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社会的实践论文

时间:2024-07-19 08:37:32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社会的实践论文共1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的实践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的实践论文共15篇

社会的实践论文1

  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时间:200*年7月22日——7月27日

  地点: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

  组织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团总支

  参与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级、**级部分同学

  一调查数据

  概况:

  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论文。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黄烟、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黄烟500亩,现在黄烟已发展到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1000棵柿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二)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

  (三)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二下乡感悟

  (一)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实习报告《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论文》。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二)我为乡亲献计策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周家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周家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

  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结构方向发展。注意了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

  乡亲们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厂,把自己生产的苹果加工成成品再销售出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另一方面领导们却考虑着要承当巨大投资风险,基于此,他们的梦想迟迟没有实现。现今,农村收入不高,集体基金有限,承当风险能力极小,在如此现状下,村领导们当然是不敢贸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败了却无颜面对乡亲父老。的确,暂不说基地太小而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技术问题,就连产品销售渠道也够戗。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运转周期短的小型企业(如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倒是比较可行的。

社会的实践论文2

  今年的暑假与往年不同,今年暑假虽然没有往年那样自由,舒适,往年在假期几乎全部时间都是上上网,看看电视,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化工社会实践论文。热了有空调,困了就躺下休息,而今年则恰好相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而且很辛苦,但是我觉得今年的暑假比往年过的格外有意义,因为我体验到了真正的生活。········

  xxxx年7月12日,我顺利应聘为xxxx的员工,我被分配到技术管理部工作,从此开始了我的假期社会实践生活。

  xxxx公司电建一公司是一家制造,调试减温减压器,汽轮机等供热发电设备的企业,该企业坐落在繁华的苏州城,它占地面积广,规模大,知名度高,是国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我很荣幸成为该公司的一名员工,我的假期实践期限为1个月,在这个月期间,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专门技术人员制造,调试汽轮机,虽然通常我都是打打下手,但是也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最起码提高我的 社会实践能力。但是,对我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交流,提高了我的社交能力,以前我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总是独来独往,而现在不同了,现在我能够比较自然地与人交流,现在我结识了许多朋友,不像以前那样孤单,我现在真的很快乐,说起来还真感谢此次社会实践,实习报告《化工社会实践论文》。同时我对汽轮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汽轮机有许多种,但是我所接触到的汽轮机为次高压,单缸,单抽汽,冲动式汽轮机,它与其他一些相关设备组成一个成套供热发电设备,用于联片供热或炼油,化工,轻纺,造纸等行业的大,中企业中自备热电站,以提供电力和提高热系统的经济性,汽轮机在 一定范围内电负荷与热电负荷能够调整以满足企业对电负荷与热电负荷变化是的.不同要求,汽轮机的设计转速为3000r/min,不能用于拖动不同转速或变转速机械。当然,我也学会了一些关于汽轮机装配运作的基本知识,虽然我还不能对一些主要的核心零件进行装配,更不用说运作了,但是对一些次要的小零件的初步装配运作,我还是能行的,我还是能够处理好的。

  另外,我还真正体验到了现在社会竞争的激烈性,这种竞争明显地融入了企业,虽然本企业底子好,是国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但任然少不了外界的竞争与挑战。为了迎接挑战,企业不断地进行改革,着重进行技术改造,不断地引进高技术人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对产品都实行严格的技术规范。此外,公司对售后服务部也不断提高要求,要求工作人员要工作负责,服务态度要好,主张实行“微笑服务工程”,公司还鼓励被服务公司对其工作提出反馈意见,并且根据其反馈意见对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与处罚。

  暑期的社会实践生活是辛苦的,但是也是值得的 ,对我的前途 ,对我的人生是很有意义的 。以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只是纸上谈兵,没有投入社会,没有真正的参加社会实践生活,所以觉得什么都是那么的简单,根本没有感到什么压力之类的 ,自我感觉良好。自从此次社会实践后,我才体验到了真正的生活,生活的艰辛,生活的无奈才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我是多么的渺小,我的能力是多么的差劲,我只是一个井底之蛙。要想适应今天这个社会,我还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我这才感觉到了压力,它迫使我为了适应这个社会,为了有一个好的前途需要加倍努力。

社会的实践论文3

  1.1假期社会实践

  假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比较常见的是团委组织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如“三下乡”、“四进社区”、“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贫困地区支教计划”、参与抗震救灾、青春红丝带等.大学生可充分利用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理论实际,深入社区、企业、医院、学校、康复中心等开展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既为当地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服务作出了贡献,又了解了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现状需求,同时也锻炼了自身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1.2教育教学实习

  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利用大学生在校就读时间有针对性的与社区、相关企业、学校等建立起的一种合作关系.教学实践活动对于在校大学生无疑是有积极效果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通过这样一种实践活动,可以真正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养,同时,经验的累积也很重要,丰富的实战经验会提高专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就业竞争力.

  1.3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

  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是大学生利用周末及课余时间参与的一项志愿服务活动,如福利院、特殊学校、康复中心、中小学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有组织的对其进行的一些帮困扶贫、特殊训练、心理咨询、社团活动、文艺演出、礼仪培训、体育竞赛等公益活动.以培养锻炼大学生的管理协调、人际交往、组织策划、公众表演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1.4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大学生在毕业的第一个学期或最后一个学期结合其专业特长到相关企事业单位挂职上岗培养的一种社会实践.在此期间,大学生会担任某项工作,如负责人助理、秘书、顾问等,协助处理相关事务,且承担相应责任,从而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有效的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1.5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利用在校课余时间参与的一些有报酬的活动,以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同时为今后创业积累经验.在活动中,大学生可增强独立意识,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意志力.

  2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2.1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解认识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在家里享受着父母的宠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成就了学生的.惰性,养成了很多学生遇事畏难不前,不愿意动脑筋去解决问题,总是患得患失,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表现也是如此.在面对社会实践的活动时,有的大学生觉得这些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及今后的工作缺少关联,不愿意参与其中,有的大学生则不愿意面对活动中的种种困难,选择了逃避,给实践活动的全面参与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部分教师认为大学生走出校门参与活动影响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但课堂教学相对死板的现象,不仅给大学生不安心学习提供了条件,而且给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严重打击,给他们带来了消极影响.

  2.2高校缺乏科学管理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跨入社会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就需要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上加大力度,科学有效的制定相关文件,规范管理.当前,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并未真正包括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或未形成系统、规范、稳定的教学活动,更多时候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随意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缺乏针对性、系统性、连续性的指导,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也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在考核机制上缺乏科学评价,更多的是通过实践总结材料和简单的成果来主观的对其考量,未深入细致的去分析大学生实践的环境,对大学生个体的实际收获缺乏客观公正的评判,同时对参与指导社会实践的老师也缺乏相应的工作量认定和必要的激励措施.实践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导向不明、认识不清等问题.

  2.3缺乏稳定持续的实践基地

  在实际中,很多高校未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导致大学生为了寻找实习实践基地四处奔波且处处碰壁,特别是一些本身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注重形式,走过场.甚至有的专业因为没有实践基地,在实习期间,采用学生分散实习,自行联系的方式,因住宿、专业无专人指导等诸多原因降低了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高校应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能力分层次、分步骤,建立稳定、持续的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专业实践,从而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的长期稳定场所.

  3加强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思考

  3.1转变大学生观念,坚持务实之风,提高对社会实践的价值认识

  正确引导大学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培养其勇于承担重担的精神,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端正态度,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不以评优选先、推优入党、奖学金等为目的,使其从根本上认识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跨入社会的奠基石,是从学校进入社会的纽带,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3.2统一思想,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以领导负责,教师带队,学生参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联合部,定期召开协调总结会,督促检查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活动经验及取得的成绩,对于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加以奖励.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高校党建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带队参与,同时把教师参加情况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工作量计算,在晋升、评优和职称廉政定等方面优先考虑,并落实规范细则,制定考核标准,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任务要求.三是激励学生勇于参与,将学生实践表现和成果结合起来,在评优选先、推优入党等方面优先推荐,鼓励在某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经批准可以免听或免修相关课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所需人才,让其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

  3.3加强实践形式创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要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突破常规,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制订社会实践的教育目标,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时代内涵.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社会需求,根据个人实际,在参与社会实践中逐步强化自己,磨练自己的意志,从而使个人品质和专业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升华.

  3.4强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长效、连续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本身与企业参与单位未签订相关的责任与利益合同,这就使得用人方与被用方在支配与被支配方面缺乏一定的原则,双方都持得过且过的态度.因此,实践基地建设应在双方受益的基础上,确定各自在基地建设中的职责和必须承担的义务,形成活动协议.实践基地应向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机会,而高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对基地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地考察,积极承担基地项目,并对基地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这样不仅加速了课题成果转化,为基地的发展提供帮助,为学生毕业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单位、职能部门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确保高校与实践基地之间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

社会的实践论文4

  谈及知识产权,现代人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么一些认识。比如说,购买图书要买正版的,使用电脑软件要使用正版的,这是对作者以及出版商知识产权的尊重与支持。自己发表的文章禁止随意转载,设计样本及图纸要申请专利,这是对自己权利的保护。记得课上老师提到的“草根发明家”董维涛,他发明的“握笔器铅笔”申请专利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本学期的知识产权课程,让我对知识产权的概念、作用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产权,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知识产权的书籍、报刊以及网上资料,我深刻了解到,知识产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知识产权的客体在不断扩展,知识产权的触角越伸越远,其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了。可以说,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是一种精神财富和智力成果,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并且,知识产权是没有国界的。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西方国家在我们面前开了一个好头,欧美国家暂且不谈,据我所知的日本,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日常出版发行物,都十(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知识产权论文)分注重产权。还记得大地震后的日本农民,因为销售假货被查,畏罪自杀,知识产权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地位显而易见。日本的每一件商品价格之所以昂贵,是因为那是品质的保证,在日本是不会买到假货的,日本出版商为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不惜一切都要打击侵权者。

  反观中国呢,盗版书,盗版软件,假烟假酒,仿冒商品都不是稀奇物了,大量学术论文网上转抄,而这些即使被查出来也是不痛不痒。记得课上所看的视频,关于歌曲《常来常往》“抢歌”案,李丽霞以侵犯其著作权和邻接权为由,将陈红和蔡国庆告上法庭,纠纷不断。这一案例也深刻地体现了我们的知识产

  权意识并不高。

  有人说,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将知识产权这一商业手段熟练地运用于商业竞争当中。据了解,“白家粉丝”的商标在欧盟地区和德国被欧凯公司抢注。此前,欧凯还在欧盟和德国抢注了国内几家著名食品企业的商标,包括北京“王致和”、安徽“恰恰”、贵州“老干妈”、河北“今麦郎”、四川“郫县豆瓣”。除此之外,中国驰名商标“海信”也在德国遭到博世—西门子公司抢注??

  在国内,加多宝和王老吉的正名之争,这一拉锯战持续良久。“国酒下宴,贵州茅台与贵州醇谁是人民的雨花石”这一案例也纠纷不断,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谁能想到,全国各地都在假冒茅台,茅台居然仿冒贵州醇??

  太多的案例,太多的教训警示我们——知识产权的保护必须高度重视。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的国情令人堪忧,然而这也是我们学习已经普及知识产权法知识的重大需求所在,是完善中国知识产权法知识的重大需求所在!

  拥有知识产权就是拥有一种财产,一种财富,一种可以让自己长足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商业手段。正如王瑜律师所说:“当我们的著名企业正豪言国际化时,却发现自己的产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他们的商标已经被抢注;当我们DVD制造业为占到世界分额多少百分额而喜悦时,突然有人找上门来收钱,说我们侵犯了他们的专利,结果我们的企业却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将你的商标注而不用,微小的注册费用,却可以将你阻止在这个市场之外,轻而易举地排斥了你这个竞争对手。先让你使用他们的专利技术,等你长大了,再来收拾你,这种‘放水养鱼’的策略,正大肆将我国的企业依靠低廉的人工费而辛苦积攒的利润收为其囊中??”。

  由此观之,中国的知识产权法的完善任重而道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知识产权人才缺乏;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亟待完善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国应高度重视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加强对其的保护。一方面,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要加强立法,完善法律;要重视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要树立品牌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加大创新,并加强专利的申请,促进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同样,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也意义重大。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无极与馒头之间的`知识产权问题。该案例最终以无极放弃起诉为终,馒头的作者也险些遭遇了超出能力外的赔款。这无疑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敲响了一个警钟:无论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知识产权都要重视,既要保护好自己的产权不被侵犯,又要注意正确使用他人的知识产物。

  又如,当影楼擅自使用你的照片宣传时,“你侵犯了我的权益”在法律的面前有时会显得多么的无力。对于这一问题,照片是影楼拍摄的,在不侵犯肖像法的条件下,影楼的确拥有正当使用照片的权利。但是,有的广告,比如某些药物,擅自使用他人照片作为宣传,虽然拥有照片的著作权,但对于照片中的人来说,自己的形象被破坏,这种恶意使用照片行为显然不能受知识产权法保护。

  所以说,了解知识产权法,在无形之中为自己的人生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保护我们的权益不受侵犯。当我们绘制自己的人生蓝图时,知识产权法为我们建立保障,使我们获益匪浅。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纪,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高速发展,而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必

  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学会运用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既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避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

社会的实践论文5

  社会实践课程论文

  1.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的困境

  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日益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个高校的重视,学术界也给与了非常大的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更加规范和深入。当前,各个高校都普遍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而且都在不断探索各个高校自身的特色活动,但社会实践在全面性、稳定性、深刻性上还需要持续加强,尤其在制度规范上需要不断完善。

  1.1操作制度意识薄弱

  尽管教育部和团中央对高校的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制度上的要求和宏观的指导,各个高校也普遍开展起了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各个高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缺乏统一性与整体性。相对具有明晰制度规范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新生的军训、学生的见习、毕业实习和暑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新生的军训随着学生体质影响,逐步放宽了训练要求,压缩了训练时间,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学生的毕业实习也由于毕业前夕忙于找工作大打折扣,只有医学和师范类专业仍在苦苦支撑。由团委牵头负责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当前全国范围内最活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宣传、有评比,得到了各个高校的重视和推介,是各个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和代表。但是这类实践活动,主要由学生干部和有特长的优秀学生组成,学生的覆盖面有限,而且随着每年团省委活动主题的变化,其服务内容和地域也会发生变化,形成活动的不稳定性。总的来说,这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规范,但是这些活动在组织操作的过程中,强调的是任务的完成和分界,缺乏制度上的设计和规范。尤其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冲击时,就不能强有力的开展,容易被形式化。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操作层面上缺乏制度化的意识。

  1.2微观制度内涵缺失

  制度化是制度体系的完善,既有宏观指导层次的,也有微观操作层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宏观指导的制度已经明确和清晰,并从国家教育层面达成了共识。但在各个高校具体组织的过程中,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得到完善和建立,微观制度在内涵层次上还存在缺失。“开展社会实践从准备、实施到巩固消化活动成果都应形成一套规范化程序。”具体来说,微观制度就是具体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要求和条件。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组队实践。这类团队由于有学校的重点支持,有带队教师的具体指导,有较为充足的经费保障,因此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实践团队往往由学生干部、党员和有特长的学生组成,所以普通同学参与这类团队的机会较少,受教育面狭窄。二是学生个体返乡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普遍缺乏对个体有效的分类指导和激励机制,学生参与性普遍不高,具体措施也流于形式,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育载体对广大普通学生的教育功能体现不明显。从目前这两种组织模式来说,都难以满足全员实践育人的要求。如何确保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各个高校还缺乏具体的规范与措施。由于缺乏专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法规,尤其是缺乏专门的考核评价制度,这样就使有些高校可能为了节约成本而在社会实践工作上“短斤少两”,也使得各高校在社会实践实际操作过中程自由度过大。因此,如何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仍然是当前社会实践的难题。

  1.3制度保障设施缺位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要注重学生和指导教师积极性的调动,使参与者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动力都存在不足,一是相当部分学生并不愿意参与社会实践,二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并不愿意指导社会实践,因此社会实践很难在高校全员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要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保障设施还存在系列的问题。一是经费保障不足。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其经费的使用大幅度增加。社会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学生和指导老师,衣食住行都可能涉及到经费的产生。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各个高校的投入,明确规定加大实践育人经费的比重,但各个高校对于增加比重的多少还缺乏足够的论证,社会实践规模的扩大还缺乏大量的资金。二是学生激励保障不够。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这种作用是潜在的、长期的,并不能及时迅速的反映出来。究竟参加了社会实践与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区别有多大,难以有效的判断。尽管近年来学生素质拓展明确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但是这些既缺乏社会用人机构的认同,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尤其是在社会实践的证明上趋于简单。因此,社会实践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同,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参加社会实践的要求不强,甚至排斥,难以使所有的学生普遍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三是教师的后勤保障不到位。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社会实践教学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要求,更需要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除了知识技能的指导外,教师在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要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有效的指导社会实践与“放羊”式的社会实践,教师的工作投入量有显著的区别。对于精心指导社会实践的老师来说,压力增大了,但是其工作量却并没有有效的考核方式。尤其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学生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家长、学校和社会就可能直接对实践活动成果一票否决,这使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高风险,直接影响了优秀师资的进入。

  2.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的超越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才能增强这些课的说服力、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就必须要从全方位着手努力。

  2.1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识规范建设

  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规范化,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化,就要高度认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识规范建设。这种意识规范建设就是要从课程设计的高度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当做一种常规的教育活动,强调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普遍性、稳定性和深刻性。各个高校从校领导到普通老师要统一认识,把实践育人内化成一种品质,从制度的层面认识和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社会实践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是两个课堂(学校与社会)、两类教员(教师与社会工作者)、两种教材(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其组织比一般的课堂教学更加复杂和困难,而且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社会实践也是一个开放的教育过程,具有突出的灵活性。因此,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既不能在教育过程中避重就轻,逃避社会实践的开展;也不能把社会实践活动看做一个随意的过程,采取“放牛”的方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而应该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课程内容、基地建设、实施体系、科学研究等方面去规范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切实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

  2.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平台制度建设

  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就要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建设,以平台带动和规范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平台建设要重视学生理论团体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学生理论社团是搭建在学生之间的一个交流平台,通过组织或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素养、文明行为的养成。同时学生理论社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中介,通过他们“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走出校园,通过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农村支教、理论宣讲等活动,使自己真正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在更高层面上激发了他们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理论团体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组织建设,在完善的组织机构基础上,要注意强化学生理论团体的指导教师和成员管理。学生理论团体的指导教师,要以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中青年老师为主导,年轻老师为辅,专业上突出指导老师之间相互补充。学生理论团体的学生,要实现不同专业的覆盖,高年级与低年级互补,确保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理论团体运行的稳定性。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活动开展的承载体。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就要加强实践基地的规范建设。实践基地的规范建设包括基地的管理制度、基地的运行制度和基地的奖励制度。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类的电子实验室,为学校大规模的实践活动提供场所。电子实验室以视频、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作为载体,以故事化的手段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震撼和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2.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筹资制度建设

  建立多元的资金筹资体系,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序、规范开展的重要保障。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要从制度上规范资金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资金保障体系。一是确保学校经费足额投入。要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要求落实生均15-20元的经费标准。要继续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社会实践的专项经费,以上经费要根据学校经费增长逐年增加。教学部门要按比例,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经费。二是形成个人经费投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为了规范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适当的承担部分资金。三是争取社会支持。社会实践是锻炼学生的过程,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接触和融入社会,争取社会的支持。争取到赞助、与商家角力,成了他们给自己上的第一堂社会实践课。四是争取实践单位的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要逐步实现产学研的对接,甚至与大学生创业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实践单位的认同,并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良性发展。在充足的社会实践经费基础上,为学生购置适当的意外保险,解除指导教师的后顾之忧。

  2.4完备大学生社会实践执行制度体系

  要形成高质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要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形成完备的执行制度体系。一是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程序制度。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申报、立项、开展活动到成果的总结,要在程序予以规范。二是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行为细则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社会、社区,一定程度代表着的是学校的形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往往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社会实践活动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细则规范,从而提高整个学生团队的素养。三是形成学生社会实践监察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环境相对来说比校园要更加复杂,因此安全因素是学校和老师考虑的重点因素。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对老师提出监察的规范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安全。

  2.5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制度体系

  为保证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各个高校应制订完善的考核、表彰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考核制度体系,加强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管理。一是强化学生实践成绩的考核。各个高校要把社会实践当做大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培养计划中予以明确。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各个高校要严格考核。对于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既要给学分,又要与评优评先联系起来;对于社会实践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提前给予学分,而且在表彰宣传的基础上,直接与奖学金、入党等活动联系起来;社会实践表现不佳的,必须实行重修;对于弄虚作假取得社会实践成绩的,要进行处罚。二是强化社会实践的过程考核。在社会实践的过程考核上,既要明确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又要严格规范学生每天的总结和心得体会。三是强化社会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评估。对于指导社会实践的教师,各个高校既要将指导教师的表现与人事制度联系起来,又要与教师的工资、奖金、津贴等相联系,充分考核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的实践论文6

  1.篇名:一般不超过15个汉字(副标题除外)。

  2.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全称、所在省、城市、邮政编码。

  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为主语),不超过200字。

  4.关键词:3~8个,以分号相隔。

  5.文内标题:要简洁、明确、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1)。

  7.数字用法: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并以圆括号加注公元纪年;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采用汉字。

  8.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内序号一律为阿拉伯数字,表序与表题居中置于表格上方。

  9.参考文献:对引文作者、出处、版本等详细情况的注明。格式与:

  (1)专著格式:[序号]主要负责者.题名.文集名.地: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示例:[1]方松华.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6-7。

  (2)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题名.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示例:[3]傅斯年.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关鸿,魏凭.人生问题发端——斯年学术散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34-42。

  (3)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负责者.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1]季广茂.隐喻视野中的'政治修辞学.文学评论,1998,(6):98-107.

  (4)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负责人.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1]陈九如.抗战胜利的启示.光明日报,1995-07-17(5).

  10.注释: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列号为:①、②、③。

  11.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省、市或县),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专业或研究方向。

社会的实践论文7

  一、社会功能分析

  在本文开篇之处已在供应链成本控制的视角下,提出了会计服务的社会功能。其表明,社会功能应建立在释放正外部性的基础之上。那么如何在分析会计服务的社会功能呢。笔者认为,仍须围绕着成本控制的目标、手段、结果是什么等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供应链成本控制的目标

  从产业经济学视角来考察供应链形成的必然条件,其实则在于因产业内组织间的技术关联性使然,而推动了它们相互间的联合。企业间联合的基础是因为技术,而技术流的不可分性也导致了仅就企业自身实施成本控制,将无法保证纵向一体化的整体成本最优。这就意味着此处的目标应界定为:以整体成本最优的差异化成本控制。而这种建立在释放正外部性基础上的会计服务目标,便成为社会功能分析结论之一。

  (二)供应链成本控制的手段

  供应链成本控制手段也可以理解为成本控制措施,严格来讲这属于工程学的范畴。然而,与成本控制的实体形式相对应的便是,会计服务所提供的资金监管活动。具体而言,“资金监管”同“成本控制”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即前者的对象是处于价值层面的资本(资金);后者的对象则是处于实物层面的资本(资产)。由此可见,目标管理下的供应链成本控制手段,将通过资金监管活动来体现出会计服务的社会功能。

  (三)供应链成本控制的结果

  会计服务的社会功能应突出其中的`正外部性,这是上文已经提出的观点。因此,会计服务在供应链成本控制的结果上,也应在短板原理的驱使下有的放矢的开展资金监管活动,进而实现整体成本控制最优。当然,能否实现这一结果不仅需要供应链内部评价机制的评判,更需要市场机制利用竞争原则来考核。

  以上三个方面通过引入“供应链成本控制”这一中介,对会计服务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分析。然而,若要将其推向实践领域,还需要继续探讨它的实践基础。

  二、社会功能的实践基础认识

  何谓社会功能的实践基础呢。笔者认为,其体现为会计服务的中观和微观两大环境因素。其中,中观是从供应链基础上来看待的,微观则是从企业内部来考察的。不难理解,在产权严格封闭的条件下,即使各企业处于同一价值链条上,但它们仍然具有强烈的个体利益诉求。

  具体而言,实践基础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中观方面

  以供应链为载体的中观形态,要求打破以往局限于企业内环境的会计服务功能。实践表明,诸多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都依托第三方机构的会计服务,来解决自身的资金监管问题。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第三方机构,仍然难以从供应链视角下来考虑资金监管工作;且建立在市场交换原则下服务供给机制,也使得会计师事务所不能越界提供服务。这就意味着,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有关支撑会计服务社会功能的实践基础还不完善。鉴于此,假设:以“核心—外围”结构为特征的供应链体系,可以借助核心企业会计服务的正外部性,协同其它外围企业会计服务的价值取向。

  (二)微观方面

  在目标管理驱动下供应链成本控制目标,构成了链条上各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总目标。因此,如果说中观方面侧重于目标分解的话,那么微观方面就应着重进行目标协同。企业内部的会计活动如何能与整体会计服务要求相适应,则成为了能够满足会计社会功能的又一实践基础。笔者始终认为,发挥会计服务的社会功能,首先就应协调好同处供应链和价值链上企业的利益关切。实践表明,纵向联盟往往因利益配置出现偏差而导致崩溃。这里面也有会计服务失范所带来的因素。

  通过建立假设条件,确认了中观方面实践基础存在的可能性:并在条件约束下,也指出了微观方面实践基础存在的可能性。以下,将从会计服务的成本控制上,来体现出社会功能导向。

  三、认识指向下的实践路径构建

  结合以上所述,这里建立社会功能视角下的成本控制模式。根据资金循环公式:G—W—G`可知,应在采购、生产、销售等三个阶段进行全面成本控制。下面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例。其中,采购、生产、销售分属于不同企业来完成。

  (一)物资采购环节

  物资采购品项与数量一般根据下游企业产能水平进行确立,而企业产能水平又直接受市场需求状况的影响。目前,在我国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需要建立合理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机制。此时,可以采取通过物资规模化采购、储存的模式,这样即能获得上游供应商的价格优惠,又能实现物流运输、仓储成本控制的优化效果。对于非通用物资或关联性不大的部件生产,可以寻求外协来解决。

  (二)产品生产环节

  生产环节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团队工作模式下的汽车生产流程,导致在成本控制中难以精确到员工个体,这就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鉴于技术的不可分性,可以将产品生产模块化和项目化,通过预算资金拨付并交由团队负责,将减少成本控制的监督压力。此时,在引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剩余资金按比例作为奖金发放的激励机制,将极大的增强一线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

  (三)产品销售环节

  销售环节对于企业而言是致关重要的,也是成本的主要发生领域。如何控制建立销售渠道的费用,以及市场人员的人工费用,已成为关系企业成本控制成效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措施,但仍须在团队范围内建立起成本控制机制。如,可以仿造生产环节所阐述的那样建立销售外包模式,即将成本额定之后交由专门的中间商进行销售,当然可以在生产企业的品牌影响下进行销售。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不难看出,关乎会计服务的社会功能的主题较为抽象,很难在现实中找到实践载体,而本文则从供应链成本控制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以预想,未来业界将逐步深化对会计服务功能社会实践的认识。

  四、小结

  当前,在实施成本控制方面已逐渐从个别控制转换为了供应链基础上的整体控制。此时,就在会计活动所释放的正外部性基础上,体现了会计服务的社会功能。可以预想,未来业界将逐步深化对会计服务功能社会实践的认识。

社会的实践论文8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哲学论基础

  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观点可见,实践具有改造人类思维、优化主体素质的教育功能,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个人劳动能力的发展,也包括个人劳动技能的发展,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智力和体力的协调发展,是精神层面与道德层面的全面发展。为此,在高等教育中,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必须依靠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尤其是实践教学来实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主动的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的方式不断获取知识、技能,不断增加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从而使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得到有效增强。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重要哲学论基础。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知识论基础

  知识观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构建的前提,有什么样的知识观便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何谓知识,不同学者对此的理解不同。柏拉图认为知识是人心灵的产物,包括理性、理智、信念和表象四个方面。其中理性和理智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本质理性的认识,信息和表象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派生意识的意见。

  亚里士多德把知识划分为三类,即理论、实用和创造之学。其中理论之学主要包括数学、逻辑、物理和形而上学,是一种纯粹理性的学问;实用之学主要包括伦理和政治学等,是一种有关人类行动的学问;创造之学则是一种有关创作、艺术、演讲等的学问。休漠认为知识只有两种,一种是观念关系的知识,另一类是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利奥塔认为知识不仅是一套定义指称性的陈述,而且还包括了“如何操作的技术”、“如何生存”、“如何理解”等观念。因此,知识是一种能力问题。伽达默尔从知识功用的角度明确区分了三种基本知识,即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技术知识,从而在历史上真正提出了实践知识的概念。此外,诸多学者还从心理学角度对知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迈克尔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另一种是隐性知识。在此基础上,斯腾伯格对隐形知识的属性进行了阐释,指出隐性知识的基本导向是行动,具有很强的程序性特征,这里的行动实际上就是指社会实践。

  克莱蒙特对隐性知识的类别进行了划分,认为隐性知识具体包括无意识的知识、能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以及能意识到且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三种。德鲁克认为隐性知识源于经验和技能,只能通过演示来证明其存在,是无法用语言来加以解释的,学习这种技能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从知识的分类中可知,在知识系统中存在着一类很重要的知识,即隐性知识。这种知识蕴涵于个体经验与策略之中,具有个体性、难言性、情境性、独创性和内蕴性等特征。其中个体性是指隐性知识是直接指向个体本身,即它只有在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才会产生,它的获得往往需要经过自身的反复实践和体验。从知识占有角度来看,它一旦产生便会根植于个体并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难言性是指从知识表现形式看,这类知识具有高度意会性,难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等书面形式加以阐述。情境性是指从知识传播角度来看,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依附性,它需要在掌握一定相关显性知识基础上,经由个体实践活动获得。正如R卡尼格尔所言,答案往往不能从书本中获得,也不能被明确阐释,而是需要通过例子,通过慢慢增加的个人喃喃不清的自言自语和抱怨,通过师徒之间若干年密切合作中所发出的微笑、皱眉和感叹来获得。独创性是指由于隐性知识的情境性、难言性等特点,在隐性知识传播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传授者和接收者的个人能力,还取决于整个传播环境和氛围。传授者相同的.暗示,不同接受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会和领悟,从而变得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东西,而是经过自身“加工”具有高度原创性的东西。内蕴性是指从知识载体角度看,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人本性,由于它的载体必须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必然会带有明显的个人习惯、信仰和文化色彩。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知识具有这些独特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需要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学习论基础

  人们对学习的探讨从未停止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布鲁纳提出的认知发现说、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奥苏伯尔的课堂知识学习认知结构同化论以及格式塔的“顿悟学习论”。其中格式塔理论首次提出的人类学习顿悟说,是支撑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重要学习论依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考夫卡、韦特墨、苛勒等。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是指为高校将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各要素按一定原理和方式进行优化组合,使各要素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而形成的一套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模式的总称。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分别从哲学论、知识论、学习论等多个视角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格式塔“顿悟学习论”的基本观点可知,

  第一,学习即知觉和认知重组。在格式塔理论中,学习需要人们对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进行把握,对这些要素的联系方式及内在结构进行有效识别和认识。为此,人们的学习过程就是知觉和认知的过程,学习就是直觉和认知的重组。

  第二,顿悟学习可减少试误次数并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根据格式塔理论的基本观点,顿悟学习的核心就是要排除事物表象的影响,把握问题的本质,采用顿悟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方面能有效减少随机盲目的试误行动,同时又有利于把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第三,顿悟学习不易遗忘。顿悟所获知识属于长时记忆内容,会长期保留在学习者头脑之中,不易遗忘。

  第四,顿语学习具有奖励性。在顿悟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通过顿悟把握到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到一个事物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一个事物的内部真相之时,常常会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无疑是顿悟学习者通过顿悟学习而获得的精神奖励。

  第五,顿悟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问题解决前的困惑或沉静期、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期、问题解决期三个连续不间断的三个阶段构成。根据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可得知,高等教育中,应注重将问题或学习任务置于具体、实际的情境中。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积淀性,且存在大量无法靠传授解决的默会性知识,既不能一味地靠硬记知识点,也不可能进行严密的逻辑推导,它是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

  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靠学生在体验中顿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摸索、习得、积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还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包括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问题解决的情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彻底摆脱那些复制或重复的步骤,避免学生总是走进思维定势格局之中。

社会的实践论文9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一门对实践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的学科。学生通过掌握专业的理论基础、学习相关的运动技术指导方法、熟悉有关体育的政策和方针和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社会体育研究成果及动态,能够获得指导和管理群众性的社会体育活动的能力,从事体育训练工作,成为应用型的专业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大众对于健康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对于专业体育指导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逐步向应用型人才转型,社会急需具有实践能力和经验的专业人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学工作应当看到时代的机遇、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着眼于就业技能的培养,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对现有的教学体制进行系统化、全面化和科学化的改革与创新,从教学目标、计划、实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使之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专业的未来发展需求。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市场上具有供需矛盾突出的特点,即应届生抱怨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社会也无法招收到满意的人才。追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设置重理论而轻实践。我国专业人才的培养容易陷入“专业即理论”的误区,在教学工作中常常表现为重视课上讲授,忽视课下任务和重视专业理论,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在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时,也会因学校本身的资源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忽略学生的技能培训,造成学生学无所成,空有理论框架却不会应用的教学现状。不仅如此,学生缺乏实践教学也会增加社会培养成本,企业在接收人才之后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可见当前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经济性和实用性,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事实上,理论与实践并重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际工作,又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专业知识,达到专业能力的良性循环培养,使学生能够成长为优秀的实用性人才。但是,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体制多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不重视对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和专业发展进行分析,只是一味地延续固有的教育体制和对国外教学实行“拿来主义”。这种教学方式有其先天的缺陷,缺乏科学性的教学工作会使学生无法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而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就使得教学工作的天平向理论过多的倾斜,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其次,我国高校的实践教育资源并不平衡,许多学校缺乏合作的单位和实验基地。对于社体专业而言,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足够的实践时间和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不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严重的是使学生缺乏在社会中站稳脚跟的能力,达不到社会人才的培养需求。

  (二)人才培养体系不明确,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明确性主要表现在目标设置不合理、教学制度缺乏科学性这两个方面上。1.我国高校对于社体专业虽然有一定的人才发展培养计划,但其目标的设置却呈现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状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专业的划分正在向更加细化和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但很多学校的社体专业培养目标仍然延续着“老一套”的模式,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步伐进行相应的调整,没有对未来的人才发展方向进行有效的预测。当前中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社会上对于健身指导方面的人才有着较高的需求,学校本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据此情况制定出适当的人才培养方略,实现人才与社会的对口衔接。但事实上,许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不重视培养目标设计的问题,认为目标只是大方略的指导,对于细化的教学工作没有足够的指导作用。但实际上,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工作施行的参照和基础,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进行指导,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就会面临多重阻碍,造成“专业学习无用论”和专业、工作不对口的困境。2.我国社体专业的教学任务、课程设计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缺乏科学化的制度建设。教学内容常常因地域、学校等因素的不同而设置,缺乏全国统一的教学体系指导。这样的教学制度虽然能够适应短期教学目标的要求,但却无法适应于国家人才的长期发展方略。并且,教学体制的不同也使得学生无法适应于多地区的人才需要,对于教师进行科学性的课程设计也造成了阻碍。其次,社体专业教学体制的科学化建设还体现于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如对当今社会热门的专业知识进行更广、更深入的培养和对未来有可能会成为热门点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提前培训。只有跟上或者赶超社会的发展速度,才能实现应用人才的对口培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成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社体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其中,主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践教学与成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教学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国高校应当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平衡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在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才进行细化的教学质量提升工作。针对社会对于社体人才的需求,高校科研将教学目标向大众健身、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和相关部门的人才培养进行倾斜,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在工作中的有效运用,利用专业知识技能服务于群体性体育指导与管理工作,成为适应于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重采用案例、社会调查、实际操作与教材相结合的模式,在课堂上注重以经典案例来对专业知识点进行说明,并且通过给学生布置社会调查或是社会实践任务,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的实践工作需求。通过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增加学生的社会认知度,并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以“理”促“实”,以“实”固“理”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体育指导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健身指导的相关记录短片,或是到相关企业和实践基地进行实际参观,或是让学生到合作企业或是当地社区中进行相关的服务,达到实践与理论相平衡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向学生布置一份将理、实结合的作业,让学生写一份与自身体验相关的感悟与反思,让学生以理论结构作为基础,对照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逐条进行反思,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学习能力。

  (二)完善保障制度,全方位提升实践教学成果。教学保障制度的完善主要是指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人、财、物多个方面的资源保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急剧扩张带来的就是人均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当针对自身的不足探究解决方法,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教学质量的提升:1.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教师在教学工作的施行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教师本身不具备完善的社体专业知识和教师资格,就无法应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能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应注重考察教师的相关资质和培训经历,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考察,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其次,高校应定期对社体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训,通过让教师参与到实际的社会工作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实践学习在课堂中的比重。最后,学校应当积极与企业或者相关部门进行合作,邀请社会上的社体专业人才来校进行讲座或者培训,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度,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2.明确实习职责,保证实习基地。高校应当与相关实习企业、社会组织和学生明确权利与责任的划分,减少不可控因素在实习过程中的影响力和其造成的损失。其次,高校应当结合社体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保障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如健身房、教育机构、社区教育服务和运动训练项目等方面的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进行多样化的选择,找准自己的实践学习方向。

  (三)构建完善的成效评估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完善的成效评估体系包括学生、教师和实习机构三个主体对于实践过程和成果的评价,评价方式应该由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评估体系应当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全方位和多样化的成效评估体系构建,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其中,成效评估注意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实行多主体评估方式。实践教学的成效评估不只要包括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还要将实习企业与学生自评纳入到考量范围之中。评估方式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生、企之间的互评,以此构建完善的主体评估方式。如教师对于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对企业的实习环境、实习工作进行评价,企业对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等。2.构建多方位的评价内容。成效评估体系应建立在多样化、多元化和全方位的基础上,评价标准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生的具体工作成果或是某项突出表现上,而应该包含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性、团队意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性格和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3.评估体系应长期进行。成效的评估时间不应只局限于短期的观察,而应贯穿于学生实践学习的始终。在学生实践学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系统性的对比评估,分析学生的不足和成就,指出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总结

  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教学目标中融入实践培养的长期规划,在成效评估中对实践能力进行系统化和多方位的考虑,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发展规划,在社会中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专业的社体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云,阮云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J].运动,20xx(17):104-105,123.

  [2]杜大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xx(14):124-125.

  [3]赵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xx(31):114-115,117.

社会的实践论文10

  我又一次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再次的体验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本次的社会实践我选择在花店进行。

  打工的地方是一家名为“花之物语”的店,这是一家不算很大的花店,但是走进店里你会发现,这里其实有很多值得你细细品味的地方,店里装潢精致独特,花卉品种齐全,有鲜花也有盆栽,并且还卖很多精致的饰品,可谓麻雀虽小,五脏具全。

  可能由于花店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原因吧,这里每天都会有很多客人光顾。花店的老板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女人,从进的花卉,室内摆设就可以看出来,老板为人客气热情,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没有特别的苛刻。

  茂盛、从结花骨朵逐渐开放成为美丽的花朵,就会感到非常满足,在这里工作每天都生活在花朵的周围,虽然工资不多,但却很有意思。

  现在很多地方都不招短期工,而且不招没什么经验的大学生,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已经很不错了,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是书本上不能学到的,比如基本的插花技术,花卉的花语,花卉搭配,照料花卉等等。这段期间我也想到了很多以前不曾体会到的东西,懂得了很多为人之道,在实践过程中,我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等等的问题,更使我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点,我知道一个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锻炼中才会成长,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体会更多的还是挣钱的不易,以前花钱的时候没想过什么,不知道珍惜,从没想过父母每天不停歇的工作,工作中不管有多么的不顺心都不会抱怨什么,一直努力的工作挣钱,只为了我们有更充实更丰富的生活,经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想我以后会更加懂得节俭,更加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学好专业技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以后做铺垫,我知道,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社会的实践论文11

  一、 全面系统干预思维简介

  全面系统干预(Total System Intervention,TSI)由英国系统论学者Flood & Jackson提出,是一种旨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方法,为管理者、决策者、研究者提供了解决多种感知问题困境的应对办法,是对系统方法进行选择的方法论,常被用作“元方法”。TSI理论和思想近年来被引入到国内,已开始在知识管理、决策科学、咨询等方面有所应用。

  TSI实质上是一种多方法论研究,以及多方法论基础上的“集成研究”,其特点是强调以理论为基础,并在理论上对现有系统方法论进行评估和整合。基于系统思想,Flood & Jackson首先提出“系统隐喻”(System Metaphor)理论。就像自然科学研究中借助透镜观测对象一样,当人们观测认识一个社会系统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依靠“透镜”,借此观测、分析、认识系统的层次、组份、联系等的某些属性,同时却忽略层次、组份、联系等之外的另一些属性。而“隐喻”这种对问题情境进行结构化处理的基础就相当于透镜的“滤镜”。系统隐喻理论实际上是利用了语言学中的隐喻规律,把其扩展到系统研究领域。用一种概念表达另外一种概念的隐喻,的确有强大的描述、解释、预测及规范化作用,可以充当联接问题情境和方法的桥梁,但是也有其内在局限,如容易造成思维定势、意义在隐喻中丢失等。正是因为人们使用了不同的系统隐喻,因而对同一个客观社会现象的认识不同。因此管理者、决策者、研究者需要时时审视对问题情境的其他感知,并保留对其他处理方法的开放性。借助于使用“主导的”方法论和“辅助的”方法论,全面系统思维者能够覆盖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和其他重要问题,能确保以整体的方式系统审视、“干预”所研究的对象与客体。TSI能够同时处理问题情境的不同观点,因此当相关个体认为对问题情境特征的表述应当改变时就会有备无患。成功应用该方法的关键是要按照对问题情景的感知来选择适当的方法论,同时要随时准备认可可能存在的对问题情景的其他不同的感知。

  除了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及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外,TSI在学术研究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研究有较好的创造性与独到性,特别是对处于学科发展“前范式”阶段的研究对象有较强的适用性。当研究者面临同一个复杂的现象时,经常会出现因不同研究者的立场和视角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论,甚至研究结论相互矛盾的现象,这削弱了理论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这种困境在仍处于未成熟阶段,即“前范式”状态的学科非常普遍。处于库恩的“前范式”阶段的学科对于“何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仍有分歧,同时存在许多相互竞争的流派。TSI的引入对于克服和解决这类复杂问题带来了希望和方向。在理论研究中应用TSI思路,要承认研究者所面临的“堆题”(Messes)是多样化的,研究和寻求丰富多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在具体研究中可对应各种视角或流派),从探寻“什么样的方法论能够?处理?什么样的问题情景”出发,遵循TSI提出的“互补主义”的思路,以一种实践理性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干预”。

  知识产权这一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逐渐形成独立的法律制度和法学专业,并在近十年间掀起研究热潮。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学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研究范畴,包括知识产权的历史学研究、价值研究、知识产权的制度学研究等。但作为民法学的分支,知识产权法学缺少如民法学般准确的概念基础、严密的逻辑体系,甚至连“知识产权”这个最基本的概念都存在严重的分歧。特别是对知识产权的对象与客体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这正为TSI的这种“高阶”的方法论来分析知识产权客体及对象问题提供了用武之地。

  二、 知识产权客体:一个认知上堆题

  作为有别于传统财产所有权的一项新型民事权利,知识产权是近代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对于该项权利,很难采用罗马法以来的物权理论加以阐释。作为人类丰富的智慧和不断创造而产生的创造物,知识产权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法律属性。知识产权客体或对象到底是什么?理论界,特别是法学界试图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迄今为止,有关回答试图解决的内容似乎比引起的混乱更多,这里简单罗列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学说。

  1. 智力成果说。智力成果说认为,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人类的智力成果,智力活动是知识产权成为独立权利的合理性根据。该种观点以洛克的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为理论依据,认为财产是一种物化的劳动,劳动使物品脱离开公共领域,人的智力劳动创造的物质归属于创造者。智力劳动是获得财产权的'依据。智力成果说从知识产权的权利来源角度界定知识产权客体,突出知识产权客体的智力性、归属性,比较符合人们的社会经验认知。随着对知识产权客体及对象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作为知识产权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标记性权力可受保护的并不在于其智力成果或智力创造性。智力成果说存在历史局限性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 知识财产说。1988年,日本北川善太郎提出了“知识财产”的概念。此概念认为,智力劳动的创造物之所以被称为“知识财产”,在于该项财产与各种信息有关,人们将这些信息和有形载体相结合,并同

  时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大量复制,知识财产并不包含在复制品中,而是包含在复制品蕴含或传递的信息中。知识财产说在日本得到广泛的推行,在我国也有较大的影响。

  3. 无形财产说。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无形财产。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知识产权尚未成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法律概念,人们一般将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所获取的民事权利称为“无形财产权”,因此许多学者将其客体视为“无形财产”。但是,无形财产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理解,或指智力创造性成果(如日本),或指特定财产权利(如法国),或泛指一切具有财产意义之抽象物(如英国)。可见,财产一词在法律中有时指财产所有权本身,有时候指所有权客体(所有物),因而无形财产权容易造成歧义。国际上有一些学者将知识产权的客体视作无形财产,比如美国学者米勒和戴维斯、日本学者小岛庸和等。小岛庸和强调了客体的非物质性和财产性。米勒和戴维斯在其所著的(知识产权法概要)的导论部分指出:“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一本书要包括(专利、商标、版权)三个性质不同的科目。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具有一种无形的特点,而且都出自一种非常抽象的财产概念”。

  4. 信息说。我国一些学者提出,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与智力活动有关的非物质性信息,该学说注意到了知识产权的客体作为一种特定信息,具有共享性,是以控制论或者信息论为哲学基础的。直接的哲学背景来自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信息可分为三大

社会的实践论文1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是一名大二学生的我,抱着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的愿望,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积累多点社会经验,提早与社会来个零距离接触,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团结合作等等。经过重重考验,我终于成为实践的一员并坚信任何的实践机会都能给我带来课本上无法得到的知识,所以在实践中我多听多学多做,积极按时超量完成任务。 出发前,我们首先确定了这次社会实践的主题:大连旅游业调查。希望能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系统分析等方法,对大连旅游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希望依次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旅游产业的理解。由于学校关于暑期社会工作性实践的通知下来的比较晚,而且当时正值考期,时间很紧迫。我们的实践队刚刚成立就收到通知,要求提交实践队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向。为了确立一个合理、有效、可实现的好方案,我们实践队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大家积极发言,集思广益。我们总共提出了三个比较好的方案,分别是:1、去西安调查古都遗迹受保护情况2、去天津,了解天津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滨海新区的发展情况3、去大连,考察大连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以此加强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的了解。经过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我们最终确定了第三个方案,因为这个方案更有新意,一般不会与其实践队的实践内容相重合,这样更有锻炼意义。

  在此之后,我们对人员工作分配和调查流程进行了安排。由于小组人员较多,不可能全部去大连实地调查。于是我们兵分两路,第一

  队队员留在学校收集各种关于大连,尤其是大连旅游业的信息,第二队队员亲赴大连进行实地考察。在赴大连调查过程中,我们两组队员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第一队队员除了搜集各种非实时性的信息外,还负责为第二组队员提供各种实时信息,例如大连的天气情况、去目的地的行车路线、景点注意事项等。而第二队队员则及时将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传送给第一队队员,由第一队队员进行加工处理。

  我有幸作为第二队的一员,参与了大连的实地调查,按照出发前的行程安排,四天的时间里,我们从大连火车站出发,辗转中山广场、旅顺口、蛇博物馆、军港、大连广场特色、天津街、星海广场、老虎滩、棒棰岛等诸多景区,对各个景区的旅游情况、游客满意度、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也在部分景点对负责人做了简单采访。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旅顺的旅游业。总得来说,旅顺旅游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游客数量逐年减少,以军港景区为例,年游客数量从2001年的120万人下降到了去年的45万人,下降了60%以上。事实上,旅顺的旅游环境在整个辽宁省甚至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有军港、黄金山海水浴场等自然景观,更多的是像203高地、白玉山这样的人文景观,可谓人文与自然并存,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据我们采访所知,旅游业在旅顺口全区的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只有1%左右,远远不如造船业等支柱产业。拥有如此好的旅游环境的.旅顺,旅游业在当地不但不是支柱产业,而且在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足1%,不可不说,旅顺的旅游业发展遇到了问题。经过我们的实地调查和简单分析,旅顺的旅游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宣传不到位,通过我们的调查来旅顺的游客大部分都是随团游,占到了60%以上,当被问及来旅顺旅游的原因时,以由旅行社介绍的为多,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来到大连顺路来旅顺,而是因为看到有关旅顺的旅游宣传的人只占7%,数量少得可怜。据我们所知,旅顺对旅游的宣传力度是一年比一年大,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感觉可能是在宣传的方式上出了问题,宣传方式过于单一,或是仅仅是被动的宣传。

  第二,旅游配套产业,如住宿、餐饮、交通等发展缓慢,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受调查的100名游客中,分别有31和17名游客对旅顺的餐饮和住宿表达了不满。良好的住宿和餐饮条件是给游客留下良好印象的非常重要的条件,在受调查的游客中多半只是会在旅顺停留一天或半天,我们认为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旅顺较差的住宿条件。

  第三,景区自身条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大部分景点停留在最初的样子,而且在质量上也存在着问题,受访的100名旅客中有37名认为景区的质量有待更好的改善。景区质量是一个地区旅游业的生命,旅游作为一个旅游大区要想更好的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在景区质量上下功夫,吸引更多的游客。

  旅顺的调查完毕之后,我们将这些问题反馈回第一队,大家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认为第三点原因最为重要,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诸多可行性建议,由于内容较多,就不在此赘述。

  实地调查归来,我感触颇多,思考整理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这样的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比较生硬,不太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在大连调查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和大连本地人或是景区工作人员、旅游业相关负责人打交道,在开始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我们的采访提问经常遭到拒绝,之后我们汲取经验,逐渐完善与他人沟通的方式,采访和提问越来越驾轻就熟,也从他人口中获得了大量有用信息。

  第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面试中,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第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的时候,知道要进行暑期实践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眼眼界窄小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第四,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经验。经验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

  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经验,头脑就要枯竭。如果我们没有相应的经验,没有预定车票和旅馆,那么就会遇到很多的麻烦耽误很多的时间。如果我们有相应的经验,在与景区负责人交流的时候,就不会吃很多闭门羹。实践是经验的源泉,只有经历了足够的实践,才能汲取教训,形成经验。

  第五,团队协作是完成工作的保障。此次的大连旅游调查不单单像旅游那么简单。我们有人负责后勤有人负责实地调查,剩下的人负责资料的整理和报告的撰写。正是通过合理的人员分配以及大家的通力合作才顺利的完成了这次活动。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团队和合作的力量。

  这次暑期实践让我不再把眼光局限在学校和家两点一线上,它让我明白了别人的经验永远是别人的,只有亲身体验的经验才真正的属于自己,这个道理。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热情而年轻的我并没有丝毫的感到过累,我觉得这是一种激励,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记得有些专家指出,现在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

社会的实践论文13

  步入大学校门两年,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禁感到即新奇又期待,正是这样的期待,才进一步激发了我对这次活动的浓厚兴趣。

  作为学校红十字会的一员,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应急救护培训并不陌生,然而对于那些社会上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知识的许多人来说“应急救护培训”可能只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名词。这次我参加的由内蒙古医学院红十字会举办的“暑期社区应急救护培训”的目的即在于弘扬 “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通过在社区开展救护技能培训和普及救护知识,大力宣传紧急救护对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性,积极普及和推广现场急救常识,使更多市民学习和掌握现场救护技能,以便在面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发生时,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和应急逃生,并学会在事故现场及时开展自救与互救,为伤者减轻痛苦,为救治赢得时间,从而降低伤残率、减少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最大限度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

  此次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前期准备(时间为20xx年7月14日—20xx年7月16日)

  1. 联系社区:通过领队负责人与新华社区居委会联系,确定宣传时间,宣传地点以及培训地点。

  2. 印制宣传单及绘制海报:印制包括活动宣传单以及现场报名表,绘制宣传海报。

  3. 查看宣传及活动场地:工作人员到达新华社区确定适合宣传的地点,通过走访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居民对此次活动的认识程度,适时的向居民发宣传单作具体的解释。让居民在大致了解活动后,激发居民积极性志愿报名参加。

  4. 检查清点设备:通过与新华社区负责人联系,进入活动场地检查多媒体等设备的可用性以及清理活动现场,做到干净整洁。

  5. 主讲人彩排:按照活动当天的流程进行彩排,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二、 项目实施(时间为20xx年7月17)

  1. 活动进行前准备:为每位志愿者佩戴红十字会徽章,按秩序入座,工作人员准备好多媒体,录像机等设备,准备就绪后示意主讲人开始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向上级回馈信息。

  2. 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理论知识部分:主讲人通过幻灯片进行讲授,通过幻灯片中真实的事件,让居民们认识到懂得应急救护知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开始讲授理论知识部分,图文交错的幻灯片,使得居民更易掌握,更易牢记应急救

  护知识。在此期间,工作人员进行拍照,录像等,做好现场活动记录。

  3. 应急救护培训实践部分:

  1) 心肺复苏培训:利用模拟人演示进行心肺复苏的全过程,在此之前准备好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用品,例如呼吸膜。在演示的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做好拍照,录像等记录。

  2) 创伤救护培训:利用虚拟创伤,演示身体不同创伤部位正确的包扎方法,在演示的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做好拍照,录像等记录。

  三、 实践成果总结(时间为20xx年7月18日-20xx年8月5日)

  这次社会实践虽然历时不长,却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全力支持,他们为我们无偿提供了摄像机,并免费印刷了宣传资料还为我们准备了可口的食物和饮料;同时新华社区居委会的领导和干部们也为我们无偿提供了投影仪等设备并将他们的会议室提供给我们作为活动场地,社区居民们在百忙之中也抽出时间来参与了我们的活动并对我们表示了赞赏,我们也都深受感染,感觉特别开心!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不仅使我巩固并加深了平时所学的书本知识而且也极大的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我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对我在今后的学业中不断总结,积累和提升自己的`学习创新能力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四、 自我总结

  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到了我在具体实践方面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例如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位居民便提出如果有位老人不小心摔倒了,初步判断可能腰椎骨折了,这时候还能应用我们所教授的创伤救护的知识吗?老人们一般身体较虚弱,这时候我们去做这样的紧急救护措施会不会造成老人的生命危险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使我发觉到了,我平时学习过程中的不足,那就是只是一味的注重了怎么做,却没有弄清楚什么时候做,为什么这样做。经过我们工作人员的耐心解答,我终于明白了创伤救护中的各项救护措施的具体使用情况,如对于上面这位阿姨所提出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是不能轻易进行救护搬运的,必须做到保护腰椎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患者的目前处于姿势的情况下再进行下一步的救护措施。又例如有居民提出如果遇到女性落水等紧急情况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时,她的上衣也要都解开吗?对于这个问题,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一直没有注意到,只知道在使用模拟人时将外套脱掉,内没有将实际场景融入。这次的解答又让我知道了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胸部必须是完全暴露的,而不是我们以前所认为的只要暴露做心肺复苏时与患者接触的部位。

  通过居民所问的问题以及工作人员细心的讲解,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明白了

  要想学好知识,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通过实践,学会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知识学活学通。例如在平时学习包扎的过程中,我只注重了怎样包的比较好,根本没有把握时间,没有意识到在紧急情况下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包好;在学习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只知道按压的部位与间隔时间,却没有意识到实际情况下的按压力度;在学习人工呼吸时,只知道用呼吸膜保护救护人员,却没有想到在突发情况下无呼吸膜时怎么应对。工作人员用最生动的实例给我们做了最全面的演示和操作,告诉我们在突发情况下的包扎需要在保证对伤口能做到保护的情况下可以不注重包扎的形式;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力度要适中,一般感觉到胸部就适度起伏即可;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如果没有呼吸膜的情况下,可用面巾纸等能保护救护人员的东西代替即可。这就是我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足,让我认识到了以后学习过程中要把理论融入于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不仅使我巩固并加深了平时所学的书本知识而且也极大的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我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对我在今后的学业中不断总结,积累和提升自己的学习创新能力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社会的实践论文14

  论文关键词:专业教师 社会实践 对策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双师素质型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分析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建立稳定的企业实践基地,完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教师社会实践工作健康发展。

  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提出:“职教教师应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是工程师或技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也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以“双师素质型”教师为重点,要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到企业或行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操作技能。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备受学校重视,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教师到企业去实践。

  一、高职院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1.促进教师全面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通过贴近企业,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发和管理等环节,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增强教师的自身技能和素质。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通过社会实践,缩减校企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校企合作

  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增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建立一批有影响的实习、实践基地和合作基地,为教师和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和促进校企联合办学提供平台,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

  二、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不能满足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不可能专门为教师实践而设立岗位。大部分教师都是借学生的实习机会去企业参观学习,而且教师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从而影响了教师实践的效果。

  2.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目前高职院校都认识到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方面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既没有对教师所在的管理部门开展的实践工作进行合理评估,也没有对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质量监控,也没有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仅凭社会实践报告来简单衡量,教师无法达到实践的目的。 三、做好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对策

  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系统分析后提出建立和完善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和方法,以提高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的整体水平。

  1.建立稳定的教师社会实践基地

  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合适的实践单位。学校应根据专业、课程和岗位建立实践基地,这样不仅为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稳定的、充分的保证,同时也可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教师还可以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和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真正做到校企合作,达到校企共赢的目的。

  2.高度重视保障教师社会实践经费

  高职院校每年都应设有社会实践活动经费,这将有力地支持和推动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学校根据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对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院系以及在实践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鼓励教师更加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

  3.完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考核体系

  合理的考核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考核体系一般由实践过程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

  (1)过程考核。对教师实践的目的、意义及实践日记、典型案例及实践总结报告进行量化评价,具体考核项目如下:

  ①书面申请及申请表填写是否规范,考核申请的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详实;

  ②实践计划制定是否合理。考核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是否明确,任务是否清晰,实践进程是否明确,是否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③实践日记考核。考核实践日记、学习任务、学习体会、学习成果记录是否详实具体;

  ④收集典型案例。考核收集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是否有助于教学资料的积累;

  ⑤实践总结考核。要求总结或论文论据充分,观点鲜明,逻辑严谨,能围绕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目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有很强的可行性;

  ⑥学习交流考核。能按时回校交流、汇报工作,汇报内容准备充分,详略得当,能促进专业或学科建设;

  ⑦实践出勤及态度考核。是否按时出勤,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效果是否显著,是否按计划进程参加实践活动;

  ⑧单位考核。教师实践期间,工作是否认真踏实,学习效果是否显著。

  (2)教师实践结束后,参加学校组织的技能测试。

  学校可以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专业、课程和岗位提点,制定确实可行的专业技能测试标准,要具体到量化。这样,就从制度上保障了教师实践的顺利进行。

  高职院校做好教师社会实践工作,对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各高职院校应该在开展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努力做到教师实践活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一级管理[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

  [2]张立言.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B/OL].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xx.

  [3]傅彩虹.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社会的实践论文15

  暑期社会实践,又名“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暑假课余时间根据专业特点、研究方向、兴趣爱好到社会基层进行实践锻炼的见习活动,一般分为高校团委组织的实践团队和大学生个人返乡实践锻炼两种实践方式。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加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认识不足

  大学生作为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主体,充分认识此项活动的初衷和内涵十分必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心理预期不足,往往容易打退堂鼓甚至影響整个团队的状态。

  (二)实践方案制定不够科学合理

  在实践团队根据学校实践主题制定实践方案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选题过大,脱离现实。一些团队的选题大有解决民生问题、寻找经济发展规律等力挽狂澜的魄力,但是由于经验不足、专业水平有限、时间有限等因素影响,容易造成虎头蛇尾的局面,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二是扎堆热点问题,偏离专业背景。一些团队偏执于找寻社会热点痛点,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度不高,不仅增加了实践的难度,而且背离了实践的初衷。三是实践活动内容缺乏持续性。每一年各级团委都要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一部分团队只着眼于求新求变,却忽视了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三)社会实践缺乏专业指导培训

  高校实践团队的组建方式主要依托校团委、院分团委来具体实施,带队老师的专业背景与学院专业学科背景不一致是十分常见的,这就导致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缺乏专业化指导。加之参与实践锻炼的多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受所学知识的局限性影响,使社会实践的专业锻炼大打折扣。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的仅仅是自身见识上的提升,而对于专业知识拓展并无积极的作用。可想而知,由于暑期社会实践缺乏专业指导和培训,整支团队在实践中的说服力、实践效果都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实践服务地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踏实、不专业的印象。

  二、对改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一)转变思路,将暑期社会实践向“深化内涵”方面发展

  暑期社会实践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磨砺自我的机会,而且还教给大学生怎样运用专业知识展开实际工作。所以,暑期实践亦可与专业、与项目创建相结合,向“深化内涵”方面发展。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寻找一个与专业相关的课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展开项目调研、项目论证、项目规划等工作,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文案或指导意见,结合当地政府、企业,将问题解决。这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实践团队持续地完成阶段性的工作,但是意义非凡。从学生角度看,教给他们的不仅是“学以致用”和“专业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过程教育学生做事情不能走马观花而要鞭辟入里,不能虎头蛇尾而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二)寻求支持,加强专业指导和培训

  如前所述,专业教师的指导缺乏往往对整个实践活动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可见社会实践必须有专业的教师指导,提前做好各项事宜的培训工作,实践活动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笔者认为,在每年校团委发出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前就应开始谋划实践内容,提前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建议。最好能结合专业教师的.立项项目进行实践锻炼。

  (三)做好宣传,扩大影响力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其积极的教育意义,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富有正能量的精神风貌。大部分的实践团队都为当地政府、企业、学校做了大量的志愿服务工作,受到了服务地领导、民众的认可。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个个先锋模范、一件件感人的事迹,正是社会正能量的一次集中体现。这些正能量需要媒体进行报道,这既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民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通过媒体的报道,能促进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良性循环,推进这项育人工作进一步扎实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扬.基于项目运作模式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8.

  [2]陈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转型改进研究[J].合肥工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6.

【社会的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社会的实践论文07-18

社会的实践论文【优】07-18

社会实践的论文怎么写10-18

暑假社会实践论文10-20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论文02-19

暑假社会实践论文01-08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10-14

社会实践论文的规范写法10-18

社会实践报告论文写作格式07-29

2018年社会实践论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