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3-06-02 03:28:56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行政管理论文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行政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管理论文15篇

行政管理论文1

  高校是知识的殿堂,学术性是大学的灵魂。学术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学术管理的主体包括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学术管理的客体是学术事务,包括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学位授予以及就业、招生等事务。高校具有学术属性的同时,还具有行政属性。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层制结构,有了自己的行政体系,具有行政属性。高校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行政管理人员和行政机构,其客体是行政事务,主要涉及人事、组织、宣传、基建、后勤等事务。高校行政管理主体呈现专业化趋势。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经常涉及大量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比如教学、科研、人事等部门的工作。这些部门一方面履行着指挥、组织、协调等职能;另一方面还承担着一定程度的评价、认定工作,比如对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评估;对科研成果的筛选、鉴别;对教材、图书资料及实验器材的选择等。这些工作都对行政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专业化要求。因此,高校各级管理人员除具备一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外,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换言之,行政管理人员往往具备双重行政职务与专业技术职务,以此保证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高校行政管理客体具有多样性特征

  本文谈及行政管理客体时,主要是从人的角度进行论述,即高校行政管理客体涉及到学生、教师和职工三大群体。学生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学习需求、就业愿望等既是行政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信息,又是其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高校教师既是教书育人的主体,也是学术、科研的承担者。教学条件、学风建设、学术氛围、工资待遇、深造机会等因素极大地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高校领导的主要职责是向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解决师生员工的后顾之忧。

  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校管理大多还秉承过去的老观点、老办法,对于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做的很不够。如有的.高校领导官本位思想还比较严重,总喜欢用行政权力去命令人,而不是用制度和规范去约束人、服务人;有的高校领导想到什么就要求做什么,内部文件、政策朝令夕改,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爱指挥、瞎指挥的现象在当今高校管理者中也比较普遍。这就容易造成高校人事管理的混乱和效益低下,也容易导致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淡薄和学校管理成本的增加。高校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不高

  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管理者的知识水平还比较低,管理者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有的高校对管理者也存在某种误解,认为高校文化素质主要是高校教师的事,因此不重视高管理层的整体文化素质。用人制度僵化,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受国家宏观人事体制的影响和制约,目前高校的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依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专业技术职务和事业单位职工身份的终身制,职称评定上的论资排辈、干部能上不能下等现象在大部分高校依然存在。由于缺乏国家事业单位认识制度改革大背景的支持,各地高校的内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普遍具有制度上的不彻底性。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和优秀人才积极性的发挥。

行政管理论文2

  【摘 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不小的成就,但执行效果差,收效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本文通过梳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历程,结合执行的现状,剖析制度落地难的原因,查找问题的根源,最后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和单位实际,针对性的提出加快内部控制制度落地的若干对策,希望能为我国行政事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地;对策研究

  自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首次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责任制度,到20xx年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20xx年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20xx年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20xx年颁布《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仅从无到有,而且每一次新的法律法规的发布,都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建设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大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给予纪律处分223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4万人。截至20xx年底,共追回外逃人員2566人、追赃金额86。4亿元,“百名红通人员”已有37人落网(20xx年3月3日光明日报公布的数据)。这就突显出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地情况并不乐观,实施仍只停留在纸上、墙上、网上、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那么如何改善这种执行效率低、收效差的现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真真正正实现落地,发挥内控制度从源头上预防风险、防范腐败的功能,成为亟需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加快内部控制制度落地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国家一直在不断的制定和出台各种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制度的制定不是用来挂在墙上应付,走形式,而是为了执行,切实发挥制定的意义。特别是在“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下,加快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地才能在根源上起到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达到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目标。

  二、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1、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近几年来,在国家持续不断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时候,仍有很大比例单位负责人的意识还停留在最简单最基本的层面,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就是对自身权力的束缚,就是被绑住手脚,因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或应付了事;还有些单位负责人甚至简单粗暴的以财务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违背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要求的全面性原则。

  2、缺乏专业指导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发展时间短,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仍在不断的完善,越来越专业、越来越严格。但是相应的配套培训、学习却没有跟上内控改革的步伐,这样就算对于相对专业的财务人员来说,有些内控专业术语、专业评价、流程设定等还是生涩难懂,毕竟与会计核算还是有很大的差别,那对于其它业务部门想做好内控更是无从下手。最终导致的执行结果就是各部门随意发挥,收效差。

  3、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设置不健全

  内部控制的实施涉及决策、执行、监督三个阶段,包含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其他等一切单位经济活动。具有涵盖内容多、专业性强、涉及部门多等特点。但事业单位受机构性质和编制数量的客观因素限制,无法独立设置内部控制建设机构和专业内控人员,仅在现有的组织架构上调整人员安排,这种拆东补西的办法,势必抓襟见肘,必然在某个环节存在监管缺位,影响内控的有效性的发挥,留下舞弊空间。比如:白条抵库、挪用公款、公款私存等事件的发生,就暴露出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设置不健全的一些问题:(1)重要岗位长期得不到轮岗,风险意识容易产生弱化。(2)监督机制缺失,腐败思想容易滋生。(3)腐件案件一旦发生,都会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4、监督和检查力度不足

  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从来源来分,有内部监督检查和外部监督检查。其中:内部监督检查包含横向监督(即同级监督同级)和纵向监督(即上级监督下级或下级监督上级)。外部监督检查依赖于上级单位、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在实施过程中,不难发现内部控制的监督还是比较簿弱。一是内部监督检查弱。可以借用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曾说一句顺口溜来总结:“上级监督下级太远,同级监督同级太软,下级监督上级太难。”二是外部监督检查力量薄弱。外部监督单位自身公务繁多,能够安排人员到事业单位检查的次数有限,所以很难依靠外部监督单位的力量,每年实现所有事业单位检查全覆盖。

  三、内部控制落地对策研究

  1、提高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意识树立了,行动才果断。通过不断加大内控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定期组织单位领导负责人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并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不是紧箍咒,而是护身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单位负责人的积极性,加大内部控制建设力度,切实做到内部控制贯穿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2、加强业务培训、指导,提高内部控制建设的能力

  财政部门应动态了解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困难、疑惑,通过组织现场培训、网络学习等方式答疑解惑,事业单位各相关人员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内控制度的基本理论,并在结合本单位实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编制出科学、有效、完整的内控制度,确保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有章可循,切实达到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机构,对本单位现行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指导、修订。术业有专攻,有了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帮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才会越来越完善。

  3、健全内部组织架构

  事业单位在外部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健全内部组织架构,来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关系,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1)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崗位分离,避免权力寻租

  事业单位应梳理经济业务活动流程,根据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确保各岗位间的制衡性和独立性,特别是不相容岗位的有效分离。同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防止越权或未经授权办理业务情况发生,导致无法挽回的.国家资产流失或工作人员违法违纪。

  (2)建立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在开展轮岗工作时,要谨慎、全面、科学,充分考虑上岗人员的资格和能力,不能因为轮岗需要而发生无证上岗、影响单位正常工作开展、违法违规等新问题,违背轮岗初衷。对于规模小、人数少的事业单位,某些专业性强的技术岗位轮岗条件不成熟,可以考虑扩大轮岗人员选择范围,比如可以扩大到系统内部或体制内选择相应轮岗人员;还可以采取不定期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确保关键岗位的工作合法合规。

  (3)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杜绝“一言堂”和“一支笔”专制机制

  建立健全决策机制,三重一大的事项必须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其它经济事项是否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决策过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结合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结果,科学、合理、合法做出,避免“一言堂”。健全问责机制,将决策结果与责任人挂钩,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防止集体决策无法追究个人责任的情况发生。

  四、进一步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

  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可以从完善内部监督机构的建设和加大外部监督检查力度着手:

  (1)完善内部监督机构的建设

  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没有条件的单位也要指定专门的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组织、实施、协调等工作。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内控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做好内控相关工作,只有这样,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才能形成完善的内控网络,确保有效运行。

  (2)上级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评

  上级部门加大内控的监督检查,并把结果纳入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评,可以倒逼单位负责人高度重视内控的建设,提高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的的震摄力,加快内控的建设与完善,切实把内控政策落实到位。

  (3)借助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加大监督力度

  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作用,委托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专项审计、检查、指导,对发现的内部控制建设薄弱环节和风险点,负责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单位完成相关内控制度,形成逐步完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以查促改的目的。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虽然初见成效,但仍任重道远。制度落地不是仅仅依靠某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重视、支持,全员的配合、协调,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指导。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完善制度建设,加大部门间、岗位间的协调、沟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切实落地,为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2]孙磊。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xx(22):238—239。

  [3]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xx,(1):57—62。

  [4]罗旭,王昊魁。全面从严治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过。光明日报,20xx—03—03。

行政管理论文3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o% ;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 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

  一、战略目标

  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 。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

  (一)运动状态支持目标

  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政府扶持到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

  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1)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2)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3)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是引导而不是行政干预。

  2.社会服务到住由于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差,一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信息、培训、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故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都要采取措施,以便中小企业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1)以行政区划为载体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机构1)参与、帮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中介机构。政策性中介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实施特定政策意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可设立提供长期贷款的融资机构、出口担保机构和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注册、信息服务的商会及社区机构 。2)根据市场需要由政府协助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投资、咨询、信息、培训等机构 。(2)以社区为依托,以民间投资为主体(政府适当资助),建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组织,形成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培训辅导、信息网络、市场拓展、合作服务。3.融资服务中介人到位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有资金不足,而光靠自己的信誉和财产抵押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就需要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人来协调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人可以是中小企业工会组织的代表团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帮助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

  (二) 运行结果目标

  这是从中小企业内部机制来讨论其战略定位。运动状态支持目标只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有利的外部经济条件和环境,要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中小企业自身还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机制,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

  1.增加数量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在数量上要得到较快的增加。为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在今后10年内应以每年15% ~2o% 的数量递增为益。

  2 提高素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问题,既不利于原有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新企业的创立。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帮助它们提高自身的素质,迅速改变现有这一状况

  3.结构合理我国中小企业在运行体系中结构矛盾突出,行业结构、产品结构、

  区域结构都不合理,这是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的重要因素,必须迅速突破。我们必须分析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寻找矛盾的焦点,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在2年时间内使三大结构矛盾得以解决,使我国中小企业的运行结构趋于合理。

  4.理顺体制我国中小企业的体制矛盾主要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目前要解决的还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集体企业的体制矛盾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使中小企业运行的效率低下,难以真正发展壮大,所以,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理顺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 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

  这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但企业的盈利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社会财富的损失反过来又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以中小企业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整体社会效益作为中小企业是否得到发展的标准。我国中小企业运行的3个社会效益目标是:增多财富、增加就业、城市化程度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职工收入,这样可以避免社会资本过于集中,促进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分配,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不断强大,扶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最后,中小企业的壮大,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们财富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二、 战略方向

  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体系,缺少对战略方向的阐述显然是不完整的。本文中小企业的战略方向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几个具体发展方向。

  (一) 发展地域特色型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El趋激烈的今天,只有具备特色的企业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因此,培育和发展地域特色型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方向。各地应按照市场、资源、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体型企业,通过地域特色形成的产业能带动该地域形成产业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 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为国内支柱型大企业和国外大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可以更好的促进专业分工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大而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

  (三) 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各国的经验来看,科技型企业是中小企业发展较为成功的企业,它在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开发一批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成果,促进一批院士专家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补充

  (四) 发展就业型中小企业我国的工业不够发达,劳动力富余,就业困难失业人数的增加,会带来巨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利于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因此,要根据我国各地的特色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收富余、下岗职工和农村的

  剩余劳动力。同时还应重点发展社区(

  村)企业,这些企业立足本地,服务本地,科技水平要求不高,但生产廉价的商品,这也是就业型企业拓展自己发展空间的领域。

  (五) 发展外向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可以产生几个方面的作用:① 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子,使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参与我国的工业建设;② 更多地利用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③ 带动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为增加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创汇创造更好的条件;④ 使我国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所以我国应充分利用加WTO的带来的机遇加快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六) 发展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在于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质量的提高 提高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质量的重点是加大企业的改革力度,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

  答案补充

  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放松对它们的限制,让其有自由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为其尽快减负,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平等的一员。

  (七) 发展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推动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资金来源问题+这类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政府的扶持性资金;二是来自社区内的共同集资。如果地方经济发展较快,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比较容易筹集到资金 只要企业的项目有发展前景,比较容易得到政府资金的扶持和居民的支持,通过共同集资的形式筹集到所需资本。

行政管理论文4

  摘要:在信息量飞速增长和传播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行政管理方面的应用有着深刻认识,它不仅影响到一个企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还对其声誉有着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就对办公室行政管理服务理念的创新出发,以电力单位中行政管理服务为例进行简单探讨,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办公室行政管理;服务理念;电力单位;创新

  在我国社会飞快进步的前提下,我国办公室行政管理发挥出重要作用,它是我国各个企业单位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保证企业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正常交流和工作的中心枢纽,所以办公室行政管理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电力单位的办公室行政管理是更为重要的,它对部门员工有着更高的要求,员工不仅具有应对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要保证用电的安全性,并且还需要根据相关的政策调整和发展方位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办公室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效率。

  一、对员工岗位职责进行再细化

  对于电力单位来说,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一般是比较时效性的,但是在大多数企业的办公室岗位设置中,有很大一批岗位的设置存在着随机性和任意性等不好的现象,这样很容易使得办公室岗位在利用问题上出现重叠、不衔接等现象,不仅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大了办公室人力成本的提高。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办公人员在办理事务中出现了某些问题,便很难对其进行责任处理,这样不仅会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难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单位部门的长远发展,尤其对于电力单位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将会更加的麻烦。另外,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事务中,不明确的岗位职责将会导致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从而大大降低办公室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在对办公室职员的岗位设置上,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员工职务进行合理分配,此外,也要多注意对不同的工作性质进行不同的岗位划分,对各个岗位职责进行再细化,如设置出办公室专门为领导服务的`工作等,使其变得更加有序性和规范化,从而实现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由繁到简的工作模式,进而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性。

  二、对员工实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电力单位虽然不同于其他教育单位,但是对于单位部门的人才教育理念基本是一样的,在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而在某些工作单位中,我们也应该注重以员工为主体,即办公室行政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此前提下,对电力单位部门的员工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培训和教育,其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此外,当时时代发展的核心就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去更好地培养人才是眼前十分重要的话题。当然,现阶段我国企业单位中的上下司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是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主体的,尤其是在服务型行业领域。在企业单位中,我们要正确认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那些被管理者不仅仅是被教育和被管理,更重要的是被服务,那些管理者应该多加重视向个体化教育方向的转变。对于电力单位来说,我们必须要做好城市的电力工作,因此,我们必须要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端才能的人员,进而将工作做得更好,同时这也是一项比较长远的任务,但是要想提高企业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教育以及服务。

  三、加强员工服务的主观性

  办公室行政管理服务理念不仅是要求员工对领导提出的方案进行简单的服从,而是应该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对单位部门提出的决策进行强化、完善等,从而更好地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仅可以为领导分担忧愁,更能使得工作富有创造性思维地去开展,因此,我们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去增加员工的主动性。在主动的前提下,员工们会积极地去深入调研,并且为管理者提供准确可靠地消息,甚至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使得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单位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策略和发展规划,有助于实现企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而被动则是员工仅仅完成管理者交代的日常任务,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这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单位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极培养员工的主动服务意识,这样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更加富有积极性,并且可以掌握更多的工作经验,促使员工去主动地探索和发现规律,这对提升自己的实力以及企业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四、促进员工形成服务与决策相统一的理念

  无论是在电力单位还是其他工作单位,办公室都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机关,办公室管理对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多加注重对办公室行政管理的完善和创新,使其服务更加趋向全面性、系统性,在办事过程中,要从各方面注意,保证其服务的优质性。例如在领导提出决策方案时,员工要积极地为其决策提供自己的见解;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员工除了执行自己的行驶权利外,还要积极地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和应用;最后,在工作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并将出现的情况向管理者进行积极地反馈。此外,办公室人员要注意多进行信息考察和调研工作,加强各成员之间的联系,便于各工作人员在解决领导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上能有更好地表现。再者便是要充分利用员工的监督权力,促进管理者所决定的策略能够很好的落实和执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工作更加实事求是,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五、结语

  总之,办公室行政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影响,同样在电力单位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办公室行政管理服务理念进行再创新和发展,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更好地提高,进而加快企业的发展以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吴萍.深改背景下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1):26.

  [2]史晓辉.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xx,(10):47-48.

  [3]谢雯,杨小君,王涛,郭辉.开展创新管理提升培训服务效能——国网江西电力培训中心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xx,(36):67-70.

  [4]秦峰.优化服务创新管理树立电力营销新理念[J].内江科技,20xx,(11):39.

  [5]王楠.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及完善对策[J].今日中国论坛,20xx,(15):125+127.

行政管理论文5

  高校行政管理在优化育人环境,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学生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现状,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模式,不断满足社会、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建设和谐校园。

  高校的行政管理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的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

  所以高校行政管理在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本质是培养人才。由于大学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与学生间差异的增大、对学生管理服务形成了很大的压力。第一,大学生的职业诉求和人生规划的变化以及教师的差异,也为高校行政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第二、高校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具体表现为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以及个人生活不适应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这使得学生管理服务的任务更为繁重,二者之间的协作,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效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1.体系不同

  高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管理系统不同,工作队伍各自独立,高校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沿袭一套固定模式:如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工会等等,这些都是侧重于思想组织上的管理,和教学关系不大,更似乎远离学生。而学生管理是由主管领导、学生处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是两个不同的工作体系。

  2.缺乏沟通、互不了解

  行政工作管理的人员没有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接触学生时间少,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不了解行政相关管理工作,两项工作既有交叉,但工作性质、内容、方式等相互独立。

  二者最终工作服务的对象都是学生,两个系统的工作应该是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但实际运作中,总是或多或少出现对一些情况,模凌两可,互相推诿。如果二者之间可以协调配合,必将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总体目标的一致性、工作对象的统一性在客观上要求这两个作业群体在工作上相互促进,形成积极的协作关系。

  二、高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协作的必要性

  高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协作服务在整个高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对高校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服务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重视二者的协调协作,才能避免管理资源的浪费。通过协作能够使二者达到双赢,使学生培养管理体系更加科学。

  三、高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协作的原则

  1.规律原则

  各高校的办学方针都根据自身实际出发,高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协作不能脱离各高校自身的办学方针。例如,研究型校和高职型学校的协作模式应该是有差异的。因此,协作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必须符合学校总体运行规律,能适应学校各职能部门管理模式的需要。二者协作,需要高校领导者的重视和参与, 从而形成长期有效的协作。

  2.自主性原则

  高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职能上有较大的交集,但不能说明两者就可以相互替代,更不能简单地把两者混为一谈。在立足高校办学差异的前提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安排和工作协作。如学生组建的管理委员会有权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教学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情况等向学校教务部门反映并要求及时作出反馈,协助完成学校教学事务的具体管理工作。除此以外,学生组建的宿舍管理委员会、膳食管理委员会、网络管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都可以在充分汇集学生意见的基础之上代表学生参与各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全面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统筹利用资源,充分利用管理的互补、互助、协作性,力求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3.以人为本原则

  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心智较为成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期望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学生自我管理、学生活动等方面。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权、决策权、评价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满足和实现。大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会涉及方方面面,大学生的发展也需要各方面的教育和支持。要求学校涉及学生的各个部门,树立起学生为本的核心思想,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大对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力度,建立课堂内外多方位管理体系,实行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育人管理模式,即广泛调动、充分利用各层面管理育人的积极作用,多渠道收集教学信息,确保教学反馈信息的畅通和管理措施的落实,有效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等功能,尽可能消除质量隐患,最大限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四、高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协作的方式

  1.资源共享

  校行政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服务部门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资源整理和传递,实现信息资源等共享。部门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为两者的协作创造前提。工作时可在议事等方面采取联合办公的`方式.为工作人员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相关情况提供参考,实现教师、管理人员、学生之间的信息对称,已成为高校管理中迫在眉睫的重大事项。

  2.拓展能力

  校园文化开展,可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处世方法、合作能力。通过举办歌咏比赛和合唱、合奏等活体活动形式,使艺术教育价值展现,让学生懂得协作配合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统一意识和共同情感的团结的集体,而且个体会自觉自愿地接受规范纪律的约束,从而形成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实践架设平台,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活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三项基本任务,有益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3.加强协作

  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协作服务,工作队伍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协作机制下的工作服务则要求有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来开展协作机制下的各项工作,要求对原有队伍进行相关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部门之间协调办公的能力。

  4.学风建设

  以教风学风建设为协作的中心高校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但教风学风建设始终是不变的主题,高校的各种管理工作也都围绕着教风与学风的改善而努力。协作机制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服务,要求对教风学风齐抓共管,以教风的改善实现学风的优化,以学风的改善推动教风的提升,最终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服务的良性协作和深化。高校可以根据办学方向和办学条件,在尊重办学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协作服务途径,实现教风学风的优化。通过实务工作中的不断创新,紧紧围绕教风学风建设,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对日常事务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也会有更高的效率,最终实现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大学生的目标。

  高校运行机制下的行政管理,是服务于全校师生的服务型工作,学生部门管理工作更是各高校教育工作的基础,在实施和管理个过程中,要立足服务、协作,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提高优质服务为首要职能,完善各类服务体系、制度。高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的协作途径多元化,只有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模式,不断满足社会、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建设和谐校园。

行政管理论文6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税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行政管理的落实和执行要做到科学化、精细化,避免粗放式的管理,全面提高税收管理水平,把税源建设工作做的更好,做到征管节约高效、应收尽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关键词】税源建设;行政管理;和谐税收

  税收管理是税源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税收和税源建设任务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管理出效益,只有按照强化科学管理的要求,完善税收管理体制,夯实税收管理基础,全面提高税收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把税源建设的工作做的更好。

  一、新形势下对税收行政管理的要

  根据党在中的报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今后工作重点,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财政收入为后盾。目前财政收入以税收为主,其中95%的收入来自税收。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对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有明确深刻的了解,认真学习精神,并将其融入工作实践中,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要认真切实执行,工作中要不断探索创新,为税收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国税收管理一直坚持依法进行税收管理原则,税收管理工作必须符合税法及其他相关规定的要求,这也是现代税收管理的核心。税收实体法有效执行必须依靠税收管理,依法治税的关键也在于此[1]。税务部门要始终坚持贯彻依法治税,并不断努力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依法进行治税和税务征管。

  二、有效解决征纳矛盾

  税收管理最主要的矛盾为征纳矛盾,该矛盾的解决有助于税源建设。目前,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利益分配的相关关系理顺清楚是有效解决该矛盾的关键,因此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加快税费改革步伐

  我国现行的税费制度越位情况十分严重,造成纳税人税费负担沉重,我国纳税人的总税负已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居民的平均税负水平。改革税收管理要以清费立税为重点并不断深化。废禁全部无依据的乱收费、乱摊派项目,清除所有无法可依以及无正式行政文件的收费项目。清理整顿现行的各项行政性规费,对各项目认真调查研究,禁止不合法、不合规的收费。

  2.加快步伐建设公共财政

  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向纳税人提供的公共产品数量和质量也被要求提高。因此,改善征纳矛盾的关键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而编制公共预算,增加透明度和法制度是建设公共财政框架的核心。依法编制并执行公共预算,及时向公众公开预算计划,自觉接受纳税人监督,将各级政府对财政支收的暗箱操作严厉杜绝,增强纳税人对政府的信任,使其认识到经济发展依靠税收的重要性,改变原来的负担认识。从而较大程度的缓解税收的征纳矛盾。

  3.强化服务纳税人的理念

  我国目前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尚不足,欠缺法律法规等强制性的法律保护,税务机关的官本位意识也很强烈,服务纳税人的.思想尚未从根本上建立。我们必须加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法律建设,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修正。还应从根本建立服务纳税人的思想,不空喊口号,将服务思想落实到工作中,真正落实新税收征管法,使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还应当将纳税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建立完善服务制度和体系,加强建设各配套设施,多方式鼓励纳税人监督税收管理[2]。

  4.严格税收执法

  要使征纳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严格执法进行税收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税收管理工作中,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进行执法,对执行实践中有法可依和执法不严的矛盾有效解决,对待偷税漏税的纳税人,要一视同仁,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严格执法,以法律制裁所有偷税漏税逃税的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出现例外。严格执法是保证税法对全体纳税人一律公平的关键,只有严格执法才能够认真落实税制设计的初衷即公平原则,是广大纳税人依法进行公平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不会再出现人为的不良竞争。

  三、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实现的途径

  1.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推广实际是完善发展多年来的征管改革

  税收征管改革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和改革,各级税务机关所积累的经验十分丰富,其所拥有的改革成果也十分具有价值,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大批的优秀干部,这些都是推进现代税收征管建立的基础和重要财富。对多年的税收征管改革成果进行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对他们给予相应的重视,使其在推进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事业中发挥其作用,使得建设中不必要的浪费和投入大大减少,使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保持连贯衔接性。

  2.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推广和建设必须以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为基础

  税收征管的改革以及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因此必须大力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和专业化之间的关系处理至和谐状态。此外,还要将征管软件进行统一,软件应用的步伐也要加以统一,在推广中药注意征管软件的兼容性和差异性之问题,区域之间的差别如城乡之间、税源集中与分散的差别等也要认真考虑,经济发达区和相对落后区的实际情况也应是统一征管软件的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只有如此,才能够很好的使征管软件符合征管实际情况,提高征管效率。

  3.重组征管业务流程

  信息化的要求使征管业务须依征管业务流程进行,工作重心是管理信息流。所以要以纳税人管理的信息流为业务依据对征管业务的流程进行重组。要对税源监控加大力度。税务机关对应征税款的规模和分布等情况的掌握是以税源监控信息为基础的,税源监控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体系了征管能力和质量,为税务部门征管税收提供大部分信息。对税源户籍、财物核算、资金流动以及流动额等的管理为此项工作的核心。业务重组方面,在对税收征管业务程序以及内部的管理程序进行设计和优化时,要以流程管理为指导思想,业务流程要与征管信息系统向匹配,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信息化征管模式的目标。税务机关方面,部门间要不断加强配合并增强协调能力,采集、传递、存储及加工利用信息的流程要严格规范,保障信息数据库标准、真实、有效,计算机的处理功能和网络传送功能从而得到充分应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进而可以有效运行[3]。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健康发展必须依靠良好、有序的税收环境。税务部门要达到为国聚财、为民执法的目的必须对纳税服务进行改革和优化,促进税收征纳关系和谐。实现和谐税收不仅是税收部门进行税收征管、为国家财政收入提供保障的需求,也是方便纳税人、减轻纳税人纳税负担的需求。和谐税收利于征纳双方有效沟通交流,也使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护,体现社会和谐。以依法治税贯穿指导税收工作是现代税收制度的内在要求,更是党依法治国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充分体现了税收的社会主义本质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参考文献:

  [1]李中华.税源管理控制机制的国际借鉴与创新[J].生产力研究,20xx(04).

  [2]杜平,朱万鹏.我国税收快速增长的原因探析[J].时代人物,20xx(08).

  [3]蓝春娣,任保平.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的综合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xx(05).

行政管理论文7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世界,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工商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的一个管理部门,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创新工商行政管理思想,创造性地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效率,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更好更优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20xx 年6 月22 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会工作 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的若干意见》,7 月27 日周伯华局长在庆祝中国工商学会成立20 周年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些重要文件、讲话对今后一个时期工商系统的理论创新和学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创新工商行政管理思想的大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在调节我国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方面的基础地位进一步确立。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此相适应,为了更好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思想和行为举措必然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创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就开始政府管理改革和职能再设计,经过多方面的探索,传统的重管理控制轻服务、“以政府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向注重公共服务、满足人民需求为中心转变。我国政府管理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国民收入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势必要求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转变管理思想,创新管理行为,由管理控制型向公共服务型方向转变。在当前国际国内行政管理改革的大背景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然也要求向创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行为方向大步迈进。

  2 创新工商行政管理的核心

  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完成好工商行政管理在新的历史阶段担负的重要职能,必须在已有的创新改革的基础上,全面创新工商行政管理。

  2.1 创新管理思想

  当前形势下,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都在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职能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应主动更新服务理念,主动完善服务决策,主动创新服务方式,主动提升服务层次,努力创造服务特色品牌,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的转变。

  创新工商行政管理思想,首先,一定要改变市场的监管理念,不断创新监管服务的机制。要树立服务于统一、开放的大市场的观念,克服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多年管理集贸市场形成的许多传统意识,敢于监管、敢于拼搏,遇到问题能够迎难而上,真正做到了树立执法为民,勤于服务的理念,真正为创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而努力奋斗。

  其次,要树立法制观念和强化依法行政的意识,克服管理中的随意性,将工商行政管理真正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没有好的依法行政理念,就难以创新监管机制。因此,一定要坚决纠正那些“高人一等”、“不服也得服”的特权思想,要礼貌执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同时还要坚决杜绝执法不公、徇私枉法、滥用 职权等现象,真正做到严明执法、廉洁执法。

  最后,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不断创新,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设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造过去那种传统的监管方式和方法,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等科学手段来武装监管执法队伍,提高管理效率,真正的为工商发展服务。

  2.2 创新管理方式

  过去的工商行政管理比较程式化、僵硬,管理和市场主体衔接不够紧密,存在着种种问题。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商行政管理应当创新管理方式,以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为价值取向进行机关内部革命,实现服务流程再造。努力实现服务流程从串联性、分散性、手工式向并联化、集成化、电子化的根本转变,从而提高服务的绩效。

  创新管理方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比如,过去办理工商业务,往往要经过几个工作人员、几道服务窗口、费时几个工作日才能办妥。对此,应本着“以民为本,便民为先”的原则,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推出“一站式服务”,开辟工商登记快速通道。过去的工商管理方式主要是“背对背”的服务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就要将“背对背”管理方式变为“零距离”服务方式。主动问计于企业、主动问需于投资者,主动深入企业尤其是规模企业征集服务需求,听取企业反映经营困难,不断推进所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过去的工商管理主要是窗口模式,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工商管理方式要全面推行网上服务,开发网上工商业务办理系统,创建网上虚拟办事大厅,加快实施的“在线预约、线上发证、在线申办”,以及“单一窗口”的“一网式”等公共服务,使办事人单位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网上准确、快捷、安全地办理各项工商业务,为办事人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的服务。

  2.3 创新管理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最接近实际经济利益的`单位。一套严密、合理、人性化的自身管理制度,更是直接关系社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建设廉洁勤政的廉洁型机关,是创新管理制度的核心。继续推行工商干部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工作,加强干部警示教育,廉政文化建设,完善政务公开,建立科学有效的、充满活力的风险点管理措施和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和权力的正确运作,是创新工商行政管理制度的保证。具体措施比如可以表现为,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共显眼位置设置电子屏,每天播放廉洁守则、格言,播放反腐倡廉的宣传材料,播放廉洁勤政的典型案例等,对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无时无地的 教育宣传,起到潜移默化的管理作用。

  与此同时,加大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创新力度。各级 工商机关要深刻认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把依法行政和服务 发展有机相结合,完善登记法律制度、不断创新行政审批制度,不断探索解决难点、 热点问题等,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此外,随着信息化的到来,还应该加快传统服务方式向现代服务方式转变的步伐,主动与企业发展对接,逐步实现网上互联审批、年检、查询和办照等功能,提高审批效率,为企业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提供畅通的“绿色通道”。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每一个工商干部要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主动把服务要求、服务理念深入心中,把服务人民作为自己 工作的根本。可以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赋予各地工商所相应的权力,建立完善“ 经济户口”制度,更好地为当地企业服务。同时,县市监管部门与工商部门要上下联动,并运用现代手段,按照“落实辖区管理、实施主动巡查、加强动态管理、强化综合监管”的思路,加快制度建设,推进市场巡查规范化等方式,加强企业监管。

  3 构建工商行政管理 文化氛围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讲究一个氛围,工商行政管理也不例外。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总体思路,工商行政队伍建设必须加强 政治理论学习,打好基础,提升整体综合素质,提高队伍的整合力、战斗力和集体凝聚力,打造一支让企业满意、人民满意以及政府满意的高素质的工商行政队伍,用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来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再创新。

  首先,构建工商行政管理文化氛围,就要培养学习型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而这最关键的是要完善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制度。创新用人的机制,加强干部的交流,让更多的干部在多岗位锻炼,施展自己的才干,同时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按照德、能、勤、绩等衡量标准,任人唯贤,用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能上能下、优胜劣汰,有能者居之的用人机制,促使工商行政队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队伍的整体合力。

  其次,每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者必须摒弃陋习,不断充电,养成自我完善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每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采用多种的学习教育培训形式,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以及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综合业务水平。一种学习的方式,一种新的思维习惯,让他们都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努力打造法制型、服务型、和谐型、创新型、廉洁型“五型工商”的高素质队伍。

  最后,重视工商文化建设,还需要以人为本,坦诚相处,促进和谐互助的人文氛围,强化队伍的凝聚力量。尤其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有效率的行政管理队伍,除了过硬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提供优质的文化建设,用实际行动学习和实 践,严格教育、监督、保护、查处四个职能,确保全局干部的廉洁性。坚持不懈地开展“卫士行动”,加强对干部世界观的改造,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树立公仆观念,杜绝腐 败的问题发生,强化爱岗敬业意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此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因此,还要抓基层党 组织建设。保证工商行政管理最前沿的各个基层工商所能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工商行政管理文化氛围。

  创新永无止境。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创新意识,主动为工作创新创造条件,努力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创新氛围,把创新成果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能力。

行政管理论文8

  摘要:中国的传统茶文化历久弥新,经过上千年的洗礼,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社会适应性。传统茶文化发展至今,不断融合各个时期的文化精髓,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的高度聚合体。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得出指导工作的道路。本文旨在研究传统茶文化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简单地分析了当前高校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问题,分析结果对高校行政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理论;高校行政管理

  传统茶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直到现在对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以及行政管理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茶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一种完善的思想体系,包括利益、哲学和品德等各个方面,在传统茶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一种和谐思想,这一思想对于现代高校行政管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1]。高校在行政管理中由于各种问题,导致内部环境不稳定,行政效率低下,促进内部和谐已经成为了高校行政管理最大的目标[2]。因此,本文旨在研究传统茶文化理论在高校行政管理的实践意义。

  1传统茶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传统茶文化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融合百家思想,兼收并蓄,呈现着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传统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同样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饮茶,并将茶写进诗词歌赋当中,以此来表达自己高尚的人格。后世学者研究古代的诗词歌赋,都能从中找到茶文化的影子。在茶文化的浓厚氛围之下,人们对于天人合一的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厚,所谓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和谐,内心与外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传统茶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乃至整个国家的管理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好的行政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但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目前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分析如下:

  2.1资源没有合理利用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它所拥有的资源是非常所得,但是它可利用的资源却又非常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规模和质量,因此高校需要重视资源的利用,增加资源的利用空间,整合分散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但就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来看,尚不能承担起一个高水平的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很多的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潮流。学校应当结合传统茶文化的特点,从茶文化中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

  2.2工作效率低下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具体情况如校内的一些机构众多,手续繁琐,责任不明确或相关行政人员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这些都是导致行政水平低下的原因。另外,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需要众多的行政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但是目前行政管理人员内部呈现出一种不和谐的状态,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高校领导需要就此问题从茶文化中吸取和谐统一的理念,解决行政系统内部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对于行政机构冗杂的问题,职责分的过于细致有时并不是一个好的行政管理方式,校方需要借鉴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剔除掉一些多于的部门,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

  3传统茶文化理论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实践意义

  为了促进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将传统茶文化的核心理念融入到高校行政管理当中。在进行管理当中,将茶文化的想关理念适当的融入到部门管理当中,可以有效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关系,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3.1促进和谐的行政管理理念的形成

  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理念还保持着一种相当保守的理念,这对于建设行政部门内部无疑是非常不利的。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教师和行政人员,为了保证人员间的相互尊重,就需要管理部门的高层积极引进传统茶文化的理念,在茶文化思想的氛围下,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行政管理人员自主参与到行政管理改革当中。同时,学生在此氛围之下,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3.2有利于促进行政管理内部的和谐

  在长期的高校行政管理过程当中,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似乎已经发生了偏移,忽略了为学生以及教职工服务的根本目的。并且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很大程度上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因此,在行政管理当中融入传统茶文化的理念,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型传统茶文化的想关知识,提高传统茶文化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行政管理人员内部的问题,促进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和谐。

  3.3营造更佳的工作环境

  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每天需要处理全校各种琐事,每一位行政管理人员都感到压力巨大,不堪重负。因此在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设中引进传统茶文化的理念,有助于缓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压力,提高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工作当中,鼓励行政管理人员参加传统茶文化知识的相关培训,提高文化素养。在工作闲暇之余,可以捧一杯香茗与同事闲聊,放松心情,使行政管理部门内部不再是机械化的工作,而更多的是人情味,营造出一种舒适、放松的工作环境。

  3.4促进合理的评价机制

  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教师、学生一样,每个学期都要进行相关评估,以此来查看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工作业绩进行考究。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评价机制如果不合理则会引起行政管理人员的负面情绪,降低工作效率。为了建立合理的而评价机制,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层需要积极引进传统茶文化的相关理念,使行政管理部门的评价机制更趋近于合理。

  4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传统茶文化的理念与高校行政管理理念高度契合,这就意味着它确实是可行的,具有相当的实践和研究价值。我国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我们要基于这些问题,将传统茶文化的内涵融入到行政管理当中,确保行政管理体系的合理性。

  4.1建立传统茶文化思想的融入机制

  近年来,随着对茶文化的重视,我国高校也可开始探究转变行政管理部门的路径,那就是将传统茶文化思想融入到行政管理建设当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的领导者必须充分考虑传统茶文化的内涵,思考如何将抽象的茶文化融入到具体的行政管理建设当中,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道路,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大都是为了服务学生和教职工,但是逐渐忽略了这一点。因此需要建立传统茶文化思想的融入机制,促进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4.2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学习茶文化知识

  为了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水平,领导者需要积极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去学习茶文化知识。在现代的思想下,高校领导往往更加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素养,以及精神需求。为了解决这一行政管理中的弊端,管理者必须要组织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传统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才能将传统茶文化思想与现代行政管理相融合,形成一种完善的行政管理系统。行政管理人员才能更好地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4.3注重行政管理人员的精神需求

  根据现代的以人为本的观念,无论从事哪种行业的工作,都比较重视个人的发展。因此,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重视每一个人的精神需求。了解每一个人在工作中的预期,以及相关的一些想法,积极引导工作人员开口说出这些内心的想法就显得十分重要。行政管理者就需要借助传统茶文化的理念,培养出一种舒适的氛围,引导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4.4设置合理的行政管理评价机制

  传统的行政管理机制的评价是非常单一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仅凭领导的喜好,这对于一些有能力的行政管理人员无疑是不公平的。因此,这种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我们必须要借鉴传统茶文化的模式,针对不同的部门,制定不同的目标以及评价标准,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5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一直面临着结构混乱、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并且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各大高校因此头疼不已。随着传统茶文化思想的进一步传播,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问题得到了转机,通过从茶文化中吸取精髓,将其与行政管理结合起来,可以有效促进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3]。综上所述,传统茶文化的理论在促进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发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值得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化.从中华茶艺大赛谈对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的教学思考———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xx,14(12):1,96-197.

  [2]庄严.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融入与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xx,38(2):193-194.

  [3]刘富才,蔡烈伟.基于茶文化资源优势下的闽台交流合作策略——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xx,25(32):30-31.

行政管理论文9

  教育行政管理是关系到学校有效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一直以来教育行政管理受到传统模式的禁锢,导致教育行政管理水平不容乐观,甚至传统的理念与方法逐渐成为管理改革中的禁区,在开展教育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管理职能加以分析与探究,并针对当前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变职能,只有真正做到这几点,才能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的有序发展。

  一、确立正确的教育督导督政制度

  在教育行政部门所发布的文件中,教育督导主要是指按照国家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进行检查。其中我国教育督导的任务包括两种,其一是督政,其二是督学,无论哪一种类型,均是当前教育行政监督的主要手段,并且也是顺应我国国情以及教育改革实际发展需求的主要手段。一直以来,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主要采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该模式下监督与调控得到淡化,积极看待督政工作,可以避免在决策、指挥以及管理中出现误差。换言之,督政同样是弥补教育行政管理缺陷的主要问题,因为在传统模式下,经常会出现“管不到,抓不了”的局面,通过教育督导,可以密切上下级部门行政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能够使政府部门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构建高素养教育行政管理团队

  依据相关文件内容可知,在新形势下学校应积极明确教育行政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实施依法治教,构建教育行政管理团队。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对教育采取宏观管理,比如立法、拨款、规划、评估、政策指导等。另外,作为主导部门,政府部门的职责是为教育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保证教育方针的有效实施,并且要从根本上保证每一所学校办学方向的明确,对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办学行为加以规范,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实现对教师以及学生自身权益的维护。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加强教育宏观决策的探究,不断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以及民主化,不断培养新的人才,构建高素质的教育行政管理团队,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如此一来,才能不断健全教育督导机构,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三、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需具备综合素养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我國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得到了创新发展,并且面临机遇与挑战,要想真正实现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就需要保证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素养,尤其是相关领导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及政策水平,还要对工作方法有所了解,要对行政策略有所认识,具备沟通协调的能力。除此之外,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在调整人事制度之后集体领导备受关注,集体领导需要做到刚柔并济与协调互补,比如集体领导均为性格比较急躁之人,那么则会出现针尖对麦芒的不良局面,如果集体领导中稳重型领导者比较多,那么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左顾右盼现象的出现,甚至还会出现举棋不定的不良局面。所以在此发展趋势下,需要不断提高教育行政管理者的综合素养,加强专业技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四、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是希望领导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形态,并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其管理效率。此外,领导艺术是教育行政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需要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除此之外,领导艺术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篇幅有限笔者仅从以下三点出发:

  (1)在处理上下级关系的时候,需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2)在积极贯彻民主参与理念中,不可固执己见,需要听取与采纳不同的意见。(3)需要积极调动全体成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且还需要做到宽容,对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平等对待,要做到泾渭分明,实现团队的团结。

  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便是要弄清楚工作的范围,要制定相关的内容,还要不断强调领导艺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保证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笔者相信,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促使教育行政管理取得良好的成绩,才能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的创新发展与可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闫静.如何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J].中国外资,20xx(16):250.

  [2]程志.行政领导艺术的重要性与提高途径[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3):13-16,52.

  [3]王瑛,贾义敏,张晨婧,等.教育信息化管理实践中的领导力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xx(2):13-24.

行政管理论文10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的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让政府的行政管理变得更加透明化,还让行政管理的效率变得越来越高,让政府各项事务处理的效率变得越来越高,政府办事效率的提高也加深了政府对社会的掌控力度,对社会的稳定性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就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作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更进一步的促进行政管理的发展,让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掌控力度得到加强。

  关键词:信息技术;透明化;行政管理

  我国行政管理所涉及到的方面是非常广泛的,行政管理事务也非常的繁杂,这就使得政府对行政事务进行处理的效率并不是非常的高,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让管理的效率得到了提升,还让我国的政府变得更加现代化,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得到了增加,让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群众能够更积极的参与到行政管理中,让我国行政管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政府行政管理变得更经济、更快速,也使得信息化成为行政管理的一种新的潮流。

  1 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概述

  1.1 行政管理透明化概述

  行政管理所涉及到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不仅包括教育、经济、社会秩序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方面,在行政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渐更多的开始在行政管理中應用一些信息技术,这种方式毕竟让行政管理的领域变得更广泛,还让行政管理变得更加透明化,公众能够好的了解政府的行政管理,让行政管理的效率变得更高。

  1.2 信息技术概述

  现代社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了,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手段来对信息进行更好的处理和管理,在通信和计算机的领域应用的是最为广泛的,主要被用来开发和设计信息技术软件,信息技术有着非常多的优点,信息技术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信息技术进行识别、变换、提取、分析等,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1.3 信息技术作用于行政管理

  政府对社会事务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如:(1)过度的政府主导损害公民参与权;(2)轻率的暗箱决策损害公民知情权;(3)欠缺的制度保障损害公民表达权;(4)堵塞的反馈渠道损害公民监督权等。

  2 信息技术对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作用

  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实现方法:

  “行政管理者,是公民信心和希望的实现者”。由于行政管理活动是一个包含计划、决策、执行、评估、监控等活动的动态循环系统,结合其生命周期的特点,可以归纳出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实现方法至少包括:

  第一,公告。公告提供了民主必需的公共知识,例如日程安排,如果公众对行政管理活动的时间、地点没有足够的了解,可能降低行政管理活动的公众参与程度。公告内容,除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均应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

  第二,参与。公共参与,可以取得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起初不能理解的政策决定。举办听证会,使政府官员与公众面对面交流,决策与执行更会贴近现实;公民代表通过市民论坛可以纠正偏离事实的计划错误,提供预决策信息。

  2.1 总体支撑架构

  行政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周期,在整个循环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行政产生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政府管理的目标,在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信息进行规划来进行信息的决策,在进行决策执行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对信息进行再决策,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实时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对行政管理的透明化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才能让信息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状态,让行政管理透明化得到更好地发展。在行政管理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反馈,让行政管理变得更加科学,信息化在行政管理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去构建一个完整的行政管理框架,让政府的管理部门能够更回去奥德和群众进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行政管理中的人为因素的干扰被有效的削弱。让行政管理变得更加真实、客观。

  2.2 支撑的差异性

  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对于行政管理透明度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信息技术行政管理之间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监督、记录等对于信息技术的类型是没有什么具体要求的,而行政管理中参与功能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参与中对于稳定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2.3 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现实意义

  结构重塑。在新型行政管理格局中,纸与笔,这种传统信息处理工具逐步被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甚至一体机代替;信函、电报等传统通信模式逐步被互联网、软件工具所取代。

  3 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3.1 可能阻碍发展中国家建立现代民主政体

  必须明确信息技术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介入范围、强度和方式。“网络发展有强化官僚统治的趋势”,信息技术全面介入行政管理可能使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变得容易,进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更深入、更广泛地干预公民的正常生活,以至破坏个人隐私和自由。信息技术从正面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信息技术由“多数人统治”的政府来实施。

  3.2 方式选择失当可能损害政府威信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天然的客观性,不经理性思考,很容易认为所有的行政管理活动都最好以信息技术来支撑。实际上,效率虽然重要,但公平、正义有时更为重要,因为“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不能保证实质公平与正义的具体信息技术的付诸实施,可能严重伤害的政府威信,因此具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有计划地稳妥实施,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充分论证。

  3.3 信息技术的普遍推行可能导致民主的泛滥

  信息技术天然的开放式架构潜在地鼓动古希腊式的直接民主,可能形成“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假民主现象,严重偏离民主的真正价值。真正的民主应当是“尊重多数”与“保护少数”的统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让行政管理变得更加透明化,还可以解决传统行政管理所面临的问题,让行政管理找到一条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让行政管理机构能够更好的去倾听群众的声音、去倾听群众的诉求,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让行政管理变得更加科学、更加规范。进行行政管理建设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结合先进性的技术推动行政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碧红.论信息技术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影响[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xx(14):97-97.

  [2]丁飞洋.信息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xx(19):193-194.

  [3]刘珍珍.信息技术对高校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作用与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6):65-66.

  [4]彭晓霞.信息技术在医院行政管理协同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xx(9).

行政管理论文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观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对建设和谐社会与良好社会风气有重大指导意义。地税部门是国家税收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践行核心价值观对促进地税行政管理建设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任何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都需要思想路线和精神层次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来说就是总的思想路线和精神指导。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强大的邦国在发展的强盛时期必定有较之当时更加先进、优秀的思想、精神作为发展的指向灯,物质文明的发达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建设,这在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地域都是适用的真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层面上的发展和进步是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便是现阶段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核心精神。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进一步清晰地描绘深入改革的蓝图,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积蓄力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税部门的体现

  (一)国家层面。从国家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税部门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大目标上。“富强”是指国家整体、长期持续的富裕,而不是一时不稳定的富裕。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对国民收入提升的保障,国家的富强无济于事,只有国民和国家共同富裕起来,才是国家的好事;“民主”则体现在税法的制定上,纳税人更加广泛的参与到税法的确立中去,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文明”指的是征税的方式要遵从法律;“和谐”为税务机构和企业之间关系的和谐共生。

  (二)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地税行政管理在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自由”主要是针对市场上的价格机制所言,税收要尽量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平等”指代纳税人与征税人双方在法律地位层面上的平等。纳税人既享有参与税法制定的权利,又承担着纳税的义务;“公正”指的是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有半点挑战税法权威的行为;税收改革的最高追求即为“法治”,这不但要求已有税法的普及性,更要求制定出的税法具备高质量,依法征税,依法征收,执法规范。

  (三)个人层面。国家公民个体作为纳税人,有履行合法纳税的自身义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实”“友善”四大美德充分体现了作为纳税人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公民个体的支持和理解,按时缴纳税款是对国家发展的支持,体现了爱国的美德;而征税机关的税务人员依照税法合法征税是“敬业”的体现;纳税人在缴纳税款时遵循不偷税、不漏税、不逃税、不骗税的原则是对待自己也是对待国家“诚实”的体现;而征税机关的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即“友善”对待纳税人。

  三、地税行政管理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发扬好学上进的良好作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学习楷模,践行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课题,要在地税行政管理中践行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深入研究地税行政管理工作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挂钩之处,结合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剖析二者之间的通用理论。例如,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待纳税人要以友善、和谐、融洽的态度,纳税服务不仅体现在和颜悦色,更重要体现在办税的便捷高效上。

  (二)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执法过程中给纳税人树立一个好的干部形象,地税部门执法人员必须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标准来衡量自己,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牢记明镜高悬,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学会认清事情的本质,时刻警惕周围环境,做到自重、自持、自省、自爱,不被邪恶的势力所诱惑,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时刻用爱岗敬业来约束自己。在爱岗敬业上起模范作用,是地税干部职业道德的'重要表现,对于地税部门来说,爱岗敬业主要就是在征税执法的过程中提供给纳税人好的服务、做好地税行政管理工作。面对新的税务改革关键时期,“营改增”的实施给地税部门带来了很多冲击和影响,就此,地税干部必须坚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秉公执法,依法依规办事。

  (四)在行政管理中坚持遵纪守法。遵纪守法不仅是作为地税干部的重要职责,更是每一名公民都要遵守的原则。地税干部在执法的过程中要遵纪守法,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行政管理,不仅为税法的普及和宣传提供了基础,也是维护政府形象维护的良好举措。

  (五)着眼于大局,立足于长远。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税务改革的重点阶段,地税部门在开展行政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眼光放在长远的未来上,立足于整体大局,全面提升自身的行政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主动为纳税人的利益而着想,及时解答纳税人关注关心的问题。将办税服务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继续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长期的社会发展道路探索和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思想,是建设我国伟大社会主义社会的指导方向。地税部门是我国财政税收机构的重要分支,在地税行政管理中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对进一步规范地税部门的工作,树立起税务干部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积极意义。

行政管理论文12

  1 浅析化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2 浅析煤矿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3 浅析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4 关于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

  5 论煤矿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

  6 煤矿安全培训健康发展的意义探讨

  8 煤矿安全培训信息化发展的新动向

  9 煤矿安全文化对员工行为安全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 10 煤矿安全文化量表设计及开发研究

  11 新时期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策略研究

  12 浅谈煤矿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实践

  13 GPRS与GIS在多级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 浅论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问题

  2 建筑安全事故及对策的分析与研究

  3 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4 浅析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与潜在经济效益

  5 建筑安全应急管理的模糊动态响应研究

  6建筑安全监督系统安全管理研究

  7 浅析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制度的现状

  8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建筑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9 建筑安全问题的经济效益研究

  10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初探

  11 浅析高层建筑安全监控措施

  12 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 13 浅议高层建筑安全设计

  14 建筑安全生产差异化监管方式研究

  15 基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的建筑安全监管体系研究 16 浅论建筑装修与建筑安全问题

  17 社区高层建筑安全危机应对措施研究

  18 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1 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问题及监督管理研究

  2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管理研究

  3 在役起重机械的安全可靠性研究

  4 大型起重机械安全预警机制的研究

  5 浅析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问题

  6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检测管理研究

  7 浅析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

  8 浅析起重机械安全隐患浅析及对策

  9 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10 浅析我国机械安全标准化发展现状

行政管理论文13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不到位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转的保证,是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人员的素质高低、业务能力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和高校的未来发展。但是目前很多高校不重视行政人员的能力水平和培训,认为行政工作就是一些日常的接待、处理一些事务性的日常工作,认为谁都可以做好这项工作,因此在人员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个人的性格、爱好和特长等因素。还有一些高校的行政人员是有专职教师兼任的,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行政基础知识很不吻合,他们的行政基础知识几乎为零,缺乏行政管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势必会影响高校的行政管理及服务水平。针对以上这种现象,从事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显得很重要,但是现在很多高校对行政管理的重视不够,很少有专门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即使有这种培训,参与培训人员也很少能够真正学到东西,很多都只是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参加的行政管理人员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这也会阻碍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

  二、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缺乏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目前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考评一直是个问题,因为不同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不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且现在高校的很多考核都是由上而下进行的,都是有部门领导,二级学院领导对自己部门或者学院的职工进行考核,这会存在一定的主观人情因素。在频度上,很多学校对行政人员的考核都是一学期一次或者一年一次,由于时间跨度比较大,单凭行政人员自己写的一篇总结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而且同样是行政人员之间,文笔好的同事可能会把自己的工作总结的漂亮一点,而文笔不好的同事可能就逊色很多,这也不能很好的体现他们所做的工作。

  三、高校行政管理建设的措施

  1.革新管理理念

  随着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越来越日常化,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从这方面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应用和覆盖率的越来越普遍和普及,更是给我们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行政管理工作改革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提高我们行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外行政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不同于物的管理,它是一个活的过程。所以我们也应该不断的革新理念,运用发展和创新的理念来开展工作,特别要抓牢“80后”年轻教师和“90后”学生这两个特殊群体,利用他们的优点和特点,来开展工作,这样就能给我们本有点平淡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新的乐趣和创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锻炼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专业教师因为专业性比较强,社会各界针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比较多,但是针对行政人员的培训相对较少,一般在刚入职的时候会有培训。但是入职以后,行政人员都忙于繁重的日常事务,培训进修就很少了。即使有也只是走走过场,很多人培训期间还要处理很多的日常事务,培训就会被不断的电话打扰,根本不能安心学到系统的知识和本领,培训也会变得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所以培训应该站在行政管理人员的角度,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利于他们系统的掌握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技能,并在以后运用到日常工作当中来,提高工作效率。从整体来讲,应该继续完善系统的管理培训体系。培养行政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在工作中树立职权、责任、服务三位一体的理念。在岗培训要强调终身化,不同水平的管理人员都要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学习目标,为不同水平的管理人员制定出不同的'培训计划,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为全校师生做更好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3.建立过程评估体系,形成对管理人员的奖励机制

  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是一个过程,所以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过程性的工作,就像上面所提到的,很多都是良心活,很难从结果当中体现出工作过程的好坏。所以我认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评估应该提倡注重过程评估。对于考核评价人员的选定,在主管部门领导占大部分比重的情况下,也应该适当考虑课室内人员和同行从专业的角度来对行政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作一个评价;上面说了行政管理其实也是一个服务的过程,那么除了领导同事外,我们也应该适当考虑纳入老师、学生等被服务对象的评议,通过这几方面的综合考虑,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有效结合,客观的做出考核评价。纵观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日常事务和学校整体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和坚实依靠,离开了行政管理部门,整个学校的千头万绪的工作将无法很好的运行和开展,所以一定要重视行政管理工作和直接参与这项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行,只有重视行政管理,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为学校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行政管理论文1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端技术性人才,来满足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人才需要不断地进行管理和培养,这主要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管理部门必须充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制度,从而提高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笔者运用行政管理理论,通过结合现状,对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行政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分析

  本文根据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行政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行政管理的作用进行核心分析。

  一.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较低。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今企业所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些企业往往只注重短期的利益,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忽视了对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的培养。他们只想到对现有的人才进行培养任用,殊不知随着时间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企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后备人才资源。另外,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形同虚设,领导者只看重当前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的结果,却没有注重过程的培养与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落后。在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通常把个人的学历作为选拔的关键,将一些学历没有达到标准的人拒之门外。这种方法往往会忽略丧失掉一部分真正有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我们知道,学历固然重要,但在人才培养的时候,要看重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仅仅凭借一纸文凭就将一部分人才筛选下来,对企业和其个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将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职业操守都结合起来评价,充分地结合动态要素(能力,为人)和静态要素(学历,文凭)来进行管理。

  3.没有辨明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绝大多中小型企业,都会混淆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看似相差不大,但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管理形式方面:行政管理属于静态管理,由企业掌握主动权,员工的岗位安排以及培训均是被动接受企业的安排;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注重整体开发和员工职业规划,培训方式以及内容不断调整,以此充分开发员工潜能。从宏观上来讲,行政管理大于人力资源管理,即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后者应该为前者服务。但往往正是因为这种观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阻碍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是完全不同种类的岗位。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不仅在工作内容上不同,在岗位的种类上,也是完全不同的。行政管理的本质是管理公司的——物,也就是说,主要管理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办公家具、办公场所、车辆、会务、前台等。管“物”,对人的要求最重要方面是:关注细节、责任心强,相对说明技术含量比较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管理公司的——人,非常容易理解的是:由于人的复杂性,管“人”在难度上比管“物”要大得多,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比行政管理岗位,不仅同样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还需要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并且人力资源的有些模块,如薪酬和绩效,都需要经常和数字打交道。实际来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于行政管理,同时行政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导向和决定性作用。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与形式

  回归到理论上,企业行政管理理论是企业常用的一种知识理论。一般来说,这里的行政管理理论,可以具体落实到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当中去,它依赖现行的国家法律制度,也是企业管理中切实有效的一种管理手段,极大地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的行政管理特点有很多,但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实际性。我们知道,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同样地,企业的行政管理也要扎根于企业的实际根本,根据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的发展情况来不断调整,包括制度的完善,程序的细化和规则的优化等等。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对象是企业本身,因此无论如何行政管理理论的应用离不开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其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这是行政管理明显的特点,也是核心所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社会,各项传统的企业管理观念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当下发展的需要,所以更需要企业立足实际,不断改善观念,规范方法,这对企业的正确革新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2.非独立性。行政管理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不管企业采用哪种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着眼于企业的良好发展。在这里要指出,现今社会上的不少企业都是向社会输出产品或者服务,在实现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会对做出对社会的贡献。因此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的良好发展可以为整个社会创造出很大的财富价值和精神鼓励。在行政管理的非独立性特征的趋导下,可以使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尽量减少浪费和污染环境的'现象的产生。久而久之,对企业实现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价值最大化有无法言说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企业行政管理是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的:

  (1)计划工作。企业要既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必须具有计划性,这是企业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保证行政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2)组织工作。企业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工作内容,并将其按性质分类,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管渠道畅通无阻。

  (3)指挥工作。企业行政管理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4)控制工作。企业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督、控制与调整,包括建立激励机制、监督系统和制定奖惩条例并认真执行。

  三、行政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加快观念的革新。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行政管理更侧重于“物本管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要结合“人本管理”的模式。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放在第一位。通过行政管理观念的革新,能够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能让其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为其长期有效的服务企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完善管理制度。良好和谐的竞争环境可以提升的各项素质品格。企业要完善聘任制度,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让人才为了在选拔聘任的竞争环境中为了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价值体现展开良性竞争。长此以往,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机制也会得到优化。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要根据行政管理理论的实际性的特点,挖掘适合企业自身的技术人才,及时创新理念和掌握最新发展趋势,才能实时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发展发挥行政管理的优势成效。

  3.建立优秀的管理团队。企业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的定位,才能建立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只有高效的管理团队才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才能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和缺陷。企业行政管理的最佳化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实施。管理团队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工作,而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是有效实施对人的管理的重要保障。试想一想,若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自身的情况没有完全了解,又如何去给团队中的员工布置各项任务呢?

  4.进行人才资源的规划。具体而言,推行定岗定位工作,有利于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也能显而易见地看出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从而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定岗定位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各部门管理人员对各岗位人才数量和结构有清楚的了解,并对此进行记录分析,通过比较将最合适的人才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优势的最大化。

  5.优化薪酬结构。企业要首先保证薪酬结构的基本稳定。因为如果企业员工的基本薪酬不能得到保证,这会对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造成很大的挫伤,从而导致其消极工作生活,对个人和企业都会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因此企业要特别注意薪酬结构的优化,可以适当降低基本薪酬在总薪酬中的比例。只有这种基本薪酬的物质奖励落实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才会有保障,从而企业的日常生产才不会滞后。与基本薪酬不同的是另一种绩效薪酬,即这种奖励不同于基本工资,是对员工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进行的额外奖励。企业可以适当提高绩效薪酬,这相比于基本薪酬来说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更加明显而且强烈,它能使员工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并对企业产生稳定的归属感。

  6.讲究行政管理的艺术性。行政管理中还有许多艺术性问题,什么时候下达命令或指标、怎样下达、词语如何表达等,都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已。这就要求行政领导善于行政管理艺术,注重管理对象的心理因素、讲究说话艺术、善于把行政命令转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性行动。

  四、小结

  企业的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者互相依附,在发展中相辅相成。企业行政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极大地优化企业人才结构,从而使企业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屹立不倒,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行政管理实务》,李瑛珊,周梁,潘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9月

  [2]《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赵曙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人力资源管理》,加里德斯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4]《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美)劳伦斯S.克雷曼著.孙非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版

行政管理论文15

  摘要: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内部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对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建设;行政管理;创新经营管理;重要性

  一、企业管理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念、发展理念和企业精神等物质财富,现代企业管理中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通过一系列企业文化的形式将员工凝聚成整体,成为约束企业员工的思想准则,但是现阶段中小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有很多问题。

  1.企业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度重视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精神领域的文化建设,有的企业即使意识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比较肤浅,将企业经营的重点放在了生产经营和经济利益方面,对文化建设的规划明显不足。

  2.企业对文化建设认知过于肤浅

  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是协调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但有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注重表面工作,缺乏深层次、有内涵的文化特点和企业精神建设,这种肤浅的文化建设过于片面,不能代表企业发展精神和观念传承,很难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定未来长远的发展规划,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协调好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引导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整体性。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企业文化反映企业精神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人才管理,引导员工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工作态度,进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和文化进步。

  3.企业行政管理中文化建设薄弱

  文化建设是进行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很多企业制定严格的行政管理制度却忽视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用严格的行政理念管理企业员工,很难获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我国很多企业受融资方式和管理者经营模式的影响,制定企业工作决策和发展战略时片面地从眼前利益考虑,很少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集思广益的听取员工意见,以至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这种企业管理模式较多依靠高层管理者的意见,不存在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不能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也阻碍了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职能的作用,更是约束企业战略发展的障碍。

  二、文化建设对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

  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企业全体职工集体统一思想,对经营目标和企业发展精神达成共识。企业的文化建设正是这种统一共识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在企业长久的发展道路和经营模式中形成独特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准则。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激励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推动企业进步的同时还可以推动社会文化进步。

  1.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及人才选拔方式

  传统的企业人才招聘方式只考虑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和教育知识水平,现代企业在招聘时应结合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考察应聘者的兴趣爱好、工作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符合企业文化发展需要的员工,在工作时更容易融入企业工作氛围。一些企业依靠严格的行政管理制度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很难获得员工的认同,不利于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文化建设可以起到调和作用,代替企业行政管理制度在无形中约束员工的行为,增加企业凝聚力。企业进行员工教育培训时,如果过度关注业务能力培养而忽视推广企业文化,会使新员工在入职时只重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却忽视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和认同,导致企业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难以理解企业管理政策和发展理念,阻碍企业经营发展。

  2.对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

  绩效考核模式是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方式,企业绩效考核需要以企业文化为指导,为员工制定绩效目标和工作方向。企业发展中制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策略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企业绩效考核模式相应的也需要调整。企业文化对绩效考核有指导作用,企业只根据自身经济目标和经营策略制定员工绩效任务,对员工而言通常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企业经营策略经常变动,会给员工的工作增加更多的难度。行政管理人员如果利用企业的文化建设积极和员工沟通,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和企业的关系,有利于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及绩效考核体系,得于提高员工的业绩和综合水平。现代企业在行政管理分配中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软实力”作为润滑剂,协调企业发展策略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弥补行政管理资源分配和工作安排之间的不足,让员工能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参与企业发展。

  3.文化建设对行政管理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还是一种行为准则,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在行政管理中,通过建立共享型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集体意识,提高员工思想觉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能够从内心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更加深入理解企业宗旨,从而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企业员工能在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培养积极工作态度的目的。员工一旦认同了企业的文化理念,更容易对企业发展保持长久的热情,企业的文化理念对员工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一方面可以引导员工的价值观,将员工凝聚在一起发挥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反映出企业推崇和提倡的精神信息,员工从企业文化中获得认可和期望,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发自己的潜能,和企业共同成长进步,促使员工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做贡献。

  4.促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必经之路,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企业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软实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利用文化精神提高团队精神,激励员工鼓励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5.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企业服务理念、产品特色、品牌形象和发展方针等载体传播,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优秀文化的传播不仅体现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社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还展现了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状态、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传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社会的支持肯定,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具有良好形象的企业往往具有较高的企业文化水平,能够从企业交流和市场信息中获得反馈,根据社会对企业的需求和评价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方针和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灵活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丰富自身的产品特点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企业文化建设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企业文化管理,为此企业要提高自身文化管理的能力,形成具有较强的业务领导能力和文化领导力的行政管理模式,在工作上给予员工科学的指导,在工作和思想上给员工明确的指引,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

  6.文化建设在行政管理中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工作环境对企业员工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行政管理在体现企业工作环境中处于重要地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反映了员工的社会化程度,每个员工都要加强自身的价值观、工作理念和人际处理方式与企业文化相适应,能接受企业文化的指导,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企业员工的社会化程度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成员的社会化也是企业文化的延续,在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员工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在发挥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推动企业和谐发展。企业文化具有整合作用,让所有员工以企业发展目标为共同目标,维护企业的利益,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思想准则,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价值观念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员工把实现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责任,在企业内形成和谐、团结的工作关系。具有相同思想观念的企业员工在工作上有更高的默契度,能够和其他员工积极合作,有利于企业信息传播,员工之间相互吸引相互配合,既能满足自身的价值需求和社会心理需求,又能对企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提高企业的文化影响力需要增加管理者的号召力和员工的参与度,一方面需要行政管理者用自己的言行号召员工,让员工能够和企业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员工对企业工作的参与度,重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三、结语

  当代社会环境比较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社会文化作为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部分,逐渐出现多元化趋势,企业行政管理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方式,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指导,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夏兴进.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J].经营管理者,20xx(,29):15-16.

  [2]王艳.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作用及建设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15):275.

【行政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02-23

行政管理论文11-12

行政管理专业自考论文试题09-25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07-21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提纲10-24

最新行政管理毕业论文12-30

行政管理论文的开题报告06-08

行政管理论文(15篇)11-15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