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人力资源论文

时间:2024-08-01 17:11:15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人力资源论文(精华)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力资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力资源论文(精华)

人力资源论文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做好企业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做好企业人力决策,是当前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具体分析新形势下做好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信息的统计的质量, 新形势下企业想要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做好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

  一、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领导对人力资源信息管理重视不够。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领导,特别是基层领导,对于人力资源信息关注不够,存在基础台账填写不规范、统计上报不准确、比较分析不深入等普遍现象。比如,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对人力资源基础台账不能做到及时规范填写上报;忽视人力资源信息的作用,如在基层单位的经济活动分析中,缺乏对人力资源信息数据的比较、分析和预测,没有真正把人力资源信息信息作为企业管理的.帮手。这样严重影响到了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基层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人员人多缺乏专业知识,首先,专业素质方面。由于基层人力资源信息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学习培训,不能熟练掌握相关必需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数据的差错和失误。面且信息工作仅仅是填统计报表,根本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不能够将数字进行分析研究,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不能真正发挥好人力资源信息工作的重要作用,影响了人力资源信息工作的质量。其次是工作态度方面,在基层,人力资源信息工作由经管员、人力资源管理员承担。目前,许多单位无论是三级单位的人力资源员,还是基层队的经管员,人都是身兼数职,如人力资源、经营、工会、女工、计生、统计甚至材料、劳保等多项工作,人力资源信息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且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其他方面,致使人力资源信息人员不能专心搞好统计。另外,各基层队的经管员虽然兼职较多,工作繁忙,但由于属于操作序列,即使评上职称也聘不上,岗位工资偏低,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及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三)信息统计手段落后,信息化配套建设程度低。一是统计调查的方法卞要是定期报表制度,没有实现网上直报,增加了统计工作量和统计成本,造成基层统计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_是电子表格设计不够严谨,造成数据出错难以及时发现,如在工资结算表中,许多统计数据格式都定义为文本格式(如年休假天数等),只能手工计算,无法实现自动求和,影响了统计效率和质量。

  (四)统计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原始记录不全,未建立统计台账,统计指标无从查起,造成数据的不真实;基层人力资源信息人员没有持证上岗等,这些都是由于缺乏统计制度和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符合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制度

  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指导工作,规范信息标准,以满足管理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数据,结果集中展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的互通与集成,为企业管理准确、及时的提供有力人力资源信息数据,为企业人才开发、培训、利用以及人才职业生涯的规划,提供便捷、快速的数据平台。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将企业人员的专业岗位按照管理权限,集中维护一套信息系统,并在人资部门内部提供灵活的查询功能,确保数据来源和数据出日的唯一,既能调动各专业岗位的工作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专业管理”向“综合集成”转变,将极大的提高企业内部人才的合理流动。

  (二)做好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培训工作。加强培训力度,搭建专门的培训平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覆盖面广、数据量大,需要建设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运行维护团队。因此,做好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培训工作十分关键,搭建了专门的人资管控培训平台,实现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在省级公司层面,主要培训基层单位的系统维护员和关键用户,基层单位利用培训系统,可随时在本地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用户进行培训,并可上机操作、考评,从面提升了培训效果,降低了培训成本,也避免了因培训操作给正式系统带来的危险和压力。

  (三)提高企业领导对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重视。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控制平台,需做到企业领导的重视,领导重视是保障。每项工作的推进,企业领导重视是基本保障,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如果各级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执行力保障,那么此项工作已经成功一半了。人力资源信息化工作需要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如果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将影响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高效协作的团队是基础。建设一支团结、精干、负责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团队是重点,通过培训、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团队的工作责任心和自豪感。另外,做好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水平,通过培训和学习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至关重要。

  三、小结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的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和集约化水平,才能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发展。

人力资源论文2

  摘要: 全国各所医院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人力资源管理、配置工作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当地编委、卫生局和职改办都要求医院对人力资源进行“核编定编”、“岗位设置”,医院人事工作者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目的就是为了把人力资源编设、配置问题统一到科学合理的认识高度上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三定”方案,掌握配置标准,遵循编设原则,突出卫生技术人员的主体作用,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关键词: 医院管理;人力资源;三定方案;核编定编;岗位设置

  医院人力资源编设是医院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院的人力资源是构成医院的重要因素,是医院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力量,就此而言,医院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医院管理年”把“医院管理”作为五大考评重点内容之首,这在以往医院分级管理工作中见所未见,这就更加要求医院人力资源编设正确合理,配备比例适当,整体结构优化,以保证医院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医院的发展。

  1 医院人力资源需要设置一套科学合理的“三定”方案

  1.1 设置“三定”方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医院人力资源编制原则我国曾于1956年和1978年发布过两次,对我国综合医院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做了明确规定,这对我国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医院的性质、任务、财政渠道、所有制结构、领导体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医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前简单的职位分类法基本上不适应新时期医院发展要求,这些无疑对医院人力资源的编配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医院发展和评价医院长效发展机制上来说,医院人力资源核编定编势在必行。近来,机构编制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职改部门都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核编定编”、“岗位设置”,要求“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与岗位设置管理”。“医院管理年”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较医院分级管理时期更加细化和量化,考评操作性更加明确具体,不仅对人力资源整体结构比例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从人力资源优化结构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对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医技科室的医技人员也做了新的规定。医院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人事观念,把人力资源作为医院的战略性资源,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合理编设人力资源,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管理,都是要求医院人力资源进行定编、定岗、定员,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是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前提与基础。

  1.2 人力资源的编设必须科学合理 笔者认为,编设配置医院人力资源“三定”方案其指导思想、工作思路、依据方法、基本程序、管理办法应该是一致的、科学的、标准的、规范的、合理的、相通的、切合实际的。

  不能“各自为政”,相互抵触。机构编制部门不能为了减轻财政负担,盲目控制医院人力资源编制,限制医院人才的引进;职改部门不能为了宏观控制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数,过分强调评聘分开,甚至于一直沿用出台十多年的岗位设置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医院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人力资源的不断引进与开发,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数不够,只评而不能聘的现象尤其严重,长期高职低聘势必影响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上不能下,职务终身制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制约着年轻有为的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与发挥。合理、优化确定医院人力资源编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完成医院担负的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和社区的各项服务。新时期,是为了贯彻执行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各项任务。因此,在核编定编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广泛征求临床一线卫生技术管理工作者的意见,从多方面考虑影响人力资源配置的因素,根据诊疗科目特点及专科建设的需要,摸清、统计分析医院3~5年来医院门诊人次量、各医疗病区病床使用率、周转率等情况,考虑未来5年医院发展规划,结合医院现有人力资源的结构、年龄、学历、职务等因素,遵循医院人力资源编设的主要原则。按功能需要设岗,即因事设岗,按岗定人,不能因人设岗,人浮于事;优化结构原则,促进人员整体结构的优化,使能者上,庸者下,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合理比例的原则,医院各部门之间,各职类、职种、职级之间,相互制约和依赖,

  客观上要求有合理的比例关系和合理的智力结构;动态发展和人员流动原则,人力资源的编设一经核编定岗,应保持相对稳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编配,必须在人力资源流动中才能实现;医疗绩效原则,较为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充分发挥和利用人力资源的效能,是探索医院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医院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

  2 医院人力资源需要一支强大的团队

  2.1 卫生技术人员是医院的主体 “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主体是医院,人力资源是医院的主体,卫生技术人员是“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基本力量。

  一般综合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根据业务性质分为四类:即执业医疗人员、执业护理人员、药剂人员(包括中药、西药)和其他技术人员。对于500张编制床位以上的综合医院,新出台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实施细则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求,病床与卫生技术人员人数之比为1∶1.15;卫生技术人员在全院总人数的比例≥70%,最低不能低于70%,医师≥0.28名/床。职称要求聘用医师合理,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1∶1.5∶3∶6;护理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护师占护理人员比例的30%以上,护理人员大专以上学历占60%以上;医技人员学历层次上也有明确规定,50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占50%以上;职称要求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1∶2∶4∶8。在1994年医院分级管理活动中,人员配置要求没有这样全面具体。“医院管理年”对护理人员和医技人员在学历层次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定了标准,对卫生技术人员的要求较以前更高了,职称职位比例较以前更趋合理。急诊科、重点专科、ICU、CCU等学科建设的人力资源配置都有硬性规定,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量化标准的同时,在“评分标准”的操作中明确规定要有“人力资源配置方案”、“卫技人员配置标准、聘用办法与程序、服务能力评价办法与程序”,强调卫生技术人员是医院的`主体,其配置、管理要和谐一致,相得益彰。

  2.2 医院需要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行政后勤人员 医院管理人员是医院工作的指挥和管理者,医院后勤人员是医院的后勤保障,也是医院卫生产业化的主体。

  “医院管理年”规定,行政人员占职工人数应≤20%,最多不能多于20%。后勤是医院的保障系统,保障就不仅限于满足医院正常的工作需要,而更重要的应该是适应医院发展潜在的需要。在逐步推行医院后勤社会化的今天,要严格控制后勤人员的膨胀,加强医院后勤队伍建设,提高现有后勤人员素质,加强后勤人才的培养,目前很多医院后勤队伍人才缺乏,原因在于只考虑应付日常工作,没有引进后勤技术人员的计划,现有的技术人员存在断档,势必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医院建设要求。管理出效益,医院管理是一门科学技术,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既要懂一定的医学专业技术,又要懂适合医院发展的管理知识。现有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留有很重的计划经济痕迹,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医院人事部门仅仅是一个行政服务部门,没有自己的职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和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客观上制约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把传统人事管理的以人员管理为主转到现代人力资本和资源管理与开发上来,实现开发职能,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起适应单位特点、符合岗位要求的“三定”方案,确保人力资源得到最适合的岗位、职务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人力资源论文3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在企业发展中所产生的影响愈加突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管理,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真正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价值,使项目管理的效果不断提升。在当前企业发展中,很多企业存在着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影响下,致使企业项目管理的综合效果不佳。文章将结合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当前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不足,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价位落后等方面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企业对员工的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有效的管理对策,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但是当前项目管理中,却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项目管理中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运用效果不佳,缺乏完善的管理与监督机制,进而员工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全面展现,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因为受到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影响,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比较重视个人职责以及个人关系网构建,忽视团队建设重要价值等方面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静态化管理特点。比如企业中缺乏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部门,实际项目管理中人员责任不够清晰等等,忽视具体岗位的要企业以及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而影响企业项目开展的综合效果。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对策

  1.管理规划——明确项目任务,职责分配

  项目管理规划中,需要明确项目的层次、项目的人员配置情况以及项目开展的相关影响因素等等。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明确项目规划的内容、项目分配任务的情况,职责以及报告关系等等。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与工程部、市场部以及会计部等进行明确核对。在明确上述问题的基础上,需要发挥组织管理的价值,分配相关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任务以及报告关系等等。从组织层面、人际层面等进行综合管理,加强项目参与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注重人际管理的创设,保证各个项目小组之间的有效沟通。

  2.人员组织——保证项目开展,有序运行

  企业的竞争,究其根本属于人才的竞争,当前影响项目团队建设的关键性因素中,人才可谓是重要影响因素。在当前的企业项目管理中,需要注重人才的引入与培养,优化团队建设,将更多优秀的人才引入到企业管理活动中,强化项目团队建设,全面挖掘内部员工的潜在能力,为企业项目的开展以及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基于员工的性格特点、个人需求以及潜在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保证能够对员工各尽其用,合理安排职位,提升团队总体管理能力,增强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同时,企业内部还需要定期开展内部职工培训活动,使员工能够形成不断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综合技能的意识,基于当前项目开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增强员工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等等。

  3.团队发展——增加项目资源,促进发展

  各个项目之间均具有相互影响的价值,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需要充分发挥积极引导的价值,创设良好的项目发展氛围。比如项目中可以适当融入健全企业激励制度,能够使每一位员工均能够保持较好的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开展各项项目管理活动,对项目管理质量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人力资源项目管理中的目标,需要基于企业的发展目标,项目绩效评估的目标而设定,明确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并且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保持员工工作态度。比如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则可以借助奖金鼓励、晋升嘉奖等方式,为员工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坚持“多劳多得”的工作理念。采用薪资扣除、通报批评等方式,对长时间工作态度不佳、工作积极性较差以及工作质量不够理想的员工进行惩罚。全面且细致的激励制度,能够发挥约束员工行为的价值,切实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的价值。

  总之,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的方式,会直接影响企业额项目开展进度,项目开展效果。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需要加强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强化人才的管理效果,真正展现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的价值,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婷.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部门与企业中的差异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0):68-69

人力资源论文4

  [1]薛璟.工作价值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社会心理科学.20xx(02)

  [2]毕楠.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xx(07)

  [3]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xx(05)

  [4]张生太,梁娟.组织政治技能、组织信任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xx(06)

  [5]麦影.企业社会责任、组织信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商业时代.20xx(03)

  [6]常凯.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纳入我国的劳动法制轨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xx(03)

  [7]屈晓华.企业社会责任演进与企业良性行为反应的互动研究[J].管理现代化.20xx(05)

  [8]陈秀娣.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探索[J].现代商业.20xx(27)

  [9]周祖城.走出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丛林[J].伦理学研究.20xx(03)

  [10]张兆国,尹开国,李庚秦.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会计论坛.20xx(02)

  [11]霍娜,李超平.工作价值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xx(04)

  [12]凌玲,凌红.工作满意度、组织信任和组织承诺关系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xx(01)

  [13]曹科岩,龙君伟,杨玉浩.组织信任、知识分享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xx(05)

  [14]郝云宏,汪月红.企业员工责任对其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04)

  [15]杜鸿儒,阮金钟.组织支持感与员工工作态度:组织信任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J].南大商学评论.20xx(04)

  [16]贾良定,陈永霞,宋继文,李超平,张君君.变革型领导、员工的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中国情景下企业管理者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6)

  [17]黄素芳,詹颖.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体系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09)

  [18]刘刚,李峰.企业道德建设对员工满意度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中介效应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xx(03)

  [19]刘家凰,吕春晓,吴爽.员工组织信任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及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xx(01)

人力资源论文5

  一、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观念落后。在目前的国内社会发展中,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晚、研究力度不够深入,使得许多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和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观念较为薄弱、观点落后,甚至整个管理不符合实际工作要求。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大多都是以事情作为管理的中心,所有的管理工作开展都是以事情的发展需要为标准和基础的,未曾建立起良好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的是一种静态的管理和控制,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控制人,将员工当做是工具来对待。这种管理方法的应用极端落后,无论是管理效率、管理制度还是管理标准上都村子这一定的欠缺,同时也无法激励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难让员工主动的去工作,这也是导致大量人才流失的关键所在。

  2.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目前,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还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这主要是因为政策上存在着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职责不明确,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当中,由于这些企业通常都处于领导总揽大权的状态,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职责不明确使得整个工作事物繁杂,缺乏相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整个管理框架不完善。

  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低。截至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定位不够明确,不仅领导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也在工作中只是一个形式主义,而未曾深入的开展有关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工作模式,不仅无法满足企业决策要求,给企业管理带来影响,甚至动摇着人力资源应有地位,给人力资源工作的进一步发挥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二、完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1.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构建和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同时在工作中有助于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使得工作人员自觉、主动的采取合理的技术方法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2.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岗位转接能力、优化企业内部交流制度是当今企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要想做好这类问题,在工作中首先要拓展工作人员的交流能力,提升企业工作者自身工作水平;其次交流范围的严格控制,避免因为交流部门转接工作复杂而引起的其他工作缺陷;再次,在工作中实施费用责任制,做到专人专事,确保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流程。

  3.拓宽人才进入途径。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企业面临着强大的对手,不仅在人才招聘方面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现代化技术的采用,结合自身工作技术水平入手,选择校企合作等具备人才开发潜力的方式来弥补本身存在的人才招聘缺陷,从而达到强化企业人才的目的。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因为市场本身动态、开放和全球性的影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引发的挑战不断严峻。在这种经济浪潮下,企业只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理念和技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才能够更大的发挥出发展优势,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生存和发展环境。

人力资源论文6

  我国社会目前处于转型时期,在转型过程中,铁路运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非常成熟,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铁路是否能够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铁路局将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和完善,但人力资源是否得到合理配置是决定着铁路局发展的根本因素,因此需要着重解决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乌鲁木齐铁路局人力资源配置现存状况

  1.全面清理用工人员

  第一,全面展开清理用工人员。总共清理830人,其中:长请假、长旷工、强制戒毒人员共264人;另外318人已经丧失劳动能力,遵照有关文件要求支付相应待遇。其中对于已经解除劳动合同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离职手续;没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根据员工奖惩实施制度,做相应的处理,在规定期限内返回到工作岗位中。其他岗位安置248人,保安人员47人,另外198人做后勤保证工作。第二,取消运转车长岗位后富余的210人中,有172人调换到乌鲁木齐客运段,主要负责列车安全员岗位。另外其38人主要作为值班员。第三,负责货运系统的人数减少了44人,同时安排单位的富余职工到此岗位进行工作。第四,在对哈密机务段中,由于工作量相应减少,以“包车”的形式,安排502人进入旅客列车乘务员岗位。第五,客运段的洗涤人员、物资段、房产公寓、运输站的炊事员等等,以及非运输企业,直属单位、合资公司所使用的劳动派遣工均调整成为工作量发包的人员。第六,18名非运输企业人员,其劳动关系调整到运输生产站段并且置换了使用的劳务派遣工。

  2.分析劳务派遣工现存状况

  铁路局在用工总量不足且近几年大量接管铁路新线的情况下,使用了一定数量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劳务派遣工的比例超出人社部和总公司规定的`比例。尤其是我局将近有20xx人是从原临时工身份转变成劳务派遣用工,这部分人员再次进行转换身份的过程中,肯定无法避免由于追溯入局身份而产生的社保差额、工资差额等等,在追溯中一定会发生劳动争议。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可能会面临着被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在转换员工身份过程中,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遵循铁路所制定的各项解决方案,在20xx年,我局大量的劳务派遣工需转换身份,这类型的人员与现存的岗位职工发生混岗的现象,使服务承包公司无法监管和控制劳务派遣工人员,这样的情况,有可能被仲裁机构仍裁定为派遣而不是工作量承发包我局将会面临着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

  二、配置和开发乌鲁木齐铁路局人力资源主要对策

  1.用工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在20xx年6月19日,我局召开了关于建立和实行“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的用工机制,并且专门进行了电视电话会议的开展,并且同时在43个站段全面进行推广。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实施定额发放单位工资总额,并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2691万元为全年共计考核工资,在一定程度上使在岗工人的收入逐渐增加,同时也解决了我局当时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在43各站段中,全年使用节约用工2134人,其中退休职工为1424人,劳动合同解除为381人,其中13人办理病退,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持续推进“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用工机制,路局在严格按办法对站段进行考核清算的同时,各单位一定要根据车间、班组工作量情况,在路局下达的用工计划内,核定各车间、班组的定员,并依据定员对车间、班组进行工资(工费)清算,通过进一步发挥新机制导向作用,从而调动职工积极性以及车间、班组节约用人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2.优化人员组织结构

  (1)存量盘活。遵循总公司文件的具体规定,每一年都需要定期总结上一年的劳动成果,并且做好下一年工作计划。对于运输业及非运输业的人力资源使用状况,在局中要合理加以分配劳动力资源。另外,也需要根据劳动力短缺情况,实行跨单位、跨区域、跨工种形式的劳动力调剂。尤其是非运输企业,使其能够将非运输企业工资总额与配置人员、创造能力、经营管理等等方面相结合,将职工收入工资与人均利益、企业效益相结合,更好的促进我局的发展。

  (2)劳动组织的开展。第一,各业务处作为责任主体,要根据生产生任务和工作量的变化,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以及生产组织调整等情况,研究制定出与我局发展状况相符合的劳动组织改革方案,劳卫处在积极配合的同时负责抓好落实。第二,移动设备修理组织结构的优化,对固定设备维修模式加以完善,并且加强设备管理,既需要使设备利用率得以提升,也需要对维修人员的使用状况加以减少。在各系统中改革劳动组织,并且将编程编制优化,进一步提升用工效率。

  (3)做好增量工作。根据职工退休以及增加工作量等状况,在保障劳动生产率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制定出与“十三五”用工总量计划,做好各项工作,加快对新增人员培训培养的步伐。

  (4)调整用工结构。严格按照劳务派遣用工的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做好置换新增员工的工作。

  3.收入分配的合理调节

  在结算工资总额过程中,需要与单位实际状况相结合,制定出内部工资分配方式,确定出各类人员的工资分配关系,并且加以组织和实施。第一,譬如各单位领导人员,工资收入可按照“年度总额调控,月度考核发放”的形式,其他工作人员按照岗位绩效管理方式。第二,通过三级网络分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将生产经营任务指标需要与各项考核指标相结合,在同种岗位间,职工工资收入与个人能力与业务水平相挂钩,实施等级化管理方式,能够按照“一岗一薪,同岗划档”的原则进行工资分配。第三,加大分配考核力度,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确定出工资收入与考核工资的比例。第四,制定内部分配方式,保证职工实际收入不能少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否则员工就会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还需要明确规定员工的非生产性活动、休假情况、学习培训等等活动,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4.建立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铁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发与配置,要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竞争机制,不仅有利于在中青年职工中,及时发现优秀人才,还能够某些长期以来所遗留下的陈腐观念。让更优秀的人才通过人才竞争获得胜利,在实际工作竞争中经受考验。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人都把铁路工作看成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工作。整个工作的开展,需要坚持“人岗匹配”的原则选拔人才,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人尽其才的目的。此外,还要针对我局全体职工制定相应的年末考核制度,没有通过考核的职工需要进行及时地调换岗位,对于长期无法通过考核的职工,应给予解除合同的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促进铁路企业的长远发展。总而言之,对于开发和配置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从各方面上来讲都是一项非常复杂庞大的工程,所涉及的因素也较多,比如观念因素、政策因素、经费因素、体制因素等等,使铁路局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铁路局各单位一定要解决单位实际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便推进铁路局的发展。

人力资源论文7

  1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很多大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但是绝大多数的小企业都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或者说有的企业在使用的时候也存在应用不足的现象。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几乎还停留在使用时再开发的状态,同过去的传统方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使得大量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得到不到更新,而且比较散乱,没有起到信息化应用的作用。

  1.2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人员,人员信息化使用技术水平不高

  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引进了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都不是很高,因此,对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作用还没有完全掌握,导致信息化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处于待使用的状态。

  1.3信息的安全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没有引起注意

  目前,信息安全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话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信息高度集中的部门,理应妥善保管好这些信息,数据的信息安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实现管理方式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聚集着企业的大量信息,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2解决目前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面对目前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出2条解决的措施:

  2.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信息化使用水平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掌握着企业的核心,对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

  2.2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企业存在的前提,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和企业的信誉。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的安全性是每个企业都迫切解决的问题。安全性因素应该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应妥善处理企业的各种信息。综上所述,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实行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人力资源论文8

  油田企业作为我国市场发展中的经济命脉,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做重要作用,落实油田企业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油田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其自身具备稀缺特性,因此,其人员的行业技能难以与其他企业通用,采油等工艺复杂多样,因此其间接社会价值难以直观呈现。且油田企业由于自身技术劳动强度较大,故从事油田企业工作人员,其相关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且地区分不均匀,通常较为流动。想要切实保障油田企业人才资源,应积极进行组织管理改革,吸收新型人才,满足人才发展需求,更应该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

  一、油田企业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必然性

  (一)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区分

  当今实施人事管理方式多为国有企业单位,而人力资源管理则多为市场企业单位。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人事管理重注对于事业的管理,而非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源做一种社会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体现企业单位以人为本的战略发展理念,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相比较,人力资源管理则注重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执行力效益,将人与事相结合,共同匹配,以拓展人的发展为前提,更好的完成对事物的处理,相对来讲,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具备主动性,更加符合当前社会人发展所需。

  (二)进行转型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实施油田企业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人的地位,强调以人为本,组织发展为最终目的,以人才发展的前提,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市场经济中想要有效地促进有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首先应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帮助油田企业改革,以便于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

  二、油田企业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思考

  (一)整合人才队伍,规范人才管理制度

  想要保证油田企业对于人才资源的需求,推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首先应积极进行人才队伍整合,不断的'规范人才管理制度,传统人事管理更加注重对于事物工作的完成状态,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更加注重对于人发展的需求,拓展人员聘用渠道,是人力资源管理一大重要优势,招兵纳贤以其提升人员管理活力[2]。其次,还应实施合同聘用制度,尽量满足人员转化需求,转变传统一成不变的合同制度,根据个人工作优势,选择人才工作内容,实施合同聘用制度,一方面为吸引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则为了节省社会资源,优化社会人才,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另外,还应切实做好人员筹划,公开化进行人员招聘,面向全国进行人员聘用,挑选优质人才,为传统油田企业注入新生机。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招聘方式,以其不断的提升人才质量,公平竞争,公开人才选拔流程,透明人才选拔结果,此外,对于技术性人才,更加注重对于实际技能的考核,待全面评定后,最终确定聘用人才。

  (二)实施多元化培训方式,满足人才发展要求

  推进油田企业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应更加注重人才培训,选用多元化培训方式,制定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内容,切实落实人才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方式,增加新型培训形式,拓展培训项目,完善培训考核[3]。对于油田企业中,不同类型工作项目,应做好分类,具有针对性的对相关人才进行培训,在培训中,逐渐培养员工凝聚力与向心力,通过各种方式训练,提升员工忠诚度,并在实际工作中,端正领导工作态度,时刻关系员工情况,了解员工基本资料,当员工面对问题时,领导及时给予关怀,合理调节工作内容和员工劳动强度,以其不断的满足人才的发展需求。

  (三)改革考核方式,提升员工绩效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之间,考核方式具有较大区别,传统人事管理中考核未能与津贴,工作绩效挂钩,因此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而人力资源管理则将,考核结果与津贴,绩效相关联,对员工进行全面审核,公开评分,合理对员工工作进行评价,提升员工对工作绩效重视程度,以此保障员工工作绩效。此外还应改革干部管理,公开进行岗位竞争,为有志之士提供发展平台,在工作中,领导人员也应尽量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改变传统工作环境,不断的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促进企业协调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油田企业人事管理转型迫在眉睫,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组织管理项目,通过整合人才队伍,不断地规范人才管理制度,实施多元化培训方式保证企业发展满足人才需求,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更新于改革考核方式,不断地提升员工工作绩效,实施各项目转型改革,切实推进油田企业组织管理工作有效进行,打破传统管理方式,创新管理内容,切实推进油田企业向良性发展方向发展。

人力资源论文9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加强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日益壮大,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人才的竞争,而要实现企业人才的价值,使企业中的人才能真正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企业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是大势所趋。因此,本文笔者主要针对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然后提出新时期加强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由于电力企业在市场中具有独特性的特点,因此在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中就需要更加的得到重视,企业的发展应首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高水平的电力企业人才才能够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并且对电力企业的综合安全发展保驾护航。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前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加强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为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电力企业用人机制存在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电力企业逐渐与市场的发展相协调,但是在具体的运行中还是带有一定的垄断色彩,一般都是采用行政命令进行人员的调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竞争机制不明显,普遍存在着只进不出或者是只上不下的现象,加上电力企业的发展与一般市场中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区别,在人员编制中超标现象非常严重,不仅降低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造成电力企业运行成本的增加,很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1.2没有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电力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而且也是确定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薪酬的一个重要依据,虽然目前电力企业的较小管理相比于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绩效考核的时效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电力企业在民主评议的时候很多并没有对所评议对象有全面的了解,导致评议的`准确性不高,从而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方面,很多企业的领导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主观性比较大,很多领导在评价的时候没有保持公平的态度,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准确反映职工的工作成果。

  1.3创新意识不强

  电力企业在以往的发展中,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管理观念比较陈旧,加上电力企业中没有有效的竞争机制,造成电力企业中的绝大多数管理者思想意识落后,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是,管理者对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涵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被动的去了解一些管理知识,没有引进新的管理理念,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没有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能从分调动企业工作人员的热情,对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化产生阻碍作用。

  1.4电力企业中人才储备不足

  电力企业在融入市场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就需要采用先进的设备,吸收优秀的人才。但是由于电力企业的管理机制存在滞后性,电力企业中高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在的数量相对较少,高层次人才出现断层现象,虽然对目前电力企业的运行产生的影响较小,但是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些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会造成电力企业发展没有后劲,最终阻碍电力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2.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

  2.1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用人机制

  电力企业要想改变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首先需要对自己的用人机制进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以电力企业的发展规划为基础,对电力企业各个工作岗位进行重新划分,尤其是要对管理岗位进行重新确定,对管理岗位的山岗标准以及技能要求都进行明确,打破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界限,只要符合相关标准就可以参与到岗位的竞争中来,然后通过筛选,确定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这样能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2.2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对企业职工能力的评价过程,在很多电力企业的绩效考核中考核标准比较模糊,给较小考核中各种违规行为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使得企业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也产生质疑。所以为了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性,首先就需要对绩效考核标准进行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性质、职责以及所需技能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的考核指标,尽量是考核指标量化,减少考核中的主观性,实现对员工工作的正确评价。

  2.3加强对员工的激励

  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有很大的帮助的,电力企业中的激励需要从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入手。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员工的工作情况要薪酬直接挂钩,这样电力企业员工才能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为企业提高效益服务。其次要保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协调,对于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处理要给予物质奖励外,还需要给予精神奖励。

  2.4重视培训工作

  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对职工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所以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帮助电力企业员工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培训工作的时候必须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同时培训工作要有持续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年度做好员工培训工作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使企业的发展与员工培训工作相结合。

  2.5做好人才评估工作

  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按照相关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从中可以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保证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我,电力企业的发展模式有了很大的转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力企业必须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完善用人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加大投入,做好员工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推动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庆南.电力企业要走人才强企之路[J].广西轻工业.20xx(11)

  [2]杨实俊,王晓红.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xx(04)

  [3]李宁.试论新形势下我国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xx(07)管理科学

人力资源论文10

  一、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3、企业人力资源动态战略规划研究

  4、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与核心人才培养

  5、不同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6、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7、基于文化差异的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8、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9、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研究

  10、中国西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研究

  11、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

  12、我国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

  13、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本理念

  14、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

  15、试论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16、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17、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18、人力资源咨询业现状分析

  19、企业塑造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的切入点

  20、企业重组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冲突管理研究

  21、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2、人力资本与教育发展

  23、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演进

  2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保障

  25、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26、论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27、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28、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现状分析

  29、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30、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

  3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分析

  32、如何提高知识型 员工的忠诚度

  33、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34、企业人事部改名为人力资源部的思考

  35、对“海归”变“海带”现象的分析

  36、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一家企业的调研报告

  37、新新人类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

  38、政府职能在人才中介发展中的角色转换

  39、招聘广告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40、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的就业展望

  41、儒家/道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42、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与对策

人力资源论文11

  【摘 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通过合理地培养、组织并分配人才,为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各行各业普遍重视起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进步。将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根据公司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对企业全面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效益;对策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市场中各种经济活动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保障企业能够持续、协调的发展,企业管理层需要全面重视起人力资源的价值,构建全面、系统、科学、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为企业的全面发展进行合理的人才储备和人才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目的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有效分配和管理人才为原则,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促进企业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二、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企业按照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经营规划,利用有效的方法积极调动组织起企业每一名员工的生产效能,应用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企业财力和物力进行管理活动的过程即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过程。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据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组织管理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起企业的各项资源,减少资源浪费,而且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合理分配员工,最大化的发挥员工的优势,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不合格的企业资源管理会限制员工工作效率,员工之间出现散漫风气,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企业经济效益带来负面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有利有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系统评估机制,使企业能够及时发现人力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妥善解决,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正面作用。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有效解决企业员工经常出现的跳槽率高、工作效率低、出勤率低、迟到早退等问题,给每一名员工的发展提供合适且充足的空间,使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依赖于优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有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才能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相关措施

  1.构建高效的组织结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员工的分工合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员工分工合作又属于企业管理中组织机构的内容,在企业管理中,科学合理的设计组织机构对管理效能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规模大小、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行业特点等,以高效分工合作和有效管理幅度为原则,有效梳理和分析企业内现有工作岗位说明书、管理业务流程图以及组织体系图。从上到下逐步展开改革,建立高效、科学、系统、全面的`组织结构,以有效提高管理效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合理定岗定位,按需招聘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合理确定和安排企业内部的岗位,既要避免员工人数不足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又要防止岗位设置过多造成管理冗杂,员工生产效率下降等。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和行业特点,确定好需招聘的人才数量,合理选聘人员。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薪酬、扩大招聘地域等方式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也可以挖掘其他企业优质人才来提高企业的人才质量,并做到人岗匹配、酬适其需,充分发挥出员工的才能,使员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

  3.做好员工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软实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员工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培训是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保证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需要重视起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目标设定、工作岗位分析、设计培训内容、考核检查等程序来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企业可以设定相关的教育奖励资金,对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高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留住专业优质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4.完善企業的薪酬和绩效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薪酬分配制度和绩效管理机制,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工作结果做出公正的评价,可以加强员工对公司制度的认可,使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依据激励性、经济性、竞争性、公平性以及合法性的原则设定薪酬和绩效管理机制,并根据员工实际工作能力和企业发展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构建系统全面的绩效分配制度和绩效管理计划,确定绩效标准体系和考评指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合理招聘和培训人才,完善薪酬和绩效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促进企业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益仙,刘凤玲.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伦理问题和对策[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xx(06).

  [2]喻剑利,曲波. 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下的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xx(09).

人力资源论文12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运用会计核算的方法对其系统的进行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人力资源会计的开发与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1.人力资源会计——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

  在当今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经营规模的大小和财产物资的多少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未来发展的需求,而拥有无限潜力的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以及报告从而达到满足企业的内外部信息需求的目的,这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2.人力资源会计——宏观经济调控管理的需要

  虽然我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平均人口素质水平不高,而且受到经济政治教育分布不均影响,人力资源素质水平分布不均。因此为了我国经济和社会长期、较快、可持续的发展,对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会计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家而言,推行人力资源会计不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人力资源动态,而且可以更好地最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从而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从而来更好地辅助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3.人力资源会计——企业经营管理迫切需要

  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将人力资源进行恰当的投入,就可以成为增加企业产出的另一条捷径。与此同时,企业必须慎重考虑人力资源的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情况,因此我们就必须核算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来考察它的经济效益。当然了,既然在人力资源会计中人力资源作为一项资产,那么它就可以正确的区分投资与消耗,这样企业会计信息的反应岂不是会更准确。

  4.人力资源会计——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会计国际化已成必然趋势,人力资源会计已是国际会计实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我国会计一向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但是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会计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二、人力资源会计现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相关政策还并不十分完善

  虽然目前国内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拥有相当完善的法律和政策规定,也有一系列的法规和准则对会计工作进行界定,但是在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相关政策并不完善,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制度以及准则还在研究出台阶段,在法律上人力资源会计也尚未获得明确的确认,这使得人力资源会计工作在运转过程中存在一些尚在讨论中的缺陷,人力资源会计工作并不十分完善。

  2.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分支,人力资源会计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并不完善,人力资源会计也只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当前在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研究,多数是没有创新地对国外发达国家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进行照搬,并没有真正密切结合我国的国情,自然无法广泛合理应用,大力推行更是纸上谈兵。另外,虽然我国近些年新出台的一些会计准则在许多方面有利于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到会计准则中,但是人力资源会计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至今仍然没有明确规范的规定。

  3.人力资源的确认与计量过程存在技术上的障碍

  由于人力资本价值形成的实质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加工再加工,它的核算需要对每个人的教育、培训及工作等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才能对其投入进行合理的核算。显然,人力资本价值在确认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上的障碍。当然了,就算能对人力资本的价值合理入账,在之后的计量过程也存在很多的困难,也因此迄今为止国内外的会计研究人员尚未对人力资源的会计计量问题做出统一。

  4.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度不够,执行力不足

  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在企业财务会计统计工作中人力资源会计并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并没有足够的`热情。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会计得不到足够广泛的宣传,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度不够、执行力不足,许多企业只注重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来提高表面的、短期的经济效益,认为不值得重视与开发人力资源会计,自然也就不会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合理的应用。

  5.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人才基础素质普遍较差

  人力资源会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是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这就决定了相较于传统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和操作更加复杂,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并不真正熟悉人力资源会计,更别谈研究和实务操作。

  三、推进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发展的对策

  1.健全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

  究其人力资源会计不能广泛应用的关键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规范,因此,及时健全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类行为主体的活动,并为其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确保其责任、权利以及利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能够对企业和人力资源个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上的相关问题加以确认,最终达到对双方合理规范的目的,进而实现企业和人力资源个体之间的双赢。

  2.加强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和理论体系

  在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方面,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统一的、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方法体系,使人力资源会计学科成为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严谨的学科体系。同时要加快推进人力资源会计准则的制定,相关部门及行业,应尽快组织专家学者,学习和应用国际前沿理论,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讨,早日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人力资源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人力资源论文13

  本文主要从提高失业保险制度的立法层次,健全失业保险法律体系;谨慎的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强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功能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缺乏最高层次的立法、适用对象扩大到乡镇企业及城市的合同制农民工、将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扩充到乡镇企业及城市的农民劳务、考虑大学生的失业保险问题、失业保险制度应该包括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两个方面、加强职业培训、加强再就业培训针对性,提高再就业培训效果、加大基金对再就业的倾斜、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对再就业的支出比例、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与再就业相联系等,具体请详见。

  一、提高失业保险制度的立法层次,健全失业保险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的法律依据主要为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条例》只是一个行政法规,而立法层次直接决定制度的束力。由于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缺乏最高层次的立法,一方面,导致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困难。据1998年下半年的统计,全国企业拖欠保险费总额达365亿元;另一方面,导致各种挪用、挤占、截流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层出不穷。从影响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妨碍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就业促进方面的支出。因此,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度的实施需要立法层次的保证,这也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基础。

  二、谨慎的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

  (一)适用对象扩大到乡镇企业及城市的合同制农民工。目前我国失业保险主要限于城镇劳动者,而不包括乡镇劳动者和城市农民劳务者。考虑到失业保险的本质特征--普遍性,从理论上讲,所有的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就业的劳动者均应包含在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之内。失业保险的对象应包括各种劳动者。

  鉴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之时,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在制订失业保险条例实施细则或修改条例时,应适当扩大失业保险的适用对象,将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扩充到乡镇企业及城市的农民劳务,应该允许在城市从事较固定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按属地原则加入失业保险。

  (二)考虑大学生的失业保险问题。大学生失业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相对存在且将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它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因为这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根据规定,则刚刚毕业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又是不可能领到失业保险金、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虽然《关于切实做好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将未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纳入“低保”范围,但是领取“低保”程序繁杂,条件苛刻。所以有必要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有助于促进再就业,创造财富,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强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功能

  如前所述,失业保险制度应该包括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两个方面。相比之下,促进就业更为重要。所谓促进就业是指通过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帮助失业者提高就业能力,创造就业机会,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失业者的就业问题。

  (一)加强职业培训。中国劳动力具有绝对数量多而相对综合素质低的特点,普通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但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是促进就业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必须加强再就业培训针对性,提高再就业培训效果,提高再就业率。有关部门在开展培训前,必须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的相关信息,同时加强对培训对象具体情况的分析,采取个性化的培训和就业服务,在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培训时间等方面,为失业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提高培训效果。另外,应该把失业登记部门与劳动部门、职业介绍部门合在一起,在失业人员进行失业人员登记,办理失业金申领程序的同时,进行职业介绍登记,参加劳动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再就业率。

  (二)加大基金对再就业的倾斜。加强失业保险的促进再就业功能,基础便是有资金作保证。对于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比例均应显现出倾斜性,以协助失业保险的这一功能的更好发挥,体现失业保险在治理失业方面的主动性。

  1、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对再就业的支出比例

  在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上,中国偏重单纯的生活保障,在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不能有效为促进就业提供资金上的保证。由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用于职业培训项目的基金支出比例,所以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再就业上的资金就具有较大的弹性,从而对再就业支出方面难以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再就业的实质性进展受到影响。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失业保险基金对再就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如德国政府使再就业培训经费放在各项失业投入的首位。中国的失业保险法规应扩大保险基金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费用的提取比例。在立法上把当前的不确定比例固定下来,明确规定失业保险基金中用于促进再就业和基本生活方面的法定比例,使再就业方面的支出比例具有刚性。在确保失业人员失业期间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扩大现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积极加大促进再就业的支持力度。

  2、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与再就业相联系

  中国失业保险金的领取与再就业的关联性不大,这种简单发放失业保险金而与促进再就业脱钩的现象不利于促进失业人员积极就业,应改进目前的方法,使其与再就业相联系。多数失业保险相对完善的国家对失业者领取失业补贴都有相当严格的制约条件。制定这些限制条件的目的均是为了促进失业人员尽早结束失业状态。如在德国失业保险法中规定,失业者只有努力地寻找工作,接受各方面提供的“合适的”工作机会,才能享受失业补贴;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也规定,如果失业人员在半年内还找不到工作,则取消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可见,西方国家对于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均是与再就业行为息息相关的。这种相关联的方式,可以促使失业人员积极寻求就业可能,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不会给任何惰性创造机会。中国亦应对失业保险金的发放附加一定条件,而不是只是简单地用时间来约束,具体途径可以包括:对于提前就业者进行补助,补助额为提前时间段内所应领的失业保险金的一定比例,激励失业者寻找就业机会;灵活发放失业保险金,对于有可行创业计划的失业人员,可考虑一次性发放多月的失业保险金,作为其创业资金;对于不积极参加就业培训的失业人员,可以采用适当减少失业保险金或对于参加失业培训的失业者给予增加失业保险金的方法,鼓励失业人员努力提高技能,尽早就业。

人力资源论文14

  受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冲击的影响, 钢铁产能过剩加剧, 需求增速持续放缓, 供求关系的根本逆转已成为钢铁产业进入"微利时代"的主要运行特征。 抓紧实施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钢铁企业突破市场重重围困的唯一途径。邯钢经过 20xx 年-20xx 年的发展,基本完成了"产业转型、装备升级 ",为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化邯钢奠定了物质基础。 五年来,邯钢在职工总数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全员劳动生产率由 20xx 年的 256.6 吨/人·年, 提升到 20xx年的 508.7 吨/人·年,劳动生产率增幅近 1 倍,为传统国有钢铁企业尽快走出困境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企业发展战略概述。

  邯钢 1958 年建厂,经过 50 多年的建设发展,尤其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邯钢经验"享誉全国。20xx 年河北钢铁集团的组建,为邯钢的战略发展制订了新的规划,注入了新的活力。

  "十一五 "期间 ,邯钢依据国家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和《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制定了以高附加值 、高技术含量精品板材为主要方向的 《邯钢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总体规划》,于 20xx 年底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实施。 20xx 年邯钢与唐钢两大集团联合重组成立河北钢铁集团,邯钢与宝钢合资兴建的邯钢新区一期工程全线贯通。 在"十一五"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邯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装备升级改造"的步伐,到 20xx 年的"十一五"末,在管理模式、装备水平、技术指标、产品结构、 盈利能力和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基本达到科学发展示范企业目标。

  20xx 年是邯钢发展 "十二五 "规划的开局年 ,公司 "十二五"总体战略目标是:"着力打造国家循环经济样板,突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瓶颈,创新推动河北钢铁发展模式,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集约效益型企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国内前三名,以科技创新为主题,以挖潜增效为主线,市场定位做精钢铁主业,拓展钢铁功能,成为精品钢材和转变发展方式示范企业。 建立精准高效与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同心同力与共创共享的企业文化,全面实现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化邯钢的战略目标".

  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公司总体发展规划战略的延伸,是公司战略管理活动的职能组成部分,属于嵌套关系,见图 2. 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减少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未来的不确定性,提高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有效配置。

  1.人力资源"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邯钢人力资源管理根据行业发展形势及公司发展战略,明确规划,明确定位。

  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管理创新,深化完善三项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主要目标:推行现代劳动组织模式,强化培训提升整体素质,造就尖端操作技能人才,科学完善绩效考评体系,持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控制主业人数:新区达产之后,本部钢铁主业职工总数控制在 20000 人以内。 "十一五"末,人均产钢本部达到 550 吨 / 年。 具体措施:一是实施"集中一贯"管理和机构设置扁平化,两级机关管理人员比例控制在 6%以下,技术业务人员为 10%以内。 二是优化素质结构,适应建设国际水平现代化邯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三是完善薪酬体系,在企业效益增长的同时,实现职工收入持续适度增长。 积极探索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十一五" 末,职工平均收入达到 5 万元 / 年,其中关键岗位、特殊人才等群体达到 7 万元 / 年。

  2.人力资源"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河北钢铁集团及邯钢公司的"十二五"规划,邯钢人力资源"十二五" 规划的战略目标是全力打造支撑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化邯钢发展的人才基地。

  具体措施:一是根据省国资委和集团"金、橙、蓝"人才实施计划,依托公司"十二五"总体战略规划,打造资源结构合理、素质结构优良的国内领先的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化邯钢的人才基地,确立可持续发展的邯钢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 二是围绕公司 "主业做精,功能拓展、打造精品钢材企业和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的总体战略规划,实施"素质提升、降本增效、人才强企"战略,深化争当河北钢铁航母"先锋号"主题活动和"6S"精益管理活动,实现"绩效一流,薪酬一流"的目标。 三是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队伍的储备和培养,为各类人才成长搭建阶梯。 四是结合邯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需要,合理平衡人力资源,科学组织,深入挖潜,重点落实"优化机构,简化岗位,强化配置",确保公司生产经营和技改技措项目基本需求。五是"十二五"末将钢铁主业人数控制在 1.5 万人,人均产钢达到 800 吨/人·年,劳动经济技术各项指标达到或保持国内先进钢铁企业水平。

  邯钢人力资源管理在 20xx 年-20xx 年连续五年的滚动跨越发展中,明确定位,将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系统联系,以供求预测为核心,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战略,采取滚动计划和动态规划相结合的运筹技术方案设计,克服资源结构缺陷、离岗人数骤增、人员补充受阻、周边环境压力等不利因素,有效解决了 "新区建设、老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岗位需求与供给缺乏难以匹配的矛盾。

  通过职能战略定位、管理流程再造、组织机构优化、定岗定编定员、薪酬体系激励、绩效考核评价、劳动用工改革、人工成本控制、培训开发创新和企业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准确把握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卓有成效地推动了邯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修订与实施,对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人力资源规划实施。

  依据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邯钢经过 20xx 年的战略起步到 20xx 年的战略成熟连续五年的滚动跨越发展,一年一个台阶,在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邯钢人力资源规划应用滚动技术,实施动态规划,在滚动跨越发展中迈出了坚实的三步。 第一步,20xx 年公司战略发展之初,全面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人力资源盘活"期;第二步,20xx 年公司战略实施之中,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的"人力资源挖潜"期;第三步,20xx 年公司战略日渐成熟 ,全面推动钢铁主业 、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源涵养"期。

  1.表观资源盘活期。按照工程建设进度,邯钢新区一期工程于 20xx 年底建成投产,根据人力资源滚动发展计划,新区建设用工成为 20xx 年-20xx 年度人力资源运作的重点。 如何实施动态规划,科学运筹优选组合可控资源要素,消化内部自然减员、历史性缺员及结构性缺陷,形成有价值、能操作的最佳动态规划路线和可预见、 能控制的最佳动态规划效果,已提到邯钢人力资源管理的议事日程。

  动态规划是管理运筹学的基础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尽力实现当前环节动态选择最佳。 当前环节动态最佳选择既不受制于上一环节的决策结果,也不作用于下一环节的决策行为,具有即时性和高效性。

  应用动态规划原理,我们对公司当年所辖资源结构进行了系统盘点, 对新区一期工程所需岗位定员进行了系统调研。 在充分考虑现代装备技术应用替代效应,深化完善《邯钢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基础上,坚持"凡国外引进设备比照国外定员,国内设备按国内一流定员" 的原则,对新区初步设计的编制定员方案进行了严格审定,经公司管理、技术和操作等层面的专家充分酝酿,最终核定编制定员为 3806 人。 新区所需人员以老区抽调为主的原则, 决定先期从老区抽调20xx 人,支援新区建设,按照工程项目进度分批分期进行,骨干力量按新区所需人员总数的 20%~30%先期配齐, 其他人员在 20xx 年底试生产前 5 个月到位。 20xx 年邯钢人力资源管理因素构成及资源表观盘活具体措施。

  2.沉淀资源挖潜期。由于历史原因,邯钢人力资源管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缺乏创新、缺乏活力。 适值邯钢与宝钢合作建厂之际,我们顺势而为,以新区建设为契机,打破了多年的沉寂,全面学习宝钢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推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20xx 年的工作重心确定为"盘点资源、盘活资源". 下发了《关于规范劳动组织工作意见》《邯钢设备点检定修推进初步方案》和《邯钢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重视人力资源战略研究,制定"人才强企"前期规划。 由于激励政策对路和制度措施严格,20xx 年人力资源管理在合并低效能岗位、公辅集中巡检、设备点检定修、在线承包和机构精简优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邯钢人力资源"浮财"几乎扫尽。 在消化"入不敷出"因素的基础上,为新区建设、老区改造及紧缺岗位供给3134 人 ,其中盘活资源 1687 人 ,人力资源滚动推进计划 "表观盘活"人力资源"沉淀挖潜"期,人力资源管理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露。 在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全面开展了有机优化、职能整合及岗位精减工作,明确以《邯钢劳动定员定额标准》为依据,以控制岗位劳动效率为手段,凡达不到 6.5 小时/人·班作业时间标准的岗位,一律实施精减。 在"抓软肋、定措施"的基础上,继续在合并低效能岗位、岗位操检合一、工序区域协作、工种拓展培训、推行作业长制度、公辅集中巡检制、设备点检定修、在线设备承包制和机构精简优化等层面加大攻关力度,在人力资源"沉淀挖潜"期,经过对可控资源的平衡优化和置换,累计为新区建设、老区改造及紧缺岗位缺员提供 2848人。 其中挖潜 1574 人,人力资源滚动推进计划"沉淀挖潜"取得明显成效。 20xx 年-20xx 年人力资源管理因素构成及资源沉淀挖潜具体措施。

  3.人才资源涵养期 . 邯钢人力资源管理经过 "表观资源盘活""沉淀资源挖潜"两个阶段的发展,20xx 年进入公司"十二五"的规划发展期,随着公司"人才强企"战略的正式出台,邯钢人力资源适时调整部门规划战略, 动态修正实施方向,"人力资源涵养 "成为邯钢人力资源 "十二五 "规划期 20xx年-20xx 年动态规划的具体目标。 为此制定了"管理体制全面创新,大力推动人才强企,科学完善绩效考评,扎实推行精益管理,继续深化分配机制,开拓创新培训模式,有效保障职工权益、提升信息网络功能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具体措施。 全面落实省国资委和钢铁集团"金、橙、蓝"人才实施总体计划。 围绕公司"主业做精,功能拓展、打造精品"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要求,实施"素质提升、降本增效、人才强企",强化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及专家体系的建设。 平衡资源,涵养资源,重点推进优化机构、简化岗位、强化配置、保障供给和控制从业人数,引进紧缺人才辅以配套政策的.激励,有效推动了厂际之间人员的自主调动、组织调拨和资源调剂,为新区竣工后期、老区零星改造及关键岗位缺员解决 537 人,其中人才涵养措施贡献 1078 人。人力资源管理因素构成及人才资源涵养具体措施参照见表1. 动态规划决策路线。

  四、规划实施效用分析。

  20xx 年-20xx 年邯钢人力资源的动态规划与实施 ,是企业管理运筹学的具体应用。 规划与实施的动态过程跨越了公司两个五年计划,经历了"表观资源盘活"期、"沉淀资源挖潜"期和"人才资源涵养"初期,通过五年的动态规划与实施,累计为公司新增岗位提供劳动力 6519 人。 其中方案实施获取直接效用 4339 人,按人工成本 8 万元/人·年计算,直接效益 3.4712 亿元。毋庸置疑,在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特殊时期, 邯钢的探索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经验依靠实践创造,理论依赖实践创新。 实践证明,邯钢人力资源的动态规划与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规划后期实施方向。

  随着人力资源滚动计划的循序推进,时间又将邯钢人力资源管理带入了新的一年,"人才资源涵养"亦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xx 年是邯钢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是为加快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化邯钢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 公司将以"绿色转型、创新创效"为主旋律,以"系统综合创效最大化"为目标,进一步创新发展"邯钢经验"。

  邯钢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持续创新,为有效发挥人力资源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公司转型升级中的基础作用,提供了充分的人才支撑和人力支持。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创新转型理论,掌握转型技术,取得转型方法。 以优越的管理制度激励人、深厚的文化底蕴陶冶人、美好的发展远景凝聚人。 继续推进"人才资源涵养"计划,继续深化精益管理集训、技术专题特训和操作人员轮训等针对性培训教育计划,实现质量顶替数量。 适时创建虚拟组织,组建技术或技能专家团队,以较少的人工投入获取更好的人力资源效益,强化一贯管理,优化编制定员,进一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十二五"末邯钢公司劳动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钢铁企业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力资源论文15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现状

  企业的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很多企业,只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的企业发展标准,对人的管理工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忽视、漠视,导致企业文化缺乏,员工思想工作达不到有效把控,出现工作上的分歧和人员的高频率流动等恶劣情况的产生。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只停留在招聘和解约两个工作层面上,认为人力资源就是招聘人、开除人,传统的陈旧的小企业思维模式根深蒂固,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人才的长期管理,得不到很好的处理,留下的人才逐渐变成“酱才”。现阶段,在企业中行政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职责分工不明,思想政治工作要么两个部门抢着抓,要么两个部门都敷衍塞责,要么互相推诿、互相较真,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与合作,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混乱和无序,不能长期有效的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和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做好把控和吸引,甚至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利于企业的积极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轻,拖延、敷衍常有发生。在薪酬、福利、人事等工作的开展之后,部分企业才有时间想到思想政治工作还没有进行,得不到部门的重视,不能合理有效的融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以至于工作做了,却没有收到相对应的积极效果,反而造成企业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对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积极构建的探索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对人的工作需要以人为本,发挥人力资源工作的服务意识,以及教育意识,双重并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深入员工,细致关系员工的现状,做出合适的应对举措。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纸上谈兵和闭门造车,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和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积极进行交流和沟通,明确公司的发展动向和不断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员工的思想现状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于解决企业问题的管理途径中,细致关心员工,增加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尊重和相信员工,以人为本推进人力资源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职工关注的更多是心理需求的满足以及文化的认同感,而在这种认同感之上的是员工对自己人格的重视,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尊重职工的人格尊严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由表及里,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心理。

  三、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么,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对职工的思想状态进行积极的把握,并给予员工一定的心理与行为指导,使得人力资源工作更加有效的得到开展,为企业最好人才管理,让企业实现最大程度的增收和持久发展。

【人力资源论文】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论文03-13

人力资源论文07-08

[合集]人力资源论文07-09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01-10

基层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05-27

人力资源论文15篇【实用】07-08

人力资源论文通用(15篇)07-09

人力资源论文(汇编15篇)07-09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