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建筑材料论文

时间:2024-05-18 12:58:37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筑材料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材料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建筑材料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1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与试验已然是建筑行业中非常关键的工作。只有保证了建筑材料的质量,才能充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和建筑的安全使用。本文简单介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试验的重要性,并对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材料;监测;试验;重要性;关键环节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强化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把控,是充分保证施工安全,提升工程质量的合理方法。其中,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尤为关键,值得相关人员加以高度重视。

  1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试验的重要性

  建筑材料是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和物品,其涵盖了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是后者必不可少的基础部分。因此,建筑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工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良好的材料是高质量工程的基础。所以,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是保障建筑施工安全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与关键。建筑材料不仅仅和建筑的安全和质量有着莫大关系,对后者的整体性能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尤其是在大量新型建筑材料不断问世的今天,加强对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可以充分保证建筑的整体性能,从而使得建筑符合相关设计要求和用户使用要求。另外,建筑材料的试验也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大影响。在实行环保建筑标准的今天,材料将成为决定工程是否绿色环保的关键。通过检测与试验,可以充分保障材料的性能和环境保护要求,从而确保建筑符合相应的绿色环保理念。

  2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的关键环节

  2.1明确目标。在展开检测与试验工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检测的项目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检测试验过程的正常高效展开。按照各种检测对象,应当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和目标。例如,在检测水泥时,就应当对其强度、细度和安定度等展开检测。而在检测瓷砖时,则要对其防滑度、防火性、强度等进行检测。同时,根据不同的施工需求,各施工单位也可以自行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但必须保证建筑材料满足相应的标准,才能将其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1]。

  2.2取样试样。在检测时,无法针对全部建筑材料加以仔细试验,否则只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所以通常需要通过取样试样的方法加以试验。检测人员根据要求,在建筑市场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样本,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检测与试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取样试样的代表性。不过,取样试样始终具有一定的概率性,所以应当多次重复取样试样过程,从而尽可能降低随机性给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结果带来的影响。检测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取样数量,从而在保证检测结果真实性与减少建筑材料资源浪费之间得到良好的平衡。

  2.3误差分析。在对建筑材料展开试验时,总是会遇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可能对试验结果造成误差。哪怕是在多次取样试样并加以试验过后,所得到的数据及其相似,也不能充分保障试验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只有通过合理而详细的误差分析,才能尽可能确保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导致建筑材料检测误差的因素非常多,包括试验方法不科学、环境不合要求、人员失误、材料自身合格率等。因此在对试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时,需要根据实际试验情况,优先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对试验造成的误差。例如在对混凝土进行检测试验时,就应当优先考虑温度、水量等因素对试验造成的影响[2]。

  2.4数据处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组试验数据离散型较大的情况。因此,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的数据处理很有必要,否则的话很难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需要注意的.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某些与试验要求或者相关标准出入较大的数据组,可以直接剔除,否则其会对试验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巨大破坏,导致试验失去意义。例如,在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检测与试验时,其中一组数据与其它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偏差,那么试验人员就应当仔细分析该组数据偏差过大的原因,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将其剔除。

  2.5结果探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与试验,其目的就在于详细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从而判断该建筑材料是否符合施工需求和相关标注要求。结果探讨就是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深入的探讨,从而判断该建筑材料是否能够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对建筑材料试验结果展开探讨时,值得注意的是必须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正确和可靠,否则整个实验结果也就失去了探讨价值,更不能对建筑施工提供基础数据保障。这是因为试验结果探讨是建立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的,如果实验数据不够真实、准确、可靠,那么试验结果探讨也就失去了意义[3]。

  3、结束语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建筑的施工和质量造成了巨大影响。所以,强化建筑材料质量试验很有必要,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正常。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明确目标、试样抽取、误差消除、数据保真和结果探讨等步骤非常关键和重要,需要充分关注。同时,应用合理、正确的方法来强化这些环节,能够大幅度提升建筑材料的使用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燕君.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工作的注意事项[J].门窗,20xx(06):240~241.

  [2]丁凤涛.论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5):222.

  [3]李晓玲.浅议建筑施工前材料检测与试验[J].信息化建设,20xx(12):135.

建筑材料论文2

  【摘要】本文探讨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工作。首先应抓好主要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通过认真调查材料市场,认准合格材料;提高材料计划的准确性;强化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健全材料管理信息资料。其次,搞好材料价格管理,合理降低成本:掌握市场动态降低材料价格;采取合理采购模式,业主方与施工方共同参与的供应;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材料质量;材料价格

  一、引言

  近几年各高校纷纷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如何确保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就成为工程建设中重要课题。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筑材料管理在基本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1]。如何加强建筑材料管理,一直是高校建筑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工程建设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建筑成品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建设成本也就会相应降低。因此,搞好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材料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以具有较好性价比的材料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并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消耗数量,以确保建筑成品质量,降低建设成本[2]。

  二、材料质量管理

  学校作为工程建设的业主方,要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材料的质量管理是关键之一,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材料的质量管理。

  1、通过认真调查材料市场认准合格材料

  工程建设中的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在市场经济较为繁荣但又不完全规范的今天,一方面,材料的生产商、经销商可谓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厂家的实力、技术含量、生产经营理念又严重参差不齐。应尽可能掌握相关的建筑材料知识,获取、积累相关的经验,多渠道、多方式走访市场、了解市场,特别要对工程建设中必须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进行详细的多方位的'调研。

  考察调研的范围首先应是生产经营厂商。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主体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理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是属于一般、中档还是高档等。

  考察调研的另一个范围是建筑业界。通过了解建筑业界,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材料生产厂家的企业信誉、产品质量、价格状况、售后服务等情况。

  只有对材料市场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在材料招标采购时才能心中有数,才能真正选准合格优质的建筑材料,也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3]。

  2、提高材料计划的准确性

  材料计划要根据工程的面积、结构以施工计划为基础,以施工管理技术部门提供的备料计划为依据,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和工程信息,及时变更调整供应计划,同时施工管理部门应对工程备料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负责。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各负其责,共同促进材料计划质量的提高。

  材料计划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计划的编制实施,是基建各部门协同配合的结果。材料部门应加强与技术、施工部门之间的协作,以实现材料计划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和预见性。

  3、强化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建立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约束的工作程序,并按工作程序操作、检查和考核,在材料计划、采购、检验、保管等环节,把质量体系标准落实到岗位和责任人,做到工作有记录、考核有依据。按照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健全材料的质量管理制度。通过自审、内审、监督审核等过程,对材料质量计划、检验证资料、供方选择、物资招标等进行检查落实。

  按材料采购标准化、程序化管理的要求,重点落实材料验收制度和可追溯性制度。加强质量信息资料管理及施工现场的各项基础工作,确保工程材料采购质量。做好材料质保资料的收集工作,应督促施工方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随同其它资料存档,以备日后随时查阅

  [4]。

  主要材料应及时委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4、健全材料管理信息资料

  材料资料保证资料和工程建设中的其他资料一样重要。这些资料主要包括:生产厂家的资质、营业执照,材料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的材料检测报告、使用说明书,入库单、出库单、材料价格单,材料现场抽样检测报告等等。业主方应督促施工方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随同其它资料存档,以备日后随时查阅[5]。

  三、材料价格管理

  材料费用是建筑工程总造价的主要构成部分。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一个最主要方面。确定材料的供应模式和材料进行招标采购是控制材料价格的有效手段。

  1、掌握市场动态降低材料价格

  掌握市场,就是广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材料价格收集过程,就是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进行价格的采集、调查过程。所采集的价格,必须切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材料价格的一般水平。工程材料价格的调查和采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对主要材料价格,一般应组织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以及施工单位等人员进行认真的调查[6][7]。

  2、采取合理采购模式

  当前建筑材料的采购供应常见模式有三种:

  一是完全由施工方采购供应。即企业自主报价。投标人自行报价时,投标人为了中标往往会选择低档次的产品来报价,而未来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很可能不满意承包商所选择价位的产品,需要新选择,投标人就有了调整自己报价的机会。这会使建设单位处于被动,如果对产品价格长期争执,会影响工程进度,如果搁置争议,往往会突破预计的工程造价,在决算中一般材料价格只能按信息价计算,不利于工程造价控制。

  二是完全由业主方采购供应。业主方作为投资主体,能有效地控制材料质量,有利于降低材料价格,存在的问题是材料的采购与保管、使用相分离,特别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业主,自身的询价、招标、采购、支付、保管、出入库管理和过程监督等,程序复杂,需要庞大的机构来操作,采购流程过长,绩效较差,零星、地域性及紧急采购状况难以适应,容易延误工期,甚至会导致施工单位要求工期签证和补偿务工损失。另外业主方与施工队伍在材料质量的认定的分歧又会造成日后保修和维修的争议。

  三是业主方与施工方共同参与的供应。施工用主要材料由甲乙双方共同采购,其材料质量由甲乙双方共同控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施工方有权拒收、拒用。材料的价格主要由业主方依据市场行情确定,承建方、监理单位可广泛参与。业主方主要以招标的方式确定材料价格。工程结算时,材料价格以实购价(含运杂费)为基础计算。这种供材方式是对上述两种常规供材方式的结合,这种方式从本质上材料的供货、保管、使用是一体化的,较少有甲乙双方扯皮的情况,供货的实质主体是校方。

  3、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

  运费支出对材料采购费用也有重要影响。节约运输费用,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运输费用的节约问题:材料订货时考虑运输距离远近的问题,在材料质量、性能都能满足材料采购方案,而材料价格又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就应到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地点采购;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倒运和装卸费用[8]。

  四、结束语

  保证材料管理工作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建筑成本的重要环节,在建筑工程材料管理过程中,必须完善材料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从源头抓起,抓好材料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材料质量和价格管理的程序,制定材料质量和价格管理细则,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和有效控制材料价格,从而更好地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领料制度,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制定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这些对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材料损耗和节约工程成本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甘霖,李金凤.高校建设工程中的甲供材料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xx(14):146.

  [2] 李自宁.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J].神华科技,20xx,7(4):39-40.

  [3]吴木林.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材料管理[J].中华建设,20xx,(6):66-67.

  [4] 冉云凤.工程材料采购全过程管理初探[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xx,20(1):23-24.

  [5] 刘自立.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材料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20xx(3):124.

  [6]孙美荣.浅论建筑工程材料控制与管理[J]..建筑科学,20xx(2):55-56.

  [7] 吴伟.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探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S1):22-23.

建筑材料论文3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 “建筑材料”课程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现阶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特点

  “建筑材料”课程作为高职土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是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课程为基础的专业基础课,还是“房屋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工程概预算”等后续课程的前期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面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不断出现的情况,使学生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技术特性、相关标准等基本知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用建筑材料,并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建筑材料”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的课程。它涵盖的内容广泛,涉及学科较多,且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技能,可以说它是通往专业课程的必经之路,也是决定学生专业面宽窄和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

  (一)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要求

  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中,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已经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化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专门人才,但其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针对岗位群设置专业,增强专业覆盖面,按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对课程设置及时地进行调整、补充、修订。同时,还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现代内容和传统内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认真研究各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和权重,以满足学生从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依据,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应淡化基础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严密性,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把知识传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基础理论“必需”“够用”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企业对岗位知识和能力需求的调研,我们认为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一线施工与管理岗位的要求,针对一线施工与管理岗位群,整理出课程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并重新编排组合,形成教学大纲。笔者认为,“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与掌握建筑行业中常用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掌握我国现行建筑材料的各种标准和常见的检测方法,比较熟练地对目前施工企业常用的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并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基本上可以为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和合格性评定提供依据;三是强化对专业研究工作的基本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

  “建筑材料”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庞杂,以叙述性内容为主,涉及知识面广,教材涵盖了十多个大类,上百个材料品种,但其系统性差,各章节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这是由于材料学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各类材料本身就是一门专业学科,如胶凝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其他复合材料等。如此多的内容都汇集到“建筑材料”课程中,使其成为一门介于材料学科与建筑工程学科之间的综合课程。

  “建筑材料”的课程内容庞杂混乱,主要是对各类材料定性、半定量的分析,是针对各类材料技术性质的总结,缺乏逻辑性和理论计算分析。同时,由于一系列和工程密切相关的试验资料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繁多的条文叙述及经验公式,而又缺少逻辑推理,使得其整体性、逻辑性、严密性、连贯性均较差。这就给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造成了不少的困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高职教育极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少高职院校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依然沿袭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重理论教育,轻技能训练,使高职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完全贯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体系方面普遍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基本上处在无人监管的状态,既没有统一编订的课程,也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学校自行其是。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课的开课率没有达到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实践课看成理论课的附属课。二是教学方法不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三是对学生的考核多按传统的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的单一闭卷考试方法。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

  高职院校对“建筑材料”课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就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很多高职院校依然沿用以前的教材,这些旧教材的内容比较狭窄,很多教材缺乏对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实验方法、新标准的介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来我国建材领域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速度远远跟不上建材领域发展的速度,所以,高职教育应当注重“建筑材料”课程标准的制定,及时更新教材的内容,以应对工程实际的高速发展。

  (二)沿用本科教学大纲

  高职“建筑材料”课程只是对这门课程本科的教学内容作了局部删减,略降低教学要求。“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两大块: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讲解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材料性能的一些基本测试,属于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仅仅是用来验证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结论,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因而,在现阶段的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实验课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属于理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真正地把实验课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学生锻炼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方法落后

  现阶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仍旧停留在口头讲授、“满堂灌”的层面上,而建筑材料领域中涉及很多概念,有些概念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板书难以描绘。大多数理论知识只有在具备工程实际条件的情况下,才会被学生更好、更快地加以理解。此外,随着大学本科院校近年来的大幅度扩招,吸引了众多高中毕业生就读。这就导致了在高职就读的学生,其基础知识不扎实,且个体差异较大,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可自由支配时间明显增多,主动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这给“建筑材料”的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精研教材内容,突出重点教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就应该有所侧重,在深入分析岗位工作对本课程知识能力要求的前提下,打破学科框架,构建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体现土建专业所需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新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突出重点内容,在重点内容讲解透彻的同时,兼顾讲解其他一般内容,其余内容则可要求学生们课后自学完成。建筑材料虽然种类繁多,但结合专业的特点,应该突出两个重点,即材料的基本性质及结构材料。材料的基本性质这一章很重要,它是研究建筑材料共性问题,是后继各章的基础知识。因此,应较详细地把材料性质的各个概念结合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清楚,要求学生们牢固掌握。结构材料能否正确使用,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和正常使用。所以,应把水泥、混凝土、钢材、防水材料列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这些重点内容时,应尽量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诱导和启发学生去主动地、积极地进行正确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某些具体材料的教学,则宜采用在众多材料品种中选取典型品种予以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水泥”一章,应选用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多的通用水泥作为主要讲解内容,其中又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其熟料的矿物组成、水化反应、硬化机理、技术性质、腐蚀及应用、储存等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介绍其他掺入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而水泥中快硬硅酸盐水泥、白色、彩色硅酸盐水泥不是重点内容,仅作简单介绍即可。特别要做说明的是在突出重点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其他非重点章节中也有重点内容,譬如在“砌体结构材料”这一非重点章节里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和砌块是重要的墙体材料,所以它们的技术性质是重点内容。确定重点和非重点内容教学,不仅能缩短授课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有利于学生全面而重点地掌握建材方面的知识。

  (二)加强章节内容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融会贯通

  为了克服“建筑材料”内容多而散、系统性差的不足,同时也为了避免讲授时平铺直叙,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教师特别要注意加强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各种工程材料服务与工程实际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明确各种材料在工程实际中所处的地位为出发点;以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材料的技术性能、基本构造与组成、材料应用发展方向展开论述;以材料在工程实际中不同的功能作用作为结论来开展教学,会使学生感觉总体思路明确,条理清晰,前后上下知识融会贯通。

  (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针对教学手段单一、内容枯燥无趣等问题,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采用样品教学,做好对比分析。“建筑材料”课程作为一门叙述性内容偏多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感性地认识和了解各种建筑材料,我们应尽力收集相关的材料样品,进行展示,首先让学生对该材料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再介绍其性能、特点和应用等其他内容。同时,可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共性和特性,便于掌握和理解其技术性能。如讲解混凝土拌和物时,可以当场取少量水泥、天然砂、石子和水进行搅拌,介绍各组成材料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可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观察不同配合比的材料性能的差异。再如在介绍过火砖、欠火砖时,可直接用样品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这两类砖的外观颜色和形状,就能很快掌握这两类砖的特点和区别,学生的印象也会非常深刻。第二,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口述为主要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率比较低。采用电化教学,借用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方式,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量,而且还能通过影像,真实而直观地反映出材料的“真面目”,使学生加深对材料性能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引入工程实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定义、概念,把工程的实际环节引入到课堂内容中来,以实际工程为例来讲解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效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教学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例如,在讲石灰的性质时,可列举石灰的应用、抹灰墙而出现爆裂点的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此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使学生加深对石灰熟化时体积膨胀较大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石灰变储存期为陈伏期的必要性。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做演示。通过对这些简单试验的操作与观察,学生对生石灰熟化特性的了解和认识可进一步加深,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发挥实验在建材课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由于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叙述性和定性的(有时是半定量的)性质,它对某些概念的定义是不精确的,仅仅从定义本身难以作出精确的认识和严格的区分。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初凝”和“终凝”这样一些成对出现的概念。这里不妨引用一下水泥的“初凝”和“终凝”这一对概念的定义:“初凝”为水泥加水拌和时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为水泥加水拌和时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随后开始具有强度的时间。这里的“开始失去”“完全失去”和“开始具有”等说法并没有严格的定量的规定。学生难以区分和掌握这样的定义。而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这样的概念。这里不妨再引用一下该实验中有关试验结果的规定:由加水时算起,到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0.5~1.0mm时,所经历的时间为初凝时间;到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1.0mm所经历的时间为终凝时间。这样由实验对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定量规定和区分,显然比上述的定义要精确,且实验形象、具体。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授课时,教师就结合实验把“初凝”和“终凝”概念量化、具体化,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概念。“建筑材料”课程中类似的概念很多,如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沥青的黏性等概念,都可以用有关的实验来使其定义精确化、具体化,以利于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

  尽管结合课程特点,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和实践环节上,我们作了积极的探索,“建筑材料”课程改革已初步有了成效,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课程的改革和实践的探索中,我们要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以更好地实现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号)[Z].20xx-04-02.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3]中国标准出版社.GB/T1346—20xx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xx-10-O1.

  [4]中国标准出版社.GB/T14684—20xx建筑用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xx-02-O1.

建筑材料论文4

  摘要: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的注重,大力减少建筑材料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是建筑行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建立和构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对碳排放量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通过对该体系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技术运转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低碳和环保。

  关键词: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信息化集成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建筑材料的使用不够安全和环保,导致碳排放量过大。这就造成了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碳排放量的控制和管理就成为建筑行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要在建筑材料的全生命周期中建设碳排放量的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通过该系统的运转,实现对整个建筑材料和产品的实时碳排放检测和改善,从而促进建筑行业向低碳建筑、环保建筑的方向发展。

  1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

  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信息化的数据库和建筑信息模型的精确数据分析,在对原材料成本、建筑工程进展的数据基础分析上,通过对建筑各材料从购买、加工和施工过程中,包括完工使用后的各个阶段,原材料生产商和供应商在供货环节、施工团队在施工环节和用户后期使用环节和物业维修环节等不同时期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集中收集、并根据系统软件自主测试与分析,然后由专用的数据接口将数据传送到其他软件中进行数据的匹配与对接,构造出连贯的数据信息,从而建立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

  2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的运转过程

  2.1体系的构建和创建阶段。在对建筑材料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碳排放量的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创建时,必须是在保证碳排放量最小的前提下进行。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建筑工程进行信息建模,对建筑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材料成本预算和合理碳排放量进行模拟数据分析,以便为日后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成本预算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碳排放量是否超标进行实时准确的检测和数据对比分析。只有前提工作做到位,才能保证集成管理体系在后期的建筑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数据功能和管理作用,保证建筑材料在安全环保的环境下投入使用。2.2对建筑材料在生产和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信息化系统管理。在具体的生产和施工阶段,建筑材料的生产商可以根据信息化系统的建筑模拟结果对自身的生产技术进行提高和改善,力争做到原材料的安全和环保,并在产品上注明所含成分。这样以便于购货方在选择的时候一目了然,能够根据资金的运算和对环保性能的要求,择优选择最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供货商,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品的到货方式作出具体的要求,节省运输成本。当进入施工阶段时,必须利用信息化系统的模拟数据,对人工、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以及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对于施工过程中由建筑设备对能源的消耗造成的碳排放量的过大进行控制,并对排放数据进行检测和管理,促进建筑行业向低碳环保的趋势发展。2.3在后期维护阶段的集成管理。由于前期的数据信息已经覆盖了整个从建筑产品设计以及在建筑材料的加工、运输和具体施工运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数据分析系统。后期再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后,物业的管理方可以根据前期的信息集成系统数据对建筑工程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监测,从而可以得知建筑材料该数据检测下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对建筑工程的使用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并通过对系统数据分析后的结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维护方案,以增加和延长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运转和碳排放量的环保达标。

  3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的具体操作步骤

  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的具体操作步骤主要分为四个环节:①系统通过将建筑材料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数据进行集中收集并按照一定的分类和顺序进行自动存储;②在完成信息的储存收集工作后,系统会利用专业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对接口将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转换和传送,实现数据的无障碍流通;③数据转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数据共享,建筑材料的相关方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对所能查询和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择优选择出最适合自身的建筑材料以及在建筑过程中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优化整个建筑全过程中碳排放的污染问题;④将整个一系列的数据形成一个连贯全面的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信息化的集成管理系统,并在系统里对碳排放的信息和数据变化进行及时的传达和发布,以便于相关服务商可以及时根据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建筑材料的低碳环保和安全使用,从而发挥出集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强大功能。

  4小结

  总之,随着国家对环保理念的大力提倡和发展,建筑行业控制碳排放量,确保低碳环保的进行建筑施工已经成为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的作用,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迈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赵扬.建筑材料生命全周期CO2排放研究评价.天津大学,20xx.

  [2]汪振双,赵宁,王立国,张建新.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信息化继承管理体系研究.建筑经济,20xx,36(8):88~91.

  [3]孙耀乾.绿色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4(3):59~60.

建筑材料论文5

  一、生态建筑中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必要性

  现如今,低碳环保的消费观念在国内外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倡导,在消费比例中环保型消费形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不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住宅建筑的生产商而言,其都提出了环保、健康、安全的建设要求。在住宅建筑的设计施工中使用清洁卫生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而且使用无放射性、无污染以及无公害的建筑材料,不仅能够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而且对于人体健康也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环保生态的新型建筑材料是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结合其具体的特点,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建筑了一系列的生态建筑示范项目。这些生态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到学校、住宅以及商场等。运用精巧的设计,加上对自然采光、地热能的利用以及自然通风的利用,在建筑施工中深化了对材料的使用,由此也对生态建筑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均有很大的认识。我国建筑行业在近几年间开始加强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论是范围还广度和深度,都有方方面面的涉及,同时其将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和环境问题加以有效结合,能够在根本上对环境问题加以重视,最终对建筑中材料的材质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二、新型建筑材料的生态特点

  以传统建筑材料为基础,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就是新型建筑材料,其主要包括保温隔热材料、新型墙体材料、防水密封材料以及装饰装修工程中使用的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也逐步形成了新型建材工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的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开始更加的完善,由此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其成为了建筑材料行业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建设也逐步发展,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就位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市场。而新型建筑材料正是因为具有如下特点,才得到了广阔的发展:

  1、具有时代价值。人类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其最为显著的一个成果就是现代建筑。现代建筑不仅具有透气、吸湿、保温等基本的功能之外,还具有防火防水、吸音、采光以及轻质和高强等性能特点。这些优势运用于建筑施工中对于实现施工的快速装配有新型建筑材料在生态住宅建筑中的应用□中山市南朗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王葆霞摘要关键词当下,经济飞速发展的追求下,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忽视程度也是越来越深,随着土地、人口以及资源等各种压力的不断加剧,为了更好地协调好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相互关系,在住宅建筑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利用,对于改进人们的居住环境,保护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意义。本文就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期望能够对相关的住宅施工有所借鉴。生态建筑;新型材料;应用分析很大的促进意义。所以,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首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时代价值,同时其也必须与现代人们的审美和建筑施工要求相符合。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新型建筑材料达到了比别的材料的性能要求更好地性能。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中。

  2、绿色环保的性能。人们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追求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建筑材料的不同,建筑物语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也将更好。一些建筑材料其自身是具有一定的环保性的,比如空气净化建材以及抗菌建材等。但同时,建筑材料也是对废弃物进行消纳的主要力量,在建筑材料的生产中,可以对很对固体废弃物加以利用。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建筑材料也实现了对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其也逐渐成为保护环境的一种有效方式方法。

  三、新型建筑材料在生态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生态住宅建筑就是能够充分利用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其主要目的及时能够达到生态、健康和节能,最终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人与自然双赢的住宅。通常生态住宅主要有以下一个关键特质:以人为本、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下面及对生态住宅建筑中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加以分析:

  1、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在我国有着比较快速的发展速度,而且其还有着很多的种类。当前生态住宅建筑施工建设中,对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施工工艺完全使用的全新的现代生产技术,而且当下我国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正朝着集约型、大规模的方向发展迈进,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生产自动化水平也得到十分显著的提升,而且业内已经开始已经全面采用电脑智能控制生产线的全智能化墙体材料生产过程。当下,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发展中最关键的点就是机械化和自动化挤压式生产的质量轻、质量好的多孔型条板、外墙复合式保温同时能够配合建设部门的大力推广、因此推荐应用型轻钢结构的材质体系,充分发展各种装配式复合型全新条板。

  2、保温隔热材料。生态住宅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保温隔热材料的主要优势就是为了能够切实降低热量损失,当前建筑中使用的新型建筑隔热材料因为其保温性能相对较强,目前有着非常广泛的使用。常见的有聚氨醋泡沫塑料、矿棉等材料。我国建筑围护结构中,墙体建设中使用隔热材料,对于居住环境的室内外热量交换、热量传导都有很大的益处。因此,在当前我国研制节能保温、性能高校的新型墙体材料时,墙体结构的形式也需要从新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达到降低能源消耗以及节约资源的目的。

  3、防水密封材料。在建筑行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中,防水密封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并且其还是建筑行业和材料工业中缺一不可的重要部分。经过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防水材料的密封性要求以及质量要求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快速发展的防水材料逐渐开始摆脱了以往纸胎油毡的材料应用局面。当前的生态住宅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是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密封材料、沥青油毡以及刚性防水材料等各种密封产品。

  4、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我国在建筑装饰装修中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起步都是比较晚的,但是其发展起来后速度还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当期我国一些宾馆已经能够做到自主装修装饰,而且效果都非常的好。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对外联系密切的结果。在生态住宅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我国的建筑装饰装修需要将其重点放在对高档内外墙涂料、丙烯酸类乳胶以及复合仿木地板等的研发上,确保这些材料朝着功能化和环保化的方向持续迈进,最终达到实用且方便美观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大力建设和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舒适性、环保性以及与周边环境和设施的协调性都有了很高的要求。在未来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而且新型建筑材料也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都需要相关行业的人员对其进行更好的把握,最终实现有的放矢的生产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恒.浅谈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应用[J].四川水泥,20xx(16):239-241.

  [2]王正琨.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传播,20xx(22):133-135.

  [3]张智辉.浅谈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及应用[J].网友世界,20xx(18):79-80.

  [4]刘学军.浅谈新型建筑材料[J].能源与节能,20xx(09):241-243.

建筑材料论文6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长期以来蓬勃发展,各个高校也加快了建筑工程专业的建设,而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来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将建筑材料课程作为研究重点,将当前教育环境中的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方向,通过实践环节,应用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研究,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有效促进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关键词:能力培养;《建筑材料》;教学研究

  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随着时代对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方向,尤其是类似建筑工程这样的实践学科,学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所讲的能力不仅仅指学习能力,还包括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这就要求建筑材料课程及时加快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建筑材料的特点,采用先进教学工具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师生反馈,全方位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现状

  《建筑材料》课程是高校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一的上学期或下学期学习,建筑材料的学习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整门课程内容广泛,试验较多,常见的试验就有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钢筋的拉伸试验、砌体的强度试验,防水材料的试验,土的颗粒级配曲线、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等。《建筑材料》作为大一专业课,通过大量的试验可以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动手的好习惯,但就目前高校开设的《建筑材料》课程来看,似乎很多高校并不重视试验,直接删除试验环节,也不重视视频教学,导致很多学生根本不重视建筑材料的学习,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加上材料课程内容简单,更是抹杀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二、《建筑材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容丰富,课时较少

  《建筑材料》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到的学科很多,而且实践性、综合性很强,尤其是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更是增加了材料课程的内容,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材料就有水泥、钢材、木材、混凝土、石材、石灰、沥青、塑料等,这些都是看似简单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根本看不出来系统性和连续性,加上高校材料课程课时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很多内容难以深入,仅仅停留在表面。

  2.实践不足,流于形式

  建筑材料课程有着大量的实践内容,但鉴于材料课程的内容较少,很多实践环节得不到落实,甚至有的学校干脆砍掉实践环节,只是在课程上进行理论讲解,加上受到课时的限制,有的.学校规定只能做5个课时左右的试验,为了不超课时,往往由教师完成试验的取样,备料,演示工作,而学生自己根据老师演示填写试验数据,很明显这样的试验只是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完成试验的能力,这就直接导致学生技能培养的失败。3.缺乏互动,缺少实物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互动较少,老师尽情的讲述理论,但是却很少和学生沟通,忽略学生的学习心情,而且诸多的建筑材料很少有真实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学生们更是厌烦这种课程,只能以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应付老师,对建筑材料基础课程的地位缺乏深入的认识,尤其是面对大量的建筑材料,更是心生厌烦,这些都是当前材料课程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建筑材料的教学策略

  1.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是建筑材料的特色环节,在建筑材料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环节,不仅增加实践课时数,还要改革实践课程的开设方法,不能让老师去完成试验,而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完成试验的机会,尽量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人才的培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进行转化,最终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筑材料》中的试验课程有很多,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认真,严谨求学态度的培养,培养学生用试验数据说话的求实能力,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比如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亲手计算,还要让学生真正的见证工地混凝土配合比的把握,让学生自己配置混凝土,测定其强度,通过强度的变化来激发学生对试验的重视。

  2.加强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

  《建筑材料》课程牵涉到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很多人们在生活中都见过,这就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觉得课程过于简单,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课程的互动,这些互动可以是提问问题,也可以是让学生自发组织课程教学,让学生自发查阅材料属性。比如在讲述沥青路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想见到的路面都有哪些,这就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用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在讲述防水材料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百度防水材料都有哪些,在讲述木材的时候,则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的木材有哪些,讲述不同的木材都会有什么作用,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对材料课程的兴趣。

  3.注重认识实习,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认识实习是每一个土建类学生必须进行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在认识实习中,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带领学生们认识实习,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建筑材料的重要性。比如在认识实习中,学生们看到商品混凝土进场试验时,可以联想到建筑材料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看到模板时,可以联想到不同的木材的使用环境,在看到钢筋加工时,可以联想到钢筋的拉伸强度试验,在工地可以充分领会到水泥的保存,运输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好办法。

  4.充分利用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资源的是当前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利用网络上不同材料的图片来向同学们展示材料,比如六大水泥的常用特性,比如不同的防水材料,比如不同的木材,不同的石材等,当然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自己搜集后向同学们展示建筑材料的内容,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建筑材料》课程是土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丰富,实践多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上其是大一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教师在教授《建筑材料》的课程中,要尽量立足于课堂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刻苦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建筑材料的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爱玖.建筑材料课程教材建设与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xx(4):68-69

  [2]何娟.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丛,20xx(3):150-152

  [3]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外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20xx,18(4):49-52

  [4]尹健,周士琼,谢友均.开放式教学在《建筑材料》试验课中的尝试[J].铁路教育研究,1998,2(4)

建筑材料论文7

  1新型建筑材料现状分析

  从我国当前现代化建筑物的工程造价中可以看出:建筑材料费用占总建筑费用的50%左右,建筑材料质量和品质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建筑风格的改变和建筑功能的完善,建筑材料也完成了一个全新的转变,总体上可以用四大类进行概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以及建筑装修材料。

  相比较传统的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在材质上和功能的划分上都有着很大的提高。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分为:装饰性材料、保温性材料、幕墙材料、密封材料以及防水材料等;从材质上划分:可分为水泥材料、玻璃材料、木材、钢材、塑料以及其他各种辅助五金、非金属材料等。当前使用的新型材料有多种,如:墙体材料中的砖块、保温材料中的矿棉板和玻璃棉、防水材料中的卷材和涂料、防水材料中的卷材和涂料、高分子复合材料、装饰材料以及新型RPC混凝土等。

  现今,保温材料已经和节能减排措施相结合,并在不断完善,逐步向绿色建筑进发,防水材料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单纯防水的概念,已经逐步形成了产品规格和档次配套的防水体系;在装饰材料方面,已经细化成多个整体,其中包含了:幕墙材料、壁纸、地板、天棚等不同属性的材料,充分体现了材料的多样性。

  2新型建筑材料的影响意义

  和传统建筑材料相比较,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使其强度增高、重量减轻、节能、功能更加强大、更加符合我国“基本国策。”在相关性能研究方面,新型建筑材料在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耐腐蚀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生产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了生产原料,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来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

  3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3.1墙体材料的应用

  墙体作为建筑物的承重結构,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当前我国建筑使用较多的墙体材料有粘土空心砖、粘土砖、非粘土砖、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及轻质板材等。当前在建建筑物的墙体多为钢筋混凝土材料、塑料材料以及轻质墙体材料。此类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隔声以及安全性能等。相比较传统的.墙体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有着质地轻、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好、防水性好、隔音效果明显、易加工性强等特点,在降低建筑材料重量的同时还能减少材料的使用和能源消耗。

  3.2保温材料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对保温隔热材料的研究较为深入,相继研发了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岩棉板、玻璃棉、珍珠岩保温板、聚氨酯泡沫板、珍珠岩保温板。硅酸盐负荷浆料等不同材质的保温材料。

  目前世界保温材料的发展较为荀淑,矿棉和玻璃,矿棉和玻璃棉材料在市场领域中占有50%的应用率,泡沫塑料保温板占有40%的市场应用率,硅酸钙以及膨胀珍珠岩等保温材料占有5%的应用率。目前,新型的保温材料有钢丝网岩棉夹芯负荷板(GY板)、硅钙保温板、石膏复合板以及GRC夹芯复合保温板。相比较同类保温材料,新型保温板有着良好的保温效果、材料成本低、施工工艺简单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强度低、施工性能较差以及和建筑物基体连接不够牢固等缺陷。

  3.3防水材料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防水材料方面的发展较为迅速,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其中包括了桥梁、隧道、水利水电、国防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在不同行业所应用的材料均不相同。当前防水材料包含了防水卷材、密封材料以及堵漏材料。

  3.4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混凝土作为现代化建筑材料使用量最大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RPC是一种有着超高强度、超高韧性以及超高稳定性的新型水泥基础材料。由于RPC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性能优越,抗压强度是普通水泥的2~4倍,抗折强度是普通水泥的4~6倍,其将是未来施工中的主要应用材料。当前我国多所大学均对RPC活性粉末混凝土开始了深化研究,不少学校已经制备了抗压强度超过200MPa的混凝土。25mm厚同强度的RPC活性粉末混凝土相当于6Omm厚的C40混凝土,RPC中相关掺合料的应用,改善了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提高了其强度和耐久性,对强度和相关力学性能有较高要求的部位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

  4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的新型建筑材料将会在生态化和智能化方面做出突破,尽可能地减少水污染、化学污染、噪音污染以及放射性污染等。同时,新型建筑材料还将结合现代化智能家居和高技术计算机智能应用系统,在楼宇智能和舒适度上进行调整,使建筑材料更加符合现代化城市建筑特点。

  此外,在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和绿色建筑材料的同时,要综合考虑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减少物耗、减少能耗以及减少污耗等。在性能上、用途上、功能上以及安全和舒适上做出重大突破,协同现代化建筑物中高档次、配套化以及标准化进行发展,融合微电子技术和高科技生产技术,实现对新型建筑材料的调控和完善,使建筑材料更加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生存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建筑水平的快速提升,对新型材料的研发已势在必行。性能优良的建筑材料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在环境以及卫生等方面也能得到更大的保障。

建筑材料论文8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建筑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快.建筑材料是建筑的根本,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不仅能降低建筑能耗,还能节约成本,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是整个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是环境保护的要求,把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建筑工程中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建筑材料;绿色环保;应用

  能源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目前节能工作的实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环境越来越差,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保护,建筑工程中已逐步推广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也将成为建筑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型环保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而且促进了材料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往企业大都是牺牲环境,大力发展经济,导致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现代的企业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方式进行,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慢慢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

  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遵循绿色环境为主,保证经济快速发展。

  1 建筑工程中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意义

  建筑行业的环保节能主要体现在对建筑原材料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以及新建筑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而提高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建材的浪费。

  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的状况来看,建筑工地的杂乱现状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和人们的出行。

  能源消耗和建筑扬尘问题仍旧十分严重,能源的高消耗使得建筑施工成本大幅提高,建筑施工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得不到保障,使我国城市建设的施工水平长期处于一个较低层面,因此,推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水平和范围,对建筑行业意义重大。

  由于国家在环保科技和设计方面的高度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技术得以被研究和开发,目前很多的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中,使用了太阳能、天然材料及其他可循环材料,这些材料的应用,切实有效地降低了建筑能源、材料的消耗,降低了建筑成本,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将节能绿色环保材料应用于建筑施工项目中,能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缩短工期,从而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

  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可以保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其从高能耗的新型建筑材料向低能耗、低污染、多功能发展,满足人们追求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活。

  2 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建筑工程使用的是水泥、土、石头等建筑材料,这些都是构成建筑的基础。

  每年建筑材料使用量超过了40多亿吨,由于使用大量建筑材料,导致排放很多污染物,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2.1 消耗大量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生产建筑材料需要消耗矿产资源100多亿吨,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使用效率远远低于40%,每生产一吨建筑材料需要直接排放超过1 t的废弃物,再加上生产建筑材料的厂商技术落后,不合理的开采和过度浪费,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

  虽然建筑厂商对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但是效果较差,很难解决当前问题。

  2.2 造成大气污染

  每年建材耗能仅次于电力耗能,建材生产过程中会直接排放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这些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雨。

  2.3 产生有害物质

  建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害气体,例如人们常见的苯、甲醛等,这些有害气体是致癌物,影响人体细胞内的造血功能,所以人们在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不但要求美观,也要健康环保。

  2.4 导致水和土地污染

  建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排放很多废水,建材厂排放污水碱性偏高,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会污染水源,使人们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

  土壤同样如此,长期受到污染影响,土壤最后变成“渣化”.

  3 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

  保护环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在很多人认为多种树草就可以保护环境,这是人们的误区。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要保证建材绿色环保、无污染。

  3.1 资源节约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生产

  目前需要厂商大力发展节约型建材,提高建材利用率,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施工时,利用一些废弃的材料进行施工,既可以减少废弃物产生,也可以保护环境。

  3.2 健康型装饰材料的开发与生产

  在室内装修过程中,建筑材料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加强,无污染建材发展越来越快,建材的“健康”是衡量建材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4 开发利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实现环境保护的对策

  近两年,虽然建筑企业在绿色环保材料利用与环境保护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建筑材料绿色环保利用与环境保护机制仍有待完善和发展,因此必须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1 大力宣传,加强环保意识

  人人参与环境保护,才能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环保宣传,加强人们对建材的再利用,严格把控污染源,提高环保建材的使用,选用对人体健康的材料,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4.2 制订健全的建材环保法规

  国家需要对建材质量制定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确保建材安全、环保,从生产、制作、销售、施工环节制定一系列措施进行严格监管,制造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

  4.3 加强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和研究

  提高我国建材的技术含量,大力发展新型材料,使环境可以全方面得到保护,让建材企业按照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环境方向发展。

  国家需要大力发展和支持建材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技术,才能促进建材的重复利用。

  一旦我们与环境成为友好的“朋友”,才能相互发展

  5 结语

  针对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对绿色环保建筑材料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在降低资源浪费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建筑施工理念。

  通过对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分析可知,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利用与环境保护仍需不断改善。

  创新需高技术人才,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能促进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发展。为了增强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为人们赢得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维红,浅析21世纪建筑材料的再生循环与利用和可持续发展[J]大连大学学报,20xx(4);56-60.

  [2] 赵建农,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xx(1);19

  [3] 李振宇,邵爽,基于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的应用探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xx(25):1604.

建筑材料论文9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空间广阔,对新的节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势必成为今后研究的焦点,通过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来节省各方面的资源。如今绿色环保型的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绿色建筑,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产物,环保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的明智的选择。本文详细对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阐述,指出建筑材料的环保节能是当前世界上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建筑材料节能环保发展策略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应运而生,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加工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能源消耗型产业,建筑材料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不但会耗费大量的能源,而且还会污染环境。根据资料据统计显示,20xx年建材行业消耗的各类能源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其产生的粉尘和排放分别占全国工业粉尘和排放总量的63%和8. 5 %位居全国工业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由此可见,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中,建材工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发展和推广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是势在必行的。

  目前我国新型的建筑节能材料不论在产品构成、总体工艺水平还是产品质量上都远远不如发达国家。这就涉及到一个节能功效的问题。新型建筑材料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种,包括的品种和门类很多。

  建筑材料要做到环保节能,就必须综合考虑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能耗,尽量采用工业废渣做原料,在保证一定材料成本的条件下,选择保温效果好的建筑材料。环保节能建筑材料是以最少的资料,并尽量利用工农业废弃物及再生材料制造出的高效能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也尽量减少对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

  一、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目前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种类

  1 .1废弃的植物纤维

  所谓废弃的植物纤维就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此类包括农作物秸秆、废弃木质材料、废弃竹子等。中国是世界知名的农业大国,所以农作物秸秆等废弃植物纤维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此类的废弃植物纤维具有很多优点,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可利用潜力。废弃的植物纤维相对于其他的建筑材料来说,没有任何的环境污染,用它来建造的建筑物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生态建筑。但是由于植物纤维材料自身的特性,适用的建筑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只能适用于私人住宅或者小型的公共建筑。

  1.2石膏类建材

  石膏类建材的优点有四点,首先是煅烧能耗低,煅烧能耗仅为水泥类的四分之一,石灰类的三分之一;其二是石膏建材比实心砖、混凝土都节约材料;其三是石膏建材可以循环使用,并且不产生建筑垃圾;其四是石膏类建材,无毒无害,还具有很好的耐热和耐火性能。

  1.3粉煤灰

  这里所说的粉煤灰是来自于火力发电厂燃煤粉锅炉排出的一种工业废渣。目前在我国每年产生的'粉煤灰排放量相当的巨大,并且粉煤灰量每年都在不断的递增,而大量的粉煤灰堆放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还会影响生态环境,那么将粉煤灰应用于建材是处置粉煤灰的一个有效办法。可以利用粉煤灰来代替部分的车赫土制作成烧结砖、空心砖、墙地砖以及粉煤灰烧结陶粒等,而掺加粉煤灰生产的陶质制品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环保节能建筑材料。

  1 .4泡沫玻璃

  这里所指的泡沫玻璃是集环保、保温、阻燃、隔潮、吸声于一体的新型建筑材料。此种原料是来自于废弃的各种颜色的平板或瓶罐玻璃的碎块,也属于废物利用,生产的产品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在生产过程不会产生“三废”。

  泡沫玻璃的优点是自重轻、抗压强度高、导热率低、耐火性好、抗渗防水能力强、化学稳定性高等,它是一种既能保温又可以保冷的建筑材料。在目前的建筑市场,各种建筑场所开始广泛使用泡沫玻璃,它可以代替砖和砌块,作为屋面、墙体、天棚材料和保温隔热构件。

  1 .5膜材料

  建筑用复合膜材料的优点是透光性好、密度小、机械强度高、耐久、防火、保温和抗紫外线等,因为这些优点的具备而成为了新一代的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目前用于建筑中的膜材料种类很多,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PTFE类膜材料和PVC类膜材料2种。

  膜材料的透光率很高,因而可节省大量的照明用电。膜材料还有较高的反射率和较低的光吸收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止太阳能的辐射,有很好的保温隔热的功能。膜材料的化学性能很稳定,不论是对环境还是人体,都不会造成污染和伤害,所以膜材料作为一种绿色建材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6其他环保节能型建材

  一种纳米微胶囊相变的材料可作为新型的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纳米和微胶囊化的相变材料。其中的纳米在光的催化作用下,可以杀死病毒,消除有害气体,能在室内不通风的情况下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从而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在此同时,微胶囊相变材料通过相变,物质的分子结构迅速地发生转变,在恒温状态下进行吸热或放热,在外界温度变化时能有效地保持室内热环境的稳定性,减少了能量的损耗,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2、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2.1用于墙体及围护结构的环保节能型建材

  节能型外墙所用建材必须兼顾合适的储热能力和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复合型墙体是首选。

  空心砌块和多孔砖是常用的、节能良好的墙体建材。在空心砌块的墙体中,可向空隙中填加膨胀珍珠岩、散状玻璃棉或散状矿物棉等松散填充绝热保温材料,降低墙体导热系数及砌块之间的对流换热作用。另外,用高压缩空气把絮状的或块状的玻璃棉吹到墙体空腔中,填充密实,同样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2.2用于屋顶、地板及门窗的环保节能型建材

  用于屋顶的环保节能型建材有玻璃棉或矿物棉毡(垫),这些保温材料与装饰贴面复合而成的天花板,能减少阁楼空间与屋顶天花板之间的传热系数,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门窗能耗占我国高能耗建筑中总能耗约40%因而门窗的环保节能显得尤为重要。塑料门窗的隔热性能比常用的钢、木、铝合金门窗要好得多;同时塑料门窗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能源,生产出的门窗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符合人们提出的“绿色建材”的概念,因而塑料门窗属于环保节能型建材。

  二、环保节能型建材未来发展策略探讨

  开发环保节能型建材,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建材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高投人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方式,选择资源节约型、污染最低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把建材的发展和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21世纪我国建筑材料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结语

  可以相信,大力推广环保型建材,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设计,采用无污染的生产技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会逐步变为现。绿色环保型建筑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环保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的明智的选择。建筑材料的环保节能是落实可持续发展重要国策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政策。建材的环保节能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强化监管力度,让环保节能工作得到贯彻落实,使建筑真正达到降低能耗、节省开支、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目的。建筑节能型社会,需要大家的努力和参与,让健康、舒适、低能耗建筑在祖国大地蓬勃兴起,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康盛君,国外建筑节能的实践[J].山西建筑.20xx.27.

  [2]蔚鹏飞,建筑节能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20xx.(12):125-125.

建筑材料论文1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构造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整个建筑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也带动了建筑材料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当前由于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而引发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比比皆是,而建筑材料的质量与整体建筑工程质量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这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建筑材料检测的关注,但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无法得到较好保障,因此本文将通过重点分析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几点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材料;关键因素;检测结果;应对措施

  为了能够对建筑材料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检测,保障具备高质量的建筑材料流向市场,通常情况下会使用仪器、外观以及无损检测等方法,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对建筑材料的各项理化性能以及其外观、规格、大小、类型等进行严格检测。而考虑到建筑材料数量众多且种类丰富,通常情况下检测人员会通过使用抽样检测的方式将选取的材料样本送往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深入检测,并通过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方式用以对建筑材料的真实质量进行合理评估。但在此过程中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往往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失去真实性,因此本文将立足于此,对影响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如何提升建筑材料检测水平提出几点相关建议。

  1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

  1.1未选用合适的检测方法

  在当前检测建筑材料的过程当中,影响检测结果精确性的一大关键因素便是检测方法,由于未能选用合适的检测方法也使得最终的检测结果常常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譬如说在检测水泥稠度的过程当中,比较常见的检测方法有标准和代用两种检测方法,而根据国家对于检测水泥稠度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使用标准检测法和代用检测法后,得到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则应当倾向于使用标准检测法检测出的结果,但由此检验出的水泥稠度既无法与国家规定标准相符合,同时也存在于实际情况相背离的问题。缺乏科学的`检测方法作为基础保障,也很难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1]。

  1.2检测仪器存在故障问题

  在检测建筑材料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对建筑材料的内在成分等进行深入检测,往往会选择使用仪器检测法,因此检测仪器对于最终的检测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如果检测仪器本身存在故障,或是在使用之前未能进行数值的调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测仪器对于检测数值的精确测读。与此同时,某些检测机构为了能够有效控制监测成本,未能定期对检测仪器进行维修、管理和及时的更新换代,并且在对不同建筑材料的检测当中经常使用同一种检测设备,种种原因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缺乏真实性。

  1.3检测人员职业能力不足

  检测人员的职业能力对于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也有着一定影响,当前有部分从事建筑检测的工作人员本身未能掌握扎实的检测知识与检测技能,同时在实际的建筑检测过程当中也未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流程和要求进行操作,加之部分检测人员缺乏良好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意识,使得检测结果经常会出现记录有误等情况,影响其真实性。

  1.4检测环境存在一定影响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包括温度与湿度在内的检测环境同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譬如说在检测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如果温度、湿度等发生剧烈变化,则极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较大误差,进而无法有效保障最终的检测结果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建筑材料的实际质量。另外,目前许多检测试件普遍较缺乏代表性,截取的检测部位不符合相关检测标准,这同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2]。

  2提升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精确性的具体措施

  2.1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当前我国建筑材料市场正在火热发展当中,建筑材料的种类不断丰富、数量不断增加,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而考虑到检测方法对于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在日后检测建筑材料的过程当中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与之相适应的检测方法,以有效保障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譬如说在对水泥稠度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将检测环境与检测条件理想化,从而测得近乎完美的检测结果,再将其与使用代用检测法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从而有效完成水泥稠度的判断。

  2.2需认真选用检测仪器

  在检测仪器方面,检测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检测材料选择相适应的检测仪器,并且在使用仪器之前对其进行全面的调试检查,保障仪器无故障且具有较好的精准性,如果发现仪器数值读取存在问题则需要对其进行反复校准。另外,检测人员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使用检测仪器,在平时也需要注重对检测仪器进行定期维修管理和升级换代,使其能够为检测建筑材料发挥应有作用[3]。

  2.3提升检测人员专业性

  在检测人员方面,需要对检测人员的专业性进行不断提升。一方面,需要敦促检测人员能够积极主动掌握当前最先进的检测理念、检测知识以及相关检测技术等,使其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检测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对检测人员责任心与责任意识的培养,注重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精神,确保其能够在检测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理念,在认真履行标准规定要求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顺利完成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

  2.4应规范控制检测环境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对检测环境的规范和控制直接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检测人员需要对检测湿度、温度等进行严格控制,譬如说检测混凝土、水泥等建筑材料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19℃到23℃之间,避免温差过大导致混凝土出现干性收缩、开裂等情况,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而在对其他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保障其处于干净、整洁、干燥的检测环境中;同时检测人员选择的试件应当具有代表性,从规定检测部位当中进行试件截取和制作,从而有效避免因检测取样偏差而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4]。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随着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还将实现进一步发展,建筑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多也为建筑材料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建筑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建筑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检测建筑材料、认真判别建筑材料的实际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鉴于当前在检测建筑材料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检测方法、检测仪器、检测人员、检测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笔者提出需要在日后检测建筑材料的过程当中,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检测方法与检测仪器,在对检测环境进行统一规范的基础之上不断提升人员的专业性,使得检测结果能够更加精准,进而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建筑材料的实际质量。

  参考文献

  [1]莫携娣,潘海明.关于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的探讨[J].四川水泥,20xx(09):334.

  [2]史晓霞.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xx(11):5.

  [3]粟良雨.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xx(12):3.

  [4]昌文芳,王志霞,马捷,等.对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的研究[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xx(01):19-24.

建筑材料论文11

  论文关键词:建筑材料 课程考核 改革

  论文摘要:传统的课程考核即应试教育考核模式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就《建筑材料》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及实施进行了阐述。

  中职工民建专业是培养能胜任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内业管理员等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必须改革传统教学中与之不相适应的部分,课程考核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实行改革,以真正发挥课程考核在教学中的鉴定、指导和调控作用。本文就《建筑材料》课程考核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材料》是工民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应用及其试验检测技能,以便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能正确与合理地使用建筑材料,同时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该课程具有概念多、叙述性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传统的考核方式为理论教学考核,期末闭卷考试,用一张试卷定学生的优劣;实践教学考核则凭一份试验报告来评判。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一是没有发挥出考核的指导、控制作用,只注重鉴定,而且是一次性地评价学生;第二是考试内容不合理,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无法通过考核反映出来;第三是考试方式单一,没有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考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本以求过关,束缚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考核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

  1笨己朔绞降亩嘣化和全程化

  根据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其考核由理论教学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两部分构成,理论教学的'考核不再是期末一份试卷定优劣,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多种考核方法,包括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案例分析报告、答辩、调查报告等形式,还包括平时的作业情况、到班情况。下面就主要教学内容的理论教学考核方式作以下阐述: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部分由于理论性较强,采用闭卷考试;水泥、混凝土等部分采用案例分析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考试方法,使学生面对工程中的具体问题能运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学生书写案例分析报告可以采用小组先讨论,然后各自独立完成,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分析报告时应以鼓励为主,对基础太差的学生教师还应给予帮助;案例分析报告的评分不仅要看报告本身书写的质量,还应看书写过程中的态度,通过答辩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大量涌现,而教材带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材料更新周期短的材料如防水材料,隔热、吸声材料,建筑塑料,建筑装饰材料等内容采用调查报告的形式考核,可以提出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方面问题,让学生从有关建材的期刊、网站等媒体获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期末采用一页开卷(半开卷)的考试方式,让学生写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这一过程等于对重点知识进行了提炼和总结。试验一般包括试验准备、试验操作、试验结果、试验报告等,实践教学考核不再局限于一份试验报告,而是要考察试验的全过程,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考核的内容包括:能否认真准备、熟悉试验操作要求,能否在试验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得出结论,能否独立整理资料并完成试验报告。为了能客观地对学生的试验操作做出评价,评价方式分为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最后结果由三方面综合评定。

  2笨己四谌菔涤没

  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从考查基本知识转化为考查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来,减少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如采用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考核,不但考核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调查报告的形式考核,不仅考核了学生会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还应从其他途径获得知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实践教学操作的考核改变过去只看最后结果的传统方式,而要考察整个试验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试验,从而提高其操作技能。

  3笨己顺杉ê侠砘

  理论教学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作业、到课及参与情况)、测验成绩(单元测试成绩)、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20%,测验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40%。实践教学结业成绩则根据每次试验的成绩综合评定。这样处理避免了期末考试的“一锤定音”,由于加大了平时和测验成绩的比例,提高了学生全程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仇景云.中专《机械基础》课程考试改革初探[J].大众科技,20xx(4).

  [2]张彩飞,周继松.《建筑材料》试验操作评价体系方案的研究实践[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xx(4).

建筑材料论文12

  摘要:高分子材料是现代社会生产加工中应用的主要原料形式之一,建筑材料中高分子的应用更是随处可见,结合生活中高分子的应用,从职业院校教师的角度,对建筑材料中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利用探究。

  关键词:建筑材料;高分子材料;回收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发展的范围也得到扩大,现代建筑材料中,主要应用以塑料、橡胶、纤维为主的高分子材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高分子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可以降低建筑的成本,实现现代建筑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但建筑材料中废旧高分子材料应用的回收不当,对社会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结合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对高分子的回收利用进行探究。

  1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危害分析

  高分子材料主要是由塑料、橡胶以及纤维等资源,是一种新型符合建筑材料,废旧的分子如果不能得到及时降解,则会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以二氧化硫为主的污染气体[1],对造成大气污染,同时,高分子中的塑料成分中含有大量的聚乙烯,可降解性较差,从而在社会中产生有色污染垃圾,对社会环境造成直接污染,严重影响了社会环境的建设。结合以上对高分子材料的危害的分析,提出高分子在现代建筑材料中回收利用的分析措施,实现高分子在建筑材料中应用的进一步探究。

  2建筑材料中废旧高分子的回收利用

  2.1建筑材料墙体的应用

  高分子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墙体,高分子转换为玻璃塑料混合墙体,高分子的主要材质中塑料可以到达塑性的作用,从而实现建筑材料的外部形态结构得到稳固,大大提高了现代建筑墙体的稳定性和固定性,此外,高分子制作的新型融合性结构中充分发挥高分子抗压,耐高温的特点,而新型建筑墙体中融合了玻璃材质,使废旧高分子转化后的建筑墙体可以达到比传统墙体建结构更加完善的建筑稳定性受压能力,为废旧高分子的二次利用提供了应用的新范围[2],为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符合材料。

  2.2金属橡胶混凝土

  金属橡胶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应用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主要由不同硬度的金属,塑料、橡胶等部分组成[3]。金属橡胶混凝土的应用能够解决现代墙体建筑中存在的墙体裂缝等问题,可以提高施工建筑的密封性。例如:应用传统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建筑中,施工材料受到墙体的压力或者温度的影响,容易出现墙体裂缝或者密封性降低的情况发生,导致建筑施工的质量出现问题,采用金属橡胶混凝土后,墙体施工后,应用新型混凝土对墙体建筑充的对接缝进行外部填充,新型混凝土中含水量较低,能够解决墙体施工建筑中施工开裂的问题,提高了现代建筑的施工质量。

  2.3混合建筑保温层的转化

  高分子材料在建筑应用材料中的回收利用,转化为混合建筑保温层,是直接的综合利用的体现。现代建筑中墙体保温层建筑是主要的建筑问题之一,传统的墙体保温层采用双层保温板,但保温板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后,受到墙体中水泥的侵蚀,使保温板的保温效果下降,用户入住后,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明显降低,房屋建筑的保温效果下降,高分子可以转化为泡沫保温层,新型高分子混合泡沫保温层的主要成分是塑料和橡胶,可以抵抗水泥长时间的形侵蚀,到达保证保温层长期持久豹纹的效果。此外,新型混合保温层具有较好的吸声作用,能够达到施工墙体建筑保温效果好的同时增强了墙体的隔音效果,完善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进一步优化发展,实现废旧高分子的综合应用。

  2.4新型防水符合材料

  高分子材料在现代建筑领域的应用,为我国建筑施工的材料创新应用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应用范围。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可以达到新型防水材料的使用。现代建筑施工中,采用硅酸水泥和粉煤灰以及聚乙烯作为主要的构成材料,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可以实现外墙墙体建设与保温层之间的隔水性增强[4],能够打破传统墙体建筑保温层中保温层受到外部墙体渗水的`影响情况,新型防水材料中聚乙烯可以使施工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达到及时阻隔外部墙体渗入到墙体中水分的作用,实现我国整体建筑施工墙体的防水性得到大大提高。例如;新型符合防水层可以将外部墙体渗入的水分进行阻隔,聚乙烯将深入的水分转接给粉煤灰,粉煤灰吸收水分,保持保温层的环境干燥,达到保护墙体保温性,延长墙体使用寿命的作用。

  2.5复合地板的应用

  高分子在建筑材料中的回收利用,体现为复合地板的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施工建筑具有加强的耐用性,复合地板的主要材料是由传统的木质材质和聚乙烯作为主要的材质,地板的木质材料保留了传统地板中木质地板材质问题,同时融合聚乙烯可以提高地板的防水性和耐磨性,表面的聚乙烯薄膜能够达到保护地板日常应用中与坚硬物体之间的摩擦痕迹,增强地板的耐磨程度;此外,新型符合地板可以保护地板不受到蛀虫的影响,延长地板在实际的使用寿命。

  3结论

  高分子是现代社会建设中经常应用的一种建筑材料,结合建筑材料对废旧高分子技术的探究分析,实现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材料综合应用,促进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资源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曹新鑫,何小芳,胡红卫.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回收应用[J].砖瓦,20xx(11):54-56.

  [2]吕洋,孔令元.浅析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墙体建筑中的回收与利用[J].科技视界,20xx(32):198.

  [3]任桂兰,杨泽志,李青山.21世纪的新资源———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回收与利用[J].化工时刊,20xx(10):22-24.

  [4]曹艳,邱清华,郭宝春,等.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利用的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xx(05):33-36.

建筑材料论文13

  一、闽西培田村概况

  培田古村又称为吴家坊,是沿河源溪分布的河源十三坊之一,全村男性单姓吴,位于福建连城县宣和乡河源溪上游。村落保存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大体由书院学堂、宗庙祠堂以及一条千米古街、5条巷道、两条贯穿村落的水圳等组成。耕读文化世代延续,宗族文化流传百年,是一个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的血缘客家村落。培田古村枕山、环水、面屏,传达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等传统风水文化,整体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村落呈带状分布南北走向,于清代末年形成“三横五纵”的街巷格局。由院落、道路、水圳、农田、休闲空间等形成多层次的村落布局,其外在形态变迁与内在文化要素交融发展,形成培田村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不同的建筑材料肌理、色感特质则在细节中影响着聚落的发展。

  二、传统营建材料之肌理、色感探析

  培田建筑的主要材料为木材、石材、青砖、夯土等。四种主要材料的色彩质感对营造培田村落的文化氛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同材料的组合会产生出乎意料的色彩效果和肌理形式。因此对培田色彩体系进行梳理,有助于深入分析其色系的控制范围。以下为调研分析图表。经过归纳划分:第一类为单一材质呈现的色彩效果,此类建筑用材较为简单,色差基本控制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色彩呈现效果分别为:土红灰色、粉白色、黄暖灰色系、青白灰色系、灰白色系、褐灰色。此种视角多为近距离观测所传达的感受力,整体色彩效果纯净质朴。一种材质在墙面上表现出特有的整体感和秩序感,虽然用料简单,但是在一种色彩里却有着细微的差别。因此,单色设计的选定,多数会先确立一个主色调,进而在明度、纯度、色差上寻求细微的变化,或者在形式、纹路上寻求细微变化,让建筑立面看起来更有层次感。第二类为色彩的混合体系,分为:两种材质的色彩混合效果、多种材质的混合色彩效果。两种材质色彩混合效果的'视觉范围多为中远距离的观测所传达的感受力:

  1.粘合土和青砖的结合。色彩效果:暖黄灰色与青白灰色。色彩冷暖对比,砖石的硬朗质感与黄土的松散质感的对比融合。

  2.青砖组合与石灰填缝。色彩效果:青灰色与青白色。色彩同属冷色,明度、质感、纹理对比融合。

  3.水泥与毛石组合。色彩效果:青灰色和暖黄。色彩冷暖对比,质感肌理对比融合。

  4.土和毛石的结合。色彩效果:暖黄灰色和青白色。色彩以暖色为主,明度、纹理、形态的对比融合。

  5.青苔土与毛石的结合。色彩效果:暖绿色、青白灰色与褐灰色。色彩体系受环境、年代的影响,明度、形态、肌理的对比融合。

  6.夯土与杉木组合。色彩效果:咖啡与暖黄色结合。同属暖色体系,明度、肌理、质感的对比融合。多种材质的混合色彩效果,多数视角范围较广,建筑本体材料会融入周围植被、自然环境的色彩中:

  1.杉木、青砖、溪流、毛石。色彩效果:黑色、深褐色、粉白色、群青灰色、湖蓝灰色、紫灰色。

  2.青砖、夯土、灰缝、篱笆、毛石、山石。色彩效果:蓝白灰色、黑色、青灰色、粉红灰色、墨绿灰色。3.杉木、瓦片、青石、毛石、溪水、土壤。色彩效果:黑色、紫红灰色、墨绿灰色、赭石灰色、蓝灰色、粉白色。

  4.瓦片、青砖、白灰、木门、夯土、毛石。色彩效果:黑色、青灰色、蓝灰色、紫灰色、墨绿色、暖黄灰色。

  5.瓦片、灯笼、溪水毛石、青砖、青石板、木板。色彩效果:青灰色、群青蓝、黑色、粉白色、暖黄灰色、淡咖啡灰色。

  6.水泥砌块、瓦、夯土、篱笆、毛石、木材、植被。色彩效果:咖啡灰色、墨绿色、黑色、紫灰色、暖黄色、粉白色、赭石灰色。由调研取样分析可知,暖灰色是培田建筑的主要装饰色,因此培田传统建筑周边的建筑以及村落新建筑应以暖灰色为主要色调,部分景观环境配以冷色搭配。多种材料的混合色彩体系里,黑色、棕灰色、浅灰色、绿灰色占据色彩体系的大部分,其色彩体系总结后分为:深黑色、白黄灰色、红棕灰色、蓝灰色、墨绿灰色。古代色彩与五行之说有着密切联系,黄色代表金,黑色代表木,绿色代表水,红色代表火,白色代表土。经过分析混合材质的色彩,可以看出培田的金木水火土皆有。在季节方位中,古代人将绿色寓意春天,代表一年之计的开始,方位为东方;红色代表夏季,方位为南方;白色寓意秋天,方位为西方;黑色代表冬季,方位为北方;黄色则贵为中央,代表中心。这四种色彩,在培田的色彩分类中,也一一具备,由此可见,此地的四季变换与风水格局俱佳。色彩在古代具有等级观念,清朝色彩体系中,黄、红为最高等级色,代表中央皇权;一品官员为绿色,三品到九品官为黑色;最底层民众为灰色。培田的建筑多数兴建于清朝,此时吴氏家族经商之人众多,官职最高为三品,因此建筑色彩偏灰色,相对雅致之外也算顺应权利等级的一种体现。除了等级理念,色彩与人的情感联系也颇为密切。一般情况下,官员多数在外为官,回到故乡后建设的房子多为养老宜居之所,此时心态多为淡然之状,因此对于色彩多会优先选择黑灰色系,配以绿色植被,营造一种归隐田园,清新脱俗的感觉。培田虽为偏远乡村,但聚落色彩的运用与风水占卜、等级观念、造者心境一一对应,将五行理念、儒商精神、宗族体系等文化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村落布局中,可见儒家传统文化对建筑表皮视觉体系的影响是如此深远。

  三、结语

  培田聚落历史悠久,其传统建筑的材料逐渐形成独有的一套建构体系。本文从材料的肌理和色感方向出发,探索地域条件下的培田聚落材料要素特征,进而为闽西培田的建筑更新修缮提供些许参考策略。

建筑材料论文14

  摘 要: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做好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能够为水利工程建筑质量提供基础保障。基于此,结合实践工作经验,从4个角度对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

  关键词:水利工程; 建筑材料; 质量控制

  材料是水利建筑工程建设当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环节,其质量水平不仅会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效果,更会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成本。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对材料的管理与质量把控,经常容易被人忽视,这为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不少的质量隐患与安全问题。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的有效性,做好对其材料质量控制必不可少。

  1 材料选择、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审批后,施工企业就要根据工程设计、工期进行材料采购环节的准备。在选择材料时,出厂合格证书、材料样品和出厂试验报告等关键性证明缺一不可。当然,在选择材料时经济性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内容。因此,在选择材料时,要保证其既能够符合水利工程建设需求,又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价格,为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提供支持。在材料选择和采购环节当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必须对材料供应商的资质予以核查,尽量选择信誉度好、品牌大的供应商,以保证材料的质量水平,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2 材料进场、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任何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在进场时,施工企业都必须要对其进行进场验收,确保所有进场材料的基本质量能够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水利工程建设亦是如此。由于建筑工程所需材料类型、数量巨大,所以,在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时,采取分类抽样检测的方法,为了保证材料质量,每批次进场材料都必须要进行检测,最大限度的保证所有进场材料的质量。在材料进场时,运输是必须要经过的阶段,为了保证所有材料在进场时与其质量标准相符,做好对运输阶段的质量控制也非常重要。实际上,除混凝土之外的所有材料在运输阶段出现质量问题的几率都相当之小,但并不等于没有,所以还是要对其予以重视。而对于混凝土而言,为了保证在施工时能够处于最佳状态,其必须要依靠搅拌运输车来完成运输。当然,如果施工场地允许,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其质量效果更好。

  3 材料存储、管理环节的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其对材料的消耗是具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对材料的存储、管理不当,那么材料的质量很有可能会因此下降,因此,在水利工程材料控制环节当中,做好对材料存储与管理环节的质量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存储与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材料的基本质量,必须要做到分类归放。对于一些性质特殊的材料,还必须要将其与质量下降环境隔离起来,以降低材料质量下降情况的出现几率。例如,钢筋、水泥必须要放置在干燥的存储环境下,如果不得不堆放在室外,那么要将其进行垫高,垫高高度以30 cm为最佳,并为其盖上防水苫布,避免被雨水浸湿而影响其质量性能。对于骨料的存放,要根据其不同种类进行分别堆放,另外还要为其设置运输通道。

  4 材料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培养

  材料管理人员作为管理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专职工作人员,其专业素质与思想意识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材料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做好对材料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在对材料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养时,专业素质与思想意识水平是要分开进行的。同时,还应建立起他们的材料质量风险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及其责任与义务,为材料管理工作提供思想意识保障。对于一名优秀的材料管理人员来说,材料质量管理意识与技术缺一不可。在培训完成后,为了保证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材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需要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考核通过才可上岗工作,考核不通过则要进行二次培训。对于已经上岗的材料管理人员,为了使他们的材料管理意识及技术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还需要不定期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与专业技能进行考核,确保他们材料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

  5 结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对于材料质量的控制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施工材料所产生的任何一点问题,都有可能引起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隐患,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效果。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要做好对材料质量的有效控制,通过规范、科学、有效的手段,来保证建筑材料在水利建筑工程施工时的基本性能,为水利工程质量提供保障,为水利工程功能性发挥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何志敏,徐彦奇. 水利工程中有效加强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途径分析. 科技创新导报,20xx(24):57.

  [2] 毛才传,李福东. 水利工程建筑材料质量控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2):173-174.

  [3] 李新刚. 对建筑工程主要材料

建筑材料论文15

  1、其他材料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些建筑企业将细砂替换成粗砂进行取样检测,没有及时调整砂石的含水量,没有严格按照建筑材料检测标准来检验碎石颗粒级配,在建筑其他材料取样过程中,只抽检质量好的,忽视砖材掉角缺棱的问题,并且没有按照建材要求来检测材料的抗压强度,出现材料技术与质量隐患等。

  2、提高建筑材料检测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2.1控制建筑材料检测的工作细节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要重点对检测工作的细节加强控制,特别对于检测温度和湿度这两个主要细节要加以强化,要根据建筑材料的理化性质,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温度与湿度变量,提高建筑材料检测的准确性,做到对建筑材料全面地检测,做到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科学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2.2设置科学的建筑材料检测项目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应该突出关键性的检测项目,只有选择适宜的参数才能够确保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也才能发现建筑材料存在的隐患与问题。由于建筑材料多种多样,必须建立起科学的项目,已达到提高建筑材料检测效率,提升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系统性目标。在具体的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强制规范和行业材料技术标准,设置合理而科学的检测体系,例如:在水泥检测中应该将细度、标号作为重点项目;在骨料检测中应该将粒径等级、含泥量、理化稳定性作为检测重点,已达到对建设质量、效率的保证。对于特殊的建筑材料应该重点控制检测项目的完整性,使特殊材料的性质和质量保持在技术和设计的'需要范围内。

  2.3规范进行建筑材料检测和操作规范和严谨是取得高质量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基础,也是决定建筑材料检测工作水平的保障,特别在建筑材料多样和工程结构复杂的今天,必须通过规范和熟练的建筑材料检测,才能够确保对建筑材料质量和性质的准确检测和科学认定。应该建立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责任体系,树立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的规范意识,使建筑材料检测人员能够根据设计和压球合理制定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案,踏实进行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以做到对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保障。

  2.4科学处理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具有分散性、专业性的特点,加之建筑材料种类众多,建筑材料检测得到的数据和结果往往具有离散性、复杂性和孤立性的特点,出现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偏差是常见的现象,这就需要对建筑材料检测数据的科学处理。应该对偏差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探寻误差产生的原因,做到对建筑材料检测过程的有效认定,使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回归到建筑材料真实的状态和性能,以便建筑施工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因建筑材料检测数据而产生的建筑质量问题和安全风险。

  3、结语

  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工程结构、工程材料、工程技术将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越来越高难,相对应地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从系统和结构的角度看,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就是确保建筑工程的生命与质量,因此,要强化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应该从建筑材料的主体构成出发,重点展开对建筑材料主要问题的分析,坚持客观、科学、严格的原则,从建筑材料检验的细节、项目、操作和处理入手,确保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在提高建筑材料检测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对建筑行业综合发展的稳定、保证和推进作用。

【建筑材料论文】相关文章:

建筑材料调研报告12-12

学生建筑材料报告11-03

建筑材料实习报告04-17

建筑材料个人总结01-24

建筑材料实习报告范文12-23

建筑材料工作总结01-03

建筑材料方面实习报告10-07

建筑材料员实习日记07-20

建筑材料合同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