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3 11:26:56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教学研究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研究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1

  [摘要]目的探讨病例讨论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八年制急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由教员负责选取临床中的实际疑难病例,由于诊断困难造成患者死亡,后期有病理解剖结果明确诊断。将本院29名20xx级的八年制学员每4~5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提前一周开始准备材料,查阅文献,并做成PPT。汇报时每组指定一名学员上台汇报,然后教员总结,公布病理检查结果,点评分析学员分析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结果所有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文献,并相互交流讨论,上台发言,病史特点的总结方面小组间的差别不大;在诊断上的分歧较大,仅有一组学员列出的诊断完全符合病理检查结果,但是所有小组的鉴别诊断分析较为全面。后期问卷调查反馈结果,所有学员均认为有必要在急救医学教学中开设病例讨论,有27名(93%)的学生认为病例讨论课比传统大班课的收获要大。结论病例讨论教学法明显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员的临床判断思维能力,锻炼学员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急诊医学;病例讨论;八年制教学

  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是一种精英教育模式,实行“八年一贯,本硕博融通”的原则。本校自20xx年开始招收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员,教学中既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本医学素质培养,同时也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独立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培养。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PBL教学法,可以激发学员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本校从20xx年开始,在急救医学中试行临床医学八年制病例讨论教学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院20xx级八年制学员29名,大学第五年,已完成基础课程和内科学、外科学等大部分临床课程学习。

  1.2方法

  ①病例选择:由教员负责选取病例,选择病情危重、诊断难度大、有明确病理结果的病例进行讨论,主要来源于曾在本院做过尸体解剖的疑难案例。

  ②资料准备:选定病例后,教员整理出完整的病史资料,包括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患者整个治疗经过和病情演变以及最后的患者抢救经过。

  ③实施方法:29名学员每4~5人一个小组,提前一周开始准备材料,查阅文献,并做成PPT。汇报时每组指定一名学员上台汇报,每组限时8分钟,汇报的内容包括归纳病史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中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最后,教员总结,公布病理检查结果,点评学员分析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结果

  病例讨论充分调动全体学员主动学习的热情,所有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文献,并相互交流讨论,完成了PPT的制作,积极上台发言。

  2.1病史特点的归纳总结

  每个小组都完成了病史特点的总结,小组间的差别不大。

  2.2诊断和鉴别诊断

  各小组在诊断上的分歧较大,仅有一组学员列出的诊断完全符合病理检查结果,但是所有小组的鉴别诊断分析较为全面。

  2.3教员点评

  各组学员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意识较高,临床思维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是个别同学对临床过程中的细节重视不够,没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2.4反馈结果

  期末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员均认为有必要在急救医学教学中开设病例讨论,有27名(93%)学员认为病例讨论课比传统大班课的收获大。

  3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法,可以让学员在了解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的同时,主动查阅课本和文献资料,并逐层分析、深入理解,学习常规技术、新技术、新进展,明显提升学习效率。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医学课程大部分都是讲座式的教育,即由教员讲解专科理论知识,学员被动的听讲。由于教员讲授的内容大都是课本知识,部分学员认为可以通过课后自己看书来记忆,所以上课时积极性明显不高。而在病例讨论过程中,选取的病例是临床中的实际案例,大都是疑难病例,由于诊断困难造成患者死亡,后期有病理解剖结果明确诊断结果。由于疑难所以学员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主动去查阅文献,并且相互分析讨论,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可以深刻掌握疾病的相关基础知识,也可以扩展前沿知识,了解该病例相关的一些国内外研究进展。有学者在医学生中做过有关病例讨论的问卷调查,发现全部学生赞成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并且有98%以上的学员认为有较大收获,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了[1]。也有学者做过对照研究,发现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员的考试成绩[2]。

  3.2提高学员的临床判断思维能力

  临床判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只有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才能够对症下药,使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而一个诊断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是否有正确的临床判断思维能力。八年制学员由于其培养时间相对紧凑,临床实习时间有限,在独立接诊患者时,面对大量的临床信息,容易出现主次不分、忽视重要细节等情况,造成诊断困难。再加上平时依赖带教教员,很少独立思考疾病的病因分析和诊断。实施临床病例讨论,完全脱离对上级医师的依赖性,完全靠自己去分析总结病史特点,各小组内相互讨论分析,促进学员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老师再结合病例的最终结果剖析学员诊断思路的优缺点,引导启发良好临床思维习惯的养成,学员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3.3锻炼学员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临床医学八年制的是一种精英教育模式,学员毕业后两年就可以晋升主治医师,而医院对于主治医师的要求是不仅要完成繁重的医疗工作,还必须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尤其是在大医院。并且主治医师还要负责指导、培养下级医师的医疗工作。这就要求主治医师不仅要有娴熟的诊疗技术,还要善于表达,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下级医师。但是,在八年制学员的授课计划中,没有专门设置培养训练授课方法技巧的课程。在临床病例讨论过程中,学员的角色发生转变,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准备PPT,并上台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主动讲授的习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病例讨论教学法为学员以后走上讲台提供很好的锻炼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小莉.病例讨论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xx(4):34-35.

  [2]萧剑彬,林少芒,艾文佳,等.临床病例讨论的PBL教学法在普通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xx,6(2):91-92.

教学研究论文2

  摘要:应加强重视高校文科高等数学教育,把传授知识和开阔学生眼界结合起来,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加强高校之间交流合作,进一步搞好高校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校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一、高等数学应当作为文科类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通识课程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离不开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也已发展到不懂数学的人望尘莫及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新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应当掌握一些高等数学知识。

  据了解有些高校至今连文科高等数学选修课也没有开,究其原因,有些是对开设高等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够;有些是感到现有的教学总课时已经很多,不好再增加一门课;有些是数学教师人手不足,也有些数学老师不愿意给文科学生讲课,认为不好教,或者认为内容浅没意思;还有些则是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其实,上述问题只要足够重视,认真研究,并不难找到解决办法。

  二、文科高等数学应当将传授数学知识和揭示数学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文科类大学生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什么?究竟应当介绍哪些内容?对此尚有不同的看法。目前也没有比较认可的、通用的教学大纲,合用的教材也不多。前些年出版的文科高等数学教材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介绍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一元微积分、概率统计初步和线性代数初步,并在每章最后附了一个历史注记,但这些注记的内容比较专业,初学高等数学的学生很难看懂,更难理解;另一类按作者所说,是近现代数学的“导游”,分专题介绍了数论、解析几何、微积分、组合数学、线性代数、线性规划、概率统计、图论、数理逻辑、模糊数学的知识,有的还介绍了数学模型、数学结构、复杂科学、数学实验技术等。这些教材涉及了很多数学分支,面太宽,每个专题的介绍也只能一带而过,教师难教,学生也难学;还有一类是侧重于介绍数学文化,虽然内容相当精彩,但对数学知识的介绍比较零散,对于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文科大学生来说,不能达到比较系统地学一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很难真正理解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

  作为面向全体文科类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的高等数学,既要介绍高等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又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尽可能使学生对近现代数学的概貌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并着力揭示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这样才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传授知识和揭示实质二者不可偏废。

  因此,所介绍的应当是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高等数学知识,首先应当介绍研究确定性现象的一元微积分和研究随机现象的概率统计初步。在此基础上,再比较简要、系统地介绍一点数学发展史,介绍一些经典数学问题、传统数学分支和当代数学科学的发展,通过史实与例证来揭示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思想方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等。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既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了解到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既受到形式逻辑和抽象思维的训练,又受到辩证思维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得学生在今后的一生中,即使把许多具体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忘掉了,但数学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仍然在帮助他,指导他工作、学习和生活。

  三、对文科学生讲授数学必须更加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

  数学老师习惯于严格、严密的论证,推导,而对直观、直觉往往重视不够,有些老师甚至认为不严格证明就不算数学课。其实,“数学课”与“数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数学课应当把数学成果的科学形态转化为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文科学生讲高等数学,更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扬其形象思维之长,补其逻辑思维之短;扬其阅读能力之长,补其运算能力之短。

  对一般的文科大学生来说,应当尽可能地降低严格论证的要求,而侧重于介绍已有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学会运用。所谓“尽可能地降低”,并不是“取消”,而是:一要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例如微分中值定理、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的严格证明可以代之以直观的说明);二是对一些特别重要、并不显然、而又不难证明的命题,应当给出严格的证明(如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等),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三是有些内容只需要学生知道是这么回事,并不要求他们完全掌握并能运用(如极限的定义、定义;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等)。

  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更要注意生动形象,举例时注意结合他们的专业,适时地插入一点文学、语言学、经济学、美术学、音乐学、影视艺术等方面的例子,插入一点数学家的故事,插入一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有关的事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可启发他们如何去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特别注意向学生揭示高等数学中变与不变、有限与无限、部分与整体、确定与随机之间的矛盾,以及矛盾转化的条件和途径。

  必要的课外作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学得不好的同学大都平时不能认真地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检查自己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最好办法,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因此,学生作业我都是亲自批改,并把作业中的问题记录下来,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讲评,对个别错误多或态度差的同学则当面谈。

  四、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搞好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

  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既能及时反映高等数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又能贴近日常生活;要能够自然地引入数学基本概念,展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要能够保持特有的数学特征列举出与文科专业相关的、有价值的实例;要注重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形成过程,通过对数学内容的辩证分析、典型数学史料的穿插融会,介绍数学与逻辑、哲学、教育、文化、数学家品质与业绩,渗透数学的人文精神。教学内容除微积分外,还可以有数学史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线性规划、数学方法论、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等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的基础课内容。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善于使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与管理,善于应用网络课件、授课录像,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在大学文科教学改革中,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开好这门课,是一个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给予关注的课题。我们希望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给予关心和帮助。也希望高校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把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广泛地开展起来。

教学研究论文3

  摘要: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应用在我国教育界享有盛名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裴娣娜教授等人的主体性教育的理论研究做指导,在课堂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之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主体参与意识

  问题提出: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时期,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同历史上任何一次伟大的变革必然要突出人的问题一样,人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改革的进程,人和人的主体性问题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主题。社会发展与主体意识的进化是同一过程,这是互动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因果。每一个都可以作为对方发展状况的量度。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的发展都唤起主体意识的新的觉醒与进化,主体意识的每一次觉醒与进化也都反过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进步,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

  古代人的观念强调:"我不属于我自己,我是属于城帮的"。

  中世纪的观念是:"我们不属于自己,是属于上帝的,要为上帝生,为上帝死。"

  到了现代,人们的观念强调的是:"我们属于自己,不属于任何人,也不属于天使和上帝。"

  时代呼唤着人的主体性,人们也殷切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性,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对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人为地对立起来,并过分注重教育适应社会的价值而忽视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不重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班级教学仍是我国中学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而课堂教学又是学科教学的主要手段。我国中学教育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就拿我校来说,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的重点瞄准升学,考试的目标,只注意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按中等程度的学生的水平备课,讲课。不能照顾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以教师的讲授活动为主,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那种只把学生当作盛放知识的容器的错误认识仍然影响着许多人。

  4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除了进行补课以外没有更好和更有效的解决学习困难的办法。

  5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大多采用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经常是服务与社会功能和管理功能(更好地管理学生),而以牺牲学习功能为代价(即促进学生的学习)。

  研究背景:

  背景之一:

  1990年至今,在陕西,山西,北京等地区的部分小学和初中开展了JIP的实验研究,中学JIP实验是《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改革国家行动计划》的简称。十年来,JIP实验进行了两轮,在初中取得了一些成就和经验。JIP实验对于学科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在"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十六字原则指导下,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参加学习全过程并逐步贯彻"建构学生主体,培养创造能力,实现整体优化,促进全面发展"的新思路,坚决体现"主体--创新--实践--发展"的主题词。

  背景之二:

  自从97年09月开始,山西,江西,天津率先使用了新教材进行试教改革实验,我校也参加了试教改革,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具体有以下的特点:

  1新教材力求掌握好教学要求和程度,增加弹性,便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这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2注意到循序渐进,知识是逐步扩展和加深的,能力要求逐步提高。

  3教材在叙述中注意讲清思路,力求简洁,顺畅。

  4教材鼓励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

  5灵活渗透,扩展知识面。

  6加强了实验。

  7练习和习题的编排,以利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教学。

  8形式活泼。

  从以上两个背景材料可以看出,无论是教改还是JIP实验都已深深地认识到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首要问题,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就不可能发生。

  理论构思: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从教师的"教"为主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2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而不再是教师传递的,学生通过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来获取与建构知识。

  3注意真实任务的完成。枯燥抽象的信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只有从真实情景出发,通过分析解决真实问题,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

  针对高中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方面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包括兴趣,学业成就,以及他们将来的发展方向等)情况,以及物理教学的三大特殊性即: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知识结构为中心;以物理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为原则。利用新教材的特点,采取对学生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次的学科教学的方法,促使所有的学生(学习的发展方向是不尽相同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物理学科的学习方面都能够较好的发展,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研究问题:

  本应用研究主要解决的是培养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根据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学习活动中采用使学生主动探索的基本形式,根据学生的主体参与过程:兴趣--分析--创意--操作--评价,为做到既保证班级整体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平,又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教学中运用恰当合适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分层分类指导和推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

  要完成研究的目标,首要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主体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主导观念,确立现代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效益观和师德观,充分理解学生,创造机会,使之体验成功,注意个别差异,使之主动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应用主体参与型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2在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水平。

  3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并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研究方法:

  采用实证研究法,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拟定一个调查问卷,对高一新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必要的结论和诊断,即查明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准备程度。

  采用教育实验研究法,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即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对物理教学过程加以适当的控制,把一定的教学手段作为条件,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的干扰,突出所要研究的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测量,将得出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比较。从而通过实验探求在怎样的教学条件下才能促使学生获得理想的或最优的发展,从而比较准确地探索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xx年5月--8月)

  (1)形成研究假设:采用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及形成性评价,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自信心等方面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制定教学研究方案。

  --基本情况问卷调查

  设计一份调查表,有关学生自身情况及在初中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对物理教师的期望等。

  --编制侧重理解和应用的前测试题

  进行前测,对试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再次发问卷,了解学生答题时的想法,从而获得学生的前概念,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为进一步教学做依据。

  --教学过程中利用观察法,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数量和质量,每一个月作一次总结。

  --选取几节典型课,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结果。

  --后测,采用和前测相似的办法,总结得出结论。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1)对高一新生进行学习成绩,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摸底调查,积累原始数据和材料,边了解,边实施,逐步修改完善实验的方案。

  (2)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的教育,做好初高中学生的衔接工作。

  (3)利用一切条件逐步树立学生的学习主题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4)逐步建立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小组,开展课堂讨论,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防止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分化。

  第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第一阶段给了学生一段确定和调整自己兴趣爱好的时间,从第二阶段开始将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满足各种程度的学生的需要。

  3、实验的总结和评估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许耀刚:《中学物理教育学》,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3年版。

  2张天宝:《基础教育新概念--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倪传荣:《主体创造发展--中学JIP实验在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学科教育》,20xx年第一期,8-11页。

  6保罗布莱克:物理教育评估,《物理通报》,1999年第10期,3-8页。

  7李琪,张永昌:即使性评语在教育中的新尝试,《天津教育》,20xx年第一期,7-9页。

  8邹兴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学科教育》,20xx年第四期,7-14页。

  9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课题组,"三主"教育阶段性研究报告,《教育导刊》,1999年第四期,28-30页。

  10韩清林:关于"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若干基本问题《河北教育》,1999年第12期,4-10页。

  11曲亮生,郭玉英:认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对物理课程期望的调查研究,《物理教师》,20xx年第5期。

教学研究论文4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改革正在发生的日益剧烈的变化,陈旧的死板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新教学要求我们从学生为主体的角度出发改善教学方式,以调动积极性出发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施行阶段中高中英语阅读存在着哪些问题,又应该如何解决,本文提到了一些基本的观点。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生主体;对策

  英语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而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考核中占据着80%的比重。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是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目的,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途径和手段,它标志着一个学生的语言吸收和输出水平的高低,因此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性任务。本文将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探讨,旨在充分认识其教学现状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完善当前教学,进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一、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0xx年,教育部发布《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标准对过去的英语教学方式进行了改善和补充,要求高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对于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语言表达与思维的能力,对于英语本文化内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在高中阅读技能第八级和第九级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需要达到理解长难句、明确文章观点和区分文章体裁的具体要求,这种落实化的目标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有更高水平的提升。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可知,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处于缓慢转型的阶段,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下面主要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明: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陈旧的说教派教学方式仍占据主流地位,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没有积极革新,相应的新式教学机制也未能得到完善的建立。教案设计方面缺少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策略,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里,被动的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2.教案在具体的教学生动性方面需要发挥更多,尤其是在阅读教材的理解和内涵要需要进行更多的释义。教师要杜绝单从语法、句式、词汇方面对阅读文章进行“解剖式”教学,造成阅读内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变成一种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公式,降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3.教师缺乏对文章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知识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分类教学。大多数的高中课堂都几乎秉承着类似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中对学生能识别不同体裁文章文体特征的要求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教学案例仍然不丰富、不完善,也缺乏革新的动力,在授课经验方面显得不足。

  4.阅读技能的全面培养不充分。伴随着英语阅读语境的日益丰富,图表解读、编排预测等多种类型的阅读文章都成为了学生将会面对的阅读题材,过去的速读技法、细读技法等传统阅读训练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除了这些硬性的客观因素,还有教师个人原因、整体教学氛围、课程编排问题等多种主观因素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我们需要针对性的去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二、解决高中英语教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教师队伍的教学方法和思想革新方面下更多功夫,才能最终推进整个教学领域的进步。

  1.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有的教师灌输知识的思想误区,一切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范畴出发,积极调整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在自己的课堂上建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调。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掌握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所教育的学生有清楚的了解,从知识自我构建的角度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杜绝压制性的、胁迫性的学习,让学生以团体形式创造热烈积极的主动学习氛围。

  2.教师需要深入的解读和剖析教材,重新针对性的制作教案。首先,教师需要对文章的体裁结构有明确的了解,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篇章模式、分章模式、结构特征,从而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区分化的指导,帮助使学生在面对不同文体的素材时能够迅速掌握阅读要领、快速有效的把握文章主旨和脉络;其次是要对学生的阅读技能进行提升,在文章通读阶段搞清楚核心词汇和重点句型,灵活运用联想、归纳、演绎等多种方式进行语境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同时语言之间具有天生的互联互通性,对文章语言的深入了解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英语的语感美,同时增强其联系上下文推测文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的作用。

  3.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平衡最优教学安排,在时间、教学内容、学生水平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套最适合目前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高中英语教材不是为个体定制的,我们面对大量学生时要思考如何将单一的素材变成适应多个个体的灵活教学方案,比如在具体的教学引导方面,要有层次的、由易到难的设计问题,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思维逻辑方式,将听说读写融会贯通,从时间和理解成都出发安排教学的内容顺序、进行适度取舍。

  4.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将是促成整体教学水平提升的外部保障。教师们除了努力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还要积极的形成教研集体,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当一个团队的氛围都处于积极向上的姿态时,陈旧的教学方式就会被逐渐摒弃,新的教学方法会自然而然的浮出水面,学校内部可以成立教学研讨会,地区之间也可以定期的进行互动,在思想交流方面尽可能碰撞出更多火花。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长期存在的固化教学思想并非一日可以改变,新教学制度正在施行中前进,我们每一个教学者都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从旧的教学思路中走出来,根据学生主体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改变原有的惰性思想,首先从自身素质出发完善教学技能,才能成为时代下的合格教育者。

  参考文献:

  [1]庄志琳.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与使用[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2]宋建玲.教师对教材文本解读的策略研究.宁波大学硕士论文,20xx.

  作者:包荷 单位:瓦房店市高级中学

教学研究论文5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与教研论文写作研修活动》是一场高质量的学习培训,既有指导意义,又有可借鉴性,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反思。正如白建娥老师所说,教学和研究室一线教师日常工作的两条主线,论文是教学、研究的自然结晶,要写出鲜活的论文,上好课是基础,会研究是关键,这样的论点直击我这样一线教师之心。白老师从写的素材(写什么)、写的方法(如何写)和写的准备(怎样做)三个方面来谈如何将教学和研究转化为论文。案例1《高三有机复习过程中学生讲题模式实践》的介绍,白老师阐述了她考虑的弊端,学生讲题节奏慢,重点不突出;学生讲解不够清晰;学生参与度不够,不够专注;优等生觉得浪费时间等,又针对性地提出复习课让学生讲题的可行性,学生讲题有利于思维外显,利于诊断和着力;可以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有利于创造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有利引入竞争,调动复习的积极性。

  选取那些基本功过硬、表达清晰的同学为代表,给后面的同学树立榜样,这样的小策略以及让学生讲题的复习思路,在20xx届高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模块,我也采用过,针对每一次周练和月考试题中的《选3》试题,我都让学生轮流讲题,为了提高效率,让学生先讲给我听,把需要拓展的内容提炼出来,让讲题者再重点准备一下。那一届高三《选3》得分率普通很高,应该很大程度归功于这样的模式,人人都在参与。但是就是和名师采用了一样的模式,收效也是良好的,我却缺乏教研的敏锐性,没有将其及时转化教研成果,也并没有继续推广使用下去。所以在听到白老师讲述的一些自己的处理细节时,我惊讶的是自己曾经和名师的行为路径如此接近,惊讶之余更多的就是反思,教学研究经验的不足,也让自己错失了很多将优秀课例转化为教研论文的机会,同时教研理论研究的不足,没有给我自己的课堂带来足够的方向和理论的支撑,使得自己的课堂不够有特色,有深度。我在知网以白建娥为作者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相关论文多达5全四篇 ,不得不佩服有如此高产高质量输出的白老师,而文章内容大都集中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研究等一线教学资源上,来自于教学,提炼于教学。

  在聆听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研论文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教育理论必须与教学实践互相融通,才能成就一篇优秀的教研论文,同时也只有对教学研究经验的不断提炼和提升,才能成就一节优秀的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科研论文提供了源泉,同时科研论文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和理论支撑,两者相互转化,互相促进,互相发展。

  在新课改来临的今天,在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的今天,教师自当因时而动,因势而变,主动求变,适应新课程新教材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以孜孜不倦的态度面对知识,保持学习力,发展学习力,善于借助已有研究指导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敢于在教学实践中增进教学技能,成就学生的同时,也要成就自我。

教学研究论文6

  一、注重转变师生角色和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采取的是“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实施新课程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学生也不再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主动地去探求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方法和途径。作为教师要注重处理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不能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而学生也不再是翘首仰望教师,双方在和谐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教和学,摒弃传统教学的模式,建构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主动走下神圣的三尺讲台,真正融入学生之中,让学生一点一滴地去汲取知识,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享受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切实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认识自我、找到自我。

  二、巧妙设疑,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使学生的知、意和个性得到全面的发挥。要鼓励学生积极去思考,对所学知识去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教师要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让学生带着问题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巧妙设疑,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耐心地予以解答,当然在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合作,要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每一节课的问题设计,我都会考虑为优、中、差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及时点拨,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合作意识,学会尊重理解他人,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促进不同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显示出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势。它能够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融为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景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利用这些工具辅助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根据初中历史课程跨度时间长、涉及内容多、外延范围广的特点,既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从而构建一个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和谐高效的历史课堂。

  作者:韩有刚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大屯镇中学

教学研究论文7

  论文关键词:会计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论文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学校在工学结合方面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只有两方的有机结合,才能将高职职业教育推向前进。

  1 学校、企业在会计职业教育中的职能和作用

  就会计职业教育而言,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企业、政府在会计职业教育中承担着不同的使命。简要分析如下:

  1.1学校做什么

  (1)培养会计后备人才。这是学校会计教育的主要任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近几年来,会计改革日新月异,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带来了会计人才的推陈出新,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会计人才,成为学校的主要使命。

  (2)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会计架构、会计制度设计,会计运行机制也各不相同,为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学校利用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会计咨询服务。学校可专门成立会计培训咨询中心,为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3)创新会计理论,优化会计实务。我国的会计改革还处于探索创新阶段,在理论和实务的许多方面还需要优化和创新,学校应按照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助教学的运行机制,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创新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责任。特别目前处于新会计准则实施阶段,有许多问题暴露出来,需要对新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改进建议。

  1.2 企业做什么

  (1)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从专业设置到专业发展,从课程设置到课程建设,企业都应参与其中。学校的学生是企业未来的员工,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与企业发展休戚相关。面对社会岗位群设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都离不开企业的指导和支持。

  (2)参与学校教学过程。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学校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会计工作是一项规范、严谨、精密的工作,没有亲身经历,难以胜任实践教学任务。要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学校聘请企业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走进课堂,做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

  (3)接受并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理论学习和会计模拟实习,与企业会计实践尚存在差距,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要进行为期半年带一年的企业顶岗实习,这就需要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条件。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使学生顶岗实习存在供需双方难以融合的矛盾:许多企业不愿接受学生直接参与会计核算工作,而学校希望企业单位安排有经验的会计师指导学生会计实习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的提高。要解决这个矛盾,政府应有所作为,通过制度保障和鼓励措施实现供需双方的融合。

  (4)参与学校双师型师资的培养。职业需要具有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应不定期的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这需要企业提供机会和条件,接纳学校的教师并给予指导和支持。

  2校企合作是实现教育又好又快的根本之路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条件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实验实训、教学模式等方面,会计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上述条件的有效实现都应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

  (1)在专业建设方面:应吸收业内人士参与专业论证和建设,针对社会岗位、职业素养、人才规格开展调查研究,论证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譬如在会计专业设置时可组织会计主管部门、公司、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财务专家开展论证,并就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人员素质构成、会计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研讨,从而为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课程建设方面:课程是知识的基本载体,首先,积极组织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积极与企业加强联系,聘任行业专家担任主讲教师,直接承担授课任务,并在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和帮助,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没有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课程建设将难以取得进展。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加强教学改革,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和会计实务工作流程,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设计教改方案。

  (3) 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教育部教高(20xx)16号文件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4) 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教育部教高(20xx)16号文件中指出: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为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网上会计模拟系统等实现会计教学全程、全真模拟教学,将业务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等课程中,按照学中做的学习要求,以账簿练习代替书面作业,通过填制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边学边练,使学生在平日学习中熟练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逐步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彭新宇.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原则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xx,(5).

  [2]@徐洪波.探析校企合作共建的双赢特征和发展思路[J].交通企业管理,20xx,(2).

教学研究论文8

  1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是必要的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线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能力至关重要。数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对人才的数学素质、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高职学院数学教学已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数学建模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数学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改革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传统的数学让许多学生感觉高深莫测、枯燥无味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很难把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在高职学院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把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增强数学学习的目的性,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掌握、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2关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研究

  建立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是运用数学的语言、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通常数学建模的过程包括: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模型检验、修正及模型的应用与推广等。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完整展示以上过程是有难度的。我们不妨把数学建模分成两个模块。第一部分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内在规律抽象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第二部分是求解数学模型检验、修正、应用。显然传统数学课程教学侧重于求解,然而实际应用中模型的构建是十分关键、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一步。同时在构建数学模型中数学语言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双向”翻译也特别重要,如果不能将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翻译出来,那么将无法完成数学模型的建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微积分中蕴藏的数学模型题材,突破这个难点,比如定积分概念的教学。下面以定积分概念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3《定积分概念》的教学设计

  定积分在微积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确、深刻的理解、掌握定积分的概念,有助于运用定积分的微元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传统定积分概念授课方式是照讲解两个引例,即引例1:求曲边梯形面积;引例2:求作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通过引例的结论过度到定积分的概念。当前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难以接受用大量数学语言讲解的引例,特别是在校高职生普遍对数学语言不太熟悉,对定积分这样大段落数学语言表述的概念更觉得难以理解。如何引导高职学生学习掌握定积分这个重要的概念?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现状,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选择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引例1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将引例一讲清楚、讲透彻。引例1的讲解是采用螺旋式的方法:分步讲授,逐层递进。分三部分逐层讲解,具体如下:

  第一步:按照构建数学模型(模块1)的思路讲解。①提出具体问题:求自然界中任意一片树叶的面积;②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讨论,抽象出主要问题: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③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分割、近似。④提出问题:如何提高近似程度。分析得出结论:分割越细,近似程度越好。将上述过程小结为“分割、近似、求和”。实际教学中,这一步学生都能够理解、掌握。

  第二步:采用螺旋式的讲解方法,对第一步中得到的结论细化。用数学语言表述“分割、近似、求和”等步骤。如:在“分割”中用插人分点的方式分割曲边梯形,逐步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出学生已经认同的结论,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一些。

  进一步讨论第一步的结论:分割越细,近似程度越好。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取不同的数值,引导学生观察数值变化趋势。运用极限将普通的近似计算进行升华,用和式的极限解决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问题·在此,学生不仅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能更深刻的理解、运用极限运算。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小区间的划分方式、毛的取法等问题放在第三步中解决。

  第三步:完整的用数学语言将求曲边梯形的过程叙述一遍,并分析、探讨小区间的划分方式、毛,的取法对运算结果的影响。最后提出问题:上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应用于其它问题上吗,顺利进人对引例2的讲解。这正对应着数学建模第2模块中的检验、修正、应用。数学模型的检验、修正、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重要,但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常常被弱化。

  通过对二个引例的分析、讨论得到的结论,最后抽象出的定积分概念不再让学生感到畏惧。在教学中通过渗透建立数学模型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定积分的概念。学生对那些大段的数学语言不再那么陌生,降低了学习难度,消除学生心中对学习高等数学的恐惧,同时将数学思维的方式、方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植人学生的大脑中,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对比试验也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教学研究论文9

  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是指在受控制的实验室环境下,有计划地设计特定的管理实验条件,模拟真实环境中的管理过程,对其变化过程进行观察、测量、干预、操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以揭示所研究模型的内在规律性。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应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各种类型的组织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复杂行为及其规律。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实验方法始终是管理科学创新与传播、研究与教学、形成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xx-20xx年国内正式发表的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文献进行检索,对文献年度分布、文献类型分布、文献主题分布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出328篇有关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的文献。6年间,国内刊物上发表的工商管理实验教学文献数量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献的专业分布方面,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的模式、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的方法等领域。这表明,20xx年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升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办学质量和竞争能力,国内相关学者开始关注和重视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理论研究。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体系构成、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方法、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建设等一系列方面,开展了专门的研究。笔者认为,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不仅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国内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一、实验教学对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影响作用

  学习工商管理知识与技能有很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占重要比重,学生完全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所学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实际运用能力普遍较弱。

  基于此,20xx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刘凤泰副司长在“全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研讨会”上,突出强调“经济管理实验室和其他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尽快改变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和其他文科专业实验教学相对落后的局面”〔1〕。敖利玲提出,21世纪企业管理专业教育面临着多层面挑战:来自管理教育自身发展的挑战、来自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来自多元文化的挑战、来自管理实践变化的挑战,这些挑战对未来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商管理类学科的实验教学具有以下作用:①提供感性材料,使理论联系实际。②加深和巩固管理理论与方法。

  ③加强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多面手”。④从整体上使管理学科所有课程的教学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目标是,推进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吴军强提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教学育人的基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科研的基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基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创新的基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基地。

  国际上众多知名机构的研究证明,读到的信息,我们能学到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学到5%。因此,如何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效果。

  二、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

  实验。第四层次:开放性实验的设置,为那些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探索精神的同学提供广阔的空间。

  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基于操作应用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一般是训练某个专业应用软件包的使用,成了社会上某些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的操作使用培训课程;二是基于理论验证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理论的验证”。因此,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很低,有时只需要几个课时,实验项目的设计牵强附会;三是基于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侧重的是利用现代管理技术解决专业理论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四是基于知识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研究和创新,一般都是面向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型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模式。

  没有资源的实验室与一般计算机室无异,不能称之为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经济管理专业实验的资源主要包括:专业信息资源、软件资源、实验项目资源、实验教材资源、专业队伍资源和专业技术资源等。实验教学体系,包括3个实验教学平台,即实验教学硬件平台、实验教学软件平台、实验教学辅助环境。

  三、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内容

  应根据自己学院的主要服务对象和行业、学院教学特色和特长、管理对人才的阶段性需求、实验项目在学科中的影响、实验学科之间的衔接关系及实验条件,重点投入抓好几个核心实验,再以核心实验为基础,进行相应的扩展。这样既保证了学科基本理论的扎实性,又充分照顾到相关专业实验的系统性,还从学科角度避免了实验之间的重复和空缺。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其应用范围很广。从目前来看,可以建立六大实验教学系统:商务技巧开发训练系统、运作模拟系统、运作模拟仿真系统、管理岗位操作模拟系统、EDI模拟系统、会计实验模拟系统。

  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内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成。

  为避免目前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实验较少的缺点,实验课应当按大学科独立设课,整个实验课系统进行分层次教学。第一层次:主要是以演示验证、模拟操作性实验为主。第二层次:主要以设计性实验为主,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主要阶段,实验的方案、步骤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选择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选择调配仪器、软件。第三层次:开设综合性选修实验,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选修实验项目,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选做一些实验项目,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开发实验项目,利用实验室的装备进行

  钟守机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包括:(1)工商管理信息计算机化、网络化。工商管理方式已由传统作业方式转变为以计算机为基本工具的网络化的现代信息获取与处理方式。各种工商管理专门领域都有丰富的管理软件,如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这些软件同样是运行于高性能计算机、网络化环境。

  (2)广告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化。企业CIS、产品广告设计与制作、平面美术设计、三维动画制作等都是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基本上采用计算机设计、制作。

  四、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方法

  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类型:案例型实验教学方法和模拟实验教学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与专长。

  案例教学(CaseTeaching),又称案例研究(CaseStudy),是1870年由当时哈佛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朗戴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根本性的改革的基础上而创立的,后为哈佛商学院所采纳。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与举例教学法及传统教学法比较,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和突出的实践性。

  管理模拟教学(BusinessSimulation)是管理参与式教学法(EngagedLearningTechniques)的一种,它在教师创设的管理情境和模拟的经济环境下,利用模拟情境或模拟软件,将参与的学生按团队分成若干个竞争企业,通过学生模拟一系列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其方式和过程可以看出,管理模拟教学具有如下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参与性、合作性。管理模拟教学作为参与式教学法的一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据20xx年的统计,属于美国大学商学院联合会核心会员的382所美国大学中的绝大部分(372所),如Wharton、Harvard、Simon、Johnson、Sloan等商学院,基本上都引入了商业模拟课程或方法,来辅助提升教学水平。不仅在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与财务等课程中广泛使用管理模拟,从事模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而且经常开展全美或地区性的管理模拟竞赛。常见的管理模拟方法包括:角色扮演、计算机模拟、博弈、训练模拟等。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国内关于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4个方面,即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作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总体模式、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内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方法。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依然处在零散的、浅层的状态,缺乏针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更为系统的、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研究中,有多个领域和课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如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质量的控制与评估,工商管理学科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估,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激励机制,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国际化,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本土化(如何实现与本土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接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师资建设,国外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经验等。

教学研究论文10

  声乐课是影视表演专业的四门专业基础课之一。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并能够运用声音这个手段,在表演中准确塑造人物形象。在声乐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演唱要求可以用“声情并茂”四个字来概括。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歌唱发声的基本技术技能,还需要学会用歌声来传情达意。

  如何做到“声情并茂”,使演唱富有感染力,需要具备两方面能力。第一,需要掌握气息、吐字、发声、共鸣等基本的声乐发声技巧,以及会运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表现出细致、鲜明的外在动作。第二,需要掌握内在的表情达意的一套完整系统。这需要有敏感充实的内心,丰富的阅历和情感体验。还能将这些体验转化为技巧运用到歌唱中去,能够根据不同的作品演唱要求,做到内部心理和外部动作的有机统一。显然,第一种能力容易达到,只要具备声乐演唱的能力,通过正确的指导和坚持不懈的练习就会有收获。第二种能力则属于精神范畴,也是歌曲演唱的灵魂所在,把握好这一点并不容易。声乐中的“以情带声”,就是强调第二种能力的重要性。这和表演教学中用自身体验去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美学上是一致的。因此,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从根本上说也是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即注重人的体验。

  目前,我系声乐教学确立了以演唱影视歌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影视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歌曲形式,是和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创造、影片立意有关的歌曲门类。其创作背景、词曲写作、音乐织体等,都是围绕着从属影片展开。它既有自身的艺术价值,又能以小见大反映一部影片的艺术构思。以影视歌曲为契合点,可以将两门学科有机结合起来。

  研究如何通过影视歌曲这一媒介让学生做到唱中有演,在演中歌唱,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立体,成了声乐教学的目标之一。这一思路的确立,不仅为声乐教学开辟了新领域,也为声乐教学如何能更好地同表演教学相结合提供了新途径。站在学生的角度,表演专业的学生在音乐基础、嗓音条件等方面,距离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表演专业声乐课的验收标准也应该有其特殊的地方。如此一来,“声情并茂”中的“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经常跟学生强调,“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情感是声音的灵魂,是演唱中最精华的部分。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在演唱中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另外,在学习兴趣方面,影视歌曲对影视剧中的情节和人物或概括、或特写,音乐形象鲜明突出。表演专业的学生演唱影视歌曲,更容易找到情感共鸣,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富有表现力地唱好一首影视歌曲,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首先需要分析、理解歌曲,知道歌曲是对剧中哪个人物或者情景的描写,该人物和情景的特征是什么,理解影视歌曲中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和事物的内涵。歌曲出现在影片中的什么位置,出现了几次,有没有变形处理等,掌握这些信息是唱好影视歌曲的基础。此外,还要以点带面了解整部影片的一些信息。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当老师,讲解所演唱歌曲及其出处影片的一些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你会发现,有的学生熟知某些类型片、某些导演、某些歌手。教学相长,老师们也能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其次,要多训练声音,熟练掌握音乐语言、声音表现手段,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表现情感。练习基本功,没有捷径可走,这一点和音乐系科的声乐学习是一致的。

  此外,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能够捕捉细节,善于抓住不同人物的特征。对生活充满热情,多去积累体验,直接的和间接的,不断丰富积累自身的阅历,并能将这种阅历和体验转变为有机的情绪记忆存储在大脑中。在演唱影视歌曲的时候,选取有用的部分将其提取出来,这一过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要想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也离不开声乐老师的指导。老师们要主动学习,除了不断提升自身演唱和教学的技能之外,还要了解表演教学的基本规律,熟悉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段,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和塑造人物。这也向声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老师们新学常新,不断扩充和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

  如此,学生才能把影视歌曲唱好,诠释好。教师才能把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课上好教好。同时也使得影视专业的声乐课内容有特色,教学有创新,学生学习有成效。一首小小的影视歌曲也成为了一条纽带,将声乐和表演两个学科紧密联系了起来。它亦是一个载体,能够同时展现学生的唱功和演技。

教学研究论文11

  一、好的图画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由于幼儿识字不多甚至不识字,不能独立阅读文本书籍,图画书正好弥补这一缺憾。图画书可以在没有成人引导下自己阅读,如果教师再加以合理的引导,幼儿的阅读兴趣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如讲《月亮的味道》时,我以孩子们最熟悉的食物导入“:苹果的味道、杏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月亮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吗?”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闪着困惑的眼睛“咦!月亮还有味道?“”大家想不想尝尝月亮的味道?“”想!”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个个小动物的出现,直到小老鼠撕下一片月亮,孩子们一阵欢呼,仿佛自己也和小老鼠一样尝到了月亮的味道。月亮是什么样的味道到此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样的故事中培养起了对图画书浓浓的阅读兴趣。

  二、好的图画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说的形象点图画书实质上就是一本故事书,幼儿通过图画书中所描绘的故事认识一些数字、文字,积累一些词汇。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编故事、表演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三只小猪》为例。猪妈妈让三只小猪盖房子时遇到了野狼,野狼想尽办法想吃掉三只小猪,最终没吃成狼狈而逃的故事。我先给孩子们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讲了三只小猪的故事,然后带领孩子们一起看图讲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故事讲的最精彩,最后组织孩子们进行表演。孩子们把猪妈妈、三只小猪、野狼演的惟妙惟肖。在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久而久之,表达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三、好的图画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图画书是牵引幼儿进入阅读世界的最佳桥梁。一本本色彩亮丽、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书就如一道道艺术长廊,让幼儿畅游于这美的长廊之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画面角色所传达的美的信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画面中母鸡萝丝的优美形象,可以让幼儿说说母鸡萝丝像什么,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同时去创造美;之后再观察分析狐狸的形象,通过眼神、动作感受狐狸的狡猾与贪婪,从而形成初步的审美能力。

  四、好的图画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1.培养音乐创造力。

  一本图画书就是一个小的剧本,其中所表现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也就各不相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各个形象,引导幼儿用心体会不同的角色所表达的心理活动,不同的图画书所表达的感情基调。告诉幼儿不同的音乐可以表达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欢快、轻松的音乐能表现人物欢乐的心情,低沉、舒缓的音乐能表现人物伤心、郁闷的心情。还以《三只小猪》为例,让幼儿思考,那一阶段用什么样的音乐表现最为合适,如三只小猪忙忙碌碌建房子时用什么样的音乐表现?野狼追着吃小猪的时候用什么样的音乐表现?最后野狼夹着尾巴逃跑了该用什么样的音乐表现?根据幼儿所选的音乐,可以边表演边播放音乐,让幼儿体会到图画和音乐相结合的魅力。此方法可以循序渐进,最后可要求对乐器感兴趣的幼儿用乐器演奏来表现图画中人物(动物、植物等)的心情,逐渐达到培养幼儿音乐创造力的目的。

  2.培养绘画创造能力。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图画书培养学生的绘画创造能力。首先从模仿绘画入手,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幼儿对图画书进行欣赏,欣赏之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形象进行模仿,这样能够激发出幼儿创作的欲望。还以三只小猪为例,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模仿,有的选猪妈妈,有的选野狼,还有几个细心的幼儿发现猪老大、猪老二、猪小弟画的也各有不同,模仿的时候把三只小猪画的各有特色。对于幼儿的这一发现教师要及时表扬,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猪妈妈和野狼的形象,有几个幼儿把狼的眼睛画的特别夸张,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画呀?“”能看出狼的狡猾啊。”在模仿绘画、创作绘画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制图画书,以《晚饭后》为名,让幼儿以自己的一家人晚饭后做什么进行绘画,制成图画书。

  总之,包罗万象的故事、千奇百怪的表现形式使图画书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读物。每一本图画书都能带领孩子们认识一个新奇的世界。幼儿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合他们的图画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调动起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读书、爱上读书,在书的海洋中尽情汲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学研究论文12

  摘要:根据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新趋势,阐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目标,确定了专业“双平台、阶梯化、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方法,并对模块化教学方案实施进行了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20xx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xx》,迈出了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第一步。20xx年11月3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xx-2018年)》的通知[1],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建设,使“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争强”,“服务‘中国制造20xx’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2模块化教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当前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机电一体化这个领域的深入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高职开设较早的专业之一,是与制造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尽管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行业入门较容易,就业率较高,但据麦可思研究数据显示,该专业近年来毕业生失业较多[2]。除了行业发展遭遇瓶颈、毕业生供过于求等因素外,还凸显了该专业建设存在一些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为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构建与市场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关键。

  3“双平台、阶梯化、模块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xx年2月4日,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省级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的通知》(鄂教职成[20xx]4号)文件,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获批湖北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任务。为了提升办学内涵,特制订了省级特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满足职业岗位对素质和能力的双重要求,基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定要求,提出了“双平台、阶梯化、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新构建崭新的课程体系,编写校企合作的教材、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为契机,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进而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所谓“双平台、阶梯化、模块化”,就是按照国家技术性职业等级标准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以项目教学为依托,把握“在注重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的总体原则,推动“行业企业专家、专兼职教师和毕业生共同参与讨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赖学校和企业这两个平台,通过实施“双平台、阶梯化、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双平台”即学校环境和企业环境两个学习平台。“阶梯化”即按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将学生培养过程划分为四个学习阶段即: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或工程师。四个学习阶段逐级递进,按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等级证的要求,以维修电工、维修钳工、PLC开发工程师、单片机工程师、工业机器人操作员等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避免课程中出现知识重复现象,很好的注重了知识的衔接。同时,按照机电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提炼出项目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制订理实一体的课程标准,按照“更贴近企业需求”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实现学校和企业人才的“零对接”。“模块化”即把握“在注重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的原则,在深入调研分析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中对应的工种和技能要求基础上,严格按照职业工作标准,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推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在注重知识衔接的基础上,将专业课程划分为六大模块,即:电气控制基础模块、可编程控制模块、机械应用基础模块、计算机控制模块、机电一体化应用模块、企业顶岗实习模块。六大模块逐级递进、有机融合,从而实现课程体系的全新优化,以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对机电专业人才发展的新要求。

  4模块化教学方案实施

  4.1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企业调研和毕业生的跟踪,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形成国内行业和企业调研报告,已经完成制订20xx级“双平台、阶梯化、模块化”的特色专业人才方案,修订20xx级特色专业人才方案。按照职业能力发展和素质发展要求,重构形成“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完成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校企合作共同编写教材及讲义5本,教学资源完成创建并实施使用。依托鄂东职教集团,与黄石及武汉周边机电类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4.2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推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改革。深入开展以行为导向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开展数字仿真、虚拟现实信息化教学方式。在机电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推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一套完整的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评比与反馈制度。改革教学评价考核办法,考教分离建设。完成建设4门核心专业课程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4.3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打造一支双师素质突出,课程改革能力较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平的行业、企业、学校“三结合”的专业师资团队。建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院教学工作特点的专兼职教师考评体系。4.4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建设围绕能力培养目标,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通过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适当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同时,整合已有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实习实训水平。完成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的新建工作、低压电器控制实训室的改建工作,液压与气动实训室、检测技术实训室、虚拟工厂、伺服驱动实验室的新建、改建工作。优选顶岗实习企业,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其中,实训室布置方案、实训设备等已经通过由学院组织的、有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加的实验设备论证会的技术论证。自动灌装生产线及多功能仿真实训室已经开标。另有工业机器人及伺服控制实训室已经开标,全部实训设备到货,已通过了质量验收,即可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xx-2018年)[R].教职成[20xx]9号.

  [2]孟繁增.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课程体系构建[J].价值工程,20xx(03):225-227.

教学研究论文13

  【摘要】慕课是一种规模大的在线开放课程,是教育领域的热点,为了实施教育心理学慕课,本位对慕课的教学现状、优势以及变革进行探讨,进而研究慕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将研究结果进行成功运用,能够积极推动我国教学心理学慕课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慕课;在线教育;教育心理学

  一、教学现状与慕课优势

  目前,高校教学心理学教学中,讲授是最主要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为教学工具,小组讨论活动、情景教学等方式,考试是考核评价方式,和传统方式比较,进步虽然很大,但信息时代下,这种教育还是不够先进,局限性大。慕课出现后,教学理念更加先进,在教育心理学发展方面有了全新的教学方案。

  (一)优质资源共享。

  教育心理学是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都要学习的课程,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其属于选修课程,学习者仅限于选修的学生,受众少。慕课的出现,运用互联网移动云技术等,建立云教育信息化平台,使教育心理学打破传统小范围教学的模式,以开放性的传播优势,实现了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二)汇集学者智慧。

  目前,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教材内容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再加上一些案例,这样的教学缺乏信息量,形式也比较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慕课的出现,突破了一个教师的局限,将教师、学校、心理学机构以及一些个人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共享,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性。作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者,我们只需通过PC、ipad等移动设备,就能进入教育云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三)教育人性化。

  “育人”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为了培养自觉、自动、发展和会创造的人。高校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中,灌输和强制的方法已经落后了。慕课的出现,自主选择是其特征,同时也是人性化的重要体现。慕课视域下,更加注重学习者,他们不受强迫和控制,可以根据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另外,慕课视域下,学习方法也更加灵活多样,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学习者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进行重复学习。

  (四)加强互动交流。

  传统教学中,备课和案例收集是准备工作,并且利用大部分时间讲授,给学生的交流时间少。慕课视域下,会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时间,这时的教学互动为主、讲授为辅,师生沟通增强。另外,慕课也拓宽了生生间沟通渠道,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

  二、慕课教学模式变革

  慕课的出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慕课的核心在于强调“学”,传统强调“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慕课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进行变革,使之与慕课相适应。

  (一)多层次教学目标。

  慕课视域下,传统模式需要改变,教学目标也需要进行根本性革新。慕课的学习者中,分为两类,一类为了证书和学分,另一类是自身学习意愿。因此,教学目标要分层。同时,还需利用教育心理学思想和方法,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进行分析,掌握其发展规律。

  (二)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是慕课的明显特征,学生在课外进行知识学习,课堂生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侧重分享、探讨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翻转课堂”将直接讲解和建构主义学习进行结合,颠倒知识传授和内化,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与学的效率就会得到提高。翻转课堂中,研究学生个性,针对性提供资源,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三)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多种教学手段、资源、环境和策略等进行混合,教师主导、学生占据主体的教学活动。传统模式和网络技术的结合,两者优势互补,最终获取最佳的效果。因此,要以慕课为契机,实现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渴望的教学活动混合化。(四)引导者。慕课视域下,作为教学参与者的教师角色发生变化,以前是传播知识,现在是引导学生活动、创设情况和导航信息。教育心理学教学时,要结合教学目标,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引导、指导拓展活动并对学习者进行集中和个别辅导等,以慕课资源作为载体,自主学习为中心,实现教师引导的自主学习模式。

  三、慕课教学资源开发

  (一)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不仅复杂并且多层次,下层构成上层并存在着交叉知识。因此,一个知识体系的构建不能只局限于一本教材,而应广泛涉猎,吸收其他教材和资源的优点。慕课遵循建构理论不断发展,就需要将学生的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形成新知识体系。教育心理学慕课资源的推广,必须考虑受众学习者的需求,使自身的知识体系涵盖宏观、微观、家庭和历史教育等各个方面。

  (二)建设相关规范。

  在慕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中,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使慕课资源开发过程更加合理、清晰,同时也能避免开发重复和开发的无序性。慕课资源开发中,既要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还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和规律。这样才能保证慕课的开发有序并且有效。

  (三)微课作为补充。

  和慕课相比,微课具有精炼、生动、有序的特点,可以作为慕课的教学形式之一。教育心理学有很多独立的小知识点,利用微课,可以将这些内容碎片化,方便学生利用微时间进行消化。因此慕课资源开发时,可以考虑将微课作为补充,在不破坏知识完整性前提下,将一些小知识点做成微课,不仅利于学生高效地掌握,同时也适合系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人员使用。

  结语

  当今时代,移动学习是一种流行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会利用零碎时间里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资源的获取。慕课这种新的方式,不仅切合学生需求,满足个性化学习的同时也使移动学习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胡珊,邢涛.慕课视域下“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J].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20xx(06).

  [2]周晓蓉.慕课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翻转服务的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3).

教学研究论文14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农业院校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仍然倾向教授基础理论知识,缺少对学生针对性的能力培养,这样的教学现状必须予以改变。基于此,谈谈对于高职农业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高职农业院校;课程改革;专业型人才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形势、教育体制改革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高等农业院校培养更多的服务于“三农”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一门实践性的独立课程,是学生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的起点,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一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后续课程的开设效果。针对目前农业院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多年无机化学教学经验,对无机化学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较为全面的改革,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一、高职农业院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农业院校众多专业应用型学科的基础课程,经过调查与比较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和弊端: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准确评价学生对无机化学掌握的程度以及动手、观察等能力;实验内容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应用型、综合和设计型实验较少;教材内容中理论性知识与应用型知识结构分配不当。

  二、高职农业院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考核多元化

  根据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采取平时成绩+设计实验+期末考核的综合考核实验成绩的方式按比例计算总成绩,这样比较公正、客观,还能给学生极大的鼓励。平时成绩主要以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成绩为主;设计实验考核是在每个学期后期进行,由学生在提供的题目中选择,根据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实验效果进行综合打分;期末实验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掌握的综合程度及实践能力。

  (二)建设综合应用教学

  实验教学的考评需注重学生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际收效。如果能够使无机实验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将先进性、趣味性、应用性、综合性融为一体,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可以使学生在验证理论的同时,培养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第一学期无机化学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目的是熟练和规范学生基本操作和技能。第二阶段无机实验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主要是应用型、综合设计型实验,目的是调动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某校开设具有实用性的实验,如“纳米氧化铁的合成及其性能试验”“从废碘液中回收碘”;综合性实验,如“三氯化六氨合钻(111)的制备及其组成的确定”“氨基酸金属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测定”等,其中综合设计型实验占开出实验的42%。由于综合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在试剂的选择和配制、实验仪器的调整、实验操作与记录、结果分析等各环节均独立完成,其中每一步骤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充满挑战。因此,综合型实验对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并灵活掌握各类实验操作技能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在完成综合设计型实验过程中,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获得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重构教材内容

  首先,高职院校的农业无机化学专业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中农业领域的需求,社会的职业供需所设置的,这赋予了高职院校农业无机化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因此,高职院校对农业无机化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侧重于能力。然而,农业无机化学专业的出现必然是以理论发展成熟为前提的。掌握农业无机化学理论学说是掌握该专业的前提要求。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这两点要求为致力于热衷于农业方向发展的学子尤其是高职学生打造合理的农业无机化学教材。

  三、结论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举足轻重。而一个行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人才。要使高职农业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为农业领域在社会培养大量优秀的农业化学相关型人才,就要让农业无机化学课程在课程内容、教授方式及教材用书等方面都能调动、激发起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自学、探究分析、整合、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业于农业及其相关领域做好知识与技能铺垫,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燕.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xx(3):47-48.

  [2]刘云霞,文家新.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xx(8):210-211.

  [3]肖陆飞.高职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广西轻工业,20xx(11):134-135.

教学研究论文15

  摘要:对于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已经作为此类本科院校日常教学内容而进行开展。然而,在对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设置不科学、实践训练内容不真实、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实践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针对相关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从而更好地指导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的创新性与竞争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了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提供能够满足财政、税务与其他经济部门及企业相关要求的高级人才。然而,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依然采用传统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培养机制,而传统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缺少实践教学内容,并且在相关教学设计方面缺少创新性。因此,在传统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无法培养出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财政管理人才。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等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实现应用型财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1.应用型本科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区别于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本科院校,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这种实践能力并不等同于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看作是一种“中间型院校”[1]。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一种较为务实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它倾向于培养社会紧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相类似,在专业建设方面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关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应当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为指导[2]。因此,不同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差异性。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环节的建设,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在突出专业学科的实践应用特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相关专业学科提供理论支撑,避免因理论支撑不足而导致后续发展无力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根据自身优势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在特色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分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3]。

  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何种人才是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本科类院校分为研究型本科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两种类型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研究型本科院校占较大比重,因此,在本科院校体系内部有着重学术、轻应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教育部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基本理论知识为主,培养的是具有理论研究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则是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介于传统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该类型人才在理论知识、技术水平、素质结构方面都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相关理论知识与研究型本科学生无异,且在实践应用能力方面要远超研究型本科学生[4]。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理论知识转换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这也突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上,应用型本科应当避免精英式人才培养,要强调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符的应用型人才,使这些人才在离开校园后,能够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理论知识培养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求学生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要全面掌握,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个人实践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成为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根据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专业组织架构,在应用型技术研究领域要加大投入,为地区、国家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供保障。

  二、目前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来说,由于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方法,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依然没有建立,导致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教学方式依然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实践教学仅仅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对于应用型的财政学专业来说,实践教学课程应当作为重点内容给予充足的时间安排。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偏向于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培养,财政学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国家预算、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在财政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该类型本科院校一直无法为教学实践提供足够的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方面有待提高。由于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学生无法对其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之间很难做到统筹安排,导致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无法形成[5]。尽管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有着足够多的实践活动,然而实践教学的附属地位一直无法得到改变,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实践教学统一安排在毕业前期的做法则无异于临阵磨枪,培养应用型财政学人才的目标也就沦为一纸空谈。

  1.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法与考评机制

  由于受传统本科教学方式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教学过程依然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方式,即使是实践教学也不例外,实践教学的内容依然是教师口述、讲解,只不过将教学的地点转移到了传统课堂以外的地方。对于财政学专业来说,其专业课程包括对专业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购买的软件仅仅是配套教材的练习工具,实践教学意义并不大。对于财政学专业学生来说,相关专业性软件的使用并不困难,然而对于软件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却不甚了解。并且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方面依旧采用传统的考评机制,相关考核内容偏向于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核,而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则被忽略。这种传统的考核机制导致学生平时并不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也仅仅是在考评开始之前突击完成,更有甚者,通过作弊等其他手段通过考评。

  2.财政学专业教师队伍缺少实践教学经验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来说,应当根据各专业需求的不同来配置教师。然而,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相关专业的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不足,这是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教师从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业务锻炼,甚至没有接受过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培训,这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财政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财政学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类型,其涉及到金融、税务和预算等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组建财政学专业教师队伍时,应当选用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接受过实践教学培训的专业教师,尽量避免由长期在教育岗位从事研究型教育的专业教师承担财政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

  3.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社会定位来看,其培养的人才应当是能够直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用,对工作的适应程度较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采用传统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仅仅是流于形式,尤其是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实践工作极不重视,他们认为,财政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应当是政府机关,而企业并不能为其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因此这种实践教学活动根本没有意义。并且即便是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但由于学校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认识不够,导致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专业实践教学路径选择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路径加以解决:

  1.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技能的应用能力,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与综合素质拓展,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将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年的教学课程之中。通过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不仅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实现知识向应用方面的转化。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组织、管理观念打下基础。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课堂已不再单指传统课堂,它还包括了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践课堂。财政学专业教师应当根据这三种不同的课堂模式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案。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应当对财政学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介绍,并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考察,从而为下一步的实验室教学奠定基础。而实验室课堂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室课堂可以对财政学专业所涉及的软件等工具进行介绍,为接下来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做准备。而校外实践课堂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培养与考察,财政学专业学生通过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实践,发现自己理论与应用方面的不足,并在后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全面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能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指明方向,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为了培养综合能力更高的应用型人才。

  2.丰富实践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方法的使用直接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制定实践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为主,在强调理论知识基础地位的同时,应当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方面,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师对财政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将教学内容中提到的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修改软件中的相关数据,模拟交易过程中的政府业务活动,让学生按照相关要求操作软件,检查其对理论知识与应用的掌握情况。在财政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学生上机操作时间来实现,并且对学生提出的实践学习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给予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建立实验室网上预约系统,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申请上机操作,不仅如此,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将极大地丰富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监督,对其中存在的错误给予批评指正,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科学评价。针对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效果的考评机制优化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考核内容的多样性来实现。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对于该类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相关考核评价内容也应当向此方向倾斜。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全面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而不是像传统考核评价手段那样单纯地以理论知识成绩的高低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的考核结果除了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关以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一定程度上对考核结果产生影响。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专业的教学模式产生影响,对于培养积极、主动、富有创新力的应用型人才有着指导性作用。

  3.加强财政学专业师资队伍自身建设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指导下,财政学专业教师队伍应当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能力。因此,为了提高财政学专业人才的理论水平与应用能力,加强财政学专业师资队伍自身建设就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路径的一个选择。在对财政学专业师资队伍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考核制度执行,挑选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专业的教学队伍。不仅如此,已经建立的教学队伍也应当进行不断的学习,相关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进行实时更新,以提高财政教学质量,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实践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对于财政学专业教师来说,还应当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实践活动信息,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使其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为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传统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成为保障国家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基地。财政学专业是应用本科院校的重点专业之一,有着较高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财政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锻炼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相信通过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满足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莹.财政学学科建设中的协同创新选择[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xx,(4).

  [2]郭玲.财政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xx,(4).

  [3]陈德碧,杨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xx,(4).

  [4]翟嘉伟,杨双.应用型大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xx,(15).

  [5]王世锋.浅谈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训练与提升[J].人力资源管理,20xx,(5).

【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播音主持中发声的基础教学研究论文01-17

初中语文写作情景教学研究论文04-28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研究论文11-13

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化教学研究论文11-14

计算思维能力的C程序设计教学研究论文12-22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听力教学研究论文11-13

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研究的论文01-12

关于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综述与探讨论文05-11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研究的毕业论文范文03-30

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总结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