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景观设计论文

时间:2024-06-19 13:08:40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景观设计论文(经典)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景观设计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景观设计论文(经典)

景观设计论文1

  摘要:儒家文化流转至今,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不论是对人的处世之道,还是国家的治国之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不例外。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在当前这个全新的发展形势下,儒家文化思想并没有消失于园林设计中。目前,我国很多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融合了现代文明思想,而且也融合了儒家文化思想。

  关键词:儒家文化论文

  园林景观历经了长时间的发展,儒家文化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中,即使在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依然没有消亡。目前,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儒家文化始终渗透其中,例如,著名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就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从儒家文化思想的角度来看园林建设结构,可以从审美本质、功能以及形态3个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古代园林设计处处蕴含着儒家文化,到目前为止,现代社会文明越来越发达,园林景观设计也凸显了这点,但依然融合了儒家文化精神,使社会文明与儒家文化充分融合于建筑风格中,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1从审美本质分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通过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审美本质可以用2个词语表达,一是“比德”,二是“悦心”,从某种角度而言,其是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从古至今,在儒家文化的思想体系中,主要的审美基础是道德,人格伦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理念,这在大自然中得到了很好地彰显。特别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赋予自然植物人的精神,是对人格魅力的一种认可[1]。例如,在现代园林中经常见到梅、兰、竹、菊这4种植物,被称为植物4大“君子”,从设计中可以看出,不论在形式或是底蕴,都蕴含着道德的本质。这几种植物的精神可以从历史众多的文人笔下看到道德精神的存在,如陈毅对于竹子坚韧的品质进行了歌颂,原诗句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又直”。从这就可以看出,现代园林的设计利用了象征手法。同时,园林景观设计满足了观赏者全方面的需求,更是让观赏者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获得一个悦心的认知,而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儒家文化思想。

  2从审美功能分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从审美功能的角度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达到成于乐而游于艺的高度,这就充分体现出了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儒家成德思想理念除了体现于园林景观的审美上,还体现于其审美功能上。园林景观具有很大的乐趣,不仅可以体现于精神中,还可以体现于园林功能中,以感性的视角来看,孔子用“兴、观、群、怨”4个词语进行总结。其中“兴”主要是表达人们内心对园林景观的感触,“观”主要是表达人们对景观的欣赏,“群”主要是表达人们表现出来的感情,“怨”主要是一种与群相反的情感[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讲究的是一种美的意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让整体的设计给人一种朴素简约、随形就势、轻巧淡雅等感觉。例如,在山顶上设计而成的小亭,它本身是给人提供赏景、休息的一个地方,但是人们从低处仰视小亭时,可以感受到一种凌空欲飞之势,观赏这座小亭可以唤起人的某种感情,而人的`情感可以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这就产生了社会作用。从这就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艺术功能的论述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规律是相似的,因此,儒家文化思想深深额蕴含于现代园林景观的意境中。

  3从审美形态分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从审美形态的角度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充分显示出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念,这也是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一个体现。正是结合了儒家文化思想,现代园林景观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设计特点,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2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和:人和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理念,主要是指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第二,乐和:主要是指柔和婉转的一种审美乐趣。将这2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即为中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庸之道,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当前我国现代园林景观与古代建筑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慢慢融合了一些现代文明思想,但是整体上依然给人一种含蓄婉转的感觉,并没有脱离儒家文化倡导的艺术理念。

  4结语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一直以来都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虽然融合了一定的现代文明思想,但也渗透了儒家文化,不同文化的结合使得园林景观更加具有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园林景观价值。从当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情况来看,儒家文化思想主要是体现于其审美本质、审美功能以及审美形态3个方面,使得园林景观给人一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洁,李志民.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基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0)

  2王平格.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绿色科技,20xx(13)

景观设计论文2

  1 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因地制宜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就是地形,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条件。不同的地形就会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不断挖掘自然美景为园林景观设计所用。地形的规划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景观设计必须根据地形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地形与环境相协调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存在。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地形与环境的协调性,可以有效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2 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文化不仅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既可以彰显文化的历史价值,同时还能使得文化景观设计更富有内涵。

  2.1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

  随着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文化元素,通过园林景观将我国优秀的文化展现给大家,让大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使得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2.2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升华

  不同的城市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独特的园林景观反应了社会生活和城市的人文坏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元素,可以真实地反应人们生活状态,并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将文化升华,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价值。

  2.3园林景观与文化互融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文化不仅可以得到有效传承,还可以与不同地段的文化在社会交融中互相融合,将文化应用到当地的园林景观中去,展现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景观文化的展现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从小环境融合到大环境中去。

  2.4园林景观设计与文化结合更有艺术感和价值

  我国文化多种多样、历史悠久,有着地域性、传统性和文化性,同时还有着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鉴赏价值,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行动。将文化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去,人们在对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进行文化鉴赏的同时,也是对园林景观艺术的肯定,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感和价值。

  3 结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发展道路上,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既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内在要求。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有着很好的激励和鼓舞作用。园林景观设计是艺术的延伸,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文化来提高景观的文化内涵,增加景观的鉴赏价值和意识感,同时使得我国优秀的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下去,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

景观设计论文3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渐渐从实用性向高层衍生,对建筑的艺术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将建筑与优美的生态环境融于一体,要完美实现建筑与景观的结合这一理念,需要我们剖析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的构成要素。

  二、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地形要素。地形是建筑与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要素,是设计的基础。所谓地形,是指各种地表、地理性状。除了考虑它的外在形貌,还要充分考虑它的地质构成等。设计时可以适当的改造地形,引导人的视线,拓展人们的视野。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充分考虑因素的限制。基本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科学合理;要考虑建筑与景观的容量。建筑与景观的容量主要取决于容纳人的数量;最后要考虑经济因素,要根据设计目的,地貌地质,以及建筑和景观承受的人数,科学的设计,力求经济性与实用性兼备。植物要素。“植物要素的科学运用,不但能够营造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空间,也能创造出具有独特意义的功能空间。”植物是建筑风景中重要的自然要素,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它包括草坪以及各种大、小树木等。大小高矮、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质地等呈现出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达到多样化的审美效果,植被的合理运用还可以改善局部气候环境,形成舒适愉悦的环境等。当然在植被设计时,应遵循一个原则,维护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设计时还要考虑植物数量上的配置,配置要合理,要适度。对于植物素材的品种应考虑多样化,乔木、花卉、灌木等,还有花木的季节性,合理的种类搭配,可以衬托建筑的美,形成优美的建筑环境。水要素。“水体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生命源于水,人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要体现人与水的密切关系,人对水的特殊感情,“亲水设计”可以充分运用水的审美及精神功能,营造灵动的景观。水体设计可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两种各有特点,静显示出安详,动体现出灵性。而实际设计中受环境制约比较大,所以以静态水景为主要形式,平静安恬或寂静深远是静态水追求的高境界。水的设计还要与其它景物互相配合映衬,使水呈现动态的`美,充满活力。比如在水中放置一些浮游动物,如游鱼,也可以在水中放置一些植物,如水藻睡莲之类。怡然自得的游鱼,富有绿意的芙蕖睡莲,倒影水中的明月,形成活脱脱的一个“生态馆”。水是建筑与景观设计结合中最富生机的因素,无水不活,无水不灵,让建筑与景观充分满足人类喜水的天性。道路及其它要素。景观的道路,是指景观中道路、广场等铺装地坪。景观道路与城市道路有着很大的区别,它除了要具备交通、运输功能外,还有审美上的要求:游览功能、休憩功能等。道路是景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景观的骨架与网络。道路的规划设计,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景观的面貌与风格。比如苏州古典园林的道路,它讲究峰回路转;凡尔赛宫则与之不同,它讲究平面效果。建筑中的道路设计要根据其功能选择不同的形式与风格,也可因循地形地貌或迂回曲折,或者呈直线状。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还有其它要素,如设施小品的运用等,我们要充分考虑和挖掘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使两者结合。那么两者融合建设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三、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有效统一的方法

  1.精心构思

  设计构思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注重原创性,要求设计有新意、有亮点、并且具有鲜明性的时代感。所以在设计立意构思时,要运用巧妙、独到的思维,不应因循守旧或者刻意模仿。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寻找构思的灵感,从大自然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大自然是最原始的灵感源泉,我们要利用大自然的无限资源与无限的丰富性,捕捉大自然中最一手的设计素材,还要善于将现代的艺术思想理念运用到构思中。尤其是要构思好建筑与景观的空间。要构思好空间的划分和组合,要善于将单一的空间合理的分为复合式空间,善于将大空间优化成小空间。在总体上为建筑与景观两者的功能和布局的优化创造必要的条件。空间的划分与组合要有主次,疏与密相互错杂,利用曲折幽深的划分,增强设计的层次与深度。什么是层次与深度?“隔河看柳柳如烟”就是最形象的表述。

  2.巧妙布景

  布景主要通过“添”“障”“对”“借”等手段来实现。“添”即添景,“障”即障景。那什么是添景呢,打个比方,有一个景观假山,如果此处只有假山,中间或近处没有其它的景观,往往给人单调的感觉,缺乏层次。如果我们加上其它景色,效果就截然不同了,这就叫添景。障景就是影响美观的地方用景遮挡起来,“俗则屏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景,顾名思义,就是景观可以相对,这样就形成近景与远景的搭配,景致就深了,丰富了。借景就是将远处或他处的景借过来。达到景致横纵交错,空间层次丰富,给人极目远眺、身心放松的感觉。要善于渗透和延伸到建筑景观设计中,景与景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隔。我们在设计时,要力求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样易于使景物形成一个整体,而且景观的延伸常常能带动人们视觉的扩展。比如我们可以用铺地的方法,将墙体与地面一体化,互相延伸,连续不断,让人在无形中感觉景物发生了变化。

  3.有效统一

  建筑与景观的有机统一。有建筑无景,则建筑缺乏审美与艺术,我们要把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景观设计着力于微观的景观空间,建筑设计着力于实体建筑,这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孤立开来,或者忽略景观设计的作用,把景观看作建筑陪衬,设计简单化,常态化,种些花草、来个雕塑、弄个喷泉缺乏景致的个性特征。更不能在建筑完成后,才匆匆设计景观。要实现持续性与生态性统一。设计者要有长远眼光,要认识到景观对提升建筑的潜在价值。要结合自然,充分考虑建筑环境的生态,尊重景观的地域性,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持续性与生态性统一。

  4.观念创新

  全球化发展的形势,要求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观念创新,将信息技术融进设计理念与人们的审美需求中,使建筑和景观设计中具有现代化的意识;要强化设计的技术理念。人口增加与资源减少的矛盾、人类情感与景观的融合,需要我们适应景观形式的变化,并将其转化成新的设计语言;要加强审美观。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提高,使人们能够投入艺术审美活动中,人们不断在追求建筑的实用性与景观的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我们要将审美的生存观念渗透在设计中。

  四、结语

  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统一是现在乃至以后的主潮流,我们要不断探索建筑与景观的有效统一,在建筑设计中渗透景观设计理念,真正实现建筑和景观的完美统一。

景观设计论文4

  摘要:主要针对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与策略,同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法。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比较注重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感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开发企业的品牌形象。所以,优化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对于居住者和开发商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优化策略分析

  1.1完善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往往存在误区,即过于追求小区环境表面形式上的光鲜亮丽,而忽略了园林景观设计核心:小区景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当前,现代住宅小区的开发通常会将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单独立项,设计人员需在项目成立之初,介入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设计人员根据小区地貌、地形以及各种植被资源,合理规划设置小区园林景观的绿化功能、人车分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方面。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须始终将景观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将优化居民的生活出行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

  1.2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需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居民与小区环境的和谐统一关系,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模式,让居民在实际居住过程中充满愉悦感和归属感。例如,现代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还璞归真”的内在需要。因而设计者在设计小区园林景观时,可将小区内环境设计得更贴近大自然,并适当增加小区环境色调的明亮性与多样性,注重小区内软景与硬景搭配的协调性,若条件允许可尽量选择种植带有清新香气的树木花卉。以此带给居民更加舒适、愉悦地居住体验。

  1.3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融入

  在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尽可能地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例如,苏州地区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依托于历史悠久江南建筑文化。苏杭自古就有“江南水乡”之称,苏州在中国文化历史中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而苏州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多利用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营造中国式的且具有苏州特色的古典韵味。同时,设计中可将与苏州地区相关文化名人或诗文歌赋,雕刻或镶嵌于小区内的石桥、假山、匾额、庭院等各处,以此凸显苏州地区悠久的文化历史氛围。

  1.4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

  人和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是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贯彻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营造和谐家园。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对原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或是节约使用,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设计人员可根据小区园林景观的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设计细节上体现生态设计理念。例如,垃圾的回收、雨水的.回收、环保材料的使用、噪音的控制、节能的使用等等。同时,植物的栽种除了注重美观性以外,还要注意适树适地的方法,考虑其和小区风格是否吻合,再充分结合当地的季节性和多样性进行设置。不仅提升了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平,同时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与开发企业的设计成本。

  2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某市规划建设一个高档住宅小区项目,小区规划定位为英式花园住宅小区。其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个性鲜明,中西融合,即在凸显英式花园定位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东方风格。针对项目的规划定位,该英式花园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方案,可将具有古典英伦文化氛围和英式花园形态的景观元素融入整区景观的营造,通过设计中对雕塑、喷泉、廊道、灯光、构筑物和其它小品运用而体现。不同组团以英国著名的文人及思想家名字命名,同时这些空间与周围的建筑有着相同的设计元素。本土元素与东方文化的融合,可借用亭、廊、花架、平台、假山等建筑小品,融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本设计力求营造出一个真正适宜居住,并且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及艺术美感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3结语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化,需尊重现代住宅小区住户的生活习惯,营造和谐安逸的居住环境,融入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遵循环保节约的原则,合理配置小区的绿化。同时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还需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并主动创新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莎.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xx(4)

  2韦琳,马玲.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xx(2)

  3李晓艇.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xx(6)

景观设计论文5

  摘要:现阶段我国景观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当地具体的人文历史、文化特色等均高度浓缩在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中,我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每一个区域都有其自身的地域文化,本文简要分析论述基于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关键词: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运用

  1、地域文化的简要概述

  地域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体系,具体是指人们经过自身的劳动创造在某一特定的地域或区域聚落群当中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地域文化在继承过去优秀的传统文化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思想并且根据具体的历史阶段,地域文化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和创新。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之外,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建筑风格等方方面面均被看做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人们在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中所使用改造自然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这也是导致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1]。

  2、地域文化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2.1统一原则

  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它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和所在城市紧密相连,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当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原则首先就是要坚持统一整体性原则,毕竟景观设计并不只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固定空间或环境,而是对整个旅游风景区进行整体设计,地域文化无论是体现在景观小品、道路设计,还是在水系植被、景观建筑的设计上都需要达到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的要求。

  2.2传承原则

  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是延续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现,融入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需要继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实现全面创新,也就是说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了解文化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注重保留当地文化中固有的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向观赏者展示具有最原汁原味、质朴纯真地域文化的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

  2.3保护原则

  环境保护是现阶段我国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也是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景观设计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合理开发建设,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推动旅游风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3、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3.1植被设计

  在我国海南地区有着纯天然的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且种类繁多,海南的呀诺达风景旅游区则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完整地保留了景区内的植被结构,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间,景区利用粗壮的圆木设计的木栈道能够让游客直接与景观植物亲密接触,同时木料材质的栈道又与周围的雨林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致。另外,在旅游区内还对植物的层次分布进行精心设计,譬如说棕榈树、槟榔树与乔灌草错落分布,极具层次感,在木栈道的拐弯处还特意种植三角梅等颜色亮丽的植物,为游客起到提醒作用的同时凸显海南带有地域色彩的原始文化[2]。

  3.2水系设计

  在云南省的苗族风情景区当中,设计师结合当地特有的梯田与生态湿地等自然地理环境,设计了喷泉等大型水景,为了能够将景区内的景观串联起来,在各个村寨的连接路径上挖设了许多小水渠,通过将浅底和窄道里的涓涓细流引入水渠当中,形成了贯穿全寨的“水街”,游客穿行其中能够直接感受到苗寨质朴清新、紧密相连的地域特色。

  3.3景观建筑设计

  我国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景观建筑,在选材用料上与旅游风景区完美结合。由于当地处于我国客家文化集中的区域,在传统的客家民居当中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是竹子、青黄色的砖瓦以及石土等,而南昆山正是毛竹生产之地,设计师巧妙地利用这一天然优势,通过和工匠不断的反复研究琢磨,对毛竹进行脱水防腐处理,并将其覆盖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之外,从远处看整个景观建筑仿佛是用竹子搭建而成,与身后的旅游风景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3.4景观小品设计

  旅游风景区内的景观小品和装饰铺设也是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道具,譬如海南当地盛产火山岩和蕨类植物,在呀诺达旅游风景区内的矮墙山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旺盛的蕨类植物与独有的火山岩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得矮墙充分展现了海南的地域文化,还让平淡无奇的矮墙立刻变得生意盎然。

  4、结论

  总之,风景旅游区想要独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就必须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人工建筑与其完美融合,坚持完整一体化原则,打造多元化的景观设计,并且利用景观设计不断推动地域文化的宣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舒颖.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2、乔伊娜.地域文化在扎龙旅游区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5

景观设计论文6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原有自然生态,需要合理的设计施工,否则会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降低生活适宜度。介绍了生态修复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原理的应用,阐述了生态修复相关技术,分析了生态修复和园林景观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为园林生态的合理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修复;植物配置

  0引言

  园林景观作为生态环境绿化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装点了自然风景,另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是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人为的施工设计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原有的自然生态,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设计施工将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对于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降低生活适宜度。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大量使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生活环境的适宜度和绿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宜居自然的排名将绿化作为重要衡量指标,而园林绿化并不能让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园林景观不能盲目建设,需要通过科学的生态学理论,采取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让生态系统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1自然生态修复

  1.1生态修复内涵

  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不仅具有抗损坏能力,还具有损坏之后的自我修复能力,自我修复是建立在一定程度损坏的基础上的,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将会丧失自我修复能力。生态修复的本质并不是人为的强制性改变,而是利用生态环境自身的恢复能力,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貌或者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人的辅助作用,这种辅佐作用可以加快生态环境的修复进程。生态环境修复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1方面是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基底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得以演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第2个方面是恢复植被和土壤,植被作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肥沃的土壤可以帮助植被更好地生长。第3个方面是增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少决定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高低和自我维持能力的强弱[1]。第4个方面是减少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再次破坏,通过一些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园林景观作为绿化的一大作用就是装点风景,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生态系统恢复问题,也要兼顾园林的视觉和美学艺术,这样可以带给人赏心悦目的观感。

  1.2生态修复技术

  对于被破坏的自然生态,修复不是简单地种植一些花草,而是需要运用生态学应用领域的技术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不仅如此,在构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时候还需要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优化配置,通过这些措施对生态系统的整体进行调节控制;另外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也是构建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是园林生态系统恢复最重要的实施步骤。与此相关的技术虽然形式各异,但是都离不开“恢复和发展”的本质内涵,还包括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2]。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等在原理上都是让受到干扰或者损害的系统恢复后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自然生态修复基本原理

  2.1生态修复基本原理运用

  园林绿化通过人工方式实现,实际上就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再造第二自然环境,但是自然环境的重造不能只是简单地种几棵绿化植物,而是要运用生态学的'诸多原理,考虑生态系统的各方面因素,利用生态学的技术进行精心设计和实施。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运用诸多原理实现,这些原理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包括限制因子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生态适宜性原理、生态位理论、群落演替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和斑块-廊道-基底理论等。

  2.2生态修复基本原理的要求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所运用的基本原理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都有着特定的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满足这些要求,才能使得生态系统向着良性发展的方向进行,最终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系统恢复中不得不考虑的是限制因子要求,限制因子要求起到了决定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物种结构能充分利用时空资源,这样的结构可以使生态系统具备自我维持能力和抵抗破坏能力,一旦生态系统建立起强大的自我维持和修复能力,将会减少人工维护的频率,节省许多劳动成本[3]。生态适宜性原理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是多使用当地的植物种类,同时对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所需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情况之后再进行园林景观的种植设计。生态位理论可以合理安排种植植被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与尺度,使得植被处于最佳的生长空间。依据群落演替理论,园林绿化这种人工的环境恢复办法,如果实施得当,可以缩短生态系统的恢复时间。然而这种群落演替理论适用的范围必须建立在生态破坏在一定可承受的范围内,当面临生态环境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时则无法进行现实意义的指导,而且这种生态恢复是极其困难的[4]。增大物种多样性,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可以形成生态环境抵抗外来的多种风险;另外在绿化中,许多地方的面积较小且分散,对于空间的利用是一大考验,斑块-廊道-基底理论在指导景观层次规划,考虑生态环境破碎化的场地中,可以让景观设计更合理利用空间。

  3生态修复与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的恢复相比较自然生态系统,有了人的活动因素存在,构成了一种动态复杂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工的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规模庞大的生态系统。园林景观作为自然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和美化景观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园林景观中经常出现乔灌木以及藤草植物,这些植物之所以成为园林景观常见的植物选择,是因为它们可以合理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在整个群落中形成复合层次的搭配,且错落有致的景观搭配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3.1施工建设对生态的影响

  近几年建筑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逐渐加大,尤其是工程建设的大量实施对环境影响很大。目前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人工弃土,裸露土地,改变土表径流,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产生了大量泥沙和生活垃圾造成河道淤积,阻塞排水管道,严重的情况下造成水土资源破坏。

  3.2园林设计中植被的搭配

  园林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处生态环境的特点选择植物。生态环境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植被较少,需要的植物应该具备保持水土的功能,一般选择根系发达的植物。工地上生产相对集中,粉尘污染多,需要植物具备抗污吸尘的功能,而且土壤较为贫瘠,需要摘种的植物能够耐贫瘠,易存活[5]。园林植物管理不像农田那样可以打药除虫,因此选择植物需要抗病虫害,同时需要能够进行粗放型管理。植物的选择在考虑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美观性,这样可以增加景观的美化,从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让人生活其中能够精神愉悦。

  3.3园林工程和生态修复

  园林景观的建设工程需要与植物的种植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园林建设工程包含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和园路工程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园林植物的防护作用实现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

  3.3.1园林排水工程。园林排水主要依靠园林表面和沟渠的建设,一般来讲明渠排水是园林排水的主要方式,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园林的道路、地形做成浅沟式排水渠,可有效减少占地面积,同时在沟渠内种植保持水土性能好的植物,在遇到大雨排水的时候可以起到减缓径流速度及防止水流冲刷的作用。排水的另一种途径就是园林的地表层,如果不进行防冲刷设计,会造成道路故障,严重的会造成交通中断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思路可以从竖向和横向两种设计角度进行,从竖向设计角度考虑,应采用铺地植物保护坡地,防止雨水冲刷,从横向设计角度进行考虑,需要采取工程措施,设置谷坊和挡水石,并与植物搭配消减冲刷力。

  3.3.2水景护坡工程。考虑观赏性的要求,园林中大多存在水域,在园林中进行人工水域的建设需要配套建成稳定的湖岸。人工水域的边缘为了防止水流冲击,需要建立驳岸和护坡。一般驳岸可以考虑使用石头或者水泥材质建设而成混凝土构件,间隙空格种草,与土工材料配合植草及绿色混凝土模块等。护坡的硬性建设必不可少,软性建设如防护林、植草和生物工程等综合措施也是有效防止河流冲击的因素。河流两岸可以种植一些深根性和浅根性树种结合的乔灌木混交林。为了提高坡面的抗蚀能力,减少径流速度,可以在坡面种植草坪,不但可以增强景观的坚固性,而且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3.3.3园路铺装。园林中道路的建设是人们观赏园林景观的重要载体,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增加园林对于人们的吸引力,而且道路设计可以融合艺术的美感,使得整个园林更加有趣。园林道路建设的路面,按照路面材料可以划分为整体路面、块料路面、碎料路面和简易路面等,不同材质的路面,可以设计出风格多样的园林观景道路。园林的道路设计虽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是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则,首先是尽量利用原地形,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减少土方量及水土流失量;其次是路面应有3%~8%的纵坡和1.5%~3%的横坡。采用透水沥青、透水水泥混凝土、生态透水砖和其他特殊透水材料进行生态铺装路面可以提高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

  4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自然规模的扩张,人口增长导致人口扩张与环境承受力之间发生了矛盾,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舒适度是首要考虑因素,只有依据生态修复理念和生态学的理论指导进行园林建设才可以打造舒适融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森.基于生态修复构建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索[J].现代园艺,20xx(5):118-119.

  [2]陈建清.广东山地风景林下植物配置模式构建研究[D].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3]朱克利.湖北省水生植物物种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xx.

  [4]方良英.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自然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14):105-107.

  [5]任海,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77

景观设计论文7

  摘要:为了增强居住小区整体景观的和谐性,应完善与优化绿地景观设计工作,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以提高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与整体性。为此,本文就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

  1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1.1人性化

  在居住小区内建设绿地景观,主要的服务主体为居民,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与健康需求,人性化原则是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1]。因此,在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其中,根据人们的日常需求来设计绿地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分别从小区内的道路、娱乐设施以及植物配置等层面予以着手,旨在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1.2多元化

  新时期,人们的欣赏标准与审美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居住小区内的景观要求更高,若采用单一的植物、活动设施等会让居民产生审美疲劳,且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判定为绿地景观设计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应提倡景观设计的多元化,避免发生居住小区景观单一问题的产生,通过多元化的设计,能及时缓解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能为居民消除精神负担。

  1.3协调性

  对于居民小区而言,在绿地景观设计与规划时,必须保持统一的风格与主题[2],实现景观设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能从视觉感受与心理上更为舒适,通过绿地景观的合理化设计,紧密联系整个小区,可大大增强景观的视觉效果。

  2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方法

  2.1优化小区内的道路设计

  在居住小区中,道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旨在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合理设计道路系统是重要要求。小区内的.道路系统主要是由主干道、宅间小路以及组团路等构成的,宅间小路主要设计在整个道路系统的末端,且与每座居住楼连接,主要能容纳行人或自行车,其占地面积较小,横向宽度小。在主干道上会常常有过往的车辆、电动车以及出租车等,设计师在对道路景观设计时,必须从安全的角度予以着手,能保证居民活动的安全性,优化道路的设计形态,以保证居民居住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小区主干道是人流量、活动范围最大的区域,设计时必须强化合理化设计绿化、小品与铺地,其决定着整个小区的景观面貌。在道路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道路系统的功能,必须做好绿化带宽度的预留工作,绿植主要以行道树为主,既能达到美化的效果,也能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保证在设计时,绿化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高度,以禁止过高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为了凸显道路设计的功能性,应设置更具代表性的植物景观与造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能对人进行引导,此景观主要设计在道路的拐角处、入口处等位置,以起到提示与指示的作用。

  2.2不断优化植物配置体系

  在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之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不同的植物配置所呈现出现的绿化效果不同。通常情况下,在居住小区中,植物配置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孤植、群植、林植等多种形式,应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在小区内两边的行道树可选择树形较小的树木,尽量选择乡土类植物,不仅可节省植物成本,还可大大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树木选择时,应充分考虑人性化因素,禁止选择带有飞絮的植物,以保证人们在户外活动时不受到干扰。在植物配置时,应强化配置的层析性、多样性与主题性,按照实际的小区环境来设定多种植物类型和群落,融入一定的花卉,进而打造一种生态且自然的状态,营造和谐生活环境。在植物配置时,提倡层次性设计,高层设计绿色植物,中低层位置设计乔灌木以及各种花卉,最底层设计草坪,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环境,让居民在小区环境中有种置身自然环境的状态,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与生活需求。

  2.3完善公共娱乐设施配置

  在绿地建设中,公共娱乐设施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居民提供日常的休闲、健身与娱乐服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来设计不同的设施,主要分为老人区、儿童区、青年区等,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与锻炼,能大大满足居民的公共娱乐需求。在儿童游乐场中,应设置一系列的游戏区,在儿童滑道上必须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在满足儿童娱乐的同时,还能保证儿童的安全。在老人区域,应在器材上铺上1层薄薄的海绵,地面应选择塑胶,以避免老人跌倒或摔倒,是人性化的充分体现。

  3结语

  综上所述,绿地景观设计是居住小区设计的重要内容,能改善整个小区的面貌,增强小区整体景观的生态性与美观性,还能净化小区内的环境,阻隔噪音,以此来优化整个小区的环境,进而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居住环境。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应充分贯彻人性化的理念,设置人性化的空间,及时满足居住区内的各项功能要求,强化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等,以此来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与健康指数。

  参考文献:

  1马美娟.居住小区绿地的人性化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xx(24)

  2周翔.浅谈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J].中国园艺文摘,20xx(12)

景观设计论文8

  因为城市是由大量建筑所构成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尽管如此,结合低碳概念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缺乏较全面的方法综述。因此,对低碳概念中与城市景观具体结合并加以实践利用的部分尤为值得我们关注与探索。

  一、低碳概念的景观分类 低碳概念在景观中可以分为的减碳和固碳这两个方面对低碳生境进行营造。低碳是不仅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的概念,也与民生息息相关,因此不论在减碳或固碳环节,都需要同时从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上对其进行分析与探索。

  二、营造减碳式景观生境的规划与设计手段 景观中的减碳概念,其落脚点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碳能源的循环与再利用,即低碳景观能量流的植入。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碳源来自土地利用和能源利用,因此减碳可以从其城市宏观战略上进行把控,同时在微观上对景观设计方法与技术进行改进。从规划战略方面,怀来的“零碳城”模式对低碳景观的营造具有启示意义,所谓零碳并非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碳源和碳汇可相互抵消的动态碳平衡。清洁能源、创意研发和红酒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构成了怀来基础产业的耦合结构,这种无碳影响的产业集群构建为零碳城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宏观层面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怀来借京张高速铁路建设之机,对风能观光等低碳景观旅游产业进行启动,通过营造此类非物质化的、自然的低碳旅游吸引物,来实现其新产业基础上的零碳城理念。 不仅在产业定位上如此,一个城市的景观交通体系也是减碳的重要环节。建设景区之间的零换乘系统,并结合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使其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能够在降低交通能耗的同时,鼓励更多的市民骑车或步行出行,形成绿色交通的良性循环。而且中国园林自古就具有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交通体系多以天然石材、草坡花境依随相伴,这种低碳式的景观体系也是今天的我们所值得借鉴的'。 设计层面上,低碳景观则更多的体现在观念性的引导,即低碳场所精神的景观语汇营造。景观设计在担负着美化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功能的同时,还应该作为一种可以对居民进行潜移默化的科普性资源。为迎接第十七届省运会,江苏常州计划启用2.9亿实施“一路两区”景观照明提升工程,这无疑是在追求景观品质的同时进行着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而与此同时完善的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网络,结合景观设施在柏林遍地开花;哥本哈根则建立了广阔的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网络,同时大力发展兼具景观美化功能的风力发电等。可见景观的美化并不一定需要以碳能源为代价来进行打造。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自身对低碳景观设计的忽视与不足。

  三、营造固碳式景观生境的规划与设计手段 宏观规划上,可以通过对城市层面的景观序列梳理,以建立城市中的碳源与碳中和场所,预计将于2020年左右完工的上海市崇明东滩生态城就是一个典范。东滩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进行规划建设,朝着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区域的目标迈进着。在其城市层面的景观规划中,利用自身沿海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地利用丰富的风能、潮汐能以及太阳能来实现电力热力能源低碳化,建筑屋顶将使用草坪和植物的天然隔热层进行绿化固碳,同时城区80%的固体废物实现循环利用以防止碳资源的流失。 在景观设计上,可以基于节点层面的碳耗能上的分析和总结来进行固碳设计。利用世博会为契机,成都“活水公园”向人们展示了兼具景观与生态效果的城市污水处理方式。“活水公园”利用本身清水、绿植等景观采用人工湿地和纯自然的手段处理水从而对碳源进行固化,在此基础上还注入了一些原型不曾有的四川特有植被及地域性的成都历史文化元素来增加其亲切程度,使游客更易于接受其环保理念。这种将处理水的方式通过景观语汇的表达,更好地普及了低碳理念,对其有很大的推广和示范性的作用。 而这些固碳景观节点并非只在世博会这类举世瞩目的园区中需要体现,日常生活的此类设计也应得到重视与推广。

景观设计论文9

  摘要:城市是在历史转变的过程中在自然环境中建立起来的,同时,它也是文化积累的产物。地区、城市,甚至国家的优秀结晶、历史文化等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历史,保存城市的印记,保护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对城市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的战略意义

  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入手,研究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内容,分析影响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政策的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基于国内外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实践的相关内容,寻求有价值的城市设计原理和方法。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记忆的载体,它可以根据自己的逻辑或城市空间秩序、原始物理形式的审美模式调整或改变相关文化,从而显示城市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在城市物质形态演变的过程中,要确保城市整体结构朝着相对稳定的方向发展。

  2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的理论分析

  城市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城市文化则是人类先进文化的化身。因此,对城市景观和地域文化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以成员的身份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他们完全属于社会。而城市作为人类聚集的地方,不仅要满足人的自然属性,还要通过社会生活等显示人的社会属性。这一问题背后的物理现象对城市建设有深远、复杂的影响,它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科学和技术结构中发现,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内部规则能够反映物质结构建设。具体来说,各种内部因素的变化都可以反映在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等问题上,而各种形式的城市美学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3个方面表现出来。

  3营造地域文化特色景观的途径

  景观与建筑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源于自然。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逐步分化,慢慢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只有将这两方面的内容融合起来,实现双赢,才能保证社会环境。如果将景观作为视觉艺术,那么,建筑就是一种景观元素。建筑是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反映城市形式和文化,而景观建筑形式则是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物质,它由多个控制基准组合、叠加而成。

  4建筑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在景观设计中,建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保护功能。建筑要保护景观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水土资源以及正在建设的环境。尽管楼兰古城的神秘消失有许多原因,但是,它与环境恶化是分不开的。②安全功能。这主要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调整景观生态系统,保护建筑,延长其使用寿命,避免其被过度腐蚀和损坏。但是,不适当的景观设计也会给城市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对于街道绿化树木,虽然榕树容易生存、成本比较低,但是,它的根有较强的繁殖能力,经常会堵塞下水道。③体现艺术和人文功能。景观设计元素必须与当地的城市和建筑文化相适应,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分析文化元素,创新设计,营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例如,深圳万科等房地产就在第五园林的设计中融入了剪纸和徽派建筑元素。城市规划主要研究的是城市经济、政治、环境和土地等相关内容,但是,其中还主要包括景观保护和恢复管理。景观设计要指导城市规划,但它不会依赖和被约束在城市规划中。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使用余教授提出的“计划”方式解决。余教授提出的“计划”并不是反对这个计划,而是提出了对“规划”的思考——它首先反映的是城市形态,让人们正确反思规划方法,进而建立一个生态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指导城市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规划是一种反向规划的过程,从建设用地规划到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水等生物因素,历史、文化和休闲等生活因素,然后考虑的'是建筑、道路、广场,等等。只有将真正需要永久保留的东西保存下来,把事物变量作为一种逆规划过程,那么,这个城市才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在这种方式下有“计划”地构建景观安全格局、防洪安全模式、生态安全模式、安全的历史文化景观和休闲生活安全模式等。这些安全模式的建立就像国际象棋一样,必须要找到关键领域,明白保护和转换的重要性。生态规划和建设是最常见的,也是余教授提出的“杂草”文化之美。虽然稀有物种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其养殖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说,自然生态草是最漂亮的,它是激活地球生命的主体。只有地球有活力,地球上的物种才会一直存在。因此,景观设计规划不仅要选择服从,还要突破创新。要想通过设计行动改变城市的形象风格,建立独特的城市形象,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就需要决策者、设计者和公众的积极参与。作为设计的操纵者,物理环境是兴趣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环境会阻碍或促进图像的形成。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设计师应该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也就是说,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相互作用下,可遵循基本的生理特征完成相关的景观设计。另外,在此过程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组织有意义的事情。城市文化遗产是对传统意境的表达和文化的塑造,对丰富城市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城市魅力的展现。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景观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它能塑造城市的“性格”,提升城市的“气质”。城市文化景观不仅包括花园、绿色广场、街道、景观和建筑草图实体,还包含景观实体中传达出的文化价值,即城市精神、历史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综合素养等一系列软实力。软实力是城市文化的展现点,对加强现代城市的精神内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改善城市内部建设和外部形象能够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彰显城市个性。

  参考文献

  [1]阿诺德柏林特.生活在景观中——走向一种环境美学[M].陈盼,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2]米歇尔柯南.穿越岩石景观—贝尔纳拉絮斯的景观言说方式[M].赵红梅,李悦盈,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3]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景观设计论文10

  1公路设计中环境保护的措施

  1.1水源的保护措施

  第一,衔接问题。这一问题是非常的重要的问题,公路与桥梁的衔接是不可避免的。长期以来这是一个难点,很重要很关键,但是总会遇到问题,正是这样的原因我们应该加强制度的制定,对于衔接的部位制定详细的责任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追究责任,机械设备油污泄露会流入河流,与此同时也要注重辅助工程,这部分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这样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二,材料问题。由于特殊的特性,材料腐蚀是不可避免的考虑问题,一般的工期都是比较长,一旦下雨等天气就会出现材料流入河流,这样就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大大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这样就要求我们进行材料放在离河流比较远的地方,与此同时建立临时排水渠,避免水体污染。

  1.2路面周边地表植被的保护措施

  第一,合理选择公路横断面。公路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实际的情况,更多的进行现场的勘察,更多的与当前的情况进行结合,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以保护水源为前提开展这项工作,这样才最后确认公路横断面的'尺寸以及位置,避免后续问题的发生。第二,绿化带保护。当前的公路建设为了更好的发挥效果,在中央都会构建绿化分割,这样能够很好的进行车辆进行双向行驶,提供非常明显的标记。这些植被的种类以及搭配一定要科学合理,构建和谐的氛围,对于过往的车辆都是一种很好的欣赏,排解大家的压力与烦闷的情绪。第三,加强周边绿化。为了更好的进行道路的维护,一般的都会在路边进行绿化植被,这一部分能够很好的防治水土流失,与此同时能够很好的进行景色的提升。这一方面长期以来不被人们重视,现阶段我们我们已经深深地注意到了这一方面,设立专门人员进行维护保养,这样才能够保护长期的绿化健康。

  1.3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施工过程当中的环境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对于环境而言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第一,材料的堆放。施工材料对于环境而言都是有一定的污染,这样对于储存的位置而言就是非常的重要,应该远离人们居住的地方以及水源事物;第二,对业对方的周围一定要进行地面洒水,避免灰尘过大,降低环境污染;第三,针对于运输的车辆一定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对于环境的破坏。

  2公路设计中景观设计

  2.1公路景观设计的前提

  (1)因地制宜:根据公路的实际状况,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的实际的情况进行树种的选择,与此同时也要关注美观的效果。在很多的地方原来都是有绿化的,一定要最好最大的利用,避免大面的浪费,这方面绿化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定要做到规划详细。(2)遵守自然:设计人员按照景观生态学理论来作为理论依据对自然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进行模拟,尽可能的减少人工操作的投入,这样可以保持其所具有的自然性良好,而且采用不同的绿化手法进行协调弥补和美化公路建筑,对周围的环境破坏和后果程度也是各不一致的。(3)经济可行:经济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般在设计的过程中很多的方面都是进行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施工的企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这样就需要我们在整个的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涉及到的初步的投入的费用,以及后期的保养费用,成本问题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2.2公路工程中的景观设计

  (1)桥涵:在对桥涵进行建设时,要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尽可能的保持河流、农用灌溉以及排水系统等的原始状态,对于不同的地形特征要针对性的进行设计,选择最恰当合理的工程形式,把可能造成的破坏减少到最小。(2)隧道:公路设计中,隧道的施工是常见的中形式,它的出现大都是集中在高挖方地区。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上,按照早入洞、晚出洞的原则进行规划,洞顶部位是零填挖方式;依据隧道所在的地质地形特点合理选择洞门,同时也要对其排水系统有合理设计,把污染水和清洁水的排出相互分开来。(3)平面交叉:在公路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的一方面就是居民的正常出行,要把公路建设区域内的公路网和路线相交叉的地方按照既定的间隔设置平交,给附近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平面交叉进行设置时,要尽可能的满足路网和所建公路的有效衔接,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实现通达和集散的功能作用。

  3结语

  公路工程是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形势下,公路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兼顾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并在施工建设的过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晓程.基于环境保护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法初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xx(06).

景观设计论文11

  摘要: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生态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一般而言,生态型园林包含着2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为观赏性、艺术性内涵,另一方面内涵为改善生态环境。这2方面的内涵宗旨在于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从而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方法

  1生态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1统一性的原则

  在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地改进与完善相关的线条、色彩、比例以及质地,在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多样性的设计特点,且在整体的构建方面应该融合统一性的优势,这样的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才能进一步展现和谐统一、生动活泼的双方面内容。

  1.2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城市当地的人文特点来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设计师在进行方案设计前,先要对项目地的地理特点、人文景观、气候环境做好深入调查研究,并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这样才能够设计出符合生态节约、环保要求的园林景观。

  1.3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主要指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与大众审美要求相符合,缓解人们视觉疲惫感,充分体现出植物群落美,同时也能够充分地体现艺术和科学的价值。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植物群落配置工程中,充分体现出植物造景功能以及观赏特性。

  2现状分析

  2.1植物种类缺乏创新

  有些地方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过度地借鉴与模仿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甚至连植物的种类都一成不变,完全对当地的气候因素和土质缺乏思考,直接导致较低的植物成活率,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增加了园林的维护费用。同时这样也达不到地方特色传扬效果,又如南方内陆某些地区一味照搬江浙一带小桥流水的生态园林设计模式,使得园林的样子千篇一律,枯燥单调。甚至还有部分地区为搏眼球,在生态园林建设中试图引进国外稀有品种,这不仅耗资巨大,还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外来物种的威胁,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2.2植物种类单调

  体现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原则,也就是说同一个物种数量不能过多,否则会给人造成单调乏味的感觉。并且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四季常青,能够做到四季分明为最佳,已获得更好的观赏性。

  2.3夸大植物观赏性,忽视植物功能性

  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最大的弊端是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植物的观赏性而忽视了植物该有的功能性,一些地方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上过度去追求其视觉上的效果,却不重视生态园林最重要的生态方面的作用。

  3植物配置的要点

  3.1生态功能优先

  若想设计出具有生态效果的园林景观,拥有一个完整的景观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在设计期间,如果可以融入大量的生态元素,那么在最终呈现的园林景观中,就可以展现出生态多样性的效果,从而完成生态空间合理的有效搭配。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工作过程中,若想让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设计师最好选用光合效率较高,而且叶面大而宽的植物。

  3.2物种多样性

  目前,很多植物的种类被使用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但是植物群落的规模却极为有限。由于一些设计师在选择植物时,过于喜欢具有“四季常绿”特点的植物,这样的做法舍弃掉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植物,无法形成季相丰富的植物景观。对于建设与发展生态节约型园林景观,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对。正确的做法是要扩大适应性植物的类型,并增强它和其他种类的植物融合的能力,且还要根据科学性以及艺术性的特点,来达到植物景观特色的多样性。

  3.3体现因地制宜原则,合理使用乡土植物

  要充分地了解城市土地、气候的特点,合理搭配并使用优质的种植土。同时,从环境、土壤特点等角度出发,来全面提升软硬景之间的融合度。

  4结语

  创建生态节约型视域的园林植物景观,需要做好植物群落的配置工作,而这要求相关设计师要掌握好生态功能优先、物种多样性等一系列有关植物配置的要点。同时,还要充分地了解城市土地、气候等环境特点,才能实现因地制宜的种植目标。

景观设计论文12

  1、项目背景介绍

  本工程项目位于长春市双阳区境内,总工程面积3000公顷。周围交通体系健全、便利。基地内地形独特,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植被覆盖率70%,自然风光优美,是天然的度假之地。该区域曾是清朝乾隆选择的骑射御园,潜在丰富的满族骑射文化遗产符号。景观格局表现为景区主题会所已完工,但是建筑与自然景观格格不入。人工湖已形成,裸露的大坝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自然林保持良好,树木品种单一,缺乏植物多样化。景公馆配套功能不齐全,景公馆小品风格不统一。

  2、设计构思

  全园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旅游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旅游服务系统区。自然生态保护区将充分体现原有自然风貌,保留地段西侧“两山抱水”的生态格局,利用“最低介入”理念将人的活动路径融合在山水中。生态旅游度假区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以游客为主。在对游客类型的分析中,定位是以城市人群为主的游客类型。生态农业观光区以生态观光农业为主,以生态养殖业为辅,对地段东侧的单一的农田格局进行治理,创新性的将“以浮田为主的生态系统”引入地段,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景观异质性,并且吸引了野生动物在此繁衍,增加食物链的复杂性。旅游服务系统区则强调生态、安全、低碳,具有可持续旅游系统设计和生态圈的功能。

  3、设计手法

  3.1浮田生态设计

  浮田生态系统包含三层景观生境:治理性林带、农田以及浮田生境。治理性林带是在体系外围连成一圈绿道,形成绿岛,吸引野生动植物在此繁衍。其植物地下巨大的根系能涵养水分,并且能够隔绝自行车道的空气污染。农田是生产性景观,成面状存在的区域空间,毗邻河畔,丰富竖向和季相变化,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廊道。浮田是治理性景观,涵养并净化水流,提高水生物种种类,丰富景观异质性,并且作为生产性景观产生农作物,提供肥料。对浮田体系的观光效益,自行车爱好者通过曲线长廊的观光,俯瞰整个体系,景观层次清晰,异质性高,季相明显。通过田埂深入浮田内部,体验式观赏,并通过标识牌对游客进行乡土植物科普,而且可以参与纯生态农业活动,可以组织学校和企业团体来此认识植物,回归自然、写生等等。

  3.2修复性景观设计

  修复性景观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通过修复手法重新复活生境;第二层是存在潜在生态干扰因素的区域,通过治理手法将破坏降到最低限度。第一个层面运用在生态农业观光区的.梯田综合区,第二个层面在旅游度假村服务区,对污染空气和污水的处理。在设计中发现原有山体被开挖,表皮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山体被开垦成农田,不易开发旅游。山谷径流被改变,易发生泥石流。湿地区四面被硬质大坝围合,形成一滩死水,且破坏视觉效果。上游河段景观度假村建筑区向下游排放大量生活污水,得不到及时处理。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修复性景观设计,解决途径是通过台地梯田修复山体表皮,乔灌结构,改善山体生境。在场地中设计了观光平台,观光平台采用极简主义手法,通过方形平面的演绎,能适应不同的景观类型,与地面的衔接方式多样,因地制宜,可架空,可漂浮在水面等。

  3.3波形曲线长廊

  在提出浮田生态体系的同时,在场地内设计了一个波形曲线长廊,以最低姿态进入该区域,不仅使得次生态体系得以自然的生长发展,而且为游客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去接触自然。从“一线、四点、五面”三个层次来诠释该地段中的波形曲线长廊设计。波形曲线变化自由,由于不断改变方向可以使单调前进运动的疲劳得以恢复。曲线长廊的终点位于游客服务中心建筑上方,从屋顶直接由坡道走向地面,连接有自行车租赁处和存放处,在此也能远眺人工湿地的美景。此外,在曲线长廊中设置了休憩节点,这些由曲线平面和白色钢架构成的空间,与方形极简座椅结合,为游客提供一处纳凉、休息、观景的平台。曲线长廊同样为自行车爱好者提供了专用车道,自行车在交汇点进入长廊,上下人流在此中转,并且与直线观景道相交,通向梯田区和畜牧区。曲线长廊的中央部分打开,使地上乔木生长开来,游客可以从树冠下穿行,体验穿梭云霄的感觉,并且节省了材料,减少了横向的跨度。

  3.4建筑与构筑物设计

  游客服务中心建筑坐落于旅游服务区的人工湿地上,是集交通中转、交通枢纽、游客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小型公共建筑。建筑设计注重景观建筑和自然共生的关系,运用“低姿态”理念将建筑引入保护山地区。建筑造型以现代简洁为主,建筑的东立面入口时隐藏的,由两片墙错位形成入口。由挑檐形成的灰空间,形态呈楔形,进深感强,檐部下垂,接近地面,将人的活动包裹进来,营造一种神秘感。建筑内部的餐厅由西南两方向玻璃幕墙和两实墙围合,空间较大,能容纳多人同时就餐,西侧上空有自行车坡道穿过,形成趣味灰空间,作为餐厅的次要入口。构筑物采用一体化设计,运用符号学理念,在“方形基本型”进行思维发散拓展,并且结合不同功能分区的使用要求,因地制宜的衍射出适应不同功能和地形区域的物体。配备满足使用功能的器件,在统一的基本形上产生同质性的空间、场所、构筑物、小品。

  4、结论

  旅游度假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本文结合长春市双阳旅游度假村景观设计从生态理念对旅游度假村进行探讨,以生态保护为根本,探索发展旅游与生态保护的最佳契合点。利用其丰富的自然、人文环境资源,通过基地地形、地貌的再改造和再利用,让人们意识到环境更新所带来的生态回归。

景观设计论文13

  [摘要]本文首先对地域文化做了详细的介绍,之后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与其发展方向,并论述了地域文化跟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创作源泉,园林景观设计为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载体。还指出了地域文化的回归符合现代人性化设计的理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批判了那些抛弃本土特色而去追求其他文化的设计方法,强调应该根植本土文化。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理念;吸收与借鉴

  一、地域与文化的概念

  文化不仅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反映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总体来讲文化是人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精神财富包括人类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等意识形态的部分,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如自然科学与地理环境等。地域主要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地域主要包含几大特点:地域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区别;地域之间存在地理位置的差异,有一定的范围界限;地域带有本土特点,因此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地域带有不同的特色。在不同的范围之内,地域有不同的概念,如果在世界范围内,地域文化指位置不同国家的文化。而从我国的地理位置来说,不同地域的文化指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不同地区主要包括南方、北方等不同的地区。因为社会结构的不同,发展水平的不同,自然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即使是同在东方的中国与日本,在园林景观方面也因为地域的不同,建造风格迥然不同。我国的园林因为受到儒家、道家等的`影响,因此强调“天人合一”,在园林景观建造方面更多的强调神似,而不追求形似,往往利用周边的景色,借景让建筑跟园林的景观融为一体;在日本建造园林方面追求精致,因为日本为岛国,其海洋面积较大,在其建造的园林景观中多体现海洋文化,因此其发明了“枯山水”园林设计的手法。

  二、地域文化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一句著名的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指的是不同的地域文化造成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相同。众所周知,北方人豪放,南方人婉约。不同的地域文化的构成却是相似的,都是由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组成。自然特征包括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人文特征主要包括当地的风俗习惯与行为方式,如北方人喜吃面食,而南方人以稻米为主食,这都是人们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做出的改变,深刻体现了地域对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观念的影响。俗语“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造就了现在社会的缤纷多彩,造就了多彩的世界。地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不断地推移,其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地域文化固然有自身的特点,但是随着民族的不断融合,地域文化也在逐渐的接受外来文化,丰富自身文化底蕴。地域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的累积,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因为地域文化的形成要素以及机制的特殊,因此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形态稳定性、历史传承性等特点。地域文化也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地域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和借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不与其他的文化相互渗透、交流的,这样一味的自闭,只能追溯不上时代的潮流,丧失文化的生命力。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地域文化曾经很辉煌,后来因为没有追随时代的脚步,而被社会所淘汰,直到灭亡。因此地域文化只有拥有广阔的胸怀来接受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评判,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社会的发展,才能成就地域文化的缤纷多彩,造就其独特的魅力,这同时也是所有文化发展的规律,今后地域文化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认清这一点。因此关于不同地域文化的研究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大研究力度,其中内容包括不同地域文化融合的成果以及交流的经验等,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手法

  适度保留地域传统可反映园林景观的精髓,这就需要我们巧妙的处理所保留的建筑物的构造与空间。主要以删减为主,从而保留并提取出具有特征性的精华。由于保留相对简单,且能凸显出所保留部分的效果与协调性,同时对周围景观所造成的破坏力较小。通常情况下,价值较高的历史文物、古典园林需尽量保留,确保其整体性,通过减少损害来还原传统文化真实面貌。设计园林景观时切不可望文生义、纸上谈兵,设计人员应先潜心手机整理该地域的特色资源,然后提取出能展示风俗、传统的典型艺术元素,并以相应的形式加以体现。该设计方法重在元素符号的挖掘,且不必完全遵循传统空间设计思路。但需注意的是,该符号必须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与鲜明的形象感。上述元素符号不能局限于建筑物形式,还可充分放大文化与民俗特征,表现形式多为下品与园林雕塑等。此外,我们在保留既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需充分挖掘。如仅将保护和维持作为设计方向,其文化内涵则会随时间变化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设计时不仅要有保护精神还需具备挖掘、传承的理念。这类设计需要设计师充分了解该区域的历史沿袭、风土人情,设计过程中不可一味模仿原建筑,还要再现历史风貌和整体思路。园林景观内的小品、雕塑等应作为历史文化的延伸与放大,充分体现出历史人物,当地民俗等更具历史特色的艺术品。这种设计思路是以传统建筑为依托,通过深度挖掘各种文化找出其潜在规律。如有可能,可将通过历史再现、文化沉淀、近代发展、当前状况等作为脉络加以演示。

  四、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

  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园林景观的设计也不相同,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来不同的自然人特征与人文特征,这些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带给园林景观设计师不同的灵感,通过不同地域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的利用可以充分表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脉,也能够再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与风俗习惯。园林景观设计师只有深刻的研究地域文化,并且对不同的地域文化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挖掘以及吸收,应用到自己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才能真正的体现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内涵,让自己的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加具有地域特色,也更有鉴赏价值。园林景观设计为地域文化的表达提供了载体,并在这整个创造过程中地域文化得到了创新,并且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成果展现按了出来,其自身的表现力给地域文虎的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地域文化中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风俗民情等也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园林景观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与吸收,并且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将地域文化的时代特征与现代文化的时尚性有机结合,这样也能够让人们更加地了解历史,体会当地的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的地域文化的主要表现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一种为形似;一种为神似;另一种为神形兼备。形似是指地域文化的物态化的存在,是指在园林设计当中所建造的器物具有地域文化的形态特征,形似主要通过再现与点睛等手法实现,是文化意义上的表层的体现;神似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所看不到的东西,神似是游离在园林景观设计载体之外的,这种神似隐藏在形式之外,却也在形式之中,主要是通过园林景观的硬件反应出地域文化的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意识等意识形态性质的东西,是文化的深层体现。可以通过地域文化的精髓进行提炼或者是夸张,重在神而不再形,人们所处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虽然外在的东西没有体现,但是却能体现到那种意境,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形神兼备,是指对神似与形似的结合,不仅体现在外观上,也同样体现在内涵上,形似中有神似,神似中有形似,两者共同融与景观设计之中。

  五、地域文化的回归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加快,我国越来越融入到世界文化之中,文化在面临着发展与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外来文化给我国本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有很多人被外来文化吸引,主张抛弃本土文化而发展外来文化。本文认为这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因为外来文化有其根植的土壤,并不适合我国的发展。我国发展文化也只有基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才能提升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水平,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屹立于民族之林。

  六、结语

  因为地域文化正是因为地域的不同才有不同的特色,只要地域位置的不同没有消除,地域文化就不会消除,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针对园林的景观设计本文认为只有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土壤,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才能获得发展,得到更多认可。

  参考文献

  [1]宋婷婷,信桂玲.浅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所起的作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xx(3).

  [2]郭永久.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xx(11).

  [3]邵龙,赵晓龙.走进人性化空间[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xx.

  [4]屠苏莉.地域文化、场所精神和景观的再现[J].安徽农业科学,20xx,38(27).

  [5]唐旭.简谈江南水乡传统文化景观的延续[J].广西城镇建设,20xx(12):6366.

  [6]汪峰.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xx(12):60-63.

景观设计论文14

  一、制造业企业景观设计规划的取向

  1.整体性取向

  景观设计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形象的提升至关重要。所以,制造业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景观元素,把每一种景观元素都有机的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体现出整个生态系统的层次感和整体性。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保留历史的元素,更为重要的是体现整个企业的生活氛围和企业形象。

  2.地域性取向

  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依托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既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开发,同时也要保证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做到景观的美观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有机统一。土地是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制造业企业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的把自身的历史文化元素和土地资源进行有机融合,这就使得自然魅力和历史文化相得益彰。

  3.人性化取向

  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应该生搬硬套,应该按照人性化的原则进行设计。每一个企业都有每一个企业的特点,生产经营范围不同,员工的组成结构不同。这些方面都应该作为景观设计过程中重要的参考条件。同时,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长远角度来考虑,明确功能划分,优化自身的景观布局,真正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多样。同时,制造业企业要注重细节的设计,往往某些细节能够决定整个景观的品味。特别是材料的选择,配套设施的建设对于提升景观设计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制造业企业的景观设计规划探析

  1.总体环境景观的设计规划

  制造业企业的景观设计也属于所在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所以,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按照当地的'城市规划进行,不能和城市规划相冲突。制造业企业的所在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和水文条件都应该作为其景观设计的重要的考虑因素,既要注重景观的整体效果,又要借助自然环境的天然优势,节约成本。同时,制造业企业还应该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和配置,确保整体的景观布局紧凑,又不失其美观性,做到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的有机统一。

  2.绿化环境景观的设计规划

  绿化景观设计是制造业企业整体景观设计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制造业企业既要保证绿化的效果,还不能破坏环境。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不同,这就使得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不同。所以,制造业企业在选择绿化植被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自身的情况,同时还要优化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比例,真正做到美观和环保的相统一;制造业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闲置用地和边边角角的地方来进行绿化,不仅要种植一些常见的绿化树木,还要种植一些花卉,这样才能体现绿化景观的整体的层次感。在选择植被的时候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植被的生态效应,选择的植被既要美观,生存能力还要强,这样才能保证绿化植被的持久性。同时,选择的树木既包括季节性的树木,还要包括非季节性的树木,这样才能确保植被景观的配置的合理性,确保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加完善。制造业企业的绿化方法十分重要,科学的绿化方法能够保证景观的层次分明。绿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孤植。孤植的最大的效果就是能够突出植物的大气,提升整个景观的气势和立体感,以点带面,使得景观看起来恢弘大气。

  (2)对植。植物可以对称种植,这样就能保证整体的景观看起来整体一样,又能突出景观的层次感,给人一种流线型的美感。道路的绿化特别适合对植。

  (3)丛植。丛植顾名思义就是成片的种植。乔木是丛植的最主要的树木。乔木的成片种植能够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层次感,使得绿化的结构更加合理。

  3.道路环境景观的设计规划

  道路景观的设计也是制造业企业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道路的绿化既能达美观和协调的效果,同时还不能弱化其导向和通视的效果。制造业企业在道路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一下几个因素。首先,企业道路的宽度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主通道的宽度要在18米以上,30米以下。次通道的宽度要在10米以上,18米以下。其次,道路景观的设计应该确保司机在驾驶过程中视野不受影响。道路景观设计应该确保道路的标线以及重要交通指示标志不被覆盖,这样才能确保驾驶人员安全的驾驶,不出安全事故。直线段距离的长短对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机动车司机的驾驶习惯是距离路面1米的范围内他们才会注意到路面的情况。因此,对于距离较远的地方他们不会过多的去关注,加之他们在驾驶的过程中往往会曲线行驶,这就使得观察路面的情况变得更加困难。最后,对于一般的制造业企业而言,消防通道往往和一般的人行道等一起使用。所以,可以在这些车道内种植一些花卉树木,这就使得这些车道看起来十分美观,同时又不影响这些车道作用的发挥。

  4.硬质景观造型的设计

  硬质景观的设计也是制造业企业景观设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软质景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使用的材料比较坚硬。很多的制造业企业往往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大量的硬质景观,主要包括挡土墙、护坡、围墙、照明、建筑小品、休闲设施、标识等。此类构筑物造型不仅在结构尺寸、形状、色彩上要考虑对称均衡、协调、和谐,而且与其它结构物之间彼此都要前后呼应,整齐统一,以其小巧的格局、精美的造型来点缀空间,使空间诱人而富于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整体环境景观的艺术境界。

  结语

  景观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理想;景观是一种“符号”,是一种对文化的领悟;对制造业企业而言景观既是栖息地也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在景观设计中,高度发挥意想思维的能动性,激发心灵创造出比之于实际的景物远为丰富的艺术情趣,让观者从身入心入情入至神入,心领神会中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提高到深层性崇高的精神世界,达到“天地人合一”的意境,即是企业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

景观设计论文15

  【摘要】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凭借它特有的艺术价值占有重要一席,古往今来人们寄情山水,也把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和私家园林的建造艺术融为一体,两者在创作过程中相辅相成,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境。

  【关键词】山水画;私家园林;文人化;豫园

  本文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简析,并以海上名园豫园为例,探索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对书画艺术和造园艺术中共有的表达手法进行学习。

  1早期山水画与私家园林的关系

  山水画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两千多年前的丝织品和壁画上都已有山水画的存留,著名的北魏壁画《女史箴图》和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洛神赋图》中都能体现出当时山水绘画的技法还略为简单朴拙,有“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特点,这个时期称为中国山水画早期孕育阶段。隋朝时期,展子虔的山水画《游春图》颇具古意,工整细巧且色彩浓烈,开青绿山水先河,也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而史料记载,汉代时私家园林已兴起,建筑选址处多风景秀美,但从规模和内容形式上都还依存皇家园林的模仿建造。魏晋时期,隐逸之风和佛道盛行,寄情自然山水的社会风尚促使了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生成和普及,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既包括城市私家园林,也包括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

  2繁荣时期的山水画与文人写意造园主题

  2.1山水画技法变革唐朝时期社会安定,宗教绘画逐渐趋于世俗化,中国山水画也有所繁荣发展。这一时期有着鲜明特点的两大绘画流派逐渐形成,分别是青绿山水派和与之对应的以吴道子为代表的作,把中国绘画的文学性表达了出来。画家张躁的著名论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概括了古代绘画创作方面的根本原则,五代时期的荆浩将勾填、勾染画法变成了“皴法”,中国山水画在技法上迎来了一次大变革。到了宋代山水画发展到鼎盛时期,南北方特点对比显著,北方派雄壮挺拔,南方派淡墨意仙。2.2人文写意园林唐代私家园林的建造规模胜于魏晋,尤其是中唐以后,诗画艺术引入园林创作,写实写意的文人园林开始兴起。“唐人尚法,宋人尚神”,两宋禅宗的流行使得宋人的造园艺术也趋于重精神,轻形式的手法。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建造更为普及,许多文人和画家都参与其中,他们把诗画意境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创作中,使我国传统造园艺术呈现出从自然山水园到写意山水园的改变。北宋时期造园的技术和艺术均达到了历代最高水平,且数量多分布广,在内容和形式上已趋于定型。这一时期的造园手法根据山水画主题,融入诗词,楹联等与园林建筑相结合,相得益彰,神形兼备。元、明时期的造园技法也凸显写意之风,并延续到清代进而发展到高潮,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园林有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留园和豫园等。

  3转型时期三方鼎峙的造园风格

  元代山水画进入转型时期,即用水墨代替彩色并占据了画坛的统治地位,元代初期画家赵孟頫主张书法入画,即运用墨色深浅变化来呈现出色彩的效果。这一时期文人中普遍出现的重法轻意的美学思想,他们强调应注重绘画意境,借景抒情,不拘泥于绘画礼法,因此形成的文人派写意山水画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人物著名的“元四家”。明代画家大多沿袭前人的绘画内容,而清代山水画在董其昌的影响下各展所长,清初以“四画僧”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为代表的在野派画家不拘一格的画风把清代山水画又推向了高峰。

  4豫园景观设计中山水画艺术形式的营造手法

  4.1饱满布局和延伸空间豫园始建于1559年,占地三十余亩,园内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豫有平安安泰之意,作为私家园林它是明代江南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体现。古代私家园林一般多建造于城区近郊住宅之旁,作为人们生活起居空间的一个延续用来怡情养性,但用地上多受限制所以规模偏小,造景时多为平地挖池、种植花草树木。豫园的布局因受市井用地限制采用建筑朝向园内,视野不算开阔,借景创作上也有一定局限性,所以将主要的山石景观设置在院内的中部位置,如园中四丈高的黄石堆积大假山,其他次园和小空间分布在周围,布局饱满,主次分明。豫园的景观适合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鱼乐榭的花墙及半洞门所打造的延伸空间也给人以无止境的视觉感受,如山水画般的缥缈悠远。4.2曲直结合动静相宜《园冶》写道:“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建筑先有厅堂,后有楼阁、亭轩、亭榭,游廊贯穿其中,豫园采用的小尺度造园手法,典型的建筑二层或多层楼阁设计,在水体之上,建筑屋顶的翼角高高翘起,整体轻盈玲珑,又能避免木架结构免于雨水淋湿受潮腐烂。古典园林遵循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作,复廊与方亭结合,山水相依,主要有几种形式:潭、瀑、池、涧。豫园多以水池为中心,向心聚向的格局,水体规模不大但造型上曲折,赋有节奏感,地势平坦中取水的流向,动中有静,园中三曲板桥贴水而筑,建筑之上可临水赏月,极富诗意。4.3细节造景隔墙和漏窗的组合充分反映了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手法上对景观的处理,通过漏景借景以及隔景障景把园林景观的多面观赏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与山水画的作画技巧如出一辙,形成若隐若现的意境,把自然景观里的`细节与画者的主观情感结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豫园中的5条穿云龙墙,活灵活现瓦鳞通透,展示了工匠的高超技艺,充满动感富有生机。植物造景的诗意手法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赋予中国古典园林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诗情画意。像豫园这样的传统园林在植物配置上都有着一定的秩序又不失自然,花草植物与山石的排列组合讲究画面感,错落有致,应接不暇,颜色上相得益彰。名树古木百年生的就有30多棵,匠人将植物和石头组合成一幅幅山水画,结构上高低错落,疏密有秩,继承了唐宋时期的造园特点。

  5结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互相尊重,相辅相成的,万物皆为我所用但不为我所有,传统园林景观的造园手法和艺术传达体现的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张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园林意境创作。当代设计更需要从传统的理念里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以古为鉴,因地制宜地去传承创新。

【景观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景观设计论文06-14

景观设计论文【精选】06-18

[必备]景观设计论文06-15

[精品]景观设计论文06-18

景观设计论文(优)06-18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1-27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07-23

景观设计论文15篇(精华)06-16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5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