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论文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糖尿病论文1
1建立长期、有效的随访机制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DR筛查和随访是减少糖尿病致盲的有效措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组(ETDRS)对DR的人群分布特征,自然病程,防治方法进行了多中心研究,证实有效的治疗可以使90%的DR患者有效防止严重视力下降(视力<0.025)。这种有效的治疗包括定期随诊,适时的视网膜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切除手术。但仍有不少患者因经济、教育、心理等原因,不能及时就诊而延误治疗。建档的20xx例糖尿病患者中,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899例,患病率为43.4%。轻度非增生性DR518例,占25%;中度非增生性DR232例,占11.2%;重度非增生性DR94例,占4.6%;增生性DR103例,占5%;有超过80%的患者从未接受过眼科检查。作为最早接触患者的社区医生,如何面对被内科确诊的DM患者,国际眼科理事会(ICO)组织制定的DR首选实践规范(preferredpracticepattern,PPP)为医生筛查DR提供了指导。此规范针对进入医院就诊的所有糖尿病患者,评估糖尿病关联的视网膜病变的严重性,并适时给予正确的处理。要求1型DM患者在确诊后5年,一定要进行首次眼科检查,以后每年随诊一次;2型DM患者在确诊时即应进行首次眼科检查,以后每年随诊一次;1型或2型DM患者妊娠前或早孕3个月内应进行首次眼科检查,无DR或轻、中度非增生型DR,3~12个月应随诊一次。据此,在健康档案中按DR的分期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时间表,定期由专人电话提醒患者检查,提高随访依从性。
2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因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有超过90%的患者,对糖尿病、高血压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末梢神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相关知识匮乏,尤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个糖尿病最常见的特异性微血管并发症更是知之甚少。对DR的发生、发展主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代谢控制、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认知程度较低。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可以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进而促进DR的发生和发展,而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DR的进展。尿蛋白排泄率、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血清肌酐、尿素氮可用于预测DR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强化血糖、血压控制使DR进展的风险减少54%,使严重非增殖性或增殖性DR减少47%,使需要激光手术的患者减少56%。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和经常电话咨询,定期组织健康讲座,成立糖尿病患者俱乐部,促进医患沟通,加强病患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相监督,使患者首先从心理上接受,正视疾病,让患者参与自己的疾病治疗,改善了患者的就医、遵医嘱行为,从而提高DR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切实把DR的防控融入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
3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社区医院与上级专科医院之间建立畅通互利、方便快捷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使患者及时得到适宜的专科医疗服务,避免延误病情;同时使经上级医院治疗好转的患者能够顺利转回社区医院,从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在上转患者时,根据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技术操作手册中DR诊断标准(20xx年),对DR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严重的非增生期DR改变,包括下述几个特点:4个象限的广泛视网膜出血,2个象限确切的视网膜静脉串珠样改变,或任一象限可见到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又称作“4-2-1”规则。社区医生依据此规则作为上转标准,上转DR患者接受激光治疗89例,玻璃体切除治疗15例,眼科荧光造影检查72例,占转诊总数的56%。所有患者经眼科治疗后转回社区,由社区医生对患者进行长期监测、随访和管理。
4小结
在我国,DR已成为威胁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和治疗DR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开展防盲治盲工作有重要意义。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开展,慢性病管理日趋规范,依托社区糖尿病人群进行DR筛查、建档及随访,目标是降低糖尿病患者失明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DR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极易忽视眼部并发症。被调查者中80%的DR患者为首次眼底检查,35%无症状者已有DR,每年定期作眼科检查者不足10%。因此,社区医生在早期就要制定周密完整的健康档案、治疗及随访计划,使DR的筛查成为糖尿病系统的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眼病防治意识。DR病一旦发生,无论采取任何治疗手段,其病变本身病理改变所造成的视网膜及视功能损害均无法逆转,这也促使眼科医生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向社区医生及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确早期进行眼科检查的重要性和按时随访的必要性。从事初级眼保健的医护人员应及时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同社区慢性病管理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疗法、运动、控烟、合理用药指导等,以满足人们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知识不断增长的需求,预防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社区医生利用基层工作的优势,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这种激励可能增加患者坚持眼科检查的可能性。在专科医院的指导下,采用切实可行的筛查方法,提高DR检出率、随访依从性和转诊效率,扩大慢性病诊疗的辐射范围,为社区的三级眼保健体系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糖尿病论文2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年龄:50岁~80岁。②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采用Gavin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加权积分法判定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③认知功能正常。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其他足部疾患导致溃疡或截肢者。②有严重精神疾患者。③有酒精及药物依赖史者。④依从性差者。选择20xx年6月—20xx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上述标准的128例2型糖尿病存在糖尿病足高危风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入本研究。
1.2研究分组
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2组,即: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64例。1.3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86例,女42例;年龄51岁~79岁,平均年龄(62.5±1.2)岁;病程2年~15年,平均(5.6±0.5)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45例,高中以下初中以上者40例,高中以上者43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护理措施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主要为密切关注患者的足部皮肤变化情况,告知其遵医嘱进行服药,以及足部伤口的护理措施等。观察组:对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预见性的糖尿病足健康教育护理,主要包括对于足部病变的早期观察,除去常规的密切关注患者足部是否存在发凉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症状之外,静息痛是提示病情发展的主要症状,若出现应及时告知主管医师。告知患者每天采用温水进行洗脚,采用较为柔和的香皂,不可水温过高,以免烫伤,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10min之内为宜。清洗后使用柔软的毛巾进行擦拭,使用润滑乳液进行涂抹,保持皮肤湿润,以防止皮肤皲裂,尽量不要使用电热毯等足部取暖设备,以防止烫伤,经常检查双脚以及趾间,观察脚掌等。同时,选择适宜的鞋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尽量不穿拖鞋或者凉鞋,避免异物刺伤皮肤,正确地进行指甲修剪,不可修剪过短,以免接触皮肤,亦不需将趾甲的边缘修成圆形,以免损伤甲沟皮肤,造成感染,若伤口3d内未愈合,应告知主管医师。在此期间对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主要针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疏导,由于出现糖尿病足的可能性较大,以至于患者对于疾病及其进展出现焦虑、烦躁不安,从而影响治疗。此时应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宣讲,从而使其正确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缓解焦虑情绪。
1.5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
1.6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糖尿病足2例占3.13%,对照组出现13例占20.3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138,P<0.05)。
2.22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变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足多是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机体的神经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觉消失,甚或是活动受限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多出现局部坏疽而需要截肢进行治疗。既往的临床研究对于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探索较为少见,随着现今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足的关注渐趋增加;同时,由于糖尿病足多是在院外发现,患者对于该症状的护理知识较为缺乏,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本病的进展,以致于在患者住院时症状已较为严重。故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初次住院时,即应加强糖尿病足的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综上所述,我院对于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的糖尿病足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足的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同时针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心理干预。随访1年,发现在糖尿病足高危人群中应用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改善其焦虑情绪。
糖尿病论文3
1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对象不再是单纯的患者,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4个层面。护理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维持和促进个人高水平的健康,而且更重要的应是面向家庭,面向社区,最终达到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教育水平。同样,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以及陪护人员乃至整个家庭、社区和社会。其中糖尿病又有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糖尿病类型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区别,并且整个教育对象又存在知识结构方面水平的差距,因此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
2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
2.1基础知识指导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定义及症状、分型、并发症及诱发因素,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表现,及时进行综合治疗。护士依据权威机构(如美国糖尿病协会)认可的护理指南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等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2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糖尿病教育对科学控制饮食起着重要作用。饮食控制治疗原则:①每日热量计算:按患者性别、年龄、身高计算理想体重,参照理想体重和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②蛋白质、脂肪、糖类分配:每日摄入蛋白质0.8g/kg,老年患者适量增加,可进食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限制胆固醇摄入,如蛋黄、动物内脏等,占总热量的20%~30%。糖类用粗粮代替精粮,如芥麦面、玉米面、米饭,占总热量的50%~60%。③三餐分配:早、中、晚三餐热量分配为1/5、2/5、2/5,根据热量、血糖情况适当调整,忌食含糖量高的食物。
2.3运动指导
运动可以加速糖代谢、减少脂肪堆积、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还可提高免疫力、促进心脏健康,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和胰岛素敏感性,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延缓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研究提示,有目的的生活方式干预1年,可以减轻体重、改善代谢控制、减少药物剂量、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运动时要注意个体化和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选择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空腹不宜参加体育锻炼,以餐后90min为宜。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运动的强度可以心率作为指标,应控制在该年龄所达到的最高心率的60%~80%,运动前应有5~10min放松,每周散步3~4次,每次30min左右,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运动后,自觉精神充沛,睡眠好,虽然稍感疲乏、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以消失,次日感觉体力充沛,有运动欲望,表明运动量适宜。
2.4用药指导
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种类、作用特点、用法、不良反应及药物保存方法等。如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30min服用,双胍类药物宜餐中或餐后服用,糖苷酶抑制剂应在进食第1口饭后服用。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技巧及注射部位的选择,强调“三准一注意”,即时间准、剂量准、剂型准、注意注射部位不同吸收速度不同。注射胰岛素要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注射胰岛素后30min内进餐,防止低血糖发生。由于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温度及运动等因素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与注射效果,而各部位皮下组织胰岛素吸收率的变化是引起血糖浓度波动的重要因素。有试验显示,腹部胰岛素吸收率最快,然后依次为上臂、臀部、大腿,对患者来说腹部较其他部位更具有可视性,便于患者自我操作和护理。因此,腹前壁皮下注射为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注射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低血糖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处理方法,使他们对低血糖反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识别能力,并能及时进行自救或施救。
2.5并发症预防指导
预防并发症的指导强调坚持有效降压、调脂、抗凝、扩张血管、戒烟等治疗对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性;保持二便通畅,以免诱发视网膜剥离和心脑血管意外;积极预防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的感染;加强足部自我护理;讲解老年患者低血糖的特殊表现、主要原因、危险性以及预防与自我救治的方法。杨泉等对100例糖尿病眼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患者对糖尿病眼病防治知识了解甚少。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足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眼病早期往往没有症状,要定期检查眼睛。糖尿病导致的截肢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0倍,已经证实超过85%的截肢可以通过充分的足部护理而避免。重视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每日检查双足1次,选择预防糖尿病足的保护性鞋子,有效预防高危人群足溃疡的发生,尽量隔天更换鞋款,以免脚部同一位置长期受压,也可通过足部压力计了解压力分布,利用特殊矫形鞋子或矫形器改变患者足部压力。
2.6心理指导
加强护患沟通,尊重患者,主动与患者谈心,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况,乐观稳定情绪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而焦虑会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护士应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并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通过护士有计划地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确信糖尿病是可控制的,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
2.7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随时都会变化,治疗方案随时需要调整,血糖监测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指尖血糖测试是重要的血糖测量方式,可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近年来投入临床使用的新型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临床上通过连续72h监测皮下组织液葡萄糖浓度,能自动准确记录患者的血糖值及相关事件(服药、饮食、运动等),有效指导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为控制患者血糖及糖尿病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治疗依据,是目前血糖监测最有效方法之一。
3健康教育方法
3.1社区教育
糖尿病健康教育多采用社会舆论宣传、集中宣传教育、经验交流、个别指导、自学、举办学习班、咨询门诊或热线服务、定期进行家庭访问和电话交谈、糖尿病防治有奖知识竞赛病、友联谊活动等形式。利用报纸、杂志、书刊、广播、电视、录象、多媒体电脑等宣传健康教育,以幻灯、投影、播放糖尿病教育专题录相带等形式系统讲解糖尿病基础知识,通过病历讨论及展示食物模型讲解均衡饮食、食品交换法,还可在糖尿病教室以宣传展、图片形式宣传有关糖尿病知识、提供糖尿病基本知识及有关内容的宣传阅读材料。对患者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步骤,指导尿糖、尿酮的测试方法,示范胰岛素的抽吸注射方法及胰岛素笔的使用。利用糖尿病提供咨询服务,以心理学方法指导糖尿病患者的行为调整、放松训练和咨询等。
3.2自理模式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方法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针对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方法。患者自我管理是指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任务,在自我管理技能支撑下进行自我保健,从而树立患者对自身健康负责和糖尿病可防、可治的信念,提高患者随访管理的依从性。通过培训、咨询、指导、健康教育等方式,促进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使其具备自我管理能力。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技术支持和基本管理工具。
4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
4.1评价指标
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及体重指标达标率是常用的评价指标,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4.2知识、信念、行为水平
以知识、信念、行为为基础,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知识问卷、行业调整问卷等评价患者教育的变化。目前,我国对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的客观评价很少,急需建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体系。
5糖尿病健康教育展望
在美国,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首先不是到专科医生那里去就诊,而是被安排到指定的糖尿病教育机构去免费学习,由受过职业训练的糖尿病教育工作者传授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模式,通过生动的讲课方式,把预防、控制糖尿病知识教给患者。而在我国,这方面做的最为欠缺,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本没有科学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知识,更不用说偏远地区的患者了。因此,逐步提高糖尿病教育水平,培养专业的宣教人员,同时注意教育的延伸,将健康教育进行到底是必行之路。有作者提出可建立庞大的糖尿病教育与防治网络,包括医院教育、社区教育和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糖尿病教育。为确保教育内容能被理解和接受,社区护士在教育过程中应考虑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种族等,选择合适的地点、采用适当的语言,灵活的讲授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论文4
摘要:目的评价天津市糖尿病社区教育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xx年天津市河西区下瓦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居委会中符合入选标准的146例无血缘关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4个居委会作为观察组,4个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糖尿病患者管理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后,其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
关键词: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干预;效果评价
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同时也给各国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到9240万例,患病率高达9。7%[1—2]。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60岁人群的患病率可高达20。4%[3],这也证明了糖尿病在我国也成为了一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难题。因此。在社区管理中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工作更加凸显重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xx年天津市河西区下瓦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居委会中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入选标准:(1)住在本辖区内,步行可在15min内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年龄≥60岁,无血缘关系;(3)符合20xx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4],经上级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理解此次研究内容,并且依从性好。此次共有8个居委会146例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4个居委会73例患者为一组,直至结束时两组均无失访。其中,男性70例,女性76例,年龄60~75岁,均为已婚患者;病程最短1年,最长>30年,平均10年;胰岛素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10例为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治疗;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86例,文化程度及经济结构:入组患者均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均为本辖区常住人口,经济能力均衡。两组人群在各项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两组共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维持入组前的药物治疗不变,但对观察组另外进行社区干预,干预方法如下:(1)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婚姻状况、家庭成员组成、文化程度、既往史、家庭遗传病史、家庭的日常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2)详细记录患者的饮食、运动、行为等生活方式;(3)调查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服药情况等;(4)每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1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5)签订家庭医生协议,每月医护人员入户随访1次,记录并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理解认知程度、血糖的自我检测数据、运动的时间方式、饮食的控制情况、服药的依从性等情况;(6)建立糖尿病随访表,记录患者糖尿病的症状、体征、生活方式指导、辅助检查、服药依从性、有无低血糖反应、用药情况等;(7)每年检测患者各项生化指标1次,连续3年为一个周期。
1。3评价标准
空腹血糖控制满意:≤7。0mmol/L,不满意:>7。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满意:≤10。0mmol/L,不满意:>10。0mmol/L;HbA1C控制满意:≤7。0%,不满意:>7。0%;血压控制满意:≤140/90mmHg,不满意:>140/90mmHg;肥胖:BMI≥25kg/m2,非肥胖:BMI<25kg>5。72mmol/L;三酰甘油(TG)控制满意:≤1。70mmol/L,不满意:>1。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满意:≤3。64mmol/L,不满意:>3。6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控制不满意:≤1。0mmol/L,满意:>1。0mmol/L;血尿酸控制满意:≤420μmol/L,不满意:>420μmol/L。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x±s表示,两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通过社区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国糖尿病的发展趋势日趋严峻,防治状况也不容乐观。近10年来,糖尿病的流行病情况更为严重,糖尿病患病率亦显著增加。因此,要想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除了有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外,还要有持续专业的指导和健康管理。致使糖尿病患者早亡、致残的主要原因是各种慢性并发症,而糖尿病所致微血管病变亦可以引起神经、肾脏以及视网膜病变,其中大血管病变中包括下肢血管病变、脑卒中和冠心病等[5—6]。从本研究中,社区管理前与社区管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足以证明社区管理对糖尿病的控制是有效的。经过合理用药、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健康指导、血糖监测、心理治疗等综合干预,逐步建立符合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行的糖尿病防治方式[7—8]。糖尿病是由自由基毒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免疫功能紊乱等各种因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胰岛分泌胰岛素功能减退等而引起的水、糖、电解质、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以血糖升高为主[9]。经过此次对辖区内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干预发现,糖尿病的监测、治疗和社区干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包含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自我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等社区指导与调整[10]。通过一段时间的干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好转[11]。因此,只有患者依从社区管理,才能有效、持续的控制好2型糖尿病[12]。而完成这项服务最好的机构就是辖区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沈丰庆,陈红丽,孙赟。糖尿病社区规范管理模式和效果探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xx,24(1):39—41。
[2]李菁,李峥,潘慧,等。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个案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xx,48(3):257—260。
[3]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S]。天津市社区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指南,20xx:60。
[4]沈丰庆,陈红丽,孙赟。糖尿病社区规范管理模式和效果探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xx,24(1):39—41。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xx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xx,88(18)∶1227-1245.
[6]金挺。老年糖尿病人群社区干预的效果分析[J]。浙江医学教育,20xx,12(1):59—61。
[7]陈国伶,邵爱和,吴亚君,等。家庭护理中心在社区护理中的地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20(6):60—66。
[8]张爽,马红梅,吴凌云,等。国内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xx,10(19):20—25。
[9]陆璐。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的健康管理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xx。
[10]黎淑洁。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干预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xx,5(7):1020—1021。
糖尿病论文5
1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1典型症状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饮水量增加,易饥饿,饭量增加,但是体重减轻。简言之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
1.2病理变化血管病理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目前威胁糖尿病病人生命最严重的病理为心血管病变,约70%以上病人死于心血管性病变的各种并发症。
2健康教育
2.1宣传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社区宣传健康教育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以及家属进行耐心的说教,让他们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认识,并让他们清楚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是没有办法根治的,在治疗上必须要坚持长久治疗。宣传:工作人员上门宣传、发放有关的资料、定期的举行糖尿病的专题讲座等[2]。促使社区的人们破除迷信,坚信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法,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良好的心态,以便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最终将糖尿病的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并及时的治疗,以减轻患者的困扰及其所带来的负担。
2.2所宣传的内容
第一,血糖的正常值以及波动的范围,定期监测血糖值和尿糖值的重要意义。第二,日常饮食的基本原则、对进食的科学选择、进食定量热量的计算。第三,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第四,保持定时定量的运动,还要选择适宜的运动种类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第五,口服降糖药的种类、配伍禁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服药的时间以及剂量等。第六,胰岛素的使用、保存、剂量、注意事项。第七,对低血糖的预防措施、识别和处理的方法。
3具体的实施
在社区中,工作人员要免费为人群检查血糖、尿糖值,并且还要建立相关的糖尿病健康档案。同时,还要进行定期的健康咨询和进行健康指导。针对血糖值不稳定的患者要派专业人士上门去诊治并护理,以保证合理完善的治疗糖尿病。若患者居家仍血糖不稳定的需要送进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步步高论文发表网创办伊始,致力于为各行各业职称评定客户提供临床医学论文下载、护理医学论文快速发表、外科医学职称论文职称论文论文写作指导等服务。
3.1提倡营养干预法
3.1.1合理的控制总的热量以维持标准的体重糖尿病患者在恢复的期间所摄入总的热量最好是达到或者是维持理想的体重为最佳。降低总的热量能有效的降低体重之后改善患者的血糖值,降低胰岛素的抵抗。针对糖尿病患者每天能量的供应应该结合患者的提醒、体力活动、病情的恢复情况等进行计算。从而做到个体化的治疗。
3.1.2平衡膳食。在中国居民的膳食指南中,平衡膳食是核心,同时还是对糖尿病进行营养治疗的基础[3]。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要多样化,即要营养还要合理。糖尿病患者每天应该均匀的摄入蔬菜、水果、谷薯类、等食物,不能偏食。在搭配食物方面应该做到:主食以粗细搭配,副食要以荤素搭配;第一,我国膳食中主要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的来源,占总热能的50%~55%,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减少或者是禁忌单糖以及双糖的摄入量。第二,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忽略脂肪,应当将体内的饱和脂肪酸控制在10%左右,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在300mg/d以下。第三,要丰富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纤维、无机盐以及维生素的量,患者要戒烟并限制饮酒量;由于膳食纤维能有效的降低血糖并且还能改善葡萄糖的耐量作用,每天所摄入的量为20~30g,同时还要补充B族维生素。第四,患者要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每天最好5~6次,再根据实况适当的加餐。
3.2运动指导
糖尿病患者要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内部分的热量,以降低脂肪在体内的堆积,促使肌肉的发达,丰富血液的运作,还能增强患者的体质,并且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有效的控制血糖。针对未经降糖药治疗的轻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的运动类型是空腹运动,而且用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通常是在进食止呕的1h再进行运动,一般运动的类型要选择合适的强度、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为最佳【3】。社区工作人员也可以组织中老年人组成小组在适宜的天气下进行慢跑2-3km,在到达规定的地点之后让老年人做一些小游戏,便于缓解。
4总结
总而言之,社区健康教育对控制糖尿病,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健康教育是医务人员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电话随访、讲课座谈、系统地向患者及家属讲授糖尿病基本知识和自我监测技能,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遵医行为,达到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各种医疗、护理、保健方面的措施能得以充分、全面贯彻并取得最佳效果。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对病人和家属施教中要形式多样,以增强患者的兴趣和积极性,针对患者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请病人控制好或应用较好的家属讲经验,谈体会,为新患者增加信心。②根据接受对象的需求,以系统理论为主辅以知识手册自学;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差的农村老年患者要细心、心理状态差、做好心理疏导、消除顾虑。③要求施教者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教育能力,完善方法。
参考文献
[1]樊学翠,张培芳,侯元华等.健康体检人群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xx,22(19):15.
[2]李庆霞,马现艾,陈冬云.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指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12(20):14-15.
[3]王健.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xx,28(15):123.
糖尿病论文6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糖尿病是临床上内科多发的代谢紊乱性疾病[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医学界关注的世界问题[2]。由于患病群体的特殊性和患病年限普遍较长,长期的治疗使患者陷入负面情绪和消极治疗状态,引起以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和胰岛素发生拮抗,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康复[3]。据报道[4],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病情。基于此,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试验组患者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3.2±4.7)岁,平均病程(8.4±3.3)年。对照组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3.4±4.8)岁,平均病程(8.5±3.4)年。两组患者一般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等生理指标情况。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1)健康宣教: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和自身体质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方案,使患者加强对糖尿病的认知和自身护理;(2)综合护理:加强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深度沟通和交流,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给患者讲授疾病的发展阶段和治疗依从性,使患者排除负面情绪。此外,教给患者自己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配合急救,急救护理期间适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情况;(3)用药护理:督促患者养成按时按量服药的习惯,正确注射胰岛素;(4)饮食干预:低钠低脂高纤维饮食,宜食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戒烟戒酒;(5)建立温馨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老年患者的孤独感较强,社会价值意识缺乏,抑郁焦虑。因此,有必要和家属进行沟通,帮助患者重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并早日回归社会;此外,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促进康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
1.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病症基本消失,血糖水平接近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糖水平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不断上升,各种不良的生活饮食方式随即出现,过度肥胖以及高血压等均会引起老年糖尿病的发生[5]。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缺乏典型性且发病率高,时常出现低血糖等不良症状和多种严重并发症。其中,主要为以60岁以上患者为主[6]。糖尿病是终身性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多抑郁。综合护理是医护人员借助各种途径和方法,给患者带来正能量,增加后续治疗的积极性的多种护理措施的总和。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膳食护理并建立温馨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极大地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降低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安艳丽,苏宁,焦丽,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xx,10(9):1388-1389.
[2]彭淑荣.糖尿病56例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xx,6(17):49-50.
[3]刘彦君,宋晓菲,王爱红,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的调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xx(3):78-80.
[4]何莲芬,樊玲玲,邓怡,等.综合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20xx,43(1):155-156.
[5]楼娟亚,董凤芹,张哲,等.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xx,18(12):1392-1295.
[6]林芬,高丽娟.老年糖尿病患者个性化综合护理效果的评价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xx,36(1):142-103.
糖尿病论文7
【关键词】心理信息时代儿童糖尿病特征/干预
当今社会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现在的孩子会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获取各种知识。对儿童糖尿病,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有的人惧怕得很,担心没办法治疗;而有的人恰恰相反,认为治不治都是那样,白费力气。一部分糖尿病患儿,在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并对糖尿病有了一定的认识时,心理开始焦虑、忧愁、抑郁,不愿社交,不愿出去游玩、运动,整天闷在家里,学习下降,难以走出糖尿病阴影。而这些心理问题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针对这个问题,就要进行儿童糖尿病心理护理。而且儿童糖尿病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儿童糖尿病心理护理有哪些呢。
1心理咨询和心理社会支持
糖尿病治疗药物是不够的,而且与活跃的心脏的咨询和社会支持必须结合起来,使孩子像一个正常的孩子健康成长。然而,父母得知孩子患有糖尿病,这样一个沉重的打击,家长容易悲伤,自责,焦虑,愤怒,失望,沮丧和其他情感或整天忧心忡忡,负面的家庭氛围将会增加对孩子的心理负担。
1.1心理放松许多糖尿病患者常问医生:“我的病情严重吗?”我们可以肯定的答案:无论病情轻重,只要正常治疗,尽可能降低血糖,疾病不会往坏里发展。无论情况如何,如果放任不管,认真规范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并发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会出现严重的和不可逆转的后果。
1.3培养生活的节奏,与患者建立新的生活模式。由于其自身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适应生活的各种变化,因此,血糖会忽高忽低。这就需要患者自己的日常生活,饮食,锻炼安排要非常有节奏,才能使血糖不会过大改变。为了确保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要改变患糖尿病以前的生活规律,建立新的生活模式。
1.4保持情绪稳定情绪的波动会导致血糖升高。情绪的自我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家庭冲突,不要大生气,心胸豁达,不在乎小事情。淡泊名利。正确认识在生活中任何人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绪波动会引起血糖波动从而加重病情。要把健康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1.5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更多人的交流,参加有益的活动,丰富生活,使人感到舒适和愉快的精神,缓解紧张和麻烦,有利于血糖控制。更多的交流,特别是与患者交流,互相探讨如何控制糖尿病,交流经验心得,互帮互助。
2认真学习糖尿病的知识
2.1学校的孩子应该学会自我注射胰岛素,只是早,晚两个注射胰岛素期间的学童,可能不需要注射胰岛素,这是一个理想的方案。如果中午注射胰岛素,使学校的孩子们自我注射期间,孩子们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糖尿病医院专家表示,将安排食品分销和膳食,饮食习惯,血液和尿液中葡萄糖的上升时间,服用降糖药,尤其是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和病情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是结合来确定分配比例。尽可能多的食物吃少,定时定量,防止营养过剩的胰岛细胞的负担,或食物摄入量过少,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
2.2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少食多餐,根据儿童的需要,可以在上午或下午吃一些小吃。此外,如果孩子在学校中午吃饭时,一定要注意定时定量,千万不要暴饮暴食。低血糖的早期识别和急救,并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点心。当孩子饥饿,乏力,多汗,心悸等症状,建议低血糖反应,应立即添加糖的食物或饮料。此外,在糖尿病患者尿频多,再加上运动出汗水分流失,让孩子们在学校,有足够的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糖尿病的饮食是体重的饮食治疗,所需要的食品,应在之前烹饪,根皮,骨,不食用部分去除后称重,加工,然后烹饪。在煮的过程中不加糖,尽可能少带或不带油炸的烹调方法用蒸,煮,炒,炖,煨,葱,姜,酱油,醋,酱油,没有限制。儿童糖尿病需要终身饮食治疗,通常应被视为饮食的`营养要求,但也饮食习惯,年龄特点,尽可能丰富多样的颜色,味道鲜美,质地柔软,易于消化。
3塑造孩子的正常人格
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家长必须明白,眼泪不能挽救了孩子。突然患糖尿病的孩子,一定是紧张恐惧,恐惧是正常的。在医院门诊咨询,积极参与调整的积极态度,对父母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心灵。在家庭中,父母关心支持和平战胜疾病的儿童是必不可少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气氛不仅对孩子的人格,糖尿病的控制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着重对待青少年心理健康
当孩子在青春期阶段,其心理发展的经验,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家长应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尊重孩子,鼓励,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做的事情做的一切在一个人的力量,不要因为孩子为他做了什么。当孩子做错事,你不用担心,你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他们提高独立解决问题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帮助他们渡过这个关键时期。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但是如果孩子不幸患上了糖尿病的话,患者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平时糖量的控制,不要心软孩子的恳求,要和孩子讲明利害。鼓励孩子认真、勇敢、积极与糖尿病对抗,应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医院的医治,不要急于求成,正确对待疾病的治疗。
糖尿病论文8
1一般情况
350例调查对象中,男170例(占48.6%)、女180(占51.4%),平均年龄(55.3±6.01)岁,平均病程(5.02±3.03)年,空腹血糖为(6.92±1.98)mmol/L、餐后血糖为(10.78±2.98)mmol/L;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占99.4%),伴有高血压者占29.2%、伴有高血脂者占15.5%;平均月收入为1000~4999元者占20.1%、2000~4999元者占50.5%;离退休者占70.5%。
2自我管理行为实施情况
本组调查对象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和服药依从性的自我管理正确率分别为74.29%(260/350)、80.00%(280/350)、75.71%(265/350)和80.57%(282/350),4项自我管理行为全部正确者仅占32.00%(112/350)。高年龄(55~65岁)组的饮食行为自我管理状况明显好于低年龄(35~44岁)组,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情况较低年龄组差;女性的饮食行为和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状况显著好于男性,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情况较男性差。
3讨论
糖尿病是复杂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实施饮食控制、适当锻炼、定期血糖监测及遵医服药则是实现其治疗目的的基本保证;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实施糖尿病自我管理,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2]。本次调查显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和饮食行为正确率均较低,自我管理的4项措施均规范和正确者仅占32.00%;高年龄患者的饮食行为自我管理状况明显好于低年龄患者,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情况较差;女性患者的饮食行为和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状况显著好于男性患者,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情况较男性差。其表明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不佳,需要强化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教育和干预,重点是血糖监测、遵医服药和饮食行为干预;应采取全面展开、点面结合、因人而异、重点突出、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干预方法。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建章建制,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医护人员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工作中的职责;应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确保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工作顺利开展。
(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工作应与社区糖尿病患者突出存在的自我管理问题相结合,制定干预措施和方法时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适合患者的特点,争取患者“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
(3)建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合作机制,充分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区卫生防疫站应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4)在实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中,要使各种干预措施和方法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上相互配合,并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好长期、持久开展干预工作的准备。
糖尿病论文9
摘要:目的:探析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在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12±1。98)mmol/L、餐后2h血糖(8。10±2。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2±1。51)%显著低于对照组(7。63±2。33)mmol/L、(11。89±3。46)mmol/L、(9。71±2。88)%,差异显著(t=6。609,10。025,8。24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糖尿病;治疗效果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失,导致高血糖持续发生,损害其心脏、肝肾、眼部、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1—2]。临床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等,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当前临床尚无根治方法,患者经济负担重,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患者治疗进程和生活质量。常规治疗效果差,难以满足社区患者需要。为进一步探析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文选取我社区在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社区在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为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3—76岁,平均(65。32±11。07)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2—77岁,平均(64。90±12。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社区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等。观察组实施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①社区医师培训。为提高社区健康管理效果,通过外聘专家定期对社区医师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增加社区医师对该病症的认识,增强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培训中可分析部分患者现状,提出治疗方法,帮助社区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科学化、合理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②药物治疗规范。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关注患者药物治疗的全部过程,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而增加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手段应包括观察患者药物、培训患者正确服药,保证全部患者治疗过程中按照医嘱、药物说明书等进行药物治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③饮食方式规范。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意义重大,患者应采用量化饮食治疗。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参考造物晚餐热量分布,确定患者饮食计划。糖尿病患者应以低盐低糖、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为进食原则,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量,规避辛辣刺激性食品进食,务必戒烟戒酒。必要时可将食物做成流质、半流质食品,促进消化吸收。④运动行为规范。糖尿病运动治疗价值较高,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符合个人需求的运动方案。社区医师指导患者每日定时运动,保证运动次数、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达到方案要求,叮嘱家属或护理人员随身陪同,休息时测量患者心率,避免意外情况发生。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t检验、c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发病原因与患者体力活动过少、进食过多、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相关。患者常表现为肥胖超重、多饮多食多尿、日渐消瘦等。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通过实施社区医师培训、药物治疗规范、饮食方式规范、运动方式规范等干预措施,改善患者血糖情况,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合理作息,加强自我管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12±1。98)mmol/L、餐后2h血糖(8。10±2。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62±1。51)%、对照组(7。63±2。33)mmol/L、(11。89±3。46)mmol/L、(9。71±2。88)%,这与纵蒙蒙的研究中,观察组空腹血糖(6。11±1。97)mmol/L、餐后2h血糖(8。09±2。5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64±1。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的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芹,徐乃伟,郭闯,李思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干预策略架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xx,31(03):17—21。
[2]姚平。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xx,30(22):74—75。
[3]纵蒙蒙。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D]。东南大学,20xx。
糖尿病论文10
【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糖尿病预防中给予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在20xx年6月—20xx年6月选取我社区有慢性病档案的86名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疾病预防手段,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进行干预。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遵守医生的嘱咐程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时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明显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糖尿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度,有利于患者病情减轻,效果甚好。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糖尿病预防;作用分析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也逐步像老龄化过渡,老年人人口不断增多。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极高。本次研究以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预防的作用,详细情况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法原则选取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86例患者年龄为31—79岁,女性40例,男性46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18例。对照组那行患者24例,女性2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预防,对照组给予常规疾病预防手段,对两组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健康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检测患者血糖浓度,为患者制定运动和饮食计划,对于高危糖尿病患者建立干预档案。健康教育的方法:在社区开展讲座,面向全社区糖尿病患者。使其了解药品的正确使用方式和药品如何存放,在讲解过程中,使患者对糖尿病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讲座过后,通过随机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讲座内容的了解程度。在讲解时,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向患者展示糖尿病的危害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患糖尿病的原因和症状、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如何储存,在治疗糖尿病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提高患者对其形成一个正确的防范意识,增强抵抗糖尿病的决心,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抵抗能力。食疗是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糖尿病途径,告诉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少吃多餐,注意日常饮食卫生。运动也是糖尿病预防的有效手段,运动一方面能增强患者的体魄,另一方面,运动有释放压力的作用,能够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舒缓,宣泄心中的情绪。无论对谁而言,有个健康的心理状态都有利于生活质量的而提高,运动能帮助患者预防糖尿病。因此,在健康教育中,应该积极引导患者积极运动,形成天天运动的习惯。但是,运动也需要注意量,不能运动过多,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运动量。自我监督:糖尿病的恢复与预防主要看患者,所以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医生的治疗措施变得有效。所以,患者要学会对自身的病情进行自我检测,自己日常中的饮食、药品使用情况、各个时间的血糖情况,都要进行记录。在这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反应。1.3统计标准采用调查或实际访问的形式对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解。主要包括:糖尿病的症状、产生原因、糖尿病的主要规则和存放要求。是否能正确地使用测量仪进行血糖浓度的测量,能否积极地进行自我检测,在日常生活中到是否注意正常饮食,是否积极地进行了体育运动。医生对正确用药的额人数进行统计,记录患者空腹3天后的血糖变化。
1.4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观察组对糖尿病引发原因、症状、药品存放原则、使用原则、检测血糖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听从医生嘱咐的调查结果
观察组对于医生的嘱咐用药听从情况、注意饮食方面及锻炼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餐后2小时后血糖测量值
观察组患者空腹2小时后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遵守医生的嘱咐程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时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明显低与对照组,说明了健康教育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缓解,在社区糖尿病预防工作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燕.郑修霞.李明子,等.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xx,12(2):45—48.
糖尿病论文11
[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xx,25(7):1095-1097.
[2]常利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xx,24(3):174-177.
[3]李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护理论著,20xx,33(22):143-144.
[4]薛艳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xx,35(30):6798-6799.
[5]王海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探析[J].大家健康,20xx,5(6):47-49.
[6]程俊玲,陈俊瑜.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xx,34(17):3482.
[7]李玲,段春梅,张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xx,13(12):30-31.
[8]李旭亚,杨萍,周丹.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xx,30(3):421-422.
[9]邱翠琼,吴秀燕,张广清.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xx,2(3):58.
糖尿病论文12
摘要:目的观察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老年糖尿病病患采取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6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纳入的组别是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每组32例。比较各组病患护理干预后取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病患特点和具体情况的综合护理干预更适宜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围术期中。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糖尿病;护理
0引言
老年糖尿病病患中有一些病患同时伴有白内障,对他们的视力、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如意。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病患,需要采用手术方式对其白内障进行有效的治疗,以改善这类老年病患的生活质量。虽然,当前超声乳化术能够被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但是毕竟这类病患和单纯白内障病患有所不同,需要对他们同时患有的糖尿病加以充分的考虑,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此次研究就对比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在行超声乳化治疗的此类病患的围术期中的效果,详细情况介绍如下:
1基本资料
随机择取近年来于本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糖尿病病患,包括女性病患35例,男性病患29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60岁,入院时空腹血糖均>12.2mmol/L。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病患的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
2护理方法
以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病患进行护理干预;以如下综合性护理方法对研究组病患进行护理干预: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检查术前陪伴病患进行诸如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散瞳后眼底检查等眼科检查,了解病患的晶状体核硬度等,明确病患是否符合超声乳化术的适应证。加强对病患进行全身检查,尤其加强监测病患的血糖,做好记录,保证病患血糖处于可控范围。2.1.2眼部准备术前2-3天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水,每天7-8次,术前一天0.9%生理盐水冲洗泪道、结膜囊,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与此同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散瞳药,对瞳孔变化加以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2.1.3术前健康指导耐心讲解超声乳化术的必要性,指导其掌握一些手术治疗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指导并训练病患转动术眼,指导病患掌握避免咳嗽、打喷嚏的方法,即张口深呼吸或舌尖顶上腭等,提醒病患要学会进行自我调节等,告诉其如果确实感到些许不适,可以轻声告诉医护人员等,以提高病患的配合度,促进手术顺利进行[2]。2.1.4心理护理深入病房,及时掌握病患的心理特点,分析病患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病患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的原因进行对应的心理疏导,耐心安抚病患的同时,将与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等解释给病患听,将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优势介绍清楚,将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手术顺利进行以及疾病转归的重要影响解释清楚,当经手术治疗得到康复效果的病患有时间时,邀请他们深入病房和即将手术的病患进行倾心的交谈,以进一步缓解病患的不良情绪,使之治疗信心增强[3]。2.1.5饮食指导基于病患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糖尿病餐,指导病患合理控制饮食,如对糖分摄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少摄入油炸性、坚硬性以及油腻性的食物,保证摄入的营养合理且充分,禁烟酒、辛辣性食物等。
2.2术后护理
2.2.1眼部护理指导病患术后当天休息时采取的体位为平卧位,用力挤眼、揉眼以及剧烈头部运动都不允许,加强护眼,做好眼部卫生,术眼戴眼罩以防发生碰撞而出现不良情况。按照医嘱内容,给予散瞳剂,嘱咐病患应用散瞳剂后进行两个小时的仰卧,低头、弯腰等动作均不可。2.2.2术后并发症护理对术眼状况进行严密的观察,术眼敷料以保持清洁状态为最佳,无菌条件下进行换药操作,增加滴眼次数,嘱咐病患术后一个星期内禁止洗头、洗澡,注意病患术眼的疼痛情况,及早识别早期眼内感染,发生时,进行对症处理,以防感染给病患带来的不利影响[4]。术后当日病患术眼被遮盖,提醒病患减少瞬目动作;手术后第二天将敷料去掉,谨防角膜水肿。对于角膜水肿者,按照医嘱内容应用50%的葡萄糖或高渗盐进行轻柔的滴眼操作。术后10~12h对出现眼球胀痛、偏头痛等症状加以严格的防治,发现异常,施以对症处理,并对眼压升高严密防治。
2.3出院指导
出院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告诉病患一些眼药正确使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告诉病患出院后要按照医嘱科学合理地使用降糖药,以良好控制血糖水平,定期到院进行复查,发现异常情况,尽早到院进行诊治。指导病患要加强自我调适,积极面对生活和疾病,指导其掌握一些自我保健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如低血糖等),鼓励他们尝试进行一些对健康有利的活动等[5]。
3结果
3.1效果比较指标
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5d矫正视力。
3.2统计学分析
全文以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医疗技术水平已然不断提高,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病患如今也可以通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得到良好疗效。但是考虑到这类病患和单纯白内障病患的不同,尤其要加强围术期护理,施以有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保证手术成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在研究组入院期间,本院就是在把握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病患的具体情况和超声乳化手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病患施以了综合护理干预,如加强术前检查,对病患的晶状体核硬度等进行了解,了解病患是否符合超声乳化术的适应证。有研究表明,晶状体核硬度Ⅱ-Ⅲ级者尤其适宜接受这一术式[6]。糖尿病白内障病患的虹膜组织相对来说处于硬化状态,瞳孔存在一定的扩散难度,敏感于机械刺激,一旦受到刺激,缩小的概率非常高。如果病患瞳孔直径不符合要求,在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时,导致瞳孔缘咬伤以及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概率极高,会使手术难度加大,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7]。故术前合理应用散瞳药,使散瞳效果增加。相对于单纯白内障病患,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更要加强饮食控制,以免因饮食不合理而增加机体应激性,使术后炎性反应加重[8]。因此,加强饮食指导。考虑到病患免疫功能和耐受手术能力更差,故高度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通过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并综合上述论述,作者认为,只有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老年糖尿病病患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才能够为保证手术疗效、改善预后保驾护航。
糖尿病论文13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管理联合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以社区医院在20xx年3月到20xx年4月期间管理的T2DM患者为例,共98名,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社区管理联合运动干预的管理方式,对照组只采用社区管理干预的方式。然后对患者在干预前后的不良习惯、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半年的管理干预后,可以发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习惯、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大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社区管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社区内T2DM患者稳定健康状态的保持,使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可以维持在一个健康的范围之内;持续的运动干预能够有效帮助社区医院完成对T2DM患者的管理。
【关键词】社区管理联合运动干预;T2DM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社区研究所选取的98例患者都是经过三甲医院确诊为T2DM的患者,并且全部患者都没有心肺方面以及运动系统方面的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4∶3,患者年龄最小的44岁,最大的77岁,人均年龄(60.7±8.3)岁,文化程度,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比例为1∶3∶1;观察组中男女比例26:23,患者年龄最小的为45岁,最大为74岁,人均年龄(60.1±8.8)岁,文化程度,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比例为11∶25∶13。两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可用于对比分析。
1.2方法
(1)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社区入户管理的方法,控制T2DM患者的饮食习惯,降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盐分摄取量,并采用服用或者注射降糖药物的方式来有效管控患者体内的血糖含量;将那些与T2DM患者饮食、运动、药物控制等相关的教育手册及时发放给患者,提高患者的医嘱服从性,并帮助患者完成自我检测日记的编写。(2)观察组:在对照组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再加入入户随访运动干预,聘请专业人员向患者教授太极拳或者交谊舞,同时相关负责人还需要最好患者的日常监控工作。控制患者的运动强度,一般患者的摄氧量不能超过最大值的60%,心率不能超过最高值的70%。控制运动时间在45分钟到1h之间,不可过度。患者每次进行锻炼后,需要及时了解其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如果精神状态和睡眠都比较好,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运动,如果出现异常则需要及时检查,待好转后,再进行锻炼。一般来说患者每天的运动开始时间应该设置在早餐结束一个半小时后,运动干预持续时间为6个月,次数为每周3~5次。
1.3观察指标
(1)不良生活方式:调查和记录患者在干预前后在饮食、运动等方面不良生活习惯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和评价。(2)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检测患者干预前后在空腹时的血糖、餐后2h时体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等生理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SDSCA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后不良生活方式变化。在经过六个月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远远好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干预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
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FPG、2HPG、HbA1C、TG、TC、LDL-C等血糖、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为了对T2DM血糖进行有效的管控,临床研究证明,在使用药物控制的时候还需要重视改善患者的膳食结构,并采取必要的运动干预措施,以完成对患者体内血糖的有效控制,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改善自身的神经系统,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通过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社区T2DM患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这一病症已成为一种非常严重的公共问题,所以做好社区管理和运动干预工作对于帮助T2DM患者控制血糖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社区医院运动干预项目的作用范围很广,并且性价比非常高,T2DM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比如太极拳、跳舞等活动。经过实践表明,患者如果经过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患者机体释放和肌肉摄取葡萄糖的速度,进而提高患者体内胰岛素受体的数量,降低患者对胰岛素抵抗性。与此同时,运动锻炼还能够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提高,改善血糖代谢功能,提高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以实现调控血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秋莲.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xx,12(2):84-86.
[2]岳鹏,陈向韵,王永利,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xx,13(7):478-480.
糖尿病论文14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人群在快速升高,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长时间的代谢紊乱易引起很多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足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早期,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措施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但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预防性的足部护理知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得糖尿病足的发生率逐渐上升。通过干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提高自我足部护理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了研究干预护理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本院20xx年6月~20xx年2月的90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在42~58岁,平均年龄(48.5±1.8)岁;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39~56岁,平均年龄(46.2±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糖尿病护理方法:在住院期间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出院后要求患者定时复查。给予实验组患者应用干预护理模式:由2名护理人员进行,其中1名护理人员专门负责记录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足部情况,另外1名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首先在住院期间,在饮食方面要为患者合理搭配营养饮食,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并且给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尤其是糖尿病足等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如何正确的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正确的足部护理方式。其次在患者出院后要对患者进行随访,并且让患者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患者对于糖尿病足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 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了解,60~79分为基本了解,60分以下为不了解,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非常了解例数+基本了解例数)/总例数×100%。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相较于入院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为显效,稍有提高为有效,无提高为无效,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根据SSP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年龄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足部护理知识了解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对糖尿病足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实验组患者80分以上有32例,60~79分有12例,60分以下有1例, 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为97.8%;对照组患者80分以上有18例,60~79分有16例,60分以下有11例,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为75.6%;实验组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实验组患者显效有2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显效有19例,有效11例,无效15例,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为66.7%;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有31例满意,有14例基本满意,有0例不满意,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有21例满意,有16例基本满意,有8例不满意,满意率为82.2%,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干预护理是指设计一系列的护理活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之间转移或不同层次健康照顾机构之间转移是所接受的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预防或减少高危患者健康状况的恶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定义已不再是单纯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而患者在住院后由于病情以及环境的影响,造成心理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而干预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进行指导,并且为患者在相关疾病方面答疑解惑, 缓解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与疾病抗争,尽力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中,干预护理不仅要在住院期间给予患者在心理、饮食的支持及解惑,还要在足部护理知识方面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上述实验中,实验组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6%),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7%),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1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2.2%),说明:干预护理能够增加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并且提高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率。总之,对于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采用干预护理的方式能够增加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糖尿病论文15
【摘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0例则遵循循证医学理论,通过了解问题、获得循证支持、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等方案来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血糖控制理想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更具有目的性,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糖尿病;循证医学;护理干预
糖尿病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的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对此类疾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临床认为采用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条件[1]。但由于患者医疗知识的缺乏,往往难以长期保持,影响疗效。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改善这种现象,以达到改善预后,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是工作中的重点问题[2]。笔者近年来尝试将循证医学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较好成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包括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46~77岁,平均(60.3±4.2)岁,病程4~16年,平均(7.2±0.9)年,采用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护理等;研究组则实施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
1.2.1了解问题:通过回顾资料、了解患者状况等措施,确定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为:①心理负担重,患者最明显的表现是治疗信心缺失,认为目前治疗方案难以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部分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担心胰岛素泵会影响日常生活,担心并发症的发生;②低血糖,低血糖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饮食、运动、用药等影响而发生;③自我管理能力差,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常识,不能认识到饮食、运动等治疗措施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持久性差,一旦缺乏护理监管就会出现懈怠行为,从而影响整体疗效。
1.2.2循证支持: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寻找证据等措施确定理论的正确性和临床的实用性,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实施。
1.2.3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强化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是改善患者整体行为的重要基础,让患者了解到综合治疗方案的意义及效果,明白坚持治疗的重要性,通过以往临床案例来向患者说明,提高患者的认同感和配合度;②心理指导,对于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要加强心理指导措施,让患者明白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改善患者的家庭支持状况,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③饮食护理,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环节,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共同制定饮食计划,参考患者的个人意愿,提高患者的参与度,指导患者学会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明白定时定量进餐的重要性;④运动护理,同样与患者一起制定运动计划,参照中华医学会提出的建议,每日运动时间以30min为宜,保持中强度运动,遵循适量原则;⑤并发症护理,要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病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告知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特点及症状,使患者能够正确辨别并及时反馈给值班护士,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要加强局部皮肤的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1.3评价方法:
分别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在干预1周后进行,当天凌晨测空腹血糖在4.4~6.1mmol/L,非空腹血糖在4.4~8.0mmol/L则视为血糖控制理想;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将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类,以非常满意+满意统计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用2检验,P<0.05视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控制:
研究组血糖控制理想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糖尿病的特殊性,临床护理措施在患者的血糖控制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护理模式仍是以遵循医嘱用药,被动宣教等措施为主,忽略了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和循证医学理念的重要性,护理措施显得生硬而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到了整体的护理质量[4]。循证医学理念更注重临床研究依据,认为医疗决策应当在客观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更重视个体需求,也更符合当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温雯等人[5]的研究显示,循证护理措施用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将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了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9%,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肯定了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及意义。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研究组血糖控制理想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知,更能够从生活、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配合护理,从而实现了更加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护患之间交流的增加,也提高了患者的信赖感,护理人员的工作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更加人性化和个体化,全面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更具有目的性,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天舒,晏丽丽,王英娜.新诊断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xx,38(2):200-202.
[2]董瑞鸿.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xx,51(21):88.
[3]吴毓敏,余玲,郭选贤.口服降糖药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xx,6(14):45-46.
[4]刘燕,康冬梅,邓克学,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脂质沉积程度与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xx,15(5):488-491.
[5]温雯,周红宇.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治疗的体会[J].医学信息,20xx,23(9):3156-3158.
【糖尿病论文】相关文章:
糖尿病论文08-08
关于糖尿病论文的参考文献02-07
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人无须绝对“禁糖”01-24
2014年世界糖尿病日:健康饮食与糖尿病01-24
2014年世界糖尿病日:健康饮食与糖尿病01-24
祝福糖尿病人的寄语12-17
糖尿病工作计划06-21
糖尿病人的饮食方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