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经营管理论文

时间:2024-07-10 14:24:00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经营管理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营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营管理论文

经营管理论文1

  一、在《酒吧经营管理》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是促进大学生创业,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20xx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形态。随着高校逐年扩招,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现象。国家和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先后出台了各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二)是激发《酒吧经营管理》课程活力的一剂良方

  《酒吧经营管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重要课程之一,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设定是围绕酒店大堂吧、行政酒廊等酒店相关岗位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设计的,对于培养熟悉酒店各项主要业务,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由于酒店酒吧服务岗位需求数量有限,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学习、顶岗实习过程中得到实战演练机会非常有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生酒吧服务与管理方面的理论不扎实,技能不娴熟,《酒吧经营管理》课程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在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无疑是激发课程活力的一剂良方。

  (三)是促进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当前酒店人才市场最紧缺的是专业类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酒店企业中、高级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量更是日益增大,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就业薪酬、福利待遇等也远远高于各行业的平均水平,可以说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喜人,但各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持续走低。

  二、《酒吧经营管理》课程中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在《酒吧经营管理》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大势所趋,也符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那么《酒吧经营管理》如何融入创业教育呢?我认为策略如下:

  (一)以任务为驱动重构课程内容,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创业专业能力结构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课程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酒吧经营管理》是围绕酒店大堂吧、行政酒廊等酒店相关岗位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设置的课程,其课程内容往往由酒吧服务和酒吧管理两大部分构成。然而,当课程缺乏必要的酒吧服务和酒吧管理的实践条件,没有了真刀真枪的实战,就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注定了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很难全面实现。

  (二)校企合作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创新、应变是创业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创业最缺乏的能力之一,而市场是始终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应变能力,就要用市场的眼光衡量课程教学的成果,因此在课程的项目实践考核评价中,需要引入企业的评价机制,聘请行业专业人士对学生的项目策划案等学习作品进行评价,甚至可以考虑把优胜作品或方案纳入合作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用市场的反映去检验课程学习的成果。

  (三)开发第二课堂,全面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课程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将课程培养

  体系作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在基础,实现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点。近几年,许多高校都开展创业大赛、创业讲座、评选创业之星等活动,为大学生创业人才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希望以此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然而遗憾的是,在“问卷星”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上开展的“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心态调查”的选题“假如你即将毕业,你有何打算”中,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学生数竟然为零,与其他专业相去甚远,与当前大众创业的局面也格格不入。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在专业领域内创业的认知是一方面原因,但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当前的这种良好氛围,开发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创业讲座,夯实创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专业教研室也可以要求本专业的创业典型学生回校开设讲座,向在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分享创业的心路历程,以自身的成功经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作者:黄新 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蕾,胡善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下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xx,18(6):29-33.

  [2]任泽中.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风险规避[J].教育与职业,20xx(6):79-81.

经营管理论文2

  一、建立供水企业财务集中化模式

  我国的供水企业可以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供水企业的财务集中化的模式,采取“按步实施、逐层展开”的方式,打造自己独有的一套财务管理模式,以此来保证供水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在资金的使用方面,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

  使供水企业的各个环节有效的整合,统一建立网上银行,改变了过去供水企业各个基层环节独立核算的模式引起的资金沉淀的情况,只有通过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才能有效的调动起供水企业各个基层单位的沉淀资金,将之行之有效的进行统一管理调配,这就可以有效提高内部资金的流通。

  (二)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各个下属单位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首先,将供水企业的各个下属单位财务的表格进行统一,将其中的各项指标都进行细化,再通过细化后的表格进行层层汇总,分别相对应的进行核算,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得到详细的数据结果。其次,在财务的数据上进行数据的监控,对于数额相差较大的数额进行详细比对,并对其中的款项用途做出标注,对处在不同环节的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要做出针对性较强的管理制度。最后,财务制度要落实到位,并由公司集团成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小组对下面基层单位的数据进行合理化校验,对不符合制度的数据进行核算,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理。只有建立了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不出问题。

  (三)建立财务数据处理电子信息一体化

  网络体系将供水企业的各个下属基层单位的数据信息都汇总到公司集团的服务器中,各项信息通过网络,各个基层单位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权限登录到网络平台上,将基层单位的财务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上报,在服务器上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设立相关的关联关系,方便对上报的信息进行校验和审核,这样做可以使供水企业的.各个下属基层单位之间根据供水的关系实现无缝对接。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能及时的发现,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并且可以提供出一整套的完成财务数据,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比对,可以很快的核算出公司的整体的财务运行情况,并可以根据财务运行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

  (四)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要改变传统的老国企管理模式而采取科学化、市场化运作的经营理念,要理性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阶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根据各个基层企业的需求做出行之有效的培训,并按照平台的需求,将现有的财务人员组织成专项的财务管理小组,明确各个小组的职责。

  (五)优化供水企业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务优化

  对供水企业而言,财务管理的流程是和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对供水企业的业务流程来进行财务管理,通过企业各个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规范供水企业的业务流程,将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是必要的。

  (六)在企业中,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系统

  作为供水企业从事的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一个行业,在生产质量的管理上就更应该有一套强有力的审查考核系统。在审查考核系统中,要明确责任,对每一个工作岗位做出明确规定,实施定岗定量,专人专责。企业应该对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岗位都做出考核,通过考核筛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发现精英。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对工作敷衍了事的要追究责任,只有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考核系统,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二、采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为供水企业带来益处

  (一)通过财务一体化管理

  可以改变供水企业的内部资金结构,将原来的大量沉淀资金合理有效的利用起来,避免供水企业的资金闲置导致的浪费,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一体化可以加速企业的资金流通,使得资金在使用上更加畅通。

  (二)通过网络平台的运用

  可以将财务管理大规模的合并运算,将实际生产和财务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保证了各个环节的流畅运行,并且可以实时跟踪企业的工作进度,并对企业运营中的问题作出快速回应。一个良好网络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工作人员忙中出错的概率,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财务一体化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采用新的财务一体化管理更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从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可以发现企业自身的发展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应对财务危机时不会力不从心。

  (四)供水企业的合理的考核制度

  可以将企业管理者的执行力度一直保持到一线的工人身上,确立了岗位目标者责任化,对企业的自身发展和壮大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也将提升工人的工作热情,并对工人的行为规范做出了约束,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供水企业创新财务管理之对策

  各供水企业要切实转变观念,认识并运用知识资本,准确把握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对集团公司的财务总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知识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

  四、结束语

  供水企业使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后,可以有效的了解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同时也规划了企业生产,使每一个岗位都能够及时的根据当时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整。在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之后,作为企业的领导也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可以在解决企业的融资、管理中的问题时提供有力的支撑,在财务的管理上也更加得心应手,在应对危机的时候,可以做到根据即时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化危为机。

经营管理论文3

  摘 要:市场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发展得越来越激烈。在建筑业发展中,多以投标的竞争手段承接项目。而目前,很多企业都将承接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资产设备作为竞标的参考条件,这足以证明资产设备在现如今的建筑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资产设备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的经济发展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资产设备经营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资产设备;经营管理激活;企业经济发展;影响

  目前,大多数建筑业,矿业等类型的公司,都会应用到机械化设备施工。对于机械化的管理一般采用分散管理的模式,管理并不集中,也不规范,在管理中存在着诸多弊端。

  比如,资产设备的维修管理不到位,资产设备的租赁使用费用回收不回来,资产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机械化操作水平不高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最终都归结于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管理的集中和灵活方式还没有被激活。所以,应该激活资产设备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激活资产设备管理的方法

  (一)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模式

  一个工程承接企业基本上都不止一个公司,基本上都会有分公司或合作公司,对于资产设备的管理也都是分散管理的模式,在一个或两个分公司的分散管理中,随时用随时调动。这种方法是不利于资产设备的有效管理和使用的。应该变成集中管理的模式,让集团总公司的专有部门进行专门管理,租赁费用即时收回,使用后及时检查与维修,保证资产设备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下。

  (二)变全面设备为专业设备

  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中的资产设备是处于一种种类全面,专业性不强的状态,这样是不利于资产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的。应该积极引进和采用专业性强的资产设备,加强专业技术性的培训,从而才能对资产设备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将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各个施工项目配备专业的资产设备,保证资产设备的合理使用,也保证工程项目的专业化施工。

  (三)采用合同化与成本化管理

  众多工程施工企业对资产设备的管理并不考虑使用成本,也没有合理规范的租赁、使用合同,无法正常收回租赁费用,无法对使用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导致了资产设备消耗大量成本资金,影响工程的总效益和总利润。加强合同化管理,可以让资产设备的租赁、使用都进入正规化的发展状态下,有法律的'约束性,也会让资产设备的使用更加合理。

  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主动自觉的控制资产设备的使用成本,从而保证资产设备的使用不给工程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费。

  二、激活资产设备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转变了工程项目的管理层的思想观念

  以前的工程项目建设的负责人只考虑一些可见的资产、资金,对资产设备的认识不够清醒,造成了资产设备给工程项目的成本带来了沉重负担的后果。激活资产设备管理后,改变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意识到资产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影响,从而主动加强资产设备的管理。减少资产设备的损坏风险,主动收回资产设备的租赁资金,降低资产设备的投入成本。

  (二)有效控制了资产设备的成本投入

  在资产设备管理还没有被激活的情况下,它的使用费用、维修费用、租赁费用都没有合理的管理,这些费用分散而不易管理,如果不进行专业的规范管理,就会积少成多,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不仅严重增加工程成本,还无意识的造成资金损失。激活资产设备的管理后,可以让资产设备的使用等成本得到有效地控制,减少资金的浪费,有效合理管理资产设备的额成本投入。

  (三)规范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资产设备的管理意识薄弱,导致工程项目企业的总体管理模式也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企业想要达到经济稳步发展的水平,必须注重每一个细节的资本投入,不可以因为任何原因忽视资产设备的管理,造成管理不规范,资金严重损失的情况。激活资产设备的管理,也是将企业的总体管理模式激活了,让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更加合理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

  (四)优化了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

  资产设备在没有专业化管理模式下,造成资金的成本投入和资金的回收,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核算,可以由于资产设备的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情况也不明确,严重制约了企业财务核算的最终结果计算。对资产设备实行专业化管理后,也优化了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模式,让资金的投入与回收更加明确,方便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推动企业的总体经济的发展。

  总结:随着建筑业以及其他项目施工行业的发展,资产设备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结果。资产设备的管理也影响企业的成本计算和总体经济发展。对于资产设备的管理应该提高认识程度,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增强资产设备的管理,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1]郝金旺。搞活资产设备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J]。辽宁经济,20xx(1)。

  [2]顾士彬,李有利,李艳春。物资跟踪管理系统在运河煤矿经营管理中的创新与运用[J]。煤炭工程,20xx(12)。

  [3]蔡真捷。论如何加强大中型水力发电企业设备资产管理[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xx(8)。

经营管理论文4

  一、“新零售”概述

  马云在杭州云栖大会上认为未来“新零售”时代将取代纯电商时代,“新零售”将线上线下和物流进行整合,成为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特别是这次疫情过后借助新零售模式优势重新整合线上信息流服务与线下物流和消费体验,必将大行其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目前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物联和互联的有机整合,使得商品和服务日益数字化,线下体验、线上服务以及物流的深度融合,利用移动终端消费者可进行线上电商、线下实体的体验消费,催生了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即以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共享为特征的“新零售”模式。在新零售的背景下,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对线下的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的过程进行换代升级,重塑全新的商业生态竞争模式,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必然会影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没有立足市场,通过细分人才岗位需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从而导致“双创”人才培养方式与实际岗位需求相脱离。

  因此,厘清新零售对连锁经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的新要求,探索研究新零售模式下连锁经营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路径及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二、新零售背景下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校企深度合作,导致人才培养定位不清

  由于缺乏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缺乏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目标性,高职院校设置连锁经营专业没有产业背景,与企业的对接合作不深,往往带领学生到合作的连锁企业参观学习和实习,学生只从事一些简单的收银工作,无法了解连锁经营的核心运作流程,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人才培养定定位不准,没有面向特定行业。因此,教学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大而化之,缺乏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缺乏产业化场景的专业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定位十分模糊。

  新零售将产生许多各不相同的连锁业态形式,因此,企业不仅需要能熟练掌握各种新技术、熟悉管理的通识人才,更要熟悉行业背景和市场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连锁类毕业生专业定位太过宽泛,没有将工匠精神纳入毕业生的关键能力培养目标,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直接胜任具体工作崗位,缺乏就业竞争力,无法向社会输送适应市场竞争的复合性创新人才。

  (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创新

  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没有根据新零售背景设置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数据分析等相关课程,没有将这些课程体系进行产教融合,没有企业经验和扎实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没有配套的实训实践教学资源,专业的教学硬件和软件能力较差,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无异于“空中楼阁”,流于空谈。

  商店运营,商品展示和理货业务等连锁经营管理课程都是面向应用程序的。如果盲目地进行理论教学和书面讨论,就不可能为连锁业培养合适的专业技术技能。为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理论和实践课程应有机结合,运用配套的计算机设备,实训室设备和连锁经营虚拟仿真软件来进行教学和综合教学。但是由于资金短缺和其他因素,许多职业学院未能真正参加实践学习。尽管在学期末学校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的企业去实习,但也只是走马观花,并未接触到公司的核心业务。没什么实际效果。

  三、新零售商业模式是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新零售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行业发展需求

  目前新零售已脱颖而出,尤其是2020年1月份开始疫情的出现和蔓延,使线下零售实体店受疫情的冲击很大,大量中小型零售企业倒闭,街边转让商铺的广告比比皆是,更加证明新零售模式的未来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只有将线上电商和传统连锁零售业进行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全方位满足顾客体验,才能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和黏度,而通过技术创新,阿里的盒马生鲜和京东的数百万便利店等新零售业务模型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已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在传统的业务领域中,进行生产和消费的数据转换,优化数据,提高效率,并使用技术创新业务模型创造新价值。

  尤其是这次疫情过后,零售行业重新洗牌,要渡过目前难关,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需要的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可以熟练地整合在线和离线营销,了解在线客户管理,现代物流和移动支付,并熟悉数据管理和新媒体推广。需要有高质量的从业人员来满足新零售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在新零售背景下对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二)新零售背景下对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无论是传统连锁企业还是纯电子商务企业,在新零售模式下都必须完成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有机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零售企业需要大量的掌握物流技术知识和营销专业知识的连锁经营人才,高职连锁经营专业培养的管理人才是跨学科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既要具备一定的连锁经营管理实务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市场研究和分析功能,财务分析功能、客户管理、新媒体、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功能,这些具有可转让基础知识的管理人才将更有能力适应职位的更新和迭代,甚至适应不同行业的要求,以增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除了开设通识课程,还应与其他经管类专业如酒店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建立共享课程体系,以新零售为背景将所有专业的课程体系打通,定制开发校本教材,结合产业需求建立共享课程体系,建立专业群体系,培养综合管理人才,满足新型产业人才能力需要。

  四、新零售背景下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一)围绕工匠精神,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新的零售业务模式为连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连锁运营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共同参与教师联合培养和实训基地的升级改造。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学生入校即入厂,既是学生又是员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心传身授,振兴高职教育,培育能工巧匠,使学生掌握线下线上领域的工作能力,熟悉工作中的.每道工序流程,学会熟练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数据的精准定位和精准营销,掌握本专业必备的连锁经营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连锁企业业务流程,具有从事连锁企业职能管理、店铺开发、门店运营、商品采购、商品销售、理货管理、收银管理、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等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才能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二)以新零售工作情景设置连锁经营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训实践能力

  新零售对于连锁经营专业是新的契机,由于连锁经营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点,其专业课程的设计应紧跟时代发展。高职院校应主动与新零售类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探讨高职连锁经营专业学生课程设计,在现有的项目课程中融入新零售工作场景,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共同研究新零售工作岗位,进行课程评价和课程方案的修订,并不断开发新的专业核心课程。

  一方面,面对新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要加大对连锁经营专业虚拟仿真软件和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通过与连锁企业的无缝对接,共同建设实训实验基地,进行硬件实训基地的改造,将专业课的教学与智慧管理类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相结合,构建专业教学、综合应用、创新研究三大平台,购买软件开发配套的各种教学资源库,利用各种仿真软件提供的重要素材进行实训指导和模拟学习,对核心专业课程都开展教学做一体教学,整合教学资源,着重培养学生把握市场的能力、链接消费者的能力、做平台的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核心竞争能力,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基于虚拟仿真软件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实践为主导,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高度还原现代企业管理各类场景,并配备完整的作业流程,学生通过职业岗位带入工作任务,嵌入作业环节理论知识,以工作过程为驱动,完成项目流程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可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符合要求的交互性软件,通过模拟创业情景与环境,仿真现代企业的商务环境,使学生不用出去企业实习就可以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另一方面,通过创立智慧门店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店面的经营管理和决策,直观了解新零售真实的工作环境,逐步提升相应岗位能力,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重点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复合型应用性经营管理人才。

  (三)新零售背景下,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自己本身没有在相关企业工作的经历,不了解连锁企业运作流程和工作体系,是无法胜任教学任务的。要成为“双师型”教师,除了要承担讲授本专业课程的任务,努力提高本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外,更应该利用寒暑假或在学期课程任务不多的情况下,下企业基层进行挂职工作锻炼,工作时间可计入教师教学课时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由学校牵头,在与学校进行校企共建的企业中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与新零售实体店形成实习合作关系,真正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工作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创新能力,提升教师对产业的认知,熟悉产业人才需求标准。进行终身学习,积极参加校内外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大赛,以及产教融合的培训,了解新零售最前沿的产品,将新零售科技如AR导购、无感支付通道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学校定期聘请校外零售专家为教师和学生举办各种创新创业交流会。共同提升专业教师的“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教学能力、营销职业能力,全面提升师资团队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企业可以安排导师进入课堂,促进校企协同育人,促使学校教学紧密贴合企业生产实际,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需求、新形势”融入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更多贴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行业的变化与发展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不断更新,要全面了解了零售行业的新发展和新动态,要更好地培养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必须紧跟行业发展,与企业保持一致,将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有效融合,为学生打造属于新零售的新课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将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高职连锁经营专业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优秀人才。

经营管理论文5

  摘要: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风景旅游区正处于城乡统筹和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在快速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等多重挑战下,大量管理落后的风景区破败严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风景旅游区的管理现状,明确当前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我国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下一步探索的内容与方向。

  关键词: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探索

  一、我国风景旅游区经营现状

  我国绝大多数旅游风景区文化资源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长期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和城乡统筹发展等多重挑战,旅游风景区越来越受到货币经济的冲击,风景区文化资源保护得不到充分重视。除了极少数传统风景区被列为历史文化风景区得到较好发展外,多数传统风景区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旅游风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亟待改变。

  二、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简述

  (一)国家直营管理模式

  国家直营管理模式就是国家的政府作为该类风景旅游区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作为唯一拥有者行使经营权,因此所有涉及风景区的费用,包括管理、景区保护和景点开发方面的经费均由国家财政支出,而景区门票及其相关景区内项目收入直接上缴国家财政,同时景区门票定价权属于国家。这种模式缺乏整体的保护建设规划,没有牵头部门规范古民居建筑拆迁、新建建筑用地审批管理等工作,无法正确处理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与保护古民居的关系。

  (二)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

  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与国家直营管理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行使风景区经营权的是企业,这一管理模式充分适应市场需求,以市场的需求为景区开发导向,以此为基础将景区整体进行包装后作为一项产业推入市场,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充分调动了风景区主体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景区的经济效率。但我们也要认识到,随着人际关系日趋理性化,农村传统生活的合理性及其价值越来越受到破坏和质疑。安于宿命、不重诚信、轻视规则、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等思维和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化为实际而具体的行动,造成散落在相对偏僻、贫困落后的传统风景区破败严重。除了极少数传统风景区被列为历史文化风景区得到较好发展外,多数传统风景区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三、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的政策建议

  (一)创新旅游模式

  1.村镇旅游模式。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在这一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旅游业充分利用当地村镇特色文化,将当地特色融入旅游开发,依靠古村落古建筑的文化氛围作为基点,以新农村建设为助力,大力发展了诸如农家乐、村寨游、古文化游、新村风貌游等多种类型。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游与村镇游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主要旅游资源围绕当地特色文化进行包装,这就要求当地风景区有一定的历史沉淀,在这一基础上,大力宣传当地农村风土人情和名俗文化,并整理成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名俗文化,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增添文化色彩,如民间技艺、农耕展示、节庆活动、时令民俗以及民族歌舞等休闲旅游活、动。该类旅游模式大力发展了民俗文化型、农耕文化型、乡土文化型等类型。

  3.文化创意与跨界经营。

  跳出风景旅游区看风景旅游区,能给风景旅游区注入更多的生命力。风景旅游区不能单独看成住宿,而应该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保留当地特色生活。如果只是住宿,很难竞争过酒店,给客人留下的理由。此外,游客住风景旅游区是为了旅行休闲,感受另外一种生活方式。风景旅游区要借用环境、人文等要素,注意设计感与卖点,把餐饮、客房、人、物产等结合起来,风景旅游区经营会看到另一片新天地。

  (二)创新宣传渠道

  1.社群商业与自媒体传播。

  社群商业的`主旨就是去中介化,充分运用社群基础进行营销宣传,而在这一过程中,自媒体传播工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风景旅游区在宣传方面首先要学会使用自媒体工具,如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工具,保证自身特色的同时,打造与自身特色关联性强的客户群,做到精准宣传,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2.“环境资源+”。

  环境资源包括“农业资源”与“山水资源”。风景旅游区,重点在“民”。如何体现“民”,远离“市”,大道同源,殊途同归。风景旅游区的打造就好比一件商品的包装,而这件商品包装上最吸引人就是商品代表的地方文化。

  3.引入智能化宣传渠道。

  在社交媒体工具空前应用的今天,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社会中每个个体或集体将共用集成了各种类型的混合云平台,这已经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风景旅游区经营者应该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方式打造体现自身特色的宣传平台,利用图片、文字和视频,对酒店内各房间情况(如报价)、提供餐饮情况(如特色菜肴、酒店位置和周边环境)等进行展示,使用户在家即可轻易获得景区的相关信息。

  4.适当的定位。

  有人说,住风景旅游区,定位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准确的定位意味着风景区作为一件商品,它在市场中的价格区间、市场受众、产品收益以及后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宣传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定位问题。像“云台山风景旅游区”的火爆,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景区项目选址方面合适的定位。

  5.适当的宣传口号。

  风景旅游区的宣传口号设计的要点就是要求突出重点、容易、积极,这就要求口号短而精,切忌口号空洞、长篇。具体风景旅游区选址应遵循从大环境到小环境的思考方式。通过对于国内外成功风景区宣传案例的分析总结,一个成功的风景区宣传口号主要遵循两大原则:

  (1)合法可用。

  合乎法律规定是一个成功宣传口号的立身之本,但由于我国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这一最基本的原则常常是最容易忽略的,在我国村镇旅游风景区,这类现象尤其明显。再好的宣传口号如果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就存在随时被剽窃甚至被占有的风险,轻则损失景区声誉,重则随之而来的是高额的宣传费用“打了水漂”,甚至惹上法律纠纷。

  (2)易读易记。

  风景旅游区的宣传口号设计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让游客知道,从而产生旅游的兴趣,因此,口号应该简单易懂,朗朗上口,易于理解,不要在口号中出现多音字或者是多解字,这只会降低游客的兴趣,如裸心谷、过云山居等风景旅游区等品牌都非常易读易记。

  (三)创新服务模式

  人情味的服务是一种有温度、能够传递情感的服务。能够让客人感受到风景旅游区的情感,从而能够调动起客人的情绪,如感动情绪,让客人心里暖暖的。情绪波动分为两种:负情绪波动(失望、愤怒、不解等),正情绪波动(感动等)。好的服务质量两个标准:切实解决了客人难以处理的问题,服务超出了客人的心理预期。可尝试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1.低价高值服务。

  其是指风景旅游区消耗极低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对客人来说却很有价值的服务,如叫醒服务、行李寄存、延迟退房(当天没有客人入住的情况)、提供针线包雨伞等、行程规划、预定门票、收发快递、照片打印等。

  ①超出预期的服务,能够给客人带来惊喜。

  ②区别服务对待,针对不同客人提供灵活性的服务。

  ③细心、主动、能够有预见性为客人服务。

  ④打破常规。

  ⑤站在客人角度考虑问题。

  2.标准化风景旅游区的服务。

  细心观察客人行为举动,主动、预见性地提供服务,如客人从外面买了一些水果回来,主动问客人是否需要水果刀。服务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贯穿着客人预订、入住、离开三个阶段。客人在网上预定后,服务就已经开始了。服务的关键在于能够有效地执行。风景旅游区从掌柜到前台、清洁人员都是服务的执行者,对服务人员进行服务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有效激励员工,提高服务质量,如被客人提名表扬的员工,风景旅游区给予物质奖励。

  3.服务内容细节化。

  (1)服务内容要具体化,把服务的内容进行整合告知客人。

  (2)在旺季时,客人要求会很多。这时候要把客人各种要求记在本子上。根据要求的轻重缓急,一一去解决。以防忘记或者遗漏未去解决,导致客人不满。

  (3)和客人进行有效沟通,对客人提出的要求要理解到位,以防对客人提出的要求理解片面或者有误,在解决过程中不符合客人的要求。四、结语风景旅游区的经营管理必须尊重当地地域文化及其发展规律,以严谨积极的态度,使得当地居民享受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国的绝大多数风景旅游区正处于城乡统筹和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在这一情况下,如何实现多规融合,深化和细化相关配套政策,将是我国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下一步探索的内容与方向。

  参考文献:

  [1]崔风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许彬.公共经济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苏文才,孙文昌.旅游资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梁正宁.论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市场化经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48-50.

  [5]李小波.四川省风景区经营体制改革及其问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29(3):113-117.

  [6]徐蒿龄.中国的世界遗产管理之路———黄山模式评价及其更新(下)[J].旅游学刊,2003,18(2):44-50.

经营管理论文6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条件就是有着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如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缺乏管理人才,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加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国企改革的深入,以前人才培养模式渐渐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基于此,笔者着重强调国企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最后给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以达成为促进国企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经营管理 人才建设 策略研究

  新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让国企在这种形势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而人才培养机制一定要合理、完善,不然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国企实际经营管理中,人才培养机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阻碍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做好相关机制建设极具现实意义。本文重点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国企经营管理中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国有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出现的。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

  1.人才培养制度不完善。

  在当前的一些国有企业管理中,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培养工作是企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由于培养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和自身人才的培养方面还略有不足,这就导致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一些经济活动中,相关的标准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

  2.相关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国有企业运行体制中,不仅要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还要注重人才管理、人才培养的评估和监督。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在人才培养中没有相应的培养体系,对人事管理监督评估还不够完善,没有对人才培养过多的关注,一些国有企业领导注重对经济活动工作的开展和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监督和协调,忽略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使得相关的监督评估机制不够完善。在人才培养机制执行和落实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的人才培养途径和人才监督体制,人才评估监督机制不能有效体现企业管理的职能性和价值性。一些国有企业人才管理方式,没有健全的控制体系,人才培养工作不能更好的开展。

  3.不重视员工的主动性。

  在企业活动过程中,对员工的主体性不够重视,没有有效的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相关领导对人才主体性还比较淡薄,企业工作受到阻碍,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详细,信息平台不够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上存在着片面追求利润增长的理念,一些企业领导有着先提升企业利润,再培养人才的思想,对于人才的主体性意识不强,企业人员缺少相关的监督,从而制约了国有企业更好的发展。

  4.薪酬分配机制不合理。

  物质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工作的基本动力。薪酬是对员工的认可,是员工个人工作价值的标志。衡量员工的个人地位也是薪酬来决定的,因此,薪酬待遇低是造成人才流失的直接原因。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和相关政策的完善,国有企业对吸引人才的优势已逐步丧失,如住房、医疗、养老等福利保障。同时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薪酬分配中重视向中高层管理人员倾斜,而忽视了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员工的待遇。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相比,员工收入水平较低,福利相对较差,加之员工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势必造成人才的不断流失。

  二、国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措施

  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影响了国企的发展,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1.完善党管人才原则。

  人才有机结合,完善选人用人、人才开发、人才运用等方面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促进企业发展。根据工作实际和不同岗位的特点,确定人才选用标准,规范选拔程序,科学选聘人才。探索国内国际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建立各类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库。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基于绩效考核的全责一致、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2.建立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评价体系是在企业的人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服务的。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而有针对性的人才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设定岗位职责,明确评价标准,要做到指标明确、程序规范、方法科学、操作简便。重点实行实绩民主评议制,扩大员工整体参与度。同时编制人才业绩档案,作为评定考核其工作业绩的基本依据。对掌握核心技术专业人才评价的重是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和业内人士认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的重点是经济效益和出资人认可,对政工人才评价的重点是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和群众认可。按照业绩高低,贡献大小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机制;探索人才智力成果、前沿技术等入股参与收入分配,使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认可。

  3.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不断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有计划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科学制定培训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总量同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工作开展相适应,人才素质同所担负任务相适应。突出教育培训的重点,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培养内容: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注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带头人;对经营管理人才,要重点加强法律法规、经营思路、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培养;对政工人才,要着重提高其党性修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立健全各类培训制度,切实抓好初任、任职和在职轮训,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和执(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加强对学历、学位和各种培训证书的管理。逐步建立适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点的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培训体系。

  4.落实人才薪酬制度。

  在国有企业运作过程中,评估和核算是企业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方式,同时也能够有效保障人才培养机制的标准化。在企业活动中,应该定期及时的对人员工作业绩和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以便于能够对员工进行考核,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创造力。落实人才津贴制度,加强对员工绩效考核和评估,进而提升人才培养的价值。注重人才培养机制改进和创新,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有效的考核评估制度,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机制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促进人才成长动力。

  三、提高国企经营管理后备人才的整体素质

  对后备人才坚持动态管理,最首要的原则就是当关键岗位出现空缺时,要在公开竞聘的情况下对后备人才进行择优录用。其次,将国企中各级负责后备人才培养的领导作为考核对象,对这些责任人进行定期评估考核,在任期内必须培养出合格接班人,否则不能晋升。即将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纳入到部门绩效考评中,这样就增强了领导对于后备人才队伍管理的主动性。第三,打破原有后备人才只能通过职务上升才能提升薪酬的做法,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为后备人才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基础。国有企业可以尝试建立非常态的宽幅薪酬体系,为后备人才设立相关津贴,通过提高薪酬的方式加大对后备人才的激励作用。最后,要对后备人才库及时更新。对于年度考核评估不称职的员工,要取消其当期后备人才的资格,对于三年内没有理论创新,五年内无突出经济贡献的后备人员,经企业讨论审定就要请其退出。

  四、结语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现如今的市场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做好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生搬硬套,需要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人才培养措施。

  参考文献:

  [1]吴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15).

  [2]姚金立.国有施工企业关键岗位培训工作[J].才智.20xx(10).

  [3]王延雄.浅议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配置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xx(09).

  [4]宋莹.战略转型中如何加速人才培养计划[J].人力资源管理.20xx(08).

经营管理论文7

  一、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多企业虽然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并不是所有人力资源部门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的工作较为简单,对人员的应聘和离职进行登记,随时管理企业人员档案及企业其他杂务。其实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人员的构成,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及企业今后发展需要哪些类型人才等等。企业管理最终要落实到人员的管理,而松散的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二、如何完善企业经营管理

  1.明确企业经营目标

  企业是产品制造的经营实体,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只有强效的经营管理工作才能推动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了解自身的特点,制定总体经营目标。首先,企业应该在产品生产、销售环节中,清理一些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物资消耗,这样才能更加确定企业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其次,企业应该有效控制各类效益指标,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使其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由此,企业通过经营管理活动建立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2.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工作是针对人的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所以,企业在实施经营管理的时候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管理人员都要重视人才素质的重要性,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管理人员上岗要有相应的岗位资格认证,同时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拔的时候要实施严格的竞聘制度。在为员工制定薪酬的时候,更应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对不同工作能力、不同等级的人员在薪酬待遇上有相应的差别,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获得相应的收入。

  3.提升经营管理的内控力度

  只有企业真正的重视了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那么其才能更快速地发展壮大,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是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高效的完成,因此,应先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所进行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同时,也要重视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监察工作,找到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定期的检查,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另外,还应准确并且高效的进行信息沟通工作,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因人工操作而带来的误差,还应大力引入计算机办公系统。

  三、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思路

  1.高利润资本的运作

  企业在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方面始终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只要企业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获取高增长率,企业的利润就会不断提高。这种资本运作从本质上来说割裂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速度之间的逻辑关系,片面抓住企业的某一发展过程,不仅是理论上的片面,而且对实践经营同样存在弊端。其实,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发展速度问题,另一方面取决于收益水平问题。我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放弃传统的资本运作理念,正确处理好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的关系,将市场占有率和高额利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开发高品质产品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首先要向市场推出高品质的产品。如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高额利润,却不能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不认真思考产品质量和需求愿望,不能将利益追求和消费者需求结合起来,这样的企业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即便短期内可以获得利润,依然无法实现长期发展。所以说,某种产品能否为企业来带更高的经济效益,最终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接受产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消费者,而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和需求程度决定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科技创新水平。

  3.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时代在不断发展,如果一直只是运用过去的方法,那么总会有一天被淘汰。所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进行技术上的创新,调整产品结构,使得生产不断升级,落后的就会被逐渐淘汰,效益不断提高,只有这样做,企业才能够快速地发展下去。加强企业的项目规划和实施管理,就企业内部比较薄弱的环节,应该筹集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去将其进行改造和解决,加大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占有一席之地。4.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企业管理最终是对企业人员的管理,只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才能整体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帮助企业共同实现今后的战略发展目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不断更新管理制度,积极引入绩效管理措施,为员工扩展一个广阔的平台施展个人的工作能力。此外,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制定一些奖惩制度,还可以征求企业员工意见,组织各类培训和拓展训练,放松员工紧张的工作情绪,环节压力,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工作氛围。

  四、总结

  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较为复杂,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想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应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我国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能够科学有序进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经营管理论文8

  摘要:年度经营计划是对企业全面工作的总体筹划和安排,是落实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对企业年度的经营业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笔者参与编制福清核电“365”年度经营工作计划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如何建立公司预算、计划和考核管理制度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为目标,以管理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核电;管理;指标体系

  近年来,中核集团及各成员单位建立了计划预算和考核的一体化(简称JYK)管理体系,在此框架下福清核电逐步探索出了构建经营计划管理指标体系的方法和模式,能够贯彻执行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规划和重大决策,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全面深化党建,筑牢运行机组安全生产根基,推进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建设打开多元化经营新局面。该管理指标体系汇合了公司三大核心、六条主线、五大专项工作的工作部署,按照各业务模块进行合理的分解,形成具有可量化的、可操作性的以及可及时调整的具体的行动指导目标,并且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手段对指标体系进行定期跟踪、监督和考核,为企业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管理指标体系有效承接中国核电等上级单位的管理目标和任务

  在中国核电初步设定各成员公司下一年度的初步目标和任务后,福清核电公司即从经济指标、投资管理、安全运行、工程建设、经营管理、市场开发、党建宣传等方面组织各领域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公司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对各项目标和任务按职责分工落实到公司分管领导和主责部门,并通过各归口部门和中国核电本部对口部门进行积极的对接和讨论,就目标和任务的合理性、准确性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多次的讨论和对接,公司各主责部门所承担的指标和任务逐步与中国核电对口部门达成了一致意见,为福清核电年度JYK责任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

  2制定“365”经营指标体系逐级分解和落实目标任务

  福清核电绩效考核责任书中的JYK目标和任务,是中国核电对公司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的总体要求,为将这些工作落实到实处,福清核电始终遵循“以计划落实规划、以预算保障计划、以考核督促计划、以奖惩兑现绩效”的指导方针,按照“对上有效承接,对下逐级分解”的工作方式,紧紧围绕年度JYK目标,统一工作思路,按照中国核电工作部署和公司“十三五”规划,结合市场形势分析、管理目标与任务,提炼出公司三大核心、六条工作主线和五大专项任务,并分解为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由上向下分解,形成处室年度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框架;由下向上承接,结合本处室职责,逐项分解、落实责任,形成处室管理目标和计划任务;处室横向对接,形成专项工作计划和统筹计划;计划预算同步启动、同步申报,做到计划和预算相匹配。公司20xx年构建的“365”经营指标体系是践行公司党委“六个一”和“六同”工作理念,落实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的具体方案。企业战略规划的实现需要“365”经营目标去分解、落实到每个年度、每个月份、每个部门、每名员工,其详实、准确地描述了公司发展理念和管理意图,确保公司发展沿着公司党委、总部的战略规划前进。在20xx年度计划编制中,公司总经理亲自主抓公司级目标和任务,围绕党建文化、安全管理、生产运行、工程建设、经营管理、技术管理等六个工作主线,紧扣中国核电365战略体系,通过反复的研究和讨论,在公司层面制定了54项重点任务,并要求各部门围绕公司级目标和任务进行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处室的年度工作计划中,最终形成了6800余条目标和任务,这些部门目标和任务的确立,为完成福清核电年度目标和任务提供了有效保障。

  3签订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确保“365”目标任务落实

  3.1签订公司领导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

  为了贯彻目标和任务层层落实的方针,并有效承接安全与经营管理责任,按照公司分管领导的管理职责,组织签订公司副总经理与总经理、董事长的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该责任书的主体内容结合了公司JYK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公司“十三五”规划在当年的主要工作、年度计划中的重点任务等,包括年度JYK管理中的经济指标、分管领域承接的JYK目标和任务、分管领域内年度重点工作、约束性指标等。这一责任书的签订,是公司内部对年度目标及任务的第一层面的承接,是公司JYK管理“自上而下、逐级管理”模式的重要体现。

  3.2签订处室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

  作为公司JYK管理的.关键层级,部门级的计划管控和绩效考核是重中之重。在继续发挥JYK体系“承上启下创业绩,科学管理共发展”的作用和优势下,紧紧围绕如何高效优质完成公司年度目标,依据考核目标全面不遗漏、部分考核目标优于公司考核目标、考核指标及任务与处室职责紧密相关联等原则,开展持续开放的沟通交流,定量定性地确定有利于公司目标达成的考核指标和任务。处室层级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主要内容包括: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和任务、年度约束性指标、年度安全环保质量责任书、年度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四大部分,其中“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和任务”中,全面落实了各部门承接的公司级目标和任务,形成部门级的分解目标和任务,为全面完成公司年度计划和JYK考核责任书中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奠定了基础。

  3.3签订全员绩效考核责任书

  全员绩效管理体系为公司层提供了具体的管理抓手,员工绩效作为公司、处室绩效考核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公司第三个层级落实目标和任务的最直接反映。按照中核集团公司精确定位、精细管理、精准考核的基本要求,按照以业绩导向、责任传递原则,形成“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管理机制,以关键绩效指标(KPI)、工作任务目标(GS)、约束性指标(MI)结合的绩效指标体系,各处室按处室、科值、班组员工的层次,逐级签订员工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将各部门承接的目标和任务,全部细化分解到具体的实施人员。同时,按照月度、季度、年度的频率,采用360度全方位形式,对员工素质能力进行评价,确保考核实施工作有标准、管理全覆盖、考核无盲区、奖惩有依据,激励与约束全员高效履行岗位职责,持续改进个人绩效,提升处室整体绩效,实现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完成公司年度JYK目标和任务。

  4构建“365”目标和任务管控机制

  福清核电“365”战略体系总共部署了54项公司级目标和任务,6800余项处室级目标和任务,为有效跟踪各级计划的执行情况,建立与之配套的信息化的反馈跟踪机制势在必行。结合上级部门对成员公司计划、预算、考核一体的管理思路,福清核电公司借助于公司内部现有管理软件平台,自主研发了具有福清核电特色的计划管理模块,通过该模块实现了目标和任务管控的三大功能:公司年度JYK责任书管理、公司年度计划管理、公司月度计划管理,高效地实现了年度JYK目标及分解目标的两级反馈、年度与月度计划的跟踪反馈。依托福清核电计划管理平台,各处室按月度、季度向归口管理部门上报当期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投资完成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可确保公司重点战略任务、年度和月度综合计划得到有效跟踪,并可及时了解各级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公司级目标和任务提出预警,再通过公司JYK管理小组的月度绩效考核会议、公司月度安全质量暨工作会议、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等平台和机制,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原因分析,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和行动进行纠偏,对完成年度目标和任务起到了有效的管控作用。

  5完善“365”目标和任务绩效考核体系

  “365”经营目标为公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为绩效考核评价提供强有力的、量化的考核依据。公司承接中国核电20xx年安全、质量、党建和经营绩效考核各项指标,为进一步强调计划执行的重要性,落实以考核督促计划的JYK管理要求,结合公司所承担业务及以往绩效考核工作经验反馈,坚持指标可衡量、可考核原则,完善了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公司根据“365”经营管理指标体系的要求,优化完善了《绩效考核管理大纲》、《年度绩效考核管理》、《月度绩效考核管理》程序,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公司全体党委委员和总经理部组成的绩效考核委员会,设立了绩效考核组及绩效考核办公室开展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建立了覆盖公司党建文化、生产运行、工程建设、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等整体全面的年度以及月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年度绩效考核指标系统包括生产经营指标、公共管理性指标、年度计划重点任务、预算控制、公司期望满意度、约束性指标及年度考核激励,并按照处室分工优化了公司的共担指标以及公司领导的期望满意度指标。月度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公司一票否决的约束指标、月度JYK重点任务、处室重要工作、履职情况、约束性指标、专项考核指标以及在公司月度安全质量、生产运行、调试进度、工程建设、综合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月度嘉奖。针对不同的考核内容,坚持SMART原则,从合理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等多方面考虑,全面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确保“365”目标和任务的考核管理体系程序公正、标准公平、结果公开,真正体现了“考核是手段,不是目的”的理念。另外,对于公司全员绩效的考核,分为月度、季度、年度开展,主要以各级绩效考核责任书为主要内容,根据员工岗位以不同的形式及频次进行考核,将员工个人绩效与所在处室绩效挂钩,结合个人承担任务和实际贡献,由上级依据可观察到的事实或工作表现进行相应的考核,充分体现绩效考核的业绩导向原则和责任传递原则。

  6通过“365”指标体系,整合资源实施领域专项激励

  “365”经营目标为公司全局性和系统化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手段,通过公司级目标和专项任务的明确,及时整理、汇总,并协调内外部的可利用资源,为公司的管理决策提供更加系统的、数量化的决策建议,为公司各级员工有方向、有重点地开展工作提供有效激励。为进一步完善“业绩导向、按劳取酬”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全体员工的归属感,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管理要求,对生产运行、工程管理、经营管理等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实施专项激励。由人力资源部门在年初制定专项激励方案,报送公司总经理部审查、批准,在年度工作开展中,对满足激励方案相关标准的项目,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7结语

  福清核电经过不断的探索,各级管理人员的不断思考、总结、琢磨、实践,并结合上级部门的管理要求,已经开辟了一条属于福清核电特色的经营管理道路,通过公司“365”经营指标管理体系,以公司年度JYK责任书为导向、以公司年度工作计划为目标、以各级责任书为抓手、以管理平台和管理体系为保障的JYK管理体系,体现了内容全面、层次分明、月年结合、考核有度的特点,为进一步促进公司年度目标和任务的高效完成和提升公司、部门、员工各层级的绩效指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福清核电将加强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吸收各方面、各层次的建议,继续评估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可行性、科学性,持续优化考核体系和考核指标;加强计划预算执行力,进一步提升福清核电“365”指标体系的管理工作,逐步铸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鱼凤萍.管控一体化是发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能源,20xx,39(01):44-47.

经营管理论文9

  一、我国企业目前管理现状

  (一)企业管理因素

  说到底企业的经营核心还在于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力。管理者存在问题,难免会对企业的管理运行存在着很大影响。具体表现为:居上位的管理者如果不主动的话就会对公司整体造成一种松懈氛围,就会使企业缺乏进取力和拼博精神;企业内部管理不够科学,企业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样企业内部管理不力会使企业员工效率无法提升,从而导致企业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也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不能走上正常的轨道。

  (二)人力资源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目前不少企业均存在着整体员工年龄结构不合理和知识结构年龄老化现象,许多企业员工的技能比较单一,而净资源流动率中,蓝领员工流动率较少,相比之下,白领员工流动率较大,出现频临跳槽等现象,表现出人事管理不稳定,以及在劳动关系方面存在较严重问题,人才流失严重,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较大地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

  二、我国目前企业的经营状况

  企业经营是指以企业为载体或经营组织的物质资料经营,是指企业经营者为获得最大经济利益而运用经济利益权力,用最少的物资消耗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产品经济活动。也就是说,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所组织进行的一切生产销售活动。企业经营是企业的最主要的业务,也是企业这种组织存在的最主要目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发展不均横,也导致了企业在经营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行业规划不合理,缺乏长远目标

  有句老话说“同行是冤家”的确从现实意义上说,同行不论是产品还是经营模式都基本差不多,而市场份额必定是此消彼长的,所以彼此之间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但从长远看,恰是这种危机意识促使彼此之间努力地在提高自己的业务和经营水平。这种良好的竞争必然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但有些地方对整个行业规划不合理,整个行业的规划并不是由专业人员制定的,而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制定,这样一来企业就会出现经营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而由于行业之间没有合理的信息沟通,导致在经营时整个行业会不停地重负之前的错误。对整个行业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长远目标。

  (二)对企业自身经营定位不准确,经营方式不准确

  行业之间有竞争同行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从根本上说,企业最终的盈亏还是依赖于自身的经营力。但在现实中,不少中小企业甚至某些大型企业,存在对自身经营活动定位不准确问题。比如不少公司为打压竞争对手,而采取低价抛售手段,也有的企业为了排挤竞争对手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等,这些现象不仅会带动整个行业的低价风潮,如果这一现象持续时间长久的话,势必将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不少企业经营范围很广,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自己的产品,盲目地进军并不是自己擅长的行业或产品,其最终将会导致惨淡收场。也有不少企业经营手段单一,仅局限于某几个固定的场所,而流失了许多客源,也少了许多效益。

  (三)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经营针对的就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服务暂且不论,提供的产品如果不能吸引客源,缺乏市场,即使再善于经营也是无济于事的。我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产品制造中心,但这种较低级的制造业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收益。其归根结底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掌握核心的高科技技术,也就缺乏在这个知识技术占主导的经济世界中占得较多的比例。导致我国有些企业只能挣些依靠劳动力的基数的外汇,也就导致我国有些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无法争得一席之位。

  三、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各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智能商务、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管理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的要求。

  (二)企业管理经营信息化

  现在社会的发展赖以依靠的就是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近年来,无论是人的生活还是工作都得益于科技带来的便利。现代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必然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的快传递和共享,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和管理透明公开化。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变革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将成为我国企业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行列的基础。

  (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扩大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应大力经营管理创新。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提倡创新思维,以新的思想管理企业,让企业员工尽可能多的参与到日常企业管理,积极接受新思想和新的科技,建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管理经营模式。

  (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是关系密切,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深层内涵。企业文化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基石,是以人为着眼点的一种管理实践,它强调要把企业建成一种人人都具有共同愿景使命感和责任心的组织。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共有的价值观,是企业员工的共同的信仰。企业文化是企业增长力和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获得成功收获的土壤。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进入WTO以后相当于我国进入了一个国际化大市场,使我国的企业有了更广阔地发展空间,但同时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和竞争压力。这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接触世界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的经营决定着企业的盈亏状况。加强企业现代化、科学化经营管理,增强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乃是企业的生命线。

经营管理论文10

  一、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企业内控的重要作用

  会计资料的可靠和真实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前提,因此,必须借助企业内控来保驾护航。基于企业内控机制具有严密控制的特点,将其应用于会计资料的审核、汇总、复核等处理中,能够将错误及时的发现并纠正,将企业的损失尽可能的减少,同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基础。

  二、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企业内控的具体策略

  1.件监督机制、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健全

  也就是将国有资产风险防范体系构建,对资产清算、决策控制和财务控制等严格把关,同时将企业资产管理内控水平不断的提升,加强对财务的控制和经营风险的防范,使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得到保障。并将责任主体明确,将规范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起到有效防范风险的作用。还有就是将内控制度渗透于各项业务全过程中,使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得以全部覆盖,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除此之外还要将内控责任制健全,使各方的职责得以明确。对于财务制度严格制定,将台账建好,保证登记的及时性,对实物进行定期的清查,对可移动的国有资产采取定人定位管理,责任到人,使国有资产的安全得到保障。

  2.将具有操作性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建立,促进资产经营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升

  要想实现国有企业的快速、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除了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提升之外,还要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综合能力不断的提升,同时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也凸显针对性。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了解,同时在业务水平和思想觉悟上不断的提升,同时加强对管理阶层的鼓励和激励,使其不断的开拓创新,并将新构想大量提出,促进资产持续的增值和保值。还有就是定期培训企业财务人员,使其对新政策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进而对资产账务处理予以规范,使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得到保障,同时也实现财务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还有就是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国有资产的指标核算、国有资产增值收入的分配管理与核算、国有资产投资融资方式、账务处理、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培训的重点,进而形成国有资产保护网。

  3.将企业资金的流程管理作为重点

  也就是将企业的资金管理作为重点,进而将企业资金使用审批的流程作为关键,保证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规范性。对于固定资产也要加强管理,分离购置处置固定资产的执行人与批准人,分离工程项目上的`编制人与项目预算审批人,对企业资金使用审批流程加强管理,对资金流向全面掌握,在筹资结构上保持合理性,将成本费用定额标准合理的制定,促进企业资金的高速运转和充分运作。在管理资金使用流程的时候,将资产处置和企业资产经营作为重点,将行业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将企业的融资行为不断规范,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担保风险予以防范,以资产关系的理顺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结语目前在现代化企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企业内控其中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和治理结构的完善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企业目标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实现。反之,假如企业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内控水平不高,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对我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完善企业内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营管理论文11

  合同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取得效益的桥梁,也是保障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遭遇风险时的重要规避方法。实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达到利益最大化。而管理合同就是在为企业提供规范化的合同机制和合法的解决风险方法。因此管理合同是企业管理的职能,科学的、合理的运用才能够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当今社会,企业要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在合作当中面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等程序当中,就必然要努力做到零诉讼,从而降低经营风险,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只有加强对合同的管理,才能够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一、管理合同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条件下,企业也在快速的发展成长,企业涉及的层次也越来越广,从生活水平到虚拟网络内容越来越复杂,在竞争中企业要谋求发展,就必须要与其他企业合作共赢,而靠“朋友义气”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管理合同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是否理性化、法治化的标志。企业加强管理合同对于企业在竞争中防范风险、减少利益纠纷、促进经营管理以及提高效益是十分的重要。加强企业管理合同,既可以保障自身的利益不被侵犯,又可以确保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在合法范围内最大的使用,在企业面对自然风险、法律风险和商业风险时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如果淡化风险的防范意识,管理合同不受重视,企业的运营将会陷入被动的一方,因此企业应该把管理合同的工作作为企业基本工作的重要内容,法律工作的重点对象。管理合同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要约、签约等内容,而是全方位的科学的有效管理,在企业当中合同管理工作的提升将直接推动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在保障企业利益的同时又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能否有效的管理合同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加强企业管理合同的作用和意义

  1.加强合同管理的意义

  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切行为最终都会体现在合同上。企业实行管理合同的制度,是企业正确用法律的方法来管理自身的体现,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合同已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义务和享有的依据,是双方相互认可的承诺。管理合同也越来越重要,企业每年都会签订一大批的合同,并履行、变更及解除等等,如果只依靠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企业内部加强管理合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掌握企业的经营动向、规避风险、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企业管理合同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度,从而影响产品效益,产品失效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社会生存,使其不能够面对大大小小的竞争压力。没有有效合理的管理合同的方法,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够正常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阻碍了企业发展的战略脚步。它也不再是简单的签约、承诺等内容了,而是一种全方位的科学管理方法,现代的企业如果能够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加强合同管理的作用

  (1)企业而言,加强合同的管理力度,即是在为企业建立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促使企业有法可依及时发现其发展达的漏洞,从而避免经济损失。

  (2)合同管理既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专业化又能增长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其合同成本的价格分析,进而达到有效的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从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

  (3)对合同加强其管理,在提升合同审查与审批工作效率的同时,既是在对合同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无形之中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为企业的工作氛围保持了良好的风气。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4)加强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是减少经济纠纷的有效手段,且在面对纠纷时也能够依据合同从而合法的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因此加强合同管理既是在对合同条款的掌握力度增强,提高其执行合同条款的自觉性和法制观念,做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三、在企业发展中如何实际的运用管理合同

  1.企业发展中的管理合同

  管理合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通过合理的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完成计划中的企业发展、经营策略和目标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合同大致分为准备签订前的管理、签订中的管理、履行合同中的管理、终止合同时的管理。这些环节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关系,有着各自的内容和特点。加强管理合同对企业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特殊意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企业要快速的发展就必然会与其他企业合作共赢,而企业通常都是通过履行合同的严格程度来判断企业运作是否规范。

  2.科学实际的运用管理合同

  (1)签订前规避潜在风险①对企业的社会影响和信誉,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市场调查,建立档案,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提供参考。如果忽略了前期的调研,造成对企业和产品市场情况不了解,决策失误,不仅带来不了任何经济效益,反之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②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宣传与包装,让客户了解企业的产品用途、质量及特点,取得客户的信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合同签订在签订的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

  (2)签订中正确维护权利和义务①合同内容要明确、无误,包括合同当中的所有条款;承诺应肯定的答复,不是含糊不清的,有分歧要及时明确的在有效期内提出。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根据重要的程度组建相应的队伍,做到知己知彼,并制定相应的方案,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做好完整的记录。②事先做好法律咨询,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必要时向有关部门请求帮助,并经常组织企业员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规范合同文本的格式,做到合法性,文本内容条款齐全、文字含意清晰明了、责任明确,每一个字都做到准确无误才能避免风险。③最后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在合同文书上签字、盖章(加盖印章时应选择带有法律效应的印章,受法规保护的专用特性的法人印章)等必要的手续,这样合同才能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并及时送交有关机关审批,公证或备案,使合同得到法律的认可并保护。

  (3)相互履行①合同签订后及时建立账本,对企业自身的全部内容进行分类登记,科学高效的管理合同的信息;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增加管理合同的公开化,提高监督能力。这样可以及时了解企业自身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从而方便企业管理合同的人员检查和管理。及时督促企业按时、按标准的完成合同规定的进度,发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处理方法,保障企业自身的利益和义务。②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有一方变更合同时,必须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达成共识,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履行的条款、附加条件等等须得双方协商,经过对方同意,变更后的内容必须保障合法性、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

  (4)合同终止后在合同终止后对已经履行的不应终止,对于没有及时履行的条款终止履行。原本合同上的结算和条款在合同解除后,仍对双方企业具有约束力,在合同终止前,单方或者双方进行履行行为的当事人,在合同解除后,企业可以要求恢复应有的权利,合同的解除不能够影响企业追诉赔偿损失的权利,依法办理手续。合同解除又分为:约定解除;协议解除;法定解除。而合同解除可能是因为一方要求赔偿损失,因此,企业在合同管理工作当中及时了解其合同解除后,债务债权是否消灭,做到有法可依的企业管理。

  四、结语

  管理合同作为企业管理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会一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以此建立合理的管理工作机制,使企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规避风险,保障安全,才能够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作用。并且企业在管理合同的工作中需要规避多层次的潜在威胁,存留必备的证据,规范其管理合同的行为,提高管理合同质量,才能够促使合同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发展的过程当中保障企业的交易安全与防范风险,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经营管理论文12

  摘要: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不但是企业的现实需求,同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有着必要的帮助,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现代企业应认识到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应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

  一、前言

  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考虑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及实际需要,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既能帮助现代企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同时也能帮助现代企业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使现代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所以,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对现代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对经营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才能保证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取得积极效果。

  二、现代企业应做好业务定位,根据业务定位建立经营管理制度

  (一)现代企业应根据业务定位,确定经营管理的侧重点

  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业务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做好业务定位之后,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业绩增长目标,并在具体的经营管理中明确侧重点。从这一角度来看,做好业务定位是现代企业建立之初的基础工作,也是现代企业建立之后需要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通过明确的业务定位,能够找准企业的市场切入点,进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明确了业务定位之后,企业经营管理的侧重点也随之得到明确。

  (二)现代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内容建立经营管理制度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相对应。简而言之就是有哪些经营管理内容就要建立哪些经营管理制度,使每一项经营管理内容都能够有经营管理制度作为支持,保证经营管理制度与经营管理内容相对应,避免经营管理制度指向性不强的问题出现。所以,根据经营管理内容建立经营管理制度,是提高经营管理制度科学性的重要措施,对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代企业应保证经营管理制度的全面性

  基于经营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的指导意义以及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现代企业在建立经营管理制度过程中,应当做好企业基本业务的了解,并根据现代企业的实际需要和经营管理范围及内容建立经营管理制度,保证经营管理制度能够覆盖所有的经营管理内容,提高经营管理制度的全面性,确保经营管理制度能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高经营管理制度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三、现代企业应明确管理目标,将经营管理制度细化

  (一)现代企业应对管理目标进行明确,根据管理目标对经营管理制度细化

  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但要做好市场定位,还应对管理目标进行明确,做到根据管理目标开展相应的业务,保证业务在开展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基于这一需要,在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当按照经营管理目标的要求,将经营管理制度细化,有效解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做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难题,通过细致的经营管理制度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撑。

  (二)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需要与管理目标相一致

  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最需要做的就是要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与管理目标相一致,避免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管理制度脱节。之所以强调这一点,主要是因为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对经营管理制度的指向性要求更高。如果经营管理制度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不一致,那么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就失去了依据和保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和业绩增长都有较大的危害。

  (三)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应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基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根据企业业务种类和经营管理内容确定的经营管理制度,需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如果经营管理制度在实际过程中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不符,或者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无法在实际中操作,都会导致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问题,最终使经营管理制度沦为一种无效的制度,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所以,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应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应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四、现代企业应根据经营需要,对经营管理进行完善

  (一)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应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合理调整

  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也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其调整的幅度和频次应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范围相一致。按照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和具体业务的开展情况,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应进行必要的优化。通过经营管理制度的调整,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能够得到提升,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好的制度支持和经验保证,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制度可依的问题。

  (二)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应对部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展开,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与实际的经营管理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何缩小这一差距,保证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的满足实际需要,就要对部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找出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短板,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经营管理的特点予以补充和完善。具体应当从成本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服务管理制度和售后跟踪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对现行的经营管理制度予以补充和完善。

  (三)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应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增加相应制度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完善,并及时的增加必要的经营管理制度,是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做好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应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进行定期的更新,对不能覆盖经营管理范围的部分予以有效的增加,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能够高效,同时也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不但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同时还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所以,现代企业应认识到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现阶段的任务,强化经营管理制度的针对性,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最终做到按照企业需求制定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使经营管理制度能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朱伟.建筑企业管理“四化”刍议[J]鲁行经院学报,20xx(3).

  [2]李鲲仁.论建筑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xx(3).

  [3]于海军,王宁,程晟.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xx(4).

经营管理论文13

  1明确职责

  上面提及,从一般管理学的角度来讲,管理出效率,延伸出管理出效益。而效率提高的三大途径之二就是劳动效率最大化,其核心就是分工。其内容主要包括部门职责与每个岗位职责。其主要操作要点为编制好部门手册与人员岗位任务指导书;然后在配好高素质的人员,形成一个高素质的团队,这样就具备了执行力强的前提条件。

  2理顺关系

  其核心是理顺工作关系。主要内容是理顺纵向与横向的工作关系。其实理顺工作关系与健全组织与明确职责是一脉相承的。某个岗位在工作中需要明确它的上级是谁、下级是谁,即工作向上向谁请示汇报、向下给谁安排布置,这就是纵向的工作关系;横向的工作关系是指在同级或平行工作关系中与谁协调。理顺了工作关系,也就相对明确了权责,避免了“多头指挥”这一管理中的大忌。还有,理顺工作关系是靠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健全流程实现的。

  3完善流程

  流程是指实际工作中可操作的办事程序,类似于生产车间的操作规程。一个现代化的`企业不但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还须有完善的作业流程。流程作为制度管理的一部分,经过实践证明:它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笔者经过初步调研与分析后认为:民族企业与外企的管理软件不同之一是:虽然二者都有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但民族企业大多重视管理制度,而外企则更注重管理流程。制度应主要告诉大家不要做什么,做了的结果就好像是触摸了红线;而流程应是实际工作中应遵循的程序。制度的侧重点应在思想教育性,流程的侧重点在实操行。企业(公司)在成立初期需要建立流程,而经营期间则需要不断完善流程。在此,摘录两个作业流程供大家借鉴。

  4其他

  以上论述只是冰山一角,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内容很多,如薪酬体系建设与管理、文化体系建设与管理、资本运作、风险控制、期货运作、上市运作和项目运作等,这里不再一一敖述,以后再与大家交流。

  5总结

  总之,一个粮油加工企业(公司)良性发展,需要生产经营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如果管理还未达到“四化”标准的粮油企业(公司),可以“四化”标准为目标去努力,即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格化和表格电子化。

经营管理论文14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不论是在工作效率、信息安全还是在经营管理决策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想要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实现稳定发展,就必须要有所对策。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的相关概念的论述入手,在揭示大数据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基础上,为企业提出的应对策略,以期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经营管理;影响研究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在这样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深受其影响,也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说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与数据处理能力都在很大的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所以,只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大数据的发展相适应,企业才可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一、大数据的相关概念

  1.大数据的概念

  对于大数据的概念有很多种解释,麦肯锡认为,大数据的规模程度已经远超过于以往数据量的尺度,强调大数据是不能够被量化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也就是说,即便是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或软件也不能够对大数据进行收集与管理或处理。李国杰指出,大数据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往数据技术所不能对其进行的感知,获取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总的来说,“大数据”就是传统信息技术所无法处理的,同时又很复杂多变的一种数据集合。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不断的在经济中显示其发展的优越性,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的海量性,即大数据会随着时间不断地增加或改变。其次,种类的多样性,这主要表现在大数据具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结构方式,并以文字或图片、视频等多种类型表现出来。再次,处理的高速性,大数据尽管拥有海量的数据,但也正是因为其蕴含着海量的数据,所以决定了其在数据的获取与处理上具有超快的速度。最后,价值性,大数据所储存的大量数据信息具有非常的价值,值得我们对其挖掘和利用。

  2.企业经营管理中利用大数据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并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随着互联网络的广泛推广,使得信息数据资源在互相传播中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加之相关的网络平台、云技术等的兴起,全球范围内的数据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进行积累、互容和增长,而这正是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具体表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的额程度上依托于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利用。当然,企业的经营管理也需要收集各方的数据,并进行处理,这是一件极其烦琐而又必要的工作。企业想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要在加强自身经营管理与相关的数据分析技术的最大限度的结合,使得在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时能有技术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发掘这些数据的深层价值,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面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各种挑战,企业应该加强其对各种风险的识别能力,做好相应的防御措施,以保证企业的安全与发展。

  二、大数据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1.工作效率方面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这就决定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处理量或是数据的类型较以往都复杂了很多,想要解决这些难题,就需要企业自身能够提高对信息数据方面的处理效率,如果对数据的搜集、处理和管理的不及时,数据的价值也就无法发挥出来。目前,尽管数据库技术已经不断提高,但是在数据的处理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还有待发展与进步。因此,企业应该还需要在数据的进一步应用方面做努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2.服务质量方面的影响

  在传统的企业营销中,或者是在线客服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这种传统的营销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企业服务问题,但是这些方式毕竟过于单一,互动性不强,企业的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缺乏及时的沟通与反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的服务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如微信、微博等。这些多元化的沟通渠道拉近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使企业能够及时地掌握客户的信息反馈,了解客户的需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众所周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因素的干扰。大数据在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与客户的沟通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既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同时又保证了售后服务,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数据信息了解企业的营销情况与竞争情况,掌握销售动态,及时的转变经营管理策略,树立企业形象,培养忠实的消费群体。

  3.安全方面的影响

  大数据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隐患就是信息的安全问题,在近些年的数据发展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在企业的视角来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既是一个数据的收集处理活动,同时也是一个数据的再生的过程,这些再生数据也同样呈现着复杂的特点,但其中也包含着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核心数据,是绝对不能够泄露的。所以,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发挥自身数据信息的最大价值,就必须做好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采取适当的手段,如防火墙或信息备份等,以避免商业泄密的发生。

  4.决策方面的影响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在对数据的处理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数据信息的处理以及管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缺乏对已有数据间关系的掌握,这使得企业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不能以整体的、全面的角度进行决策,导致这些决策或者缺乏科学性或者主观片面。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要注重分析和掌握好数据间的关联,进而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战略决策。

  三、大数据下企业经营管理对策

  1.以数据为依托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加强在对内部数据信息的整合和管理能力,使企业的各项业务工作都能以真实的数据作为依据。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建立一个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平台以辅助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企业要在连接自身与网络技术,通过社交软件平台的搭建深入挖掘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要的数据信息,以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掌握。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在对数据的收集力度和广度,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

  2.培养专业数据管理人才

  无论所处任何时代,人才都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基础,同样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基础。然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在另一方面也对企业内的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作为企业要不断地培养与数据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提高相关人员对数据的敏感度与分析、预见能力,以适应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对外注重吸收人才,对内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与考核机制,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新思路。

  3.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价值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的需要。不难发现,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个性化和差异化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对于企业的个性化建设来说,必须要利用大数据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以大数据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充分的掌握用户的特点,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源泉。而在企业追求个性化的建设过程中,势必会需要加强在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上,加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对数据信息技术的使用,继而从复杂、多样的数据中挖掘更多的深层价值。总之,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转变自身发展观念,抓住机遇与挑战,以大数据的思维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升对数据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能力,建设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飞飞,王淑芹,李玉红.“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08)

  [2]王蕾高云庆.“互联网+”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xx(11)

  [3]陈挺.互联网众包潮流对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及效应[J].商场现代化,20xx(07)

  [4]刘志高.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xx(S1)

经营管理论文15

  1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中,应选准产品经营方向

  1.1外贸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对企业产品进行合理定位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在业务拓展过程中,要想提高业务拓展效果,提高市场占有率,就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强化产品的市场定位,做到产品定位满足市场需要,达到提高产品定位准确性的目的,使产品定位能够有针对性,能够做到以市场为导向。

  1.2外贸企业应结合市场需要,对产品进行优化外贸企业在产品进出口过程中,只有明确市场需要,才能提高产品的针对性,进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因此,在外贸企业市场拓展过程中,强化产品的针对性,对产品进行合理优化,是保证外贸企业能够迅速占领市场并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

  1.3外贸企业应根据市场需要,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根据外贸企业的业务拓展现状,以及外贸企业的发展实际,在业务拓展过程中,要想提高业务拓展效果,就要根据市场需要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保证业务拓展能够有的放矢,使业务拓展能够有针对性,能够充分符合外贸企业的市场定位。

  2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中,应打造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外贸企业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贸易企业不制造产品,不需要技术,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近年来,一些在国际工程承包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成功经验证明,创建主要设备成套的内控技术标准、掌握不同厂家提供设备的配套接口技术,是促进业务发展和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只有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提高业务拓展的效果。为此,外贸企业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外贸企业应根据产品所属行业,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虽然外贸企业自己不生产产品,但是根据所经营的产品加强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考虑到外贸企业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是提高外贸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对外贸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2外贸企业应根据发展方向,突出核心产品并掌握核心技术外贸企业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只有对产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逐步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才能在产品的推销和售后服务中获得有力的支持。因此,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中,根据企业发展方向,突出核心产品并掌握核心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2.3外贸企业应结合市场需要,重点打造核心竞争力基于外贸企业的发展特点以及面临的市场环境,在业务拓展和市场竞争中,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根据企业的产品类别以及发展现状和市场需要,重点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保证外贸企业业务拓展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

  3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中,应注重产品质量,建立品牌效应

  产品质量是进出口企业的生命线。生产型外贸企业,应该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有关要求,加强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标准。收购出口或代理出口型的外贸企业,应该在建立主要出口产品内控技术及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组建专门的产品质量检验队伍负责所有出口产品的质检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从外贸企业的实际发展来看,树立企业特有的品牌,是业务拓展过程中的有力武器。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品牌效应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在外贸企业业务拓展中,建立品牌效应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外贸企业应投入专项资金加强品牌建设外贸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应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既要大力开发特色产品,同时也要构建属于企业自己的品牌,使企业的品牌意识得到提高。外贸企业应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到品牌建设中去,是保证外贸企业的品牌建设能够取得实效的关键。

  3.2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突出企业品牌鉴于品牌效应对外贸企业的重要作用及号召力,外贸企业只有在市场竞争中学会使用品牌,并有效突出企业品牌,才能保证企业在业务拓展和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突出企业品牌,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3.3外贸企业应学会借助品牌的力量实现业务拓展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过程中,既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同时也要借助品牌的力量,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形成品牌优势,使企业能够在特色产品领域迅速占领市场,并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因此,借助品牌的力量,是外贸企业业务拓展的关键。

  4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中,应采用多元化经营的策略

  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外贸企业既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同时也要制定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使业务拓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从目前外贸企业业务拓展过程来看,应开展多元化经营,切忌盲目地、跳跃式地进入完全不熟悉的陌生领域,否则失败的概率很大。本文认为,较为可行的、稳健的'做法是,在已有业务的业务链的上端或下端延伸的领域寻找合适的机会,这样既增大了成功的概率,又避免了冒不必要的风险,同时还会对现有业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应对企业进行合理定位为了保证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中取得积极效果,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中既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也要对企业进行合理定位,使企业的发展能够符合现实要求,达到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有效消化吸收新业务的要求,满足业务拓展需要。

  4.2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应实现多元化经营外贸企业业务拓展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在于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基于这一需求,在业务拓展中实现多元化经营,既是保证业务拓展效果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提高业务拓展效果的有效手段。

  4.3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应对多元化经营策略进行细化结合外贸企业的发展实际以及业务拓展的需要,在确定多元化经营策略之后,只有对多元化经营策略进行不断的细化和调整,才能适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达到提高企业业务拓展效果的目的。因此,对多元化经营策略进行细化是十分必要的。

  5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中,应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早期低层次的以价格战为主的形式,转变到以品牌、质量为中心的竞争上来,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企业文化逐渐成为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个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就要做到:确定员工的价值观。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实现文化价值。因此,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是外贸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保证业务拓展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5.1外贸企业应将企业文化构建与业务拓展结合鉴于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企业文化对外贸企业的有力促进,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只有将企业文化构建与业务拓展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外贸企业业务拓展取得实效。

  5.2外贸企业应根据业务拓展需要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根据外贸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文化的构建应与业务拓展结合在一起,不但要突出企业的主营业务,还要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合理规划,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3外贸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形成对业务拓展的有力支持外贸企业在业务拓展过程中,不但要对企业文化有正确认识,还要根据企业文化的构建制定有效对策,使企业文化与业务拓展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6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外贸企业所处的经济背景,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外贸企业应从选准产品经营方向、打造核心竞争力、建立品牌效应、采用多元化经营的策略以及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确保外贸企业的业务范围能够得到全面拓展,为外贸企业综合实力及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外贸企业只有强化内部经营管理能力,并正确选择经营方向,才能在市场业务拓展中取得积极效果。

【经营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经营管理论文02-23

经营管理论文(15篇)02-25

经营管理论文15篇02-23

食堂经营管理调研报告08-24

经营管理理念口号12-02

连锁经营管理就业前景12-09

经营管理规章制度03-01

特许经营管理条例11-05

2017经营管理专业简历模板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