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中语文论文

时间:2024-07-24 10:00:32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论文【精品】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论文【精品】

高中语文论文1

  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新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语文审美教育的功能,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审美过程。语文教材为审美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逐步走出讲解分析的误区,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鉴赏为主。阅读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审美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对作品有感悟,这种创造性的收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强调阅读感悟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是本文探讨的基点。感悟应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所在,语文阅读的审美心理过程就是感悟的过程。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过程探析

  审美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审美经验长期积淀的过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掘美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阅读是一种接受文字信息的复杂思维过程。感知是阅读过程的开始,理解、感悟是阅读认知的核心。阅读过程中学生先接触的是文字材料,在识字、释词、弄清句意的基础上,摸清文章中作者的思想脉络,也就是对文章内容、主题有初步把握。在把握文章主题、观点的基础上对文章描写的内容有感受,在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揣摩品味以达到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进一步升华,即为感悟。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每一层把握都富于创造性,是一个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例如读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学生首先感知的是语言文字,然后根据字句展示的意义及特定的语脉联系,一步步切近文章主题,并通过文中的一些词句,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寂寞”、“阴森”、“笼着轻纱的梦”、“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等来揣摩作者的心境及文章的深层涵义,最终把握文章旨趣,感悟朱自清先生不平静、不由自主的人生困惑并进而观照自己的生活境况。这样一步步从最初的识字、释词、句到构建阅读表象,到理解文章内容,再深入到心灵世界,达到对文章深层意蕴的直观性把握。这一层面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感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正是超越了对简单文字符号的直接反应和以概念、判断为主的逻辑思维阶段,而进入一种渗透着情感自由和意志在内的高级心理活动。从审美的角度讲,这是审美理解的最高层次。这种感受有时甚至是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清晰地描述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境界。凡是无切身体会,人云亦云,重复他人者,不能真正有感悟。感悟是自己心灵的体验,也是阅读中的最高境界。

  二、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感悟

  创造性不可教,但创造性可以培养。同样,作为创造性的感悟虽不可以教,但可以通过培养激发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细读、品读是语文阅读感悟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由于知识的构成、认知水平、生活阅历、情感体验、个性爱好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细读、品读。作品中的语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或画面、或意境、或韵味、或哲理、或情感,学生在阅读中要细读、品读,方能感悟这些隐含在语言中的潜在的深层的东西。让学生倾听文本声音,在语言的丛林细读、品读,去玩味咀嚼语言文字,进一步体验感悟语言文字里蕴涵的思想情感。细读、品读,与文本诚恳“对话”,方能深刻体会作者“良苦用心”。“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只能是浮光掠影,思考流于肤浅,结果是一知半解,甚或不解。于漪老师曾说:“感知是进入体验的大门。阅读语文材料,通过视觉,接受文字信息,接受文字塑造的形象、场景、氛围,触摸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作者心灵交往。把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通过联想、想象、比较、分析,产生新的体验。这种学习由入目到入心,使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熏陶,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在阅读实践中达到提高。”因此,学生应该细读、品读,力求透过它的感性形式,感悟它蕴涵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本质。

  (二)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是语文阅读感悟的重要前提

  丰富而独特的人生感受是能够与文章达到契合的重要因素。学生除了在校园里获得人生体验,还应走出校门,走向自然和社会人生,广泛体验不同的生活。我们可以带学生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感悟。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看到奔腾不息的江水,会想到时光的流逝、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在幽静的山林里,满眼是飞舞的“黄蝴蝶”,触摸枯黄的落叶,会感受到秋天的`清、静、悲凉、萧瑟、落寞和伤感;在金色的田野里,低头的稻穗,会感受到成熟的喜悦和满足。月光下的河塘、缥缈的白云、清晨的露珠,妒雪欺春的梅,都会带给人美的享受,带给人无限遐想,带给人许多冷峻的思考。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项王故里,学生会想到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一代枭雄的项王当初不能东渡乌江的无奈和悲哀,会为青梅竹马的项王和虞姬最终却演绎成一段凄美爱情而感叹。学校还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生存体验,利用寒暑假到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开展文化苦旅活动等,这都不失为引导学生贴近生活的最好方式。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周围世界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只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悟有得。因为语文富于艺术化同时又是富于生活化和心灵化的人文学科。

  (三)扩大阅读面,增加知识储备是学生感悟的关键

  从审美心理学来讲,思维凭借着知识经验,能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及其属性或联系加以反映。因此,要使学生感悟,知识积累是关键。心理学家雷斯尼克说:“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感悟是一个思维过程,思维活动要依赖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生活阅历、较宽的知识面,这是进行再创造、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当然,扩大阅读,增加积累,不单单是语文知识的积累,也是思想和文化的积累。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语言感性材料的积累才能最终内化为认知图式,形成文化积淀,并作用于今后的阅读活动。同时还应注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在当今知识多元信息途径广泛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阅读,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应最终形成辨识能力,哪些是必要和必需的,哪些是可读可不读的,形成这样的观念,以便于使阅读积累事半功倍。

  (四)教师的启发点拨是促使学生感悟的必要条件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学校是师生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已不再是一个权威的讲授者。好的语文课并不在于老师讲得如何缜密漂亮,而在于如何激发和点拨学生,让学生能够获取知识。孔子主张教学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在通过教师的点拨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点拨”指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内心感受,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某些思维或心理的障碍,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给予及时的指点和启示。它是学生知识经验或某种内心生活的及时补充。点拨有多种方式,有时可能是某种体验和感受,有时可能是对某个词语的理解或语境探究,有时可能是某种氛围情景的呈现。适时而有效的点拨会使学生突破概念的一般理解达到审美的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已不再仅仅是基础教育阶段简单的语言文字训练,获取文化知识,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高中阶段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所以在这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新课标尤其强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美的鉴赏力、美的表现力,从而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敏锐的审美感知和积极的审美创造,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使命。阅读是一个广阔的审美天地,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掘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情导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美读”品味,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驰骋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这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语文阅读的审美感悟能力的培养与铸就是阅读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师对学生“授之以渔”的过程。当今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大都是依照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文质兼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信息和载体,它们集中反映了自然、社会、艺术、科学、语言等客观美,同时又折射了作者的美感,是作者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的固态化,从内容到形式、风格无不蕴含着美。如何引导学生登堂入室,真正走入美的殿堂,去品味、阅读美,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向,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作者:赵芳 单位:灵璧师范学校

高中语文论文2

  摘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采用更多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阅读的趣味性,并将课上阅读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从而为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提供更好的帮助,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阅读习惯;有效阅读;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作为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是一门学习课程之外,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语言工具,成为学生磨练意志并提高自身素养的良师益友。因此,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全面的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阅读在语文中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生从书籍的字里行间中认识学习的过程,作为一种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认知世界了解世界的手段。可以说,阅读能力作为学生创造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基础,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教导学生们主动去阅读,并且能够有效地阅读,帮助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这已经成为高中语文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头等任务。其次,阅读作为一种与外部世界沟通的重要方法,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促进他们自我审视,感受名家们笔下的种种故事,这不仅能增多学生文化底蕴的积累,又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修养品位。由此可见,阅读对提高个人阅读能力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最后,阅读也是一种帮助学生在这个人情练达的社会中学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正如培根说的那样:“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阅读教学发挥的是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必须主动去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对等的。

  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小学阶段多是通过背诵来达到语文学习的要求,高中如果仍然只通过死记硬背显然无法达到语文学习的要求,高中语文更需要培养学生思维,学生对事物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都处于一个高峰期,通过阅读可以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这就要求必须要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1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要求,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让他们主动融入到阅读其中。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引导的作用,在课程上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同时,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都千差万别,对于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标新立异”,教师不应批评,而是给与引导和鼓励,在这种环境的激励下,学生的内在潜能方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程的开展,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们辅以引导,设计一些问题与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阅读教学中。

  2.2强化互动教学,让阅读课堂活起来

  在课堂上采用互动课堂教学,作为老师在教学时应始终想着学生,教学时只有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体验,才是可持续的有远见的。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互动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们应该讲解的是那些学生们想要领悟而又领悟不到的那一部分,学生则要积极进行思考,并能够对阅读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大胆质疑。因此,要精巧的设计课程形式与课程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体验阅读材料中的丰富感情,不仅在设计每一堂课程时都应尽力使课堂丰富生动形象,还应当辅以游戏、情景剧之类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大胆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阅读的课程内容,更好的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3加强指导,增强课外阅读的延展性

  高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和学习力旺盛的阶段,仅仅凭借高中语文课本是无法满足学生的,而此时往往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弥补课本上的薄弱环节。但是,对于良莠不齐课外书籍,学生们并不能有效的鉴别与挑选。因此,教师应该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之后,应该有针对性的引导为学生们推荐一些适合的课外书籍,然后通过课后阅读内容与课堂上的内容相结合,更好的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通过课上与课后阅读的相互结合,大大扩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们在享受阅读趣味性的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完成学生能力与知识的共同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作为教师应该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取长补短,确保学生可以多学多看多想。除此以外,教师还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将更多阅读模式引入课堂当中,让学生们真正的热爱阅读,并能自主进行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杨新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才智,20xx(01)

  [2]张倩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知识经济,20xx(06)

高中语文论文3

  思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思念曾经的四九城。

  古都总是美妙么?未必。课本里有郁达夫先生令人思念的秋天,扫把经过留下淡淡印记,也有老舍先生并不太令人思念的酷夏,祥子在泥泞中挣扎谋生。但在今天,不管是否经历,思念这座城市,往往会是将其幻化为前者,选择性地遗忘后者 ——这其实不是因为过去更美,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悲催的一点在于,无论好坏,老北京城从视线中消失了。

  老规矩总是有道理的么?同样未必。牵涉封建迷信的自不用说,男尊女卑那套礼法也早就被淘汰。今天人们思念起老规矩的时候,这些负面内容被下意识地排除在外,他们强调的甚至不是规矩内容,而是规矩所带来和表达的规规

  矩矩的社会生活方式 ——这其实不是因为老规矩更合情理,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更悲催的一点在于,在这座快速变化的城市中,一些旧有美德确实正在被淡忘,包括有规矩和守规矩本身。

  没有规矩,才是最可怕的沦丧,它比城市建筑风格消失更不可逆。事实上,变迁难定对错,人们破坏一些,他们

  创造另一些,城市在变,审美标准也在变。譬如,曾经被骂得一钱不值的,楼宇顶上的中国古代风格 “帽子 ”,现在看来,并不比形似内裤的所谓现代派建筑更丑陋。但是,道德的根本标准不会变,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一旦失去,再难回来。不难想象,没人指望卑劣人性会留下高尚者的通行证。

  破坏规矩,首先是对秩序和现实的不尊重,有些属于反社会心理问题,有些纯粹出于其他目的的反科学。一个不能无视的'问题是:当城市走上一条快速开展道路之时,当偌大一座现代化都市里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甚至违法乱纪的行止时,如何寻回那些老规矩,如何让老规矩带给人们规规矩矩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恰恰是思念老规矩的那些人,未必有心思琢磨得那么远,这是他们的家,他们只是本能地感到忧虑和愤怒,一种不学而知的良知。

  思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思念曾经的四九城。

  无关老规矩,有关没规矩。

高中语文论文4

  教师只会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容器,一个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自身发展。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奴隶,而没有做到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中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种传统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因此,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氛围,至关重要。

  一、选择开放式教学模式,深化学生创新思维

  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这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在熟知的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有所创新。比如在讲解诗歌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们分配任务。将全班学生分为小组形式,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对下节课要讲解的诗歌进行讲解,讲解形式由每个小组讨论创新。通过讲解对比,选出最佳创新小组,来鼓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创新。让他们在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思想。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学习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思考中不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才能够使知识进一步得到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出质疑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求新和创新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报任安书》这篇文章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习惯,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其中有一句是“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让学生充分理解司马迁所写这篇文章的用意,同学们展开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人一定要经历挫折才会有一番成就吗?”,“司马迁是不是在炫耀什么呢?”等,通过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使同学们充分理解课堂内容,并提出创新。著名教育家陶知行先生说过“:创造源于思考”,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善于思考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创新,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充分重视备课环节。为什么总是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创新的兴趣呢?通过对教师的观察不难发现,在备课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将备课内容和实际课堂内容很好地衔接起来,从而使高中语文创新成为了一个难题。在新课标精神的要求下,要求语文教师要结合生活背景,添加生活元素,让学生建立对于语文课的自信。为此,教师应加强对于备课环节的重视,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充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细心研究教材,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为了赶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对自己所学内容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导致了学而不精的现象,更别提有所创新,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没有对所讲内容有一个重复的过程,使得反应不够迅速的同学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没有兴趣,而成绩也不会有所提升。为此,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与学习需求,对教材内容适当延伸,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化成为他们易于接受的形式,从而促进他们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3.提升自我创新意识在对知识的创新理解过程中,学生只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不能形成独特的自我见解。教师没能用恰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指导,因此,当学生在运用所谓的创新方法学习时,不能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我创新意识,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以促进每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对于教师而言,应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自身需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以在顺应形势下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高中语文论文5

  一、教师———点燃情感的火花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中不仅有动力作用,而且还有激活创造力的作用。充满情感的教学往往使学习的主体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敏捷,富有创造性。教学过程需要情感,丰富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教师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教师应用他飞扬的激情感染学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语文老师在讲课时,力求每堂课都充满激情,以此去感染学生。记得高一新生刚进门,第一堂起始课,我只给他们读了一篇题为《小巷深处》的文章。讲述的是一位瞎眼英姨抱回被遗弃的“我”的故事。小时候,“我”在瞎眼养母温暖的怀抱中长大。而“我”却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想摆脱瞎眼养母的“阴影”。高中三年不回家,也不让养母来看,以此来掩饰自己的身世。最后当“我”了解养母每个月为了送营养品、土特产、生活费都央人把她送上汽车又摸到老乡家的真情时,“我”的灵魂受到了强烈的刺痛。我的朗读已经感染了学生,他们说自己的灵魂也受到了强烈的刺痛,深切地感受到了天下可怜的父母心。我就告诉学生,我们千万别忘了中国的“儿不嫌丑母”这句古语,千万别忘了生你养你的故乡,千万别荒废了这高中三年的黄金时间。这些似乎与语文课无关,但这是高中三年学习生活的起点。起点好,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使他们懂得自己肩上的责任。

  二、教材———搭建情感的桥梁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其中蕴涵着人类的美好感情,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最好方式,特别是利用教学中的情感熏陶,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情感世界。如在《祝福》一文中,分析到“祥林嫂”那临死时的眼睛,那饱含灾难性的无助的悲伤眼神时,我就将所有的对悲惨女性流下的眼泪汇成几句脱口而出:“她本也是孩子的母亲,她多么需要温暖呀!竹篮是空空的,衣衫是薄薄的,祥林嫂要饭到你家门前时,亲爱的同学,你会给她披上一件棉衣吗?你会端上一杯热乎乎的开水递给她吗?你会亲自去搀扶她一把吗?”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讲到柔石母亲的眷眷的心时,唤起了我们对母亲的深深的歉意,也激起了我们对敌人的切齿痛恨。于是课堂上就说:“人性之美莫过于母性,母亲是我们温和的晴空。儿时,母亲就是夏天的扇子,梦醒时分,母亲的微笑就像春风吹拂,长大了,母亲却是风筝的线,儿子飞向哪里,母亲牵挂在哪里。”教师声情并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拨动学生的心灵,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课堂———奏响情感的共鸣曲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与信息传递与反馈,智慧与思想接触与交换的地方,也是进行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让课堂45分钟真正实现它的意义,创设适合的情境,点亮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师生共同感受到生命的成长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关键。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块学生增长智慧的主阵地。

  1.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好的导语可以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同时也可以消除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距离感。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对新课导语的设计。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形式新颖,语言凝练的导语。形式可以是一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名言、警句;一首小诗,一句歌词或是一道选择题,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情感共鸣为佳。实践证明,好的导语能让文中所写的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等猛烈叩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跨越时空,身临其境,心入其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2.妙用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一旦进入了作者描绘的情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阐述的哲理,便会产生一种亲近感。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作品的情境中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巧妙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实物演示、饱含感情的教学导语、声情并茂的朗读、挂图、音乐渲染、表演体会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电教手段来创设情境。

  3.延伸拓展,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如果能以教材为本,凭借教材,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产生情感体验,延伸课文内容,读写结合,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教材激情传神,让作文真情感人,无疑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机。课文教学适当拓展一些课文之外的内容,从情感层面讲可以使学生在课文中的情感体验得到迁移。这样学生就能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就能与作者产生感情世界的沟通与共鸣。

高中语文论文6

  1、命途多舛的苏轼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召。司马光等回亦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变生急转直焉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晚年过流放生活。给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苏轼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词作《奴娇?赤壁怀石》、散文《篑谷偃记》、《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等。

  2、面对挫折决不气馁

  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他的老伴难过得哭了出来:"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火烧了个精光。而今你已年迈力衰,这可怎么办啊!”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由此趴下。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仍不气馁,终于获得成功。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爱迪生对老伴说:"不要紧,别看我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3、终生坎坷的巴尔扎克

  1850年8月21日,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雨果所致的悼词中有这样的话:“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优秀的一个。…可叹啊!这个坚强的、永远不停止奋斗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家。在我们中间,他过着风风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人都遭逢过的恶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纷扰和痛苦。”

  是的,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

  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聘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寒风嗖嗖。他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娱乐,总是不停地写。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他对朋友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

  巴尔扎克,一生勤奋写作,常常连续工作茧自18小时。在不到20年里,他共创作91部小说。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但他一生却是在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他曾一句话概括自己:“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4、发现自己

  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家和演说大师。但是,他在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赚了大钱,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产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之中。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开始到全国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里埋头写作。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名声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他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了多种技能,但是,在所有的长处中,总是有你的强项。成功者的原则是:去选择最能够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够使自己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挥的职业。因为唯有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增值;相反,你总是选择自己的短处,你的人生就只能贬值。

  5、换一种思维方式生存

  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司要招聘一名业务经理,丰厚的薪水和各项福利待遇吸引了数百名求职者前来应聘。经过一番初试和复试,剩下了10名求职者。主考官对这10名求职者说:“你们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一个星期后,本公司的总裁将亲自对你们进行面试。”一个星期后,10名做了准备的求职者如约而至。结果,一个其貌不扬的求职者被留用下来,总裁问这名求职者:“知道你为什么会被留用吗?”这名求职者老实地回答:“不清楚。”总裁说:“其实,你不是这10名求职者中最优秀的。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时髦的服装、娴熟的面试技巧,但都不像你所做的准备这样务实。你用了一种超常规的方式,对本公司产品的市场情况及别家公司同类产品的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提交了一份市场调查报告。你没被本公司聘用之前就做了这么多工作,不用你又用谁呢?”

  从故事中可以发现,世上的事情有时就这么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如果你墨守成规,等待你的只有失败;相反,如果你稍微动一下脑筋,对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一番创新,就可能获得成功。

  6、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7、不要放弃梦想

  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那个诽谤者。

  8、挫折挡不住强者

  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身体可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9、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明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自邦振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的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10、逆境奋争,苦中寻乐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摊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11、郭德纲之子辍学从艺

  郭德纲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希望儿子郭麒麟赶紧辍学说相声”,众人本以为这只是郭德纲盼子承父业心切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成了真的——15岁的郭麒麟没有参加中考,而是跑到德云社的小剧场演出。一时间,郭德纲支持儿子“辍学从艺”引起众议。20__年7月2日,郭德纲在德云社15周年庆典专场上当着儿子的面对此做出了回应:“其实儿子从小就对相声感兴趣,算起来在舞台上已经有10年左右了。儿子现在就像个老艺人似的,跟其他孩子完全不一样,也去人民大会堂演出过,不是辍学以后才开始学相声的。辍学是他自己的意愿,我只是尊重他的决定,现在他正儿八经说相声,也算完成了我一桩心愿。”

  针对这件事情,外界众说不一。有人认为顺应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意愿,毕竟已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人认为,郭德纲是个公众人物,应当起表率作用。更有意思的是,有一网友称,其邻居家的孩子效仿郭麒麟不想上学被邻居怒斥,“好好上学,你爸不是郭德纲”。

  适用方向:个性;教育;成长;传递;尊重

  12、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

  当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是刘伟的青葱梦想,但10岁那年的一次触电事故,不仅让他失去了双臂,更剥夺了他在绿茵场奔跑的权利。耽搁了2年学业,妈妈想让刘伟留级,他死活不干。在家教的帮助下,刘伟利用暑假将2年的课程追了回来,开学考试,他拿到班级前三名。重回人生轨道的刘伟,一直对体育念念不忘,足球不行,那就改学游泳。12岁那年,他进入北京残疾人游泳队,2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2金1银。“在20__年的残奥会上拿1枚金牌。”刘伟跟母亲许诺。谁知厄运又来纠缠,过度的体能消耗导致免疫力下降,他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医生警告说,必须停止训练,否则危及生命。无奈之下,刘伟与游泳说再见,走进了后来带给他成功的音乐世界。

  练琴的艰辛超乎了常人的想象。由于大脚趾比琴键宽,按下去会有连音,并且脚趾无法像手指那样张开弹琴,刘伟硬是琢磨出一套“双脚弹钢琴”的方法。每天七八个小时,练得腰酸背疼,双脚抽筋,脚趾磨出了血泡。3年后,刘伟的钢琴水平达到了专业7级。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刘伟演奏了一首《梦中的婚礼》,全场静寂,只闻优美的旋律。曲终,全场掌声雷动,他是当之无愧的生命强者。

  适用方向:坚强;追求;理想;信念;成功

  13、沈思的创业路

  沈思,80后女孩,上高中时就立志打造中国的“苹果”。为了实现创业梦想,她努力学习,连跳两级,16岁就考入清华大学。她说:“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如果没人家聪明就一定要笨鸟先飞,比别人多做一分才行。”毕业后,去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攻读计算机。尽管没有奖学金,生活困难,但她咬牙坚持,系统认识互联网行业,思考创业该做什么项目,怎样做产品,怎样筹备公司等。从美国毕业后,进入了谷歌工作。谷歌领导招聘时问她“5年以后你会做什么”时,她说:“创业。”她在谷歌“潜伏”4年,工作非常勤奋,每天只睡4个小时,从什么也不懂的学生蜕变成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管理者。

  在沈思看来,谷歌两位创始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做为人类创新的事情,为信念在做事情,这对她影响非常大。20__年,她开始自主创业,成立木瓜移动,并在北京、旧金山、伦敦开办分公司,开始全球化布局。目前,木瓜移动已成为全球安卓平台上最大的游戏社区。

  适用方向:走向成功;贵在坚持;实现梦想;厚积薄发;刻苦勤奋

  14、“冷水”浇出来的明星

  他,并不很帅,却极有魅力,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大二时,有幸主演了青春文艺片《婼玛的十七岁》。在片中,他长发飘飘,酷劲十足,十分抢眼。首映时,他兴致勃勃邀请哥哥观影。哥哥是导演,曾师从名导黄健中。没想到,看完电影,哥哥非常恼火,毫不留情地泼了一瓢冷水:“你只会摆酷,就一POSE演员!不高不帅,还那么瘦,走偶像路线怎么有戏?以后别演男主角了,从最小的角色演起,有人请你演情景喜剧都是抬举你!”说完,扭头就走。

  他无比生气,与哥哥冷战一周,但是,冷静后,对哥哥的尖刻话语进行了反思。从此,他专心接拍小角色,甚至还有很多反派人物。每次出演,不管角色多么渺小,他都努力去表达人物的内心。经过几年积累,他的表演脱胎换骨,成为极具冲击力的实力派演员,所饰演的角色也从小配角顺理成章地“荣升”为大主角。20年12月,他主演的电视剧《火蓝刀锋》在央视黄金档推出,其饰演的蒋小鱼一角,因个性极其鲜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他就是杨志刚,哥哥叫郭靖宇,他们虽不同姓,却是亲兄弟。现在,杨志刚彻底理解了哥哥郭靖宇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少年得志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如果你能从最小的角色演起,有一天取得成绩的时候,你才会明白幸福是什么。”

  从当初追求“造型”,到现在追求“塑心”,在事业征途上,杨志刚越走越坚实。现在看来,多年前郭靖宇用浇冷水的办法纠正他的艺术道路,远比那些没有原则的吹捧要明智得多,当初的批评虽然“伤人”,但其作用却是“补心”。

  有时候,刺耳的声音不一定是噪音,很可能是人生的福音。

  适用方向:认识自己;保持清醒;成功之路;成长与成才;方法与效果

高中语文论文7

  前言

  职业高中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其教育体系中综合性最强的学科,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涉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各种门类的知识。由于职高语文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教学质量将影响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因而我们必须改革教育方面一切落后的方法和内容,改革不适合提高学习能力和教育水平的传统体制,使教育更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职业高中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有的专业对语文的总体要求高一些,如应用文科、旅游专业,有的专业要求低一些,如机械、建设类专业。但部分教师缺乏对市场和学生的了解,不清楚市场对学生的要求,不清楚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教学深浅的“度”,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不消化”。此外,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具有自己的特点,但事实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只不过是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和其他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简单而不完全的组合,这种组合抹杀了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应有的特色。还有不少教师缺乏对职高语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需求于不顾,极不负责任地将语文教学工作简单化,单一化,降低教学要求,只是帮助学生顺利通过结业考试就行了。目前语文课与其他专业课的教学基本处于脱节状态,各自为政,互不相干。

  二、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一)教育观念的改革

  1.教师观念的更新。

  教学行为是受观念支配的,教师只有时时更新教学观念,时时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才可能设计出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首先改变教学观念。首先,树立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新教育目的观。一直以来,教师普遍将教育活动看成是对已有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其次,更新以学生为主体变化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我们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裕的时间自主探索,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问,学生答。此外,教师要鼓励和肯定学生对书本、对权威提出质疑,要改变过去追求答案的统一性为寻求答案的多解性,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

  2.学生观念的更新。

  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学生要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亲自参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自觉的解决问题,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要敢于对教师、对书本提出质疑,要敢于探索答案的多样性,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以培养自身能力。学生要有积极参与能力提升实践活动的强烈意识,要大胆、主动、灵活、自主地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技能内容改革

  1.听说能力的更新。

  听说能力的更新,可表现为组织各种听说的专项训练:如采访、自我介绍、讲故事、讲演、分角色表演等。在进行听说能力训练时,应注意四点:一是人人参与,不能少数人忙,多数人当观众;二是课内课外相结合,内容与时间安排课内课外相结合;三是宽严要相宜,气氛要轻松;四是持之以恒,保证每个学期应有相应的口语训练。

  2.读写能力的更新。

  强化读写能力,应增加阅读、写作频率,将课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作文练习和读书笔记相结合。要求学生达到“三会”,即会读、会写、会析。培养学生会欣赏、会吸收、会扬弃的读写习惯。

  3.考核方式改革。

  第一,变“终结性考核”为“阶段性考核”。改变过去期中、期末考试方式,在平时学习中加强对学生讲报、读书笔记、听课笔记、演讲、朗诵等多方面的考核,以最大真实的.考核评价学生。第二,变“笔试为主”为“全面考核”。着重提高听说的考核比例,可采用口试的形式,对讲报、演讲、讨论、即兴发言、分角色朗读等都应进行打分,提高学生口语训练的积极性。第三,变“知识性考核”为“能力性考核”。对语文的考核应以能力考核为主,加强听说读写、独立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核。这样,考核重点转移到能力上,辅之以必要的宣传教育,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逐步转移到能力的提高上,最终实现将之作为追求的目标。

  三、结语

  职业高中教育本质在于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的使命,以及顺应市场、服务于市场、服务于学生的价值取向。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语文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改革学习评分方式。只有不断推进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论文8

  哲人说,在一切价值中,人的价值是第一位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的尊重,亟需注重人文精神培养,通过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养成教育,使学生成长为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人;成长为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成长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谐的人,成长为自主、合作、进取、爱国、负责、创新等人文精神的人,而不是一个眼界狭隘、志趣低俗,只求眼前实利,“只掌握阅读技术而没文化”的人格单薄的人。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人文精神呢?

  一、教材是载体

  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最新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以新课标为指导,在内容的选编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既有文化内涵,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审美情趣和未来意识兼具,具有浓厚的语文学科的魅力。文章的题材空前丰富,涉及到古今中外许多富有人文精神的作品与作者。所选作品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学语言敏锐的感知力,激发对未知领域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同时,为了对课内学习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还编选了一套与之匹配的语文读本,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视野。

  语文教学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二、课堂是途经

  语文课是使培养人文精神的最好媒介,我们要在学生心灵里撒上人文精神的种子。叶澜先生曾讲过要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从工具性的学习活动回归到生命的真实境况中来。高中语文新教材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的人文化是义不容辞的,它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或者诠释”;教学散文,是对语言所浸润的情感的体悟。教学戏剧,是对生活重新诠释和理解。议论文的学习让我们善辩。学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青春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探讨语文的人文精神教育与培养。

  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 “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教学苏轼的诗词散文诗,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智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挥洒自如;教学唐诗宋词时,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辉煌灿烂——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滋养人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学会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人,用一份责任来审视自己,用惊喜去感悟春天,用沉寂来总结冬季。当知识一点点充实了头脑的时候,让精神因为善于感悟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

  古诗文是极其有生气的、积极的、富有美感的,它是能激励人、培养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而言,学习文言诗文对文化品位的提升、审美意识的培养和生活体验的积累,都是起极大的作用。教学不能一味老师一字一字地输送学生一句句地下咽,我们把理解内容精粹、语言艺术放在首位,那么古诗文的学习就会让学生得到艺术的欣赏,美感的享受。为了扩大诗词的接触面,我们又为学生选定了每日一诗,在每天上课前,负责一诗的同学把诗抄到黑板上,然后抓住重点句子进行赏鉴,增强对诗词的感悟力,欣赏凝练语言的魅力。让同学透过一篇篇古诗文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灿烂优秀的文化,看到的中华民族先辈睿智的思想,看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与精神。

  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强。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绘的朦胧月夜下的荷塘静思图,融合了音乐美、绘画美、语言美等多种因素,一句话,美的感受给学生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激发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的热情。走近鲁迅,感悟鲁迅人格的魅力。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培养思维方式的形象性,将其作为抽象思维和其他思维的有益补充来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这对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有益的,有利于精神财富的积淀,想象力的激活和创造力的培养。

  阅读课,先是以所学课文为中心,然后延伸开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构建一个阅读的花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阅读的同时,语文的人文性又能更好延展。

  对人文精神的关注让学生的课堂变得更为精彩,让学生的精神更为丰富,让学生的心灵更为充实,让学生的目光更为敏锐。借助人文精神的教育,我们将学会更真切地关注自己、关注世界、关注历史、关注我们永远的未来。

  三、拓展与专题,走向人文精神大世界

  指导学生共同针对某一个阅读对象,进行拓展与专题阅读,阅读后的讨论交流。例如在“认识鲁迅”的课外阅读中,通过“范文式”阅读教学后,了解了鲁迅的求学经历,兄弟如何分道扬镳,与许广平的相爱,领导左联文化运动的艰难等,又让学生了解鲁迅创作的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信等,再推荐一些代表性的作品,让他们去阅读理解,同时,又针对《收获》上“走近鲁迅”的大讨论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对鲁迅有个感性与理性并有的认识,最后在期末举行“我所知道的鲁迅”讨论会,各自交流学习心得,求大同存小异,各有新的领悟,使这一较完整的阅读活动获得较为圆满的结果,学生的人文精神也得到了升华。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指导中,能获得较多的阅读的收获,成果以及阅读心理的愉悦和满足,这似可称为快乐阅读阶段,是自主自由阅读的开始,对学生终身教育很有好处。

高中语文论文9

  一、高中语文课堂气氛的教学意义

  1.学生的视角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高中语文课堂气氛能够推动学生自主自觉参与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高中教学课本教材较为单一,学生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众多,难免会出现学习语文很无趣的,对语文产生厌烦的情绪。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枯燥、厌烦的情绪的得以转变,让学生以更加放松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积极参与在课堂学习中,从而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

  2.教师的视角

  在长时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教学主体,课堂始终处于教师为主导地位的状态。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实现民主教学,并且实现情感期待影响。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更加心理教师,更加容易跟随教师的引导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当教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更加积极更加投入,进而营造更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如何活跃高中语文课堂气氛

  1.设计精彩课堂导入,构建和谐课堂环境

  成功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预兆。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例如教师在进行《与妻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导入:如果你面临着爱情与事业的选择,你会选择哪个呢?在1911年,一位充满着爱恋痴情的有志青年带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自己妻子的爱毅然决然地走向了为革命事业奉献的道路。这种教学语言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学生是开展学习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其容易受到学习动机、个人情绪、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如果过度强调课堂秩序,忽视学生的尊严不仅不能够形成和谐的教学课堂,反而会将学生置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即使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也要委婉的告知,在肯定学生态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激励性指导,从而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3.开展师生互动,活跃语文课堂气氛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将组织成为班级性的集体活动,并且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在进行《雷雨》这一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首先自我朗读,然后再组织学生一起朗读对话。教师可以挑选平时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活跃的学生一起来开展对话,以丰富的情绪来感染学生一起进入到作品的对白中。学生对作品中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刻画所要传递的情绪与情感就认识的更加深刻。又例如,在高中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训练来活跃语文课堂气氛。例如在《鸿门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课文为基础来改编剧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使得情节更加丰富。学生在情景剧的表演中不仅提升了口头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还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改革中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满足多元化与选择性的需求,要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只要在课堂上能够保持和谐、稳定的课堂气氛,学生都会不自觉地被教师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与教师积极互动,进而更快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论文10

  摘要: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教师在积极探索实践中创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摆脱传统教育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对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有效性;问题;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这一纲领性的文件的出台给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综合能力。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面对着新的要求、新的教材,有些教师还无法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不能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导致课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效果低下。结合自己近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我将通过本文来探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造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

  (一)三维目标的确立缺乏统一

  教学目标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评判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提高学生语文技能、培养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还是会发现,有些教师还是秉承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只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讲解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学不但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流于形式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动起来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学活动还是存在着盲目跟风和流于形式的现象。教师为了体现合作而盲目地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被动地呈现出热闹异常的课堂气氛,但是却没有实现真正的合作,学生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思想碰撞,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发,合作与探究成为了过场。

  (三)教学效率不升反降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有些教师的改革却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升反降。究其原因,是这些教师并没有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还是让学生在自己圈定的框里兜兜转转,学生的思维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只是围绕着教师设定的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被激发出来,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结果是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精心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要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在课前下足工夫。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备课理念。第一,教师要确定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在备课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二,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在认真研读完教材之后,教师要根据自身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将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全面,并制定出恰当的解决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收获。第三,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还是要从课堂教学入手。虽然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自己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风趣幽默、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上集中注意力,坚持不懈地探寻语文知识,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够凭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良好的教学互动,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这就需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倾听、讨论和感悟进行情感的交流;其次,教师和学生要学会与文本交流,当双方都能够参与讨论,才能真正实现三者之间的.思想对话;再者,教师要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有探究下去的欲望,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切实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构建开放课堂,激发学生热情,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要树立时间观和效率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要不断探究,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根据教学目的、学生实际、教学特色,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收获。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开放的,教师走下讲台,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教师不拘泥固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不过分强调教学环节的按部就班。语文学习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应提倡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不用现成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认知理解上的不同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个体价值。总而言之,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为培养适应全球化的高素质人才担当重任。在实际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灵活有效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将趣味与效果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金香.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xx(18):186.

  [2]龙鹏程.敢问语文路何在众人直指新课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探讨[J].读写算:教育导刊,20xx(1):196.

  [3]吴存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以有效的教带动高效的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xx,6(20):50.

高中语文论文11

  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难点之一。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往往抱着一种传递美和爱的激情走向课堂,最后却都很困扰于课堂的沉闷无生机,学生的意兴阑珊。教师于是很纳闷,为什么这么美的诗,这么神秘而吸引人的诗歌世界,学生就没有兴趣呢?当然这与诗歌本身的含蓄凝练甚至是晦涩难懂,学生学习诗歌只为了背几句名句有关,更多的却也是因为我们诗歌教学课堂的教学思路呆板,教学语言枯燥,诗歌处理肤浅等等。

  我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发现了诗歌教学的一个小窍门,就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对诗歌教学课堂进行美的点化。

  朱谦之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音乐文学史》里面,提到“所谓诗歌即是音乐”,这句话,概括了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事实上,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源远流长。《毛诗序》云:“诗言志,言之不足,则歌咏之;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诗经》的合乐歌唱到《楚辞》中祭祀的男女巫师对唱到《乐府》中配乐的歌词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谱曲传唱,都表明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性。《诗大序》又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由此可知,不止诗歌的发展历程和音乐始终相伴,诗歌的本质与音乐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用音乐点化诗歌课堂是可行的。那么,我们如何用音乐点化诗歌课堂呢?

  一、让音乐帮我们铺一条进入美的诗意的课堂的路

  现在的诗歌课堂,教师为了提起学生的兴趣,为了尽快把学生带入一种诗的境界,或者是希望一开始就给学生传达一种美感,就会精心地设计课堂的导入部分。华丽的辞藻,比喻拟人对偶等等修辞,排比句式,富有情感的语言,有时候教师都觉得自己不像自己了。即使是教师费尽心思采用这样的方式,有些学生却觉得太煽情,有些学生觉得教师是刻意在拉着学生进入一种状态,而不是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去感受,不是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主动去寻找那个诗的世界。

  如果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利用音乐作为新课导入,可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很快进入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例如,在教授韦庄的《菩萨蛮》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江南美》,在悦耳的歌声中学生仿佛走进了江南如画般的美景中,也走进了文本之中,很容易感知出诗歌中的江南之美。在讲授苏轼先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为学生播放了杨洪基先生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并且刻意选择了《水浒传》片头的那个版本,让学生听着杨老先生浑厚辽阔的嗓音,看着那滔滔江水自天而来的壮阔之景,再看着屏幕上不断闪过的那些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似乎都能听见他们爽朗的笑声,感受到他们的热血在胸腔激荡的回声,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息。还未正式讲解课文,学生已然进入到一个广阔的历史天地,已然感受到一份豪情和悲壮。然后再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就比较容易了。

  二、让音乐帮我们打造一个体会情感、释放情感的课堂世界

  因诗歌体裁本身具有含蓄、凝练、婉曲的特点,这就给学生的鉴赏带来难度。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把文言翻译成白话或把韵文变为散文,根本无法实现激感心灵、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反之,教师如能创设出和诗歌有关的音乐情境,就可以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对诗歌意境进行还原和补充想象。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至今印象深刻。我们一位张老师在为杜甫的《兵车行》备课,她最初的教学思路是想为学生找一个配乐朗诵,让学生在行家的范读中,在音乐的带领下,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在网上找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听,反复地听,两个版本所选取的配乐不同,一个更低沉一些,一个以伤感见长,如何取舍?张老师后来干脆也不选了,把两个版本都搬到了课堂上,让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自己听这两个版本,自己决定哪个更好一些,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学生不但得到了一定的启示,更重要的是音乐给学生展示出来的那个不同的世界,让学生从中更好地理解了诗歌的感情,理解了杜甫笔下的那个大唐世界,更理解了杜甫心中那个博大的天下苍生的世界。后来,再安排学生自己按照选取出来的配乐诵读,效果简直让我们惊叹不已。

  在诗歌教学中,往往非常强调诵读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诗歌教学要求达到的一个基本课堂目标。于是教学步骤通常是先诵读,然后了解诗歌大意,再诵读,再鉴赏艺术技巧,再诵读,最后再背诵。并且尽可能地让学生读,让男生读女生读,学生齐读和个人自己读,放声去读和自己低声地去体会着读等等。你会发现,诵读在诗歌教学环节中安排得比较多,但这样的诵读,可能背诵效果明显,但情感的体会和释放就不是那么好了。

  在这种时刻,如果能配上和诗歌内容或情绪一致的音乐,学生就会随音乐读出诗歌的'喜怒哀乐。如,我们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就为学生配了《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先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不出声地读诗歌,看看如何把诗和音乐结合起来,然后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释放在音乐声中。《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曲很长,教师也可以从中截取两三个片段,让学生听,看看哪个最适合诗歌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事实上已经把诗歌的情感和音乐结合起来了,然后再让学生配着自己所选择的音乐去读,把自己所感受到的那个优美的意境通过自己的演绎再现出来,你会发现学生会给教师很大的惊喜。再如,教授岳飞的《满江红》时,诵读过程中,可以为他们播放琵琶曲《临安遗恨》。学生就随着乐曲节奏读出了岳飞的爱与恨。读到情动之时,很多学生还情不自禁地举起拳头。这样,整个诵读环节自然流畅,效果很好。

  三、让音乐带着我们继续流连在诗歌的殿堂

  音乐不仅可陶冶情操,还可以调节大脑思维与疲劳。在诗歌课堂教学的尾声,让学生听听音乐或动口唱一唱,能愉悦学生心情,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诗词,有时候甚至比给他们留十分钟让

  他们集中背诵的效果都要好。如,讲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下课前,我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歌曲《虞美人》,让学生跟唱,学生兴致很高,下课铃声响起时仍意犹未尽,这样也优化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再如,学习李商隐的《无题》时,可以给学生听《别亦难》;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可以听听《月满西楼》;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听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事实上学生上课可能已经很疲惫了,这样的一个音乐结尾,不仅可以让学生不反感,也能起到绕梁三日的效果,可能课已经结束很久了,但那个音乐会带着我们的学生依然流连在诗歌的殿堂。

  当然,用音乐来点化诗歌教学课堂也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注意选择和诗歌有关的乐曲,要有针对性,不能随便拿一首去应付。另外,还要注意,音乐只是诗歌课堂教学的“调味品”,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要注意使用音乐的时机和时长,不能喧宾夺主地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在课堂教学中,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不能都用音乐来充满,那样课堂上都是欣赏音乐了,我们诗歌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肯定不会突出,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诗歌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所以我们应改变观念,用音乐激活诗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让学生爱上诗歌。

高中语文论文12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规划的不断完善及教育机制与时俱进的不断变更和深入钻研,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作文相比以往,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过去的语文考试附属考项转变成了现在占有大比分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分数逐渐增加;由于作文的分数占的比重比较大,成了语文整体分数的直接影响体。可以说,一篇作文分数的高低,会直接决定语文考试分数的高低。如何改变语文作文教育的传统观念和对策,成为提高语文作文写作质量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缺乏创新性。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兴起,各大院校如同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在广大的教育行业当中,目前有很大一部分高中教师存在教学思想上的盲点,并且普遍应用教育模式化、死板生硬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主要列举往年的高考作文例子,分析每年高考所出的题目,让学生做参考,同时给学生们指出几个名人名言,或者优秀作文当中可以借鉴的句子让学生死记硬背,加深积累。

  其实老师这么做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这样的做法死板、模式化,这种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写作时非常死板,根本就不具备任何的创新变革性。作文教育的死板和模式化并不仅仅这么简单,极个别的教师甚至在教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会完全按照一个固定的套路审题,仅仅是机械地为学生进行范文实例的解说,让学生生搬硬套。应用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而且使学生的习作失去了自主创新精神。

  (二)语文写作时的创新只重视形式而忽略内容。

  对于高中生的写作创新,已经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制度的要求下开始强调。然而,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整篇作文的结构主体和规划布置形式进行创新的要求,相对来看,作品中的实际内容反而被忽视了,似乎有点分不清主次,并且这种做法对于写作的实际水平提升来说,效果并不强。除此之外,这样的教育方式还可能致使高中生在拿到题目以后,直接生搬硬套固定的格式,如同数学套公式一样,这样,学生对于作文创作的思考就会慢慢陷入僵化,甚至不考虑套用的题材是否符合实际的需要。可以说,这种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于写作的自由性和能力的发挥,并且对于学生自主的作文创新性培养,起到了一定的干扰。

  (三)只强调修辞之美,忽略实际内容。

  在各大院校当中,大部分语文教育职业工作者在教导学生写作之前,经常会找来大量的诗词歌赋和名人名言让学生积累。这样的做法,虽然会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增强了整篇作文修辞手法的优美性,但是忽视了作文的实际内涵是实用性,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以后,往往会驴唇不对马嘴,学生会为了追求优美的修辞而忽视了实际想要表达的东西,最后导致实际结构错乱不堪。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之后,往往不会得到高分。

  二、提高高中语文作业教学创新性的有效方法

  (一)品味生活能够增强学生的观察力。

  所谓一切的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写作文同样在艺术的创作范畴之内。高中生写作文想要有创新和突破,就要全面融入生活当中,作为高考语文科目当中分数比重占得最大的一项题目来说,一般能够得到高分的作文往往都是立意新颖、主题明确,具备充实的内容和有新意的结构题材。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老师想要真正让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首先就要要求学生积累一些课外的创作材料和知识,还要积极鼓励学生体验生活,融入生活,充分利用观察力观察真实生活当中的每一处微小的环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对于生活进行感悟,积累经验。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生活,才能在创作时进行适当合理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上提高对作文写作内容的真实感和创新力。总的来说,语文作文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的认知过程,教师要积极指引学生触摸感受美好的生活,进而了解到在学校无法了解的一些事物,例如人际关系相处或者是人类的行为活动对大自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等等。学生在对这个世界的实际观察和深入体会的过程中,不但可以积累写作材料,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受到启迪,最后真正提高高中生写作的整体水平与创新能力。

  (二)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及思维的培养。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高中时期学习和复习的时间极为紧张,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积累大量充分材料,这样才能让高中生对于作文的审题、命题和文章的开头结尾真正掌握,最后留下大量时间备战高考。要想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忽略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思考时间;对于要求创新的语文作文写作来说,这样的教育方式很显然是不对的,单单就作文创新而言,其本身与高考是没有矛盾冲突的。不仅如此,他们反而还是互相扶持的一对搭档,正所谓心有所想,情感才能有所感悟,这些对于写作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根据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思想和情感之间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本领和发散思维的能力,真正将学生导向不同的视角,运用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对同一个事情或事物进行具体分析;教师要对学生多加鼓舞,让他们多看书,方便他们积累写作材料,提高学生修养。不但如此,我们还要积极对学生所写的文章和作品进行正确中肯的评价,尽量给予正面且积极的评论,以便增强学生自尊自信的写作信心,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创作出优秀的好作文。

  (三)畅所欲言,开拓思维。

  近几年来看,我国高考语文中的作文题材往往与生活非常相近,并且很重视考生的自主发挥和想象力的培养,像20xx年某地区的语文高考的题目就给出了绿色生活作为写作题材,这样的题材不但十分新颖,而且与我国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政策相结合。同时,我们经常提到的节能,可以与绿色这个词汇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发挥想象进行思考,将生活作为编写作文的参照物,不至于让考生胡思乱想地瞎写;由于与真实生活比较贴近,因此所写出来的作文更有真实的感觉。

  总而言之,写作只有充分进行知识的储存和世界生活的感悟,才能在写作时大胆创新。任何文章都有自己的情感和灵魂,对于作文来说,没有情感的作文就好像是枯井里面的落叶,没有创新性的作文就像是地上层层的灰尘;作文的创作失去了创新性就是能够算得上是一篇单纯的流水账,无论修辞手法再好,也不能算是华丽的文章,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写文章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以只注重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实际的内容,高效的教育方式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性来说意义重大。

高中语文论文13

  摘要:文言文具有浓厚的汉语文化底蕴与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之中的必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就需要丰富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环境。本篇论文提出几点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方法,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工具之一,作为教育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给学生枯燥沉闷的感觉,在这方面的教学效率提升难度很大。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现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与研究,努力探索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任何事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发展十分关键,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理论与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学习思路基本已经成型,但在学习文言文时,经常遇到晦涩难懂的字词、语句,并且需要背诵的内容也在增加,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学习情绪与心理,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教学,把文言文课程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提前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文化与背景。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展开讨论,比如,在学习荀子的“劝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都有哪些珍惜时间的句子,还有哪些励志的故事。可以把同学进行分组,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抢答,使学生加深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增强了记忆,对背诵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还可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历史小故事,高中文言文课程有很多都是历史故事,结合历史讲解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内容,逐渐培养出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二、重视文言文语法知识讲解

  在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时,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虽然文言文的语法在讲解时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在教学中还要给予一定的重视。教师在进行文言文语法教学时,要把一些基本的语法概念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样才能方便后期文言文教学的`开展,让学生明白,掌握文言文语法可以加快学习与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整理归纳好文言文语法知识,或者专门挑选课时进行文言文语法讲解,增加对常用句法、通假字、表达方式与对话习惯等方面的实践训练,在课余时间可以提醒同学之间使用文言文进行交流,在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帮助学生巩固文言文语法的概念与知识,方便学生记忆与应用。

  三、积累词汇量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很多字词的读音与意思都与现代汉语有所区别,学生在阅读上增加了难度,经常出现错误理解文章意思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对一些比较常见的实词与虚词,还有一些特殊句式,进行相应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文言文中字词、句式的规律,着重标明字词的不同意思和一些较为特殊的用法。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走”字的意思在古代与现代是有所区别的,在古代很多时候“走”字是“跑”的意思,而在“孟子梁惠天上”这一课当中,有一句“弃甲曳兵而走”是为“行走”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在文言文的字词中具有多种意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了对字词的印象。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探讨时,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词汇量,越来越容易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自主阅读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以及当时的背景与文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它的功能是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处理好多媒体与板书、讲解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出多种教学手段,并且多种教学手段相互配合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时,利用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播放楚汉争霸的视频片断,很容易就把学生带入到那段峥嵘的历史时期,学生在视频中进一步了解当时的人物、历史、背景与心理的情况下,加深了对“鸿门宴”这篇文言文的理解与印象。

  五、结语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文言文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深对文言文的了解与理解,快速掌握背诵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文言文教学效果,并且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学习能力,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中语文论文14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科目是高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充分意识到提升自身语文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是当前最为现今的科学技术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之应用至语文教学中去,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将信息技术应用至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今我国高中语文教师们应当知晓,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了。因此教师们要意识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要投入精力将高中语文教学科目充分应用至高中语文教学中,从而让高中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1可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的学生是一群有兴趣驱动学习的群体,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当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兴趣的激发工作。然而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是基于应试教育而诞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将高中学生置于课堂被动位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难以得到释放,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难以得到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充分迎合了学生心理,其拥有的视频和图片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可以进行重点难点突破。高中语文教学科目是一门较为繁杂的教学科目,在高中语文教学教材中自然是拥有一些比较困难的教学知识点[1]。这些教学知识点采用传统的,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会让高中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寻求新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拥有许多教学资料作为补充,并且可以让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信心,能够充分解决高中语文教学教材中的教学难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将之应用至语文教学中去。

  2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应用至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诸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许多高中语文教师犯下了诸多的错误[2]。第一,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强,他们所制作的'教学课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依赖性过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时机,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第三,过于依赖信息技术教学导致高中学生的创造力受到了影响。

  3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3.1注重教学课件制作工作。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认识到想要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作用就应当要充分重视教学课件的制作工作[3]。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前充分阅读和解析所教授的语文知识点,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寻找与之相关的材料,然后结合书本和所搜集的材料制作教学课件,进而让课件的质量得到提升。在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做到充分迎合书本教材,不能脱离书本知识,以免影响教学质量。

  3.2要将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现今高中语文教师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当要充分意识到不能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过于依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相互结合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学生诗词的时候,就应当要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诗词的表意。然后使用信息技术向学生讲解诗词所描述的景象、思想等等,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相互集合的教学手段可以让高中学生充分理解诗词的内涵。

  3.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科目的教学目标之一。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缺失的,信息技术的出现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了一套新的创造能力培养方式[4]。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视频和音乐为学生去搭建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教学情境去放飞自身的思维,从而在充分理解文章内涵的同时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利用信息技术培育学生创造能力的时候,教师也应当要注意克制使用信息技术。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局限性。教师要投入精力至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工作中,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至高中语文教学中去,教师要注重教学课件制作工作,要将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而让高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隋玉洁,张宝国.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04)

  [2]陈美玲.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1).

  [3]杨丽萍.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改革研究[J].亚太教育,20xx(21).

  [4]贾艳冰.基于微学习的高中语文教学路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5).

高中语文论文15

  一、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方面仍存在的问题

  1.部分文字被错译

  错译是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比较常见的问题。例如,在文言文《祭十二郎文》中,有一句“然后惟其所愿”,新版教材中对于这句话的翻译有些不妥。教材中的翻译是“指让奴婢们按照他们各自的想法离开或者留下”,然而,在《教师教学用书》中,针对这句话的翻译却是“这样办了,才算了却了我的心愿”。显然,对于这句话,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是翻译出了错误。因为,“然后惟其所愿”其中的“其”是代词,然而却不是指代“奴婢”,而是指代作者本人“自己”。更何况,韩愈写的这篇祭文的重点内容也不是描写奴婢的去留,奴婢的去留并不会产生什么变化和影响,祭文全篇的主要人物都是“吾”和“汝”,也就是我和十二郎之间的谈话,若在其中突然插入一句关于奴婢的去留问题,必然是十分牵强的。因此,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译文是错误的。

  2.部分文字为硬译

  在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中,硬译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例如,在姚鼐的《登泰山记》中,有一句“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界为之天门云”,其中,对于“崖限当道者”的'翻译也是颇有争议。在新版的语文教材中的翻译是“崖壁挡在道路上”。然而,通过对于全篇的语境以及作者所描绘的泰山特点,以及作者正在登上这一举动来看,如果真的如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所翻译的“崖壁”“挡在登山的路上”,那么作者还能够继续登山吗?而且,对于文言文来说,其翻译必须将每一个字都翻译出来,达到通顺、不丢字落字才可以。然而,如果逐字的翻译检查一遍,可以发现,新版教材中对于“限”字并没有翻译出来。显然,如此翻译是与原文相违背的,所以教材中的翻译必然是硬译的、错误的。根据查阅资料,以及分析语法和语义,整句话的正确译文应该是“现在人们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中的那些崖壁挡在路上,人们将它称作为天门”,如此才能符合文章的情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二、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改革的方法

  1.新教材的文言文编写需要体现中国汉语文化变更的规律

  汉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在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中,我们都需要从最基础的学起,都应该从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分别进行深入学习,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对于文言文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改从“文言文词语”入手,在了解和读透每一个词语的含义之后再对文言文句子、乃至文章进行学习。如果对于“文言文词语”的掌握没有良好的基础,便不可能学习好文言文。文言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前提,便是要为学生们讲解古代汉语言文化的演变过程、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规律等等。所谓的“发展规律”,其最重要的标志便是指“词语”所出现的顺序规律。每种语言的出现以及发展都有着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在这个方面,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并没有体现出对其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们不能够完全的理解文言文篇章的含义以及文言知识的趣味性。

  2.新教材的文言文编写需要体现中国汉语文化的全貌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载体,它记录着中华文化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因此,可以说只有将文言文的各项知识以及对文言文的理解方法向学生们有效的传授,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们提供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发展全貌的机会与能力。因此,在新教材的文言文编写中,选取适当的、能够直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以及文化特点的文言文是十分关键的。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其文化思想的熏陶与引领,对于高中生的文化思想的建构都是十分关键的。在原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的对比下,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对于文言文的注释与参考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可以说基本上是成功的,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例如汉语文化的充分展现,不仅让学生学到书本知识,更感悟到传统的辉煌。在学到《劝学》这篇文章时,“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以优秀马与劣等马行走的路途为依据,比喻人们要锲而不舍的完成某一件事情。学生认识到文本蕴含的哲理,也体会到马在当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由此拓展了古代文化认识。

  三、总结

  学习文言文,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古代文化的途径。但在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对于文言文中的一些字音的注音不是十分准确,有个别的词语的注音相对比较含糊、片面、甚至完全是错误的,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文言文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困惑与误导。因此,对新版语文教材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高中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论文03-12

高中语文论文07-22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07-04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自主学习论文08-20

高中语文议论文经典阅读附答案07-07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论文08-20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论文08-20

WIKI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08-20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论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