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中语文论文

时间:2024-07-24 17:09:50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论文(优秀)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语文论文(优秀)

高中语文论文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群众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带来了便利的生活,但也引起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民族文化教育的缺失必然会带来学生长远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越来越成为了当前教育部门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研究将民俗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xx.24.127

  高中语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发展,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将民族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有着重要帮助,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新课标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随着新时期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入改革,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修订。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要将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对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民族文化的先进内容,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大纲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对学习内容的配合,要鼓励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和民族共同的规范意识,要注重学生自我道德修养的培养,以及审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1]。要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优秀的民族文化,结合不同地区的本地文化进行文化渗透、熏陶,将民族文化引入高中课堂。不难看出,培养民族精神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不能够被忽视。

  2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观念发生转变,我国的教育不断进行改革,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了新时期教育的目标。将本地民族文化,即民俗文化融入与高中语文教学中,从很大程度上而言,就响应了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号召。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对灵魂、对内涵的培养[2]。随着时代的进步,单单拥有坚实的知识技能已经不能够在这个社会发展,更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民俗文化的热爱,是追求思想道德全面建设的本质内涵和根本需要。高中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加强文化素质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是学生独立的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民俗文化的渗透,能够极为有效地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教育,思想层面得到提升。

  3提高现代语文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需要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其著作《论语》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教育的思想源泉,是每一位教师提高其自身教学水平与理论修养的根本,同时《论语》又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现代教育思想也是来源于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3]。自古以来,教师职业就被人们推崇为一个神圣的职业,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育的践行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言传身教的关系,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体现在教师的人格和气质上,这种人格和气质在教师育人的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熏陶。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实际上对学生都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对于教育本身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历史使人明智,在中国的教育关系中教师扮演着一个智者的形象,因此教师需要学历史,需要了解文化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学习经过历史筛选而留下来的精华部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真是经过历史考验而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展望未来。回眸历史,教师应当首先对民族文化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继承是发展和创新的前提,倘若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和创新的源泉和土壤,脱离了历史的大背景空谈创新是不可能的。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加入到现代教育的大队伍中,这些年轻教师正在慢慢接过老教师们的教育使命的接力棒,并将最终成为现代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对于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来说,对民族传统文化或许更加陌生,因此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如此才能接过老一辈教师们的担子,更好地传播知识文化,践行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4结束语

  高中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力和辨别力相对成熟,因此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无疑是一项不错的教育方案。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文化领域、提高文化鉴赏能力都大有益处。除此之外,优秀的民族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在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升其专业水平和自身素养。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更好的融合,必将让语文教育绽放出新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周玉珍.新课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选文的文化价值取向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xx.

  [2]景青梅.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3]胡实.课程标准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教育价值观构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xx.

高中语文论文2

  一、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职高语文课堂往往出现两种极端:要么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而齐刷刷地趴下或者自娱自乐———睡觉、看课外书、听音乐;要么兴奋过度,课堂上一片嘈杂,教师声嘶力竭,学生依旧喧哗。久而久之,课堂四十五分钟学生感到煎熬,老师感到束手无策。职高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由此可见,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当今社会,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应强调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职高语文教学革新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职高语文教学出路———以学生为本,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为,行为能优化心态。职高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空洞",而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于行动。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2、合理地处理教材。

  对于教材的处理,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并进行了大胆的取舍,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这包括一些名人传记、专业前沿知识、古典小说鉴赏、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等,毕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的主体,教与学是互相并存的。同时还复习巩固他们初中时就没有过关的语文基础知识,正是因为学生素质低,教师才要对他们进行更多、更好的基础课的教育。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那么学生学习语文将由消极而走向积极。

  4、重学习过程,淡化卷面分数。

  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必须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模式。我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语文考试要少用或不用标准化试题,职高语文考试更不应该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考试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所有考试都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

  5、评价教学效果不应该是只看分数,而是要看能力。笔者总结多年的教育经验认为综合评价体系要有如下特点;

  ①要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现状、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②要能兼顾课本知识、实践应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③试卷考试要与"才艺"展示相结合;

  ④课内学习要与课外学习考查相结合;

  ⑤学习成绩要与学习表现相结合;

  ⑥教师考评要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总之,职业教育必须针对职业岗位的要素提供优质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服务于这个目标的实现。职高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

高中语文论文3

  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而且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本文就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展开论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的用新的教学理念做指导,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吸引力,进而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并且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下面笔者就几种有助于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灵魂”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致力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进而达到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本人首先从文学作品本身做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灵魂,尤其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文学作品,具有更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教师可以通过展现文章之美的方式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上有很多文言文,为数不少的教师都感觉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实际上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方式很好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灵魂”,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描绘的优美已经,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博大情怀等。这无疑对学习更加有效的进行学习有很大帮助,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帮助。

  二、提升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这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学语言引起重视。高中语文教材上的'内容是既定的,但是不同的教师却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将知识点展示出来,进而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语言艺术性较强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较为枯燥的语言表达方式,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的学习,也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已经养成了各自的语言表达习惯,因此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的进行自我充电,掌握一些有助于提升自身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方法与技巧,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进行练习、实践,切实使自身的教学语言更加有艺术性。试想具有较强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势必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显得十分有艺术性。

  三、掌握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艺术

  教师的教学是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在一定的教学氛围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艺术。现代教学对课堂教学氛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引起了关注,因此号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在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过程中,也应该讲究方法与艺术,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对营造练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起了重视,然而一些教师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最终虽然营造了较为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但是课堂教学质量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最终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只有掌握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艺术,才能实现良好的效果。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升自身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艺术呢?本人认为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与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过程中要多多思考,如何从知识点的角度出发将更多有助于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又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

  四、提升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艺术

  在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师要提升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好的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知识点能够更好的呈现,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吸引力。而想要有效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艺术,否则可能适得其反。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响应现代教学的号召,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然而由于不讲究方法与技巧,在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十分机械,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而且也难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际应用,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归纳与总结,进而不断提升教师结合知识点及实际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的能力。

  五、提升互动的艺术性

  互动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积极的进行互动,教师要组织学生之间积极的进行互动,进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死气沉沉的状态,既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又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流动性。而就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不仅互动过程的艺术性不强,而且为数不少的教师对有效进行课堂互动并没有引起重视,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互动的艺术性,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积极研究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艺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有效互动方法与技巧的应用,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组织学生展开有效互动的艺术,通过学生之间的有效活动,使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总之,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引起重视,并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高中语文论文4

  内容摘要:高质且有效的戏剧教学能够令学生拥有理解戏剧和编制戏剧的思维,在语文课程中,完成戏剧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思维。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第一目标,文章将简单分析当前语文课程戏剧教学进程中出现的误差现象,而后将根据现状分析具体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可选策略。望文中研究结论可为教学人员提供些许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中语文;戏剧类内容;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文中存在一些以戏剧为主的内容,这些课文的选定是为了配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的需求。学生们需要接触各种文化背景、各种题材的课文,这样才能开拓他们的视野,令他们可提前了解大多数的文学体裁。虽然在教材中加入课文属于可行举措,但如何通过调整教法来提升戏剧内容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做到令学生理解戏剧、看重戏剧,则仍然需要教师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高中语文背景下戏剧教学的特征

  1.与传统课文题材不相同

  高中课文中,节选自文学作品的课文内容比较常见。虽然文学作品具有阅读和分析的价值,但高中生接触碎片化文学作品多年,他们的心理层面上明显对不不同题材的课文有着更加强烈的阅读渴求性。戏剧作品与常规课文不同,戏剧作品的人物形象定位将更加清晰,会令高中生更加具有参与兴趣和个人代入感。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行为即为,令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进入到作者视角中,以理解作为踏板,深刻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和所用技巧。而既然学生对于戏剧类内容拥有更强烈的参与诉求,那么当教师开展戏剧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的所学所得必然会优于其他时间。

  2.具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在高中教学环境中,校方必然会强调“学生主位”等教学元素。而教师要实现这一点,就会在课堂中加入大量的师生互动环节。传统的课文题材中,教师若要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交流,基本只能够使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而大多数的高中生对于提问都比较抵触。因此如若教师可以变换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那么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便可持续提升。戏剧类课文本身就以戏剧为前身,通过阅读学生们即可获得一种参与感。而教师设计课堂活动也将更加自由,发挥空间将无限增大。故综合上述两点,戏剧类课程内容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具有提升学生语文理解实力,增强教师教法有效性的综合作用。

  二.当下高中语文戏剧类课程内容教学中的误差现象

  1.戏剧类课程教学定位偏移

  戏剧类课程内容与其他课文有明显区别,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区别,才令教师在开展戏剧教学时,需要格外注重对学生进行科普。科普重点在于传递戏剧形式要点、戏剧成型概念等等,令学生能够在内心的历史时间线中记忆不同的戏剧产出时间,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文学文化。但当前多数教师在教学进程中都未能做好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准备,他们认为直接为学生分解课文中的技巧才是唯一的核心重点。也不会在课堂中设置较多的课堂活动,仅有的活动中仍旧在以提问作为主要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定位与其他课文无疑,基本无法令学生产生对戏剧学习的兴趣。甚至对于一些本身就拥有丰富兴趣的学生而言,这种定位会降低他们的积极性,加大课堂走神现象的出现概率。

  2.教师所选教法落后且低效

  在当前的高中课堂中,学生们因时代发展因素导致他们对于一些偏陈旧的教学方法往往没有过多的反应。高中生小时候即接触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如若在日常教学进程中教师仅用书本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转移。而当下高中教师中,年级较大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多。这些教师因教学习惯原因,往往不会过多的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于是他们即使使用戏剧类教学内容,也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戏剧教学的核心重点应在在于学生的“演出”行为,而这些教师也基本不会在课堂中安排类似的情节,学生们在课前的演出性期待往往无法得到回应,参与积极性自然会持续下降。

  3.教学并为培养学生戏剧审美

  当前国内的电影电视剧领域中,乌烟瘴气现象明显,影视作品无论质量和题材都能够进入到展出层面内,从而导致高中生所接触的戏剧基本都不具有观赏价值,直接影响了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戏剧审美观。针对此,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师责任感便应该被调动,教师应该承担起重新塑造学生正确戏剧审美观的责任。而当下多数教师在开展戏剧教学课程时,都会将传授技巧作为核心,不会注重于从心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干预。或者是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对,进而令学生仍旧对一些无质量的戏剧拥有极大的兴趣,无法理解中国传统文学戏剧作品的价值。

  三.高中语文戏剧类课程内容的教学策略

  1.重塑定位、将教学方向彻底归正

  教学定位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向,因此校方和高中语文教师都应该审查当前所选定的教学定位,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直至令戏剧类课程的教学定位能够满足国家教育部所提出的教学要求。首先,教师应该自行学习与中国戏剧、世界戏剧相关的理论概念,争取以精炼的语句和熟练的时间线叙述技能,为学生高效的科普戏剧类理论知识。其次,教师可以重新审视校方提供给教师的教学素材。教师择选教学课文时,不要只将眼光放置在必修课本中,对于一些以阅读为核心的选修课本,教师也应该进行查看,而后根据理解和表演的难易度选择不同的课文实践时间。尽量以循序渐进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戏剧、参与戏剧,进而对真正有价值的戏剧艺术产生深刻的理解。

  2.以阅读为主,感知戏剧文学文化内涵

  高中生在语文文学技巧方面的能力实际上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的经验,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便无需一字一句的为学生传授理解性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课堂中要求学生阅读课文,重点在于要求学生鉴赏戏剧课文的句子美感。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铺设一些阅读类的问题,例如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罗列出可定位主人公性格和形象的语句。或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所有带有“隐喻”意味的语句。这样一来,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就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当学生完成第一阶段的阅读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感受主人公的情绪变动,进而令学生逐渐将自己与戏剧角色融合,理解角色所想,“经历”作者的心路历程。如此,学生便可深刻的感知和理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3.使用现代技术,加强学生参与意识

  实际上,当学生完成阅读后,就会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想要扮演书中的角色。但部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不是语文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与戏剧课文对应的音像素材,提升学生对于戏剧的观感体会,继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情绪。在播放影片后,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在心中自行表演书中内容,进而减少一些性格比较内向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师应该先以自己为主,邀请一个性格相对外向的学生与自己一同表演,为其他的学生做出示范。表演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字正腔圆,语句正确,如此便能培养学生对于戏剧作品的尊重性。

  4.使用课内外同步策略,培养学生戏剧理解能力

  课本中的戏剧课文虽然具有专业性和绝对的文学价值,但毕竟课文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针对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些剧本类和小说类的戏剧素材,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观看和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课堂分割开一部分,即单独罗列出几节课程,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自己在课下阅读的戏剧内容加以呈现。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充分揣摩主人公心态,进而深刻理解课文内涵。这种方法实际上也能够被应用到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在课堂中讲解课文,而直接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准备,在课堂呈现出完整的表演。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综上,文章以高中语文教学作为背景,选择语文教学范畴中的戏剧类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应该重新审视戏剧教学的教学定位,并且需要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课内课外阅读同步处理,这样才能做到高效教学和有效教学。教学进程中,教师若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直接精细筛选教学素材即可。综合而言戏剧教学具有多样性优势,应在语文教学体系中被着重处理。

  参考文献

  [1]张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探讨[D].贵州师范大学,20xx.

  [2]李敏.浅议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J].好家长,20xx(50):122.

  [3]王静.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xx.

高中语文论文5

  【摘要】:根据系统思维的理论,教师应该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主题单元教学模式。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根据教材设置选择教学主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课堂实践和有效扩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课堂科学评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关键词】: 系统思维 高中语文 主题单元 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对于高中生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原本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分割成零碎的考点,使得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受到了破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不能够根据语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看待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语文学习。根据系统思维的理论,教师应该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主题单元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从整体性上进行语文教学,从而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根据教材设置选择教学主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知识设计的内容较为宽泛,很多知识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看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语文学科本身的规律。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设置选择教学主题,既要注意到单元内容的独立性,也要考虑到关联性。不同的单元是根据不同的专题进行设计的,但彼此之间也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看到单元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从系统思维的角度认识高中语文知识。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设置选择教学主题。“珍爱生命”专题包括“精神支柱”和“生命之歌”两个专栏,其中有四篇文章,即《我与地坛(节选)》、《最后的.常春藤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和《鸟啼》。教师在对这部分进行教学时,可以对《我与地坛》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触及心灵、感人的句子加以分析和对比,比如“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的段落,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充分感受到生命的份量,加深他们对这些课文的理解,同时能够站在整体的角度明白“珍爱生命”的意义所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看到了语文教学本身,同时还升华了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二、注重课堂实践和有效扩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模式还涉及到课堂实践的设计,实践环节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有效拓展,使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注意课堂实践环节的创设,他们多半将功夫下在知识讲解上,却忽视了课堂实践环节。事实上,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不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实践加以注重,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使他们看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实践和有效扩展。“和平的祈祷”专题涉及到《一个人的遭遇》、《安妮日记》以及《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和战争相关的文章,文章在叙述角度上都较为恰当,值得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应该针对该单元的专题设计“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描写令自己感动一件小事”的写作实践活动。教师通过对这些文章中的叙述角度加以对比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相应的叙事手法。对于“令自己感动的小事”写作实践而言,由于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性格特点等不同,他们所选择的叙述点也会有所差异,有的学生认为父母给自己送伞令自己感动,有的学生认为陌生人投给自己一个会心的微笑令自己感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三、注重课堂科学评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除了教学主题和课堂实践以外,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还涉及到教学评估环节。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通常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并不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学习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解。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紧扣单元主题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态度、学生习题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的评价围绕单元教学进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科学评估。“我有一个梦想”单元涉及《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及《我有一个梦想》等文章,这些文章中围绕“梦想”这一话题展开。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具体讲述了什么?你能讲一讲这篇文章和该单元其他文章之间的差别吗?请举例进行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以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教师应该从系统思维的视角,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主题单元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语文知识。首先,根据教材设置选择教学主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注重课堂实践和有效扩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后,注重课堂科学评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高中语文论文6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显得刻板,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逐渐形成了情境教学方式、游戏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式等,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探究性课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探索中,从而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时代的教学要求需要将教师的教学角色进行不断转换,在以往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是机械性地完成知识灌输,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遏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因此在新时代条件下,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和学生形成平等的课堂关系,让学生对于教师不再只有尊敬和害怕,还可以是平等关系,快乐地相处,将教师作为朋友,这样就会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互相加强沟通和认识,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会主动去思考课文内容,一旦遇到问题后,也会在第一时间和教师进行分享,这样就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由此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和教学中心的教学认识。

  三、教学课堂特性的转变

  课堂要素逐渐从二元性转变成为多元性,同时课堂管理也开始依靠学生的自律实现,将阅读教学这个封闭性的课堂形成开放性课堂更有助于高中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进行转变,只有发展和改变,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够真正地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策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论文7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奠定基础。本文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简要探讨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因此,学生的语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说学好语文,阅读教学是关键环节。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如何针对阅读教学的种种不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构建高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重点。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然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阅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被动地位,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都知道,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行为主体是否能够积极参与直接影响着主体的个性心理体验的完成。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将着眼点放在“教”上,直接导致学生“重结论,轻过程”,灌输式的阅读教学,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就要提升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依旧将着眼点放在“教”上,依照自我思维方式开展阅读教学,就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灵性,因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对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忽略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高中阶段的学生课业压力重,为了准备高考,许多学生更愿意将时间放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不仅对高中语文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对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也不够。其实,语文学科在高考总分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语文试卷中,阅读部分也是许多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占据更多的优势。然而有一些学生和教师对于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侧重于其他学科、语文其他方面知识水平的提升,导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既不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也不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更是少之又少,甚至许多学生根本就不去进行课外阅读。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增强主体意识,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阅读效果。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在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例如:在教学《雨巷》一文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提问:“下雨天大家都遇到过,那么,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撑着雨伞漫步在小巷,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今天我们与戴望舒一起,走进雨巷,去感觉作者不一样的经历。”以问题的.形式开始阅读,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带领学生走入文章所创设的朦胧迷离,用心灵去感受作品的意境。由于《雨巷》属于诗歌,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阅读作品,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不一样的情境,还要在学生有一定的感知之后,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带着情感去阅读,使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感受诗歌风格。

  2.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

  受考试机制等因素的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材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虽然教材中的文章都比较优秀,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教材阅读,也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课外阅读必不可少。

  然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弱化现象比较严重,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考试,一些教师不仅在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教学较少,更是禁锢课外阅读,很少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虽然一些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引导,学生读课外书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导致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阅读能力很难获得有效提升。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我们从近年来高考阅读试题中也可以看到,高考阅读题并非书本中的课文内容,大多数采用课外优秀作品,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加大课外阅读量,向学生多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使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强自身语文素养。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是有益补充。通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更有利于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读有益之书,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大家去读好书,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在增强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做好读书笔记或随笔,在阅读中,学会把精彩的语句记录下来,并背诵下来,真正实现读有所获,读有所得,通过有效阅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奠定基础。

  三、结语

  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仅教师忽略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也缺乏阅读的积极性,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以便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远.高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开展与重要性论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3).

  [2]梁晓.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3]刘俊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生成策略———基于对甘肃省W中学的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03).

高中语文论文8

  摘要: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根本,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研究和使用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材呈现方式。通过分析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表达交流”模块编排的优势和不足,提出“表达交流”模块编排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人教版;语文教材;表达交流;模块编排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表达交流”模块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写作是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方面都得到提高。口语交际通过朗诵、演讲、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表达交流”部分经常被忽视,难以很好地发挥其价值。

  一、“表达交流”模块编排的特点

  (一)遵循课标要求,体现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同时,在“课程目标”中的“表达交流”部分列出11个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指导教材的编写,教材的编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表达交流”部分共五册,每一册又分为四个专题,这四个专题构成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集中掌握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并能够很好地将这一方式运用到写作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集中编排,科学分布

  写作部分在“表达交流”模块按单元集中编排,每个单元都由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三部分组成。教材在“阅读鉴赏”模块,将课后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实现了科学编排。此外,阅读部分的课后习题还设置了一些实践活动,如墙报、科普讲座、读书研讨会等,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素材。“梳理探究”当中有很多写作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写探究性的作文,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写作练习共同构成教材的写作系统,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口语交际”部分的编排包括三大子系统:在“表达交流”模块设计专门的口语交际单元,依次是朗诵、演讲、讨论、辩论和访谈,强调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在“阅读鉴赏”模块的“研讨与练习”中,设计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朗读、复述、背诵、讨论等;在“梳理探究”的专题活动中设计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

  (三)科学安排,大体有序

  高中必修五册教材按文体编排教学单元,以读、写、听、说能力训练为主,分配均衡。各个“表达交流”模块之间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同时,该教材注重语言实践,加强了作文训练和听说训练。从纵向来看,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从朗诵、讨论、演讲、辩论直到访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横向看,每一个口语交际主题的编排与整册教材内容相契合,使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二、“表达交流”模块编排的改进建议

  (一)适当调整写作部分的主题设定

  通过调查发现,高中阶段的教学中“表达交流”部分虽然在教材中有独立的模块,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未落到实处。因此,需适当调整写作部分的主题设定,使教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首先,主题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生生活实际。如,必修二中“直面挫折,学习描写”专题,这一个专题主要围绕“描写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但是以“直面挫折”为话题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不是很恰当。现阶段的高中学生生活环境较好,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挫折”。因此,以“挫折”为话题引导学生学习描写,难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也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教师可以将其调整为“走进生活,学习描写”,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此外,主题的设定要联系实际生活,选取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益的时代性素材,进行合理的编排,培养学生关注当下生活、思考现实问题的习惯。

  (二)“口语交际”部分需编写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口语交际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言语心智技能的训练,是个体从内部言语形式出发对言语实践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教学活动[2]。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遇到表达技巧方面的问题,还会遇到一些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因此,在教材中应适当编入一些心理调节的技巧。可以设定“心理咨询”版块,在这一板块中编写一些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能够用到的心理调节策略。例如,在“演讲”这一专题中,可以编排自我暗示法、目光接触法,让学生通过自学这部分内容,能够在演讲中做到自信地表达。此外,在教材中要编入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

  三、结语

  只有教材的编写科学合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用教材教”,真正提升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朱曼殊.心理语言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玉松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高中语文论文9

  摘要: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网络;教育技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一、引言

  当今社会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为高中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模式,将网络教育技术有效的与语文课堂结合是每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必备的素质。

  二、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一)运用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创设语文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通过板书、讲授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加上高中的课程较多,学生的学习压力会更大。但运用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通多丰富的图片,有趣的动画、优美的音乐,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生动直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语文知识,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府》时,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观看林黛玉进府的视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注意观察视频中林黛玉的语气、神态。老师提问:“同学们,观看了这段视频之后,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同学们积极发言过后,老师引导:“同学们对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看法,现在就让我们仔细学习课文,看大家分析得对不对。”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文,学习的欲望更加强烈,营造了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运用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合作和尊重的关系,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个性化的发展。

  三、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弊端

  (一)对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的过分依赖

  随着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普及和运用,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能够运用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传递到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对这种技术过分依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维和理解力。语文的美就在于文字散发出的意境,是学生通过对作者、文章等的了解,由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体会到的一种含蓄、模糊的情感,一味地用现代化的视听,会破坏这种文字创造的美,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重心发生了偏移,忽视了课本的重要性;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很好地掌握,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忽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课堂的引导者。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不合理的使用,就会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的使用,教师板书的机会少了,板书是增进师生交流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板书过程中加强记忆。面对多媒体课件,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通过师生互动,发散学生的思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

  四、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

  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作用的有效发挥,必须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对于需要补充较多教学资料和课外知识帮助理解的教学内容,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于一些需要老师着重讲解的部分,则应适当减少对网络技术的利用。例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学生因为时代原因较难理解课文里的多重情感,再加上鲁迅先生的文章本来就难学,学生容易产生排斥心理。通过网络获取“三一八”惨案的历史和刘和珍的背景资料,将学生带入课文中的时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老师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刘和珍遇害的经过?”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再找同学朗读课文中段落,充分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通过这种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二)注重教师引导和方式创新

  有效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不能一成不变,要注重形式内容的多样化,创新方式方法,与时俱进,持续发挥其对于教学的支持作用。同时还要坚持老师在课堂上的主讲地位,合理利用但不能过于依赖网络技术。以《逍遥游》为例,由于古文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老师在教授时要注重课堂讲解,适当减少使用网络技术,避免课程讲解不够深入。但在对主要字词、句子讲解过后,老师可以利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生补充相关练习内容,如“图”“适”“决”等字词的多种意译,与“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句式相同的古句翻译例题等等。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教育技术开展小组竞赛答题、古文故事视频欣赏等活动,通过创新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课堂效率。

  五、总结

  总之,教师要认清现代化网络教学的优势和弊端,端正教学态度,勇于创新,将现代化网络与语文课堂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突破重难点等作用,避开其弊端。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用开放性的思维,利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文.试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2(02).

  [2]王洪军.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及其意义[J].成才之路,2011(33).

  [3]陈敏.简论在新课标指导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变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

高中语文论文10

  摘要: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就课内外阅读教学探究,探讨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阅读课外课堂主体作用

  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纵观多年阅读教学,比对高考学生解题现状,两者没较好衔接,失分较多,这引起我的教学反思。阅读是什么?“读”是种阅读活动,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作者潜藏作品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发生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阅读教学却教师讲代替学生读。严重背离阅读的本意。其次,受条件限制,以教材、教参为中心,教参牵着鼻子走,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感悟、整体把握,学生学到的东西有限。第三,教学过程中,不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发现,把“有创意”的教学手段搬进课堂,让学生“活跃”,如同桌、小组讨论,猛看热闹非凡,美其名曰“阅读教学创新”,实效是学生讨论、收获了什么?第四,学生生活、阅读积淀太浅。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阅读源于社会生活,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远离现实,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定在教材里,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阅读被教师的繁琐分析和提问占有,多数学生除课本,几乎无课外阅读。

  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的,绝非“讲”或“听”出的,缺少阅读的语文阅读教学付出太多,收获很少。怎么改进呢?

  我想首先是课外阅读教学。语文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累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充满灵性。这就要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教材自身乐趣;善于启发利用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精心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所以,高一应抓兴趣,让学生变自主阅读为主动阅读。敢放手,多给阅读时间,尊重学生原始阅读。即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少干涉,甚至不干涉,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只要内容不暴力、淫秽、反动。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深入自觉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当然,由着“性子”阅读,并非放任自流。阅读进度,专题选定等都要精心策划,适合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不解字词随时翻阅,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阅读。学生要有自己的看法,我要求的是学生做少许读书笔记,可以对作者、人物、片段写点自己的看法,体悟,也可当练笔(周记)交,甚至可作为演讲内容向同学推荐。

  新课改最终面对高考,所以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的指示阅读范围很必要。借助高一个性阅读形成的习惯方法,促成学生阅读自觉;让学生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把兴趣爱好阅读经验加以运用;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其参差不齐的感悟、认识能力趋于统一。高二课外阅读教学教师应参与做好指导工作。

  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广泛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书籍“资源共享”;举办朗诵会、读书竞赛等促进多读;充分利用墙报、校报定期刊出学生作品,互相传阅,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其次是课堂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初始化阅读。在学生没接触文本时,不设计教学活动,在接触文本获得原始体验后,教师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矫正、引申原始体验,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原始体验基础上生成、引导、训练。这样才符合学情,真正使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 一、精心设计活动。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体现学生主体,课堂教学易于生成,锻炼综合能力,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其主体地位。需强调的是,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必须合乎实际,有提高语文素养的实效。

  二、促进沟通。阅读教学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有多重对话:生本对话的深层次推进离不开教师的艺术介入,生生对话的有效展开离不开教师的艺术引导。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能否促进动态的生成最能显示教师的调控艺术。另外,在学生忽视、曲解或难以深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时点拨,发挥主导作用。

  参与对话过程中,教师当讲则讲,当导则导,当练则练。立足“高效、实效”。在课堂教学之前,思考学生要有何提高,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课后反思学生所获几多,是否发挥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也必须是生成和预设、习得和学得、探究和接受、自主和引导的、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三、指导语文学法。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学法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语文能力主要是习得和学得的,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具体引导学生探索适合的听课方法、讨论方法、具体阅读方法等。使教与学形成合力,更好促进学生发展。特别高三针对高考,要学生用锤炼的探究性阅读本领,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在高考阅读答题中,必须要学生依题意答题,进行探究阅读,总结解题“程序”、思路,使答题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四、延伸课堂。语文课应无条件地扩展和延伸,以培养语感,增加积累。阅读教学要结合课文有意识地开拓阅读教学新空间,激发广泛阅读兴趣,糅合历史、人文、科学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出课堂。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所,每节课上成问题课,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使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比如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编有名著导读,课文后附相关链接就是一个较好的拓展线索。学生获得大容量的“库存”,必能启发心智,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培养文字的敏感。

  语文是有生命的,阅读更是充满灵性的。人生的学习工作中,阅读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自由、广泛地吸取思想,扩充知识,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作为语文老师,唯有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才能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阅读题型技巧点拨》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新审视》陈维贤

高中语文论文11

  与初中语文相比,高中语文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和理解的内容较多,再加上青春期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采取相关的措施,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学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性。

  一、微课概述。

  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简言之,就是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视频。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和自主性等特点。微课的运用,高度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一的学习成绩的提升。近几年,微课教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借助微课实现的“碎片化”学习,也逐渐成为许多学生提升自己的重要方式。但不同形式的微课,教学内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在不断地自主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微课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

  (一)更适应高中阶段学习的特质高中阶段的学习,知识量大、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的时间有限。

  微课的运用,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对科学的自我定位,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有相应的了解。微课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源,以进行弥补和完善。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方式针对性较强,能更快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与新课程标准相统一与传统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更加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微课的运用,着眼于某个核心知识点的学习和延伸,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锻炼。另外,微课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其设计的活动一般都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加强对实际生活的理解,提升了知识运用能力。

  三、高中语文运用微课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创新,是保证微课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在保证微课能够充分发挥教学作用之前,语文教师应充分接受并理解这一教学观念,才能保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价值。以现代诗歌《再别康桥》为例,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完全背离了“生本理念”的实施。将微课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在新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学生在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后,自然产生了学习文章的兴趣,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加深。微课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微课教学,除了需要一定教学工具的辅助外,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配合。

  因此,微课的运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节奏的掌控能力都有所要求。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许多教师的微课制作质量仍旧有待提升,使得利用效率较低。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微课的制作技巧和教学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使得许多教师结合微课进行教学更像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由此可见,教师制作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充分提高微课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为此,学校可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微课视频制作的技能、课堂教学与微课的平衡等,尽量使“微课视频”成为教师能够自主制作的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而提高教学能力。

  (三)构建系统化教学针对微课时间短这一特点,教师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这一知识点并加以运用。

  系统化的教学构建是提升微课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完善的教学方案。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例,此文的教学需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着手。为了避免微课中知识的“碎片化”,教师可将教学大致划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鲁迅先生创作这篇文章时的情绪和想要表达的感情;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课文进行深度剖析,领会文章写作主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微课内容的价值性,学生阅读课文以及生僻字解释等,学生可自行在课余完成。

  (四)创建共享性平台微课价值的实现,平台是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

  共享平台的构建,不仅能够提升微课的使用价值,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一方面,在完成微课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创建共享的资源获取平台,将优秀的微课教学资源上传,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和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可在校内网站上开辟可资源共享的平台,并由管理员负责教学资源的上传和允许下载。加强对学习资源的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共享平台上获取最有效的资源。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进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将微课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构建系统化教学,以及创建共享性平台等措施,微课将充分发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兵。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与策略[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xx。04:122—123

  [2]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5:47—48

  [3]汪钒。充分发挥“微课”良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西藏教育》,20xx。06:52—53

高中语文论文12

  摘要:

  高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民族意识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积极向上的观念意义重大。因此,文章就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高中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种类、高中语文注重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加强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相关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观念,营造氛围;教学过程促进人文精神渗透;注重学生课外的人文精神渗透。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语文;渗透;措施

  国家实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秀完善的公民。随着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的教育改革对学校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作为一种生活生存的内在驱动力,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当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师未能充分利用教材发挥学科中的人文精神,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始终停滞不前的现状,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势在必行。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现状。

  (一)教育理念存在认知偏差。

  如今,大多数高中教育都偏重于应试教育,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增强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应试技巧上,很少甚至直接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高考获胜才是第一硬道理的认知偏差,从而淡化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渗透。

  (二)教师能力有限。

  部分教师因受自身条件的限制,缺乏对人生深层次的思考,自身的科学人文素养不高,对文本中的人文精神解读肤浅。在课堂上,这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疑问不能以自己的思想或经验激发学生的思考,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提升受限。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语文课程在高中教学课时中占据了较大分量,但是其中用于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多是用于对文言文理解、考试常考知识点的讲解[1],缺乏知人论世的阅读,造成学生只知道作者所写文章的主题,而不知作者是在何种情形下进行的创作,对作者其他方面的背景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二、高中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种类。

  (一)丰富的辩证思维。

  人文精神彰显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展现了人性的大度与善良,贴合人类的辩证思维和哲学思维,解释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2]。高中教材中,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热爱生命》《信条》等文本都是启发学生对爱、对人的本质、对生命的本质、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接班人。例如,通过对《老人与海》一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永不屈服的坚强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高中语文课文的选择更是优中选优,包含着语言的巧妙、情感的升华、画面的描绘之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陶醉其中,在阅读文章的美好意境中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例如,《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句诗,抓住了秋日景物之特征,表现了大自然的色彩变幻之美,充分彰显了王勃运用文字表达大自然之美的强大功力。

  三、高中语文注重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人文精神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以人文本,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人身价值[3]。学校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所以学校有责任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负面影响。

  部分错误的价值观以各种传播方式入侵学生的大脑,造成学生辨别意识的'混乱。此时,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例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时,教师就可将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带入文本解读当中,让学生体味到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追名逐利,还有很多重要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去追寻。这样的人生才是自由的,才是精彩的。

  四、加强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价值观都还未真正形成,因此,教师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教师的观念是否先进,人文精神的渗透程度是否恰当,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4]。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教师的人文精神熏陶下主动提升自己的精神面貌。再者,学校可以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行审核,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人文精神方面的相关培训,增强教师的自身素养。

  (二)改变观念,营造氛围。

  教师和学校作为学生人文精神建设的引导者,首先需要从改变自身的传统观念做起,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培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改变错误想法,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文精神。同时,学校要积极构建浓厚的人文文化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种不断受到熏陶,进而自觉培养人文精神[5—6]。

  (三)教学过程促进人文精神渗透。

  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传道授业的单维模式,不断解放学生思维,不再去为了应试而强调唯一的答案和标准,让学生以开放的态度去表达自己多元的思想。例如,在品读《蜀道难》《归园田居》等文本时,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王侯将相今安在?唯有饮者留其名”的涵义,并在理解文本涵义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除此之外,也要注重渗透有效的结果评价,这样不但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情况,同时也给教师的培养方式提供了参考依据。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多鼓励、多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7—8]。

  (四)注重学生课外的人文精神渗透。

  教师可以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在课外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巩固课堂上的渗透效果。例如,在学习《陈情表》后,可以让学生帮父母做一件事,如捶背、扫地等,从而增强人文精神的渗透。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名人祠堂、名胜古迹等建筑物,让学生近距离去感受人文魅力,让学生在人文环境中自我提高、自我感悟,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五、结语。

  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观念,提升自身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课程,加强课后巩固训练,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加强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进。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J]。教育观察月刊,20xx,5(2):93—94。

  [2]马雪松。浅谈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教育,20xx(9):242—243。

  [3]张怡。浅谈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问题[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xx(4):37—38。

  [4]刘洁维。论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教研版),20xx(4):13。

  [5]雷林芳。浅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人文思想[J]。都市家教月刊,20xx(7):48。

  [6]黄爱玲。浸润人文精神深化语文教学[J]。语文学刊,20xx(18):103—105。

  [7]林萍。发掘教材人文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J]。阅读与鉴赏旬刊,20xx(5):37—38。

  [8]朱佶芝。沐浴人文关怀焕发生命之光: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索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14(2):157—158。

高中语文论文13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能力素质实现共同提升,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让学生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之时能获得能力方面的提升,本文从有效课堂的内涵特点出发,深入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提高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能力素质实现共同提升。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有效课堂一直坚持将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愉悦体验、快乐学习、有效学习,提高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学生学习有效,具有现实意义。

  1有效课堂的内涵与特点

  1.1有效课堂的内涵阐释

  语文有效课堂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引导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注重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有效。有效课堂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愉悦地开展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获得,在学习中,学生能够获得实足的进步与发展,是一种能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的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

  1.2有效课堂的特点

  1.2.1课堂教学有效

  课堂教学有效是指经过教师的精心备课,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实现学生三维目标的共同提升,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1.2.2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

  有效课堂是建立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之上,坚持将学生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提升放在首位,通过有效课堂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自我发展,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实现每个学生自我成长。

  1.2.3有效课堂是一种和谐的教与学

  和谐的教与学是一种教学状态,不是“一言堂”的教学也不是“散养式”的教学,而是一种建立在教师认真进行教学预设,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与学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教师睿智引领学生,学生愉悦进入学习,“教”的有效,“学”的有效。

  1.2.4有效课堂是一种“生成”超越“预设”的课堂

  教学预设是教师课前的一种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开展的准绳,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的进行围绕着教学预设进行,不偏不倚,直达教学目标。而往往一些教师的睿智在于让“生成的课堂”的“有效”往往高于“预设的课堂”的“高效”,教师会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寻找教学的亮点,而让教学效率呈现最大化,及时偏离了“教学预设”。

  2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2.1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引领学生成长

  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有效课堂开展的客观条件,是有效课堂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能让课堂呈现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氛围融洽,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发散思维,深入学习,促进知识的建构,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在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用自己的个人魅力获得学生的尊重,激发教师更加注重自己的师德建设与专业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具有促进作用,让教学相长,相互督促,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有效课堂的构建也就水到渠成。

  2.2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

  有效的课堂必然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坚持学生为学习的中心,坚持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真实的知识体验,让学生的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相互结合,用知识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达到知识的吸收与理解,促进学生新知快速实现构建,并通过质疑,问题的方式进行反思,深入探究,进入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使得课程成为有效课堂。探究式课堂的生成需要在兴趣或者好奇心的驱使下,才能真正地实现积极主动地探究,才能实现有效的探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长期的学习让高中生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兴趣的指引,让学生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库与学习能力独立自主地探究未知的知识,获得自身成长所必须的语文素养,在自身基础能力之上,激发更大的潜能,促进自身特长与个性的发展。语文课程具有历史性,时代性,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中的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在学习的同时,收获有效知识,还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审美能力,感受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高中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内,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实现有效课堂中的知识与能力的双赢。

  2.3借助深度学习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

  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用批判的思维去学习新知,并将这些新知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在必要时可以做出自己的决策,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让学习理解得更透彻,并没有停留于表面,而是切入到知识的内涵,知识的应用,知识的迁移,是一种真正的学习,是“有效学习”。语文知识博大精深,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乃至一篇文章,理解的能力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学生能抓住的、理解的信息量也不同,这就呈现出不同效果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班级学情特点,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让学生有能力去开展语文的深度学习,学习到真知,学习到语文的精髓,在深度学习中实现有效课堂。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策略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从教学的三维目标入手,切实提高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促进其在课堂中实现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振威.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评《高中语文教学指导》[J].中国教育学刊,20xx(07):143.

  [2]李振.例析课堂追问方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xx(30):32.

  [3]杨泽华.谈高效课堂中对教学细节的处理[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xx(09):80-81.

  [4]宋志玛.高中语文有效课堂中的学案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xx(12):45.

高中语文论文14

  语文的学习是我们国家的基础文化课程,也是我们学习其他课程和文化的基础,高中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时期,所以,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有效性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也就是指通过教师用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去指导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获得具体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主要侧重于教师的 "教学",具体是指,在教师影响下,对学生学习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方法和策略[1].有效教学,最主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它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关注学生的素质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它主要包括以下的含义:

  首先,有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评价的具体标准也是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的好坏。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是否良好,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影响中,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有效教学是要实现教学的新目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需要靠教师在对学生做一定的引导,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要培养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理解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实践中里了解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

  最后,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些科学的、有效的教学理论去指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形式,以及教学目标的合理化安排。有效教学,强调教学的效益,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以及实现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理解。

  二、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的目标功利化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但是过去的用高考来对学生进行终极定位和评价的方式依然没有改变,学生面对的还是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年来形成的一套教学体系,很难改变,高考成绩的好坏,还是给了教师和学生很大的压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没有得到减轻,教师的考评机制也没有得到改善,所以,对于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很难实现,现在的所有教学形式,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高考。因而整个的教学过程显得很功利化,高中的一切教学环境和活动都是为了一次高考做准备。

  (二) 对教师的要求过高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各种要求和能力是综合性的,但是,当前的许多学校,教师多年的教学模式,还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而且许多教师的知识素养还达不到相应的标准,要实现新的有效性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自身提出很大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实行起来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首先在教师方面,接受改变都比较困难,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影响比较大。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增长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能力。

  (三)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许多人认为只有学生多做一些作业,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体模块的教学却被忽视,语文教学的一切目标都是指向高考,学生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四) 无序的教学练习

  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形成一种和谐交流和沟通的关系,进行相应的互动和练习。目前,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安排适当的教学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课堂的教学练习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教师一般都放在课间活动过程,而且学生对这种练习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往往在这些讨论时间内进行聊天和游戏,这样的教学练习安排的也就失去了意义,从而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

  三、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对传统教学形式的改革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以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偏重于教师怎么教,往往是针对教师教学方面不断的进行改变[3].现在的教学中强调的教学主体变成了学生,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也开始变的明确,所以,教学方式和重点的转变,是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基础。

  (一) 制定先进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的改革,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一定的改变,首先,新课程的改革是理念的变革和更新,对于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教学理念的转变,首先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入手。只有教师首先明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和本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带向正确的方向。

  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教育的本质不是分数的高低,也不能用成绩的高低来评判。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使用为核心,通过学习,将学生的情感和教材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以及人生态度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一定的熏陶,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高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价值观的培养和影响,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成绩好坏方面,更多的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二) 优化教学方法,科学施教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对教师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高中的语文教师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要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科学施教,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以此来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双方面的关系,过去的教学过程只有教师一个人讲课,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失去了重点,所以,加强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面。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重点的转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感受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培养。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实现高效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很好的把握时间,注意教学节奏的控制,将学习资源和课堂很好的配合起来进行教学。

  (三) 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情境和语言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出来,设置和实际相符合的情境,加深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 《背影》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现那些画面,让学生真切的感受作者描写的情境。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知识点清晰、直观的展示出来,同时,借助多媒体集声音和画面于一体的特点,更好的表现文章,加深学生的理解[4].

  (四) 合理安排教学练习

  教学练习的安排和进行,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知识是理论性的,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运用,才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新课程要求,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关系能够实现学生和教师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安排教学练习,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教师也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中去,带领学生发散思维,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是教学过程中的很好的辅助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扩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高中的语文学习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以及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性的提出了实现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帮助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朝霞。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xx.

  [2] 宁志斌。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策略研究[A].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江西卷) [C]. 20xx.

  [3] 周利梅。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D]. 湖南师范大学,20xx.

  [4] 刘惠。 对目前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分析 [J]. 中国校外教育,20xx.

高中语文论文15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进一步广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网络参与教学,已从新课改之初的实验性质教学方式改革,演变为如今被广泛认可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综合性教育教学方式。网络资源作为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共享性资源,拥有旧式文化载体无可比拟的全面性、综合性、丰富性、便利性,使教学不再囿于教室、教师、教材的限制,可以使学生从更多渠道全面学习知识,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文件明确指出,现代语文教学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从网络资源的特点入手,再通过分析该项技术在实际课堂上的应用实例,可以总结出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网络资源的特点

  1.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着近年来“云数据”这一技术概念的逐步普及,网络教学资源其一贯的“广而全”的特点也逐渐深化。网络资源具有全面性、多样性、综合性的内容特征,它能够大幅拓展教材内容,开拓学生眼界,使教师和学生脱离之前“一个对几个”的狭隘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参考文献,向学生展示语文在社会中的应用实例,通过丰富的.形式,使得学生接触到实际社会中应用流通着的语文形式,改变学生对于“语文仅仅是一门考试学科”的狭隘认识,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又一个宏观的认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实现通过语文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得学生全面发展的长远目标。2.网络资源的多样性。教材书本和教师口授,都是仅仅通过刺激听觉或视觉其中一种感官,来进行信息输入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得学生印象深刻。网络资源的形式丰富多彩,为语文教学增添了多种吸引人的形式,比如幻灯片、图片、视频、电子书、电子报刊等等,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全方位信息输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能够极大地强化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3.网络资源的便利性。随着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一个由全世界数十亿人共同编纂的一部巨大的百科全书,只要通过网络终端的计算机,就可以轻松检索、获取,还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轻松向学生展示。这对比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不可谓不便捷。4.网络资源的时效性。网络资源可以随时获取最新的各类信息,及时掌握各类政策、考纲、时事的变化。高中阶段,高考才是最直接目标,落后的讯息可能会给学生的复习应考等造成不利影响。

  二、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从网络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举例来说,在高一高二授课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下载形式新颖多样的辅助课件、视频、纪录片等,在掌握课本的基础上,再展示这些内容,既能拓展课本内容,又能深化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平日知识积累,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这种积累与兴趣毫无疑问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从网络资源的时效性举例来说,高三应考阶段也要善用网络资源。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现在,高考作文命题也越来越有考察学生时事政治独立思考能力的倾向,尤其是以北京卷高考作文的这一倾向最为明显,连续几年的命题都与国家大事挂钩,而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就注重观察积累,这是突击复习所无法弥补的。中国发展迅速,国际形势也日渐复杂,十几年前那种考前将近年大事总结到一张学案上,发给学生阅读的做法,当然早已经不适用了,而时时关注网络讯息,每天关注新闻,获取最新国际国内时事动向,无论是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还是应战高考,都是十分有效有利的做法。再举例来说,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课本和练习册为主轴,但是课本和练习册其编纂修订再到出版发售,其间隔时间往往很久。假设高三某班,想要复习语文文言文虚词部分的内容,老师使用了上届高三学生使用过的文言文辅导书。然而殊不知今年考纲变化,文言文考查范围发生了变化,学生和老师未能及时掌握这次考纲变动,结果浪费了时间精力,还漏掉了复习点。合理运用网络,下载各类通过最新统计而制作的学案PPT,可以有效防止这种延误与浪费。

  三、网络资源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资源来源鱼龙混杂,内容也是良莠不齐,在选用网络教学资源时,教师应当慎重考虑,仔细筛选。既要注重时效性,也要确保真实性;既要保证多样性,又不能太过花哨丢失了严肃性。而且,课本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依旧是教学内容的根基,课本都是根据考纲精神编著的,反映了最根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网络资源参与的教学,说到底也是以课本为中心展开的,我们要善用网络资源,但不代表着我们要舍弃课本,具体教学工作中一定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善用网络资源,可以极大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教师应当活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赫兰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网络资源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1):169.

【高中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论文03-12

高中语文论文07-22

高中语文论文(合集)07-24

高中语文论文【精品】07-24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07-04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自主学习论文08-20

高中语文论文[集合15篇]07-24

高中语文议论文经典阅读附答案07-07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论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