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

时间:2024-06-10 14:34:49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精选【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精选【15篇】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课程。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课程,其优美的文字,多变的词汇等都为语文的美增添了很多色彩。语文是中华文化的沉淀,是学生学习传统精神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语文本身的美去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发现语文阅读中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教学重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阅读也是一个学生学习和实践有效的渠道。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和阅读练习,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意识到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效果提高的重要性,却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导致阅读教学教学效果的事倍功半。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阅读教学停留在静态分析的层面。在面对一篇文章时,教师往往只是带领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并将阅读材料分成几块一块块的进行分析和讲解等。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挖掘到阅读材料中的部分内容,而对于文章的总体结构、布局、语言等,了解不够深刻。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首先就要对传统阅读分析教学的方法进行革新。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和单一,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当前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阅读基础知识掌握的要求较高,往往要求学生不断的练习,对于生字生词的教学也只停留在默写、听写、练习的层面上,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语文教学带来新活力。

  二、阅读中的美

  从审美角度反思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重复、单调无味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审美的角度培养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1.结构美

  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材料往往是经过多次挑选、删改的最适合小学生使用和学习的文本。因此我们小学语文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材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高。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文章分段分节的剖析和讲解,导致学生虽然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掌握了分析和总结的方法,却对于文章的结构等了解的不多,从而难以在作文中进行有效的实践,提高自我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同时语文的学习也讲究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结构美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文本中也是体现的非常明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阅读知识,文本多为总分总、总分、分总等。文章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这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结构美。

  2.语言美

  语言美是语文的一大特点之一。发现文章的语言美要求学生不断的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咀嚼。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中的语言都是简单易懂却又非常丰满。如课文《鸟的天堂》中对绿叶的描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这一句话中,作者只是为了表达树叶的颜色很明亮,用了“翠绿”“明亮”等形容词使描写的对象形象更加丰富。使那种树叶的颜色通过描写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同时,作者还通过拟人的手法指出“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对那绿叶的喜爱,以及绿叶那种充满生命活力的.颜色。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文本中的语言之美,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通过美的教学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并通过美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在语文作文中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小学阅读中,语句中的各种修辞手法也是非常多的,比喻、拟人、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将语文修饰得更为美丽,更全面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视觉。如在《珍珠鸟》这一课文中,作者就将珍珠鸟比作一个小球“它好肥,整个身体就像一个蓬松的小球。”通过这样的比喻手法,没有看过珍珠鸟的我们也能透过作者的比喻想象出珍珠鸟那种可爱的模样,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阅读中的语言美,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对语言语句进行鉴赏外,还要求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多看课外书,实践课堂知识,并通过接触更多的阅读文本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语言教学方面,对语言语句进行模仿和理解是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方法之一。

  3.情感美

  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美对于小学生情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美有利于学生先进精神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体会阅读文本的情感之美要求学生通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和词句进行探索和思考,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我们生活的常识和实例等,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进行摸索。如课文《第一次抱母亲》,作者通过描述母亲生病了“我”在抱母亲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母亲很轻,从而想起了“我”一直以来都是受到母亲的照顾,并没有照顾过母亲。这篇文章通过这件事情的描写展示出了儿子对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的悔恨,同时也可以表现出母亲伟大的爱。通过品味文章中的情感美,学生能够感受到母亲那种伟大的爱,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文章中的情感美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并提高自我思想认识。

  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阅读是个积累的过程,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帮助学生体会阅读文本中的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时代教育. 20xx(16)

  [2]张文学.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xx(08)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2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进的不断深入,很多小学的语文课堂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的方法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也被广泛地利用。本文通过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出发,对小学语文课堂现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探讨,进而为日后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比较基础性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效率会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常的交流沟通以及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其教学效果。而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教学的重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具备了相应的基本认知能力,其可以通过各方面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文字和知识积累量。而且在小学的语文学习中,小学的阅读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接下来,本文就对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合作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和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在语文学习中,理解和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最佳方式,因为作者在创作文章的过程中,都会用文字表明反映着内心思想。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知识都是需要经过更深层次的沉淀才能学习到知识的精髓,然后需要通过交流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认知度。而在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主要意义,就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理解思维,也可以在学生合作和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营造合作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除了带领小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就是课堂中的领导者。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在课下,教师也应该深入到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充分地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点,将小学生的兴趣引入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例如:在进行学习人教版小学生5年级下册《桥》一课的时候,大家对于文章中的共产党员在洪水来临之际舍己救人的行为唏嘘不已,但同时很多小学生也对这个行为不理解。所以在课文讲完之后,便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小话题:课文中的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救人,这样做值得么?然后便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各抒己见,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2.老师参与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引小学生的学习方向

  在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小学生的讨论中。在应用合作学习方式的过程中,由于每个组员的思维、长处以及对问题的捕捉能力都不相同,所以,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取长补短,不仅可以培养成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带动其他的成员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所以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中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和整体把控作用,避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偏离主题,失去了合作学习的主要意义,同时,也可以针对性引导有不足之处的学生对自身缺陷进行弥补,并鼓励组员学习伙伴的长处,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5年级上册《梅花魂》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即提出问题:“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非常优美,所以大家现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然后让小学生进行小学合作讨论,给小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最后就会有小学生回答:“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理由就是:这句话利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梅花不屈不挠、不畏凌寒的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的教学需要。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时代在发展,小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在改革,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写字,而是让小学生学会运用文字与他人交流,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不断地积累知识素材,进而深入学习书面表达中基本的写作手法。合作学习能够让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让小学生可以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进而相互鼓励,在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葛大路.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华夏教师,2017(4).

  [2]王爱婷.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校外教育,2017(13).

  [3]施云霞,钟妍.互帮互助的突出优势———研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1).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3

  众所周知,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就小学生而言,学会阅读既有利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小学语文教学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帮助学生掌握技巧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不断地去探索,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的意义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至关重要,笔者主要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以及树立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这两方面展开论述。

  1.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

  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会显得陈旧、古板,这时教师往往是先带领学生将文章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就不同的层次进行讲解,最后再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大意,这种 "半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由于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学生就会认为不用思考,反正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也会告诉我们结果,这就使得学生理解的内容不断减少,也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学生阅读的效果始终得不到提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只有积极的融入到大集体中去,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共享知识,才能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力,不断的增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生就能够在教学以及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看法,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不能理解的部分告诉老师或者同学,让大家一起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实现共赢。

  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身处于一个合作与竞争共存的社会,学生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而这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合作学习这种科学的学习方式。众所周知,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地倾听他人意见的过程,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还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去。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 从教材资源出发,切实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受兴趣爱好、年龄等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较为低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的利用教材,全面地挖掘教材中有可能存在的各种积极的因素,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运用合作学习这中全新的学习方式时,教师要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不断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解,最终纠正学生在阅读理解上有可能存在的各种偏差。在点拨学生的观点时,教师也不能过度的夸张,相反的,应坚持适时适度和鼓励的原则,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如果一味地责怪学生,不仅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还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课文 《孔子拜师》时,教师就要深入地挖掘文章的教育寓意,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去感悟孔子孜孜向学的好学精神以及老子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态度。

  2.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具体教学中,小学生会显得比较好动、好学,他们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拥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教学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很容易开小差,这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十分不利。为此,教师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地的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此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师教学中去,从而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值得重视的是,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时,必须坚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的'相关活动以及相关比赛不能超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比如课文 《画杨桃》,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观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践来提升学生对于课文主旨的认知。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选择一个物品如苹果、香蕉等,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去画出自己观察到的物品形象,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此外,在小组活动中,那些表现不积极的同学也会被带动。最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将自己的画册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并作出适当的点评。

  3.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为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去,笔者指出,教师在教学前就必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方法有很多,但这些方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与阅读材料有关的游戏,不断的拉进组与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合理分组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或认知角度入手来进行, 比如在课文 《夸父追日》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夸父这种徒劳无功的追日行为可取吗? 说说你们的看法"这就自然地将学生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小组。教师要引导小组之间展开讨论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必须有专门的学生负责记录学生感受最深的句子,在讨论结束之后就可以将这些句子与同学一起分享。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与学习,最后做出总结: "人都是有目标的,无论这个目标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只要你认真去实践,那你的人生就是圆满的,我们可以不认同夸父的行为,但我们必须赞赏夸父的精神。"三、结语。

  一言以蔽之,合作学习法作为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一种主流,已然成为素质教育不断加深的历史必然。就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要不断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将合作学习法运用到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存在的潜能。此外,合作学习法的运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最终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丽华。 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现[J]. 才智,20xx,09: 3.

  [2] 王利峰。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xx,S2: 3.

  [3] 黄杨。 分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J].新课程导学,20xx,19: 1.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窗口。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

  那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阅读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参与阅读学习的信心。对于不足之处要巧妙地处理。

  二、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知识和想象力的关系,知识借助想象力而发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由此可见想象对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通过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抓住主题,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著名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应当创设让学生感到生动、美丽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产生美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内心的“情”在特定的“境”中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

  如使用提问创设情景法可通过设置有吸引力的问题来创造一个好的阅读动机。也可使用看图导入法在阅读教学中用教科书中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及教学挂图作为直观教材,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媒体创设情景法可在学生阅读时灵活运用声音图像,让学生沉浸在文章的表达氛围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以读引想,引起情感共鸣。

  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与作者文章的思路连起来,着重把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通过阅读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真正读出了感情,真正体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注意评价的适当性

  教师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句挖苦讽刺,就会给学生心灵的伤疤撒上咸盐,一个热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又可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星星之火,把学生从“黑暗”带到“光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当评价。如我刚接手的三年级时,有一学生每次读课文错字连篇,南腔北调,常常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他自己也是窘态百出。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他,下课后,我把他叫一边,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读错的字进行纠正,并鼓励了他一番,第二天一上课我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这一次他只读错了几个字,有几个学生发出了笑声,但大部分学生发出了“咦”的声音,为他的进步而赞叹。借着这个机会,我便“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让他在同学间树立起自信心,并鼓励他课余时间多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几个星期下来,他便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矛盾特殊性原理,我们知道每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特点,小学生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各方面都没定型,因此他们在阅读和理解文章方面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评价中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同”是指评价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共同目标,把握住大方向。“异”允许学生观点差异的存在,在评价中注重目标的多元化、方式多样性和灵活性。凡是那些体现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而又不算“大逆不道”的能体现学生发展的地方,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人感受,应用热情、真诚的语言、期待的目光来有效地调控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鼓励闪光点,使学生心理处于“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始终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对于缺点也要巧妙点拨,既不伤学生自尊心,不打击学生积极性,不抹杀学生创造力,又使学生得到提高。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分为二的评价,找到他好的地方,先鼓励,然后纠正错误。

  四、精心设计阅读的形式

  指导学生读书,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应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当教材中出现了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难懂的片断,教师采取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全组、全班学生接续读。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可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句子。为了诱发想象,形成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小声自读。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表情,对故事情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对于句意连贯、句式复杂、内在联系紧,逻辑性强的句群、句组或段落,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强化记忆,激发灵感,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的句段也要齐读。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进一步体味朗读的技巧。为了较好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在低年级采用师生相互伴读。为了激发学生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提高朗读效果,可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读熟、读通、读好课文,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利民.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湖南教育,1999,(11).

  [2]黄绍业.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广西教育,20xx,(28):34.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5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着重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及具体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教学模式

  阅读与写作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重点。教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专业教育水平的优势,帮助学生在相关读写结合的课堂模式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一、阅读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国中小学生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全面实施,教师对学生在小学阶段中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高越来越看重,从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了全国小学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教师在这种新式的阅读课堂中通过融入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使得学生产生对相关课文或者阅读材料的阅读兴趣,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从而为之后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在之后的写作过程中运用之前阅读时产生的体会以及作者所运用的优秀表现手法,达到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目的。学生在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中通过阅读大量的语文课文或者阅读材料,不仅充实了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文学素养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提优培训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达到共同提高。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对此开展阅读教学并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手段,提高阅读课堂效率的策略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实际课堂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补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对他们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可以采取实用的教学手段到达这一目的。以下是几种实用的教学手段,可供教师进行教学参考:

  1.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

  在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对学生阅读方面能力的提高,殊不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样就可以使得教师同时兼顾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两方面,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采用这种实用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对他们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好处。这种实用的教学手段不仅适用于语文课本知识上的阅读教学,同时对学生课外拓展刊物的阅读教学同样适用。例如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小学阶段必读经典课外读物——《安徒生童话精选》。教师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对其中的《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冰雪女王》等著名篇目进行阅读,教师要求学生对其中有意义的部分进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最终达到读写结合地提高学生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效率的目的。

  2.通过实际练习提高学生基础语文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中不仅需要运用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基础性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课堂中语文基础能力的时候同样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堂中阅读学习相关的课文知识,然后对其中的主要段落进行概括并写出文章的主题大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目的。这种实用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缩写文章与概括文章的基础语文技巧,从而读写结合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日月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这篇课文并教授学生概括文章的技巧,然后要求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缩写与概括,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

  三、教导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习惯,使得阅读课堂得到有效延伸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运用实用的读写结合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阅读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也可以教导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得到有效的延伸。同时勤写日记的好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习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不好的行为,那就是检查学生所写的日记。要知道学生的日记属于他们自己的隐私,教师无权检查并阅读它们。所以教师需要努力改正这一毛病,帮助学生对写日记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得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得到有效延伸,从而达到读写结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读写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端正教学态度,并知晓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教师在实际的阅读课堂中运用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的实用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课堂有效性。最后教师教导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使得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得到有效延伸。

  参考文献:

  [1]刘晓燕.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新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1).

  作者:邓冬梅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中兴小学校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6

  一、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工作重心放在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文章大意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并且不利于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偏低。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内涵。一些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讲解的内容过于广泛,或者对于阅读讲解内容的取舍不当,导致阅读教学中抓不住重点,或者对于重难点的讲解不够深入。这种重难点讲解不深入的教学方式,无异于让阅读教学成为摆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缺乏深刻的理解,无法把握文章的重点,严重制约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营造阅读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较强,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此达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循序渐进,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以免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讲解一些与文章相关的故事和人物等,或者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例如PPT、歌曲等,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此有效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章语言的优美,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在日后的学习中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2、将"五读法"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快速通读一遍课文,大体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思想,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将"五读法"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此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对文章进行第一遍阅读后,可以掌握文章中比较生僻的词汇,让文章阅读更为流畅。通过第二遍阅读,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大体结构,为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打下基础。第三遍阅读指导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然后学会分析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意义。第四遍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阅读,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第五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摘录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增加自己的词句积累,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记忆能力引导学生记忆。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通过"五读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初始阶段可能感觉不适应,在教师没有引导的情况下可能会无所适从,但是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并且掌握学习思路后,可以运用这种阅读方法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进而更好地完成语文阅读学习。在学生运用"五读法"进行阅读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智力和爱好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7

  个性化阅读是指阅读者对阅读的文本以及文本中涵盖的社会、自然以及人生等产生的个性化的体验,有利于读者产生创新思想,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受到阅读的主客体以及教师的多重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个性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产生最初的阅读兴趣,而且对于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一、设定开放的教学目标,实现个性化

  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设定一个全体的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建立在每个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分层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设定可以是教师自己设定,也可以通过师生互定的方式来实现,这样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自己设置的教学目标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完成的积极性。例如在《庐山的云雾》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就可以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实施,让学生课下预习课文,自己选择自己可以在课堂中实现的教学目标,与教师进行探讨,教师也要依据学情对孩子们提出目标加以审视,不能太过狭隘,亦不能过犹不及,在师生的探讨中,可以设定为以下几个目标:

  1.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设定为能够解决其中的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结构。

  2.对于中等生设定为能够有感情的去朗读背诵课文。能够抓住关键性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3.对于优等生设计为能够熟练地运用一些新学的“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进行造句,能够按照2、3两段中的修辞手法来仿写句子,并能够用个性化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看法。分层设计阅读教学目标,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尝试运用自主式的设定目标,将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实现个性化朗读的前提。

  二、创设安全的阅读环境,实现个性化

  大多数小学生对阅读文本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在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往往会有所阻碍,比如有的同学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强,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积极地鼓励,不能任由课堂哄笑失态。再如很多教师往往会在讲课中拼命地靠近自己的教案,将学生带领进自己的“圈套”中,直到有一个学生对上了套路,他才会觉得轻松至极。满足于预设的课堂是封闭的课堂,是将会扼杀创新思想的课堂,个性化阅读不需要预期,不需要完美,只需要学生能够阐明自己的观点,生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在《烟台的海》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在美景中陶醉之时,深情的朗读中品味着每一个词句的魅力,同学们都在大赞景物之美好,而一个学生忽然提出“,老师,我觉得这里面描述的景色不是很美,我的家乡的景色才美呢!”孩子们立即用一种鄙夷的眼神看着他,然后这个学生也觉得非常的不自然,坐下了不再吭声,而这时,教师却为他创设了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为大家讲解他家乡的美景,于是“我的`家乡有着成群的牛羊,山上的草儿一望无际,置身其中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这样的创新思想出现了,的确是美,同学们也丢弃了鄙夷的眼神,对他的家乡产生了无尽的向往。对于景色描写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读书、思考、表达是个性化阅读的基本构成要素,不可分割。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这只突然举起的小手熟视无睹或者把他当成一个不和谐音,可能创造的火花会从此被你扑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个性阅读的环境,对于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教师不要用自己预期的教学过程去把学生看作是自己教学内容的附庸者,扼杀学生的个性思想。

  三、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实现个性化

  个性化的阅读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标的素质要求目标,而完全地放手给学生的现象,有的时候教师深厚的文学底蕴对于文本有着深刻透彻的理解,但是为了做到学生的主体性而只微笑面对学生的发言,于小学生而言,真正有效的阅读不是很多,很多时候就是少数的学生讲出来,多数的学生去迎合,教师的角色定位没有搞清楚对于学生的个性阅读是不利的,教师在阅读中应该是一个引导者,一个鼓励学生探究文本的指引者。例如在《泉城》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放手给学生进行阅读,这样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手足无措的状态,教师恰当的引导,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也可以在教师的稍加指引下,获得真正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中心思想,也不是毫无创新的归纳总结,比如在阅读开始,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把握文章的脉络,找出承上启下的句子,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一扇窗,之后的引导中教师可以侧重于重点的句子、词语的内容,比如让学生找出有关泉水特点的词有哪些,进行批注阅读,这样的阅读才有实效,学生也会在自己的独特体验中获得对于文章结构以及词句的真实感觉,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表达出来。个性化阅读并不代表着教师就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就不能在课堂中进行恰当的引导,相反,小学生更加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点拨,才能豁然开朗,从而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总之,语文作为语言的艺术,课堂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学生个性化阅读必须在立足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设定分层教学目标,由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安全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产生对文本的真实感悟。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8

  语文课中,阅读是关键,是重点,是不能弃之的,而且课外还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让孩子们去读。我们都知道,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曾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强调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 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相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强调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仅仅靠我们每周的几节语文课、每学期的几十篇课文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教学大纲》又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规定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三年级不少于20万字,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 高年级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100万字。逐步培养读书记笔记的习惯的规定,进一步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却时常遭遇尴尬, 老师,我家有许多书可看。 老师,我不知道买什么书好。老师,我忘了看等等,一学期下来推脱课外阅读的理由积累了一大筐,而能坚持天天课外阅读的学生是屈指可数的。特别是如今的三年级学生,正进入需要大量阅读的环境不久,阅读能力非常薄弱。平时上课时只要一学到和他们的阅读能力挂钩的内容,他们就像霜打的叶子,没什么精神。要解决上课所提的.一些简单问题,半天无人反应,好象是老师一个人上课,而下面并没有学生一样。同样,做练习时,只要遇上同一类或根本他们没见过的练习,他们就会束手无策,不知往哪边走,除非完全相同或已做过的。因此,我就从以下的一些方法进行着手:

  一、了解意义,提高认识。

  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课外阅读的意义很多,我认为主要要让学生了解以下两点:

  1、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 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说: 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 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以读为本,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也有利于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因此,我在平时就向学生推荐一些名人故事、童话故事, 这些课外阅读材料学生比较感兴趣, 他们也愿意读, 这样就对他们很有帮助。

  2、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在我们教室的一角,就堆着我们班这些年来所积累的一些杂志、书刊,学生们平时只要一有空, 马上就能自己上去有选择的阅读,读的时候还可以摘摘记记。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要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必须得到各方面的积极配合,除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语文教师的认真指导外,还必须有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如: 向学生推荐、介绍图书,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班级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踊跃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捐献给图书角,并向同学推介自己的图书。教室应经常保持整洁、宁静,洋溢着书香,吸引学生前去采集知识的花蜜。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否,还直接取决家长。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本班语文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就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有效手段,将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乃至书目等同家长广泛协商,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如: 我们班有一家长,他在家长会上就和我商讨, 他说不知该给孩子买什么书。有时,他们认为好的书,可孩子不喜欢,而孩子喜欢看的他们又认为不好,意见不统一。因此,我当时就告诉他应该选一些以孩子兴趣为主,又适合他们读的书,一般三年级,就读名人故事、童话故事等。

  三、指导写读书笔记。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 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

  (1)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教师设计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比如:~~表示重点词句,--表示优美词句等。

  (2)摘录笔记。如:摘录词句、 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摘录时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

  (3)心得笔记。即读后感。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如:平时在课堂上,我就经常让学生拿笔在书上作批注,每星期摘录一些好词句等。

  3、指导学生循序渐进。我们要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如低年级只记下文章的题目,学会必要的生词;中年级就要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片断。

  总之,我们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大面积地有效地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狠抓落实

  1.时间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作业减少了,自由阅读的时间也就多了。如: 我基本上每天给学生二十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 , 让学生在学校也能保证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内容。

  2.活动落实。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要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好的读书笔记的展评等。学生在这些方面积极性都很高。

  3.指导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就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就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就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阅读的方法指导也多样化,如: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指导欣赏语言、写法;指导做活页卡,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指导写观后感等等。对课外阅读指导,我们同样精心备课。

  4.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而且还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以上都是本人在阅读教学时的一点心得,我想:不管如何,我都会让课外阅读根植于课本,既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并且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9

  一、引言

  从古至今,人类文明的进步有赖于社会文明的发展,书籍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汇集着人类文化的精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文素养的理解,为小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仅仅阅读教材中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阅读量少的学生,思维能力以及阅读水平远远不及阅读广泛的学生,大大限制了学生思考、语言表达和写作等能力的发展,更加阻碍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阅读教学拓展的意义

  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重要的,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通常小学语文教师会提倡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充实学生的知识面,丰富阅读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础。小学生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爱读书,快乐读书,能够多读书、读懂书的含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活跃上进,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推荐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符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延伸补充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爱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有利于小学生语言知识的丰富与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为中心延伸到课外阅读中来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塑造更加积极向上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概况

  通过对几所小学的抽查,发现目前实际教学中情况不容乐观,小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够,大多存在以下问题:1.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不够精辟。一般小学生选择课外读物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书籍,内容与品味都不够精辟,不能达到很好的阅读效果。一本好的读物,对学生的性情培养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够督促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2.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有些学生的惰性很强,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或者就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没有真正认识到阅读的正确意义。3.阅读量的不足也是小学生拓展阅读教学的一个现状,这需要老师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四、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学生的互动,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安排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学习互动中可以有效地指导或帮助学习有困难或者有问题的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老师的指导,在老师的参与下对学生学习有着意料之外的效果。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自信地去说去做,让孩子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带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发挥其真正的作用。2.除了教师积极组织学习活动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地学习,每天完成课堂作业后形成阅读习惯,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拓展阅读教学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定期安排朗读竞赛,来检查阅读成果。对朗读优秀的或者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奖励,差一点的学生要进行鼓励,使其更加积极努力地参与阅读学习中来。3.立足于课文,丰富阅读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展现的只是一种视野。与此同时,增加课外阅读,拓展了小学生的视野,鼓励小学生广泛阅读,开阔眼界的时候,老师也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书中精华,去除不好的内容。4.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还需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好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教育制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要求我们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思考问题,认真总结经验,能够利用各种阅读资源,真正认识到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紧密地将课内外的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解决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深入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拓展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认真思考总结教育经验,更加科学有效地在实践中拓展阅读教学,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健康。

  参考文献:

  [1]周雪娟.小议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4,(34):55.

  [2]王秀梅.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2015,(02):62.

  [3]崔兆凤.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方法探讨[J].人生十六七,2017,(14):4.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观察能力的提升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激发观察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学习细致分解的观察事物,学习有侧重点的观察,学习运用不同的感官观察,学会多次性、连续性的观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观察能力

  1.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提升观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观潮》就是激发学生观察兴趣较好的一个课例。文中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描写可谓精彩至极,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这篇课文,在学生反复朗读、想象,充分感知课文描写的壮观景象之后,可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描写为什么如此精彩?作者的语言为什么如此具体生动,令人震撼?通过分析交流,学生就会明白,这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体会的结果。只有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了如指掌,才能写出如此生动逼真、令人震撼的精彩的文字。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想,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精彩,如果你还能把这些精彩记录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观察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增强。通过学习,学生就会慢慢对观察产生兴趣,之后再布置一些观察任务,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对写得好的日记给予加分、送星等奖励。孩子都是喜欢被肯定,被奖励的,无形中学生的观察兴趣便得到了提升。

  2.通过阅读教学学会观察的方法,提升观察的能力

  观察能力的提升除了有较浓的观察兴趣外,正确的观察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观察结果,也能提升观察的兴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课例分析,应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慢慢引导学生进行亲身的观察,以此提升观察能力,养成积极主动观察客观事物的习惯。

  2.1通过阅读学习正确的观察顺序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不仅能提升学生观察的条理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表达变得更有条理。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观察性的课文,是作者在现实中通过细致观察的结果。空间、时间、方位、从整体到部分、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由人到景或由景到人……这些都是常用的观察顺序,这些观察顺序在小学课文中都有具体的表现。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册《长城》一文中,描写了长城的绵延起伏、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老师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照从西到东,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先由西向东从远处,从整体上观察长城,说它像一条长龙;然后从近处细致观察长城,突出其高大坚固。学习课文之后,让学生举一反三观察校园或者上学路上的景观,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表达,锻炼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2.2通过阅读学习掌握细致分解的观察方法

  何为细致分解观察?就是将观察对象有规律地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再按一定的顺序逐一观察。例如三年级下册课文《翠鸟》一课,作者把翠鸟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从小爪子、头、背、腹部、眼睛、嘴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使人对翠鸟的外形印象深刻。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一文,作者对非洲的蓝天、骄阳、绿树、红土、彩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黑人兄弟等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按自然景观、人们的日常生活、艺术等进行有序的描写,使人充分地了解到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通过文章的学习,教会学生把观察的对象分为几大部分去观察,在逐一观察的时候就能更细致、更全面、更准确。

  2.3通过阅读学习,学会有侧重点的观察

  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观察性文章重点内容的分析和学习,既能使学生掌握有重点的进行观察的方法,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又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表达重点突出,具体生动。例如《观潮》一文,作者写了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去后这三部分内容,阅读教学中应抓住潮来时进行重点学习,使学生明白作者观察的侧重点,明白这样观察和描写既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又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通过慢慢学习、体会,并且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侧重点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2.4通过阅读学习多次性、连续性的观察

  每种事物都有多变性,一次的观察,并不能把握此种事物的全部特点,需要经过多次性的观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点,才能让观察的结果更加严谨全面。例如《火烧云》中,作者就是通过不同时间段对火烧云的观察,掌握了火烧云的各种形态特点,才使文章的描写更加具体、生动、活泼。又如《爬山虎的脚》中,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就是作者通过多次细致观察所得。学习这些课文后,可引导学生多次或持续观察一种植物、动物或自然现象,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环境中观察事物本身,并认真地做好每次的观察记录,以此来提升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同时也提升其写作表达的能力。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不断研究,实践的精神。只要阅读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坚持不懈,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国礼.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xx,2(08):132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xx(15):283-284

  作者:郭俊英 单位: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小学校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1

  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幼儿时期,他们阅读的文字材料往往是非常短小的,以图画为主,颜色鲜艳,图文并茂的;而进入小学阶段,孩子们的阅读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呈现的文章,多是以大量的文字为主,学生受到识字量与阅读理解能力的限制,他们感到上语文课很难,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和信心在课前就打了折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爱上语言文字,爱上语文课,引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

  一、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内涵及内容

  当前,语文教学倡导“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依托教学文本,初步激发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逐步教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阅读方法,会学知识,最终激励学生广泛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质,提高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有效阅读能力的五个途径

  (一)感受汉字的奇妙,感悟生活处处皆语文。先从文字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汉语文字造字的奇妙,自然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写“美”字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记“一只小羊没尾巴,长了两只大脚丫”这个有趣的句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降低学习难度,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兴趣。又如,在教认“餐、售、警”等字时,先问问学生:“你认识这个字吗?怎么认识的?”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他们说从生活中的“餐厅、车厢、售票口、警车、警服”等地方见过这些字时,我赶紧做出表扬性的评价:“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同学多会学习啊!他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就认识了这么多的字。生活就是一个大课本,它可以教给我们许多的知识。”在这里进行学法的指导,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识字,不仅有效提高了识字效率,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思维的深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识字、写字教学,学生就发现语文学习并不难,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语文学习是快乐的,是生活化的。

  (二)变抽象为形象,激发语文阅读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完善,感觉、知觉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在指导读文时,创设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情境,对于帮助学生体验文章的情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草原的早晨》一文中,“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这种欢快无比、辽阔恢宏的内蒙古大草原的场景,对学生们来说简直就是天边的事,他们只在电视上见过。课堂上课件的出示,十分形象地将“羊儿涌出圈门”的“涌出、欢快”和“无边的草原”的“辽阔、壮美”展现了出来,充分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的语言文字,情感得以升华,学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优美,语文的学习是美好的。

  (三)抓关键词,悟独特感受,初步培养阅读能力。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能力,就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直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很有难度的。刚开始,学生根本无法从语言文字中有所感悟和理解。于是,在教学《雨点》一文时,当一位学生在读“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他把“散步”读得缓缓地,我就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学生说:“小雨点在散步,我平时散步的时候,心情是很放松的,慢慢地走,所以要慢慢地读。”我兴奋地说:“哟,同学们,他多会读书啊,他抓住了‘散步’这个词,还加上了平时自己散步的经验,要走得慢慢的,心里很放松地读!”这样的评价,无疑给了其他孩子以启示。最后,孩子们纷纷抓住了“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等关键词,理解了小雨点是因为在不同的环境“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才会有不同的表现。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情感体验。孩子们慢慢发现了,原来要读懂文章要先抓住关键的词语,每一个关键词语都有它想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其实,语言文字的描写并不抽象,就看你是否能读懂它,语文的学习是需要动脑思考,联系自身经验,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四)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型的语文老师。人们常说,读文章时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我们语文老师在这一点上尤为重要。在学生理解不到或读不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或激动、或忧伤、或美妙、或悲切的情感时,老师的范读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师的范读要求做到以情托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范读,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美。它是语文教师在掌握了文中的感情基调、在与文中作者感情相通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最真实的状态。这时的教师仿佛就是作者本人,向小读者们敞开着自己的心扉。它不但能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感召力和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五)课后拓展,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延续文本,想象一下作者没有写到的,课文中的留白处。如《雨点》学完后想一想:“小雨点还会去哪里?在干什么?”学《世界多美啊》时,想一想:“小鸡透过小小的洞眼还看到了什么?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想象与回答,正是源于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他们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各有各的独到之处,我很珍视他们,很为他们自豪。他们在语文课上自由地遨游在语言文字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思维开阔,情感得以升华。

  三、行之有效,积微成著

  上述五个途径,使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在掌握了众多的自主识字方法的基础上,自主阅读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他们能自主阅读较为短小的诗歌、短文等,在低年级段能做到读准、读通、读懂,想象能力越来越丰富。同时,孩子们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词汇,他们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广泛的自主阅读使他们的词汇量远远超出了本年段学生的词汇量,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反思

  在落实有效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困惑。在实施有效阅读中,个别家长有诸多不理解。他们认为这个过程太漫长,孩子根本无法完成,而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虽口头答应,但一味应付。另外,个别学生缺乏毅力。活动初期,孩子比较感兴趣,但不能坚持,特别是课后的阅读活动,在没有家长督促的情况下,不能自觉阅读;还有部分学生在习得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受到当前考试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的制约,学生在校自主阅读的时间受限。我们相信,在进行有效阅读的探索与尝试的道路上,虽然还会有诸多疑惑,偶遇不平,但只要坚持改革,坚持前行,且行且思,一定会结出可喜的硕果。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2

  一、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情境教学。

  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营造出适合学生的阅读氛围。例如,精心布置班级,让班里充满“文化味”。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激励学生时刻与书为伴,理解读书的意义。也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比赛、成语故事比赛、古诗文朗读比赛等,让学生走进班级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味。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把握住主动权,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咀嚼出字里行间的味道来。

  2、做好示范,建立一个阅读的标准。

  教师可以先示范,让学生听,也可以让阅读能力优秀的学生来做示范,其他学生模仿。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强的,因为他们正处于塑造期,示范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正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只有学生自己读得多了,才能体会其中的真意。

  3、教学形式多样。

  教师在教学形式上不能单调,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厌倦。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朗诵除了齐读、分组读、赛读、分角色朗读外,教师也可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把内心的情感迸发出来,配合美妙的背景音乐,使朗读更富有感情。开展各种课外阅读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对各种活动评选,促进学生阅读,定期引领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报刊,并让每位学生建立自己的摘录手册,摘抄自己读过的精彩片段和优美词句,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二、教会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只有在积累下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阅读,只读不积累,阅读没有任何效果。积累就是指日积月累,不进行大量的诵读、背诵,不累积大量的素材,要想学会写作是不可能的。季羡林先生曾提出过这样的建议:21世纪的学生应做到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还要背诵200首古诗和50篇古文。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课文主要内容,再让学生细读,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力。再就是增强学生的词语积累。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丰富的词语,我们的表达能力就不准确,在与他人交流中不能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所以积累词汇非常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积累词语本,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记到本上并且做到经常“翻看”。遇到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或好的词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地方好在哪,只有真正理解了,学生才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变成理解性的记忆。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了,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

  读书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要慢慢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看得懂的书才是有意义的书。教会学生阅读,首先要教会学生理解内容。汉语博大精深,一字多义。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理解语言文字内容,不是单纯地对内容简单的理解。在理解过程中,学生不但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还从中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和积累生活经验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

  四、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终生受益,就得教给学生自己捉鱼的方法。教师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教学和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3

  一、自主阅读,丰富自我

  倘若不能合理地安排课堂上的时间,那么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而这里就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对于课文而言,学生没有进行自主阅读,没有自己对课文的体会。一般情况下,就是老师对课文段落进行大段的解析,因而忽视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学生对教材解析的依赖,会导致学生思维能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不达标等多种我们不希望出现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文学习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二、透析阅读教材,精心设计

  阅读是丰富小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个性、提升自身能力的必要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教材研究的力度不到位。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现之后,很多教师更是喜欢依赖于多媒体,从而放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师在上课前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之前,一定要自己对教材有良好的把握。在备课的时候,要站在多种角度对课文进行解析。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的提高。此外,教师自己在进行解析课文的过程中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千万不能敷衍了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课堂授课时,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教材内容做好认真的筛选,在课堂上实现“精讲”,并且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讲一些深情类的美文时,可以采取“以读代讲”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富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这样一来,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着更深层次的体会。

  四、互动式教学,营造生动的阅读氛围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带着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高昂的情绪,充满感情地去进行教学。让自己的.心情去感染学生,从心灵深处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营造出一种生动、轻松又愉悦的课堂。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的情景设计,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进去,让他们充分融入课堂、爱上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上角色朗读,让他们参与其中,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阅读中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五、掌握侧重点,提高效率

  一节课的时间显然是有限的,很难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要有所侧重,带领学生去进行重点的解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阅读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实效性是个永远探索不完的话题。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做好总结、不断去探索、去创新,并且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阅读理念,从而使小学生在阅读中充满活力、收获快乐。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4

  一、重视预习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有效地培养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率,而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则是重中之重。在初读的过程中,将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思考和解答,再通过各种查阅手段来解答疑惑。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进行自主研究,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二、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构成了一段优美的文章。因此,加强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逐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并收集相关的词句,使学生在了解词句含义并享受阅读的过程,借此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使阅读更有效,语文教师应该强化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

  1.略读。这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式。在展开略读时,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所要阅读文章的题、小标题、结论句等,从而掌握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2.精读。这种阅读方式是建立在略读基础之上的,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剖析每一句、每一个字的深层意义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文章的布局巧妙之处,意境的深远,生动的情节以及人物鲜明的个性,使学生在文章上集中注意力,带着情感阅读,边读边想,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从阅读兴趣开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是阅读的前提,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即使在阅读中遇到难题也会有勇气去克服它,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所以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以下两方面。

  1.设置悬念。对学生阅读兴趣进行调查,语文阅读枯燥乏味、毫无新意是学生反感阅读课程的主要原因。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在阅读过程中多是教师或学生朗读课文,小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以朗读为主,时间久了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到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比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在学生阅读前设置几个小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创设情境。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中很少用到创设情境这个方法,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教学内容,而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合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据调查,通过创设情境这种方法,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5

  一、合作学习的准备

  在合作学习展开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才可以保证后续环节得到顺利的展开。教师此时要做好正确的指导,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明确的教学任务,并把这个教学任务向学生们说明。同时要求学生们把需要用到的相关学习工具准备好,为合作学习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开展过程

  1.教师首先要确立好教学目标和整体计划

  在合作学习展开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要把本次课堂学习的目标和计划在黑板上或者是通过课件的形式列明。例如:本次课堂需要阅读的文章是《草原》,那么教师应把以下教学目标列出:

  (1)要求学生们对可以自主的认读“地毯、渲染、马蹄、拘束、摔跤、天涯等这些生词。

  (2)要求学生们认真的朗读课文,体会蒙古大草原的所表现出的美丽风光。

  (3)文章中主要讲了什么,你心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用哪个词语来描述草原最合适?

  (4)进行回顾和总结,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组织学生展开合作讨论

  教师把教学目标列明之后,此时可以把所有的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选出一名组长作为代表。让每一个小组自由展开讨论,要求他们根据之前列出的教学任务逐个的去完成,首先是每一位小组成员独立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圈出自己认为比较难的部分。接着,组长把各个小组成员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大家在针对这些问题逐一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可以分工合作,你查阅学习字典寻找生字的正确读法,我帮忙把生字的拼音记下,你解决文章中的这个问题,我解答另外一个问题,大家通过商量的方式把各自的任务分配好,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通过合作提高了解答问题的速度。组长把大家讨论出的最终答案记录下来,在进行整理。等待每个小组都讨论完毕后,结束讨论。此时,教师要按照列出的教学任务展开讲课,首先是先认读生字。从每一位小组成员中抽取一位作为代表(各个小组在讨论部分已经把各自的任务分配好),对生字进行念读,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其次,在从每一位小组成员中,还是抽取一名代表来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代表朗读的同学都会出于为本组争光的原因和更加用心,每一位小组代表都朗读完毕后,由全班同学一起评选表现最出色的学生,然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接着,教师继续做好引导,完成第三个教学任务。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在本次阅读文章中,主要讲了些什么?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用哪个词语来描述草原最合适?要求学生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然后进行描述。依然由每组的成员代表(在讨论过程中已经分配好任务)来进行回答,A组的回答是本次文章中描绘了大草原,草原上无边无际,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着。B组成员的回答是草原一望无际,找不到边,草原上的蓝天白云,充满了乐趣。C组的回答是草原辽阔,景色宜人。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在每一位小组答案中,都只回答正确了一部分,最适合形容草原的词语是一碧千里,因为这个此可以很生动的描写出草原大而绿的特点。在本次文章中,不仅仅讲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还讲到了草原上的人,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同时,鼓励学生们努力发挥想象力,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草原那一幕幕美丽的景象,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是,引导大家完成最后一个学习任务,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询问学生在本次学习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在这个环节中,没有固定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大胆发言。A组通过谈论后结果是:在本次文章中祖国壮丽景色,拥有美丽的大草原,草原上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非常独特,他们热情,善良。B组讨论结果是:草原又大又美丽,草原上的人民互敬互爱,是一个欢乐的大家庭。C组讨论结果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美丽的景色。教师根据学生们回答的问题,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对课堂进行小结,在大家的努力合作之下,大家顺利的完成了本次的教学任务,大家都收获了丰富的知识。

  三、合作学习开展后学生们的情感升华

  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们都深刻的明白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把每一个人小小的力量汇集起来后,就会凝聚成一股大大的力量,明白到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大家应该要相亲相爱,学会分担,分享,共同督促,一起提高学习成绩。结束语以上所述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成果理想,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今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力推广并且使用。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06-10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07-2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7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精华]07-21

(精选)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5篇06-10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02-09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论文08-26

写作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论文09-03

论文阅读心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