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论文

时间:2024-06-06 12:51:36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语文论文常用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论文常用15篇

语文论文1

  一、国学和国学热

  关于国学是什么这个概念问题,学术界至今仍众说纷纭。“国学”一词到刘师培撰写《国学发微》后就成为了国人对中国传统学术的通称。现大多学者比较认同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这一观点。国学精华与糟粕并存,对于国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近年来,国学逐渐升温,热度居高不下。国学热表现在:传播范围上,不仅中国掀起学习国学经典热潮,甚至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多所孔子學院;接受人群上,不光有学者和专家积极研究,普通民众也在热情学习和弘扬;手段途径上,网络、电视剧和电影等电视节目、书籍杂志、教育等多种多样的宣传和参与国学热。袁行霈教授曾指出:国学作为固有文化传统的部分,已经渗进民众的心灵,直接间接地参与现实生活。

  二、国学的当代价值

  国学的使命价值。国学的使命价值在于其为中国的现代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全球化浪潮下文化侵略来势汹汹,如何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让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的国学的价值立刻凸显出来。作为传统思想文化,不仅凝聚中华民族情感,更自有一套独特的理念,是以文化不息,而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国学中儒学讲求积极入世,儒者学而优则仕,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以民为本,开盛世之太平,使命感强烈。

  国学的文化价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源远流长的国学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源,我们民族的标志,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国学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其深刻的内涵上,上至春秋经典诸子百家,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同时还有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思想学术体系,文化研究价值极高。

  国学的教育价值。国学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三字经》、《百家姓》、《尚书》等国学经典为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道德支持。《大学》中提出“三纲八目”,讲求格物致知,强调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据悉,大部分幼儿园教育已经加入了《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启蒙读物,小、初、高中也相应的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国学经典教育。大学中的国学与人生课程更是将国学与人生教育结合,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国学教育的意义

  随着国学教育越来越被不同阶层重视,并逐渐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可以看出,国学教育意义重大。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在文化的'传承,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国学教育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增强对中华思想文化的认同感,以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力量支持。国学教育进一步的完善了美育教育,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增强素质教育水平,提高民众思想境界,有助于人文精神的深化。结合当今时代和社会,国学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当前的国学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国学与语文教育相结合

  结合当今素质教育和国学教育的联系,将国学经典融入语文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教做人的教育,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粹也正是对人进行教育。语文教育的根本在于立人,在于唤醒教育,这也就与国学优秀传统文化不谋而合。所以说,国学与语文教育相结合是正确的,可持续的。在20xx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体系之中,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与语文教育结合的举措重点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围绕国家、学校、教师、学生等四个阶层,多管齐下,将国学顺利的加入语文教学。首先,将国学教育系统化,将国学教育纳入了学校语文教育体系,编写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学习要点明确化,学习内容统一化,注意将传统内涵与现代精神协调统一。其次,对语文任课教师进行了国学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师资力量,教师按照自主性原则、鼓励

  性原则以及知行合一原则组织学习。初期以渗透教育为主,采用吟咏诵读教学、情境化教学、趣味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国学。培养起学生兴趣爱好,教育学生理性和辩证的学习,科学的认识国学。再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新型国学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明辨真伪,不能成为国学的机械复读,有自己特有的看法和感情的,强调自主性。

语文论文2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都是七、八岁的孩子,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比较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是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精力,同时这些孩子也像一张白纸,老师怎么教孩子就会怎样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品格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教师要注意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觉得课程枯燥,尽量搞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就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阐述。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孩子,他们更喜欢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并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孩子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书上册第三单元中《坐井观天》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学生做个游戏,老师可以把书卷起来放到学生眼睛上,并让学生通过书中间的那个洞看天,问学生看到的天有多大,学生的回答就会越来越贴近那只井底之蛙的答案,所以,让学生现走进青蛙的内心,之后再让学生把书从眼睛上拿开,再看看眼前的天是怎样的,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就发现原来天是看不到边际的,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课文,也要让他们懂得,我们要跳出来看世界,不要总是主观判断,并把自己拘泥在一个小地方,这样,学生就会很轻松的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同时也学到了重要的知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

  *岁的孩子是处于一个爱听故事的年龄,并喜欢了解不同故事中的不同人物,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点,多多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八单元《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教学之后,老师可以接着给学生讲一些关于爱迪生的其他故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例如,老师可以介绍一下爱迪生,他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他不仅发明了白炽灯,还发明了留声机,这两样东西是爱迪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发明。另外,给学生讲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孵蛋的故事:“爱迪生从小就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孩子,好奇心也特别的强,有一点早上*妈发现爱迪生不见了,就发动全家到处找爱迪生都找不到,直到晚上,才发现小爱迪生趴在鸡舍旁并肚子下面压了一堆鸡蛋,这时可以让同学们猜猜小爱迪生在干嘛,同学们一定会有各种答案,然后老师接着讲,原来他是想用自己的'肚子付出小鸡来,结果鸡蛋被小爱迪生都压碎了,并且他终于明白了母鸡可以孵出小鸡,但人由于某种原因是不能孵出小鸡的。”教师可以在讲课文的同时教给孩子们一些课外的知识和课外的小故事,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了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

  语文这一学科是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的一门学科,识字这一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一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面对这么一个重要但又枯燥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用字谜教学法来指导学生认字写字,例如,守门员——闪;有人偷车——输;一口咬掉了牛尾巴——告等,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汉字奇妙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生字的理解和记忆;并可以在时间长了之后让学生自己编字谜,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开动脑筋,然后,老师在必要的时候给主动编字谜的学生一些奖励,这种激励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另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朗读和表演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株紫丁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带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适当地在班级举办一个朗读比赛,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或者是在《小柳树与小枣树》的教学中就要选出两个学生进行对话,一个扮演小柳树,一个扮演小枣树,并要带有个人的动作和感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效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全面发展。

  根据本文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分析以及提出的策略,可以说明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和年龄,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的*,让学生在快乐和游戏中学习到知识,作为老师也要多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你的课堂中去,学会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地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论文3

  【摘 要】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满足和提升精神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以及情感的熏陶、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寻找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策略,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情感 积极评价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品质提升的关键。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本能力之一,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从当前教学情况看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充分,存在着开展不重视、重视不合理、合理不充分等系列问题。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小建立他们与语文学科的良好感情,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情感

  创设情境很重要的是要激发情感,发挥学生理解与语言表达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细致入微地理解课文语言。教材中的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每字每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要理解课文语言,就必须进人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了解作者之情,首要进入文章之境。教学时我们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丰富的联想,采用音乐、声、光、电、图画、图像、语言描绘等手段,再现特定的教学场景来强化学生的感受,激起他们热烈的情绪,在热烈情绪的推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课文“穷人”第七、第八两小节时,通过有感情地配乐朗诵,生动地再现了桑娜推开门后所看到的情景,激起了学生的悲情体验。正是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学生对“悲”这样不可的理解才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理解,而是桑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西蒙临死时,还想着温暖她的孩子,她多么想让她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呀,桑娜没有理由不这样做。一切景语、声语似情语,这些扩展愈加浸透着学生的情感,显示着他们的自我理解能力,自我感悟能力。

  二、更新教师观念,全面提高师生关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彻底扬弃师授生受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布置学生自学读课文以后,在小组内自由交流: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③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可以读给大家听。以上三个问题,既照顾了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权利和机会,也创设了一种开放的教学情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彻底摆脱师道尊严的心理,建立一种使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疑,敢于辩论,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小语阅读课,是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师应创设这种开放的人文环境。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师应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根据教学情景的不同,来适时转换自己的角色:或为师长,或为合作者,或为引路人……只有在这种开放的人文情境中,才能彻底解放师生的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开展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对话

  首先,确定阅读主题。确定主题为学生交流学习设定了一个基本范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在小组间设计一定的差异性任务有利于调动小组之间的对话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小组同学间的阅读水平。其次,跟踪小组对话。跟踪就是在对话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时常出现在各小组中去,观察和倾听小组的学习和讨论。跟踪的目的`是小组或者其成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参与其中进行解释、示范、检测,指出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阅读,如阅读无感情、无停顿、无表情等,教师都可以在小组中给予示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方式。

  四、积极评价,给予鼓励

  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初,学生从不明白到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长期得到锻炼,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能对学生严加要求,应当给予一定的空间。当学生对阅读无兴趣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当开启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得快乐,获得教师的赞赏,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好感。若学生在阅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也应当及时指出,并提出意见,给予示范,学生有一定的好转一定及时的表扬。俗话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师一定不能吝啬自己的夸奖和赞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氛围中成长,渐渐丰富他们阅读的感情,提高整体阅读水平。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摸石头过河”,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语文论文4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长期以来,形式单一机械的重复作业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使他们千篇一律,毫无生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作业的设计也在不断改革。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型的作业

  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类型的作业。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

  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

  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另外,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另外,一刀切的作业往往是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如学了《院子里的悄悄话》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进一步了解年轮的三个作用;

  学了《火烧云》一课后,让学生利用傍晚时间观察火烧云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语文论文5

  作文教改,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如何使语文老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二十几年来,我一直采用“粗批略改重讲评”的方法进行教学,也还颇有效果。

  每次作文命题,我总要尽量结合单元写作训练,至少拟出三道难度有别、文体不限的题目。此外,还允许学生自由命题写作。我认为,这样做既注重了“中间”,又照顾了“两头”,让人人都有“文”可作;既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普遍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和能力。比如,教完第一册第一单元《灯》《谈谈记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几篇课文之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便拟了《上学路上》《灯光下》《星光下》三道文题,让学生择写。结果全班除4人自己命题写作外,每道题都有十来个人写,而且文章都普遍有质量。由于平素对文题有些考虑,并积累了一些资料和卡片,所以,完成命题环节还比较轻松,费时也不多。

  作审题指导时,只重点讲述一道、估计大部分学生可能写的,即有中等难度的文题,其余文题只略作解说,或不作指导。最后,要求学生量力而为,择写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一道文题。完成这一环节,只需15-20分钟,几分钟之后,全班学生几乎都可以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而且每道文题都有人写。这样全班作文,往往题材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技法也多有讲究,尤其是思想感情表达比较真实和自然,有时一班竟会出现十几篇佳作。比如,教完第五册第三单元几篇小说之后,我曾拟了《雪花》《红霞朵朵》《故乡,一个春天的早晨》《从别里科夫的“套子”说起》共四道文题,重点指导了《故乡,一个春天的早晨》。一位学生写这道题,内容是大年初一正逢雪后放晴,他与弟弟去自己曾经念书的小学玩儿,只见校舍破败不堪,几乎全是危房。而学校对门山坡上的祠堂却修葺一新,祠堂不远处的大路旁还新盖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水庙。清晨,乡民们络绎不绝地去祠堂和水庙烧香拜佛。文章写出了一种独特而深沉的感受:不少乡民稍事富裕之后,总舍不得花钱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孩子念不念书也无所谓,却乐意大把大把花钱去求神拜佛。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深的忧虑!这篇文章选材立意都很好,只是表达比较粗糙,几经修改润色之后,我建议他投寄一张省报,结果很快就刊登了。

  在完成以上两个环节时,如果老师操作较为顺利,调控比较得体,而且学生也能密切配合,那么,批改一班或两班这样的作文,虽说不一定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但起码可以避免单调和枯燥,至少不会感到劳累和痛苦。

  作文批改最为吃劲,几乎为所有语文老师所叫苦不迭。尽管不少同行探索、总结出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在实践中却很难推广和运用。有些学校规定,对学生作文可以批改一半查阅一半,老师的负担虽然减轻了,但效果并不佳。学生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文章交上去之后,总希望得到老师的恰切评断。如果老师看都不看,仅写一个“查”或“阅”字了之,又怎能了解情况,作出评断呢?显然,这是对学生艰辛劳动的漠视和不尊重。老师的批阅评点是很重要的,有时甚至是一字之师哩!文章究竟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如果老师不看,那么,学生始终不得而知。况且大多数学生总认为自己的'文章是写得很好的,所以才交上去,而事实上,缺点错误总是难免,不经老师或同学指出,只能蒙在鼓里。其结果常常造成两极分化:少部分基础较好,勤奋刻苦的学生文章越写越好;一部分基础较差又缺学习方法的学生就会越写越糟糕,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有长进。就连那大部分成绩中等的学生,也会认为反正交上去老师也不看的,于是便可能由惰性驱驶而随便写几句交差,或干脆不写,久而久之大都视作文为畏途。如果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文章都得精批细改,都得全面而准确地指出优劣得失,那也是既不可能又无必要的。

  我对学生的作文历来是每篇都看,只是采用“粗批略改”的方法进行。一般是先将学生的作文拿来,迅速看一遍,然后凭最初的大概印象,或第一印象下一个简要的尾批,或给三两个眉批,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有时也只画一些有特定含义的符号,如横线、箭头、问号等,多提示学生自己去推敲、修改。至于文中的明显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等等,则随手改正或标示出来。这样,粗略批改一篇作文大致需要花5-12分钟。于是,除正常上课之外,利用一两天内零零碎碎的时间便可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批改完一班作文。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看一看大中专招生考试中作文评卷的操作情形,或许可以获得些许启示。那是有严格评分标准的,而实际操作时,谁也不会去从思想内容、到结构布局、到语言表达等等,一项一项地去死套,大多凭粗读印象给个分,虽然难免随意,难免遗珠,但绝大部分评判是客观、公正而准确的。我曾经半开玩笑似地公开宣称自己有一条最易操作又最为实在的评分标准,那就是:读一篇文章能留下深刻印象,就给85、90,乃至满分;如果一篇文章有一句写得精彩,就给75、80;如果一个词儿用得好,就给65、70。此外,字迹工整秀气,卷面整洁,加5分;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减2分。不管反驳我的理由如何冠冕堂皇,但我敢肯定他实际上也是如我一样地操作的。因为写作是一个人多方面能力和水平的综合反映,与思想觉悟,生活阅历,知识结构,语言技巧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所以说,凭感觉、凭印象,即全面而综合地评判一篇文章的优劣得失也是很有道理的。

  问题在于这样操作仍然难免高耗低效。为了优化批改环节,我对新接手一个班的前面三、五次作文的批改要精细一些,到了第四、五学期,就让学生自行修改;最后完全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这时语文老师也就基本上从繁重而艰辛的作文批改中彻底解放出来了。

  在批改过程中,我常常作一些摘录,为讲评准备材料。待全班作文批改完了之后,再用三、五个课时备一堂作文讲评课。讲评作为作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不可不精心设计。首先,选出三、五篇写得比较好的,再反复看一两遍,认真修改润色一番,准备到班上念。最多念两篇,其余只点名表扬,让同学们课后传阅。在班上念范文,要经常变换,决不老念一个,或那几个经常写得较好的同学的文章。有明显进步的,有时可念写得成功的一段,或念写得精彩的一两句,或分析用得好的一个词儿,以便普遍激发写作兴趣,全面调动写作积极性。然后,再选出几篇写得比较差的,每篇只摘抄一两句,最多摘抄一段,不点名,只用小黑板出示,或临时抄到黑板上,师生一起分析、查找毛病,推敲并修改。最后,从批阅记录中拟出几个要点,到班上讲评。这些要点,一般都是在批改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如,有次批改中,我先后形成、整理并拟定如下七个要点:1.写作态度认真;2.题材丰富多彩;3.技巧不乏可取之处。4.炼意上花功夫不够;5.叙述平淡,毫无感情投入;6.有偷懒抄袭嫌疑;7.基础知识方面不够扎实。讲评时,着重讲第1点和第7点。肯定成绩时,一般比较全面;指出缺点和不足时,一般一次只重点讲一个,而且估计这缺点或不足是学生下次作文时大多可以改正或者会引起重视的。比如,有次讲评,在肯定成绩之后,我只讲了一个“表达严重不清,不注意炼词、炼句”的问题,演示几个例子,师生一起讨论修改,学生听后,很有收获。有时只重点讲评一篇文章的优劣得失,如上面提及的那篇《故乡,一个春天的早晨》,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到表达修改,都讲;同时,还请那位学生谈写作体会。结果使全班同学很感兴趣,很受启发。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项十分繁复而艰辛的工作,如果我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语文论文6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突破难点“写一个场面”,首先关键的是如何在“场面“上取得突破,怎样让学生对“场面”有初步的认识呢?不可能用解释概念的抽象方法去给学生谈“场面”,这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显得软弱无力,这正是教学的难点。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启发学生的写作愿望。

  因此,我借用了录音手段和教师有感情朗诵相结合的情景法,创设教学的立体情境,引发学生感性地认识“场面”,突破教学难点。一开课,我播放了歌手董文华演唱的歌曲《长城长》,并配合自己精心设计的、富有感情的朗诵:“大家一定很熟悉这首歌吧!这熟悉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令人难忘的199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那场面是多么令人难忘啊:”那感人肺腑的歌声、美妙的音响、扣人心弦的朗诵,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学生倾听着,回想着:五彩缤纷的舞台,气魄雄伟的长城画面,热泪盈眶的观众,掌声雷动的演播厅……栩栩如生的一个个场面顿时展现在学生眼前。这就是场面。生动、直观,学生马上具体认识了“场面”,同时进入了一个为中华民族骄傲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的意境,创作的源泉挖掘了,写作的愿望激发了。产生了非吐不可”的表达感,达到了教学目的。在这里,录音手段发挥了其它手段难以产生的作用,它的优势显而易见。

  二、丰富内容,拓展思路,推动想象通过前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场面,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写作共鸣,但兴趣只是写作的入口,要进一步通过唤起回忆,展开思路,指导学生选择材料,丰富作文内容。这时我首先通过一段谈话,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场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场面“童年的趣事,野外的嬉戏,校园的欢乐,家庭的幸福,那一个个场面都多么令人神往啊!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闸门里一定留下许多精彩的场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忆吧!”这时,课堂上气氛更加热烈,畅所欲言。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认识过程包含了感知过程、思维过程等。如果学生的认识过程只停留在感知阶段,只认识了“场面”,这只是初步的不完全的。作为参与教学过程一个重要因素的录音手段,如果能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开拓思路,自然地进入思维的过程,主动地、兴致勃勃地去思考,去判断,这才能发挥最佳效能。在学生发言谈了部分生活场面的基础上,这时我把握最佳时机按下录音机键钮,录音机中传出了雄壮有力、庄严激奋的国歌乐曲。这乐曲一传出,马上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恰当地刺激了听觉,诱发了学生的思维。这时,我抓紧时机发问:“听到这声音,你们会想起了什么场面?”课堂上又活跃起来了。“听到这乐曲,我想起了晨会操场上升国旗的场面。”“听到这乐曲,我想起了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取得冠军时的场面。”“听到这乐曲,我仿佛看到了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时那历史一瞬间的场面。”“听到这乐曲,我想起了《开国大典》中那万众欢呼的场面。”……思路开拓了,题材丰富了,这时,我又及时播放了一段鞭炮“劈劈啪啪”的音响录音,进一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立体情境。这一来,课堂上的场面更热闹了,学生几乎都举起了手,情绪高涨,进入了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境界:“我想起了除夕那热闹的夜晚。”“我想起了哥哥婚礼喜庆的场面。”“我想起了元宵节舞龙灯的场面。”“我想起了生日夜晚吹蜡烛那快乐的时刻。”……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取得较好效果。

  三、积累迁移,恰如其分,提高效益有了许多的材料,如何指导学生组织材料表达出来,写好自己熟悉的一个场面呢?语文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指导要学生能把阅读训练中所获得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及其它有关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去,所以,这时,我又一次按下了录音机的键钮,播放了《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场面描写的典型片断(第一自然段),用声音引导示范,为指导写作提供范例,渲染气氛,利用“有意注意围绕这一段讨论写场面的基本方法: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一般先后述后分述,把主要的人物及其活动写具体。再让学生结合这一段的写法,谈自己将如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场面,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合理地使用了录音软件,刺激了学生听觉,避免了复习旧知识的枯燥累赘,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复习了阅读教学中学习的知识技能,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最佳发挥了录音的功能,提高了课堂效益。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对录音手段的合理应用有很深的感受:

  (一)要准确、适当地选择制作录音软件,有明确的运用目的,恰如其分,有的放矢。

  如这堂课选择《长城长》就因为学生熟悉这首歌,熟悉这春节晚会的场面,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学中运用录音可向学生提供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的习作范文,使课堂信息容量增大。

  (二)使用录音手段要和其他手段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扬长避短,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播放《长城长》歌曲时我不是单纯让学生听这首歌,放放录音而已,而是用充满感情的、回味的解说和录音紧密配合,使学生的感知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录音优势相辅相成,由此诱发了许多难忘的场面回忆,在课堂上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如果单纯、孤立地使用录音,只能给学生无目的的欣赏,模糊教学目的,失去录音在教学领域里的地位和作用。

  (三)恰到其时,要把握最佳时机。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要凭借生动丰富的音响效果发挥录音手段的功能。录音教学的使用十分灵活、方便、可行,可以根据录音的需要反复播放,可长可短,随放随停,步步深入,化繁为简,恰当地刺激知觉,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感知,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欲望,推动想象力的发展,加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和理解,使习作活动处于高效的思维状态,这是其他手段难以达到的。

  电教手段的使用给我们的作文指导课创造了崭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了必要的色彩感、动感、神韵感、情感、美感,使我们的作文指导课充满创作活力。

语文论文7

  一、影视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

  当今社会,影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作为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教育形式,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提出:“影视片不仅具有德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它还具有优化课堂教学的功能,可以为学科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服务。”影视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宽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和学生的求知途径

  影视教育的内容涵盖了人文地理、自然科学等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因其题材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和观赏的灵活性,使影视教育向语文学科自然延伸,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知识灌输、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开发与利用影视资源的优势,把它融人语文学习资源建设中和语文教学过程中。

  (二)培养学生观察、解读、演讲及写作能力影视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

  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是影视教育的目的。影视作品精彩的画面、生动的场景,可作为学生解读课文的切入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联想思维,帮助学生深人地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主题。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使学生学会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对观察对象进行细致地观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影视作品思想和某个场景进行解读评议、写作演讲,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

  影视教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是学生获取美感的重要源泉之一。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就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一项合适的影视教育活动就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其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情节、逼真的音响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通过观看影视片提升了学生对语文作品的阅读欲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的延伸

  影视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将语文的知识性与实践性结合,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扩大了课堂内的知识容量,突破了所学课文内容的时空限制,使教学从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认真自信的品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激情,增强了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参观纪念馆、展览馆,参加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等活动,开阔了眼界,学以致用,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影视教育与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0xx年3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了“爱国、立志、成才”的“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中小学生校园影视教育系列活动。徐汇区一所学校结合高一语文的鲁迅作品课,以鲁迅先生为揩模,以鲁迅先生的伟大形象引领学生,借助《鲁迅》电影观摩,开展“鲁迅”影视主题活动。

  (一)“鲁迅”影视主题活动的流程及环节

  1.组织全体学生观摩电影《鲁迅》,直观逼真地带领学生走近鲁迅。

  鲁迅先生最后十年工作生活的情景,每一个细小动作、每一句慷慨之词都深深地触动着学生。看完影片之后,他们写下了自己眼里的鲁迅先生,记录自己的感悟。

  2.在语文课上品读鲁迅作品,体会民族之魂形象。

  当看过的镜头在《为了忘却的记念》和《回忆鲁迅先生》等课文中再现时,激起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而文学作品的深奥与耐人寻味,伴随影视形象的记忆,相互补充,相互印证,鲁迅先生的战斗形象和慈父形象震撼着师生的心灵。

  3.走出电影,走进社会大课堂,理解学习鲁迅的意义。

  影视充分展现了鲁迅先生的魅力,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兴趣。为了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鲁迅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和贡献,理解今天学习鲁迅的意义,高一年级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与实践活动

  (1)收集鲁迅的资料,梳理鲁迅先生生平事迹,认识鲁迅以笔战斗的光辉一生。学习鲁迅文学作品,认识其深刻与伟大;对鲁迅作品分类归纳,辨识小说、散文、杂文等作品特点与意义;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了解鲁迅的“韧”的战斗形式,了解鲁迅先生的忧国忧民之情,了解鲁迅不朽的力量,鲁迅民族之魂的核心正是鲁迅先生那赤诚的爱国之心。

  (2)参观鲁迅纪念馆。在教师带领下,研究小组参观位于虹口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走进伟人,回顾他光辉的一生。

  (3)瞻仰鲁迅墓。研究小组瞻仰鲁迅墓,寄托学生们的哀思与崇敬之情,并将参观的照片和整理的史料带回语文课堂,展示、汇报、共享资源。

  (4)瞻仰龙华烈士陵园。研究小组参观龙华烈士陵园,瞻仰左联五烈士墓碑,寻访鲁迅先生战斗的足迹,为了“忘却的纪念”,认识“生命更有意义”的主题。

  (二)“鲁迅”影视教育与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影视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影视教育与社会课堂相结合,影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媒介。高中生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感受力较强,对影视作品也较为敏感和关注。把影视作品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丰富的鲁迅影视系列主题活动中,高一年级各个班级的鲁迅研究小组深人探究,取得了学习、研究鲁迅的多方面成果。

  一是解读鲁迅。研究小组各自选取电影《鲁迅》中的一个场景,以相关的鲁迅文学作品和其光辉的生命片段,来解读鲁迅的.思想。二是演绎鲁迅。慷慨激昂的朗诵、惟妙惟肖的影视配音、别开生面的鲁迅演讲再现、模拟采访鲁迅等表演,让学生走近鲁迅。三是学习鲁迅楷模。通过多元的影视主题活动,激发其参与,借助学习的怡情与迁移作用,引领学生学习模范,争做模范,激发爱国激情,弘扬民族精神,点化“让生命更有意义”的德育目标。四是化为行动。汶川灾情,牵动学生们的身心。祈祷的烛光不会熄,血脉相连民族凝聚力不可摧,师生以义卖、捐款的实际行动,激发强烈的爱国之情、时代责任感。这是时代的民族之魂,鲁迅精神激励当代青年坚强不屈。

  借助影视这一综合艺术媒介发挥其教育的作用,让学生走近鲁迅,让学生怡情自养,在研究活动中感触鲁迅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操。文学与影视相结合,深刻与形象相结合,让学术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形质俱美的效果,促进了语文教学,充分展现了语文的魅力。通过“鲁迅”影视教育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再从社会回到课堂。师生从参与者最终成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创造者,充分发挥了师生学习研究的创造力,共同打造了一堂属于师生自己的影视与语文教学课。

  三、发挥彩视教育作用,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发挥影视教育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全新的探索视角和全方位的感知空间,为学生提供多维的信息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度,提高学生的精神、人文、科学素养,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效。如何充分发挥影视教育的作用,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发掘影视教育资源应用价值,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影视教育资源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直接应用价值是指那此专门为各学科教育教学而创作的影视作品,可以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强的针对性。潜在应用价值是指那些不是特意为各学科教育教学创作的影视作品。经过教师的悉心挖掘和巧妙设计,没有明显教学意图的影视作品,也同样可以应用于学科教学并能够产生教育功效。

  教师要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及认识、选择和把握影视作品的能力,充分发掘和利用影视资源的应用价值,将有价值的影视作品富有成效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成为具有更多影视知识和语文教学经验的实践者和指导者。教师担当着影视教育前期准备和教学设计的责任,要做好有关影视作品信息方面的储备和材料方面的准备工作,选择一些具有良好的启迪性、独特感染力的影视资料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二)围绕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开展影视教育活动

  影视教育是为语文教学目标服务的。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环节,开展影视教育活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属于名著、名篇,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些名著中深奥的思想。将这些名著改编成的影视引进课堂教学,可以真实生动地展示这些名著的时代背景、情节、人物,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通过收集作者生平资料和事迹、影评课、参观访问等影视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超越时空间的局限,走近作者,缩短与作者的心理距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辨识与探究,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三)将影视中最感人的画面和场景融入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内化

  审美情感具有选择交流、益智创新的功能,对于创造具有直接的驱动作用。审美需要想像,创造美也需要想像。而这种想像的动力和中介却是“经过了深刻体验、细腻了解和不断沉思之后认识到的人类情感”。影视教育资源的特点是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画面生动、赏心悦目,为学生喜闻乐见,是学生获取审美情感的重要源泉之一。

  审美情感的内化,重在形象感染和思想情感的升华。教师要把影视最感人的画面和场景融人语文教学,抓住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情节和镜头,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理解、认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获得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陶冶审美情操,提升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审美感情的内化。随着学生情感体验的积累,人文熏陶的增强,经历多次的审美情感的内化,由感知理解转化为正确的信念、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真善美的崇尚、健全的道德人格,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得到质的飞跃和升华。

  (四)引导学生对影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影视作品丰富的内容题材及形象感人的场景,为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体验,扩大了学生的感受力,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加深了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自主完成意义建构,成为教学主体。教师要运用影视作品精彩的画面和生动的场景,给学生提供认知感性材料,充分调动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影视自主学习的潜能,引导学生对由观看影视而形成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把影视资源转化为教学研究讨论的材料,帮助学生对作品有新的认识和更深层的理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五)合理运用影视教育资源,增强计划性和针对性

  合理运用影视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适宜、适当和适时地引入影视作品。适宜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关注较多的、让学生看得懂的、普遍喜爱的适合学生观看的影视片。适当,就是克服随意性,增强计划性和针对性。在语文教学中,紧扣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影视作品,有计划地开展影视教育活动。避免以影视画面替代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替代学生在课堂上读书、思考、讨论,避免因过度的影视教育活动加重学生的负担。适时,就是配合教学进度,切合讨论的氛围,在讨论转折或者高潮处,适时引入影视作品;结合各种纪念日和传统节日,或社会上、学校开展的重要活动,放映内容相关的影片,使学生能联系实际受到深刻教育。

  参考文献:

  [1]袁智忠.影视鉴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xx.

  [2]田梦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语文学刊,20xx,(12).

  [3]陈中.运用影视教育资源创设语文课堂情境[J].教学与管理,20xx,(36).

  [4]段志贤.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8).

语文论文8

  一、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实际情况

  目前,大部分初中语文合作教学依旧采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学生学习成绩高低进行排序,将学生分数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然而,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通过利用合作和讨论方法,无法为学生评分,由此可见,传统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合作学习模式,构建并完善新教学体系至关重要[1]。

  二、完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一)合理分组,激发学生积极性

  由于学生本身存在差异,如果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成绩好的学生互相合作,长此以往,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丧失学习信心,势必会影响教学有效性。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合理分组的重要性,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分组,促使合作学习发挥作用。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组内分工问题,学生理解能力存在偏差,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分配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帮助其巩固基础知识;而学习成绩较好学生要适当增加任务难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之间能够互相配合,相互带动,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鼓励沟通,营造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以教师讲解为主,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合作学习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弊端,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言,与自己交流,发表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建议。例如:在《背影》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提出问题,文章中背景出现的次数与含义等,引导学生谈他们认为感人的情节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互相交流,能够与作者内心产生共鸣,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2]。

  (三)适当引导,提高有效性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叛逆期,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合理安排合作学习,避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浪费时间。首先,合理控制时间,如果合作学习时间过长,学生可能会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反之,时间过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影响学生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控制时间,促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讨论内容;其次,引导并鼓励学生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言,启迪学生思维,也可以向学生提问,营造积极、共同参与教学氛围。

  (四)建立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反思及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手段,必不可少。合作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够单纯用分数来衡量教学效果。因此,应建立并完善新教学评价体系,深入研究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软指标,例如:平时表现等,有的学生原本不爱回答问题,参与教学,现在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应当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肯定。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分数并不能够代表一切,应关注平时学生的表现[3]。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本质与内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分组、分工,把握合作讨论时间,并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更上一层楼。

语文论文9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较传统的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准确,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忽略课前设计和课后设计,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大多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但教学内容和主题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仍有发生,忽视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超出了小学生心智成长和生活阅历水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枯燥。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针对这一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诸多的尝试,但是总体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除了存在形式化的弊端,还存在教学过于自由放任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但是没有具体而充实的内容和有效的课堂组织。有的教师则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手段单一。教师缺乏主动性,只是选择陈旧的教学方式去管理学生,教学气氛沉闷,语文教学显得乏味,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无法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高质量备课,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性工作。教师要依照课标与教材进行高质量的备课。一要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征出发,设立具有弹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制作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要考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需求,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就在生活中。三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注重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

  2.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营造“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一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为重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习需求,创设多元的情境,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适合的方法。二是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相互启发,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思考能力。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定相关活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开展竞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实施创新式管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要适应课标理念的发展、变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能化抽象为具象,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利于学生获得明确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论文10

  汉语拼音里,有三个发“衣”的音和三个发“乌”的音,它们是单韵母小i、小u,声母大Y、大W,整体认读音节Yi、Wu,它们形异而音近。为了教好这几个拼音,使学生及时、准确地掌握好它们的发音、写法及用法,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重组教学内容,重视联系性。

  由于小i与大Y、整体认读音Yi的读音相近,小u与大W,整体认读音节Wu的读音相近,因此,在学习了单韵母i、u后,我将“Y、W”这部分的内容前移,提前教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单韵母i、u的发音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借助单韵母i、u的.音帮助记忆大Y、大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的音,让学生知道,Y、W是声母,读的时候比i、u轻一点,短一点,Yi、Wu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得稍响而且长一点,要直接读出它们的音。这样,学生很快就读准了这几个拼音。

  二、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形象性。

  在教学Y、W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动画——海哥、渔娃漫游拼音王国,将大Y、大W与画面上的树杈、屋顶联系起来,将抽象的字母形象化,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然后再让学生用手中的六根小棒动手摆一摆,学生很快便用一长、一短的两根小棒摆成了字母Y,用另外四根小棒摆成了字母W。这样,学生在看图画、动手操作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很轻松地记住了字母Y和W的形。

  三、寓教于乐、突出趣味性。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读顺口溜、念儿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充分领略到学习拼音的欢乐与情趣。

  为了区别Y、W与i、u,在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跟老师读顺口溜:“大Y、大W是哥哥,小i小u是弟弟,哥哥的噪门小,弟弟的嗓门大,哥哥拉着弟弟的手,弟弟跟着哥哥走。”在孩子们琅琅的诵读声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分清了i、u和Y、W的形和音,并明白了它们的用法。

  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时,边念顺口溜“小i见大y,赶快往后退,小u见大W,边哭边后退”,边将排于Y、W前的字母卡i、u后移,组成音节“yi、wu”,然后,再带着孩子们念顺口溜:“yi和wu,不能拼,直接读出它们的音”,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地将yi、wu繁难的拼写、拼读规则牢牢记住了。

  四、在语言环境中学拼音,加强实践性。

  在学习yi、wu的四声时,我设计了两个不同的练习:(1)拍手对歌,练习yi的四声。(师问:yi、yi,什么yi的yi?生答:yi、yi,衣服的衣……)。(2)看图说句子,练习wu的四声。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梧桐树、乌鸦、屋子、手拿五角星跳舞的娃娃、喷雾器”等图片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让学生以直观生动的形象为依据,练习看图说句子。学生兴致颇高,说出了:“娃娃在屋前跳舞”、“乌鸦在梧桐树上叫”、“屋前靠着一个喷雾器”等句子。由于注意了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拼音,所以,学生不光学会了yi、wu的四声,还在学习中发展了语言和思维。

语文论文11

  1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厌学语文的原因

  1.1基础差,缺乏学习语文兴趣与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具有巨大的力量,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语文十分重要。中职烹饪专业学生以男生为主,他们往往对语文、英语之类的学科缺乏足够的兴趣,更无法提及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烹饪专业学生的语文基础在小学与初中没有打好,因此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稍有困难便会选择逃避,在这种情况下,兴趣难以被激发,还会养成不良学习习惯,学生们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各行其是,无法营造安静、奋进的学习氛围,即使是想要好好学习语文课程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也会被影响、感染,最终语文课堂纪律难以维持,老师教学困难。另外,缺乏学习语文兴趣与习惯,学生就不能主动地将语文知识运用到专业学习与日常生活当中,进而产生“语文无用”的错误认识,学习热情渐消,形成恶性循环,成为语文厌学生。

  1.2教材相对较难

  当前职教版教材与普高人教版教材对于中职烹饪专业语文教学来说,适用程度低。对绝大部分烹饪专业学生来说,教材难度偏高,并且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对教材内容缺乏兴趣,难以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语文课堂上学得十分吃力,学习效果不甚理想,自信心受到打击,同时,老师也难以推进教学进度。改善这种情况不能一味降低教材难度,而是应该根据烹饪专业学科特点,编纂出适合本专业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与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材。

  1.3思想意识方面轻视文化课

  思想意识决定学习态度,当前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厌学语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专业课学习而轻视文化课学习,认为自己到中职的学习目的就是学习一技之长,视野过于狭窄,不能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促进作用。除以上原因外,从教育者角度分析,一方面一些中职教育工作者从思想意识层面也重专业轻文化,不能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他们所掌握的语文教学模式僵化,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能将烹饪专业学科特点融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2中职烹饪专业语文教学策略思考

  对中职烹饪专业语文教学策略的思考与探讨,要综合考虑学生厌学语文的多方面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将语文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把握专业脉搏,提高语文课程的工具性,适当将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加人生活化元素,还要构建起科学、系统、有效的语文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不断改进烹饪专业语文教学。

  2.1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中职烹饪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具相当强的目的性,必然对本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浓厚兴趣,然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相对薄弱。因此,为促进学生学习语文,首要是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起学习自信心,这可以从专业角度来考虑,把语文教材进行改进、创新,将内容与烹饪专业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多方面、立体化实训,课堂上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多一点师生的互动生成;少一点理论性的阐述,多一点鲜活事例的剖析;少一点课堂的坐而论道,多一点实地的情境教学。例如通过“听”的训练来使学生记忆烹饪过程中的要点并能够复述,通过“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介绍菜品等,通过“写”的训练让学生写操作程序报告、自己未来职业规划、求职信等很切合中职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需要的形式来检测他们语文的学习情况。

  2.2鼓励积极参与,让学生体验快乐

  当前基础教育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中职教育亦当如此。烹饪专业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发展,以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课堂活动并亲身参与,例如创新菜品并取菜名,由全体同学来讨论评价,在思想的碰撞中找寻灵感的火花,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2.3教师深人专业,共同把握专业脉搏

  教师要重视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的联系,通过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更新现有专业知识库,与学生共同把握专业脉搏,不断改进语文教学方法与内容,使其更加贴近时代,贴近专业学习。

  2.4提高课程工具性,拓展课堂内容

  语文实则是我们认识世界、体悟生活的工具,在烹饪专业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将课堂延伸到其他领域,例如菜系历史、营养等方面,通过对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开拓他们的视野。3.5构建科学的语文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应该重过程性评价,轻终结性评价;重发展性评价,轻诊断性评价。规避应试教育的弊端,采取现场演示、即兴演说等多种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专业技育旨。

  3结语

  中职烹饪专业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特点与学科特点,将语文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紧密联系,使专业教学与语文教学相互促进,使学生切实得到锻炼与提升。

语文论文12

  摘要:语文课程不仅是知识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德育教育的可靠力量。笔者立足于此,首先从三个角度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就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做好教学导入、完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不仅承担着学生智力开发的重任,同时也是加强学生人文修养,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资源。换句话说,语文教学要兼顾智育教育与德育教育,而学生也只有在知文(智)、知礼(德)的基础上,才算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语文课程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有效凸显,教师也没有从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出发进行德育渗透工作,这极大地制约了课程教学的效果。笔者立足于此,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做了相应的探究。

  1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多重的必要性。首先,就语文课程自身而言,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更具德育教育的优势,因为它的教学内容主要为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中凝聚着大量的美好品德,如团结、友爱、爱国、敬业等,正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如此,德育教育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其次,就基础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流话语,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有效转变传统教学“以知识为纲”的弊端,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深化尽一份力[1];最后,就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言“才者德之师,德者才之帅”,才与德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缺一不可。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课程结构,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2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的策略研究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既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德育教育的主动追求,它对于课程优化以及学生成长都具有突出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学策略的完善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1做好教学导入,实施课前渗透:教学导入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它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引导环节,它能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学导入也是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手段,主题明确、形式新颖的导入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良好的效果[2]。就小学语文而言,常见的导入方式有情景导入法、背景介绍法等,这也是都是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手段。首先,就情景导入法而言,它指教师将课文内容以图片或视频等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加深对文章的阅读兴趣,不仅如此,情景导入还能为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提供帮助。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笔者就将圆明园的复原图与当前的实物图展示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今夕对比中感知其昔时的繁华与当前的没落,从而牢记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其次,就背景介绍法而言,它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做一些背景介绍的工作。背景介绍不仅可以减小学生阅读文章的阻力,也能深化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认知。比如在《开国大典》的教学中,笔者就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年屈辱历史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到建国对我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激发其爱国情感。

  2.2完善教学活动,创新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主要是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它对于最终的德育教育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就何如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方式:

  (1)语言分析法。语文课程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课程,同时也是开展审美教育的课程,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语言优美,蕴藏着浓厚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就以《梅花魂》而言,它里面的“他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对于学生的品格塑造就有着很好的作用;

  (2)形象分析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经典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人物事迹等对学生有着很好的启发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形象分析的方法来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就以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的教学为例,这里涉及到廉颇、蔺相如以及赵王等主要人物形象,其中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廉颇的知错就改以及赵王的知人善任都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优质资源;

  (3)情感分析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选篇感情真挚,如《慈母情怀》等,教师可以采用情感分析的方法来渗透德育教育。

  2.3优化教学评价,完善课后渗透: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终端,对教学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除此以外,教学评价也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手段,恰如其分且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还需要从优化教学评价的角度出发来完善课后德育教育渗透。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堂评价的工作,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展开实时评价,评价的重点不仅需要包括知识学习的内容,还要包括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内容,使课堂评价更趋于综合化,提升其评价效用;其次,教师要做好作业评价的工作。练习作业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业评价是教师针对学生作业效果所作出的具体评价,教师要突破那种单一性的作业评价模式,在评价环节中纳入德育教育的因素。就以写作教学为例,笔者给学生布置过《记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样的命题论文,笔者在评价时,并未仅仅着眼于文章的文笔或叙事结构,同时加入了文章中的思想内涵的评价,对那些有着正确价值取向的文章,笔者给予必要的赞扬与肯定。

  3结语

  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深远。小学语文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需要从教学导入、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

  参考文献

  [1]何金侠.略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1(06):72.

  [2]郭学府.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J].教育科研论坛,2010(10):17-18.

  [3]扈秀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初探[J].出国与就业,2011(16):247.

语文论文13

  一、学生分工明确

  在进行分组以后,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给学生安排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小组必不可少的一员,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责任感,会不由自主地认真地完成自己法任务。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得以提高。一般一个小组需要4到6位成员,而学生也是要不同层次都有的,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就做点简单点的工作,例如给文章分层,把握文章整体思路等,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即使地提出来,能力稍微强一点的学生则是担任讲解合作阅读的内容,呈现小组合作的结果,能力好的同学就要根据同学的了解点评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哪里做得比较好,并且即使解决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同学所提出的问题。

  二、各个小组间进行交流

  当每个小组的鉴赏阅读取得一定的成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间的交流,每个小组派个成员上讲台上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结束以后先是本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或者是补充,让偶再由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评价,指出他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题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可以进行探索,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探究的时候,就可以使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为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研究的课题,例如一个小组专门探索鲁迅先生《呐喊》小说集中的人物形象,一个小组可以研究曹禺的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还有的小组可以思索巴金的《家》中的艺术手法,这样每个小组研究的'方向不同,到时候,等每个小组都研究的差不多了,教师可以组织在班级里进行成果展示,详细的讲解每个小组的收获,那么这样,同学们不仅可以掌握自己所研究的名著,还可以对其他的名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短短的时间内有巨大的收获,教学效率明显会提高。也可以让学生在同一个课题上进行研究,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比如,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给《麦琪的礼物》重新编写一个结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在班级里进行分享,看看其他人的想象与自己的有什么不同,可以给自己怎么样的提示,看别人的想法哪里比较好,哪里是有明显的缺陷的,例如不符合事实的,进行再创作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依据,切不可脱离原来的文本,与前文不符。

  当学生的阅读研究以后,在展现成果的时候教师的态度一定要好,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果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他们认真的投入研究的精神给予嘉奖,然后在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进行点评,首先要花大部分的时候寻找学生研究成果的可圈可点之处,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那么成绩不太好,对学习已经不抱什么希望的学生,适时的表扬会激发他们学生的热情的,让他们重新投身到学习中去,然后才是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但是一定要注意口气,一定要委婉一点,不要无意间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高中的学生自尊心是很强的,容不得一点的伤害,最后,教师在进行总结,给出自己的观点建议。而且在研究的过程和展现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营造平等,宽松,自由的环境,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身心愉悦,可以畅所欲言,这样的话,课堂气氛一定会很活跃,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而进行小组的探究性阅读则更是锦上添花,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小组合作是一个集体的活动,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了整个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肯定都会普遍提高,而学生的合作意识也会不断地加强,同学之间的关心也会更加的亲密,社会交往能力也必然会提高的,班级凝聚力也会提升。这样学生就可以使得各方面都得以均衡的发展,而不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语文论文14

  一、中学语文课堂现状

  语文课堂上的形式多局限于教师问和学生答,或者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中。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讨论交流中对于课文内容没有深入的体会,导致语言内容肤浅,看似热闹非凡的课堂中,实际讨论的问题都停留在肤浅的表层上,教师的指导也没有突出教学本质。例如在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特点上重点讨论,而针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受封建制度残害下产生的以及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态度却一带而过,忽略了文章的重点内容,讨论较为肤浅。

  二、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的要点

  (一)通过诵读来体验文本

  《辞海》中对“返璞归真”的定位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语文教学中的返璞归真,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自由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诵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手段,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文本产生自我认知和体验。在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同时,学生能够体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以及意境。例如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让学生诵读的同时,闭眼想象:驾一叶小舟,随风飘荡,任船所至,观赏景物。蓝天、青山、绿水,耳畔传来的尽是大自然的声音。如此,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吴均寄情山水、远离世俗的情怀。

  (二)注重文本体验

  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脱离了参与性,那就失去了体验、感悟的本质。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将文本内容与生活相互联系,找到文本中与生活中相似的共同点,让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达到感同身受的境界。例如在《多一份宽容》的教学中,不能单纯停留在文章字句的理解和分析之上,而应该关注与贯穿始终的关键性词语“宽容”上,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字句意义的基础之上,联系自身的生活环境,联想一下自己的生活中可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如何面对和如何解决的,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感受的整理,让每个学生心中对“宽容”有了不同的诠释。教师在通过学生自身的感受来与作者的思路相融合,引出作者最终想要表达的宽容待人,正确处理和谐人际关系的`中心思想。

  (三)学会品析文本

  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精读来揣摩文章当中的内蕴,并且体会作者的用意。所谓的反复精读,指的是通过精读来理解言语的含义和文章内涵;再次精读文章,了解其中运用句式;又一次精读文章,洞悉其中的层次和写作手法,通过多次的精读来达到深入地了解言语、句式、内涵,继而做到有感情的朗读。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首先进行略读,将其中感人画面在脑中呈现,随后进行进一步的精读,重点针对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几个动作的刻画进行体会,“探、穿、攀、缩、倾”几个动词将整个手脚的动作刻画得淋漓尽致,再一次呈现了憨厚朴实的父亲形象。再次精读,学生会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验到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父爱,以及儿子对父爱的感激之情。在对文章进行精读以后,加之反复的诵读,教师从中引导学生理解其中字、词、句之间的结构关系,通过对文本的品析提高学生对文章精华之处的感知,有利于在阅读其他作品时,学会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结语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不失语文教学的原汁原味,从中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和意境。语文教学中的返璞归真并不是倒退,而是在语文教学中寻找正确的方向,带领学生步入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通过返璞归真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心阅读、深层次的讨论、时刻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们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亲历阅读的全过程,以多媒体教学作为适当的辅助,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语文论文15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表达交抄流部分明确要求:观点要明确,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进一步提高记叙、议论、叙述、描写、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议论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表达方式之一,因而议论文也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文体之一,可是现实情况是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不会写作议论文,主要原因是前几年高考话题作文一统天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淡化了文体意识。基于这种情况,学生写记叙文多叙述,缺乏生动、形象的描写;写作议5261论文,不着边际的叙述代替了深刻有力的分析;写作说明文,不知如何下笔。

  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议论这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因此议论文也成为高中学生必须学会运用的一种文体。针对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老师应该担负起引导者的责任,指导学生写作,切实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我认为,教给学生具体论证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几尝试,略见成效,仅此抛砖引玉。

【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论文05-30

语文论文(经典)05-30

语文教学论文12-15

语文论文[荐]05-30

语文教学论文05-21

高中语文论文03-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07-2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初中语文论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