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时间:2024-06-08 13:20:23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精品)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15篇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1

  1 前言

  在竞争范围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各类产品的市场持有周期不断缩减,产品类型持续丰富,商品的结构和性能迅速推陈出新,消费者对市场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些变化都向服务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出现了愈来愈多的困窘状况。但是,市场经济形势和需求的变化,也为众多企业迅速崛起、成功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供应链是以企业作为核心,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把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到销售客户使用的整个过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通过不断增加的市场价值或者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自身链条的增值。

  2 供应链管理与物资管理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考虑企业的整体运营,原材料的供应,运输,加工,仓储,物流,客户的需求作为一个整体,和供应链管理和优化,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竞争活力,而生产只是整个供应链部分。供应链管理不仅包括物料管理,包括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计划,供应链的设计,企业和企业的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现金流管理、逆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

  3 基于供应链理论物资管理的特点

  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材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传统的采购模式的采购订单是为了补充库存,不了解企业的生产进度和产品需求的变化,供应链模式下以订单为采購提供驱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库存周转率;二是越来越重视外部资源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环境下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市场的反应能力不断增强,质量控制可以进行实时控制控制;三是改变供求关系,从一个简单的买卖关系向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有效缓解了库存风险和成本的问题;四是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不断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以及相关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共享。

  4 从供应链理论角度来讲石化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机构组织设置不够合理,整个物资流通流程不够顺畅

  传统的物料管理,通过建立多个组织,实现分散管理,导致工作难以相互协调机构之间,各机构不能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互相干扰竞争,使整个材料流通过间歇流。

  4.2 机构体系过于庞大繁琐,工作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

  虽然企业物资管理的内容,但模式是相似的,这不仅造成系统过于庞大,也造成了重复投入大量的设备,可能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大量机构人力资源繁琐的'浪费,充分利用。

  4.3 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不够到位,弊端漏洞很多

  对库存的目的采购的发展模式,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不够稳定,短期的合作,彼此之间有很多矛盾,很多时间被用来解决矛盾,供给和需求往往竞争大于合作的关系,合作氛围差。

  4.4 相关业务流程过于复杂,影响效率

  许多水平相关的业务流程,工作效率低,工作的审批机构批准,不能严格与实际相符合,与审批机关批准设立的多个层,将严重影响急救的采购机会的实现,往往会扩大成本,材料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现象,部门之间互相推诿,降低工作效率。

  4.5 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适应市场发展

  在供应和需求信息共享方面的局限性的管理信息系统很差,相关数据不能共享,造成许多后续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得到传递函数是弱的外部信息,市场信息材料,它们不是有效的理解和反馈,以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有待提高。

  5 供应链理论在石化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5.1 基于供应链理论的物资管理体制

  通过一个专门的部门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建立,实现整个物流相关环节的专业管理,物流管理中心和其他相关管理部门的关系协调,每个部分负责相关工作,避免相互冲突的工作,物流管理中心应承担主要的协调功能,包括资料的采购,到运输,存储能力、物流能力、生产要求,检查安排日期,馈线相关信息记录、数据文件等。

  5.2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优化整合

  相关业务流程的优化,强调以业务流程为导向,决策功能分为执行环节,降低供应链节点,建立反馈控制程序,尽可能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材料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中心。

  5.3 基于供应链理论的采购管理

  在做采购管理改变外部资源管理的方向,一方面提高了相应的采购市场的能力和灵活性,加强交流和与供应商的合作,建立一个新的稳定的合作模式,根据客户需求推动的库存采购订单采购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及时转变生产方式,使采购计划以适应生产的需要,以减少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并有助于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

  5.4 完善商情信息管理体系

  对提高信息系统的功能一方面实现多物料计划管理信息,提高库存管理的处理功能,建立了一套强大的企业信息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对建立开放的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化管理,实现有机连接的所有方面。

  6 结束语

  供应链作为当前产业运作的主要模式,不仅与主体企业的价值创造紧密相关,而且已延伸到与主体企业相关的各个物料设备供应商和各级别经销商的价值链。将供应链理论应用到物资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节约生产成本,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之能够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谢雨 王跃兵.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浅析[J].民营科技,20xx(10):123.

  [2] 骆瑞玲 陈敏 先瑜婷.供应链碳减排技术投资的收益分析及协调[J].物流技术,20xx(10):119-124.

  [3] 黄彬 王磬.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以兰亭集势公司为例[J].技术与市场,20xx(11):150,152.

  [4] 李晓艳 张文霞 金小燕.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战略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11):1-2.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2

  钢铁行业在中国是一个基础最好的行业之一,技术和资金都是最雄厚的,企业信息化基础是最好的,集约化程度也是相对较高的。

  与发达国家同行相比,在技术工艺、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吨钢能耗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加之今年以来国际经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原材料、燃料持续的涨价进一步加大钢铁企业的成本压力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向第三利润源要效益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钢铁物流通过专业化通管,一定能用最少的运力,走最少的路程,经最少的环节,花最少的费用,耗最少的.时间完成运输作业任务,使物流系统作用发挥在创造利润上,进一步确定物流系统是企业第三利润源的地位。

  一、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其多渠道的大宗原材料、燃料、冶金辅助料及备品备件的采购特征和大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多分销网络成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物流管理体系,其运作模式和管理思想更加符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要树立物流管理不仅是服务业是创利性工作的观念。必须确立公司物流系统不仅是一个服务配套体系,更是一个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产业化运作,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在当前的原料供应和产品市场竞争条件下,降低物流成本必然会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降低产品总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新的值得关注的亮点。所以钢铁企业必须强化物流管理,疏通企业血脉。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目的一般有五点: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了保障正常的生产供给和产品销售渠道畅通;通过规范进厂物流、厂内物流、出厂物流,全面提高企业投入、产出的总体运营效率,降低库存、盘活资金;通过供应链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树立企业良好的内、外部物流形象。

  二、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符合钢铁企业发展的需要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系统模型和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物流模型相比,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传递的,企业通过ERP/Internet可以很快掌握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因此在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系统有三种信息在系统中运行:需求信息、供应信息和共享信息。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归纳起来,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可以用如下几个术语简要概括:信息共享、过程同步、合作互利、交货准时、响应敏捷、服务满意。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3

  自1962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德鲁克首次把物流领域称为“经济的黑暗大陆”,以及随后爆发的石油危机,物流这一环节的增值效益就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甚至被称为企业发展的“第三利润源”。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企业越来越关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企业物流活动的范围变的越来越广,可以说已经从传统物流阶段逐步进入到了供应链时代。因此物流管理必须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然而我国企业物流目前的发展状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就立足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的现状,提出如何在供应链管理的背景下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几点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我国企业供应链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物流理念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模式仍然广泛采用仓储运输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等传统的.运作方式,企业基本依靠自身完成采购、仓储和配送等业务。这种模式将物流看作对企业主营业务的一种支持活动,一种辅助性功能。由于对物流活动不够重视且专业化程度不足,必然导致物流管理水平也相对比较落后,从而影响了企业整个供应链物流的效率,这将会导致企业在在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难有立足之地。

  (2)物流基础设施的落后。近年来,虽然我国企业普遍重视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及信息化建设,但是仍有很多企业,对仓库、车辆、装卸搬运设施等方面投入不足,物流设备基本上是半机械化为主,物流作业仍以人工操作为主,工作效率较低;此外,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也极度不平衡,在整个供应链上,实体的流动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只有了解货物在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实时动态,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然而由于企业引入信息系统高昂的成本费用,致使很多企业望而生畏,以致信息无法在供应链上进行良好的传递,阻碍了企业高效率地开展各种物流活动。

  (3)物流网络不健全。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推行,要求供应商、生产商及分销商等经营主体彼此间紧密配合、长期合作,这就要求每一个成员之间的合作渠道最优,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及时供货,快速响应,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供应链上企业各行其是,没有实现统一的存货和库存管理,导致库存量高、而且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配送运输更是各自为政,缺乏整体的规划导致运输线路不尽合理,并且配送率低,而回车空驶率高,这不仅浪费了大量运力,而且增加了运输成本。

  综上,目前的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已经与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管理格格不入,如何从整体上提高整个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促进供应链的良性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我国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几点建议

  (1)创新观念,注重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在向客户提供满意物流服务的同时,尽量的降低物流成本,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求企业从战略层面上去认识供应链物流管理,把做好供应链的物流管理当成企业的战略来抓。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必须给予供应链物流管理足够的重视,同时积极和其他企业展开合作,形成物流战略联盟,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此外,还要树立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企业物流服务理念,将客户服务取代传统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物流管理创新的原动力。并且付诸行动,在运输、配送、仓库存储等具体物流内容上不断创新,通过提供顾客所期望的服务,在积极追求自身交易扩大的同时,强调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既要快速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又要不断引领客户需求。

  (2)注重基础,加快建设物流信息网络。企业物流的高效运作离不开高技术含量的物流设备。因此企业应该有意识的淘汰陈旧落后效率差、安全性能低,尤其是具有安全隐患的物流设备,配置先进物流机械设施,如运输系统中的新型机车、车辆、大型汽车、特种专用车辆,仓储系统中的自动化立体仓库、高层货架,搬运系统中的起重机、叉车、集装箱搬运设备、自动分拣和监测设备等。此外,还应加强物流网络的建设。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成网络式传递,因此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处理变的十分重要。企业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快速掌握供应链上企业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避免信息失真从而做出快速响应。现代物流只有依靠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全面、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才能真正促进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化。但是由于物流基础设备及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很高,因此对于资金相对缺乏的中小企业而言,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企业未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即进行了非核心业务的剥离,整合了资源,同时也促进了物流行业的专业化发展。

  (3)强调整合,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配送中心和网络。物的流动终究离不开运输网络,实体产品是否能够快速、准确的通过供应链达到目的地,与是否有科学合理,有效安全的配送中心和网络紧密相连。同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不再是企业内部生产、销售、采购部门的事,甚至是单个企业的事,而是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等供应链内相关企业的共同活动。因此配送中心及网络需要各企业能达成共识从整个供应链全局的角度去构建,这里尤其要发挥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影响力,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化。

  虽然充利用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但是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的物流系统不尽相同,若想让它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来源,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和探索。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4

  一、研究背景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跨境电商呈现了崛起之势。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早已把海外购转到了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海外电商也纷纷在海外购方面加力。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跨境电商在中国依旧能持续其快速发展的趋势。怎样提升企业竞争力,使自家企业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是大多数跨境电商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核心要素是供应链。然而,跨境供应链涉及的环节多而复杂,海内外各国的文化和环境又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打通跨境供应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跨境电商的供应链管理

  (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1.跨境电商的物流

  跨境电商的物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国际邮政包裹与国际快递。国际邮政包裹就是利用万国邮政体系将商品运送到国外,它价格便宜,通关能力还强:而国际快递则是由国际快递公司对物品进行配送的方式。(2)海外仓。海外仓是这几年刚新起的,这是企业在输入国建设或租赁存货仓库的形式,跨境电商企业先把要销售的货物都提前送到这个仓库里,当产生跨境订单时,再直接从货仓里把物品拿出来进行配送。(3)边境仓。边境仓和海外仓是类似的,它的方式也是先把要销售的货物提前送到仓库里,当产生跨境订单时,再直接从货仓里把物品拿出来进行配送。只是边境仓不是建在输入国内的,而是建在输入国的相邻国家。(4)国际物流专线。国际物流专线是专门为几个特定的地区设置的,不是适用于所有地区的,运输的线路、工具、時间都是固定的,就好像我们乘坐公交车和地铁一样。(5)自贸区或保税区物流。自贸区或保税区的物流模式是销售商先将货物运输到自贸区或保税区的仓库里,当产生跨境订单时,再从仓库里拿货,对货物进行集中运输配送。

  2.跨境电商的资金流

  跨境电商采取的都是网络支付的方式,在我国,主要有三大类跨境支付市场:(1)境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这种方式适用于跨境网购和出口电商的情况,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欢迎;(2)境内传统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利用银行网络,可以支持很多业务,除了跨境网购和出口电商以外,他们还支持境外ATM取款以及刷卡消费:(3)境外支付企业,他们涉及的是全球在线收付款业务。

  3.跨境电商的信息流

  (1)跨境电商企业都建立了Intranet,共享数据库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中心。利用Intranet进行信息传递,提高了传递效率,扩大了传递的信息量,也更具科学性。(2)一个跨境电商企业与供应商以及生产企业之间都存在着信息流。每个公司的'数据格式都不一样,EDI(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帮助他们将外部企业的数据格式翻译成自己公司的内部格式,利用EDI来传递信息可以达到快速准确的效果。(3)建立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就能够将客户的资料整理成档案,还能与顾客进行有效地沟通,收集顾客对产品需求的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为市场导向决策提供依据。

  (二)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1.电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生产和消费过程变得和谐统一,跨境供应链是简单、高效、开放且灵活的。2.跨境电商依靠高度共享和集成的信息系统,以动态链接的形式来建立跨境电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现既高效又准确的信息运输。3.企业利用信息系统对各个零售商发出关于商品销售的通知,另外,企业可以收集分析新闻来确定下次的库存数量和进一步的销售计划,通过高效的营销渠道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三)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的缺点: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跨境电商在网络平台和支付环节也随之有了较快的进展,而跨境物流却无法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制约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线上支付的电子化和虚拟性使资金的来源与去向难以查证,有进行虚假交易和诈骗行为的风险,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信息流的渠道有很多,但并不全都适合跨境电商利用来传递信息,一旦选择错误,就会给企业带来负面作用。

  (四)对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的建议

  1.各国的物流企业要多沟通、加强合作关系,互相配合来促进跨境物流的快速发展。2.企业和政府要通过共同的努力来完善跨境支付体系,并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监管,严厉打击欺诈行为。3.跨境电商要仔细衡量选择适合的渠道,并且最优化地将信息传达出去。

  四、总结

  跨境电商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趋势,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跨境电商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跨境电商的供应链管理,并指出了跨境供应链管理的优势与缺点,以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给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促进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5

  1.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理论

  1.1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

  物流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从配送与后勤管理中演变过来的。最早关于物流(配送,physicaldistribution)的定义是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作出的:“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于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一般认为其包括采购、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流管理的内含也不断地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物流系统,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反馈)都是沿着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用户这样一条直线逐级传递的,因此供应商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信息反馈速度较慢。企业的技术进步和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水平的压力,这些都要求企业能应对信息万变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的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提出正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它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就是当原材料从供应商转到制造商变为产品再到分销商、零售商最终转移到客户,就形成了一个贯穿所有企业的链,这个链中相邻节点的企业都表现为一种供需关系,当把所有企业相连后,便形成了供应链(supplychain)。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就是只有当这条链上所有企业同步运行,相互协调,才能使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使这些企业得到最佳的也是长期的受益。供应链管理从其产生与发展来看,可以认为是物流管理的延伸,物流管理更多的是强调同一经济主体中物流系统的最优化,而供应链管理则在此基础上强调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因此,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实质就是将供应链中的企业结成联盟战略伙伴关系。

  1.2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从供应链管理思想出发,物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物质形式、价值形式和信息形式,它们分别代表着物质资源的转移、流通过程中的增值和其中的信息采集、传递以及加工处理。由此,供应链环境下现代物流的研究范围应是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的供应与采购关系,即供应链联盟企业内的物流活动。所以物流管理不再是传统的保证生产过程连续性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实现快速、准时交货的问题;

  (2)低成本准时的物资采购策略问题;

  (3)物流信息的准确输送、信息反馈与共享问题;

  (4)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问题;

  (5)供需协调,无缝连接的问题。

  现将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进行比较,如表1:

  2.供应链环境下煤炭企业物流改革的必要性

  2.1现代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

  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0%以上,煤炭工业属于基础性产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上游位置,其价格的变动对下游企业的成本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引起连锁反应。因此,提高煤炭行业自身的健壮性是大势所趋。随着煤炭企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需用物资及使用方法也在发生变化。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有:(1)煤炭生产设备不断更新,安全设施不断改造,科技创新,生产进步,规模扩大;(2)在学习、引进先进技术上,机械加工能力提高、任务增大;(1)产业结构调整,煤炭深加工,商品煤质量不断提高;(4)非煤产业发展,多经三产、煤炭企业一体化取得较大发展。由此表现为供应品种和方式上的变化为:(1)从过去的大批量、少品种向现在的小批量、多品种要求;(2)临时计划多,要求运作快,物流周期短;(3)信息快、价格低、效果高;(4)周转快、资金占压少。这样就必须从过去计划经济粗放式的管理向现代市场经济集约式管理方向发展,现代煤炭企业发展战略必须有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的配套,保证企业的资本运营和低成本规模扩张。

  2.2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煤炭企业产品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其物流的整体运作水平高低,影响煤炭产品价格的高低。企业存储资金占用、周转关系到流动资金的.占用、周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竞争力。现代物流是在现代信息化时代进行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作用下,各环节之间密切合作,供应材料能够较快地投入生产而产生效益,实现零库存和少库存,保证流动资金的快速周转。

  3.基于供应链思想的煤炭企业物流改进

  3.1煤炭企业现代物流改革方向的确定

  物流管理的现状决定着煤炭企业物流改进的目标和措施,我们已经确立了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作为煤炭企业物流系统改革的指导思想。如果将供应链管理看作是物流改革的战略目标,那么要完成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必须顺应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要解决煤炭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作为物流管理指导,在与供应商、顾客建立广泛的、信息共享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基础上,协调供需关系。由此煤炭企业物流管理就要在如下几方面进行变革:

  (1)从功能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传统的煤炭企业物流管理将采购、储存、配送等功能活动分割开来,独立运作,这些功能都有各自独立的目标和计划、但这些目标和计划经常相互冲突,而过程管理就是要达成这种一致和协调的方法。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向过程管理过渡,对企业外部,即供应链上游、下游的各个合作伙伴的业务活动,也需要向过程管理过渡。

  (2)从成本管理向全局范围内的赢利性管理转变

  传统煤炭企业物流管理追求的是物流成本最低这一绝对指标,但现代煤炭企业物流管理认为绝对指标并不能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而赢利性就是一个恰当的相对指标。在煤炭企业范围内,赢利性不仅要求物流的低成本更要注重物流的敏捷性和准时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3)从交易管理向关系管理转变

  煤炭企业传统的采购中,供需双方的关系是交易关系,是临时性的、竞争多于合作,所考虑的主要是眼前的既得利益,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供应链伙伴之间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对方利益的情况。而利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就可以找到一种途径,能同时增加供应链各方的利益,这种途径就是要协调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以协调的供应链关系为基础进行交易,使供应链整体的交易成本最小,收益最大。

  (4)从库存管理向准时采购管理转变企业对待库存问题一直有着十分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库存是资源,是生产系统稳定经营的可靠保证;另一方面库存又是成本和累赘,必须尽可能的减少。但如果用及时、准确的信息来传递物资需求,用快速、准时的采购使物资在离使用时间最近的一个时间点上才交付实物库存,就会极大的缓解这个矛盾。

  (5)依托可靠的信息系统为煤炭企业提供物流支持

  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完成网络间的信息互动,网上定货、采购,网上调剂余缺、外部信息的发布与收集为快速、准确、便捷、高效地直达配送服务提供支持。

  3.2基于供应链思想的煤炭企业物流改进

  那么要实现上述几方面的改进,煤炭企业应采取哪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呢?

  (1)建立煤炭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的“横向一体化”思想,使企业更加注重对企业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要完成这项工作,与外界建立紧密的信息联系,就必须具有建立在数据共享和办公自动化基础之上的并行处理的这种能力。这些都促使企业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变化,这些都要求煤炭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即建立高效的煤炭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煤炭企业集团公司和下属各矿以及结成合作伙伴的物资供应商、中间商及用户一起共享信息资源,形成供应商、中间商、煤炭企业集团公司、下属各矿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互动。这种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使煤炭企业的库存控制、物流配送及JIT策略的实施成为可能。

  ⑵库存合理化库存合理化指的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实现各类库存在结构、数量和管理策略上的优化。鉴于煤炭企业集团库存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必要对其库存进行控制,将库存合理化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3)运输整合一组建煤炭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主要是通过煤炭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组建来实现的。基于煤炭企业目前的运输现状,提出煤炭企业运输整合的思路:即将煤炭企业集团公司各矿供应科的车队收归供应处,由供应处牵头成立煤炭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这样就可实现车辆的集中统一管理,可大大提高车辆的装载率从而提高运输效率,也可形成运输的规模效益,达到运输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运输成本,进而降低煤炭企业的物流总成本。那么在供应链环境下,对煤炭企业集团公司供应处与下属各矿、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以及煤炭企业的销售商、用户就可实现信息共享,煤炭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就成为一个信息中心,这样就会大大增加煤炭企业进行符合现代化物流企业特点的改造。

  (4)JIT管理策略的实施准时采购(Just-In—TimeJIT)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也是一种管理哲学,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价格提供恰当的物品。它是从准时生产发展而来的,是为了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而进行持续性改进。对煤炭企业来说,目前实施JIT管理策略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供应商的准时交货程度,这也可以说是实施JIT管理策略的“瓶颈”所在。我们知道煤炭企业的供应成本约占物流成本的70%,由此煤炭企业实施JIT采购策略是当务之急。煤炭企业实施JIT采购,就必须对物资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当煤炭企业与物资供应商建立起了双赢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就可以和煤炭企业共享物流信息。通过信息共享供应商一方面可以随时掌握煤炭企业配送中心以及各矿的库存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随时了解到煤炭企业下属各矿的生产进度。这样供应商就可以和煤炭企业进行同步的生产或者货源组织,当供应商接到煤炭企业的物资订货单后便可以马上组织进货,实现物资的JIT供应,从而最终实现煤炭企业的JIT采购。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6

  【摘要】在企业中,存货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而且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出售。因此,存货管理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越加激烈,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好的存货管理方法,不仅有助于防止存货账实不符,可以降低企业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可以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总资产周转率,还能使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实施低成本战略,这些对提高企业的效益尤为重要。

  【关键词】VMI库存供货商管理采购流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迅猛发展,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不仅面临缩短交货期、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也面临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的压力。因此,单个企业通过提高生产力、产品质量和采用先进技术而带来的利润越来越有限,企业与企业间合作伙伴的关系日益凸显,供应链管理正日益成为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一种最有效的新的竞争战略。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转向建立联盟或战略伙伴关系。当今,行业领头企业在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一、库存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背景

  随着全球制造的出现,动态化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变化迅速、市场瞬息万变的新环境。面对市场的风险及竞争的压力,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也日趋严格,供应商与企业之间逐步建立了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发展现状

  在西方国家,自十九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对存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时在存货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自工业化开始,西方国家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一直不断探索各种存货管理模式。传统的存货管理理论与方法孕育于卖方市场,在物质产品相对溃乏的时候,企业不愁产品卖不出去的风险。这个时期,企业存货管理思路只是从企业内部改善管理条件,加强和完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保证存货资产的安全,降低库存水平,VMI理论引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相对于国外对供应链库存的成熟研究,国内的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国内大多数学者对于库存管理的研究是以国外物流专家的推理和结论为依据的,借鉴了国外学者的著作研究成果。库存管理一直是困扰各行业企业的难题之一,目前我国物流界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专家已经认识到库存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三)发展趋势

  现代存货管理理论和方法产生于买方市场,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和技术不断的进步,顾客需求差异化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产品丰富多元化,企业必须提高快速市场反应能力,适时调整战略。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企业之间竞争焦点的转变,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逐渐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其实践与理论也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得到完善。VMI模式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新型库存管理模式,库存同样也是企业采购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直接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而且是衔接采购与生产、生产与销售的重要环节。有效地降低库存水平,控制库存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二、库存改善的实施

  企业和供应商建立联盟的背后动机是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其包含两个基本的信念:合作行为将减少风险,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排除浪费和重复努力,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可以排除或减少与存货投机相关的风险。企业如果缺乏高效率的内部资源整合将无法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而如果企业能在很好规划运作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其外部供应商,将提高其生产、采购以及交货计划的准确性,从而在快速应对市场的同时,提高对客户销售及服务承诺的准确性,将使企业在强大的竞争环境中保证市场优势。因而对供应商选择及评价方法的选择己日趋重要,建立选择供应商的指标模型以抵御市场风险、增强竞争力,成为企业的迫切选择。

  通过了解供应链的工作流程、收集企业相关数据、分析企业成功案例,及企业目前基本运营现状等因素对原材料库存的影响,系统分析问题所在,构建论文思路。以及通过对企业近三年来监测到的库存数据的分析,查找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经合实际,系统分析出企业的优势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结合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管理,推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剖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得出改进和加强的具体措施。

  三、供货商管理库存的建议

  总结国内外采购物流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本企业采购组织及流程、采购策略、物料分类管理、供应商和库存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理论指导并结合公司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采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企业采购物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同时针对有时需求的`不确定性,研究出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怎样用最低的库存来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各种优化方案达公司库存值最低的运营指标。

  科技日益进步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全球信息网络和市场的逐步形成,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竞争加剧,需求日益多样化。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基本环节,是保证生产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等供应的保障性物流活动。通过加强采购物流管理,控制生产成本,调整企业结构,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通过总结国内外采购物流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采购组织及流程、采购策略、物料分类管理、供应商和库存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理论指导并结合公司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建立物料分类矩阵,实施新型JIT采购模式,选用层次分析法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建立新时期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等。帮助企业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采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結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采购物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虽然真正实施和有效运用这些措施、方法存在一定困难,并且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先进理念的追求,随着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以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会得到巨大的提高。创新之处在于: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针对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这一具体企业,结合实际参考数据,提出了改善其存在问题的可行性建议,以期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7

  现阶段,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该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物资的采购、审批、等环节的处理。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物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样,物资管理费用在企业的生产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以下就是对供应链理论在企业中应用的分析:

  1供应链概念

  供应链的概念是在80年代末提出的,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实际上,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在供应链中,有非常清晰的过程:原材料的生产、产品形成、销售等一系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需方”和“供方”的对应关系,就形成首尾相连的供应链[1]。在没有对供应链有明确的认识时,大都认为供应链是企业中的内部过程,是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的,美国的史迪文斯曾经认为:“供应链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流中所产生的长链”,现阶段,大部分人对供应链的认识停留在了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上,中国的马士华教授说:供应链是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该条链主要是围绕着企业的核心环节进行,并对企业中的物流、资金流等进行控制,按照生产顺序将产品送到供应商、分销商等手中的一个结构。这条链的结构非常简单,都是按照第一、第二、第三进行排列的,

  2物资管理的概念

  物资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是传统的物资管理概念和现代的'物资管理概念,其中传统的物资管理概念是指企业所需要各种物资的使用和利用等的总称。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物资储备量的控制以及综合利用的管理等。而现代的物资管理概念则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2]。

  3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在当下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实际上,在国际上有一些企业已经将供应链管理应用在企业的物资管理之中,并且取得显著的效果,比如DELL公司、IBM公司以及宝洁公司等,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将管理链管理作出了重新的定义,主要包括:原材料、制造与装配、订单管理及最终交付用户,这些都可以说成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4供应链管理与物资管理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与物资管理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可以说,物资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物资管理仅仅是应用在企业内部,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将供应链管理与物资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原料供应、生产、销售等形成一个整体的供应链,这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供应链管理,还能提升市场竞争力。而供应链管理则是对供应链中所触及到的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等的管理,它主要是以Internet作为依托[3],并且以同步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供应、实施的,主要包括: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供应链的设计、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和制造管理、反向物流管理、供应链实施的原则和步骤以及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管理等,可以说,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物流成本和用户服务水平的关系,所以,要想使供应链企业群体获取利益,就需要将供应链中涉及到的各个部门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将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5基于供应链理论的物资管理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涵盖的是由供应商到消费者的全过程,强调的是战略管理,由于“供应”在供应链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时候,应该加强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双赢。事实上,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它不仅仅是完成市场目标,更是一种服务。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采用集成的方法对供应链进行控制。要知道,物资采购是企业的起点,也是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开始,从某种程度上说,物资采购并不是购买原材料,而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联系,将沟通生产与物资供应联系在一起,在二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进而促进了供应链系统的发展,提高了供应链上企业的运作效率。将供应链理论应用在企业物资管理中,主要表现在:第一,为订单而采购,采购模式简单,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第二,重视外部资源管理,传统的采购模式,使得供应商不能够及时地了解采购部门的业务流程,给供应商带来了缺陷。第三,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以往的采购模式中,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采购方式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库存问题、风险问题、降低采购成本问题。其中风险问题主要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或是产品质量的风险,库存问题主要是由于以往的采购模式不能够使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共享信息,使得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得不到提高,进而减少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第四,信息集成共享,要想保证供应链得到共享,就要协调企业之间的产品流、信息流,并且及时的掌握供应链上的信息,以此提升供应链的性能,进而保证供应链能够真正的做到信息共享。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从不同的程度对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管理和物资管理的概念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物资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在了解二者关系后,进一步分析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资管理特点,以上所提出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8

  我国物流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促使人们对其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认知,物流行业受到了广泛认可与推广,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成果.据统计,现代化物流企业多利用多种物流软件,实施信息化管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涵盖多个方面,例如,货运代理、报关、仓储以及运输等.但是其信息化程度并不完善,主要原因便是我国物流行业在很多方面均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例如,物流设施、管理水平、企业规模等.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这些方面给物流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物流企业只有不断创新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方式,才能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1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不足之处

  1.1 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意识 物流企业的供应链成员之间并没有实现统一协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都是谋求自身利益,为了促使自身利益实现最大化,并不会共享敏感信息,最具直观体现性的便是商业信息.物流企业领导者认为,保持自身优势是企业实现最优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意识,而正是因此,导致企业供应链竞争力薄弱,发展前景较为狭隘.

  1.2 没有构建完善的信息支持平台 良好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供应链体系内部信息的流动速度、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良好的.信息技术是其收获供应链效益的根本保证,因此,物流企业在管理供应量过程中,用针对供应链的实际运作情况,构建信息支持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信息集成系统.

  1.3 配套设施与管理手段不适 我国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制度体制、技术水平以及传统观念等,导致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无法实现快速发展,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现阶段,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多个环节的发展现状与电子商务配送需求严重脱轨,例如,经营方式、配送管理模式、现代技术应用程度、配送工具、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现状以及配送规划与管理等.

  1.4 贸易合作效果不理想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在贸易合作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削弱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例如,贸易伙伴掌握某一商业秘密信息,但为了确保自身发展优势,并没有将此信息与其他伙伴共享,这导致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无法实现通力协作,不仅彼此利益无法实现最大化,还极易损害彼此之间的合作效益.物流企业之间的贸易合作效果不理想,追其根源,主要是物流企业之间的商业环境各不相同,而且文化理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1.5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基于物流管理体制而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仍处于分割状态,即部分管理与区域管理.这种分割状态导致区域间的物流企业,在发展规划方面无法形成统一协调的标准,继而无法实现协同运作,导致其管理严重缺乏有序性,进而诱发一系列隐患问题.

  2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创新策略

  2.1 共享商业秘密信息 物流企业之间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必须共享商业秘密信息.但是由于合作商会与多家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一旦与其共享信息,将会承担着巨大的信息泄露风险.基于此,物流企业应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前期,签订相关协议,明确且严格规范共享信息的深度以及范围,并制定相应的惩罚策略,以此来要求彼此,提高合作伙伴之间信息共享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2.2 构建第三方物流 物流企业要想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不仅要强化公司内部物流管理,还要对客户需求进行全面考虑,提高电子商务信息的综合性,构建第三方物流.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向客户提供相关服务,例如,库存管理、订单选择以及产品运输等,并利用第三方物理管理产品库存,这样可以为物流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进而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以核心业务再造物流供应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物流企业的物流压力,还能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2.3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对于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而言,物流信息至关重要.现阶段,国外大型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方面已经广泛应用条码技术以及电子交换技术.条码技术作为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可以被用以识别、标注配送货物.而电子交换技术,属于新兴交易方法,具有无纸交易之称,交易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劳动重复率较低,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货物配送效率.基于现阶段发展形势而言,物流企业只有积极引进先进物流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才能促使货物配送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进而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

  2.4 制定合理化战略联盟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晚,相关配送经验较少,要想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长久发展,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实验结果,对其进行本土化转变.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定合理化战略联盟:首先,联合物流技术、配送职责完全不同的小型物流企业,通过技术、资源互补的方式,整合成一个完善的供应链;其次,联合大型物流企业,构建动态联盟.

  2.5 降低配送成本 供应链各个环节要想实现顺利运作,均需要各个物流企业通力协作.各个物流企业不能片面追求订单数量,还要对配送成本进行全面考虑,采取有效措施,促使配送成本实现最小化.

  例如,物流企业可以有机整合订单地址,合理规划配送范围,实施集中配送制度.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要对自身管理体系进行有效强化,提高配送人员的协作性,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降低配送成本.

  3 结语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环境产生了巨大变更,与此同时,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发展需求,物流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卞璐.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探讨[J].当代经济,20xx(24).

  [2]于炜杰.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探讨[J].商场现代化,20xx(18).

  [3]张丽娟.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xx(10).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9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持续得到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性的系统化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企业领导人高度关注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供应链系统的出现后,怎样才能适应当代的发展变化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调整成为了迫不及待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供应链系统给企业物流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其供应链下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策略

  供应链是指企业产品从生产至销售再到消费者用户终端的整个流通过程和供需网络,是由多个模块组成,比如原料的供应商、产品的制造商再到终端的客户等,这不仅是物料的链,同时也是增值链,在这里面物流系统便是核心。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各领域之间的联系显得尤其紧密,给企业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对供应链下的企业物流管理进行深入了解,提高创新认识,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实现企业整体效益。

  1供应链系统给企业物流管理带来的影响

  1.1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管理效益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的完善发展,这给供应链系统应用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供应链系统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对企业的生产力、内部结构带来了很多的影响,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现代社会发展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是势不可挡了,我国的企业发展不仅面临着国内的竞争,同时还受到国外的重要冲击,企业竞争力不断加剧,企业只有重视管理能力的提高,才能高效的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实现企业管理效用的提高,促进管理效益提升。

  1.2提高运行效率,促进全面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持续扩大,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行业的发展朝着更加专业化水平、细分化程度发展,使得企业发展也不断向着定制化、及时性和精细化方向进步,这对企业的运行效率要求就更高了,只有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和市场的发展要求。所以,供应链下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也得到提高,有利于促进企业更好的适应当代互联网技术强大的大环境,实现全面發展。

  2供应链下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供应链下企业的物流管理已不同于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发展是阶段性的,并不能一蹴而就,供应链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企业的物流管理质量提高,同时影响企业的进步发展。此外,供应链下企业的物流管理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制约着企业物流管理质量的提高,对整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其中由于落后的传统物流管理理念、信息化水平不高、人才需求缺乏等问题都会影响着企业物流管理质量的提高,必须深入了解才能更好的采取措施,调整供应链下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

  2.1传统物流管理理念和模式不高效,企业物流效率带来的影响

  由于受到传统物流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影响,企业发展中未能很好的利用已有资源,使得物资采购、产品运输及其仓储等多方面的工作出现协调性不强,企业员工的工作量加大,供应链体系下企业的物流管理难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同时在企业的实际物流运行下,出现格式形式化,各种资源的分配利用出现问题,压根很难真正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物流服务效益,尤其是在这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最终很可能会失去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2.2供应链下企业信息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尚未实现现代化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发展中,供应链下的企业物流要想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重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对供应链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物流设施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都有待提高,否则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客户需求。例如部分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并没有依据不同的区域进行制定不同的物流管理机制,使用“大杂烩”的模式,没有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技术将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制约着企业的竞争力提高。

  2.3企业缺乏物流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人才是一个企业运营发展的源泉,在供应链下,供应链相关的企业之间合作在持续加强,企业很多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可以获得较大的支持,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物流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使得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依然停滞不前,从而难以满足企业物流管理的实际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物流质量的进步。

  3供应链下企业物流管理有效策略

  企业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它也是供应链下必不可少的部分,与传统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相比,基于供应链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更适应当前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供应链系统的发展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带来很多的影响,同时供应链下的企业物流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更新物流管理理念和模式,结合运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才能真正的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和质量。

  3.1重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供应链系统下,供应链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不容忽视的,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等都需要很大支持。实际的企业物流管理中,企业只有对供应商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后,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生产标准和运输物流服务,这对于增强企业之间的信任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供应链下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以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来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物流管理的认识,这所说的认识不只是一项发展项目,它是一个完善的具有可行性的发展规划,例如对供应链下的企业供应商进行系统分析,这有利于制定出有效的合作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3.2注重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理念的创新,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供应链下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必须重视意识的提高,也就是说管理服务理念的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信息技术早已成为当代的发展工具,企业要是依旧延续传统物流管理理念和模式,那么企业的发展肯定难以实现进步,在现代这个大环境下,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物流管理必须重视服务理念的更新,从而实现物流管理模式的改革,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进而达成企业销售额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发展。例如主要可以采用个性化服务模式开发,企业针对客户的需求制定服务,以此来抓住客户的心,扩展更宽的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3.3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有效结合,培养物流管理人才

  现代技术飞速进步,更新换代也快,供应链下的企业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开发、引进的心态,充分的利用好电子商务的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例如企业必须加大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注重推广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抓住互联网信息流通技术等,提高现代化技术与物流技术的有效结合,实现企业物流的现代化。其次,企业还必须高度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企业在招聘物流管理人才时,必须重视人才的素质、技能等全面考核,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对已有的物流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对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等进行培训,提高在职物流员工的意识,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

  4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物流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供应链下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得到了改革,企业必须抓住时代的发展趋势,合理完善物流管理系统,方能得到持续发展。在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供应链系统发展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带来很多影响,供应链下企业物流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物流管理人才的缺失等,这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课题,必须高度重视。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10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探讨了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的含义,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模式,并提出了基于知识共享的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管理开始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发展,供应链管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生的全新的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从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所构成的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对传统的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间及企业之间的职能进行系统的、战略性的协调,以提高供应链及各个企业的长期绩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而非仅仅是资源的一种,正在改变着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并迅速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对各节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化,解决由于需求波动引起的不确定性,有效地缩短供货时间,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但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企业的生存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具体体现为: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知识的更新加快,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扩大,消费者对知识型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得到强化。企业对知识的获取、创造、共享、传播以及应用的能力成为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不再只是源于企业有形资产的联合与增加,而是源于企业成为价值链的一部分,实现知识的优化重组,达到强强联手,也就是用最小的组织实现最大权能,通过知识共享和科学的知识管理,企业把精力集中用于最具创新能力的活动,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提高整体水平。因此,各节点企业间的知识流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要素。

  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根本的出发点就是现代企业所面对的生存环境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其直接目标是提高知识创新与运用的效率,使供应链成员间的知识水平达到协调与优化。供应链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结合有助于企业同重要的顾客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建延伸的运行环境,而这个环境是通过鼓励创新,共享知识共同创建的。虽然一些公司在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直到目前为止,关注的还是存货、交易过程和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延伸的知识管理,企业创建涵盖顾客、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基本知识网络,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收获,在创新、产品开发和交易过程中取得领先地位。

  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供应链企业内部来看,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知识的生产、加工、传播与运用的管理,具体包括: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其二,从供应链中的各企业之间来看,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的共享与传播,其根本原因是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知识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其三,知识在企业中的运用。在供应链中知识的运用包括成员间的知识存量、知识的吸收能力、知识的利用能力的协调,其目标是保证最终产品在各个环节上能在知识方面得到保证,实现其功能的协调与优化。其四,建立有利于供应链知识管理的环境。具体包括:战略性供应链各成员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支持知识在供应链间的交流与共享的联盟文化管理、在成员间的知识教育与培训系统管理等。在上述知识管理的内容中,知识在成员间的共享与交流是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其根本原因是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有利于知识在整个供应链中运用的效率,同时知识在成员间的共享与传播由于成员间在业务上的互补性,有利于知识的创新效率的提高。

  二、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模式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共享是一个过程,是各个知识主体传播和交换信息、想法、经验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相互转化和反复提炼,以使其产生协同价值,从而提高知识个体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知识共同体理论强调知识共享是一种自觉进行和慷慨付出的'过程,共享动力来自责任和自我胜任感,是当今知识共享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思想。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应建立在信任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内容以显性知识为主,注重集体知识的交互和传播。这是因为在供应链中企业是知识共享的主体,显性知识由于其内容明确,易于整理和传播的特点容易突破地理限制和企业边界,成为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主要内容;另外,处于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竞争优势等因素的考虑,由于隐性知识的内容抽象,其潜在价值不易估量,所以供应链企业不提倡隐性知识的共享,而趋向于剔除企业独有知识和核心知识的显性知识的共享。

  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包括企业内部知识转化和企业外部知识共享两个层次。

  (1)从企业内部来看,知识转化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在横向上,同一知识主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内化,是知识主体吸收外部显性知识的过程;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明示,是知识主体把知识明晰化的过程,大量的隐性知识如生产或销售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想法被编码化。在纵向上,不同知识主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汇总组合,是员工的个人知识库汇总到部门和企业知识库的过程,企业知识库在该过程中得到充实和放大;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潜移默化,是员工个体知识升华为部门和企业集体知识的过程,大量知识的相互转化推动了企业知识创新螺旋的上升。

  (2)从企业外部来看,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在个人、部门和企业3个层面进行,在个人层面强调以隐性知识为主的个体交流和沟通,注重实时交互和联络;在部门和企业层面强调以显性知识为主的集体知识传播和共享,注重异步知识交流和共享。

  三、实施基于知识共享的供应链管理

  针对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要求,实施基于知识共享的供应链管理,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建立集成的企业供应链信息系统。各企业有适合自己需求发展的信息系统,如MIS、MRPⅡ、CMS、CRM等,它们主要是针对企业自己内部,而没有从全局考虑,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优化配置。只有实现了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才能实现知识交流和共享。首先各节点企业信息系统可以通过COBAR构建一个信息集成平台,解决供应链各节点的信息自动交换,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访,不同商用软件之间的接口等问题。增强各企业的信息系统网络通信处理能力用于与其他节点进行信息共享及供应链全局决策中的信息收集,进而实现知识交流和共享,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2)建立用于知识共享的知识库、方法库、模型库、文件库。一方面方便保存企业知识,同时为各种技术和系统进行知识共享创造条件。其中知识库的来源可以是供应链中各企业人为知识的拥有者,如知识员工,形成知识团队通过协同等方式构成知识网络,亦可是各个方面专业员工的知识特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是通过DM、OLAP从数据仓库中挖掘产生知识,经过与相应专家和用户认证,存入知识库。在模型库、知识库、方法库、文件库的支持下,提供供应链综合决策支持功能,如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绩效评估、链节激励、利益风险共享、产品结构优化等,进行供应链整体优化。

  (3)通过数据挖掘(DM)实现知识共享,支持决策。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中存储了大量对生产经营有辅助作用的知识,只有通过DM、OLAP才能使数据转化为人为可以理解的知识。首先通过OLAP、DM从数据集市中获取的综合的、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同时采用相应的知识发现方法从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文件库中发现知识,然后经过与领域专家交互,经过专家的认证,直接在网上发布,方便员工对知识的利用,为供应链中各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强大的支持。

  (4)建立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为实现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协同工作,必须提供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使企业能够实时关联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和知识,使企业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实现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共享。通过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任何员工不仅可以实时地与工作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取得联系,寻找到能够提供帮助的专家或者快速链接到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能共享其他企业的资源,得到其他企业的知识支持和最新的信息。员工可以在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上建立进行知识交流的BBS,通过这种形式,使得知识员工以协作的方式交流思想,协商解决问题,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发挥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功能。同时可以通过电子会议、E—mail形式,就某一关系到供应链各节点间合作的专题,使决策基于链节的共同利益基础上,使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成员企业间也可以通过电话、传真或现在的EDI数据交换等方式在企业集成知识门户上交流信息,获取知识。

  (5)建立知识共享服务的注册中心。为了统一各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流系统,使得信息和知识自由共享,企业联盟可以建立知识共享服务的注册中心、知识语义转换、以及应用集成规则引擎等机制,解决知识在其他企业难以理解的问题,实现知识表达和共享的标准化。可以利用Web Service的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来实现知识共享注册中心,利用基于XML的WSDL (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来描述和发布知识共享服务的访问接口特征,利用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协议实现知识共享服务的访问和使用应用集成规则引擎,从而完成业务协同处理和知识的共享。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 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M]. 李丽萍等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370-392.

  [2] 杨敏才,凌超,王槐林. 供应链的知识管理系统[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xx,16(1):44-48.

  [3] 彭灿. 供应链中的知识流动与组织间学习[J]. 科研管理,20xx,25(3):81-85.

  [4] 蔡翔,严宗光,易海强.论知识供应链[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xx,12(6):35-38.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11

  1引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供应链系统具有较高地应用价值,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企业良好发展,还能影响物流管理,即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和改变生产力,有效控制管理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效率;能够为企业物流管理提供重要信息及物流运行计划,以便物流管理有针对性的落实,提高物流管理质量。所以,供应链系统下对企业物流管理予以优化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使之青睐本企业,成为稳定的客户,那么企业的竞争实力将增强,在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

  2供应链系统的说明

  供应链系统是指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又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的系统。它包括了原材料供应商到产品形成的完整过程,也包括了企业主要目标和业务过程的合成。由此可以确定供应链系统具有整体功能、目的性及层次性特征。(1)整体功能特征。因为供应链系统涵盖了产品形成及销售的全过程,那么此系统势必具有多种功能,并且灵活的运用这些功能来调节和控制原材料、生产、销售等环节,从而保证产品生产和销售循环进行。这充分说明了供应链系统具有整体功能特征。(2)目的性特征。其实,供应链系统构建的最终目的是节约成本、提高生产速度、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而这一目的在系统运行之中凸显出来了。所以,所供应链系统具有目的性特征无可厚非。(3)层次性特征。通过对供应链系统构成来看,确定不同企业所构建的该系统不尽相同,但却与本企业管理模式有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企业希望在管理模式实施下,能够对供应链系统予以层次化的管理,使该系统能够在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供应链系统还具有层次性特征。

  3供应链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将物流管理作为战略发展目标。从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确物理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发展前景。所以,为了使物流管理能够在未来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应当注意在供应链系统下合理的调整物流管理,最好将物流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如此能够使企业高度重视物流管理,并且积极与供应链系统相结合,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以便对整个物流过程予以动态化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保证企业物流运输良好运营。3.2对服务内容和方式予以创新。(1)创新服务内容。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客户群越大,就能够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在强化物流管理之际,应当注意创新服务内容。也就是在基本物流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增值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拓展服务类型,并且注意细化各项服务,以便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梳理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切实为客户考虑和服务。(2)创新服务方式。企业开展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应当主动参与到与客户有关的物流管理中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当然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创新服务方式,也就是对供应链系统中产品销售环节予以了解,尽可能地获取客户信息,分析客户的需求,进而通过实施多方式交易等服务方式,让客户感受到互动交易、便捷支付的好处,从而满意企业的服务。3.3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并且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企业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的引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可以将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系统有效结合,这就意味着电子商务平台和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那么企业能够实施跟踪物品生产销售、运输情况,为物流管理提供重要信息,使之优化调整,有针对性的展开,加强对物流设备、物流风险、物流人员等方面予以有效的管控,尽可能地保证企业物流运输良好的,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努力。

  4结语

  本文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出供应链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保证物流运输状态良好,尽快地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并且感受到企业优质的服务,更加青睐本企业。当然,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通过将物流管理作为战略发展目标、对服务内容和方式予以创新、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等措施来优化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双军.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科技风,20xx(6).

  [2]刘欢.基于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初探[J].现代营销(旬刊),20xx(10).

  [3]杨芃博.基于供应链系统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xx(18).

  [4]李玉强.关于供应链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23).

  作者:马天啸 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12

  1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本质

  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存在上游供给方与渠道商力量悬殊、生产方垄断、渠道方分散、需求客户竞争激烈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不能有效解决现代企业在库存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因此供应链库存管理应运而生,并且不可或缺。

  所谓供应链库存管理,就是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对产生库存的物流环节以整体的观念加以优化控制。其目的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收集预测市场需求的信息并传递给供应链各部门,并用实时准确的信息取代实物库存,减小需求预测的误差,从而降低库存的持有风险[1].

  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具有以下4个特点:一是复杂性,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比传统企业单纯管理库存更为复杂,在库存管理过程中会带有更多的联动性,即在控制库存的过程中也会对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加以协调,甚至需要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配合;二是动态性,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自身的战略模式,使得其中的交叉环节需要动态信息更新以保证库存量维持在合适的水平上;三是面向市场需求,供应链在形成、存在、重构等环节与客户的需求紧密相连,这是由于它们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的,因此供应链库存管理是一种基于需求的管理模式;四是交叉性,由于某些部门的节点环节既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结构,因而在控制库存成本过程中会产生此消彼长的难题[1-2].

  2 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基于供应链整体的视角处理库存问题

  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供应链每个节点环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供应链库存管理是一个链条式的模式,从商品生产到加工、运输、销售等所有环节都与库存环节紧密相连,因而企业的利润依赖于供应链各个节点的效率和效果。然而企业的每个部门又是一个独立单元,它们往往对库存控制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是互斥的,这就使得供应链综合衡量的理念无法顺利实施。以往企业库存管理系统都是片面地基于库存环节进行管理,系统中只记录和运算仓储环节的数据,这是目前企业库存管理普遍采用的方法,它忽略了库存环节不能孤立存在的问题,没有考虑到生产、运输、售后等环节都会对需求数据和库存成本产生联动影响,这也是导致库存管理不力、库存成本过高的原因之一。

  2.2库存控制策略单一

  库存控制策略单一,缺乏针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库存管理人员对库存的管理理念仅仅停留在表层,除了做好产品的出入库工作和定期盘点,保证仓库产品的安全之外,库存管理人员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更专业的管理知识。一个优秀的库存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些库存分类知识,在保证完成基本职能的同时应该对不同的库存分类对待。二是库存策略本身,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获得利润都在避免库存成本过高造成的浪费,此时企业大多采取控制不确定性需求的战略,然而企业库存成本过高的原因除了不确定性需求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仓库的自动化程度低、淤滞库存量大、库存成本核算方式不合理等。站在供应链全局的角度管理库存固然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不是所有企业都要从供应链的源头即不确定性需求来控制库存,因此每个企业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库存控制策略。

  2.3库存信息传递效率较低

  供应链库存管理与传统库存管理的区别之一就是库存数据信息产生的方式不同。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库存相关数据信息产生于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之间,只要准确高效传递数据,就既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又可以使库存量维持在合适的水平上,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作。然而大多数企业并不能做到协作共赢,库存信息也就不会共享,甚至每个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都存在竞争,库存信息传递过程中会存在扭曲现象,这些都导致库存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库存量精确程度不高,生产计划的实施就会遇到障碍,致使制造商对最新订货信息的有效反应能力大大减弱[3-4].

  3 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库存管理策略

  3.1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

  供应商管理库存 (Vender Managed Inventory,VMI) 是一种基于供应链理念的横向库存运作模式。传统的补货方法是用户发出订单给供应商进行补货,这样在货物到位后由于时间差必然导致库存过剩。与传统的订单模式不同,VMI策略通过博弈和调研等方法预测消费需求和库存量,以预测所得数据作为补货依据,事先得到消费需求信息,是一种拉式补货驱动模式,这样供应商就可以更有效地计划生产,更高速地反映市场需求变化。

  实施VMI策略,订单的处理方式就一定要改变,需要更新为标准化的托付订单处理模式。VMI策略的.关键就是库存的透明性和可预测性。VMI策略的实施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步骤。

  1)建立顾客信息系统,这是首要任务。为了对企业库存实施高效管理,供应商能做的就是尽量获取顾客的相关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建立顾客信息数据库,对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加以预测整理,分析需求变化趋势,进而高效管理库存。

  2)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供应商要想对库存环节加以控制,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以确保自己产品信息在供应链上快速传递,确保产品条码的可读性和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产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能被高效识别。

  3)在供应商与分销商之间建立合作框架协议。应由供应商和分销商共同商议确定订单业务流程以及控制库存的有关参数 (如再订货点、最低库存水平、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等)。

  4)变革组织机构。VMI策略改变了供应商传统的组织模式,过去库存管理相关工作一般由会计经理处理,对库存管理实施VMI策略后,产生了一个新的职能部门来负责库存的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而言,新职能部门的工作更具专业性与针对性[2].

  围绕VMI策略实施过程中的4个步骤,在企业库存管理过程中,实施VMI策略有4点优势:一是缓和了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柔性,缩减了库存成本;二是明显提高了补货的效率,缩短了提前期,缓解了“牛鞭效应”(营销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供需双方都受益;三是由供应商承担客户的库存管理决策费用及管理责任,使物流服务得到改善,有效化解了存货水平与顾客服务水平的冲突,使双方联系更加紧密;四是双方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买方有可能实现零库存。同时VMI策略也有4点局限性:一是要求供需双方高度信任,由于VMI策略给予供应商很大的决策权力,使得双方的信任较难维系;二是供应商权力过大,下级节点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对库存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一旦供应链某个节点出现失误,必定对仓储环节甚至整个企业造成打击;四是由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因此存在企业信息滥用与泄露的可能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决定是否实施VMI策略。当企业上游供应商具备雄厚的规模实力时,可以采取此策略。

  3.2联合库存管理策略

  联 合 库 存 管 理 (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策略是在VMI策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由供应商和用户联合管理库存的新模式,主要是解决供应链体系中的“牛鞭效应”问题。JMI策略要求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权责对等并且风险共担,把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控中心[3].从供应链整体出发,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打破了传统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有效控制了供应链上库存环节产生的费用与风险。目前,JMI策略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4个步骤。

  1)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供需双方要有共同合作的目标,确立一种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同时由利益分配、激励机制作为保障。

  2)发挥两种资源计划系统的作用。将制造资源计划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II,MRP-II)系统应用于原材料库存协调管理中心,将配送需求计划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Planning,DRP)系统应用于在产品联合库存协调管理中心,供应链库存管理系统应该把两种资源计划很好地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3)建立快速响应系统。快速响应 (Quick Re-sponse,QR)系统也是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该系统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有效缩短了供应链中从原材料到用户过程的时间。

  4)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优势。第三方物流系统起到了联系供应商和用户的作用,是它们之间的桥梁纽带,为企业带来很多好处:一是使供应与需求双方都取消了各自独立的库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得到了增强;二是面向协调中心的第三方物流系统的建立解决了供应链用户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偏低等问题[4].

  在企业库存管理过程中,应用JMI策略有以下3点优势:一是该策略的成功实施是供应链同步化运作的前提条件和保证;二是缓解了供应链中需求扭曲的现象,降低了库存需求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三是有效降低了缺货成本和库存缺货风险,是零库存管理、准时采购以及精细化供应链管理的前提保证。同时JMI策略也有以下3点局限性:一是建立和协调JMI策略的成本较高,在如此高的成本压力下,企业合作联盟很难建立;二是建立协调中心的运作和管理比较困难;三是需要较高的监督力度,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仍无法做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决定是否实施JMI策略。当企业内部具备大型ERP,SCM,CRM系统支持并且供应链节点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时,可以采取此策略。

  4 结束语

  展望未来,供应链库存管理虽然仍存在激烈的竞争、应用实施有一定的局限性、规模扩张和风险控制相互制约等挑战,但是它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经济转型时期,可以推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准确的信息和缜密的配合成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关键制胜点,随着供应链物流管理体制不断发展与普及,供应链库存管理必定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邹昊飞。中小型制造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xx.

  [2] 魏宝红。供应链中库存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xx(4):24-25.

  [3] 董鹏,薛建谱,庞晓琛,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型企业库存优化研究与实践---以 AIP 公司库存管理优化为例[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xx(1):50-55.

  [4] 刘冰。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与分析[J].现代商业,20xx(33):183-184.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13

  摘要: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强我国石油企业竞争力,亟须建立现代化企业物流的管理系统。在对现有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基础上,采取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对企业间的合作不断地加强,全方位的规划,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的整合,对流通加工、仓储、运输配送、回收加工和包装等物流信息进行整合,并且构建和健全物流管理的信息系统,对物流管理的流程和标准进行规范,从而提高物流的管理成效与行业服务水平,使石油企业内的物流成本有效降低,对行业资源进行充分的优化和整合,以此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供应链背景下;石油企业;物流管理

  1引言

  伴随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能源企业相互间的竞争在逐渐的升温,所以我国石油公司需优化生产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石油企业需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创新物流管理的模式,企业物流成本的合理有效控制可以增强企业的整体利润,是提升竞争力的良好办法。石油企业现代化物流系统指的是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全方面的规划与整合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整合流通加工、仓储、包装、回收加工和运输配送等物流信息,以利于石油企业提升物流竞争力。

  2供应链的管理

  供应链管理指的是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优化和协调,主要优化协调的内容包含: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实施计划和控制,对这些内容进行组织协调和优化,以此有效达成各环节间的信息交换,保证供应链价值的最大化,有效减少企业物流的管理成本,加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服务水平,减少交易成本,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的。与以往企业管理相比较,供应链管理主要突出的是整体集成和协调功能。其属于全新形式的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中规定,各节点的企业需以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中心实行信息的共享,构建战略性的伙伴关系,以利于有效达成协调经营与稳定性的供需关系。是一种各环节紧密衔接的完整性的链条,供应链的管理主要突显的是各个节点企业,相互间利用合作与协调来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供应链实施集成化的管理,以此达成双方共赢的主要目的。所以,供应链形式的管理重点突出的是合作、双赢、和集成三个管理理念,同样也是贯穿于供应链管理整个过程中的中心性思想。供应链式的管理重点涉及四个领域,包含:生产计划、供应、物流与需求,其主要是以集成化的生产计划作为重点指导,以网络技术来作为支撑,以供应、销售、生产为中心来执行的,生产的过程属于核心链的主要部分。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石油企业,利用供应链管理系统当中的无缝连接,实现集成管理,各个节点中的企业需相互间有效的合作,协调性的发展,信息可共享,使石油企业的库存更加安全,有效降低物流的成本,提升物流系统的应变能力和整体服务质量。在供应链的管理基础上,石油企业可利用电子数据的交换系统与计算机,来对供应商和销售商、客户进行信息共享,供应链中所有参与的企业可以精准的对企业内的库存数量与库存的变动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通过使用供应链管理以后,石油企业能够对整体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减少物流成本的投入,增大竞争力。

  3供应链下石油企业物流管理

  3.1供应链下石油企业物流系统的构建.物流管理是各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主要内容,石油企业中物流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对油田的物资供应系统进行纵向的整合,各个节点中所有企业之间需构建优良的战略性合作关系,实施集成化的管理,实行集中性的采购。通过使用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横向一体化物流管理来对物流信息进行分享,结合具体的需求量,来合理地构建配送中心,充分降低库存量,对运输配送方案进行相应的优化。通过使用新物流技术,来对物流环节进行相应合理的优化,让物流可以高效、快速的确保油田物资的需求数量。物流可划分为:供应的物流、销售的物流、生产的物流、回收的物流、废弃物的物流,从原材料采购到存储,再到加工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物流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对物流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可以良好的提升供应链价值水平。因为我国现时期石油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部门也比较多,建立石油企业其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需使用分层规划与有序实施的办法。管理部门,在构建石油企业其物流系统发展战略的时候,需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分类控制的`措施,并且使用动态调整的策略。集中统一管理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构建库存的信息库,对全部在库的物资进行统一性的管理。通过使用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良好的控制重复性的采购,充分提升仓储设施的有效利用率。分散控制是指通地各个物资公司,参照业务需求来行使库存控制权。在此同时石油企业还可以构建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保障制度,例如,供应商的评价标准,采购的制度、运输配送的制度与物流成本的核算制度等。

  3.2供应链下石油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石油企业的物流系统因为发展原因,使其存在一些不利的问题,重点包含:物流资源的分散、物流的管理中有隐性成本存在、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缺少物流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构建企业的现代化物流系统,是指需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提升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功能。实行物流管理,主要目的是,需在低成本前提下,为客户供应高水准的服务。以这一目标作为参考,物流管理需解决好最基本性的问题,确切地说,便是将适合的产品和适当的数量及适合的价格,在恰当时间与地点条件下供应给客户。为此企业该选择何种物流的经营模式来达成这一目标,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结合物流对于企业发展所形成的影响程度与企业的物流管理实力,可提供四种方案,以供合理的选择。

  (1)物流的自营方案。物流自营指的是在供应链的系统当中,企业通过对自身现有物流资源进行利用,自行的组织与管理物流的活动。物流的自营方案对于企业主动权可以良好的掌握,可以有效做到精准、及时的供货,确保服务的质量,在此模式下,企业同样也会随时地向仓储和运输公司交易服务,然此类服务只属于分散性的物流功能。使用物流自营模式的一类公司,通常对于物流管理的能力都会相对较强。

  (2)物流的外包方案。物流外包指的是在供应链当中,企业通过合同的形式,把一些或是所有物流的活动,委托于具有专业性的第三方的物流公司来协调完成。企业运用物流外包的模式,主要是为了可以获取多数的效用价值,降低固定资产的投入,加快资本的运行。如企业本身物流措施比较有限,那么使用物流外包的方案,可以提升企业的柔韧性,增强服务水平,减少成本的投入,提升效率,增加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物流外包模式中不足的地方是企业会去对于服务或是产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增大企业的正常生产与收益分配的不明确性,增大企业获取利益的风险,所以,我国企业的物流外包只限制在作业性的物流活动中。通常所用的物流外包方式主要有外全部外包或是部分外包两种物流外包。

  (3)物流的联盟方案。物流联盟属于企业构建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协作联盟的物流体系,各企业在物流当中开展战略性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共同享受利益、优势相互补育,构建稳固合作的关系。物流联盟不但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还可以保证各自物流的独立性。运用物流的联盟方案需要企业物流管理的能力要强。

  3.3第四方物流.这类物流也可称其为咨询商物流,主要指的是第四方物流企业运用所特有的物流知识与信息技术,来对企业全部物流资源、技术、能力实施集成、管理和整合,为企业中物流运作供应相应的指导。第四方物流,可以供应完善的一整套供应链方案,可以为需方物流、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供应物流的解决方案,进行物流的规划,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完善。第四方物流规定对于区域性或是跨区性的物流资源实施集右和总的调整,并同时保证可以达成共享,以此实现可以有效地运用社会的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在第四方物流当中,企业物流的经营模式,能够单独选用物流的自营方案,或是物流的外包方案和协作联盟的方案,也可任意地选择其中的两种或是三种相互结合构成供应链解决方案。

  4供应链下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构建

  4.1信息化的构建.建立现代物流系统,信息化是系统中的重点内容,石油企业的物流管理主要是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石油企业其物流管理系统进行完善,构建物流的配送系统,建立国内外物流的配送网,提高物流管理的统一性与集成性。物流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对物流信息进行生成、处理、加工、交换、存储与控制。

  4.2规范和标准化的构建.对石油企业中物流管理其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利于整体物流系统的救命恩人作运行。确定岗位责任,精准的掌握物流相关信息,提升物流系统管理能力。石油企业中的物流管理其规范化建设主要包含物流信息录入、物流管理的操作流程。石油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需要使用现代物流的管理模式,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规范标化操作,来对物流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服务的水平。

  4.3自动化的构建.为了提升劳动生产的效率,良好的对物流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控制,石油企业对物流管理自动化加强建设,实时采集、跟踪物流管理信息,提高企业物流的管理水平。物流信息的自动化技术包含:射频技术、无线网、条码技术、车辆的定位技术及电子数据的交换技术。物流管理的自动化,对物流管理实现自动监控非常有利,如此可以良好的提升物流的运营成效。

  5结语

  总之,石油行业属于特殊性质的能源行业,石没企业中应用供应链管理,构建集行产加工、勘探、销售、运输为一体的现代化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能够提升协调合作运行能力,对物流的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增强市场反应力、经济利益,以此来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供应链管理可以辅助石油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地构建,达成集成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吕艳波.我国石油企业现代物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xx.

  [2]骆宏.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对外经贸,20xx(5).

  [3]王晓东.浅谈石油企业供应系统下的物流管理模式[J].今日科苑,20xx(4).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14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有了根本的变化。一个企业如果想让实力变的更强,不但需要加强技术的更新,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还要从公司内部的各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运用ERP对企业物资管理可以加强企业物力管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财产损失,促进企业发展走上一条良性的发展道路。

  1.ERP概念

  ERP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一家BC公司根据当时计算机信息、BC技术发展及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预测在今后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变革而提出了这个概念。是针对物质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是以企业内部供需链为基础的管理思想,并在MRP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需链,并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支持的子系统,然后对企业内部供需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

  2.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

  中小企业鉴于资金和人员的问题,选择对自己最有用的软件,建立基本覆盖公司的信息点网络,建立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和数据中心,分阶段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应是最佳的方案。而信息化的目标应定位为有效监管企业物流,把实施的重点放在企业内部的物流(内部供应链)-进销存管理方面,这是企业管理中较为复杂的部分,也是较为容易为公司创造效益的部分。在管理对外业务上,企业经营不再是孤立的,要与供应链上其它企业打交道,并受外部供应链制约。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要好控制一些,外部供应链管理则比较难于控制,受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影响极大。因此,中小企业不仅要关心自身内部的供应链管理,还应注重外部供应链的管理。

  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集成管理。ERP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E-business)及电子数据交换(EDI)。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供应链当中的物料流动的方向是从上游到下游,资金流的方向则与之相反,而信息流是双向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的流动速度日益加快,同时信息量也明显增多了。企业的资源贯穿于企业的供应链当中,它包括企业的人、财、物各个环节的资源,ERP由于可以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因而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手段,导入ERP以后,企业可以对供应商和客户的相关信息快速做出反应,以信息的'价值换取物料和资金的低消耗,从而全面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树立供应链的概念,并通过ERP来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一般来说实力不是很强,技术力量也不足,并且容易产生管理不善的状况,如果能够充分利用ERP优化供应链管理,可以很好地弥补自身资源不足的弱点。比如说,中小企业一般不能像大企业一样靠规模经济来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但是如果能够依靠ERP增强内部管理,同时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灵活的信息传递与共享,减少不必要的库存,缩短出货周期,同样可以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在同大企业的竞争中不落下风。对中小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目标核心,信息化可以从最基本的财务管理系统开始,而且我国财务软件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实施风险最小;业务运作是企业经营的行为核心,是实现财务目标的必备依托。ERP系统的实施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实现内部供应链管理,即传统的进销存,加强物流监控;第二步实现外部供应链管理,建立完整的由内至外的供应链,实现全面的企业管理。

  3.中小企业构建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对策

  3.1结合中小企业实际,构建企业自己的ERP管理系统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行業标准,优化ERP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企业的所有资源,简要地说,包括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ERP也就是对这三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3.2构建企业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和客户关系管理体系,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在选择供应商时,一般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产品价格、质量、可靠性、售后服务、地理位置、财务状况、技术能力等,其中供应商的交货提前期、产品质量、交货可靠度和产品价格这四个因素是选择供应商的最关键因素。同时,注重客户的关系管理,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等,防止坏账的出现。

  3.3运用现代化的库存管理理念,构建新型的库存管理体系

  流动资金对于企业发展、新产品开发等都是非常需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薄弱,还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压力,而减少资金占用可以大大减少来自银行贷款的利息和风险。库存管理是实现价值链增值的重要环节,中小企业更要做好库存管理,来应对其资金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困难等压力。

  3.4构建高度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包括:条形码、自动仓储设备等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从供应商信息系统到企业自动化立体仓库,并通过电子商务网站直接到达客户的高度集成的供应链体系。物流系统只有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销售反馈信息和配送货物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物流水平。

  3.5加强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合作,产品设计遵循多方合作设计

  理念这一点对于发展迅速的行业尤为重要,因为在这样的行业里,产品和流程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之快,产品周期也非常短。和供应商充分合作,可以加速产品上市的过程,增加收入,并且减少断货的发生。

  3.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产品或服务提供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与个别顾客或者细分市场进行沟通,理解他们特定的需求,进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此同时,提高顾客忠诚度,为企业增加收入和利润。

  4.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自身供应链的管理。只有重视供应链管理,并采取切实的行动,中小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从而取得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卫峰,易红.中小企业ERP系统与供应链管理[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xx,31(5):40-41.

  [2]罗鸿,ERP原理设计实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3]杨扬,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探析[J].中国商贸,20xx,(16):85-86.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15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经说过: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质量作为一种文化和理念正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影响到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和社会生活中精神要求的满足程度,等等。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任何企业要想在当今世界上有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必须联合上下游企业,组建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相关的行业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供应链是由企业间相互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产品、服务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等组成的经营网络。分散网络环境下,产品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需要由供应链成员共同完成,产品质量客观上是由供应链全体成员共同保证和实现的,其形成和实现过程实际上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产品质量分别在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内部形成后,其质量特性伴随物流传递到下游企业,构成下游企业产品质量的一部分,这样不断地向下游企业传递,最后到达最终用户。质量管理指的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所谓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供应链质量管理就是通过把供应链的单个环节组织起来,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供应链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供应链具有持续而稳定的质量保证能力。

  供应链环境下质量管理与单一企业内的质量管理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供应链质量管理立足于供应链的高度,从建立供应链质量体系的高度来考虑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

  2.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组织者和发起者和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主体,核心企业组织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也是构建“供应链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

  3.成员企业是主权独立的实体,相互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成员企业本身都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4.成员企业地理位置分散,信息交流主要依赖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质量管理对成员企业各自的信息化建设有很高的要求。

  5.专门的运输企业作为运输服务提供者加入了供应链,他们的服务水平关系到能否保证整个供应链中物流通畅。

  6.在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供应链需要淘汰不合格成员,吸纳新成员,并不断优化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流程,使其具有高度的动态性。

  二、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一体化经济的形成,过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已经逐渐被横向一体化生产所取代,企业之间的合作正日益加强。在这些合作生产的过程中,大量的物资和信息在很广的地域间转移、储存和交换,因此,有必要对企业整个原材料、零部件和最终产品的供应、储存和销售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协调、控制和优化,加快物料的流动,减少库存,并使信息加快传递,时刻了解并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大大减少产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21世纪的竞争不仅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进行供应链质量管理就十分必要。

  1.企业实行供应链质量管理,就可以调整整个企业来实现传递必要的优势,企业把顾客满意作为有效价值传递的驱动力,把最终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对顾客的需求和要求作出快速反应,随时接受顾客的反馈,不断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2.实行供应链质量管理,供应链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须明确了自己对产品质量的责任和义务。伙伴之间的质量协定可以通过合同等形式确定下来,并严格执行。质量不仅仅通过最终的测试来进行控制,还有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及时消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努力实现合作伙伴间质量管理的无缝连接,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和企业的制造成本。

  3.供应链质量管理将改变企业之间信息封闭模式,实行供应链中信息、知识共享,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中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时滞,以信息、知识共享为基础构筑企业之间的合作。核心企业依靠分销商搜集的顾客信息,并通过信息共享和技术扩散,将更有效利用供应链中的员工和相关各方的能力和知识,改善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通过知识资本获得利润。有效利用供应链中的员工和相关各方的能力和知识,改善产品整体质量。供应链质量管理可以实现供应链中知识、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中信息的不确定性。

  三、供应链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供应链体系下,购买的材料和部件占据企业整体支出的份额越来越大,由此日益增加的高风险也体现出来。一旦中小企业供应商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会对整个供应链造成严重损失,而核心企业首当其冲。丰田汽车召回事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20xx年至今,丰田公司对汽车的召回多达29次,而召回汽车的数量多达近千万辆。丰田汽车召回事件有很多是供应商提供的汽车零部件存在质量缺陷引起的。召回事件对整个供应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丰田公司作为核心企业蒙受的信誉损失更是难以估量的。

  供应链原本就是围绕核心企业建立起来的网状结构模式,所以通常由核心企业作为组织者和发起者来领导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目前学术界很多学者也都认同这一观点,并一直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在供应链质量管理中,通常由核心企业根据市场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以此明确供应链各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利用合同来约束中小企业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但是目前的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供应链的质量管理是以顾客满意度作为驱动力的,然而由于缺少资金,缺少人力资源和相关资料,许多中小企业供应商并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源去实行质量改进,所以很难满足新型客户要求的质量标准,而这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最终的产品的整体质量。

  2.很多学者认为淘汰掉质量问题得不到改进或者不具备足够质量保证能力的中小企业供应商,并重新选择供应商,但是这不利于整个供应链的稳定。

  3.核心企业利用合同或者协议来约束供应链中的成员,固然能起到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质量标准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对中小企业缺少足够的激励作用。实际上,除非有强大的外力推动,否则中小企业不会愿意采取行动去改进质量。而在市场中对核心企业的过分依赖也导致中小企业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缺少足够的话语权和主动性,这也不利于整个供应链产品的质量改进。

  4.供应商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出厂后,核心企业对产品质量进行再次检验,这种重复的检验会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成本。

  四、基于核心企业支持的供应链

  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质量管理中的领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效益。如何保证供应商的质量改进、满足客户需求、保持供应链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基于市场的合作应当转化成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支持,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核心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不应该仅仅建立在基于市场的供需关系上,而是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供应商获得长期的利益,并依此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鼓励供应商按期完成任务并进行质量改进。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和奖惩机制,能促使供应商积极提供高质量产品,从而能够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稳定。

  2.很多时候核心企业都把重点放在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上,却忽视了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在供应链环境下,产品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需要由供应链成员企业共同完成,产品质量是由供应链全体成员共同保证和实现的。核心企业应当把质量管理延伸到整个供应链,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供应链质量保证体系,对整个供应链成员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支持,确保供应链具有持续稳定的质量保证能力,能对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快速响应,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3.在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核心企业向供应商提供其所缺少的外部资源,支持其质量管理,通过向供应商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制定教育方案帮助供应商培训质量管理人员,提高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可以邀请供应商共同参与新产品的研发,使供应链成员明确质量目标,这样可以加快供应链产品创新和质量的改进。

  4.定期举办质量峰会,交流信息和经验共享。邀请供应链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参加质量峰会,交流彼此收集的市场信息,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偏好,更好的把握市场动向。同时给予供应商更多的话语权,集思广益,共同推进供应链质量管理的进步。

  5.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核心企业可以引入更专业的第三方进行供应链上的产品质量的检验、鉴定和测试,这样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减少重复检验,降低成本,从而把更多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到供应链的质量改进上,加大对供应商的支持力度。

  五、结束语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质量管理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在供应链中单纯起领导作用已经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核心企业只有通过整合供应链,对中小企业供应商进行资源上的合理支持,帮助中小企业供应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改善质量改进,才能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06-08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精品]06-08

供应链管理论文07-20

供应链管理论文07-27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锦集(15篇)06-08

如何管理企业的论文11-28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11-12

供应链管理心得04-06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