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化学论文

时间:2023-03-15 15:27:08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1

  国际间的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人才的竞争更加激励。如何培养有创新意识、有开拓精神的人才?现代教育面临着新挑战,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它在培养人才、塑造人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乃至竞争能力,它也就必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呢?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以人为本,渗透科学教育思想

  初中学生摆脱了儿童的幼稚和依赖心理,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增强,喜欢尝试新事物。教师要依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用趣味实验、小故事、谜语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化学教学时利用“清水变牛奶”、“无色的酚酞试液使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等现象比较明显的实验设置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在亲身经历探究实验时,获得对化学世界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与学生在施教过程上是不平等,但学生作为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时期,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才能构建起信息沟通、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尊重学生,就要做到客观公正看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精心呵护并加以引导,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教师切忌用岐视的`眼光、批评的言词,否则易让学生形成敌对情绪、自抛自弃的行为,让教师以前的努力倾刻间都化为泡影。

  二、开拓创新,渗透科学教育精神

  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法已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实验的教学,尝试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的事实性实验为起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在化学教学时,教师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到盛有浓氨水的试管中,酚酞试液立即变成了红色。教师提出建议“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让酚酞试液与浓氨水不接触,也能发生同样的现象?”当教师提供了一只大烧杯、两只小烧杯、两支试管、胶头滴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长滤纸条、一团脱脂棉、浓氨水、酚酞试液。学生豁然开朗。一方法是一只小烧杯放浓氨水,一只烧杯中放酚酞试液,用大烧杯罩住两小烧杯。另一方法是两支试管分别盛两种液体,用导管将它们连接起来,过一会儿,看见酚酞试液变成了红色。当学生为自己的设计感到兴奋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学生归纳总结出氨气挥发性,氨气分子跑到酚酞试液中去了。教师将教材中演示实验转变成探究实验,实验设计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释原因,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

  在信息时代,知识储量迅速增加,网络上的各种习题铺天盖地,市面上辅导书层出不穷。如何选择习题进行有效教学成为教师关心的话题。为了让学生从浩瀚的题海中摆脱出来,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理论高度研究各种题型,分类概括,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在教学中,我把化学计算题型进行分类,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含杂质的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前面几种是基础题,最后一种是提高题。学生对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中一个重要的量溶液的质量很难理解。我又将它分为两类,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在学生多次错误尝试中,逐渐减少错误,最后寻找出正确的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一般方法。教师选择精典题目是一项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整体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训练。

  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熟视无睹的物品就是我们化学用品。路边的小石子、废弃的铁铜、厨房里的油盐酱醋、家庭中的汽水、蜡烛等都能为化学所用。教师根据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简陋、教学仪器不健全,从校外广阔的自然资源寻找化学药品和替代品,弥补教师想让学生做的实验不能做的遗憾。

  三、从做中学,渗透科学教育方法

  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提出“从做中学”,他认为“从做中学”是学与做的结合,是知与行的结合。中国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对杜威的继承和改造。现在开展的“做中学”与杜威的“做中学”有所区别。他所提出的“做中学”是基于生物本能要求的一种活动,给儿童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儿童毫无目的地去“做”。现在的“做中学”是以国际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夏帕克的亲身经验为依托,经过美国、法国多年的试点、验证,得到较好效果而受到肯定之后,才被我们国家引入的。我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学习内容。

  (一)课前准备要充足

  教师选取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运用的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实验提供学生无法自备的实验仪器、化学药品,尽可能的给所有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创设情境激趣

  当我展示一瓶气体时,介绍这是一瓶氧气,学生半信半疑。怎样检验是不是氧气?请学生自己来操作实验。当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中复燃时,学生都很惊奇,学习气氛很活跃,探究氧气的奥秘的热情高涨。设置有趣的实验,生动的故事等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

  教师要学会“忽悠”学生,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水平,提出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出错。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记录下来,以便用实验来验证。如根据探究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探究铜变成铜锈的条件,由于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OH)CO],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作如下猜想:有铜、氧气,水时能不能生锈?有铜、水,二氧化碳时能不能生锈?有铜、二氧化碳、氧气时能不能生锈?有铜、氧气、水、二氧化碳能不能生锈?添加盐酸又怎么样?添加食盐又怎么样?这样丝丝入扣、层层深入,合理猜想。

  (四)相互合作,验证假设

  当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后,要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实验方法。要让学生先明确实验目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再根据已学的知识、收集的资料进行思维,在此基础上,再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学生相互间配合,完成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五)表达与交流

  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面前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可大胆提出质疑,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教师再结合学生们的观点,把一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科学概念进行简单的概括和小结,并将学生们提出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初中化学论文2

  多媒体以及其他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从而使光、形、色集合于今天的课堂,使教学信息从多角度冲击学生的感官。各种现代教学技术与化学教学科学合理地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已经显现出其独特优势。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显化学之趣,激学生之欲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动形象、奇妙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热情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学习。就多媒体而言,不仅可以播放文字,还可以播放声音及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可以使相关内容以更为生动、更为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从而在学生的大脑中得到突显,学生注意力会受到强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则会更为浓厚。

  例如:在学习CO2的性质时,教师引用了发生在意大利一座深山里的屠狗洞的奇妙故事来创设情境,如果故事只是用语言描述,就略显苍白,突显不出故事的意境,于是制作了一段flash动画,里面不仅有画面情节和讲述故事的语音,还导入了与故事情节匹配的背景音乐,在课堂播放时,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深深被故事所吸引。播放完毕,教师顺势将情境中潜藏的几个问题抛向疑虑重重的学生,学生内心探寻真相的欲望更加强烈,学习化学的热情也更为高涨,于是教师接下来就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CO2的性质,最终学生顺利地完成了课堂的学习任务,也找到了起初在故事中潜藏的几个问题的答案。

  没有兴趣的被迫学习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志向,因此教师应该在创设趣味教学情境上多思考,多用心。然而,像所举案例这样的课堂情境,不仅会使学生收获知识,锻炼思维,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体验到自主探究的成就感以及学习化学的乐趣,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也会增强。

  二、还化学之境、启学生之思

  实验以其生动形象而又直观的表现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及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但是,有些实验由于操作危险、污染环境或过程太长久等原因无法在课堂进行演示;而一些原理或概念非常抽象,则不容易被学生理解。以上这些情况如果仅凭语言叙述传递给学生,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但若是通过多媒体进行模拟,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不仅学习兴趣倍增,对知识理解也会更容易、更深刻。

  例如:在学习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时,涉及的演示实验很容易进行操作,现象也很明显,但是其中的原理却难于为学生所理解。分子以及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原子的排列方式,还有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都难于用语言向学生解释明白,使学生理解,而且过去完全依靠语言描述来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部分学生甚至还因知识生有些涩难懂而丧失了听课的热情。于是教师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用动画视频从微观角度来进行展示与概念或理论相关的过程,使之形象、生动而又直观,使得学生观看后很快就对其理解,而且学生兴趣浓厚,记忆也很深刻。

  课堂教学中,除了类似以上所举的案例中通过从微观角度对抽象的概念理论相关的内涵进行动画模拟,一些无法在课堂进行演示或不适合在课堂进行演示的实验也可以进行动画模拟,当然,有时也可以通过从网络查找或是运用摄像技术拍摄后加以剪辑等方式来得到科学合理、适合教学的视频,从而向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拓化学之宽、激动力之久

  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教学,能够节约书写板书的'时间,可以使课上传递的信息量增大。今天网络信息资源包罗万象,异常丰富,而且每天还在以无法想象速度在增加,通过上网,古今中外的各种奇事趣事一搜便知,而且依赖多媒体独特的优势,可以使很多信息通过图片或视频等生动鲜活的形式进行展示,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欲望。

  在九年级的第一堂化学课上,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图片,而且一边播放一边向学生用美妙的语言加以介绍。图片有树木参天、百花绽放的园林,有绚丽灯光中的城市夜景,有宽阔公路上疾速行驶的汽车,有服务我们生活的各种电器,有飞向天空的火箭,也上海世博会中的太阳能光伏建筑等等,播放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是多么的绚烂,多么美好,然而这个绚烂美好的世界处处潜藏着化学,离开化学,一切便将华为乌有,从而使学生明白化学对人类、对这个世界的重要性。

  青年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未知的奥秘总是充满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而网络发达的触角和强大的搜索能力会为今天的化学教学引来一道清新的源头活水,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常教常新,使我们的学生总能感到耳目一新,眼界大开,兴致勃勃,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化学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其强大的功能还有待于我们教育者进一步去探索,去开发。但是,身为教师在享受现代教育技术带给我们的诸多功效的同时,我们还须注意,不能过度对其依赖,务必要适度合理地对其加以运用,否则就会物极必反——教学效果不会提高反会下降。

初中化学论文3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化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正规的化学教学,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会直接决定学生对化学的态度,同时化学教学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的行程,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前置作业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只有这样现代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

  在现代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将前置作业引入到教学中来,通过前置作业的使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提前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这样当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初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化学学习对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要求比较高,所以教师还可以利用前置作业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将完成前置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记录下来,而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这些都能够促进现代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化学习题引导法激励学生做前置性作业

  初中学生刚刚系统的接触化学知识,其对化学知识的认识还相对较为浅显,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化学学习方法,因此,初中学会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相对较为困难。刚刚全面系统学习化学知识的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不仅仅学习的量会大大增加,且学生化学知识的系统构架也十分困难。预习的过程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帮助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但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教师的指导,不知道将要学习知识的重点所在,学生即使预习也只是囫囵吞枣的阅览,学生预习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就能够明确的指出将要学习知识的重点所在,学生通过对前置性作业的解答,不仅仅能够有针对性的阅览将要学习的重点知识,且学生通过老师设计的前置性作业会明确下节课程学习的重点,学生在下节课程学习到相关知识的时候,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将会事半功倍。此外,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如果教师仅仅是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可能有些学生不会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师的要求,但老师预留前置性作业,学生就不得不独立自主完成,这样既达到了让学生预习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初中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这一心理,教师可以将设计的前置性作业以问题的形式预留给学生,学生课下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会相对更高,且学生在探究前置性问题的同时,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如在燃烧条件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并让学生在课下在家长的协助下通过试验探索答案。并要求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回答问题。

  二、应用化学前置作业引导学生探索化学概念知识

  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概念知识,如果学生没有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在讲述化学概念时,学生只能强行记住教师所说的化学概念知识,他们不能真正的理解化学概念知识.假如教师用前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环节,学生就能够结合自己的预习去理解教师讲述的概念,他们就能准确理解教师要描述的概念知识.

  三、应用生活实践法引导学生做前置性作业

  如果化学教师一味的只是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学生将会对化学课程产生错误的认知,学生将会觉得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化学习题、做好化学试卷,这会使学生产生被动的学习心理。如果化学教师能够结合生活实践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化学,更深入的理解化学知识。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燃烧与灭火》为例,化学教师可在布置前置作业的环节给学生看几条当地的网吧出现火灾事故的新闻,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别处没有频繁的出现火灾,网吧却经常出现火灾呢?这意味着网吧有哪些问题呢?请从化学的角度提出减少网吧火灾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调查、走访,将能理解到会经常发生火灾的网吧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这些网吧存在火源的隐患,比如部分网吧中的客人经常吸烟,有时会随手抛烟头,或者网吧中网线设计不可学,经常会因为短路等现象溅起火花;网吧中杂物堆得太多,且这些杂物为易燃物;网吧的老板为了减少经营成本没有按规定安置好灭火设备,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不能被即时扑灭。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将能更深入的理解到燃烧与灭火这一课讲述的内容,学生将能体会在生活中应用到化学知识的意义。

  四、前置作业的设计要有一定开放性

  对初中生而言,化学算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因此,前置作业的设计既要围绕教材核心内容展开,又要不拘泥于教材;既不能脱离我们沪教版课标,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发展空间.为此,要实现前置作业目的,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将作业分层处理,尽可能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方法来推动前置作业,保证课堂上展示的前置作业更有化学乐趣.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节课时,假如教师直接说酸和碱之间会产生中和反应,而学生在课前没有仔细阅读课文,将对中和反应是什么情况产生迷茫.如果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做二道习题,要求学生写出常见的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那么学生就可从化学方程式中作出判断.例如一名学生在课前写出以下二个酸和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这样就方便从中寻找酸和碱反应的规律.由此,学生通过作前置作业就能明白酸和碱反应之后产生了盐和水,使教师讲解的中和反应化学概念入脑入心了.

  在现代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将前置作业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的运用前置作业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的发展。

初中化学论文4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被弱化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以及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声音越来越大,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却或多或少地被弱化了。诚然,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人,但不能因此而忽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教学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探索能力以及生活阅历还很有限,离开了老师的帮助是很难凭自己的能力获得新知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如果老师过分地放手,不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学的效果将是大打折扣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应该被弱化的,恰恰相反,为了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应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初中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科,学生没有多少化学的基础知识,从概念的认识,到原理的理解,以至于实验的操作技能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去探索化学问题,在具体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自由想象的空间、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从而真正地做到师生互动,并使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探知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加强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老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多掌握知识,并在各类考试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学生在学校里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学到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知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新课改大力提倡进行探究式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知,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新教材上编写了很多适应学生进行探究的实验,但只凭这些实验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必要加强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探究性实验,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比如,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知识后,可以补充这样的探究性实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稳定吗?有的学生认为,树林里的二氧化碳含量相对较少;有的学生认为工厂周围的含量较多;有的学生认为,空气是流动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是稳定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测量树林、工厂周围等不同地段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这是一个让学生很感兴趣的探究活动。测量二氧化碳含量多少的具体做法为:将400毫升的稀氨水里滴几滴酚酞,然后将此红色溶液按10毫升一份分别吸入几支50毫升的注射器里。学生都知道,假如用玻璃管向红色的溶液里吹气,红色的溶液会褪色的。现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区分不同地段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如,在测量树林里二氧化碳的含量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树林里,将吸有10毫升红色溶液的注射器,从最下面推到最上面,再从最上吸到最下(不要将溶液推出来),看看往复多少次才能使注射器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其他地段也是这样,最后就能比较各地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了:往复的次数越少,说明该地段里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

  三、要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改提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因此,化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进行科学探究,然后再利用化学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比如,在教学“酸的通性”时,可以让学生用pH试纸测测家里饮用水以及肥皂水、洗发水等液体的pH数值,从而了解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在教学有机合成材料知识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学的发展前沿与研究热点:世界上每年合成的数以百万计的新化合物中约70%是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新的合成物被广泛地运用于能源、医药、生命科学、交通环境等相关行业里,它直接与间接地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必需品。总之,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研究初中生的特点,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发挥化学教学的学科优势,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初中化学论文5

  一、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时刻会遇到有毒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的物质.常规实验中实验安全和操作注意事项必须反复强调,无形中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了畏惧心理,而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仍会无畏地随意混合反应过的大量液体,让自己与同学置于危险中.而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实验过程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微型仪器组装安全,药品用量少,污染少,液体飞溅、腐蚀、起火、爆炸等实验事故发生几率大为降低.实验安全性的提高能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实验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参加实验探索的热情.例如:在做氢气与氧气混合气体爆炸时,我们改用装酸奶用的塑料瓶或一次性水杯,这不仅能达到很好的爆炸效果而且增加了实验的安全系数.

  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今,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在环境问题中化学既是污染源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手段.在化学中污染最大的是实验过程的污染,所以改进实验达到绿色十分有必要.微型化学实验作为绿色化学的一项技术和方法,不仅仅是常规实验的简单微缩、常规实验的补充,而更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贯穿了绿色化学的思想,使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实验的绿色化要求选择实验内容时要尽量使实验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对环境没有污染或较少污染;设计实验方案时,对可能产生污染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如采用密闭或回收装置、通风设备等.实验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环境污染物减少了,对实验的尾气、尾料和废弃物也更容易处理了.另外,微型实验试剂消耗少,在节约资源方面符合绿色化学思想,因而也可作为实验绿色化的一个佐证,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微型化学实验不仅知识性强,趣味性也强,对于学生在学习化学技能及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有着突出的效果.微型化学实验的仪器因其设计灵巧、制作精巧、安全易用的特点而使学生爱不释手,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由于微型实验既安全又节约,教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一人一组做实验.通过亲手做实验,以可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可以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微型化学实验无污染,现象明显并且成功率高,使学生解除了心理障碍,敢于做实验,喜欢做实验,改变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袖手旁观”的被动角色,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下面,我们通过具体实验来直观分析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教材中用几句话介绍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也能制取氧气这一实验事实,仅用文字介绍实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们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进行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按照常规的`实验方法,这个实验一共要分三次进行才能说明实验条件的要求,耗时较长,消耗化学药品较多,也不便于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对比观察.于是,我们对实验进行改进,进行微型实验,避免了讲实验的不良教学行为.

  1.实验所需用品

  微型铁架台,3个微型酒精灯,3支微型试管,火柴,木条若干,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制作使用器材

  (1)微型铁架台的制作:用一根长约40cm的铁丝围成带底座的长方形框架,再用3根长约10cm的细铁丝绕成圆形小夹子,中空的大小要与微型试管的大小相吻合.然后将3个小夹子固定在框架的顶端,按需要进行扭转,调整方向.这样制作的铁架子制作过程简单,使用广泛,节省了实验器材的制作和使用成本.

  (2)微型酒精灯的制作:取3个小空瓶子,洗净,晾干,将瓶口用铝片包裹,放入灯芯,倒入适量酒精即可.这样的小酒精灯制作成本很低,消耗酒精量极少.

  3.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1)取少量氯酸钾、二氧化锰及二者的混合物,分别装入3支微型试管中,然后分别固定于制作好的微型铁架台的小夹子上,试管口保持适度向下倾斜.

  (2)同时点燃3个微型酒精灯,分别给3支试管加热.

  (3)稍微加热后,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在3支试管口,观察现象.可以发现,装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那支试管口的木条复燃,其余2支的没有着火.

  (4)停止加热木条能着火的试管,继续加热其余两支试管,当装有氯酸钾的试管中药品熔化时,再分别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发现装有氯酸钾的试管中木条着火,另一支试管木条没有着火

  (5)继续加热木条没着火的试管,再检验木条仍没着火,停止所有加热,实验结束.

  4.分析总结

  (1)一直加热二氧化锰都没有氧气放出,也没什么现象与变化;

  (2)加热较久氯酸钾熔化才放出氧气;

  (3)略加热二氧化锰就帮助氯酸钾放出氧气.由此可知:氧气是氯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实验仍需要加热.

  通过以上对微型化学实验的阐述以及与常规实验方法的对比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微型化学实验有其独特的优点,是实验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而倍受青睐.它有助于老师们的日常教学,更能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和动手热情.当然,微型化学实验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忽视了一些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实验中相关的安全因素考虑不足等.

  但是,我们依然能清晰的看到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的内容、目的、现象和定量要求等进行选择,使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相结合,两者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价值.我们在积极研究、推广微型化学实验时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而应实事求是地逐步引用,以便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初中化学论文6

  科学素质是指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完善所需的基本品质化学属于基础自然科学,它是初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并提升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着力点,与时俱进,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特点,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解决科学素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新时期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质”为改革目标的化学课程改革精神。

  一、初中生化学科学素质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初中化学教育逐渐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要目标的改革方案但是,我国初中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过程中还存在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初中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提升。

  1化学教材中科学素材偏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教材中科学素材的挖掘和利用化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本渠道,化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化学学习的效果当前,我国初中化学教材内容过度偏重理论性知识,教材中体现化学知识实际功效的科学素材较少,使学生化学知识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不利于学生了解到化学知识的巨大作用,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同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对教材中现有的.科学素材缺乏有效挖掘和利用,最终不利于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

  2化学教材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低,造成自身科学素质难以培养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必须将化学知识映射在实际生活中才能发挥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但是,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编排不注重体现生活元素,致使学生化学理论知识强,但不懂得怎样在生活中实际运用化学知识,这对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极为不利。

  3教学方法较为传统,难以满足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教学要求初中化学教学方式偏重传统基础理论教学,不善于利用现代化技术教学设备使学生更广泛地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巨大魅力,拘泥于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科学素质的提升。

  4化学实验教学偏少,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巩固学生化学知识的实践性学科,学生科学素质需要在化学实验中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加以培养当前,我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比重较小,难以满足新课改下科学素质培养的需要。

  二、培养初中生科学素质的具体措施

  在新时期下,初中化学教学必须确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精神,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和教学要求,努力完善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实践,方能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标。

  1科学、合理地安排化学教材内容,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涉及科学素材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必须对初中化学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在教材内容中更多地融入科学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巨大作用,自觉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不断培养自身科学素质。

  2化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提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培养科学素质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提升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要求因此,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将生活实例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将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应用工具,对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难度,提升化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首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从过去传统教学中心中转换过来,充分发挥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善于自主思考的基本科学素质;其次,积极利用现代教学条件更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推动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进程。

  4积极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所需的求实精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需要求实的科学精神因此,初中化学教学要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一方面,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化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和实践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化学知识的精髓和学科规律,从面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初中化学论文7

  化学与环境保护存在着紧密联系,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状况,采取巧妙的方法,将环境意识和化学知识巧妙、适宜地结合起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环境保护教学寓于化学教学之中。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环保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内容融进环保素材

  新课程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约占30%,教师要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添加与环境保护有关内容,寓环境教育于化学知识教学之中。在讲授“空气的成分”一节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空气大约为12m3~16m3,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接着列举空气污染的典型公害事件:1952年冬,伦敦天气阴冷潮湿,家家烧煤取暖,空气中SO2浓度增大,由于无风,烟雾下压,多天不散,许多人出现了胸闷、喉痛,年老体弱者死亡4000多人。

  为了让学生对空气污染有一个更真切的认识,笔者组织了一个小调查:你有多久没有看到天空中的星星了?最近一次看到是在何时何地?没有看到星星的原因是什么?看到这些问题学生们都很兴奋,纷纷表示很久没有看到城市天空中的星星了,而乡村的夜空是星星的乐园。紧接着就组织学生开展“空气污染物来源”的查找活动,同学们积极准备,热烈发言,最后总结出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上化学燃料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SO2、氮氧化物、粉尘等;汽车尾气的排放;农垦烧荒,树叶、麦秸、垃圾的焚烧;建筑工地上的扬尘;家庭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二、延伸课本内容提高环保意识

  化学教师应该抓住课堂上的各种机会,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将其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在讲授“水和溶液”一章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缺乏、分布不均匀及严重污染情况,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在课堂上引用大量数据。地球上的水,总量估计有2×1018吨,其中海水占97.2%,冰山、冰川占2.15%,人们可以利用的淡水只有0.65%左右。我国水资源排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量的1/4,随着人们用水量的日益增加和严重的水污染,占陆地面积60%的地区已面临淡水不足的困境,缺水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同时,组织学生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地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有关数据,并要求学生了解家庭和学校的用水情况,紧接着进行“我的节水小窍门”的交流活动。活动中学生们提出各种节水、护水的小办法,例如,洗衣服不要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洗菜的水可以冲厕所和拖地。

  三、规范实验操作养成环保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要有效地结合实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许多化学实验,生成物中都有有害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生成,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环境污染。所以在实验时要特别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初中化学实验大多数是通过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定性探究物质的性质,药品的用量不影响反应结果,所以在教学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提倡化学药品用量的微型化。微型化实验不仅节约药品还减少污染。同时,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合理安排实验顺序,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等待时间,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例如,在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二氧化碳一经产生就是连续的,所以,提倡学生制取气体之前,做好收集气体和探究气体性质的准备,实验一气呵成,减少药品用量,降低污染。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应倒入教师指定的容器里,能够回收的,尽量回收。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联系生活实际争做环保主人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将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拿出来进行讨论、交流。例如,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禁止使用方便袋”,教学中可以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为什么要禁止使用方便袋,方便袋“不方便”在哪里,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在使用,当你看到你的家人还在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时进行劝解了吗?再比如,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倡低碳生活。针对这个话题,教师和学生都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了反思,例举出自己和家人低碳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通过这些时尚话题的讨论,使学生们知道环保离人们生活并不遥远,它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更是与人们息息相关,同时借助学生对家人进行宣传教育,为全社会的环保教育做一点贡献。要从点点滴滴入手,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同时,还要将其付诸行动,从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张纸做起,最终成长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一个自然人。

初中化学论文8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赋予传统教育新的内涵,正如宋代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课堂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

  (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以及操作的可重复性,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3)、交互性强,有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正是基于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从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

  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时播放,丰富了表达方式,同时让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或危险操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避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倾向,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论文《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通过播放四大发明图片及其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并配以简单说明、五彩缤纷的焰火,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对学生化学的学习已经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再如,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化学课还有许多微观知识,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在以前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拓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学生成为“歌迷”、“影迷”等,除了它们存在一些不成熟认识的因素外,另一因素是他们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产生共鸣。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章节间知识相对独立性较强,并且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又较少(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知识多为有机化合物知识,而初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较少),这样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的热情会慢慢衰减,最后感到索然无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适量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句话的含金量。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收集报纸、刊物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资料,剪辑下来,在相关章节及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例如,讲到“生铁和钢”时,播放1996年我国为纪念钢产量突破一亿吨而发行的邮票;讲到空气时,播放一艘锈迹斑斑的轮船(延伸出问题:如何防止生锈?),城市霓虹灯夜景等,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又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让学生感悟到:“知识就是力量”,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三、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的贡献,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能源、材料、健康、环境等方面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化学现象和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树立物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化学家化学探究活动的严谨与艰辛,探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然,要真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新思想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古语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喜悦,教师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还要正确看待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千万不能把优势变成劣势,犯了画蛇添足的错误,不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像学生实验,通过播放影片取代实验教学,抑制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媒体是通向知识的一座桥,在教学中应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

初中化学论文9

  一、准确性———目的启示

  观察是通过视觉神经来对外部信息的一个接收与选择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观察者是否抓取到正确的信息将直接决定信息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准确性,而这可以通过目的启示来实现。目的启示的核心概念就是观察者在观察中要有强烈的目的性,要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去观察化学实验,从而确保观察时能够正确聚焦与定位。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几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的比较,用于实验的物质是红磷、木炭、硫、铁丝,实际上在实验中所代表的是烟、雾、光、火焰这四种不同形态物质的实质与区别。除此以外,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可燃物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的不同区别,这些都是学生在观察时所要带着的目的。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带着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去观察实验,就不容易被实验中其它无关紧要的现象或因素分散了注意力,能更好地聚焦于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本身,从而极大地提高观察实验的准确性。

  二、全面性———多维思考

  由于实验一般是由两种及以上的物质共同作用的一项活动。所以,从不同的物质角度出发,所观察得到的现象与结论也会不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尽可能地全面和细致,而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多维思考。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制取氧气”为例,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一套装置中,虽然涉及到的实验器材不多,操作的环节也并不繁琐,但实验中却多有细节,一旦其中有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论。比如,如果药品在试管的底部堆积,那么不但加热无法均匀,而且受热的面积也因此而增大了;如果铁夹在试管的中间部位夹着,那么加热就不能均匀地进行;如果试管口的位置在设置上向上倾斜,那么水就非常容易倒流,从而导致发生试管炸裂的危险;如果导管在试管内过于长,那么对于气体的导出就非常不利,等等。对于学生来讲,假如发现实验结论与教材说的不一致,那么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并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实验问题。由此可见,通过多维思考来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的全面性,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确保实验合理性的必要能力。

  三、有效性———笔墨记录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最经常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眼睛直盯着实验,这固然是注意力集中的一种表现,但由于记忆力存在的时间非常短,这意味着学生可能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看得非常清楚,但实验操作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就会遗忘。因此,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还应当培养起对记忆认知的有效性,而这离不开笔墨记录,即学生应当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及时地通过笔墨来记录好实验现象。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所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比如最开始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中,石灰石并没有明显变化,在加入氧化铜进行加热后,玻璃管中的氧化铜就由黑色变为红色,由此导入另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时,澄清石灰水就变浑浊了,这一个实验中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出现,其出现的都是与物质反应有关,对于这种涉及环节多、实验现象多的实验,学生在观察时就应当及时做好笔录,以便保证实验现象的有效性被持久地通过文字资料的方式记录下来。

  四、科学性———求真务实

  观察能力中的科学性,它要求学生应当具备求真务实的精神。由于实验本身就代表着实践、检验,这就决定了这个过程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与未知性,特别是对于验证结论的实验来讲,在还没有真正操作实验之前,谁也无法准确预知实验的最终现象与结论。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具备科学性,即以一种审视、求问、求真的态度去观察实验。特别是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与预期结论不一致的现象,学生更是要科学地去看待与分析,不能盲从预期的结论,也不能一味地偏信表面上的实验现象(因为操作不当或者实验资源选用不当也会影响实验现象,故不能一棒打死),而是要科学地去分析,其标准是否符合物质本身的属性、是否符合自然界的规律、是否符合人类社会的规则,等等。由此可见,实验观察能力中的科学性是要求学生应当具有较好的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从而才能更好地鉴别实验结论的真伪性。观察是以视觉为主,以其他感觉为辅,带有目的性、计划性、方向性、持久性等多个特征的一种知觉形式,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汲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科角度来讲,化学本身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学科,而这些抽象性的达成与实现就有利于实验的演练与践行。因此,观察能力就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特别是掌握实验的基础能力。为此,教师需要从准确性、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这四个方面去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实验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初中化学论文10

  一、把握知识精髓,深化教材预设

  “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预先设计筹划整个教学活动(如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针对于初中化学教学,做好充分的“预设”则主要表现在活动开始前、活动进行时、活动结果上。在活动前,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设计筹划,如对教案、学案等的预设;在活动进行时,根据活动前的设计筹划进行教学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在预设的基础上按部就班有序地进行;在活动结果上,教师完成了预先的教学活动,学生完成了预设的学习获得知识。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预先设计和筹划,对课本及实验的透彻理解,对教材的研读领悟,是教学预设的关键。结合教材对学情进行分析是预设的前提。如在《化学方程式复习》这一课的实际教学前先进行了课前测试:对以前学过的化学变化要求学生用符号表达式表示,包括部分化学式书写、化合价复习等,结果表明:学生对某些元素、原子团、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书写等还存在一定的错误。纠正这些偏差就成为这节课教学的起点。在教学设计时就考虑到:会有哪些不确定因素,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错误书写。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全面地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进行有效的动态调整。再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结合教学重难点,把教学环节设计成几大板块,预设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师引领课堂,在于把握知识精髓巧妙预设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再适时地点拨和引导,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学生发展,强调动态生成

  “生成”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获得的课堂体验,是根据实际教学本身的进程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在预设的前提下,教学过程的展开由师生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理念。而“发展”就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生成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及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性。“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的主要特征,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机械僵化、按部就班,主张新型创意教学。教师在备教学案时往往对题目有一个或几个预先设定的解决方案或答案,在课堂上也以一定的预定格式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生很多新的问题即生成性问题,遇到学生的回答与事实不符与教师预设的情况不符时,老师往往会不愿打乱原有的设计,排他性的对学生的作答不作认真分析或回避或武断评判。这就违背了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间刻,发现和善待每一个新生成,并及时扩大生成的价值。在实际教学活动精心计划的预设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需要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敏锐地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对学生发展有意义的、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目标,重视来自每个学生的信息反馈,从中生成有价值的内容,并将它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信息,再归还给学生。所以,当预设的方案与课堂的生成不符时,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顺应教学的自然发展,重新调整活动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方式要匹配,从而体现教师的引导启发性,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在预设的教学目标下,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等因素,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预设促进生成,生成完善预设

  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活动时,应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灵活地因材施教,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深化预设,提高生成,达到预设促进生成,生成完善预设,两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又如涉及进行实验教学,对于某一个实验教学内容,教师在具体上课前,应先回顾自己及其他老师在演示或探究此实验时曾经遇到过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解决的效果又如何?又要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将有什么新的创举来更好的完成本次实验?在学生探究本实验时,老师有哪些预设?还可能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可采取什么新的策略?所有这些思考,教师都要在实验课之前的设计、准备和备课中进行预设。例如:在探究碳酸氢铵的性质实验中,教材上用蒸发皿,但对于判断新物质生成来说有局限性,所以改用试管。在以前的实验课上加热试管中的碳酸氢铵时,试管会破裂,那么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如何加以改进?这些以往一系列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完善在下一次的实验教学预设中。所以在实际教学时,带着这些教师精心预设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分析出试管破裂的原因;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口未向下倾斜、试管碰到灯芯、没有预热等等,从而找到解决的策略。既巩固了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对后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奠定了基础。在所有实验操作细节正确的前提下,另做实验观察现象:试管口有小水珠,证明有什么新物质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什么新物质?固体减少消失,这些现象证明了碳酸氢铵具有怎样的性质?应如何保存?这些问题学生也就很容易得到答案,知识的掌握也很牢固。正是由于精心的预设,才促进了生成,生成完善了下一次的预设。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增强在教学全过程中的创意意识和创意能力,善于选择并有效应用创意教学方法,形成教学创意策略,构建创意教学课堂;优化学生自主学习、创意学习行为,分享体验创意学习的快乐。

初中化学论文11

  一、创新课堂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很神奇,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利用这些资源,创新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进入到观察、猜想、探究、分析的过程中,利用相关化学原理进行实验现象解释,这对于发展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探究性实验开展中,教师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大胆的猜想,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够进行相关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以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实验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课本中的一些实验,比如,在学习分子不断运动之后,引导学生开展“魔棒生烟”的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开展实验活动。再比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的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做“魔棒点灯”的实验,做“烧不坏的手绢”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发展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联系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有效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结合起来,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化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之后,进行一些家庭小实验,巩固消化吸收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为生活服务,这对于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些家庭下实验,促进学生有效发展。设置家庭小实验,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实验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2、实验要能够有效与生活内容结合,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实验要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简单。只有这样的实验设计,才符合初中生的能力水平,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发展。比如,引导学生通过家庭小实验探究蜡烛的组成元素、性质、以及蜡烛在倒扣玻璃杯中熄灭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选择药品及鸡蛋壳放在盛醋的玻璃杯中,并在杯中放一只点燃的蜡烛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深入的认识,等等。在新知识学习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分析思考探究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这对于有效拓展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设置课题,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实验能力

  在化学领域,有一部分实验凭着个人的努力可以独立完成,但有些实验是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实现的,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实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设置课题,在课题引导下,使学生分成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设置课题的方式有两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现,确立课题,几个人结合成兴趣小组,针对课题,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筛选出探究的课题,需要大胆提出假设,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处理,选择实验方案,通过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另外,教师也可以设置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试验,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当地水资源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研究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污染情况,需要对相关监测情况进行调查,测定当地水及河流的PH值,提出防治水污染的策略,学生需要开展合作实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都能得到发展。总之,化学探究性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科学地对化学探究性实验进行设置,重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对相关化学原理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理解,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化学素养和实验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大价值,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精心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推动化学教学的发展。

初中化学论文12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更为重视,同时也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实验案例,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与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新课程的落实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新课程标准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化学实验教学正是体现其实践性的主要手段,新课程标准的实行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也因此成为了化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程标准理念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一)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将实验作为验证课本知识的一种手段,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以演示为目的,这样虽然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由于学生通常无法真正参与到实验之中,因此在能力上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也不计较缺乏。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让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实验中进行灵活运用。

  (二)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初中化学教学让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而实验教学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原有的知识灌输教学策略,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知识以及学习化学课程的现实意义,拉近化学学科与学生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兴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较多的应用,如“工业用水净化”“铁的腐蚀”“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等,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不仅要演示实验步骤、研究实验原理,还应该告知学生实验的现实意义,或者将实验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学生学习任务。

  (三)树立绿色化学思想

  在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愈发严重的今天,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在教学改革中也得到了充分重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能够懂得运用化学知识与方法去治理污染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因而化学实验教学也需要以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为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实验教学中,使用药品、化学材料往往会产生一些有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从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则应针对这一问题优化实验模式或实验方法,在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开展微型化学实验,使用微型实验器材,同时减少化学药品或其他材料的使用量,这样实验所产生的污染物也会大大减少。

  (四)加强实验安全意识

  实验安全是化学实验教学一直以来的重中之重,而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安全也必须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因此教师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确立实验安全意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化学试剂或药品,虽然初中阶段的实验大多步骤简单,危险性也比较低,但由于实验材料本身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仍然存在着一些隐性的危险。例如,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中,试管口需要向下倾斜,否则会使水蒸气冷却回流造成爆炸,而在需要运用到试管加热的试验中,如果未对试管进行预热,则会导致试管炸裂,这些都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隐性危险,而教师必须对此进行重视,以保证学生安全,同时使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也需要从探究性实验入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训练,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品德。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和思考,找到试验中的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而在得出的结论,总结出化学规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新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尝试通过实验来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学习“可燃物燃烧条件”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三组实验,将白磷作为可燃物,组织学生观察其在不同温度与氧气条件下的燃烧状况,从而总结出燃点与氧气两种条件,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以破坏燃烧条件为思路设计化学灭火实验。

  (二)创新实验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条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例如一些容易发生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不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进行演示,而部分实验所需设备器材比较贵重,则会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些都给实验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创新实验方法与试验模式,将现代科技与先进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创造更好的实验基础条件,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更大的提升。例如,在部分实验中,实验反应并不明显,大多为微观反应,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微观现象进行投影,让学生能够留下深刻而具体的印象。而在一些实验步骤较为复杂的实验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相关设备进行实验模拟,重复实验步骤,让学生明确实验步骤。

  (三)重视课堂互动与交流

  化学实验实际上就是对化学知识发现、探究、总结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而教师则负责实验过程的监督与引导,这使得学生对于实验有了更加直观而真实的感受,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积极交流,以实验中的实验现象、分析思路、最终结论为基础展开讨论。一方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并提高其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错误与偏差,并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提升。

  (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汇总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十分重视,这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被动式学习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还需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课堂交换给学生,减少知识讲解与操作演示,同时避免对实验做出过多的规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听取他人意见并发表自身见解,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自然也就会发生改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相较于传统实验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要想将新课程标准理念有效的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创新心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康金泰.对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探索[J].学周刊,2016,(07):35.

  [2]李君明.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5):71.

  [3]姚占军.刍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艺术[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02):66.

初中化学论文13

  在如今,教学决定了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故老师在教学当中应当重视社会的需求,将其融入教学之中,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与社会发展同步。尤其是在工科类教学当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既将社会发展与自身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当今的社会发展讲究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环保相结合,所以说绿色化学对于初中生教育来说是必须重视的一项教学目标。初中化学是学生在学习中对化学知识的初次接触。在化学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所能起到作用,继而能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相关问题,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将社会责任感融入其中,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教育的过程本就是一种将自然人社会化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老师需要从各方面入手,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在化学教学中将绿色教育融入其中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阐述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有所考量的。那么怎样将绿色化学理念更好地渗透在教学之中呢?

  一、利用教材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立足于课本对学生渗透相关的绿色化学知识,目的是为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更好的环保意识。树立环保意识与绿色化学的宗旨相一致,由基本的环保意识树立可以有效达到形成绿色化学自主学习的欲求,使学生的主体位置在教育中得到彰显。例如在教学“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化学物质的.同时重视这些物质的保护。在讲授空气中的氧气时我常常刻意强调空气的保护,向同学科普一些化石材料(如煤或石油等)在燃烧时产生的化学物质对空气的污染。同时在教学中会安排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调查自己的居住地的周边环境空气是否受到污染,受到的污染是否严重?污染物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治理方式?通过由教材内容所引出的相关实践活动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将教材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绿色化学的教育获得更好的落实。再如在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这一课的教学当中,就利用了电教设备播放了相关的河流、湖泊、大海被污染的短片,从而使同学们树立起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老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当向学生多方面地渗透更多的绿色化学知识,从而使绿色化学与教材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和宗旨。

  二、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绿色化学教学

  化学是一门立足于实验的学科,化学中的一切结论都是在一次次的实验中所得出的。在化学教学中老师常常带领学生做化学实验,教师应当在实验过程中尝试向学生展示绿色化学、普及绿色化学、应用绿色化学,让学生不仅在实验中能够对绿色化学有更多的认识,还要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更好的习惯。老师应当把环保和绿色贯彻到实验教学当中,如在实验过程中在不影响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利用一些废弃物来进行试验(如在测试金属活动性的实验中利用废弃的铁丝铝片等等)。这样可以使教学中最大化利用资源,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也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不管是实验过程中实验器材的使用还是试剂等实验用品的回收利用,都应当给学生更好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更加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试剂放回指定容器中,实验生成的试剂放入指定容器中方便以后这一试剂的使用。避免化学实验中液体、固体的随意丢弃。对实验中产生的气体实行处理,避免其污染空气等等。在实验教学中,老师应该对这些方面给学生更加严格的标准,强调学生在实验中所需要具备的实验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绿色化学意识。

  三、加强绿色化学宣传

  人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也就是说人的主观思想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想使绿色教育获得成效,就需要在学生的思想上做出相应的努力。在教学中,老师应当重视学生保护、优化、改善环境的相关环保意识,在教学中利用加强教学活动设计来有目的地加强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如在课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化学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发展对社会的作用。之后让学生谈一谈化学对生活的危害,让学生意识到科技的发展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从而探讨如何在保证环境不被污染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化学,紧接着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同时老师还可以安排一些绿色化学讲座,或是相关的调查研究活动,进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保护环境的主观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接受绿色化学,从思想上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中,我国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化工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但紧接着国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雾霾、水污染等等。这些污染的来源大多数都与化工业有关,而只有绿色化学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更加良好的化学学习意识,以至于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当中继续秉持这些理念。我相信在老师的绿色化学教育下,学生必然会在未来建设社会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初中化学论文14

  摘要:初三是学生首次接近化学,对于化学的学习肯定会有很多疑问与不解,所以需要很多实际的实验教学来证明教师所教的理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让他们在枯燥的课堂上进行记忆肯定会有难度,而实验教学能够给老师的教学提供依据,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化学实验也提出了很多创新,获得了很强的教学效果,简单探讨一下。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效果

  一、创造趣味实验,吸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有趣的,所以老师可以尽量使实验变得更有趣,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创造趣味性实验,让实验教学更有趣。例如,初中化学有一个实验是“酸碱指示实验”,传统的实验方式就是老师把酚酞溶液放在烧杯里,然后滴入适量的碱以验证酚酞遇碱会变红,这个教学过程可能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无趣,那么老师如果能用酚酞溶液在试纸上画一个东西或者写一个字,再用碱慢慢进行滴定,让学生感受这个神奇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对化学的实验更感兴趣。另外,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溶液设计一个学生喜欢的东西,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牢固。这种实验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越来越喜欢化学实验课,对化学课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对化学教师培养与学生的感情,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将原来的演示性实验转变成师生共同的实验

  要想使实验教学更加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以前很多时候,对于一些比较有难度的实验,老师总是选择自己去操作,让学生在底下看着。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后遭到了摒弃,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实验做得再好,对知识点记得再牢固,学生没记住也是失败。所以,作为化学老师,我们要把原来的演示性实验转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验过程。例如,老师在做“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时候,如果只是老师在课堂上演示,顺便把操作步骤一步步告诉学生的话,那么学生的理解记忆肯定会相对较差,有的老师为了节省实验的材料不愿意让学生操作,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操作的话,学生会为了实验的成功,一定很小心谨慎地记住步骤,应该是“先计算配置,再进行称量,然后量取溶液,最后是溶解装瓶并贴上标签”,这么复杂的步骤如果不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来进行的`话,学生很难记住,相反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了,那么学生在用心实验的过程中一定也会把这个知识点记住了。由演示性实验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验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了。

  三、对实验结果的创新

  在化学实验中,结果往往是不确定的,稍有一些小地方出现差异就可能出现实验结果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关注成功的实验结果,没有关注过失败实验的总结,在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后,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要只关注实验成功的案例,更要帮助学生发现失败的原因,有时候也许一点点差异就有可能变成另外一个实验,所以,老师更要注重对出现偏差的实验进行分析。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时候,用白磷燃烧的实验方式来证明的话,往天平的左边放置一个密闭的锥形瓶,瓶塞上有一根玻璃管深入瓶下,顶端绑着一个气球以防止气体跑出,右边放置等质量的砝码,看白磷在燃烧完之后质量是否有变化,但是这个实验如果锥形瓶密封性不够完好又或者是玻璃管有空气漏出,都很有可能造成实验的失败,那么,在实验结果之后,老师不应该只关注成功的实验,因为它已经得到了验证,要帮助失败的学生查找原因,看到底是哪里出现了失误,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实验结果的创新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为了防止实验结果的失败在实验中更加细心认真了,并且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也养成了认真谨慎的好习惯。

  四、在实验管理上进行创新

  化学中理论知识的获得都是靠实验来作为依托的,所以仅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来进行实验对于学生来讲有可能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在实验管理的时候,开设了第二实验课堂,让学生在课下有兴趣的时候可以来进行实验。当然,实验室都是有化学老师在进行值班教学的,这样实验管理上的创新为我们的学生在课下想对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老师在实验教学的模式上也进行了一些创新。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号召,现在的实验教学更加联系实际,也更注重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的实验教学效果也必然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德才.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

  [2]姜志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浅研[J].飞:素质教育版,20xx.

初中化学论文15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保障。而化学实验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中,化学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展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化学实验的奇妙,从而增强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课时,由于缺乏相关的认识,对与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比较拘谨的。这时候,老师良好的课程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实验展示,例如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倒入二氧化碳,会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铜溶液遇到硫酸铜溶液之后会生成蓝色沉淀,等等。这些富有变化的实验,完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认为化学世界的神奇,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而且在向学生展示完实验内容后,还需要向学生提一些与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化学学习就会更加有针对性,学生的`记忆也更深刻,更加有利于教学成效的实现。

  二、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事实依据

  化学属于偏理科的学科,包含许多专业理论和概念,对初中生的理解掌握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比如酸碱中和反应只能是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才能被表现出来被学生所认知。也就是说学生只有通过实际的化学实验,看到物质发生的变化,才能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理解相关概念。

  三、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造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而化学实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化学实验是一个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搜集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对结论进行交流与反思。例如,在教授制氧气有关催化剂的相关知识时,教材向学生介绍各种催化剂的性质。那么,老师就可以提出砖粉、水泥块或者氧化铁粉末是不是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设定实验方案。如设计将水泥块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观察是否加快分解,以判断水泥块是否可以作为催化剂。观察实验前后水泥块的质量、化学性质有没有发生改变,可以以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展开探讨,以不断地完善实验。另外,由于初中生的化学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还不够娴熟,老师就应该注意实验探究的内容要尽量简单有针对性,并适当对学生进行帮助。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学生不仅直观的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化学知识,自身的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激发和锻炼。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化学实验资源还可以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帮助。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接的接触到实验现实,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并在合作实验中培养起互帮互助、团结共享的精神以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另外,在实验中还会产生一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通过老师向学生讲授的这些污染物质的处理方法,可以让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并提高环保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更科学的治学态度。例如,在讲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模拟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实验,让学生通过石灰石、树叶等物质被酸性溶液腐蚀的现象了解到酸雨的危害,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总之,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价值观的树立以及化学学科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应成为所有初中学校的教育重点

【初中化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07-24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探析论文03-26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心理研究论文03-26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论文01-10

初中化学听课心得12-27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11-26

初中化学个人总结08-13

2017初中化学教学总结02-25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