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安全模式论文

时间:2022-11-29 18:38:52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安全模式论文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全模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全模式论文15篇

安全模式论文1

  一、认真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应学校安全教育的模式

  以一学年为一个教育周期。在学年初建立安全教育领导组织,落实校长、中层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安全教育职责,分工协作,务求实效。制订学年安全教育计划并安排好每周的教育活动。按照四个层次来设计教育活动,即培养安全意识、安全活动体验、安全知识学习、自救能力考核。先后解决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麻痹认识问题和安全技能的形成问题,以保护学生生命和健康成长为最终目的。

  二、以鲜活的案例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普遍对安全认识不够,总认为危险离自己很远,掌握安全知识无用。我们精选近一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典型案例,以宣读新闻报道、电视报道录像等方式,选取外来人员进入学校伤害学生的案件、学生野游的伤亡事例、校园中发生的伤害事例等来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后续的安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以丰富的活动体验,明确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我们经过周密的计划,模拟危险场景,观察学生在突发危险来临时的状态。例如模拟外来人员突然来校大吵大嚷,大肆威胁,学生被吓得惊慌失措,四处乱跑。再如设计楼道火灾的现场,学生在混乱和吵闹中乱跑,毫无章法。每次演习后都要和学生交流:遇到突发的危险状况你们会保护自己吗?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是正确的?这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明白,不学习安全知识是不行的。

  四、以简明的安全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

  我校先是在网络上搜集安全知识的资料,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印成《安全知识手册》。主要包括:人身安全保护知识、交通安全知识、防火安全知识、饮食卫生安全知识、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安全疏散程序等内容。所选知识内容都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有的放矢。经过半年的学习积累,学生的安全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得到显着的提高。

  五、以多种验收手段,强化自救技能的形成

  我们要求以班级为单位每月举行一次专题安全班会。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实现互教互学。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检验学生对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的掌握程度,把安全根植于学生心里,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学校在模拟演练中也会随机抽查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自救能力,发现不足,及时进行补充式教育。

安全模式论文2

  在社会及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当下,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因此人们提高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视度。一般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指的是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有效性、全面性以及网络服务的可靠性等。本文首先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了简短的论述,之后对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隐患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模式。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念论述

  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际上说的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所包含的不同的硬软件设备及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性,不会轻易受到其他恶意的盗取和破坏,促使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此外,计算机网络安全还牵连到了有关于计算机科学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等多个学科,在人们对网络便捷性、高效性的需求不断提升的当下,切实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显得格外重要。常见的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手段包括木马病毒的破坏、物理通信设备以及线路的破坏、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漏洞进行攻击、削弱计算机网络系统服务能力如常见的拒绝服务等几个方面。

  2 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2.1 木马病毒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计算机技术使用过程中木马是一种常见的破坏性程序,会给计算机带去一定的破坏,从而导致信息资源存在被盗取的风险。一般木马程序所带去的破坏主要有主机资源被占用、用户数据信息被盗取和破坏等。而病毒文件则是通过自我繁殖,主动感染其他文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具有强烈的感染性、潜伏性和传播性等特点。木马病毒是最为常见的计算机网络隐患产生者,一方面与木马病毒的特性有关,其诞生目的就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另一方面木马病毒可以很好地伪装在其他应用程序、邮件服务、Web服务中,人们对于其识别能力较弱,不经意的运行超链接都可能导致木马病毒程序被激活,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2计算机主机以及网络设备的不安全使用带来的安全隐患

  影响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众多方面,其中计算机主机及网络设备使用是否安全、合理也会带给网络安全严重的影响,就计算机的主机来讲,如果不在其中设置相应的远程资源访问及登录权限,数据端口的肆意暴露、登录口令的简单化设置、用户权限的不合理分配等行为都是主机使用过程中极其不安全的因素。造成主机使用的安全隐患是由于计算机应用者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往往贪图计算机控制的便捷性而忽略了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对于网络设备而言,其使用的合理性,一方面能够保障网络的畅通性,为用户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另一方面,网络设备也是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而实际使用过程中配置的简单化、登录访问的随意化,同时对于安全设置有严重缺失,这都是导致安全隐患的常见因素。

  2.3缺乏安全性验证无线网络以及移动互联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无线网络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在这两项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虽然给人们带去了一定的便捷度,但是也增加了计算机系统安全隐患的发生机率,在一定程度上无线网络等技术增加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泄露、数据损坏的范围及程度。

  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分析

  3.1 做好计算机系统软件维护工作

  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工作虽然是最基础的,但同时也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基础保障,通过日常的维护管理不仅可以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及时维修,对各项系统及应用实时更新和升级,同时,通过使用杀毒软件以及各种安全保障软件来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做好定期的病毒木马查杀工作,系统备份以及数据清理工作。除了操作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用户应从来源可靠、安全系数较高的 Web 网站获取应用软件,坚决杜绝使用破解性软件,做好应用软件的升级维护工作来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

  3.2 合理使用各种网络物理设备

  保证所使用的网络设备安全合理性就相当于为计算机网路的安全打下另一层牢固的保障。就拿路由器来说,需要对其设置复杂的登录访问口令,同时还要实施MAC 地址绑定、数据过滤、IP 流量限制等手段,有效合理提升路由设备的安全。交换机也是局域网络中常见的设备,保障交换机安全,主要是通过Vlan的划分进行数据流的过滤,从而达到访问控制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包括硬件防火墙设备的使用,通过对内外数据的过滤识别,达到安全保障控制目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还包括各种物理设备运行环境的可靠性,包括电磁环境、电源供应、温度湿度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3.3 加强计算机应用者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管理操作的培养

  计算机操作人员本身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来讲十分关键,如果操作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超强的操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所以,应重视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增强,让他们能够深入的了解数据信息安全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信息安全威胁会造成怎样的损失;另一方面,应通过必要的安全管理操作技能培训使其安全使用计算机设备,例如定期变更登录口令、做好关键数据的备份工作、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操作,另外要重视不必要的远程访问、用户权限设置以及端口的开放,尽可能从计算机安全操作方面杜绝网路安全隐患。

  3.4 做好网络环境下无线、移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无线网络及移动设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现在随处可见的WIFI及4G通信技术,为了保证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必然要设置相应的验证,利用 MAC 地址与 IP 绑定、MAC过滤等方式进行登录主机的控制,另外对于陌生的无线网络不应主动连接,以免用户数据遭到窃取或者破坏。而针对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或者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方面,通过安全验证、授权应用的安装、安全扫描等方式保障安全。除此之外,以主机集群构建的云计算技术,通过虚拟主机的控制、资源的访问限制以及资源动态管理构建起来的安全保障也是未来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的重要思路。

  4 结语

  总而言之,并不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重视软硬件设备的维护,加大对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及操作水平的提升等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维护的正常开展。

安全模式论文3

  0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校园安全事故频发,校园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校园安全事故成为社会和国家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领域。高校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社会责任,形成了高校安全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我国于20xx年颁布了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和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将PDCA管理模式引入到高校安全文化中,实现一个动态的、循环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文化的有序发展,有助于高校物态安全文化的沉淀。

  1高校安全文化

  1986年国际原子能首次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笔者将高校安全文化定义为:为了保障高校学习活动顺利进行,高校师生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态度和安全意识,表现出的安全行为、安全技能及安全物质所营造安全环境的总和。

  2PDCA管理模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安全管理重要活动之一,具有管理学的一般规律和特征,PDCA管理模式具体模式如下。P—Plan(计划)阶段,包括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背景,建设方针,建设目标及建设原则等确定。D—Do(实施)阶段,在上一环节分析现有的安全文化状态后,包括设计具体的建设方法,路径和要素等确定。C—Check(评估)阶段,包括安全文化建设方向,建设效果等内容的确定。A—Action(改进)阶段,对安全文化建设中,对建设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的进行调整,总结经验,将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下一个PDCA管理周

  3高校安全文化在PDCA各阶段的表现内容

  3.1计划

  在计划阶段,既要分析需要发展补充的地方,又要以高校安全文化对象的需求为依据,得出发展的方案或主线。

  (1)问题分析:大部分高校没有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也没有安全文化建设的计划。决策者,管理者未推出让所有教职员工及学生共同接受的安全价值观,未具备正确的安全态度,基本是按经验管理高校的运转。大部分高校历史悠久,设备设施陈旧,无法满足现行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需求分析: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独基于PDCA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研究巫升斌(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生子女较多,高校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对伤害事故可接受程度越来越低,因此安全文化建设越来越紧迫。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价值观、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纠正安全态度,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的需求。也是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3)确定方案:为满足安全文化需求,减少建设的盲目性,应结合文化建设的背景、现状,制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案。方案应阐明建设的目标、内容,提出高校安全文化的理念,高校决策者提出安全承诺,确定责任人及其工作内容,建设的原则以及PDCA周期的时限等内容。

  (4)检查标准:确定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建设的标准,及要实现的目标等内容。

  3.2实施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应包括:对人实施安全教育(满足精神安全文化建设,行为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对制度安全文化的建设,及物态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氛围中体现)等方面的内容。

  (1)实施安全教育:对高校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普通教职员工)及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升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法律法规、观念及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安全素养,此外还有安全行为及安全技能方面的培训。

  (2)建设文化制度:设立符合安全文化发展的制度,优化物态安全文化沉淀机理等内容,加强救援、职业健康和管理体系建设。

  (3)营造安全氛围:营造高校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和物之间的协调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安全关系,方针政策、安全承诺等。

  3.3评估

  建立高校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标准体系,定期和不定期,外审和内审相结合,发现安全文化建设的不足。其最终的、整体性的评估应包括:物态安全文化沉淀程度,行为安全文化规范程度,制度安全文化健全程度,精神安全文化认同程度,安全文化元素结构合理等内容。

  3.4改进

  为了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持续提高,对发现的问题,应采用改进因素或改进体系来加强安全文化中的薄弱环节等措施。此外,PDCA的改进阶段还应包括对安全文化建设进行评比和总结,查清权责。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对已经证明有效的对策措施,进行标准化,在下一个周期中,加以推广和巩固。

  4总结

  本论文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管理学研究上对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进行论述,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基于PDCA管理模式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使文化建设系统化,并可进行阶段性的优化和巩固。将安全文化的内容具体化,便于操作者实施和改进。第二,在改进阶段,笔者补充了对成功经验的总结的部分,为下一个周期PDCA模式管理,提供背景,问题和需求。可以不断地循环,并以上升的趋势发展校园安全文化。

安全模式论文4

  摘要: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高职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探索研究,重视学生实务知识的学习,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网络安全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快速增长的学习需求,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将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趋势。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和大众心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模式力求不断创新。本文以《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为例,探索一条教学模式新道路。《网络安全技术》的先修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安全技术涵盖知识面广,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总共分为12章,其中病毒知识和防火墙技术是本课程中攻防技术的典型代表。也是本门课程的重难点和疑点,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块知识。如果把这部分内容设计并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肯定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

  因此需要教师把这部分内容设计并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包,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相比,《网络安全技术》微课,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点。1.微课的时长短,语言精炼,在对病毒知识和防火墙技术知识的讲解要简明扼要。在对重难点和疑点的分析要一针见血。病毒可以用木马程序作为典型病毒,演示木马病毒攻击的全过程,演示木马病毒攻击后的严重后果,并用防火墙技术来解决问题。2.微课知识高度集中,内容丰富。微课一般包括课堂导入、课堂分析、课堂演示技能、课堂总结等。如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难以根除,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就需要收集大量病毒,操作演示计算机病毒攻击的原理。只有掌握了病毒的攻击,才能对症下药,做好计算机防护工作。这么高度集中且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3.微课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难点和疑点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公开的网络上,供学生进行搜索解疑或进一步了解。本课程的重难点和疑点较多,特别是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较多,遇到不熟练的操作点,学生可以打开微课平台,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对课程中的操作演示进行多次练习,从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微课的出现契合了时代追求,顺应了时代趋势。微课教学应用不仅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对《网络安全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微课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对于教师发挥了以下几点正面的教学价值和意义。1.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一堂传统课的时间为45分钟,教学内容繁杂。而微课要求将一堂课压缩成10分钟左右,这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精准的取舍力。由于《网络安全技术》牵涉的学科多,覆盖知识面广,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最难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对教师的知识面及教学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做大量精细的工作,总结出难以掌握并容易遗忘的操作点,录制成微课,供学生自主观看和练习。2.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方便适用,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微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给教师的教研带来新的活力。目前这类教研活动将越来越普及,另外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也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3.加深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教师在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形成独特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制作和使用无法完全依赖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因此掌握信息技术成为了教师的基本技能,从而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4.提供了教师自我展示的平台。

  微课短、小、精、趣,这要求教师在表达上做到简明扼要、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微课凝聚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师经验,展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并给予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广阔的发展前景。微课的兴起,充分契合了当前全社会呼吁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浪潮,微课正在逐渐得到学生认可,对于学生,微课同样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1.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时间分配自主地点播微课视频。《网络安全技术》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门学科,网上也有众多免费开放的微课资源,学生可以借由微课,在网上了解课堂以外最新最全的计算机病毒知识以及计算机防护手段,这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投身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2.学生可以多次、反复的进行动手操作与学习。传统教学在下课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可能会很快遗忘,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也很难第一时间得到解答。由于《网络安全技术》这们课程难点疑点较多,且动手操作点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非常吃力。教师录制的微课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消化知识,还能动手反复操作,做到轻车熟路。3.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如何发挥互联网促进信息共建共享的积极作用,正确评价信息,规避不良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网络安全技术》这门课程激发了学生对于网络正面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是怎样入侵自己的计算机及网络,面对这些入侵和攻击,如何保护计算机及网络。从而让学生明白网络不仅仅是用来游戏,还可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丰富了教师的教育实践;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自主高效的学习,这对于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成长非常有益。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网络安全技术》这门课程涵盖网络安全攻防基础理论知识,又包含丰富的实践操作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有坚实的前修课程知识作为基础,还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免费开放的微课学习平台符合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微课的制作与应用,促使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健康快速的发展。

安全模式论文5

  现在的社会环境下,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各个行业领域都有较高程度的应用,相对应的信息安全也是众多学者和专家重点研究的内容。然而事实上,构建起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实现。信息加密的技术手段是保证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性的重要方式,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性的分析和研究,进而可以在信息安全模式下更好的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实现。

  1 计算机软件中的安全风险

  1.1 计算机软件自身的安全漏洞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用到的计算机软件,无论大小,其自身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这是事实,并且对于一些安全系数较低的软件,会为非法用户的访问或攻击提供机会,对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信息的安全有很大的威胁。

  1.2 容易遭受病毒的攻击

  病毒是影响计算机软件安全的主要安全因素,是一种由非法用户编写的程序或代码;当用户在正常使用计算机软件或者访问互联网软件时,通过将病毒程序以邮件或非法链接的形式显示在用户面前,使用户在毫无察觉之中计算机就感染了病毒。另外,用户在进行文件传输的时候,如果没有对文件进行加密处理的话,文件本身以及传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极低,很容易受到黑、客等非法来源的攻击或截取,非常不利于用户信息的安全。

  1.3 计算机软硬件水平偏低

  目前很多计算机上安装使用的软件多为盗版软件,这对计算机本地信息文件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而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为优化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因为计算机硬件配置对软件的安全有很重要的影响。在计算机的日常使用过程中,注意硬件设备过于陈旧时及时作出升级或更换,软件的使用也尽可能选用正版,并且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即定期更新、修复软件补丁等。

  2 信息安全模型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

  2.1 切实做好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维护工作

  计算机软件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实时的.跟踪和维护,确保软件可以正常运行;以便在检测中发现软件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修复和改进。但目前软件运行的环境相对复杂,因为计算机使用的普遍性,人们使用的计算机硬件配置等级各不相同,所以软件在开发完成后,实际的应用环境较为复杂,所以开发人员必须加强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维护工作,提升软件对运行环境的适应性。另外还需要对计算机软件的维护工作要注意加强配置工作的管理,对相应的配置状态有及时的了解,保证计算机本地文件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2.2 深入探索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

  虽然现在的计算机软件以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方面的发展,软件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发展和进步,以更好的适应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运行的环境和平台。在这一背景下,对软件的开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的软件开发人员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来提升自身的软件开发技术专业技能;笔者认为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在开发过程中引进一些国外相关的技术条件,来提升软件的质量;在注重质量的同时也要加强创新意识,这样可以保证开发出的软件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对于软件开发企业来说,可以建立起一支专业的软件开发研究团队,针对时下的社会背景、用户需求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不断提升软件的创新性,推进企业的发展。

  3 信息安全模式下的计算机软件安全技术应用

  3.1 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软件在运行中或者数据信息在传输中对其进行加密的一种计算方式,将原有的信息转换成为密文,即便被非法用户攻击或截取,也无法清晰破解原文件的信息,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密钥是信息加密技术中较为常见的数据保护方法,密钥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但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双方会共享同一密钥,而密钥的种类有很多,长期共享之后,密钥的安全系数就会有所降低,如果不及时更换,密钥就很有可能被第三方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也就么有多大的安全性可言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建立起一个密钥分配中心,这一中心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隐秘性,保证密钥分配的过程不被第三方获悉,每个用户只能单独与密钥中心联系,获得单个密钥;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减少密钥的重复使用,提升密钥的安全性。

  3.2 量子加密技术

  量子加密技术主要是用于判断计算机信息是否遭受非法用户或程序的攻击,通过使用该项技术,可以使密钥在交换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更高,相应的信息保密程度也就越高。在实际的应用中,非法用户如果对信息进行截取,量子状态则会出现波动,而用户则需要对照量子波动的保准来进行判断,确定计算机是否遭受到了攻击,如果有则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或解决。

  4 结语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多便利,并且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也已经普遍地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使用,也为就算计的使用增添了更多的互动性和交流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海量的网络数据信息和复杂的用户身份,使得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以上本文基于信息安全模式,分析论述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实现。

安全模式论文6

  摘要:中小水电站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安全管理是一项,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针对中小型水电站的特点和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人的安全行为、设备安全和企业文化安全管理体系,以期促进中小型水电站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中小型水电站;安全;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水电行业也步入高速发展阶段。[1]一方面与核电、风电、光电等清洁电能相比,水电相对安全,技术也更加成熟。另一方面我国河流众多,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是我国的水电开发率较低。[2]中小型水电站是针对大水电站而言的,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目前中小型水电站数量已占总量的99.4%,弥补了电网难以延伸或延伸不经济的缺点,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自身的特点,中小型水电站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中小型水电站安全的主要内容

  中小型水电站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发电安全。首先从人身安全来看,又可以分为内部人身安全和外部人身安全,内部人身安全主要是指水电站对运行和管理人员造成的安全,例如电站的作业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容易出现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事故。[3]从外部人身安全来看,一旦发生大坝事故就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其次是设备安全,水电站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部分设备在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下设备的故障率较高,一旦发生设备事故就会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再次是供电安全,供电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力使用的同时性特点,决定了事故影响大,不仅会给电力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引起社会的混乱。

  二、中小型水电站安全因素分析

  影响中小型水电站安全的因素众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人的行为对安全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因而大部分事故都是人因而造成的,根据统计数据表明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人为因素由原来的20%增加到80%,美国杜邦公司统计95%的电力安全事故时人为造成。不难看出,人的行为与水电站企业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规范人的安全行为,随时对其进行监控预警,尽最大努力消除或控制事故隐患。二是设备技术对安全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xx年水电机组(361)台共发生非计划停运578次,在对原因的调查中发现产品质量不良处于第一位,其次才是检修质量不良和运行处理不当,中小型水电站虽然比大型水电站要简单,但是设备仍然是非常复杂的系统。[4]三是管理机制对安全的影响,尽管所有的中小学水电站都制定一系列的运行规范和事故预防措施,但是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差异,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要使保障制度的失效概率尽可能的小。四是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的影响,安全文化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小水电安全文化,包括生产技术、安全法规、设施设备等内容,是更高一级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倡导用文化的力量去凝聚人,达到水电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目的,因此通常是通过法律法规、采取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保障安全生存和安全生产。

  三、中小型水电站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经过近几年安全制度的相对完善和先进技术的投入使用,中小型水电站安全生产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先天条件不足,与现代水电站的安全技术规范还不能同日而语,因此要加强安全管理,就要从影响安全的因素着手,制定针对性的策略。

  (一)人的安全行为控制体系

  人的安全行为控制体系主要包括激励体系和培训体系。首先从激励体系角度来看,中小型水电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明白,员工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是工资福利,普通工人就是为满足生理需要而奋斗,因此要通过提高员工的劳动报酬、增加员工的福利对员工进行激励,当员工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考虑通过变换工作性质尽可能的从事相对安全的工作,此时管理者就可以强调遵守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在激励的过程中要注意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区别对待,灵活激励、坚持激励的公正性,激励方式也要以安全生产目标为导向、以奖惩为杠杆、情谊沟通式激励。其次从培训体系来看,电企业安全培训是灌输水电行业安全生产理念的重要渠道,培训时要注意现场条件和职工素质相结合、专业性培训与综合性培训相结合、安全理论培训要与事故案例教育相结合、安全技术知识培训要与法律法规常识培训相结合、阶段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完善培训管理与考核监督机制。培训的方法也可以多样,例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在职教育与脱产教育、班组讨论法、视听方法、安全活动月等培训方式。

  (二)设备安全管理体系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小型水电站的设备老化相对严重,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设备安全管理。一是加强设备巡视工作,首先要掌握设备特性,有针对性进行巡视,例如对发电机,重点检查设备有无异音、异味,有无剧烈振动;对水机设备,重点检查运行中水轮机振动、声响、油色是否正常;另外也要做好对辅助设备、二次设备、开关室内设备和户外电气设备的检查。其次要掌握季节气候特点,有重点进行巡视,例如春季,巡视时应注意设备柜门是否关严,电缆头有无破损。二是设备缺陷管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缺陷,要制定统一的上报程序,检修部门要对危急缺陷迅速组织力量及时进行抢修。

  (三)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因此在建设安全文化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贯彻抓领导、领导抓的思想,结合水电站的生产实际,以良好的现场管理为基础,制定严密的检查考核制度,对查出的问题要制订详细地整改措施,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牢固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培郦.基于TPM的中小型水电站设备集中控制管理模式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xx.

  [2]马仕文,陆向阳,陈星豪.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我区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年检系统的解决方案[J].红水河,20xx,30(06):126-129.

  [3]章明旭,李南,何江,马国辉,肖珍珍.小型水电站全过程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xx,13(11):223-225.

  [4]刘毅.浅谈中小型水电站生产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机电信息,20xx(30):166-167.

安全模式论文7

  摘要:食品安全是高校健康发展的保证和基础。高校食堂作为广大师生就餐的重要场所,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分析,对食品安全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为进一步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

  高校食堂是学校开展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的后勤保障部门,经营管理状况也会影响学校整体的发展[1]。高校食堂是高校师生的重要就餐场所,而食品安全关乎师生的健康,与正常的科研、教学及生活秩序息息相关[2-3]。随着高校后勤的改革,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也呈现多种方式,高校食堂安全管理整体水平在不断进步,但仍存在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意识淡薄、管理难等问题,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1新形势下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自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以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增强,高校后勤改革的进度加快[4]。作为后勤改革的重点,高校食堂也随之进行了改革[5]。将市场机制、市场经济规律等引入到高校食堂中[6],调动食堂的积极性。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高校食堂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营模式也逐渐多元化。高媛[7]认为我国高校食堂经营管理主要模式为社会招标经营、校企合作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模式、托管经营模式。

  1.1学校自营

  高校后勤自主经营是指高校食堂自建食堂及自行采购设备,由后勤部门经营,自负盈亏,经营权及管理权都归属于学校。自主经营的优点在于统一采购,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及卫生要求,食堂不以盈利为目,极大地体现高校食堂的公益性。但学校自营食堂运营成本高、菜品单一、缺乏竞争力仍是突出的问题。

  1.2社会招标经营

  社会招标经营是指高校通过发布招标公告,引进餐饮公司经营管理食堂,由经营者对食堂进行装修及投入。由于餐饮公司的竞争较为激烈,大大提高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与创新性,菜品花样、品种、口味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食堂外包经营,不仅能减轻后勤经济上的负担,降低用工的风险,减少学校的人力物力,还能增加高校食堂的经济收入。社会招标经营也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食堂管理经营模式。但此经营模式下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经营者盲目追求利益,存在食堂卫生不达标、采购不规范、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

  1.3校企合作经营模式及托管经营模式

  校企合作经营模式及托管经营模式是指高校将食堂经营权承包给个人及私人公司,此种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引入市场竞争的同时提高了积极性,学校只需要对日常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即可。同样也存在较多问题,包括追求最大化利益、卫生管理制度欠缺、设备落后老旧、监督管理不到位等。

  2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1监督管理难度大餐饮企业往往追求利益,出现从业人员操作不规范、后厨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不论是社会招标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模式还是校企合作经营模式,其本质都是以学校为主体责任人,但监管常常流于形式,责任主体的追究往往难以落实,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威胁到生命安全。食堂经营者监督管理的能力,决定食堂是否能够发展为师生满意的食堂。

  2.2餐饮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低

  餐饮行业为服务行业,较其他技术型行业而言,具有门槛低、上手快等特点,成为很多无技术型人员找工作的首选。由于餐饮工作人员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食品操作规范、流程模糊不清,对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容易在工作中带入个人习惯,出现不按操作规程加工食品等问题,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事件。餐饮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平均约为14h,时间较长,工作单调乏味,加之高校的特殊性,每年寒暑假员工无薪资待遇,一年只有9个月的上班时间,造成了食堂一线员工频繁的更换,而新招聘人员对食品安全知识、操作规范等又不熟悉,需要重新进行岗前培训,给食堂管理人员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3缺乏行之有效地管理体系

  高校食品安全制度体系不健全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制度的好坏与食品安全生产密切相关[8]。现在的规章制度基本都具有通用性,管理体系片面而笼统,很难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安全管理是从食品采购、验收、加工、售卖等各个环节进行的,应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范操作指导。整个管理体系、制度内容笼统、片面,无法提供实际操作中的指导意见。同时,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饮食服务中心缺乏核心的现场管理方法,虽然各个食堂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如何采用现场管理方法,使食堂变为环境舒适、食品安全、制度健全、员工服务好、师生满意度高是现在的核心问题。

  2.4设备老旧、硬件设施跟不上

  由于学生人数的递增,食堂每年的营业额呈阶梯式增长,而食堂数量并未增加。食堂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例如,功能间划分不合理,整体空间布局不合理;设备老旧,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较长,未能及时进行保养及定期维修;操作间面积小、拥挤,不能按照操作要求摆放设施设备,从而造成了难以按照标准化进行加工操作;食品卫生环境不达标、卫生存在死角,进而出现食品风味差,师生就餐体验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频次增加等问题。基础设施及功能布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餐饮食堂的要求,食堂抽油烟设备老化,清洗油烟管道也不能按照相关要求定期清洗,以至于备餐时后厨油烟设备吸力不足,排烟机及通风设备不能正常工作,部分餐厅没有二次消毒间,后厨未设消毒装置,人员通道及货物通道出现交叉。生熟混用,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很难保证。

  2.5原材料采购、验收及储运过程

  采购验收人员专业度不高,验收人员往往是专业不对口或者以往无相关工作经验。食堂供应由于商品种类繁多,如蔬菜、豆制品、鲜肉类、冻货类等商品,每天验收新鲜蔬菜品种超过30项,需要验收人员具有质量鉴别、优次品分类等专业技能知识。以高质量的验收标准,加上农药残留等快速检测技术,判断原材料是否合格。高校食堂在货物验收过程中逐渐流于形式,仅凭肉眼及经验判断食材是否合格是远远不够的,若将不合格的产品验收进入食堂,将严重影响到食堂的食品安全。食品加工环节是将食品材料、调味品等处理成直接可食用的食品。在操作中是否存在生、熟盛器不分。生熟不分是引起交叉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被忽视,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加工环节中使用添加剂是否超标也是突出问题,工作人员添加剂使用量不清、随意添加、凭经验添加,都会导致食品添加剂使用超标。按相应的操作规范将食品加工完毕,后厨备餐间应提前做好消毒工作,售卖饭菜的时间也有明确的规定。《餐饮业与学生食堂集体用餐配送规范》中明确指出,食物的售卖时间仅为2h,超过2h的要热保存或冷保存,再次食用的食品必须回锅充分加热至中心温度不低于70℃。而食堂普遍存在售饭时间过长,有些早餐的食品到了晚餐依然在售卖,售卖超过2h后也未进行相应处理,随着售卖时间的增加,食品中微生物数量也会增加,使食品发生变质,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3对策及建议

  3.1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引进专业管理团队

  与传统的食堂高校相比,如今的食堂工作态度和服务等都有了较大的提升。高校食堂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模式使食堂充满活力,能较好地保障及完成供餐任务。社会招标经营及校企合作经营模式等经营模式丰富了菜品的品种及风味,提供了更多的就餐选择性。随着食品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高校面临的压力也逐步增大,提高员工的队伍建设是迫切需要的。加强餐饮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让员工对自己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等充分了解,在每次培训中提升自己。培训内容应全面并具有指导性,指导员工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相应的工作。从员工岗前培训开始,凡上岗员工需持有健康证和相应的知识储备,每星期进行培训。在加工及售卖过程中,严格要求日常行为规范,穿戴洁净工作服及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缺一不可,从源头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严格落实执行《食品留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每一个环节严守食品安全红线。培训内容可以从以下3方面进行。①专业知识的培训,如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②专业技能的培训,如加工技能、切配技能、烹饪技能、红白案手艺技能等。③职业道德培训,员工职业道德的培训对食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加强员工道德培训的同时,让员工了解学校的发展、食堂的发展、食堂的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等,让员工有参与感,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培养员工与学校、食堂间的感情,改善师生与工作人员间的关系,培养员工爱岗敬岗的工作态度。

  3.2建立健全高效的食品安全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结合《食品安全事故追责制度》《食品安全工作制度》《预防食物中毒及应急预案》《食品留样制度》和《员工量化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对食堂各项规章进行制订及完善。在高校饮食服务团队中,餐饮工作人员、供货商、质监部门数量庞大,参与人数较多,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及管理体系,清晰明确、责任到人、严格执行,以保证饮食工作的正常开展。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践行学校后勤“三服务三育人”宗旨,确保学校教学科研与学生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实施精细化管理改革,最终达到“三满意”(学校满意、师生满意、员工满意)。

  3.3增加设施设备,提供标准化供餐

  高校的硬件设施直接影响师生的就餐状况。硬件设施影响食品的质量安全、卫生安全,影响出餐效率、加大人员工作量等。从减少人工和提供标准化的角度来看,高效食堂应该配置农残检验室、食品检验室、中央厨房及全自动化米饭生产线。农药残留检测室是对蔬菜上农药残留进行检测,防止因农药残留超标而中毒。食品检验室定期及不定期对食堂进行抽检,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进行检测,以保证食品的生产安全。中央厨房通过大规模采购,将切配好的蔬菜、豆制品、肉类统一运输到各个食堂,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人工成本,形成集约化、标准化的操作模式,降低了食品安全的风险。全自动化米饭生产线通过自动化设备将米饭集中做好,配送到各个食堂。整个米饭生产线配置4人便可完成全校师生米饭的供应量,而现在各个食堂采用的是“小家小户”的蒸米饭做法,每个档口做自己的米饭,整个食堂凡是供应米饭的档口需要自己供应,造成了巨大的人员浪费及机器设备的重复,降低了生产效率,且质量无法监控,无法做到整个中心标准化。标准化设备的配备,不仅可以降低人工成本,而且能够实现标准化、高质量化的出餐,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

  3.4加大处罚监管力度

  在原材料的验收、储运、加工及售卖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高校食堂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管理模式,全方位地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对常见的问题,必须建立高校可行的安全预警及防范机制。无论是对餐饮公司还是自营食堂,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可以同第三方检查机构对食品质量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

  3.5引进专业的管理团队

  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到饮食工作的特殊性及实际情况,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及监督团队,加强领导力量,规范工作程序,员工队伍的政治、业务、技术培训制度化,培训形式多元化,人才使用岗位化、效益化,从而提高员工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改变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面貌。同时学校领导要加强对后勤饮食的关注力度,在人员方面可引进研究生、博士等高素质群体,打造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业务团队,提高食堂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师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安全模式论文8

  一传统“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传统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课程教材单一,教学进度紧张

  课程伊始,由教师指定一本教材作为课堂学习教材,多种教辅资源的使用也仅仅是教师备课时的参考。由于课程进度较紧,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也略显欠缺,不能激发学生全方面获取学术领域最新相关知识的兴趣。

  (二)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过度依赖教师为他们准备的学术正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施教者的角色,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充当受教者的角色,被动学习贯穿其全过程,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被动。

  (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

  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未能融入自己的主动思考,学习目的似乎也变得愈加简单,仅仅是通过考试,学生并不能了解所学习课程的真谛。因此学生并不知道所学知识有何用处,更不知道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对于“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这门课程来说,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相悖,因此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基于PBL 模式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课程改革实践

  PBL 教学模式将关注点放在问题上,以问题为导向,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知识和提高思维技能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及学术领域更加游刃有余。本课题结合PBL 教学基本理论,以我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信息系统安全工程”为对象展开研究。

  (一)课程简介

  信息系统安全工程(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Engineering)涉及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环境中与系统安全(INFOSEC,Information Security)工程实践有关的各个方面。研究生阶段开设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学生活学活用,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二)师生转变理念

  PBL 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习惯于从讲演中获得愉悦感的教师,在PBL 教学环境中会不知不觉地进行大篇的讲演;而已习惯了传统教学的学生也会愉快地享受轻松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自己去找出答案。

  课程开始之初,积极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平台和资料。教师应该既不指定教材,也不采用传统的传道授业方式,而是在每个问题提出时,向同学推荐几款主流教材及相关主题的知名博客,供同学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同时,教师还应建立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时刻了解学生动态及问题解决的进度,做好督促、反馈工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三)实行基于PBL 的新型教学法

  1 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

  问题、学生、教师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的三大基本要素。要取得良好的PBL 教学效果,教师是关键。因此,课程开始前,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生专业基础背景等因素,设置一到两个启发式问题,挑战学生的思考过程。问题数目不应过多,以免过于局限,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模式及思考深度。

  2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自主学习。对问题进行整体性认识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进行小组合作,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汲取他人优秀的思想来充实自己,对新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 课堂是学生展现的舞台

  PBL 教学模式中,课堂仍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相关主题的研究结果展现给班内其他同学及老师,并由老师进行谬误勘正及疑难点的再解析。这样可以使同学对于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从而了解自身思维模式及思考方式上的不足,并对自主学习方式加以改进,逐步摸索出适宜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同时,对于学生仍然存在疑问的问题,可由教师给予适当提示,学生进行课下再探讨。

  4 学习效果考核

  学习考核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传统的理论知识的考核;二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于传统知识的考核还是采用笔试的方式,但是增大了主观题在整张试卷所占分值的比例。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我们允许学生开放思维,随意选题,只要是在该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方向都可以进行研究,学期末通过答辩的形式由任课教师进行评分。

  5 效果评估

  对两届学生(基于传统教学方式及基于PBL 学习模式培养的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对比。根据学生两方面的考核,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上升,虽然在传统知识考核方面上升程度并不明显,但是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上升幅度很大。并且,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受访者的学习兴趣明显上升,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课程,而是带着兴趣去探索未知领域的新奥秘。同时,在与受访者谈到对该门课程的认识时,可以看出PBL 模式下培养出的受访者对该门课程的整体把握及对章节间联系的理解明显优于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6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一,学生能力有限。在四年本科传统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思维较局限,缺乏学习主动性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刚刚接触这种教学模式时或多或少有些抵触情绪。同时在解决问题方面,能力确实有些欠缺,有时并不能按照预想的步骤进行下去,课堂中还是会看到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说教。

  第二,问题设置不太合理。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提出问题,为学习者创设情境,然后学习者在设法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获得技能,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见问题对于PBL 教学法的重要性。但是,在整个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开放性不高、难度不够,不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导致问题的探讨深度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是很好,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总之,虽然PBL 教学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PBL 教学的优势已经得到初步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越来越多,达到了预期效果。相信只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不断总结PBL教学经验,多思考该模式下相关课程的开展,PBL 教学法一定会在研究生教学中发展起来,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研究生。

安全模式论文9

  摘要:大部分的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非常复杂,让安全生产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通过研究当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所遇到的问题,得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应该如何制定。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问题;策略

  企业需要以工人的安全为第一要务,这就需要增加安全生产的内容,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发展。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所遇到的问题

  在众多企业当中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工作人员没有安全意识以及监督管理的力度不足等三方面。就制度方面而言,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但并没有将这些制度准确有效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这些制度无法有效的发挥出其应具有的作用。甚至还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就安全意识方面而言,由于企业为了寻求快速的发展,招收员工的时,并没有注重员工的个人素质,使得员工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他们在生产过程当中并不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对其相关的知识也不甚了解,进而就导致他们不具备安全生产意识。就监管力度而言,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够主要就是因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监管工作不够重视,在加上监管的流程以及监管的制度都不够完善,监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没有参考的依据,进而就导致相关的管理人员无法有效的保证对企业生产的监管力度,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严重的制约企业的发展进程。

  2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策略

  2.1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企业为了有效的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管理效率,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必须要完善企业安全审查和标准化管理体系,只有将相关的体系准确有效的完善,才能将相关的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已经越发的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并已经出台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法律条文,在这些法律条文中,明确指出企业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有效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企业必须要有效的了解安全生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就企业而言,它是构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主体部分,如果企业有效的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企业的安全等级就会得到提升。为此企业必须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并且根据自身现有的资源以及外部的发展环境,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安全生产标准管理计划书,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计划书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计划书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并且定期的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因为工作人员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执行者,只有将工作人员的意识提升上去,才能保证完善体系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获得持续有效的发展,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严格监管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安全生产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相对而言,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更加的有针对性,这种管理模式是一对一的进行管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包含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管理范围之内。应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要求,每一个生产环节都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监管,这样就会使安全生产管理的更加全面,监管力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企业还必须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考核,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重视起安全生产。就操作人员而言,从事安全生产的操作人员必须要严格的执行管理人员所下达的任务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实践工作有效的增加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而提升自身的操作水平。除此之外,我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中,也存在着人才缺乏的情况,就需要进行人才的招纳,其主要招纳方式应该以招聘为主,广泛吸收社会人才;以猎头为辅,高精度寻找专项人才,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建设完成。

  2.3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方式是当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主要的内容分为三点:首先,应该积极的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我国当前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较好的参考标准。这就需要我国的企业能够积极的学习国外的内容,从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中,不断的学习安全生产的内容,这对于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面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能够将吸收来的经验转化为企业自身情况为基础的内容。企业的领导者能够按照自己企业的需求,不断的改变原生理论从而更好的创造出符合自己企业情况的管理方法。最后,进行管理方法的评测。在当前来看,企业中改进出来的管理方法未必就是最合适的,因此就需要采用试行的方式,在小范围内试行,才能够保证企业能够及时的对管理方法进行修改,这是非常重要的。从当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应该如何建设,从而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这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策,其主要是为了保障人民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作,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xx(12):171-178.

  [2]张冬.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7):289.

安全模式论文10

  摘要: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建立起上报系统等网络,具有了基础设施的支持,各个医院对自身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将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出其作用,实现对医疗投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纠纷、药品不良事件的监测,同时对上报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数据将实际医疗情况反映出来,将其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进而做到风险管理。本文中对医疗服务监管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种医疗安全问题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成绩进行研究分析,指出我国卫生部门所举办的“百日安全”活动的意义以及目的,在我国医疗服务中建立起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将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医疗服务监管信息化建设得更加完善。

  关键词:医疗安全管理;医疗服务监管;新模式

  0引言

  提高我国医疗服务的质量,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将医院中的评审评价工作与其医疗安全工作进行结合,将医疗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渐进行完善,符合我国转变政府职能以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医疗权利[1-2]。

  1目前我国医疗安全情况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医疗安全事件较多,出现的医疗安全事件所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产生的影响非常恶劣,同时将我国的部分地区、部分医院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暴露出来。目前我国的医院安全面临较大的挑战,在我国出现的所有医疗安全事故中,主要表现为医疗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医疗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医疗器械、药物的质量问题而导致出现的医疗安全事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高新技术、材料医疗项目的大量使用,诊疗水平提高的同时,使得医疗风险更高;临床上对抗菌药物滥用导致较多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增加,因此我国医院中对感染的控制以及预防存在更多的挑战[3-4]。

  2我国卫生部门开展的“百日安全”活动

  我国卫生部在20xx年开展了“百日安全”活动,其中的理念为“以病人为中心”,旨在将医疗安全工作在医疗卫生行业中进行推动,促进医院卫生行业将自身的医疗安全工作做好,通过对工作中隐患的查找、加强自身的医疗安全意识,最大程度地降低医疗安全事件的出现,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感觉到我国医疗质量的提高以及改进,进而促进医疗改革的进行,同时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5-6]。在该次卫生部对医疗安全的检查中,主要针对医疗服务中比较重要的环节、科室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麻醉、重症监护室、急诊、医用氧舱、医院感染管理、血液安全、病理、血液净化等,本次监察中,检查的层次多,所涉及的范围广,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经过“百日安全”活动后,我国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其医疗环境、诊疗技术、风险防范、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均得到显著的改善[7-8]。

  2.1医疗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医院增加床位、修建大量楼房,购买高、精、尖医疗设备,将基础设施进行改善,提高患者的就医环境,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规范的就诊流程、整洁的就医环境、现代的建筑布局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更好地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9-10]。诊疗设备的更新,有效提高诊断率以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及时的救治病情危重的患者,现代化的建筑布局更加人性化,各项突发应急措施更加充分,避免因为辅助因素出现障碍而导致医疗安全事件的出现[11-12]。

  2.2诊疗技术

  医疗技术不断的更新,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其诊断、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的诊断、治疗方式的出现,使得以往的不治之症能够得到治疗,降低患者的医疗安全风险,微创技术等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在院治疗时间,并发症出现率大幅降低,对患者的利益以及安全起到更高的保护作用,针对器官移植等特殊的技术进行加强管理,对临床准入控制进行强化,进行分析管理,根据医师的能力水平,将其职业范围进行严格划分[13-14]。各级医院对自身高危科室以及重点部门建设进行重视,认知到输血、血液透析等辅助科室的重要性,提高医院的整体救治水平,加强医院中感染管理的力度,在医院中成立专门的院内感染控制部门,同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降低院内感染率[15-16]。

  2.3风险防范

  各医院将自身医疗保障措施进行完善,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医疗过程中的动态管理、细节管理以及环节管理进行加强,将易发问题的医疗设备、医疗流程以及患者群体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式。有条件的医院能够建立起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以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以及查对制度等,将危重患者救治情况进行及时掌握,保证其治疗对象、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的准确性。在医院中建立起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以及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节机制,将医院纠纷防范措施更进一步完善,提高对医院纠纷事件的处理能力[17]。

  2.4管理水平

  各级医院中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逐渐的完善,建立起针对院内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逐渐的完善医疗质量制度,医院中的管理层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安全会议,对出现的医疗质量问题以及医疗安全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8]。

  2.5服务水平

  医院中通过演讲、讲座以及医疗安全专题知识竞赛的方式,传播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的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自律性以及医疗安全意识,规范自身的诊断、治疗行为,严格根据法律进行职业,对相关医疗操作更加耐心、细致,提高自身的服务态度,明显降低医疗事故、医疗差错的出现率。同时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对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病情告知进行严格履行,维护患者的医疗权益,同时对医院中进行的培训规范化,对心肺复苏操作技术进行熟练掌握,其中三级医师需要落实好会诊制度、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理讨论制度,提高基础的医疗质量。

  3对往后医疗服务监管模式的探索

  “百日安全”活动是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进行强化的重要活动,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医疗安全的保障以及医疗质量,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根据医院中的评审评价等方面的活动,寻找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医疗服务监管模式,具体方式如下。

  3.1将目前我国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完善

  目前我国医疗质量方面的规范框架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形成,其制度保障逐渐的完善,但是在实际落实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对较多的制度推行不力,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因此需要制定出经过考虑过实际情况的制度,还需要制定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制度落实督促。通过专业学术组织、医疗机构、管理知识专家,使用量化、客观的考核指标,建立起医疗质量评价指标,进而对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评价。

  3.2建立起健全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国家卫生部门应当对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进行加强,建立起健全的标准规范以及医疗服务监管法律法规,委托相关的学术团体、医疗机构制定出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规程以及各学科的质量控制中心,对不同专业的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各个医院内部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进行逐渐的完善,不断的规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将职工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医院中形成科主任带头自查自纠、职能部门不懈工作以及医务人员自律的工作模式。同时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对学术团体、各行业协会进行鼓励,使其参与到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中,对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进行推动。

  3.3完善医疗服务的监管信息化建设、强化风险管理

  在医院中建立起预警机制、推行医疗风险管理,设立风险管理目标,通过对医院中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及控制,有效的实现管理医疗安全,首先对医疗质量安全教育进行加强,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的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将事故、差错的出现率降低;完善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而提高对不良事件的管理水平,目前我国的各级医院中,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基本成功建立,同时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也相应建立起上报系统等网络,具有了基础设施的支持,各个医院对自身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使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出其作用,实现对医疗投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纠纷、药品不良事件的监测,同时对上报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数据将实际医疗情况反映出来,将其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进而做到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李佳,景抗震,钱雷,等.我院加强医疗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及成效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xx,28(3):54-56.

  [2]彭国强.新时期加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可行性路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20(16):78-79.

  [3]尹庄.探讨医疗服务安全相关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xx,7(2):23-26.

  [4]郝拽生,刘利军.某二甲医院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xx,21(28):3922-3924.

  [5]邓跃碧,张妮,刘恩梅,等.三甲儿童医院分院门诊护理管理新模式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xx,14(5):91-93.

  [6]李华才.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需从多方面探索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xx,11(6):1.

  [7]陈欢欢,王高玲.“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移动医疗监管模式的设想[J].中国医院管理,20xx,36(10):30-33.

  [8]王茜.医疗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医疗装备,20xx,29(6):59-60.

  [9]王俊飞,冯岩,刘岱.精益管理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探索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xx,14(9):108-109.

  [10]许建勋,栗亮,薛芳.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药杂志,20xx,45(14):1703-1704.

  [11]李伯阳,张亮,张翔,等.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网络中的质量链管理模型框架构建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xx,35(8):25-29.

  [12]徐红霞,王涤非,梁静.非直连互联网下的互联网辅助门诊医疗服务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xx,33(1):69-72.

  [13]谢文照,龚雪琴,罗爱静.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xx,25(9):6-9.

  [14]黄美泰,余泳,周慧萍,等.南海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xx,8(14):9

安全模式论文11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克拉玛依大火到目前的校车安全问题,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国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做出了要求,并把三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一设定为“安全教育日”.国家会根据时代的需要,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主题。对我国中小学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据调查显示,中小学学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在各种意外伤害中占有很大一部分。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包含多个方面,其中以交通安全、生活安全常识、体育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以及疾病传染为主要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应让学生认清生活周边的安全隐患,对突发的安全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教学模式

  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基本都采用班级授课的方式,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告诉学生不要做什么,遇到危险事情要怎样处理与应对。但是当学生真正遇到紧急突发状况时,由于其年龄较小,遇到危险不能冷静分析,使安全教育内容过于形式化。在安全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演习,把学生的人身安全作为首要教学目标。汶川地震中的最牛校长,在平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消防演练,并在注重对学校建筑的维护,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该校2 300余名师生无一伤亡,教学楼部分坍塌。创造了汶川地震的奇迹。学校除了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还可以请警官定期到学校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向学生传达目前生活中出现的新安全隐患。学校可以采取校园情景剧的模式,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对安全隐患的重视程度。

  三、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对中小学安全教育重视程度的普遍提高,为了使中小学安全教育能够有序开展,学校要做好对安全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方法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要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条例。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中,由于其教学内容对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做到及时检查,教师也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学校领导对安全教育课程也要进行不定时抽查,使学校的安全教育课程得到有效保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学校要对积极展开安全教育的课程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占用课程的教师进行严厉处罚。

  2.合理准确评价。学校要对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使安全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学校应实行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例如,可以采取本组教师互评和其他组老师综合评定的方法对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进行评价。也可以以家长会的形式,将学生家长组织起来对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进行评价。在找到适合本校的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之前,学校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对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方式进行不断改革创新。

  3.及时汇总所得成就。在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及教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关注程度。老师要对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成果向学校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的汇报,让学校看到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学校工作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学校及安全教育教师要对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与分析,找出管理工作的不足,并对优点进行有效保留,促进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断进步。

  四、结语

  在中小学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学习安全知识,让中小学生对周边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了解。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情景剧、掌握安全隐患主题班会和安全知识讲座的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条例,其次要对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最后要对管理成绩进行及时的汇总,使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步入新阶段。

  参考文献

  [1]李世清。浅谈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方法[J].时代教育,201(36)。

  [2]马爱兵,史小兵。长治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长治学院学报,201(21)。

  [3]张光平。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机制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

安全模式论文1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带给人们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人们在计算机网络使用中的安全意识。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课程的改革,培养出更多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的人才,为当前社会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详细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创新

  1引言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是我国众多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其实际教学中涉及到到技术难点比较多,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比较大。如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愈加凸显,高校更应当担当重任,加快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教学改革的脚步,创新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培养更多专业化、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基于此,笔者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创新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2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学习现状

  2.1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经过调查发现,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授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不同的成长环境影响下,其计算机基础水平是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际学习中的起点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各地高校的不断扩招,招收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有着很大差距。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学生在计算机的现实使用中,往往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应用,像玩游戏、网站浏览等娱乐活动,很少用到网络安全知识,导致学生后续学习动力缺乏,能力提升较慢。

  2.2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知识更新比较快的课程,教师若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体系,或者不能及时更新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就会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不太乐观。就学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师来说,若是不能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就无法及时进行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导致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变得匮乏与落后,同时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也会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

  3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3.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实施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学习是其开展高效学习的关键,对教师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应当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电脑高手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安全协议”等主题为教学内容,定期开展兴趣小组学习比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学习中的浓厚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达到巩固学生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知识、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中涉及到的概念性与问题性知识,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心解答,鼓励学生建立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3.2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来说,要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组织者以及主导者,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教师的特殊性比较突出。计算机网络安全这门课程特别强调实践性,若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则其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操作知识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学生问题指导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平时要不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新技术的学习,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资格各类认证考试,参与学校攻防实验室建设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教师要注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以最直观生动的方式进行复杂网络知识的展示,由此学生也能更加能理解与掌握网络安全知识,改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市价教学中,应对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如分组丢失和延迟、数据报网络、DNS等内容,利用视频、Flash动画以及现场演示等众多技术手段,融合文字、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向学生传授更加生动、有趣地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增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效果。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充分调用更多网络资源,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有利于拓展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空间。

  3.3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增强网络安全教学效果

  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要结合教学任务与学生实际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际教学中。例如,在电脑高手攻击方法的讲解分析中,可以先播放一些网络上一些专业化的动画短片,将电脑高手攻击技术引入其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思考,并在思考、分析与判断中掌握电脑高手攻击的相关原理内容。教师可以先设置出一些问题,使得学生能通过阅读与学习,以及在课堂的自由讨论中,积极参与到课程活动中。在教师的总结中,应逐渐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充分了解与掌握。根据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实际教学成效比较理想,这一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目前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应当站在其实际授课角度引入现实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共鸣。具体来说,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病毒时,可以列举一些众所周知的案例。例如,“熊猫烧香”的病毒案例,可对“熊猫烧香”这一病毒作者、创作背景、病毒工作原理以及病毒入侵防止方法进行有效讲解,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各大高校应当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实践性,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得学生能进行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实现“知行合一”。教师应按照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旨在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伟.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xx,5(18):115-116.

  [2]曾志高,杨凡稳,易胜秋,等.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0):110-111.

  [3]陈礼青,步山岳.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xx(33):108-109,115.

  [4]罗利尔.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11):76,74.

  [5]张新刚,王保平.创新型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9):67-69.

安全模式论文13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建筑市场也受到了影响,国内掀起了一场国际先进管理标准体系的认证热潮。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展开了一系列分析,以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为了有效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实施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非常必要。在建筑安全上健全法律、法规,并对施工现场安全提出相关要求。施工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脚手架、土方及模板等工程建设,这些方面的施工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有必要对建筑安全问题加以考虑,因此,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方面正在探索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1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问题

  1.1安全标准化管理不彻底

  在完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均为针对施工过程展开的安全标准化建设,这一阶段的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具有全过程、系统性等一系列特点,必须站在全生命周期角度来构建体系,具体来说,应该从项目立项、勘察设计及工程运行等方面制定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细则,对建筑工程全过程安全标化体系进行完善。

  1.2建筑安全管理中标准化体现不全面

  从标准化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颁布了《标准化法》等相关指导性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纵观当前标准化建设情况,并未将标准化办法和建筑安全管理完好的结合在一起,缺乏系统性标准化条例,同时对于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管理及技术方案制定等相关问题,也没有得到约束和规范,没有对其展开全面的论证。此外,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等工作还没有完成,其中存在大量的缺陷和不足。

  1.3新变化带来新要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方法、新工艺及新材料,这无疑为建筑安全标准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种情况下现有的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远远不能使这些要求得到满足。例如高层建筑中大体量混凝土浇灌、大跨度钢结构的运用等施工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建筑安全技术却始终比较落后。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始终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还需要从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对安全标准进行编制。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必须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全过程中,从工程准备一直到竣工完成,各部门都要充分重视项目工程的安全性,具体来说,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

  2.1.1系统性

  国家针对建筑施工安全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建筑企业也纷纷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定及章程,此外,在具体项目上还设置了安全部门,编制了相关安全管理办法。从国家、行业到企业均颁布了项目安全施工规定及办法,由此来看,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2.1.2复杂性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了很多部门,需要不同部门之间进行配合与写作,从施工管理的角度来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了焊接、脚手架及木工等项目工作,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必要对这些工作进行分析与检查,最后制定出完善的标准。

  2.1.3变化性

  建筑施工现场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经常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旦出现将会对项目造成巨大影响,从而对工程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比较长,其劳动条件也比较差,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其安全保护措施也需要随之改变。

  2.1.4全面性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内容非常广泛,不同项目阶段都需要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从“人、物、管理”角度着手展开标准化管理工作。①现场人员行为的标准化是指施工人员的作业活动应符合安全操作规程;②现场机械与材料等的安全标准化;③建筑项目不同层次安全管理行为的标准化,从企业领导到部门经理,再到安全部门部长、施工队负责人等。

  2.1.5长期性

  安全标准化管理办法应在不同部门、施工队中进行宣传,主要以预防为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都比较长,不同工种之间切换也比较多,因此,人员变更非常频繁,需要项目人员对其展开安全标准化管理教育,教育过程不能是暂时的,也不能间断,应该从工程开始一直到竣工才能结束。

  2.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2.2.1组织机构标准化管理

  项目经理应对工程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全面负责,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技术保证体系负责人等必须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并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安全管理意识。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在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制定各级安全人员职责,以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应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组织及协调等工作,并贯彻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细则。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安全技术负有直接责任,参加安全生产监察,从技术上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

  2.2.2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

  ①施工管理制度标准化。为了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现场施工管理细则;②现场管理标准化。现场入口处应设置平面布置图,明确划分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等,在主要通道设置不同安全警示牌,有触电危险场所标识应使用绝缘材料制作;③临时设施管理标准化。临时宿舍建设必须满足消防及环保要求,室内用品及设施应摆放整齐,食堂、洗浴间等设施应满足要求,现场应配备药箱、绷带等急救器材。现场各种机械、材料应按照施工平面图布置,不同类别应分区堆放,存放材料场地应平整,现场材料应结合材料特点采取保护措施。

  2.2.3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

  在开始施工之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书,编制临时用电祖师设计,针对施工现场用电区域进行维护。项目建设中使用的悬挑平台、脚手架及防护网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布设,此外,建筑外侧应结合规范挂上安全网进行封闭,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通道口、电梯井口及楼梯口等位置,应结合具体情况设置防护棚、防护门及防护栏杆等,必要时还要加装安全网,并设置标识起到提醒的作用。必须拆除或改变安全防护设施时,经过施工负责人同意以后,应提前将替代安全措施做好,在作业完成以后立即将安全防护措施恢复。

  2.2.4安全信息标准化管理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信息在各层面上进行交流,因此,安全信息管理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基础作用。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系统性,从工程开始就应该制定出全面的原始记录标准,同时,还要制定安全信息分析方法,逐级建立安全资料岗位责任制。施工现场安全资料应对着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同步收集与整理,一直保存在工程竣工完成。工程安全工作负责人主要负责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应安排专人负责。

  2.2.5评价机制标准化管理

  评价机制主要包括项目安全管理的综合考核、机构运行有效性考核、安全检查及监督的考核等方面内容。项目安全管理评价应由建筑企业来完成,定期向企业上交安全管理方案,企业组织安全专家展开审查,并对项目现场检查项目展开安全管理,结合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提出表扬或者批评。

  3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目标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不仅与项目人员及财产安全相关,同时也直接决定了项目是否能顺利完成。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中还缺少有效办法,安全管理效果也不理想,安全标准化的提出正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构建了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虽然在一些项目中取得了成功,但是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来说,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分研究和探索,加强对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步向义.对我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管理体系和模式的探索研究[J].建筑安全,20xx(9):13~15.

  [2]毕远志,姜晨光,孙若昕,张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定置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xx(5):118~123.

  [3]刘晓峰.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J].工程建设标准化,20xx(5):55~56.

  [4]顾勇军,蒋剑.新起点期待新突破———浅析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立与完善[J].建筑安全,20xx(3):21~24.

  [5]黄化强.加快标准化建设进程促进建筑业安全发展———绍兴县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交流[J].建筑安全,20xx(3):

安全模式论文14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性强、技术设备复杂、客流量大,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输管理的难度较大。因而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降低运输中安全事故的社会危害性,己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的重中之重。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在时间、空间上分布很广的开放的动态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面很广。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输安全直接有关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三类:人为因素、道路因素、环境因素。

  人为因素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交通因素,对防止交通事故发生、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也不能脱离人的因素。人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方面也不例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与许多活动有关,所有各项活动都依赖于高效、安全和可靠的个人的操作。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工作中,不管是哪个环节、哪项作业,都需要由人来控制与主导,是一个个的人在操纵、控制、监督着各项机器设备,完成规定作业,与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交流互换信息,协调其他作业进程。正是由于运输工作中有人的参与,才使个体因素在运输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路因素

  道路在交通系统中的基础性地位不言而喻,道路上良好的交通条件对于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应考虑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现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投资、标线施划率、标志设置数量、指路标志设置情况、让行标志标线设置率、限速标志设置率、行人过街设施设置率、路口渠化率、路口灯控率、路口人行横道灯控率、路段人行横道灯控率以及学校周边安全设施设置率等。

  环境因素

  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环境通常是指人为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工作环境和场所,包括周围的空间和人工环境的所有生产设施。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它是一个硬件系统(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人员(交通系统工人与各级管理人员),组织机构(理事机构,运行组织,维护组织等),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再加上社会的互动影响综合形成的。安全运输过程中不仅要经营内部环境,还包括通过运输系统管理建设的社会环境,其中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广泛环境。

  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对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意向和原则的声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的全过程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进行的。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在安全方面需要指定总体方向,规范企业行为和发展提供了具体目标和框架。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制定和管理的总体思路应符合下列要求:它应遵循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在没有法规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标准作为参考,管理模式的指导方针应该包含对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水平改进的内容,并制定改进时间表;安全管理规范要体现出运输全过程中的综合管理思想;安全管理规范应当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其它管理的方针一致,并且同等重要;安全管理规范形成文件,例如写在安全管理手册的开头部分;传达到每一个员工,动员全员参与,使其意识到自己在安全运输方面的义务,保证方针的实现;并积极地接受上级及广大乘客的监督;作为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方针也应当定期评审,确保其适用性。

  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对危害进行识别

  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经营环境的破坏或根源,也就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即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的设备条件,对环境的不利因素和管理缺陷等原因。伤害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对危害防范的范围如下:(1)日常业务活动应的危险识别;(2)定期维护活动;(3)所有的工作人员和乘客的活动;(4)紧急情况下可以预期;(5)设施和设备。

  对所有确定的危害,评估风险程度,制定控制方案,以降低他们的风险是允许的风险。控制计划应该是预防,而不是在事故发生之后。实施的评价和控制方法的结果,应当记录,并保持实时更新信息。

  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建立

  合理构建安全管理目标,既要考虑到运输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共性安全问题,也要根据各个部门的特殊情况规划。对于目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l)目标要确定所有不被允许的风险,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2)通过科学手段,将风险目标指标量化;(3)要考虑应急安全管理方案的可操作性;(4)目标要与各部门的实际相符合,不能天马行空不切实际;(5)有完成的时间限制与考核规定。

  将安全管理目标细分,并制定相应的目标管理方案,其中应该包括:(l)确定担任各项任务的工作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和权限;(2)适当分配人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3)拟定任务完成的方法及进度。

  组织结构和职责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活动中,工作人员起着重要的影响,须认真明确其职责与权限,便于实施安全管理细则。要对其职责、作用和权限进行规定的人员如下:(l)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应当承担安全管理责任,负责审查与批准安全管理方针,安排安全管理职责,并为安全管理提供充足资源与保障;(2)部门业务经理;(3)安全训练人员;(4)特种装备负责人;(5)设备技术操作人员等。

  通过职责的划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对于所有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事务,必须面面俱到,充分考虑细节,明确职责。而不能存在疏漏,或者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

  对运行进行控制

  运行控制的目的是对所有需要控制的风险的运行和活动实施有效控制,使与这些运行和活动有关风险都处于受控的状态。对于经过评价需要进行控制的风险(主要是不可容许的风险),应建立文件化得程序。运行标准应当清楚到现场操作人员可以看懂并知道怎么去做的程度。这些运行标准可以来自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惯例等规定。当然为了保证本质安全,应当从设施设备设计时抓起。

  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系统的准备

  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系统,是用来确定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可能性,并对已经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快速响应,以预防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应急管理应当从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方面着手,做好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不仅可以减轻后果,还可以预防更大规模的事故发生。

  交通运输应急计划制定时,需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l)应急单位;(2)应急期间的责任人与全体人员的职责,特别是担负重要作用的关键岗位职责(如消防人员);(3)内部报警与通报、紧急联络通信;(4)人员应急疏散预案;(5)关键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处理;(6)应急期间必要的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程序、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主要必备应急设备有:消防设备、报警系统、重要的隔离阀、应急照明和动力、开关和切断阀、逃生工具、安全避难场所、急救设备和通讯设备等。

  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和预防

  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措施,以减轻其后果。应包括: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限制事故的规模和范围,启动应急程序;抢救伤员,急救然后发送医院,迅速按照规定的项目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必要时保护现场。此外,紧急事件发生后,应进行相关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选择,首先考虑消除危害,然后再考虑降低风险,最终考虑保护措施的原则;进行风险评估之前,避免产生新的风险;前线员工参与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有关文件若果发生变化,应遵循实施做好记录;核查纠正预防措施。

安全模式论文15

  摘要: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和核心,探索出一种科学可行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是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MBA”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并从安全文化员工手册(M)、安全行为管理(B)和安全文化评估(A)三个方面就如何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进行论述。

  关键词:安全文化;MBA模式;安全文化手册;安全行为管理

  安全文化评估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就无从谈起。只有搞好安全文化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才能有牢固的根基,而安全文化建设有赖于科学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因此,探索出一种科学可行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对于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MBA”模式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可以归纳为“MBA”模型(见图1):

  1.一本手册(Manual):企业安全文化员工手册。

  2.一种安全行为管理方法(Behaviormanagement):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管理。

  3.一种安全文化评估方法(Assessmentmethod):对企业安全文化评估,并不断改进提高。

  3.1安全文化员工手册。安全文化员工手册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安全文化手册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并让员工对安全文化有一个全局的了解。手册可分为6个篇章:安全观念文化篇、安全行为文化篇、安全制度文化篇、安全物态文化篇、安全格言篇及安全故事篇。安全观念文化篇主要包括“安全第一”意识、“预防为主”意识、遵守安全法律法规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安全行为文化篇主要包括安全操作、劳动防护、应急自救、事故预防等。安全制度文化篇主要包括企业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物态文化篇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技术、安全防护装备等。格言篇包括安全谚语汇编、安全生产三字经等,也包括本公司领导关于安全工作的讲话,还可添加公司领导和员工家属的安全寄语。安全故事篇可以精选其他企业和本企业发生过的与安全文化建设、事故等相关的故事,并配上插图。安全文化员工手册旨在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并让员工对安全文化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打下基础。

  3.2安全行为管理。事故轨迹交叉理论告诉我们,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比较而言,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致因要素。人的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宣传等方式可以极大的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加其安全知识、改变其不良的安全习惯。不同员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安全知识水平存在差异性,不同的企业员工应接受不同的安全培训教育内容。例如,企业领导主要应进行安全意识、安全政策法规等内容的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人员主要应进行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生产责任等内容的教育培训,而一线操作工人主要应进行安全操作、劳动保护等内容的教育培训。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应“有区别”的对待,有的放矢,切不可“一刀切”。过去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个体,由组织行为理论的研究可知,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只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组织原因才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人是属于组织的个体,任何个人的不安全行为都是在个人所属组织的综合管理下实现的,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深层原因是组织中存在的缺陷。根据Reason潜在错误理论,组织的管理决策和组织失误过程是最大的“潜在错误”,是导致系统失效的最根本的潜在原因,组织因素同时也是最不易被察觉的危险。图4为组织失误事故模型。因此,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除了采取教育培训、宣传等手段之外,最根本是要从组织层面着手,加强组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组织过程的准确性,消除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根源,从而从源头上扼杀事故。

  3.3安全文化评估改进。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模型,定期对企业和部门进行“二级”评估。企业的安全文化评估是以时间为轴与以往评估结果进行纵向比较,部门的安全文化评估可采用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评估指标可选取”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这四个为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对所有的评价指标进行相应的打分,最后根据得分划分安全文化评估等级。评估的目的是改进提高。从评估结果中发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并且对不足之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二、结论与展望

  安全文化建设是做好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安全文化建设的“MBA”模式,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安全文化建设的“MBA”模式是指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安全文化员工手册(M)、安全行为管理(B)和安全文化评估(A)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2)安全文化员工手册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并让员工对安全文化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打下基础。(3)对员工的安全行为的管理除了采取教育培训、宣传等手段之外,最根本是要从组织层面着手,加强组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组织过程的准确性,消除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根源,从而从源头上扼杀事故。(4)对企业的安全文化评估可采用企业和部门的“二级”评估模式,企业的安全文化评估是以时间为轴与以往评估结果进行纵向比较,部门的安全文化评估可采用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评估结果中发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并且对不足之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5)该安全文化建设模式还没有正式运用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待验证,并且需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

【安全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安全模式论文11-29

浅谈压力管道安全评定模式探究论文02-18

文献综述:论文撰写模式12-29

探究学习模式的尝试的论文02-13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式02-01

浅析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论文01-07

探究式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2-14

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构想论文11-20

电脑安全模式怎么进06-16

美的集团整体上市模式研究论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