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社会保险论文

时间:2024-05-22 11:36:34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社会保险论文大全(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险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保险论文大全(15篇)

社会保险论文1

  摘要: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关乎教职工切身利益,是推动高校科学管理的必要措施,是高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即主要通过分析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现状,进而从信息化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校;社会保险;规划化管理

  一、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新时期的高校建设,应该以问题剖析、现状分析为基础,有的放矢的制定相应策略,才能够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够达成高校改革宏伟目标,才能够推动高校快速稳定发展。诚然在高校社会保险管理规范化建设中,我们也应该从现状分析入手,发现问题、深入解析问题并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立足实际而言,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社保观念淡薄群众监督力量是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驱动力,缺乏群众监督抑或群众监督意识淡薄则无疑是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发展进步的消极因素。现目前,诸多高校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依然没有跳出“体制化”的窠臼,部分离、退教职工的社保福利依然由国家专项资金及学校财政构成,在医疗机制上也没有完全摆脱公费医疗的束缚。正因如此,诸多高校教职工的社会保险意识还相对淡薄,对社会保险的落实情况也不甚关心。部分教职工甚至认为缴纳社会保险没有必要,从内心抵触缴纳社会保险。如此情境,一方面也导致了社保管理工作者对该项工作的疏忽,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保管理中的诸多矛盾,不利于高校社保管理的规范化。2.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实现需要良好基础设施的支持。然而当下我国部分高校的社会保险管理基础设施水平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标准,抑或说是不能契合社保管理工作动态发展需求。首先,部分高校的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建设力度不强,没有购置良好信息化设备。其次,高校社会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处理水平相对落后。3.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的最终执行者是经办人员,社保管理水平的高低与经办人员的专业素质息息相关。现目前,我国高校社保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既有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人员,同时也不乏职业素养低、操作能力弱的管理人员。然而据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的工作性质来看,其对管理者的'专业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换言之,在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保证工作人员整体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然而由于我国部分高校在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建设上疏于管理,就很容易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业务能力不强。可想而知,缺乏专业素养的社会保险管理者势必不能推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二、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策略思考

  根据上文对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剖析,我们就应该结合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够推动高校社会保险工作的全面发展。1.加强宣传树立社保观念意识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加强高校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建设已然成为推动我国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现目前养老金双轨制已然成为我国社会保险体制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而其症结即在于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的不规范。可见,突破高校社会保险瓶颈,实现高校社会保险管理规范化已是大势所趋。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树立科学的社会保险管理意识。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想工作,让高校教师认识到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积极意义。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切实加强思想宣传活动,帮助高校教职工树立科学观念。要加强沟通交流及时疏通高校教职工的不满情绪。2.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是加强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推动高校改革的驱动力量。在高校社会保险管理中,我们首先应该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以及责任分工制度,这样既可以保障社会保险管理的各个细节落到实处,同时也能够通过量化责任,从而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保证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正如上文所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是我国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换言之,要想切实有效的推动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就应该保证建设经费的投入,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我们应该购置切实现代信息化管理需求的计算机设备和办公仪器,甚至还需立足大的发展趋势,置办未来社会保险规范管理需要的设备仪器。其次,加强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建设,建构起数据处理效率高、反馈机制完善、故障率低的信息化系统,保障社会保险管理有序推进。综上所述,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关系教职员工基本生活,同时也关系高校稳定发展,校方应该引起重视,推动高校社保制度建设,要积极为高校社保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为社保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王晓雪,杨旭.高校规范社会保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xx(12):112-115.

  [2]张华.关于规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的思考[J].今日科苑,20xx(9):116-116.

社会保险论文2

  摘要:政府的财政补贴是实现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但是,当前社会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社会保险财政补贴不平衡,地方财政社会保险压力较大,财政补贴幅度逐渐增大但依旧不足,财政社会保险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鉴于此,本文对财政补贴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为我国财政补贴社会保险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财政补贴社会保险;问题;应对措施

  政府的财政补贴对解决社会保险基金缺口、维持社会保险正常运转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比较晚,在社会保险财政补贴方面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补贴机制,不利于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研究财政补贴社会保险相关问题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城乡社会保险财政补贴不平衡

  现阶段,我国财政补贴处于分配不均的状态,中央财政着重向城镇倾斜,而农村获得的财政补贴相对不足。我国各级政府根据自身在社会保险中的地位、角色、利益和权利的不同,分别肩负着不同的财政责任。但是,在二元经济体制下,中央财政对于城乡社会保险长年存在分配不均的情况,与农村地区相比,中央财政更偏重于向城镇注入社保资金。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xx至20xx年间国家对城镇养老基金补贴中,大约有90%以上都是由中央财政支付的,地方财政补贴不到10%。而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一直存在中央财政承担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在老农保中,中央财政几乎不承担任何部分,在新农保中也只承担“入口”的适度补贴,其他的特殊人群补贴和全部“入口”补贴,以及除去中央财政政府的其余大部分“入口”补贴,全部是由地方财政来承担的,可以说地方政府承担了主要的补贴责任。据统计,20xx年至今,城镇社会保险财政补贴年平均值占社会保险财政补贴总数的78%,其中,20xx年新农保补贴为1096亿元,而城镇社会保险财政补贴是3307亿元,约占后者的三分之一。20xx年“城居保”和“新农保”合并统一,城乡居民保险的范围不断扩展,地方财政的负担进一步加重。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是国家公民的重要组成,都应平等享有社会保险待遇,而当前城乡社会保险财政补贴不均的做法,导致农村社会保险水平严重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水平,如果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薄弱,则该地区社会保险水平也必然很低。因此,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社会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强化中央政府责任,提高中央财政补贴比例,逐渐减小城乡差距,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为建立和完善城乡均等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基础。

  二、地方财政社会保险压力较大

  我国实行分税制以后,中央财政加大力度,有效提升了宏观调控的`能力,但是随着财权的不断上移以及事权的不断下沉,地方财政承担的压力不断增大。当前,省级财政只统筹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其他的险种大部分是由市级、县级财政统筹,地方财政作为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者,负有财政补贴的主要责任。地方政府社会保险具有怎样的支付能力,主要取决于地方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方面,中央和省级对于基础养老金的补助数额有着明确界定,但是市级、县级缴费补贴和基础养老金分担数额的多少,在制度上没有一个明确的义务和权利划分。这样一样,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较富裕的地区还能承担的起,但对于那些落后的,依靠财政补贴过日子的贫困地区来说就会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此外,城乡居民保险统一合并以后,地方财政会承担越来越重的负担,这对于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应由中央进行统筹管理,即由中央负责社会保险费用征缴,同时养老金缺口部分也由中央政府进行财政补贴,这种做法可以实现调剂余缺,在避免城乡收支不平衡的同时,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其次,对于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应由当前的市县级统筹变为省级统筹,由中央负责制定标准,省级政府主要负责征缴费用及管理资金,缺口部分通过中央财政补贴的方式加以解决。

  三、财政补贴幅度逐渐增大但依旧不足

  自1998年确定财政改革新目标以后,各级政府对社会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呈逐年加大的趋势。总体来看,我国对于社会保险的财政补贴每年都在增加,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社会保障事业的高度重视。据调查统计显示,20xx~2013年间我国社会保险财政补贴的年增长率约为11%,与公共财政的年增长率基本持平,可见将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国民是党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和目标。但是,从社会保险财政补贴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我国社会保险财政补贴虽然每年都有大幅增加,但在公共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上基本保持不变,且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与社会保险财政补贴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应当加大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险的补贴力度,特别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在社会保险补贴中的积极作用,在解决社会保险资金缺口的同时,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其次,科学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通过优化存量,确保更多资金能够用于社会保障支出,逐渐增加社会保险补贴在公共财政总支出中的占比,争取向发达国家的水平靠拢。最后,应继续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根据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做好科学预算,全额上缴社会保障收入,并予以专户管理,集中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范畴,然后由相关财政机关按照预算需求确定社会保险补贴支出水平,同时细化并明确补贴的具体项目及额度,促进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规范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社会保险体系的良性运转。

  四、财政社会保险支出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财政社会保险支出结构缺乏合理性,以养老保险为例,20xx年我国养老基金累积结余3.9万亿元,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在4716亿元左右,表面看来并不会出现支付困难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养老基金缺乏有效的投资增值手段,加之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养老金支出需求日益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正日益显现,对财政补贴的依赖性逐年增强。针对这一现状,应在尽量不增加企业及参保人员经济压力的前提下,根据参保人员养老需求对养老保险收支进行长期预测,然后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理性选择投资渠道,逐渐提升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并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际,制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对养老基金的支持机制。随后,以维持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财务平衡为出发点,按照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规模。以工伤保险为例,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多数都用到了工伤补偿方面,而预防和康复方面的支出明显不足。对此,应当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结构进行优化,增加预防与康复方面的基金支出比例,然后在确定工伤保险缴费水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参保者在预防、康复、工伤补偿等方面的需求,并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合理确定工伤保险资金需求,并依此确定工伤保险财政补贴规模。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财政补贴制度正经历从无序到规范的发展过程,对于期间出现的问题应当理智看待,针对性提出改进方案,逐渐建立起社会保险财政补贴的良性运转机制,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美桃,王朝才,吕旺实.我国现行社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存在的问题[J].财政与税收,20xx(60).

  [2]翁建华.浅析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xx(2).

  [3]毛景.养老保险补贴的央地财政责任划分[J].当代经济管理,20xx(3).

  [4]李亚青.社会医疗保险财政补贴增长及可持续性研究——以医保制度整合为背景[J].公共管理学报,20xx(1).

  [5]武丽娜,宋元梁.宝鸡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预测[J].新西部:下旬理论,20xx(7).

社会保险论文3

  摘要:近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对社会保障重视,使社会保险覆盖提高,促使社会保险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如何管理好这件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利益的攸关大事,是考验广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重大课题。本文就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控制的现状、面对的问题进行了简析,并尝试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字: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应对策略

  一、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的现状

  社会保险基金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内部控制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控制,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控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控制,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各项管理制度已经日趋完善,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控制目标,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特别是在社保基金的存量巨大的今天,无论国际上的普遍经验,还是我国实际工作中的情况都显得极为重要。20xx年末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一项存量就已经达到了3.9万亿元。如何有效控制监督这些巨量社保基金,都凸显了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较于企业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涉及到社会保险基金这样一个技术含量较高领域的内部控制建设就更是一个薄弱环节。从社保基金的建立起,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缴纳、发放,基金的保管、管理,各项业务的办理,流程的设置,全过程监督、管理,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如何保证控制这些风险点出台了一些列文件、措施,包括《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关于印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社会保险稽核办法》《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构成了管控社会保险基金的措施,但实际工作中,侵占、挪用社保基金的案件仍有发生。

  二、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高,认识度不够

  虽然国家对社保基金监管做出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政策,各级部门也高度重视,但在具体单位和具体环节,有的地方和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在内控过程中的监管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其一,内部控制的紧要性重视度不高。在社会保险基金的整体管理上,缺乏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底层管理体系,行使主要内控职能的机构建设也没有得到重视,部分地方甚至没有内控科室,即使设立了行使内控职能的科室,也往往是“门面工程”,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其二,内部控制的整体作用认识度不够。部分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认识不足,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内部控制是防范和化解社会保险工作风险的重要途径,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权益,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保护广大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的重要措施。

  2、涉及部门和环节多,管理和监督难度很大

  一是社会保险基金涉及部门、环节多。现行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过程中,仅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来讲,就涉及计划、征缴、存放、划拨、支付众多环节,外部又牵扯到财政、银行、人社、税务等机构,面对众多部门和层层环节,存在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这些都表现为工作关系不顺畅,导致了基金运行中风险点较多。二是社保基金内部控制组织不完善。通常来讲内部控制的执行主体是单位的内控部门,而有些地方连内审部门都未建立,大部分虽有相应科室,但难以落实实质性的职责,无法扎实开展工作。同时,由于内部控制执行力较弱,工作内容基本上流于形式、生搬硬套,控制工作不连贯,再加上内部缺乏良好的工作氛围,都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三是社保基金内控组织松懈。首先,各内控岗位间缺乏相互约束的机制,部门工作的独立性较差,难以独立于外地开展工作。其次,大多数内控目标仅停留在社保基金的财务运行合规上,忽视对社保基金运行全过程以及风险的分析和控制,尤其是一些没有“显性”风险的事项,实质却带来了“隐性”基金风险。

  3、各项制度不完善,缺乏高素质人员和先进技术手段

  内控实施的重要组成,是按照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制度来实现,现行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均缺少科学、完善、适应本地区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大部分也是简单套用,不与自身实际工作配套,内部控制设计不尽合理。具体表现为:其一,刚性的内控监督检查措施较为缺失。内部控制是一个集计划、执行、评价、监督检查为一体的控制过程,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难以达到预定的内控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忽视对内控的监督,导致社保基金内控的关键缺失。其二,缺少严格的检查评价机制。社保基金管理机构需要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整体评估,按照一系列科学标准,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果,是否达到内部控制的设定目标,但目前大多数单位均缺乏“内部控制评估”,难以达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更谈不上对内控制度的漏洞和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改进和提高。其三,执行力度不足。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大多社保基金管理单位只是被动接受上级部门检查,缺乏改进问题、弥补漏洞、提升能力的主动积极性,没有把问题整改、责任追究、人员处罚落实到位,缺乏内部控制的严肃性和震慑性。其四,人员配备达不到内控实施的要求。内控实施人员应该是具备会计、审计、财务、统计、计算机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同时又熟悉社会保险各项政策法规,掌握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业务流程。但目前大多单位配备人员的整体素质,难以符合以上条件,跟不上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其五,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面对“海量”的社保基金数据,内控人员依旧使用传统方式、方法进行监督,难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普及运用,如何将社保基金数据进行必要的科技手段审核,以及采用专业计算机软件,进行专业性、数理性、常规性的工作,是今后社保基金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应对策略

  要真正做好社会保险内部控制工作,切实发挥社会保险内部控制的功能作用,预防社会保险系统职务犯罪,减少社保基金运行中的风险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法制政策教育,使干部职工树立思想防线,自觉遵纪守法。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在社保基金管理运行各单位深入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在社保基金各系统内进行警示教育,使干部职工认识到社保基金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心存敬畏,恪守职业道德,抵制社会上各种诱惑,执行各项法规政策。

  2、突出内部控制中“人的因素”

  牢牢把握住内控中“人的因素”,一是将社会保险内部控制工作当成硬性任务,形成内部控制工作“做、管、查、纠”的链条;二是着重加强内部控制队伍建设,把真正把懂业务、责任心强,理论水平高的复合型、知识型的高素质人才吸收进内审部门;三是明确授权审批制度,形成授权审批体系,对授权人员、范围、权限、程序、责任、限期做出明确规定;四是形成工作人员轮岗交流机制,关键、重要岗位实行回避制度。

  3、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一是要建立科学、民主、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涉及社保基金中的重大事项决策,由具体经办业务的部门提出建议,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策。二是要建立健全授权批准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业务流程控制、预算控制、会计控制、风险控制、信息技术控制、会商报告控制,内部控制机制。三是要按照社保基金运行特点设置内部机构,科学合理设定工作岗位和人员,明确组织机构和各岗位工作职责、操作程序、工作标准、考核办法及具体要求。实行社保基金业务初审、复审制度,具体承办人员应在职权范围内、按照制度约束开展工作,最终确保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规定》[A](财社字〔1998〕6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中有关违纪问题处理意见的补充通知[A](财社字〔1999〕22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财会字〔1999〕20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财社字〔1999〕60号).

社会保险论文4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科学

  目前,合江县社会保险分四个经办机构管理,企业职工养老、工伤、生育三项保险由社保局管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城乡居保中心管理,医疗保险由医保局管理,失业保险由就业局管理。每个经办机构都有相对独立的业务操作系统和内控制度,参保单位和个人需要到各个机构办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这种分散式的管理一方面增大了经办机构工作量,浪费了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参保单位和人员办事要跑多个部门,不利于办事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从整体情况看,社会保险信息系统重复建设与信息孤岛并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仅在单位内部建设了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和政府的其他机关以及金融机构共享信息,各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分散管理,互不兼容,经办机构之间难以关联共享,导致参保人员享受相应待遇时仍需提供各种依据和来回跑路,经办管理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三)经办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

  经办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社会保险教育,对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认知相当有限,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和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同时存在。目前,合江县社保局共有34名职工,其中50岁以上和35至50岁分别为9人,占26.5%;30至35岁10人,占29.4%;30岁以下仅6人,仅占17.6%。从学历看,本科仅19人,占55.9%;专科15人,占44.1%。从专业结构看,信息技术类仅2人,占5.9%;财务管理类4人,仅占11.8%;法学类5人,仅占14.7%。

  (四)经办人员工作负荷过大

  截至20xx年11月,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8万人,领取待遇的离退休人员达4.5万人。而经办人员仅有34人,人均服务对象达3000余人,另外还加上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经办业务,日益加重的工作负担使得经办人员疲于应付,服务水平下降。

  二、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服务水平的`路径

  (一)整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理顺社会保险管理体制,调整机构设置和职能配备,整合现有分散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成立“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社会保险经办工作,集中办理社会保险事务。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节约管理成本,减轻参保单位和个人的事务性负担,提高经办效率,提升服务能力。

  (二)加快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

  在全国各省市地区的经办机构、财政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社会保障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尽快整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间的信息系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作为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补充,设置大量的自助服务终端,通过卫星技术建立联网,实现自助服务终端与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缓解经办大厅秩序混乱、窗口拥挤的情况。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参保人数与机构编制挂钩机制,按参保和服务对象增加的比例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定期组织经办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学习,切实提高经办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内部人才管理,提倡人文关怀,“引进来”和“留下来”两手都要抓,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社保队伍,扎根社保事业。加强行风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岗、敬业、奉献活动,大力弘扬勤政廉洁、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大家自觉立足本职、钻研业务、勤恳工作。

  (四)推行业务外包机制

  可借鉴西班牙、日本等国先进经验,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部分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外包出去,如将提供社会保险咨询、查询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对参保对象的稽核等业务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交由市场组织机构承担。具体做法是社会保障主管部门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外包机构并与之签订合同,期间对外包机构执行合同情况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和评价。这样不仅节约人力、物力,而且可以提高社会保险业务的管理效率.

社会保险论文5

  一、社保机构实际执行和保险政策偏差

  如今广泛应用的社会保障政策规定,应该可以简单理解为,所有的家政服务人员都可以按照政策规定享受较低的费用待遇,但是让人质疑的一点是,事实情况绝非如此。据有关调查显示,当下虽在明面上采纳民工与城镇职工分别入保的政策,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则是另外一种场面:只有施工建筑部门的民工采取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也只有这班部门的民工才享受民工社保待遇;其它行业的民工仍按照城镇职工的社保缴费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当然,家政服务行业人员自然在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上遭受了一定损失,此种不公平的待遇,鲜明的彰显了社保机构政策实际执行和原本保险政策之间的巨大偏差。

  二、家政服务业人员参与社保热情不高

  长期存在于我国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知识层次较低的家政服务行业人员对社会保险制度的认知不明确,加之此类低收入人群将实际的`薪酬看的十分重要,也许这份薪酬可能就是养活整个家庭的唯一收入,在繁重生活压力下导致他们在购买社会保险时显得犹豫不决,对社会保险政策也不能完全信任,十分担心万一交了社保以后不兑现事先承诺。与此同时,有些家政服务业人员受传统陈旧思想的影响,认为社会保险仅仅是高收入阶层的独有的保障,片面认为与自己的利害无明显关系,所以,在参加社会保险的购买事件中并无太大热情。

  三、家政服务合同缺失或缺乏统一规范

  从法律层面看,家政服务业要想真正运营起来,一定会涉及到三个主体对象:家政服务人员、雇佣用户和提供家政服务介绍的机构公司,因此,三者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产生了多种法律关系。假设没有第三者单位,只有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佣用户,如果此时签订合同那么两者之间就产生了雇佣关系;如果有第三方单位,而且直接介入了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之间的劳动合同签订,那么三方所产生的关系则比较复杂,此处不做详明解释。重点要说的是,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雇佣用户和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常常没有规定好工伤或医疗的保险责任,这就导致一旦家政服务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难以确定过失责任在哪一方、保险费用的支付和必要医疗费用由谁来出的问题,这直接造成保险机构无法断定责任所在,导致家政服务业人员社会保险缺失。我省家政服务行业人员之所以会遭受社会保险缺失的惑难,这和我省的社会保险体系和运行机制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思想桎梏的影响。但应该明白的是,家政服务行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缺失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这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对于任何一个省份都是如此,不单仅限于河北省。因此,我们应该遵循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步伐,沿着社会的前进方向,各方面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期待着问题迎刃而解这一天的早日来临。

社会保险论文6

  摘要:我国的社会保险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活动日益频繁,社会保险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稳定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发展稳定方面发挥了极为显著的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保险所面临的局势更加严峻,必须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的保障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文章围绕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工作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介绍了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基本特性,分析了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推动社保事业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建设

  引言

  社会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政府保障民生,减少贫富差距,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手段。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生老病死等客观问题永远存在,特别是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尽管总体形式趋好,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波动和影响。我国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将原有多种社会保障制度予以整合,从法律角度上宣告了我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确立,实施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妨碍了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已经引起政府和有关领域专家的高度注意。

  1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基本特性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体系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而建设实施的,由此决定了社保基金核算也有着与国情相符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经济主体内的会计主体的数量与经济主体保持一致。但在我国现行社会保险体系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社会保险基金主体并不一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本性质属于经济实体,而社会保险基金的主体是基金本身,基金有几种,会计主体就有几个,即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等分别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基于这种特殊情况,基金经办机构会计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要分别设置,从而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主体。

  1.2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平衡公式及会计要素具有其特殊性

  目前关于会计平衡公式,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是“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或“资产=资本+负债”,和我国社会保险现行会计平衡“资产=负债+基金”差距很大,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是我国独特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特点所导致的。在同一体系下,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制度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基金及收支四大类。其中,基金又细分为基本养老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收支由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组成。

  1.3社会保险基金会计银行存款账户具有分列性

  按照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现行的会计核算办法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银行存款账户是这样规定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银行存款”账户分别设置“收入户”和“支出户”,对收支分别列支。其中,“收入户”核算收到的社会保险费及有关收入,除按期将养老保险基金划入财政专户存款外,一般只收不支。这和当前一般的企业会计银行账户功能明显是不同的,通常企业会计银行账户同时具有收、支功能。

  1.4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和普通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采取权责发生制的方法不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在具体会计工作中,社会保险基金依据对应时间内实际收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实际支出的社会保险金分别编制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录和支出分录。

  2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会计核算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资产负债情况不能充分体现,很难起到保障基金安全的效果。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于实际已经发生且表现为现金支付的资金的变化给予反映,而对于已发生但尚未使用现金进行支付的资金及变化没有反映,比如借入款项的利息、个人账户的应计利息等债务组成。这使得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账务不能全面反映基金的`经济状况,容易引发资金安全问题。其次,现行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在成本效益核算方面表现不力,不能准确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活动的真实结果。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向参保人员收缴保险费用,待参保人员因故无法劳动时为其提供基础生活物质保障。采用收付实现制,当收入产生和款项到账的时间不在同一区间时,收付实现制记录的收入便不能说明经济活动的真实结果。

  2.2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的问题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经过几年的发展,具备了基本功能,但依然存在较多的缺陷和不足。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重要社会保险种类,在保障民生、安定社会方法作用显著,但与之配套的会计制度迟迟未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采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核算,缺乏针对性。其次,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不同基金账户混合管理,效率低下。从长期角度来看,对于参保人员利益有所损害。另外,账目表格形式不统一,令出多门,也给保险基金会计工作的顺畅开展造成了妨碍。2.3个人账户基金管理不到位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是将社会统筹基金为主要管理对象进行管理的,对于个人账户非但没有将其作为会计主体,甚至没有为其设置一级会计客户,在会计报表中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反映,明显缺乏对个人权益的保

  3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会计的建议

  3.1完善社会保险法律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险会计核算制度的一致性、规范性

  我国已经出台了《社会保险法》,明确了社会保险的基本内容,但在具体实施环节,无法可依问题还比较严重。当前社会活动空前繁杂,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能充分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必须加紧出台与社会保险基金有关的法规和会计准则,要加快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制定科学的经费开支标准。

  3.2下大力气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

  要秉持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公平统一、效益与责任共同分担的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来源体系。同时要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基金利润率,通过恰当合理的方式,实现社保基金的增值。3.3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力度要让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转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要加大社保基金运营的审计工作,采取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还应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信息披露制度,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应由保障。

  4结束语

  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和高效开展关系到每一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实施建设的重要前提保障。社会保险管理单位和经办机构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建设,面对社会保险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拿出有效办法予以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任小菲.我国社会保险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5).

  [2]赵红梅.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思考[J].商业经济,20xx(2).

社会保险论文7

  [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险 扩面 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社会保险征缴扩面正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深入开展,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遇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弱势群体比重过大、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亟待加强,以及社会保险扩面缺乏宣传力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社保扩面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认为,社会保险扩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与相关社会问题通盘考虑才能取得突破。

  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不断增多,社保扩面的难度不断加大。分析扩面难点,研究解决办法是当前乃至今后推进社保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参保扩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城镇居民中弱势群体比重过大,参保缴费存在一定困难。近几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城乡就业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人员在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流动加速,劳动力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再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正面临着巨大压力。主要表现在:(1)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大量企业关、停、并、转,下岗职工群体不断扩大,再就业问题尤其是4050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2)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安置难度越来越大,一是城镇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由于不愿从事服务性行业工作,造成大量沉淀。二是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3)农村大量闲置劳动力进城务工,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的供求矛盾。(4)城镇居民中老、弱、病、残、幼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二)部分地区地方政府对社保扩面缺乏支持力度,未能有效地组织和协调所属各部门共同抓好社保扩面工作。(1)有的地方政府认为社保扩面会破坏当地的招商引资环境,会限制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地方官员的政绩也关系不大,因此在思想上存在着等、靠、要的观念。(2)社保扩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的情况下,仅凭社会保障部门独力支撑很难取得较大进展。

  (三)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各地经办机构普遍存在着设备落后、人员短缺、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而且基层乡镇、街道社会保障平台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十分突出。经办机构能力的欠缺给群众参保带来不便的同时也相应地推迟了社保扩面的进度。

  (四)劳动监察执法及社保扩面宣传缺乏力度。主要表现在:(1)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业主为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在这部分企业中,随意拖欠和压低工资、超时加班、任意辞退员工现象比较普遍,这不但使劳动监察部门处罚缺乏法律依据,也给劳动者社会保险的参加和接续带来了困难。(2)劳动者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维权意识差,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敢据理力争,也不敢向有关部门举报以维护自身权益。(3)我国社保事业起步较晚,群众缺乏对社会保险政策的了解,对社保扩面对自己带来的利好以及对社会和谐稳定所发挥的重大意义知之不多,有的甚至把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混为一谈,认为社会保险扩面是以营利为目的推销的保险产品,思想上存在着抵触情绪。

  二、破解社保扩面难题的几点建议

  (一)把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加快发展问题与做好社保扩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1)就业问题是民生治本,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就业再就业问题作为“民心工程”、“和谐工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解决好百姓的穿衣吃饭问题,让他们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促使百姓由被动参保向主动参保的转变,真正实现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治,这才是从根本上破解社保扩面难题的最佳途径。(2)社保扩面的根本出路在于扩大就业,扩大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各级地方政府务必千方百计地抓好地方经济建设,不断壮大公共财政实力,为民众参加社会保险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撑,切实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提高群众的参予热情。

  (二)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社保扩面工作取得实效。(1)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建立由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领导责任体制。主管领导要亲自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及时解决社保扩面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组建工作小组,强化目标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确保按时完成社保扩面的阶段性目标>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2)组织和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财政部门要筹措和运用好社保补贴基金,确保补贴基金及时、足额到位;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特别是非工企业)的监察力度,规范其用工行为,对故意逃避参保及恶意拖欠社会保险费等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从严惩处;其他相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统计、征费、年检、以及考核评比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参保情况进行严格把关,全面推进社保扩面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切实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1)各地要在深入全面领会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社会保险参保扩面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促使社保经办业务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2)加快社会保障平台建设,一是加大基层社保经办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二是加快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办事效率。通过社会保障平台,把经办机构的触角延伸至各乡镇、街道,为群众办理参保提供方便条件。(3)切实提高经办机构(尤其是基层经办机构)的服务质量。一是通过组织基层经办人员以上门走访、入户调查、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开辟群众(特别是老人、残障人士)参保的“绿色通道”,方便群众参保。二是对已经参保缴费的企业和个人实行跟踪服务,随时解决他们在参保缴费、享受待遇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热情的态度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企业及广大群众对社保扩面工作的支持。

  (四)搞好宣传教育,为社保扩面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1)要发挥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等社会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参加社保对国家、企业及职工的重要意义,提高百姓对社会保险的认知度和参保积极性。(2)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法人及企业劳资人员的宣教和培训力度,使其不但了解和掌握社保方面的政策法规,而且充分认识到非法用工的危害性,消除其对社会保险存在的误解,避免逃避参保以及其他侵害员工合法权益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经济法律制度汇编》、《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等

社会保险论文8

  一、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施

  (一)确定课程定位,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医疗保险实务人才需求的增多,社会保险实务课程功能从传统的知识定位拓展为知识、技能和创新并重,更加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以此定位为导向,优化理论教学内容,根据基层医疗和社会保险岗位人员应具备的岗位能力要求,将该课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历史由来,资金的筹集与运营等,使学生对国内外社会保险有基本的认识;第二部分对社会保险项目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等进行深刻而详尽的阐述,这部分内容学生在日后工作岗位中涉及较多,也是实践操作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社会保险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养老社会保险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教材中的部分法律条款相对滞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变化,将最新、最完整的信息传递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企业社会保险的缴纳,新旧工伤保险条例的对比,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并轨,我国目前的就业和失业保障政策等。对于医疗社会保险制度这一部分知识,由于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了医疗保险实务课程,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删减,不作为重点。

  (二)改革单一讲授式教学,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前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方式仍主要采取“讲授—接受”的模式。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及学生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及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生育保险这一章节内容,在授课时首先展示女性从怀孕到产后42天检查的5分钟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接着导入生育保险宣传片,给予学生启发。在授课过程中以案例的形式对比分析国内外生育保险条款,并设立相关讨论题,如“奶爸带薪休假,立法让男性休产假,你支持吗”。此外,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社会保险实务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将项目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预先设计的一个或多个教学项目,达到练习或强化本阶段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期初根据抽签结果,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组成学习团队,每组6—7名学生,并且推选1名学生负责各项活动的联络和开展。教师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及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多个项目,涵盖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社会保险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由学习小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收集资料,合作交流,做出幻灯片,并上台演示。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学生由原先被动的学习和接受,变成了教学环节的主体。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室化的格局,从课堂、校园及社会三方面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对高职医学院校医疗保险实务专业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情况调查发现,该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多数高职医学院校目前还没有社会保险实训室。社会保险课程实践学时较少,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结合。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到社会保险实训室的建立需要一定时期的论证和调研,我校先依赖于校内机房安装社会保险业务操作软件,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社保中心进行模拟。在每一个社会保险项目理论讲授结束后,安排2个学时的上机操作和工作流程模拟,让学生在机房中完成企业或个人参保登记、缴费、变更等主要流程,从而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上机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社保操作流程的感性认识。课后,教师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校园资源,以图片、板报或小讲座的形式,宣讲社会保险知识,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打破课堂教学教室化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心理、社会交往等综合能力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和培养。此外,根据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授课计划,我校在授课过程中安排8个学时专门组织学生到社保中心参观见习,熟悉社会保险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将计算机系统机械的操作转变为现实中与参保对象及工作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在大三实习阶段,学生在医院进行内外妇儿等科室轮转后,根据就业需求,安排到当地社保中心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获取胜任未来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端正学习和工作的态度,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四)改革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实行过程考核,侧重考核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优化考试制度对改进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学习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是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我校在试点班级改变原有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教学考核方式,尝试新的课程考核标准,即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等全程性多角度的考核方式。其中学生自评占总成绩的10%,要求学生根据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给自己作出评价,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小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团队开展评价,占总成绩的30%。因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小组教学几乎贯穿始终,进行评价相对客观。小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讲课、见习、实践操作、宣讲等,由团队成员互评、教师对团队成员的表现及项目完成情况作出具体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教师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60%,包括学生出勤(5%)、课堂个人表现(10%)、2次理论及1次实践操作作业(45%),突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等。

  (五)改革校内教师单一授课的传统模式,打造专兼职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至关重要,在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学中也不例外。优秀的教学团队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指导学生较快掌握社会保险业务操作技能,把最新、最全的行业发展和需求信息带给学生。为此,我校从内部培养和外部聘请两个途径力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如鼓励资深教师帮带青年教师,并且从绩效工资方面给予奖励和支持;为提高校内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安排教师寒暑假到相关保险机构培训进修;从保险企业及社保中心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充实到教师队伍等。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校内教师教学水平,并且将行业专家实践经验丰富和校内教师理论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机结合,为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优秀社会保险人才服务。

  二、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评价和反思

  在本次教学改革结束阶段,我们对试点班级的4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本次教学改革实施的满意率(包括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达到了86.36%。90.91%的学生认为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95.45%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实践教学模式很有必要,81.82%的学生认为实行过程考核更加透明和公平。通过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其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未来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然而在改革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高职医学院校的办学特色,加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满足社会需求;如何协调课堂和课后、校内和校外的关系,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如何细化学习小组成员分工,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等,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关注和改进。

社会保险论文9

  一、现有规定对小微企业及其员工的影响

  (一)我国社会保险费率规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企业与职工所负担的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可以达到职工工资总额的41%其中企业承担30%职工承担11%这还没有加上住房公积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与企业年金的缴费。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按照世界银行20xx年最新测算的实际承受税率中国的社会保险缴费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约为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欧五国的3倍是国家的2.8倍是东亚邻国和邻近地区的4.6倍。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缴费率不仅影响了劳动者的当期消费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五项社会保险中最不合理的费率安排主要体现在养老保险上其他几项社会保险的费率与国际上的平均水平持平。全球社会保障项目数据在172个国家和地区中养老保险费率超过28%的国家有13个分别为阿尔巴尼亚、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摩尔多瓦、拉脱维亚、意大利、匈牙利、埃及、哈萨克斯坦、印度、新加坡、克斯坦捷克和巴西与中国的费率相同。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国家中阿尔巴尼亚、葡萄牙、西班牙、摩尔多瓦、拉脱维亚、、匈牙利、新加坡和巴西9个国家的费率中还包含了其他险种的缴费所以我国的养老保险缴费在所统计的172个国家和地区中高居前6名。

  (二)社会保险费基规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缴费基数的上限和下限不合理。从缴费基数的下限来看如果小微企业员工的月工资收入低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60%的小微企业及其员工都要以上一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而我国目前各省、市所发布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一般是以上一年度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标准其劳动工资统计的范围是以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为统计对象而以私营企业占主体的小微企业的在岗员工的实际工资收入没有涵盖在统计的范围之内。现实中广大小微企业的员工工资总体上处于整个社会工资水平的底端所以各地每年所公布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并不能真实反映各种规模企业的实际工资水平特别是远远超过小微企业员工的实际工资水平。

  二是工资总额的内容不合理。根据现有规定在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时职工月缴费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该工资总额内容没有体现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差距造成越是低收入员工其真实的缴费率越高越是高收入员工其真实的缴费率越低。在大中型企业其员工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工资收入各种福利待遇是其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反观小微企业其遭受大中企业所挤压的利润空间已经不允许其为员工提供什么福利待遇了。所以小微企业的员工一般只有工资收入而没有其他的福利待遇。

  二、针对小微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制 度的完善对策

  (一)社会保险费率规定的完善对策

  一是适当降低保险费率。根据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各项社会保险结余很多而且结余的总量还在逐年增加。20xx年的失业保险基金已经累计结余3686亿元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996亿元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15亿元。这些结余表明对于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这些现收现付险种可以有很大的空间降低企业缴费的比例而不会影响到保险待遇的给付。20xx年医疗保险基金已经累积结余8117亿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结余3323亿元。应重新审视个人账户功能可将部分资金用于城镇职工门诊统筹并逐步取消医保个人账户减轻企业和个人筹资压力。20xx年养老保险基金已经累计结余31275亿元虽然养老保险具有支付周期长、保险待遇增长等特点但如此多的.结余还是印证了我国养老保险费率过高。

  企业所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源于企业的利润而企业的利润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如果小微企业有足够的利润一定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增加就业岗位。但较高的社会保险费率抑制了其扩大再生产的能力甚至还会影响其正常经营缩减就业岗位。为了提升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增加小微企业劳动者的当期收入扩大当期消费迫切需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减轻小微企业及其劳动者的缴费负担。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一方面减少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直接产生负影响另一方面降低了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居民收入进而影响居民消费。我国现行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已经从个人和企业两个层面共同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

  (二)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规定的完善对策

  一是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调整。我国社会保险缴费是以省、市在岗职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同时又通过划定上下限的方式来确定最终的缴费基数。20xx年之前我国的劳动工资统计所公布的月平均工资是非私营单位职工的月平均工资该平均工资并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进一步改革和改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弥补劳动工资统计制度范围上的不足从20xx年起开始建立私营单位工资统计抽样调查制度比例为10%并逐步把达到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作为特殊经济组织纳入劳动工资统计范围。目前各地统计局在公布劳动工资统计的时候已经开始公布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和月平均工资、城镇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和月平均工资。但是各地在确定本地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时一般还是按照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依据当然也有少数地方把私营单位的工资数据纳入到最终公布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中来其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是报告期城镇单位的工资总额除以报告期城镇单位平均人数。

  二是工资总额内容的调整。

  首先应将企业提供的各类福利待遇即非工资性收入纳入到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中来。职工的福利待遇是指企业在工资和社会保险之外向职工及其家属提供的一定货币、实物、服务等形式的物质帮助。如果说工资是劳动过程中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形式福利待遇则是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辅助形式。企业为了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留住或激励员工给付的福利待遇多种多样如各种补充保险、股票期权、培训、上下班接送、工作午餐、年度体检、年度旅游、发放各种实物等等。智联招聘20xx年发布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大学生调研报告》大学生们对福利待遇的关注最为强烈其次是“提升个人核心能力的机会而薪酬则只排在第三位。只有将福利待遇收入也纳入到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统计范畴才能反映真实的职工收入水平避免高收入职工与低收入职工在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的不合理。现代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都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本企业的薪酬进行花样翻新的设计原有的规定已不能满足对现代企业各种工资性或非工资。

社会保险论文10

  1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特点

  在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设计时需要充分的考虑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作好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工作,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同时不宁做好备份和恢复工作,使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2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2.1一体化的业务体系结构

  社会保险系统属于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其是在参保单位、参保人基本信息和定点机构管理基础上后搭建起来的,主要包括业务管理系统、宏观决策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而这其中业务系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为整个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总体的基础服务,在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宏观决策系统方面,通过常规统计分析、深层决策支持、精算支持等方式.为领导提供劳动保障的`各项指标分析数据,并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进行测算。公共服务系统将为广大参保人提供更多、更好、更贴近生活的服务功能。目前公共服务系统的建设工作中需要深入分析和把握社会保险关系产生、变动、转换、续存、中断、终止及其条件内在的联系,形成公共业务与专项业务相结合、征集与支付相隔离、待遇与缴费挂钩、公平与效率结合的机制,建立了以社保关系管理系统为中心,并与财务系统、多媒体系统即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管理框架,确保社保关系、社保基金管理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2.2网络系统体系结构

  在当前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技术标准规范下,同时与实际业务情况有效的结合后,劳动保障系统业务专网的安全支撑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得以建立起来,通过该平台有效的与上级数据中心的社会保险信息进行交换和共享,而且通过广域网与上级有效的连接,与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联。由于以太网技术的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较多种类,当前我们在网络系统体系结构构建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星型拓扑结构。利用以太网技术进行网络系统体系结构构建过程中离不开交换设备和终端设备这两种基本元素,而且需要采用双绞线来对这两种设备进行连接。在局域网络中可以采用分层结构,网络可以以高性能以太交换机作为主干节点,同时下联二级网络节点。还要对网络进行VLAN划分,利用支持第三层交换的交换机和路由器来完成不同VLAN间的通信,有利于更方便进行网络管理。

  2.3数据系统体系结构

  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数据分布按照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为了保障系统的效率和安全,各级系统的业务数据、交换数据与宏观分析数据应分区设立,分别设立在生产区、交换区、宏观决策区几个逻辑工作区中。通过对社会保险的业务进行分析,理清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映社会保险业务数据全貌的数据模型,然后按照合理的分布策略将这些数据分布到不同的物理地点上去,并且保证数据之间的一致性。从数据物理存在形式来讲,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数据以数据库和数据文件作为主要存在形式,对于社会保险管理和服务的日常事务、信息服务、决策和公共服务等数据通常都在数据库中进行存放,而与相关业务部门有关的接口数据则存放在数据文件中。

  2.4安全系统体系结构

  应用安全方面采用安全的应用体系结构,所有客户机只能访问虚拟服务器安全的应用架构,即统一接入的方式,统一的组件调用方式。采用安全的A2A实现方式:采用webserVices实现与定点机构之间的电子化业务协作。采用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加密、访问时间控制等确保系统体系结构的安全性。网络安全方面采用防火墙用以防范病毒。数据库安全方面,所有客户机只能通过应用流量控制器、web应用服务器才能访问数据库,数据库的访问用户仅为web应用服务器。

  3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传统的手工操作和单机管理也无法满足当前社会保险信息增长的需求。所以加快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迫切性和紧迫性。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作为对参保人员记录、管理和服务一生的全过程管理和服务,通过构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构建统一标准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系统,社会保险工作的管理手段和水平得以不断提高,而且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数据不断增长的需求。

社会保险论文11

  1加强社会保险依法统计的过程

  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制度建设,对于这项工作需要具体的文件来进行说明,可以在进行维护秩序的过程中有所依据。其次就是要普及法律知识。我们要一直进行社保统计的相关学习,可以通过听讲座,参加比赛或者是知识方面的教授,并且需要有一个按照法律来进行相关工作的优秀的环境。最后就是要执行法律。对于最后一点,我们要做到按照法律做事,同时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同时,他们也需要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监督,让我们的工作可以顺利并且完美地运行。

  2.在统计过程中

  要做到全面并且高效,可以让领导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更加详细,更加全面,并且能够更好地发展,不仅这样,它还可以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信息资源,给予他们准确的数据,让他们及时了解最真实客观的情况,让他们在参保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了解相关情况

  3.强化对社会保险形势的监测

  为了对数据的准确进行确保,我们一定要做好监控措施。第一就是要制定对基层资讯调查政策。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每隔一段时间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对某些部门或者公司来进行调查和研究,对他们最为准确的资料进行了解,从而对于相关统计的数据的真实性可以保证。其次是加强对它未来的情景进行研究和预测,对于比较严重的问题要进行探索,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指标,它们的变动要时刻关注,我们要对于有机会对社保事业造成影响的每一件事情,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注意,对于一些首次发生的事情,要随机应变,只有对形势判断是对的,不断完善对于前景的预测和控制能力,才能够让社会保险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4.加强决策咨询服务工作

  对于我们手上已有统计资料,咨询功能就是对其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这样在进行决策与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所依据,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更为可靠也更为方便。在社保事业中基层统计想要加强决策咨询服务,提高它的'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对于统计分析要进行加强,这样才可以完善决策咨询服务。在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告别了一起的简单分析,变成现在对于数据反映出来更深层次的内涵来进行探索,对于日后发展的前景来进行研究,对于一些资料要更加深入,更加完善,这样上级在进行决策和管理中可以更加容易也有所根据。

  5.更新信息服务载体

  对于这种服务对于服务的对象一些要精准地抓住。对于不一样的人,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他们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于服务的载体不断更新,对于服务的范围可以有所扩大,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这种服务。基层统计工作还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通过统计数据,国家可以在第一时间对于社会保障的相关情况进行完整的了解,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利用这些数据来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所以,在统计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要求做好相关统计工作。

社会保险论文12

  摘要: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更是保障了企业的凝聚力。科学有效的社会保险不仅是对企业员工的一种负责,更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石。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会保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积极作用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各个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的运营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全部业务的开展效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的基本工资保障和社会福利都是不能缺少的,而社会保险是对企业员工一个很好的激励,可以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热情,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一、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险的定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人才的科学利用才是实现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将企业中的人力和物力可以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科学合理的调配、培训、组织等方式,达到人力和物力的最大化利用。

  (二)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主要国家通过立法以保险的形式来为社会中的工作人员提供的一个保障制度,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五种,主要是对丧失了工作能力的人员和丧失了工作岗位的工作者提供一些经济的补偿,从而保障劳动者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社会保险不仅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整体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社会保险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企业工作的员工除了可以获取可以一定的经济报酬,并且还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企业福利,就是五险一金。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社会保险可以有效地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没有受到企业的重视,很多企业都是直接按照“一把手”的工作安排进行执行的,在人力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起步较晚、制度不完善、环境的差异等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为了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员工的基本福利,社会保险有效的帮助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社会保险和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很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地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将企业员工的工资绩效加入到社会保险的缴纳中,也就是说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越高,企业为该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比例就越高,也就意味着该员工的退休之后可以领取更多养老金,这个措施直接激励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个人利益,也就是说社会保险是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个人效益的综合体现。当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经济效益出现了一定的下滑,那么员工的基本社会保险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持。因此我们说良好的社会保险可以给企业的员工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另外一方面就是可以将企业的经济效益转化为企业员工的各种福利,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出现消极和职业倦怠的情况出现。因此企业在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对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的基数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认同,增强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三)缓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压力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旦出现一些突发的事件导致企业员工的大量流失,并且企业也需要给员工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那么企业将会受到双重的打击,第一,企业员工大量的流失,导致了企业的业务出现了一定的缩水,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招聘到相关的专业人员,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第二,对企业员工的经济补偿,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财政赤字,给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在,在社会保险的有力保障下,企业的员工在出现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的时候,国家的都会提供一定的医疗保障,直接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在社会保险的生效时间内本应该需要支付的资金,现在就可以将风险转移到社会保险中,由保险支付来抵消企业的支付金额,由此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提高了企业财政储蓄额,进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强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规模制约着企业缴纳社会保险的想法,随着国家鼓励大众创业,那么在企业创业的过程中资金、人力、物力、设备都是非常贫瘠的,很多企业因此没有给企业的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令员工感到惶恐不安,没有一定的归属感。出现了企业员工的频繁流动,给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企业员工的快速流转过程中不仅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并且在招聘的过程中无形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因此企业必须权衡利弊,看是否需要给企业的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以此来“稳定军心”提高企业的核心凝聚力。

  结束语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险缴纳金额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顾迎迎.社会保险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20xx(20):11-12.

  [2]蔡彪.浅析社会保险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意义[J].中华民居(下旬刊),20xx(08):246-247.

  [3]王彦.试议社会保险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J].人力资源管理,20xx(06):281-282.

社会保险论文13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覆盖面广、数据量大、享受期长、政策性强、百姓关心程度高等特点。社会保险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随着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逐步发展,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各级经办机构采取措施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发展需要。从社会保险业务到财务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每一个流程的优化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可以说社会保险财务管理水平的进步与社会保险信息化的'程度密不可分。

  一、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特点

  首先,社会保险收缴支付量大、往来单位多。这由社会保险的法定性、强制性以及社会保险坚持广覆盖、保基本的方针决定。随着总体覆盖率的提高,参保人数与统筹地区人口数越来越接近。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涉及面广,包括相关的财务部门、上级经办机构、下级经办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参保单位、其他地区经办机构等,管理及使用的资金量大,处理的资金笔数多,资金往来堪比金融机构。其次,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支付属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高风险领域。在基金流转过程中需要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流程管理理念融入其中,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优化基金收缴支付流程,不断加强经办服务和基金监管制度建设,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险权益,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促进社会保险制度持续运行。

  二、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的一般方式

  社会保险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征收,也可以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参保单位和个人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提供给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参保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情况。税务机关代征社会保险费减轻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征收工作量,但社保基金不能即时到账,到账信息因税务机关传递数据滞后而延迟;在数据导入社保系统中常常因为税务征收信息和社保信息不一致出现错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用人单位可以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签订协议,委托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出的托收凭证划缴用人单位和为其职工代扣的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主要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社会保险基金支付方式有现金、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网银支付,现金、现金支票在保管、流转过程中风险较大,很多经办机构在支付社保待遇时已不再使用现金、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需要收款单位或个人在十天有效期内填制进账单,连同支票一并送交开户银行,易发生退票,也不便于参保单位或个人。网银支付是较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方式。目前社保经办机构使用的企业网银已经历多次改版,减少了社保基金内部和外部风险,提高了账户和资金的安全性,使基金的支付更加有保障。用户名、网银密码加动态口令或USBKEY密码的双因素认证方式,按金额设置多级审核,确保了账户和资金安全;在线进行账户对账,无需通过纸质对账单对账,社保能及时掌握账户交易明细和实时余额。参保人员只需要向社保部门提供相应报销材料并预留收款账号,经业务传递至财务,由财务通过网银支付,所有步骤都在社保内部流转,不需要参保人员再来回奔波。

  三、社会保险费用收缴、支付信息化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方便参保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落后的收缴支付方式将被社保经办机构与银行间的紧密连接所取代。收缴支付信息化以网银为手段,以“社银平台”为依托。社银平台是指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社保与银行的信息联接,实现数据在社保部门和银行间的实时交换。银行按照社保部门提供的扣缴和发放信息进行扣款和发放,并实时返回处理结果。社银平台改变了社保部门原来被动的工作状态,银行在这个平台上按照社保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扣款和发放,并实时反馈处理结果。也就是说通过社银平台,将社会保险业务系统与银行系统直连,收缴支付数据定期发送给银行,由银行根据接收的数据按要求代扣代发。社银平台整合了社保业务流程,规范统一了银行的收缴和发放行为,解决了参保人员及单位等候时间长,大额资金取现难等一些社保经办难题。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社银平台形成了“钱在账中走,数据网上流”的社保基金特有运行模式,杜绝了基金收缴和支付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社会保险费的收缴借助社银平台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银行、参保单位或个人签订代扣协议,定期将应收数据发送给银行,由银行从各参保单位(个人)指定账户批量划转至社保基金专户,银行将扣费信息反馈至社保业务系统,业务系统自动完成到账处理。社会保险待遇支付使用社银平台也十分便捷,但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借助社会保障卡。社会保障卡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与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相连。社会保障卡的作用十分广泛,除了社会保险相关查询、办理功能,同时还兼具金融功能,可作为银行卡使用,具有现金存取、转账、消费等金融功能。社会保障卡号码与公民身份证号码一致,便于记忆。基于社会保障卡上述特点和功能,社会保险待遇的支付在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的地区可以直接支付至个人社会保障卡,无需再预留、维护参保单位或个人银行账号信息,在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中将结算完成的数据直接划转至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障卡中。参保人员可以使用社会保障卡的金融功能取现或者消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银行进行结算。使用社会保障卡使社会保险待遇支付过程更为便捷,减少了中间环节,减轻了工作量,杜绝了人工干预,提升了风险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社会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保险论文14

  1基于MVC的Struts框架的建立以及系统业务功能的实现

  1.1基于MVC的Struts框架的建立

  社保网上申报系统共设计了SINS包和NSSRC包,前者存放Struts控制XML文件,根据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划分,在Jsp业务文件中创建计划包、人员包和单位包;后者存放hibernat及其相关业务逻辑,根据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划分,在此文件中创建计划包、人员包和单位包。Globa1NameS.java是NSSRC包中的定义全局静态变量,可供整个系统使用,系统的运行模式以及相关操作均可借助该变量定义完成设置,在引用该变量时,只需修改文件别名对应的字符串即可,无需再对该变量的代码进行改动。通过Hibernate来完成数据库的连接设置,并在相应文件中存放其配置信息,并获得连接部分的相应代码,接下来完成的事数据库表持久化的设计,通过数据库中各表对应的`文件,对各属性变量及其对应的函数进行定义,然后明确存放指向路径。基于MVC的Struts框架包括View层、Control层和Model层,View层即为系统静态页面和业务层返回结果生成的jsp页面,均采用javascriPt语言编写,存放在SINS包中,按照其对应的功能模块,该控制文件会被划分为若干Struts控制文件;Control层可指明客户端表单应执行的类、方法和路径,并对客户端发送的表单数据进行处理,最后调用到具体业务层;Model层为整个框架提供了一个接口,通过此接口可与JAVA文件相连接。

  1.2系统业务功能的实现

  对于社保信息系统而言,不同单位和社保中心数据的存储格式并不相同,往往会形成多对一的格局,借助XML模式与其他关系模式的数据转换,可最大限度地抽取数据转换的共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定制转换的便易性。数据交换的精髓在于集中和标准,将分散的数据进行汇集,为社保系统业务功能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数据集合。采用UML工具对网上申报系统进行建模,并根据建模结果而通过编码实现。以在职增员申报功能为例,通过互联网登录社保网上申报系统办理相关业务,首先要提交数据处理请求,由信息中心轮询程序对接收到的请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系统,从而便能够查看到业务办理的结果,具体操作流程在界面上均有提示。系统业务功能的实现实际上就是Struts框架中View层、Control层和Model层的实现。

  2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MVC开发模式构建java平台上的Web应用,使社保网上申报系统各业务功能得以实现,为提高该系统的实用性,还需解决系统响应速度以及在高负荷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社会保险论文15

  20xx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社会保障的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主要论述了相关政策规定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五大社会保险为主,提出了进一步建立与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基本建立,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许多困难。

  一、企业社会责任

  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指的就是企业对社会以及对员工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其中,对员工利益的保障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内容要求。企业在发展和盈利的同时,不仅要对员工的最低工资、劳动时间、相关福利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承担保障员工权益的责任,而且还要对社会和其它利益相关的方面承担责任。这些都能通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法经营、安全生产、依法纳税、保障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权益、提供相应的员工福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积极支持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等各方面予以体现。而企业如何肩负起这些社会责任,是当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尤其是目前我国部分企业还存在着延长工作时间、克扣员工工资、使用童工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国的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我国企业社会保险责任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险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企业应该为职工参保各项社会保险,并且按时缴纳各项保险费用,相关部门有权对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惩处。但是,目前我国的部分企业在承担社会保险责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非公有企业参保率比较低。这些企业的职工参保率不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薄弱。

  (2)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使得企业的社会保险责任难以落实。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即使是签订合同的企业,也存在合同内容不规范的现象。

  (3)地方的政府和企业以及职工对社会保险责任认识不足。一方面,企业不愿意承担社会保险责任,通过少报缴费工资数额和虚报参保人数,拖欠社会保险费。还有部分企业,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员工工资,不签订用工合同或者将社会保险转嫁到职工身上等现象时有发生。20xx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与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执法活动,全年共检查用人单位202万户次,涉及劳动者0.9亿人次,对235.7万户次用人单位进行了书面审查,涉及劳动者1亿人次,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41.9万件。另一方面,员工对自己的社会保险权益意识不强。部分员工不清楚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不知道企业的社会保险责任。此外,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企业对社会保险责任的漠视。部分地方政府不够重视企业的社会保险责任,只是注重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助长了企业淡漠社会保险责任,使得社会保险责任无法有效实施。

  三、企业参加社会保险面临的困难

  1.实力强的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困境

  对于发展较好、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来讲,管理者认为企业职工不会出现失业的风险,因此只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不愿意参加失业保险;而对于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讲,由于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他们更加注重参加失业保险,所以这些企业往往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统筹。但是因为他们经济压力大,所以经常欠保。于是当前就出现了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参加失业保险,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愿意参保却没有经济支付能力的现象。

  2.企业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保持良好社会形象的困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竞争形势不利的企业来说就更加看重企业的资金流向,对于社会保险的投入比较消极,但是企业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所以仍需要花费资金投入来承担社会责任。

  3.企业利润空间减小,税费过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在世界工厂的地位也受到了动摇,部分企业既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应对世界范围内的压力,面对当前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企业不仅要承担劳动力成本还要承担相关的税费,面对这些压力,很多的企业选择了逃避社会保险以此来减轻企业的负担,因此,职工的劳动权益状况越来越差。

  四、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的制度建设和观念强化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和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在制度设计方面和观念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为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创造条件。

  (1)调整社会保险费率。针对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较低,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相关部门在制定社会保险费率上要因地制宜,使之发展与社会相协调。

  (2)将社会保险与企业利润挂钩,可以按照采用员工工资或者企业利润收费的方式。这样就解决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社会贡献不平衡的现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调动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

  (3)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的立法工作,加强执行力度。社会保险需要通过法律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通过加强执法力度有利于企业对社会保险责任的落实。

  (4)分步推行,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来共同承担责任的原则,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提高职工的个人保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逐步完善,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尽管我国的社会保险责任承担存在诸多的问题,还需要企业、社会和个人不断加强社会保险责任意识,遵守相关保险制度,互相监督,只有切实的将社会保险落到实处,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社会保险论文】相关文章:

社会保险论文05-22

社会保险报告01-08

社会保险实习报告08-09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报告12-31

社会保险报告15篇01-08

社会保险报告(15篇)01-08

个人补缴社会保险流程07-18

个人补缴社会保险流程07-18

2017社会保险缴费比例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