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产品设计论文

时间:2024-07-11 11:30:35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产品设计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产品设计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产品设计论文

产品设计论文1

  摘要:EDI作为服装企业信息和数据交换的途径在物流、销售和存货管理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但在服装产品开发和生产环节中的应用有待加强。现有服装产品设计和开发流程中存在的信息丢失和失真现象,导致企业生产周期加长、不良存货增加。本文从EDI概念出发,分析了EDI作为数据传输技术对服装企业提升效率的意义,提出了EDI在服装产品设计和开发中的应用应关注有效信息传递的系统化、模块化、标准化。

  关键词:EDI;服装业;模块化

  EDI(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将EDI描述为“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1]。服装行业的特征具备EDI使用的可能,EDI适合应用在需要进行大量表格单证数据处理和交换的行业,这些行业具有交易频繁及周期性作业的属性。国内外服装行业应用EDI主要集中在销售和库存管理中,针对服装产品设计、开发的EDI数据交换和使用还在探索中。

  1 EDI的优点

  数据标准化是EDI应用在服装产品开发中的关键。通过EDI,服装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再封闭,而是进行自动业务处理的方式联系,减少了部门之间多层环节的沟通,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1.1产品开发信息获取的及时性

  在服装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产品设计部门不仅与一个生产部门联系,根据设计的款式和生产商的生产能力,设计部门可能同时与多个生产单位联系,势必要求同时处理多个系统的报文。多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增加了企业信息交换的时间,信息产生滞后风险。EDI的应用可使产品设计信息及时性获取。

  1.2减少信息传递误差

  服装产品开发设计信息对大货生产至关重要,一个错误信息可能导致产品生产的错误,从而产生不良库存。同时,产品开发信息的遗失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EDI的运作减少了纸面作业产生的时间损耗和差错,缩短事务处理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1.3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自动接受和处理信息,使服装企业在同样业务的情况下,用更少的员工去处理信息传递工作,把一部分专业人员从行政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以从事具有更高效率的工作。同时,产品设计和细节修改的时间缩短,修改后的信息可以迅速传递到生产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1.4库存管理更有效

  服装企业产品库存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适当的.库存可以维持企业销售的持续,不良存货则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用传统产品开发流程进行服装设计和开发时,订单处理周期长,不确定性高,势必要求企业安全库存量放大。使用EDI之后,需求和生产信息处理比既快又可靠,安全库存需求量降低,使存货占用的资金量减少。并减少缺货风险和生产线缺料停工现象造成的损失。

  1.5时时跟踪信息

  EDI在收到信息后就会回发给信息发送者一份收到通知,及时发现漏发信息或信息中途遗失的情况,保证信息传递到位,避免了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丢失和责任推诿。

  2 服装现有的产品开发模式

  服装企业现有的产品开发是从上一年销售数据分析开始,通过分析竞争对手和流行趋势信息,确定产品设计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下一季产品开发主题,包括颜色、面料、廓形和细节,完成款式设计平面图,对款式平面图进行筛选确定最终款式图进行大货生产,投放市场后,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对销售较好的款式进行翻单生产。现有服装产品开发流程需要修改后的设计信息反复更新,原有信息传递方式的低效、易错等缺点使得设计信息产生丢失和偏离的可能,及时、准确的EDI传递方式有效的避免了服装产品开发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问题。产品设计的相关数据在设计师、生产商和客户之间利用EDI技术进行交换,自动生成款式设计方案、生产订单,通过电信网络传输给生产商进行生产。

  3 服装产品开发应用EDI的前提条件

  消费者需求个性化的特点对服装产品开发提出了多款式、少批量开发生产的要求,服装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服装企业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供应链快速反应建立在信息传递迅速、生产反应迅速、信息调整和修改迅速的基础上,产品标准化、产品基本款式系列化和产品模块化设计是信息迅速调整和传递的基础。

  3.1产品标准化

  产品标准化要求服装企业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执行统一的标准,编码方式和描述方式统一,这主要考虑到后期信息低误差、连续性传递的需求。3.2产品基本款式系列化服装企业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要对基本款式提取变型参数,为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配置和快速设计提供基础。产品基型系列应该能够通过配置形成最终产品,并能够让设计、生产和销售部门采用一致的方式沟通和放映市场需求。

  3.3产品模块化设计

  将服装构成要素进行模块化管理,即将一件服装拆分成领、袖、衣身、门襟等模块,对服装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服装新产品的开发就可以选择不同模块进行组合,并同时将新组合好的产品信息与生产部门进行共享,满足快速设计开发、生产的需要。服装模块化设计是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风格或不同功能的产品进行分解,也可以根据本企业产品定位和风格的差异进行分解。划分产品模块化的前提是模块间可以进行很好的组合和变化,在设计模块化变量之前应充分考虑。

  4 结论

  EDI在服装设计和产品开发环节中能够实现企业产品开发成本最低化、信息传递高效化、信息范围扩大化的优势。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短、产品款式多、供应链反应速度要求高的服装企业而言,有实施的必要性。EDI的实施不仅将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而且扩大了信息传递的范围,为企业在多个生产部门间协调、提高生产速度、优化生产能力提供了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肖美英.电子数据交换—EDI[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2]任力,朱伟明.服装品牌新产品开发流程的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xx;(03).

  [3]苗新旭,陈建新.我国服装企业库存问题刍议[J].商品储运与养护,20xx;(03).

  [4]陶珂,王志进,杨以雄,陈榕.基于XML的服装EDI标准化方案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2).

产品设计论文2

  一、工业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涵义

  阴阳平衡、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历来所尊崇的思想,因为这不仅是儒家与道家所接受与赞同的观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渊源的体现,其中包容性与和谐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展现,其中包容性的衍生就体现为多样性。将“和”的思想融入进工业产品设计中,就能体现出工业产品功能的统一性与造型的多样化,并使人、社会及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现出来。而工业产品设计的平衡、对比、对称及统一等都是为了将视觉方面的和谐体现出来;工业产品中色彩的运用则是体现出色彩的和谐性;工业产品造型中几何化形态以及线条比例的处理则能体现出一定地域文化特征。

  二、工业产品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关系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工业产品设计的基础

  文化是通过各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发展而成的,它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华,而且它也能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前途。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工业产品设计的灵魂,但凡是优秀的产品设计,总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包含在其中。作品设计不光是物化一件产品的形态、一幅广告,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将一种新的文化与新的生活方式生动的体现出来。

  2、工业产品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想不断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下去,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载体,其中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工业产品设计就是一种重要的,且不容忽视的载体。工业产品设计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一体,它不仅体现了文化精神,也将地域、时代、民族等文化特色与文化的面貌反映了出来。工业产品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就是为了促进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让我们将历史的文化现象在这样一条“发展”线索下连缀成一个体系,且这个体系能够有效的将联系与发展体现出来。

  三、工业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促使其精神追求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而使我国设计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其中也有许多设计成功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工业产品,比如:

  1、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

  曾经在设计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时,总共经历了北京奥组委的三次筛选,最后在全球的388个竞标方案中成功脱颖而出,并成为工业产品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的一个非常好的实例。在08年这次的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中,不仅火炬整体的设计元素采用的都是“祥云”这样一个传统纹样,同时还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书卷的造型来设计火炬的形态,将火炬设计成为了一个“卷起来”的形态。其中,此火炬中,书卷代表了中华文明,祥云代表了祝福,有机的将两种设计元素进行结合,产生了一个同时饱含本土化与全球化特征且优秀的'现代工业设计产品。除此之外,奥运火炬的包装中也体现出了浓郁的中国韵味,其包装是一个木质的盒子,中国传统的木箱是其形态设计元素的来源,外加两个金属的搭扣,显得古朴而又厚重,用金黄的丝绸作为盒内的软装饰,不但对火炬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又体现出了皇家的高贵。这样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不但中国人自己看了喜欢,而且全世界的设计师也都认可这项设计,且这样的设计也将北京奥运会的喜悦与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了全球人民。

  2、联想的奥运“祥云”笔记本

  在以前,不管是国内的笔记本,还是国内的笔记本,外观都是黑色面板、方盒造型的。但是这款由联想推出的奥运“祥云”笔记本,整个产品都是利用传统的贵族金黄色云纹作为点缀,并运用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作为其整体色彩,是想将吉祥的语意传达给人们。而且这也是一个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成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标志性作品,在此现代产品中结合了传统的色彩及纹样符号,改进了传统的笔记本造型,成功的让奥运“祥云”笔记本成为了奥运的一个艺术品及珍藏品。

  3、中秋月饼的包装

  在我国,中秋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是亲人们团聚的时候,且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华人心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月饼就是必不可少的食品。近年来,月饼的包装不仅越发的精美,而且种类也是日益增加,但是不管月饼的价格如何,包装效果如何。月饼的包装始终都是将蓝色、黄色或是红色作为包装的主色调,其中蓝色表示夜色,黄色表示月亮的颜色,而红色自古以来在中国表示的就是喜庆的颜色。除了包装的颜色之外,通常也会有几句古人的诗词印在月饼包装上,对节日的气氛进行进一步的渲染,也体现出节日的重要性与传承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进工业产品设计中,能将我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与民族气质有效的体现出来,虽然我国工业产品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今后的产品设计中,要不断的探索并发掘其中的文化精髓,更好的将我国的文化特色体现在工业产品设计中。

产品设计论文3

  摘要:当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时,可持续设计成为了当下的设计热门话题。然而,可持续设计在实现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困境。通过对可持续性产品在设计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使用环节和公司经营环节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出可持续设计的实施问题依旧十分复杂。环保法规的滞后与政府监管的缺失、设计师对可持续的理解模糊、商家的虚假广告误导消费、产品背后复杂情景系统的盘根错节,公司经营环节的研发缺乏创新与利润困境,以上都是可持续设计现处的困境。

  关键词:可持续;产品;概念设计;困境分析

  当消费主义热潮渐渐退去,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设计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对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建立一个安全、健康、和谐发展的世界。但是,实现可持续的道路不仅需要设计师一己之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协作,这条道路崎岖漫长,充满困境。

  一、产品设计环节设计师对可持续设计理解的模糊

  蒂姆布朗的书《设计改变一切》中提到了Oral-B公司推出的一款儿童牙刷,它的设计点在于把牙刷的把手设计成肥大、柔软、便于孩子握持使用的样子。这支牙刷的销售状况良好,并得到了很多儿童的喜爱。但设想一个情形,当牙刷的设计师在风景宜人的海滩上散步时,却踩到了一支被海浪冲上岸的遗弃牙刷。这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依旧令人反思。太平洋上的垃圾“岛”,是设计师们呕心沥血的作品的最终归宿,他们当初肯定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会给生态带来破坏,然而,现实是设计作品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垃圾。对于牙刷,设计师们的工作是设计一款简单实用、安全漂亮、儿童愿意使用的牙刷。在当今可持续设计的大背景下,设计的产品还应该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至少不能破坏环境,危害人类的健康。这些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当在设计过程中刻意思考时,又会有很多问题浮现。例如:牙刷的材料是不是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在牙刷报废后如何回收?回收的时候如果造成二次污染该怎么处理?在运输和回收这些牙刷的过程中耗能是不是最小化?就算把这些问题全都解决了,依旧会有设计师或设计评论家跳出来指责这个设计的其他缺陷。其实,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始终有分歧。例如:如何评判这个设计是否是可持续设计?在不得不使用非环保材料的时候允许妥协吗?如果可以,妥协的程度又是多少?所以,很多设计师虽然出发点相同,但在实践过程中,甚至会持有相反的态度或观点,更别提对可持续设计理念的误读情况了。

  二、产品生产环节环保法规的滞后与政府监管的缺失

  太平洋上的垃圾“岛”引发了对设计师的反思,世界上还有很多垃圾填埋场,有些景象简直触目惊心,令人深思。假如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攻克了技术难题,完成了某个的新产品。然而,一段时间后,产品被遗弃。转换场景,一个佝偻的拾荒者正在肮脏的垃圾填埋场里捡取黄铜、铝条、锡块等材料,产品回收利用情况糟糕,那么,这个产品不会是一个完美的产品。垃圾填埋场会将这些废弃产品燃烧或者填埋,它们散发的有毒物质,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继续污染着这片土地。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破坏环境所带来的恶果。“国家发布了类似《环境保护法》《海洋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规”[1],但是,执行的效果令人失望。主要原因是国内环保法规的滞后与政府监管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国家颁布的环保法规“分散于单行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规定得比较笼统,实际可操作性不强”[2];法规没有根据客观事实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修改;已颁布的法规没有明确政府、企业、国民各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至于环境保护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政府没有投入较大的精力和资源,包括宣传、示范、奖励、监督等,以至于国民并没有养成环保的习惯。设计师作为有社会责任的一批人,将可持续性作为设计构思的首要问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提出了很多可持续性的设计方法,例如微缩型设计、折叠型设计、模块化设计、利用可回收材料设计等。设计师甚至考虑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每一步都在防止污染、减少资源和能量的消耗”[3]。然而,环境保护并不是单靠设计师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社会上的每个部门共同协作。环保法规的滞后导致“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无法正确发挥指导作用”[4];政府监管的缺失导致环保法规有名无实,无法凝聚社会每个部门的力量,以至于设计师的努力在环境保护的大潮中,杯水车薪,影响甚微。

  三、产品销售环节商家的虚假广告与误导消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不良厂商看到了可持续产品的市场潜力,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于是盗用、冒用可持续产品认证标志,非法取利的现象大量出现。最严重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低质量产品被谎称为可持续产品。由于国家法规的缺失和政府监管不足,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是特别了解“可持续产品”,于是有打着国家可持续建材的幌子卖甲醛含量严重超标的建材的企业;有把小黑作坊加工的食品当纯天然原材料加工的食品售卖的`商家;有冒用可持续产品环保标志的产品;还有一些利用不切实际的宣传误导消费者的欺诈广告。假冒可持续产品的泛滥,令可持续产品市场更加混乱。国民对可持续产品渐渐不信任,使得真正可持续产品的推广普及更加困难。

  四、产品使用环节难以实现产品背后复杂情景系统的可持续转变

  上述牙刷这样简单的设计,如果要对它进行可持续设计都那么难,那么复杂的设计如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设计,情况又何其之难?“20xx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2382.8万辆,其中汽车10837.8万辆,低速汽车1145.0万辆,摩托车10400.0万辆。在20xx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中,汽油车8943.0万辆,占82.5%;柴油车1742.3万辆,占16.1%;燃气车152.5万辆,占1.4%。”[5]机动车已经造成了大部分城市道路交通的拥挤不堪,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逐年增加,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对于汽车需求量的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现在的主要方向是研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电控汽车,从而取代机械控能和内燃机控能。当这种节能汽车逐渐普及,汽车周边的设施就要相应地变成电池充电站或是可再生资源补充站,而且,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大,站点也将会越来越多。接下来还要考虑道路设计,道路上已经划定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专用车道,是否也可以为节能汽车配上车道。若能实现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联网,这样就能对车辆和其他驾驶者在面临突发情况时,进行必要的预警,比如天气情况、道路堵塞、前方事故提醒等。这样一来,车辆就能在行驶到堵塞地段前变换路线,同理也可以避免车祸。无人驾驶技术运用在机动车中,对于司机和行人来说,都要比行车过程中接电话、打瞌睡、抽烟、走神的行车更加安全,也是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福音。抑制机动车保有量,也对环境的改善发挥着作用,但限制汽车产量在我国目前仍行不通。我国等发展中国家把汽车当作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这一产业链有着丰富的经济收入,对发展经济至关重要,尽管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长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当然,这些只是理论,实施起来很困难。因为可持续出行不仅仅是提出节能汽车,而是要改变整个交通生态。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包含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它们盘根错节,改变其中任何一样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设计出一套可持续环保的城市交通系统困难重重,设计师们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像是在雷区探险,这样的尝试注定难以实施。

  五、公司经营环节的研发创新乏力与利润困境

  美国拼块地毯生产商英特飞公司是成功进行可持续产品设计的公司之一。起初,英特飞也是用传统的方式生产地毯。而当它成为行业巨头时,英特飞的创始人雷安德森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传统生产方式并不环保,尼龙、聚酯纤维和腈纶这样的石油衍生品作为重要的生产材料,以至于英特飞公司每年消耗万吨以上的石油原料,公司的每一家工厂每年送到垃圾场填埋的垃圾数以吨计。为了使可持续的观念渗透到公司的每一处,英特飞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它开始最大程度地使用再生能源。为了“可持续”这一目标,斥巨资研发新的生产技术,将石油制品换成了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同样可以作为原料制造产品。那些废弃的地毯边角料都会重新回收。此外,英特飞还支持顾客退回不能用的旧地毯。为了防止浪费,它还对产品进行了严格的把关。“15年后,英特飞公司展现了它全新的业绩报表: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82%,矿物燃料耗用量减少了60%,工厂废料减少了66%,用水量减少了75%,销售额增长了66%,利润翻了一倍,还发明了新机器,在材料、制造过程拥有了更多的专利权……”[6]从英特飞的例子里看到,可持续设计的商业模式不仅利润颇丰,而且更环保。经济地使用能源,谨慎采购原材料,有效地规划运输,这些措施好处多多,为公司有效地节省了开支。另外,采用可持续设计的公司还可以吸引投资,提高股价,激励员工,招募新兵。英特飞公司的经验,能够启发其他公司对可持续设计进行深入思考。他们应该生产什么可持续产品?这些可持续产品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这些可持续产品最终又怎样被回收?然后,再根据这些思考进行重新探索,而探索的过程是艰难缓慢的,在探索的基础上各个公司再进行设计创新更是举步维艰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一般不会为环境保护投资,在经济形式不好的情况下,尤为如此。毕竟成为英特飞这样成功的公司只是少数,如果失败,国家没有相应政策保护,公司要背负极大的损失,所以大都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这意味着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意识到可持续设计的重要性,他们被创新乏力与利润问题掣肘,难以推进未来的可持续设计发展。

  六、小结

  环境问题已经普遍得到重视,但是,可持续设计的实施问题依旧处在困境之中。环保法规的滞后与政府监管的缺失、设计师对可持续的理解模糊、商家的虚假广告与误导消费、产品背后复杂情景系统的盘根错节、公司经营环节的研发缺乏创新与利润困境等因素制约着可持续设计的推进。要解决这些困境,就要像创造设计思维一样创造智慧的、开放的、系统性的方案。尽管目前可持续设计实施依旧困难,但类似英特飞公司这样的设计先锋的努力下,为可持续产品设计带来了一个美好的发展方向,相信未来会出现开拓性的创举,使可持续设计逐步走向完美,走进生活。

  参考文献:

  [1]蒂姆布朗.IDEO,设计改变一切[M].辽宁:万卷出版公司.20xx.

  [2]爱丽丝劳斯瑟恩.设计,为更好的世界[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xx.

  [3]刘新,夏南.从末端到源头:垃圾追踪与产品服务系统设计[J].装饰,20xx(6):22-25.

  [4]郑曙旸.基于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设计批评[J].装饰,20xx(1):14-18.

  [5]舒余安,王增.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可持续设计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xx(22):49-51,63.

  [6]曹志奎,黄元福,周健.可持续理念的新困境与新阶段——“从摇篮到摇篮”的解读[J].装饰,20xx(2):135-136.

  [7]唐芷.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可持续设计方法浅论[J].设计,20xx(8):168-169.

  [8]姜亚兰.“绿色产品”想要选你不容易[J].工厂管理,20xx(3):37-38.

  [9]冯一萌.地毯的“再生”[J].IT经理世界,20xx(9):98-99.

  [10]孟闯.概念设计中的可持续设计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xx(2):81-82,91.

产品设计论文4

  摘要:材料的应用对于工业产品设计非常重要。材料不仅是产品的物质基础,而且关乎到产品在使用时期的用户使用体验。更重要的是材料应用的选择在产品进入生命周期末尾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消耗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材料的选择应当从产品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来宏观考虑。本文希望从材料应用的角度去探讨材料应用创新与产品设计创新的联系,以期发现一些对产品设计创新切实有用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材料;物质基础;使用体验;环保性

  一引言

  本文探讨材料应用与产品设计的关系,以工业设计的流程为主线,根据产品设计的生命周期的先后顺序进行逐步探讨。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的生命周期涵盖了产品从前期的方案设计到后期的使用完毕之后的回收利用,所以在本文中,根据与材料应用的关系,将产品设计的生命周期分为:从方案到产品、产品的实际使用、后期的回收环保三大阶段。本文就这三大阶段中材料应用与产品设计的关系进行了逐步探讨。

  二从设计到产品

  2.1材料是工业产品的物质基础

  材料是一切工业产品的载体,工业设计与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优秀的设计离不开适当的选材与合理的工艺。材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如果不选用适当地材料和工艺制造产品,再优秀的设计也只是一纸空谈。设计活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产品是这一活动的终端结果。任意一款工业产品都是设计的载体,也是一个综合的信息载体,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如果当时的生产力摘要:材料的应用对于工业产品设计非常重要。材料不仅是产品的物质基础,而且关乎到产品在使用时期的用户使用体验。更重要的是材料应用的选择在产品进入生命周期末尾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消耗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材料的选择应当从产品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来宏观考虑。本文希望从材料应用的角度去探讨材料应用创新与产品设计创新的联系,以期发现一些对产品设计创新切实有用的途径与方法。水平达不到设计提出的生产要求,产品也不会客观地存在,更不会进入市场,服务社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根源性的问题,却往往在设计活动中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工业产品设计的创新活动中,往往更加看重所谓的形态和功能创新,而材料作为工业产品的物质基础,往往被忽视。甚至有不少设计人员根本不去关心产品后期的落地生产过程和材料的选择应用限制,认为生产制造是属于工程师的工作,导致过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浮华不实的设计上面,到头来导致的结果要么就是设计图纸根本超出当时的生产制造能力,设计的构思只能落空,要么就是最后做出来的产品质量与最初的设计初衷有着很大的出入,实际的产品根本达不到设计的要求,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浪费局面。

  2.2材料关系着设计的落地实现

  设计人员对于材料之于设计的重要性认知不够,不仅仅会造成设计—生产之间的衔接断层阻碍,往往还会对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造成造成局限性。工业产品设计活动中,往往是先做好设计方案,到投入到生产制造之前再去选用材料,优先关注的就是产品的功能和外观。殊不知。如果事先对于材料已经生产工艺了解不够,到了后期进行选材生产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构思不仅无法实现,还不得不去修改原有的设计方案,这种现象尤其是在近年来并不少见。究其原因,首先是设计与生产的过度分离,设计与生产的环节之间比较生疏,设计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之前的信息沟通不够充分;其次就是设计人员对于现有的生产技术过分自信,尤其是现在3D打印技术势头很猛,让人们仿佛意识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生产制造的。殊不知3D打印技术最核心的技术门槛就在于材料问题,材料问题没有得以彻底解决,现在的3D打印技术还是没有进入实质的应用阶段。

  2.3设计人员要正视材料的地位

  现在的工业产品设计中,对于产品的审美的要求非常高。这不仅要求设计人员能在方案构思阶段要把产品的外观设计得非常出色,更要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和图纸高度吻合。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的造型、色彩、纹理,都是影响产品美观的重要因素。有些产品的造型要求非常高,非常的.复杂,对于后期的成型工艺要求很高,选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生产制造,就意味着产品有着不同的结构、重量,生产制造的难度、成本也不尽相同。造型、色彩、纹理,每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产品最后的效果。如果设计人员能充分了解到材料的特性,就会对前期的方案设计和后期的生产制造形成有效控制,不会出现与设计初衷太大的偏差。

  三产品的实际使用

  3.1合理地选用材料是保证

  产品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产品的色彩,材质,造型,重量,触感以及产品外观抗损性,都是会对用户体验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用户体验小到影响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和定位,大到可以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所代表的品牌和商家的评价,影响到产品的口碑和后续的购买行为。这个阶段,产品已经是从图纸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物品,如果用户不满意,不可能会再像设计草案阶段轻松地改来改去。从产品制造出来的那一刻起,它的品质绝对就不仅仅是之前所谓的完美设计,更多的是依靠实实在在的做工和选材。产品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原设计的功能、外观等因素能否完美的呈现给用户,就要靠材料和工艺来说话了。这种例子在生活中非常多见,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就是一个很好很全面的例子。以苹果公司经典产品iPhone4s来为例(图一所示),这款手机之所以被称作是乔布斯的巅峰之作,不仅仅是手机自身的功能相当强大,它的可靠性、握持感、耐损性、手感在同一时期的产品对比中都是鹤立鸡群。这款手机外壳选用的不锈钢金属和透明钢化玻璃,不仅非常简洁美观,还保证了手机在长期使用中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和正常使用中摩擦对外观造成太多改变,保证了出色的外观长久性。反观其他品牌的手机,选用塑料外壳的手机,虽然成型工艺要比金属和玻璃难度低很多,但是外观,质感却要差很多。尤其是很多工程塑料外壳,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外观磨损得很厉害,短短几个月手机像是换了一个样子。尽管也有不少手机使用的时金属外壳,但是选材上的差距,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掉漆,磕碰变形等情况。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电子产品市场,只要经过对比,很容易就让用户在选择中建立产品印象次序。iPhone4s出色的材料应用和优良做工,不仅仅保证了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得色彩,质感等多方面的体验始终如一,更是反映处苹果这家公司从战略高度上全面统筹设计活动,从更多的角度,更深的层次,更系统的眼光来做好产品设计,设计实力的深厚程度可见一斑。

  3.2材料直接影响用户心理

  材料对于产品的用户体验不仅体现在外观上,更多的还是感觉特性上,比如说材料带感用户的触感、材料本身的光泽感感觉等特性。材料的感觉特性包括两个属性:生理属性和物理属性。材料的生理属性一般是指材料表面作用于人的触觉和视觉系统的刺激性信息如粗犷与细腻、粗糙与光滑、温暖与寒冷、华丽与朴素、浑重与单薄沉重与轻巧、坚硬与柔软、干涩与滑润、粗俗与典雅、透明与不透明等基本感觉特征。而物理属性一般是指材料的表面传达给人得知觉系统的信息,包括材料的类别、性能等。主要体现为材料表面的几何肌理特征和理化类别机理特征,比如色彩,光泽、质地等。人的触觉,视觉感受到信息,都会对材料的认知产生不同于影响。比如,金属和玻璃往往带给人冰冷机械的感觉,塑料和木材往往带给人温馨自然的感觉。同一造型的产品,如果使用同的材质,就会有不同的外观感觉和不同的触感,进而造成用户使用过程中不同的使用体验,形成不同的认知。比如从早期的木制桌椅,到后来由金属、皮革等多种材料制作的家具,给用户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木制家具质地比较硬,坐卧感觉远不如皮革座椅柔软舒适,但是皮革家具外观感觉看起来不如木制家具笔挺利索。有时候相同功能的产品,即使简简单单地换一种材料,就完全改变了使用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

  四后期的回收环保

  4.1废弃产品与环保

  在产品进入生命周期的末尾阶段时候,环保问题就成了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每年全球都生产和淘汰不计其数的产品,当这些产品失去其原本的使用价值之后,如果不能被再利用,就成了环境的巨大负担。堆积如山的废旧产品(图二所示),不仅占据着宝贵的空间,分解回收也是一个大问题。传统的填埋,焚烧等方法,对环境的污染太严重。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从产品的生命周期一开始就重视这个问题,重新来审视产品、人、环境的整体性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设计的设计思维也是应运而生。绿色设计要求设计师从设计的整体性和伦理性质出发,充分考虑整个过程中对于资源、环境的影响,不再一味以商业效益和满足人的需求为唯一目的。材料作为工业产品的实际物质承载者,选用何种材料对于产品的环保有着直接影响。产品的材质能否再利用,是否对自然环境产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是左右设计师选择环保材料的重要标准。

  4.2设计与绿色环保

  根据绿色设计中的3R原则,即reduce、recycle,reuse(少用、回收、再用),这类产品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方便制造(节省资源)、方便使用(节省能源)、方便回收(产品报废后方便回收和利用)。基于以上要求,材料的选择应该优先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材料:重量轻且机械性能好、自然原材料(如石材,木材)、可循环使用的材料(比如酒水的玻璃包装)、丢弃后不污染环境(可自然降解的新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的工艺水平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大批新材料相继问世。质量轻便,机械强度高,意味着在满足同等要求的前提下,选用新材料的产品将会变得更加轻便而且坚固。这大大减少了后续环节中的资源性消耗。比如同等造型的餐具,使用新型塑料材质制造相比于传统的陶瓷,不仅轻便坚固耐用,而且在使用、运输过程中大大减少了能源的二次消耗。同时现阶段对于塑料的回收技术日益成熟,产品的后期回收问题也得到了很大解决。可降解材料一直是近年来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使用这类材料制造的产品,在使用废弃之后,会在自然环境中自动降解,不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现有的可降解材料大都是在使用期限比较短的产品范围中,以一次性产品较为常见。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使用期限短,基本上使用一次之后就再无使用价值,在回收性价比低,直接进入报废阶段。使用可降解材料,不但保障了人们对于一次性产品的需求,对环境的压力也是大大减小。

  4.3设计思维变换

  随着现代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环保问题将会越来越重要。要想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环境压力,就要从问题的源头抓起。在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产品不再是简简单单设计生产出来供消费者使用这么简单,需要从全局性来审视产品的可利用价值。践行绿色设计理念,需要设计师们认真考虑材料的物质基础这一重要因素,物质基础是工业产品存在的前提,只有正视这一客观存在的前提,设计才能更加脚踏实地地服务于用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设计的源头上就紧紧把住绿色设计的标准,构架设计上就定格为绿色产品,后期的工作自然也就顺着这轨道按部就班地执行。五结语正视材料应用与设计创新的关系,把材料的应用贯穿到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让设计真正地做到系统性、持续性、协调性。同时,正视物质基础对于设计活动的重要性,可以让设计思维从天马行空的幻想落地到实实在在的产品上。设计需要创意,但是设计只有落地生根才能真正服务生活、改变生活。过多的空想,不切实际创意只会成为空谈,切莫不要让当初的一腔热血到最后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实实在在地做到才是有现实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夏新.利用家居材料制成环保地砖.港台环境之窗.20xx.7

  [2]刘舒瑶.新材料与产品造型设计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xx

  [3]陶梅李爱国.PVC材料与产品对环境影响及其废物管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xx.s1

产品设计论文5

  一、传统图形文化在当今家居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图形历史文化深远,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我们需要挖掘出其图形运用新可能性,使传统图形运用步入一个更为成熟阶段,推进中国当代设计能屹立于世界设计。另外,传统图形的良好运用,也能促进其它类型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过传统图形的运用,并不是拿来即可,是需要遵循现代产品设计原则,需要进行融合与创新,需要在设计理念和产品外观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现代产品设计中更好的展现传统文化,体现其市场价值。家居产品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它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一些细节上都有所体现。餐具、布艺、家饰、收纳以及各种功能兼具装饰性的生活小用品——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这些生活日用品。作为日常家居消费品,家居生活用品不仅要满足使用和审美功能,同时还扮演着一种设计文化载体的角色。在现代家居产品中加入传统图形文化,不仅有助于美化产品外观,还可以提升产品的文化性、历史性。可以说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与传统图形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因而在设计中我们要努力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图形元素,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时代审美特点,创新设计出迎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家居产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想要使中国产品能有一席之地,就需要把握好设计元素,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体现现代设计理念或审美标准。这应该是现代产品设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历史文化性与现代市场需求性。

  二、传统图形文化的推崇与反思

  当前传统图形文化广泛被人们认可和推行,这体现在许多行业中,其中在家居的体现上较为明显。这种潮流既是对文化根基被改变的反叛,更是当前整个设计界回溯传统的一个呈现。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与生活相关的各类产品中多元化文化也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样一来我们通常所讲的家居产品的设计就不再是单一的设计工作。产品设计中的很多因素都影响着其最终的审美效果,包括内在的技术设计,也包括外在的社会环境、消费文化等。另外,在人们的审美中,传统习俗所占据的影响比例也较大,它深入人心,形成一种定向的趋势。所以在当代的家居设计中,中国传统的图形,就是这种唤起民众历史与文化记忆,并且能产生亲切感的一个因素。这也是传统图形文化在现代社会运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当今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追崇较为盛行,传统文化元素也开始广泛的应用与艺术与设计领域。但这种对传统或古典文化的追崇,并不是完全的复古,而是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相结合,使现代产品赋予古典美学特点,满足人们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另外,在家居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需要表达出新的文化含义,要透露出清雅、端庄的东方美感。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一些简单的拼贴、堆砌与复制等表现方式不免有点过度,如果仅仅是照抄照搬,毫无改进和创新,势必破坏了原有的传统文化精神。例如我们常见到的所谓的“八仙”茶壶、“龙凤”碗等,这些家居产品虽也是表达了现代产品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但设计过于的简单和粗糙,无法体现本该有的传统文化特质。对传统文化不假思索的肆意运用,可以说是对它的亵渎,如此长期以往,让人反感。传统图形文化的运用较为复杂,它需要设计师对传统文化有较深的认识和领悟,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灵活应用于产品设计中。现代家居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对传统图形文化运用,然而我们的这种运用决不能只停留于简单的复制、拼贴和堆砌,需要从文化的内在特质出发,领会文化的深层次含义,再应用于家居产品设计中,从而创造出能够代表民族文化的家居产品。

  三、传统图形文化的创新运用

  传统图形在设计中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的拿来就行,他需要挖掘传统图形文化的创新可能。这里所说的创新方式多样,其中一种途径就是对传统图形进行细化分解或多样组合,从而重新的设计样式与风格。不过无论是何种方式的.创新,都是需要做到对传统图形文化正确认识和理解,消化吸收传统图形的精髓,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融合古今获得自己独有的创新成果。针对传统图形文化,它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性、随意性,一个艺术设计师要想真正定位和把控好需要它需要一定的传统文化积累。其中语意的创新是一个基本问题。这种创新,主要可以从传统图形的重构、造型简繁的演绎、色彩意蕴的新生、意蕴解读的创造、中西互动的联结这几个方面来思考。再有,传统图形文化的创新运用,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本土创新,要具有能够走出去的潜力。也就是说,传统图形的创新设计需要发开思想、打开视野,在国际艺术设计中展现中国创新的传统图形文化的魅力,超越自身本土化的限制。获得国际的认可,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图形文化创新的认可,也是人类优秀文化需要传承的一种需求。总的来说传统图形文化的创新的关键点在于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也就是如何利用一定的手段,在设计中展现和传递传统精神。因而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其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再结合中西方新的设计思想,才能传统文化的创新得到较好地实现。当然,中国传统图形文化在现代家居中的应用,不能盲目的“闭门造车”,需要考虑诸多现实因素。第一,要考虑市场因素,家居产品最终是要卖给顾客获得利润,而不能是当做艺术收藏品,他需要调研和定位好市场,了解客户的需求;第二,产品的文化内涵,如何区分一般家居与融合传统文化家居关键在于它是否承载着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家居产品的设计或制作中,要综合考虑其材质、工艺、使用功能和环境等要素,发掘和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第三,使产品具有现代化,毕竟我们处在的是现代社会,因此家居产品的设计更需要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所以将传统图形元素简化,保留主要特征,融入新的现代元素,才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总之,中国传统图形具有较深的历史文化,其内在的精神特质也非常丰富,不仅可以展现民族的审美观,也能深深影响当代人的文化趋向和审美意识。而家居产品需要传承和创新这种文化,将其与现代艺术结合,创造出能被客户接纳和肯定的创新产品。这类产品要包含传统的文化习俗、审美理念等,并且需要和国家或民族的主流文化相融合,不能出现背离现象。在全球化商业环境下,民族传统文化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另外,将家居产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进行很好地融合,使其更具文化性和社会性,也具有深远意义。

产品设计论文6

  摘要:文章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校园文化产品设计为例,将信科院独特性,信科院情怀融于设计之中,使创意产品体现其极具特色的出校园文化。通过对信科院的校园文化产品现状做了系统性的市场调查,以校园文化中具有特色的文化底蕴、办学特色、校园景观等作为切入点,如何对校园文化产品功能、造型和寓意进行设计,设计制作出具有创新及创意性的校园文化产品并为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意设计;产品设计

  随着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对本校文化产品的认识以及关注度不断的提高与加强。校园文化产品是传达校园文化、教育理念和精神价值的有效载体,它不仅是对校园的视觉品牌建设,也是校园内涵建设的一部分。如何将校园文化产品进行更具有系统性以及实用性的设计,使之能更够的弘扬校园文化精神,体现文化自信,同时对内增强师生与学校的感情沟通,对外传播学校的社会影响,是文章展开的重要意义。

  一、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校文化产品仍旧处在发展初期,各高校对本校文化产品或纪念品的重视和发展程度都参差不齐。国内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但很多高校对这方面建设还属于空白。现有校园文化产品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产品种类繁多但是缺乏新意

  校园文化产品指的是反映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标记有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内容的产品,也包括展示学校里人、事、风情的特色物品。例如纪念册、钢笔、皮质记事本等文具类纪念品,虽然品种繁多,纪念设计雷同且却缺乏新意。

  (二)校园文化产品缺乏独特性

  大多数校园文化产品属于“贴标设计”,直接在已有的造型产品上贴上学校的`校徽、校训、标志建筑等,设计毫无理念,缺乏创意。同时校园文化产品很少有呈现出一种系列化,大多数设计的产品都是单独的存在,没有一个系列化的概念在其中。设计上没有产生连续性。许多产品功能性弱,仅作为摆设价格昂贵。

  二、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

  校园文化产品设计方法中核心思想为:一是如何提取校园文化元素,了解文化符号的来源;二是如何把校园文化与合适的产品进行关联,并且关联时需要运用一定的手法,不能生搬硬套。通过相关资料与课题研究中总结出以下方法:

  (一)校园文化符号的提取

  校园文化符号可以从与校园文化相关的自然物,人工物,历史物和抽象物中选取。首先,直接从地域性的视觉符号中提取元素。其次,间接从校园文化中校训,校史文章、绘画或者建校故事等中提炼文化符号,然后通过一定的修辞手法,将文化符号元素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并以一定的产品语义表现出来,从而取得消费者的心理认同。

  (二)文化创意产品的载体

  文化创意产品的种类繁多,根据文化创意产品的功能不同,文化创意产品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具有装饰性功能的文化创意产品;

  2)具有实用性功能的创意产品;

  3)具有娱乐性功能的文化创意产品;

  4)具有食用性功能的文化创意产品;

  5)具有纪念性功能的文化创意产品。

  (三)文化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

  1.纯形式的结合。这类校园文化产品造型直接生硬地添加符号元素,利用独特的外形,明亮的色彩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引起使用者对文化符号的认识。这种形态创造层次比较低,与产品功能和体验方面的关联不大,因而所用到的校园文化符号容易被其他的校园文化符号取代。

  2.形式和功能相吻合的产品形态。这种产品形态带有理性的设计成分,形式往往是含蓄的,产品的功能与结构结合巧妙,这种产品形态设计是高一层次的形态设计。由于在这种产品形态设计中符合某种功能和结构的造型元素之间的关联并巧妙的运用它,而不能牵强附会。

  3.形式、功能相吻合,同时又能营造意境。体验反思体验是人精神层面的的活动,营造意境的反思体验是使用者深层次意识的活动,可为使用者带来乐趣。最有代表性的形式功能相吻合,同时又能营造意境体验的文化创意产品就是旅游纪念品。

  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一)校园文化概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以下简称信科院)创办于20xx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实施普通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胜地桂林,毗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教学楼大都采用挑高楼层的设计,整个建筑风格较为方正有棱角,建筑的颜色基本上都是以灰色为主色调,整个学校的建筑风格都较为统一。

  (二)设计分析

  对于信科院来说,目前而言缺少的是立足于本院风情特色所设计的校园文化产品。针对于信科院所设计的校园文化产品。产品设计的主体追求个性化与独特性,尽量选取目前市面上暂时没有的创意产品,使得设计有较大的发挥空间。造型上将贴合当下的审美流行趋势。而在产品的设计上将更具有一定的多功能性,做到性价比的最大化。

  (三)设计表现

  1.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再设计。通过对信科院校园独特的具特色的建筑,如学校正大门、第一教学楼、新建的食堂大楼。信科院的小山坡桃花林、操场边藤蔓绕满小凉亭、信科湖倒映着教学楼的景色,是很多人对信科的第一印象。这些都属于信科院的一个独特的标志。对其进行拍摄取材,收集校园建筑图形资料,并进行元素的提取与再设计。

  2.产品设计应用。本次设计选择信科院教学台历作为设计的产品。产品在设计上本身就具有独特的信科院风格,将信科院的标志建筑作为设计元素运用其中,区别于纸张明信片上绘画建筑楼等传统的二维展示方式,运用了一种三维的设计来将校景融于产品中。这款台历主要针对于信科院的教学日程进行设计,每周一页,一共二十页,为一学期。设计上采用了活扣设计,可更换页面,根据学期的不同换上新的一套纸张。台历的主框部分为一块面板,上面凸出信科新楼,一教一区教学楼,新食堂的造型,当台历的封面掀开时,整个台历才会支撑起来,中间凸起的教学楼形状有错落,当页面一张一张翻开,教学楼的面貌才会渐渐显像完整。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既增添了趣味性的同时,文具又具有明显的信科院文化蕴含其中,明显区别于市面上所有的文具产品,赋予其一定的情怀性。

  四、结语

  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实践,对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思路进行了总结,提供可借鉴的实力参考。在设计过程中要将学校的人文气息与自然景观,通过设计的手法结合现代产品设计理念与形式,充分表现出校园文化产品的独特性甚至是校园文化的底蕴与内涵,是学校特色文化的一种凝练,推广校园文化产品一方面既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起到影响学生感怀母校、心系母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思潼等.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与实践——以南通理工学院系列文创产品设计为例[J].科技视界,20xx(3).

  [2]霍楷,丛琳.探索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个性化设计[J].设计教育,20xx(6).

  [3]陈肖.蓝岛创客校园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J].南方农机,20xx(2下).

产品设计论文7

  摘要:情境故事法以使用者为中心,通过幻想一个情境故事来分析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然后通过收集资料、设定情境、设计产品、新情境验证产品需求的过程围绕使用者来设计一个产品。

  关键词:情境故事法;使用者;设计者;情境故事

  一、情境故事法的内涵与特点

  1、产生原因

  情境故事法的设计理念产生于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认知摩擦”背景中。产品的设计是以使用者为中心的,但是设计者仅能以本身的心智模式来设计产品,但使用者又以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解读产品,两者的思维模式之间必然会存在区别,那么在使用产品时,使用者会错误判断甚至无法读懂产品所要传达的讯息。因此设计者只有尽量站在产品使用者的角度去贯彻自己的设计理念时,尽量去考虑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减小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认知误差。

  2、情境故事法的内容

  情境故事法是将“人”“情境”“活动”当作已知条件,“物”则是未知目标,通过已知的情境分析法去设计开发未知的“物”。以使用者为中心,设计人员通过视觉化甚至实际体验的方法,站在使用者和他们的使用情境的角度上去考虑产品的设计效果,使产品能够兼具美学性和对使用者情感的关怀度。

  3、设计流程

  确定设计方向后,开始生成最初的故事情境,生成一个典型用户,通过这个使用者在故事中的使用情况,来判断是哪个环节使用户的产品使用过程变得困难。具体流程是,第一步,了解使用者特征和需求及使用目的;第二步,模拟故事情境中的角色、时间、地点和事件,分别展示不同时间和地点,使用者可能与产品发生的关联,收集评估最初的情境镜头,以此为样本;第三步,通过各个场景镜头发现并解决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改善产品;第四步,综合设计目的和情境故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来设计新的方案,并通过情境故事重新验证评估。

  二、基于室内通道逃生的防震家具设计的应用示例

  1、确定防震家具的设计方向

  使用者需求调查:在地震发生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向外逃生,有学者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手段,对这一比例作了一个计算,大概占了70%左右,并且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室内通道的逃生方法,但在这一逃生过程中最容易引发的结果就是通道受阻,致使逃生过程中出现各种伤害事故。对于逃生者来说,防震家具的设计需要起到保护身体、清除路障、提供导航的作用。对于避难者要做到情感安抚、唤醒求生意志、克服恐慌、求救的作用。

  2、情境分析

  1)内在情境。对于逃生者来说,采用从室内通道逃生的求生行为,在这个逃生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情感,包括迟疑、惊慌、恐惧、低沉、冷静、无助等。地震发生后,下意识的会迅速向外逃生,空旷地带会给人更多的安全感。逃生过程中建筑物碎块不断掉落,引发逃生者的惊慌及躲避。在逃到出口时,发现被碎块卡住而不能顺利逃出,逃生者会想办法找到能够撬开出口的工具。而逃出后,因为地震的持续,逃生者会继续寻找空旷地带来避难。当逃生者向着记忆中的空旷地带走去时,又因为地震对地貌的影响而找不到方向,就会在心中期望有一个可以导航的东西去寻找方向。如果不能逃出,建筑物倒塌后会将逃生者压在倒塌物下面,导致逃生者的惊恐。受困后无法逃脱又求救无果,就会产生绝望情绪。长时间受困引发身体生命体征的下降,渐渐摧毁逃生者的求生意志,使逃生者彻底的绝望。当救援者来临后,受困者重新产生希望,求救信号的发送会忽然加剧,增加被救援者发现的机会。脱困后,受困者会因逃过一劫喜极而泣。

  2)外部情境。目标用户多为5层以下住户和青壮年。目标物为各种桌椅类、床柜类家具;目标环境为地震时地面的震动、多种声音汇织而成的噪声、扬起的灰尘、阳光等因素;时间因素是从意识到地震起,然后开始逃生、利用各种通道逃生的时间、逃生成功的时刻,逃生不成功受困到脱困的时间。空间因素则包括了建筑物的各个单独的空间因素。

  3、情境想象

  地震发生时,人通过建筑物的大门向外逃生,这时候地面剧烈摇晃,房屋在坍塌并不断掉落建筑物碎块或者是房内物品,因为环境的混乱会使逃生者产生迟疑和恐惧等心理活动,害怕被掉落物压倒,害怕被屋内家具和墙壁挡住逃生路线。因为逃生时的慌乱而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很容易被各种杂物砸中影响逃生的顺利度。当遇到被杂物阻挡时,需要各种便捷工具来清除路障,打开逃生路线。结合这些逃生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和家具结构功能等因素,对逃生者的逃生情境做出尽可能实际的构建。

  4、情境故事法导向的设计过程

  1)角色构建。王师傅,男,35岁,公交车司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老实稳重,爱好麻将和象棋,家里一般只有夫妻二人,儿子外地求学,只有寒暑假时会在家。妻子是公司职工,双休制。王师傅本人为了保障行驶安全采取三休一即工作三天休息一天的工作时间安排。长年的驾驶工作已经导致王师傅的'颈椎出现毛病,无法剧烈运动。房屋位于郊区普通生活小区的四楼,是两室一厅的90平米结构。

  2)情境构建。地震之前,王师傅正处于一天的休息日,夕阳西下后王师傅正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休息并等待妻子下班。忽然间电视出现画面抖动,王师傅第一时间以为是他的邻居在装修,但当房屋内传来盘碟掉落的声音时,王师傅才反应过来是发生了地震,仅仅几秒钟的时间,房屋就发生了碎石掉落的情况,王师傅下意识的向大门跑去。但到了大门时才发现房屋变形已经导致大门被卡,碎石掉落更加严重,并且有掉落物砸到了王师傅身上,焦急的王师傅开始大力的拉门,但依然无法打开,王师傅迅速的在最靠近大门的厨房中找了把菜刀来砍大门附近的墙体,在疯狂的砍砸下终于打开了门,并在屋顶发生大规模掉落时逃出了房屋。逃出房屋后,王师傅在楼道内继续逃生,却被砸伤头部,王师傅意识到了危险,但却因为头部受伤而逃生动作迟滞,艰难的站起来后,在千钧一发之际逃了出去。在逃生阶段中王师傅面临了身体保护和简易工具清障的需求。逃出居民楼后,王师傅试图向空旷地带逃去,但却因为周围建筑物的倒塌而使道路面目全非,方向无法确定,于是王师傅凭着感觉在走了很多弯路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空旷地带。在这一过程中导航工具的需求变得很迫切。

  3)设计的初步构想。第一步,根据受灾者反应时间不足的缺点满提供地震预警或者让受灾者快速确定地震发生的需求,以增加受灾者的反应时间。第二步,根据逃生时会被掉落物阻挡的缺点,提供清除路障的功能。为避免掉落物砸到受灾者,要提供足够的身体保护功能,并为逃出居民楼后的继续逃生提供导航功能。

  4)家具设计初步完成后的新情境验证。地震发生后,防震椅的预警功能迅速的让王师傅确定是地震来了而不是装修等活动引发的震动,王师傅迅速开始逃生。在防震椅发出专门的光芒提醒时,王师傅想起了防震椅上的垫子还可以用来遮挡头部避免造成伤害,而它的可拆卸扶手作为一个可折叠的斧刃类工具,可以为逃生通道提供清障功能。于是,王师傅迅速将这个扶手拆了下来。准备好防震椅提供的这几个工具后,王师傅在建筑开始掉落碎石的时候开始了逃生。到了大门时,发现大门被卡住,王师傅用折叠斧头迅速砸砍大门附近的墙体,大门被砸开,王师傅逃出子房屋。逃生过程中,王师傅将防震椅垫一直举在头顶保护身体,减轻了大部分的掉落物冲击力。逃出居民楼后,王师傅在面对被地震冲击的面目全非的道路中通过装置的扶助手上的北斗导航设备指引下迅速找到了一个空旷地带避难。

  5)设计方法。王师傅的逃生过程总共用到了防震椅提供的防震头巾、破障扶手、折叠斧刃、导航设备四种工具,这四种工具都装在了防震椅上。防震头巾要用数层阻燃棉做成,通过按压、卡扣、吸附等方式安装在防震椅上面,地震时可以快速拆卸戴在头上,为受灾者提供身体保护功能。可以将防震椅依照人体曲线制成弯曲形的,地震时可以用来背在身后保护后背,因此选择材料时要注意密度低强度高的材料来制作,并配备扶手或卡扣以方便固定在身上。防震椅的把手或靠背可以做成可拆卸形式,并在上面安置在把折叠式的斧刃,以清除路障。逃出民居楼后,要尽快找到一个空旷地带避难,因此可以在折叠斧刃上装置一个小型北斗导航设备,方便迅速的找到方向。

  三、情境故事法的优缺点

  1、优点

  1)通过使用者角度来把握设计过程的全部环节,能够保证从宏观和微观上有效贯彻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2)在情境故事中验证设计理念,能够让产品的除患在一开始就暴露出来,避免错误设计导致的重复开发,降低成本。3)情境故事法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不断推导设计的可行性,因此能够被大多数的使用者所认可。4)情境故事法既可以用来评估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形式,也能够作为引导消费市场的营销和宣传手段。

  2、缺点

  过度幻想性。情境故事法的使用情境设计是基于未来式的,因此全程采用的过程多基于想象而来,基于对未来可能引发的事件的预测性描述,虚拟使用情境,想象故事内容,且多数是在数据欠缺和指导设计专家不存在的状况下进行的,因此要保证设计理念更好的贯彻,需要避免过度幻想,选择的故事情境要更为实际和符合使用者行为模式。

  四、结语

  设计活动中使用者的需求是众多设计环节中的一环,产品的各种设定都可能通过情境故事表达出来。这些故事可能是设计者的实际体验,也可能是设计者的幻想,通过情境故事法将设计者的这些理念表达出来,能够让使用者更加认同设计者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刘兰兰,蒋晓,李世国.情境故事法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7(12):233-235

  [3]张俊竹.结构仿生设计原理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1):75-77.

  [2]李雪松.在产品设计中讲故事——浅析情境故事法[J].美苑,2014(06):90-91

产品设计论文8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服饰产品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适应这一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文化创意也将成为服饰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核心内容和服饰产品设计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关键。本文在思考“互联网+”、“文化创意+”对服饰产品设计推动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自我知识结构提升及教学方法的调整的路径,认为应该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着眼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国特色为背景进行文化创造与创新,突出文化特色与地域色彩。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创意+;服饰产品设计;人才培养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服饰消费市场,但却不是最大的服饰设计消费市场。在“互联网+”成为服饰产品产业结构转型支撑条件的大背景下,要使设计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一个核心推动力,我们必须转变设计是产品附加值的观念,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着眼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的人才培养,以中国特色为背景进行文化创造与创新,并通过人才培养使设计成为服饰产业的核心价值。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审视服饰产品设计和服饰产品产业的关系与发展,重新思考服饰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应该从“互联网+”战略引发“文化创意+”概念。“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产物,文化创意+工业制造形成创意文化产品,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衍生出新型的产业形态。这些新的产业形态,必将带来对服饰产品设计人才新的需求,颠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互联网+”时代将催生全新的服饰产品设计知识结构。

  一、“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设计思考

  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解决方案;设计同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是设计师、产品与使用者或接收者之间进行的有效的视觉和体验上的交流。服饰产品是与人密切接触的产品,其设计的特性是由目的性和对象性构成,即每一个设计都是要达成某一种目的,都服务于某一特定对象,兼具功能性和审美性。可以说服饰产品设计是为了解决为使用者提供什么,以及使用者如何使用的问题。服饰产品设计就是为了提升消费者或使用者对产品的使用体验。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抛开自我本位,从目标对象的角度进行思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产品的概念也超出了人们以往的认知。电子产品的出现,特别是“iwatch”的出现,带出了互动界面产品,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引发设计教育者对服饰产品设计的思考。1.大数据推动产品设计的发展服饰产品设计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各类现实的问题,满足人们的各种服饰需求。服饰产品设计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并不只停留在设计层面,对产品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它要借助艺术的手段赋予产品优美的且能够批量生产的外观形态,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产品和环境的融合共生,最为重要的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在产品的两端,即设计与使用层面架构起畅通的信息桥梁,使设计师在产品研发设计环节准确地把握消费者需求。满足市场需求是产品得以成立的先决条件。为了获得相关的数据,设计师要借助各种方法对用户群体展开深入的调研,传统的数据采集通过人工发放调研问卷等方式进行,由于受到提问方式、被调研者知识结构差异、调研场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采集到的数据科学性与严谨性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设计师对市场需求判断的准确性。“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使各类数据的`采集变得越来越容易,海量的数据分析与累积为设计师提供了更为科学严谨的创作依据,通过数据让设计师有机会了解到用户的审美倾向、使用方式、服用需求等多方面的讯息,使设计师具备更广阔的跨界、跨领域的思维空间。在大数据时代下,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要引导学生向互联网思维转型,主动创造而不是被动等待服务,引领服饰设计更多可能性。2.大数据引发的思考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将对服饰产品设计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大数据使得客户需求研究更加深刻和精确。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客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过程,挖掘客户的消费偏好、沟通方式、价格弹性、接触方式等,更加精确地对客户进行分类,从而跟踪定位每类客户的需求特征,让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成为可能。其次,大数据使得模糊的因素得以清晰地显现,为服饰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使设计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真实想法,尊重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审美需求,从而把握服饰产品设计的实质,并引领服饰产品设计发展方向。总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服饰产品设计将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传承文化、创新服务、创造产品,为文化创意领域的新发展和创意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制胜提供新的契机,也带给我们新的挑战。

  二、“文化创意+”模式引发服饰产品设计的思考

  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等产品的新兴产业,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与互联网的结合对文化产业升级具有有力的带动作用。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和生活的强有力的渗透功能使文化产业出现了产业融合的现象,这一现象受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转型以及新技术的推动。1.网络新媒体文化保护与传承功能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当代的产品设计需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互联网的出现模糊了时间、空间、地域和媒体的界限,从而各种信息能够全天候、迅速、海量、互动式地在全球各地交流,这种传播特点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2.文化传承,科技支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产品设计专业秉承文化传承、科技支撑的宗旨,并从传统工艺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工艺美术设计与市场拓展等多个角度思考,在尊重承袭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生发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互动,探索传承工艺美术传统技艺的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服饰设计产品,探索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从“传承”和“跨界”的角度解读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关系。如组织师生整理收集珍贵的民族手工艺,结合前沿的当代设计理念,运用科技手段,研发创意设计的精品,从而推进工艺美术产品的精品的设计和生产,让工艺美术真正融入当代生活,让学生体会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促进开发新的带有中国特色的服饰产品;与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签订培养新型产品设计人才的合作协议,拓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在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三、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自我知识结构的调整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因此,网络时代的教育内容也具有信息化的特征,作为这一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也要做到对自我知识结构的调整。在网络时代,以书本为代表的传统静态教材将转变为以声音、图像、文本等为特征的动态的教材,教育内容信息化通过互联网得以实现。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汲取自身感兴趣的信息,通过加工整理构建成为自己的信息体系;另一方面,对信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应用与归类后才能形成知识,赋予其实际的意义,因此,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转变——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引导者、指导者和辅导者转变,由教学过程的管理者向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转变,由教育信息的提供者向信息海洋的引航者转变,由传统课程的实施者向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转变,由原有知识的拥有者向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者转变。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已不再充当“讲坛上的圣人”、“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甚至惟一的传播者的角色,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源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广泛,因此,教师的“讲”必定大为减少,更应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教学方法应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

产品设计论文9

  一、专题课是教改的试验田和试金石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教学的核心,可以形象地将其理解为高校的“人才培养配方”。人才培养方案一经制定就直接决定了大学生4年的课程设置,最低限度会影响7年的学校教学工作。因此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事务,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都是慎之又慎的,必须经过通盘考虑、充分验证以后才能付诸实施。专题课是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整个本科四年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设定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也是专业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各种新的教学思想以及理念都可以在专题课中具体实施和验证。基于专题课的前瞻性与灵活性,使其成为了教改的最佳试验田;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可以从专题课的教学做起,逐步积累经验,为后续的整体改革提供参考。同时,专题课也是综合性最强、最贴近于社会现实的实践性课程,对于产品设计这一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而言,其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最佳试金石;能直接体现出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工作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专题课的建设。在专题课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关键问题就是关于“专题”的设定。“专题”是专题课的核心定义,其设定直接界定了课程的性质、教学的目标任务、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的手段、教学的评价体系等关键性的教学指标,其对课程教学的巨大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设定课程的“专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二、常见的“专题”类型分析

  基于专题课的前瞻性与灵活性特点,专题的类型设定可以是非常丰富的。但是由于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就产品设计专业而言,目前的课程专题设定主要局限在以下两种类型:

  1.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专题此类专题往往是由企业出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提出具体的课程要求,以专题课的形式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所遇到的产品设计问题,企业在此过程中可能会给予高校一定的生产信息、市场信息以及资金支持。这是高校教育中最为热衷的一种方式,也是与生产一线、销售市场走得最近的一种方式,使得企业的财力以及高校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可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也可满足高校的教学需求,最终达到双赢。但是这看似完美的专题课形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尴尬的问题:校企之间的合作目标存在差异,学校要的是教育效益,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当两者的分歧难以协调的时候,会严重影响课程的走向。由于企业掌握着经济大权,往往会使课程的走向偏离了原定的教学方向,转而滑向企业的经济需求,课程最终可能会沦为企业产品革新、收集创意方案的工具。更为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地方院校处于经济次发达地区,缺乏成熟配套的工业产业基础,以企业为依托开展的教学活动显得举步维艰。

  2.基于赛训结合的课程专题此类专题一般是以某些大型的产品设计竞赛为切入点。由于大型的设计竞赛一般都是由政府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共同组织的,往往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代表着某一设计领域的发展方向。如“20xx年度(第三届)‘龙’家具创意设计大赛”就将大赛主题定为“电商坐具设计”,这是一次以目前和未来高速发展的家具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坐具产品设计大赛。以专业设计大赛作为教学的专题来源的优点突出,可以使教学方向与设计的发展思潮保持一致性,竞赛的结果也可以作为院校间教学效果的参照指标,以检测自身的教学水平。竞赛作为一种评估机制,能给学生独立思考、设计的机会与空间,是教学机制的有益补充。①但是参加这类专题的局限性也不少:首先,体现在竞赛时间和课程时间的不统一性。竞赛的阶段性较强,往往公布竞赛主题后一两个月时间就要截稿,当时间安排不过来时就必须更改原定教学计划的情况。其次,体现在竞赛的功利性。为了能够获奖就必须迎合竞赛的要求,当竞赛要求与教学要求不一致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偏离原定教学目标的现象。以上两种“专题”类型的优势是明显的`,这也是它们能够被很多院校采用的主要原因,但是也存在不少严重局限性,如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影响了高校教学的主导地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形成持久的教学研究过程,不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等。因此,有必要另辟蹊径,寻找其他的“专题”类型,在实践中探讨其可行性,以不断完善专题设计课的教学模式。

  三、基于地区自然资源的“专题”设定论证

  高校一方面是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另一方面也是人才培养的孵化机,特别是经济次发达地区的地方院校,更应立足于区域经济文化基础开展教学改革,培养出针对性强的地方专业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肇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院校,其教学改革也应当是以肇庆地区的经济基础为前提条件的。作为地处经济次发达地区的高校,一般不可能像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那样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便利,却往往坐拥丰富的地方自然资源。从地区的自然资源为出发点,进行产品设计专题课的教学改革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做法,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社会效益,以下以肇庆学院为例进行论述。

  (一)肇庆市竹木资源概述

  竹木资源丰富肇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用于产品设计开发,其中以竹木资源最具代表性。广东历来就有“广宁竹,怀集木”的说法,而广宁和怀集就是肇庆的两个县。广宁县环境气候非常适宜竹类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是全世界最大的青皮竹中心。广宁县是全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享有这一盛誉的县份,年产竹子25万吨,产量居全国之冠。②广宁县和怀集县也是茶秆竹的中心产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远销五大洲40多个国家。③怀集县广东省重点林业县,杉树、松树、杂树等资源丰富,“怀集木”早已闻名遐迩。解放前,怀集木材已远销珠江三角洲十几个县市。目前有林地面积400万亩,活林木蓄积量为1020万立方米。

  (二)基于竹木资源设定课程专题的优势

  1.保证高校的教学主导地位如前文所述,无论是校企合作型课题还是赛训结合型课题都有很多局限性,包括校企之间的合作目标存在差异、竞赛时间与课程时间不一致等,这些外来因素不受校方的控制,可能会使课程偏离原定的教学目标以及进度计划,会严重削弱高校的教学主导地位。而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往往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高校如果立足于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展教学改革,设定相应的专题课,则可排除很多不可控的干扰,根据教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牢牢掌握教学的主导权。

  2.突出材料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学科专业名录中,产品设计专业被定为艺术学专业,生源基本上都是文科生,对材料的了解基础比较差,这就为以后的专业生涯留下了很大的知识模块缺陷,因此加强材料的研究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童慧明曾经指出:“如果说艺术修养不足的人难以设计出具有美感的产品,那么不了解材料和工艺的人甚至连最基本的产品都设计不出来,或者说他的设计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而无法走向成品生产。”因此,材料知识的教学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是极端重要的。基于竹木资源设定专题设计的课程,突出了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基础核心地位,符合专业的特点。

  3.打造院校的专业特色基于地域资源的考虑,肇庆学院以竹材为切入点进行了产品设计专题教学的试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师生对竹材的理解还有待深入,可见材料的研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基于材料的产品设计教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将竹材作为本校产品设计专业的主攻材料,贯穿整个4年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基础课和专题课都有机串联起来,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明显地提升教学质量;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将逐步形成以竹木产品设计开发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出鲜明的专业教学特色。

  4.升华地区自然资源,实现校地双赢肇庆现有的竹木资源基本上是粗放式开发利用的,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加上资源的深加工能力十分有限,大量的竹木资源被用作棚架搭建材料等低值用途,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较低下。设计是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④基于竹木资源开设产品设计课程,可增强竹木产品的研发能力,丰富区域竹木创意产品的种类,提升竹木文化创意产品的档次,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当地带来更为丰厚的经济收益。高校可以充当地方自然资源与市场、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达成优势互补,实现“产、学、研、商”有效结合的新模式。在增强地方资源向产品化、产业化、市场化与品牌化转变的能力,促进区域竹木资源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高校师生也在市场一线得到了锻炼,提升了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校地双赢。

  四、结语

  产品设计是一个与产业经济联系非常密切的专业,必须依赖于学校所在地的地域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产业经济基础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这些因素构成了专业健康发展的土壤。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必须敢于突破传统的“主题”设定类型,立足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展教学改革,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赢得长远的发展。

产品设计论文10

  一、传统民间艺术渗透进旅游产品设计的背景

  (一)旅游产品设计的自身特征

  旅游产品的设计,是旅游开发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旅游产品设计需要具备四条标准:定位准确、核心吸引力凸显、游玩方式适应游客需求、投入产出合理。在同样的资源与市场要素的条件下,通过旅游产品设计,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结果。例如以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产品设计,其独特的自然资源本身就可以给人以美感,能够作为观赏对象;也可以以资源为背景,进行产品设计,打造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还可以完全“无中生有”,打造主题公园等。对旅游产品设计而言,最重要的是确定游玩方式,即“玩法”。但它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全新的生活体验,形成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

  (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转变

  在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同时,回归传统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渴望。经历了19世纪的工业化,走过了20世纪的信息化,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忙碌单调的工作使得当代人身心俱疲,向往先辈们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回归传统成为世界各地工业化国家居民的普遍诉求,人们希望能在忙碌之余,体验更多的传统。这种传统,包括传统民间艺术和传统生活方式。传统生活方式的复制需要很大的成本和特殊条件,它的制约因素很多,可行性在当代并不是很大。所以传统民间艺术成为人们回味传统的主要媒介,它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寄托。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扩大,传统民间艺术的市场也不断扩大。各种由传统民间艺术衍生出来的旅游产品纷纷被开发出来。比如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本是远离市区、交通不便的偏僻小县,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煤炭等资源。蔚县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作品是蔚县剪纸,这些年来,当地着力发展以蔚县特色剪纸艺术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在剪纸不断畅销的同时,更是带动了当地的蔚州古城文化游和大南山生态游等旅游产品的发展。简而言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有愿望并且有能力来体验富于传统民间艺术气息的新生活方式。

  (三)国外先进经验的启示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当代国际社会、世界大市场中,要想真正树立自己的品牌,长期处于不败之位,就必须深入挖掘自己民族的文化精髓,用最深刻的民族优秀传统去赢得竞争。当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而综合实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传统民间艺术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各国在竞争中已经有了成熟的典范。这些宝贵经验是值得我们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借鉴和学习的。我们以英国作为一个正面典型。英国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同时也诞生了莎士比亚、华兹华斯、约翰列侬等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二战以后,英国社会各界就开始逐步探索发掘渗透不列颠民族传统民间艺术的旅游产品。例如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莎士比亚故居游,集莎士比亚故居参观、莎士比亚主题公园游览、莎士比亚代表剧目欣赏等环节为一体,在深刻发掘和突出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英国传统民间艺术,展示英国精神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增加了英国的旅游收入。英国传统民间艺术在旅游产品设计中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定位准确,定位于国际和国内各个阶层,服务质量和价格水平适应性口径比较宽;核心吸引力凸显,彰显不列颠传统文化的主旨突出,难于复制;游玩方式适应游客需求,散步观览、互助互动等形式多样;投入产出合理,景区管理部门制定的规划长远并且科学,可持续性较强,景区普遍极少依赖政府,依靠科学方法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二、传统民间艺术渗透进旅游产品设计的要素

  (一)准确定位

  定位事关旅游产品的设计质量和它以后的运营管理、长期良性发展,准确的定位是旅游产品发展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1.选准传统民间艺术的切入点我们在设计旅游产品过程中,要明确可以运用的传统民间艺术内容和形式。内容上,我们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传统民间艺术中存在的低俗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抵触的要坚决摈弃。对于传统民间艺术,我们要坚持全面立体的发掘,杜绝断章取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传统民间艺术的完整和生动。形式上,要注意把握当代人的心理特质和生活习惯,使得传统与现代可以实现比较好的对接,促使渗透进传统民间艺术的旅游产品能够被更多群众所接受。例如,在圆明园遗址景区,设置着3D电影院,采用先进的3D电影技术为游客生动展示立体的、壮美的圆明园,广大游客在新的表现形式下,直观生动地认识这一民族瑰宝曾经的辉煌,提高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2.选准传统民间艺术的市场定位首先,应该通过前期市场调研,搞清楚将要开发的旅游产品面对的是哪些人群。如果是中老年群体,那么根据中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设计的旅游产品在表现形式上要尽可能地突出传统民间艺术的本色,旅游产品的游玩方式、价格定位也要相应地作出较为合理的设定。而如果是青年群体,要以传统民间艺术的展示和兴趣培养为主旨,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技术吸引广大游客。其次,应该在设计初期明确旅游产品面向的是哪些区域。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不少“家家乐”旅游项目兴起。这种旅游产品普遍能够很好地突出传统民间艺术,地域性极强。但是由于这种产品的设计和实施主体多为一家一户的普通居民,风险承担能力较低,所以必须明确面向的区域范围,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河北省张家口市堡子里景区是2000年左右开发的明张家口堡戍城遗址公园,随后周边居民以这个景区为依托,纷纷办起“家家乐”,集塞北特色饮食文化、塞北农牧过渡带居住方式、蔚县剪纸为代表的'张市各县民间手工艺术为一体,着力吸引张家口市以及附近北京、山西和内蒙古部分地区的游客。现如今,堡子里民俗艺术景区已经在整个京西北地区取得很好的声誉,正在循序渐进,努力争取打开整个华北地区市场。

  (二)凸显核心吸引力

  核心吸引力是一个旅游产品最为吸引人的地方,核心吸引力就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一个产品的成长。传统民间艺术渗透进入旅游产品设计中,必须加强对产品主旨的宣传力度。每一种传统民间艺术都有它们吸引人的地方,但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的影响却相距甚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没有进行很好的产品包装。首先要突出地方特色,既凸显传统民间艺术,又突破原有模式创出新意,突出“独”“特”意识,让广大旅游爱好者形成“惟其独有”“惟其独优”的观念。其次是要有文化内涵,充分将传统民间艺术的精神文化本质凸显出来。福建客家土楼的宣传标语是一句闽南语的歌词“爱拼才会赢”,这就极为生动地凸显了客家土楼传统民居艺术背后渗透的客家人拼搏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品质,给各地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最后是要注意包装的简洁方便性,过分冗杂的宣传很难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应当甄选最能突出传统民间艺术的宣传形式,概括而生动地阐释出旅游产品中渗透的传统民间艺术精神实质。此外,完善旅游产品配套服务、加大旅游产品衍生商品的推介等手段,都能进一步从基础上凸显融入传统民间艺术的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三)游玩方式适应游客需求

  传统民间艺术种类各有不同,有的实用,有的便于观赏,有的适于把玩。我们要根据这些艺术不同的特质属性,制定不同的游玩方式,使得游玩方式最大限度适应游客需求。例如传统饮食和民居艺术,这些传统民间艺术是可以运用的,并且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让游客最大程度地体验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这些艺术中,比重最大的应当是观赏性艺术了。我们前面说到蔚县剪纸的例子,剪纸、书画、戏剧、杂技这一类艺术形式主要是用于观赏,通过观赏给人以美的体验。对于这类艺术,要善于发掘它们的商业价值,积极开发衍生旅游商品,运用这些商品为载体,扩大旅游产品的市场影响。最后我们来说适于把玩的民间艺术,比如各种手工雕塑、编织作品,各种形制的古代建筑。这些包含传统民间艺术的旅游产品,在设计时要格外注意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注意继承与弘扬相结合,通过设计游客与产品无距离的接触,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传统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投入产出合理

  在产品设计中,必须注意投入产出的科学合理性,才能保证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要合理安排资本、人力资源等投入要素,根据先期定位确定总投入规模。投入重点要放在跟传统民间艺术保护、发掘、创新相关的各个领域,保证传统民间艺术在创造效益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足够的动力。投入产出始终要有一个平衡,尽可能减少对国家对政府的依赖性,运用市场手段来决定和解决各种经营问题,以市场来拉动旅游产品发展,给传统民间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和新的活力因子。

  三、总结展望

  当前我国旅游产品设计已经在逐步探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传统民间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已经逐步渗透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这一理念实践前景广阔,相信以后我们在产品定位、核心吸引力、游玩方式、投入产出等领域会进一步探索实践传统民间艺术和旅游产品的结合,我们的传统民间艺术的未来会更加活力焕发,民族精神品质会更好地被人民群众领悟和传承。

产品设计论文11

  【摘 要】设计构思的过程是产品心理学的实践过程,但是在设计构思中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超过产品的极限,如果突破产品的极限,那么就改变了设计的实质而丧失了设计的意义。设计的过程是知觉的过程。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产品包装;知觉感知

  包装设计在产品的销售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包装的作用,也是营销的作用。精美的包装设计无疑会让产品增色不少,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提升产品的价值,同时体现了产品的品质,这是营销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人们购买商品时首先看到的是产品的外包装,这是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所以在营销中,尤其重视产品的外包装。

  作为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或者是实践,都应该从体现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方面入手,注重设计的高质量。而在设计中,设计者的设计心理学决定了包装的审美。设计心理学在设计实践中发挥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一、对设计心理学的认识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用户需要的学科,首先要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用户模型。设计心理学还要研究用户使用流程,研究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这是设计心理学在包装设计方面的应用实践。设计心理学还要研究用户对设计的评价,这是总结经验不断进步的途径。用户的反馈和评价是对设计的考核和肯定,因此设计心理学要有用户反馈的过程。设计心理学还应该研究用户的心理需求,研究用户对产品的情感,建立起用户情感模型。设计心理学是研究用户对产品的审美学科,需要建立用户审美模型的学科。设计心理学还应该研究产品使用的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包装设计,符合环境的要求,建立使用的环境模型等等。设计者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那么才能设计出良好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要和提升产品的价值。

  设计心理学也是心理学的一种,是在特定领域内的用户心理研究的科学。设计心理学的建立融合了很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法则。任何设计过程和实践活动,其主角与核心都是人,人的心理也是设计心理的基础。设计心理学是围绕着人的心理和需求而进行的.,比如说认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所以,我??在所涉及的基础心理学理论来源方面要做好甄别和遴选,将设计知识和设计需求完整结合。

  二、设计心理学应用在设计中的探索

  (一)设计中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研究。所谓设计就是工业生产的一个门类,任何一门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工业设计是工业生产活动的一种,是科学知识应用在生产实践中的体现。社会是人和物共同组成的,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求而设计的。设计心理学就是探讨人和物之间关系的学科,研究人对物的感受,人和物的关联,由知觉――认知――动作等系列组成。产品的设计就要满足人类这样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对物的需求关系,研究如何规划人和物之间的关系。

  设计就是应用物来影响人的科学,设计人员要通过造型来规划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是知觉在设计中的应用。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帮助人们在实践中更加方便和舒适地使用产品。人们对审美的感受是设计心理学的一个因素。设计心理学是通过对知觉理论的研究和探索,研究产品设计中的基本要素,研究人与知觉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构思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设计构思的过程是产品心理学的实践过程,但是在设计构思中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超过产品的极限,如果突破产品的极限,那么就改变了设计的实质而丧失了设计的意义。设计的过程是知觉的过程。首先我们视网膜上感受到信息是不同亮度的元素。我们在设计上要通过处理边界处的亮度来突出棱边,这个过程是形成二维草图的过程。这个阶段可以勾画出物体之间的边界线,画出物体的轮廓和表面积。深度线索的元应用包括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以及方位等因素,形成二维半的草图。然后再利用物体之间的关系建构三维草图。

  (三)情绪反应过程的研究。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包括反应和依赖两个过程。包装要把产品的形态表现出来,产品的包装是吸引消费者的首要因素,精美的包装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所以在设计中,包装图案醒目是相当重要的,其中文字部分也必须要突出产品的性能和特点,能够瞬间抓住消费者的视线,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好感。

  消费者是一个综合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审美品位、消费特点等都不一样,所以在设计包装中要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迎合大多数消费者心理需求。包装的色彩、造型、图案、材质是包装设计的关键。

  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过程离不开包装的过程,包装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研究设计心理学,是做好设计教学和设计实践的关键,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魏力敏,戴珊珊.论设计心理学在快速消费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xx(07).

  [2]余建荣,韩春霞.浅析设计心理学在产品人性化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xx(07).

产品设计论文12

  摘要:通过分析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其特点,探索具有高校文化的特色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研究流程与方法,为高校开发校园文创产品奠定了理论基础,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与衍生品开发的完美结合,使文创产品成为高校形象的独特“品牌”,校园文化依托衍生品物质载体得到传播与发展,改善校园内文化衍生品人文特色缺失的现象。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符号

  近年来国内各地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创产品的产生使地域性文化得到大力传播且凸显魅力。与此同时,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国内各大高校正在逐步完善校园独有的形象设计,而具有独特产品形象的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促进校园文化特色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结合,依托学校文化提取产品的符号语意,借助产品载体传播校园精神,提出一种高校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流程和方法,以期促进校园文创产品开发与创新。

  1校园文创产品研究现状

  国内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相比国外高校文创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20xx年,哈佛大学印有学校logo的.棒球服,迅速传至国内且风靡一时。国内从事文创产品设计的人员纷纷效仿,文化衍生品种类虽多,但并未真正体现出独有的内涵与价值。现今,哈佛大学COOP文化产品店专门开发针对哈佛大学的文创产品,形成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创意产品,如印有哈佛大学标志的衣帽设计、具有哈佛大学人物、色彩、风景等元素的各类明信片、带有学校符号、元素的各类生活用品及学习用品。相比之下,国内多数高校没有专门开发文创产品的经营店及设计工作室,少数高校也仅是将校徽印在各类物品上,形成该校的“文创产品”,且国内校园产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产品种类少,开发力度不够,未形成统一系列;校园文化内涵剖析不够,缺少人文关怀,校园文化内涵与价值无从体现;产品符号、语义、图像单一,无法给使用者留下视觉刺激以至于达到喜爱的程度。因此,如何打造极具校园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通过文创产品进行传博校园人文精神,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必要一环。

  2校园文创产品设计流程

  当今时代处于“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流通量大,传播速度快,而文化衍生品作为校园文化的物品载体随着学校对外交流、广大师生的社交活动也越来越被公众所知,从中体现高校文化标识、形象,使学校文化得到有效传播和塑造,因此,文化创意产品的元素、符号提取在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不同校园的建筑风貌、校园风景、艺术装置等发生了改变,科研成就、技术产品不断进步,文化素材、代表符号等研究资源十分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其中用于校园文化衍生品挖掘的设计元素不可数计。因而,通过设计实践产出独具特色校园文化的衍生品,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而开发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产品包含三个层次:一、不同时期校园文化素材的搜集、汇总、整理;二、提取设计具有纪念、传播意义的文化符号和设计因子,进行用户人群的喜爱程度、用途等定性化分析;三、将提取的设计因子与符号应用到产品中,设计一系列衍生品,传播校园文化内涵。

  3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方法与策略

  开发校园文化创意产品,首先,在汇总、筛选、分类不同时期的校园文化素材时,采用矩阵式方法,对可利用的文化素材、符号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以文化元素和衍生品载体为两个维度,生成矩阵,使水平维度与垂阵维度有效结合,将所有元素符号及其对应的所有实现的可能物品载体罗列其中,通过矩阵连接最短路径,找到两者之间的耦合性,从而实现产品开发的总体功能的整体性,促使整个流程系统有效的采集到设计元素和产品载体之间的联系,减少元素采集的中心环节,以避免时间、成本浪费。在素材筛选的基础上,提取符号形态,进行图像性符号、指示性符号和象征性符号进行切分、提取,找到其外延意义、内涵意义和意识形态,依靠产品DNA来解码校园文化系统,整理构成设计因子信息库,同时提取显性因子与隐形因子,以便通过隐喻、换喻等修辞手法表达符号语义、文化内涵。色彩方面,根据现场实地调研采集校园色彩(色相/饱和度/亮度)因子,形成CMYK色谱,以便于适用于衍生品色彩设计。定性化分析,根据资料收集、提取元素和用户测试分析,筛选出符合校园及用户需求的设计因子。具体可为将提取的元素、符号、色彩等设计为调查问卷,对校园内师生、学校校友、访客进行问卷调查,在文化创意产品用户偏好、使用功能、特性要求、色彩等方面,形成一个理性的、科学的数据库。设计实践,文创产品作为校园文化的产物,其背后必定包含师生、校友的文化心理与文化精神。因此,研究过程中得到的显性因子可直接将形态符号语义应用到具体设计实践中去,赋予产品多项观念,如主体精神、装饰形式。而隐形因子则需要通过设计手段间接的表现,运用整合性手法围绕一种元素延伸至不同人群,如界定产品即将发挥的准确意图,传播给特定受众人群或特定环境下的信息,根据有效的技术和材料范围,完成一系列的创新设计应用。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各大高校纷纷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其呈现的文化资源与内涵丰富多彩。开发校园文创产品,能够展现校园特定精神和文化内涵,增强学校在社会各层面的品牌影响力。校园文化因子与产品结合,提供了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将有效提升校园文化衍生品的内涵与品质,促进校园文化传播与发展。同时选取高校的发展历程作为研究素材,充分体现高校文创品的特色性与时代性,可以为开发校园衍生品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樊幸,张道海.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世界,20xx(03):110-111.

  [2]王伟伟,安胜男,胡宇坤.唐代建筑文化因子提取及应用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xx,44(11):69-72.

产品设计论文13

  随着国内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日益成熟,中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快速扩张和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征收“碳关税”。为使中国农产品贸易能够很好应对“碳关税”引起的条件变化,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本文在研究“碳关税”对农产品贸易造成影响的基础上,从中发现我国农产品贸易应对“碳关税”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对农产品和农村环境安全性要求,探讨乡村旅游地农产品生产中如何提高农产品贸易的抗逆能力的方法措施,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减少农产品贸易损失,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抗逆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一、“碳关税”及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一)“碳关税”概述

  所谓“碳关税”,就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碳关税”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试图寻求通过征收“碳关税”(carbon tariff)的方式,对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的国家、企业和产品实施附加的惩罚性的边境调节税,试图部分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及二氧化碳减排问题。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未来仍需要大量增加能源供应来满足发展的需要,加之我国的能源资源赋存结构为“富煤、少油、贫气”型,增加能源消耗势必大量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目前中国农业活动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分别占全国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的50.15%和92.47%,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1]。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属于严重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工型农业生产资料的高碳型发展模式,因此“碳关税”的实行,必将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产生一系列影响。

  (二)“碳关税”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1、农产品出口成本增加

  近年来我国农业原材料价格上升,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加上劳动力短缺,工资、运输费用等不断上涨,“碳关税”的征收使成本进一步增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碳关税”的征收使我国农产品出口税收增加,从而导致成本增加。第二,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为规避“碳关税”成本,需要削减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使农产品生产达到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标准。提高技术水平、改革生产方式需要加大科技与设施等方面的投入,这也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第三,我国农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还需要增加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碳排放的测试、检验、认证和鉴定等环节,而我国多数企业和商检部门缺乏相关的测试技术和方法,须进口大量的检测没备,这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农产品出口成本。

  2、农产品出口市场缩减

  “碳关税”是发达国家为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而制定的贸易保护措施。这些措施为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设置了层层障碍。我国20xx年农产品出口国别结构中,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占了很高比重。“碳关税”的实施,提高了出口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门槛和国际市场上技术认证标准。而我国目前农产品生产属于高耗能型,这将会使我国许多出口农产品因达不到其“低碳”标准而被排挤出发达国家市场。加之,发达国家实施了“碳关税”,就会有其他国家效仿,利用“碳关税”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容易产生连锁反应,这就恶化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环境,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可能。市场缩减,会减慢我国农产品出口速度,导致农产品出口贸易额降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小川表示,如果征收30美元/吨的碳关税,将导致我国出口总额下降0.715%;如果碳关税率提高一倍,即60美元/吨碳。对我国出口总额相应下降1.244%[2]。

  3、农产品出口规模受限

  我国虽然积极实行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农产品出口市场也进一步扩大。但目前农产品出口市场仍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推行技术环保标准、严格限定产品的含碳量。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存在科技含量低,农药、化肥含量过高等问题,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因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产品碳排放不能很快达到这些国家与地区的标准,从而影响顺利出口。同时,随着“低碳”观念的普及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国外消费者将更青睐低碳农产品,我国高碳农产品受到排挤,出口量因此下降。

  4、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农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畜产品、水产品、园艺产品等),而非土地密集型产品(如粮食、油料、棉花等)。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我国农业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9.21%来自动物肠道发酵,5.04%来自动物粪便管理系统,只有35.75%来自水稻等的种植(以1994年为例)[3]。这意味着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更容易被征收“碳关税”,其生产规模会被迫缩小,这些部门的劳动力等资源会溢出并转移至土地密集型农产品部门,这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农业结构优化。

  5、农产品贸易逆差更加突出

  由于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了农产品品质的下降,本身竞争力不强,“碳关税”的增收又使其成本提高、市场缩减、规模受限,出口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加上征收碳关税,会引起各种媒体热议,舆论作用引发人们对低碳农产品的热捧,国外消费者会对我国部分农产品消费信心下降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与此同时国内居民随着收入增长、生活质量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也会排挤国内部分农产品,有条件的会热衷国外进

  口产品,导致进口量加大,最终导致农产品贸易逆差加大。 (三)“碳关税”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中国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但现代农业生产主要是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之上,生产过程为高碳型,农业发展中存在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高碳型生产资料的问题。而化肥、农药、除草剂、杀虫剂、农膜等化工型生产资料,其高能耗、高污染等特性一方面影响土壤的有机构成、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另一方面生产这些原料本身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导致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这种高碳型生产模式,必然会受到“碳关税”的冲击。

  加之我国对农产品生产的副产品――秸秆处理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秸秆不能及时还田,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农民因秸秆没有合适的出路而大量焚烧,结果将农作物固定下来的碳又返回到了大气中,造成生产后的“二次污染”,这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能源的紧张,而且加重了农业碳减排的压力。探讨科学合理的生产模式,对应对“碳关税”带来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二、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与农产品出口贸易抗逆能力的构筑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乡村旅游既包括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还包括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自然生态旅游,是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4]随着中国旅游业不断发展,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产品之一的休闲旅游成为新常态。而乡村旅游可以促使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可以促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有机融合。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融入生态农业的思想,将有助于改变农业生产中的高碳发展模式,生产有机食品,有利于减少贸易中的壁垒,增强农产品出口的抗逆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一)乡村旅游中农产品出口贸易抗逆能力构筑的可行性

  乡村旅游中的有重要吸引功能的内容就是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如果在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中强化生态农业的意识,使乡村旅游产品发挥低碳生产的示范作用,将有利于农产品出口贸易抗逆能力的构筑。

  1、乡村旅游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很快。乡村景观是人类长期以来适应和改造自然而创造的和谐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既保持着原有自然风貌,又有浓厚的乡土风情。乡村这种“古、始、真、土”的乡土特点,使乡村旅游具有贴近自然、返璞归真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4]。因此,人们渴望来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旅游的大卖点,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受到高度关注。有利于科学安排生产,改变传统高碳耕作模式,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

  2、乡村旅游以安全的食品吸引游客

  目前,我们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受到关注,人们渴望到农村吃到安全的绿色食品,农村农产品的安全性也成为游客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依然采用高碳生产方式生产农产品,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就会下降。因此,乡村旅游开发中,需要改变高碳方式,生产绿色安全食品。

  3、乡村旅游经营方式变化引发的风险小

  由于乡村旅游是在原有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基础上进行的,它一方面保持了传统农业的农产品供应功能,同时通过有效利用农作物的形态、色彩、物候、空间结构等特点构造美的景观,从而产生了旅游吸引力,成为农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使农业又兼有了旅游的功能,成为城市居民热衷的旅游选择与休闲度假方式之一,与普通农产品相比,增加了旅游服务收入,经济效益显着提高[5]。对经营方式的调整带来的产量降低等负面影响抵抗力强,有利于低碳生产方式的尝试。

  (二)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与农产品出口贸易抗逆能力的构筑

  1、制定乡村旅游产品生产“减碳”规划

  国家旅游局测算,20xx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85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573 亿元。农民直接就业达495万人,间接就业、季节性就业达1840万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xx―20xx年)》提出“到20xx年力争实现乡村旅游接待人数7.71亿人次,收入1145亿元,直接就业989万人,间接就业3680万人,旅游从业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5%”,这也就意味着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战略型分支之一[6]。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中,特别是农产品生产方式设计中,应结合“碳关税”的征收要求,积极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达到发达国家标准,制定农产品生产的“减碳”规划,确定不同时期农产品碳排放目标和“减碳”实施方案,逐步减少乡村旅游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实现农业低碳发展。与此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使产品生产者、游客认识到农业减碳的必要性,同时使游客感受到乡村旅游产品的安全性,一方面达到减碳目的,同时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

  2、加强乡村旅游中农产品技术创新

  乡村旅游吸引力构筑中要高度重视科技的作用,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低碳技术的投资力度,鼓励旅游科研单位、绿色农业设计单位及生产企业进行农业科技创新;针对我国农产品目前的高耗能、高污染现状,研究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绿色农业发展进程,使乡村旅游产品成为生态产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产品在出口贸易抗逆能力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使乡村旅游产品 突破“绿色瓶颈”的制约,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提高旅游市场美誉度。

  3、促进乡村农业产品经营方式转变

  乡村旅游产品中农业景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景观农业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基础,它既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传统的旅游开发,其发展必须兼顾农业和旅游的发展规律,要改变经营方式,避免在重产量、重效益的思维方式指引下滥用化肥、农药的状况。为了限制对农药、化肥使用量,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运用经济杠杆,如开征化肥、农药“环境税”,虽然会提高化肥、农药的市场价格,最终的目的都是抑制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农业低碳发展。

  4、构建中国乡村旅游中农产品标准体系

  随着“碳关税”在全球的盛行,国际市场上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为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在加大国际

  质量认证体系的宣传的同时,要构建中国乡村旅游中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要借鉴国外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成功经验,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大力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向通过该项认证的乡村旅游产品颁发“绿色标志”,以此推进乡村旅游低碳化。

产品设计论文14

  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考论文

  地域文化是在特定区域内独具特色且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包含着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如何让地域文化融入到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创作中,通过梅山旅游文创产品准确地表达其深含的文化本质和民族特征,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地域的社会文化底蕴,运用新材料、新方法和新传播形式,来呈现湘中梅山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性。

  一、梅山文化与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梅山是一个历史的地域名称,地处湖南中部。梅山文化集中展示了渔猎文化、农耕文化、瑶文化、楚巫文化等多重文化的特征,并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影响力,早已成为湘中地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极具参与性、娱乐性和重要的旅游开发潜力与价值。尤其是在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当下,人们对旅游服务体验和相关的旅游产品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如今许多旅游纪念品都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且旅游产品渠道资源相对垄断的现象,让多数旅游纪念品在缺乏品质保证的同时形成价高质劣的现状。这种状况给广大游客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还有精神上的无形伤害。因此,将梅山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并与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结合在一起,能让游客的旅游记忆更好地寄托在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上,避免出现旅游产品质量低劣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让游客在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视觉形象中,有效地获取梅山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以及在促进文化创意与梅山地区旅游业融合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的生活。

  二、梅山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考

  (一)梅山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原则

  梅山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有别于一般的文化商品,是在梅山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将独具地方特色和感召力的梅山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进行创意产品视觉化。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梅山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等原则,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心理需求,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和欣赏梅山文化的艺术特色,并引发情感共鸣。

  1.文化性原则

  梅山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是将梅山文化与创意产品的附加值融为一体,让游客通过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去了解梅山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人文风俗等特色。产品需要将深厚的梅山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进行提炼,以提升湘中梅山旅游产业发展的价值,并为探索湘中梅山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新的思路和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2.实用性原则

  作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一方面带给广大游客产品视觉化的享受,另一方面则应该从实用性出发,为出门在外的游客免除旅途劳顿之余的行李负担,采用轻便实际的设计材料和加工工艺,对产品的构造以及产品包装的材质、功能、存放和运输等客观条件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减少游客购物后的忧虑,让他们感受到人性化服务所带来的购物乐趣,以及促使他们对梅山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保持长久的关注度和购买力。

  3.创新性原则

  梅山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着重点在于创新性,改变产品类型单一、功能简单和复制性强的旅游文创产品现状。在现有梅山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资源的基础上,对湘中梅山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模式进行研究,以扩宽湘中梅山旅游文创产品的类型、提升其附加值和促进当地文化旅游深度开发。

  (二)梅山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创意来源

  梅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风韵独特的人文景观,如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大熊山等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数以万计的游客,这些都可以成为旅游消费及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来源。与此同时,还可以对梅山民间美术形态进行充分挖掘,不仅让梅山独特文化环境下有着久远文化积淀的艺术产物得到更好地推广,还让其成为梅山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基础。因此,结合富有地域特色的梅山宗教文化、戏剧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和文化旅游节活动进行梅山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对完善当地旅游产业链和传承地域文化遗产,促进新的文化创意产业点的形成都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三)梅山文化在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方法中的探索

  市面上许多旅游纪念品大多采用直接粘贴、复制和局部拼凑的方式进行制作,缺少自身旅游文化产品的特色,甚至在其他景点乃至普通商业街也能轻易买到,即使将当地有特色的景点和文化符号元素进行提炼,也是采用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生产。梅山旅游文化创意产品需要在继承原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推陈出新,结合现代的创作手法和加工工艺,合理地进行设计与创作,让产品更贴合广大旅游爱好者的消费心理与审美标准。

  1.梅山民间美术形态在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合理运用

  梅山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应该立足于梅山文化本身,根据文化性、功能性和创新性的设计原则,同时依据产品的流通途径和传播渠道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将产品分为实用类产品和服务类产品两大类。实用类的产品主要围绕生活家居礼品、工艺特色礼品、娱乐休闲礼品进行设计制作;服务类的产品主要以游客旅途中的实际需求进行定制服务。例如,梅山剪纸中的婚庆窗花应用在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中,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其粘贴在产品表面,可以将婚庆窗花进行抽象化的提炼并延伸到人们一些实用产品的用途中去,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加深对梅山文化的理解和印象。

  2.梅山传统手工艺产品在现代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再现

  梅山传统手工艺产品资源非常丰富,梅山剪纸、竹艺、年画、石雕等手工艺产品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在工艺上都融入了梅山文化的精髓。设计中可以运用文化创意的力量,让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旅游文化产品碰撞出强烈的创意效果。例如,可以将梅山传统手工艺产品以轻手工半成品的方式让人们参与其中,重新赋予梅山传统手工艺产品新的时尚特征,以此拉近梅山文化与游客的距离,并得到他们更多地关注与喜爱。

  三、结语

  梅山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必须根植于自身文化特色中,将梅山特有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与旅游创意产品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让其渗透到当下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以此实现传统梅山文化的新生并在传承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作者:欧阳丽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靳埭强.文化产业与艺术设计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邹少灵.花瑶筒裙图饰及内涵[J].文艺研究,2008,(11).

  [3]毛攀云.梅山文化在新时期的机遇与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13,(6).

产品设计论文15

  内容摘要:随着工业设计体系的日渐完善,产品设计的分类越来越细化。本文针对中国市场上的婴幼儿产品设计,从使用者的定位、产品的安全性与教育意义、婴幼儿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

  关 键 词:婴幼儿产品 产品设计 设计定位 设计理念

  在日渐完善的工业设计体系中,产品设计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呈现出更具时代意义的新面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于是,消费者对于与其自身息息相关的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产品设计出现了时代化、民族化、个性化、人情化等特点,产品的分类也越来越细。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产品设计方向,特别是对一些较为弱势的消费群体的关注,如无障碍设计、儿童产品设计、老年产品设计等等,成为设计的一种趋势。

  儿童产品设计因为其使用者和使用特点的特殊性,和其他产品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我们主要来分析婴幼儿(0—6岁)的产品设计。目前中国市场上,婴幼儿产品基本有家具类和日常用品两大类,家具类包括床、桌、椅、游戏台等;日常用品则又可分为实用性产品和娱乐性产品,实用性产品如婴儿车、餐具等,娱乐性产品主要是玩具类。从整体上看,婴幼儿产品设计基本都具有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婴幼儿产品潜在的使用者

  在产品设计中,准确的设计定位是设计成功的前提条件。现有婴幼儿产品,往往只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却忽略了这一类产品中的潜在的使用者。在婴幼儿与产品的关系中,婴幼儿常常不能作为独立的主体,而是需要成年人的辅助。因此,婴幼儿产品的使用者其实是由婴幼儿及成人共同构成的。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是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婴幼儿的角度讲,他们与产品的关系是一种“微观”的关系,无论是家具还是日用品,婴幼儿常常是“置身其中”的,他们很容易就能够与产品合而为一。因此,设计中对婴幼儿的关怀是从安全性、舒适性和色彩的愉悦性的角度考虑的。造型的美感对于儿童来讲,色彩是其重要的因素,而大的形式感是常常被忽略掉的,这也是由婴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的,这一时期的儿童还很难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

  而对于成人来讲,与产品的关系是“宏观”的。当然,他们首先关注的是给儿童选择一个合适的产品,这个产品要安全、舒适、可爱。他们总是试图从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但最终,这种选择的过程无疑带有个人的特点,如喜好、生活环境、地域、受教育程度等等,都会导致他们对儿童产品的不同选择。同时,他们还要考虑到产品的放置、收藏、清洁、价格以及与环境的协调等问题,这是一种对产品更综合的评定。

  保护与被保护

  “以人为本”,这是工业设计的最基本的一个设计理念。设计中,人的因素是我们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婴幼儿产品设计中,首先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产品的安全性,这个问题在婴幼儿产品中显得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重要,因为儿童常常是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的。

  令人欣慰的是,现有的产品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关注到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但是,有时伤害和被伤害常常是相互作用的。很多时候,产品对于儿童的伤害,常常是因为儿童对产品的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所以,这里笔者要提出的是,在婴幼儿产品设计中,不仅有保护的问题,同时还有被保护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产品不能对儿童产生伤害,同时,也要考虑到产品自身不易被损坏。

  要想产品不易被破坏,仅仅从增加产品的坚固性的.角度考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提出产品“被保护”的概念,是指通过设计能够使儿童从自觉的角度去“保护”产品。相应的,其实也减少了产品对儿童的伤害。

  很多儿童产品都采用仿生的形态,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好,就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儿童的效果。特别是婴幼儿,他们还处在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最初阶段,无法像成人那样理性地去思考问题。因此,我们应通过产品传达给他们一些正确的信息,而不是错误的。例如,如果我们把儿童握在手中玩的小玩具做成小金鱼的形状,就可能导致儿童去抓水中真的金鱼,因为产品传达给他的信息是“可以握在手中的”,这种信息就会误导他们的行为。所以在婴幼儿产品设计中,要考虑到产品仿生形态在自然中的状态与其产品功能之间的切合度,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教育意义注入到产品之中,赋予产品一种生命感,借助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唤起他们对产品的喜爱,也就完成了孩子自觉地对产品形成的保护。同时,婴幼儿产品也可以作为一种媒介和形象的教材,来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

  产品的新方向

  现有儿童产品除了上面谈到的两个问题外,还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儿童产品的使用周期较短,淘汰率高,这就影响了婴幼儿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很多时候,婴幼儿都在使用一些替代品,而不是经过专业设计的专门用品,特别是婴儿的家具产品。因此,在婴幼儿产品设计的新方向上,我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适用与变化的统一。例如,“能够和孩子一起长大的家具”的设计概念,就是考虑到儿童家具的更多用途。

  同时,儿童用品的使用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儿童用品的主要购买者是家长、幼儿园等。现在,又出现了儿童用品租赁产业。这一产业的出现,对于现在的中国婴幼儿产品市场来讲,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产品的有效利用,使购买者有能力承受全面设计可能带来的较高的价格。这样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儿童用品的更专门化。

  另一个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化设计的出现等等因素,这些也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儿童产品的设计。例如,儿童电子产品、儿童通讯产品等,都可能成为设计的一些新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的婴幼儿产品设计还有许多问题存在着,但也正因为如此,设计师们有了更大的设计空间。孩子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对他们人性化的关怀,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与和谐。

【产品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产品设计实习心得08-03

产品设计合同01-13

产品设计质量分析报告10-25

产品设计心得体会05-09

产品设计绘图个人简历08-01

产品设计员面试问题09-27

产品设计合同7篇03-01

产品设计合同9篇03-03

工业产品设计个人求职简历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