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

时间:2024-06-07 16:23:07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小学数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1

  在新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被置于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我就新课程中,如何指导小学学生学习数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模式。在学生构建知识模式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并不是直接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师要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的成因及特点,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知识模式。学生对某一知识的构建过程,也是学生求简意识得到发展的过程,但学生自己不一定能构建好“最简”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最简单、最科学的模式。要完成这一任务,往往要通过大量的信息整合与多次模式的.渐进来完成。不少数学问题都可以删繁就简,寻求解题的捷径。例如,加法能用乘法进行简便运算,减法能用除法进行简便运算。

  二、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大量而繁杂的知识需要教师整理、归纳和总结。倘若教师能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彻求简原则,则对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大有裨益。例如,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可统一归纳为用“底面积乘高”求得。

  三、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命名。对某些知识,经常训练学生给予准确而精练的命名,是培养学生求简意识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就非常简练,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领悟。例如,角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比例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分数中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等。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自己给知识命名,这样就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简化知识,合理地利用,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四、注重数学问题解法上的刻意求简。数学为人们交流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学中要创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数学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这一过程除了逻辑和证明外,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五、注重发展学生的简缩思维,增强学生的直觉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把数学解题过分地严格化、程序化,把成功归于解题的功劳,学生的直觉能力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内在潜能无法被激发出来,思维能力更得不到锻炼,同时,也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数学教育者的重视与反思。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认识问题,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数学学习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2

  一、视野差别和“一校一品”

  20xx年4月27日,听了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孟繁华教授《学校发展的理论框架》的报告,深受启发。其中谈到学校发展理论要点时,提到“视野”问题:不同视野对待同一事情是不一样的。要构建一种核心知识体系,让这种知识体系在学校“流动”起来,进而在同一视野下看问题,这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这一观点,使我想起我区倡导的“一校一品”,建设学校特色的思想。“一校一品”正是在引导学校构建一种“核心的知识体系”,并使这种“知识体系”真正在学校流动起来,使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在同样的视野下看待每一件工作,进而形成学校核心力,促进学校的发展。一种教育思想,一套教学模式,一项规章制度,等等,不论内涵大小,不论视角宽窄,只要能在学校教师中达成某种共识,就能形成促进学校发展的“核心知识体系”。

  针对实际,精心构想,齐心合力,形成学校核心知识体系,才能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当然,这种“核心知识体系”是需要在一定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的,这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和意识。一件事按照常规思维思考,有时感觉再进一步深入很困难。而在常规思维下工作,有时付出很大的努力,却仍然是在原来思维基础上“打转转”。因此,创新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孟教授在谈到创新问题时,例举了一个生动的“烧开水效应”,很有道理,也很耐人寻味。

  问题一:一壶水,要求你加热到100度。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困难,我们只要用水壶放到火上烧就可以了,用不了一会工夫,水就会烧开了,开水水温就是100度。问题解决了。

  问题二:要求你把水加热到120度。有人就会产生质疑:不可能,水烧开了才是100度,再怎样加热也就是100度了,不会加热到120度。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属于比较传统的,不灵活的,缺乏创新意识的。其实只要我们换一种思维思考,也许就会找到解决办法:换成高压锅。问题解决了。

  传统的思维方式,就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努力的、不辞辛劳的努力,但再如何努力,结果还是“原地踏步”。因此,当传统思维受阻时,就需要灵活的寻找另一种思维方式,改变,才会创新。教育的许多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教育需要克服“承诺升级”,需要创新,需要探索能帮助我们实现教育目的的“高压水壶”。

  二、“立体化校本资源”——走出固有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各校也在校本教学资料的研制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出各类校本课程,研制出多样的校本材料,可谓丰富多彩。

  然而我们仔细品味,却总是在围绕课堂做文章,基本上还处于以前的“课外小组活动”的范畴。如何跳出这一固有模式呢?我们一直在思考。其实不是我们不能跳出固有模式,关键是想不想跳出固有模式,只有想,才有可能。

  20xx年5月6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老师在介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时,提到了两种开发内容,值得我们借鉴。

  1、100个成语故事。我们看到这个内容感觉没有什么好奇的,但看看他们的做法,我们不得不佩服思维的创新。他们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100个成语故事的情境,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校园里去寻找这100个成语故事。这100个成语故事的意义就不仅仅在于故事本身了,遍布校园的故事情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素材,通过它,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故事内容,而且呈现的是一种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当然,这一百个故事也是有材料的。

  2、100种花草树木。在他们学校中种植了至少100种花草树木,并有科学老师编制这一百种花草树木的材料,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观察。

  这两个100的校本材料,再加上其他的内容,就构成了学校立体化的校本教学资源。

  这种立体化校本教材开发,是不是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其实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素材可供我们开发,只要我们静下心了思考,跳出固有模式思考,一定会有成效。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3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系统教学的起始阶段,重点在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数学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脉络,增强学生在接触数学问题时的数学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而数学问题教学法就是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做好对教学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地分析与知识点地对应,实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训练,是扩展学生数学思维范式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教学问题设计;小组合作

  学习模式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建模、知识点运用、解决等过程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一方面增强对知识点的适用范围加以说明,另一方面提高知识点与实际案例之间的对应与整合,进而实现对知识点逻辑的扩展与运用。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运用时,一定要做好对问题本身的设计与控制,增强问题难度与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对应,让学生能够分析、思维、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一、加强对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控制好数学问题的难度、数量

  1)做好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整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适应度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基本学习情况以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整理的基础上,让数学问题教学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之间对应起来,让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理解与分析,才能保障实施数学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联动,保障数学教学活动可以顺利进行。

  2)控制好数学问题教学法中数学问题的难度与数量,做好数学问题的设计与延伸

  老师应该主动控制好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难度与问题数量,要避免所有学生都难以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况出现,也要避免因为数学问题的数量多而造成的教学重点不明确、教学意图不突出的情况,因此老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法时一定要做好对数学教学问题设计工作,让学生可以充分融入到数学问题教学情境中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二、开展多样化的数学问题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性

  1)采用多媒体进行数学问题的说明,增强学生是分析数学问题过程中的形象化

  老师应该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说明,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逻辑关键点与思维要求的侧重点的认知,进而增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的导向性与目标性。比如在进行相遇问题的讲解时,老师可以通过动态图片或者是视频的方式进行相关数学参数的展示,同时通过多媒体软件中的标记作用加强对路程与速度的标记,进而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逻辑关键点。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模式开展数学问题教学,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广度

  老师应该积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模式开展数学问题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进行数学思维过程,梳理解题思路并在相同思维能力的学生群体之间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效益。比如老师可以将“鸡兔同笼”的问题交给学生来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找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发现与整理两个重要的数学关系式,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析能力与扩展能力。

  3)使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问题逻辑的理解与分析

  老师需要充分利用生活场景进行数学问题的情景创设,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问题的理解与认知,进而帮助学生迅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关键与思维突破口,提高数学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比如老师可以将梯形的面积计算与堤坝表面积的计算结合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设计需要多少平米的草坪进行装饰作为数学问题的终点,加强学生对长方形面积、梯形面积、堤坝装饰面积以及四则运算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解题思路的总结,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老师应该主动将数学问题的分析讲解过程安排给学生来进行,让学生自己来分析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公式、运算来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解题思路的巩固,提升学生在问题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数学能力,全面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解决多少的数学问题,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扩展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范式,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思维逻辑与思维重点,进而以思维为出发点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实现学生综合数学技能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素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优化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xx(z1)59-61

  [2]徐兵玲《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11)

  [3]石万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xx(9)194-194

  [4]张来香《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分析》[J]教育20xx(11)220-220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4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教师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教师的“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学”要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二、注重直观教学,诱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有的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教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任课老师如果加以充分利用,会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滥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习兴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的好奇往往是表现在对一些新鲜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兴趣的先导。

  1.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教师把一些教学内容转化为有趣的问题,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搞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同学每人都默记住一个数,先将这个数乘上5倍,再将所得结果加上25并除以10,最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那么老师即能猜出你默记的`哪个数。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老师很神,此时教师将其中的奥妙是解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讲给学生,他们恍然大悟,对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更浓了,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有趣味的数学典型故事和游戏,如“填幻方”,以及古代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代数的故事”等等,教师都用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好奇心,收集图片资料,利用模型实物,激发学习兴趣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中,新教材中配有不少教具,提供了大量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在配套教具的基础上教师不妨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图片,如金字塔、清真寺、中国的古塔等等,再搜集生活中的一些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如乒乓球,易拉罐、玻璃杯、底面呈六边形或八边形的茶叶筒、魔方等等。让学生感知这些建筑物都是由许多几何图形组成的,从而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观察各种几何体和实物图,通过大量的模型、实物例子形成对各种几何体的直观认识,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好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课本中有一个例题,要求画水管的三叉接头的三视图,如果教师准备了实物教具,让学生从正面、上面和侧面仔细观察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实践中体会了物体的不同呈现方式,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小竞赛

  如讲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教师将相同类型的课后练习题一次布置给学生,只要求他们列出应用题的方程即可,看谁列得既快又对,教师作为平时成绩给予打分,对答得快和对的学生进行鼓励。平时,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他们学习上的争强好胜心决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中多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努力做到让学生思考问题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以鼓励为主、努力创造课堂教学和谐的气氛,对待学生作业,教师每次及时批改,通过迅速的反馈了解自己教学效果,对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教师首先要从自身中找毛病,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加以纠正。对待差生的作业,教师总是精心批改,抱着满腔热情的期望分析错误的原因,排除其学习的障碍,使其保持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进而逐步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4.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成功的欲望

  我们教师特别重视用课外时间因材施教,让优生和差生在数学上都有所进步,培养数学优生,成立数学竞赛辅导小组,每周活动一次,出一些有趣味的习题(包括新教材中的阅读思考、教学活动的内容)让学生解答。辅导数学差生,班级成立了帮差小组。教师特别注意唤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关照外,还给吃“小锅饭”,对于他们,教师给予他们的关心和赞扬更多,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得到心理的尊重和满足,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

  【摘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然而,中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课堂上存在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一些中下学生坐在课桌后面无所事事,课堂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索然无味,我们的教师也认为他们的大脑像一潭湖水,平淡无奇、不可开窍,这些学生整天就生活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日复一日。针对这种教育现象笔者痛心疾首,极力呼吁同行们共同努力,拯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僵化的数学思维。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5

  摘要:微课资源包括着教师的短暂性视频讲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和微反思几个组成部分,可谓是集合了以视频、音频、文字和图画等形式为一体的现代化信息教学有效策略。另外,小学数学课程是一种文字理解和数字展示相结合的课程,而对于语言知识和数字认知还处于低水平的小学生来说数学课程是一项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强化微课资源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通过这一教学活动有助于多角度和多层次性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空间和平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资源;教学活动;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升级,微课已经成为一种综合应用性很灵活和很有效的信息技术辅助性教学工具,在微课资源的大量应用下许多课程教学的视域和角度得到进一步地拓展和提升,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且生动和简化了教学的程序,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鉴于小学生自身的身心学习接受度以及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特征,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微课资源的切合点,从而有机地发挥微课资源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引导和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资源应用的必要性

  一方面,从微课资源来看,它是借助于信息技术精简教学时间集合教学视频、教案、课件、练习和反思于一体的资源,它能够融合和弥补各个资源之间的优势和缺点,使这个资源最大化地组合演化为生动、具体、多样化和可操行的教学资源,一旦与课程教学活动相结合就能够拓展课程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交织着文字理解和数字展示的活动,而小学生本身还处于不断地学习语言文字和数字理解的认知挖掘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难的困境,另外,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对趣味性、丰富性和新奇性等事物比较敏感。因此,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强化微课资源的应用,微课资源就能够有效转化小学数学课程展开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就有利于满足小学生自身天性健康成长的需求,最终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益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资源应用的途径

  1、注重微课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契合性

  微课是在原有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简化和升级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开展还是脱离不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学借助于深化和提升多媒体技术辅助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机灵活性应用,以挖掘微课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契合点,使得小学课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能够详略得当和重难点得到全面性地凸显,那么,小学生就能够把握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在学习规律而逐渐地内化成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学习数学难的困境就会逐渐得以缓解。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三册《长度单位》这一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以精简《长度单位》的视频展示,简要地把长度单位的概念、分类以及公式;教学目标等通过多媒体视频形式展示出来,特别注重以小学生熟悉的铅笔作为长度单位的展示对象进行长短比较和之间的转换重点性讲授视频演示,而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微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且通过练习题的反馈情况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们对这节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在微课资源的交织有效应用和引导下,小学生不再感觉到数学课堂活动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吸引力,并愿意配合教师的微课教学活动去认真探求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那么,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就会得到不断地培养和提升。

  2、拓展微课资源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

  小学数学知识包含着大量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学习承受度的有限性,单一性地靠短暂的.课堂四十分钟数学教学活动,小学生难以有效地消化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微课资源对课堂知识点教学的精简应用制作成课后微课视频,通过教师的微信平台群或者教师的公共号进行发布,以便于小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当遇到数学学习难题时,可以让家长把教师的微课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进行知识点的再现解读,从而小学生就能够通过教师的微课视频再次回忆起遗忘或者存在误区的知识点部分,由此可见,这种微课资源在数学课堂外的拓展就是对课堂活动的进一步延伸,成为小学生随时随地有效学习数学的良师益友,最终有助于小学生在不断反复琢磨数学知识点和应用的过程中成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

  三、结语

  显然,教师与时俱进加大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与时代发展特征紧密相结合的现实性要求,也是满足小学生成长天性健康发展的个体性诉求,更是小学生数学自身课程教学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的限制性需求。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微课资源对数学各个课程环节的贯穿和引导,小学生的成长天性优势才得以进一步地挖掘,也才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更有利于破解小学生学习数学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梁培斌.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xx,(12):50-52.

  [2]何晓园.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宁波大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论文07-15

数学论文05-15

初中数学论文08-02

数学论文作文12-08

数学论文(精华)05-29

数学论文[热门]05-15

数学论文的作文12-11

数学论文15篇(经典)05-29

数学论文精选(15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