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22 10:05:33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1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新课改以来的主流趋势。教育城域网,是指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教育局内部网和校园网的一种传输网络,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提供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应用服务。教育城域网的接入,缩小了农村小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表,发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有关小学教育的论文投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新课改以来的主流趋势。教育城域网,是指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教育局内部网和校园网的一种传输网络,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提供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应用服务。教育城域网的接入,缩小了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之间的差距,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支持。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要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将信息技术赋予数学知识的新内涵,进行有效的科学整合,改变教学模式,从“要学生学”向学生“要自己学”转变,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展开有效教学的实践。

  一、整合内容,凸显数学意义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要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教学模式单一、陈旧,填鸭式的硬塞硬灌,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单一化,学生分析问题缺乏灵活性,更不要说思维创新。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整合数学资源,从教育城域网中的数学资源入手,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进行加工,充分挖掘其中隐藏的数学现象和数学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数学思考,为主动探索新知,提升数学思维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学习抽象的空间图形概念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精心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搜集并加工丰富的课程资料,通过多种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善于运用教育城域网就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搜索并下载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将其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活”化教材。教学时,笔者选取了各种规格和型号的自行车轮胎、电动自行车轮胎、汽车轮胎等生活素材,通过城域网数据库中丰富的教育共享资源,并参考了各种教学设计,将这些生活元素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看到了动态的'变化过程,引发学生对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凸显出数学的意义,为下一步主动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础。

  二、整合形式,关注课堂生成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学科,其中不乏一些复杂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概念,但农村的小学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维的引导,学习需要感性材料作为支撑,一旦教师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教师要充分运用教育城域网这一平台,将有效的信息资源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通过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将不同类型的轴对称图形的资料、图片、视频等整合在一个课件中,上传到学习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分享交流。在互动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集体探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如有的学生提出:如何找到五星红旗的对称轴?雪花是轴对称图形吗?大自然中还有什么轴对称图形?如何找到对称轴?这样的问题也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笔者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怎么画出对称轴?学生根据讨论和探究,不但把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而且深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意义:每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学生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和之前学过的图形最大不同就在于,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它可以是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从而深入理解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整合方法,发展学生思维

  教育城域网的接入让数学资源变得极为丰富,农村小学和城镇小学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而且能够与全国的窗口学校建立有效的链接,通过资源分享互通有无。教学时,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方法,巧用资源库中的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数学思想方法。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如何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笔者参阅了很多资源库中名师的教学方法,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设计了猜想—验证—动手—推理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边乘高还是底边乘邻边,然后运用数方格图的方法进行验证,由此获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高这一推论。接下来,笔者又出示了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是否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可以这样求呢?至此,学生有了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心理需求,在深入探究中逐步形成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2

  通常而言,小学生思维活动的重点为形象思维,是学生想象力的显现。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当中促使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进行分析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运用直观教具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为想象与表象,表象即是对于以往认知和感觉过的现象,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的影像,可借助直观鲜明的形象展示现实,同时也有部分的归纳性。如果不具备表象,也就无法进行形象思维。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尽量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变得实物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进行认知,能够进行实物感触、进行实际操作,在头脑中形成的想象的影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应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具与图片、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取得客观全面、丰富多彩的表象,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课时,可由教师预先展示出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圆形的实物,例如,地球仪、篮球、足球、瓶盖等,并让学生列出在生活当中的圆形的实物如水杯盖、碗、乒乓球、高尔夫球,借助真实感知生活当中的实物,让学生对于圆形的物体具有直观形象的认知。立足初步认知,再由教师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圆形的教学模型,并对照课本,圆作为椭圆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当椭圆自身的离心率与0相等时,就会使得两个焦点形成重合,形成了一个圆形。并在教学模型上找出两个焦点形成的重合点,通过将实物教学模型与课本知识相互结合,使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实际操作,并在学习当中构建明晰的表象,使得思维趋向于理性化。另外,可在教学当中充分应用现代多媒体课件,与动态的影像视听相互结合,演示出思维发展的趋向,这样可提高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鼓励学生亲自动手

  教师在教学当中通常会忽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较少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而是听教师进行讲解,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对于知识缺乏感性的认知,这也会使学生难以锻炼和提升形象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经过亲自动手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获得直观形象的表象。可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能较为顺利地解决问题。可是由于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在教学当中开展动手实践,就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秩序产生混乱。鉴于此,教师较少开展动手实践课程。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一课当中,教学目的为指导学生学习与掌握两个点之间的位置方向,可由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开展动手实践课程,教师可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一张学校平面图,布置学生学习任务:实地测量校园里的各类建筑物的实际位置,并在学校的平面图上将测量数据进行标注。借助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位置与方向知识,并进一步认知平面图的重要作用。

  三、有效利用数形结合

  数作为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而形为具体化的图形、实物、教具等。数与形两者具有密切关联,学生应该先从形的层面形象思维,认真细致进行观察、实际动手操作,相互比对,经过深入分析与研究,并基于感性素材抽象化,方可取得有关数的知识。例如,课本当中的相关例题,在作为数量关系表示时,可合理地应用各种色彩以及现实生活当中的山川河流、动植物、各种现代的科技产品,通过展现这些实物,既能较好地表述数量关系,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另外,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当中,因为应用题充分融合了文理、算理、事理三个方面的知识,呈现出抽象化的特点,学生看到后难以在大脑中出现直观形象的表象。借助线段图可以体现出条件之间的关系,并能将数转变成形,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因此,绘制出正确的线段图,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表象,使数量关系从复杂转变为明晰。应用线段图、数与形结合等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想象力,既提升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达成了抽象与形象两种思维的相互补充。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3

  要想小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他们喜欢数学,必须让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让枯燥的数学形象化,更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数学课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学海无涯“乐”作舟,“数”山有路“巧”为径。

  一、巧妙的课堂导入

  在教学中巧妙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如:在教学“4与5”分与合这节课时,课前正好有一位小朋友表现不错,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今天某某小朋友课间能够主动帮助同学做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的表现给予表扬!”教室里响起了“哗哗”的掌声,气氛活跃极了,我接着说:“小朋友,刚才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扬了某某,你们知道鼓掌也有学问吗?”这一下小朋友都有给问住了,他们面面想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抬起双手,让小朋友观察鼓掌时的两个动作:“双手相靠叫‘合’,双手相离叫‘分’。”我边说边板书“分与合”,“分与合是两个相反的动作,在数学上是一种相反的思想方法,今天我们就将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4与5的分与合。”这样的课堂导入生动、形象、自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巧妙的内容选择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要大胆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要善于巧妙联系生活实际,有机地改编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如教“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内容:10月20日,杨巷小学五(1)班有一支径赛队伍代表五(1)班参加学校举行的跑步比赛。(1)每个径赛队伍有a个小队和c双钉鞋。(2)每个小队有3名运动员。(3)全校有b个径赛队伍。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信息吗?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出的信息多?

  这一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为学生所接受并且感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确认、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三、巧妙的练习设计

  数学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种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如果用划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发展水平的学生,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使学生吃不了。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的设计。

  1、层次性。在练习中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

  2、新颖性。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一节内容时,我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份情境材料:20xx年我们班小明家收入10万元、小强家收入8万元、小红家收入3万元,请你选择一户人家合理设计他们20xx年各方面的支出,如保险、消费、捐款……并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获得数学经验,体验成为学习主人的快乐。

  3、多样化。算法多样化的经常性训练可促使学生冲破固有的解题模式,使其不满足于用一般方法解题,养成善于思考别的解题新路的习惯,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4、实践性。在练习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很多书本上的知识要经过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也就是所谓的“跳一跳搞到果子”。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复习”时,我设计这样的练习内容:先给学生讲一个有关《阿凡提赶羊》的故事,阿凡提在巴依老爷家放羊,巴依老爷听说阿凡提很聪明,就故意给阿凡提出了一个难题,给阿凡提一段62米长的篱笆,要他围一个平面图形并且能将羊赶进去。现在请同学们①想一下阿凡提他可能采用了哪种合理的围法,并且将羊赶进去。②动手设计一下能画出这个平面图形。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中唤起学生思考,并且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实践的迁移中感悟到了数字的价值。

  四、巧妙的分析评价

  1、评价目标多元化。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他们关注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帮助学生制作“成长树”,成长树上挂有:自己特别的解题方法、学习体会、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某一个时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并能使其进行及时反省与比较,同样教师也能够通过这一方式发现学生的特殊之处,从而改进教学工作。

  2、评价方式多样化。我在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学生评价教师等方式,因而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在自评中,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写学习心得,让学生将一个阶段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困难以及上课无法与老师沟通的心理话统统写出来。让学生写学生心得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反醒能力,同样有促进教师的反思与提高。

  3、评价结果情感化。评价结果应该采用情感化、鼓励性的语言来描述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如:某某同学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但今天的作业字迹还需端正。这样的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巧妙地指出了学生需努力的方向。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4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自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教育应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教师应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策略;

  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回顾祖国的历史,展望祖国的未来发展,从而创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立志投身祖国的伟大建设。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爱国主义教育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小学数学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在众多的网络资源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材料,选择典型信息和范例,通过图片或音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例如,南京长江大桥可以用于“理解数万人”的教学。教师可以在网上查询南京长江大桥的相关信息。例如,它是中国自己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桥。上层为长4589米的公路桥,下层为总长6772米的双轨铁路大桥。它每年平均通过45,000列火车和2434,000辆汽车。此外,长江大桥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接待外国游客210万人,港澳台同胞120万人,华侨和国内游客3400万人。此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详细介绍中国的土地面积和资源。例如,中国幅员辽阔,总面积为9634057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为47万平方公里。中国森林树种丰富,有2800多种轻型树木和3379万公顷人工林。教师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力量和中国的美丽与丰富,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产生为祖国服务的`崇高理想和责任感。

  二、通过介绍名人的事迹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

  中国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知识相对简单,但教师仍应积极寻找该领域的教学资源,并用中国数学家的真实例子来教育学生爱国主义。例如,在教“数与代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他说“梁园不错,但不是他长期居住的地方”。此后,他号召海外的中国数学家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其中包括导弹之父钱学森和两枪袁勋邓稼先。此外,华罗庚回国后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后来,华罗庚致力于应用数学的研究,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工业生产。另一个例子是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著名数学家苏黥布的事迹。苏黥布是世界著名的微分几何学家,也是射影微分几何学派的先驱。早年,他致力于空微分几何。70年代,他为中国数学开辟了一个新的“计算几何”领域,并将中国数学引向现代研究。教师可以用中国著名数学家的真实例子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前辈热爱祖国,致力于研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讲述数学发展史,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小学数学教科书包含了许多数学家的心血,对爱国主义教育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上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许多教科书中的数学知识被前人不断研究,而中国是基础数学知识的主要发源地,在数学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许多著名数学家应运而生。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发展史教育学生爱国主义,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圆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圆周率的发展历史。早在公元前两个世纪,中国古代书籍《周笔suan经》中就有“一径三周”的记载,意思是圆周率= 3。汉代,张衡算圆周率?/16≈5/8。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辉通过“切割圆木”计算圆周率,最终得到圆周率= 3.141024的近似值。之后,他用金兵工厂汉代和王莽时期制作的铜体积测量标准嘉峪口的直径和体积来检验这个值,最终得到圆周率3927/1250≈3.1416。公元480年,祖冲之得到圆周率到小数点后七位,得到两个近似值3.1415926和3.1415927,并得到两个近似值,圆周率355/133和近似值22/7。在接下来的800年里,祖冲之得到了最准确的圆周率值。教师在小学数学课中运用讲述数学史的方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要求教师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以无形的方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这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爱国情怀得到良好发展,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崇高理想,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伟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甘肃教育,2019 (01) :112.

  [2]洪艾君.让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教学研究,2018 (12) :25-26.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5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6

  一、关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不同的课程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会有不同,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比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会更灵活,创新能力会更强。所以课程标准的编写很重要,它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等等。我国现代的课程标准已经进步不少,它符合我国科技发展的要求,它的制定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它要求要针对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课程新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学生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把数学当做一种工具,有了数学知识,我们可以进行计算、推理、运用、证明等等,还可以把数学作为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为其他学科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还可以把数学看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的一种手段,为素质教育奠定基础,拓宽视野。总而言之,有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标准,就有了相应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相应的教学评价等等,同时也会对中学生数学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关于教材编写的思考

  教材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与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它是实现教育标准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工具。教材和课程标准一样重要,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可以说什么样的教材便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因此,在符合课程标准前提下编写的教材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类教材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学生根据学生情况和班级情况自由选择,合理运用。新教材的编写都来自于生活和自然以及社会中的现象,和我们的生活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表现为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得到更合理、更广泛的运用。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脱离实际。但是这些问题还要把数学的魅力体现出来,实现数学学科的价值。在新教材编写内容来看,它体现了知识的应用,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了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这比原来的教材要进步不少。新教材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背景,了解作者的编写意图,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教材的教育和教学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关于教师教学的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过程,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是学生提高能力的教学。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想象,适时地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和学生共同合作交流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谈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数学技能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是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有的教师还达不到这种要求,不能转变教学思想,所以今后还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和学习。在教学中,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但是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师要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对教材进行创新,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好教材,发挥它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在数学课堂上得到提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鲜亮的图画、生动形象的动画,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数学教学的魅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关于学生评价的思考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评价,通过评价可以考察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评价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停留于表面,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好与坏,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多大的意义。其实,教师应该对学生各方面进行合适的评价,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不能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描述,不能只用好、不错等词语来概括,对学生的评价要多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通过对教学的评价,根据掌握的信息和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7

  摘要:问题导向式教学是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问题导向式教学小学数学教育地位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层出不穷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这些教学方法在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就是其中之一。问题导向式教学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弊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问题导向式教学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得到正确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有利于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导入

  数学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1]。对于小学生来说,各方面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一些困难,所以,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高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是十分关键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老师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课前精心设置的数学问题,将所要讲授的数学知识融入问题之中,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产生深入研究和挖掘问题本质的想法,从而激发出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强烈的好奇心,让小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很难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可以在課前就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从而进行高效的数学教学。可以说,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效率。

  2.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如果小学生的数学知识不够扎实和牢固,将对后续的数学学习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会打消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小学生的发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2]。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知识的填鸭式灌输,根本不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实际的学习特点,从而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问题导向式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形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小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传统的小学数学就教育形式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并不注重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提升[3]。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老师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来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有效的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数学这种抽象的学科而言,这是十分重要的。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要求

  1.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中,受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老师基本都已灌输式教育形式为主,教学过程中老师具有课堂主导地位,整个教学的节奏也都由老师来掌控,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4]。在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首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老师的角色应该由教学的主导者逐渐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小学教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革新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形式存在诸多缺点,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改变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在充分掌握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教学问题引出课堂教学内容[5]。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并不完善,对于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基本都是以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在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出适合问题导向式教学的评价指标,增加教学评价的频率,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及时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形式。

  结语

  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形式,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小学数学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齐国.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新校园(上旬刊),20xx(7):198-198.

  [2]陈其玲.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41):173-174.

  [3]刘昌奎.探析小学数学体验式问题导向教学[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xx(4):54-54.

  [4]陈婷婷.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20xx

  [5]黄春发.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xx(12):96-96,97.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8

  摘要:各个学校为了响应教育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号召,采取了各种方法改革目前的教育方式,然而为了满足小学数学展开素质教育的需要,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从发掘教科书中的人文因素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目的,然后提出了渗透数学文明,还学生“主人翁”地位,以及使数学和生活相结合这三个在小学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措施,希望给予相关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人文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广大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填充自己的头脑,还应当展开人文精神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缺少任何一个,素质教育都不能完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并不只是向学生教授知识,培养其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应当重视追求数学的人文价值。因此就小学数学而言,老师不仅要注重教授数学知识,还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教育,这样才能够为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基础。

  一、在小学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目的

  新课标已经将数学教育应当遵守的方法、技能和感情这个三维目标体系提出,不过只有个别老师真正贯彻落实人文精神培养和情感教育,因此深入探究难如登天。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将“人文教育”的标贴贴上,不过只是辅助于理论知识学习的手段。新课改已经明确提出要求,老师不能够再线性、单一地展开数学知识的教授,而是将人文教育与知识理论学习相结合。

  (一)充分发掘教材内的人文因素。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课程,在其中潜藏着大量的美学和人文要素。若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述数学知识时,将体验审美课和鉴赏数学课穿插在其中,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品鉴能力和审美修养,有助于将广大小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的潜能激发出来,使人文精神的.实效性大大提升。比如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科书中都会有很多图片插画,穿插这些图片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快速理解题的意思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人文教育就会在这些图片中流露出来。因此,老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在充分分析图片的情况下掌握知识。

  (二)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老师在上数学课时,不能只是口若悬河地在讲台上讲解,让学生一味被动倾听,而是应当合理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融入教学内容,让广大小学生怀揣着好奇心参与实践活动,掌握解题思路和学习新知识。例如,在教授三年级“火车过桥”的内容时,老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分配任务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大桥和火车,在制作完火车和桥以后还应当继续对题目研究背景展开动态演示,这样学生就会紧扣主题掌握公式来源,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二、在小学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数学课外知识广泛普及,将传统数学文明渗透其中。大量的数学文化都潜藏在设置的小学数学课中,所有经典例题无一例外都有其历史背景,也就是古老数学文明故事就潜藏在其中。我国的历史文化深厚,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引入著名数学家生平、数学发展史、数学奇闻逸事等。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应当先对祖冲之如何发明圆周率的故事进行讲述,然后引申到所学的圆的周长中。这样使数学知识升华到我国传统文明,进而为发扬传统数学文化做好铺垫。

  (二)教学模式创新,还原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老师应当将传统教学模式彻底推翻,使填鸭式的枯燥、乏味的口述方式得以改变,使老师明白一味讲述已经不符合“人文教育”渗透的需要,而应当以“我要学”代替“要我学”,因此培育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重要。老师可以将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小学教学中,转变角色,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思索,自主地学习。另外,还应当营造舒适、轻松的教学氛围,确保所有学生都参加学习,使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以内,激励所有学生将自身的观点发表出来,同时包容别人的不同点。例如,在教学“闰年平年”时,老师应当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使他们分组展开探讨;然后采取提问问题的方法,使每个组的代表成员起立回答有关闰年年份的问题;最后归纳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数学方法对平年和闰年展开计算。

  (三)于生活相贴合,领略数学魅力。“生活数学化,生活数学化”是数学成绩提高的捷径,同时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大优势。数学一是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因此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去购物时找零钱、计算截止日期等。不过在长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数学知识脱离生活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较低,运用死板,只是为读书而读书。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注意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一旦遇到就积极地展开思索和探讨,同时也可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调查活动,使生活和课堂有机结合。例如在教授完“小数”教学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到超级市场展开调研,记录满几百送礼金券、促销打折的产品,在调查完毕后再计算出那种产品优惠幅度最大。学生调研、计算的过程,也是学生领悟数学魅力的过程。

  三、结语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在需求严谨逻辑思维及先进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对人文素养也给予充分重视。小学作为数学启蒙的教育时期,老师应当采取恰当合理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这将为学生一生的行为准则和学习态度的端正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吸收数学文化,因此人文教育渗透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巧堂.小学数学渗透“人文教育”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25):94.

  [2]赵淑鹤.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xx,(08):73.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阶层都在关注着特殊教育群体的教育工作,通过提出各种各样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通过完善特殊学校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特殊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孩子们可以更佳地融入教育体系,为以后迈入社会提高适应性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是一门主要科目,其教学有效性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特殊教育可以看做一种“爱心教育”,其指的是那些智力层面或非智力层面与正常学生相比要低一些的孩子的一类教育形式。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形式与普通学校教学相对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因其教育的对象有着特殊性。近年来,社会上的各阶层人士对特殊学校的学生教学方式的关注度逐渐提高,通过提出各种各样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通过完善特殊学校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特殊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孩子们可以更佳地融入教育体系,为以后迈入社会提高适应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持续加深,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更加努力,要信赖所教的学生,不断探究新的数学教法和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际中去探索。特殊教育最终的目标是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成长为一名正常的、优秀的、快乐的社会人。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现实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深数学思想,如何结合特殊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今天所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去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教师要准确掌握教材,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

  数学教材是我们所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数学教师可以准确的掌握好和研究好教材,对增强教学有效性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去全面分析和探究教材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上的重点、难点,教学形式也需要时时创新,不可以只是止步在课本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上,要注重对每一名学生的整体素养的.提升。

  学生必须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发展,要结合特殊教育学生的各自特征以及各自的兴趣所在实施课堂设计,对每一名学生的问题要有着针对性、可施行性和特殊性,要推动学生互相之间实现思想和感情上的互动。利用积极的沟通交流,去发掘学生的心里想的是什么,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终构成一种和谐的联系,这需要数学教师不仅是具有优秀的教学技能,还要在与特殊学生的沟通上具有有效的手段,从而缩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鸿沟,利用“亲其师”,最终实现“信其道”的效果,进而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有效性。

  二、教师要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必定就是教师同学生、学生同学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互动交流。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时,必须要提升课程学习的互动性,从而增强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增强教师同学生、学生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学生在独自思考和互相讨论中激发自己的数学学习思路,促进学生互相讨论、独自思考的良好习惯。学生只要在互相间的互动交流中发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提出质疑和解决疑问能力的提升,并且在一定层面上调动了学习气氛,增强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小学这一阶段,孩子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小学生的心理都相对脆弱,特别是特殊教育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或者智力有可能与大多数的学生有着差别,但是他们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同他们的沟通中,除了要教授给他们数学知识和理论,还要帮助孩子们建立面对外界的自信。

  教师要给予特殊教育的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同他们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了解每名学生的特点和不同,使得学生可以积极的施展自身的特点来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可以积极地去面对所处的困境。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需要大声地的表扬,给予他们受尊重的心理需求,让他们也可以真切的体会到凭借自身的努力实现成功的喜悦。在长时间的教学实际中发现:只有我们用一颗包容的心去面对学生,促进学生树立生活、学习的信心,才会在教学工作中起到更好的效果,才可以推动学生们一步步地提升自己,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促进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这不仅对他们当前的学习有帮助,更是对他们的未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教师要提高课堂导入、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一般来讲,好的开端是成功之路的一半。因此,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对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情况有非常大的影响。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这门学科的特征以及特殊教育学生的知识层次,利用教学案例、课程导入等形式,构建有效的的导入细节,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的学习上来,接着教师再自然而然地进行之后的课程。

  此外,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数学思想、理念发起的过程,在各种数学定义、数学公式和数学理论中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要通过使用多层面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时刻领悟较多的数学思想,只有增强数学教学元素的有效性,才会在最终能够实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特殊教育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标的推动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用爱心推动学生构建信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凭借不断创新的数学教学教法以及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显著的进步。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10

  摘要:数学教学在这个教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起着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的作用,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符合目前教学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符合新阶段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提供更多有利的信息资源,帮助老师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课堂上,更能够克服传统数学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符合新课改的一些客观要求。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情境,而且信息技术能够搭建一个更加优化的平台,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交流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情境;信息资源;教学模式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逼真的数学教学情境,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有利于老师讲解,学生消化知識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书上很多抽象数学符号,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如果老师这是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一段视频或者展示几张图片,变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的图画,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从而不再认为语文是一门枯燥的课程。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教学中,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更好的融入课堂,也有利于老师做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不仅对学生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好处,而且对学生以后解决其他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老师要积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者。老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引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数学信息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信息资源。小学课本上提供的知识有限,要将数学课程教好,仅依赖课本中的内容远远不够。老师要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语文课程资料,帮助语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如何将有限的信息资源扩大化,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而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很多学生都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运用,并且很多学生都喜欢用一些网上聊天工具,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找到乐趣,并且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无处不在,课堂只是学习的一个场所,还有很多场所等待着学生自己去探索。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数学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始终扮演者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也一直扮演着知识被传授者的角色。传统教学中,学生很害怕老师,老师始终处于一种较高的姿态,学生永远是老师命令的服从者。这种相处模式无疑对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种相处模式也存在着弊端,就是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不利于学生及时传达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对学习始终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中。很多学生都会产生这样一种心理,老师的教导听者就行,也不去进行思考,这样老师的传授的'知识实际上并没有被学生有效的吸收、消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有了更多自己的学习感受,变得更加主动学习,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老师通过播放教学视频、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展示教学课件,学生更能够从教学中获得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加入思考学习的过程中。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充满问题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往往有很多的问题,而师生的沟通则成了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老师除了在课堂上要讲授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布置作业,回答小部分同学的问题。但老师难以回答全部学生的问题,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在这一平台中实现师生的沟通。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师生之间可以互通信息、同学和同学之间也可以互通信息、老师和老师之间也可以进教学经验的传达。学生在课上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将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通过对学生问题及时的讲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和学生直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沟通,有利于学生之间增进友情,更有利于同学之间共同进步。老师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搭建了一个更加和谐便捷的沟通平台,课堂也大大拓展,课堂不仅局限于教室里的一隅之地,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今天的客观要求。只有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加获得更多更加精彩的学习资源。老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基本为零,理解能力也相对而言较弱。如何将书本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运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材料。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更加灵活的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和老师的相处模式也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得到了质的改变,老师更像是学生的朋友、亲人,这种关系更加有利于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

  参考文献:

  [1]赵卫江.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1):189-189.

  [2]郑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6(10):178-178.

  [3]朱小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xx(02).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11

  目前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等。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笔者看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也尤为重要,教师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时,还要要注重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教育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那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好德育教育呢?结合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1 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是向学生教授知识、传授经验的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也决定了学生德育层次的高低。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并不能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德育知识。不少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懂礼貌、尊敬师长和尊老爱幼等,但这样的德育教育不仅不够全面,而且没有深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德育教育实施打下基础。还要树立德育教育与数学知识教授同等重要的观念,把数学知识教学跟德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讲卫生,不要乱丢垃圾,那么教师就应该以自身为标榜,看到垃圾就捡起来,间接教育学生不要乱丢垃圾。教师有爱国之心,能影响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影响学生形成刻苦专注精神。

  2 数学教学要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善于发现小学数学本身所具备的德育内容,将德育教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德育内容通过数学教学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数学教学要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善于发现小学数学本身所具备的德育内容,将德育教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德育内容通过数学教学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1 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把德育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优化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节的“认识时间”,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在课堂上展示钟表,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了解钟表的构造,告知学生钟表上每个分格的意义。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时什么是分,1小时等于60分钟,让学生学会运用几时几分表示时间。接着播放一分钟的音乐来让学生感知一分钟有多长,并让学生思考在一分钟可以做什么事情。让学生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让学生学会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3.2 结合日常技能训练:数学本身具有严密性,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生学要一丝不苟。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高,要想使他们拥有良好品德和习惯就要进行反复训练,让学生逐渐形成对待任何工作、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负责的态度,还要学会独立思考,拥有勇于面对错误和改正错误的精神。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教师要正确地引导,从细节抓起,甚至通过以身作则来影响学生。例如小学生做数学作业,要反复强调让他们写完之后进行检查,从检查过程中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检查过程中必须要细心,要认真,这能培养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进行反复检查的良好习惯。

  3.3 丰富数学课外活动:为了能更广泛的开展德育教育,除了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外,开设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非常有必要。例如学习《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节的“数一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观察学校操场的树木数量;观察升旗台上国旗上五角星的'数量;观察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学数量等,通过运用数学知识数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比如,在学习“测量”一课中吨、克和毫升的内容时,让学生对自己平时喝的水进行测量,计算我国平均每个人一天只喝500毫升的水,中国13.7亿人就喝掉6.85亿升的水,而这些水可能相当于缺乏引用水资源的非洲地区里10个人一年的用水量。借此老师可以教育学生要懂得节约用水,珍惜饮用水,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才能形成和发展的。当今时代飞速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时,还要要注重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1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过程中,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已经深入人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就从合作小组的建立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职英语;翻转课堂;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在新型教学模式普及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断的发展。基于此,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运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还需要先建立合作小组。小学生活泼好动,可以以前后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6~8人的小组,每组设立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合作的'组织事宜,教师在考核中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提高小组之间的竞争。当然,这主要是在第一学期的实施策略,当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后,教师对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等都有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在具体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数学学科的特点,增强教学的逻辑性,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对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要求,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不仅能方便数学学习,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大有帮助,所以在当前教育中备受关注。逻辑思维应从小培养,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形象化的事物,增加了数学教学中的困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增强意识,注重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且要从一年级时就抓起。由于年龄限制,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弱,通常到三年级后才有明显改变,所以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重点都不同,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比如刚接触数学时,应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和数学接触,打牢基础知识,学会辨别最常见的单位概念,包括数字大小、距离长短等。识数之后,可结合教学进度,适当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其从形象化思维逐渐朝着抽象思维过渡。加减算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令学生对加减的原理和数字规律进行了解。比如小组共有5人,5个座位,走掉一个,就会空出一个座位。而如果进来一个,就会出现座位不够的情况。或者通过三个小组不同人数的对比,以及如何分配,才能让三个小组人数一样多。过程中的对比、分析、概括等都是思维逻辑的关键。因此,教师有必要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些教师认为,语言表达是语文学科,数学主要是跟数字打交道。其实有失偏颇,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沟通的载体,语言逻辑也属于逻辑思维范畴,教育应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不但具备专业知识,还能够把逻辑思维和思考方式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平常课程中,还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概念的概括,加减法的总结等。

  2、更新方法,丰富教学形式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极其重要。在当前教学中,借助形象事物进行讲解是常用的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理解的困难,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理论知识太枯燥,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今后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融入逻辑思维锻炼,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强大起来,应该防范学生对各种道具形成依赖,意识懒惰,不愿主动思考。比如在讲《厘米和米》时,可先给出一些实物,然后令学生发挥想象,联想相关事物,并能对其长度作出大概判断。《认识角》时,教师经常会举钟表为例子,不妨略过实物环节,由小学生主动去想象,尤其是角的移动和变化,如果有实物在手,很容易辨识,但如果仅凭想象思考,对不少学生来说都很难。小学数学的知识相对较为零散,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需要合理设计课程,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一过程会对学生的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等都起到良好的帮助。课堂上应掌握多种方法,并灵活运用。比如分类比较法,数学学科非常庞大,为防止乱成一团,内部知识都有较为系统的分类,而且不论是分类内外,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异同性。概括和归纳是另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对同一本质属性的事物进行整合,可以加深理解,从中获取新的认识。数学中有很多公式、定理,为计算提供了技巧,可以缩短浪费的时间。当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和实际需求,选择最为适应的方法,使得教学效率达到最高。

  3、加强练习,积极参与实践

  逻辑思维能力需要经过不断练习,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增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准备各种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习题,供他们练习。所选习题需要跟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具有启发性和一定的逻辑,如有必要,可以准备一些易错题,令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经常举办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实现理论实际的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对称、平移和旋转》一节,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木条、胶水等工具,制作出对称图形。这需要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深刻地理解,然后逐步探索制作方法,基本相当于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过程。校园也可以设置一些相关活动,如数独游戏、数字推理等,令学生根据给出的数字和条件,能够推理出最终结果。

  三、总结

  总之,在各种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吴云英.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xx,15(8):52-53.

  卢纶.试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教育现代化.20xx,32(8):98-99.

  刘伟.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未来英才.20xx,16(8):69-70.

  马翠双.试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xx,17(2):120-121.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13

  一、小学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不应当被简单地定义为单纯的一种技术,应当将其理解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应当从认知规律的角度展开分析。为了实现小学数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具体途径进行初步构建。

  (一)注重问题情景的创建

  通过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问题情景,实现方式可以以PowerPoint、动画、网址为主,这些方式相比课本有更强的实际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十分方便地为学生构建具体的问题环境,从而使学生更加轻松地融入其中,运用所学知识动手亲自解决问题,课堂上也可以增加小组讨论的环节,注重沟通,学会带着问题思考,逐步改变对具体概念死记硬背的局面。

  (二)积极改变方式、注重演练

  数学的学习最终是要用于实际用途,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定量内容的学习过程后,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拓展的应用型探究学习。这种发散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以习题训练为主要手段,大致方向应当遵循相关教材,逐步拔高梯度,题目难易比例要遵循“金字塔原则”,在注重基本知识原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一方面可以从概念着手,从不同方面对概念的理论进行变式,使学生能够全面、整体地理解相关概念,另一方面要注重实际应用的多维变式,从具体问题的角度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剖析,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加强互动交流、提倡知识分享

  尽管目前主流的教学思想是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此处强调的学习交流互动与独立思考并不冲突,因为这种交流是建立在每个学生完成了相应的独立思考的前提之下。合作学习精神是现代教育技术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学生间加强学习互动,可以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学生在强调自己观点的同时对相关问题会有更深层次的分析,每个学生不同的观点也都反映出学生自身已经经历思考的过程,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总结他人经验,并能在激发成就感的同时增强学习热情。学会分享知识,也就会分享成功,这种分享式的喜悦与目前主流的现代教育相一致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优化方式

  (一)降低理解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经常会出现比较抽象的概念,然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不强,对相应的抽象概念理解不准确、不深刻。为了降低学生在抽象问题上的理解成本,可以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将复杂数学概念简单化,借助于多媒体将数学问题具体化,使学生理解更为深刻。

  (二)注重拓展和延伸,提升发散思维能力

  注重提高发散思维能力是现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之一,应当避免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式,才能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数学是一门注重思考的学科,许多知识点都有很大的发散空间,教师应当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便利,通过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相关信息或习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挖掘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把握学习主动权,将知识理论结构优化,通过动画等形式传递给学生,极大地刺激学生学习欲望,一旦学习有了动力,学生会自发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之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实例分析

  笔者曾经在教学过程中做过相关尝试,当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分数”,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西瓜、苹果等水果,同时也加入了喜羊羊、葫芦娃等卡通人物形象,并亲自制作动画,在动画中通过闪烁的形式呈现出各物品的数量,首先对整体数量进行闪烁,然后进行局部数量的闪烁。该过程还借助颜色的设置,当整体数量闪烁时呈黄色,局部闪烁时呈绿色。这样就巧妙地为学生解释了分数的概念,使学生形象地理解局部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的意义。这种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例表明了将问题直观化、具体化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四、小结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其软硬件资源作为知识传输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应当为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做出贡献。要加强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使课堂效率最大化,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提供途径,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使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14

  概率统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其不可或缺的教育地位和独有的教育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典型的教学案例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概率统计这一认识世界的工具,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科学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教学的四个领域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还将原来的“统计观念”提高为“数据分析观念”,在过程性和应用性等方面对小学数学概率统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小学数学中概率统计的内容相对偏少,难度相对较低,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四个领域之一,概率统计有其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地位。

  一、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中,经常会出现“某台风使沿海地区受灾面积达60%”,“本月房产价格环比上涨4%”,“这场足球赛,巴西队赢的可能性比较大”,“到这家商场买家电更划算”等语言,这些都运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概率统计术语。生活已经先于数学课程将概率统计知识推到了学生面前,学生也了解基本的、简单的概率统计知识,但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数学知识吗?比如例子中的三个百分数60%、4%、80%,它们各自有什么意义,有区别和联系吗?解答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也是概率统计的教育价值和目的所在。

  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大量的数据或者需要通过数据处理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数据,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人们就要学会处理各种信息并分析和判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提出了“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的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1】 学校要发校服,那我们班需要大号、中号、小号的校服各多少套?

  首先引导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思维过程:

  (1)大号、中号、小号的校服各自对应的身高是多少?

  (2)我们班每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

  (3)身高在各对应范围内的同学人数是多少?

  (4)如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

  (5)如何又快又准地处理统计结果?

  (1)(2)(3)是让学生意识到需要进行调查统计,(4)(5)则是需要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统计表、条形图或饼图等。

  概率统计是认识和理解随机现象的钥匙,掌握概率统计方法,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判断与选择尽可能正确,可以使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错误,赢得主动。因此, “概率统计是一门可以使人变聪明的技术”,是使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

  二、体会概率思想方法,加深对数学的整体理解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外,数学的其余分支研究的都是确定性现象。正因为概率统计不同于研究必然现象的其他数学分支,并且在理论和思想方法上具有独特性,它的教育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

  【例2】 一个布袋里有3个红球和1个黄球。我们一共摸20次球,每次摸后都放回,游戏规则:如果摸到红球的次数多,就算女生赢,如果摸到黄球的次数多,就算男生赢。

  (1)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2)女生一定会赢吗?

  (3)怎样才能让男生赢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又怎样才能让女生赢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问题(1)基于生活常识,学生基本都认为游戏不公平,因为红球个数较多,所以女生赢的'可能性更大,这也正是概率思想的核心,即单一试验的偶然性与大量重复试验所体现的必然性。问题(2)的提出能促使一部分学生思考:女生一定会赢吗?事实上,在不少课堂试验中均出现这种“意外”情况:男生赢了。这是因为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虽然大,但并不能遮盖或替代另一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问题(3)需要更深层次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多次试验,摸球次数分别为1、10、20、50、100……可以发现,摸球次数越少,男生赢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反之女生赢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三、拓展思维方式、提升思维水平

  概率统计的思维方式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打破原有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束缚,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它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思维模式。

  统计方法是一种实证主义方法,是归纳与演绎的有机结合,它通过大量的随机试验从偶然性中发现规律性、必然性。探究过程中采用的统计归纳、逻辑演绎等具有或然性特征,但这种或然性又具有一定的概率保证,也就是在一定概率程度上对命题进行“证明”。

  例如概率统计中著名的“蒲丰投针问题”,即通过对随机试验及其数据的观察、分析、处理,求出圆周率π的近似值。这一实验法开创了用偶然性方法去攻克确定性问题的先河,将必然数学与或然数学联系在了一起。

  虽然在小学阶段无法学习复杂的“蒲丰投针问题”,但依然可以运用这种思想方法设计一些概率统计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目的。

  【例3】 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4个红球和1个白球共5个球(事先不告诉学生具体的白球与红球数目,只告诉他们袋中球的颜色为白色和红色),让学生通过足够多次有放回的摸球,统计摸出白球与红球的数量及各自所占比例,由此估计袋中白球与红球数目的情况。

  该问题的解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学生已有的经验是“知道袋中球的颜色和数目的情况下,摸到哪种颜色球的概率较大,具体是多少”。本题可由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不看和不数袋子里球的颜色的前提下,如何估计袋中白球与红球数量的情况”,启发学生想到可以通过摸球得到数据,进一步由数据进行估计。

  (2)通过大量有放回的摸球试验,学生发现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不确定,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如果进行足够多的试验,进一步统计摸出的白球与红球的数量,就可以估计袋中是白球多还是红球多,在随机性的基础上体会规律性。

  (3)在(2)的基础上,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发现摸出白球的次数与摸出红球的次数的比趋于稳定,学生可以估计出袋中白球数量和红球数量的比,进一步体会规律性。估计出了袋中白球数量和红球数量的比,并知道了袋中两种颜色球的总数,就可以估计白球和红球各自的数量。

  当然,小学生无法用概率的方法进行准确、科学的推断和预测,只能是一些猜想,属于没有证明的合情推理。概率推理作为一种合情推理,是与代数推理、几何推理同样重要的一种推理形式。波利亚说过,合情推理是与逻辑推理一样重要的推理,是更具创造性的推理。因此,经过长期的概率统计学习,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自然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概率统计是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发展起来的,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的呈现方式也较为特别,对于学生科学品质的培养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巨大的帮助。

  从概率统计的角度去观察、探索和解释现实生活或科学领域中的随机事件,能够对现实世界中的很多事情形成自己的看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此概率统计的学习不能沿用传统的记忆和机械的解题训练方法,同时,概率统计的随机性使得解决问题的模式具有多样性和不重复性,需要不断创建新模式来解决新问题,有益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科学应用信息作出正确决策是概率统计的主要任务,概率统计能教会学生合理运用规律作出正确的决策,培养自身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意识。解决概率统计问题时,常常需要多人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过程,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概率统计告诉我们,事物的偶然中蕴含必然,必然中又带有偶然,这一辩证关系是事物的固有属性,也是我们思考和研究问题所必须持有的思想观念。

  【例4】 在可能性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在一个布袋中有1个红球和1个白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与白球的可能性相等吗?

  (2)如果袋中有2个红球和1个白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与白球的可能性相等吗?

  (3)如果袋中有9个红球和1个白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能摸到白球吗?

  (4)如果袋中有99个红球和1个白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能摸到白球吗?

  (5)如果袋中有999个红球和1个白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能摸到白球吗?

  (6)如果袋中有无数个红球和1个白球(假设袋子无限大),从中任意摸一个球,能摸到白球吗?

  从简单的问题出发,通过数据的变化,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考、讨论甚至激烈的辩论中得出正确答案。当袋中有99个红球和1个白球时,学生还能肯定地说“能摸到白球”,当袋中有999个红球和1个白球时,学生已经对自己的答案(能摸到白球)产生怀疑,这时教师的引导和对概念的辨析就能加深学生对可能性这一概念的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的内容是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概率实验的过程就是对思维挑战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亲自动手收集、处理及呈现数据是一个活动性很强并且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过程。统计与概率涉及整数、分数、比值等基础知识,需要运用计算、推理等基本能力,蕴含了分类、归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新知的同时还要能运用旧知,自然就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概率统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以随机观念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率统计在生活和数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充分认识概率统计课程的教育价值,发挥它的育人功能,必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15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创意法教育理念的概述,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六年级的创意法教育理念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六年级学生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反思 发散

  小学生性格好动,自制力差,个性强,自我意识淡薄。对数学教师来说,使小学生把上课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学习上还是有难度的。教师在上课的同时还要不断维护班级课堂纪律,因此很多教师感慨小学生太难教了。六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思想各方面快速成长的阶段,有一定的自我想法和自我判断。六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也上升到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考察阶段,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说,小学六年级阶段的数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引导的好,学生能顺利进入到更高一阶段学习,引导的不好,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得到改善,思考习惯没有得到提升,那么在后期更高阶段的学习中就会感到不能适应。如何做好小学阶段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一直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考虑到小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结合教育大纲的精神指导,很多教师都支持在小学阶段推行创意法教育理念教学,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上的创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思考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

  一、 创意法教育理念概述

  所谓“创意法教育理念”是由世界知名教育家郭成志先生提出的`,其内容是“最差即最优”。在传统的教学中,习惯把学生分层优等生和差等生。数学的教学中也不例外。由于成绩差异被教师,家长还有社会区别对待,一方面不利于差等生心理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优等生能力的提升。郭先生认为,之所以在数学学习中有优等生和差等生,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只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类型的学生而已,前者是左脑思维型,后者是右脑思考型。左脑发展的是逻辑思维,右脑发展的是形象思维,都是学生要具备的重要思维能力。两种思维类型的学生是具有对等的发展潜能的。心理学证实一边大脑发展过度,另一边就会受到抑制。一般“最优”的学生,右脑相对不发达,是形象思维的“最差”学生,反之,“最差”学生是形象思维的“最优”学生。

  1、创意法教育理念就是把学生平等看待,平等教育。教育要实现数学优等生向形象思维转换,差等生向逻辑思维转换,最终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创意法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重大冲击,但必须认识到创意法教育理念是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对于明确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目标有重要指导和参考意义。创意教育理念是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教育理念,不仅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由其正对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创意法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了教育的真正主体,以完善学生人格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相对于以人才选拔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方式,创意法教育理念更能保障义务教育的教育成果,在广大中小学中应大力推广。

  2、郭成志先生在提出“创意法教育理念”同时,也提出了创意法教学模式用于指导具体的教育实施。即横向操作模式和纵向操作模式。前者是以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生基础分别指导教育,后者是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综合两种模式的操作模式,形成了纵横教学操作模式。纵横教学操作模式因为综合了二者的优点,能实现优差等生的平等教育,很好的发挥教育的作用弥补二者的缺陷,可以在各个学科中广泛推广。小学六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创意法教学的黄金时间。首先,这个阶段的学生表现出来的以先天的思维模式为主,便于教师区分针对性的教学。其次,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还是有很大的好奇心,教师只要稍作引导就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后,这个阶段的学生是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重视学生并平等对待教育对学生心理影响的效果最大。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六年级的创意法教育理念实施策略

  按照创意法教育理念的指导,在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可实施纵向教学操作模式,横向教学操作模式,纵横综合教学操作模式。但在实施创意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学操作上要注意的策略。

  1、以创新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投入注意力到课堂上,才会用心参与到更多的教学内容中。只有学生参与了,才能实现创意法教学。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吸引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在课堂开始先讲一个包公办案的故事,引入一道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类似的有很多著名的数学轶事和典故,史料,内容可以是天文地理,也可以通古今,更可以是花鸟虫鱼,包括日常生活中数学事件都可以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引子,带领学生走进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模式中。讲故事,设悬念等等都是现在创意教学中常用的手段。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关键是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同时在课堂上用丰富的语言,表情,表演制造出生动的故事情境,悬念情境,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其中。

  2、创意教学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楚的了解。能准确掌握哪些学生的水平是思维模式上的差异造成的,哪些学生是思想态度上懒得造成。清晰了解学生状况之后,合理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语言魅力的打造。通过高超的问答技巧,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多向学生表达“很好。”,“能有这样的想法,你进步了!”等等陈赞的语句,不断肯定认可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首先要尊重学生敢于质疑的表现,其次,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多方位,多观念的鼓励学习自己思考解决。在对学生的思考结果评论时要把握展示“最差生”创意思维,修复“一般生”创意思维,激活“最优生”创意思维的原则。

  3、创意法教育的原则是把每个学生个体作为一个待修补的教育对象通过各种方法实施能力思维上的提升教育。每个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有针对性的指导,但在教学过程中,创意法会把学生分层三个层次:优等生,一般生,差等生。创意法教学的目标最终是要实现三层次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上提升。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教学案例,调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首先,立足教材案例,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各个学科在教育中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利用好教材组织学生探究式学生是可以实现的。可以把学生分层小组,每个小组由优等生,一般生,差等生三个层次组成。让优等生引导小组的探究学习过程,锻炼优等生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针对一般问题,先让差等生思考回答,给到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展示,稍深入的问题就有一般生解决,这样对他们是很好的提升锻炼,疑难点问题有优等生思考解决。其次,立足于教材但也要不拘泥于教材,引导学生反向思维和创新思维思考。在六年级的分数乘整数的教学内容中,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给到这样的例证:2/999×777,当很多学生用心计算2与777相乘的结果时,一位学生通过思考,运用了将777与999先约分后计算的方法很快说出了答案。最后,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六年级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关于这道经典例题,现在有很多的改编思路,表述方面的改编有: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2/3。针对问题可改编为:两队合修需几天完成:两队合修5天后还剩下多少没修等等。通过一道例题,发散开来就是无数例题。

  三、 结束语

  创意法教学实现的是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意法教学理念,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是小学数学教育响应国家素质教育改革要求的具体措施,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穆春梅,冯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探[J].黑河教育,20xx(02).

  [2]常丽丽.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N].学知报,20xx.

  [3]张国勤.?如何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创意法教育[J].中小学电教(下), 20xx(12).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教育论文02-21

计算教学中的小学数学的论文02-21

小学数学论文07-20

数学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08-05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06-07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06-25

小学教育论文格式09-26

小学美术教学的论文10-01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