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立德树人论文

时间:2024-08-03 17:13:35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立德树人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立德树人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立德树人论文

立德树人论文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教书” 是“育人”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里的“德”便是指“道德” 。而且在“德智体美劳”中 “德”字为先,说明要培养学生先学会做人,后求知。因此, “育人”显得更为 重要。那么,要怎样“育人” ,做到“以人为本”呢?这里便涉及到师德。 但是近年来,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教师擅离职守,教 师体罚学生,校园暴力事件等,确实令人触目惊心,这要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

  由此可见,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真正做到“育人”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 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 “把立 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 魂。 ” 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醒自己,我觉得要树立良好的 师德形象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教师这个行业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每位教师都应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 事业,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切力量。 在实际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私利,坚守岗位,甘做蚕烛。师 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我们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高尔基说过: “谁不爱孩 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只有热爱学生,得到学 生的尊重与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顺畅地搭建起教育教学的桥 梁;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人格 魅力的体现。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明镜,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我们的言行举止 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要求学生做到容装端正,自己要身先士卒,做到仪表 朴素,庄重自持;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我们在生活就不能铺张浪费,不乱摆 阔气。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 身,以身立教。在“以身立教”这方面,我们要向优秀模范教师魏书生老师学 习,他以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和朴实无华的崇高品质成功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 的莘莘学子。

  三、不断充实自身的正能量

  教师的学识和教学水平是教师在课堂上另外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前苏联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 “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 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所以,教师要树立不断进取、终身学习的目标。平 常应多看看书,课余时间参加一些业务进修培训,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 化,吸收有用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只有孜孜不 倦地学习新知识,勇于探索和拼搏,才能成为一盏明灯,为学生照亮前程。

  四、胸襟广阔,宽宏大量

  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们应当常怀一颗宽容之心。唯宽可以容人,唯厚 可以载物。宽容就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毕竟“人非圣贤,孰能 无过”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所以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动怒, 要耐心分析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积极改正,大胆前进。多年的教育经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宽宏大量,身边的人都会被他感动,被他这个德行所 感染。他们愿意信任你,亲近你,甚至与你分享他们心中最愉悦的故事,而你 自己也将会收获一生的笑容。

  五、用师爱净化学生的心灵

  马克思说: “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 。孩子的成 长需要爱,而爱孩子除了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之外,还要与学生产生思 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该多与学生保持交流,注重学生的思 想工作,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用公平公正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他们,多倾听他 们的意见,给他们营造和谐的环境,唤起他们的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做 人,战胜自我。我们只有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弹奏出 一曲动人的'、优美的乐章。

  六、廉洁从教,无私奉献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奉献是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学会奉献,要有这样的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 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我自己觉得, “奉献”就是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心甘情愿地投 入到社会的需求中去。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 去了解学生,关心、爱护他们。虽然我们没有蜡烛、粉笔那样的无私和伟大, 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就 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不图什么回报,而是希望我们的汗水能滋 润一寸土地,这样就足够了。等到有一天真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 ,想必也会是“遍地鲜花朵朵开,桃李芬芳满天下” 。

  立德,要先立教师之“德” ,即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以德服 人,才能立“人类的灵魂”之德。我们学校一贯以来坚持的办学原则便是: “立 德树人,勤学求知” 。只有立德树人,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培育出更多优秀的花朵,从而圆满地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拼搏吧,战友们, 为了我们的梦想和希望!

立德树人论文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木,让参天的巨手擎起一片蓝天;树人,一切只为了学生的终身进展。

  当民国的钟声还在回响,江南的沃土之上已然探出了一个脑袋,寻找着泰伯传承的点滴。当时代在震颤,插入云霄的山峰照旧等候着有人攀登。那幼时的树苗也悄然长成挺立的大树,眺望着远处的山。走近些,那“至贤”的字眼已清晰地镌刻在上面,感受着时代的心跳。砰、砰、砰当一切回归脚下,眼前已是参天大树。可不敢忘过往的岁月,这都要归功于他那万里绵延的长河。细数这点点滴滴,有心之人便不难发觉,这正是悄悄的教师啊,而那郁郁葱葱的大树不就是在风雨中成长的我们吗?千里的沃土啊,有多少人还记得,你已悄悄奉献了一百载,更别说谁会走上前贺一声“生日欢乐”了。我们都有着不一般的故事,而这位老人百年梅中,更是非同凡响。我与她故事的`开头,都是在那个雨天。别妄想有诗境中的美感,淅沥的雨点在现实的光环下可是大雨倾盆。就这样,奔驰着,跃入了这崭新的世界。唯一可以庆幸的就是很快找到了避雨的地儿,在那儿全部的似曾相识,一股脑的都来了。我眼中的,是砖红色的建筑,在雨中悄悄的。没有奢侈的装潢,看不到夺目的设计,更没有一丝“危楼高百尺”的高傲。唯一有的是渐渐散发出来的亲切感,就像幼时在农村的家中看着雨神在舞蹈,每一样可触可见的都是和谐与熟识。那时的房也是这般颜色,和谐的砖红色永久伴随着泥土的芳香,微微一嗅,夏日的郁闷便被凉快所驱散,雨天真好啊!立刻,记忆的阀门被静静翻开,雨中砖红色的情感便再也抑制不住地涌了出来,荡涤了心灵的每一处。

  循着砖红色前进,闯入眼帘的种种都转变着我。我是第一次住在宿舍里,也是第一次在同一屋檐下一同进入梦乡。是同班的关系,还是莫名

  的吸引力,让我们六个越走越近,我也曾流着泪说过,这辈子是忘不了你们了。这是最真挚的话语,纯净如美人鱼的泪,感动着每一颗跳动的心。这就像我下铺开玩笑说的那样:现在的我们,就像脐带相连,成长中离不开对方那样。如此不合规律,可却如此真实啊。那最终一夜,模糊在眼前的是泪吗?这是我难以答复的,就像我求学生涯中的另一份感情,可言语,却不行名状。

  树木的人是你们,树人的固然也是你们。教师啊,梅中的教师,我所述说的都是真心话,就犹如你们某时闪耀的泪光那般。学习的路很苦,走走停停,那骤停的标点我们又怎看得清,只是一味地朝着目标奔驰,也就少不了磕磕绊绊。身边的每一位教师啊,最快扶起我们的只有你啊,替我们拍去灰尘,笑着指责我们,恨铁不成钢啊。教师,我们是愚笨的,顶着耳边的责骂,眼又怎敢睁开,固然也就看不到温暖的笑容了。只有现在,只有走过了再回头看看,云彩边上的霞光才会觉得漂亮。成长的路是翻阅青春的读者,个中奇妙,还要靠微笑的教师们替我们画出来啊。

  这里的雨还在下,身边的伙伴们玩闹着,学校石子路上,走来的正是得意的教师们,撑起小巧的伞,在雨夜中润物而无声。百里绵延的长河,百丈高的大树,都是梅中历史的丰碑。走过去吧,贺一声“生日欢乐”,这百岁的老人也会呵呵笑出声呢。

立德树人论文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育人为先。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外,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学校体育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智力发展,磨练坚强意志,培养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纯洁的世界,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身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在落实体育与健康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如何践行立德树人,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立德树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为抓手,践行立德树人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践行立德树人。

  一年级的孩子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每学年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对学校课堂常规认识不多,刚开始接触,显得较为陌生。每次上体育与健康课,等排好队要花上好几分钟,而且每次都要在监督下才能勉强完成。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编了一个排队的顺口溜:“铃声响,把嘴闭,安安静静走出去,排好队,不推挤,比比哪组最整齐。”这样一来,既提醒了动作慢的同学,又提高了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对于排队既快又齐的组每次都给予大拇指赞扬和掌声表扬。这样坚持下来,不仅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又如:体育与健康课上分散活动后的集合。体育与健康课上经常会分散活动后再进行集合点评、讲解或示范等,先前要求学生做到“哨声响,活动停,面向老师听要求”。但学生很难做到,他们总会挤来挤去地讲话或同伴间玩耍,使我没办法快速集中起来完成下一步的教学任务。后来,我采用了“木头人”游戏来吸引、提醒学生,当我喊:“一、二、三,木头人”,学生个个都面向我停在原地做出各种漂亮的动作,当我喊:“一、二、三,立正——稍息”时,所有同学都能做好“静、齐、快”。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们慢慢养成了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体育与健康常规教学中时时处处渗透德育,久而久之,学生的行为、意识就会开始转变。在课堂中养成良好习惯,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也能为学生自身的发展打好基础,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以不同教材内容为载体,践行立德树人

  体育与健康的'教材内容很广泛。教材中每项教学内容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践行立德树人,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球类项目,虽然个人技术重要,但需要在同伴的良好配合下方能打出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炸碉堡”等游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游戏活动中,我先用录音机播放一段密集枪炮声,接着引导学生们当一回解放军,在播放的枪炮声中组织学生机智勇敢地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这样学生很投入参与到游戏中,爱国主义教育也在游戏中得到落实,情感得到升华。

  体育教材内容特点会时不时的对参与者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在长跑中常会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各类比赛中对方侵人犯规时,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比赛失利时,集体配合不够默契,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裁判误判时,是宽容大度,还是“斤斤计较”;比赛节节胜利时,是谨慎从容,还是骄傲自大等。针对不同内容能培养学生不同品德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着探索,力求达到最佳效果。记得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排球赛上,高一(10)班排球队员的个人技术明显高于高一(12)班的队员,但在比赛时高一(10)班嘉俊、保军同学却连连失误丢分,场上站位零乱,防守也不到位,队员们是越打越燥,越燥失分越多,结果第一局结束,输给高二(12)班10多分,针对这一状况,我利用每局休息的时间及时给队员们耐心分析场上情况,加以鼓励和提醒,提醒同学们要注意:球场上不能烦躁,输赢不能看得太重,发挥自己的水平就够了。我还组织场外的啦啦队做好鼓励工作。通过场内、外相互鼓励,同心协力,终于在第二、第三局中扭转败势,获得胜利,为班级取得了荣誉。在整个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和特点本身就在不断的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三、以不同的组织教法为措施,践行立德树人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例如,在高一级短跑技术教学中,我通过“播种与秋收”的游戏使学生高兴完成短跑练习的同时受到启发教育,达到了培养学生爱惜粮食,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的优良品德这一目的。课一开始,我先组织学生一起背诵古诗《锄禾》,边背诵边闭上眼想像诗中的情景,加以引导后让学生略为讨论,谈体会。接着我开始渲染气氛并引导学生体验“播种”的感受,通过分四队比赛的形式完成“播种”,评出哪队为优胜小队,并给予表扬鼓励,我又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开展“收割” 活动。“秋收”结束我问大家:“播种收割累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累啊!”这时我引导启发学生谈体会。有的说:“种田好辛苦,粮食来之真不容易。”有的说:“我终于体会并明白了诗中所描述的情景。”有的还说:“我现在知道了种田是辛苦的,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这时我让学生评比“秋收先进小队”和 “最勤劳学生”并给予鼓励表扬。我问:“为什么有的组没有评上先进?除了跑得慢外,还有别的原因吗?”这时学生说:“他们不够团结,合作得不好。”我说:“说得有道理。你们要学会团结、合作,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以后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同时我又讲了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给学生听。最后通过学生的实践,结合情景和我的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回家多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这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认真,既完成预定目标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过了几周全校到圣寿寺春游,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个学生没有把饭吃完,扔在桌子上,结果遭到了不少同学的批评。有位同学认真地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听了心中一动,那节课的教育效果得到了体现,多好学的孩子们!与此同时,学生的纪律也比以前好多了,懂得了尊重同学、团结同学、帮助同学,上课表现也更积极了。由此看来,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不同的组织教法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措施。

  四、以偶发事件为契机,践行立德树人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记得一次高二年级跳高教学中,在讲解完动作要求和分析技术动作关键之后,做了好几次示范,得到了同学们的连声叫好,当问谁愿意来试一试时?好几位同学举起了手,于是让素质较好,对动作技术掌握较快的章献同学试跳,以带动其他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料该同学摆动腿未抬起,过杆中被跳高杆给绊住,摔了一跤,这一摔把全班同学的信心和勇气全摔掉了。在随后的练习中,大家你推我,我让你,没有一丝积极性,都不愿意练习,生怕与章献一样摔跤,即使胆子较大的子安同学也是跑到横杆前不敢跳。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暂停练习,耐心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同时给学生讲了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带伤参赛,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与勇气,通过努力任何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经过一番动员,我把高度适当调低一点,学生很快消除了心理障碍,个个争先恐后地进行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以偶发事件为契机,践行立德数人妙不可言。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立德树人是多方位、多渠道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立德树人论文4

  一、立德树人 ,言传身教

  树木易,树人难。德育为先,把立德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传道”的师者来说,必须树立现代德育理念,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昭示学生、熏陶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同时教师的言行也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没有爱的德育是死亡了的德育,不能培养爱的德育,是失败的德育。爱是德育的生命线,是德育的润滑剂、催化剂,也是粘合剂。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教师的爱心、品行之美无疑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你的“道”不够“精”、不够“深”的时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注意“教学相长”达到“学高为师”的水平。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热爱生活是师德的前提。

  热爱生活是一切的前提,如果没有热爱生活之心,那其他皆无从谈起。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首先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才能热爱本职工作,继而才能热爱学生,同时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立德树人 与爱同行

  有句谚语说得好:“决定你成就如何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态度。”

  (1)爱是教育的灵魂 ,教育是爱的事业。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课讲得好,学生就能学得好,其实不然。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即只有学生在情感上比较亲近老师时,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才会乐意接受。由此可见,教学是否成功,离不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若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需要,不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不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而是一味指责,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双方的教学活动。只有把学生当做朋友,与其交心谈心,才能让他们接受你的教育,获得教育的成功。

  (3)平等对待,不吝赞美。

  童第周说过:“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特长,都有闪光点,都可以取得成功。一个学生有不足,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长处,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长激彼短,争取迎头赶上。

  (4)学会宽容,润物无声。

  宽容是素质教育主体性的要求,宽容是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我们应该有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让青少年保持该年龄段的天性。做错事是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现象,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做错事或犯错误是人成长中走向成熟的阶梯。

  总之,让我们每一位老师 “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眼睛向内,敬业奉献,提高素质,超越自我。” 用心去打造学生的明天, 做一位立德树人、学生爱戴、家长尊敬、社会称道的好老师。

立德树人论文5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何为立德树人呢?立德 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立德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 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树人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意思。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立德树人(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那在新时期如何如何做一名立德树人的教师呢?

  一、树立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育者的灵魂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鉴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对应关系,“立德”,既有对教育者——教师的要求,也有对被教育者——学生的要求。具体来说,“立德”对教师的要求是立师德,“立德”对学生的要求是立学德。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师德”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却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爱岗敬业、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德者师之魂。”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怎样去做人和学习。教师必须“立德树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认为要做一名好老师,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实际上就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立的“师德”。

  二、热爱教育,教育是爱的事业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对教育的爱的理解;著名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教授曾深有感触地说:“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的挚爱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在学生的监督之下,并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爱是教育的动力。爱学生能激励教师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去实现自我的人生追求。教师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

  三、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课讲得好,学生就能学得好,其实不然。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告诉我们,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感知敏锐,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即让我们每一位老师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业,少生气,少抱怨,快快乐乐的去面对,努力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眼睛向内,敬业奉献,提高素质,超越自我。只有学生在情感上比较亲近老师时,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才会乐意接受。由此可见,教学是否成功,离不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若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需要,不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不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而是一味指责,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双方的教学活动。只有把学生当做朋友,与其交心谈心,才能让他们接受你的教育,获得教育的成功。教师要尊重学生,不使用粗暴的态度,不随意呵斥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学生的精神上没有了束缚,必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或者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失去了耐心和对学生的信赖,我们出口伤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尽管我们事后恢复了正常,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却可能无法恢复,师生间的关系可能无法再恢复如初了。如果我们信赖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方能使师者乐教,学者乐学。但如果我们缺乏可信度,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和我们对着干,自然难易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不要做出伤害学生的举动,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和学生们相互信赖。

  四、一视同仁,善于赞美。

  童第周说过:“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特长,都有闪光点,都可以取得成功。一个学生有不足,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长处,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长激彼短,争取迎头赶上。成功的教师尤其理解赞美的力量。作为教师,花时间寻找问题、指出错误、盯着过失实在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成功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发现学生的正确行为,知道如何赞美他们,促使他们做正确的事情。 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使他们的内心都萌发出追求成功的欲望,从而转化为追求成功的信念,绝不因过去的错误而否认今天的进步,要适时、适地、适度地予以褒奖,促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让激励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大度包容,润物无声。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可能会犯错误。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呢?有些教师可能是不问青红皂白,一阵疾风骤雨,他们不允许学生有任何的异常行为,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在这些教师的心目中,自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有无条件地服从,如果听到或看到有不同的声音或行为,那都视为错误,都是不应该发生的,都是应该严厉制止的。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简单粗暴地“教育”,学生从心底是不会接受的,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上课既要学生们迅速进入状态,又让他们感觉不刺耳,对于不只是一个同学有问题时,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缺点也不让别人说,你一说他就毛,有一次在历史课上程涛在跟同桌说话,当时我说了他几句,他就坐在位上小声嘟囔着,一百个不情愿表现在脸上,我走他跟前让他到教室外面去,让他冷静了一会就问他,是不是我批错了,他说没后,就问他那你为什么有一幅要把老师抱起来从楼上扔下去的架式啊,他一听这话笑了,说当时你一批我,我心理接受不了,所以会那样。然后我跟他讲了应该勇于接受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消极的抱怨。一件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公平公正地处理班中的每件工作,让学生们信你服你。在每年的三好学生、这样公平学生们从没怨言,这样做学生们能不爱戴你吗?让学生们信任你爱戴你这也是家长尊敬你的前提,学生们如果对你崇拜有加,他必然回家会说你的种种优点,无形中增加了你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

  六、巧妙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教师在跟家长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语言。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慈祥的笑脸――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立德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任重而道远新时期下教师的责任尤为重大为了学生的明天让我们每一位老师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业,少生气,少抱怨,快快乐乐的去面对,努力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眼睛向内,敬业奉献,提高素质,超越自我。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立德树人论文6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立德树人,艰难奋斗,廉洁自律。

  比方说,自己与别人沟通的时候要说一般话,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做帮样。学习,不能偷工减料,这是在骗自己,假如考试考好了,自己也快乐,爸爸妈妈也快乐。在校园里也要保持廉洁自律,时刻提示自己,校园也是自己的家,观察垃圾要捡起,顺手就可放垃圾箱里。

  立德树人,就是告知我们要为自己做一个典范,帮忙别人,欢乐自己,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公路上正预备过公路,便观察三张百元大钞,我便去捡来,心想:“这是谁的钱哪!怎么会在公路上。”于是我二话没说,交给了旁边的交警,过了一会儿,失主来了,找到了自己的钱,便感谢我说:“感谢你。”他说着就把一张100元钱往我这拿,我便摇摇手说:“帮忙别人是应当的,不用谢我。”说完我便回去了。

  而艰难奋斗,就是要刻苦的学习,该玩的时候那就痛快的玩,别学习,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学习的时候不能玩,这要就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就相当于白学了。

  廉洁自律,就是用一般话来向别人沟通,假如你不用一般话来说,自己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那样会乱套,比方说,你是火车站的'售票员,有很多人去买票,那里的人各自说各自家乡的话,会听不过来的。

  立德树人,艰难奋斗,廉洁自律,要牢记,它们究竟是人生的目标。

立德树人论文7

  摘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在职教师;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聘请企业骨干到校任教;注重实习基地的运用;积极提供技术服务;加强教科研工作等多种途径能积极帮助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中职教师;培养;专业化

  中职教师不仅能够承担课堂教学,而且能够指导学生实践学习,职教教师不仅要有基本的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教育方法,而且要有课程开发能力,以及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职教教师只有掌握了最新的专业知识,才能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职业。理想的职教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应有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知识的能力、职业教育的专业能力、人际关系及技巧的能力等。总之,职教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还应熟悉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对职教教师的发展,提出了“双师型”培养的要求。

  对于中职教育质量的高低,中职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到职业态度培养,从传授知识到技能训练,中职教师都倾注了辛勤和汗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但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特别是农村中职学校教师都是缺编的,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由于诸多原因一时还难以改变这种状况,面对这一现实情况,为应对专业课教师紧缺的矛盾,所以我们应更正基础课教师不需要专业实践知识的观念,处于基础阶段的基础课教师在完成基础课程讲授的同时,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既要担任一定的专业课学工作,也应该成为学生就业的第一引路人。但这些担任基础课教学的教师正是缺乏专业课知识。而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专业课教师,虽然他们专业理论较为扎实,动手能力较强,但他们都不具备教师任职资格。没有基本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基本功一般,对教育规律和职业教学要求理解不够,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和态度一般,难以符合提升教学质量的要求。

  鉴于以上问题,于是培养适合中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師的工作就显得必不可少、迫在眉睫了。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呢?

  一、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在职教师:

  重视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1、学校要重视每一次“国培”、“省培”的机会。在学校挑选优秀中青年积极参加,并给他们下达明确的培训目标和任务。培训结束返校后要及时召开培训座谈会,召集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座谈交流。

  2、在授课技法方面,可以采用名师导学的方式,名师可以是学校聘请的学科理论专家或技术人员,也可以是本校该领域有特长的教师。通过这种模式,在某方面教育有需求的教师跟随名师学习,可以作为教学助手,在学习和协作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3、在实践技能方面,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由学校在专业课教师中选派中青年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直接在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支持鼓励教师在企业获得行业资格证书,以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技能。

  二、校企密切进行科技合作和开发

  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专业课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随时与企业保持业务和信息的联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允许教师个人自由利用闲暇时间深入企业,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工作。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及产品客户培训,以此使专业课教师及时获取行业企业信息,并使之及时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知识信息、管理信息,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

  学校按计划、有步骤安排教师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不仅为了指导实习学生在企业正常有序工作,而且能够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标准和动态,参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也能学习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提高理论应用于实际能力,开阔教师眼界,领略先进工艺,以补充教材的滞后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

  四、聘请企业骨干到校任教

  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熟习本地区、本行业情况、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把这些“行业骨干”请进来,可以对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让“行业骨干”与专业教师优势互补。学校通过招聘、推荐等方式在企业和社会聘请一些本校相关专业的“能工巧匠”,以及回聘本校在专业上有所成就的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建立一支应用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本地区本行业的既熟悉专业技能,又适合教师岗位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以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让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既可以弥补学校自身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缺陷,也可以促进该专业的教师学习提高。

  三、注重实习基地的运用

  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双师型”教师建设与培养的基地。这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不同,因为实训基地不仅承担学生的专业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任务。选派教师到实习基地培训,让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部分实践工作,技能水平提高很快。

  四、积极提供技术服务

  充分利用学校的技术资源、设备资源、场地资源对外开展技术服务,服务对象既可以是校企合作单位,也可以是学校周边的社区、群众场所。服务时机可以通过学校开展的一些公益活动积极参与,也可以事先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技术服务由教师牵头,学生参与,这种“真刀实枪”的工作锻炼,能够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教师在带教过程中也能进一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了“双师”修养,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五、加强教科研工作

  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科研素质。教科研工作不仅能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强专业教师校际之间交流,搭建同专业教师校际交流平台。通过教科研,增强教师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

  总之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上,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制定一套行之有效、操作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1]袁子剑.中职“双师型”教师典型培养路径分析.职业教育研究,20xx,(9).

  [2]王敬华.价值链视角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xx,(12).

立德树人论文8

  一、情景再现,注重体验

  由于教科书中提到的人物、事件距离学生太过遥远、空洞乏味,难以让学生有所感悟。因此营造激情奔放的热血情境,形成感慨万分的情感空间,使学生从直观的感悟中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讲《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时,精心准备一段甲午海战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他这种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我们应敢于牺牲勇于奉献,才能青史留名。最终在学生的观念中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正确价值观。

  二、合作探究,感受新知

  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学习环境,学生既能在独立思考的学习中发现新知,也可以在互帮互学的商讨中释疑解难,还可以在唇枪舌剑中各抒己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民主意识。如,讲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课中马克思主义者同其他思想主义者的论战的有关内容时,可以进行群体角色扮演。让学生由会学到创学,主动自主,自动自发。从而达到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的目的。

  三、情绪体验,产生共鸣

  只有最大限度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才能唤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观史如身在其中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如在《一国两制》这一课的导入新课时,让学生齐声朗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使学生体会余光中老先生包括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实现祖国统一。让学生把渗透于知识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到实际,在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体验,使学生既学到了历史知识,又受到了历史情感教育。

  四、分析评价,克己修身

  评价历史人物,这是历史教学中经常进行的教学活动。历史人物有忠有奸、有智有愚,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材料。如:挽救国家危亡的民族英雄岳飞,锐意进取的社会改革家王安石等等,这些人物形象虽然远离现实,是间接的,但他们是作为社会的榜样而存在。借助于历史人物形象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批判和克服现实生活中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影响,逐步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规范,认识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

  五、巧用名言,培养情感

  历史教科书中以醒目的方式写进的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句联,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概括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孟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既是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培养情感态度的良好凭借。通过这些名言、名句既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又能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六、迁移深化,情感回归

  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善于将历史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导他们学会处世做人。例如组织学生讨论孔融自小让梨尊老携幼与公共汽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的联系;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玩物丧志与上学期间大量使用手机、沉迷网络游戏的联系,等等。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处世,学会做人,健全学生人格,使学生习惯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逐渐养成明辨是非、习善成性的自觉意识。作为历史教师,理应引导学生超越那些年代、地点、事件、背景原因、经过、性质等僵化的条条框框的概念,将认知学习同情感、价值观相结合,真正体现“以史为鉴”、“学史明智”的教学宗旨。从而寻找历史的价值和体验历史“故乡”般的温馨,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立德树人论文9

  1、着眼课程教学渗透,不断增强德知

  德知是认知层面德育,学校德育传授是关于道德知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程教学中度过,各科课程教学与学校德育紧密联系。因此,德育工作只有渗透在各项课程教学中,融入学习中,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德知。完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能够掌握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德育知识。学校德育课程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教育功能,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主渠道。在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上,首先应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特点和规律,对不同年级学生,要准确规范各年级德育目标,科学设置德育课程内容,形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有机统一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其次,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应随着社会变化发展和教育最新理念而做出调整,始终要关注社会价值取向,使社会倡导德育价值观进课程。德育课程内容要坚持科学性,具有针对性,符合时代性,使德育课程结构不断优化。把德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各科学习潜移默化中能接收到德育知识。仅仅依靠德育课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领域太局限。通过把德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各环节中,体现在育人全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对德认知更深刻。这就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大力推行“学科教育”。

  “学科教育”针对“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培育有机统一。学校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展开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教育过程中,应把德育寓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社会最新德育价值理念也应进入智体美劳各科教材中,进入各科教学课堂中,这样才能使这些道德知识进入到学生头脑中。在各学科教学中,还应遵循学校德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把德育内容融入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青少年学生掌握了道德知识,但他们未必对这些道德知识有内在认同感,或者未必会按照这些道德知识去规范他们言行。这就需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不断增强学生德识。

  2、注重师德培养育人,不断增强德识

  德识是认识层面德育,从德知到德识,这必须经过学生内化,特别是情感性认同,才能有意义。立德树人,先要立师德。师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应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注重师德建设是其内在必然要求。培养品德高尚教师队伍,才能育出有德识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不断增强学生德识。贵为人师,应以德为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始终坚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基本原则。要始终关爱学生,关心他们学习生活。以心换心,学生也会形成尊师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不仅仅是在教书,关键是要怎样育人。如果脱离了饱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而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育人效果会大打折扣。

  在特定教育教学情境中,应贯穿特定德育内容和教师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以境育情,以情育情,通过调动学生情感认同,来增强学生德识。师生应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新型和谐关系。在和谐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温情去融化学生“心中坚冰”,让他们在愉快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从而增强德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高尚人格感染人,不断增强学生德识。以身作则是师德之必然要求。至圣先师孔子,非常重视“为师”之道,提倡以身作则,其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并以“以身立教”贯彻一生,终成“万世师表”。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明确提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其以德立教、以身作则教育实践,而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之楷模。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以身作则,首先要正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言传身教。因为,教育树人,在学生心中,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播者,而且也是学生行为示范者,教师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各方面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一种教育力量”。

  因此,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发挥良好言传身教作用,让学生心生敬佩之情,才能很好地用自己人格去造就学生美好人格。在平时生活中,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人格感染人,以整洁仪表影响人,以和蔼态度对待人,以丰富学识引导人,以博大胸怀爱护人。另外,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模范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给学生做好榜样。只有通过强师德,塑师魂,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增强学生德识,更好地树人育才。学生德知通过德识内化和情感认同过程,形成德行。个体德行,可能由于个体自身内在因素,通过德识指导自己德行,产生自觉行为;也可能由于组织、社会外在因素,外界规范诱导自己德行,产生被诱导行为。不管是来自于哪种因素影响,个体表现出了一定德行。因此,展开道德实践很重要。

  3、强化德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德行

  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针对学生道德水平实际开展各种直接和间接德育工作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载体,学生德行养成、发展、成熟,是在参与德育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互动中逐渐建构。

  在参与德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能不断增强其德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举办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丰富有趣德育实践活动,从而养成德行。德育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目性,是围绕着树立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操而展开。使学生能真实、生动、活泼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去。这种活动是一种交互性过程。教师围绕一定德育目标而组织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在活动中产生一定情感体验,并逐渐规范自己行为。把从课程中获得德知,形成德识,再通过实践就有了一定德行,并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形成自己德行习惯。在课余时间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不断养成德行。学校德育应放开视野,使德育走向生活。社会公益活动是生活化德育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德育实践活动重要方式。教师或家长在课余周末或暑假里,可组织学生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团结友爱、真诚互助、弘扬人间正气、树立时代新风为出发点,通过开展关爱自然、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各种活动,来实现品德和谐。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流,逐渐学会文明有礼、团结友爱、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在活动中通过做事情,逐渐学会要有耐心、有责任心、有恒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在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到德知,内化德识,外化为持续德行。

  学生从德行到德性,是对德更高升华。德性没有外在因素强迫,也没有内在因素强迫。德性表现出来是一种“发乎心”、“形乎外”道德素质。它与生命融为一体,不因时空、环境变化而变化,这是最高层面道德素质。而德性提高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需要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反思,需要学生自主构建。

  4、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不断增强德性

  学校德育要增强学生德性,使学生达到最高道德素质,就应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中增强学生德性。学校德育在传承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过程中,吸取民族精神养料,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养成良好德性。中华文明在悠久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文化在当今仍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充满时代意义道德价值。

  立德树人价值理念是传统道德文化中优秀精粹,对正处在成长时期学生能起到很好引导作用。通过自我教育,使自己明德、修身。首先要注重道德修身,使学生学会做善人,学会做好事。儒家思想中提出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之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修己处事之道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救世情怀,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状态,能磨砺学生意志,鼓励学生继承先辈志向,勇挑重任,使中华民族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引导学生在这些传统道德文化价值观念感召下去体验,反思自己差距,将这些道德品质融入自己生命中,自觉自愿地去行动,不断养成良好德性。学校德育应在推进文化创新成果中吸取时代精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不断增强德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文化自觉自信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党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确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

  党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立足当下,开创未来,学校德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扎扎实实地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理念进一步创新。

  这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当负起责任。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结合时代社会需要,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道德素质中,通过深刻领悟,不断形成良好德性。

立德树人论文10

  道德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品质。在生活中,道德所占的分量,比知识还多。知识不足,可以去学习积累,而一旦失去道德,就相当于个人生挂上一张红牌。后果不堪设想。下面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摘 要:从党的“十八大”提出“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到《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人文教育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对于深化“立德树人”实践,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独特的价值。在探究新时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立德树人”实践的内在逻辑契合性的基础上,深入论证了公共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的目标性价值、主体性价值、战略性价值的理论内涵。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立德树人;目标性价值;主体性价值;战略性价值

  《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定位,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素养方面日益扮演起重要的角色。高校艺术教育中将道德价值观进行科学渗透和形式兼容,使“艺术”和“教育”有机结合,有效引导,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当代大学生在参与各种艺术团体、学习艺术知识之外,会积极开展音乐节、书画展、戏剧节、艺术文化讲座等活动,从音乐到美术,从舞蹈到戏剧,从视觉到听觉,多内容、多角度地实现艺术教育在德育方面的传播渠道外化拓展,在注重内在熏陶的同时,以外化力量推动“立德树人”的深层次推进。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立德树人”的逻辑契合性

  公共艺术教育是区别于大学专业艺术教育而提出的普通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的特称,是指对所有非艺术专业的所有大学生实施的素质教育,旨在通过传授文化艺术知识和专业艺术技能,促进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促使其全面发展。而“立德树人”意为,教师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同时培养人才。一方面,“树人”需要“立德”,“立德树人”强调了“德”在人的德、智、体、美、劳诸种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和德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教学、科研、管理都要服务于“立德”。另一方面,“立德”是“树人”的一种方式。“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中的根本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实现“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的最终要求。

  传统教育中,高校往往注重对科学知识的讲授和探索,而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观体系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求学功利化现象,而“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正彰显出必要性,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对于提升立德树人的时效具有独特的价值。在推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在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领域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艺术与教育的共同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用文化的力量标榜道德标准,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并在推动“美育”发展的同时实现“德育”进步。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的目标性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一方面强调了“立德”在一个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指出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树人”。在实现青年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立德树人效果的.进程中,教育者应当运用目标导向机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道德追求作为德育培养的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统筹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人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者可以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机制,通过艺术渗透和文化培养,正确引导学生群体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为完成艺术教育目标导向机制的构建,首先要明确这一机制的核心追求和引导方向。在“中国梦”的提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教育应紧紧跟随这一社会主流追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的根本,把中国梦的实现作为“树人”的方向。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青春中国梦的积极氛围,不断完善艺术教育目标导向机制,为其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性价值奠定基础。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的主体性价值

  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于将大学生培养为新时期的艺术欣赏和创造主体,使其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中结合自身的文化阅历、思想情感、审美理想,实现对艺术本身的再创造;在对艺术作品的创作中,融入自身的思想情感,实现对生活素材的高度凝练和创新表现,从而在此过程中锻炼每个人的创新意识,培养独到的思维方式,强化人的自我教育意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艺术表演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艺术表演是高校艺术教育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应当在艺术文化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引领方向等主观德育内容,让学生在欣赏中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逐步理解艺术内涵,提升道德素养,建立对人类文明的尊敬和对艺术背后的民族文化价值的共鸣和归属感,从而自觉肩负起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责任,在喧嚣纷乱的文化表象中完成优秀文化的积淀,在艺术文化的熏陶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艺术体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艺术体验是对艺术教育主体性价值的进一步深化,是艺术文化的理论育人向实践育人层面的完善。学生可以在艺术体验的过程中亲身参与,并完成从欣赏者到创作者的转变。这种艺术体验通过实践,有效地避免了理论教育的直接灌输对受教育者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艺术体验以更为简单易行的方式,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实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适用对象的全体性和普遍性,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在对艺术创作的亲身感悟中提升审美素养和道德水准,通过美育的深化增强其在“立德树人”实践中的德育效应,引领青年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校园文化丰富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

  在举办各类艺术表演和参与活动的同时,营造一种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对塑造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每一所高等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可以有效地将艺术教育拉进生活,并以其独有的价值和特点增强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融合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让青年学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完善人格和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培养和提升新时期青年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以文化标榜社会气象,有效塑造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美育实现教育价值。

  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的战略性价值

  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不仅应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应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较高的审美能力、独到的自主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公共艺术教育则是培养这一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开展的教育往往比枯燥的理论说教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实践中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1、提升人文修养,助力青年成才战略性发展

  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为先。通过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机渗透,合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欣赏品味,从而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发展系统的创新思维,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文气息,高校的人文教育体系在承上启下的艺术教育路径中,不断增添动力、释放活力。对此互动形式的艺术类宣传演出,联谊文化交流、书画展、优秀表演家请入校园等活动很好地实现了文化素养的传播。此外,“科学艺术化,艺术科学化”强调了追求艺术美与科学美的统一。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悟性高、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的目标。艺术教育将人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青年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其在思维方式上的统一,也是“立德树人”思想在推动青年成长战略性发展作用的着力点。

  2、培养创新视野,推动高等教育创新人才战略实现

  建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即是良好的审美素养。而审美素养的提升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细无声”的系统提升。从世界科技史发展进程来看,正是创造者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相统一、审美追求与科学追求相结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飞跃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教育通过激发大学生的自信心,促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培养高校学生的艺术素养,音乐节、书画展、电影展、戏剧节、艺术文化讲座等多姿多彩的活动在校园内开展,通过直接欣赏与间接熏陶相结合,加快信息知识的传递速度和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以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气息,在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将艺术教育内在的审美、认知、道德三大功能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实现三者良性循环,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实现道德情操的升华。

  参考文献:

  [1]苏玲,曾艳,贺才琼。深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

  [2]李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 20xx。

  [3]李金杰,陈树文。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xx。

立德树人论文11

  所谓立德,即树立德业,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所谓树人,即培养人才,出自,《管子·权修》。立德树人即指树立德业,以培养人才。

  德育的重要性早在《论语》中已有提到:“行有余力,则以为文”。尹氏曰:“德性,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人的品德修养就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而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多地接触无非是家长与教师,由此教师在立德树人时担上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农村教师。

  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很多都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他们依然奉行“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老传统,他们中的大部分家长自己做着一套,却要求自己的子女做着另外一套,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教育方式很难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在农村,德育的重任自然而然也落在了教师的肩上。

  作为班主任论教师又该如何立德树人,为孩子们做好榜样,使孩子们养成正确的三观,从而贡献社会呢?

  第一,立德树人,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立德树人”不是教师的专属名词,亦不是教育行业的专属名词。是所有教育者都必须重视的思想与理念。只要是社会的人便是有资格作为教育者的。只有当引起全社会重视时,“立德树人”才可以长久地生存下去,才可以成为教育舞台的主角。

  第二,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即是具备奉献精神与敬业精神。我们必须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把自己的事业融入于自己的爱好中,每一次的工作都会当作是一次精神的娱乐。当我们的教育工作成为我们的精神娱乐时,我们会便会无怨无悔地投入。当我们每一次面对学生,每一次面对家长,每一次面对社会,才会心无挂碍。

  第三,具备独特的魅力素养。

  其一,作为教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魅力,这是整个教师素养的灵魂所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不经意间感染他的学生,使其在耳濡目染培养完善独立的人格。农村学生不比城里学生,可以生活在一个素质相对较高的学习环境,他们大

  部分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接受着爷爷奶奶那一辈的`思想,唯有靠老师来影响他们。 人格魅力主要包括品德、才学、风度三方面。然而教师人格魅力的完善又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磨练练就,这对年轻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

  其二,个性魅力是德育的关键。独特的魅力是需要思考需要时间来培养,作为班主任论教师不但要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还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俗灵活的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切不可锋芒太露而使家长乡众对教师产生反感心理。

  其三,教师的形象魅力极其重要。培根曾经说过:“良好的形象是一封‘介绍信’”,如果要自己的学生以自己作为学习的榜样,除了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以外,还需要良好的形象气质,我能想象到,一群小学生是绝不喜欢自己的老师不修边幅的样子。一位老师不修边幅在大学校园里可以说是特立独行,然而在小学校园里可能就不叫特立独行了吧。单纯的小学生们也难以想象出一幅“邋遢”的样子怎么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呢,家长也未可放心吧。

  第四,立德树人需要践行,而非纸上谈兵。

  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更重要的是身教不是言传。空洞的说教一是小学生无法也无能力接受,二是作为班主任论生接触的事情少,如何塑造他们独立的人格,如何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无论你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无论你是文人学科的老师还是理科老师抑或是艺体类老师,都应将立德树人贯穿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始终如一的践行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切不可表里不一,孩子的洞察力是相当强的,不要以为他们不说,就代表他们不懂,也不要以为他们说了,就代表他们“傻”。

  第五,“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不是教师的个人标签。

  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单凭一线的教师是完全不够的,“立德树人”需要环境,需要一个完善的系统。我们的孩子成长在校园中,那么学校就应为“立德树人”做各方面努力,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校职工,哪怕是校长、书记抑或是一位扫地的阿姨或是看门的叔叔,都应具备起码的品行,使孩子生活在一个素质较好的环境中。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使命,尤其是我们班主任论教师。立德树人,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立德树人论文12

  20xx年新颁布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理解立德树人的意蕴,理清立德树人对高中物理课程的价值引领和教学实践的影响,我们才能在新形势下找到物理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

  一、“立德树人”理念引领下的物理课程价值解读

  物理教育从最初的教育植入到本土化的实践探索,处在不断完善之中。而不同时期的教育目标深刻影响着课程价值。理解当前物理课程价值,需要我们放眼国际教育改革背景,深化对“立德树人”内涵的理解。

  (一)顺应国际教育理念变革与发展的外在诉求。当前,各国基于教育发展需要先后提出对教育实施课程改革,而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出为各国实施课程改革提供了导向和动力,各国教育的价值观和教育目标都在其核心素养目标的构建要素上得到了完整的诠释。例如,英国的“公民教育”、新加坡倡导“完善品德的人”的培养,均从德育视角对教育价值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了各国对个体德性发展的重视。我国20xx年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凝练了物理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明确指出本次物理课程修订的基本理念是“提炼学科育人价值,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和未来发展的挑战打下基础”。将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和应用作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基础,是我国教育研究者对当前国际教育发展趋势进行深刻、系统研究后,提出的适应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实际的科学路径。

  (二)回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我国教育自古代的以德修身,强化德性教育,到近代为扭转落后局面强化智育,再到现今对人才素养培养的教育要求的提出,体现了从德育为主到智育为主,及至德智并重的发展过程。过去一段时间,为适应国家快速发展需要而造成社会对教育在“增智”方面的过度重视,导致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社会矛盾。现阶段强调“立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逐步扭转过分强调“智育”的偏差,立德树人是在过渡阶段为个体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应然之举。立德树人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使教育的焦点落到人才的培养上,引领我们对人才培养的理解从重视智育转型为德智兼顾。这一变革不仅是对课堂效率标准的肃清,也为解决课堂低效创设了有效的路径。20xx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作出了如下界定:“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德育所培养的德性与智育所促进的智慧是个体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德性与智慧、“育德”与“增智”并不矛盾,而是彼此交融、不可分割的,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只有平衡兼顾,才能促进人的和谐发展。[1]长期发展中,德育与智育的培养应同等重要,当德性与智慧均处于高级阶段时,即社会公民整体素养达到一定水平后,德性的`培养将更为重要。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价值分析

  分析20xx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德育资源主要包含在物理学史、物理思维、物理应用、物理实验等方面,它们从不同角度构建起德育与智育相融合的物理课程结构。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深入分析和理解课程标准对立德树人培养的深层价值,才能真正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

  (一)物理学史——孕育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物理课程的科学内容及其知识结构来源于物理文化本身的物理知识体系,可以说,科学探究本质上就是让学生通过模仿物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来学习物理知识。而物理文化就蕴含在物理学史之中,尤其是其中的精神文化,如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等,都是通过物理学史传递给学生的。[2]20xx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具体内容中,要求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知识发展历程中重要的物理学历史。例如,万有引力内容要求“通过史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认识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解读该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万有引力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有何启示?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并能得到广泛认可的原因是什么?万有引力定律主要的应用领域体现在哪些方面?物理学史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塑造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化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与认识,形成完整的物理观念,而且对培养学生科学的处事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物理学史中也蕴含着科学美。如物理学对称统一的思想,可深化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宇宙观,培养学生“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的科学爱国情怀。

  (二)物理思维类素材——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习惯对物理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20xx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此非常重视,以“质点”为例,要求“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可见,相比20xx版课程标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物理思维的要求更为明确,对建构模型的方法要求更细致。要求学生理解模型建构的过程,在实际过程中学会运用模型化的思维,理解模型化思维的实际应用价值。在高中阶段,模型化思想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物体问题解决过程中,大都需要建构包括对象模型、过程模型、运动模型等在内的各类物理模型。模型建构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整合思维,简化问题研究,对于学生应用这一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显性化地提出各类物理思维要求,对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实际意义。本轮课程标准修订也体现了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求。例如,要求“能恰当使用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质疑他人的观点。能从运动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不同角度思考物理问题”。这表明,本轮课程标准修订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应用理性思维分析生活问题,形成积极、理性的处事态度,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物理实验类素材——培育规则与程序意识。当前,高中物理课程实验教学效率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仅从历年学业评价情况分析便可见一斑,实验是学生得分率最低的题型之一。实验课未能发挥其在教学中对学生个体的培养价值,表现为按既定方案探究、程序式验证等,将实验课演变为重复验证式操作,使得实验课低效、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从立德树人的角度重新思考和认识实验课的价值。物理实验课并非知识的简单验证,而是通过知识的探究性或验证性建构促进个体素养的提高,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规则与程序,理解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态度和思维的重要性,从物理学科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德智合一的教育。它对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实践意识、规范意识、批判反思意识、证据意识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以“匀速圆周运动”为例,20xx版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实验探究的完整性和严谨性,通过实验得出几者之间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设计模拟具有适当探究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深入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获得实验的真实体验,内化科学探究过程所需具备的能力,端正实验态度,激发学生实验学习的成就感和兴趣。由此,通过求真、务实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思维方法,形成尊重规则与程序的意识。

  (四)物理应用类素材——凸显关键能力的培育。物理应用类素材广泛存在于重要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形成过程中,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用理性思维认识物理知识的价值,形成对知识应用的正确价值观,培养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本轮课程标准修订中,特别强调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许多重要内容中都提出“能用……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必修部分,这一要求在十多处内容标准中都得到体现。在凸显物理学科知识价值的同时,反映了学科教学的价值转向,即从以往的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注重对人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关键能力,同时更加注重必备品格的培育。

  三、践行“立德树人”的物理课堂转向

  “立德树人”理念引领下的物理课堂转型,需要我们着力挖掘课程的教学价值,从德育与智育并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重审物理课堂教学,践行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

  (一)注重教学设计的价值导向。20xx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重视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情境的创设,并将问题情境复杂程度作为高中物理学业质量的一个维度,集中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知识应用价值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探索基于价值的教学设计。以“抛体运动”为例,教师应基于现实问题情境设计教学。如生活中的喷泉、生产中的传送带、体育运动中的跳远,可分别作为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平抛、斜抛运动情境。教学设计遵循“现实生活中素材的选取——立德树人价值、物理核心素养要素的提炼——价值问题的提出——物理建模——物理证据——问题解决”的路径。其德育价值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产生葆有探究、思考的态度;二是使知识具有实践应用价值;三是通过知识应用的深化实现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内化。以此引领学生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内化知识,实现物理学科育人价值。

  (二)促成评价方式的变革。评价方式对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立德树人理念下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学业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对学生进行评价,更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要求。20xx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或价值观念的综合程度等划分为不同水平。同时,要求“物理学习评价应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创设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采用主体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方式,创设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客观全面了解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的方向,及时有效地反馈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应充分理解和领会课程标准的评价阐述,转变评价方式:一是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力图从多个维度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从而改变以往重知识、重分数的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而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评价实质上也是对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情况的检验;二是突出体现对评价内容的选择,“创设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采用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方式”,试题命制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问题为背景和切入点,设计考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物理情境化试题,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积极实践,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思考科学进步如何造福人类。三是评价功能的转变。在实现人才选拔功能的同时,重视评价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诊断、激励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娜,杨士泰.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渊源与内涵[J].教育评论,20xx(5):141-143.

  [2]王春晖,钟绍春等.文化视域下的初中物理课程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xx(5):40-45.

立德树人论文13

  现在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追求吃穿,高消费,花钱如流水,摆阔成风。而且现在每个家庭为孩子花钱,比如买学习资料、买学习辅助工具、补课、学习特长等等,几乎成了第一大消费,许多孩子享受着父母亲“被扭曲的了的爱”,躺在高消费温床上长大的孩子,最容易染上不良习惯。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我们不能小看它。所以学校教育一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教师也应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更要把德育放在首位,从细节入手,从学生的一举一动抓起,从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去帮助和引导学生。下面结合工作实际与同仁们交流一下班主任德育的几点看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教育教学。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新学期接一个好班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样的班才算好班呢?我认为那就是班风正、学风浓,班里凝聚着正能量。一个好班的形成是与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密不可分的。去年学校领导安排我教六年级,而且担任班主任。我接的这个班在学校出了名的,以前就听说这个班很难管。班上的学生特点突出,有四个“不好惹的”男生是一个团伙,其中一个是单亲家庭,还跟我们学校的xx老师大吵大闹过,全校“闻名”。而且班上还有两个又高又大、打架出了名“黑胖子”,有的老师叫他们“黑塔”。女生也有一个“跋扈”出了名的,班上的女同学都听她的,女生们称她“大姐大”。我接到班主任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顿觉身上的担子特别重,明白班主任工作稍不适应学生就会全盘皆输,后果不堪设想。不仅班主任工作做不好,而且学生学习成绩也会下降。为了管理好这个特殊的班集体,不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从细节入手。首先我向原班主任请教该班以前班级管理办法,并了解全班学生的生理、心理、家庭情况,并做好记载。还向学生了解班上的“特殊”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教育教学。

  第二、选好班干部、制定班规,在学生心田播撒正能量的种子。

  在选班干部、制定班规前,我就找那些“特殊”的同学谈话,询问他们生活中是否有困难,表扬他们过去的优点,耐心地用生活中的实例给他们讲正确对待善恶、美丑、荣辱、成败、生死等等道理,指出他们过去的不足,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我用交心谈心的方法帮助这些“特殊”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让他们参与到选班干部、制定班规的活动中来。在班干部的选拔上,我采取自愿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出了同学们信任、乐于奉献的班干部。意料之外的是“大姐大”当上了语文科代表,“不好惹的”中的一个男生当上了体育委员,“黑胖子”当上了寝室长。选好班干部后,我就对他们进行健康的情感,高尚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正确的评价能力的培训,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担当,在班里传递正能量。班规的制定上,我也充分发扬民主,但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制定的班规不一定全都合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指导。在班规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指导引领作用。班规一旦建立,人人都要遵守,互相监督,每天由值日学生专门记载,一天一公布。我对这些“特殊”学生倍加警觉注意,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发现错误苗头及时批评指正,绝不包庇和放任自流。我时时提醒他们,把他们当成成长中的人,相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而这些特殊学生的行为转变使班风得到了好转。

  三、开好主题班会活动,帮助学生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

  班会活动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爱国主义教育、安全与法制、讲文明讲道德、革命传统教育、学会感恩等为主题。教育学生在爱祖国的前提下,去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讲究公共道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保护环境,讲究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保护文物古迹。在开展主题班会时、我联系本班学生的情况,尽可能的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例如,针对学生中有骂人的现象,我精心组织一次题为“向陋习告别”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先借助电子白板设备,给学生播放图片、文字、录音等内容。向学生列举国人在言行举止上存在的种种陋习,再让学生联系本校、本班和自己的实际,说说身边人或自己有没有这些陋习,最后开展讨论,谈谈自己或帮助人们改掉陋习,并付诸行动。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经常参加锻炼的习惯:科学合理饮食习惯:热爱劳动的习惯:讲文明礼貌的习惯: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助人为乐的习惯。

  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体、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轻松活泼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在课外活动、音乐课、体育课、课余时间,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大家唱,大家跳”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校园集体舞、经典红歌、跳长绳等内容的练习、比赛。此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冬季长跑、体育节、科技节、校园集体舞和演讲、歌咏比赛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在这些活动中,我班的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层次的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我结合综合实践课,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创作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还开展总结评比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班上通过开展评选“五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卫生之星”、“文明礼仪之星”、“学雷锋标兵”等树立典型,评选时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设立各种“进步奖”,“放大”后进生的点滴进步。一学期下来,我带的班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均获大奖,住宿生寝室被评为学校文明寝室,我带的班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一年下来,我任教的学科在枝江市期末统考中获得语文质量二等奖。

  总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为首。德育要改造的是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我们要从细节入手,不断探索德育新方法。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我们只有本着为国家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的学生负责的精神,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科学品质、道德素养的培养,才能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千教万教,教做真人”的目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常抓不懈。

立德树人论文14

  树木,让参天的巨手擎起一片蓝天;树人,一切只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当民国的钟声还在回响,江南的沃土之上已然探出了一个脑袋,寻觅着泰伯传承的点滴。 当时代在震颤, 插入云霄的山峰依旧等候着有人攀登。 那幼时的树苗也悄然长成挺拔的大树, 遥望着远处的山。走近些,那“至贤”的字眼已清楚地镌刻在上面,感受着时代的心跳。砰、砰、 砰· · · · · · 当一切回归脚下,眼前已是参天大树。可不敢忘过往的岁月,这都要归功于他——那万里绵 延的长河。细数这点点滴滴,有心之人便不难发现,这正是默默的老师啊,而那郁郁葱葱的大树 不就是在风雨中成长的我们吗? 千里的沃土啊,有多少人还记得,你已默默奉献了一百载,更别说谁会走上前贺一声“生日 快乐”了。我们都有着不一般的故事,而这位老人——百年梅中,更是非同凡响。 我与她故事的开始,都是在那个雨天。别妄想有诗境中的美感,淅沥的雨点在现实的光环下 可是大雨倾盆。就这样,奔跑着,跃入了这崭新的世界。唯一可以庆幸的就是很快找到了避雨的 地儿,在那儿所有的似曾相识,一股脑的都来了。 我眼中的,是砖红色的建筑,在雨中静静的。没有奢靡的装潢,看不到夺目的设计,更没有 一丝“危楼高百尺”的傲慢。唯一有的是慢慢散发出来的亲切感,就像幼时在农村的家中看着雨 神在舞蹈,每一样可触可见的都是和睦与熟悉。那时的房也是这般颜色,和谐的砖红色永远伴随 着泥土的芬芳,微微一嗅,夏日的烦闷便被凉爽所驱散,雨天真好啊!顿时,记忆的阀门被悄悄 打开,雨中砖红色的情感便再也抑制不住地涌了出来,荡涤了心灵的每一处。

  循着砖红色前进,闯入眼帘的种种都改变着我。 我是第一次住在宿舍里,也是第一次在同一屋檐下一同进入梦乡。是同班的关系,还是莫名 的吸引力,让我们六个越走越近,我也曾流着泪说过,这辈子是忘不了你们了。这是最真挚的话 语,纯洁如美人鱼的泪,感动着每一颗跳动的心。这就像我下铺开玩笑说的那样:现在的我们, 就像脐带相连,成长中离不开对方那样。如此不合逻辑,可却如此真实啊。 那最后一夜,朦胧在眼前的是泪吗?这是我难以回答的,就像我求学生涯中的另一份感情, 可言语,却不可名状。

  树木的'人是你们,树人的当然也是你们。老师啊,梅中的老师,我所述说的都是真心话,就 如同你们某时闪烁的泪光那般。学习的路很苦,走走停停,那骤停的标点我们又怎看得清,只是 一味地朝着目标奔跑,也就少不了磕磕绊绊。身边的每一位老师啊,最快扶起我们的只有你啊, 替我们拍去灰尘,笑着指责我们,恨铁不成钢啊。老师,我们是愚笨的,顶着耳边的责骂,眼又 怎敢睁开,当然也就看不到和煦的笑容了。只有现在,只有走过了再回头看看,云彩边上的霞光 才会觉得美丽。 成长的路是翻阅青春的读者,个中美妙,还要靠微笑的老师们替我们画出来啊。 这里的雨还在下,身边的伙伴们玩闹着,学校石子路上,走来的正是可爱的老师们,撑起小 巧的伞,在雨夜中润物而无声。 百里绵延的长河,百丈高的大树,都是梅中历史的丰碑。 走过去吧,贺一声“生日快乐” ,这百岁的老人也会呵呵笑出声呢。

立德树人论文15

  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

  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献爱心”为育人目标

  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爱心呵护,教导学生成长。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爱心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爱心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允许学生出差错,更要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切忌言行过激、教育简单化。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多加肯定与鼓励,让爱心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

  三、以“高效课堂”为专业追求

  深入钻研,做好有效备课。要勤奋钻研所教学科业务,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联系班级实际,研究所教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学校的课题实验活动,下功夫做好备课工作。例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前就需要认真编写导学案和设计当堂训练,从而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为减负增效作好有效准备。

  善于启发,构建有效课堂。我们教师要大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讲解要少而精,注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又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就是要求教师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自学学案(由教师编制)→交流探讨(小组合作)→反馈疑难→引导点拨→当堂训练→师生总结。通过“先学、再导、后练”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体现出“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导教”教育规律。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点拨,虽然掌握了知识要点,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习题训练来巩固、提高学习效果。因而教师要通过反复挑选与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做少而精、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练习题,从而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例如:我校低年级《指导学习,当堂检测》、中年级《尝试学习,当堂检测》和高年级《自主学习,当堂检测》三个子课题,就是从当堂训练和当堂检测的设计入手,然后保证在下课前10分钟通过练习和检测来实现“有效课堂”。要求通过这种的有效训练,才能切实减轻学生书包重量、减少学生课外负担,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学习,有较多的课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立德树人论文】相关文章:

立德树人廉洁从教心得01-08

立德树人师德征文03-28

立德树人师德征文推荐05-04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09-07

学习立德树人的心得体会11-18

立德树人教育心得体会最新03-30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优秀11-30

立德树人守初心保育员心得04-11

履行立德树人使命心得体会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