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论文

时间:2024-05-30 17:10:59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语文论文[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论文[荐]

语文论文1

  1.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

  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思维的转变,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这时,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就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共鸣,是适应于这种新需求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各项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有效性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施

  2.1以新的教学理念设计新型教学模式

  2.1.1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哪种学科的教学,教学模式的设计都必须依循教学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准则,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都不能偏离这些最基本的东西。

  2.1.2符合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努力达到的,设计教学模式必须要符合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目标。

  2.1.3符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教学方案还必须考虑到高中生的自身特点,如心理特点,认知特点,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1.4符合高效性原则任何一堂课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不可能无限时的上下去,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提高,如何制定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2以兴趣为引,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了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有效性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有话说,让学生愿意说话。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与通过古板的方式说出来,所取得的效果必然是截然不同的,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无疑是一种好的方式。

  2.3考察课本教材,选择合适内容

  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典,宜读的,但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将这些课文全部上完,即使上完了,取得的效果也不大,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的挑选一些内容来进行课堂教学,将课本内容当成例子来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文本出发,让学生发散思维,从文本中学习到阅读、思考以及创作和再创作等技能,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要抛弃过去将课本视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的认知,使用教材应当更加灵活。

  2.4在课堂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互动仅限于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的方式,这种方式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了课本之上,也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改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改变,教师不再只站在讲台上说,而是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课堂上不再只有教师问学生答的互动模式,而是产生了学生分小组探讨问题的学生内部互动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幅提高,并开始渐渐认识到学习不只是听老师讲,也应当自己主动积极的去学,因此,为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当多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2.5在课后进行恰当有效的课堂总结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体,但不能只看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与其主体地位,还应当注重课后总结的必要性,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所学内容的概括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种课后总结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与巩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映出来,以便教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调整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如何在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是每个教师都应当探索的问题,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索有效性教学,同样也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思索的问题。

语文论文2

  语文论文:谈学法指导的有关特性

  学法指导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研究学生怎样才能会学习。教师能否“导”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看“导”得是否科学,即能否充分研究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根据所“导”对象的年龄、年段进行个体分析,找出个性心理特征,并藉此对“导”的过程进控制,体现学法指导的科学与正确。具体操作应注意学法指导的几个特征:

  1、学法指导的规律性

  学法指导贵在揭示学习全过程的规律性(因为学习本身是有规律的),只有体现规律性,才有指导的高效性。如语文学习,其规律包括两方面:

  一是学生的认识规律。一般说学生认识的发展可分为动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反馈六个阶段。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制约学生学习的规律有“内在动力规律、有序整体规律、获取信息规律、记忆规律、知识与智能促进规律、情感制约规律”等。

  二是学语文的规律。学语文规律很多,无论字、词,还是句、篇,都有各自不同的规律可循,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便可以自能读书,自求知识。

  2、学法指导的艺术性

  (1)导言中指导学法的艺术。①引旧成新,迁移学法。即教师在研究新旧知识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的复习检查,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新问题。②审题激趣,提示学法。即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或教学需要,审题在前、中、后皆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借助审题(题目是文眼),激发学生兴趣,提示学法。

  (2)提问中渗透学法的艺术。好的提问,可激发学生思维,渗透学法。如以小语《白杨》为例,教师可依次提问:①课文中描写白杨树外表有什么特点?②白杨内在有哪些特点?③作者赞扬的是边疆建设者的崇高思想境界,可为什么先要描写白杨树呢?这三个层次的提问寓含着借物喻人一类阅读文章的学习方法:①初读,重点找出物的外在特点;②再读,重点找出物的内在特点;③精读,重点理解物与人的联系。

  (3)引导中提示学法的艺术。即教师在教学中不单纯引导学生领会知识、纠正错误答案,还要指导读书方法。

  (4)示范时把握时机的艺术。示范的最佳时机需视教材、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可在指导前,也可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在教学结束时回顾总结。

  3、学法指导的示范性

  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孕伏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应提供模型、典型教材及作出良好示范,使学生便于从教师示范中领悟,总结出学法。具体有两种:

  (1)明示。其操作过程是“明示”→“领悟”。即教学开始,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将按什么方法学习,接着按老师所示方法学习,对学法由浅入深地不断领悟,逐步深化对学习规律的`认识,最终达到学法指导的目的。

  (2)暗示。其操作过程是“领悟”→“明示”。即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地将某一学法暗含在每步教学环节中,到了关键处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总结经验,促成学生的“领悟”,再经教师明示,将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

  4、学法指导的针对性

  如语文课,教师只有按不同年级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才符合儿童少年学习语文的规律。如记叙文,虽然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类,但学习这类课文有它的共同规律:

  (1)明确记叙的要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即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入手,弄清“写什么”;

  (2)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认识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或认识事件的思想意义,或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即弄清“为什么写”;

  (3)引导学生具体感受文中语言运用上的精妙之处,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中心思想表达出来的,即弄清“怎么写的”问题。

语文论文3

  一、开设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对老师的评级系统却不够完善,从而导致选修课的监督制度不严厉,使得选修课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上去。然而,高中语文的考试中也会涉及到选修课的知识,评价系统的不完善,使得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学生在选修课方面的成绩难以提升。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

  (一)正确设置选修课的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高中语文选修科目较多,教材的种类也多,与当前汉语的教学不相复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应该缩短学习,减少课时。从“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这一点出发,语文选修课的模块、课程设置都应该加以重视。此外,选修课的学习不能像必修课那样全面兼顾到,要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们的喜好和擅长进行课程的设置。选修课教材只是提供一些材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相关的设置,充分利用课本材料,使学习达到最有效的学习目的。此外,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分类目标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例如:选修1中的“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等模块,其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也包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但是实际上老师只看重其中的一个,而忽视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两个方面都要兼有,就会使得课时不够;再如:“古典文学文化”模块,可以分成《古典诗歌鉴赏》、《李白诗歌鉴赏》,一个模块怎么教,要看老师怎么的拆分,需要老师花时间去思考。

  (二)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和评价形式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样对教学方法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内容,确定出教学重点,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创设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例如:在“主题辩论”“、影视欣赏”“、汇报演出”“、学生讲坛”等主题时,老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情境,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前面讲到选修课评价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老师可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出自由灵活,可以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评价内容及形式。例如:在学习《中国小说欣赏》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以下的评价方案,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出一个选择:

a、在学习这一节课前,请学生阅读两部相关的文章;

b、选择教材中人物进行评价,可以从人物、主题、艺术方面来进行评价;

c、围绕本节所讲的内容,组织一个辩论会或者演讲会。以上三种评价形式角度不一样,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

  (三)将泛读与精读区分开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中美教育的差异在于,中国是按部就班的将知识传授给孩子,这样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好,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这样不利于学生自由发挥,抑制了学生的特长发挥,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于欧洲的一些国家来说,他们要求高中生读一些本国作家的名作,不会给学生太多的选择,而是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他们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完整的学习完一部文学作品,让所有的学生都要读完”。相比于这些欧洲国家,中国的高中生面临考试和高考的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精读一些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我国高中生阅读面狭窄,再加上课程设计的不一样,就会使得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选修课的教学,可以多一些“自选动作”,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老师在讲解选修课的时候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选择性的去讲一些内容,可以读后回答一些问题或者读后对文章写一个点评以及总结。精读与泛读可以由老师来决定,老师可以根据内容适当的选择内容来进行授课。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选修课一直受到老师们的关注,但是,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使得高中选修课的教学不是很理想,这就需要高中语文老师勇于探究,随着改革的深入,更需要老师们不断实践,总结出能够适应高中生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成绩提升。

语文论文4

  1、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2、文能言声,我想文章正是你心灵的反映。人生的路途确实很曲折,也很漫长,但只要你努力执着地往前走,成功的桂冠必将属于你。

  3、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4、真是“下笔如有神”啊。看来你一定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内容如此丰富,更显示了你的文学功底。只是如果把材料再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调整一下,此文会更精彩。

  5、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6、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7、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8、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9、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10、你是个很有主见又不乏真知的学生,对你的观点我十分认同,但如果行文安排中结构再紧凑些,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11、全文眉目清晰,生动紧凑,趣味性强。

  12、可以说你的文章充满了真情实感。人嘛,失败在所难免,有勇气能面对失败就更加难能可贵。我相信是金子,总会有闪光之时。希望你尽快调整心态,你将会发现天空更加湛蓝。

  13、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14、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15、作为随感,你的文章文思敏捷,意愿纷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生体验的丰富和思想感情的细腻让老师感到惊讶。希望你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写作中形成一道属于自己的风景线!

  16、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17、文如其人,你的文章和你的为人一样朴实、豁达。你的作文功底很好,这也是你长期磨练的结晶。希望你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用心感受和体味生活,写出更加感人的好文章。

  18、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

  19、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20、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

  21、文能怡情。不能把写作文当成自己的一项负担,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22、关于生命脆弱的话题,我们在平时似乎已听了许多,它能在一刹那消失。如果你在田野,漫步于森林,脚踏落叶,仰望蓝天,你是否可以感到生命的呼吸?是的,世界因生命而美丽,生命需要互相关爱,这正是你的《断章》所要表明的主题吧。

  23、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24、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25、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

  26、全文几句俗语的引用恰到好处,以怀旧为线索。这正体现了你的思想意识。

  27、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28、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29、语言得体而富有浪漫色彩,文脉畅通,彰显出知己“书虫”的形象以及“我”与“知己”的“知”“己”之情分,灵动、俊雅。

  30、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31、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

  32、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33、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34、你的文章很有创意——用几何证明题的形式来完成构思。全文文学色彩很浓!

  35、你能够由雪联想到人生追求,从生活细节出发,创新精神可嘉。本文体现了你平白的文风,谁说“白开水”不是最佳的饮料?

  36、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了主题;情节也颇具匠心,整个故事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语言朴实无华,采用白描手法,作者的爱憎包含在叙述之中,能让读者去体会,去深思。

  37、清秀脱俗的字迹透脱着你的聪明智慧,稳中求进、扎扎实实是你今后写作努力的方向

  38、这篇文章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让你的思想可以在这里自由的驰骋,这是你最大的成功之处。老师要提醒你的是透过纷纭的世事,总有一些准则可供我们处世时把握,让你的思想更深刻些,你将会时时收到“滴水看世界”的效果。

  39、总写着许多梦幻般的故事;少年心中,总装着许多神奇的向往。这一篇短小的文章,像是一叶载满梦幻的小舟,盛装着作者的童真、梦幻、向往和刚刚起步成熟,向着远方进发。

  40、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41、虽然写作对你来说并不是很喜欢的,但你却像蜗牛一样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坚持写作,从不辍笔。你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以你的个性定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42、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43、如许娟秀的字迹,清晰严整的结构,不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一点老师真的应该向你学习。就让我们在今后的中互相促进好吗?

  44、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45、虽然你能身心愉悦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但社会的发展已经全球化,所以你应该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集体生活之中,适应社会的发展。

  46、作者“形散神聚”地驾驭能力很强,整篇文章一气呵成,行文如流水一般,给人明快舒畅的感觉!

  47、文章对……的气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对文章重点…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

  48、注意观察具体事物,并展开合适的想象,这是的成功之处。

  49、我忍不住要多看两遍,真好!

  50、你真棒!最近学得真棒!

  51、喜欢你深刻的见解,喜欢你爱思考!

  52、祝贺你每次都考一百分!

  53、就这样做下去,孩子!

  54、喜欢你的认真劲儿!

  55、你努力,你收获,你勤奋,你成功!

  56、我发现你的成绩又提高了!

  57、今天我太高兴了,因为看到了你的作文!

  58、喜欢你的言语,朴素而富含哲理。

  59、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60、语言朴实简洁流畅开头和结尾都很自然准确

  61、开头简洁自然结构清晰心理描写真实体现出作者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62、这篇短文的特点可概括为亲切温馨隽永

  63、文中描绘的…清新活泼欢快明朗字里行间跳动着的童心使文章也有了生命力

  64、文章凭着丰富的`想象凭着多彩的语言将…呈现读者面前

  65、文章简洁明了语言平淡朴实

  66、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力丰富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生动活泼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67、借景抒情托物咏志很特色

  68、文章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和生动描述演绎出一篇精彩的童话故事读来饶有趣味

  69、巧用伏笔是文章的一大特点文章第一段就为全篇故事的发展做了极好的铺垫这种构思非常巧妙可以借鉴

  70、这是一篇很有新意的…文章构思巧妙语言朴实自然

  71、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是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

  72、想象力较丰富极具新意开头自我介绍引入下文另外文章语言简明扼要风格幽默误诙谐

  73、文章不长但过程叙述得很清楚人物的活动描述得也具体真实可信生动有趣全文结构紧凑完整文笔也较流畅

  74、情节生动有趣叙述清楚完整也表现出作者的聪明机智充满了家庭生活情趣文笔流利活泼

  75、你很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展示了…文笔间渗透了情感

  76、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77、主题含混晦涩,文意渺茫含糊,写作目的不清。

  78、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言而不实,空而无力。

  79、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80、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

  81、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82、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83、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84、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85、情节平直,毫无悬念,平铺直叙似记流水账。

  86、过程详细,结尾却简略不全。结构不合理,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87、构思不合常理,内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88、情节大起大落,转换太快,不够连贯自然。

  89、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

  90、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

  91、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92、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

  93、叙述事情条理清晰能正确地使用动词运用比喻贴切生动献计献策读后能从中受到教育

  94、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

  95、这篇文章以具体的事例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别致的写法表现了对美好心灵的由衷赞

  96、你的字迹工整,书写很优美老师要向你学习。作文选材如果再新颖些,肯定会与书写交相辉映。你认为呢?

  97、太棒了!你的作文,再现了东北人的憨直爽朗,使读者顿感神清气爽。语言流畅至极,通感运用尤为巧妙。你的笔锋具有征服力和感染力。努力,再创辉煌!

  98、观审入微,描写生动取材精慎,安排巧妙描写灵活,笔调轻松主旨正确,表现详明故事新颖,文字明洁

  99、吐词雅洁,文字生动叙事畅达,抒情真摰叙述简洁切题媚媚道来,趣味横生清新流畅,自然有致

  100、文字生动,写景如画刻画入微,栩栩如生描写深刻生动文句优美,叙述生动描写深刻,结构谨严

  101、取材新颖,文笔老练结构谨严,叙事详尽内容充实,文字流利行文洒脱,趣味隽永布局新颖,用词简洁

  102、层次井然,结构严密记事生动有趣哀腕悲痛,感人肺胕语重心长,句句感人真情流露,感人殊深

  103、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104、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105、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

  106、文中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107、文中将…写得细致入微

  108、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109、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作文更显自然亲切。

  110、轻松有趣,颇切题意立意甚佳,辞亦明畅

  111、情感丰富,识见超卓言辞恳切,一气呵成

  112、文中简短,意味深远笔调美妙,余味无穷

  113、行文流畅,情意恳摰

  114、文笔老练,气势磅礴

  115、描写细致,颇切题意

  116、情致悠然,淡远雅尚

  117、引证不适切,语意欠详明

  118、虽切题旨,但不畅顺

  119、思路不清,意不明晰

  120、用词欠妥,语气不贯

  121、识见不高,说理也欠圆妥

  122、材料太贫乏,理由欠充分

  123、组织欠严密,辞意不明畅草率成篇,内容

  124、文中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125、开头简明扼要

  126、文中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

  127、文中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作文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128、文中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129、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

  130、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

  131、文中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132、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

  133、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134、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135、文中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136、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137、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138、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139、文中边叙事边抒情。

  140、你很善于观察生活,能敏锐的捕捉一个个有意义的瞬间;你是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141、文中的语言很流畅,也写出了老师的感受。你是老师的知音,希望我们共同切磋,在文学的百花园中采撷芬芳的一束。

  142、对不起,这一段老师没有读明白,你愿意为老师再解释一下吗?谢谢你。

  143、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144、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145、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作文增添了不少情趣。

  146、文中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

  147、文中想象的合情合理。

  148、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49、文中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

  150、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151、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语文论文5

  在整个课堂教育体系中,自主的学习活动应贯穿始终,让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为其他学习活动的基础。也就是说,在课堂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能把学生看成一无所能、一无所知、空空如也的瓶子和布袋。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学生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并非什么都需要教师教了才会,当学生投入到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去,你会看到学生智慧火花不断闪现,你会发现学生创新的潜能无穷。

  一、心灵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心灵自由是指不受传统观念的羁绊,也就是做到人民教育陶行知倡导的六大解放中的`第一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作为教师,必须自觉地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情趣带进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要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真正达到心灵的自由,为开展语文自主性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议论自由是自主学习的条件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表明:学生是人本、自由、多元和个体的。这就告诉我们,要全方位地解放学生,不但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而且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种群体的语言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有让学生说,学生才能愿说,敢说,并逐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思维成果从零碎型过渡到整合型再发展到价值型。像我们语文课中经常出现的:老师,我想问、老师,我有个建议!、老师,我有不同看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让我来!以及同学们,我想请你们等提问式、建议式、质疑式、补充式、邀请式等发言,就充分表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冲动,形成自主性语文学习亮丽的风景线。

  三、行动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冲动意识,渴望伟大。而要让学生真正伟大起来,必须遵循陶行知的教诲,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双手。例如,每天的晨读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读一读,每天的午练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字体练一练;语文课上读书、发言、作业、活动的形式可由学生自己确定或选择。

  实践表明,只有真正达到了心灵自由、议论自由、行动自由,演绎出自主性,语文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的乐土。

语文论文6

  【摘要】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经过我们艰苦摸索与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课堂阅读教学的状貌也大为改观。但写作这一块存在不足,不成系统,并难以操作,致使作文教学不能有序进行,作文教学发展比较滞后。有必要对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一番分析,寻找对策,走一条弥补教材不足,符合写作教学规律、振兴写作教学、提升写作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 写作;语文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经过我们艰苦摸索与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课堂阅读教学的状貌也大为改观。但写作这一块存在不足,不成系统,并难以操作,致使作文教学不能有序进行,作文教学发展比较滞后。有必要对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一番分析,寻找对策,走一条弥补教材不足,符合写作教学规律、振兴写作教学、提升写作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我在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的

  作文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语文分数的优劣。但事实上,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写文时,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针对此现状,我在每接一个新班级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培养。利用“乡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和神秘感,使学生找到榜样和信心。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作文在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及日后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心理上重视,态度上端正,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力求有序,注重技法

  某些学校现行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的无序化。教师随意出题,学生盲目写作。其是针对教学大纲的哪一点,要达到何种训练效果,学生昏昏,教师也未必了然。日复一日,长期低层次机械性的写作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为改变这一弊端,我尝试实施“网络一体化”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谓“网络一体化”作文教学,就是把中学作文教学看作一个整体,把教学目标分解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循序渐进,学有所得,写有所获。

  在力求作文教学有序的前提下,教师还要认真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范文引路,巩固迁移”的教学方法。所谓“范文引路”,就是师生共同搜集一些精美文章,在课堂上师生一同鉴赏,赏其语言,品其技巧,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吸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有仿入门,有法可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巩固迁移”,就是通过一段练习学生熟练掌握了某种格式后,教师因势而导,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同中求变”,写出更多的富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文章来。

  三、强化练习,点面结合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任何完美的理论若不同实践结合起来也是徒劳而无益的。因此,我把“强化练习,点面结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付诸教学之中。“点”就是由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写作的文章;“面”就是配合教师“作文网络”而进行的有条件限制的学生作文。为此,我一改原来两周作一次文的做法,要求学生“每周一小文,两周一大文”,“小文”即“点”,“大文”即“面”。为了使学生思想活跃,文路畅通,取材广泛,能保持高昂的写作兴趣而不感到厌倦,我坚持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给学生“通报”当日的“社会新闻”,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同时在班内创办“手抄报”等第二课堂,择优发表学生习作,适时对学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这些措施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班内形成人人爱好写作、人人参与写作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差异,分类指导

  在教学调研时发现,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作文教学的定位、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作文序列的设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安排,作文的指导与评改。如果处理不当,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提出以下作文教学的要则,供实际操作中借鉴。

  1、作文教学要有指导序列,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为弥补教材编写的不足,教研组、教师应对初中的作文教学有整体筹划,各年段,每册应有作文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的重点文体、写作知识、写作要求,训练范围与题型,作文训练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大小作文的配合,以及每次作文的指导方案。各单元的作文教学应有训练的侧重点,扎实、有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作文教学要凸现学生的个性。

  作文是学生的个性再现,这是作文的本质特点,让学生依据生活有感而发,抒写心灵,再现思想。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提炼思想观点,构思作文。学生根据作文要求,通过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与议论,发表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看法,表达有此引发的思想与情感。最高境界是学生鲜活的个性跃上纸面,读其文而见其人。

  3、作文教学要注重素材积累与思想锤炼。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厝而就的,重在基础,重在积累,要两手抓,有素材可写、有观点可说。因此,功在平时,要按照上述“素材序列”中提到的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积累素材;采用“平凡生活,深切感悟”、“以小见大,挖掘深意”、“逆向思维,创出新意”等方式,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在作文讲评过程中,锤炼思想,不断提高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能力,写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文章来。

  总之,我只这样分类指导学生作文,对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效果,也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中,我应该对日常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使自己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向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努力做到:让学生变得爱学习,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语文论文7

  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恰当地利用好这一媒体辅助教学 ,是我们现代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重要任务。计算机有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着极大的潜力和灵活性。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我认为对于学生个别化的学习,帮助甚大。它有助于学生主动和自觉地学习;计算机生动的界面和交互性环境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生动、情趣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很方便地走进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特殊环境,体验和经历那些平日无法实现或难以实现的'事物物理变化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第十册第6课《田忌赛马》时,先在屏幕上演示齐威王与田忌第一次赛马经过及结果,接着再出示六匹马图象,让学生为田忌想办法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来胜过齐威王,这样一来,学生一进入角色,兴趣倍増,在此环境中轻松理解了第二场赛马的原因。

  计算机教育教学,对于教师直接提供了不少方便。它有助于教师选择各种题材和内容,使得常规手段教学中难以开发和表现的物理现象和较复杂的关系,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展示和交互的教学环境,使得各种教学信息呈现的方式更加自然和方便,也使各种媒体的交互界面更趋于合理、逼真化。

  总之,计算机辅助教学广泛地运用好,使得信息资源更丰富,扩大教师、学生更快获得信息,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为优化教学手段,培养现代化创新型人才

  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论文8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的`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描写角度从上而下,从山头到山腰再到山谷,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来进行仿写训练。随笔写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或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行写作练习。随笔练习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将读和写分离,要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语文论文9

  一、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1.医卫工作职业的要求

  医卫工作职业的要求是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又一意义。卫生学校招生与其他中职学校一样,对教学对象的招收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只要学生有初中毕业证,即可免试入学,这样招收学生将面临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学生为文化素质更是难以得到统一。从医卫工作职业的要求出发,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呼唤具备人文素养的高质量人才是大势所趋。

  2.有助于卫校自身发展

  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还表现在有助于卫校自身发展方面。中职卫校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要想取得有利的发展地位,必须基于人文教育开展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学生,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称为是卫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探索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中职卫校语文教学水平,使学生在语文学科里获得深厚的人文修养,在了解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挖掘教材,丰富人文教育内涵

  挖掘教材,丰富人文教育内涵是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中职卫校语文教材的内容大多数为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对于这些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积极加以利用,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审美能力等,丰富人文教育得到内涵。如在学习《祝福》时,对于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应略讲,要让学生意识到这样一种悲剧美的审美体验,赋予人文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道德和品质。

  2.重视阅读,感悟人文精神世界

  重视阅读,感悟人文精神世界是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的性情,在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安排学生阅读语文课本时,应重视学生的非功利性阅读,也就是说不以完成课后习题、课后讨论等为目的的阅读,而是凭借个人的兴趣爱好、内在动力去阅读,与此同时,提供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其中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内涵、感悟人性哲理,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强化写作,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强化写作,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对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也至关重要。写作是更广泛的表达与交流,在强化写作,通过写作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师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给孩子们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写,少搞命题作文和文体限制。其次,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内心世界为写作的逻辑起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写自己,多写“情”、“义”、“真”、“美”,以此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4.加强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社会

  加强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对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也必不可少。对中职卫校语文教学而言,要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要课内外结合地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在具体做法上,语文人文教育要引导学生积极接近自然、观察社会,参加社会实践,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的语文教育才具有本质上、终极意义上的价值。同时,学生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在。可以说,只要我们走进了生活,就会感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三、结语

  总之,基于人文教育的中职卫校语文教学研究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中职卫校语文教师而言,在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时,应挖掘教材,丰富人文教育内涵;重视阅读,感悟人文精神世界;强化写作,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加强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不断探索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中职卫校语文教学水平,进而促进中职卫校语文教学的发展。

语文论文10

  【摘要】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文分析不仅关系着高中语文教学效果,而且对于学生的整体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找准内容切入点,深入领会文章意旨——职业高中语文课文分析浅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找准内容切入点,深入领会文章意旨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针对高中语文课文来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分析能力,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找准切入点;领会

  文章主旨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而深入领会作者表达的含义。对于高中语文课文而言,其所有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才编入到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对高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蕴含的精彩也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挖掘,需要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意义,领会文章的精美之处。因此,要加强对高中语文课文的找准内容切入点,深入领会文章意旨研究,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分析能力。

  一、找准内容切入点,深入领会文章意旨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课文的学习中,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深入领会文章的意旨,就需要学生能够做到庖丁解牛一样对文章整个进行系统的剖析,才能领会文章的整体意义。而要深入领会文章的意旨,则需要做到找准内容切入点,文章的意旨与文中的内容相呼应。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文章内容的内部分,另一部分是作为文章框架结构的外部分,只有深入剖析内容才能领会文章的意旨。以高中语文课文《绝品》为例,首先,只看文章题目“绝品”,那么就会产生疑惑,何谓绝品呢?其次,再从文章的整个框架结构入手,也无法领会到作者的意图;最后,从文章题目到结构都无法体会到文章的意旨,那么就需要从文章内容着手,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学生能够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是以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围绕一幅唐代珍品画作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故事。从这篇文章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这幅唐代珍品画作是“绝品”,其画裱技术也是“绝品”,更重要的是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这三人的人品更是“绝品”,从中可以体会到,该篇文章的主要意图就是诚信做人、忠于友情、爱国之情以及对国家文物珍爱和守护的民族情怀,这才是《绝品》所表达的意旨。因此,只有找准内容切入点,才能深入领会文章意旨。

  二、针对高中语文课文来进行深入分析

  (一)将课文题目作为切入点。一篇文章的题目对于整篇文章而言就是眼睛对于一个人是心灵窗口一样,文章题目起到了统领全文的意义,其表达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冰心女生的《我的父亲》一文中,将文章题目作为分析的切入点,“我的父亲”这四字标题直接反映了文章作者的写作对象是“我的父亲”,直接点明了文章主线。通过对简短、准确、干练的课文题目的分析,直接能够了解文章所包含的主要信息,一旦学生能够抓住文章题目切入点,那么就会对后续整篇文章的学习、理解和分析具有一个明确的领会目标,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将作者思想作为切入点。将作者思想作为分析文章的切入点,其能够直接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理清文章作者的整体思路,对文章理解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将该篇小说按照作者的思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马蒂尔德从佛莱丝杰夫人手中借来了项链;二是在部长晚宴中,马蒂尔德无意中丢失了从佛莱丝杰夫人手中借来的项链;三是为了偿还佛莱丝杰夫人的项链,马蒂尔德借了大笔的债务来进行偿还;四是马蒂尔德利用十年的实践终于偿还了所有的债务,最后却得知这条项链是假的。通过将作者的思路进行理清,学生很容易就会了解《项链》这篇小说的框架结构,进而深入到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内心,体味马蒂尔德的生活和情感变化,进而深入剖析19世纪法国小人物的悲喜命运,体会到这些小人物的生活现状。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课文分析活动时,要从作者思想内容进行切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理想情感和现实情感,进而深入了解文章表达的意旨。(三)将关键语句作为切入点。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中明确出现了一些关键性的语句来表现文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意图,这些关键性的语句被称为该篇文章的“文眼”。学生和教师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要着重寻找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只有找到这些关键性的语句,才能够领会文章的要点,深刻体会到文章的意旨。例如,在钱穆先生的《人生三步骤》中,对该篇文章的分析,是通过找到其“第一步骤是生活”“第二步骤是齐家”“第三步骤是治国平天下”这三个关键步骤来分析文章的意旨,文中生活表达了物质文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达了人文思想、德行则表达了人的最高境界,从这三方面直接能够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从中可以深刻领会文章表达的人首先要讲究物质文明生活,其次要讲究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思想,最后,要注重对德行的修养,实现人生的最高境界,这才是钱穆先生文章表达的核心意旨。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找准内容切入点,深入领会文章意旨的意义的分析,进而分别从课文题目、作者思想、关键语句三方面对其具体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要加强对高中语文课文中找准内容切入点,领会文章意旨的分析研究,提高高中生对语文课文的分析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深入领会文章的整体表达意义,同时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语文论文11

  一、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学情境的设置。如果只是单纯的读、写、背,学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会对语文教学漠不关心,只是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基本没有情感的投入,更谈不上与作品或者是与作者的心灵互动。学生喜欢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能有机整合优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适合学生需求的语文素材,并且不断地变化着视觉和听觉的出现形式和效果,为学生创设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效率。比如,在进行《苏州园林》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听说过苏州园林,或者是从网络上、电视上看见过相关介绍,但基本没有几个学生去过苏州园林,没法体会那里真实的美。教师上课时可以利用ppt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的系列图片,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园林美景。第一组图片主要展示的是园林的流水。那波光粼粼的水面,那淙淙的流水声给学生一种身在溪边的意境,使人望溪止步、流连忘返。第二组图片是园林的花卉。含苞待放的、争先斗艳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水中亭亭玉立的,叫学生目不暇接、凝神静气。第三组图片的是园林的建筑。雅俗共赏、独具风格的一座座亭台镶嵌在林中,使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一组组的图片无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二、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过程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地位的改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进行《〈孟子〉二章》的教学时,我在课前就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上网查询、工具书查询、同学之间的讨论、搜集生活课程资源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有的小组负责查阅孟子的简介,详细查询孟子的基本信息,包括孟子的生辰、名、字、国别、学派代表人、思想、政治和哲学主张等;有的学生查阅有关孟子的言行记录,有关孟子的大事年表;还有的学生查询孟子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等。通过分任务查询,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短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有很多学生查阅了教师布置任务之外的信息,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课上,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成果交流,并利用ppt或者是flash课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可确定一个主持人,并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主发言人,负责本组查阅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小组交流过程中,组间可以实现互动交流。教师在这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过多的言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下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彰显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特色。

  三、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监管的关系,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生想办法逃避教师的管理和责罚。这样,师生之间很难做到友好相处,基本上没有多少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样的教学,很难实现新课程理念,很难落实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图片、声音,并通过多媒体、网络的互动效果进行教学,组建班级网络平台,不定期分享教学课件、教材上的视频资料、课堂训练、专家讲座、名师微课等资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使语文课堂延伸到家庭,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进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学时,我利用班级博客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家庭里、在学校、在社会上寻找自己最可爱的人,并把自己最可爱的人的可爱之处告诉身边的人。这一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综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小结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我们语文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科学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语文教学的长足发展,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论文12

  摘要: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与事物。”强烈的求知欲,对科学爱之入迷,才使无数科学家取得了成功。教学也是如此,学生是否对学习有兴趣,效果大不一样。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强烈的毅力与自我求索的精神。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语言描述

  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情境,它依赖学生已经拥有的表象和想象起作用,要求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能诱发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感知所学的语言材料。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思维、记忆和想象而进入特定的情境。

  教学《雨铃铛》,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丁零当啷”时,以语言描述为主,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我用动情的语调有声有色地讲述:蒙蒙细雨随风飘洒,落在房檐上他们唱起了欢乐的歌儿,你们听“丁零当啷、丁零当啷”,真是一幅绮丽的图画,动听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真实情境中学习语言,学生跟随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调动了学生储存在脑海中对春雨的表象,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感受了语言文字蕴含的美,陶冶情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我还通过示范朗读,吸引学生读书的欲望,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而在指导学生朗读上,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朗读,把握好感情基调,与学生共创一种学习场景。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已常用的手段。()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还必须有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这样才能有效地再现课文中用语言描写的情境。

  在教学《小鸭子回家》一文时,我精心设计、创设意境:天空黑黑的,一只小鸭子孤独地走在森林里,孩子们看到了这幅图,他们完全被吸引了,多么勇敢的小鸭子呀。他们非常感兴趣地想知道《小鸭子回家》的故事,在教到小鸭子走在这样的环境中时,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他们了解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小鸭子仍然勇敢地往前走,体会小鸭子的勇敢。就在学生处在紧张的氛围中时,我又在漆黑的夜晚出示了月亮的画面,学生通过画面紧张的心情一下轻松了许多。小朋友们都像画中的小鸭子一样从紧张又轻松地笑起来,情感上产生了共鸣。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入情入境地朗读,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中心,从而培养了他们勇敢的品质。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率。

  三、模拟情境,激发兴趣

  模拟教学情境,能给学生的学带来生机,给教师的教带来活力,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为了创设比赛情境,我让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代表田忌和齐威王两方,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为三个等级的马,边演示边讲解两次比赛的过程。让学生在这种演示情境中领悟孙膑的善于观察和机智聪明。实验演示,把静态化为动态,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直观可感的动作场面,妙趣横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培养了思维的有序性,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以模拟的情境演示田忌赛马过程,创设了一个具有探究性,又可操作的情境。不但突破了课文难点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儿童探究的精神。

  还有一例,让我的感触更深:在教学《山沟里的孩子》这篇和城市孩子生活实际很遥远的课文时,如何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山沟里孩子求学的艰难,成为这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这一点,我结合课文内容努力创设情境:在漆黑的山路上,伸手不见五指,天边的云黑黑的,地上的路黑黑的,远处狼在嚎……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我又运用课件适时播放狼的叫声来增加效果,把学生带到那令人害怕的情境中,让其“亲身”感受条件的艰难和环境的恶劣,领悟山沟里的孩子不怕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同时对自己的心灵又是一次深层次地触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实物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我在执教二年级课文《龙眼和山里红》时,就给学生带来实物龙眼和山里红,让学生不但从外观上感受龙眼和山里红的诱人,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直观兴趣。他们内心激动不已,嘴上不停地赞叹和发问。在这种情境之中,我就趁机问孩子们:想了解龙眼和山里红的故事吗?运用创设情境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以及积极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时他们就争先恐后地读起课文来,这时候的读书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然后再去指导学生品读、理解课文,孩子们十分乐意地学习。

  五、创设艺术情境,激发兴趣

  音乐是一种以系统的声音旋律为媒介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艺术,与文学有共同之处。运用音乐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表达的感情。

  《爱我中华》一课是一首诗歌,描绘的是56个民族的大团结快乐的场面以及人们高兴的心情。我选用了歌曲《爱我中华》来创设欢乐的情境,表现形式为播放乐曲和学生哼唱。学生对旋律比较熟悉,对歌词比较生疏。第一次播放后,让学生想象欢乐的场面,教师就可以告诉他们这首歌的歌词就是由今天学的课文改编的。学生听到这快乐的歌曲,巴不得马上就会唱,于是他们学习情绪高涨,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再教学生哼唱这首歌,巩固教学内容并感受欢乐的心情。

  教学中利用学生表演也可创设艺术情境。如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课,首先让学生熟悉角色,感知角色,进入课文的世界。然后让学生仔细领会课文中角色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创设书中的情境。学生对此有强烈的兴趣,当他们真正进入角色时,表演更是栩栩如生。通过表演,他们真正领悟到了“只有劳动是最光荣的”.这样,不但使学生认识到这篇课文揭示的是美的真正内涵,而且还开发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利用艺术手段来创设情境,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十分注重让儿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创新、实践,通过创设情境,为儿童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插上“基础”与“发展”的翅膀。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的情绪。在教学中巧妙创设语文情境,既能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能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又能促进儿童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最大限度地发展。

语文论文13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作文题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对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无数的实例证明。想象是青少年极为可贵的品质。此次全国高考作文,从发挥想象力的角度讲,思维空间无限广阔,符合青少年善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创造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辛格曾说过:“可以预料,经常处于幻想状态的人至少在观念中具有相当强烈的探索倾向,也可以在编造逸话奇闻的故事方面具有创造力。”

  中央电视台1999年7月14日在“新闻30分”中报道说, 英国已决定在大学专设幻想学士学位,重点培养和造就在想象力方面的专门人才。

  今年的高考试题与之不是不谋而合吗?

  什么是想象呢?创造性人才的素质智力核心是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思维离不开想象思维,想像是人生理机制中最宝贵的素质,想象是以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是一种形象思维。根据心理学给想象所下的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

  如果没有想象,世界将会怎样?

  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在其形式上它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再造想象,它可以把文字、图画、音乐等材料通过形象思维再现出来;另一种是创造想象,它要求人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创造性地独立驰聘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飞向智慧的乐园。

  今年的高考作文,考生既可以再造想象,更可以创造想象,而国家考试中心更注重考生的创造想象,对那些颇具奇思妙想价值的文章可鼓励加1—5分。

  因此,考生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不只是客观事物的复制,常常带有不同程度的独创性,有的甚至是根本性的突破。因此,“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

  今年高考作文的成功之作多在于其独创性的突破。

  想象应具有概括性。表现为能够恰切地把握词义并能运用词语再现客观事物或创造出新的形象来。唯此,才能摆脱具体事物的羁绊,使想象飞腾起来,在想象的过程中达到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具有概括性的.想象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掌握客观世界,并通过分析组合新的形象。

  想象的逻辑性。想象是跳跃的,又是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展开、深化的。我们不能把想象看成是杂乱无章、缺乏内在联系,想到哪儿是哪儿;想象可能沿着各种方向展开,有纵向的由古及今,从现在到未来;有横向的由此及彼,因类相连。要按照一定的路子迅速想开去,适时地收回来,撒得开,收得拢,保持思路的前后一致。如果想象缺乏连贯性,就会导致思路混乱,形象支离破碎。想象的逻辑性,从本质上看是指能把握形象的联系、转换、分解、组合的规律,并能创造出新的精神实体本质。

  想象的合理性。一是指想象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二是要展示想象的层次性。即想象的内容光怪陆离,或异或幻,但寻其脉络,仍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想象力大体表现为这样一些特质:善延伸,对一件事只要知其始,便能想其终;会迁移,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这种连动性甚至可带有大幅度的跨越和扩散性;能虚构,不拘泥于已知事物,能巧于构思,提出新设想;易触发,迅速与潜意识的储存沟通,产生灵感,点燃想象的火花。

  主席最近在接见中科院部分院士时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我们语文任重道远。

语文论文14

  写语文论文,可以写也就是说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研究的题目也可大可小。大到研究语文教学的原则理论,小到研究一篇课文甚至一句话、一个字词的读法教法。研究题目的大小,本身并不决定文章的优劣,大题目不见得好,小题目也不见得不好,关键在于自己的研究是否有针对性,分析是否深入,总结出的规律是否有指导意义。下面是语文教学之友精选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题目:以人为本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一“、以人为本”理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践问题

  (一)受到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滞碍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滞碍。这主要是表现在“教师的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这一方面。在中职语文课堂上,许多语文教师仍然是唱“独角戏”,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中认为学生会完全接受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课堂教学知识的容量与学生的接受程度呈现正比例的关系,这一主观意识其实是错误的,其中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从而使教师在没有充分调查学情的基础上就设计出了自己的教学内容,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二)素质教育理念的缺失

  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学生接受的都是“单方面”的素质教育,所谓的单方面指的就是遵循“教师—学生”的单一流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截然分开的。教师往往会以考试标尺评价自己教学行为,学生也会以成绩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考试基于此而成为了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催化剂”,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生们经过长期的学习,就会形成相对于单一的为学习而学习的僵化思维,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进入中职学校后,素质教育理念的缺失就会成为中职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理念的最大障碍。

  (三)中职教育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就目前的中职教育社会影响而言,中职教育往往不为家长所认可,家长们基于传统思想会认为中职学校劣于普通学校,在中职学校求学没有前途,诸多的错误思想意识会大大影响中职学校的招生,为解决生源紧张的问题,中职学校就会采取降低门槛、提前招生的策略,这就会出现不计生源质量而只是注重生源数量的问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基于此严重阻碍了中职语文的`教学改革,人本理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无法落实。

  二、提高“以人为本”理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对策

  (一)构建起适合“以人为本”理念渗透的教学环境

  一是强化教师对学情的认知。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来说,正是因为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问题的存在,才会使得教师不能够采取单一化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每一位学生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在内容设计的时候有所依据。二是落实“学生主体”的要求。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应该积极落实“学生主体”的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自己的平等交流的对象,而不是将自己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会使得中职语文课堂活力四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求得真知。

  (二)为提高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提供支撑

  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这主要是表现在教学目标这一层面。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从而使其可以通过考试升入高一级学府,但是中职语文教学则不同的,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在积累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实践的能力,培养语文创新精神,从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其基本技能,更要从中职语文教学的长远的目标着手,努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因为中职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准”职业人,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使得学生产生极强的发展后劲,坚定自己从事自己未来职业的决心与毅力,并反作用于自己的语文学习,从而就会在自己语文学习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结语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将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表现在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职业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面对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就应该“以人为本”,从构建起适合“以人为本”理念渗透的教学环境、为提高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提供支撑、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等方面着力。

语文论文15

  [1]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武汉[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杨学为.中国高考史述论(1949-1999)[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xx.

  [3]唐澄.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马克斯·韦伯着,李秋零等译,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毛信.当代中国词库“价值取向”条目[M].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

  [6]愧文锦,语文考试论[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1999:166~167.

  [7]大学理事会.SAT官方指南[M].纽约:麦克米兰出版社

  [8]陆宝初.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J].新高考:高三语文,20xx,(9):7-9.

  [9]孙欢欢.我国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56.

  [10]朱姝.美国SAT考试与中国统一高考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xx:47.

  [11]陈艳.美国SAT考试历史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34.

  [12]汝信.社会学新词典[M].重庆出版社,1988.

  [13]张恩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考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xx,18:20-21.

  [14]杨飞云.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解读与思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xx,(6):42-46.

  [15]杨兴芳.高考作文命题的人文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6]吴华成.从科学试题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J].考试周刊,20xx(50):143.

【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论文05-30

语文论文(经典)05-30

语文教学论文12-15

语文教学论文05-21

高中语文论文03-12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论文07-23

初中语文论文12-01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07-2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