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学术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术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术论文1
管理学中的文化研究
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是复杂的。在管理的情境因素中,文化最难把握,面对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化,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学者也难以理出其科学化的逻辑关系,难以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实验。别的不说,仅仅要找出一个相对不变的对照系就已经十分困难,更何谈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所以,对文化假设进行严密的证伪活动几乎不可能。这样,就使文化研究被排斥在波普尔式的假设与验证体系之外,只能靠经验性证明。但是,文化研究又能够在相当一部分学者中达成共识,形成共同的概念体系和表达方式,这也就预示着它可以被“科学革命”(类似于波普尔的证伪)所打破,所以,它又符合库恩所说的科学范式标准。这种对立,构成了文化研究的难点,也制造了人文与科学之间的藩篱,影响了二者的相互交流。尽管有着文化人类学家的不断努力,但总体上文化研究更趋近于人文,而管理研究更趋近于科学。
不管对文化怎样看,它确确实实存在着,而且影响着管理活动。所以,研究管理,回避不了文化问题。正是在打通文化研究与管理研究的关系上,霍夫斯泰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霍夫斯泰德的成果是有意义的。他以国家为单元进行文化分析,对人们从概率角度掌握以国界划定的人群行为方式,具有宏观参照作用。他的五个维度,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人们判断不同国别人群行为模式的主要特征。至于他所用的抽样分析方法,在学界是广泛存在的,而且也是普遍认可的。所以,管理学界对他的观点已经有了大量引用。尽管在他之前,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不少,成果也十分丰富,但是,霍夫斯泰德之前的文化研究,是人文与社会研究,顶多是同管理有关,却没有融入管理活动。所以,霍氏属于把文化情境融入管理学研究的探索者。
但是,霍夫斯泰德的跨文化研究,只能说是在文化与管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是否好用,能否做到畅通无阻,桥梁的寿命和作用到底有多大,还有待于时间检验。其中有些问题,不可能是霍夫斯泰德独力能够解决的,有待于整个管理学界不断探索和深化。
首先,文化分析的单位如何确定。任何文化,都是群体现象,群体的范围界定在什么地方,对文化研究至关重要。在社会学中和文化人类学中,虽然也有以国家为单位的,但是,多数文化人类学者认为国家不足以反映出文化特质,他们在研究中,往往是以族群、部落、聚居点、语言(尤其是方言)等区别划定分析单位的。因为在人类学家看来,这种边界更能反映出文化差异,而国家一般是文化混合体,不足以进行文化分析。在这方面,文化人类学家先行一步,社会学家紧紧跟上,已经做出了丰富的成果。而管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霍夫斯泰德是学科滞后中的先行者。所以,在管理学界,霍夫斯泰德的观点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可能在文化人类学家看来,这种研究不过是粗浅的表象研究,距离发掘文化内核和本质还差得很远。就拿为数不多的以国家为单位的著作来说,如果看看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或者看看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另一版本名为《中国人》),马上就可以观察到霍氏著作的单薄。
即便是在管理学界,对于是否以国家作为文化分析的单位,霍夫斯泰德也遇到了质疑。国家之间的差别,到底是文化差异为主,还是制度差异为主,一直存在争论。对此,霍夫斯泰德一方面承认以“国家”为单元是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又反复拿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的语录“在此国为真理者,在彼国为谬误”为自己辩解。对于到底是国家制度还是国家文化起决定作用,他的回答是不理解文化就无法理解制度。这些,作为一般的论争依据是可以用的,但却缺乏学术的严密性。不过,从现实讲,管理是有国界的,而且管理中间的文化差别,更鲜明地表现为国家差别,所以,霍夫斯泰德选定国家作为研究单位,表现出他确实有着几分无奈,有着为了满足管理实践要求的不得已。至于说不以国家为单位就难以获得相关资料和数据,在学术上是站不住脚的。文化人类学已经有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不以国家为单位的田野研究方法。只能说,霍氏从事的是管理学研究,而不是文化人类学研究,如此而已。
正因为霍夫斯泰德是从管理学出发,所以,他的分析维度和模式化结构,存在一定的不足。霍氏的所有理论,都建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然而问卷方法仅仅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说问卷的设计诱导、填写问卷的掩饰回避等等问题,即便是十分完善的问卷,也往往会出现以假设生成问卷、以问卷证明假设的自证循环。更重要的是,问卷方式实际上进行的是要素调查,很难进行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按照系统观念来看,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比要素本身更重要。某一群体的文化特质,是在群体关系中定位的,而不是根据个体具备的要素定位的。在文化要素的关系方面,社会网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方法,同样能进行细致的量化分析和模型表达。而霍夫斯泰德没有借鉴和采纳社会网的研究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如果说文化人类学因其人文色彩而科学味不够浓烈,那么社会学的社会网研究则科学化程度要高出很多,不加借鉴是说不过去的。至于文化人学中的田野方法,在霍氏这种宏观研究中当然不便采用,但缺少了田野式的调研,就难免在具体细节上疏漏过多。
由于霍夫斯泰德没有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积淀,所以,在他的著作中,容易引起质疑的地方相当多见。例如,在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维度上,日本的个体指数竟然高于中国一倍多,似乎日本人要比中国人更重视个人价值,而中国人比日本人更有集体意识。在阴柔气质类型刚气质维度上,伊朗、韩国、俄罗斯这几个国家,竟然都属于阴柔气质类型,好像他们的行为方式女性味更重。在不确定性规避方面,竟然新加坡人的得分最低。如此等等,都与人们的经验和常识不符,需要有更多的资料和更好的分析来验证。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不用更多的资料,仅仅靠着一般的经验和常识,就可以看出霍夫斯泰德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说法有许多不足。如果让社会学家来进行这样的研究,恐怕在问卷的设计上就要调整,假如问卷统计确实如上所述,就需要以访谈、观察、扎根等方法进一步验证和校对,找出经验感觉与调查数据的差别原因,给出更严密的学术解释。
指出霍夫斯泰德的这些不足,并不是否定他的研究价值。我们要看到,从整体来看,霍夫斯泰德关于文化维度和国别分析的结论,多数还是能够得到经验和常识支持的。他采用的国别单位,也符合管理中常用的归类习惯。所以,他的研究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作为管理单元的人群,与作为生活单元的人群是不大一样的。在企业管理中,文化差异比较粗放,而在社会生活中,文化差异更为细腻。作为一个经理,他迫切需要的是分清手下德国人与法国人或者英国人的显性行为差别,而不是从情感、信仰、心理感受角度分清不同族属和语言群体的隐性行为差别。所以,霍氏的研究,在管理学界领域无疑具有探索和开创意义,在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化上值得关注,
然而超出管理学领域,我们还要看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同学科学有不同的优势。,有必要在霍夫斯泰德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引进文化人类学和社会网研究,推进管理思想的扩展。上世纪30年代霍桑实验以后,心理学和社会学进入管理学领域,使管理学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跨国经营变成常态的今天,文化人类学和社会网研究进入管理学,有可能会使管理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术论文2
在我的印象中,写论文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大多数人对这项费时费力费劲的文字工作都比较反感,因为爬格子毕竟是一件苦差,与青灯为伴,与黄卷为友,怎能不苦?很多人都害怕写文章,尤其是专业论文。因为写论文需要花大量的前期功夫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很多可能还是无用功,包括走访座谈和阅读大量文献,不然文章很容易陷入言之无物的空灵,除此之外,选题和构思亦是一大难题,因为选题就是要选出问题,找准了问题就等于论文成功的一半,而构思则是选题的拓展,构思将选题最初的意蕴用框架的形式搭建起来,剩下的便是码子了。很多人认为写文章难并非是构思难,而是码那么多字很困难,但笔者却不以为然,笔者以为写文章最痛苦的当是两件事情,一个是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这是论文的素材,另一个便是选题和构思。收集资料是个体力活,消化资料提炼问题则是个纯粹的脑力活,需要反复的构思。只要有了选题个构思,将调研所获取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填充以汉字,论文便水到渠成了。
的确,写文章确实是一件费时费力费劲的事情,不仅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收集素材、消化资料,更是一项复杂的脑力活动,选题并构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一书或许能为我们写作论文尤其是专业法律论文提供一些启示。该书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群针对写论文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的专门研究,包括法律专业论文的特点与分类介绍,法律专业论文当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提纲的拟定、结构的安排,格式的规范等写论文所必需的各个要素都进行了一一的阐述和分析。写论文到底有无专门的路径或方法,或许阅读完该书,你可能要失望了,因为其最多是一门写论文的入门教材,对法律专业论文进行了概述式的介绍,及框架的搭建和格式的规范进行了相关的介绍与提示,但却并未教读者写论文的速成之道,即写论文的捷径和快速方法等。因此,通读完该书,可能最大的收获还是对写论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及做论文应该注意的方法和格式规范等问题,或许能有所裨益,但却找寻不到论文的速成之法与成就之道。的确,写论文确实是没有捷径和窍门的,主要还是依赖于平时的积累,而不可能希冀于阅读一门论文写作书就迅速掌握写作方法并产出优质论文。这或许亦是该书的名字为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而非法律论文速成之道的缘故,没有一个人能夸这海口,企图让读者阅读自己的一本论文写作书便摆脱写论文的痛苦,化腐朽为神奇,让论文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因此,读完该书,笔者收获不是很大,也很困惑,法律论文该如何写作还真是个大难题。根据笔者个人的论文写作经历与体验,论文写作还是要靠平时的大量积累,包括阅读大量的文献和经常性练笔。因为论文写作是一个文献输出的过程,不阅读大量文献,不进行文献输入,是不可能有文献输出的。这也恰好符合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而经常性练笔则助于提炼文字的纯度,没有人天生就是字字珠玑,炉火纯青,相信大多数学人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练习,论文才能像一串串美妙的珍珠,让读者一气读完,发浑然天成之感。
笔者的论述好像是在否定该书的价值和意义,其实不然。上面的论述只是澄清论文无速成之道的朴素原理,该书的价值肯定是有,读者通过阅读起码知道论文写作必须先构思和搭框架,这样才能下笔不跑题而且文字方能如行云流水般远行。就像盖房子需要设计图纸和框架搭建,剩下的才是砌墙和圆顶。论文亦是同理,写论文必须注意格式规范,包括引用他人文献的规范等,在此书中都有所介绍和分析,认真细读该书还是能有所收获的,至于最后收获的是什么,那要看读者的读书动机和文字功底,因为读书动机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你读书的目的并努力找寻自己兴趣点,予以满足,而文字功底则能大致确定你所获的深度。因此读完该书,笔者感觉还是能有所收获,起码知道了文献资料的收集方法,论文写作的步骤,规范论文的基本格式,这对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学术训练的论文初学者还是很有必要值得注意和警醒的,按照该书作者提供的写作思路,论文不能确保获奖或发表,但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能让所出炉的论文看起来更加清新简约,格式规范,确保形式上的瑕疵祛除。因此,从这个意义和角度来说,写论文还是有速成之法与成就之道的。
学术论文3
摘要:内容分析了目前小学学校后勤管理的现状,指出几条改善后勤管理的建设性意见,让学校的后勤工作能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后勤管理;职业素养;勤俭节约
一、当前小学学校后勤管理的工作现状
1.管理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足
学校的后勤管理服务于广大师生,在工作过程中要明确工作目的和工作重点,能保证后勤工作可以正常有效地开展。在现如今的大部分小学学校中,教育工作者对于后勤服务并不是十分关注,对后勤工作也无法做到合理分配,还有的学校让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后勤管理。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很多后勤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正履行自己的责任义务,后勤工作也无法有效开展。许多后勤工作人员认为小学教学任务比较简单,在工作环节中也一直保持一种松懈的态度,对于后勤工作的落实缺乏关注。学校方面把工作重心也一直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没有真正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没有对后勤工作做出真正的支持,导致工作开展很不顺利。
2.人员成分混杂,缺乏职业素养
因为诸如工资福利、工作性质、职位升迁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很多年轻人对投身后勤管理工作的意愿不强烈,后勤部门没有人才的支持,工作开展也只能依照以往落后的工作方法,工作模式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和创新。目前学校的后勤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参差不齐,人员组成较为杂乱,甚至还有许多退休教师以及社会临时工,对学校的后勤管理也带来负面作用:一方面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管理人员的离开从而导致岗位空缺,已经安排好的工作就不能及时完成,影响整体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是很强,因为人员组成复杂,无法对其进行统一培训,后勤工作的进行也会受到阻力。
3.缺乏监督机制,管理工作混乱
长期以来,学校后勤作为独立的部门,既没有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也没有设置相应的监督机构,导致后勤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约束,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漏洞。例如,学校后勤经费的使用一直是制约后勤管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小学学校,本身的职能结构相对简单,人员配备数量不足,因此很难在编制之内成立专门管理监督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后勤管理经费的使用不够透明,加上部分后勤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后勤管理工作得不到充分的资金支持,学校内的许多工作也就不能正常开展。
二、做好学校后勤管理的主要措施
1.要建好一套制度
要明确后勤工作的理念,后勤工作的完成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要对其中的每个人都做好分工安排,制定一个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根据每个人的能力特点进行不同的工作定位和工作安排,要把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做一个有效的规范,让每个人都能够明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完成最终的工作目标,在工作过程中制定行为准则,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后勤工作的有力支持,制度的建立要关注以下方面:议事制度、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议事制度要求在工作环节中保证民主科学,在对后勤工作的处理提议时能进行民主的交流,集合大家想法进行工作改良。工作制度主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纪律要求,让工作人员能够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岗位责任制就是对工作人员有一个细致的分工,明确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义务。在此管理体系之下,工作人员都能够对工作保持热情,发挥个人最大的工作能力,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要加强后勤工作队伍建设
后勤工作涉及的层面十分广泛,而且工作内容细节性很高,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工作环节破碎,后勤团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凝聚力下降,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正是因为这样,学校才要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改善。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团队,第一要全面完善后勤领导班子,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引入一些负责的工作人员,构建一个良好的管理体制,加强团队建设,保证每个人员都能够完成岗位任务,要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特质来进行岗位分配和工作安排,根据岗位来进行人员的安排。
3.要善于管好钱和物,要注重勤俭节约
在后勤工作的进行中要控制资金的支出,对于一些农村小学,后勤工作的资金支出更要谨慎。后勤工作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还要对学校的物资财产做好管理,要节约,很多学校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所以后勤工作更要注重勤俭节约,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一切物资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要注意废物利用,提升物资的重复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孟凡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浅谈小学后勤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6).
[2]张仁先.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育人环境:记王家岗小学后勤管理与勤工俭学[J].成功(教育),20xx(8).
[3]江樱.浅谈小学学校后勤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xx(24).
学术论文4
论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
摘要: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品质形成和培养将扭转改变目前国内医疗行业所存在的很多不正之风,尤其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医疗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当前国内正在进行的社会医疗改革,必须应该从医学专业学生抓起,加强医德教育,从源头上树立起医生优良的医德品质,其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关键词:医德教育;医疗改革;医学专业;医疗工作;卫生事业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52-01
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就是学校在其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各种途径、形式和各种手段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医疗职业道德,培养他们从业以后作为一名合格医生所必须具有的为患者救死扶伤的道德行为准则和精神价值。确定医德教育的范畴有助于加强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医德教育主要是如下内容的强化教育:(1)生命观教育即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2)锲而不舍、操作严谨的敬业精神教育;(3)义利观教育即重义轻利的教育;(4)良好的礼仪教育。
一、医疗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迫切要求加强医德教育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就当前的社会现实而言,医院从盈利性事业向公益性事业转变。医院与患者之间也转变为消费者与服务的关系。患者在医患关系中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及大大加强。社会对医生的义务和职责有了明确的认定。患者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所关注焦点已不仅是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现今,在医德和医患关系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以利益;(二)患者的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医生服务态度的缺失;(三)在医德建设上保障实施措施不力,原则、规范制定的较多;(四)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因医德问题而产生。如何赢得患者对医生的尊重与信赖,并在好新形势下处理的医患关系,己成为随着进一步深入的新医改方案下摆在医疗工作者们面前的一个现实性问题。而新医改方案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优化医疗服务环境,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让群众支付比较低廉的价格的同时,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因此,在不断提高医疗工作者技术水平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医疗业务工作者以患者为中心、维护和代表患者根本利益的服务宗旨教育和思想教育。
医德教育的滞后是导致出现医患矛盾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德治医”不仅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塑造“白衣天使”形象,密切医患关系的需要。目前国内的`医德教育主要是针对在校医学专业学生的伦理课的教学,《医学伦理学》课堂教育以理论讲授为主,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学生背了许多的规范、原则却不知如何坚持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医院片面追求医疗技术的提高和经济效益,购置和更新大型诊疗仪器设备,却相应的对临床医生缺乏医德教育,忽视了医德是医院经济效益增加和医疗质量提高的基础保障。
二、加强医学专业医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改进医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增强在医德教育在医学专业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只有从根本上让医学专业学生树立起将来自己作为医生的职业崇高精神,才可能让良好的医德通过教育手段形成。医德教育对学生而言,要发挥医学专业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主动性,则是通过各种路径和各种渠道,通过专门的学习养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教师而言,也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精彩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无意识当中形成优秀的品质的医德习惯。医学专业学生要成为医德出众的医生,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加强医德教育。医德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教育而不是自发的,医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与私欲坚持做斗争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感化的过程。
医学专业学生的脑海中一旦形成医德的观念,就会持久地决定医学专业学生在从业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选择,就能够持久而稳定地指导医学专业学生成为医生以后的从业行为。医德教育不是要求学生不做只说,也不是对学生喊口号喊空话。医德教育是激发和培养医学专业学生对医生崇高行业的向往,但仅限于此是不够的,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医德就是要不仅仅知道,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践当中身体力行并坚持,抵制从业医疗卫生工作以后社会上的的各种不正之风。不理解医德基本的理论、概念和原则,就无从探索和思考现实的伦理困境。医德首先是一种知识,一般来讲,传统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做到知识的传授,然而,医德同时还是一种信念,不仅仅是一种知识。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医德教育,才能让学生将医德作为信念来接受。事实上,医德教育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向医学专业学生证明并力图使医学专业学生接受这样一个命题:医学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医德价值,医德价值必须在医学专业学生头脑中建立这样一个理念。
三、结论
医疗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老百姓能够享受质高价廉的卫生保障,能够住得起院,能够看得起病,将全体人民群众纳入到社会福利范畴内。这既需要广大卫生医疗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积极配合,也需要制度的合理变革。广大卫生医疗工作者的参与和配合,从根本上说就需要自从学生就开始培养卫生医疗工作者的医德作为深厚的精神动力。医德教育是是贯穿于医学专业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是医学专业学生教育工作中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医学院校作为培养祖国医学卫生人才的摇篮。应强化教育、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健全制度,积极探索医风医德教育的新举措、新思路,使医德教育规范化、经常化、系统化,使医风医德教育在医疗和卫生人才培养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宋文柯.浅谈新形势下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J].中国卫生经济,1998,(10).
[2]马红军,张扬.市场缺陷理论与卫生管理中的社会成本[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4).
[3]黄久冰.从医德滑坡谈医德教育[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4).
[4]陈丽,兰迎春.医生必须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2).
[5]姜双丹.诚信教育与医德医风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6,(5).
学术论文5
摘要: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和实际;前沿性
对于“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一书中的解释:“教育学原理就是有关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它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本身就显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态势。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道路之后,中国走出了一条探索——改革——实践——创新的发展道路。在顾明远看来,教育学的兴起,是很有必要的,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好好参悟。
《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书中主题与内容的选择以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变革为核心,以体现此书时态上的当代性、空间态上的本土性和校本性。此外,在这本书阐述中渗透着编写者近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持续了十多年,且还在深入进行的“新基础教育”研究。
在本书中,对教育学提出了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套教材是根据在职教师的特点专门编写的,既重视教育理论的介绍,又重视研究教育实际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把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提升到理论上来阐述,可以提供学员的认识。教师学习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老师只有在充分认识教育规律后,才能去创造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的学习,就是要提高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造。
这就指出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坚持这一理论。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或是只是注重实际,而忽略了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害的。
案例分析:如教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如果生硬地教给学生那些生字,可能对于刚接触的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如果在理论中联系一点实际,那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收效更大。可以播放一点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老师讲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记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然后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这个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这个“船”字。这样,就把所要学习的汉字“船”给讲出来了,而且也便于学生记住,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深印象。
第二,重视学科的前沿性。编写的教材尽量能够反映学科当前发展的新成果,注意吸收国际上新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使老师学习了这些课程后能够理解该门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新趋势。这不仅能够使教师学习到最新的教育理论,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有利于创造他们自己的新经验。
案例分析: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面对这样两种不同的回答,老师应该在肯定小方回答正确的同时,更要对小明的回答进行赞赏和鼓励,因为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很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老师应当给对小明的这种创新思维进行鼓励。
综上所述,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主要以对教育学提出了三个问题: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第二、重视学科的前沿性;第三、重视研究。学习《教育学原理》仅仅是学习、消化和吸收,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操作,套用叶澜教授说的一句话:“原理不是明确的操作性规定,原理只有滋养了人的心灵才会有真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xx,4.
[2] 顾明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xx,7.
[3] 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9.
[4] 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xx,8.
学术论文6
1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要性
1.1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不仅涉及到融资,更是涉及到国际性贸易,这样增强了贸易双方的流动性,进而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国际贸易融资活动还使国际贸易双方加强了相互交往,极大地减少了贸易双方进行贸易的交易成本。1.2有利于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因为国际贸易融资总体来说门槛较低,发展中国家和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活动,借助于国际贸易融资的平台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国际性,有利于扩大资金供应主体,融资形式也会多元化,这样不仅加强了融资活动的灵活性,还可以促进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
2我国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不同性质的银行国际贸易融资资金分配不均可以融资的银行有两大类,一是商业银行,一是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资金较为雄厚,但是做的多是流动性强、金额小的短期贸易融资;而政策性银行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进行中长期投资,银行性质不同融资的资金来源出现了结构性不均衡。
2.2我国企业进行国际融资担保一般都存在担保难的问题据相关市场资料显示,我国的很多外资企业都存在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很多外贸企业负债率高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多,授信额度不够,也较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方,因此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2.3融资方式单一,融资对象集中当今国际贸易都走向了高度化、复杂化的发展之路,国际贸易融资渠道也越来越多。虽然我国也在尝试一些新的适宜的融资方式,但是具体应用还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传统的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方式,占到了贸易融资总量的70%左右。从融资对象来看主要集中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一般来说大型企业财务管理较为完善、信用等级较高,因此它们受到商业银行和政策银行的全方位青睐。
2.4审批程序繁多,操作流程不畅国际贸易融资虽然可以为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流,但是现实情况是,,申请国际贸易融资所需程序复杂、办理耗时较长,办事效率过低。很多银行没有采取合宜的方式来应对国际贸易融资,仅仅将国际贸易融资等同为一般的融资,缺乏一套符合其特点的快速、高效的`审批方法,因而给企业申请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5欠缺有效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机制国际贸易融资涉及面很广,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安全问题。但是企业没有注意到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安全风险问题,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传统的风险应对方法,不能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的新特点。一些外贸企业也没有认识到国际贸易融资与一般融资活动的区别,因此国际贸易融资安全问题一直存在。
2.6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很容易同其他国家发生贸易纠纷国际贸易融资是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动。因此它至少涉及到两个国家,甚至是多个国家,因此必须有一套规范的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但是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还是采取的传统方式,与国际上现行的做法不相符合,违规操作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也经常会有贸易法律纠纷。
3解决对策
3.1进一步加大国际融资的信贷力度在发展传统的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融资方式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发新的新融资方式,有效降低信贷利率,减轻企业成本压力。此外,各类银行还应该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加强对外贸企业国际融资的业务培训。
3.2建立外贸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我国的很多外资企业都存在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我们探索出一条适合外贸企业经营特点的贷款审批制度,大力创新企业自身授信管理新模式。
3.3加强各方合作,使得融资走向多样化加强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同时发挥政府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政企银通力合作,有效降低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3.4适当增加融资的信用保险担保支持力度很多外贸企业负债率高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多,授信额度不够,也较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方,因此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所以要帮助企业解决这一困难必须要适当增加融资的信用保险担保支持力度,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资金,专项用于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担保。3.5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的秩序一方面要加强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政策研究,另一方面还需要分析我国现有法律,找到其中的不足,努力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接轨,有效促进外贸发展。
学术论文7
结论写作的内容
结论既然不能简单重复研究结果,就必须对研究结果有进一步的认识。结论的内容应着重反映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及其适用范围,井可提出建议或展望。也可指出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设想。因此,在结论中一般应阐述;
(1)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及所揭示的原理和规律(理论价值);
(2)在实际应用上的意义和作用(实用价值);
(3)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和发展;
(4)本研究的遗留问题及建议和展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结论写作都要具备上述内容。作者可根据研究结果的具体情况而定,但第一点应是必不可少的。
结论写作的类型
学术论文结论的写作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根据结论写作内容的要求,以及对若干结论实例的`比较分析,可以规纳出以下几种类型:
1、分析综合。即对正文内容重点进行分析、进行概括,突出作者的观点。
2、预示展望。即在正文论证的理论、观点基础上。对其理论、观点的价值、意义、作用推导至未来,预见其生命力。
3、事实对比。即对正文阐述的理论、观点。最后以事实做比较形成结论。
4、解释说明。即对正文阐述的理论、观点做进一步说明,使作者阐发的理论、观点更加明朗。
5、提出问题。即在对正文论证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与本研究结果有关的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结论语言的要求
学术论文结论的语言应严谨、精炼、准确、逻辑性强。凡归结一个认识,肯定或否定一个观点.都要有根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不能用“大概”、“或许”、“可能是”等词语。使用这些词语会令读者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产生疑虑。
结论应条理分明,内容较多的论文。其结论可以按研究结果的重要性递次排列。分项编号逐条例出。
结论写作的注意事项
1、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用语应斩钉截铁,数据准确可靠,不用“大概”“也许”“可能是”这类词语,以免有似是而非的感觉,怀疑论文的真正价值。
2、 避免用抽象和笼统的语言。一般不单用量的符号,而宜用量的名称,比如,不说“V与P呈正比关系”而说“××速度与××肌力呈正比关系”。
3、结论不能写成对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如果得出的结果的要点在正文没有明确给出,可在结论部分以最简洁易懂的文字写出。
4、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也不必作自我评价,如用“本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本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等语句来作自我评价。成果到底属何种水平,读者自会评说,不必由论文作者把它写在结论里。
5、不要出现“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这样的行文。
学术论文8
一、国内科学心理学的著作类研究
国内科学心理学的著作类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以“科学心理学”为题名的专著,以“(科学)创造心理”为主题的著作,以“科学意象”为题名的研究,以及若干包含在“科学学”编著下的文字。
(一)以“科学心理学”为题名的专著
30余年来,国内以“科学心理学”为题名的专著只有两本,且均为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的王极盛先生所著,分别为《科学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和《科学创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在《科学心理学》一书中,王极盛将科学心理学分为科学创造心理学、科学管理心理学、科技人才心理学和科学社会心理学四个方面[4]。在书中,王极盛从七个方面对科学心理学进行了探讨,即智力因素与科学创造;非智力因素与科学创造;科学创造心理的特点、要求、类型与方法;科学创造中的灵感、梦境与机遇;科学创造的群体心理;科技人才的心理问题;科学技术体制改革中的心理问题。《科学创造心理学》一书则是王极盛采用心理自我评定与心理调查等方法,对我国700多名科技工作者进行的科学创造心理学与科学管理心理学的定量研究。全书共三大部分,即我国科技工作者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研究;科技创造心理的定量研究;科技管理心理学的定量研究。该书最后一章还强调了维护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以“(科学)创造心理”为主题的研究
目前,国内“创造心理学”“创造性思维”“创新心理”类的书籍数量极多。这些著作充斥于书店、图书馆及网上书店,非短时间所能鉴别清楚。只能说,国内有许多与科学创造心理有关的书籍,但这些书籍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又有多少人真正地在此基础上展开实际的调查研究及切实的调查访谈,所有这些都非笔者所能妄断,还需有兴趣的同仁细细地琢磨品定。但也不可否认,在此领域中确有一些典型的研究①:如周义澄著的《科学创造与直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章士嵘著的《科学发现的逻辑》(人民出版社,1986)。
(三)以“科学意象”为主题的研究
国内以“科学意象”为主题的著作到目前为止只有一部,即李继宏等所著的《科学意象》(科学出版社,20xx)一书。该书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科学意象的概念、科学意象方式及相关案例、科学意象与科学进步的关系、科学意象的心理机制分析、科学发现的案例分析、科学意象的培养。作者从心理意象的角度分析了科学灵感及科学理论的创造,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在作者看来,“一切科学思维,特别是创造性科学思维都是通过科学意象进行的,科学意象是连接科学思维和感觉的中间媒介。”[5]
(四)“科学学”编著中包含的“科学心理学”
国内学者对“科学心理学”的.论述,还散见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一些《科学学》编著之中,具体有:(1)关西普、季于林、陈士俊、王树恩四位主编的《科学学纲要:理论科学学基础》(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18—127页),该书第三章第六节名为“科学家成长、发展的主观因素”,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心理因素对科学创造的重要性。(2)田夫、王兴成主编的《科学学教程》(科学出版社,1983:307—332页),该书第十三章名为“科学创造的心理学问题”。(3)夏禹龙、刘吉、冯之俊、张念椿、孙章五位编著的《科学学基础》(科学出版社,1983:243—275页),该书第八章名为“科学与心理”。(4)徐纪敏著的《科学学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362—424页),该书第七章名为“科学创造心理学”。(5)杨连生编著的《科学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该书第六部分以15页篇幅论述了“科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此外,这个时期许立言、张碧辉、郑羡琦编著的《科学学概论》(情报科学杂志社,1981)和金良浚编著的《科学学简明教程》(科学出版社,1983)也对科学心理学有所涉及。这些教材对于科学心理学的关注主要放在:科学创造过程的心理规律与特点,科学工作者的智力及个性心理特点,科学工作的集团心理特点,科学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心理学原则等方面。
二、国内科学心理学的论文类研究
(一)“科学心理学”类的论文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以“篇名:科学心理学”的“精确”方式查找(时间段为1979—20xx.8),共检索出期刊论文63篇。经过逐一排查,最终确定与主题实际相关的论文只有10篇。其中4篇书评,3篇论文,2篇译文,1篇硕士论文。其中,4篇书评是对王极盛先生《科学心理学》与《科学创造心理学》两书的评论,这里不再赘述。3篇论文为:(1)朱导之《科学心理学》,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3年第1期。(2)王极盛《科学创造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几个问题》,载《科学管理研究》,1984年第4期。(3)王极盛《科学心理学的计量研究》,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年第9期。这3篇论文主要探讨了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探讨了科学创造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及相关心理规律特点的关系。两篇译文分别为:(1)[美]RD特温内、ME多尔蒂、CR迈纳特《科学心理学和科学研究的关系》,载《世界哲学》,1985年第3期第50—53页。该文是由彦冰摘译三位作者主编的《论科学思维》(1981)一书的导论。文章分别从科学心理学与科学哲学的关系、科学心理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科学心理学与科学社会学的关系、科学心理学当时的研究状况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2)[苏]T维诺格拉多娃《科学心理学对科学学的贡献》,载《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第35—36页。该文由亦路翻译。
文章通过科学心理学与科学哲学、科学史及科学社会学的脉络关系的梳理,说明科学心理学所具有的意义。一篇硕士论文为山东大学科学哲学专业20xx届的毕业生寇瑜所作,题目为《科学心理学:科学哲学的新方向》(指导教师:王华平副教授)。该文可谓是当前国内“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新体现,也是当前对“科学心理学”论述最为专业的一文。论文在梳理已有科学论述的规范进路、历史进路、社会学进路的基础上,从科学认知史与社会科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科学心理学作为科学哲学新方向的可能路径与价值。同时,从该文中看到,国内已有学者开始专注于“科学心理学”研究,寇瑜的导师王华平已有书稿成稿———《从科学的社会研究到心理研究》待出版[3]。此外,另有4篇非期刊论文也是对科学心理学的专门探讨:(1)王极盛《谈科学心理学》,《科学技术管理》,世界出版社,1980年。(2)王极盛《科学心理学的某些研究》中国心理学会文摘选集,中国心理学会编,1981年。(3)王极盛《科学工作者科学活动的智力基础》,全国科学学第二次学术会议资料,1980年。(4)王极盛《创造性活动中的灵感》,全国科学学第二次学术会议资料,1980年。
(二)“科学意象”的论文研究
科学意象是近年来国内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取向。研究者承接美国学者米勒《科学思维中的意象》一书的后续,于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即有学者开始了科学意象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主要有期刊论文4篇,硕士论文1篇,博士论文1篇。分别为:(1)李继宏《科学意象初探》,载《黄石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第1—20页;(2)李继宏《科学意象初探》,载《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年第19卷第2期第18—23页;(3)赵伶俐《艺术意象审美意象科学意象———创造活动心理图像异同的理论与实证构想》,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xx年第7期第104—110页;(4)滕瀚、赵伶俐、汪宏《心理学视域中的科学意象研究》,载《科学学研究》,20xx年(S2)第285—288页;(5)郭彦霞《科学意象教学对小学生概念学习影响的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xx年;(6)滕瀚《科学意象加工水平对高中生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的影响》,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xx年。李继宏的论文主要通过科学意象的案例分析———彭加勒的听觉意象、爱因斯坦的视觉意象,以及海森堡的数学调节意象进而揭示科学意象具有创造性的原因。赵伶俐则直接将意象看作是意义与图像的有机结合体,是创造性活动不可或缺的逻辑基点、加工方法、过程与结果。郭彦霞在论文中指出:概念学习是科学认知的基本过程;在认知过程中“意”和“象”具有共存性;在概念中“意”与“象”具有交融性;概念学习与科学意象的认知加工具有协同性。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国内关于科学意象的研究已经起步,目前主要由李继宏、赵伶俐及与他们具有学缘关系的研究者展开。
三、我国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困境解析
(一)我国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特点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科学心理学的发展还很不足。在横向比较意义上,它远不如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伦理学等临近学科。在纵向意义上,30余年来尚未取得根本性的进步。以10年为一个时段进行划分,我国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0xx年以后呈现出平缓斜坡状的“U”字形。相对而言,20世纪80年代国内科学心理学的著作、论文成果较多;而90年代,科学心理学则呈现为低谷状态:既没有著作出版,论文数量也极少。20xx年以后,无论是科学意象研究,还是王华平、寇瑜等对“科学心理学”的专门理论探讨都呈现出新的气象;而赵万里等撰写的《范式转换期科学家的认知失调及其平衡策略》(《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xx年第1期)一文,则代表着中国“科学心理学”自主性探索的一种尝试。就不同时段的研究者构成而言。20世纪80年代只有王极盛先生(心理学者)出版了两本专著,撰写了至少6篇科学心理学论文。周义澄、章士嵘先生则主要为自然辩证法的专业背景。至于其他《科学学》编著者,也多非专业心理学学者。20世纪90年代,科学心理学淹没在学术大潮中,很少听到它的声音。只有亦路翻译了《科学心理学对科学学的贡献》一文(1991);此外就是作为大学物理学教师李继宏撰写的两篇同样题为“科学意象初探”的论文。20xx年以后,除李继宏等出版了《科学意象》一书(20xx)外。赵伶俐及其学生滕瀚、汪宏、郭彦霞为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的教授及博士、硕士。其他人如赵万里教授则为科学社会学专家;王华平、寇瑜等则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研究者。
总之,三十余年来科学心理学在我国并未产生广泛影响,也未能成为一门正式学科。无论是研究成果、研究队伍还是对外界的影响度方面都很小。早期从事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是心理学、科学管理与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研究者,近年来则多是一些心理学、科技哲学、科学社会学专业的学人。在研究主题方面,早期研究者多围绕科学创造心理而展开,附带性地介绍科研管理心理与科学集体心理方面的研究。值得说明的是,20xx年发表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第1期的《范式转换期科学家的认知失调及其平衡策略》一文,代表了国内学人进行科学心理学自主性研究的一种探索,是对科学社会心理学的一种自觉尝试。同是这一年,寇瑜的硕士论文《科学心理学:科学哲学的新方向》的完成,其导师王华平有关科学心理学书稿的完成,都是我国科学心理学研究开始兴起的丝丝迹象。当然,这只能说明科学心理学在我国才开始萌芽、生长。至于它能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还有赖于国内其他相关学者的加入,依赖于国内学界的认同与支持。
(二)我国科学心理学发展困境的原因解析
从上可见,我国科学心理学的发展还存在明显的局限与不足。在笔者看来,导致此种困境与不足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科学心理学研究本身的困难与复杂性。具体又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由于个体意识一直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是一种“意识流”(詹姆斯语),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内隐发生的。即使科学家对自己本人的意识都很难做客观的记录,而对于想要研究科学家心理的人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科学家的心理一直处于黑箱或灰箱的状态。二是就研究所需的专业背景而言。从事科学心理学研究,需要同时具备自然科学与心理学的专业背景,需要同时具备自然辩证法与心理学的专业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地致力于此。然而当前国内的真实状况是,真正具备此种条件并准备致力于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学人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更是难以产生高水平、具备醇厚价值的研究成果来。
第二,学术研究的本土性缺失。这乃是我国科学心理学发展不足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多是从西方引进的,科学心理学亦是如此。由于科学心理学在国外诸多“科学”研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未能成为一门显学,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心理学都没有产生系统的研究成果,亦缺乏广泛持久的学术影响。而国内学者对西方学科的研究主要靠译介西方著述,多采取介绍、评论、解读的方式进行,缺乏本土化的持续努力。因此,“源头”的枯窘,自然导致“河流”的难以丰沛。20世纪80年代虽有王极盛先生对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开创性努力,但是却缺乏后来者的接续支撑。科学心理学研究在我国依然缺乏它自己的本根。
第三,我国的科学心理学尚未形成研究共同体。就当前我国元科学研究学术队伍的发展状况而言,已有专门的科学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伦理学等研究群体,也有总名为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或“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建制与研究活动。这些都稳健地支撑着科学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伦理学、STS的学术发展与知识累积。然而,国内对科学心理学进行专门、持续研究与关注的人还很少。元科学研究者关心更多的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伦理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心理学研究始终处于少有人问津的地位。因为没有学术研究共同体,没有“无形学院”(戴安娜克兰语)的支持,自然很难支撑起科学心理学持续稳健发展的局面。从20世纪80年代科学心理学在我国的萌生、兴起,到90年代科学心理学的近乎销声匿迹,再到21世纪头10年科学心理学在我国的缓慢发展,最后到20xx年以来我国科学心理学发展的一丝新气象,构成了30年来我国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完整历程。总体而言,我国的科学心理学发展还很不足。造成此种境况的原因包括:研究对象及研究所需专业背景的复杂性,缺乏持续的本土性研究努力,尚未形成研究共同体。而我国的科学心理学要想真正得到发展,就必须在自主性探索方面做持续不懈的努力,同时还需真正有志于此的研究者的加入与支持。
学术论文9
【摘要】个人投资理财的就是以“财富”为中心,不断做到财富的保值,增值,同时兼顾收益性与风险,流动性等要素的均衡配置,管理规划好现在以及未来的现金流,最终实现财务自由.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运用财务决策方法来实现投资理财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全文以深入浅出的笔触,从认识理财产品分析其各自特有风险为开端,进而根据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决定风险控制解决方案,最后提出投资者防范理财投资风险的建议,并通过实例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个人理财 风险 收益 决策
一、个人理财投资产品分类
投资理财产品按投资对象可以分为储蓄存款、本外币理财产品、股票、债券信托、期货、黄金、房地产等;按投资期限分类可分为短期和中长期理财产品;按本金保证程度可分为保本类和非保本类理财产品;按币种可分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
二、个人投资理财主要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状况、投资意识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与风险,在本节中我们将分别剖析存在问题与风险的成因,将从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剖析,寻找其中关键点,使得投资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一)投资手段风险。
从第三节的投资理财市场情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在投资手段上存在较大的风险。其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选择的投资手段过于单一集中,最求“短平快”,高收益的投资手段,不利于风险分散,进行投资的多样性组合;第二,对于投资手段的选择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对于很多构成的金融产品缺乏基础的了解;第三,缺乏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判断,在选择投资手段中并没有构建一个健全的风险承受意识。
而投资手段风险主要体现在投资期限短,过于追求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回报,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者一方面对于不同的投资手段不了解,另一面对于不同投资方式带来的风险也不了解。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投资手段的单一,而非理性的趋利投资观也使得投资的手段集中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领域。
(二)投资产品风险。
将投资理财风险进行简单的剖析,可以显而易见不同投资手段选择的金融产品其本身各自的风险组合起来得以呈现总体的风险。产品自身存在的'风险根据其各自不同的金融产品性质也有着迥异的风险特征,但总体而言,均是遵循着纵向以风险收益成正比这一基本原则,横向以货币,债券,基金,股票,黄金,外汇,期货为轴线风险递增。
对不同的产品自身风险进行分解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如货币理财产品存在面对通货膨胀时的购买力风险;债券受市场中利率影响存在利率风险同时面对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信用风险;基金、股票也存在被套牢的可能性,对于特殊事件,政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股价造成沉重打击;而黄金高昂的中间交易费用无疑提升了其变现风险;外汇交易市场受汇率影响波动较大;而其他以期货为代表的衍生金融工具更是存在诸多不可控风险。
(三)投资渠道风险。
选择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银行等不同的投资渠道,也会存在相应的风险。其风险主要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投资准入门槛过高;理财产品设计存在缺陷等原因构成。
例如基金公司在募集基金时,对于客户并无详细的基金投资细节披露,只是在简单介绍基金类型,基金经理资历,该类基金往期业绩后,便进行发售。而对于基金日常的操作也缺乏一个为投资者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同时对于投资期限,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等投资要素语焉不详,鼓励投资者参与风险较高的股票型基金以实现自身利润等情况,投资渠道无疑对消费者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投资误导。
三、风险控制解决方案
(一)投资组合 。
投资组合是解决个人投资理财风险的核心手段。优化的投资组合能够削弱单个产品对整体组合的影响,降低整体风险,提供多渠道的投资选择,并且也对于整体的流动性和结构性根据自身财务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
1952年,马克维茨提出了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并以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后世进行投资分析的不二法则,该理论提到若干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总体收益为各加权平均数,而风险却并非加权平均风险,投资组合能够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并且在对于风险这一概念的认知上,实现的里程碑式的跨越,认为风险是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而非简单的回报。并且论证了通过有选择性的投资组合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的观点。
投资组合理论不仅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同时也是在个人投资理财中最为主要的风险控制方式。它能实现最佳的风险管理定量分析,在风险与收益两者之间进行均衡,从而找到最优的财务行动方案,为投资者实现预期收益与可承受风险的平衡点。
(二)委托专业机构。
针对当前大多数投资者对于投资的金融产品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也无健全的投资风险防范意识。机构投资者对于投资领域的专注使得其在投资上具备更多优势;专业的分析人员,广泛的信息获取,快速的批量操作,缜密的工具模型,这些都是个人投资者所不具备的。一般而言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个人投资风险的重大因素,而委托专业机构显然能够弥补个人投资中这一显著缺陷。
委托专业机构,能够获取优质的投资渠道,并且多样化的渠道选择也能够降低中间成本,分散由于理财产品设计不合理带来的渠道风险。在社会上广泛募集的资本也使得其避开了优化资产的高准入门槛,能够采取更多风险收益比较高的投资方式。
参考文献:
[1]谢怀筑.个人理财[M].中信出版社,20xx.
[2]陈琼.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对策[J].金融经济,20xx,02.
[3]吕幼鹏,王日秋.中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比分析及发展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xx,04.
[4]阮勇.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xx,02.
[5]杨金敏.我国个人理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xx.
学术论文10
【摘要】 数字家庭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方便、安全、智能化、舒适的数字化生活。数字家庭产业的发展是关系到国民生活信息化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数字家庭建设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也是一项关系信息化建设前途的战略任务。本设计所指的数字家庭的解决方案立足于近二、三年内可实现的终端产品。主要包括四件产品:家庭网关(数字家庭的控制中心)、与之相配的蓝牙手柄(可打蓝牙电话)、机顶盒、机顶盒遥控器(可用作游戏手柄),同时还有个附属的无限摄像头。除了对终端本身的功能和家电功能方面的考虑,还因涉及到进入普通家庭的产品能否和原先的家庭环境有着一定的融合性,而不是以一个孤立在外的高科技产品的形象存在。这样就要求产品的平民化和生活化,也就是说,最终体现在终端产品上的数字家庭概念能更快地融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它和家庭的环境也能更快地融合。
【关键词】 环境终端平民化
【Abstract】 (略)
【Keywords】(略)
一、引言
1.1 数字家庭的概念
数字家庭是信息产业向消费发展的一个分支,它侧重技术的应用,强调信息和控制的信息化。从用户的角度来讲,数字家庭应该是一种数字化生活,产品、消费和娱乐数字化。 当然,要成功组建数字家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类数字家庭设备齐全只是基础,还要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也就是说要让各个不同设备以及不同厂商的产品间实现兼容和互联,才是最关键的。
1.2 数字家庭网络技术(略)
1.3 我国的数字家庭现状(略)
1.4 课题的意义和目的
数字家庭网络是计算机、数字家电和移动信息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无缝协作,在家庭环境中共享数字媒体内容,并提供集成的话音、数据、多媒体应用,提供自动控制与远程管理等功能,达到信息在家庭内部网络的共享及与外部公网的充分流通和共享。
从运营商角度可以看出,家庭网络是传统电信网络延伸入家庭的部分,是电信多业务运营和管理的桥头堡。利用家庭网络,延续和保证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端到端业务及新业务的的落地与运营。
1.5 本课题研究范围
本课题因为已经确定了数字家庭的终端产品,并且将时间定位在近二、三年,所以对于整个家庭生活数字化的概念进行了局部放大,主要考虑目前可实现的数字家庭概念,以及能够走入普通消费者家庭并抢占市场先机的产品。
1.6 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主要功能相近甚至相同的市场产品竞争的前提下,如何将产品的附加值扩大,成本降低,以及和消费者生活环境的融合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这其中只要解决:
附加的功能,来源于原来的`生活领域,来源于消费电子领域,或是体现在其他载体上的功能等等。
和家庭环境的融合,不仅是外观和体量上与环境的融合,还包括功能与环境的融合,为的是让产品更能走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中。
二、正文主体
2.1 现有产品分析
首先先调查分析下目前一些终端产品的优劣所在。
2.1.1 长城嘉翔 V8
机身采用典型影碟机似的“盒子”造型,在各个翻盖的掩护下,正面干净整齐。不过相比主流的影碟机产品,嘉翔V8的机身还是明显厚出不少,好在宽度设计在“标准”范围内,摆放在客厅电视柜内倒是非常协调。操作系统提供的标准功能不外乎多媒体播放、图片浏览,而网络内容服务仍不够完善。除了遥控器,该机提供了无线键鼠操作方式,没有集成一体设计,并且不方便躺在沙发上操作。
2.1.2 TCL M-BOX 5552
机身正面中央设计有状态显示液晶屏,下方为播放控制快捷键,用来在Media Center界面中实现对应功能。随机标配有无线键盘,集成轨迹球,尺寸与笔记本电脑键盘相当,更方便移动使用。
相比之下,软件系统稍显丰富,在MCE的基础上集成了盛大游戏、muvee autoProducer等工具,增加了使用的乐趣性。
2.1.3 清华同方imini T21-902
imini的造型与Mac Mini出奇地相似,如果不直接对比,几乎很难说清它们之间的外观区别。同样前置吸入式光驱,所以很容易辨认正面的位置,摆放在客厅中宛如一件艺术品。
imini提供有DVI数字接口,用以保证高清视频的输出质量,同时也集成S-Video端子,满足过渡阶段的使用需求。相比之下,音频部分比较简陋,只提供了立体声输出,如果配置高规格声卡其实并不会带来过多的设计负担。
2.1.4 恒星视界 All In One PP19S-28H
PP19S-28H基于19英寸宽屏幕液晶显示器所设计,具备标准1440×900像素分辨率。显示标准相当前卫。同时得益于较大的表面积,机身背面的硬件配置摆放从容,机身最大厚度处为76毫米,与普通显示器相当。
线缆简化的优势十分明显,除6个紧密排列的USB接口和音频接口位于底座两侧外,整个背部只有一个9针D-Sub视频接口和RJ45网络接口,干净得与普通显示器一样。当然如果能集成无线网络和无线键鼠,再配合附带的遥控器,那就更加彻底了。
2.1.5 盛大易宝 EZ Pod
EZ Pod是盛大公司面向家庭推出的一款娱乐套装,它包括红外线遥控器、USB接口遥控器接收器以及EZ Center软件三个部分。产品本身依托PC平台使用,借助PC的运算能力及网络资源,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可以实现目前数字家庭领域内的多种娱乐功能,是一种便利的解决方案。
2.2 问题的提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许多数字家庭的终端和PC间的界限没有划清,可以说很多产品是一台简化的PC,并配上强化的多媒体功能。因此基本上都具有相同的主要功能。而附属的功能多是开发商提供的服务功能。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产品完全是以一个数字化时代的全新产品的身影走入市场的,它们代表了数字家庭时代的到来,而与普通家庭的接口就是外形上类似PC这点,没有更多的过渡层面的元素。
本人数字家庭设计的问题关键就聚焦在这个要点上,希望能够在过渡层面上做出更多的功能和外形上的衔接,以次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2.3 概念的探讨
2.3.1 环境和产品关系的探讨
(1) 产品自身的环境
设计作为一种造“物”技术也为“物”(即产品)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产品自身已然成为了一整套不可分割的要素的集合,在面对一种将要满足的需求时,用户实际是在购买一种环境——一种能与产品建立满意关系的环境。
(2) 产品环境的组成要素
一件产品的环境,就是一整套要素,这套要素提供了产品正常工作的全部条件,它包括实现产品正常使用的所有元件、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产品的变化和改进、及时的服务和维修措施等。产品环境与产品价值紧密联系,产品环境中不同的组成要素分别影响着产品的物理功能价值和产品的潜在使用价值
(3) 产品的有形环境
产品的有形环境指的是能够为用户正确有效的使用产品提供辅助和指导作用的产品周边物理要素的集合,包括产品周边的辅助配件、交互界面(软件)和使用说明书等。产品的有形环境作为产品环境的基础,为产品功能的外在体现提供了必要的物理条件,因此,也可被称作产品的功能环境。正是通过产品的有形环境,用户才能够实现与产品的有效交流,在“人——机”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使产品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充分满足用户的需要。由于功能是产品存在的第一性,即一切物的存在都具有有用性,所以即使再简单的产品也具有有形环境,只不过因产品功能的复杂程度不同,其有形环境的范围大小和体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工业设计发展到现在,其竞争已经不再单纯的停留在产品本身上,产品功能的丰富和交互程度的提高,扩大了用户的自主性,同时又将用户与产品环境联系起来。随着用户自身需求的扩张和对产品价值判断标准的不断提升,设计者已经认识到自己是在设计一个产品环境,而不是一件单个的产品。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对产品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改进,设计者才能设计出更精细、更能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
(4) 产品周边的环境
这个环境指的就是真正的环境。一件好的产品可以消失在这个环境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应和环境完全的结合在一起。
典型的产品是家具。家具设计应该是环境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的交集。因此它对自身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要求比较高。不过越来越多的家具设计开始向极端形式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它们本身就成为了一件高端的艺术品而不再仅仅是功能和形式的结合。同时整个环境也以它们为中心去被重新建造。
在家具和环境融合的过程中,严谨的直线条被运用得很多。包括电视柜,茶几,书橱等。而这也开始成为了高端产品的代表。细节方面的考究才是它们的特点。而这种家具风格和环境能够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容易和比较多的产品相匹配。
2.3.2 概念具体应用分类
(1) 家庭网关
之所以把网关和机顶盒分开考虑,是在其在家庭中扮演的不同的角色。当然它们甚至可以完全作为一个机器来出售,但是出于技术及功能层面的问题,还是不太适合成为一个整体。因为家庭网关作为无线路由器,它的信号可能会受到电视机等电器的影响,我将它安置在卧室的写字台上。而蓝牙手柄业和他结合在一起。
(2) 蓝牙手柄
手柄的功能是蓝牙电话。就外型而言的确可以和机顶盒的遥控器结合在一起。但是由于功能上的繁复会早成使用上的错误发生,同时还会导致使用的冲突。例如如何同时遥控和打电话以及打游戏。消费者购置两个蓝牙手柄的花费是买不了两个蓝牙遥控器手柄的,而且没有这个必要。
(3) 机顶盒
因为存在接线的问题,机顶盒比较好的位置实在电视机前下方。可能有些家庭是矮的电视柜,而有些是其他柜子充当电视柜,还有些时比较高的。因此机顶盒应该能够横放和竖放。同时由于体量不是很大,对外形进行薄的处理能够突出它的体量感。
(4) 遥控机
由于要和游戏手柄结合而且本身功能按键比较多,因此考虑部分按键之间的转换及游戏和遥控状态的切换。
2.3.3 功能和形式的结合(略)
2.4 设计的方法和内容(略)
三、结论
对于本课题的解决方案和方法已经到此为止了.个人认为最后的结果还是有些差强人意,毕竟处理好产品和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而且对于这一过渡时期的产品就更加需要多做考虑和探究.不过在数字家庭真正到来的那一天,许多问题可能会自然而然的被完美的解决掉,数字终端产品最终会和家庭融合在一起.
主要参考文献
[1] Cristian Campos. 《Product Design Now》. 美国:Collins desogm出版社,20xx年,1-256页
[2] Mel Byars. 《100 designs/100years:byars with barredespond》. 美国:Ro-toVision出版社,20xx年,1-215页
[3] Dr.Walter Doring. 《Focus Lebensart Focus way of life》. 德国:avediTion GmbH 出版社,20xx年,1-232页
[4] Edwin Datschefski. 《the Total Beauty of Sustainable Products》.
【另注页面设置要求:上、下各设定4.1厘米;左、右各设定3厘米;页眉、页脚各为3.5厘米;文章内容设置行距为“单倍行距”。】
学术论文11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行,人们各种材料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就研究出了高分子复合材料,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而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就是这项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在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出现的早期,通常将其作为良好的电绝缘体,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的在电力系统中使用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本文就对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了介绍,将其基本的导电理论以及特殊的效应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重点讨论了当前阶段中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以使人们对其更好的了解。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TQ 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xx)06(a)-0000-00
导电高分子材料就是在高分子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使用的要求,加入了相应的导电体,经过多重技术的处理之后,使其具有了较高的导电能力。而由于这种材料在制造的过程中,使用对材料的要求不高,使用的技术加工手段简单,使用的生产成本较低,导电性能较好等原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因此,为了使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当前阶段中更好的应用,在当前的科学研究中,加强对其进行研究成为了必然趋势。
1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理论
1.1 统计渗滤模型
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理论中,首先就是统计渗滤模型,这一模型通常是几何模型为基础上建立的,就是将复合材料中基本物质使用一定技术将其抽象化,使其存在一定形状的分散体系,然后根据一定的机理要求,将其进行重新的排列,使其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使高分子材料中的基本物质成为了连续相,而加入的导电体材料根据其功能的不同,有些成为了连续相,有些成为了分散相,这些有效的分散相以及连续相,就在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中构造出了导电通道。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对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与导电体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在两者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建立统计渗滤模型时,根据不同的需求,将基本物质抽象为形状、大小不同的球型、规则的多面体等,同时将导电体抽象成连续性的珠串等[1]。这种模型有效的将高分子材料的导电理论进行了阐述,但是其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就是其只能使用在较为简单的复合材料中,复合材料中只能有一种基本物质以及导电体材料,对于具有多种基本物质或者导电体材料的复合材料时,虽然也能建立相应的模型,但得到的理论与实际之间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1.2 热力学模型
随着统计渗滤模型的使用,人们逐渐的发现其有一些缺点,例如在构建模型时,往往忽略了基本物质与导电体之间的作用关系,使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差,不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研究出了热力学模型来对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理论进行了阐述,使结果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这一理论是以热力学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的,在这项理论中,认为构建导电通道的过程中,导电体处于临界状态的体积与模型中多余的自由能具有一定的联系,当模型中多余的自由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在模型的'内部自动的构建出导电通道。并且,高分子材料中基本物质的熔融粘度较大,更好的阻止了平衡相的分离;导电体粒子的直径较小,更好的帮助平衡相分离。使用这种模型来对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阐述与实际更加接近[2]。
2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特殊效应理论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环境中,其性能也会逐渐的在变化着。例如一些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在拉力或压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一些特别的效应,例如压敏效应、拉敏效应等,可以根据这些特殊的效应来对地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阐述。
在压敏、拉敏效应理论中,可以利用通道理论对其进行阐述。在不同的高分子材料,所中具有的临界范围不同,在压敏的情况下,材料中的导电体相对就不是很多,使得导电体的分布不是很好,无法直接构造出导电通道,如果在这时向复合材料施压,压力不是很高时,没有达到材料的最大临界值,复合材料仍然具有高阻态;当所施加的压力过高时,超过了最大临界值,就会使复合材料发生一定的形变,使其内部构建出了导电通道,从而使其具有了导电性。在拉敏的情况下,材料含有大量的导电体,其内部具有一定的导电通道,这时在对其使用拉力时,当垃圾过大,超过最大临界值时,复合材料就会发生形变,致使其全本具有的导电通道遭受了损坏,从而使复合材料不在具有导电性[3]。
3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3.1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
导电高分子的原材料一般为聚合物或者具有导电效果较强的填充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且随着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也增加了抗静电、电磁波屏蔽等功能,使得导电高分子材料获得了巨大的技术突破,目前,根据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半导体材料、高导电体材料、热敏导体材料等,其材料成分不仅有金属材料,如铜、铝等,同时也含有碳系聚合物,大大增加了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制作成本。另外,由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优点,使得基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如在开关元件生产过程,传统的导电材料的在开关中虽然能够保证电流的有效传输,但是金属材质会产生无用功率,同时导体过热还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开关元件的生产中应用高分子复合材料,能够有效的保护用电安全,同时,利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热效应,能够制作出热敏传感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另外,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也在航电器的制作、煤电系统、建筑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4]。
3.2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由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我国重视并鼓励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但是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其性能容易受到制作工艺、制作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先进的导电理论指出寻研制能与复合材料稳定结合的导点模型是未来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得出复合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导线模型的前提要素,利用拓扑学方法能够有效的对复合材料的参数进行测量,同时能够有效的观测出不同添加剂对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影响。由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必须具有实用性,因此,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上也偏向于增加其稳定性、轻便型、降低制作工艺与成本,同时使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及湿度,扩大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尽管在理论研究上存在诸多的困难,但是在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5]。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占据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对其进行使用,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并且随着不断对其进行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处在了一个瓶颈阶段,很难在使其继续发展。因此,在当前阶段对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研究时,就要向着应用方面进行研究,使其在实际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有效的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学术论文12
全国各地,燃气汽车因燃气泄漏产生自燃甚至爆炸事件时有发生,而产生原因几乎都是天然气储气系统没有有效的防泄漏保护装置,天然气大量泄漏,从而引发燃烧甚至爆炸。
燃气汽车以清洁环保、经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消除燃气汽车隐患,提高燃气汽车安全性成为燃气汽车车主、单位,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商共同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制造技术方面确定了天然气燃料汽车的零部件选择和管路布置,为燃气车辆使用单位优化优良的整车燃气供气系统方案。
优化理由一:环保节能,技术先进。
20xx年前,国内cNG客车最大功率在135K认以内,主要为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发动机平台为化油器,燃气供气方式为自然吸气。20xx年开始,在国内客车开始批量使用功率在150一20K认单燃料增压发动机,发动机平台为增压柴油发动机,燃气供气方式变为多点喷射方式。这种技术先进、更节能、更环保的新型发动机,对燃气品质、供气压力、压力稳定性等都提出相应的新的要求,对整个供气系统较过去应进行优化。
优化理由二:标准严格,国际水准。
优化方案采用国际通用的法则及国内标准中较高者,进行零部件的选择和安装;传统方案,采用国内标准以及国内使用的习惯进行零部件的选择和布局安装。
国内主要采用(出/IT9240一20xx《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的安装要求》(以下简称“日/IT92们一20xx)。目前,除西方和欧美国家采用150150一20xx和EcElRlo外、亚洲的印度、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均强制实施这两个标准。我们优化的方案在满足目前国家标准的情况下,采纳国际通用标准更严格条款,整车质量和安全性将有较大提局。
优化理由三:部件规范,配置合理
目前,国内许多零配件生产企业采用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生产标准不一致,导致国内零部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装难度大,留下安装质量和安全隐患等问题。20xx年度,国内A发动机厂销售约70台单燃料发动机,HPR(高压减压阀)仅损坏5只,其中4只是因为安装原因导致的非质量损坏,故障率不足1妈编。同期,国内B发动机厂销售约70台相同控制系统的发动机,HPR(高压减压阀)损坏87只,几乎为质量损坏,故障率为12牛3编。故障率,B厂是同期A厂的近90倍。经美国Ecl公司检验,原因为B厂HPR前安装的高压电磁阀不符合标准。部件标准不足,增大事故隐患。因此在产品配件选用标准严格规范,保障燃气汽车安全。
优化理由四:系统优化,安全经济
1防泄漏能力显著增强
天然气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或车祸时,若此时造成高压管路断裂或接头松脱,就极易产生高压天然气气体的大量泄漏,如果在事故现场附近或车辆本身有火源,那就很容易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一般泄漏,也容易在气瓶罩的上方形成积聚,没有通过过流保护阀的保护,车辆发动机也能正常的运行,势必会造成不能及时发现的情况,在一定条件下也将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在国内外已发生了多起天然气汽车失火的严重事故,国内外为了提高燃气汽车专用装置系统安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在燃气汽车专用装置系统上增加了管路高压电磁阀和手动截止阀来提高对高压管路系统的可控性。但在出现突发汽车安全事故时,如何在气瓶阀上进行改进,使气瓶阀能够感知高压管路的异常,自动截断气流就变得现实起来。如果我们能保证天然气气瓶在气路发生大量泄漏时能自动关闭并切断供气,就能减轻事故的灾害程度。优化方案过流保护阀内置于手动气瓶瓶口阀内,用的方案采用过流保护阀外置于气瓶瓶口阀,安装在管路中。由于管路系统是一个并联的气瓶存储方式,当整个管路系统的任意位置(包括气瓶本体出现泄漏问题)的泄漏量大于过流保护阀的动作条件,所有的内置式过流保护阀将同时动作迅速从气瓶的源头对天然气进行切断以达到安全的目的。而外置式在管路上安装一只的方式对过流保护阀前端的位置无法进行保护,如果过流保护阀前端的管路发生泄漏,过流保护阀将无法做出保护动作,如:气瓶并联部分管路及接头出现泄漏,气瓶瓶口阀的接头出现泄漏等。
由于采用国际通用的安全要求规则,将过流保护阀内置于气瓶瓶口阀。当管路系统中任意位置发生泄漏且过流阀体前后压差大于90kP:,并且在该压差下流量大于。招M3h/时,将自动关闭过流保护阀。过流保护阀的泄漏量不大于。那M3h/。该部件有自动复位的功能,不需要对该布局进行人工干预。
目前在用的方案是采用外置式过流保护阀,将该部件独立安装在管路中。由于是外置方式,所以必须在管路回路中安装单向阀来辅助完成过流保护的功能,在复位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外部回路建立过流背压来实现该部件的复位。由于要实现过流保护的功能的相关联部件比较多,如果实现该功能的任意一个相关联的'零部件出现机械上的问题都无法完成过流保护的功能。
2管路优化设计,稳定性提高,成本降低
由于两个方案都具有相同的系统功能,但是由于配置上的差异,造成成本与稳定性差异。
优化方案中的高压连接部位为30个,普通在使用方案需要外接3只三通等径接头和单向阀等,与安美科优化方案相比较将增加10个高压连接部位。两者相比较目前的安装方案多出1/3的安装点,其中过流保护阀、单向阀、应急用高压电磁阀为主要部件,使用频率高,因此可能存在的泄漏部位也有相应的增加,降低了系统安全性能,同时维护成本比优化方案高的多。
根据客户的要求,有两种零部件选择和布局方案。该部件的安装位置将决定过流保护的区域,最佳的方式是在每个气瓶的出口位置都安装。
3总结
对于从事燃气汽车行业的企业而言,燃气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一起小的事故亦可能使所有努力白费,特别对于公交公司等企业,一起燃气汽车事故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甚至可能造成社会事件
学术论文13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不断进行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复杂化、多样化发展。电气工程是我国建筑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建筑行业逐渐向现代智能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电气工程施工中。在实际应用智能化技术过程中,主要程序为安装电气设备以及线路,并通过传感技术体现电气施工智能化发展。但由于目前,我国智能化技术发展以及应用并不成熟,导致电气工程施工应用时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基于以上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施工工程中应用优化措施,以此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进行下一步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
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中,主要是将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以及GPS定位技术进行融合,以此减少施工环节,从而降低施工成本,并提升施工效率。通过智能化技术应用,建筑电气施工工程施工期间更加安全,并能够保证施工后工程质量。但现阶段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建筑电气工程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表明建筑电气工程以及智能化技术概述,其次说明现阶段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应用现状,然后说明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中优势,最终提出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优化策略,以此促进我国建筑电气工程不断向智能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1建筑电气工程以及智能化技术概述
1.1建筑电气工程
建筑设备专业中包括建筑电气工程。建筑电气工程专业能够为社会生产、建设、服务培养专业人才,并能够对现代建筑电气系统进行安装、维护。并运用先进智能化技术对电气施工工程进行管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在对建筑进行电气施工时主要以高适用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为主要工程施工目标。建筑电气工程专业能够为现阶段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专业人才,以此提升我国建筑电气施工水平,提升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
1.2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种,主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开展综合性技术。智能化发展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以及GPS定位技术综合应用的新型技术。智能化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有很多优势,能够代替人工危险性操作,保证施工工程安全,还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以此加快工程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工程经济利益。因此,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占有较为重要地位。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中有效施工环境,并减轻施工强度,提升工程质量。
2现阶段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应用现状
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整体偏低。主要由于现阶段建筑行业不断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获得一定成就。但目前,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水平较差,仅是具备初级智能化技术理论知识,并未建立完善的智能化技术理论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并真正体现智能化技术。因此,建筑电气施工应将智能化技术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以此优化建筑电气施工工程。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应用领域较小,导致难以满足我国现代化建筑发展,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3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中优势
3.1控制监测施工质量
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监测施工质量,智能化技术能够监测到人工无法检测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施工质量。智能化技术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监测问题上传到相关人员,以此提升监测效率。因此,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应用能够提升工程质量,提升监测效率,创造更多工程施工价值。针对以上观点,应将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电气施工中,促进我国建筑事业进行下一步发展。
3.2解决施工期间出现的问题
传统建筑电气施工中经常出现一些细小问题,不仅难以发现,还对施工产生一定影响,此种问题成为建筑电气施工中的一大隐患。而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应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消除细小故障,并在施工过程中严密监控,一旦出现细小问题,能够及时进行上传,并技术进行维修,以此提升工程质量。同时,利用智能化技术能够保证电气施工安全,减少人工工作压力,降低工程成本。
3.3优化电气设备
随着现阶段建筑工程不断进步,建筑电气工程设施也在不断更新,引进更加先进的电气施工设备,在智能化技术辅助下,有效优化施工过程。传统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由于空间有限,运用电气设备较多,不仅浪费建筑空间,还提升成本,降低经济利益。因此,利用智能化技术优化电气设备,有效节约建筑空间,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提升经济利益。
4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优化策略
有效将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优化措施,以此有效促进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发挥自身价值,促进建筑电气工程进行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智能化技术理论处于初级阶段,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培训我国电气工程专业人员,使其能够普及智能化技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对智能化技术理解过于片面,难以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水平。基于此,我国应扩大对智能化技术研究方向,并传授先进智能化技术理论,培养更加专业电气施工人才,以此提升建筑质量。同时,还应积极将电气施工实践与智能化技术理论进行融合,从而有效发挥智能化技术真正功能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海鹏.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化措施[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xx,(10):54-55.
[2]刘卫军.楼宇智能化在建筑电气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区,20xx,(16):146.
[3]吴忻.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化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xx,(04):47-48.
学术论文14
论文格式及字体要求:
1.页面设置:页边距上2.8cm,下2.5cm,左3.0cm(装订线0.5cm),右2.5cm,,页脚1.5cm。
2.封面格式设置:字体:四号宋体,居中,指导教师签名必须手写。
3.题目:中文,三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三号Time New Roman字体, 加粗居中。题目和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4.摘要:
(1)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行间距单倍) 摘要(黑体五号加粗,左起空两格):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五号楷体)
关键词(黑体五号加粗,左起空两格):XXXX,XXXXX,XXXXX,XXXX(五号楷体)
(2)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行间距单倍)(置于参考文献后。参考文献与英文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Abstract(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顶格):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 Keywords(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顶格): XXXX,XXXXX,XXXXX,XXXX(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 5.正文层次格式(关键词和正文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1.(四号黑体加粗,左起空两格)
5.正文左起空两格,使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
1.1 XXXX (小四号宋体加粗,左起空两格,行间距1.5倍) 正文左起空两格,使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 第三级标题与第二级标题相同
6.致谢(正文和致谢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致谢(居中,黑体,加粗,小四号)
************************************************************************************(中文小四号宋体,英文小四号Time New Roman字体,行间距单倍)
7.参考文献(致谢和参考文献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参考文献(居中,黑体,加粗,小四号)
[1]*****************(中文五号宋体,英文五号Time New Roman字体,行间距单倍) 参考文献格式设置:
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书籍:[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著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国家、国际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8.页码规范: 位于页面底端右侧 9.图片格式设置:
字体:黑体,五号 行间距1.5倍 10.表格格式设置: 表格内容格式设置:
字体:五号,宋体 行间距1.5倍 表头格式设置:
字体:黑体,五号 行间距1.5倍
11.引文标注:(作者姓名,年份),多个姓名中间用分号分隔。注意引文标注与注释的区别,引文标注是注明文献出处,注释是对文中概念、观点等的`进一步补充或解释说明。
12.脚注:用脚注方式标注,脚注格式设置如下:引用脚注格式,页面底端,五号字体。
学术论文15
试析公共管理学
【论文关键词】: 公共 管 理学 ; 行政 管理 学 ; 经济
【论文摘要】: 公共管理 学不仅仅要研究政府 组织的管理问题,而且也要研究作为第三部门的公益企业和事业组织、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问题。政府组织的管理问题与第三部门的管理问题共同构成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在今天的中国探讨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不能仅仅以西方学者的观点为依据,而主要应根据中国目前的理论与 实践来探讨。文章试图首先通过对公共部门的科学界定来确定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究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
一、关于"纯粹的"公共部门与"纯粹的"非公共部门之区别
人类 社会 是一个整体,然而这个整体又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人们可以对这些不同的部分给予不同的称谓,如社会团体、社会群体、社会部门等。其中,有关这些社会部门的分类,人们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运用不同的标准对之加以区分。例如,传统社会科学一般将整个社会部门分为 政治 部门、经济部门、 文化 教育 部门、科学技术部门,等等。为了从更宏观上对社会部门进行分类,并有助于研究不同社会部门管理的规律,当代一些社会科学家将整个社会部门区分为三大部门:第一部门为政府组织,这是纯粹的公共部门;第二部门为 工商 企业,这是非公共部门,西方的一些学者将之称为私人部门;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部门,这些部门非常复杂,有的更具有工商企业的特点但又不同于工商企业,往往被称为公共企业或公益企业;有的则更类似于或依赖于政府组织,往往被称为非政府公共机构。前者如在城市中由市政府 投资 兴办和经营的自来水公司、城市公共 交通 公司等;后者如由政府投资兴办和主管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福利机构、非营利性的公共医疗机构以及类似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的中介组织等等。
竞争性工商企业作为"纯粹的"非公共部门,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竞争性工商企业的基本投资主体,在西方国家主要是私人,因而其权益主要归私人所有。这表明,这类组织所控制的资源,实际上归企业的所有者所有,因而是一种非公共资源。当然,这里的私人不一定是某一个人,而可能是多个人的联合,但其产权是非常明确的,因而每个人所享有的权益也是非常明确的;在我国,国有资产也将逐步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在有些竞争性企业,虽然国有资产还占有很大比例,但已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享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实行自负盈亏,因而也正在逐步向真正的非公共部门过渡。第二,竞争性工商企业为社会所提供的产品,一般属私人物品而非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它能够加以分割,因而每一部分能够分别按竞争价格卖给不同的个人,而且一般不会对他人产生外部效应。因此,个人对私人物品的消费是可计价的,这样的物品可以由私人自己购买,而不必由政府来提供;其价格完全可以通过 市场 竞争来加以确定,而不必由政府来加以控制。第三,竞争性工商企业的行为价值取向是本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竞争性工商企业活动所遵循的是"经济人"原则,这种原则实际上是一种"自利人"原则,其目的是追求本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尽管企业必须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有益于整个社会的价值,但就其基本动机而言,为社会提供产品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这种经济人的实质正如18世纪英国 经济学 家亚当·斯密在其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利己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
二、关于第三部门及其与公共部门的关系
人们通常所说的公共部门应该既包括"纯粹的"公共部门即政府 组织,也包括"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第三部门之所以被归入公共部门,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第三部门主要是一些从事公益事业的组织,其生产或活动的基本目标是公益性,即为公共利益服务,这与政府组织即"纯粹的"公共部门的目标是一致的。第二,第三部门 市场 化程度较低或非市场化,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 行政 管制,因此它与政府组织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被当做政府组织用来实现其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第三,第三部门为 社会 提供的产品也往往是一种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这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是一致的,至少基本是一致的。第四,第三部门的 投资 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当然,在现代市场 经济 条件下,某些第三部门也应向私人资本开放,允许私人资本进入某些第三部门,毫无疑问这是对的,甚至是一种趋势。但私人资本在这些领域的投资不可能是完全市场化的,它必须受政府的高度控制,其产品或服务价格必须接受政府的行政管制。第五,第三部门的"非营利性"与政府组织以"公共利益"作为行为价值取向的目标或原则是一致的,即都是以一种"公益人"而非"经济人"的面貌出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三部门很难被归入私人企业部门或竞争性 工商 部门,尽管它不属于"纯粹的."公共部门,将它称之为"准"公共部门是合理的。
三、关于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及其与行政管理学之同异
什么是 公共管理 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公共部门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公共部门如何高效率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科学。既然公共部门既包括作为"纯粹的"公共部门的政府组织,又包括作为"准"公共部门的第三部门,因此,公共管理学不仅仅要研究政府组织的管理问题,而且也要研究作为第三部门的公益企业和事业组织、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问题。政府组织的管理问题与第三部门的管理问题共同构成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公共管理学所关注的是公共部门如何高效率地利用现有公共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它在研究"纯粹的"公共部门即政府组织时,也是把政府组织当成一个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机构的,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把政府机构自身管理好,以便更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在公共管理学看来,包括政府组织在内的所有公共部门都是管理的客体,至于政府机构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地位,公共管理学则关心不多,而这一点正是行政管理学所十分强调的。行政管理学把政府机构既看成是管理的客体,又看成是管理的主体。当它把政府机构看成是管理的客体时,它所强调的是要把政府机构自身管理好;当它把政府机构看成是管理的主体时,它所强调的是要求政府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好。而在公共管理学的视野里,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一样,只是性质以及方式不同罢了。因此,公共管理学更强调公共部门自身的管理,而行政管理学则更强调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这也是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区别。
参考文献
[1] [英]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 经济学 :下[M].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2.
[3]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管理的理论与 实践[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学术论文】相关文章:
学术论文07-22
学术论文的写作09-26
学术论文范例07-15
【优选】学术论文08-05
学术论文提纲模板09-25
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10-27
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09-26
学术论文致谢范文01-02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