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数学论文

时间:2024-07-30 14:15:36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数学论文精华【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论文精华【15篇】

数学论文1

  伟大的数学王国由0—9、点、线、面组成。你可别小瞧这些成员,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奇妙无比,丰富多彩。例如这不起眼的点,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快捷。这个功劳非黄金分割点莫属了。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其中一段与该线段的比等于另一条线段与第一条线段的比,比值近似0。618,这就是黄金分割点。

  从古希腊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把黄金分割点应用于造型艺术,可以使作品给人以最美的感觉。因此,黄金分割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一、画图的应用

  1、画长方形是我们小学生最平常的事,也是最熟悉不过的。你们可知道在无条件的情况下怎么把长方形画的更美,给人一种更舒适的感觉?那就是长方形的宽与长的比值接近0。618,这样画出的图形更美。

  2、学过绘图的人可能知道如果给你一张纸,把这张纸画满,不一定会好看,但要是就画一点,留许多空白也不会太好看。但有一些画就让人感觉很美、很清爽。那是因为它应用了黄金分割点,才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二、人体的应用

  1、在人体的结构上,黄金分割的应用更为广泛,举个最为熟悉的例子。人们常称的帅哥、美女,就是他们的脸宽与脸长的比、腿长与身长的比值都约是0。618,这样的身材堪称最美。

  2、人的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膝盖是人腿的黄金分割点……

  三、建筑物的应用

  古今中外,许多建造师都偏爱0。618,他们的`杰作另世人仰慕。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还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四、生活上的应用

  1、大家平时可能注意到电工在检查一根不导电的电线时,他总是选择这根电线的黄金分割点来检查,因为这样可以最快速的找到损坏处。

  2、我们家里大多数门窗的宽和长的比也是0。618,还有箱子、书本等都应用了黄金分割点,让这些物品看上去更舒心。

  大千世界,美轮美奂,到处都蕴藏着黄金分割点。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用知识和智慧创造出更多的美!

数学论文2

  今天,按计划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事先进行了较充分的准备,我带着三角形等各种教具、学具走进了教室。

  “今天,我们在了解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一上课,我就直奔主题。

  “不就是180°吗,没什么意思。”还没等我按预设的方案展开,快嘴的王瀚文就插了一句嘴。

  “哦,你知道的还不少嘛!”对这个“小快嘴”我还真是有些无奈。“我也知道。” “我也知道。” ……看到“小快嘴”得到了表扬,一个个“小快嘴”便争先恐后起来了。

  看来我的精心预设是落空了,学生都知道,我该怎么办?一个闪念,我决定干脆就往后退,让这些小快嘴们唱大戏。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我再次问道。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180°。”

  “确定吗?”

  “确定!”

  “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说说理由吗?”我把皮球踢了回去。果然,刚才还举得老高的小手一大半缩了回去!我乘机挑衅:“不是都知道吗?”

  一阵迟疑后,顾嘉婧发言了:“我可以举例证明,这把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分别是90°、60°、30°,加起来正好是180°。”

  “对,另外一把三角尺也是。”许多同学也随声附和。

  我不慌不忙:“两把三角尺也只能代表两个三角形的情况,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吗?”这下可把他们给问住了,一片沉寂,继而窃窃私语…

  过了一会儿,李聿童举手发言:“老师,你课前不是布置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三角形吗,我们只要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加一下就可以证明了。”

  这个建议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张其乐还补充说:“我们有54个同学,每个人做的三角形都不一样,各种三角形都有,就能说明问题了。”

  还没等我发表意见,许多性急的同学都已开始尝试了!不一会儿,各种议论声相继发出,有的说:“对,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就是180°。”有的惊讶:“我加起来怎么是185°啊?”还有的说:“比180°少!”在请了十多位同学汇报了自己的度量结果后,我悠悠地问:“你们不是都说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吗,怎么实验结果千奇百怪?” 这下可真把他们给问住了!

  教室里安静了足有一分钟后,黄婧琦说:“我觉得我们还是对的,有十几个同学的结果都是180°。”

  我说:“那还有更多的人不是啊?”

  许文睿接道:“我发现他们的结果虽然不是180°,但都相差不多,也应该算!”“我认为是他们量的时候不够细心,有误差!”“还有的人三角形做的不标准,边都不是直的!” ……

  “你们自己做的三角形,自己度量,自己计算,明明那么多人得出的结果不是180°,随便找个理由就想蒙混过关?”我心中窃喜,嘴上却故意刁难!

  “不需要量每个角的大小,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就行了。”曹奕霄突发奇想。

  “其实不要剪,只要折一折就能说明问题,也不会产生误差!”不知是谁在下面插了一句嘴。立刻就有人应和:“对,书上就有!我看过书,我会折!”……

  不一会儿,剪角的,翻书的,折角的,互相讨论的……教室里热火朝天。当下课铃声响起时,他们还意犹未尽。而我这“悠闲”了一节课的老师,内心却充满喜悦!

  在数学学习上,学生的认知起点常常超越教材的逻辑起点,他们已有的认知经验、思维方式也时常出乎我们的意料。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原认知”。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但这张纸上到底涂抹了什么“底色”,勾勒了哪些“线条”,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往往容易让人忽视,或是被我们凭经验想当然的确定!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生长新的`知识经验。信息加工理论认为,教学不是信息的简单传递,而需要学生对信息的主动加工、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原认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朴素认识和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弄清学生知道什么、知道多少、如何知道、还有哪些不知道。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知道”固然有真实的一面,但这种“知道”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表面的、零乱的、浅层次的,大多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有意会而口不能言的阶段。对此,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充分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资源,关注学生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课前的学情分析是有效的途径。谈话交流、抽样调查、尝试问题解决、分层摸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次,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换而言之,就是教师要有“退”的意识。从建构主义角度而言,数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建构的活动。也就是说,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切不可冲锋在前,遇水搭桥,逢山开路,而要适时而“退”,择机而“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展示、表达,并在展示、表达的过程中,暴露问题,分析原因,从而深化认知,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但教师的“退”不是漫无目的、不讲原则、不设底线的退,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教师的“退”,是为了在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过程中,不喧宾夺主,是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换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能力的重要策略?这样的“退”,实质上就是以“退”为“进”。教师的“退”,是为了学生的“进”;战术上的“退”,是为了战略上的“进”;今天的“退”,是为了明天的“进”!

  “以退为进”,这也应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吧!

数学论文3

  一、新课导入法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许多大中专业学校中,很多数学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弱、逻辑能力较差,有许多不好的学习习惯,加之数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反感情绪,甚至觉得数学百无一用,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所以,只有使学生觉得数学不再枯燥、抽象,使学生不再对数学感到头疼,使他们觉得数学是实用的、有趣的、生动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这样学生才不会再把数学看成是负担,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开始,必须有效地展开新课,并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重新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掌握学习要领,并把新旧知识能够联系在一起。

  二、通过设置问题导入

  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弱,再加上教师在开始上课时不作任何铺垫,直奔主题,使得他们对数学彻底失去兴趣。比如,在讲“复数”前,首先可以提问大家方程x2=-1的解为多少,大家根据平常的知识会说无解,这时,教师可以先卖关子,让大家听完这堂课后自然就明白了这个是有解的。然后,引入复数的概念、特点等,使得学生了解到复数的存在。上完课后学生就会明白方程x2=-1只是在实数范围内没解,但是在复数范围内就有解了。这样逆思维的引入课题,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引起他们的思考,究竟有什么神奇的数集存在呢?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成功地引入了复数的概念,提起了大家学习复数的兴趣。由此可见,巧妙地引入主题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过渡到新的知识点上。

  三、借助工具进行新课导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工具引入新课题,如在介绍椭圆的概念前,要求学生在下次上课时带图钉、细线等工具,那么学生肯定就十分好奇,数学课要这些东西干什么用呢?上课时,介绍完椭圆概念后,在黑板上用图钉和细线、粉笔画出一个椭圆,加深学生对椭圆的理解,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椭圆的两个焦点就是图钉固定的地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就是所用的细线,并且看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一定要小于细线的长度,即在椭圆中2c﹤2a。此外,还可以观察到椭圆上每个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都等于细线的长度。通过这样的现场演示,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椭圆的定义,并知道怎么画椭圆。因此,数学工具的引入,不仅可以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能学会如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四、通过多媒体进行新课导入

  目前,许多课堂都在用多媒体上课,所以,将难以在课堂上直接演示的数学现象用PPT的形式展现出来,加上动画放映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于教师引入新课。比如,在推导“三棱锥体积的公式”时,可以用几何画板做一个动画课件,在大屏幕上直接显示一个三棱柱是怎样被割成三个三棱锥的。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三棱柱和三棱锥之间的关系,直观生动的'上课方式也容易被大多数学生接受,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反应更快。此外,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举一反三。所以,多媒体教学在大中专课堂教学中应用,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他们建立立体思维,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五、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

  采用故事导入法实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穿插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某个数学知识的故事,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课堂。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启迪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在上新课之前讲述和新课知识相关的故事,当然讲述的过程不只是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其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现给学生,通过给学生讲述科学家坚持真理、不断探索知识的精神去感动学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教师再将知识引入课堂。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选用合适的新课导入法,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后教学中,教学者也要不断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

数学论文4

  摘要: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 计算能力

  其实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所得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系统分析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位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抓好基础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三、能力的培养

  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学困生转化工作

  其实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在这方面应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数学论文5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所提倡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它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在发展学生认知、情感和态度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促进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对于数学来说,所有的知识既然是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用回到生活中去,如此方可让数学真正服务于现实生活。教师应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此来较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教学当中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借助于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主动性

  学生可借助于现实生活来获得知识技能,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将课堂教学内容转移到现实生活的经历当中,并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经历当中来学习知识,这样就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于自我的亲身经历来获得真实的体验,以此来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知识。例如在数学学习当中,会应用到许多的教具。在教学钟表时间的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制作纸质的教具表盘。通过制作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时间的概念,以及表示时间的单位、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在深入讲解有关时间单位的换算等知识点时,学生就能够较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通过这样生活化的学习,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使得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教师应在开展教学时,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情景,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较好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深入认知到源自于现实生活的数学知识,也同时能够较好地影响与作用于现实生活。因此学生必须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来进行对外在知识的内化,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应精心创设能够较好的体现出生活实效性的教学知识内容。

  2.注重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下,教师应在教学当中不再沿用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于部分数学基础知识,如果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机械记忆,这样的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定,让学生无法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当中,尤其要注重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仅仅是应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应提供给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以及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思维来考虑数学问题,并合理应用数学技能,这将教学生活化真正体现在小学数学当中。

  教师应让学生懂得灵活应用生活化理念,将原本抽象的教学知识置换为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并指导学生立足于现实生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进一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在教授“三角形”的知识点时,为使学生深入体会什么是三角形,教师可安排各个学习小组来制成三角形的纸质包装盒。

  教师要指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三角形相关的知识来开展合作来制作包装盒。在进行制作的过程当中,可充分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在开展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既可有效的提升了学习小组所有成员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还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提升了小组协作能力,还可使学生较好的认知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所具有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深入的体验生活,并从生活当中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3.合理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

  数学学习终极目标,即为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较好的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应在教学当中来精心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应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进一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例如,笔者在教授有关“利息”的知识之后,就安排了一次生活化的充满趣味性的课外作业“学做一次小储户”,首先安排学生查阅当前让银行所执行现在的存款利率数,并让学生计算自己零用钱,再比较不同年限的存款利率,计算出应如何存款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这种充满趣味性的作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深入分析、调查研究、相互比较的学习过程,能够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利率、利息的相关知识点,这些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会理性的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意识,让教师能够达成教书与育人的相互统一。在教学当中贯彻落实理论知识与学习实践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充分应用所学知识,从现实生活来有效的拓展知识面,并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较好的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在现实生活当中懂得了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结语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下,开展生活化教学,既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进一步研究如何才能应用好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数学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xx.

  [2]仁青彭措.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xx,27:132-133.

数学论文6

  一、注重德育渗透的自然性,融合数学知识的潜在性

  各学科的智育教育向来自成体系,相应的德育内容却显得十分含蓄。通常情况下,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附着于智育知识的传授和能力训练过程中。从数学课程的教材内容看,应当做到德育教育之科学性与思想性的彼此交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老师能够做到恰如其分的德育渗透,小学生则并未感觉是在接受伦理说教,却在无形中深刻体验到内心的顿悟。联系实际过程中,教师也不能脱离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而进行高谈阔论。例如:在给学生设计数学应用题时,尽量结合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的人文与自然景观,适时地融入实景数据的教学元素,不仅让学生透过数字了解地大物博的中国国情,也使他们感知祖国的富饶美丽与繁荣昌盛,从而激发小学生热爱国家的朴素情怀与由衷自豪感。通常而言,在众多自然学科的教材框架中,绝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处于十分明显的重要位置,特别是数学等课程内容中依旧需要教师研究教材的细节内涵,充分发掘课文中潜在的德育因素,赋予数字和公式更多的客观情景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德育教育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和谐渗透与贯穿始终。

  二、强调德育修养的渐变性,发挥教师人格品行的崇高影响

  智育讲究循序,德育注重渐进。与其说德育是训练学生修养的说理教化过程,不如认为德育就是师生情感陶冶的互动感染过程。因此,教师自身的人格形象以及所展现出来的行为品德,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潜在的感化过程不仅具体、直接,甚至是深刻和永久的。对于刚刚步入学业生涯的小学生们来说,诸如教师漂亮的笔墨文字、文明的言谈举止、优雅的仪表形象、严密的逻辑推理等言行过程都在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行的熏陶,引导学生的举止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如果教师能够做到明礼诚信,公正谦逊和一视同仁,将使学生在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和谐欢乐气氛中学习知识,领悟道理,提升素养,在情感交融的愉悦氛围中接受科学知识、获得德育启迪。相对而言,西藏广大农牧区小学中的孩子们普遍都很单纯和善良,他们用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如果包括任课老师在内的大人们能用“善”的言语和“正”的行为去感染他们,将使学生的童真和善良得到的不灭的延续,学生也会发自内心地遵从于教师的谆谆教导,教师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三、注意德育过程的持续性,坚守教育规律的科学性

  德育和智育都在强调可持续性,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要求。德育教育及其过程经常出现周期性、反复性。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需要对他们重复强调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能听得懂、记得住。今天懂得的简单道理,到了明天他们又会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反复的强调、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示范。正如数学知识的逻辑规约一样,必须遵循循序渐进且反复强化的特定规律。否则,德育教育过程也可能违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因此,德育渗透或德育教育过程需要在恰当的`氛围和情境中,适时展开,循序道来,让学生记得住,做得到,行得通。众所周知,智育教育需要做到渐进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理,德育教育也应该强调周而复始的持之以恒。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是教育的共同特点。在西藏农牧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过程必须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顺序,注重一以贯之,强调反复性,且不可仅在课堂上有感之处即兴发挥一点。西藏作为我国特殊的边疆少数民族区域,要求其所培养的各级各类学生必须坚定政治立场,坚决反对民族分裂。这就要求西藏的任何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有效地贯穿政治教育,注重德育思想渗透的持续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各国人们普遍认为位居首位的挑战未必是技术问题,而是思想道德问题。大家公认,未来的科学技术必定繁荣昌盛。倘若管理权掌握在那些懂得一定技术却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手里,那将是人类的灾难。因此,各国各民族都要把对公民的德育教育作为紧迫的重要任务,积极主动地寻找对国民德育渗透的新途径。无疑,西藏自治区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当把培养新一代的道德修养教育作为重要的育人使命,自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理应高度重视各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工作。每一位致力于教书育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以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的道德修养,更要在追求学生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方面付出辛勤汗水。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更是事业的崇高使命。

数学论文7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1.培养学生形成读图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动性,只有他们喜欢的事物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以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把插图作为学习数学的辅助工具。例如,在教学生数数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只兔子、两面红旗、三个糖果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从图中得出数量,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读图的习惯,学会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

  2.培养学生分析主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结合各种各样的图片,来增强学生的数感。但是,为了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展示的图片通常是某个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例如,在教学“比大小”的课堂中,教师展示给学生“龟兔赛跑”的画面,然后提出问题:它们跑的距离谁多?谁跑得快?学生通过图片的展示就能得出结论,也知道对应的问题需要观察哪个部分,这样不断引导学生,就能帮助他们分析主题,然后获取需要的信息。

  3.培养学生表述图中信息的能力

  学生不仅需要学会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还要将获取的信息表述出来,才能真正体会到读图的用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表述图中信息的能力,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读图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信息,编出与图片有关的应用题。“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3只,又来了2只”,学生通过反复地这样表述,就能提高对数学用语的使用,也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另外,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他们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想象力,然后再结合图中的信息,最后再用数学术语表达出来。因此,在培养学生表述图中信息的能力时,还需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有效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成长成为创新型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小学生也是祖国的希望,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头脑清晰、思路条理,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必要的,我们还需要积极探索出更有效的提升办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数学论文8

  中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摘 要:本文就我国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如何适应当前职教(特别是2年制)改革需要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提出了职教数学课程的新理念,构建了课程框架,制定了课程目标,并给出了课程综合化实例.

  近几年来,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是与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比,我们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将中高等职业教育中中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总结如下。

  1、 中高等数学教与学所面临的现状

  目前,中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中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影响。但从现阶段来看仍存在很多需要我们改进的地方。从教学过程发现,大多教师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课上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解,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时间去思考去探寻,缺少开放和创新的思维,学生上课时觉得上课内容都是书本知识,教师在讲解一些重要知识时却没有重视,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与专业的相关性的缺失,使得大多学生觉得学而无用,从内心排斥数学课程。从教学环节上看,传统的数学课总是从复习到引入再到推导证明然后举例练习一套流程,和本科的中高等数学教学没有差别,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特性,大多学生对定理的推导证明没有兴趣,他们在乎的是会解题即可,学生看重的也正是职业教育的理念:重视应用。另外在我们的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严重缺失,大多学生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点正是数学教学可以培养的。从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国内的中高等数学教学教材都如出一辙,诸多理念还是很多年前的,因此这些陈旧的理论和教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加上固化的知识,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阻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2 、中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几点思路

  打破传统高职中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单一模式,在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高职数学内容体系模块结构。即基础模块(极限与连续、一元微积分,重点是概念、性质及求法)、专业模块(专业学习必须的数学知识)、数学实验课(介绍数学软件的用法)、提高模块(数学建模),为了实现模式化教学,满足于不同专业的需要,将不同的专业案例和生活案例应用在教材的编写中,体现教学性、人文性和实践性,进而体现出教育教学的本质。

  丰富实践活动,建立数学建模思想,使得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利用实际问题所产生的条件,选择、应用或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根据常规业务、常规工艺和常规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选择、应用或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得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是能用于实际的,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驱动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入课堂,用情境真实的实际问题,创造现实工作生活中待解决问题的.情境;用提问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其要求不同,在教学时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课程的设置上,应从应用出发,不再按照学科的体系来设置课程,应根据专业所需来设置,课程的名称体现应用的特点。在课程内容方面,应根据应用的需要,舍弃现在以及以后都不会用到的内容和理论。在教育上重视应用,而非不要理论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枯燥地讲解理论,而是结合实际应用引导出概念理论。实践不仅能验证理论的真伪,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充分掌握了实践技能的学习。在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时也应体现出应用的特点。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学习,并能举一反三。

  与专业结合,体现数学服务专业的理念,数学课的教学应是在将学生的数学知识同专业需要相结合的同时,能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服务的专业性,因此,数学的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相结合,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基础,进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进行分层教学,大多学校的专业是文理和各种层次的学生兼收,他们的数学基础差别非常大,为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入学测试,按照专业相近的学生同班的原则分成了不同的教学班级。有的班级同学数学基础特别差,他们只学习一元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等内容,数学基础较好的一些,他们则增加一些概率统计、行列式矩阵等内容。通过分层教学可克服以往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消除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课堂上都有用武之地,都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不能过度强调考试,那样会陷入一种为考试而学习的误区。在平时注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给学生一些小课题,让他们主动思考,查阅资料,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平时上机课介绍数学软件时,观察学生使用数学软件的熟练程度,这些平时成绩都要纳入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中。

数学论文9

  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这个源泉像潺潺的小溪,就在我们的眼前,你只要走近去看,在你面前就会展示一幅令人惊异的大自然的秘密的图画;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兴趣的源泉则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发现它;而很常见的情况是,这个“攀登”、“挖掘”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的过程本身,这是兴趣的`重要源泉。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是让他们能真正学到点东西;二是能充分体现自我;三是也能从中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使他们之间学会合作交流,为今后走向社会,并能立足于社会打下基础

  教学不是教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研究性学习正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实验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的同时,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我们要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数学论文10

  以趣诱思。

  如在教“圆的周长”时,教师先让学生分别量出事先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6厘米的三块圆形硬纸板的周长,学生得出了它们的周长分别是9厘米多一些,12厘米多一些,18厘米多一些。这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个圆形的场地直径是100米,用刚才的方法量周长方便不方便?”接着教师说:“现在看谁最聪明,不用量就可以知道这个直径100米的圆周长大约是多少?”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很快算出了是300米多一些。教师稍作点拨,使学生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得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以疑激思。

  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随便报数,教师很快说出了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验算,结果全对。

  接着顺势诱导:这样一个一个去除太费时间,能不能不用除法,一看就知道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呢?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很高。又如在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出示一块长方形木板,正反两面都摆满小正方形,让左、右两边学生分别观察正面和反面,数一数,摆了几个小正方形。一方观察时,另一方要闭上眼睛。观察结果,一方说是12个,一方说是18个。老师便引导学生讨论,使之懂得了: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度量面积,必须用同一大小正方形来度量。这样就自然引出了面积单位的问题。教师通过演示质疑,在关键处激疑,组织学生讨论解疑,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潮。

  以比促思。

  根据神经系统的对称规律,两种性质不同或类似的对象同时或先后出现,由于大脑皮层的相互诱导规律,可以提高感知效果,增强思维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也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以便加深对知识的思考、理解和记忆。如在教“三角形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6个三角形,看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把具有共同特征角的三角形归为一类,看能分几类?然后总结出三类三角形的相同点(都有两个锐角)和不同点(另一个角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这样进行观察比较,学生边看边比边想,很快掌握了三角形的不同种类及其特点。

  纠错畅思。

  学生在做题常常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善于以学生解题之错作为探究错因之源,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认识错源,以便畅通正确的思路,如在教完《比的基本性质》后,为了强化巩固这一性质,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3/8这个比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它的后项要加上几?”有的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要加上6”。有的则答不上来。为了纠正错误,疏通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思索:(1)什么是比的性质?(2)比的前项加上6等于9,就相当于把比的前项乘以几?(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乘以几?这样巧设提问,使学生不仅纠正了错误,而且找到了思维的落脚点,寻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以变活思。在应用题教学中,对已知条件进行适当的变化,不仅可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防止知识的负迁移,而且可以活跃思维,开阔思路。如一道分数应用题:“修一条路,面积是1600平方米,修了全路的3/4,修了多少平方米?”可以变为:“修一条路,面积是1600平方米,第一天修了全路的1/2,第二天修了全路的1/4,修了多少平方米?”

  还可变为:“修一条路,面积是1600平方米,修了3/4,还剩多少平方米?”等等。

  这样几经变化,使学生掌握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不同思路,思维更加活跃。有些应用题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广泛探求解法。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数学论文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反思过去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后发现:由于担心低年级年龄小,加之学习数学有一定难度,于是教师“灌”得多,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被动学习现象,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大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不但发挥了数学在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优势,还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一、转变观念,相信学生会探究。 在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在学生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可能的。人是天生的探究者,小学生具有科学家的本性。当婴儿呱呱坠地时,他们就动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去了解周围的一切,这就是探究。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这是探究活动的原动力。经历了一定的生活和学习,低年级学生具有了一些感性经验和知识储备,这为探究活动提供了基础。因此我认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可能的,而且千万不要低估他们的探究能力。如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就引导幼儿在探究中学习科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在探究性学习中也不能拔高对学生要求,不能苛求他们象科学家、发明家那样有发明创造。只是引导他们象科学家那样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自主地发现问题,获得结论和知识,只要对学生自身来说是新的发现,就是探究,就是创造。通过学习,我逐步树立了以上观念,这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探究。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爱问为什么,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如:以认“2”为例,老师先出示:2个苹果、2只小鸟、2个小学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上摆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教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使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再请学生讲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东西,然后老师又问:&qut;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qut;他们说,想到人有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两个轱辘,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的概念。然后问:数字“2”有什么用?于是学生大胆猜测,有的说用来表示物体个数,有的用来表示大小……这时老师不急于告诉答案,故意设下悬念,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有的向大哥哥大姐姐请教,有的向家里人请教,学生主动获得了许许多多有关数的知识。

  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探究。要使探究活动有实效,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中,我初步设计了一套让学生有多次探究机会,能充分探究的教学模式。其步骤如下:师出示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独立尝试(探究) 集体交流 小组尝试(探究) 师生小结方法 基本练习 延伸练习。这样的教学设计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究者,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也是与学生一起探究的合作者。学生有两次探究机会,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开始时我还有顾虑,担心学生年龄小,探究能力差,耽误教学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但随着学生探究意识的增强和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老师上得越来越轻松,学生学得越来越活跃,效果也越来越好。

  四、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激励学生不断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例如:学生刚开始探究时,缺乏自信心;在探究中遇到较大困难,一时又无法解决时,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对同一个问题探究时间较长,没有耐心等。因此,老师应该随时观察学生的探究行为,了解探究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不断深入地探究下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对探究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一)、表扬和奖励。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一句赞扬的话,一个甜甜的微笑,一次轻轻的点头,都能给学生无穷的力量,增强他们探究的信心。因此教师要抓住各种时机,对每个学生充分表扬,千万不要吝啬。同时我还做了许多精美可爱的小礼物(各种图片、手工作品等),每当学生探究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就奖励他一件小礼物。在多种手段的.激励下,学生探究情绪高涨。

  (二)、组织竞赛。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互相竞争,看谁做得快,看谁的方法多,看谁的方法妙,逐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推动探究活动深入进行。既可开展个体竞赛,也可开展小组竞赛,根据表现和成绩评出“小能人”、“探究之星”、“金点子”等奖项。

  (三)开展游戏。游戏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能给学生带来快乐,使教育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根据学生特点,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如在认识凑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找朋友》的游戏,先把分别写有数字1—9的卡片发给学生,接着找自己的好朋友:1找9、2找8、3找7、4找6等。然后手拉手到“10”的家里做客,但在门前必须念一遍儿歌才能进屋。通过游戏寓教于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乐趣。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班学生学习主动积极,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如他们对一切事情不会轻易放弃,有努力探究的欲望和毅力;善于合作,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等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当前大力进行课程标准改革的形势下,我们应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坚持着眼于使学生学会、会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有效的探究活动机会(但探究也要注意适量、适度),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数学论文12

  摘 要:数学是一门内容丰富且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对影响高中数学学习的因素及对策进行浅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 因素 对策。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已成为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大多数同学在数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许多初中成绩突出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多困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1 影响高中数学学习的因素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浅谈如下:

  1.1 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与初中数学知识相比,在深度、广度,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都不一样。高中学习对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更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数学学习的这些特点导致学生成绩的分化,如不采取补救措施,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1.2 学生自主性学习没有落实

  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性学习,但是教师担心学生的自觉性不够强或学习效率不高,还是会使用传统的方法教学。

  导致许多同学在学习上无法独立自主,习惯性跟随老师的节奏,放弃学习主动权。表现在没有课前计划,坐等上课,没有课前预习,不熟悉上课内容,课堂上慌忙记笔记,而没有理解课堂内容。

  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产生畏难情绪,缺乏数学学习的主动性。高中阶段,考试频繁,课业繁重,基本上没有体育运动或娱乐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及时的放松和调整。在较难的章节学习中遇到困难,如果得不到老师、家人及朋友的正确疏导,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

  1.3 不重视基础

  一些同学,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忽视认真演算书写的重要性。但对难题很感兴趣,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经常演算出错。学习数学同掌握其他技能一样,应该由易到难,从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一步一步学起,循序渐进地增加知识总量,提高知识难度。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能有更广阔的拓展知识的空间。了解清楚基本的概念,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因为它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数学是一门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学好数学。

  1.4 学习方法没有与时俱进

  学习方法已经形成定式,即使了解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开展。学生很少关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来源,理解概念的内涵,分析重难点,总结思想和方法。课后学生不会巩固、总结、寻找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的概念一知半解,只能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对于学习方法,有的同学奉行“拿来主义”,对于别的同学的方法照搬照抄,没有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2 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的策略

  2.1 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考试的成绩、数学素养、学习态度和整体能力,在参考学生意愿的前提下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每个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都有所不同,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并灵活应用,按照学生需求进行备课。

  首先,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的设计要分层次进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学会并掌握知识。其次,作业的布置也要体现分层。按照中等层次学生的水平布置作业,这样低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也能够完成这些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其它层次的作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递进式教学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学生整体数学水平的提升。

  2.2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后,还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位,采取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针对探究性问题进行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种高效的学习途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质疑能力。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反复推敲、演算、论证的过程,必然能够实现有效教学。

  2.3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深入探究问题、系统总结等方面。制定学习计划时要注意可行性,既有长期打算,又有短期安排。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学生应及时与教师或同学探讨不理解的问题,取长补短。课堂学习提高效率,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并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此外,要养成纠错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提高知识水平,而且养成了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

  引导学生反思,提高学习效率。高中数学的知识点之间联系较为紧密,要引导学生不断复习学过的内容,提炼反思的结果,使数学的学习更加科学且高效。这样,数学知识在学生的头脑里才更加有条理,应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另外,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还要反复运用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加强对数学的感悟。归纳、总结、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升灵活运用的能力,让教学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

  2.4 运用多种方法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离不开兴趣的培养,要提高学习兴趣,首先要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数学是工具学科,是学好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其次,要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性、应用性和灵活性较强的高中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效地教学。多媒体应用到课堂,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而且可以将枯燥、静止的数学内容生动化、趣味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接收信息,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的效率。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推导定理或概念的过程,解题过程等,不仅能够避免教师板书的时间过长,为学生赢得更多的学习时间,而且还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老师要与学生进行思维、语言、兴趣、思想以及情感的交流,找到适合学生特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让学生对上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轻松学习。还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陈景润、华罗庚等数学家的事迹,让榜样的力量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3 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很多,解决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从高中学生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自主性学习没有落实、不重视基础、学习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四方面分析了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提出了进行分层教学、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运用多种方法辅助教学四种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求知,希望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潘荣。浅谈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9)。

  [2] 郭宗雨。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xx(5)。

  [3] 邹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xx(20)。

  [4] 杨 海宁。高 中数 学常用数学思 想 方法的 应用[J]. 考 试 周 刊 ,20xx(71)。

  [5] 傅祝秀。探究性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情境[J].教育,20xx(33)。

  [6] 马启银。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尝试---自主探究两圆方程差的几何意义[J].中学数学杂志,20xx(1)。

  [7] 王光明,刁颖。高效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研究[J].数学教育学 报,20xx(5)。

  [8] 汪国华。新课程 理念下 数学教师能力的重新 诠释[J].数 学通 报,20xx(7)。

  [9] 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xx(6)。

  [10]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数学论文13

  暑假里,我到外公家玩,受到了外公的热情招待。外公家如今仍烧着大锅,他每次都用很多木材来烧。一天,外公将一大堆木材抱出来,笑着对我说:“小亮,外公考你一个问题。”我信心十足的答应了。外公说:“我手里这根木材大约3米长,我想把它锯成20段,你看我要锯几次?”听完问题,我心里乐开了花,太简单了。我从外婆那要了一把皮尺,先算好每段的长度(3米=300厘米,300÷20=15厘米)于是我拿着皮尺一段段的量,忙活了很久才知道要锯19次。

  站在一旁的表哥着急地说:“你这么算多费时间啊。如果我要把3米的木头3段,需锯几次?”我想了想回答两次。表哥问:“你如何算的?”我答道:“用段数3减去1就等于要锯的次数啊。”表哥笑了笑说:“对呀,要锯4段,5段,6段······依次类推啊。这么算不就节省了很长时间吗?爷爷给你出的这道题,有很多解决的`方法,但你要善于找到最简便的方法。这就需要你开拓思维,从智解题啊。”我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我从这件事中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勤思勤问就能收获更多的知识。

数学论文14

  德比学院开设七至十二年级课程,学生1200人,教师55人,数学教师仅7人。每天有6节课,每节课50分钟。学生每天8:38必须进校,进校后开始晨读或者集体活动,9点整开始第一节课。我们也惊讶地发现,这里不仅课时比我们长,而且两节课之间都没有课间休息。在上午的两节课之后有20分钟的点心时间?学生可自行购买点心,边吃边休息,之后又是紧张的走班上课时间。第一天上班的我们对这样紧凑的上课节奏感到有些许不适应。

  学生的放学时间是下午3点,但真正在这个点就离开学校的学生并不多,许多学生还要参加之后一个小时的补习班,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十二年级学生,留在学校的时间可能还会更长-些。教师也要在放学后准备大量的课堂任务单,许多教师离开学校时都要接近晚上7点了,不可谓不辛苦。

  一、英国数学教师的工作量

  我所在的上理工附小也有1200名左右的学生,但数学教师有16人,足足是德比学院的2倍。而且我们的老师会根据年级组划分对应的备课组,采取集体备课、说课等教学活动,来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能力,但英国的教师们大多自己干自己的,很少有坐在一起集体备课或者讨论说课的。他们有统一的教材,但是课上教什么内容完全自己定,怎么教也是自己说了算,加上他们有高度的自我隐私保护意识,所以也不存在老师之间的互相听课与学习。英国教师几乎都要跨年级上课,甚至一跨就跨了5个不同的年级。学校一天总共排6节课,数学教师一天差不多都要上到5节课,有时甚至6节课全部排满。这样的工作量让我们咋舌,原来在英国当老师远没我们想象中轻松。

  由于学生没有统一的教材及练习册,所以课上学生需要自己记录该节课所有的知识点概要及相关练习题。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数学本,上课时发给学生,课前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板书,记录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每次课前,教师会事先在每个学生的数学本上粘贴下节课所要用到的学习单,所以每个学生的练习本都是厚厚的一本,粘满了各种学习单。试想一下,一个老师要上5个不同年级的课,一天至少5节,每天下班后光是粘贴学习单就要花费不少时间,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每天要那么晚才能离开学校。

  二、中英数学教学间的差异

  在进行中英数学交流的这段时间里,英方教师听完我们的课,最大的感受是:中方的教师在课前都会设计适切的复习回顾或者与之相关的情境引入环节,作为学生整节课学习的铺垫和脚手架。例如我在英国期间执教的“加法交换律”,就是以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的:猴王给小猴子们分桃,每天上午3个桃,下午4个桃,小猴子们不乐意了,嫌猴王给的桃少。猴王斟酌了一下,提出上午4个桃,下午3个桃的分配方案,小猴子们一听,高兴r。就是这样一个既简单又生动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在讨论小猴子愚蠢的同时,也对之后“加法交换律”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半,之后,孩子们的学习相当踊跃。即使第一节课还有语言沟通上的不通,但学生明显浸润到了这节课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另外,在执教“两位数乘两、三位数”时,课前,我进行了运算定律的复习以及典型例题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旧知复习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整个课前复习环节的习题设计也完全是为之后主课的学习服务的,英方数学教师觉得这样的“开篇”非常有效。

  而我们看到,英方教师的数学课堂普遍不是通过问题情境或者数学情境引入数学概念的,即使有老师设计了课前练习环节,我们也发现课前的练习与主课之间竟然毫无关系,老师不注重概念的来龙去脉,只是盲目地复习、上课、练习。同时主课幵始时,我们看到学生打开他们的数学本,在本子上抄写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个环节花掉6?8分钟的'时间。抄完之后,老师简单地阅读一遍,给出一个例题进行解答,之后就是大量的习题,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练习。习题主要分成4个层级,每个层级约有20道小题。之后的时间都是用来做题,老师会集中解答班级里成绩较为优异学生的问题,而班级里真正需要帮助的学困生反而成了老师的盲点区域。临近下课前,老师会将所有题0的答案公布在PPT上,学生自行进行核对,这节课就结束/。我们不禁在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有几个学生能真正听懂?学困生会不会越来越吃力?老师如何帮助学困生提升学业成绩?

  从观到抽象的过程在“运算定律”的执教过程中,我发现对于数字之间的特点,经点拨后学生还是容易找到的,但找到规律后将其进行概括是英国学生的一个弱项。例如,学生能够发现,在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但将其高度抽象成字母表达式时,不少孩子就有些傻眼了。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也较难以接受用字母来表示这一性质。在比较分数大小时,学生无法抽象出同分母及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而是每道题都要通过画“披萨饼”来分一分。可见,英国孩子更乐于接受直观的数字符号,面对数字符号他们更乐于接受丰富多彩的图像信息,因此英国的学生在做题时不讲宄什么运算定律,只要知道怎么做就好;也不记忆法则,解决问题都从理解基本的概念出发。

  在参观利物浦当地的小学时,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有一节课,教师在讲授什么是:分之一,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曲奇饼”的纸片,要求学生在纸片上通过折叠找到二分之一。在班级的墙面上,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披萨饼”彩图,上面是各式各样分割所得到的分数表达形式,然而抽象出来的简单儿何图形却很少。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到了中学之后,学生一听到“分数”就联想到“吃披萨”的原因吧。

  在上海的数学课堂上,我们的学习活动也有不少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来学习的。在低年级学生学习物体形状时,老师会准备各种生活中能看到的物体,如正方体的魔方、长方体的礼品盒、圆柱体的积木以及球体的足球等。学生通过直观的看、摸、说,来认识这些不同的物体形状。之后,教师会将这些物品抽象化成一般的模型,学生在直观感受后开始抽象出每个物体形状的基本特点,这就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而对比之下,英国的孩子们似乎一直停留在感性的直观认识上,缺少了到理性的飞跃与迁移,而数学恰恰就是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及抽象能力的。

  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英国数学教学对于同一道题会提供多种解题方法,例如多位数乘法就有表格法(Gridmethod)>分解法(Partitionmethod)、竖式法(Columnmethod),甚至还有古时候中国数学家在《九章算术》中提到的半格法(Halfsquare)。这些多样的方法老师不仅会全部传授给学生,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教师不会强求学生必须用哪种方法计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管它是简单的还是麻烦的。在他们的考卷上,许多考题并不会特别要求必须用哪种方法进行解答,只要算出结果,你的路径如何无所谓。

  对比中国的数学教学,课上老师也会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解题方式。例如同样是多位数乘法,有的学生可以对其中一个因数进行分拆,降解成两个低位数后再相乘,当然,更多的学生会选择利用竖式进行计算。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尽管一幵始计算方法多种多样,但似乎都是为竖式做准备的,之后几乎所有计算都是以竖式来完成的。在考卷上,我们也会看到有一类考题叫“竖式计算”。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如果他的计算+过关,那竖式计算就容易出错,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而如果采用表格法,其实就大大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因为他是将所乘的两个因数分拆成整十、整百数等进行计算,这个运算肯定是更容易做对的。或许未来我会将这个方法教给我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

  不过我们也发现,他们方法虽多,却不善于总结与对比。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多观察相同点与不同点,可能他们能掌握得更清楚,否则就如同手里虽然握有众多武器,却分不清各自的功能,这样自然无法得心应手地使用。

  学习广度与深度的较最。我们的课堂上,每节课教师基本关注在一个教学内容上,基于这个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但总体是为了达成同一个学习目的。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周长时,教师会从身边场景引入周长的概念,然后找找实物的周长在哪里并观察其特点,最后抽象到几何图形的周长等。也就是说整节课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设计不同教学环节,由易到难、由简入深,每节课都能达到一定的知识深度,学生的思维也在每天的学习训练中从量变到质变。

  而英国的课堂则恰恰与我们相反,他们一节课上要牵扯到的知识点极其繁多,虽然有一个主要的教学主题,但教学目标令人感觉模糊不清。由于英国的学生基本运算薄弱,抽象能力又不高,所以很容易造成知识间的脱节,导致不会的东西越积越多。而且,虽然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但学习并不深入,知识的教授仅仅停留在浅表,绕着知识点不停打转,打转的同时还东拉西扯。从英国数学教材匕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个问题。整个一学年,老师需要教的知识内容有很多很多,但是章节与章节之间关联不大、缺乏层次性。

  我们开展教学的一大特色,英国教师最喜欢的就是我们的变式练习设计。用他们的话说每一部分练习都有-些改变,每?部分都略微又难了一些,形式实在是相丰富。”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英国数学课堂上的练习设计形式相对单一,连内容也是重复的。例如在学习多项式乘法时,整张学习单上有60道题左右,但是每道题都是多项式乘法练习,只是数字改/改,难度略有不同。这意味着-个学生如果从第题幵始就不会做,那么接下来的60道题他都是不会做的。

  我们的“变式”给英国教师带去了新思路,课堂上我fl]不注重学生能做多少题,而是检査学生是否学会知识本身及解题策略。对同一个知识内容,我们的练习题可以出成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形题、计算题、应用题和拓展题等多种形式,从多方面考验学生习得知识的程度,而且量不在多而在于“精”。

  三、英国学校注重行为规范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西方国家的课堂比东方国家更自由,课堂上学生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但我所看到的却不是这样。

  德比学院这所公立高中具有非常严苛的行为规范准则。每天清晨,校长及行政老师都会准时等待在学校门口,迎接每个学生的到来。而进校的学生每个人手中都会拿着一天学习需要用到的必需品,例如字典、笔袋、作业本和计算机。晨检的老师及学生会的学生们会挨个检查这些物品是否齐全。如果没有带齐这些物品,学生有两个选择:一,回去拿;二,在学校的小卖部直接购买。

  学校规定每天的进校时间最晚是8:38,晚到的学生无法再从正门进入,只能从侧门走,而且还得面对-大堆“麻烦”:老师的询问、家校电话证实、记名在册以及任课老师的盘问。学校在大门口安装了--个硕大的电子钟,以便从各个方向前来上学的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时间,如果快来不及了,你就得跑起来了。

  在学生上课时,学校所有厕所的门都是被锁1:的,这是为了防止某些学生以上厕所为名躲在一边偷懒。据说在这项举措实施之前,的确经常有学生会呆在厕所里故意拖延时间,或者躲避课堂上的种种练习。在学生上课时,走廊上不时有行政老师及学科教导巡视各个班级的上课情况。有时,他们也会突然开门走进来,询问学生今天这节课的主题以及目前的进度,肴来学生想偷懒还真是不容易。而我们也惊讶地发现,整所学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出奇地好,课上学生礼貌谦逊、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几乎找不到在干学习以外事情的孩子。而且除了笔袋的式样不同以外,学生所用到的笔和练习本等学习用品都是一样的。在行为规范教育方面,我们真该向他们看齐,因为秩序是一切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数学论文15

  一、小学数学课堂设立情境教学

  在小学,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上,课堂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堂教育的质量就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可以先在生活中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教师找一些数学题目,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提问出来。例如,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把一些应用题或者算术题的名称改为学生喜欢的故事人物或者动画片人物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问题自主思考,从而认真地听讲。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分组,然后给各组学生相同的'例题,比如,3+3+3用乘法怎么表示?看哪一组同学先完成,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形成一种问题竞赛来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然后教师应在竞争里加入适当的游戏来避免学生在抢答题目时的枯燥,使学生更全神贯注地抢答问题,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通过竞争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开设了很多新的课堂教学。例如,情境课堂教学、竞争课堂教学等,这样的一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教师应对每节课的课堂效果进行分析,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在分析中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知道怎样才能使学生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怎样才能使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难题,从而使课堂效果更佳完善。在此过程中,教师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也在课堂里学会了怎样做算术题,培养了主动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把学习数学的状态发挥到最佳。通过新的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里的应用,小学数学的课堂质量的确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也培养了学生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通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教育的研究,发现新的课堂教育可以使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显著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不断创新出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时刻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论文05-15

数学论文的作文12-11

数学论文(精华)05-29

数学论文作文12-08

数学论文[热门]05-15

小学数学论文07-20

数学论文[精品]07-30

数学论文15篇【经典】07-23

数学论文15篇(经典)05-29

数学论文精选(15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