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网络管理论文

时间:2024-07-09 17:11:13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网络管理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管理论文

网络管理论文1

  【摘要】:电子商务具有营销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限制、支付手段高度电子化、便于收集和管理客户信息等特点。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网络整合营销、“软营销”和网络直复营销等理论为网络营销渠道的建立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渠道

  【本文来源】:情报杂志20xx年第1期

  【本文作者】:任燕

  1.电子商务及其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快速普及,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由最初的电子零售阶段、电子贸易阶段发展到网上交易市场阶段。网上交易市场是一个从内向外、内外整合的供应价值链。进入网上交易市场的企业内部必须先有一套合作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并且这套系统能与外部信息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企业生产、采购、销售全过程的整合信息化。

  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电子商务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包括因特网、内联网、局域网)等基础设施,在按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下,从事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国际商会所作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指现实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电子化,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务交易。很明显,它所强调的是网络环境下实现的贸易过程的电子化,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商业有机结合的产物,而非纯粹技术问题。“电子”只是手段,“商务”才是根本。

  网络经济有着不同于传统经济的规律与模式,电子商务也不可能是传统商务活动在网络上的翻版。电子商务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大大优于传统商务,具体表现在:

  1.1营销成本低

  所有商品信息在网上发布,既可主动散发,又可以随时接受需求者的查询,无须再负担广告促销费用。同时,可以很好地实现“零库存”,什么时候卖出货,什么时候才进货。没有店面租金成本和商品库存就可满足市场需求,节省了潜在开支。

  1.2经营规模不受限制

  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虚拟的全球化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质量,赋予了企业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企业可以轻易地把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实现跨区域、跨国界经营。

  1.3支付手段的高度电子化

  随着SET标准的推出,各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卡发放者、软件厂商纷纷提出了在网上购物后的货款支付办法,有信用卡、电子现金、智能卡、储蓄卡等,电子货币的持有人可用它方便地购物和从事其他交易活动。引入CA认证体系,使支付手段在高度电子化的同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靠性,使得信用度大大提高,同时增强了国家对市场的调控能力。

  1.4便于收集和管理客户信息

  在收到客户订单后,服务器可自动汇集客户信息到数据库中,可对收到的订单和意见进行分析,寻找突破点,引导新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即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商家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自身工作,减少流通环节,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使得双方均可获得最新数据,加强彼此间合作,提高服务质量。

  1.5特别适合信息商品的销售

  对于计算机软件、电子报刊、图书等电子信息商品,电子商务是最佳选择,用户可以网上付款,可在网上下载所购商品。

  2.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网络营销新理论

  网络营销区别于传统营销的根本点是网络本身的特性和网络顾客需求的个性化,网络营销必须从网络特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一基础出发,运用网络整合营销、“软营销”及网络直复营销等新营销理论,进行营销策略创新。

  2.1网络整合营销

  所谓网络整合营销,是指由于网络营销信息的双向互动特性,使顾客真正参与到企业的整个营销过程成为可能,顾客参与的主动性、选择性加强,顾客在整个营销过程的地位比传统营销更进一步得到提高。

  2.2“软营销”

  所谓“软营销”是指在网络营销环境下,企业向顾客传送的信息及采用的促销手段更具理性化,更易于被顾客接受,进而实现信息共享与营销整合。网络发展的基础是信息共享、降低信息交流的成本以及网络访问者的主动参与,这就决定了在网上提供信息,必须遵循网络礼仪。网络礼仪是一切网上行为的准则,以体现网络社区作为一个具有社会、文化、经济三重性质的团体,是按照一定的行为规划组织起来的,网络营销也不例外。可见,“软营销”观念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遵守网络礼仪的同时,通过对网络礼仪的巧妙运用留住顾客,并建立起对企业及产品的忠诚意识,从而获得最佳的营销效果。

  2.3网络直复营销

  网络直销是指生产厂家通过直接分销渠道,直接销售产品。目前常见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独立的站点,申请域名,制作主页和销售网页,由网络管理员专门处理有关产品的销售事务;另一种是企业委托信息服务商在网站上发布相关信息,企业利用有关信息与客户联系,直接销售产品,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有信息服务商参加,但主要的销售活动仍然是在买卖各方之间完成的。网络直销的优点是多方面的。a.网络直销促成产需直接见面,企业可以直接从市场上搜集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合理地安排生产。b.网络直销对买卖双方都有直接的'经济效益。c.营销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工具,随时根据用户的愿望和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迅速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d.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到用户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疑难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

  3.网络营销渠道的建立

  网络营销是一种技术手段的革命,而且包含了更深层的观念革命。它是目标营销、直接营销、分散营销、顾客导向营销、双向互动营销、远程或全球营销、虚拟营销、无纸化交易、顾客参与式营销的综合。互联网络作为跨时空传输的“超导体”媒体,可以为顾客所在地提供及时的服务,同时互联网络的交互性可以了解顾客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响应,因此,互联网络可以说是信息时代中最具魅力的营销工具。网络营销赋予了营销组合以新的内涵。

  网络营销渠道能使生产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将货物展现在他们面前,并回答有关产品的信息咨询,接受订单。对中间商的选择与传统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选择国外中间商不再是以代理商为主,唱主角的是负责送货的寄售或销售代理。主要做法是:

  a.设立产品展示区,将产品图像进行电脑技术设计,通过立体形象的声、影、形、色等虚拟的产品厨窗展现在上网用户面前,并且根据各国文化、季节等需要,可以24小时为各种客户提供服务。

  b.选择合适的销售代理。网络营销面对全球顾客,企业必须在各国建立相应的代理网点,以保证按时送货,销路畅通。

  c.网络营销与银行结算联网,开发网络结算系统,将网上销售的结算与银行转帐系统联网,使消费者能够轻松地在网上购物、网上结算。

  正因为如此,网络营销正在使营销渠道发生着变革。由于网络营销可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从而使企业可以不必借助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营销努力即可实现产品销售,只要网上的客户有需求,企业就可依其需求供货;不仅如此,对网络营销来说,还可以实现“少环节”销售,甚至可以不必设置大规模的产品展示空间和中转仓库,这样可以降低渠道运行费用和交易费用。另外,网络营销正在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发生着变革。在传统的运行方式下,企业欲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欲望及发现潜在消费者方面有一些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在网络营销下,在互动沟通过程中可以实现信息对称(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扰),从而使得产销之间实现一对一的深层次双向沟通。在网络营销渠道中,企业把速度放在竞争首位。公共网络的建立将迫使企业对市场机会做出快速反映,而强大的信息沟通能力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同时也改善了传统的营销渠道的产销关系。

  中国企业建立网络营销渠道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营销渠道注入快速的反应能力,以改善产销关系,提高渠道运行的效率,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a.将企业内部协调转向外部社会化。网络营销使得企业有能力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与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及各种相关组织进行交互式多媒体通讯,这就会改变传统情况下由于对外封闭和信息不足,使得企业专门注重于外界的联合,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方式,从外界更广泛的来源获取更为优化的资源。

  b.促使企业充分利用外部资料,低成本、快节奏地开发利用市场机会。为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和少数固定的伙伴关系而保持与众多企业、设计与研究单位及相关产业的动态联系关系。根据不断出现的新的市场机会,迅速重新组织价值链条,其结果使企业的活动将以价值链、价值网形式发展,甚至形成“虚拟公司”。

  c.使企业营销结构趋于更直接和高效率。网络营销可以导致营销商与制造商、消费者与制造商直接沟通,形成一个单一的、连续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网络营销大大降低了整个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企业可以随时掌握商品的销售、库存、价格及利润和畅销程度;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则把制造商、营销商、储运机构、银行等连接在一起,信息的适时传递缩短了商品流转时间,减少了库存,这不仅及时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率。

  网络营销渠道的建立,一方面,减少了大量的国际化营销成本,使产品迅速走向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也使代理商走上专业化营销崛起之路。这对于缺少人才,迫切需要扩大国际市场需求,以及实施规模经销的企业营销是个可取的捷径。

  参考文献

  1陶天.自建网络的成本探析.市场营销,20xx;(3)

  2冯芷艳,郭国庆.企业营销的关键资源渠道网络.企业管理,20xx;(3)

  3马红梅等.电子商务中的顾客信息收集.情报杂志,20xx;(2)

  4朱启莲等.谈电子商务下的营销策略.情报杂志,20xx;(2)

  5王恩胡.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变革.西部经济论丛.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xx

网络管理论文2

  摘要:伴随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人们对各种网络信息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加,这就对网络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在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上还存在信息描述不够规范、缺乏统一性等多种问题,相关人员必须提高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实现通信网络资源管理质量的提升。笔者就针对通信网络资源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通信网络;资源管理

  网络的推广和普及为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借助网络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掌控各方面的信息。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通信网络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复杂的线路设计与露天的设施设备,导致通信网络资源管理面临极大的困难。怎样才能最大限度提升通信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已成为通信行业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1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当前,各部门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且比较分散,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也存在极大的差异,还有一些部门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系统,对网络资源的汇总仍然停留在单一的统计阶段。现有的一些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子系统由于各行其是,导致接口不能完全兼容,采用的记录方式与数据形式也存在非常大的不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已成为通信网络资源大量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管理自动化水平偏低也是致使劳动生产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1]。

  1.2资料缺乏完整性与真实性,管理过于分散

  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漫长的历史,由于时间跨度比较大,导致网络资源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核查工作的开展难度也比较大。伴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进一步发展,诸多资源都处在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中,但是相关人员并没有做好资料的备案与及时更新的工作。网络资源管理的分散性也对通信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现阶段诸多业务部门在网络资源管理上都是采用的“谁维护,谁管理”的形式。上级部门根据相关要求进行统计和检查,下级部门则主要负责完成相关资料的上报工作,由于部门数量较多,上报标准与采用的形式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资料的统计难度进一步加大,这对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也产生了非常大的不利影响。

  1.3计算机系统化管理水平偏低

  由于受到技术因素与业务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资源的管理还未达到计算机系统化管理的标准水平,缺乏健全的资料体系。从现状来看,重要程度较高的资源,如传输与交换设备机框图等,都还未完全实现计算机管理,管道资源、线缆资源等的管理甚至完全处于人工管理阶段,正是由于计算机系统化管理水平偏低,导致业务的开放受到极大阻碍,与此同时,还使成本核算的难度进一步加大[2]。

  2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

  对于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来说,网络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由于网络资源的数据会随着管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只有把网络资源变化与网络管理程序的变化相结合,才能实现网络资源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的目标。在开展该环节的管理工作时,要求工作人员注意下列几个方面:第一,应注意网络资源设备的管理,及时更新和维护相关设备;第二,应注意资源变更程序的管理。各环节的管理活动都必须按照规范化的程序进行,这样才能确保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目标的实现。

  2.2坚持资源的动态化管理原则

  以往的通信资源管理的一大弊端就是灵活性不足,所以有必要在原有资源管理的基础之上,着力提升资源管理的动态性,采用层层递进的管理模式,并设立标准化的管理流程。针对一些已报废的网络资源,应及时完成资源数据的处理工作,确保所有数据都能保持最新状态。此外,应在资源管理系统中设置一个和所有监测设备、管理设备等都能实现兼容的统一接口,这样才能确保数据之间实现顺畅交流与共享。

  2.3注重用户授权管理

  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应根据不同客户在地区、专业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针对性、规范性的授权管理。其所涉及的权利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关联权限、屏蔽权限、查看权限以及维修权限等,与此同时,还应按天开展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每天记录操作流程与操作内容,以为将来的调查追踪提供方便。

  2.4采用标准化、统一化的网络资源装置

  网络资源装置必须得到统一、规范的编码与管理,适当运用对照管理技术,要求同样的设备能在相同时间展示不同的地理区位,也就是对同一属性信息用多张地图进行展示。例如,发电站应在循环拓扑图以及光缆拓扑图上呈现,图片的呈现形式可以有所区别,但是其属性与特征应是相同的,这样才能保证数据资源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其在关联过程中出现失误[4]。

  2.5提高对网络数据资源收集的重视度

  网络数据资源的收集是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标准的网络数据资源收集过程主要包括数据登记、数据转换、数据加载以及数据审查几个步骤,各步骤都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并对数据进行反复检查,以免其出现漏洞或者误差,此外,还必须构建资源的关键信息内容体系。

  3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网络资源的科学管理是确保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前提。当前我国通信网络资源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理系统不够完善、资料缺乏完整性与真实性等,还需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适当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使通信网络资源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波.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xx.

  [2]崔国磊.浅谈通信网络资源管理[J].神州,20xx(30):295.

  [3]李天.浅谈通信网络资源管理[J].丝路视野,20xx(16):185.

  [4]严志明.浅谈通信网络资源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xx(10):139.

网络管理论文3

  1网络交往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人际技能的影响

  当代的工商管理大学生多为“90后”,是伴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代。工商管理专业具有范围跨度大、内容涵盖广等多维度的特点[1],所以需要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接触网络,从而使得网络交往对工商管理本科生的人际技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1网络交往对工商管理本科生人际技能的积极影响

  作为一种发展迅速而又新颖独特的交往方式,网络交往有着其他交往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对于工商管理本科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影响也是无法取代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网络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甚至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集合体。而网络的快捷性更是其快速发展的一大推力,对于一个问题的搜索往往只需要几秒钟便可以获得答案。工商管理本科生通过网络交往可以快速便捷浏览各种健康有益的网站,以获取相关的管理知识。网络交往亦可以捕捉到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贮备更多的解决方案。自身的内在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那么工商管理本科生在进行人际交往时便能够游刃有余,快速增强人际交往的技能[2]。

  1.1.2加强联系,增加交流渠道。进行网络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电话、信息、邮件、视频等,这些方式相比于以前的书信不仅经济方便,而且快捷更具实用性。为工商管理本科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多新颖的交流渠道。对于大学生来说,家人、朋友和自己生活的环境相距甚远,通过网络交往,便可进行“近在咫尺”的交流,从而不会使家人朋友由于久未联系而变得生疏。这对于工商管理本科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经常保持联系才能为自身人际技能的提升提供先决条件。

  1.1.3增加交流,消除当面交往弊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日常交往都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受交往对象的语调、神态、肢体动作等非语言文字的影响比较大。难免会由于双方传递方式或接收方式的不当而导致交往陷入困局,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升。而网络交往的出现正好有效地弥补了正面交往的不足之处。因为网络交往都是通过文字来表达的,所以能够很好的避免交往过程中受个人负面情绪的影响,从而保证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1.1.4表达情感,满足交往需求。处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达到了一个顶峰。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对沟通技能的特殊要求,使得该专业的本科生渴望发展更加广泛的人际关系,并且被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网络交往正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这样的交往平台。在网络交往中,大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别人看到,一些难以当着同学的面表达的情绪也可以尽情的在网络中得到释放,从而能够减轻心理的压力,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心中的消极情绪排泄出来了,大学生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氛围。

  1.2网络交往对工商管理本科生人际技能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网络交往也不例外。网络交往对工商管理本科生人际技能存在积极的影响,那么必然也会有消极的一面的存在,其主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产生不正确的交往观念。网络交往更多的是依靠文字的传递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对于真正的交往对象的了解可能甚少,这样便难以辨别其真实情况。于是工商管理本科生在进行人际交往时趋向于完全相信别人讲述的内容,降低自身的分辨能力,甚至是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信息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久而久之便会形成盲目崇拜、虚荣心陡增等不正确的交往观念,在这种交往观念的影响下,严重的阻碍了工商管理本科生人际交往的进程。

  1.2.2导致过度的网络依赖。正是由于网络的便捷快速性以及其发达的搜索引擎,使得每时每刻用户的在线率呈阶梯上升的'趋势。对于工商管理的本科生来说,由于自身的管理经验不足,大多的知识都是来于课本,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依赖于网络的发达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完全是合理且积极的,但是一旦超过了某个度便会导致过度的依赖网络,从此与网络为伴。平时的交往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便会忽视了家人和朋友,缺乏交流的对象,这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是非常不利的。

  1.2.3受到虚假信息的干扰。网络在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知识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些商家进行广告宣传的重要阵地,这其中便充斥着各种虚假信息。如果自制力不够强则很容易受这些信息的影响,其后果可能不仅是使自身的财务等受到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工商管理本科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人际交往时往往会将在网络上形成的不信任心理或者是惧怕心理带入进来,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更加不会主动和对方交谈。这样不仅会失去更多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也会使人际交往成为其日后发展进步的一大阻力。

  1.2.4加剧孤僻性格的形成。每个人的性格类型不尽相同,有的人天性活泼,在与人交往时能更加主动积极;而有的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交际。然而,对于一些有自卑心理或是平时不善与人交流的大学生来说,在网络世界中却能找到一个倾诉的地方。因为只是通过网络这个媒介进行交流,并不是实际生活中的面对面,这部分人能够放心的发泄自己的情绪,倾吐自己的心事。因为网络是一个存在着某些弊端的虚拟世界,一部分的大学生在进行网络交往时,即使是产生了不正确的交往观念或是受到一些虚假信息的影响,也不能从网络中得到及时的反馈,更加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改正。于是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这一部分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从而使原本内向的性格更加趋于孤僻,在现实生活更是表现为封闭自己,这无疑是提升人际技能的大忌。

  2网络交往中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人际交往技能的提升对策

  即使网络带给了我们众多的便利性和快捷性,然而,我们不得不辩证地看待伴随网络而来的一系列冲击与挑战。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逐渐降低,产生众多的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人们之间的人际交往。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讲,人际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因此,让工商管理专业正确的进行人际交往势在必行。以下几点可以正确地引导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人际交往。

  2.1建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体系

  网络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网络万万不能。作为21世纪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许多人都把互联网作为了交流的唯一工具,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互联网的“身影”,在生活的各个环节都不能缺少网络,这种现象下,导致互联网成为了主导我们交流的工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任何道德都起源于人的需要,是人类的内在需要创造了道德,而非道德外在地强加于人,道德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工具[3]。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来规范学生的道德体系建设。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在运用网络时,更加要提醒自己注意一下几点:一是遵守法律规定,不要触碰道德的底线。二是有平等的观念,平等交流。三是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传。大学生只有从加强自身的行为规范,才能为网络交流的道德体系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2.2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80%的学生认为之所以会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交给网络,是由于现实校园生活的无趣,没有网络的多姿多彩。校园是大学生现实交往的重要场所,和谐的校园文化对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渗透作用[4]。高校应该在课堂和课余时间加强对校园环境的管理,在课堂时间中,应该加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氛围,重视特色教育,加强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在课余时间,要开展丰富的课后生活来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多姿多彩,减低学生的上网时间,通过开展现实的交际活动来减少网络交际的频率。

  2.3健全网络监督管理系统

  一方面,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关乎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应该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承担一定的责任。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完善网络环境,严厉惩处损害网络秩序的不良行为,从源头杜绝网络污染。例如,加强网络法律的建立和完善,利用法律的手段,强制性的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也可以加强舆论的引导,当今社会媒体众多,可以发挥媒体的舆论传播作用,净化网络交流环境。政府还可以加强网络实名制的建立,加强对网络的管理[5]。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督管理,通过合理的使用网络,健全网络监督管理制度,让学生接触可能多的好的交流平台。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可以通过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正常的交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加强信息的过滤,强化防火墙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交流环境,提升学生的人际技能。

  2.4加强心理教育的网络化

  众多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现实的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敢与人交流,情感得不到充分的表达,只能寻找其它途径,而网络的产生恰好为此提供了一个平台,但由于此平台的虚拟性和广泛性,缺少法律的管理和监督,各种虚假表现也随之产生,这就要求学校可以把现实的心理教育搬上互联网的平台上,建立网络心理教育课程,通过网络加强对学生心理的疏通,引导其正确的人际交往。

  2.5协调网络与现实社交的关系

  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是彼此独立但又相互交叉影响的区域。大学生以虚假的名称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却往往又演变为现实交往。当前许多大学生都认为互联网更加的方便,而疏于现实社交,这样的态度往往会导致自身的社交平台单一受限。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认清网络交流工具的特征,以及与现实社交的差别,不能沉迷于网络而疏远现实交流,网络是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不能把网络与现实混为一谈,把网络中的情感带到现实的交流中来。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之间的交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演变,这一功能逐渐淡化,所以我们要通过加强现实社交来提高信任感,加强自身的交际能力。

  3结语

  纵使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快捷性和便利性,但它的虚拟性也导致人与人之间交流受限,带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信任危机往往不利于自身发展,因此要正确地对待网络交际与现实社交的区别,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技能。

网络管理论文4

  1强化医院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

  在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之后,该系统能否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切实服务于医院的管理,其数据的安全性在其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另一方面医院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个联机事务系统,要保持全天候不间断的连续运行,且随着医院就诊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其挂号、收费、检查系统也不能出现长时间的中断,患者信息更是不允许被丢失。鉴于此在日常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医院方面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现有的安全管理机制做进一步的补充和更新,制定安全紧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强化其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其安全防范和管理的能力。首先医院应当建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专司医院安全管理,然后逐层安排安全管理的职责和权限,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从而使医院中的所有医务人员都参与到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之中。且为了保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小组领导者还应该对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性做定期的安全检查和故障演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从内部加强医院的安全管理。其次,加强医院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元素,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力量,院方可以采取对外引进或者内部培养的方式来为本院打造一支技术强、水平高的安全管理人才队伍,为医院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保障。最后,为了“以防万一”,将故障发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小化,医院还要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应急演练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系统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促进系统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则是以备不时之需,通过人为故障,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技能。

  2加强计算机网络病毒防范工作

  在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范工作是一项非常常见并且重要的工作。操作系统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病毒防范与入侵检测是防范计算机网络病毒所一罐使用的三种手段。一般在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维护时,会严格管控微机的使用账号和网络访问行为,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漏洞进行及时的修复,以减少系统中的隐患。同时为了保证系统中信息的安全性,还需要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比如对服务器和工作站中的CMOS设置密码,并将USB接口屏蔽,以防信息转移。再有一般我们会通过安装杀毒软件和软件防火墙的形式来检测和防范计算机网络病毒,从而使工作站计算机免受病毒的侵扰,同时为了保证软件的杀毒和检测效果,还需要对病毒库做定期的更新,更新的频率可以设置为一周一次。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病毒防范效率,医院方面还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宣传,要求医务人员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将员工讲解病毒与人对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危害以及密码的功能和效用,强化网络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要求员工不要在计算机设备中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或者移动信息存储器,对于一些陌生的E-mail要慎重对待和处理,因为在这些来历不明的东西里都很有可能隐藏着“病毒”。

  3做好数据的恢复与备份工作

  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为了保证整个系统数据的完整性,通常操作者需要对系统备份的环境和条件做周密的考虑后,再决定是否要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如果环境和条件都允许,那么操作员还需要制定一套系统的备份计划,确保系统中的数据被安全备份。通常这份备份计划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备份的频率,即每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完整的备份;

  2)备份的内容,哪些内容需要被完整的保存下来;

  3)备份的介质,用何种介质来承载备份的内容;

  4)备份的负责人,即如果备份出现失误有谁负责;

  5)备份路径和途径,即将备份内容存储地址和备份方式。只有妥善地处置备份文件,才能确保故障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的恢复医院的数据库,使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持续运行下去。

  4结语

  在当前新形势的影响下,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医院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医院要想在如今的行业竞争中获取立足之地,就必须不遗余力的搞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利用好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对医院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病毒防范工作以及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等相关内容做严格的把关和控管,确保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靠,为医院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网络管理论文5

  摘 要:在中学管理工作中,教育装备的管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教育装备管理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是其中的基本目标之一。主要对如何用信息化、网络化做好中学教育装备的管理工作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化;教育装备管理

  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化教育设备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提升了中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在中学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是其中的重要基础。下文围绕用信息化、网络化做好中学教育装备的管理进行分析。

  一、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现如今,各种教育装备管理软件相继推出,我国广大中小学校都响应上级部门的要求,选购了相应的教育装备管理软件来加强对学校信息化的管理。这不但提升了学校教师的工作效率,还使大多数中学进入了信息化管理阶段。然而,这些装备管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教育装备的管理水平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与财务系统衔接不足

  当前,许多中学的教育装备平台包括以下几方面[1]:第一,财务系统的固定资产,第二,低值易耗品子系统。这两套系统相互协作,相互监督,并且定期进行数据核对,以确保账实相符。这就需要这两套系统对教育装备的分类方法以及各项标准都做到协调统一,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学的教育装备管理软件是根据教育装备的用途来进行划分,这就使两套系统的数据核对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需要学校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将相关的数据进行转移,将其转移到同一计算口径方能够进行核对。

  2.功能设计难以满足学校装备管理的实际需求

  (1)辅助管理功能不足

  现如今,市场上所销售的教育装备软件大多是管理软件,这些软件设计的出发点是摸清家底,也就是将学校的一些信息资料、数据录入其中,却没有将“提升管理”作为设计依据,所以在功能的设置上也就呈现出重核算、轻管理这一现象。其主要功能仅仅在于学校资产的变更、注销等核算类功能,所以就很难让学校领导根据该软件的信息、数据参与到管理中,以为学生的更好发展提供决策。

  (2)软件不能够及时更新

  对于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人员等各要素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教育装备平台及时更新,要适应学校信息变化的管理要求。然而,许多学校的教育装备管理软件在这方面做得不够理想,更新换代的速度达不到学校的要求,这就制约了教育装备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如何用信息化、网络化做好学校教育装备的管理

  1.建立一个完善的装备管理系统软件平台

  (1)系统概述

  要对学校教育装备中的各种设施、设备进行网络化管理,要不断完善装备管理系统的功能,使该系统软件平台应用于学校装备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学校的图书、电教器材、音像资料等等。装备管理系统需要根据当地中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进行设计,要实现装备管理信息的网络化,也就是从管理、查询以及上报等多种方式实现网络化,系统将省级、市级、县级以及乡级的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连成一个有机的网络整体,继而实现网络化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

  (2)体系结构

  对于管理系统中的体系结构,系统的设计要包括学校的一些基本信息,例如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开设科目等等,我国各教育管理部门是系统的管理端,管理端可以对学校的各种装备数据进行查询,学校也可以通过系统随时发送数据到管理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网络化管理。

  (3)模块设计

  在系统模块的设计上,要有以下几大功能[2]:{1}故障管理模块;{2}配置管理模块;{3}服务管理模块;{4}安全管理模块;{5}权限管理模块;{6}审计管理模块等,这样就使系统管理的功能更加完备,有利于今后教育装備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要切实解决网络管理的大数据处理

  在信息化、网络化教育装备管理中,大数据是其中的技术瓶颈。在教育系统中,其信息的数据量较大。就从单个学校来看,系统中包括学校的信息、教师以及学生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据无疑是巨大的。所以就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而这也就是网络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建立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因为大数据的建设是一项动态的.、可持续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够确保学校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第二,要规范标准。要建立一个面向不同学科,动态、不断更新的大数据建设标准,这对于实现网络互连、资源的共享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这也是解决大数据处理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工作都需要依靠专业的人员才能够完成,学校教师大多在教学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但是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却有所欠缺,因此就需要学校招聘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来对网络管理的大数据处理进行专门的管理。

  综上所述,实现教育装备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能够使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相应情况有更好的了解,对学校教育装备管理事业有重要的帮助,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赵雪莲.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16):9-10.

  [2]赵雪莲.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及现代化现状与反思[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18):10-11.

网络管理论文6

  一、网络平台的建设

  (一)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管理学生,高校应搭建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主获取信息,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系统查询、统计、总结及分析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大学生因为缺少父母及时的管教和督促而存在懒惰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考勤,详细记录上课迟到、缺课、违纪的学生信息并录入考勤系统,也可以记录下遵守纪律、表现突出的学生信息,既便于院系领导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也便于开展学生评估工作。

  (二)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

  为了在大学生和院系领导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管理者可以搭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留言板”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发表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见、上报学校基础设施的缺失情况、反映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个人主页”的方式可以在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建立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大学生可以分享书籍信息、优秀视频及精品课例等等;“班级论坛”的方式有助于班级内学生的沟通交流,进而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距不大、兴趣爱好也几乎相同,彼此间拥有很多的共同语言,经过班干部的带动一定会传递出正能量。

  (三)学生管理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

  为了方便教育管理者发布各项学生管理信息,高校需要专门建立一个管理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更新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推进情况。此外,学校的重要信息和会议通知需要辅以短信发布。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日常教育管理信息也需要日常管理平台发布,包括每周的寝室卫生情况、寝室违规违纪情况、公物损坏情况、月末综合评比情况,院校领导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工作,并研究下月的工作重点。

  二、网络传播视角下的管理创新

  (一)把握学生的网络思维,实施针对性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的网络思维得到充分的激发,大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维方式多样化,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通过网络传播获得异常的发散,这也是网络获取信息的一大特点,当学生搜索某一条网络信息时,会出现一系列与之相近或有关的信息,大量信息的涌入使得学生在拓展知识范围的同时间接改变了发散式的网络思维;但是,这种发散式网络思维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强大的辨别能力,不能让网络上虚假与不良的信息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第二,思想平面化趋势。网络中的各类知识都以网址链接的形式存在,学生掌握的各种知识也都是基于网址的印象,较之传统的知识记忆需要常年的日积月累,网络传播使得知识结构的记忆方式发生了变化,便于大学生全方位地获取知识和看待问题;另外,网址的呈现方式既简洁又实用,极大地方便了学生记忆。第三,思想被动性。网络信息量十分庞大,大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选择信息,接受新鲜事物、提出全新见解,在网络环境中畅所欲言;但是,大学生的人生观和思想上还未完全成熟,判断是非的能力相对薄弱,思想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牵制,所以,教育管理者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网络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管理。

  (二)借助网络教育环境,引进情景化管理

  现如今,加强大学生的生活体验意识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教育者借助网络教育环境引入情景化管理。所谓情景化管理,就是让大学生在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各抒己见、自由沟通。创建一个既有利于师生又利于管理者进行交流的情景化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为了让大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教育管理者一定要以大学生为中心,使大学生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占据主导的地位,使他们拥有独立自主的选择权,教育管理者则在教育和教学中发挥辅助和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推进情景化管理,分享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第二,选择恰当和优秀的信息资源陪伴学生成长。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是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教育管理者既需要创建一个共享的活动情景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还需要充分掌握各种信息资源,换句话说,教育管理者要把传统的直接干预转变成利用信息资源的间接干预。第三,为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提供服务,为大学生排忧解难。教育者借助网络平台的交换模式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引导,通过教育者敏锐的观察,学生的困难也一定会得到解决。

  (三)注重网络与现实的互动,优化教育资源管理

  现实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只有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才能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现实生活中的学校、家庭、社会与网络虚拟环境中的社区团队共同努力,优化教育资源管理,在肯定网络教育环境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共同辅助大学生的成长。

  三、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为大专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开辟了新视角,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要充分掌握网络教育传播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并有针对性地行管理。此外,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网络交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并恰当地加入情景化管理,以优化教育资源的管理,为师生之间创造出优良的教学环境,提高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网络管理论文7

  网络数据管理是大数据和“互联网+”背景及网络空间竞争加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热点。20xx年出台的《网络安全法》和20xx 年调整的工信部“三定”规定明确赋予了电信主管部门电信和互联网网络数据管理职责。

  1 网络数据的基本概念

  1.1 网络数据的内涵和范围

  “网络数据”的官方定义首次出现在《网络安全法》中,《网络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四款规定:“网络数据,是指通过网络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产生的各种电子数据。”该定义包含三个关键点:一是从形式和载体角度,明确了网络数据是电子数据,区别于线下的以纸质或者其他载体的形式;二是明确了网络的定义,包括公共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包括线路和设备;三是界定了网络数据从产生到消亡全生命周期的主要活动。

  网络数据的概念抽象,通常国内外主要的电信和互联网企业通过对其占有的、掌握的数据进行分级或分类,具象出常见的数据类型。虽然电信和互联网企业的主营业务和产品不同,但根据数据内容聚类,其掌握的网络数据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类:物理数据、经营管理数据、员工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和用户身份数据。其中,用户行为数据和用户身份数据是企业网络数据应用的核心数据,也是保护的重点数据。

  1.2 网络数据管理的重点内容

  综合《网络安全法》和工信部“三定”规定,电信和互联网网络数据管理主要是对收集、使用、传输、存储、销毁网络数据等行为的管理。

  从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的大视野理解,网络数据管理以“安全与发展并重,促进与规范并举”为原则。一方面要坚持推动数据开放,产生更多数据资源,推动网络数据应用和流动,鼓励创新;另一方面要规范网络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等行为,保护数据安全,保障国家安全、企业利益和用户权益。

  虽然欧美没有网络数据的概念,但是也对与网络数据范围相当的数据进行管理,并且对其中的个人数据进行重点管理,即对个人数据的采集、使用、共享、交易等行为进行规范;对非个人数据的数据,提出安全要求,不对其全生命周期的具体行为进行规范。综观国际组织规则和主要国家法律政策,网络数据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一致,重点关注数据安全管理、公共数据开放与保护、商业数据应用与保护、个人数据保护四个方面。

  2 国际视野下的网络数据管理动向

  2.1 出台国家战略,确保数据资源优势

  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数据战略资源价值。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战略,从数据开放、技术投入、应用推动三方面促进网络数据发展。自20xx 年起,全球掀起了开放政府数据运动热潮,各国际组织、发达及发展中国家纷纷通过出台国家战略、行动计划、修订法律等举措促进政府数据的开放。美国的《透明和开放的政府备忘录》、日本的《创建最尖端IT 国家宣言》、韩国的《智慧首尔20xx》、澳大利亚的《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均对公共数据开放做出指示。而在提升大数据分析应用方面,各国针对大数据路线和能力等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如美国的《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法国的《数字化路线图》、英国的《数据能力战略》、日本的《面向20xx 年的ICT综合战略》。

  2.2 加强数据管理,应对安全挑战和发展需求

  对数据的滥用、窃取等行为给国家安全、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也是加强数据管理的根源。总体上看,国际上网络数据管理法律政策呈现以下趋势: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网络数据管理政策更加强化;与产业发展有关的网络数据管理政策更加灵活。具体表现为:

  国家安全和反恐成为网络数据管理的重要目标。20xx 年美国“9·11”事件、20xx 年“欧洲心脏”比利时布鲁塞尔“3·22”事件等,使得网络空间立法以维护国家安全、打击恐怖主义为重要目标之一的趋势更加凸显。各国主要通过强化数据留存以及为国家安全机关等重要部门更加便捷、灵活获得企业掌握的大量数据(包括用户个人数据)提供法律上的依据,实现国家安全和反恐目标。例如20xx 年6 月7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了新的数字监控法《数据保留及调查权法案》(IPB),赋予安全机构更广泛的监控职能,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记录用户12 个月的网页浏览历史,以便警方和安全部门随时查看。

  更多地付诸数据主权规范立法。“斯诺登事件”凸显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先发国家对于他国数据权利的漠视。数据主权被越来越多国家落实到政策层面,确保本国数据产业发展权及对本国数据的排他性最高控制权是立法核心。各国数据主权立法主要体现为对数据的本地留存要求和跨境流动规范。常见的制度包括:禁止数据向国外传输、要求数据本地化存储、数据向境外传输前必须征得数据所有者同意、向数据传输征税。目前已有逾20 个国家和地区付诸了数据主权规范立法。例如俄罗斯242-FZ 号法案明确商业机构有义务保证个人数据的收集、记录、整理、积累、存储、更新、修改和检索应使用俄联邦境内的服务器。商业机构必须把所有服务器的位置报送联邦政府。

  扩大个人数据范围,重视对使用环节监管。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识别的标准在弱化。纵观欧美个人数据保护,除了传统的可识别出个人身份的数据外,也在与时俱进地划分、聚类出新的类型的数据,与可识别的个人数据相区别,扩大个人数据保护范围。例如1997 年的美国《公平信息实践法则》只提及了个人可识别数据,而20xx 年的《消费者隐私权利法案》中,则明确个人数据包括与一个特定的电脑或设备相关的数据。这一定义更加灵活,尽可能包括了商业实体收集、使用和公开的数据。

  找寻平衡产业发展和权益保护的新出口。平衡数据产业发展和权益保护,一方面在于突破原则、模糊的“收集、使用个人数据应征得用户同意”的规定,允许在某些风险较低情形下相对自由的使用,并提出更多的替代方案;另一方面,通过提高透明度等方式增强用户控制。在实践中,一是以合理预期提升用户同意的针对性。例如美国FTC《宽带网络服务提供商隐私指导法案》指出,宽带服务提供商组织内部共享和使用用户数据的行为,无需征得用户同意,除非用户明确选择退出。二是允许匿名后进行相对自由的数据交易。例如美国FTC《信息中介责任与透明度法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日本修订后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均允许企业在数据匿名化处理后进行市场化利用,可以一定程度豁免个人数据保护义务。三是强化数据主体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例如美国《消费者隐私保护法案》和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均规定,消费者应当有权对授权进行撤销,而这种撤销的方式应当与授权方式的便捷性相当。四是强化数据泄露通知,根据情况严重程度向消费者、政府部门通知和报告。

  3 我国网络数据管理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3.1 我国网络数据管理步入快速期

  20xx 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保障网络数据安全,同时充分利用好数据带来的发展机遇,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形式上,通过制定《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等法律和政策,加强网络数据管理顶层设计。内容上,一是鼓励数据开放和应用。促进政府、公共部门和各行各业的技术研发、数据应用和产业创新;二是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数据留存、数据跨境流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重点入手,保障数据安全、用户权益和市场秩序。虽然相关内容主要体现为原则性规定,但管理重点和方向体现出关注高价值数据、关注高风险业务、关注数据流通环节的三个特点。

  3.2 网络数据管理体制初步确立

  《网络安全法》确立了我国网络数据管理的基本体制。该法第八条规定:“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可以看出,《网络安全法》仍然沿袭行业管理分工,网络数据管理工作是国务院各部门职责的自然延伸。

  3.3 网络数据管理政策和管理机制手段处在探索阶段

  虽然国家在促进大数据发展、保障数据安全方面密集出台法律和政策,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网络数据管理起步晚、基础薄弱,与国家要求、产业需求和社会期待仍有差距。

  一是法律法规滞后产业发展。虽然《网络安全法》已经出台,但与网络数据管理相关的内容篇幅仍然较少,且数据权利归属、数据交易、数据加密、数据留存、敏感数据的范围和处理规则等重要内容均未明确,网络数据管理法律仍然存在“散”、“缺”、“粗”的问题。

  二是交叉管理职责未明晰。电信网、互联网承载着不同行业的应用与业务产生的电子数据。在融合趋势下,电信服务与其他服务更难区分。目前网络数据管理体制未回答依托互联网从事金融、交通、药品、农业、电商等其他行业管理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的`主体,对其通过网络采集、传输、存储、使用数据的行为的管理职责划分。

  三是尚不具备针对监管对象分类监管的条件。部分国家考虑到数据安全风险与监管对象对守法成本的承受力,根据年营业额、业务类型、是否是关键服务运营者、是否开展高风险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是否处理敏感数据等指标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类,使不同企业承担差别化的数据保护责任,既有效管控高风险行为,又防止“一刀切”对创新动力的抑制。但是目前,我国电信和互联网网络数据监管对象的划分标准较粗,不存在对监管对象进行区分监管的基础。

  四是现行管理手段在网络数据管理方面存在不适应性。现有网络数据保护管理手段聚焦于移动互联网应用漏洞和恶意行为安全检测、安全防护检测方面,缺少专业的数据安全检测分析和数据流动行为监听抽查手段。此外,网络数据管理面向时刻发生的、庞大复杂的、难以聚焦和锁定的数据处理活动,现行的应用软件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监测分析——定期通报——行政处理”管理模式很难复制到网络数据管理中。

  4 加强网络数据管理的建议

  国家正加快发力网络数据管理。如何从管理依据、管理细则、管理手段、管理能力等方面落实网络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初步形成既满足发展要求、又满足安全要求的网络数据管理体系,是现阶段网络数据管理的核心。

  4.1 管理依据:抓住立法窗口期,为网络数据管理提供依据

  促进信息化发展、保障网络安全以及消费者权益的国家和地方立法进入制定的密集期。《网络安全法》配套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等中央立法正在起草,同时地方省级单位也在积极制定省信息化条例、省个人信息保护条例等。在当前形势下,应当抓住立法窗口期,通过高层级立法,明确难以通过部门立法规范的数据管理基本制度,明确管理职责边界及多部门合作机制,设定更有力度、更有效的法律责任。

  4.2 管理职责:立足行业管理,做好基础安全保障

  落实《网络安全法》和工信部“三定”规定,电信行业主管部门的网络数据管理职责应当侧重于以下两点。一方面,应当立足行业管理职责,管理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我国境内从事电信和互联网业务过程中采集、传输、存储、使用电子数据的行为,侧重全生命周期管理;另一方面,作为电信行业主管部门和互联网行业管理部门,应当确保电信网、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4.3 管理对象:突出重点,聚焦高风险、高价值对象

  网络数据管理未知大于已知,且并非所有数据在现阶段都具有同等保护必要。同时,网络数据管理强调“安全与发展并重,促进与规范并举”,应对高风险、高价值的数据和行为进行重点规范,对其他数据和行为则以自由为主,鼓励其应用和流动。在管理的数据方面,应当以价值和风险更高的用户个人数据为管理重点。在管理的行为方面,应当以导致数据价值释放、权利变更的数据交易、共享、跨境流动等境内外流动行为为管理重点。

  4.4 管理细则:法律、政策、标准相结合,构建有的放矢的管理细则体系

  网络数据管理技术性强,且各类业务采集、使用的数据差别较大,很难通过立法和行政管理文件进行细致化、有针对性的规定。通过部门规章或更高层级立法确定电信和互联网网络数据管理的基本制度,通过规范性文件确定重点制度的细化规定,通过技术标准提出分业务、分场景的技术和行为要求。法律、政策、标准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构建分类施策、有的放矢、细致入微的管理细则体系。

  4.5 管理手段: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构建全流程监管手段框架

  网络数据监管面临数据量大、数据流通难以跟踪等难题,对技术发现和管控能力要求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将面临执法困境,但是单纯利用技术手段也无法完全实现管理目标,特别是在缺乏对数据流动行为进行跟踪的技术手段的情况下,需综合运用管理和技术手段,锁定监管对象,查实违法行为,留存违规证据和处罚违规行为,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框架。

网络管理论文8

  摘要:计算机网络发展和普及,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一个可靠稳定的网络环境,成为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本文首先对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进行综述,探讨了当前网络管理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应用,最后提出了对应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解决对策,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予展望,保证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管理 安全 技术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管理概述

  1969年,第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NET产生,随之也就有了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对计算机的网络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分析、控制、记录和规划,确保一定范围内网络及其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满足用户预期状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业务和应用越来越丰富,网络构成也越来越复杂,计算机的网络管理也就变得愈发重要。网络管理是计算机质量体系一个重要分支,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等进行综合协调,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工作效率、维护层次和信息安全,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发挥最大效用。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故障技术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故障技术管理主要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检测技术、隔离技术和针对网络障碍恢复技术。计算机网络故障技术管理主要是更好的解决网络出现的技术故障,全方位的监控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情况。

  (二)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配置技术

  通过从计算机网络可以获取各种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信息获取是需要使用不同的设备配置,通过有效的配置技术管理能更好的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目前比较先进的如ipv6配置技术。

  (三)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性能技术

  使用统计技术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监控与分析,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性能。如目前较为先进的 WEB 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应用就较为广泛。

  (四)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计费技术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计费技术管理是针对计算机网络中信息资源计费部分进行的,在网络中有一些信息资源是有偿使用的,是需要进行记录和统计的,这部分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则需要使用较为严谨的计费技术进行管理。

  (五)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主要针对网络的使用安全,计算机网络不出现非法盗用,安全管理是为了能更好的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计算机管理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计算机网络管理安全技术管理主要对网络资源进行控制,保证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安全性,通过技术手段阻挡一些非法信息的入侵,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访问的监管。

  第三章 常见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类型

  (一)SNMP技术

  网络管理技术最早在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中出现的,这就是Internet家族,它简称为SNMP、SNMP网络管理技术,但是由于它在复杂的网络管理中SNMP不能适用,具有天生的不规范性,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

  (二)XML技术

  XNIL,网络管理技术普遍认为是一种标准、规范技术,在这一技术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多种管理接口的问题,通过实施XML,管理接口,从而实现在管理设备中选择与网络设备工作相关数据的操作。

  (三)CORBA技术

  CORBA技术可在一个分布式应用中混用多种语言、支持分布对象、提供高度的互通性等。,经过CORBA/CMIP网关进行转换,能够实现标准的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克服传统网络管理技术的不足,在网络管理的分布性、可靠性和易开发性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Web技术

  随着应用Intranet的企业的增多,同时Internet技术逐渐向Intranet迁移,一些主要的网络厂商正试图以一种新的形式去应用MIS。因此就促使了Web CWeb-BaseManagement)网管技术的产生。

  (五)网络管理协议

  通过对网络管理信急类别及相应的格式的具体定义,从而提供网络管理节点间相互通讯的标准规则。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代理者通过有效结合、利用网络技术从而实现网络管理信自、的有效交换,进而实现管理功能。随着不断扩大的网络规模与复杂性不断增强的网络系统的出现,网络管理协议管理技术机制逐渐显现出了它的不足之处。网络管理协议是易于使管理者变成瓶颈的平面型的网架结构,具有对信自、的获取与筛选时不方便、数据源缺乏认证功能并且没有行之有效的安全政策、网络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在现实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在各个领域:企业管理系统、校园管理系统、电子政务、医院管理系统等各行各业,其实用性日渐凸现,想必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更加广泛,如今使用较为突出并且比较成的案例,就是高层大楼的`应用。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发展及其应用对策

  (一)确定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不例外,其发展呈现出鲜明的规律性和继承性。规律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技术人员在充分了解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网络技术研发规律,有步骤、有方法地对其进行深刻探讨,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继承性主要表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都能将以往的资源高度集中化,又有所创新,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提供各种便利。

  (二)及时调整计算机系统结构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计算机系统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致力于提高数据通信的效率,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投放市场的速度〔同时,网络技术人员也要不断加强研究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多种措施了解人们的需求,及时根据人们需求对工作进行相应调整,最大限度地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便利。

  (三)切实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

  网络安全问题是当前网络技术当中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对人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安全服务质量问题、安全网络基础设施问题等方面,它直接关系着人们的隐私,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要求技术人员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又要采取行动,着力提高安全服务的质量,加强安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更新设备,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有效控制。

  第六章 结论

  网上购物不出门可以满足人们的对日常生活物品的需求,网络办公实现了实时信息的资源共享,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避免了以往完成一项工作需要跑多个部门,甚至多个地点,费时费力费金钱,减轻了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网络授课实现了知识信息的共享,坐在家里或者办公室,就可以提高自身对知识的渴求,一系列网络技术的以多种形式被应用,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自己各种需求。为人们提高了便捷的服务,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智.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应用问题探讨[J].信息化建设.20xx(06)

  [2]常春来.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资讯.20xx(21)

  [3]郭宣宏.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20xx(10)

  [4]刘松.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03)

网络管理论文9

  1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含义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先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也让档案管理内容、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如何通过先进科学技术来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档案工作更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已成为业界研究重点。在信息网络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是简单的档案信息管理,更是对档案知识的管理,它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存在着本质区别,除了消除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缺陷之外,还对档案信息库、数据库的多样化提出了管理新的略。尤其是在近几年来,随着档案管理对象的不断增加,档案管理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的实现信息与知识管理已成为目前人们关心的重点。

  2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问题

  2.1档案网络管理策略的必然性

  首先,随着地球村项目的完成,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互联网络环境已经成成,且我国信息网络环境也随之与世界相结合,而且互联网、因特网的主机总数伴随时代的发展还在不断增长之中。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上世纪末因特网总数已经高达0.4亿之多,且每年都在快速发展之中,由此可见目前网络主机数量之多。其次,目前档案信息互联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随着网络管理软件的生成,无论是人机界面交流,还是档案信息管理功能都实现了简单、便捷的操作要求,且各个管理方面的功能都非常的强。这样,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无需要太专业的网络技术就能实现工作。最后,从投资的角度来分析,伴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各种相关产品价格正在逐年下降,况且信息互联网技术是一个可大可小的内容,小到局域网、大到互联网都是相互连接的,且每一个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都能相连接,这使得在很小的成本投资下就能获取更大、更多的信息内容,由此可见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2.2档案网络管理的技术问题

  首先,信息组织问题。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信息必须要经过数字化处理之后方可在网上进行传输,这些档案文件包含了文档、表格、数据库、图像以及图形等,都是从实物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过程,面对这种档案管理模式,不仅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来转变档案格式,而且要大量的人力来将档案数据录入到计算机当中,从而方便用户检索。其次,信息安全问题。对于电子档案管理而言,档案信息上网传输必须要经过进口、传输和使用三个方面,且这三个方面都必须要做好保密措施,以防止外界恶意攻击和信息的丢失。面对这种情况,常见的安全防护技术主要有防火墙、安全代理等,另外还需要一定的口令来防止内部成员泄密。最后,新的检索工具。研制、开发一套全新的检索工具是当今档案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伴随数字档案信息内容不断增多而产生的一种新策略,在具体的管理中,通过在目录上的超文本链接,研究者可以在网上阅览,用户可以通过标题、日期、主题或其它关键词查找到该著录。这一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3档案馆上网应以扩大影响和介绍馆藏为首要目的

  各用户上网目的不同。我认为档案馆上网除了可以迅速大量获取有益信息以及便于与外单位联系之外,更主要的目的是扩大自身影响和介绍已开放馆藏,而并非需要档案原件上网不可。保管档案的目的是利用,档案馆有义务为公众利用档案提供方便,在因特网上介绍档案馆情况。可以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已开放档案全宗、目录、档案信息数据库,主要编研成果等,这样可以使全球用户能了解自己,使档案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让更多人可以通过网上浏览、电子邮件、电话咨询、邮寄等方式利用档案,从而使档案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3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优化策略

  3.1创新档案信息化服务的观念

  在现代化社会中,对档案信息的利用和传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档案的管理部门要从观念和思想更新上入手,敢于创新和改革,从而逐渐加强档案管理的利用与开发工作。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展并关注多渠道、多层次的档案信息利用和开发,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另外,还应该注意档案信息的宣传工作,为档案信息的利用和开发工作营造有效的环境,这样才会为档案信息的利用和开发提供更优异的服务。

  3.2建设档案信息化服务的网络化环境

  在对档案实行网络化管理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要进行不断的社会实践,从而有效提升档案在传播与利用中的安全性,真正保障档案网络信息化的建设。

  3.3开通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反馈渠道

  从本质上来说,档案利用的效果信息反馈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的社会价值,同时也是对档案信息进行开发与利用的有效依据。其中,对档案利用效果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可以说是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对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有效了解,并对其利用状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实现对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动态信息的掌握,进而不断加强和改进档案信息的服务工作,最终提升档案信息的服务质量。

  4结论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并且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因此,要创新档案信息化服务的观念、构建档案信息化的服务体系、建设档案信息化服务的网络化环境、开通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反馈渠道以及开通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反馈渠道,实现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

网络管理论文10

  引言

  信息网络化管理主要将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化处理技术应用与管理中,从而形成网络化管理。信息网络管理不仅能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使数据保存更准确、清楚,为后续数据查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正是因为这一优势,才使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技术不断推广普及开来,但纵观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其信息网络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档案信息网络发展。

  一、我国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化组织

  在信息网络化档案管理中,需先将文字、图片、表格、数字等档案内容录入到计算机,使其转换生成电子档案后,方可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查询,而由于我国档案管理中大部分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早录入档案工作中出现许多的漏洞,严重影响档案信息的准确性。

  (二)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化管理

  为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防止外来系统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攻击和盗取,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安全保护措施,如:采取安全代理或防火墙等技术,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但由于许多档案管理内部人员,缺乏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导致档案信息泄露,严重影响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三)缺乏专业的网络信息管理人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中也逐步建立起虚拟卡片目录,用户可在网上通过标题、日期、主题等检索,找到相应的档案,这一方面来说为用户查询提供了方便,可以使档案信息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另一方面来说,为档案管理者带来更多的挑战,由于当前我国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都不过硬,在检索工具制作上面临较大问题,导致检索工具难以正常运行。

  (四)网络信息准确性不够高

  网络管理属于一个虚拟平台,在网络中,由于数据容易被篡改、复制,用户只能看到档案数据内容,但其真实性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不少用户可能获得偏差数据,给用户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二、我国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改革措施

  (一)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部门管理者应多重注档案信息化管理宣传,向档案管理员工大力宣传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使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相关的管理培训中,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从而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是当今科技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管理技术。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应多学习信息网络基础知识,详细了解网络技术发展历史及相关知识,不断加强自身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掌握网络管理技能之知识。其次,由于许多管理平台多采取英文显示,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英语水平,全面了解平台中的信息内容,将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存档。最后,档案管理人员应全面提升自身管理系统开发能力,不断对管理系统进行更新,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简洁明朗的信息查询平台。

  (三)不断更新管理设备

  档案信息化管理与计算机、照相机、刻录机、路由器、复印机、操作系统等设备紧密挂钩,而要想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就必须对信息管理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尽量采取先进的技术设备,从而使信息化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加强档案信息系统后期维护

  档案管理部门应打破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观念,不断加强自身职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在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中,尽量选择有经验的信息系统开发人员进行项目研发,而当档案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档案管理人员应对其系统随时进行查看,并对其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解决,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发展日渐加快,各行各业竞争也日渐激烈,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充分运用现代化先进管理技术,使档案管理工作跟上时代潮流,在未来谋得更好发展前景。

网络管理论文11

  计算机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运用计算机网络服务于现实生活,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确保计算机网络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功能与应用,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称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平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将网络中不同的信息进行收集与整合;当前,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在构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法形成一个统一标准语准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效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创新应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话题;本文笔者试图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改进与完善提出几点想法,希望能够有助于网络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概念与定义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基于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和技术协议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专业性管理,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体系中网络管理协议是最为核心的部分,SNMP是整个网络管理协议的关键部分,如果想要实现网络管理协议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就必须在计算机网络管理过程中执行SNMP的协议内容。在网络管理中,如果想要管理某个对象,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给该对象添加必要的软件和硬件,而这些操作又不会明显影响原来的对象。SNMP的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简单的模式实现管理作用的最大化。监视网络性能、检测分析网络差错等作用是SNMP的主要功能。一旦网络产生故障,SNMP可以帮助功能的恢复。SNMP系统的实施需要有一个管理站,也就是所谓的网络控制中心。管理进程和代理进程通过SNMP起作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中的另一个方面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现阶段,网络的种类多种多样,网络设备出现了多样化,其质量变的参差不齐,这就需要一个很专业的工具来进行管理调控,从而保障用户的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系统是在这个方面很有意义的一个系统。针对网络管理,目前有计算机网络形成了众多的网络产品,有的产品是简单系统,有的产品是LAN管理系统,有的产品是企业的管理系统,无论是何种产品又应该遵循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规范,这样才能够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有效管理。

  二、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功能

  1、网络故障管理

  计算机网络管理最主要的功能是对网络故障的处理,在网络运行中出现故障时,网络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及时确定网络故障发生的位置;第二,有效阻止其他因素对网络的干扰,第一时间切断故障网络与其他网络的联系;第三,降低因故障造成的影响,及时实现网络的重新配置,进而将网络恢复到未出现故障前的状态;第四,对于一些较为重大的网络事故,可以在最早的时间发出警报,从而更好的提高对故障检测和排除的速度,以便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

  2、网络配置管理

  计算机网络配置的管理是实现计算机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基础,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配置管理能够对网络持续的监控,实现网络的初始化后再配置,有效实现网络系统中一些特殊的功能效果。

  3、网络性能管理

  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应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据交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网络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是保障网络用户享受稳定服务的基础,目前网络性能管理中对于功能的要求也自动的生成了网络拓扑构造以及网络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的监控状态以及网络设备的性能也能够提高到最大化。

  4、网络计费管理

  现实中,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一些信息材料的`使用并非是免费的,计算机网络计费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重要部分,能给记录且统计网络用户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状况,之后再进行计费;网络计费管理功能包含了记录及统计网络资源的运用状况,涉及计量单位、判断开销,对用户收取费用。

  5、网络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特征能够判断网络自身安全特有的脆弱性,所以,需要保障网络资源不会被非法运用,且加强保障网络管理系统自身不被未授权的访问乃至网络管理资源的完善性与机密性。网络完全管理功能包含了控制对网络资源与敏感信息的查询,包含了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对设施方面的各类运用访问控制乃至对网络协议的访问控制。

  三、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创新应用

  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模式和基于WEB 的网络管理模式是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模式的重要组成;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模式是一种集中式平台管理技术,具有具有组织结构简单、透明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缺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收集信息的网络站点太少;第二,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丢失或者缺失,信息传递的效率低下;第三,程序预先设定,缺少扩展的空间;随着Internet 的高速发展,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模式很难适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对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模式进行创新应用时必须考虑这样的问题。基于WEB 的网络管理模式是随着Internet 不断发展,取代局域网的一种计算机网络管理模式,WEB 的网络管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费用消耗,能够缩短管理人员的培训时间,其灵活、简单易操作、高效方便等优点使得其运用相对比较广发。WEB 的设计融合了各个网络管理模式的优点,其特点是能够使得用户随意的驻留在网络设备和浏览器之间,能够实现后台运行程序,能够随意的将SNMP 和HTTP 之间的协议进行转换。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创新应用有助于计算机网络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能给让计算机网络管理带来便利,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运行的进一步稳定。

网络管理论文12

  [内容摘要]本文涉及以下几个问题:一,语言符号、媒介、主体性;二,互联网主体的全新建构——主体的主动媒介化(网络化);三,互联网话语形态分析;四,半机械人:与机器唇齿相依的人。

  [关键词]网络;聊天;主体性;话语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1)。在任何一个时代,探索主体的本质都是思想家们苦苦追求的目标。纵观这条发展线索,我们发现,对主体的认识是同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古代,由于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因此他们相信有一个终极的力量支配着世界,柏拉图认为这种力量是“理念”,世界万物都是这个理念的复制品和反映,人类主体自然也不例外。“个别的人有生有死,而人的原型或人类(理念)却永远存在”(2)。此时,思想家们认为主体等于本体;到了近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科学的手段认识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这样就意识到了主体自身的理性。主体不再是由神秘力量决定的自在的产物,而是理性的,能动的。笛卡儿就认为,主体是站在客体以外的一个位置上,通过思维获得对客体世界的知识,即真理。所谓“凡是清晰明确被人认知的,都是真的。”(3)因此这一时期对主体认知的核心问题是“认识论”。随着人类社会的近一步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语言,语言往往决定人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笛卡儿所谓的理性实际上是通过一种中介即语言符号来运行的,卡西尔就此断言“人是符号的动物”。进入当代社会以后,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人们又发现,语言符号体系是独立于主体而存在的,正如罗兰·巴尔特所说的那样“主体死亡”,语言能够以“从能指到能指”的方式进行游戏,而主体是漂浮在这些能指上而失去了自我。

  总而言之,对主体性的考察具有深远的社会背景,而且在任何一个时代,人们对主体认知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当代信息社会也不例外。本文选取互联网的角度对网络聊天者的主体性进行剖析,力图描画出在这种新的媒介环境下,主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语言符号、媒介、主体性

  当代社会背景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媒介的大规模发展和信息的日益扩张,这直接导致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即通过语言的角度来研究哲学问题,从而否定了关于思维、精神和观念的近代哲学范式。研究的重要结果之一就是语言正在成为社会文化中的一种支配性力量,同时也成为人类主体的支配力量。因此语言具有某种本体论的地位。人类主体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在此受到空前冲击,甚至出现了“主体的消失”,存在的只有语言。这种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思想对我们了解网络聊天主体的特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首先来看看语言对主体的构型作用。结构主义语言观认为,一切符号代码都是任意约定的,因此根本不存在什么思想和情感的“自然的表达”。比如“同一种动物,中国人说‘鸡’,英美人说‘chicken’,这实在没有什么道理可说”。(4)换而言之,我们也可以这样以为,人是通过“鸡”和“chicken”这类语言符号认识鸡这种动物,与人的认识主体的思想和情感无关。“我们给世界下概念的方法最终依赖我们所讲的语言,……,意义是不能用超越语言的事实来解释的。”(5)我们通过认识语言来认识我们周遭的社会,所以,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意义,有什么样的意义,就有什么样的人的思维。所以当代社会中主体的构型离不开语言的塑造。

  那么,主体是不是总是通过语言的塑造逐步成长并完善起来的呢?在此我们可以借鉴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大师拉康对儿童成长的心理分析的观点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认为人的童年时期经历了镜像阶段,比如说当儿童能直立起来之后,发现镜子里有另外一个自己,而且自己通过举手投足可以控制镜中的自我,这给儿童带来了极大的快感。因此儿童只能通过镜中的自我来认识自己。这是一个被拉康称之为“自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主体意识。当儿童具备了语言以及和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后,他即进入了所谓的“象征界”,即语言和社会文化的领域。和通过镜子认识自我一样,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象征界”来认识自我,最终完成“自居”这一主体建构的过程,只不过到了这个阶段后,“以镜中自我自居”发展成“以理想自居”。拉康在就此区分了“理想自我”和“自我理想”的概念,所谓“理想自我”,就是你通过和“象征界”的交流而无意识表现出的形象,“自我理想”是一个符号点,一个观察自己的点。拉康举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当您在高速公路上开快车的时候,你会设想自己是一个理想化的自我,比如说一个你所崇拜的赛车手;另一方面你会设想有一双眼光(自我理想)在看你,这种眼光是你所期待的`,比如是一个漂亮女孩的崇拜和欣赏。”

  “为了欣赏和崇拜而把自己想象成赛车手”的思维过程即“以理想自居”(6),就是一个主体形成过程,这种自居的根据来自社会中的语言符号(象征界)。也就是说,我们是根据语言来进行理想自我确定,即我要为谁当一个什么样的我。比如,我根据别人对我的评价来确定我在社会中的地位,像父母评价我很聪明,就会以这样的评价来确定聪明的概念和什么是一个聪明的人的概念;同时我还会根据媒介上的相关报道来认识一些主体性的要素。比如,通过英雄人物的事迹来确定勇敢的概念,以此反观自己是不是一个勇敢的人,我要不要做一个勇敢的人。语言的意义将构成主体性中的重要元素。

  这种“自居”作用在信息膨胀的当代社会尤甚。语言符号成为人和客观世界之间的间隔和中介。“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的宇宙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它们是织成符号之网的不同丝线,是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人不再直接面对实在,他不可能仿佛是面对面地直观实在了”。(7)我们是在与符号体系交流的过程中参照符号体系与我的关系而将自我的主体逐渐明晰。这样,在当代社会中,掌握主流话语发布权的各种媒介就容易形成控制主体的霸权。批判学派对当代大众传播媒介在这方面的霸权表现出深深的忧虑。与古典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同,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人的异化不是来自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是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方式。媒介的信息的大规模复制和传播促成了当代人的千篇一律性,即出现所谓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语)。路易·阿尔杜塞揭示了意识形态对主体的塑造作用,所谓“意识形态召唤个人成为主体”,“我们是依赖于教育我们的语言和意识形态来看待自己的社会身份,来成为一个主体,我们对自我的看法不是由我们自己产生的,而是由文化赋予的”(8)。而意识形态却是“依赖某种一致的舆论和意见”(9),而这与大众传媒无论如何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管人们是否情愿,当代人的主体性受到信息、媒介的支配是个不争的事实。互联网世界依然要遵循这一逻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们上网的目的是多元的,比如看新闻、进行电子商务,还有玩游戏等等,但利用网络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和其他人交流(以网络聊天为代表)却是大多数人上网的重要目的,“我可以证明,我和其他数千万网虫都知道我要寻找的东西并不仅仅是信息,而是立即就能进入另外一大批人正在形成的交往关系,这种发现让我们自己也感到吃惊”。(10)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活动最能体现网络主体的个性。换而言之,主体在互联网聊天室中的“自居”过程将形成典型的网络主体。

  二、互联网主体的重新建构——主体的主动媒介化(网络化)

  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不同,互联网信息及其媒介逻辑对人的主体影响和塑造是双向互动的。我们知道,传统大众传媒对人的影响是单向的。比如电视,电视用图像、声音、画面等组成了一个相异于客观现实世界的虚拟环境。观众看电视的时候对这种信息环境的接受完全是单向的,而且是被动的。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当人进入电视收视状态20分钟以后,脑电波成为π波,这种波形通常是人们在闭上眼睛处于平静状态下的脑电波;而人在正常清醒状态脑电波为波,两种脑电波的频率相差6~12周。这表明,“大多数人在看电视的时候,大脑所处的状态仅仅相当于闭目养神,毫无积极性可言”。(11)

  而互联网并不是这样,对互联网信息的接受,人们是主动的,双向的。人们心甘情愿地被互联网媒介化,这种主动性表现在:

  1.如果要进入互联网,必须主动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互联网知识,这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我们接受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的信息所不需要的。如果说,看电视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是懒惰的、被动的,那么我们在接触互联网信息时的思维就是积极的、主动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主体心甘情愿地被网络媒介化。为了更顺利地在网络世界遨游,网络主体还会不断从技术和技巧两方面强化自身的网络素养,如不断使用新的软件加快链接速度和提高搜索效率,不断增强打字速度以抢先说话和更多地说话在聊天室中建立自身的地位。总之,网络主体越明晰,受网络技术逻辑的影响就越深刻。

  2.相对于物理现实世界和传统大众传媒的要么是模拟与要么是仿像(12)的关系,互联网的信息环境和物理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对于个人主体来说,传统大众传媒和现实的关系要么是模拟的,比如现实发生了一件事情,电视台用客观报道的形式将这一事件原原本本地报道出来,那么,电视新闻报道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要么是仿像的,比如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人吃火锅能有被真正的烈焰灼烧的感觉,但是电视广告为了突出某品牌火锅调料的辛辣,创意表现了一个人吃了火锅后享受了在烈火中被焚烧的刺激,电视在这里生造了一个客观世界完全没有的情境,观众必须通过联想方能理解。互联网则不一样,尽管模拟和仿像在互联网中也有体现,比如网络新闻、网络广告等等。但更多的,互联网形成了另一个完整的客观世界。比如网络聊天室中,所有的交流都是主体真正参与的,这种聊天带来的尊重、兴奋等感觉也是真实可感的,是完全不需要联想的,因此这不是仿像;另一方面,这种聊天以及聊天带来的感觉是主体在网络以外的世界根本寻觅不到的,因此也根本不存在模拟与被模拟的关系。对于网络主体来说,它就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电视和互联网在这方面的区别。一个人绝对不可能将现实世界和电视世界完全区别开来,电视和人之间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换而言之,观众会将电视信息当成辅助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

  比如,一位城市普通观众在电视上看到了关于大都市外企白领的电视剧,他认为这种生活很好。那么,电视在这里能给予他两种心理冲击,一是心理宣泄,即这位观众虽然当不了白领,但是他可以通过电视进行相关情况的了解,通过这种了解寄托自己的情绪,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满足。这种看电视的过程可以被视为一种“白日梦”。通过想象和联想,暂时忘却现实,进行一种理想化的心理体验(只有在一些特殊的主体身上,白日梦和现实生活往往会合二为一,比如心智未发育成熟的孩子和一些精神病患者会直接模仿电视中的虚拟的人和事从事现实生活。);

  二是给予这位观众以现实冲动的刺激。他可能会因为这部电视剧的刺激而产生一种改变现实的激励,他会将剧中主人公当成偶像和人生目标而进行现实生活的改变。对于前者,观众所经历的是一种纯虚幻的想象,但心理获得了实在的满足;对于后者,观众是将想象在现实生活中务实,以完成自己的理想。总而言之,电视信息和观众的现实生活会很容易地统一起来。但在互联网上,主体的体验和现实生活往往是无关的。

  比如同样是一位观众,他想体验当白领的感觉,那么他只要在聊天室中给自己构建一个白领身份,取一个白领意味很浓的名字,与其他聊天者进行相关的对话。那么,尽管他在现实中没有白领的收入、社会地位,但是他依然可以在这种虚拟社区中领略当白领的感觉。这种感觉一方面不是通过主观联想和想象的幻觉,它是得到了其他社区成员的接受认同,同时与现实生活关系也不大,在现实生活中他依然是过去的身份和原有的主体体验。关于这方面,网络当中的虚拟性别(男性注册女性的身份和姓名与女人注册男性的身份和姓名)是最极端的例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互联网当中语言就是身份。在这样一种虚拟的情境中,我们抛弃了在现实生活中的确认身份的通常方法,比如核查证件、观察他的相貌举止、穿着打扮、向其他人咨询相关情况等等,而是通过语言想象来确定他是个什么样的主体。互联网中的语言文字结构了网络主体的要素和性质。所以,互联网话语成为理解网络主体的一把钥匙。

  三、互联网话语形态分析

  互联网上传播的主流符号是文字,文字传播又被称为是“意符的再现”(用文字将观念、意识再现出来)(13)的传播模式,这种模式是印刷媒介的产物,它和主体的稳定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这一方面是印刷媒介自律性的要求,简单地说,观念和思想一旦诉诸文字,作者作为信息制作者的身份就得到了确定。所以在电子媒介诞生之前的印刷媒介时代,我们无论是阅读书籍、看信、还是接触公文批示,文本的制作者是明确的;

  另一方面是由少对多、由点对面的传播方式所决定的。由于大众传播群体化传播的特征,印刷媒介的文本制造者和传播者必然处于主导支配地位,在传播/接受的二元格局中具有“元叙事”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具备“逻各斯”的中心地位。但网络传播的主体却在命名之时就是假的、虚拟的。在进行假名字和新身份(网络身份)确定的时候,人们往往更接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自我”(雅克·拉康语)。按照拉康的观点,在主体塑造的过程中,语言最初的承诺和主体最终的到达之间有一道鸿沟,这加剧了人类主体的“不满足”的体验。

  例如,一个男孩通过词语“勇敢”了解了这一概念在男性身上表现出的魅力,但是等到他长大之后,他发现自己天性懦弱,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勇敢”这一词汇所蕴涵的境界。这时,他对自我主体就会产生一种“不满足”。此刻,主体就有塑造一个“勇敢”的“理想自我”的冲动。(14)互联网恰恰提供了这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是满足“本我”需求的有效途径。

  在现实中如果要作一个勇敢的人必须有勇敢的作为,主体认同自我勇敢也需要自我具有勇敢者的心态。在网络中这一切都不需要,主体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使用语言。

  在这里,内外两种语言会不断强化主体的意识。从对内的角度来看,主体必须在网络上写出一系列能表现勇敢的语言,以确定自己勇敢者的身份,这样才能不断用语言将自己自居为一个勇敢者;从对外的角度看,聊天对象的回应则更可以强化主体勇敢者的意识。

  也就是说,当别人都把你当成一个勇敢者的时候,自我是勇敢者的意识就更明确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主体的塑造有着鲜明的后结构主义的色彩,即语言结构网络主体的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逐步变动的状态。通常情况是,一个人进入聊天室先注册一个勇敢者的名字,然后和聊天室中其他人开始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一方面主体自己不断强化自己是一位勇敢者的意识,考虑着用勇敢者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观念;

  另一方面,他会留心着别人(聊天对象)对自己话语的反映和评价,这样经过内外两方面的强化,主体对自己新身份的意识逐步加强,互联网上这一勇敢者符号会在这一聊天的语境中慢慢稳定下来。相反,如果主体一开始仅以勇敢者自居却得不到别人的回应,这样,他对自己的新身份反而会逐渐失去信心,最终退出聊天室或者重新换一个身份。那么,一次“理想自我”主体塑造的过程就会失败。

  雅克·德里达称这种符号意义确定的过程为“延异”,“延”是延搁的意思,“异”是差异的意思。(15)简单地说,当一个符号被制作出来的时候(如一个聊天者在网上注册了一个名字开始聊天),它的含义是不确定的,只有它被放置到一个话语体系(一个聊天室)中,并且与话语体系的关系得到确立以后,它自身的意义才会最终确立起来(“延”),而这种经过延搁而产生的符号意义和符号刚刚被制造出来时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异”)。

  符号“只有当它被放置在某种话语中并被放在某个上下文背景中来解读时,从能指到能指的无止尽的游戏才会结束”(16)。所谓“从能指到能指”就是刚才所说到的,主体自我勇敢者的意识和别人对你自居为勇敢者的评价对“勇敢者”这一网络主体的塑造过程,此时,“勇敢者”的含义是不断变更的。

  所以,主体在虚拟空间中的交流因为有了全新的身份而有了一种全新的关系,身份的虚假和周围环境的变动,使得参与者摆脱了物理环境中人与人交流时必须遵循的义务包袱。由于语言文字缺乏可视性的证实特征,在文字的面具后面,参与者交流起来往往会更多地涉及在真实环境中比较忌讳的话题,而且参与者们表达起来也没有什么抑制感。这对现实生活起到了一种补充作用。

  这种补充来自互联网空间的“似真性”,“他们在彼此交流的时候,好像身处一个共同的物理空间,而且这一空间似乎被身体居住并能够被笛卡尔式视点所图绘”(17)。也就是说,尽管网络是虚拟的,但是参与者还是宁愿将它看成真实的,这种真实同时伴随着一种随心所欲的自由,是一个理想化的空间。

  所以,网络主体的塑造是主体本身不断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它是对现实生活中主体不完备的一种补充。正如杰姆逊所说的那样,人“一切欲望和激情下面,总有着改变世界的欲望”(18),这和自我价值最终实现的欲望实际上是同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主体的终极目标永远指向马斯洛的金字塔的最高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实现是自我认同的一种感觉,是可以脱离物质世界的。

  所以,互联网是给了人们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在现实中是不多见的。

  许多网络参与者都有将网络的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统一起来的冲动,比如网友见面,力图将网恋发展成现实中的恋爱,利用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发泄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以达到在现实中达不到的目的等等。但这些冲动和努力往往以失败而告终,现实的失败和互联网世界中的成功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这样反而促使他们会更迷恋网络中虚拟价值的实现,从而回避现实世界。这更强化了网络主体的特性。

  四、半机械人:与机器唇齿相依的人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互联网主体的本质,我们引入“界面”这一探讨当代社会中人与机器层叠的重要概念。界面,“是一种膜(membrane),使相互排斥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世界彼此分离而又连接”(19)。那么,互联网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又译为网络空间)和现实世界中的物理空间之间就存在着一种界面,这种界面的表现形态是某种操作系统或者是网页设置,比如众所周知,WINDOWS系统比DOS系统的界面要人性化得多。

  互联网界面这边是现实生活的物理空间,而那一边是数字化的网络空间,这样,界面就成为人与机器的分野。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界面有越来越人性化的趋势。这一方面表现在界面设计越来越方便,始终追求对人的吸引力,显得让人迷恋,愿意主动和它打交道。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在界面上直接构成网络界面的一部分,这使得互联网这种本来属于机器的东西因为人的加入而愈来愈具有人的性质。但是,人越是迷恋网络,就越是会被网络的逻辑所左右,界面无论怎样吸引人,它永远是机器的一部分,互联网的逻辑就是:“让技术更吸引人类,……把人转化为‘半机械人’(cyborg),转化为与机器唇齿相依的人”(20)。

  在一些网瘾患者身上,这种“半机械人”的性质显得十分明显。他们熟悉网络传播的方法和模式,更主要的,他们熟悉并习惯了在网络上进行人际交往和获得心理满足,而不愿意按照现实世界的逻辑生活。“过去我对家庭非常投入,现在我为因特网而活着,……,我把大量的脏衣服藏起来,尽可能快的将饭做好……可以继续上网……网上情人?遇到过一些……甚至计划与某人一起度假……家中每个人都担心死了……我丈夫想把电脑扔出窗外……”(21)。

  这是一个两个孩子的母亲对上网的真心告白,在她那里,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已经发生了严重冲突。在这位母亲的主体构成中,机器逻辑已经压倒了生活逻辑。

  因此,“异化”这个概念在互联网主体性研究过程中依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果说,马克思的异化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主体个性的摧残,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是大众传播媒介对主体意识形态的束缚和塑造,那么,互联网对主体的异化力量就是一种虚拟的生活方式,它使主体沉湎于一种互联网符号的世界中,让机械的逻辑侵入人的主体,这便是网络聊天者主体的过程和特性。

  注释:

  (1)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3页;

  (2)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xx年4月版,第66页;

  (3)同上,第310页;

  (4)参见周宪《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360页;

  (5)同上,第102页。

  (6)以上关于拉康的思想参见DarianLeaderandJudyGroves,《拉康》,张君厚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xx年1月

  (7)同注1,第33页

  (8)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9月,第12页;

  (9)同上;

  (10)莱恩格尔德《全球网络:电脑与国际交流》,转引自《第二媒介时代》,马克·波斯特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9月,第45页;

  (11)苗棣、范钟离《电视文化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第195页;

  (12)“仿像”是波德里拉提出的一个后现代概念,是指用符号人为地制造一种模型,这种模型和现实是无关的,即所谓的“超现实”。参见4,第7章第2节相关论述。

  (13)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商务印书馆,20xx年9月,第13页;

  (14)参见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和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1月,第四章雅克·拉康关于“荡来荡去”(fort-da)阶段的论述;

  (15)雅克·德里达《哲学的边缘》,转引自《后现代的哲学话语》,汪民安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xx年11月,第67页;

  (16)同上,第122页;

  (17)同12,第48页;

  (18)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223页;

  (19)同7,第24页;

  (20)同上,第52页;

  (21)金伯利·S·扬《网虫综合症――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9月,第142页;

网络管理论文13

  1我国信息安全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安全制度上

  目前来说我国颁布了一些关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出台了一些相关政府文件,例如,《网络信息安全不同等级保护措施》、《国家安全法》、《互联网络信息电子签名法》等。这些法律条例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及安全有一定的约束和保护,但是从全方面来看,很多条例知识针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了规范,整体上来说较为分散,没有一个统一的概述和规划,国家出台了一些规划措施,但是由于互联网安全问题的不断发展,时代的变化造成规划内容并不够明确,这些问题给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1.2信息安全技术上

  1.2.1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发展较晚,发展时间较短,这就造成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缺乏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信息技术,很多软件都依赖国外的进口,这就造成网络安全的巨大隐患和脆弱状态。

  1.2.2在信息网络的应用中长期存在着病毒感染的隐患,虽然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病毒也在不断改善,现代病毒能够通过多种突进进行传播和蔓延,例如,文件、网页、邮件等,这些病毒具有自启功能,能够直接潜入核心系统和内存,造成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出现问题,严重的甚至出现系统瘫痪。

  1.2.3在网络安全工作中,涉密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具有可靠性低等特点,这就容易造成涉密信息在网络系统易被破解和搜索。

  1.2.4网络中没有进行保护措施的电脑很容易受到潜在的威胁,威胁有很多方式,来自于网络的内部和外部等,木马病毒的入侵、硬盘数据被修改等都容易造成网络安全的问题。

  1.3信息安全意识上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我们更多注重的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相关的管理和安全工作却没有跟上,对于网络安全的投资和重视都严重不够,一旦安全上出现了隐患或者问题没有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的补救,甚至需要采取关闭网络等方式解决,造成了问题的严重化而不能真正有效的解决,在整个网络运行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和应对保护制度。

  2我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2.1制度上完善

  为了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发展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保证每个行为都有据可依有法可循,由于网络信息发展更新较快,这就需要对规范要求也及时跟新,保证制度上的完善,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提供法律基础。

  2.2技术上提高

  2.2.1数据加密技术。

  目前来说数据操作系统安全等级分为D1,Cl,C2,B1,B2,B3,A级,安全等级由低到高。在安全等级的应用上,使用C2级操作系统时要尽量使用配套相关级别,对于极端重要的系统要使用B级或者A级的保护。

  2.2.2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

  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是常用的一种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对病毒实时进行扫描和检测,在清毒过程中由被动转为主动,对文件、内存以及网页等进行实时监控手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防火墙则是防病毒软件和硬件的共同作用,利用防火墙本身内外网之间的安全网关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过滤和筛选,控制其是否能够进行转发,另外防火墙还能够对信息的流向进行控制,提供网络使用状况和流量的审计、隐藏内部IP地址及网络结构的细节。它还可以帮助系统进行有效的网络安全隔离,通过安全过滤规则严格控制外网用户非法访问,并只打开必须的服务,防范外部的拒绝服务攻击。

  2.2.3使用安全路由器。

  安全路由器的使用能对单位内外部网络的互联、流量以及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的安全维护,建设虚拟专用网是在区域网中将若干个区域网络实体利用隧道技术连接成各虚拟的独立网络,网络中的数据利用加/解密算法进行加密封装后,通过虚拟的公网隧道在各网络实体间传输,从而防止未授权用户窃取、篡改信息。

  2.2.4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在安全防御体系中,入侵检测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衡量因素,入侵检测系统包括入侵检测的软件和硬件,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弥补网络防火墙的静态防御漏洞,能够对内部攻击、外物攻击以及误操作等进行实时的防护和拦截,一旦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问题,入侵系统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和完善,消除威胁。并且一种新型的网络诱骗系统能够对入侵者进行诱骗,通过构建一个环境真实的模拟网络,诱骗入侵者进行攻击,一旦攻击实施就能及时进行定位和控制,从而保护实际运行网络系统的安全,同时在虚拟网络中还能够获取入侵者的信息,从而为入侵行为提供证据,实现对入侵行为的打击。

  2.3意识上重视

  首先对于思想的强化和加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人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才能够对网络安全技术有所提高,参与人员必须熟悉相关规范要求,增强保密意识,真正的实现保密安全环境的优化。制度上要严格控制,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实现专人专责,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的问题。最后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人才是重要的生产力,我们必须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的人才培养,保障网络人员的高技术高素质,实现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

  3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安全等方面都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充分重视信息安全问题,提高信息安全技术,针对不同的问题相应解决,实现我国信息安全制度的顺利运行。

网络管理论文14

  在社会及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当下,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因此人们提高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视度。一般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指的是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有效性、全面性以及网络服务的可靠性等。本文首先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了简短的论述,之后对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隐患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模式。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念论述

  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际上说的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所包含的不同的硬软件设备及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性,不会轻易受到其他恶意的盗取和破坏,促使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此外,计算机网络安全还牵连到了有关于计算机科学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等多个学科,在人们对网络便捷性、高效性的需求不断提升的当下,切实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显得格外重要。常见的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手段包括木马病毒的破坏、物理通信设备以及线路的破坏、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漏洞进行攻击、削弱计算机网络系统服务能力如常见的拒绝服务等几个方面。

  2 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2.1 木马病毒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计算机技术使用过程中木马是一种常见的破坏性程序,会给计算机带去一定的破坏,从而导致信息资源存在被盗取的风险。一般木马程序所带去的破坏主要有主机资源被占用、用户数据信息被盗取和破坏等。而病毒文件则是通过自我繁殖,主动感染其他文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具有强烈的感染性、潜伏性和传播性等特点。木马病毒是最为常见的计算机网络隐患产生者,一方面与木马病毒的特性有关,其诞生目的就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另一方面木马病毒可以很好地伪装在其他应用程序、邮件服务、Web服务中,人们对于其识别能力较弱,不经意的运行超链接都可能导致木马病毒程序被激活,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2计算机主机以及网络设备的不安全使用带来的安全隐患

  影响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众多方面,其中计算机主机及网络设备使用是否安全、合理也会带给网络安全严重的影响,就计算机的主机来讲,如果不在其中设置相应的远程资源访问及登录权限,数据端口的肆意暴露、登录口令的简单化设置、用户权限的不合理分配等行为都是主机使用过程中极其不安全的因素。造成主机使用的安全隐患是由于计算机应用者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往往贪图计算机控制的便捷性而忽略了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对于网络设备而言,其使用的合理性,一方面能够保障网络的畅通性,为用户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另一方面,网络设备也是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而实际使用过程中配置的简单化、登录访问的随意化,同时对于安全设置有严重缺失,这都是导致安全隐患的常见因素。

  2.3缺乏安全性验证无线网络以及移动互联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无线网络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在这两项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虽然给人们带去了一定的便捷度,但是也增加了计算机系统安全隐患的发生机率,在一定程度上无线网络等技术增加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泄露、数据损坏的范围及程度。

  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分析

  3.1 做好计算机系统软件维护工作

  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工作虽然是最基础的,但同时也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基础保障,通过日常的维护管理不仅可以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及时维修,对各项系统及应用实时更新和升级,同时,通过使用杀毒软件以及各种安全保障软件来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做好定期的病毒木马查杀工作,系统备份以及数据清理工作。除了操作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用户应从来源可靠、安全系数较高的 Web 网站获取应用软件,坚决杜绝使用破解性软件,做好应用软件的升级维护工作来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

  3.2 合理使用各种网络物理设备

  保证所使用的网络设备安全合理性就相当于为计算机网路的安全打下另一层牢固的保障。就拿路由器来说,需要对其设置复杂的登录访问口令,同时还要实施MAC 地址绑定、数据过滤、IP 流量限制等手段,有效合理提升路由设备的安全。交换机也是局域网络中常见的设备,保障交换机安全,主要是通过Vlan的划分进行数据流的过滤,从而达到访问控制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包括硬件防火墙设备的使用,通过对内外数据的过滤识别,达到安全保障控制目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还包括各种物理设备运行环境的可靠性,包括电磁环境、电源供应、温度湿度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3.3 加强计算机应用者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管理操作的培养

  计算机操作人员本身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来讲十分关键,如果操作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超强的操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所以,应重视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增强,让他们能够深入的.了解数据信息安全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信息安全威胁会造成怎样的损失;另一方面,应通过必要的安全管理操作技能培训使其安全使用计算机设备,例如定期变更登录口令、做好关键数据的备份工作、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操作,另外要重视不必要的远程访问、用户权限设置以及端口的开放,尽可能从计算机安全操作方面杜绝网路安全隐患。

  3.4 做好网络环境下无线、移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无线网络及移动设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现在随处可见的WIFI及4G通信技术,为了保证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必然要设置相应的验证,利用 MAC 地址与 IP 绑定、MAC过滤等方式进行登录主机的控制,另外对于陌生的无线网络不应主动连接,以免用户数据遭到窃取或者破坏。而针对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或者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方面,通过安全验证、授权应用的安装、安全扫描等方式保障安全。除此之外,以主机集群构建的云计算技术,通过虚拟主机的控制、资源的访问限制以及资源动态管理构建起来的安全保障也是未来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的重要思路。

  4 结语

  总而言之,并不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重视软硬件设备的维护,加大对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及操作水平的提升等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维护的正常开展。

网络管理论文15

  摘要:时代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正是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了各行各业中,其中企业财务结算工作也会应用到互联网技术。当然互联网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融入,对其来讲不仅仅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需要将管理方法不断调整,本文围绕网络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首先就网络时代背景下的财务会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现阶段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分析了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如何提升。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财务会计;管理;管理水平;

  1.前言

  网络经济时代,社会各界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朝着更加先进,系统的方向发展,所以对于财务会计管理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一定要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积极面对现阶段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予以应对。

  2.分析网络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的现状

  2.1财务管理数据正朝着实时更新发展的态势转变

  首先财务管理数据正朝着实时更新发展的态势转变,企业的财务管理大部分都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所有的数据都是借助专门的程序整理快速反应出来的,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随时查看自己想要的内容,并且及时做出对应的决策。

  2.2会计核算的重心在发生改变

  会计核算的重心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网络上的数据本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人们看到的数字数据都是经过计算机处理而来的,所以存储的数据相当于是企业宝贵的财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所以会计核算的重心也在悄悄发生转变。

  2.3财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要求在不断提升

  为了迎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财会从业人员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促进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促进综合素质不断进步,所以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财会从业人员来讲是很好的发展机遇。

  3.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财务会计管理法规制度运行状态不好

  首先财务会计管理法规制度运行状态不佳,尽管市场经济体系在网络时代下不断发展,但是相关的法律制度还是不完善,不能与企业的发展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导致管理异常混乱,管理结构也相对不科学。

  3.2财务会计管理机制运行中存在安全隐患

  财务会计管理机制运行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于财务管理者来讲,必须要重视工作的私密性,保密工作必须做到位,一旦出现信息泄露对于企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在信息时代,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在运行中存在着明显的安全隐患,程序出现漏洞后对于相关项目的运行效果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3财务会计管理,有关信息发展结构缓慢

  财务会计管理,相关的信息发展结构缓慢,实务管理机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系统的发展结构也存在明显的滞后,还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就是财务会计应用系统的版本模式存在严重不统一的情况,实用性不强。

  4.在网络经济时代下,如何促进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在网络经济时代下,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也正朝着更加专业,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限制其发展,因此必须正视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4.1促进相关立法的不断完善

  首先需要促进相关立法不断完善,在完善立法背景下,才能够推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朝着更加可靠的方向发展,促进立法完善,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经济问题出现,相关部门需要将信息管控需求有机的整合起来,强化网络交易的立法规制效果,从本质上将整体运行的结构完善。此外还需要结合网络问题做好系统化弥补工作,针对具体问题促进系统优化,将管理效果和整合水平不断提升。

  4.2促进网络安全保障力度的提升

  促进网络安全保障力度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网络技术自身的特征,会存在安全隐患,想要从根本上提升网络运行效果,必须促进相关策略的有机整合,保障隐患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加大安全保障机制,首先对软件进行保障处理;其次安装杀毒软件,保障病毒的`隔离效果满足实际需求,使得管理项目和运行体系有机的整合起来。

  4.3促进应用软件的不断开发

  促进应用软件的不断开发,落实相关管理机制和运行体系过程中,顺应市场发展要求,保障应用软件多元性和有效性,保护专业领域管理机制和管控主体相关项目贴合实际要求,保障软件实时性,为后续工作顺利展开奠定扎实的基础。

  4.4重视人才培养

  网络经济时代仍然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从根本上将财务会计管理效果提升,促进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构建,结合实际需要展开深入的分析,保障财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在是一个网络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使财务会计管理的目标和流程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网络的推动下,财务会计管理系统也要走向标准化和国际化。网络经济的发展为企业财务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企业财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辉.试析网络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J].全国流通经济,20xx(25):92-93.

  [2]李彬.试析网络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J].中国市场,20xx(12):303-304.

  [3]杜妍妮.分析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20xx(1):46-47.

【网络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网络管理论文07-28

网络管理论文[精品]07-20

网络管理论文经典(14篇)07-20

网络管理论文14篇[集合]07-20

【合集】网络管理论文15篇07-20

网络直播论文11-20

网络传播论文11-21

网络安全的论文06-13

网络安全论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