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合作学习论文

时间:2024-06-29 10:06:44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集合)合作学习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合作学习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合作学习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1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由于在实践中极富创意和实效,故而在课堂教学中被许多语文教师视为最普遍使用的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在有些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却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等不良倾向。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正确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就相应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与探讨。

  论文关键词:反思,语文教学,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个体学习”而言,“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大“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降低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增加学生间的交流机会,增强合作成员间的互助意识;保护学业不良者的自尊,支持合作学习单位的整体发展;培养交际能力和合作技巧,改善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由此可见,加强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现代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

  一、建立基本的合作规则和合理的组内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我国学者王坦在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合作学习中明确提出了“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学习,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策略体系。”因而,合作学习不能是随意的同桌之间讨论、前后两桌间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而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异质”分组,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既要相对固定,一段时间以后,也要相对调整。需要相对固定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临时组合”可能带来的责任感不强的毛病,适当调整可以增加学生间交流的机会,刺激他们产生进一步表达的欲望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不长期囿于一个狭小的圈子。

  异质分组所构建的学习合作共同体,它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因而,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并进行合理的分工,并在实践中科学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正确处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崔峦同志曾指出:“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因为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不然,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又怎能进行有目的的讨论与交流呢?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笔者在听课发现,常常刚提出问题就马上让学生讨论,根本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从而导致有的对问题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只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维的跑马场;有的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等等。因而,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独立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在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与同组成员探究、交流,以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浮”、“泛”等现象。

  三、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更坚信“结果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理念。因为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品质、交际能力、审美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形成的重要阶段,否则就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一个麻木的“看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关键的两个环节就是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这两个环节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表演场”,合作学习活动就会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之外,背离合作学习的根本目标,使语文课堂陷入新型的“少、慢、差、费”的境地和“虚假合作”的误区。

  小组讨论常言道:苹果的交换还是原来的苹果,思想观点的交流则会产生更多、更新、更完善的第三种思想观点。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应根据讨论内容的不同,采取诸如辩论式、诊断式、互补式等方法,让学生乐学,从内心获得学习的动力,并不断感到成功、进步和自我实现。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关于该文主题的探讨,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同一个小组就出现了四种观点:一是金钱至上说,二是虚荣势利说,三是小人物无奈说,四是世态炎凉说。在老师的指点下,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综合并存。

  组际交流课堂上,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之后,教师或科代表应让各小组汇报或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或解答别组质疑,或提出疑难问题交全班讨论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涌动着生命灵性的个体。他们尽管还没有系统地深入地研读文本,但是由于有前期的预习作基础,以及合作学习前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自主参与,因而对其它小组的学习内容并非一无所知,反之,还会有新问题产生,随着新问题的产生,学习又向纵深迈进一大步,新的智慧便由此生成,课堂也就焕发出特别闪亮的色彩。同时,由于此活动均基于小组内合作,代表们既会有小集体的荣誉感,又能集思广益,开拓全班思路,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

  四、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是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手段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充当着“管理者、咨询者、参与者”等多重合作角色,指导和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指导主要包括合作技巧的指导和学习困难的指导。在合作学习中,要每一个成员都要学会表达和倾听,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形成一致性意见。在表述自己的意见时,使用“我是这样想的”、“我是这样理解的”这样的语言;表述小组意见时,使用“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这样的语言。合作学习不同于独立学习的地方就在于互助与支持,教师不要只局限于作讨论的组织者,应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对有困难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

  教师有效的监控应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纠正偏离主题的讨论、避免合作交流出现冷场、防止有的学生坐享其成、过度依赖同伴的思想出现,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五、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合作学习是否有序、高效乃致可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正确公正的评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的表现作深入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积极参与的成员都要及时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可以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集体智慧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也可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评出“最佳表现奖”、“合作标兵奖”……这样既注重评价小组合作情况,又注重对个体参与程度的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还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更能促使下一轮的“合作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多年的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合作学习的科学运用能普遍提高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效率,能更有利地促进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因此,在运用合作学习这一策略时,应当根据教学规律和实际需要,大力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并使之不断完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张新强 《既要合作,也要效率》,《中国教育报》,总第5575期。

  2 李 健 《略论合作学习及其实践意义》,《教育导报》,20xx年第73期。

  3 贺克春 《语文教学中虚假合作现象透视与反思》。

  4 罗征盛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合作学习论文2

  论文摘要:在新课改的旗帜下,不少教师机械片面地理解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旗帜下,教师把课堂完全“还”给了学生;讲授内容少而不精;学生讨论,表面热闹,内在苍白……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导致语文课堂学习生态的失衡。

  论文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语文课堂教学,学习生态,失衡

  “请同学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仔细地进行阅读”;“请大家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与自己的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讨论一下”;“下课后,请同学们查找有关的资料,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

  上述话语,对于每一位关注语文课堂教学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无论是公开课还是报刊杂志上的一些经典案例介绍,都能听到或看到这些话语。随着新课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现在的课堂大有凡课都要表现出自主、合作、探究之势。尤其是公开课教学中,教师总是想尽办法来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后,同行微笑,专家表扬,一派欢喜之景。

  诚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时代的要求,是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但是,在当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对“自主合作探究”内涵的深刻认识,人们更多追求可见的形式,“把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窄化为对课堂教学形式改变的追求。”自主合作讨论在课堂中被异化为课堂组织形式的一种点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指导缺失,造成“惟自主化”倾向

  教学是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但是很多教师片面理解了“自主学习”这一概念,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完全“自由的”“独立的”,不需要教师指导的学习。于是课堂教学实践中便出现了忽视教师作用的“惟自主化”倾向:请学生自读课文、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等已经成为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流行曲”;“‘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就学什么’、‘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不要紧,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关系,只要把你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行’已成为教学中的常用语。”这种行为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由于自主学习缺少教师的指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使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更有甚者,由于离开教师的指导,自主学习蜕变为一种自由性、随意性的学习,表现为对文本的解读随心所欲,囫囵吞枣,严重偏离、曲解课文原意,甚至出现了学生价值观偏离。这种自主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只‘赋权’而不能‘增能’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

  二、合作意识缺失,造成合作参与面窄

  主体性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理论与实践显然是有距离的`。这表现在:从合作意识上看,长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面对着考试成绩的“排行榜”,面对着坐在自己身边的竞争对手,很容易滋生扭曲的竞争意识。在课堂上遇到一个有困难、有价值的问题,他们往往会选择在课后向老师请教,以免和同学分享结果,给自己造成竞争对手。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时,许多学生更喜欢“单打独斗”式的学习方式。从合作技能上看,仅确定小组分工这一环节就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尽管最后确定了小组长、督察员、发言员等,但在讨论过程中,他们磨磨蹭蹭,慢慢腾腾,不明确个人责任。从发言的情况看,在合作讨论时,只有部分同学享受到发言的机会,其余的人则自己干自己的事情,不积极参与讨论。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好奇心,总是指望优秀的同学能够告诉他们结果,以致使自己沦为讨论的“附庸”。还有一部分学生总是把合作讨论当成展示自己的舞台,合作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想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无论是“附庸者”,还是“领导者”,都是因为他们还不了解“合作”的真谛,缺乏合作意识。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缺乏,导致他们在合作学习时收效甚微。

  三、问题意识缺失,造成探究的浅层化

  探究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在探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整个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缺少“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经常意识到有需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与习惯。它是一种对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背后的答案的寻觅与探究的追求,体现着学习者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直觉、敏感与好奇,从而不断地融化对学习与研究对象的领悟,实现知识的生长与问题的解决。”由于问题意识的缺失,学生在课堂探究中普遍缺少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仅仅能围绕教师预设的问题展开讨论。于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师提出问题——小组探究——选取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这样一个模式。其中,“小组探究”往往是被动的,是为教师的教案服务的,缺少对教师所提问题的质疑,更谈不上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迷信权威,很少会对权威、教材、教师的见解提出异议。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布置一个探究题:“本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他先安排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当各小组陈述了各自的不同观点后,老师说:“大家的意见整体看多少有些道理,我们还是看看专家的观点,即:本小说通过‘我’的叔叔于勒在‘我’的家庭中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此时,课堂寂然,全班学生无一例外的认真抄录老师幻灯片中出示的“标准答案”。因为,那是“教参”上的定论。理性霸权所孵化的知识暴力,挤压着学生的心理空间和精神空间。“问题意识”的缺失,使学生的探究失去动力和方向,使探究学习变成了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导致了“探究”的形式化和浅层化。

合作学习论文3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课题研究,并成功申报为镇级教改课题。通过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1、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当学生发现分母中只含有2和5的质因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后,让学生判断7/8、9/15、13/40、7/12、6/24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并把所有分数化成小数。学生惊讶的发现9/15和6/24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判断不符。这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因为这类问题情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特别投入。

  2、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在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发散型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三、练习设计,在练习中提高效率

  练习可以叫人熟能生巧,也可以叫人熟能生厌与熟能生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练习过度。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再要学生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一些内容反反复复地练习,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当遇到新问题、新情境时,只会生搬硬套,不会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精讲多练”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合作学习中,教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练习作业分为独立性练习和合作性练习,适当增加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要求学生:

  (1)用你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

  (2)你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并列出算式吗?由于解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向,同时在小组讨论中,还能互相启发与提示,最后,同学们通过集思广益便从一道题中学习了多种解法,由一题辐射到多题,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

  四、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五、小组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其他教师的课时,自己或其他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存在一些问题:

  1、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而部分教师却误认为不合作就不是创新,不合作就不是实践新课程,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导要合作,解题方法归纳要合作,甚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要合作,却不考虑合作探究交流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合作学习论文4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改变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在新课改的积极倡导下,我们极力推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体有以下几点应用:

  (一)课前准备

  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给同学分组,确保每个组间有各个层次的同学,使各组间的学习成绩相当,组间竞争力悬殊不大,然后老师再根据教学课程制定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生自学

  同学在老师分配下学习任务后独立学习,找出疑问,划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自学效果比较好的同学,老师要给予表扬,激励同学的自学意识,并给予考核加分。

  (三)老师导学

  老师根据本课内容和学习任务,设计出本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的目标要鲜明,能让同学清楚自己在小组中应该做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

  (四)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时,同学们要互相提问,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记录小组中发现及解决不了的问题。

  (五)展示成果

  各小组之间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并提出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虚心接受别的小组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见解,也要接受其他小组的对本组讨论结果的质疑。

  (六)归纳总结

  老师作为主导,通过同学们展示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带领同学们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出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作前要有详细的描述,正确处理异质同学间的关系,以激发同学的自主性,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动”与“静”的关系

  教学中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从写、说、议中,我们能感觉到学生在“动”;而从他们的默读、倾听中,我们能感觉到他们是静态的。学生的动态活动的开展依赖于静态活动,在小组学习开始前,老师要给足学生自学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反之,学生如果没有自学就进行小组讨论,那么就会出现讨论不起来的现象。

  (二)要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评价不是为了要对同学进行分等级和互相比较,而是为了激励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教育心理学证明,正确的进行学习成绩评估,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同学的上进心。完善评价机制要从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着手进行,个人评价可以改进我们的不足,提升自我;小组评价的中心从鼓励个人竞争转到共同学习达标上来,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课堂上不分条件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生物课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者是超出了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比如DNA的.结构等比较抽象的问题,就需要老师的详细解释,不能因为学生对这种知识陌生,就认为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完全放手的话,根本达不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以上,通过描述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内涵,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具体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并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改的教育体制下,对于培养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正是社会所需的全能复合型人才。

合作学习论文5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单向灌输,这就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也就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不仅扭转了传统教学模式,同时该符合新课程标准需要。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给物理教学注入了新鲜元素,在合作学习影响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还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讨论中。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着力把握好对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

  1.注重合作时的师生互动

  为了确保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不仅抓住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仅有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是不够的,同时也需要物理教师的指导,以便实现小组讨论的规范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是实现合作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内容时,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但在实验操作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方法,并指出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天平的灵活运用,物理教师可以演示错误的操作行为,这在无形中可以减少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2.注重合作时的组内异质

  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因此为了保证合作小组间的互补性,应注重合作时的组内异质。物理教师在分组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差异、能力水平等方面内容,以便确保各组间能力的平衡性。

  由于不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能力不同,所以不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见,组内异质不仅是实现学生间取长补短的需要,同时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在学习“声现象”内容时,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声音是什么”以及“声音特征”,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小组间讨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并且不同学生的讨论结果会在无形中给其他学生带来一些启发。

  3.注重合作时的评价方式

  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的应用中,不仅要注重学生间合作的内容,同时还要关注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由于合作学习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存在,所以,每个学生不仅是小组中的个体,同时个人的努力也关系着整体的荣誉。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必要注重合作学习时的科学评价。为了实现评价方式的有效性,应适时扭转传统评价方法,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将自评与他评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学生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电路连接的实验”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积极性,物理教师应采取多样性的`评价方式,让小组在相互评价的过程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

  4.注重合作时的职责落实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小组间的责任不明确是制约合作学习的关键。因此,为了确保合作学习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应注重合作时的职责落实,让学生明确自身所要承担的任务。物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站在全体学生的高度上,注重问题设计的多样性。同时,在小组评价方法中,应将小组每个成员的分数作为最后的得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内容时,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对透镜的探究,并且教师要明确不同学生的具体职责,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参加到小组的讨论中。

合作学习论文6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因学生的两极分化情况使得教学举步难行。因此,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针对两极分化这一现象,可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英语;转化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新起点,也是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至关重要。但因一部分后进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没有打好基础,且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英语学习没有浓厚兴趣,缺乏主观能动性,使得英语学习难以跟上课程进度。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英语学习整体水平。

  一、合作学习对于后进生英语学习转化的意义

  将合作学习应用于后进生的英语学习转化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其英语水平,并提高教学的质量。后进生不但在学习中与优秀生存在差距,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负担,使其无法完全投身于学习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让优秀生与后进生互相合作,要多鼓励与肯定后进生,鼓励其积极发言、积极提问,肯定其学习的成效与提出的意见,从而树立其自信心,让其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

  二、合作学习对于后进生英语学习转化的实践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促进后进生和优秀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还能增进彼此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加强后进生的英语单词及语法的学习能力,防止其因无法记住单词或掌握语法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读单词时,可采取分解形式来读单词,并尽量在课堂上用英语与学生交流;在学习语法中第二人称时,若是后进生不了解第二人称指的是什么,优秀生就可以对后进生讲解,说明第二人称指代的`是“你”,通过教师与优秀生的引导帮助后进生学习英语,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不但能够促进初中英语的学习成效,还能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未来教学当中,多为后进生创设更好的学习平台,把合作学习广泛地应用到英语的教学活动当中,尽可能让后进生转化成优秀生。

  参考文献:

  [1]邵长凤。初中英语后进生转化之我见[J]。科技信息,20xx,14(23):21—23。

  [2]金文雯。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26(07):18。

合作学习论文7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高低和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息息相关,这也是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的需要。提高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就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将书本上的英语知识进行内化,而合作学习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团队协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个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的英语教学方式,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英语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非常有效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来一起达成英语学习目标的一种英语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因此,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断完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值得广大英语教师去探究。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积极响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得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成绩的提高,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学英语,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学习模式,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的英语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英语,能够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学、相互合作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让这些独生子女能够明白不管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要学会分享和合作,团队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英语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英语知识,不仅仅是记住了多少单词背会了多少篇英文文章,更重要的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灵活地进行分组

  合作学习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进行分组,分组是否合理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否有效顺利的开展,关系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关系到英语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灵活、合理的进行分组。由于先天的因素或者后天的教育,导致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管是在性格爱好上,还是在英语学习能力上。英语教师在分组之前要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做朋友,在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熟悉、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英语基础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应重点考虑学生性格特点和英语能力,尽量把爱好比较相近但是性格和英语水平不同的这些学生放在一组。例如,将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和性格文静内向的学生放在一起,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和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放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还要根据每一组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分配不同的合作学习内容。这样的分组才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团队学习和讨论中,有话可说,敢于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找到自信,能把交流和合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能实现不同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只有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在英语学习中通过合作学习这种英语学习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2.合理的选择学习内容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虽然初中英语的学习还处在一个比较基础的英语学习阶段,学习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都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但是英语教师同时也发现,学生之间的英语基础、英语学习能力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英语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能够用英语和老师进行流利的交流,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可能连记单词都存在困难,这无形中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行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英语接受能力,合理选择英语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对学生的英语真实水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英语知识的储备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然后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设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内容,确保学生通过相互合作能够完成英语学习的.合作任务,感受到英语合作学习的过程。避免合作学习的内容难度过大,学生通过合作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导致挫伤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不自信。同时,如果合作学习的内容过于简单,就会缺乏挑战性,无法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导致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尽如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中Unit9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这一单元时,在进行分组讨论不同的音乐风格时,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教师可以适当地降低一些难度,让学生讨论自己最喜欢的EnglishMusic,然后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演绎,这样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在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也能增加自己的英语水平。

  3.创设不同的合作学习情境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英语基本知识的讲授,如单词的记忆、语法的运用、文章的讲解等,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导致学生学会的都是“哑巴式”的英语,而合作学习的英语教学模式恰好可以弥补以往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的将英语课堂回归给学生,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有渠道开口说英语,切实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初中英语学习的内容都是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见的情境,所不同的就是换一种表达,因此只要给学生机会他们都会做的很好。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相应的合作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相应的学习氛围中循序渐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不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1Myname'sGina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不同的小组提前做好准备,然后分别上台表演一下彼此刚见面时的场景,尝试用这样英文对话进行交流:A:Hi!MynameisWangDangdang.MyEnglishnameisMary.B:Hello!MynameisWangLin.MyEnglishnameisTina.A:Nicetomeetyou,Tina!B:Nicetomeetyou,too,Mary.通过这样一个相互合作的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敢于开口用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彼此的友谊,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又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5Doyouwanttowatchagameshow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一下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以辩论赛的形式来阐述一下各自对gameshows的看法,一组同学展示完了过后,要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点评,最后全班一起投票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并给予这样相应的奖励。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中去,为整个小组的荣誉努力争取,从而形成一种浓郁的英语学习的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英语教学方法的一大创新,可以改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教学效果不好等诸多问题。教师要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英语能力进行合理分组,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切实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和提升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许婷.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海外英语,20xx,(12):45-46.

  [2]杨德林.对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xx,(31):89-90.

  [3]金文雯.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07):187-189。

合作学习论文8

  摘要: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一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宗旨,通过合作、竞争的形式,不仅强调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同时兼顾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 合作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教学可以看成由学生来构筑知识、发现知识、转移知识和扩展知识,教师则创造晴境。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从教师或课堂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建构知识,通过激活学生现存的认知结构或构建新的结构来接受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应从制定目标、组建小组、营造环境、提出问题、个体尝试等方面来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

  1.选择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施合作学习前应选择恰当的地理教学内容。首先,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及适当的难度,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通过合作高效率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其次,教学内容应新颖以及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小组活动的激情以及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如“收集、整理、分析气候数据”这一节内容,对中学生来说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和生活实际贴近,可让学生收集当地各月降水量数据分析气候状况,可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展开本节地理教学。地理合作学习中的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之后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即和学生已有知识以及当地文化地理环境相贴近的目标,从而为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营造氛围。组建有效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教师的任务是要营造一个互相尊重、心理相容、关系和谐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不论学业成绩好坏都能平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消除种种顾虑,敢于回答问题,乐于讨论问题,勤于探究问题,实现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多边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学会与他人交往。合理组建小组是保证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编组的基本原则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根据学生学业成绩差异、性别差异、能力理轰育20xx年第l0期教法探析j;; 樱差异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分成互补型学习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学习小组组建之后,教师还应致力于改善组内关系,明确个人责任,建立积极的目标互赖。教师还要对小组长轮流培训,使其能组织大家共同进行有序的讨论。小组长可以采取自主承担、轮流负责的形式,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获得学习、指挥、管理的机会。

  3.提出问题.教授实用的学习方法提出之前准备好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即教师对学习进行指导的过程。由于活动刚开始,此时的学习指导还是概要的宏观方法指导。这是从合作学习目标制订过渡N4,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过程,教师重在提出一些问题,讲解一些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其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则开始理解学习任务,进入独立思考,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做好活动的心理准备。如在“收集、整理、分析气候数据”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应布置收集降水量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作业:一让学生收集当地各月降水量数据,填在表格中;二要求学生利用表格中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三让学生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描述其降水特征。

  如此可为接下来小组内的合作做好准备。

  4.个体尝试.体验课堂探究的乐趣合作学习的基础是个体独立学习,没有个体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不少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合作讨论,结果部分学生未形成自己的观点,过分依赖他人,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缺乏深度,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使合作流于形式。教师应为学生留出独立学习的`时间,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自主能动地、自由有目的地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突出个陛化学习,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揭示地理因果关系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北美洲地形空间结构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可做如下工作:一是给出北美洲略图,让每位学生对照地形图作三大纵裂带的模型;二是用箭头表示气流(也可包含更多的探究)。这样,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组内合作,感受合作学习的意义在独立学习阶段,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在小组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和启发,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每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还应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组内每位学生轮流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在全班发言讨论。如“北美洲地形空间结构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做模型、表示气流,已对北美洲地形和气流运动有了初步认识,可是组内每位成员对该问题的理解不是很全面,都是重点从某一个方面来阐述:有的学生认为北美洲地形地势对当地气候的形成起主导作用;有的认为大气运动对当地天气起着制约性作用;也有学生认为洋流对天气和气候影响重大等。这样,在表达、倾听、交流以及讨论中,学生对该问题获得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成果交流,相互学习中共同成长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组间交流,各组代表汇报本组合作讨论的初步成果,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使每个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并在合作中增强交往能力。为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j、组人员要合理搭配,应有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发言交流做到有序有效,教师则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即通过组间交流,各小组在新信息的反馈、刺激下,对自己前段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深入思考,从而产生修正自己原来部分结论的愿望。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小组独立认知知识水平,结合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不同“支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表述、思维等能力,使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更高水平。针对不同类型的支架,笔者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践分别用以下案例加以阐述。

  1.巧用情境支架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式支架”教学,即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教学场”,让其在“自主探究”的文化心理过程中展示生命活力、呈现生活内涵、回归生态和谐,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中,可以假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投资者,都想投资建厂,那么在建厂之前需要考虑哪些问题?这样学生可以进入情境,进行思考探索。通过这种情境支架,有助于将地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活跃学生思维,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2.巧用活动支架培养动手能力

  地理课程是活动性极强的课程,加强地理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指导,可让学生体验地理知识的积累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直接经验。学习“城市的空间结构”时,可成立调查小组,在当地调查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分布特点以及所在区域的地价、交通和人员流动状况,写出调查报告,有助于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完整知识。地理教学中巧妙利用合适的活动支架,可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基础上的再创造过程,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极其宝贵。

  在“澳大利亚”的学习中,各小组经过成果展示、相互提问、深入交流,可激发新一轮学习高潮,如组间提问道:“除袋鼠外澳大利亚还有什么特色动物?为什么澳大利亚多特有动物?”“澳大利亚东西两侧均濒临海洋,为什么西侧降水少?”“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如何?”等,都使有关小组不得不继续进行新一轮的探究。

  7.结果测评.师生及生生合作中全面发展教师在合作学习后的总结十分必要,一方面对合作内容做出必要的归纳和总结,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自觉弥补缺陷与不足;另一方面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做出评价I生总结。评价对象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内容主要涉及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应注意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对协作良好的小组予以表扬,教师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反馈,促使学生改善学习。该阶段的总结评价,最好以学生自我总结形式出现,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但评价的原则应遵循‘‘标准参照”原则,即只要学生相对于自己有进步,就应给予肯定。同时,也应兼顾“常模参照”原则,对成果水平出色的小组给予适当表扬,以肯定其所保持的先进地位。

合作学习论文9

  在新课标背景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认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同时提高学生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合作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小组学习分配不尽合理.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有些教师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分配学习小组比较盲目,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教师随意分配学习小组,使小组分配缺少目的性和平衡性.有的教师把学习好的学生都分到一个组内,学习较差的学生分到一个组内,使学生的心理出现不平衡,合作学习时效率比较低,甚至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优等生分在一个小组,有时因为分配不合理或者不公平,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逆反情绪,影响学习的主动性.随意分组,还会出现组内缺少一个带头人的问题,在展开问题讨论后,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大家的想法不能够有序地展示出来,甚至每个人都不去理会其他人的思想,这样就容易出现过多的争执,或者出现与话题无关的讨论,最终导致合作学习没有效果.

  2.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共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起成长.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意义,设计教学时没有给学生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合作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合作学习的效果等,导致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粗浅而低效.

  3.设计问题方式不够科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些教师是针对合作学习的形式去设计问题,使问题比较勉强,没有太大的讨论价值.有时甚至出现一些与合作学习无关的问题,教师为了与合作学习拉上关系,生搬硬套,导致教学问题的价值被忽视.有的教师尽管体现合作的形式,但是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体现出来.随意的问题设计,难以提高合作学习教学效率,影响了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要想提高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教师就要注重科学分组.只有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才能够保证学生之间进行互帮互助.合理分配应该保证小组内的成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保证每个小组内人员数量相同,避免人数过多或者过少所带来的各种麻烦.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保证每个小组都是平等和公平的,尤其是优等生和差等生,平衡之后才能够实现良好合作学习环境的营造.例如,教师应该准确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在数学学习中所擅长的地方,在分组时保证每个小组人数、数学总体水平和性格特点都是最佳组合,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会自然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想提高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教师就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尤其是对于数学某一个领域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带领其他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几何图形”时,有的学生对于立体图形或者平面图形有着非常好的理解,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个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够带动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进行教学设计.开展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怎样设计和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这就需要教师选择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搜集一些材料,找到对所学知识相对应的问题,促使学生对于难题有更好的理解,从而使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管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问题,通过合理的分析,就一定能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合作学习论文10

  1 . 引言

  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目前有调查显示,英语本科生论文存在种种问题,一方面因为学生本身能力缺乏或态度不正,因而在选题方向、语言表达、开题报告、论文格式等方面有诸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指导教师本身不够重视,大多数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能受到有效的指导,因而半数以上的学生并未从做论文中得到应有的收获。许多研究者指出,要提高论文的质量,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目前国内许多高校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都将该门课程设为专业必修课。

  2 . 英语专业论文写作课程面临难题

  关于英语专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方式,目前鲜有研究。事实上,尽管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具体,教材多样,但教学却不易开展。写作课是个输出性很强的课程,通常需要安排大量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实践各种写作策略,同时教师会对作文进行批改和讲评,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能力。但论文写作课却是一门输入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很难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参与论文写作的实践。因为一篇论文一般都要在3000字以上,且很多教师都要教授几个班级,如果要求每位学生都完成一篇论文,教师的工作量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教师一般不会安排写作任务,上课以理论为主,主要讲解如何选题、开题,如何撰写引言、正文、结论、摘要以及文献引用的规范和格式,这样容易流于表面和空洞。此外,因为老师所讲内容教材上大部分已经涵盖,学生会觉得老师仅仅只是照本宣科,毫无创意,因而兴趣索然,教学效果堪忧。教师也觉得该课程不易教学,虽然认真准备,补充各种例子,但因为学生从没写作英语论文的经历或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很难跟老师进行对话或互动,因而课堂气氛沉闷,令教师的积极性倍感受挫。

  3 . 解决办法——合作学习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写作实践同时又能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合作学习:让3、4位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一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的写作。这一方面可以增加该课程的输出活动,让所有学生都亲身经历论文写作的各个阶段,感受其中的困难和不易,从而产生学习的渴望和动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每个小组,而不是每位学生完成一篇论文,教师指导和批改论文的数量可以减少约四分之三,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3 . 1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学习,通过讨论、协商和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或实现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在西方国家非常盛行,从小学到大学都积极倡导该教学方法,但中国因为特殊的教育体制和文化心理,合作学习并没有受到特别的推崇。

  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有两大来源:动机论和认知论(Slavin, 1995)。动机论是基于Deutsh(1949)提出的三种不同的目标结构:合作式目标、竞争式目标和个人式目标。合作式目标指每位成员的努力促成目标的实现;竞争式目标指个人的努力会妨碍他人目标的实现;个人式目标指个人的努力不会影响他人目标的实现。这三种目标结构中只有合作式目标能够促进学生间积极的相互依赖,建立健康的学习氛围。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竞争性目标,带来的结果是个别学生的成功和大部分学生的失败,导致大部分学生将成功看作遥不可及的事,在心理上也与优秀的学生产生距离感甚至排斥感。但如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学习,相互间不再作为竞争对手存在,而是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同伴,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就可以形成更融洽和谐的学习气氛,缓解学生间的对立情绪。Slavin发现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作出贡献的'优秀学生在班上能够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而在传统班级中却容易被孤立。

  另一理论基础为认知论,包括认知发展论(developmental theories)和认知加工论(elaboration theories)(Slavin, 1995)。发展论认为,与同伴的互动能够促进学习。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假设,学生经过教师指导或同伴的互动能够从现有的水平发展到其潜在的水平,即原来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才能掌握的能力最后成为学生独立掌握的能力,所以同学的合作和协助有利于能力的提高。皮亚杰也认为,语言、符号系统等能力只有通过与别人的互动才能获得。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共同协商,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原本一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大家的齐心协力而圆满完成,每一位组员都从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和知识的提升。

  认知加工论从记忆和信息提取的角度论证合作之所以能够促进学习的原理。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者只有对信息进行认知的重构或加工,才能使信息在记忆中被保留或与已有的记忆建立联系(Wittrock, 1978)。比如,撰写讲座的总结比单纯的记笔记更能促进学习,因为前者要求对信息进行重组,去粗取精,而后者仅仅是信息的记录。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商量,提出各自的想法,并试图让组员接受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想法转化为语言,解释给他人听时,就完成了一个信息的整合和重构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不断地反复,就能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提升。

合作学习论文1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团队竞争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子技术;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

  合作学习电子技术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相当于计算机硬件基础。并且在对口高考中,计算机专业综合理论300分钟,电子技术就占了90分,达到了30%。但是很多学生不理解,他们认为计算机专业与电子技术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想学的是语言、操作之类的。于是在学习过程中,就带有了倾向性的抵触情绪,再加上畏难心理,他们对电子技术这门课学习积极性往往就不高。因此,如何让电子技术这门课轻松易学就变得尤为重要。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方面,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变得想学、乐意学。

  一、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既然个人上课兴趣不高,那就让他们变成一个整体。在上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尽量保证各组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当。在课堂上,教师将所讲内容分解成各个小任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接受任务,并完成,最后再整合,并把自己完成的方法讲给其他组员听,然后再重新接受不同的任务,再完成、讲解,最后实现课堂内容的理解、掌握。如我在讲解“支路电流法”这节内容的时候,分成四个任务:找电路中的节点,找电路中的回路,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写节点电流方程,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写回路电压方程。学生将小任务领取之后,利用前面所学知识点能将任务很快地完成,讲解各自的'收获。然后再领取其他任务,这样循环下来,学生感觉很轻松,很有成就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二、提供平台,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百般呵护,养成了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总觉得自己都是对的,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大的性格。还有部分学生由于父母包办太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总是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缺少自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尝试着发表自己的看法,逐步适应与人交往,并从中得到与人交流的快乐,变得阳光、开朗、自信。如在学习“万用表检测三极管”时,学生自己先用万用表去操作,然后每人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讲出来,组内进行讨论,得出最好的方法。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激烈的争论,在争执不下的时候,他们就用自己的实际操作进行比试,然后在其他成员的验证下,让另一方心服口服,胜方也没有骄傲情绪,负方也没有气馁情绪,都能很认真的总结得失,小组内又重新变得和谐平静起来。

  三、设置障碍,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当前形势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新的要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多事情的成功,并不是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就能成功的,这就需要一个团队,集众人之智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学生的能力不一样,有些理解能力强,有些动手能力强。课上,教师设置学生感觉能看懂、能理解但又不能一下子解决的问题。当学生自己一个人不能完全解决的时候,我就建议他们寻求别人的合作来完成。如在讲解“单极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分析能力、操作能力来合理选择合作伙伴。让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动手搭建电路,分析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测量步骤,观察到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验证,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感觉学习效果就很明显,并且觉得依靠团队的力量确实比自己一个人完成要快得多,不会顾此失彼。同时,在将学生分组后,不能仅仅让他们内部之间进行合作,还要让他们与其他组进行比赛,看哪组完成得最快最好。有竞争才有动力,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学习效率更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四、师生互动,全面推进合作学习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也将逐渐引入课堂教学,师生利用教学平台互动,在课上、课后都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在平台里自习、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不再固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学生会感觉学习很方便,很有趣。如借助于现在比较流行的蓝墨云班课软件平台,教师在平台里布置课前任务,学生在家就可以利用网络进行预习,有疑问的在平台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质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上可以根据学生提交任务先后顺序及答题正确率,教师给予点评、点赞、加分,学生之间可以互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即使将来毕业了,这个平台还可以再继续使用,教师、学生之间还能保持学习上联系。合作学习,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不再害怕,他们感觉学习很轻松,课上变得非常活跃,讨论很积极,完成任务非常快,质量很高。他们变得更自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主动想办法解决,我觉得这不仅对他们求学阶段有帮助,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都会一直有积极的影响。

合作学习论文12

  论文摘要:合作学习不仅适用于中小学各科课堂教学,同样也适用于成人继续教育学习,并且更富有成效,呈现出独特之处。文章主要从与专家合作、与同行合作、与家长合作、与学生合作等维度探讨研究教师的合作学习,以拓展教师的个人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论文关键词:教师;合作学习;维度

  21世纪现代化人才素质要有“合作意识”或说是“团队精神”,不善于同周围人合作的人绝不是现代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人才的培·养,已经不是哪一个人哪一方面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现在不管是学生的教育还是教师的成长,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开展合作,从而兴起了合作学习的思潮。

  一、与专家合作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不是大师,让我们一起与大师对话!”形象生动地说明跟专家学者合作交流的必要性。所谓专家或者大师,既包括来自教学一线的师德高尚,具有较深教育理论素养,在教育教研中拔尖的突出人才,又包括国内外的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专家学者。因此,与专家合作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与校本专家合作;二是与教育大家合作。校本专家来自于第一线,拥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且与教师朝夕相处,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明白一线教师所需,沟通容易,能明白基层中常见的问题,常常可以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带给广大教师一丝震撼,效果更加明显,受到一线教师热烈欢迎,从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中的调查可以看出。教育大家名家起点高,观念高,理念高,视阈开阔,宏观把握方向能力强,可以使教师尽早领悟教育的真谛,缩短专家与一般教师的距离,使教师少走弯路,尽快达到教育教学的高境界,促进自己的实际教学行动。但是与专家合作如果处理不好,容易使合作流于形式,使得专家倡导的理论与教师实际执行的理论之间出现油水不相容的局面,甚至使得一线教师出现失语症,觉得低人一等。首先,树立自信心,必须具有弄斧到班门、耍刀到关公前的勇气,敢想敢说,敢于挑战权威,在专家面前不自卑,当然需要一定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在与专家对话共同分享,相互汲取各自的营养。一方面,一线教师善于接受专家的先进思想和正确建议,以获得专业引领;另一方面,我们一线教师提供的鲜活案例也促进教育专家的关注和思考,验证教育理论,丰富教育理论,取得双赢的局面。譬如,在校本教研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专业引领,需要高水平专家的及时指导与帮助,为此作为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应给提供教师继续教育合作学习的智力支持,从而进一步加强教师个体与专家的合作与对话,使得理论与实践交融一起,共同探讨教师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在合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形成专家定期深入一线,与一线教师座谈、会议、走访、听课、问卷、建立导师制、共同申报课题、合作研究等方式适时实地解决教师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合作落到实处。此外,形式可以多样,电话联系、网上聊天、咨询等。譬如北京市海淀区区域教研(数学)聘请了学科教育界的大家联合教研。

  二、与同行合作

  国内外教师成长经验表明,加强教师同伴间的交流、切磋、合作和经验交流,有利于教师群体中的不同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冲突和交流,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共同发展。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协力工作的话,那就要比十个各随己愿单独行动的'优秀教师要好得多。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群策群力,相互密切合作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形式。根据教师参与人数的多少与学科数量,可以把教师合作分为同级同科合作学习、同科合作学习、跨科合作学习、多边合作学习、全员合作学习等形式。譬如在全员合作学习中,一所学校内或一个片区内,不受学科、学历、职务、年龄、性格、爱好等方面的限制,全校或全区上下形成一种多层面的、交叉式的合作学习状态,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做到:文科、理科与艺术学科渗透,年级的高段中低融合,老中青教师联合,领导、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携手,真正发挥教师群体的整体合力,使得老教师不“倚老卖老”,青年教师不因自己初出茅庐而妄自菲薄。作为教师个人只有在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善于跟别人友好相处,搞好合作,形成和谐的合作氛围,才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譬如在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中,因为每个教师都有独特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也有自己认为有效的教学套路,这些都是教师个人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具有是此非彼的独特之处,在校本教研经验交流、青年教师培养经验交流、论文经验交流等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分享,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是彼此的经验获得补充和再生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加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提高教师的协作能力,使得教师继续教育呈现出合作性,有利于扩大教学系统的外延性。 "

  三、与家长合作

  教师教育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合作是教师教育学生过程的一个必备环节。家长也是教师合作的一个重要对象,作为一个宏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试想如果没有教师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友好合作,是很难搞好对于学生的个别教育的,难以做到因材施教。随着全社会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家长群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但是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难度,对教师也是个挑战。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家长的职业不同,造成孩子个性独特,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显得尤为迫切重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与家长的合作,譬如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接待日、开展家访活动、家长听课制度等形式紧密联系,但是每种方式的目的都应该是形成教师和家长平等、相互指导的氛围,不应该教师高高在上,应该形成双向的、尊重的、诚实的和丰富的交流。譬如召开家长会、座谈会,向家长通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要求,听取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向家长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些新的教育方法,与家长一起制定孩子的学习任务;了解孩子在家表现等,不管怎样,关键是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尊重每位学生的家长,获得家长的密切配合,使得教育形成合力。譬如家长听课制度,笔者有幸听过几节课,此法较好,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克服教学的任意性,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家长较为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班级情况、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师只有不断深化与家长合作的内涵,丰富形式,挖掘资源,互相督促,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实际上拓展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与经验。此外,教师利用现代科技,可以选择基于网络平台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师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有效实现教师与家长的个性化沟通,释放征求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看法,提出好的建议。

  四、与学生合作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教师重新学习,重新定位学生的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Internet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课堂在学生获取知识中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韩愈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的真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所以教师必须只有不断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和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学习,成为教师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否则难以教育学生。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教师才具备了与学生合作的前提,要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做等,能及时换位思考,赢得学生的尊重。本质上来讲,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是一种启发,是一种帮助,是一种人文关怀。此外,教师本身的教学工作具有交互性,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的配合,需要与学生的合作,譬如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直接接触等方式。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往与作用,课堂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根本不可能产生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默契可以使教师心情畅快,超水平发挥,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可以延伸到课外。学生把教师当成朋友,倾诉心中的烦恼、成长的秘密,舒缓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使得班级同学凝聚力增强。“我不能给我的教师丢面子”成为学生学习做事的一个基准,才能有效推进学生个性健康成长。教师只有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合作,才能获得学生的高度认可,教师才可能真实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采取有针对性地举措给予学生激励、鼓舞、指导与建议,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另外,教师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等对知识的一种前理解,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合作学习论文13

  一、激发合作热情,在合作中强化情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循着教师的思路一步步往前走,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生就容易陷入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境地,学习上较为被动.而合作学习也是同样如此.如果学生对于合作缺乏热情,那么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就无法实施和渗透.所以高中物理合作性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真正喜欢上物理、喜欢上合作,从合作中得到快乐与收获.在合作学习中,我时常会进行不同的分组模式,如自由组合式,让学生自行分组,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在合作中,我经常开展小组竞赛,强化学生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我引导学生小组将生活中关于摩擦力的现象拿出来讨论,看哪一个小组讨论得精彩.学生小组纷纷开动脑筋,有的提到了车轮上的花纹、有的提到了鞋底的纹路、有的提到了齿轮中润滑剂的使用……通过学生小组的自由讨论,课堂热闹非凡,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的海洋,学生在小组激烈的讨论中,感觉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二、激活合作能量,在合作中敢于思疑质疑

  所谓疑中得益,疑问是学习之路上的伴侣,学生在思疑、质疑的启发之下,有助于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思疑、质疑.由于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加上实验室器材的局限性,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往往会采用小组合作实验的模式,使学生提出质疑和疑问,这反映了学生正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有价值的思考.例如,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时,有的.学生对实验的科学性提出质疑,有的学生提出:一个平常的实验是否可以验证物理学的相关原理和定律?这时候,我引导学生通过其他的工具或者其他方法进行实验.随后学生通过改变参考系、坐标系,改变时间和位移,反复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进行验证,发现多次实践数据表明了课本上的原理.在教学中,我珍视学生的每一次质疑,引导他们通过反复实践解决疑问.

  三、发挥合作效能,在合作中激活探究灵感

  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完成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探究才能完成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学生完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整个过程.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合作的效能,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探究灵感.这个时候,对于学生的合作小组的分组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合理的小组分组中,有助于小组成员间的博采众长、合作共赢.学生小组之间讨论、探究,有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助合作的学习探究习惯.在新课标中,虽然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提倡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更好地承担起指导的角色,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根据笔者经验,要想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课堂互动,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课堂分组,鼓励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以此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改革合作评价,在合作中得到鼓舞升华评价改革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近年来一线教师探究的焦点,如何进行评价改革,才能更充分激活学生的合作激情,才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鼓舞和升华呢?在我看来,改革合作评价,应该要切实把握合作的本质.通过合作评价的改革,学生得到奖励和鞭策,小组成员树立起集体的荣誉感,有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强化合作,让合作不仅仅呈现在课堂内,更体现在课堂外.为提升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同比优劣的做法,定期(一般是每月)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和表现最差的小组,考查项目有很多,包括小组完成作业情况,小组氛围是否活跃,小组是否团结,小组考试成绩,等等.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笔者会给予奖励,而对表现最差的小组实施惩罚.对于连续拿到锦旗的小组,笔者会自掏腰包买奖品,虽然花费不多,学生却非常高兴.而对于表现最差的小组,笔者也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点名,并且会进行一些有趣的惩罚,如罚做俯卧撑、擦黑板等.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促使小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团结,教学效果得到了保证.

  四、小结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对于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更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教师应将耐心、爱心、信心、恒心充分渗透其中,让合作性学习绽放更美的花朵!

合作学习论文14

  最新整理《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见解。

  一、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和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从而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可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到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最后,教师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二、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友善互助。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多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发言,保证他们容入小组讨论中,同时,既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机会发挥潜能,也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善于接受异质的组员,能够接受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组员在一起合作;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并积极思考;能对别人的观点提出疑问或建议,能围绕发表意见同学的思路积极思考;乐于帮助其他,共同进步等。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合作伙伴要友善。学会赞美别人,对同学的精彩发要学会给予鼓励,在互相赞美和鼓励中激发自信心。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要以朋友式的关爱去帮助他们。要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相的关系。互助、互帮、团结、协作,共同提高,这也正是合作学习的本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加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合作学习能挖掘学生合作的潜能。

合作学习论文15

  摘要:美术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的艺术细胞得到发展,尤其是初中时期的美术教学,对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摸索与学习,在合作中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发散思维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有效培养了学生创造力,并在美术合作学习中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美术教学;应用

  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中存在众多不足,在美术合作学习中缺乏相应的合作学习条件与氛围等,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理想,同时合作学习内容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产生,无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不利于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初中美术合作学习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现状

  首先,合作学习内容是影响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关键,目前初中美术教学合作学习现状存在合作学习内容制定不科学的现象,进一步使学生对合作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佳,初中美术教师在设置合作学习内容时没有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与个体差异化进行,将合作学习的内容固定在教学任务上,部分教学内容过于复杂,部分学生对过于复杂的合作学习内容缺乏耐心,还有些教学内容难度较大,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常常遇到困难不知如何着手解决困难,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些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根本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内容的设置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1]。其次,合作学习的形式比较单一,合作学习的特点不突出,大多数的美术合作学习都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之后,使学生进行简单的合作讨论,这种合作形式仍然摆脱不了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第三,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环境与合作学习的机会,部分初中美术教学课堂空间有限,在有限的空间内,学生无法开展合作学习,有些学校虽然有足够的合作学习空间,但,教师认为初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一旦给他们合作学习机会,学生势必会利用学习机会开小差做其它事情,因此,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没有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科学设置合作学习内容

  科学设置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关键,因此,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初中美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科学设置合作学习内容[2]。例如,在初中美术《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观赏与描述”部分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内容。教师先为学生搜集一些国内外有关劳动的美术著作,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使学生对画中劳动人民进行观察,观察每一幅画面中不同劳动者的形象与神态,之后教师再使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是,使小组学生分别对“清明上河图”中的劳动人民进行观察,并记录下不同人物的不同劳动对象、人物形象与神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观察著作,对清明上河图中一千多个人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原本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但由于画面中每个人物都不同,这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些人物绘画的基本要点,有效的加强了合作学习效果。

  2、创新合作学习形式

  传统、单一的合作学习模式,会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合作学习模式,通过丰富的合作形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3]。例如,在初中美术《我们的画展》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成两组,每组学生设计一个画展方案,看哪一组学生设计的好,教师就考虑借鉴哪一组学生的方案为学生们开办一个小型画展,两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下分别通过各种途径,翻阅与查找有关画展设计的案例,并根据学校美术教学具体情况,进行画展设计,在画展设计时充分结合小组每一位学生的设计建议,最终将小组学生科学、合理的建议一并体现在画展设计方案中,最后将方案交给教师,使教师公平、公开的对两组方案可行性进行评论,教师评论时允许两组学生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最终定夺方案,教师也可以将两组方案中的优点取出,设计一个更加全面的方案,该合作学习形式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教学目标。

  3、创造合作学习氛围

  创造合作学习氛围主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学校应重视美术教学,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增加美术教室的面积,为学生提供一个明亮宽敞的.美术教师,此外还要配置配套的美术教学设施,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美术。其次,美术作为一门素质学科,不应单纯的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为主,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不断创造美术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例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前为学生创设知识巩固合作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相互展示美术作品,并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赏析,客观的提出对对方作品的看法,在课后,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布置小组学习任务,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以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产生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欲望,在自主合作中不断学习彼此优点,完善美术学习能力,有效提高了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与欣赏美术,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程度与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实际操作的快乐与成就感,以此加强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罗甫坤 单位:贵州省黔西县甘棠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文臣.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J].山东师范大学20xx

  [2]宋莉.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xx

  [3]董国栋.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与探究[J].陕西师范大学20xx

【合作学习论文】相关文章:

合作学习论文06-27

合作学习论文(精品)06-28

合作学习论文(精)06-28

合作学习论文(通用)06-29

合作学习论文15篇(合集)06-28

合作学习论文(集合15篇)06-28

合作学习论文(集锦15篇)06-28

合作学习论文15篇[精华]06-28

合作学习论文必备15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