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21 16:06:07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论文[热门]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论文[热门]

语文教学论文1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画风》一课时,我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去郊游吧。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听到的看到的用笔画下来。今天的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瞧,那儿有一座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你们闻到了吗?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吧。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今天,我们来学习《画风》,看看别人怎么来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的。顿时,同学们对学习新课有了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三个儿子》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

  (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

  (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以《雷雨》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这样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语文教学论文2

  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不是知识的机械记忆者与运用者,而是探究者、发现者与创造者。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机械的传授教材知识,而是将创新教育无形渗透于教学中,彻底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的枯燥灌输式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平台,以探究为主的自主启式教学,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活跃的思维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展开有深度有广度的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构建知识、提升技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成为探究的主体,成为真正的发现者、探索者与创造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创新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并不是可以忽视的,而是学生认知的内在动力与强大推动力量。可以说,学生对认知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究的深度,关系着认知活动的成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这样学生的探究热情才能更高涨,探究思维才能更活跃,才能在教学中有更多的发现与创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要以新颖、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1.引入生活活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新课改非常重视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明确提出:要从学生所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入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要重视教材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将语文教学带入宽广的生活空间,以生活的活水来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具趣味性与形象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不再是枯燥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而是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能够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之中;不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而是以生动的图片、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频来综合传递信息。这样的教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更能以音乐的感染力与画面的渲染力使语文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处于这样的教学之中,才能不断激起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与思考的主动性。

  二、巧妙设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只是将现成知识单向地传递给学生,并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接受知识。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要扭转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与机械状态,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探究才能成为学生的主体行为,才能使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地解决问题,有更多知识与技能上的增长与提高。

  1.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问题是探究的主线,问题是否具有探索价值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究的深度,决定着探究的成败。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所要学习的新知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既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又与学生的基础密切结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成功地学习新知。

  2.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正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生的探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着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要突出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性,就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思维困惑无法继续探究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问启思,以此来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与方向来展开思考,帮助学生完成探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

  三、鼓励质疑,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且,解决问题只是对知识的运用,而提出问题则代表着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因此,鼓励质疑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在阅读时也往往会产生许多的独特见解与感受,与教师、与教材、与学生有着不同的意见,但是在课堂上却很少听到来自于学生的不同声音,不是学生没有问题,而是畏于教师与教材的权威不敢提问。为此,教师要打破专制教学,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平等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打消心中的顾虑,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勇敢地提出问题。

  2.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会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学习贵在掌握方法,这样才能带领学生打开探究的大门,自主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教师就不能只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传授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展开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更多的问题。

  3.实施赏识激励,让学生乐问。教师要运用赏识教育,发挥评价的激励效应,以得当的评价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享受到提问的乐趣,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探究动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为此,我们要深入学生的学习过程,表扬与批评并行,这样才能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陆文玲.关于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探讨[J].新课程导学,20xx(7).

  [2]郑俊香.对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考试周刊,20xx(19).

语文教学论文3

  一、开展“快乐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路径

  1.让语文融入生活,开展快乐的实践

  之所以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正因为语文的一面就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社会生活的扩展和提升、体验和还原的一个过程反映。所以,将对语文的学习融入生活,将生活的过程融入语文,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领域,拓宽他们生活的范围。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四季交替,万物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开展各类快乐户外实践活动,引导初中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放下手中的课本,去感受冬日的雪地、去聆听春雨的细述、去追逐夏日的清爽、去感召秋天的悲凉……这样一种丰富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体验,不仅能够塑成学生对生活充满各种感悟,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快乐活动之余,体悟到生命与自然的内涵,铸就未来梦想的雏形。

  2.让课堂充满激情,打造快乐的课堂

  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的要求。追求艺术是一种境界的提升,要想改善传统语文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就要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艺术,为语文课堂注入激情元素。其一,会听也懂说。教师先对课文进行诵读,让初中学生放松心情,平静地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通常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震撼心灵的情感渗入,令学生自然而然地展开对课文内容的联想与感悟,然后再组织讨论,各自畅谈内心感受。其二,会问也会读。教材蕴藏的内涵很多,能学到多少,取决于教师如何挖掘。在读中存疑,将薄文厚读,长文精读,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寻文章中的疑点,提出自己的困惑,再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实现教材灵活化,碰撞思维火花。

  3.让学生爱上阅读,进行快乐的读书

  要想实现阅读教学的低投入、高产出,笔者认为首要应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一旦学生爱上阅读,也就等同于爱上了语文。现实中,教师的行为通常能够引导学生的行为。比如,经常与学生分享中外名典中的佳文美句,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久而久之初中学生也逐渐潜移默化,被阅读气氛感染。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校馆藏书籍,或是在班级内组建图书社,发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捐赠自己的图书,并定期进行轮换,组织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空间,使读书成为他们的内心需求,阅读成为了一种快乐。

  二、实现快乐语文教学效益的相关建议

  1.对快乐课堂快乐语文的设置方式要符合教学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对快乐课程的安排就是想方设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欢乐,将教师的职责投射在了“只需要负责活跃课堂气氛”。还有部分教师为了逗笑学生而荒唐地落入俗套。如讲授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将自己装扮成套中人,用滑稽的外形逗乐学生,引致哄堂大笑。快乐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明显与快乐教学理念相悖。这种方式不是不可取,而是没有真正体会快乐课程,正如“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显而易见的刺激,那你永远无法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2.对快乐教学定义的把握要准确、适度

  针对这一点,主要反映在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快乐教学就是降低教学要求,减少学生功课负担。然笔者认为,快乐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减少作业量,而是用合理的方法将学生从升学强压中解救出来,让他们能够在平缓的氛围中学习。当然,对任何一种方式的过度使用,都将适得其反。如何把握适中,就需要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摸索,寻找各类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摒弃打压式的被迫学习。

语文教学论文4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写作教学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重要帮助。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情景教学具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特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迅速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主要对情景教学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用以提高语文写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景教学;语文;写作教学

  1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基础写作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注重传授知识本身,忽视培养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导致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偏差。其次,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不同,所以在知识层面上存在一定偏差,且不同的教学资质也会产生差异,因此,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不断巩固和复习语文基础知识,并做好两个阶段的过渡、衔接,为开展语文写作教学作铺垫。

  1.2写作和阅读的联系不够: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以看出写作与阅读的密切联系。在我国现存教育中,学生有升学压力、老师有教学压力,所以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很难保持阅读的习惯和水准。在语文写作中,常常会发现学生的语法、词语搭配错误,对于文章语句、段落的衔接不好,整体思维不够连贯等现象。而持续阅读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法、词汇累积,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巨大影响。因此鼓励学生养成自由阅读的习惯,有利于学生迅速提高写作素养。其次,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于书本,他们没有足够的阅历,而阅读能够开拓他们的眼界,从不同的视角感受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健康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这些都是写作的基本要素。

  2情景教学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1加强情感教学和情景教学融合:优秀的文章往往流露出真实情感,所以写作的题材最好与学生的生活、兴趣和爱好相关,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把生活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老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化学生体验、稍作引导,便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语文课文摘录了许多优秀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只是依靠字面的解释、段落的划分是无法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打破局限,诱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发挥想象力,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找答案;或者使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接近答案,不仅能够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就拿朱自清的《背影》来说,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单一、枯燥的文字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只要提问“回想自己与父母最感人的时刻”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时,即使不懂表达的学生也会临摹文中表达方式依葫芦画瓢,理解父亲对儿女的爱,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母的关怀和爱护。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知识,另一方面学习到了写作技巧。

  2.2提高阅读能力,巩固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依托教材强化学生的读、写能力。只有巩固学生的语文功底,增加阅读量、词汇的积累,才能带动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在阅读中渗透写作知识是老师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激发学生爱读、想写的兴趣,才能使阅读与写作训练发挥到极致。众所周知,引入生活创设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联想力有重要帮助。它不仅是学习课文本身,还是丰富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比如学习到优秀篇章中的好词、好句和好段落时,只要发挥想象、产生联想,便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自如。这是一种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运用仿写的教学模式,也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2.3角色扮演,经典情景再现:情景教学就是把学生引入到特定情境当中,使学生自然而然进入课程。创设与教学内容、背景相近的场景,使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知识、置身于文章的情感之中,从而唤醒学生挖掘知识、想要表达的欲望。在模拟过程中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情感流露,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比如学习到《皇帝的新装》时,对于故事隐喻的`部分正好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通过肢体语言、形态来诠释课文所要传递的情感和精神。首先,老师先划分更衣和赏衣等区域,然后再挑选课本中具有代表的主要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先熟读课文内容,将文中的对话、心理活动和表情都设计一遍,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所扮演的角色当中时,会主动去分析、触碰作者的内心,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并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角色扮演有利于深刻学生对每个人物的印象,为今后描写人物特征打下基础。

  2.4引入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被广泛引入课堂教学并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因为多媒体是由声音、图象组成的媒介,最后以音频、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维度感观加深事物的印象。其次,多媒体教学优化了传统的课堂结构,以课件的形式推进了课程的进度,使课堂内容最大化。比如,探讨与《圆明园的毁灭》等有关的题目时,很多学生会不知所措,因为不清楚“圆明园”的概念、形态是怎么样的。那么,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先播放一段圆明园的视频,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具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学生无不对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感到感叹。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与课文内容紧扣在一起,把实践教学不足的地方通过情景教学补充。由此可见,多媒体鲜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辅助写作教学的有效手段。

  3结束语

  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推进,外部环境对学生的诱惑非常大,当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热衷上网、游戏,但对写作的兴趣不高,从而加大了写作教学的困难。因此,老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把生活引入课堂创设情景,用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深化语言教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秦培华 单位: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崇.新课改下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人教版)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2]姜兴民.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09)

  [3]刘庆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改进与创新研究[J].中华少年.2016(15)

语文教学论文5

  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较低,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效果。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和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的是学生对解题技巧的掌握,只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主体性感受。这种教学方式单一且枯燥,属于被动式的灌输教学,小学生自然无法提高学习兴趣,也就提不上去学习质量。因此,在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语文素养较低、阅读效率较低等现象。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一) 树立主体性阅读教学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这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结构、主旨大意,但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自主体验和感悟,必须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学会如何采用正确的词语和结构形式等表达自己的观念。而所有这些学习均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恰恰对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非常不利,甚至有些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坚决树立主体性阅读教学的'观念和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切实以提高学生主动性为目标。

  (二)加强诵读教学

  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即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教学。诵读教学指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字、词、句等进行背诵和理解。背诵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刻板,却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发展的关键期,让学生通过背诵来提高其对语文阅读的掌握理解非常具有远见性,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而诵读教学则在背诵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其优势在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等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主观认识,体会到朗诵的乐趣,这样学生更加愿意去读文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诵读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思维拓展,例如在学习到风景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图片,将文章的语句用更多直观的图片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对于该词语或者成语的理解必然能够更加深入、更加直观。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重视品读教学

  所谓品读即是指品味阅读。品读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尊重学生主体性阅读地位的具体体现。品读实际上需要教师做到两方面工作,第一部分即是给予学生一定的品读时间。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学,而从未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文章进行细细品读,从而导致学生养成了“囫囵吞枣”的阅读习惯,这十分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文学素养的提高。因此,新的教学方式指导下,教师应该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品读机会,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去体会文章、理解文章。当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的限制,学生的品读需要以教师的品读为基础。换句话说,教师在备课时也应该要对文章逐字逐句地品读。教师的品读自然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文章的字、词、句的使用上,也需要教师更加能够从整体、写作手法等方面准确把握文章内涵,然后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特别的爱》中,教师在对文章进行品读之后可深度挖掘其中的内涵,并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文章的修辞手法、表现形式等进行品读,让学生联想到家长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得他们更好地去理解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强调体验教学

  体验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语言和语句的训练,并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情感的注入,使学生能够将情感和语言相结合。体验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对学生实施诵读教学和品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语言词汇和语言使用手法,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进行写作。因此,在诵读和品读教学之后教师一定要进行体验式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发展。例如,在教授完《特别的爱》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简单的演讲或者写作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完成作文《(爸爸、妈妈、爷爷等)的爱》。在学生展示任务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提点,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阅读的理解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直观,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树立主体性阅读教学的观念,加强诵读教学,重视品读教学并强调体验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而这种主观能动性恰恰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最好方法。只有这样,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和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小学语文教育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作为一种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和教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对进一步深化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整合

  引言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课程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也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但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推进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与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过程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为传统的教育体制带来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其运用显著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并且对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也带来了冲击。但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则显得相对滞后。

  (一)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在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否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目前还没有定论。其整合水平的高低目前还完全取决于任课老师个人水平,而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信息化则需要配套的信息化教材去指导整个整合的过程。

  (二)教育方法的落后

  当前的授课方式主要还是以教师教授、学生识记的填鸭式教育为主,即便是在课堂上运用了一些多媒体技术,也是老师如同解说员一般进行讲授,没有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这样的课堂自然很难产生较高的效率。

  (三)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传授系统知识体系具有不错的效果。教师和学生也适应了这种模式并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然而,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与内容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目标

  宏观的目标是进一步建设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改革进程,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推进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努力实现信息时代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小学的语文教育来说,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认知、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容

  作为小学语文的教学,首先要说的就是识字教育,它是小学语文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信息技术与识字教育的结合可以通过一些识字教学的软件或者是课件来实现。其次是与阅读教学的结合,要让小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感悟文章的内容并进行一些信息的加工和思考。再者,就是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整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口语教学设计出特定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与他人交流的兴趣。最后,就是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整合,要求学生会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获取和搜集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加快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对策

  (一)加强对信息化教材和教学用书的研发

  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信息化教材的研发。使用特定的教学用书来指导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后的课堂效率。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努力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建立起一个与教学内容同步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激励学生在教学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如《鸟的天堂》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收集一些关于鸟的天堂的多媒体资料,引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在这种前提下再带领学生去阅读课文。在“众鸟纷飞”这一段讲述时,教师可以播放课前收集到的鸟活动时的一些影音资料,这样自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水到渠成。

  (三)利用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学习的可选择性也大大增加。学生也根据自己的想法,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的的网络教学资源来进行自主的探索,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同时自身的信息搜集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可以得到提高。如《草船借箭》教学完成之后,为了更多的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可以在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三国演义》中其他一些经典的人物故事,举办一期“三国群英传”的课堂演示。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资料,这样学生可以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做到资源共享,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孔娟,朱酉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协同整合研究[J].文学教育(中),20xx,02:158-159.

  [2]孔娟,朱酉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协同整合研究[J].文学教育(中),20xx,04:41-42.

  [3]徐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5:133-134.

  [4]王天明.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02:40-41.

  [5]吴东红.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整合[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05:98-99.

语文教学论文7

  一、原生态习作教学的必要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经常给学生制定出写作的标准,让学生把写作当成语言的应用技术,为了迎合教师的品味而写出一些具有华丽辞藻的千篇一律的作文。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忽略学生的发展规律,在写作教学中以追求立意高为标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给学生规定写作的模式,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因而造成许多学生的写作不是为了自己的需求而写,而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紧跟教师而写,只是把写作当成一种任务,这样学生自然对写作兴趣不浓。而原生态习作关注的是人格的构建,强调的是学生内心深处的触及,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而理解生命的价值。原生态写作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对待生活,并对生活进行多角度观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写出来。所以强调原生态习作非常必要。

  二、原生态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习作理念。许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写作,大部分原因在于他们认为作文是教师给自己布置的任务,是强制完成的,所以对写作也就没有了兴趣,降低了写作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作文,认识到习作是他们生命中的组成部分。如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理解习作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独特交流方式,从而乐意写作。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交流场景,通过交流体会写作的价值,真正从心理上接受用作文与他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自由表达出来的理念。如在选举班干部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演讲稿,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是人际交流的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成长经历通过习作的方式记录下来,用习作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满足学生的精神诉述的需求。

  (二)引导学生写真实感受。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在学生写作时,总是教给他们运用成语、修辞等方法,要求学生的习作结构巧妙,导致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了修辞不恰当、虚构故事情节等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平实的语言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自述出来,不过于强调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避免学生习作的成人化、人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实事、叙真情,保护学生习作的原生态;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有意识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通过领悟生活提高创新能力与想象力。如在学习《孔子游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春游的情境,并让他们写出自己组织春游的计划。通过交流与讨论,学生就会把自己在春游中的感受写出来,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效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并给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充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积累素材,拓展写作空间。原生态习作要求题材丰富,形式灵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多给学生组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从活动中获得资源,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投入生活,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学会用眼睛观察,用耳杂倾听,用双手感知,用心灵去体验。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三人两足赛、斗蛋比赛、为妈妈做早餐、护蛋行动等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体验,积累自己的独特感受,从做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开始,通过实践学会发现,养成有意识观察积累的习惯。这样,他们在下笔时就会有丰富的素材、饱满的感情、开放的思维和大胆的创新,习作的空间就广,就不会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文章自然就妙笔生花。

  (四)追求个性化,抒发真情。原生态习作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运用个性化的话语和表现手法反映自身的生活经历,抒发个性化的感受。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就要努力给学生营造激发他们情感的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抒发感受的形式,把自己的情感实感表达出来,使习作变得清新自然。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传统的写作方式,如模仿写作、想象写作以及读写结合的写作方式,更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鼓励学生多层面立意,写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个性化的思想;鼓励学生采用不同顺序,多角度构思,把习作写得真实自然。如在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声音组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象,独立命题。也可以让学生多积累词句,仿写句子,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在学生有所感受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在小学语文“原生态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要从作文教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自由发挥,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鼓励学生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进而使学生的习作实现原生态。

  参考文献:

  [1]罗耀珍.小学语文生态习作的实践路径———从“生态阅读”到“生态习作”[J].小学教学参考,20xx,(28):78-79.

  [2]胡英嫔.新课标下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景回归自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3):153.

  [3]李锦春.谈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景回归自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3):80.

  [4]王成.让阅读因“群文”而精彩———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效性探讨[J].学周刊,20xx,(1):134-135.

  [5]陈晶.关于小学语文“原生态习作”教学的几点认识[J].魅力中国,20xx,(44):135.

语文教学论文8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中“老大难”的环节,相关教育学者以及一线教师都对此做出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和尝试。但从整体上来看,现今的作文教学效果依然不够理想。教师们倾向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的传授,目标在于指导学生在作文方面拿到“高分数”,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基于学生经验来开展作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学生经验;有效策略

  作文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尽管作文教学一直被强调、被重视,目前的作文教学仍旧处于“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困境。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其实有很多,而笔者认为最根本原因在于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经验,忽略了学生成长以来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创作来源于生活,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经验,反过来,经验也会影响个体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经验的缺失不仅阻碍学生个体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具体到作文教学,就会成为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一个缺口。因此,教师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有效策略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具体采用何种策略来进行基于学生经验的作文教学呢?首先,要使学生“有话可写”,要创设情境,充实学生经验;其次,注重阅读教学,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最后,改变评价方式,将写作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以自己的教学目标为核心,对学生的写作有着一些规定,例如写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文体、要写多少字数,并不考虑学生是否喜欢这个主题,是否了解这个写作领域,这种教学态度容易导致学生消极对待作文。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保持积极性时,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让他们将写作文当成一种乐趣。例如,将学生置于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的.情境中,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联系实际生活,根据新闻实情,写出现状,表明感受;还可以采用讨论、看图画、读书等教学方法,将所观察的、所阅读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在不断地实践中形成符合学生学情的作文教学。另外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也不要过分限制写作条件,可以适当地根据学情让学生决定写什么和怎么写,肯定此次作文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写作方案,重视学生个体性的发挥,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当学生了解到自己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熟练的体裁自由写作时,必然愿意写出真实的情感体验,产生写作兴趣。

  二、重视阅读教学,加强教师指导

  文章的写成可以说是文字到文字的过程,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对文字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好的文字从何而来?阅读积累是最好的方法。正如古语所说“读书千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阅读,从优秀的文章当中学习到一些优美的语言外,还可以学习到相关的写作技巧,例如如何构思,使文章内容明确、如何布局,使文章结构严谨、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在此基础上,可以将阅读所积累的东西结合自身体验加以提炼,变成自己的东西。同时,不断地阅读优秀作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们应当重视阅读教学。但阅读什么,怎样阅读才是正确的方式,还需要教师们对学生加以指导。初中的课业也比较繁重,课余时间用来大批量的阅读比较有限。那么,课内的阅读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手头上所有的课本和读本。要知道能够入选课本和读本的文章都是专家学者们精挑细选的,它们在文章选材、写作技巧上都有着一定的示范作用。教师们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和鉴赏这些文章,感受其中的精彩和丰富,让他们在阅读这些经典之作过程中不仅获得审美上的愉悦,也能够由此获得一定的感受,丰富阅读经验。

  三、改变传统评价方式,调动学生主动性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是教师单方面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再附以一个分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基本上没有任何异议,过于相信教师在作文评价方面的权威性。这样的评价方式是教师单方面的观点,和学生没有任何情感上的交流。评价方式其实可以多样化,让家长、学生至少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采用合作评价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当有学生阅读自己的文章时,其它小组要进行记录并进行讨论得出小组评价。被评价的文章作者可以得到同学们的建议,能够明白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而各个小组在评价时,也可以比照自己的文章,知道是否合乎标准,如何写作才能够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这样的小组评价方式不仅减轻了教师们的负担,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促进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是学生生活经验的一种获取渠道。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学习的主动权得以回归。由此,学生更愿意积极地挖掘所有的生活经验,将其写入作文,更愿意写真实的人事,写真实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的表述放在“表达与交流”中,其中有条目明确要求,作文的教学应当是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来丰富生活、情感经验,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新课程改革呼吁“以生为本”,具体到作文教学中,更加强调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自身实际的真实而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重视学生经验必然成为作文教学一大趋势。

语文教学论文9

  一、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初中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学生没有东西可写,写作资源十分贫乏。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业负担较重,尤其是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学生难以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教材之外的文字阅读,因而每当进行写作时,就感到无从下手,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教学实践表明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其阅读量有正相关的关系,较大的阅读量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信息的分析与获取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意识的培养。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相较于以往,现代教学具有更为大量的信息资源优势,而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时也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信息资源优势。与此同时,在课堂上以阅读心得分享的形式开展班级讨论,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培养阅读意识,通过班级讨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效率。具体而言,教师在选取课外阅读资源时可以针对学生这一阶段的阅读能力去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利用现代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课,无非是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或者是规定题目对学生写作进行简单地指导后让学生动手去写。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教学过于死气沉沉,索然无味。而这种教学氛围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作文课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技术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则成为了关键。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电脑资源,将抽象的写作教学变为动态的、形象的课堂教学。对于初中写作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学生协作学习营造一个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投影设备,将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与探讨,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对作文进行审视,从而提高学生的改评意识以及自我修改能力,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此外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结合一些社会热门问题例如“环保”,并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三、利用信息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对于写作教学而言,教师所起到的往往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写作能力的提高一部分依赖于教师对写作技巧的讲解,一部分依赖于学生长期以来写作经验的积累以及写作实践。写作教学是一个教师指导,学生感悟的过程。然而许多教师在进行初中写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过于注重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地位,而忽视了对学生感悟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教师教的东西不少,学生学到的写作知识却十分有限。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缺乏一定的灵活运用能力,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外,同样还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多给予学生感悟知识、自主学习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将教师教与学生学紧密结合起来,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资源布置一些开放性较强的作文题目,让学生以“我眼中的放弃”为题,结合网络上有关放弃这一话题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辩证性思维。

  四、结合生活资源,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写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没有充分的生活体验,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是难以写出好作文的,是难以深入地表达出写作情感的。由于初中生年龄的限制,其所经历的生活实践较少,写作教学也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这就导致初中生在进行写作时往往是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缺乏真实的情感基础。随着现代信息资源的飞速发展,日常生活之中充斥着丰富的生活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资源,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生活信息资源,以生活资源为出发点,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弥补学生所欠缺的生活体验与生活实践。通过生活资源的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资源,从生活出发,给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实践任务,“为父母做一次饭”、“当社会志愿者”、“在植树节植树”等,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生活实践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通过切身的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让学生将真实情感融入到作文写作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初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总之,现代教育信息资源对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当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说话、独立思考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论文10

  [内容摘要]:分析并反思当下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写作技巧训练,轻视思维能力培养,强化作文语言的雕琢,忽视了作文的本质意图。在此基础上,探索高中作文教学之路。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反思技巧思维语言积累

  每个语文教师都明白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把“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作为必修课程的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能力上获得发展。可以这么说,学生由此而获得的读和写的能力犹如他们语文能力的双翼,只有双翼双飞才能真正拥有较强的语文能力。而高考中作文至少六十分的地位也让语文教师们不能轻视写作教学。于是,许多语文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实际效果并不佳。在考场上很多学生的文章只能勉强及格,有的甚至文不成章,词不达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或征文比赛中碰到“撞车”的文章。这说明学生其实并不能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或所见所闻,也不能应付日常生活中的文字要求。为此,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作一些分析和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获得正确而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不足之一:强调写作技巧训练,作文“千人一面”

  我们一些语文教师在看到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中那句“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指导‘写什么’这方面花的力气比较多,而在指导‘怎么写’这方面花的力气太少”后可能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认为自己已经把握住了学生作文质量不高的命脉。于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一味传授作文知识,讲析写作技巧。从作文开头如何起,中间如何承转,讲到最后怎样合尾,言必谈“凤头、猪肚、豹尾”,学生写作则必是“三大块”,一个班的作文全是“八股”兄弟。更有甚者,专门指导学生不同的文体用不同的套路。这些写作技巧大多不是教师自身研究所得,而是“借鉴”自一些所谓的“作文宝典”“轻松拿下满分作文”“作文秘籍”之类的书。如此一来,学生的文章“千人一面”在所难免。而最让人痛心的是,许多学生只知技巧却没有足够的写作体验,误以为那些空洞的文章就是他们努力的目标,渐渐地,对写作的厌恶之情由此而生。

  不足之二:轻视思维能力培养,作文“浮光掠影”

  不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所提倡的写作观“文以载道”还是新文化运动中周作人提出的文以“言志”(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意图等),先前的文学大家们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事实:文章理应传达出自己的一些见解、观点。在《论语·卫灵公》中有一句“辞达而已矣”,在这里,“辞”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字,这个句子意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与心里想的一模一样”。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古今中外,文章的本意就是传达所“思”而已。 可我们现在学生的写作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无思想无内涵而形式至上的文章比比皆是。笔者曾在考场作文中看到这样的句子:**的转身是因为我哀戚苍白的珍珠浸润了我华美的羽翼,爸爸的转身是因为他听到了我那如花般娇艳的心在寒风中因别离而一瓣瓣地脱落。这种形式远胜于思想传达的倾向的形成和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轻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关系。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许多教师因为学生综合课业任务大等原因常会专注于布置一些知识作业训练来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便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于是高中三年,我们的学生身体长了,知识多了,可思想却仍是肤浅的。学生的“思考领悟”能力没有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任务就不能算是完成。叔本华曾说:“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改变人的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我们的学生恰恰就缺乏了能正确指导自己辨 1

  析事物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学生所能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生活单薄,思想贫弱的“三等残废”。那文章原希望传达的“意”只能是浮光掠影。

  不足之三:强化语言雕琢,作文“华而不实”

  为了掩饰思想上的苍白,不少语文教师和学生开始致力于形式上的片面追求,尤其是对作文语言的雕琢。

  语言本是思维的工具,熊成钢教授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呼吁“语文教学必须加强直觉思维的训练,使瞬间负载更为丰富的内容,为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创造条件”。不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追求精美的语言,结果只能是辞藻华丽而更显思想之贫瘠和内容的单一。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语言上又不可能真正花时间去揣摩,他们所谓的“美文”多来自他人的文章,有的来自一些名家名作——能吸收名作精华自然是好事,但这些文章往往是由教师拿来作为作文点评资料,点评时又不能让学生明白个中精髓,学生食而不化又急于事功,于是大量满篇都是美丽的语言但常常是驴头不对马嘴甚至不知所云的文章出现了。还有许多的美文来自同时代的一些“新生代”写手。郭敬明、张悦然等由“新概念”而来的作家作品是他们乐于仿效的,却又无法把握内在的精华,文体混乱、语言华丽古怪的作文由此诞生。那些看似华美的语言实际上是人云亦云,既乏新意又少灵气,可谓“华而不实”。

  学生长时间地写这样的文章,会使他愈来愈远离质朴,只知追求表面的浮华,严重的还会减退语言表达能力,辞不达意。

  那么,面对这样类似作文技术培训的作文教学现状,我们该如何调整思路以求教有所得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首先是注重全面积累。

  杜甫曾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偶得”是指某事触发灵感瞬间感悟。可这“偶得”属于“妙手”,“妙手”应指已有良好写作功底的人,更是指有所思索的人。因此,写作前,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这个准备就是积累,积累必要的写作知识和阅读积累。 必要的写作知识是指写文章的一般规律,也就是作文的“规矩”,而不是那些纯粹的“秘诀”。规矩是作文的基础,是解决“会”不“会”的问题,也是容易把握的。只有知道文章是什么样的,过程是怎样的,文章又是怎样写出来的,才能真正过作文关,才能使文章成为记录人思想感情的载体,成为有血有肉,有鲜活灵性的有情之物。

  阅读积累也是写作前必须的做的工作。语文学科不如自然科学那样严密,它始终离不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清人袁守定说的“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郭沫若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也是旨在说明只有一定的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巴金先生曾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的具体的东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便是积累的很好体现。我们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是同样的胆力:读得多了,作文能力自然在各个方面得到了提高,材料更是储备丰富了。

  学生可以阅读语文课本、读本上的文章,也可阅读课本外的好文章,尤其是一些名著。古语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名著是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张志公先生在他的教育论集中强调“多读”的重要,认为“读是写的基础”,这也说明了积累之重要性某种程度上胜过了写作技巧。

  其次是注重思维训练。

  近年高考作文在命题时一直在加入“智性”因素,引导学生注重运用思辨能力。这在“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和“行走在消逝中”等作文题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而学生则常常感到茫然,甚至无从下笔,这就是缺乏思辨能力的表现。

  陆机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在此,陆机阐述了“物”“意”“文”三者的关系。如果说由“意”到“文”需要作者的表现力,需要

  2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那么更为基础的一步由“物”到“意”的转化中离不开作者的摄取能力,更离不开写作者的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能力。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了许多具体的事例,综合之后他得出了文章“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结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那“时运不齐,命运多舛”之叹则源于对冯唐、李广、贾谊等人坎坷人生的归纳。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哲学地思考,不妨多做些语言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善于抓住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必然性,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成果,那何愁学生写不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呢。

  [参考文献]:

  1.《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专家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3.《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熊成钢〈天津师大学报〉1997第四期)

  4.《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语文教学论文11

  摘 要:本文从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和方法:做好初中和小学学生的知识衔接,营造和谐活泼的语文课堂气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有效评价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自主学习;分层次教学;有效评价

  一、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下,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有效、高效,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重点。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由此可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有效教学的特征

  探讨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必须要了解有效教学的特征。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教学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同时,在实施有效教学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和需要;第二,在有效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制定的目标学生必须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第三,对于有效教学的产出和投入必须满足高效比;第四,在有效教学的实施中,必须注重生活化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背景;第五,有效教学必须要求教师做好反思性教学;第六,有效教学必须要求师生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有迁移和创造的欲望和能力;第七,有效教学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及时反馈,表明学生获取、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目标达成性高。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

  1.做好初中和小学学生的知识衔接

  要想衔接好学生初中和小学的知识,必须要多途径地了解学生的识字状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教学。

  第一,多途径地了解学生识字状况。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具体的方法包括让学生写自我介绍、进行家访等。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有效的情况,从而在面对学生问题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第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推进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方法,而分层次推进教学的前提是必须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在掌握学生真实水平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等级,针对不同的等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都能拥有成就感,水平都能相应地提高,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营造和谐、活泼的语文课堂气氛

  初中生已经到了叛逆的年龄,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要想进行有效的教学,必须营造和谐、活泼的语文课堂。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更容易完成课堂学习。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面带微笑。微笑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创设和谐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第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积极、饱满的热情面对。通过这样的态度,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精神享受。第三,发挥正面强化的作用。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使用正强化,会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并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高效愉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说,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将会给中学语文高效愉悦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4.有效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自主”就是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主学习的含义为:首先是学习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其次是学习者的选择性得到了实现。另外,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

  5.进行有效评价活动

  有效评价活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途径。为此,教学评价首先要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实想法,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必须做到准确,不能模糊。

  总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以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和方法,让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国.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三个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xx年,(03).

  [2]杨素云.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解读与思考[J].学周刊(B).20xx,(01).

  [3]刘朝.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下半月).20xx,(08).

  [4]范晓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祖国(教育版),20xx,(10).

  [5]吴俊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xx,(08).

语文教学论文12

  [摘要]语文创新个性品质是创新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异众心、进取心、持恒心,即“五心”,正是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五心”。

  [关键词]自信心好奇心异众心进取心持恒心

  语文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火花。因此现代教育观提倡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注重健全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如果说少儿时期是个性品质培养的最佳期,那么语文课堂就是使儿童潜在的创新个性品质得到适时开发的重要基地、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自信心。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也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现代老师要唤回学生的自信心。而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心。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的。

语文教学论文13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反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完成这一过程?笔者认为:注意观察学生听课时的言表等心理反映,同时根据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和因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所形成的个性差异,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而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使教学活动变得和谐愉快,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初中学生时期从心理特征方面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一阶段和初二、初三阶段。

  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踏入中学,从心理成熟角度看,还带着小学时的稚气。而且,由于已习惯了小学时靠死记硬背便能学好语文的学习“方法”,所以无论是对中学的授课方式,还是学习方法,都感到不适应。由此,造成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淡薄了,往往教师抓得紧,他也紧;教师抓得松,他也松,他们这时有三大特点:一、课堂上好动,缺乏自制力,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较差。理解与记忆离不开具体、实在的感性材料。二、他们喜欢向老师敞开自己的胸怀,不加思索,想什么就说什么,显得亲切、大胆、热情可爱。好胜心强,都愿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希望教师给他们充分肯定和较高的评价。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争先恐后,无所故忌。三、这个阶段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形象特别高大。

  他们的眼睛象一架摄像机。随时摄下老师的喜怒哀乐,甚至每个眼神,他们又善于模仿,因此教师的身教显得特别重要。身教是无声的命令,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针对学生的三个特点,要求教师要把知识性同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兴奋状态下于有意识和无意识之中记忆。教师应使学生感到接受知识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受罪。这样就要求教师把所讲的内容进行组织加工成艺术品。教师还要使师生双边活动频繁,尽量在教学设计中多运用些设问句、反问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运用眼神的威力,用眼睛与学生交流,启发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课堂上教师的语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课堂气氛,只有面带微笑的启发性提问,同学才能踊跃发言。教师要爱护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尽量照顾全面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回答的不够准确或有错误时,要从不同角度,尽量给予肯定、鼓励和安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身教,和蔼可亲,使课堂教学在严肃、活泼、轻松、愉快的的气氛中结束。

  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适应了中学的学习生活,学校开设的.科目也多了,不能把更多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语文学习上。这就要求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重点精讲,要言不烦,讲到学生的心坎上,肯出时间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他们进入初二后,由于心理渐趋成熟,发言不象以前那样积极了,要经过“熟虑”以后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此时,他们的观察与鉴赏能力增强了,他们喜欢老师领路,在复杂中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讨厌老师把一篇文章嚼得稀烂再喂给他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上点到即止,给学生留下回味余地,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让他们做主人,掌握主动权,做演员、当主角。教师当配角、做导演工作,把学生不断从消极状态中引导到一个积极状态中,并最终使他们在不自觉中变为一个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此时教师切忌指手划脚,充满说教气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愿意老师再把他们当小孩看待,管这管那,希望得到尊重与信任,要求自由,主张“自我设计”,自作主张,显示自己是一个强者,已经是个大人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放手发动群众,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支持、鼓励,细心培植及时引导,少责难,少泼冷水。

  总之,教师应该象善知时节的春雨一样,点点滴滴浇在学生的心头,真诚地爱学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去进行有效的教育。

语文教学论文14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残留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新课标的彻底贯彻,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无法满足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根据笔者的调查与研究,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灌输式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低下

  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效率低下,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无法达成新课标提出的目标与要求。

  (二)教条化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调、陈旧的教条化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流程化地、呆板地展现给学生,不仅制约着学生的语文思维,而且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理论化教学,偏离学习的本质方向

  教师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过多,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抽象的、孤立的理论性知识,学生只学会了简单的读和写,却不能将理论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这偏离了学习语文的本质方向。

  二、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必要性

  (一)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由于高中学生必须要面对高考的压力和繁重的学习负担,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兴趣的培养。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育体制改革,倡导的是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必需的读写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具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增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高中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实施趣味性教学,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它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对于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那么,如何实施高中语文的趣味性教学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以作抛砖引玉。

  (一)使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实施高中语文的趣味性教学,首先要从教学语言风格的转变开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语言往往比较严肃、古板,这对在新时代环境下成长的高中生来讲,是枯燥乏味的。时间长了,容易降低学习兴趣,造成成绩下降。高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摒弃一些比较陈旧的模式化语言,多尝试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从课堂的开始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教师应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少使用或不使用偏激性的语言。通过运用教学语言的技巧,可以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采用创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大胆地探索,勇于创新,借鉴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采用一些已被证明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强制灌输式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了。因此,教师在实施语文趣味性教学时,可以进行创新并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例如,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灵活讲解,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还可以组织趣味性竞赛活动等。通过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趣味性教学的优势,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其能够运用影像、声音等把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表达出来,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内容丰富的课件,增添课堂趣味,加强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播放出来,这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也可以弥补单调枯燥的教学语言的不足,同时又能增强教学趣味,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语文教学论文15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实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更是艺术之中的“艺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审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写好作文意义重大。题意理解的是否透彻,直接关系到写出来的作文是否“扣题’。只有将题意揣摩清楚了,才能紧扣作文题,写出好的作文来。在启发学生审题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明确作文题目所规定的选材范围和内容重点

  面对一个作文题,要启发学生分析题目的关键字眼,明确作文题限定的范围和在哪些方面取材。要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拆开、分析以及和学生共同探讨题目要求和选材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明白自己该写什么。

  2.让学生挖掘出作文题目的内在意蕴

  有些作文题目很容易让学生只看到表面肤浅的含义,而往往忽视题目隐含的深刻意蕴,因此,要求学生审题时,不能只在文字表面做工作,而要通过理解和联想,深入揭示题目隐含的意蕴。如作文题《爸爸的胡子》,有的学生只写到爸爸的胡子怎么浓黑、怎么杂乱,或是日益渐长,或是几天前还是刚出土的嫩草,眨眼间便成了原始森林等等。有些语句虽然很优美,但结果都只是针对胡子而言,而没有注意到胡子背后的故事。而其中有一位同学却选择了这样三个材料:

  (1)爸爸是警察,一天,爸爸很晚回来,我发现爸爸的胡子又长又乱,就递给爸爸剃刀和镜子,可爸爸却说今晚有任务,明天再刮吧;

  (2)第二天晚上,我又让爸爸刮胡子,可爸爸又说明天要开会,今晚要写报告,没时间弄须儿;

  (3)星期天爸爸双休,我又给爸爸拿来剃刀和镜子。好说歹说,爸爸总算对着镜子刮起来,可派出所突然打电话来,说某某地方发生了抢劫案,要爸爸去处理。结果爸爸二话没说,夺门而去。此时,我才发现爸爸的胡子只刮了一半,简直像个“丑八怪”。小作者经过认真审题,精心选材,集中表现了爸爸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蕴含着深刻的内涵。结果,我将这篇作文在班上范读了一遍,再让学生重新审题,重写一次,于是便出现了许多韵味无穷的佳作。

  3.审题时要让学生把握住文章的主要线索

  如作文题《螺丝钉赞》,应让学生体会到:它的主要线索是“螺丝钉”,文章应紧紧围绕它组织材料,布局谋篇。在出示此作文题后,我进行了点拨:“螺丝钉看似平凡,不值一提,我们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它?”许多学生沉思片刻后积极发言:“螺丝钉看似普通微小,其实极不平凡,没有它,火车不能运行,轮船不能启航,飞机无法上天,一切机器将不再运转”;“它虽然没有漂亮的外形,引人注目的身躯,但它有坚定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当我们看到小小的螺丝钉时,就会想到它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想到无数雷锋式的英雄”;“它象征着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坚定、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最后,我进一步引导:将来,我们也要做革命的螺丝钉,为建设祖国献策献力。结果,学生都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线索,再稍加联想,便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之,“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只有经过认真审题,文章的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谋篇才会水到渠成。

  二、作文要注意“活教”

  1.要树立学生“小作家”意识,努力提高学生写作意识

  每次作文练习不能让学生当做任务来写,而要采取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我比较注意认真引导学生树立“小作家’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作品是给身边人看的,只有好的东西才具有欣赏性。另外,我平时注意让学生多观察、思考、多积累知识,这样,写起作文来才会文思泉涌,有感而发。

  2.提醒学生作文后要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每次布置作文时,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修改。修改作文,我主要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看有无“文不对题”的情况;

  (2)、反复读,注意文句是否连贯、通顺;

  (3)、标点符号是否恰当;

  (4)、修辞方式是否贴切;

  (5)、有无重复啰嗦、词语搭配不当、词序不对、句子成分残缺等类型的病句出现;

  (6)、注意修改错别字。

  法国文学大师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多改出佳品,华章苦中来”。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领悟修改的妙处,懂得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学生的自改意识。

  3.批改作文要轻批评、重激励

  学生正处于学的阶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要只把眼睛盯住学生的错误,而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作文批改时,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要求自己:1、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的评价,如“这个词语用得巧妙”,“这段文字很富有想象力”等诸如此类的评语;2、指出缺点时言词不能过于尖锐,要以建议的口吻。写评语时不要总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自己看得懂吗?”“文不对题,简直牛头不对马嘴”等等,这样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抹杀学生的写作激情。因此,指出缺点时,要尽量用委婉的语气,如“这个词语不太贴切,能否换一个”“假如你把妈妈洗衣服的动作写具体些会更好”等等。这样学生看了心里会很舒服,也乐于接受,同时也知道老师在维护他(她)的自尊心,于是会更加认真去写。

  总之,“教无定法”,每位教师自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方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我想,我们都怀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取得教学的成功。

【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论文12-15

语文教学论文05-21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论文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9-16

语文论文《晨读》教学设计11-16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论文07-14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的写作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