网停电接触网无电区的存在

  (6)天气方面:暴风雨雪不良天气雷击发生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

  (7)调度员方面:业务素质、精神状态、情绪

  (8)乘务人员:业务素质、精神状态、情绪

  (9)施工方面:天窗维修工务施工电务施工接触网维修

  (10)行车闭塞法的改变:停基改电绿色许可证使用反方向行车管理体制存在的矛盾越多, 势必造成产生安全隐患的因素越多。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1)普遍性:产生隐患因素普遍分布在各方面、各层面、各领域,而且是无形的

  (2)永恒性:隐患因素的存在是不可灭失的,时时刻刻存在的,是伴随着运输而产生的。它是运输的“孪生兄弟”。

  (3)随机性:隐患因素发生是无时间规律,是随机的。发生的时机有同时、有连续、有单个、有多个。

  通过列举和阐述产生隐患的因素特点, 发现它们不外乎三个要素:人、设备、环境。“人”又处在首位,他的作用可见重要。“人”包括调度指挥人员、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司机乘务人员等等行车人员及其为行车服务的相关人员。而调度指挥人员位于这些人员的核心,他是发号施令的',是唯一的指挥者。可见调度指挥人员才真正是“三要素”的核心。通过发挥调度指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来防范隐患的的发生,或者控制缩减隐患发生的范围,从而达到杜绝事故发生的目的。

  3 深化管理部门和体制改革,不能让各部门自我保护主义成为安全运输的绊脚石

  通过以上列举隐患因素特点,可见隐患因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运输存在,隐患因素就存在,安全防范就不能间歇。由于从系统安全的角度看,隐患是在运输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局限,或者参与生产者认识上存在局限,未能有效控制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规章制度是规定各部门、各单位、各工种在从事铁路运输生产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作业程序进而明确相互关系、责任范围。现在的“土政策”、“土规定”是有些主管部门规避各自部门风险,承担最低风险责任,追求利益最大的产物,是掩盖小错误逃避大错误的保护主义的体现。进而它们成为各部门间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借口,规避风险的挡箭牌。细则的制定应是对大法(《技规》、《行规》)的支持,意图的秉承,而“土政策”、“土规定”背离了大法,甚至弱化羁绊了大法执行。“土政策”、“土规定”与大法的矛盾导致了现实中列车的冲突,沈阳局“10·17”货物列车冲突事故就佐证这一点。事故撞出了现在有令不遵、有章不循、有规不依以致最后发展成无法根除的痼瘴顽疾。现在“土政策”“土规定”不但浩如烟海,而且变化太快,无长久性,随着主管部门领导的变化而改变。它们搅乱了我们的思想,干扰了我们的行为。不从根本上改变门户自保的现状,就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们的运输安全。

  4 若吸取教训仅能触及到灵魂,而未改变自己的行为,那只能是形式的加强,而非本质的改变

  熟视无睹的冷漠、麻木不仁的无动于衷是反思的两大心理敌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维稳心态弱化了事后总结和反思力度。若对安全的反思仅到“饭碗”的层面,那就太肤浅了。胶济的“4.28”、温甬的“7.23”表明不触动自己的灵魂,将来自己有可能触犯法律。深刻地反思、艰难地整改、半途而废地坚持好像是一次次失败的轮回,永无休止的重复。可以让时间愈合我们流血的伤口,但不要淡化我们伤痛的记忆和为此修正的行为——踏踏实实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不会有本质的改变,那反思之后的所有感言仅会成为“寒号鸟”般的童话。

铁路安全论文12

  一、提升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水平

  (一)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系统的发展

  自铁路信息化发展以来,因列车密度及速度均提高很多,为确保行车调度安全及提高行车效率,亟需可靠便捷且机动性较高的通讯系统,而我国铁路管理局现有既设系统业已运转有年,为健全铁路行车基本设施,消除行车安全死角,确保运输安全,提升营运效率,积极推动行车调度无线通信系统,其主要目的为支援我国铁路管理管理部门综合调度业务集中化运输调度中心及旅客信息中心等方面的相关业务,以提升行车安全与营运效率。无线通信调度系统至少包括下列五项用途:沿线铁路设施紧急抢修及维修;行车事故及伤患急救等紧急服务;行车调度;站、场调车、警察等铁路业务专用;调度中心与列车间的行车命令传送。

  (二)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就以铁路运输调度系统的主要应包括如下功能:一是进路控制全自动化。通过CTC取得列车信息,并随时掌握各列车的位置,进而根据列车时刻表,在适当时机进行自动进路设定。二是列车运行及设备监视状况的显示。行车控制将根据输入于电脑的各列车的运行条件(各车站的到/发时间、到/发轨道及列车顺序),以控制台的电脑屏幕画面来监视所有运行中的列车状况,并且能够以键盘与滑鼠的手动操作方式来进行进路设定。除此之外,在电脑屏幕中也会显示出号志通讯或电力等各种设备的状况。三是列车时刻表混乱时的行车调度支援。当列车未按照列车时刻表运行时,将发出发车顺序或变更待避等与调度有关的警讯,并且依据控制元所指示的条件来预测行车状况,同时输出信息在屏幕画面或印表机,协助繁杂的行车调度整理作业。四是行车计划的制作和传达自动制作出行车实绩与行车计划对照的运行图。五是即时列车运行资料提供车站旅客信息服务。将列车即时资料(列车班次、列车位置、信息时间等)以及在后续的行车计划的变更和列车准误点信息等,传送到各车站的旅客信息系统(PIS)装置。

  (三)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系统的基本运行模式

  调度系统的基本运作模式应有不同地区的调度所共同管辖,并包含语音及数据通讯功能,具体模式如下:一是语音通讯。语音通讯需由调度员通过有线调度电话系统与车站人员通话,再由车站人员通过站车无线通信系统与司机员通话。二是数据通讯。调度员下达行车命令通过有线调度电话系统传真至车站,当列车进站停靠时,再由车站人员将行车命令纸本交给司机。

  二、创新铁路运输调度的安全管理保障工作

  (一)保障用车稳定性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用车的总量基本保持在6000辆以上,而这也分散在多个不同的区域。对于用车而言,必须制订相应的计划体系,确保用车计划能够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且实现用车的效率化与稳定性。为了实现用车的稳定性,有必要实施阶段性的.管理策略,结合实际情况,对于装车的合理规模加以规定,有针对的进行限制与停装。在这一基础上,将盈余下来的车辆加以系统的调度迁回,尽可能的把调度工作落实,尽量缩短行车距离,合理配置车辆,调控空车,增进杂车出行效率。

  (二)实施间距控制

  实施间距控制策略,运用这一策略能够避免事故列车与前车之间的间距相差过大,使站台上等候的旅客不至于大幅度增加,确保滞留状况不扩散至后续列车。兼具调整可以分为抓先行列车暂停与抓后续列车暂停两种方式。抓前车,是对每部列车判断其与后车的间距,当间距超过某个特定值时,则该列车在本站暂停一段时间。而抓后车,则是对每部列车判断其与前车的间距,当间距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则该列车在本站暂停一段时间。通过间距控制可以避免事故列车与前后车之间的间距相差过大或过小,降低列车间承载率差异。当列车班次较为密集,时间比较紧迫,或者列车严重延迟时,为避免造成后续列车发车时的堵塞,以及防范产生列车及驾驶员的调度问题,可以删除部分列车,使后续列车尽快恢复班表运行。

  (三)提升调度人员工作技能

  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安全素质、是否具有责任心等与管理安全具有重要联系,调度人员的基础工作是调度指挥的根本保障。铁路部门要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心理培训,加强他们对于铁路安全的认识,减少在操作中不必要的错误,并要求其掌握应急情况下的紧急措施,避免或减轻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调度人员的入岗选拔要择优准入,制定铁路调度员相应的从业基本条件,如从业者的年龄、学历、经验等,选择年龄合适,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有一定经验的人员。入岗后,对调度人员要落实业务水平考核,对日常工作表现等方面记录,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安全意识。从事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各个相关人员应加强创新意识改善安全问题,提高调度工作的安全性。创新不只是埋头工作,闭门造车就可以实现的,还应善于学习前人、他人的做法、经验、成果,勤于借鉴兄弟单位和同事好的做法、经验和成果,经常交流经验、共同积极探索,取他人之长为我所用,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确保调度指挥安全的持续稳定发展。

铁路安全论文13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起重设备的选择与安装, 以及高速铁路施工现场起重设备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对加强高速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起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速铁路; 起重设备; 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中, 起重设备的管理与使用方式不恰当所导致的一些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 必须对起重设备的使用采取规范的管理方式, 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提出严格的考核, 减少由于起重设备操作与管理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 促进高速铁路工程的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1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起重设备的选择与安装

  高速铁路施工前, 选择起重设备应保持谨慎, 首先, 要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 比如起重设备所使用的具体范围以及起重量, 尽量选择现场使用率最高且便于操作的起重设备。其次, 需要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市场参数调查, 从众多的起重设备品牌中选择信誉好、质量保证、技术新进、安全性高的设备。此外, 考虑到施工成本, 还应对比选择起重设备的价格和装置、性能等。最后, 对所选择的将要用于施工的起重设备进行相关的验收, 并做好记录。

  对于起重机械的安装, 应尽量要求具有安装技术资格的厂家, 且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应协助厂家安装设备, 安装完成后做好检查工作, 保证设备的安装正确且能够立即投入使用。此外, 还需要对已经安装好的起重设备进行自检与运行, 对其实际的载荷重量进行检验, 在确定其具有安全性, 满足施工的起重要求后, 取得安全使用许可证, 然后投入使用。将起重设备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存档, 在日后的使用中, 应做好使用记录并存档。

  2 施工现场起重设备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2.1 变化的管理形式阻碍了设备的管理

  在过去的工程施工中, 起重设备通常是企业所有, 对于起重设备的管理以及使用也十分重视。但是,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 当前的起重设备逐渐变成了个人购买, 且采取挂靠的方式进行出租, 这导致购买者不具备保养设备的能力, 挂靠企业又忽略了对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使得起重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变得十分困难。此外, 如今的企业已经失去了专门管理起重设备的部门, 而是由其他部门代为管理, 其专业性降低, 早前制定的设备管理规定以及保养维修制度已经不具备制约作用。

  2.2 缺乏专业的操作和维修人员

  从目前起重设备专业人才的具体情况来看, 有的人员均缺乏对起重设备的操作技术进行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该项技术的专业人才向老年化转变。但是, 目前对于起重设备操作人才的需求量又明显增加, 从而使得较多的操作人员在不具备操作技术与操作资格的情况下进行起重机的操作。有的采取的审批制度不完善, 只要具备基本的资料且资料合格的便会通过审批。这样便导致部分企业为了通过审批而采取不合规的措施, 临时借用具有操作资格的人员进行审批, 实际却是一些不具操作资格的人在操作起重设备。

  2.3 租赁的方式影响了机械的维修

  起重设备的租赁在国内外均十分常见, 起重设备持有者十分重视设备的安装、拆卸、保养与维修, 设备持有者也必须保证设备的完好性, 才能促进其在实际的使用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使得设备能够在施工中正常运行, 提高其使用效率。但是, 租赁市场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例如起重设备的租赁方具有很多种存在形式, 有的是企业, 有的是集体, 有的只是个人, 而且有的起重设备只有一台用于出租, 这表现出租赁市场十分不成熟。此外, 承租方在租赁使用期间, 对起重设备的管理十分不重视, 只是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才要求出租方进行修理, 缺乏平时的保养维修。

  3 加强高速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起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3.1 建立健全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在现代的生产生活中,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设备安全档案的管理, 对于起重设备也一样, 应建立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其中包括对起重设备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时所包含的技术、电气原理、使用与维护说明书、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的文件资料。其次是对设备安装资料建立档案管理, 包括安装所采用的技术, 安装及使用位置、时间。然后是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检查、改造、使用记录建档管理。

  3.2 完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起重设备能够正常地运行, 且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 必须对其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使得操作者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制度进行操作, 管理者也可以根据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管理工作。其中机械安全管理制度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建立起重设备的应急救援措施;然后, 明确智能管理部门及操作者的工作职责, 安全操作技术的基本流程;其次是起重设备进行维护的计划, 报废的标准, 日常的检查及维修方法, 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技术考核, 最后是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的管理。

  3.3 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援救预案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明确指出,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工程建筑施工单位在使用特种设备时, 需要以领导者为核心建立相关的安全管理部门, 成立紧急事故救援团队, 并分清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 责任需要划分到具体的个人。安全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其中容易出现的故障、险情以及意外事故做出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措施与预案需要具体包括事故发生后应具体采取何种方法应对、实施的流程以及步骤、人员, 并有计划地进行实践演练。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型建筑施工中常用的起重设备, 逐渐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起重机械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其存在的一些缺点也逐渐表现出来。在高速铁路工程的施工中, 应加强对起重设备的安全管理与日常检查维修, 确保起重设备能够得到高效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蔡新宏。浅谈起重机械施工作业安全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 20xx, 02:18—19。

  [2]郑晔。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的全方位管理[J]。低碳世界, 20xx, 13:166—167。

  [3]苏业金。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管理[J]。建材与装饰, 20xx, 05:200。

  [4]卢春房。中国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J]。中国铁道科学, 20xx, 01:1—10。

  [5]叶飞。浅析铁路施工现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策略[J]。经营管理者, 20xx, 14:308。

铁路安全论文14

  谈起安全风险管理,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新鲜事物,实则未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地和各种风险做斗争的历史,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其整体性、联动性、重要性毋庸置疑,可靠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预防、减轻甚至消除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风险的出现,是确保铁路稳定发展的基础。

  一、 用联系的观点认清安全风险管理

  (一)从外部联系上分析。国外普遍把安全管理置身于大的经济环境中去探索,以整体管理体制为背景去研究,侧重倾向于战略性研究。德、日、美作为高铁技术发展比较成熟的代表国家,在安全管理模式自成一体,通过对德、日、美三国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结合中国国情认清当前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模式。

  德国“专业化安全管理模式”。在安全管理方法的探索中推行“车务、车辆、机务、工务、电务”等路网系统分开管理,使安全管理更加突出重点、技术管理更加专业、管理范畴更加合理,安全生产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日本“高技术型安全管理模式”。直接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依靠不断的技术装备升级(如“新型运输安全系统”、“编组化自动化系统”、“摆式列车”),在全国大力发展标准轨、高技术、高安全的轨道交通决策。

  美国“集中化安全管理模式”。把安全管理环境特点相近的线路集中起来,便于抓住安全管理的主要矛盾,同时发挥规模优势而通过集中投入来进行保证安全的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

  中国“安全风险管理”。吸收国内外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把安全风险管理理念与现有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融会贯通,并运用到铁路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中,这既是扭转严峻安全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全路安全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从内部联系上分析。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谈推进中国铁路科学发展时强调,“安全风险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安全工作思路的优化。”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的安全管理在管理目标、管理理念、管理内容上一脉相承。从管理目标上,都是坚持安全发展,着力实现铁路安全稳定;从管理理念上,都是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调树立责任意识、问题意识、风险意识,牢固树立“三个共识,”从管理内容上,都是着力于构建安全管理的专业技术管理和保障机制。

  以运输段中间站现行推行的工作流程化管理方法为例,在纷繁复杂的各种铁路规章制度、标准化作业基础上摸规律、抓重点,以“庖丁解牛”式的工作方法,通过对以往车站大量工作方法加以分析,进行铁路行车安全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从而制定风险应对计划把日常工作细化落实成清晰具体的22项(有货运业务增至25项)站长每日工作情况完成表,29项月工作要求完成表。流程化工作方法是对安全管理长期以来行之有效做法的坚持、管理的完善和对安全工作新情况的创新,是传统安全管理的升华和发展。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安全风险管理

  20xx年“7.23”事故对于铁路系统来说一场“地震”,国内乃至国际对中国铁路行业倍加关注,中国铁路急需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扭动被动局面。新一届部党组将安全生产始终放在第一位,2011年12月25日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进行总结讲话时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了提出的四点意见之首。

  我国安全管理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就事论事,救火不防火,只注重在事故发生后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二是对象型安全管理模式:往往只将事故的原因归结为某一方面的问题,不综合系统分析。三是过程安全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人、机、环境系统对安全的影响,但片面强调从外部环境对职工施加标准和要求,没有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四是系统安全管理模式: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注重预防型安全管理的技术步骤,使得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效果不断凸显。

  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的安全管理相比,在“救火”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防火”:强调问题的超前防范;强调对问题项点的管理;强调安全隐患问题的辨识、分级管理、预警控制;强调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强调责任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风险防范和事后的风险危害控制。

  今年“7.15”钦北线K29+300~+320抢险和“8.17”抗台取得圆满成功,就是一次安全风险管理实践的成功典范。这得益于日常工作的超前防范,提前预警,在主汛期到来前开展各种防洪应急演练,识别隐患和薄弱环节所在,牢牢掐住隐患的“咽喉”,确保在真正出现险情时有备无患,从容以对。

  三、 用抓主要矛盾的方法实施安全风险管理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因子的识别是依靠铁路运输部门大量原始资料的积累,一般是已发生且后果严重的行车事故的总结。从铁路运输系统的运作来看,铁路行车事故的发生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不仅与机务、电务、工务的配合密切有关,也与自身内部的管理制度、安全意识的疏密紧紧相联。车站的风险管理是一个系列化的动态过程,随着技术的提高、设备的更新、运量的增大、人员的变化等待因素的.影响,反应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管理工作容易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对风险因子的识别和判断须“牵住牛鼻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防范要学会“弹钢琴”。

  (一)要找准风险源。安全生产不是通过技术、设备和文件来实现的,而是在于参与生产环节的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在于依靠良好的管理制度来保证,追根溯源要最终归结到管理问题。过去那种靠“人盯人,人管人”的管理办法已经影响和制约了铁路的发展。驻站防护员管理不严、施工登销记未认真审核确认盲目签认,班中违章使用手机,未认真监视信号,未及时立岗接车,防溜未按规定做好双防,调车作业对线路和车辆检查不到位,未认真落实要道还道制度等都属于威胁行车安全的风险因子。“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其中忽视人的因素,管理基础不扎实、不牢固恰恰是安全管理中最大的风险源。眼睛要从“向外”转为“向内”,转变思想观念,从现场作业找问题、从管理制度找原因、从干部作风找根子,才可能使“安全第一”的理念真正全面践行

  (二)要找准作用力。

  (1)安全风险的过程控制能力,是衡量一个站段管理水平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强化过程管理可以有效抵御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站段可以采取“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式,加大对安全风险的研判力度,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过程控制机制,围绕高铁、客车、正线、人身、施工、调车、装载等重点梳理安全风险项点,制定落实管控措施,进行过程追踪控制,形成闭环管理。

  (2)“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能力。安全风险管理成败的核心在人,安全管理最大的风险因子也是在人。责任意识不强、落实能力不强都会对安全生产造成难以估量的危险,安全风险管理应该坚持从“人”这个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出发,在注重对硬件——设备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软件——人的管理,最大限度尊重、关心和依靠干部职工,梳理、界定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和标准,形成覆盖全员的责任激励机制和安全责任体系,不断激发干部职工自觉管理自我的主动性,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无为而治”。

  (3)企业文化的安全屏障能力。要运用文化的力量,增强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培养干部职工树立安全价值观,并自觉地转化为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找准支撑点。好的制度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落实,否则就会形同虚设。“抓落实、盯问题、追责任、快整改”的是把安全风险管理问题落到实处的支撑落脚点。抓落实就是重点检查安全工作中不落实的问题,把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逐条兑现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每一名职工、每一项工作。盯问题就是对任何安全风险和安全问题,都紧紧盯住不放,认真解决。追责任就是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狠抓责任落实,严格事故定责和责任追究,杜绝不定责的现象。快整改就是对于危及运输安全,特别是客车安全的问题,立即整改,不拖不延;对于已经整改的要组织复查,防止反弹。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将应对风险的关口前移到落实标准化作业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处置和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

铁路安全论文15

  列车脱轨是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严重事故。据统计,1988年10年间,我国全路重大、大事故中,列车脱轨约占总事故的70%,其比例之高,在国际上罕见,国内前所末有。为此,中国铁道学会安全委员会与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共同邀请路内从事安全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铁路第一线的安全管理工作者召开了“防止脱轨事故及确保客车安全学术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分析了造成列车脱轨的原因,认为大多与列车/轨道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国外早在60年代就在这方面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北美铁道协会(AAR)、国际铁路联盟(UIC)和原日本国铁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铁路安全研究方面的基础较薄弱,缺乏必要的试验条件,列车轨道系统安全性评定和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不够完善和健全,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对货车与脱轨有关的部分参数影响安全性能的关系研究不够,甚至有些失控。与会专家认为,为了减少脱轨事故,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建议加强对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能、安全监测和保障技术设备的研究,并加大建设的投入。为此,应积极开展下列研究工作:

  1.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

  为了科学、准确、公正地评价各种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建议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东郊环行试验基地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所有新研制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鉴定试验都要在这条试验线上进行。

  在轨道平顺性良好,曲线类型较少,半径较大,线路条件不固定的情况下,不可能正确、全面、客观地评定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因此,有必要参考北美铁道协会“AAR Ml00l货车性能试验分析评定标准”、美国“FRA轨道安全标准”、国际铁道联盟“UICOREB55车辆扭曲刚度检验标准”以及“德国机车车辆批准上道验收试验标准”的要求,建设我国用于试验评定机车车辆通过不平顺轨道和各种典型曲线的安全性能,以及检验车辆扭曲刚度等的永久性专用安全性评定试验线,使我国机车车辆安全性能评定试验工作得以规范进行。

  2.尽快建立、健全和修改完善我国机车车辆轨道安全管理和试验评定方面的规程、规范

  我国至今无自己的轨道、车辆状态的安全监控管理标准。现有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评定等标准中没有评定与脱轨关系密切的车辆扭曲刚度和通过各种轨道不平顺时的安全指标、侧向力允许标准等安全性能规定,对曲线通过安全性评定的标准也只是参照国外的标准,是否符合我国轨道实际的横向承载能力,没有通过试验验证;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转向架、车体振动加速度等的取值和评定方法,也未进行过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与AAR的5ft距离窗移动平均和欧洲铁路2m距离窗移动平均(也有用时间窗的)等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这对于正确评定机车车辆的性能关系极大。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研究。

  3.重视对已有货车运行状态的安全监测管理工作

  我国货车在曲线圆缓点区、反向曲线夹直线段的脱轨事故一直不断发生;近年来,又接连多次发生空货车在状态良好的直线段脱轨的事故。因此,除应研制新型货车转向架外,还应积极研究推广识别车辆性能不良、有潜在脱轨倾向的办法和仪器,积极推广监测货车超偏载、扁疤、严重周期性减载等地面的安全监测系统。

  4.大力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系列研究

  世界各国在车轮脱轨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安全监测管理技术、安全规程、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是建立在列车/轨道动力学和轮轨相互作用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铁路科学研究、管理层对脱轨机理的认识,提高我国列车/轨道系统的安全性,必须重视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等专业基础方面的研究。其重点有:

  车辆、轨道状态和构造参数,列车装载、编组、操纵等对脱轨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监测管理技术和设备。

  减少脱轨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建立、修改、完善列车脱轨系统安全监控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

  对脱轨机理、安全性评定指标和评定方法的试验研究。

  5.组建铁路安全技术研究和监测中心

  为确保和强化安全,铁路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和监测中心,特别是在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单位)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后,铁路就没有专门的单位来从事安全研究,以及对新旧设备在运用前和运用中的监视和测试工作。要临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只能解决一时性的问题,不可能系统地解决问题。

  回顾发生的各种重大事故,不少都是预防不力,缺乏系统与必要的监测和监控,因此,成立全路性的专门从事铁路安全研究和监测中心是铁路长治久安的需要。

【铁路安全论文】相关文章:

铁路安全论文12-01

铁路安全论文08-10

铁路安全论文(优)08-13

(荐)铁路安全论文08-11

铁路安全论文精品(15篇)08-10

铁路安全论文必备(15篇)08-11

铁路安全论文15篇(优秀)08-11

[荐]铁路安全论文15篇08-12

铁路运输论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