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5 07:38:29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有较强的好奇心,这能激励他们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把第一堂课讲得精彩,使学生听得入迷,感到高兴和愉快,认为物理有趣且并不难学,因此产生一种要学好物理的信心,这样就初步建立起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八年级物理第一堂课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有趣的实验。例如,(1)不加热,浇上冷水后,热水也会沸腾。(2)玩具小人也会跳舞。(3)乒乓球吹不落。(4)纸锅也能烧开水。此外,还可以向学生讲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如(1)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也“出汗”。(2)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了。(3)冬天头发越梳越蓬松。(4)鸟在高压裸线上安然无恙。课后再布置学生写“你所看到的有趣的物理现象”的小文章。通过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感到物理有趣。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以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有趣,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所以我们的教学语言应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有趣。这样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三、教学内容新颖别致,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将有关内容故事化、多媒体化,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原本较枯燥的内容更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多使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索而总结出来的。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探究、演示及想想做做,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能力、培养技能,也是塑造学生科学精神和培养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先要交代清楚,还要设置悬念,在实验中必须配以主动的讲解、形象的手势,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搞好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在直观中获取真知。

  五、适当给学生以精神鼓励,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每个人都有被人称赞的虚荣心,而且把别人的称赞当做一种成就。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希望自己获得成功、得到表扬。老师若对中学生微小的进步都及时恰如其分地给以表扬,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对物理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和积极性。

  六、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也能感受物理的吸引力

  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他们已不满足那种“上课由着老师灌,自习围着习题转”的教学模式了,最乐意按自己的意图来行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满足他们这种心理要求,定期举行一些小型竞赛,如基本概念抢答赛、物理规律猜谜赛、设计新实验比赛,进行讲科学家故事活动,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动向等。这样可以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既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又激发他们的学习责任感,把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下来。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

  当前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显性教育,它是指通过有直接的、有意识的、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自觉受到影响的教育。显性教育具有目标明确、过程可控、效率显著等特点和优势,由于它高效、可控,所以成为平时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但显性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弱点那就是显性教育的意图过于明显和外显,倾向于集体灌输,它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所以单纯的显性教育容易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显然单纯依靠显性教育是不够的,它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加入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通过间接的、无意识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的教育。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比较,它具有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教育方式的隐含性、教育影响的间接性、教育主体的自主性等特点。正是由于隐性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获缺的作用。

  一、科学方法

  一般地说,科学方法的教育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显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模仿和应用有关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对科学方法的操作训练中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而隐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和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科学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由于显性方式需要学生对所学科学方法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一定的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显性方式所学的科学方法是十分有限的,隐性方式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原因有:

  一、科学方法大多隐含于教材中,例如对于一些微观物质或抽象物质的研究经常隐含着转换法,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讲解又经常用到类比法。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不满足于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所以初中阶段科学方法的教学应该是显性和隐性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能模仿和应用部分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更广泛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有一定的认识。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财富,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求实精神、求证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就是科学精神。所以素质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应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的内涵决定了其培养方式是间接的内隐的,即隐性方式。我们可以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开掘出科学精神培养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讲解经典实验时增加有关物理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曲折、艰辛和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受到前辈科学家怀疑、求实、创新等科学精神的熏陶。

  我们还可以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猜测和质疑,培养他们的索求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培养他们的求证精神和探索精神等等。

  三、科学觉悟

  科学觉悟指对于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也指对科技成果的亲近感。这样的亲近感并不要求对相关科技成果有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种内心愿意接近它,了解它的心理趋势。比如对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有些人表现出的是巨大的热情,他们对产品的型号、功能了然于胸甚至对简单的维修也无师自通。而有些人却漠不关心,甚至对新兴的科技产品内心存在抗拒。对科技成果的这种亲近感的和中学的物理教育密切相关,如果教学的内容能注重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的方式更灵活多变则有助科学觉悟的启蒙;如果教学的内容一味强调主干知识而忽略其他,教学的方式是单纯灌输式,那么这种教育则是对科学觉悟的扼杀。

  由于科学觉悟是一种心理趋势,所以它的的培养不可能被量化而只能是渗透式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应用隐性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扼杀一个民族的希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相互交织共同对人的成长产生作用的,两者缺一不可,其中隐性教育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更是有不可获缺的作用。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好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转化和渗透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3

  摘 要:新世纪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知识掌握者的层面,而更多的需要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理;思维能力;培养

  新课改提到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物理这门偏重于理性思维的学科,与其不厌其烦地讲解题目,不如着重锻炼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思维能力的角度来探讨。

  一、运用模型及现代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所谓形象思维,一般指认识主体通过联想、想象等多种途径对于所见到的事物的表象以及事物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从外部形象上对事物进行理解把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具体到物理科目学习中,学生以物理表象为材料对其进行形象上的加工,使其转化为自己更易理解和掌握的形象。形象思维的培养对于物理教学有着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的相关概念和定律。就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而言,很多概念和物理定律都来源于实际的生活经验,这些规律通过深度的解析之后应用于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多年以来,物理教学一直偏重于逻辑思维的发展,如,记忆一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公式、定量计算、理性思考等等,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首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物理模型进行直观展示。例如,在讲解扩散作用时,教师可以直接拿两个分别装有不同颜色气体的瓶子,将瓶口对接后,让学生观察瓶内气体的混合过程。其次,要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投影片、挂图、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仔细、广泛、全面地观察,形成感知,强化对物理问题的记忆表象。此外,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实验,不仅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积极引导不断设疑,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物理科目学习中,学生通过初步的形象思维对物理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解决真正的问题,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判断。逻辑思维是以抽象的概念为基础,用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思维推理的引导。比如,一道光的折射题目,在学生尚未接触过此类题目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目前的数学水平分步骤进行讲解,通过作图,利用数学公式计算角度、折射点位置,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推理过程。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步骤后,教师就要大胆地培养他们独立的分析能力。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适时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教师手握矿泉水瓶,问学生“瓶子为什么不会落下?”“此时摩擦力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为什么?”通过设疑,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判断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独立讲解题目,将对题目的.分析过程从头到尾讲给其他同学听,而其他同学没听懂的还可以发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更理清了分析的思路,逻辑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创设轻松平等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新课标中,由过去偏重于教学结果即考试成绩转为偏重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这个转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它将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物理教师,应该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给学生较为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改变过去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大脑处于较为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转化,其次要尽可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及时为他们补充相关的知识,再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引导,在学生有了新的想法时,通过肯定鼓励他们沿着思路继续探索。在学生对自己有疑问时,引导他们通过知识积累、查找资料等方式分析自己思路是否行得通。

  初中是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会大有裨益。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时时刻刻以此为己任,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我们相信经过长期的努力,定能为国家发展培育出全面的人才。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4

  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是一类综合知识性很强的题型,既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也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在刚刚看到题目时,会感到迷茫,一时之间找不到适合的解题思路。其实只要对相关的电学知识都能做到充分掌握,学得扎实,再通过认真审题,分析解题思路,都可以顺利解题。在计算出正确结果的基础上,做到规范解答,则是需要更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规范解答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的步骤

  (一)认真审阅题目

  在刚刚拿到物理电学计算题时,首先要通过认真读题找到关键词,包括已知条件、隐含条件等解题要素。有些计算题为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会非常明显地给出已知条件,而是隐藏在一些关键句中,也就是所说的隐含条件。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而这些隐含条件可从物理现象、关键词等已知条件中挖掘出来,如“两节干电池串联”,就要想到其中的隐含条件是:电源电压是3伏。又如“在家里有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同时工作”,隐含条件是:电视机和电冰箱是并联在家庭照明电路中的,各自两端的电压都为220伏;然后再根据题目所述的开关的闭合状态或滑动变阻器的位置等情况画出相应的电路图。有的学生在审完题后,就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或者提出一个大概的解题思路,这就可以说是非常认真的审题了。有的学生审完题后没有形成相应的物流图景,就表示学生审题不仔细,对题中的隐含条件无法清楚认知,对应的条件都无法认知,就更无法解答题目。

  (二)分析思路

  这一步是解题的关键环节。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追根溯源到相关的定理和公式,再分析出已知条件与隐含条件之间的关联,针对所提问题在头脑中整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在正式解题之前,可以在草稿纸上简单演练一遍,这样有助于把动态的电路化为静态电路,并确保解题思路的准确性。想要在考试中整理出思路,并保证思路的正确性。除了考试时细心审题,在平时也要养成多读、多练、多思的习惯,才能做到手到擒来。

  (三)规范解题

  解题的过程就是把分析好的解题思路和最终的计算结果通过物理电学特有的解题格式书写出来。这一步虽然倾向于动手多一些,但更需要用心。因为在物理电学计算题当中,结果算对了,解题不规范,照样得不到满分。在这里提出一个通过列次中考总结出来的'失败经验,供广大初中生们借鉴,在每年公布完中考成绩之后,大批学生的实际得分与自己估计的分数存在很大落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像电学计算题这种占分数比重很大的“大题”在解题的时候书写不规范、不清晰、方程式表述不准确、卷面不整洁等,最终导致该分数没得到,不该丢的分却丢掉了。这就说明如果解题的过程做得不规范,即使思路和结果再正确,也难免会留下遗憾,可见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因此,要想在考试中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成绩,在平时除了学好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以外,还必须养成规范解题的好习惯。

  (四)自我检查

  对于解题的思路、书写的规范、最终的计算结果等重要环节都要进行至少一次的自我检查。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则需要重新进行以上各步骤,直至正确为止。一定要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做到该得的分数得到,不该丢的分数不丢。

  二、规范解答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的例题分析

  虽然物理电学计算题的出题形式多样,内容变化较大,但是审题过程和解题思路这些解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是运用物理的原理及公式列出方程式计算出最终结果。以下是规范解答物理电学计算题的三个典型例题分析,有助于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解题经验。

  例题一:灯泡1上标有“220V40W”,灯泡2上标有“220V100W”,将灯泡1和灯泡2串联在220V的电路上,问灯泡1和灯泡2哪个亮度更大?

  首先在审题过程中需了解两个灯泡中所含的相关数据,R1和R2;其次将灯泡1和灯泡2进行串联,I成为已知条件;从所问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所求为P。在解题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量为电功率-P实、电阻-R、电流-I,且套入P=I2R公式中。

  解:灯泡2R<灯泡1r,两个灯泡串联,p=i2r,可知p1>P2,所以灯泡1更亮。

  例题二:有三个相同的电阻,额定功率均为10W,先将其中两个电阻进行并联,然后再将它们跟第三个电阻进行串联,求这组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的功率是多少?

  其中两个电阻并联之后的总电阻为R/2;因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是正比關系,所以并联的两个电阻所占用的电压是第三个串联电阻所占用电压的二分之一;因此,当串联的两个电阻电压达到额定电压时,电路消耗的功率是最大的;这时串联的第三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正好与它的额定功率10W相等;因为并联的两个电阻分得的电压为第三只的二分之一,所以并联的两个电阻每个消耗的功率为2.5W。

  解:这个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0W+2.5W+2.5W=15W

  例题三:一只标有“220V100W”的灯泡,当它正常工作时,计算出它的电阻是多少?如果将这只灯泡接到110V的电源上,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少?如果它持续工作10分钟,需要使用多少电能?在1度电的情况下,能让这只灯泡持续工作时长是多少?

  解:正常工作时灯泡电阻为:R=U^2/P=(220V)^2/100W=484欧。在110V下实际功率为:P1=U1^2/R=(110V)^2/484欧=25W工作10分钟所需电能:W=Pt=25W*600s=15000J

  1度电工作时长为:t=W/P=1KW.h/25W=1KW.h/0.025KW=40h。

  三、结束语

  初中的物理电学计算题看似复杂难解,但其实也有大体的解题规律。在刚拿到试题时,首先要做的是认真审题,读懂题目中的关键词,发现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其次是整理出一条清晰的解题思路,并对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在答题时熟练运用;最后的关键一步就是解答,可以通过白纸黑字,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答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做到规范解答,它与解题思路和计算结果同样关系到计算题的最终得分。要想做到规范解答,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多做习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多读、多练、多思,提升对物理电学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从而全面语提升物理电学的学习水平。

  第4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但是在长期的教学中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目前教师与学生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加强,但是实验教学中依然存在各种各样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文首先分析存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据此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为了使初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起重视,我们首先来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学生打好实验基础的关键时期

  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始接触到物理学科学习,也正是在初中阶段开始进行物理实验,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实验内容十分基础,包括对最基本的实验器材用法的学习,最基本的实验知识的学习,最基本的实验方法的学习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才能为进行较为复杂的实验活动打下基础。

  (二)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点的小帮手

  做好初中阶段的实验教学工作,不仅是为了学生打好实验基础,还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点。很多物理现象及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自然,教师要借助于实验才能更好地呈现给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描述,既枯燥又不利于学生理解。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发挥实验这个“小帮手”在学生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教师要建立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之上,在引导学生的大脑积极进行思维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手也动起来,手脑并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而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实验没有列入升学考试的范围,因此,教师在思想上与行为上都对实验教学产生了懈怠心理,存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实验教学时间没有充分的保障

  较之于进行物理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而目前每节课只有40多分钟,并且物理课时的安排较之于语文、数学、外语又相对较少,可想而知,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时间就更少了。由于实验没有列入考试的范围,因此,部分教师就直接省略实验课的安排,所有的物理课堂都用来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这就更影响了学生的实验学习。

  (二)实验器材没有充分的保障

  实验器材得不到保障,也是目前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一个突出问题。实验器材难以满足学生实验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实验器材较为陈旧,难以适应现代实验的要求;另一方面,实验器材的数量较少,导致学生失去了进行亲自操作的机会。在实验器材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校方面,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实验器材不足方面显得较为消极,使学生失去了初中阶段这个提升实验能力的大好机会,为学生以后顺利的进行实验学习埋下了隐患。

  (三)教师的实验水平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

  物理实验板块的教学与其他知识板块的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不仅要能够从理论上就实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更要能够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而受我国长期教育界对实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影响,教师的实验水平也受到了限制,因此,目前存在部分初中物理教师的实验水平难以很好的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情况,而一些教师进行自我充电的意识又较为薄弱,自然对学生实验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没有引起重视

  初中阶段既是学生学习与实验相关的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很多教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与实验相关的知识点的讲解,而在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方面就显得十分不足。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会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状况,即使学生能够大体上把握实验步骤,也很难准确的得出最终的实验结果。

  三、化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物理实验教学本就是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而存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无疑又进一步加深了实验教学的困境,为了化解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时间的保障是关键

  针对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时间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情况,教师要对物理课堂教学時间进行合理分配。教师要做好授课计划,在做授课计划的过程中,安排多少课时对学生讲解理论,安排多少课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都应该进行科学合理分配。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授课计划的标准,确保实验教学时间。

  (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是学生实验能力提升的硬件基础,因此,一定要有充足的实验器材保障。针对实验器材较为陈旧的情况,相关方面应该积极的购置新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器材能够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针对实验器材短缺的情况,也需要积极的购置实验器材,加强实验室建设。总之,要确保实验器材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只有亲手做实验,实验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教师注重提升自身的实验水平

  针对物理教师的实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的情况,教师要从提升自身实验水平的角度出发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是初中物理教师提升自身实验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一些网络课程等,掌握最新的实验思想与技巧,并且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要积极的为教师开展一些与实验相关的专业培训活动。

  (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良好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同时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的,良好的实验习惯对学生有效进行物理实验十分关键。初中物理教师在新时期教学中要有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意识,并能够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渗透到点点滴滴的教学中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的实验能力更好的提升,使实验活动更加有效的开展。

  初中物理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实验教学引起重视,认真审视目前存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使实验教学顺畅、高效的开展。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5

  一、整合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原来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把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讲“惯性”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即我们在坐公交车的时候,遇到急刹车,我们的身体会倾斜,通过声行并茂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2.增强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通过在黑板上写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但耗时长而且取得的效果还较差。尤其是在课上的`物理实验中,有些学生有时都看不清老师在讲台上的演示实验,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对物理丧失兴趣。然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就能把物理实验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枯燥的物理知识变成画面,教师在一旁进行讲解,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记住抽象的理论和概念。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策略

  1.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创造出相应的情境

  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结合信息技术,通过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或者放一些相关的图片等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进行模拟启发式教学

  教师可以在讲蒸发吸热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为学生播放图片,就是将一块冰放在一处,然后拿出两个体温计对冰块处温度和正常处温度进行测量,就会发现冰块处的温度比正常处低,从而得出结论,蒸发吸热。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必须要做到将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6

  摘要: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从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内涵和目标出发,针对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步骤,给出具体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的创造能力、探究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教育创新;探究式物理教学

  一、探究式物理教育的含义

  探究式物理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指教师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观察、思考等方式来理解一些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来研究客观事物,发现其中规律的一种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在探究式学习中得到充分提高。探究式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任务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要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合理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则要根据教学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标,敞开思路、解决问题。

  二、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个步骤

  (一)建立相应的情境再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应根据现实生活,创造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是探究式物理教学的核心,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难度适宜、逻辑合理的问题,利用书本上的插图、实际生活案例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各式各样的问题,让学生从这些物理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比如,通过冰雪融化,水蒸汽遇冷变水滴等问题,来使学生了解雾、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

  (二)开放课堂,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具有实验性的科学。在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研究是学习的关键步骤。在教导学生学习时,教师应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收集一些学习资料或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的条件,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教师在设计科学实验时要尽量顺应学生新奇、好玩的心理,最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解,寻求最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浮力时,学生由于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往往会误以为浮力只跟物体的体积、质量、密度等有关,这时教师就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一艘巨轮在水上不会下沉,但有时浮力连一块小铁片也拖不起。通过类似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思考各式各样的问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探究式物理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科和课时的特点,设立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自主学习与学习交流相结合

  在探究式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启发引导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新事物。这两者要进行有机结合,才可以使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1.自主学习,并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这节课的学习成果。在学习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发现自己遗漏的知识点,而且在交流中也可以改正学生思维上的一些错误。

  2.合作学习,丰富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可了解到许多新的`知识。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分为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也可以将全班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讨论,等等。这些讨论形式不仅给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后留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作业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在探究式物理教学模式中,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布置的作业要进行相应改革,减轻学生的负担。①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而定。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进行训练,还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教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新课改要求教学的方式要更加地多样化。探究式物理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在现实教育中,不但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探究式教学真正落实到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我们各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学生的不断努力与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王晓英.多管齐下见行动管理跟进促落实:海淀区实验小学“减负增效”工作研究[J].北京教育教学研究,20xx(1):13-16.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7

  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当今乡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差,女生比男生创新能力更差。乡镇教师教学素质低,师资紧缺,加之乡镇教师待遇低,所以教师积极性不高,进取心不强,使得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方法上,课堂无生机,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加强乡镇初中物理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已迫在眉睫,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乡镇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营造民主的、宽松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乡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应当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换位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退居二线,可适时组织学生充当教师讲解题目,由学生组织讨论,问题由学生提出,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可坐到学生座位上,听学生分析讲解,有时也会向讲解的学生提出问题,在重点或难点的地方故意多提出几个为什么,这样既突出重点,又解决了难点,更主要的是训练了讲解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关系互换,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满足于标准答案,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相关依据、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相关途径,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变换教学方式,协调好教学进度、梯度和难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二、创造宽松的、和谐的环境,开展创新教育

  “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是创造的两个条件。一个人只有在心理自由时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才可以完全自由地想象和自由地感知,才能使他的潜能向着凡是能构成他的创造力的一部分的知觉、概念和定义的广角敞开。宽松的、和谐的环境,包括物化环境和人化环境两方面。物化环境主要指培养学生创造性所需要的物质环境,如教学设备、学习资料等。良好的物化环境是创新教育的土壤。人化环境主要指教师、学生作为参加创造性活动的人而相互作用的环境。真诚、信任和理解是教学的根本原则,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这一点无疑对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很好的启示,即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新教育的阳光雨露。

  素质教育必须创造宽松的、和谐的环境,教师必须细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异想天开”不要挑剔指责、讽刺挖苦,而且要首先肯定其大胆的设想,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的指导,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教师还应实施各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幻想与假设,鼓励学生批判与质疑,强化问题意识。提出新问题,或从新角度思考旧问题,往往导致新的发现和突破。 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具有价值,问题中肯等于完成了一半的创新,创造力教学是提供人发表意见的机会。

  三、培养学习的挑战精神,鼓励学生质疑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外界权威的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的下结论。例如,八年级上册在讲完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教师可追问:我们照镜子时,离镜子越来越近,像会变大吗?等学生思考做出判断“变大”,接着教师追问: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体大小相等,难道我们自己会变大吗?提出质疑后,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再以“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帮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印象很深刻。

  四、更新教学的实验思路,克服学习困难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规律、定律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教材中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活动。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这些教材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可以克服乡镇学校器材不足的困难。

  五、开展物理的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强调观察、实验、探究、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教学中除重视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外,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探究,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或者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来源等;同时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创新。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多阅读,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或通过互联网,利用强大的搜索功能上网查找,培养学生的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引导学生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利用剪报、摘录等方法,把资料分门别类,只要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资料、信息都注意收集,最终“厚积而薄发”。

  新教材要求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就是模仿科学家的探究方法,探究学生未知的知识,重点是探究的过程、方法、步骤。例如,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九年级物理上册探究物质的密度等。通过这些活动,要求学生写出探究报告,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气氛宽松、思维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还搞了一些科技活动、动手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等。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物理学科的教学上,要不断总结推广,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8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一个以问题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可以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它也可以拉进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阐述了一些对于问题教学法的个人见解。希望能够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参考,对学生们的学习有一些参考。

  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物理;有效途径

  物理新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新思想。老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不仅要让学生有学习能力,也要有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强调要由面向结果转向学生的知识构建,更加注重学习的追溯过程。因此问题教学法是一个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运用比较频繁的一种方法。那么老师到底该如何自如的在课堂上运用问题教学法呢?

  一、问题设计的原则

  在上每节课之前想一想本节课要讲什么内容,应该给学生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将学生带入这节课上。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探究问题,是这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合适的探究性问题可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上课的开始就知道这堂课要学习什么,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兴趣就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出的问题也要有生活性。让学生们感到物理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因为是物理,它讲究的是严谨性。所以应该有必不可少的科学性。在设计问题时老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简练处理,挑出重点,让学生们都可以轻易理解。例如:我在一次听课中,这节课讲的是物体运动学。老是提出了“我们每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这一问题。可以很好地勾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积极思考这个问题,认真地听老师的各种讲解。并且老师在授课之后还跟同学们说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一下什么东西是运动的,它是如何运动的,它什么时候才能静止,为什么静止等等一系列关于生活的问题。学生们在下课放学回家之后都可以积极地去观察和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这个问题的生活性。

  二、问题结合实验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时代,孩子们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老师可以利用学校的种种资源,根据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些物理实验,让学生们自己亲自操作,让其了解物理的乐趣所在。物理实验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具有一个重要的地位。科学实验是人们探寻真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实验难度过高,老师可以自己操作实验,学生在一旁观察,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这时就会有一些同学有很多疑问,老师都要一一回答。当然也会有同学会有新的想法。老师也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向同学们验证。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一次物理实验课上,我校一位物理老师要进行光的成像的实验,他在上课之前就给学生提出了如何成实像,如何成虚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都是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的,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一直在旁边观察着,这时要是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有困难老师都会义无反顾的教导,并且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学生都会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并且自己通过实验的方式去证实自己的想法。这一探究性的过程,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大地提升。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因为学习课本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这样老师才能知道学生在哪些地方是不容易理解的,如果老师发现一个地方有很多同学都出现了问题,那么老师应该就这个问题一起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并且提出学生们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提醒学生们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老师可以组织每周有一节课是答疑时间,同学们可以把积累了一周的问题让老师帮助回答。老师为了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应该在授课之前好好看看教材的内容。然后想出几个跟教授内容有关的`问题,老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陈述同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来回答。这样会减少同学们的心理压力。老师可以将自己提出的问题逐渐深入,让同学们对你所提出的内容感兴趣。可以跟上老师的思路。使学生能自主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到物理不在是一个个僵硬的公式,而是一个拥有无数知识的海洋,可以让他们遨游其中。

  四、结束语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这是人们对于启蒙式教学的赞美,我们要学会不耻下问,有问题就要问,只有你明白了,你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少。课堂的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问题的质量高低,当问题的质量上来了,也就说明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面更加广泛了。这也可以证明问题教学法也是成功的了。巧妙的设计问题,学生们积极的动脑思考,这可以摩擦产生思维的火花。

  总之,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学法,不仅让老师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还可以不断的提升,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同学们在初中时期就能打好物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明根.用问题情境引导科学探究———例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1(3):68-70.

  [2]杨海岚.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3]姜玉梅,解志秀,张锡娟,等.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10):69-70.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9

  物理作为初中的一门新加入的学科,并且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理科性的学科,要想把物理这一门学科学好,只有理解与记忆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学习、记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想要这些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就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然而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对许多学习技巧的掌握,只有学生打牢了基础知识,才能真正地学好这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物理学科。思维导图有别于以前我们的记忆性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有效地、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是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必然趋势。在实际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教师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时,应该合理地将思维导图与具体的课堂内容及特点结合,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提前预习,增强学习能力

  提前预习是一个优良的学习习惯,是使课堂效果显著的重要条件,是进行课堂学习之前的有效准备,其紧密连接着课堂的内外,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最初阶段。提前预习这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能科学的进行提前预习并掌握相关的预习方法,就可以自主地进行提前的学习,自主地解决相关的学习困难,有效的对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很好的衔接,进而加强了对新知识的熟悉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的主动性。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得学生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对课堂内容进行提前预习,能明显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一个主体。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有效、合理、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这一门学科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述初中物理的《运动的描述》这一课时,可以先请学生根据学习要求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提前预习,把对于运动的一个描述先写在思维导图的主支上,然后在第一个分支上写出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变速运动的定义,然后据此再进一步分析与如何判断机械运动、静止、影响匀速直线运动的因素、变速运动的分类等等,以达到可以推断出判断物体的机械运动、区分运动种类的目的、匀速直线运动公式等等,进而达到逐层递进,思路清晰,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二、结合实际生活,以降低记忆的难度

  在初中物理的实际学习过程中,涉及的许多知识点大多都可以与人们实际上的日常生活接轨,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许多的物理问题都可以用日常的生活情景来展现,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到相关的物理现象的情况,并可以以此来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物理规律。物理是一门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知识中包括有许多的物理规律及现象,其知识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另一部分知识还具有较大的抽象性,学生在思考、学习、记忆的时候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仅仅凭借记忆能力是不足以应对各种各样变化多端的题型以及实际的生活现象的。对于这些状况,学生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去探索相关的物理现象,以达到发现相关的物理规律的目的,并学会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赋予抽象性的物理知识以生动的表现形式,进而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印象。例如,在讲到声现象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引学生走进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去仔细地聆听声音与噪声的差别,最后在教师的逐步指引之下与根据课本的知识要求学生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来画出相关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对相关声现象的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

  三、以实验作载体,理清知识脉络

  物理是一门对在自然社会科学类别中的各种自然现象与规律作分析与学习的学科。同时,物理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与实践检验的.逻辑思维非常强的学科,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实验与实践检验来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从而能更好地认识相关的物理现象及规律。实验与实践检验是整个物理这一门学科最基础的构成,因而学生要想能够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就必须对物理的实验与实践检验有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物理实验与实践检验进行的过程当中,怎样使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对物理实验与实践检验当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内容赋予整体建构,并且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可以既形象又生动地明确不同的知识结构体系之间的相关性,这才是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例如,在讲到物体的质量与密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合理地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相关的实验与实践检验,然后再指出具体的一个学习主题请学生进行探讨质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每个小组的学生就可以绘制出一张质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的思维导图,进而再由教师与学生一起针对学生所绘制出的质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最终在教师与学生的讨论之间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结构的体系,使得知识脉络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仍旧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使用得不够不充分、不够科学、不够有效等问题。因此,基于此种种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更多的重视,并同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的最终目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0

  1、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他们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正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例上尽量从具体形象实例入手,通过类比,比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抽象思维的能力。如初学浮力知识时,老师可提出问题“漂在水面的木块与沉在水底的铁块相比,谁的浮力更大一些呢?”,由于学生刚刚学过“漂在水面上的浮力大,沉在下面的浮力较小”因此断定木块所受的浮力更大。教师应保留悬念,然后通过学习进一步的开展,引导学生意识到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浮力的理解。实践教学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可明白实验的原理、目的等,教师应指导实验的进行,由简如繁,直到学生自己掌握实验技巧,可以进行独立探索和研究。如在讲授颜色之谜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的实验,之后进一步增加难度,进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实验,逐步深入,让学生掌握颜色的奥秘。

  2、不断优化和整合加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教师应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好物理教学的备课工作,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思路等,将晦涩抽象的内容以学生尽可能容易理解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并适当留出拓展空间,课后设计一两个有深度的小问题供学生思索,并在课上进行探讨。此外,课堂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实践课的过程中,更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开展独立思考,培养其创新思维。如在讲授“温度”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以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来开场,由于学生对这首词比较熟悉,一下子就提起了兴趣,教师接着发问“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呢?这个季节有什么气候特点”从而引入温度的话题,并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明白仅靠感觉估量的温度是不可靠的,从而过渡到温度计和温度的正确测量上。

  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教学趣味性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表现,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展示、物理模型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并增加物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如在实验课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影像的运用,将物理现象活灵活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由于其能逼真的还原某些物理活动,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其过程和原理,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4、结语

  通过多媒体丰富物理课堂教学成为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我们应掌握多媒体运用的时间、方式,使之更好的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多媒体资料应该用的对,用的巧,而不是无意义的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这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不断进行探索、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1

  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思考

  1.引言

  在当前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模式中,生活化应用教学非常广泛,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是指在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将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进行授课,从学生日常所接触的事物出发,创建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通过和学生探讨、分析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实现课程学习。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考空间,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真是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利用物理知识服务生活。

  2.分析开展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意义

  目前,我国初中课程教育发展形势严峻,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课程学习和理解方面的能力差异也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无疑加大了各科的教学难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所以,物理教学组织要积极改善和优化教学模式,从多方面考虑,多层次分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只有善于观察、用心探索,就会发现很多生活中所蕴藏的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时常可以看见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于可以看到的物理现象已经有了一些自我理解和认识,通过应用生活化物理教学模式,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更加全面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观察生活物理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物理知识。

  3.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模式的必要性

  (1)改善课程教学弊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大部分学校只是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导致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仅仅传授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开阔,所培养出的优秀学生也只是应试学生。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要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才能使教师和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积极探索生活中所存在的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

  (2)注重物理教育价值:物理知识具有深刻的育人价值,首先,学习物理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其次,通过学习物理课程还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思想精神,最后,物理能力也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内容,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能力素质。因此,学校要广泛应用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注重物理知识的内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教育相辅相成的育人道理。

  4.解析加强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应用的方法策略

  (1)创建符合生活化主题的教学情境:在人们生活的周围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物理现象,物理与生活原本就是相融合的关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建生活化物理情境,能够极大的活跃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活化物理课堂中。

  例如:在学习杠杆平衡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建立农贸市场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情境演练,用杆秤称一称你买到的东西,指导学生在生活中买菜时注意商贩的杆秤是否平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否上当受骗等。

  (2)列举生活化物理知识教学实例:在初中物理课堂中,除了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外,列举具体生活实例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时刻收集蕴藏物理知识的生活实例,运用到相关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识,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摩擦产生阻力知识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拿起手中的橡皮来擦掉纸上的字,让学生感受在擦字的过程中,橡皮所带给你的阻力。还可以列举冬天时汽车轮胎上的防滑链实例,向学生讲解防护链就是通过地面铁链凹凸不平来产生摩擦,使汽车产生阻力,达到防滑的目的。

  (3)布置生活化物理教学课后作业:物理学习离不开实际生活,所以,为了巩固课堂物理知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倾向去生活化,让学生通过完成生活化作业,感受到物理价值,使学生更加乐于投入到物理生活化作业中。

  例如:在学习密度,重量课程后,让学生在回家之后检验妈妈的金戒指是否为纯金,研究戒指的体积、重量,将得出的数据应用到物理检验公式中,由此得出结论。通过布置这种生活化作业,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乐趣,而不会认为是一种负担,从而使学生摆脱题海作业。

  5.结语

  总之,在当前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应用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知识,帮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实现物理服务于生活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创建符合生活化主题的教学情境,列举生活化物理知识教学实例,布置生活化物理教学课后作业,加大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让物理教学走入生活、贴近生活,从而保证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一步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2

  摘要: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对“翻转课堂”模式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翻转课堂”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及教材、评价体系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新课改教育理念下的一个重要议题,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翻转课堂在物理教学中有效的运用,更强调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1新课程背景下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效性是指:(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2)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3)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同时更要关注教学效益.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它要求教师有效益观念,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而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4)有效教学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虽然不能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但是教师必须学会扬长避短.

  2新课改背景下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随着翻转课堂的普及,微课作为“翻转课堂”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受到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逐步成为了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议题.所谓翻转,主要指重新构建一种新的学习流程.“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则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和教师教学相长.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家里,利用课本、微视频、网络等资源自主学习,找出学习的`重难点和困惑点,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完成最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翻转课堂”的特点第一,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导学案,根据本课的重难点录制成微课,或提供给学生助学资源,辅之以检测学生自学质量的跟踪练习、课堂巩固新知识使用的综合练习,过程中关注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并根据需要随时对学生自学进行有效指导.第二,教学视频的针对性.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第三,复习检测的快捷性.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得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是便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自主复习,巩固并完成自主检测.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2)“翻转课堂”的应用体会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自主时间多了.如何为学生提供查漏补缺的平台?如何利用这些时间?成为当前我们首要关心的问题.“翻转课堂”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微课、微视频几分钟的长度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视频内容针对性强,且可暂停,可重放,利于反复学习.这对学生来说,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式学习,满足了他们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传统课堂上,教学过程是预设的,教师有预案;而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生成的,学生在课前有了充分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就会抛出大量问题进行探究,教师要能从多方面去预见学生的问题,要准备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高的教学艺术.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够应对新课堂的翻转.

  3“翻转课堂”模式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施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因而物理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物理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所以要让学生悟出物理本质,需要教师有很强的知识功底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要创设良好情景使学生有所感悟.如在设计“大气压强”微课时,笔者自拍一段视频:模仿街头“气功”大师,舒展筋骨,用力憋气、打拳运气、伸腰跺脚等一连串虚张声势的动作,迅速将一只手插入半盆水中,大喊一声,脸盆竟然用单手吸了起来.笔者把手伸出,露出一块塑料吸盘.其实是用手将吸盘内空气挤出后,把脸盆吸了上来,利用了大气压原理,同时也揭穿了生活中所谓的“空手取物”骗子把戏.适宜而又有趣的生活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学生在有趣而新奇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急于知道为什么,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了动力.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并利用手机拍摄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弥补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想使学生学好物理,就必须放手给他们,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实验微视频,实验时间可长可短,实验方式形式多样,学生在微视频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磁场”的教学时,笔者制作了几个微视频,分别解决磁化、磁场、磁感线等难点知识.微视频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废旧磁体(如喇叭里的圆柱形磁块、铅笔盒磁体等),准备好大头针、铜钥匙、几种硬币、木块、塑料片等,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自己动手做实验,增强感性认识,强化对磁化、磁场、磁感线的理解.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仪器、材料大部分从日常生活中获取,不需要多么精密的专业器材,这些实验器具既节约了实验的花费,弥补农村学校实验器材的不足,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创新的能力.(3)充分利用辅助实验教学手段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设备和条件不足,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利用计算机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将起到直观形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改变时空、动静变化、快慢可调、重复再现等作用.多媒体技术、微视频的应用,使物理教学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模拟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于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不易观察到的、复杂的实验,如电流、小孔成像;一些不能搬进实验室进行操作的物理现象,如闪电、日月食、海市蜃楼等,都可以用模拟的方法直观而形象地在计算机上演示出来.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涉及日食和月食形成原因,这种自然现象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过.用教具直接演示时,因为有光线的干扰,效果不太理想,如果改成演示实验与模拟实验相结合,既能观察到真实的过程,又有动画的辅助说明、重点模拟、反复观看,学生就容易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和影子形成的原因了.总之,要充分开展有效教学,就必须下大力气改革课堂结构,明确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轻松学习、愉快学习、高效学习.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有效”、“高效”已经成为物理课堂孜孜追求的目标.而利用微课、微视频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物理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让我们的物理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瑜.给物理教师101的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3

  一、概述

  在传统物理实验课堂上,一般模式往往是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述与学生的练习相结合。实验课上,教师将实验的要求、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学生动手之前先讲清楚,接着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这种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做完实验,但细究下发现,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用处,更遑论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不同,与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相比,探究性实验教学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与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体验和知识探索。在探究性实验课堂中,实验的结果往往不是那么重要,学生主动学习、体验才最重要。学生在动手实践之前,可以分析和探索问题,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观察者在旁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二、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教师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法时应当把握好以下方面的策略:

  (一)设置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前提是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时,应当有针对性、计划性地选择一些极具探究价值的实验内容和主题促进学生动手实践。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上,富含探索价值的实验内容有很多,如探究物质的密度、沸腾等实验。除此之外,教材课后的很多小实验和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都可以派上用场,将其变成演示性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这些实验内容都具有探索意义。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物理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和示范为本,不仅刻板、陈旧,而且可操作性不高,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利。探究性物理实验课堂需要一些新颖独特且效果极佳的教学方法支撑,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摸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如我在探究物质的密度这节实验课时,就通过演示密度计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实验课之前自制密度计。这一自制器材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密度的基本含义和原理,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乐趣。

  (三)引入生活素材,拓展探究性实验课堂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中,可以看到很多物理现象,如水中倒影、小孔成像、冬天窗户上的水雾形成……教师对学生日常仔细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筛选,选取其中具有探索价值的生活素材,将其与课本知识内容有效融合,并引入实验探索教学中,这样既极大地丰富了探究性实验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生活化运用能力。如学生每天都看见且运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就蕴涵多种物理知识和现象,像自行车前进过程中涉及的摩擦力知识,脚踏板与大齿轮盘之间的杠杆原理,自行车坐垫下设置弹簧的减震知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且典型的物理现象和知识的具体运用。

  三、结语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地位正被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所重视,其日后必将在物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积极转变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促进探究性实验活动顺利开展,从而达到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目的。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4

  摘要:物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对于目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而言,物理学的实用性变得尤为突出,对于一线教学的物理课教师更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除了教学辅助设施(多媒体)的建设外,还应该加强物理试验室建设,让学生学习物理,感知物理,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引导学生入门的物理教师,更应该加强教学上开拓思维,谋求创新。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个人的心得体会,供一起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景创设;教学过程;困境

  1引言

  单纯的依赖考试模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过于单一,教学过程应由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加强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物理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方法的改进过程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为本位,进而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高效性。

  2加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浓厚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对古老的教学手段需要更新模式,要求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教师教学需要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入物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探知物理现象。教师教学中尝试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的实质是揭示物理现象的矛盾,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激起学生学习的疑惑、惊奇、探知的情感,促进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动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

  2.1引入新课进行情境创设

  教学中,好的开端引入新课内容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环节。新颖的物理情境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会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摆脱学习上的迷惑与困境(学习无目的性),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领悟求知的真谛,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授“串并连电路”时,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链接,用串并连开关体会小灯泡的开关,并接连一个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这样实验的情境引入方式,把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唤醒,情不自禁的思考其中的奥妙,从而为讲授串并连电路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2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物理课堂教学对情境的创设需要精心设计,提供学生学习探知真理的必要材料,引导学生想问题、导方法、出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有些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物理的知识和一般概念,教师需要在授课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比如:在讲授“浮力”时,教师可问:“为什么木块放在水里不会下沉,铁球会下沉呢?”学生必然会回答:“铁的密度比木块大”,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那么,一个空心的铁球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这时很多同学会有不同的回答方式,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答案情境下,将浮力的知识内容清楚的进行讲解。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3教学过程设计应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探知自然现象的规律”

  初中物理学科是贴近生活的一门自然学科,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每章、每节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见到的实物和现象的引入,学生能感知物理现象在身边的切实存在,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而应该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实际当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4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在进行专题研究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给出帮助和指导,对最后的结论要得出正确的结论。

  5结语

  初中物理是学生走进物理的一门科目,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物理、学习物理知识,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上文结合实际,潜析了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情境创设等方面的一点点心得和体会,不妥之处望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相信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宋祖佳.初中教育中教学策略问题的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20xx(01).

  [2]陈伟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中国物理教学参考,第34卷,(8).

  [3]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4]霍华.运用CAI创设物理课堂情境[J].广西教育,20xx-Z2.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

  摘要: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价值目标,对于物理课程这种具有明显的学科独立性的课程而言,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下学校和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需要在了解物理教学的现状以及课程的有效目标的基础上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重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课堂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辨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中,物理在初中阶段才予以开设。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能力、辨析能力等方面,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有一定的积累,能够满足物理教学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基本要求。物理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于学生在各种能力培养方面的现实需求更为多样化,例如除了过硬扎实的数学计算能力以外,还需要学生的空间构想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多种素质的结合。所以我们的物理教学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与一般的课程有着差异。然而,从近几年所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令人乐观。

  二、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目标分析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所谓有效教学,从根本上讲它依旧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但是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重视对方法和方式的考察,是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性考察过程。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效果,就必须首先对物理教学的课程目标有所了解,在目标的指引下做出各种调整,实现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能力的形成,需要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中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生活实践中所遇见的物理问题为背景,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整堂课的教学,就围绕着对这个物理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对已学物理知识的利用。并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引致学生提出新问题。

  (二)发散思维模式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对于物理学科在学生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物理学科体现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起到支撑学生对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独立创新能力

  独立性与好奇心的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在物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预设若干关键知识点。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引导,使学生主动从上一个知识点,逻辑推论到下一个知识点。对于完善该知识点来说,教师针对已推论出的知识点的残缺部分提出悖论性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继续对知识点的完善进行探索。

  三、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实现

  在明确实现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改进,课堂教学的最终完成,是多个环节相互配合的结果。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

  (一)课堂教学有效

  课堂教学始终是一门课程教学效果好坏最直观的呈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求职欲望。物理课堂教学,相对于数学或者其他课程而言,在通过生活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上有着相对的优势,因为物理本身研究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所出现的'日常性事物背后所隐藏的科学规律。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这种学科特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课堂中常见的就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于某一现象进行思考,进而引出相关的理论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物理学习并不是完全脱离于生活的一种抽象学科,提升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认同感。例如我们在见到“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引出“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这一命题,让学生做出不同的猜想,通过这种问题的设置进入课程的学习。

  (二)习题练习有效

  物理课程的学习除了需要在课堂上弄懂和接受老师讲课的内容以外,更需要不断的习题训练。特别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形成,往往需要反复不断的练习,并且在这个练习过程中通过题目不断矫正自己的思维习惯,培养思维技巧。所以习题练习在巩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习题练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学生要做题,其次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解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讲题。特别是对于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题,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个“结点”卡住不前的情形,这就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对于这种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予以点拨和引导,传授学生在遇到这种暂时性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应该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化解,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更值得推崇。

  (三)实验操作有效

  初中物理的实验课程,从内容上来看相对简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实验操作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并不重要,相反,无论是对于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还是日后的课程深造而言,重视物理实验操作的有效教学都具有现实需要。物理实验操作,能够引导学生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予以现实的物化,特别是按照严格的步骤、程序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物理学意识的严谨性,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来验证物理理论的科学性与否,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实验操作的有效,要求教师对于实验课程予以重视,特别是当前众多学校在物理课程教学上过于重视理论课程而对实验课程忽视或者轻视的现状下,更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梁.初中物理课堂科学探究应当择其适[J].科技创新导报,20xx(1).

  [2] 胡红兵.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才智,20xx(1).

  [3] 齐东明.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J].价值工程,20xx(12).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7

初中物理论文02-24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8-02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07-23

初中物理的教学设计04-23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06-11

初中物理教学的设计02-28

【精选】初中物理教学设计06-11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