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供应链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0 18:34:27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供应链管理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供应链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供应链管理论文

供应链管理论文1

  新时期,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空前增大,对企业来说,要想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采购管理是企业创收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也管理到企业的成本消耗。如果能够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降低成本消耗,将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供应链模式是一种先进的采购管理方式,具有很多优点,能够实现采购管理的信息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供应链模式的内涵,探讨了供应链模式下企业采购管理的特点及采购管理信息化的具体策略。

  供应链模式/企业/采购管理/特点/策略

  一、供应商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是采购方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要理解这种新模式和传统采购模式的区别,就需要弄清楚在这种模式下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合作关系的变化,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是一种充分融合了现代化管理思想的管理方式,其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该模式下,生产制造商和供应商及零售商之间的业务流程被进一步整合优化[1]。该模式极大提高了供应链下所有参与企业的效率,能够对整个采购供应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进行统一的计划和组织,从而能够保证所需的采购产品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以正确数量和最佳成本进行生产销售。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与传统的采购管理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是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的集成合作。这种供应链模式下,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流会更加频繁,供应商可以快速响应采购方,可以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进行事前把关,能够实时控制产品质量,弥补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缺陷;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目标更明确。传统采购模式中,采购师围绕库存进行的,当库存出现短缺时,就进行采购达到及时补充库存的目的。这种采购方式缺乏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往往是企业根据库存所做出的单方面采购决策。而供应链模式下,采购活动是围绕订单进行的,当确定了用户需求订单之后,生产企业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制造订单,继而确定采购数量;供应链下采购管理中供应商和采购方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较为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供需双方可以共享信息,能够避免需求信息失真,可以让采购更科学合理。

  由于供应链模式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该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是一种信息化管理。它能够实现对所有与采购有关数据的电子化处理,可以清晰看到各环节的信息,能够提高采购效率,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跟踪。

  二、供应链模式下采购管理信息化策略

  (一)实现采购资金信息和订单信息数字化

  在供应链模式下企业物资采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的实现。包括资金信息的数字化、供应商信息的数字化、订单信息的数字化。资金信息化指的是采购方对采购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对物资采购环节所占用的资金进行分析,降低一些不必要物资采购消耗,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降低资金占用率[2]。资金的信息化管理能够确保及时观察资金的流向,确定资金该如何合理使用。供应商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对供应商的报价和资信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录入,方便及时查看,从而选择长期合作伙伴。订单信息的数字化主要将订单上物资的数量、价格和质量要求等进行数字化录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查询和更改订单信息等,提高采购的准确性,确保采购的及时性。

  (二)建立采购货物管理信息化模块

  该信息化模块包括采购管理模块、货物入库模块、在库管理模块等。采购管理模块是整个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该采购管理模块包括各种功能。首先,采购申请功能。根据采购信息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进行采购申请,然后制定具体的采购计划,将采购计划放到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等待采购审批和回复,然后在网上进行议价比价,寻找并确定最优供应商,在信息化平台上生成采购单。该模块还包括对采购单的修改的功能,能够随时根据情况修改采购单,并能及时查询采购单当前的执行状态。货物入库管理模块,主要是通过登录货物信息系统,对当前库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做好新入库物品的按计划入库,能够提高入库速度。要利用这个模块进行存贮确认和货物数据更新,并生成最新的货物信息。在库管理模块主要是通过在库信息管理平台,对货品数量、入库日和货物的保管位置进行管理,能够及时了解在库货物信息,还可以对在库货物进行有效管理。

  (三)建立采购物资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

  建立一个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要具备对库存进行动态盘点的功能,利用该功能进行盘点时要保证不影响库房的其他出库、入库和退库等业务的处理。在该数据库中,可以将企业的供应商信息、库单信息等进行组合,可以将所有供应商按照信用等级、物资质量等级、交货准时率、交易价格等进行详细记录,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对供应商进行统一管。建立物资跟踪管理数据库,能够随时对物资进行库存、单据和合同查询,及时掌握物资信息,避免生产中断[3]。

  (四)采用多种先进的采购方式

  供应链模式下企业物资采购方式也有很多种,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的采购平台了解产品的采购信息,可以与其他企业进行联合采购,这样通过数量上的优势可以获取一定的折扣优惠,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企业也可以组成采购联盟,实现物资采购、配送和运输等的规模化,这样能够极大的降低采购成本,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供应链模式下的信息化平台也为这种采购联盟创造了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模式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其让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日趋科学化、合理化,给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搭建了一个信息化的平台。在该模式下,企业物资采购信息将实现集成管理,企业物资采购将更加透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将会更紧密,更有利于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性价比高的供应商。

供应链管理论文2

  目前,企业界尝试了很多新的理论,包括供应链管理模式、价值链管理模式、现代物流管理模式等,这都为企业进一步适应多变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范例。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经营中早就开始实施,但是在定义上并未很好的统一。无论是哪种定义,这种供应链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网络。这种网络中有点有线,每个节点都是上游和下游的联系,每个贸易参与者都是下游的供应者,也是上游的客户,可向上游节点通过某些渠道来选择产品或者服务,又可通过某些渠道向下游供给产品或服务,每个节点都有利益关切点,强调的是一种用线串联起来的集合体,是一种整合的思想体系,是一种打包的管理理念,是将供应和服务两者通过线串联起来,将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达到整合的目的。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

  供应链的管理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供应链更强调链的作用,供应链的打包集成性和整合后的各个单元的协调性。各个节点要根据各个渠道,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通渠道对信息和其他交流信息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协调,对供给和服务反馈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1.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供应链上的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模式,是将各个独立的业务流程重新整合的过程,打破了各个部门组织之间的信息局限,优化组织结构。管理的理念也发生革新,这是由于核心节点组织和企业在供应链上采用信息互相分享的策略,集成了整个链条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也在扩散和移植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使得企业的计划和规划得以在链条综合下实施。最后,联通这些手段的媒介和渠道就是整合了所有企业的信息,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优势。贯穿于供应链全过程的就是以流程为载体,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贯穿到整个配置过程,有机结合,交流顺畅,达到供求平衡的目的。2.强调全过程的战略管理链条上的各个企业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交织的网络,宏观上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更大的组织。因此这个组织是否是一个有机整体会对整体发展产生根本的影响。如果链条出现某个节点的信息局限,没有形成网络传输,就会造成整体性的错误发展,所以必须在整个过程中建立高度统一的安排,整体协调信息和资源配置,达到链条管理的新发展。3.全新的库存观如果整个链条企业达到了优势互补和信息流畅,相关节点企业或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各个节点的库存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库存形成了新的平衡,这就是供应链管理的平衡。4.注重核心竞争力实体经济或链条上的节点组织如果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在链条上与其他节点企业或者组织形成网络,构成合力,抱团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优势互补的体现,是合理分工的又一次整合。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管理

  1.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的关系

  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在供应链中贯穿着整个物流流通,物流流通将链条上的各个企业串联在一起,是企业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枢纽。从历史角度看,供应链管理的出现是晚于物流管理产生的,物流管理显示出来的一体的趋势。在横向上,同一行业中链条上的企业在物流上合作共赢,整体发展能够获得产业规模经济的发展和增强物流的效率。在纵向上,某个企业应将自己的上下游产业的服务都纳入企业的整体发展中,并作为物流管理的核心功能。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生产环节和物流形成多纽带、多互通的协同作用,可实现在横向纵向上一体化。从某个角度看,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一体化的延伸,但是供应链涉及的面更加宽,因为它包含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这种供应链可将各种链条通过协调组合成有机整体,有机整体包含了各种供求关系,如产品的供求、服务的供求、资金的供求或信息的供求,这样整体面对市场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供应链管理不仅仅是物流,还包括原料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生产商的产品供需评测,产品设计与优化,销售商的产品销售平台建立,销售咨询的共享,企业间的资金流的管理,生产过程的控制调整,用户群体的管理咨询,与其他供应链的信息交叉融合等。供应链的管理主要是集中于各个企业之间的融合与发展,有效建立统一的协作关系共同应对风险,承担风险。而物流管理仅仅侧重于物品的流通,包括原材料的选择与供需保障,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二手物品的回报等所有与物品发生的关联。这就是物流活动的高度统一,从而保障较快的协调物品的流通,增加物流运作效率。而在供应链上则包括企业的高度优化、业务的高度集成、从原材料到销售的整体快速协调机制,从而使得客户和供应链下游的协同发展,效率最高。总之,供应链管理内容更为宽泛复杂、范围更为广、层次更为深刻。

  2.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

  (1)由于信息流进入了网络化,物流管理信息增大和加快了很多,通过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组织和企业都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供需运行情况,每个节点上的物流变化信息都能够很容易查到,不会造成信息滞后和转述失真的情况。(2)在供应链健全的情况下,库存相关节点企业或者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各个节点的库存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库存形成了新的平衡,库存减小就会减小企业风险,保证安全储量,有助于各个节点组织和企业进行集成化的管理。(3)物流管理在网络健全以后,各个节点的反应速度明显增加,各个企业通过网路获得有效信息之后,很积极做出相关措施,加速物流业务的流通,长期以往,成员企业就能够对这种产品需求加速反应,减小误判,保证安全交易。(4)供应链能够保证安全协同运作,这需要物流管理和物流运营都必须能够对接紧密,不能在各个环节上出现懈怠,比如下游需要产品,在信息流上体现很急切,但是在运输上或者原材料供应上出现了问题,这都是节点内部问题,需要在内部就化解,保证整个物流体系能够顺利运转下去,否则无从谈起合作协作。(5)在供应链完备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对于下游的用户体验,用户需求等一系列用户的反馈及时追溯到生产环节,在生产和设计上下苦工,及时满足用户体验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把企业生产建立在互联互通的商品交易上来,物流运营效率高,会对用户需求满足的更加快,更加务实。

  3.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

  (1)现代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利用。供应链中各种流的运行主要依靠网络,如果没有网络就无从谈起链的组成。供应链下需要大量的信息互通、数据互通、信息更新、数据更新。只有利用新型技术,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效率,更好的为客户体验服务,及时满足用户体验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把企业生产建立在互联互通的商品交易上,加强企业运行情况的汇总和客户需求的汇总,提高物流运营效率。(2)供应链上的网络就是渠道,渠道必须建立二级节点,加大物流运输的运载能力,这样物流才会更加便捷。在重点需求地区加大仓库的建设力度,加大配送站的配送能力,在产品途径万水千山之后,尽快到达客户的手里,这就是高效的商务性。(3)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建设物流体系,就需要重新增加二级节点,这些二级节点就是第三方物流。利用第三方物流专业的理念和实力,加速企业的供应链架构的建设,把核心业务建设好,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功玉,阳明明.论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6):76-82.

  [2]朱昌磊.考虑风险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xx.

  [3]马根萍.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有关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4]张明丽,李方,秦笑梅.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xx(23):39-41.

  [5]宋迎春.企业时基物流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xx.

供应链管理论文3

  【摘要】文章主要从供应链角度来研究库存问题,包括信息技术问题、需求预测问题、供应链协同问题以及供应链运作效率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基本对策。

  【关键词】库存管理服装企业竞争

  一、服装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问题

  目前,许多企业内部已经建立起了像ERP、EDI、MRP、SCM这样的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多数都仅仅应用在企业内部,并没有和上下游企业建立对接与共享,这就使得信息在供应链的传递过程不顺畅,信息共享不完全,容易产生需求放大的效应。因此,很难做到让信息取代库存。目前,各节点企业的信息系统只重视企业的内部信息传递与共享,而忽视了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信息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大大缺失,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对终端客户需求信息预测的准确程度,从而导致对库存的预测出现偏差,造成企业的存货管理库存积压严重等问题。

  (二)市场需求预测不准确

  服装企业大多采用传统的订货会模式来接受下游零售商的订单,终端销售商一般都是根据自身获得的客户需求信息,提前向批发商订货,当然这里边包含了一定的安全库存。而批发商又根据零售商的订货数据,向生产商下订单,各企业对整个服装市场的行情总是非常乐观的,所以此时批发商为了避免缺货现象的发生向生产商订货的时候也包含了一定的安全库存,这样下去,生产商所获得的市场需求信息是被不断放大了的,这就导致了生产商根据不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来安排生产,从而就导致了库存的大量积压。大量的库存积压会占用公司大量的营运资金,就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产生严重的生产经营问题。

  (三)缺乏供应链的协同观念

  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和配合,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实现供应链的系统效应,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但目前,从服装材料供应商、服装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没有形成一个供应链整体的协同,大多数服装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只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库存管理只局限于企业自身,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没有顾及供应链其它节点企业的利益。比如,有的面辅料供应商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要求服装制造商购买超过它所需的原材料,这就造成了制造商的库存积压。

  (四)服装供应链运作效率低下

  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主要体现在供应链运作的过程中。供应链经营与运作的环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何将这些纷繁复杂的环节由繁化简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原材料供应商能够保证及时供应,制造商能够准时完成订单,零售商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改善销售计划,都需要我们及时降低不确定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程度,避免物品库存过多或不足的现象。就目前来看,服装企业的供应链并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供应中的前导时间过长,物流组织的运作效率低下等问题非常普遍,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二、解决服装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一)建立信息技术支持系统,保障信息畅通。

  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实现战略联盟,从而形成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的一体化运作,并应用信息技术,如利用EDI、条形码等信息技术,及时地获得信息,实现快速响应机制。同时,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先进库存管理策略,实现上下游信息系统的对接以及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信息的准确与及时性,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进而实现供应链整体库存的最低化。

  (二)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供应链协同

  服装企业应该改变各自为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观念,因为企业在市场中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有许多与企业有存在密切联系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竞争早已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企业整体供应链的竞争。所以服装企业应该站在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和解决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之间要做到相互信任、权利均衡、风险共担。同时各企业共同参与制定库存计划,尽可能消除导致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的不确定因素,从而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水平,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共赢。

  (三)建立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系统

  建立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系统要求企业以快速满足动态的市场和顾客需求为目的,以追求企业各环节缩短提前期为核心。快速反应要求企业建立合理的配送中心,资源集中化,能够快速响应各个销售点的需求,最终达到降低库存水平的目的,同时可及时调节、提高存货利用率。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建立迎合市场的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系统。其次,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这是成功进行快速反应活动的基础。再者,建立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四)建立健全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估机制

  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估机制是指利用绩效评估的理论建立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估系统,对供应链库存管理做出合理的绩效评估,并能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对供应链库存管理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健全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估机制,应该包括以下部分:第一,绩效评估的标准;第二,绩效评估的数据来源;第三,绩效评估的组织机构;第四,绩效评估的奖惩机制;第五,绩效评估后的整改系统。

  三、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库存管理对于服装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实现稳定健康的持续经营与发展以及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服装企业应当把供应链库存管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断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意识,积极创新并优化库存管理措施,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水平,进而缩减企业成本,提高企业供应链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江维国.品牌型服装企业库存管理及处理策略探讨[J].财会通讯,20xx:20.

  [2]石章强、叶建伟.ZARA:产业链快跑[J].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xx:4.

  [3]沈芳芳.我国服装行业的库存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xx:5.

供应链管理论文4

  摘要: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它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表现出集成化优势,进一步带来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创造更大收益成为可能。本文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并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系统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一)物流管理

  1.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

  2.物流管理分类

  制造业物流可分为采购物流、厂内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废弃物回收物流。

  3.“物流”发展的六个阶段

  (1)第一阶段:物流前期,物流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场所互不联系地分别进行。只是按生产和销售部门的要求进行保管和运输。

  (2)第二阶段:个别管理期。物流成本意识的出现期,这一时期只有保管部门或发货部门在努力降低成本。

  (3)第三阶段。综合管理时期,作为一项独立业务开始建立物流管理部门,采取措施综合解决各种物流功能的优化组合问题。这里生产和销售是物流的前提,

  (4]第四阶段。扩大领城时期。物流影响生产和销售的阶段。对于生产部门来说,应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从物流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这一阶段,追求“第三利润源泉”的企业增多,过去曾把这一阶段视为终极阶段。

  4.物流领域的内涵

  过去将物流认作是“把生产的商品送交消费者”或“将所需要的东西在所需要的场所和所需要的时间以适当价格送交消费者”的各种活动。也就是说以前人们指的物流,主要指的是销售物流(包含公司内部物流).以后随着物流现代化和效率化的需要,物流的内涵也随之拓展。

  (二)供应链管理

  1.1 供应链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从供应商直到最终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还是一条增值链,它能使所有参与者共同受益,物流在供应链上因加上、包装、运输、配送等过程增加了产品的价值,可以给相关企业带来增值收益。

  (3)供应链是由若干条线状的链集成的网链结构

  一个企业可以既是某条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条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1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2.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念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念是在满足期望的服务水平的同时,使得系统在成本最小的目标下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顾客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将恰当数量的商品在恰当的时间送达到恰当的地点。

  2.3 供应链管理的原则

  从上述关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不论哪一种类型的供应链都存在两个基本的共同点:第一,供应链中合作成员要通过信息公开、信息共享、计划共有、业务共同化等手段,积极为合作者提供利益;第二,合作成员的风险分担方式对消除供应链瓶颈,取得合作利益具有积极意义。

  二、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

  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整体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间逐级进行的,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另外,一般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整体规划的观念,链上的每个组织只关心自己的资源(如库存),相互之间很少有沟通和合作。这经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市场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因而企业库存成本很高,企业间因为物流系统不善而错失市场机遇。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环节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实现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

  三、总结

  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如沃尔玛公司的销售配送系统计划、台湾雀巢与家乐福的VMI计划等,这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更加具有实效性和成效性。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来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物流的缺陷,更适应企业发展,更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

供应链管理论文5

  1传统采购模式与供应链采购管理

  1.1传统采购工作的发展模式。传统采购工作唯一的目的就在于增加目标物在库存中的数量,简单的来说,就是为了提高库存才会进行采购。在这种采购模式之中,采购部门始终处在相对自由的位置上,除了工作上需要与库存部门建立必要的联系以外,基本属于独立于企业外部的独立型部门,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产品的销售情况几乎与其不存在着任何关联。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数的企业依旧沿用了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工作严重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使得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分离情况更为严重,导致了企业采购工作呈现出工作流程复杂,资金流转速度缓慢等问题。买卖交易是最短暂的合作形式之一,在达成各自目的以后便各自进行。

  1.2供应链采购管理。如果说,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属于被动式的管理,主要根据库存所需来进行开展。而在供应链体系的相关理念下,采购管理改善了传统管理模式中被动管理的特点,实现了采购管理的主动性建设,使其与订单的内容始终保持着紧密的相关性,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之所以会产生购买并不是因为库存原因,而是因为消费者的需要而进行的购买。也就是说,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有需求才会产生制造订单,由于制造订单的存在,从而确定了采购订单,而采购订单则是决定最终供应商的唯一标准。如此一来,在采购管理中,各个环节之间始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关联,形成了一个供应链体系,大大提高了物流的速度以及库存周转的效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供应链体系为企业采购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相互合作的伙伴,对丰富企业的材料供应源头以及企业外包方面的选择提供了方便。因此,现在的企业采购管理已经基本摆脱了传统采购模式中存在弊端,供应链体系采购模式的出现较大的变化。

  2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中的作用与影响

  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体系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消费者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供应链管理体系描述了物流在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移动,最终目标是商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实现其价值,而采购是这一条链中的起点,采购成本的高低会影响产品的最终定价和供应链的获利情况,因此采购管理在在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了采购风险。传统的采购模式只是实现了采购部门的事务性职能,各部门之间信息不沟通,各企业之间更是屏蔽采购信息,因此造成采购行为的盲目性,导致缺货成本或库存成本过高。采购管理要求供应链企业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也就是说采购的战略是可见的,这样有利于上下游企业之间共同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的体系中其作用和意义已经不同于传统的体系了,在供应链环境下的信息是透明的,趋向于电子化和信息化,企业间信息的协作使得企业能更快更有效地正确工作。

  2.2建立供应链伙伴关系,提高物流过程的效率。在供应链的体系中,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建立了一种战略联盟的关系,形成一种特殊的合作伙伴关系,因为这种战略合作伙伴的特殊关系的形成,可以使供应合同签署的手续大大的简化,不再需要双方反复的协商,采购物资直接进入制造部门,这样一来,可以减少采购部门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流程,无论是时间,还是价钱上,都使交易成本大大的降低。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可以协调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各个计划的执行和完成。供应链体系的特点导致了各个环节的连续性和实时性,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执行都由原来的批量化被细分。所以可以做到整条供应链就是个有机的体系,在不停的连续运作。正因为如此,可以实现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的并行,这样就可以缩短各个环节的响应时间,对时间这个稀缺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效率,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

  2.3降低了采购风险。采购风险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支出增加、推迟交货、货物是否符合订单的要求、呆滞物料的增加、采购人员工作失误或和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采购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货物的损失或库存成本。分享信息的采购管理能减少与库存投机密切相关的风险。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企业间缺少交流,也不愿意共享采购战略,因此会引起诸多的风险。采购管理通过建立对供应商的考核机制,利用供应商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供应链体系中的采购管理要求信息共享,各供应链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企业的库存与采购信息是公开的,供应链体系中企业共同制定采购策略,避免由于不可预测风险带来的损失。

  3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中的注意点

  3.1供应链采购的风险管理。虽然伙伴供应商关系的建立能大大优化采购管理,降低了采购风险,但是这种模式下的采购也存在着风险,比如由于没有选择合适供应商,或供应商合作关系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因此在供应链体系中,选择合适供应商和供应商管理是维持供应链体系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供应链体系中,任何一方的失误都会使整个供应链遭受损失,因此供应链体系中的企业要制定严密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机制来选择和管理供应商,除了制定一系列标准定性分析法外,还可运用数学模型等方法来定量分析来制定绩效考核机制。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供应商的能力、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战略目标等方面。

  3.2加快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企业的分散化,信息不通畅,使得在采购时容易忽略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因此加快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方便企业对采购的监控,采用实时跟踪采购,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有利于企业动态制定采购战略,并通过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实现信息的交换,综合处理双方的计划,以避免采购信息不准确而造成的失误。在全球信息化的驱动下,电子商务在企业商业活动中被广泛运用,因此,采购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随着经济发展。采购管理已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采购理论。正在创造合作和竞争的新模式,并成为企业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因此,在供应链体系中的采购管理要不断优化与更新。加强伙伴供应商关系发展。增强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创新、挖掘促进供应链体系发展的采购模式,将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朱亮.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实施[J].工业,20xx(1):65.

  [2]牛聪.供应链管理模式下YM公司采购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xx.

供应链管理论文6

  现阶段,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该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物资的采购、审批、等环节的处理。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物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样,物资管理费用在企业的生产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以下就是对供应链理论在企业中应用的分析:

  1供应链概念

  供应链的概念是在80年代末提出的,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实际上,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在供应链中,有非常清晰的过程:原材料的生产、产品形成、销售等一系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需方”和“供方”的对应关系,就形成首尾相连的供应链[1]。在没有对供应链有明确的认识时,大都认为供应链是企业中的内部过程,是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的,美国的史迪文斯曾经认为:“供应链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流中所产生的长链”,现阶段,大部分人对供应链的认识停留在了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上,中国的马士华教授说:供应链是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该条链主要是围绕着企业的核心环节进行,并对企业中的物流、资金流等进行控制,按照生产顺序将产品送到供应商、分销商等手中的一个结构。这条链的结构非常简单,都是按照第一、第二、第三进行排列的,

  2物资管理的概念

  物资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是传统的物资管理概念和现代的物资管理概念,其中传统的物资管理概念是指企业所需要各种物资的使用和利用等的总称。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物资储备量的控制以及综合利用的管理等。而现代的物资管理概念则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2]。

  3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在当下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实际上,在国际上有一些企业已经将供应链管理应用在企业的物资管理之中,并且取得显著的效果,比如DELL公司、IBM公司以及宝洁公司等,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将管理链管理作出了重新的定义,主要包括:原材料、制造与装配、订单管理及最终交付用户,这些都可以说成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4供应链管理与物资管理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与物资管理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可以说,物资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物资管理仅仅是应用在企业内部,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将供应链管理与物资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原料供应、生产、销售等形成一个整体的供应链,这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供应链管理,还能提升市场竞争力。而供应链管理则是对供应链中所触及到的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等的管理,它主要是以Internet作为依托[3],并且以同步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供应、实施的,主要包括: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供应链的设计、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和制造管理、反向物流管理、供应链实施的原则和步骤以及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管理等,可以说,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物流成本和用户服务水平的关系,所以,要想使供应链企业群体获取利益,就需要将供应链中涉及到的各个部门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将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5基于供应链理论的物资管理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涵盖的是由供应商到消费者的全过程,强调的是战略管理,由于“供应”在供应链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时候,应该加强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双赢。事实上,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它不仅仅是完成市场目标,更是一种服务。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采用集成的方法对供应链进行控制。要知道,物资采购是企业的起点,也是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开始,从某种程度上说,物资采购并不是购买原材料,而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联系,将沟通生产与物资供应联系在一起,在二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进而促进了供应链系统的发展,提高了供应链上企业的运作效率。将供应链理论应用在企业物资管理中,主要表现在:第一,为订单而采购,采购模式简单,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第二,重视外部资源管理,传统的采购模式,使得供应商不能够及时地了解采购部门的业务流程,给供应商带来了缺陷。第三,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以往的采购模式中,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采购方式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库存问题、风险问题、降低采购成本问题。其中风险问题主要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或是产品质量的风险,库存问题主要是由于以往的采购模式不能够使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共享信息,使得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得不到提高,进而减少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第四,信息集成共享,要想保证供应链得到共享,就要协调企业之间的产品流、信息流,并且及时的掌握供应链上的信息,以此提升供应链的性能,进而保证供应链能够真正的做到信息共享。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从不同的程度对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管理和物资管理的概念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物资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在了解二者关系后,进一步分析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资管理特点,以上所提出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供应链管理论文7

  一、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特征

  (一)供应链一体化的价值优越性

  在供应链一体化模式之前,主导企业的是“纵向化”的理念模式,此模式即以生产职能为核心的纵向集成模式,企业固守自给自足的状态。但市场激烈的竞争表明,企业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把握住自身优势并通过寻求外力进行市场的一体化集成。

  1.克服信息孤岛

  以企业为单位实施客户管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内部信息沟通问题,但企业间客户资源私有化却日益严重。在传统模式下,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批发商、零售商与客户之间是一种利润博弈的关系,从供应商到客户终端实质上是一条“博弈链”.而以供应链一体化为基础的CRM工程排除了博弈弊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使之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多赢战略,形成了企业之间的战略联合同盟。

  2.管理成本最小化

  供应链一体化的核心是:企业集中优势专攻于主核心业务,对于其他业务则采取简化、对外承包等措施。因此,供应链一体化使用快捷信息流动把客户需求状况传递给上家,系统的不稳定大为减少,管理成本得到了简化,从而减少了庞大的资金流带来的风险。

  (二)供应链一体化的异质性

  所谓的异质性,即一个企业所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它决定了企业间的产能差异。在供应链一体化的市场背景下,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应对不同物流需求的能力

  不同的客户群体对物流的需求也不经相同:有的侧重于运输方向,如单纯的材料运输;有的偏妥于仓储方面,比如大型超市、B2B企业等;更有的侧重于信息处理和流通加工。所以,供应链一体化的异质性对于不同行业进行功能需求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异质供应链间的协同

  异质供应链协同的外在因素是显而易见的,是企业为了应对竞争加剧的市场;其内在原因包括:寻求“中间人”效应,寻求价值链优势,架构竞争群体优势与保持文化的竞争能力。由“博弈-合作”模式转变为企业彼此在异质供应链中愈加明确的分工,信息层级的协同,通过现代移动网络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间的信息流的集成,达到运营,市场的实时数据交换,从而与伙伴更好的协同满足终端客户一系列需求。

  (三)供应链一体化不可仿制性---文化刚性

  供应链一体化的不可仿制性,乃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逐渐积累而成的特殊文化氛围,这是其他企业难以复制的。在这其中企业文化的不可仿制性对供应链的整体影响尤为巨大,物流企业的文化与必须相互协调适应。一旦企业的自有文化一旦固化后,再对物流企业文化变革难上加难,所以说企业文化具有很大的刚性,相反带来的好处是有效避免竞争对手的模仿。

  (四)不可交易性

  供应链的不可交易性始终是与企业相伴相生的,同类企业虽然可以借鉴,却不能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仿佛有一种看不见的“贸易壁垒”,与企业的其他功能相比较,它所受到的交易风险是最小的。这种不可交易性不但改变了各物流节点在市场中的独立性,而且有助于消除其潜在利益矛盾,减小各种非预测性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二、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发展策略

  (一)注重供应链人才的培养

  1.即时动态的人才需求规划

  大多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越发体会到“长期人才规划”无法满足业务迅速更新的要求。在实践中,他们需要使用更为快捷的短期规划人才需求方案。

  (1)基于对风险的统筹评估来确定即时需求策略,因为绝对的ShotTime人才供给模式永远只能是空想。

  (2)以人力资源部门为核心,即时预测人才需求。长线的人才预测,永远会完美,所以短期的预测变成更高效的模式。此外将业务部门更为积极的参与能避免人才规划变成“纸上谈兵”.

  2.积极的人才盘点

  现有人才的技能和素质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盘点,且依据盘点进行晋升和培养是提高人才素质的有效途径。

  (1)更新盘点机制。

  通过对人力资源技能和素质的盘点来做出招聘、晋升的决策,使其能够掌握现有人才的状况。

  (2)利用标准化工具和数据建模以评估市场环境数据来对人才利用率的影响。

  3.人才补给的无时差化

  大多数在发展上升期的企业都在经历过人才激烈竞争所带来招工瓶颈,人才短缺而导致业务发展停滞不前的情况处处可见,无时差的人才补给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1)有效整合资源建立外部人力资源库,利用外部资源来实现人才需求的无时差补给。

  (2)由提前预测模式转变为及时空缺补给。现代人 才供应链 的管理概 念认为,人才供给模式必须由提前预测转变为空缺产生及时补给,来不断缩短补给的时间。

  4. ROI人才培养的最大化

  随着企业业务的迅速发展,人员能力难以跟上时代成为困扰企业管理层的难题。导致企业在人才培养成本逐年递增,但是结果却呈效甚微。所以必须 建立ROI人才培养机制,最大化降低“培养失败率”.现今企业的传统人才培养变成了一种福利,造成培养资源的巨大浪费。建立ROI培养管理体系,将能力和晋升相挂钩,来提升培养的有效性。

  (二)供应链中网络信息管理

  现代供应链的网络信息管理是用来与供销商或客户相连,方便对它们给予关注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它的效能有三:

  第一,实现企业物流流程品质最优化;第二,降低库存,减少分销和管理的费用;第三,提高交易灵活性的和可靠性。

  1.物联网在一体化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对各环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造、仓储、运输、销售方面。它使得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做最快的反应,提高企业对客户需求的适应能力。随着4G移动网络的部署,供应链网络已经步入了移动时代。它具有传统供应链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将原有供应链的客户关系管理功能迁移到手机、PAD等移动管理端。摆脱时间和场所的局限,随时随地与企业平台沟通,有效避免市场时机的流失。

  2.注重供应链流程的规范化

  早在20xx年,德国法兰克物流网络中心就指出,在德国的供应链管理案例中,有的非常冗余。一些物流经营人高喊“供应链流程规范化! ”但实际效果仍停留在于空想,具体操作过程还是储运公司的老一套,各物流环节之间严重的脱离。所以实现供应链中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成为重中之重。

  第一,必须有一个好的领导,来重视供应链的规范化工作,把供应链规范化的成功与否看得比公司的短期更加重要。

  第二,从供应链的售后层尤其是客户投诉最多的环节出发,通过在这些薄弱环节投放大量的效力,以快速扭转局面。

  第三,通过移动信息技术的支持,把供应链结成一张覆盖全局乃至全球的监控网络,以便进行规范化的快速应对。

  三、结语

  供应链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向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并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传统企业由于观念的限制,企业往往离客户较远,难以把握客户的需求变化。而供应链一体化下的CRM系统使得供应链客户管理内涵得到提升,客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整个供应链变成围绕客户需求而展开的服务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赋予了企业强大的客户沟通能力,使客户认为该服务就是为我度身定做的,该产品所承载的服务是我最终需要的,来提升客户收益率。特别是供应链一体化的资源整合体系,使各节点上的企业活动灵敏度更高,提升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供应链一体化必将推动客户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凤新。企业竞争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xx.

  [2]李子超,刘军。如何利用物流提高企业竞争力[J].物流科技,20xx(09)。

  [3]徐飞。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4]周琴音。一体化供应链下的物流系统规划[J].黑龙江对外经贸,20xx(05)。

供应链管理论文8

  摘要: 供应链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描述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特征及与传统库存管理的区别;描述分析了目前流行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JIT库存管理策略、VMI库存管理策略、JMI库存管理策略、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并描述了各自在库存管理过程的优缺点。

  关键词: 供应链库存管理;VMI;JMI

  0 引言

  自供应链管理理念出现至今,供应链库存管理一直是管理的焦点之一。一方面由于库存管理本身对企业经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有关研究报告显示库存费用将占库存产品的20%-40%,库存成本降低将会使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由于供应链库存管理本身特殊性,供应链本身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它是由无数个具有四“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特征的企业主体构成,那么如何实现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供应链库存管理优化,并取得供应链竞争优势,成为历来管理学者及企业家的最大困惑。

  1 供应链库存管理特征

  几乎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库存,从原材料到零部件,从半成品到产成品,从生产到销售。为获得市场份额、维持客户服务水平,供应链成员企业,如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库存。根据库存在供应链中不同环节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生产库存、循环库存、安全库存、季节性库存、促销库存和投机性库存等。

  供应链库存管理同传统库存管理相比他们之间既有相互关联部分,又有明显的区别。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如ABC库存管理法、CVA库存管理以及一些订货方法,在供应链库存管理具体应用中依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供应链库存管理同传统库存相比具有明显特征,如管理集成化,供应链库存管理将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的库存看成一个整体统一管理,而且将库存与物流、生产、销售等相结合进行管理;资源范围扩大化,供应链库存管理将链中所有节点企业资源看作一个整体,资源管理的范围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了企业外部,从而使供应链内资源得到统一规划充分利用;企业间关系伙伴化,供应链库存管理中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因此供应链中主体企业间为了实现最终客户利益,企业间关系得到加强,供应链中各主体企业通过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共同致力于降低库存整体水平。

  2 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

  2.1 准时制(JIT)库存管理 准时制最早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提出了的一个管理理念,准时制(JIT)库存管理是准时制管理内容之一。准时制库存的核心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储存恰当的物品。目的就是减少浪费,实现零库存,同时又保证下游环节的使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在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压力下,要求供应链中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按照下游要求的时间、数量、结构、质量及其它条件组织协调好各项工作。准时制库存同时也需要准时制采购、准时制生产等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优化。

  准时制库存管理是一个优秀的库存管理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库存成本,同时也可以在其他方面获益,如零库存、零设备故障、零机器调整时间、零缺陷、零废弃、零浪费等。当然准时制库存管理的硬伤在于难以解决突发事件,如低库存会导致原材料的供应不及时。

  2.2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VMI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针对传统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对库存管理各自为政,导致库存需求预测放大及库存费用居高不下的现象而提出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VMI定义为“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由供应链的上游企业根据下游企业的物流需求计划、销售信息和库存量主动队下游企业的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库存管理方式。”

  VMI实施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库存水平,而且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使供应和需求双方达到双赢。优势:①需求方可以省去经营中相应产品的库存相关多余环节,专注于提高服务水平;②供应方掌握库存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③供需双方进行信息共享,供应方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销售信息并做出预测,减少不确定性;④可以实现需求方零库存,同时降低供应链整体库存水平。

  当然在实施VMI策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①上下游企业间协作水平有限,限制了双方合作;②需要企业间较高的信任水平,实现信息共享和企业间的集成和协调;③VMI实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供应链总库存水平,但风险转移到了上游企业身上,因此要求在协议制定过程中考虑的风险分担。   2.3 联合库存管理 JMI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库存管理模式,克服了VMI系统的局限性和规避传统库存控制中的牛鞭效应。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联合库存管理定义为“供应链成员企业共同制订库存计划,并实施库存控制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式”。联合库存管理实现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力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把供应链系统管理集成为上游和下游链两个协调管理中心,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从供应链整体的观念出发,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实现了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从而部分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

  JMI实现了供应链中供需双方之间共同管理库存,促使双方可以实现共享利益同担风险。具体优势体现在:①成本优势,JMI实现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之间在库存方面实现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实施JIT采购、JIT生产、JIT库存,同时通过第三方管理库存也可以实现规模效益;②信息优势,JMI促使企业间形成战略联盟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有利于建立信息共享,及时准确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③供应链优势,实施JMI可以有效获取供应链竞争优势,减弱牛鞭效应、减少信息不确定性及减少信息不对称性等供应链固有的隐患。尽管通过实施JMI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风险,但不足之处在于协调JMI需要较高的协调成本,而且企业间的合作要求很高,必然会产生比较高的运营成本。

  2.4 多级库存优化管理与控制 供应链中各主体企业都存在库存,上述几种管理策略:JIT库存管理、VMI库存管理、JMI库存管理都是建立在企业独立库存基础上,对供应链库存管理进行局部优化。为了达到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整体优化,有些学者和专家提出了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所谓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是指以供应链总的库存成本最低或供应链总的库存周转时间最短为目标对整个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库存管理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供应链多级库存管理,管理方法按照控制管理的集中程度分可分为中心化多级库存管理,主要是把库存控制的任务交由核心企业来完成,协调上下游企业的库存活动;非中心化多级库存,也称之为分布式库存管理方法,是把供应链库存分为三个成本中心,制造商成本中心,分销商成本中心和零售商成本中心,各自根据自己的库存成本做出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张亚春.基于JIT理论的供应链采购模式探析[J].中国商贸,20xx(09).

  [2]唐宏祥.VMI对供应链性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管理学,20xx(4).

  [3]曹庆奎.供应链多级库存成本优化与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xx.

  [4]彭建强.基于CAS理论的企业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xx.

供应链管理论文9

  摘要:本文建立了一个三级供应链上单个产品的相互冲突的多目标库存模型。模型中订货提前期和顾客需求是不确定的并服从正态分布,并考虑了供应链中决策者对每个目标不同的偏好,以及产品价格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本研究中目标权重因子和产品价格均以模糊数来表示,并通过模糊理论得到具体的值。最后通过和供应链上所有的决策者进行交互计算,得到最终想要的调和解,从而使企业和供应链在库存管理方面获得双赢。

  关键词:供应链; 库存管理;

  一般来说,库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库存管理和优化,已成为供应链及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在学术界,有关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优化问题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本文通过分析产品市场价格和目标权重的模糊性,采用模糊数来描述,考虑了顾客需求量和订货提前期是不确定的,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涉及三级供应链库存的模糊多目标决策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给企业和决策者提供了一个较满意的决策方案,使供应链和节点企业获得双赢。

  多目标优化模型

  现实中,供应链是由大量相互协作的企业组成的,涉及到各个成员企业的供、产、销的全过程。本文要考虑的是一个单一产品的三级系列供应链模式,且由三个企业即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组成。可以很容易延伸得到更多级的系列供应链模式或网状供应链模式。

  (一)模型假设

  1。每个企业有自己的安全库存量。

  2。允许缺货,但与平均库存相比,平均缺货很少,且无同时缺货现象。

  3。连续盘点型(Q,r)库存控制策略用于检查每个企业的库存状况。

  4。企业的提前期需求是一独立的随机变量,且服从正态分布 表示每个节点企业。

  5。订货提前期L是一个不确定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

  (二)模型中的目标函数

  库存管理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订货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订购成本,另一个是顾客服务水平和安全库存水平。库存管理的总目标是在达到满意的顾客服务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效率,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本文主要从最小化库存成本、最大化安全库存水平和顾客服务水平三个目标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计算。

  1。供应链库存成本:主要包括库存持有成本HC、订购成本OC和订货成本PC:

  由于订货提前期和产品市场需求均是随机的且分别服从正态分布:N(μL,δL)和N(μD,δD),从而得到第i级企业的平均在库库存为: ,其中ki为安全库存系数。

  最小化供应链库存成本函数为:

  其中Ti是每次补货时发生的订货成本,D是年预测顾客需求量,Ui是单位在库库存持有成本,是产品价格,为一模糊变量。

  2。安全库存水平:安全库存是库存的一部分,主要为应对需要或订货点发生短期的随机变动而设置的。通过建立适当的安全库存,减少缺货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库存短缺成本。但安全库存的加大又会增加库存持有成本,因此,安全库存很难准确预测。供应链安全库存水平为: (Si是短缺库存水平)使安全库存水平最大化,即最小化函数: (2)

  3。顾客服务水平:是指对顾客需求情况的满足程度。顾客服务水平越高,说明缺货发生的情况越少,从而缺货成本就较小,但因此增加了安全库存量,导致库存的持有成本上升;而顾客服务水平较低,说明缺货发生的情况较多,缺货成本较高,安全库存量水平较低。供应链顾客服务水平公式为:

  使顾客服务水平最大化,即最小化函数:

  本文的目的是要同时集成上述几个目标,使得:保证供应链上所有参与企业的库存控制成本最低;提高整个供应链上的顾客服务水平,安全库存水平。设fj和fj分别为目标f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j=1,2,3),对上述三个目标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函数为:

  由决策者给出各个目标的权重因子wj,可行解xi=(Qi,ki)的多目标函数转化为单目标函数:

  则只求单目标函数(5)的最优解Qi和ki,即为供应链库存多目标优化问题(1)—(3)的最佳调和解。不确定性环境

  在大量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中,要求决策的目标之间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因此,综合考虑多目标决策的所有目标后,得到一些非劣解,而把具体的最佳调和解的选取工作留给决策者,这对决策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工作。如果根据决策者的不同偏好,确定决策中各目标权重的大小,直接求出一个满足决策者需要的调和解,对于决策者来说,不但容易解决且更具实效。决策者的目标偏好是模糊的,采用模糊语言对上述三个目标进行评价,有关模糊语言与模糊数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在此采用三角模糊数Mi=(li,mi,ui),li≤mi≤ui∈R,i=1,2,3,且模糊数Mi在x处的隶属度函数为:

  设每个公司有ki=(1,2,3)个决策者或专家做决策,则整个供应链共有 个决策者,每个决策者或专家根据自己公司的状况和对各个目标的偏好给出模糊评价值Mij(lij,mij,uij)(i=1,2,3,j=1,…,p),从而构成评价矩阵M:

  对评价矩阵按行进行平均,即可得所有专家对各个目标的模糊平均权值Mi=(li,mi,ui)。

  计算权重因子 。一般地,在选择中决策者有三种类型:公平偏好、冒险型偏好和保守型偏好。下文给出当决策者的偏好特征为冒险型偏好时,设模糊最大最小集的隶属度函数fM(x)和fL(x)分别为:

  其中xmin=inf S,xmax=sup S,S=Yi=1Si,Si={x|fMi(x)>0}。进而得到右效用函数和左效用函数分别为:

  则整体效用函数为:

  最后对UT(i)进行规格化处理即可得到各个目标在整个优化问题中的权重值

  在现实中,买卖双方在出售/购买一种特定的产品时,对产品市场价格的偏好有所不同。产品价格具有明显的可谈判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此模型中假设产品市场价格pi是一模糊量。设模糊集sp和bp,分别来衡量销售者和购买者对价格的偏好。由经验得知,用线性隶属函数可以提供与用更复杂非线性隶属函数相同的结果,所以在此采用有常数倍的递增/递减的隶属满意度及线性隶属函数来描述买卖双方对产品价格的偏好程度,如下:

  其中,(a,b)和(c,d)分别是销售方和购买方对价格期望的上下限值。在多目标优化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决策者的主观性和最终结果的合理性,由买卖双方给出彼此的接受价格范围(a,b)和(c,d)的值,供应链调和商议得出产品的最终交易价格

  算例

  下面给出上述供应链库存的模糊多目标优化模型的一个例子。设年顾客预期需求为D=20xx件。所有成本参数以及其它参数值由表2给出。假设每个企业有两名决策者或专家,则供应链中共有k=6名决策者。企业双方的业务代表分别给出产品价格的接受范围,然后双方的决策者进行谈判协调,第一次达成产品的交易价格。决策者再根据此价格以及企业自身情况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分别对3个目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给出其模糊评价权重wj,j=1,2,3。所给数据如表3和表4所示。得到产品的价格和各目标的权重值后,由式(4)和式(5)求得每个企业的Qi、ki的值,如表5所示。将输出结果显示给各企业的决策者,如果决策者满意则停止程序,如果不满意就继续上述过程,直到决策者满意为止。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决策者可以根据各自企业的决策给出合理的价格以及对三个目标的偏好评价值,但又不会各自为政,得到供应链上的调和价格和三个目标的偏好权重值。将表5计算出的数据代入上述三个目标函数值中,供整个供应链及各企业决策者对比。这样,由上述程序,决策者就可以多次进行决策商讨,直到供应链上以及各个节点企业都满意为止,为供应链和各企业提供一个较优的决策方案,从而使企业和供应链在库存管理方面获得双赢。

  结论

  本文从库存成本、安全库存水平和顾客服务水平三个目标,建立了供应链库存的不确定多目标决策优化模型,考虑了顾客需求和订货提前期的不确定性,变量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同时充分考虑了目标权重因子和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这为供应链上及其各个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了从整体利益和各自利益都权衡的条件下进行决策分析,在保证满意的顾客服务水平的情况下建立合适的安全库存,尽可能地降低库存成本。这样建立的模型可以使供应链上每个企业得到较满意的订货数量和安全库存,使得整条供应链和单个企业均实现了优化,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柳键,马士华。供应链库存协调与优化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xx,7(4)

  [2] 。戢守峰,李佳,李峰,黄小原。周期性需求下多级库存缺货控制模型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8(6)

  [3] 。张怀胜,闵晓清,模糊需求预测下的四级供应链库存协调策略[J]。物流技术,20xx,32(10)

  [4] 。倪志伟,朱旭辉,伍章俊,随机需求下多周期供应链库存配送联合优化模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8(1)

供应链管理论文10

  摘要: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更为广泛性的意义,对我国的物流行业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做了深刻的阐述。

  关键词:

  现代物流 供应链 整合管理 重要意义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种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也迅速席卷我国,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世界大潮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不仅仅是国内,更来自于国外,对于企业来说,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等,在服务行业更需要改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应该从服务和降低成本上着手,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迎接挑战。在当前情况下,只在制造等单一方面有竞争力是难以在这样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当前企业只有具备其他企业所部具备的各种优势,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基于以上所介绍的背景下,企业开始逐渐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以前并没有受到过重视的物流行业,物流行业也开始成为企业获得更高利润的有效方式,并且还是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强者的重要筹码和优势。我们在实践中,经过研究可以发现一些有用的规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发生了一些转变,由原始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中包含三部分的内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其中,物流供应链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起着决定性因素之一。企业为了能够具有更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物流供应链的整合管理不仅需要对物流源进行合理的运用,以此来协调分散的物流资源,对其进行制造和市场活动,而且必须使物流资源所形成的物流能力成为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关键。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更为广泛性的意义,对我国的物流行业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企业供应物流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

  企业供应物流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主要是供应物流的规范、高效运转。这个运转本身包括对企业用料单位的全程控制。企业供应物流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1 要建立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模型。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是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把供应链上各个组成部分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供应链实施管理的关键是规范运作、制约有效。在管理中要在供与需构成的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按照市场要求运行,引进市场机制。供应链环节运作办法、业务部门、机制、效能监察等共同构成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模型。

  1.2 要建立制度管理体系和模型,强化基础管理。供应链有序运作,进而实现高效益,要靠电网式的系统化制度模型予以保证。管理制度体系的内容包括采购方式、合同、库存、台账、资金结算、奖惩等。

  1.3 要建立“人本”管理模式,制度的长期规范运作和严格执行,靠被管理者遵守的行为准则,靠管理者全面监控。提高素质、创造发展环境,把个体目标和链条总目标和链条价值实现融为一体。这实际上突出人本的管理格局。为此,要在变他律为自律,主动工作等方面通过途径把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阶段,最终实现自主管理、自我主动创新和增强质效的人本管理。

  2、我国企业应用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的意义

  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对我国企业实现“两个转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的走向全世界,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这些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意义,对于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和分析,这也是相当重要的和必要的。在我国相当多的企业中,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相互促进。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下,实施有效的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现代物流超大信息量收集处理、统一分类、高速快捷的反应、及时准确地配送到位,这些在物流产业中应该是较为现代的观念;而供应链就是从物质的招标、合同签订、供货、验收、保管、发放,这些相比较而言就是传统的物流。对这两种物流方式进行整合,能够使得企业所需的物质供应更高效、更快捷,企业生产更有保障,从而降低了采购成本、资金占用成本、时间成本等,突出显示其在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中的重要角色。

  3、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下面就从汽车制造业对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从图1可以看出,零配件供应商在整车生产厂周围设立中间仓库,按照整车厂的要货指令,为整车生产厂提供及时的配送服务。如此庞大的零部件供应群体和相应的运输、配送环节,构成了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采购供应物流体系。

  在这个供应链中,仓库是整个采购供应物流体系中的关键节点,但由于这些仓库分别属于不同的零部件生产厂或由不同的零部件生产厂租赁,一般规模较小、数目繁多、信息化投入不足、标准化无法推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起不到整车生产厂与零配件生产供应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相反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重了零配件生产企业的负担,而整车生产企业对零部件的资源准备状况也无法掌握,造成要么库存水平高,要么发生缺件引起整车生产厂停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我们将整个汽车供应链的物流进行有效的整合,由分散的库存集中到大型物流中心进行管理,可以产生如下的效果:①采取集中采购、集中仓储、集中向整车生产厂配送的方式可以增大采购批量,集中采购以后,运输批量也增加了,有较好的运输规模,降低了运输成本;②从大型物流中心向整车生产厂集中配送其所需的物料,这样可以使生产管理人员专心致志提高生产效率,不必像以前那样要花费大量精力协调缺料带来的各种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的整合管理的有效实现,对于企业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传统企业中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体现,贸易协作问题也突出了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向导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得我国的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到更为有效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顾客订购管理过程,建立先进的管理体系等一些措施。总而言之,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的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在我国既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取得更为深远的发展,但是它又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等,这样市场经济又给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所以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努力建设我国的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使得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我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有一片广阔的天地,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孟祥茹等.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3.

  [2]姚国章.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1.

  [3]马士华.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4]赵林度.开放的物责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xx.9.

  [5][美]D.J.Bowersox等.物流供应链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供应链管理论文11

  一、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把企业作为核心,通过控制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把供应商、分销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的用户连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链接的结构模式。作为核心的企业可能是制造厂商、零售商或者是供应商。核心企业就是对供应链信息进行交换的中心,对物流进行集散以及调度的中心,对供应链企业是否能够形成比较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供应链管理是经过反馈的信息流以及反馈的物料流以及信息流等,把供应商、制造商以及零售商直到最后的用户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整体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

  煤炭在生产以及使用的过程中,经过了开采、洗选加工、销售、运输以及用户配煤加工利用等很多个环节,需要煤矿部门、铁路运输部门、公路运输部门、港口、钢铁部门以及电力部门等众多管理部门密切的进行配合,煤炭产品的运输涉及到电力行业、冶金行业、建材行业以及化工行业等比较多的行业。煤矿、运输厂商、中间商以及煤炭用户等信息都会集中在煤炭销售的企业中,煤炭企业的销售也是对煤炭物流进行集散以及调度的中心。对此,企业要重视煤炭销售的重要性,结合供应链进行管理的要求对煤炭销售企业工作的流程进行管理,把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把煤炭的开采、加工、运输、电力、煤化以及钢铁等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二、煤炭销售供应链中主要的环节进行分析和管理方法

  本文主要对煤炭供应链中最主要的环节以及需要利用的供应链管理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强化对市场信息的反馈,对煤炭生产进行合理的引导煤炭在销售与供应链环节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是各个矿业公司的煤炭开采,开采出来原煤的质量会对洗精煤的质量、价格以及在市场中的份额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只有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对煤炭进行合理的开采,并且在井下的各个生产环节中采取比较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管理措施才能生产出质量比较稳定、符合评价标准、高质量的洗精煤。因此,煤炭的销售部门要把市场的动态信息以及用户对于产品质量、数量等的需求对生产单位进行及时的反馈,结合销售的基本流向以及市场中的变化,对生产的单位及时的提供比较合理的煤炭指标以及要求。

  要对各个生产单位提前进行衔接和安排,对生产衔接各个阶段的煤层、工作面的变化等可能对煤炭的指标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对煤炭的生产质量、产量的具体情况进行长期的预测和分析,结合预测的结果对采矿井提出一些进行生产衔接的安排和建议。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对生产单位进行督促,强化生产组织对质量的管理力度,把煤炭质量当作进行采掘和衔接管理的重点内容,结合地质的变化提前采取一些措施提高煤炭的质量,在各个煤层的工作面中进行合理的配合开采。经过对生产单位的建议对生产的半期进行调整,把原煤的成分、挥发的份等煤炭产品的重要指标进行调节。对各个煤的种类在市场中的销量情况以及价格的基本走向进行及时的反馈,为生产矿井对不同时期的不同产品以及产量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保障洗煤产品的质量,增加产能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

  强化对洗煤精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对洗选的能力不断地进行提高,是煤炭在销售供应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用户在对产品进行使用的时候如果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就要对销售公司进行反馈,对于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销售公司协同质量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共同进行分析,查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对生产的流程、工艺以及改进的建议以及要求进行监督。结合设计的能力,增加煤精的产量,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保障内部的资源全部能够入洗的情况下,销售部门为了能够对不同用户以及不同产品的需求进行满足,要针对性的对不同地方煤矿的原煤进行采购,为有很多富余能力的洗煤厂提供原煤,把内部的跨矿以及洗煤相互结合,把选煤厂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结合用户对质量的需求,销售部门要对洗煤厂及时的提出产品指标以及要求,销售部门要对用用户反馈的产品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向洗煤厂的配洗比例提供建议。保障精煤的质量,维护品牌的信誉,最大程度的减少各个煤层以及煤矿中煤炭质量的差异对洗煤回收的效率以及煤精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要按照要求对生产单位进行分时、分段、分采以及分运搭配或者单独的入洗,要生产出合格并有销路的产品,对生产单位的配洗比例进行监督,单独的进行销售。

  (三)充分发挥运输的优势,拓宽物流业务的领域

  为了使煤炭运输的环节保持通畅,销售部门要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调度,与铁路部门进行沟通,结合销售的计划,对铁路的装车车号安装识别的系统,提高铁路装车运输的效率,和交通部门做好沟通工作。强化对外雇汽车对煤炭运输的车队进行协调管理以及信誉跟踪,预防因为对运输车队的监督管理出现漏洞而导致货物出现调换、发生亏吨等事故,把运输环节中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加强煤炭运输车队的入股,强化煤炭公路运输的监管和控制。

  三、结语

  煤炭销售供应链中有着非常多的环节,环节中存在的业务也非常多,需要对各个环节的业务以及工作特征进行简要地分析,让其与销售工作建立密切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把煤炭销售的供应链管理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让煤炭销售在煤炭行业的供应链中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供应链管理论文12

  内容简介:物流管理的研究对象是生产领域和物流领域的一切物料流以及有关的资金流、信息流等。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规划、管理与控制,来解决社会经济活动中流通成本上升的问题,已取得系统的优化效果。

  这本书是在物流学会、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基金项目“物流工程学科案例教学研究”的支持下编写的。从供应链管理入手,在物流系统的分析、规划、控制、评价、预测、决策、物流信息管理、物流运输、物流配送、仓储和库存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案例选择,针对物流行业特点,以及具有不同物流特征的行业与领域,选择了汽车、服装、超市、食品、家电、医药等方面的经典案例,最后对于在物流方面成就非常突出的世界知名企业的物流实践通过案例进行分析。书中集中了国内外企业大量的物流活动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来感受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本次读书笔记重点从供应链这一领域展开分析。

  一、供应链管理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家之间的货物供应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传统的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以及第三方之间,而且交织于各职能部门以及文化和认识领域中。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以便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就不得不重新思考、构建、定义这种供应关系好模型。

  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组成的网络结构,是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现代供应链管理把整条供应链上的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来加以规划和优化。把整条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规划工作集成在一起,而不是按照活动功能分割开来,这就要求企业根据管理进行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依照“用户需求”和“流程管理”的思想对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管理基础、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改造,优化关键业务流程,根据“木桶理论”,不断找出供应链上那块“最短的木板”并进行优化,这样就能够提升整

  条供应链乃至整个企业的竞争力。

  惠普公司成立于1993年,惠普台式打印机的供应链模式值得借鉴。惠普台式打印机的生产、研究开发节点分布在16个国家,销售服务节点分布在110个国家,其总产品超过22000类。面对如此庞大的供应系统,在减少库存方面,惠普公司主要生产核心部件,而将组装、包装工作分配到世界各地,实现了定制化工作,减少了库存,提高了受益。

  二、供应链的分类

  目前对供应链的划分大体上有两种标准,一种是按供应链功能划分,可分为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另一种是按供应链伸展范围划分,供应链可分为企业内部供应链、产业供应链和全球网络供应链三种类型。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主要是控制和协调物流中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和活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想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必须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供应链的结构将随之改变,即从传统多层的供应链转变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的全球网络供应链。

  三、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信息网络的兴起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心得契机。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它可以使上下游企业之间迅速、直接地进行信息沟通。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它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制造商的中小供应商也能够收发、处理商业文件,比如信息的获得、订单的处理、库存的状况等。这些信息又可以同时与其他的应用系统集成,方便不同系统和不同格式的信息的存储、交互。

  供应链管理涉及人力资源、财务、订单、采购、计划、生产、运输、销售和服务在内多个方面,通过采用不同的IT技术,可以提高这些领域的运作绩效。目前基于IT主要的技术有EDI、CAD/CAE/CAM、EFT和多媒体应用等。其中

  EDI是供应链是企业信息集成的一种重要工具,一种在合作伙伴企业之间交互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特别是在全球进行合作贸易时,它是在供应链中连接节点企业的商业应用系统的媒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高低,决定了现代企业的发展命运。

  四、对供应链管理原则的思考

  (1)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合作行为将使供应链成员之间实现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即效率能够通过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使整体供应效率得到提高。供应链企业要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共利润、共担风险的双赢局面。

  (2)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消除信息的扭曲现象,优化决策过程

  供应链企业之间应该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不确定性、降低风险,求得长期发展。

  (3)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

  对供应链企业间出现的道德风险的防范,要积极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和机制,使合作伙伴能得到比败德行为获取更到的利益,来消除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4)柔性化设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柔性制造系统的使用日趋普遍。在供应链企业合作过程中,要通过在合同设计中互相提供柔性,可以部分消除外界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传递供给和需求的信息。

  (5)风险的日常管理

  竞争中的企业时刻面临者风险,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在预警系统做出警告后,要及时对紧急、突发的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以避免给供应链企业之间带来严重后果。减少由此带来的实际损失。

供应链管理论文13

  一、V公司介绍

  V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伙伴。V集团总部位于法国,现已成为全球最成功、最具创新能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并于20xx年庆祝了90周年庆典。20xx年集团的销售达121亿欧元,其主机厂配套市场销售的10%用于研发。集团在全球29个国家拥有124家工厂,16个研究中心,35个开发中心,及12个分销平台,拥有74800名员工。1994年,V集团首次进入中国,在温岭和沙市分别建立了两家合资企业。此后,V公司开启了在中国持续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序幕。目前,在中国拥有26家生产基地、10个开发中心和3个研究中心,在职员工达13000人。公司由四大事业部(动力总成系统、热系统、舒适及驾驶辅助系统和视觉系统)及售后市场业务部组成。自从进入中国后,公司利用中国逐渐开放的政策迅速扩张。营运资金的管理需要不断满足公司扩张发展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公司实行紧缩的营运资金投资政策。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低,企业将更多资金投资到获利水平较高的长期资产上,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公司推行适中的营运资金筹资政策,是指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占总资产比例相当,既节约了筹资成本,也保证了一定的流动性。使公司在保证政策经营的同时,也保持了一定的盈利能力。

  二、V公司营运资金分析

  基于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公司希望使经营性营运资金保持在适中偏紧的水平。作为汽车零部件公司,下游整车制造厂商相对集中并且强势,上游供应商相对分散,要想通过营运资金管理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就需要尽可能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增加应付账款周转期。

  三、V公司供应链融资介绍

  供应链融资是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而且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在供应链中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配套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起长期战略协同关系,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一)供应链融资可能带来的好处

  1.从V公司的角度来看,供应链融资是重新确认供应商应付账期的机会。公司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参与到供应链融资,可以获得更长的应付账期。同时优化了公司内部的应付账款流程。应付账款完成发票等付款条件审核后便可以通过系统对接将发票信息发送给银行。大大减少了处理应付账款的人力和时间。而且供应链融资对比开据银行承兑汇票减少了准备合同的环节,减少了人工成本和票据传递的风险。

  2.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供应链融资为供应商提供了灵活的短期融资额度。供应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提款期。鉴于核心公司的信用,供应商可以获得更合理的融资条件。对于中小型供应商不仅盘活了应收账款而且保证了供应商的收款期。

  3.从银行的角度看,银行利用信用良好的公司的担保,开拓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获得贴现收益的同时风险可控。供应链融资也可能带来潜在的结算等其他银行业务。

  (二)供应链融资的要求

  1.从V公司角度来看,公司的采购部门需要分析目前的采购条款,选择合适供应商进行谈判,增加应付账期同时吸引供应商进入供应链融资的项目。供应链融资将原本和供应商之间的应付账款转移给银行,发票到期后公司必须按时支付给银行,不能以任何理由拖延。

  2.从供应商角度来看,供应商提前得到应收账款需要支付相应的贴现成本。因为供应商的应收账期延长,相应的贴现成本会增加。供应商需要提升自身的应收账款流程,才能保证按时获得账款,例如需要及时准确开具发票给V公司,才能保证发票信息尽快通过审核发送给银行。

  3.从银行角度来看,需要提供给V公司及其供应商稳定安全的信息平台,从发票的上传到放款再到发票到期日收款整个过程都在电子信息平台上完成,既要保证及时性也要保证安全性。银行提供的服务是否完善关系到是否有更多的供应商愿意加入到供应链融资的项目中。

  四、总结

  对于任何公司而言,应付账款是一种低廉且易得的筹资方式,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拖延应付账款往往会导致供应商的不满,长此以往就会影响供应链的稳定和采购质量,继而带来采购成本的上升。所以公司选择适合自己的贸易融资产品对改善营运资金的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中,公司正是找到了三方(公司、供应商、银行)共赢的条件而推行供应链融资,并期待供应链融资提升30天的应付账款周期。任何公司的最终目标都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但是保持公司的流动性同样也是公司追求的一个目标,企业必须对这两个目标进行权衡,以达到最优效果。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将关系着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影响企业的流动性,也将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从公司的股东价值回报率来看,更高效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也会给股东带来更大的价值。

供应链管理论文14

  摘要:文章针对近期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的"白菜劫","芹菜劫"(农产品滞销与价格大幅波动)等农产品种植风险,从供应链的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产品种植的风险进行了识别与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农户与消费者的利益。

  关键词:供应链;农产品种植;层次分析法;风险管理

  一、引言

  近期来, 农产品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农业自然灾害、农产品滞销到农产品食品安全再到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农产品供应链的各节点的运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问题, 越来越暴露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这些脆弱性无疑给农产品种植者带来各种风险,农产品供应链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但现在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农产品食品安全的供应链管理上,却很少研究农产品种植的风险管理,因此有必要对农产品种植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以便保护农户的利益。文章将农产品供应链看成由农产品种植过程,加工运输过程,经营消费过程三个环节构成,建立了从农产品种植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价,即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风险指标权重进行评价,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国内外农产品种植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众多文献中,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定性、定量以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均被不同程度的加以运用,并显示了各自的特色[1]。Smelzer和Siferd(1998)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的供应风险管理问题,为更好地从采购管理角度理解农产品 供应风险管理,他们用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依赖模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主动积极的采购管理有利于控制农产品 供应风险。Tah.J.和Carr.V.(20xx)研究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的供求风险,指出了当前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工具和技术的缺点,提出了一个等级风险统计结构的风险描述语言,作为一个可共享的知识驱动风险管理方法,并界定了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的涵义,建立相应的补救措施。此外,还简单分析讨论了建立风险知识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风险管理的框架。近年来,由于食品供应链合作的重点由原来的保证供货质量逐步转向加强食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农产品 供应链管理的每个部分或要素间的互动都是通过信息沟通来完成的,农产品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关键之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让农民、加工企业、批发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建立协同关系来提高整个供应链抵御风险的能力。国内一些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中信息流的管理和控制做了研究[1],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流的复杂性、不通畅性和不稳定性,提出应健全供应链信息网络,并对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 控制方式包括信息标准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有效信息传递、信息提供方式选择、信息反馈的控制等。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市场风险, 显着地降低了市场的运作效率。为此,彭泰中和廖文梅(20xx)采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目前农产品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供应链主体的行为以及由此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最后,针对市场交易中信息弱势方农民的特点,提出应从政府行为、农业组织合作经营、信息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防范和化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产品 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不仅要面临自然灾害的影响, 又要面临市场经济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而农业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困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甚至会影响农业战略结构的调整。郝庆芹(20xx)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农业的生产特征、农业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王晓燕(20xx)从农业风险的角度阐述了农业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两方面内容, 提出在农业风险有效识别的基础上,在政府有关政策扶持下及在农业经营者及风险专业经营机构的配合下,对农业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将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在源头上控制农产品 供应链的风险。

  三、风险识别与评价

  农产品供应链指的是由涉及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与活动的上游及下游农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3]。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供应链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从而有受损的风险和可能性[3]。风险识别主要是对风险的调查和分析。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条件、供应条件、销售条件在各个时期变化很大, 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我国人口的持续增加,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农产品资源相对来说越来越稀缺。因此有效识别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有利于缓解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由农户、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农产品集贸市场、超市以及消费者组成, 在该模式下农产品的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农产品种植过程,加工运输过程,经营消费过程。通过对上述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环节的分析,可以发现农产品种植存在以下问题: 1 、批发市场发育不完全;2、农贸市场作为现阶段主要的零售终端无法保证农产品安全;3、农产品安全、物流成本问题;4、 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脱节;5、农产品物流处于无序状态;6、物流技术问题;7、供应链各结点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由此可以得出农产品各个环节的风险,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我国农产品种植风险的指标体系,见图1 。

  层次分析法(AHP)[2]的原理是先根据以上分析,在农产品供应链环境下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识别不同阶段的风险因素,为求出指标权重,我们请相关专家对同一级指标以上一级子目标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比较标度见表1,再按照上述步骤,求出这一级指标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其中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供应链管理论文15

  摘要:目前,国内各现代化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更多的为供应链管理能力与物流管理方面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理念使传统物流管理的手段与形式出现了极大转变,尤其是供应链物流管理。本文借助对供应链系统下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展开了深入的剖析,对现阶段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供应链系统;企业物流管理;研究与分析

  在供应链系统当中,物流管理工作一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供应链系统下的物流管理同原来的物流管理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当前,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影响,借助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加强能够迅速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水平。

  一、供应链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

  1.优秀的专业化人才资源不足。当前,因为全球化、一体化迅速的持续加快,在此前提下,各个企业对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采购等工作的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但是,国内物流教育与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为各高校物流课程合理性欠缺、物流人才技能的缺失等,无法满足当前国内物流管理的基本需求。这同样大大降低了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阻碍了企业物流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另外,大部分企业不重视对物流管理人才的教育,为物流人才提供的教育机会十分有限,如此便造成大量物流人员不能很好地迎合企业现代化物流管理需求,最终束缚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供应链企业的物流设施不够先进,信息化水平不高现阶段,国内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先进、信息化水平不足且功能单一、使用效率不高等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因为基础设施的不规范、不先进,令物品在运输及储备等环节中难。以实现整体性、全过程的流动。如今,国内物流行业出现了信息化科技发展失衡的局面,各物流企业无法实现和用户之间的线上对接与供应链管控。此外,电商技术在供应链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中同样没有获得有效利用。

  3.传统滞后的物流管理模式与思路限制了物流效率的提升。当今,国内不少企业仍旧沿用着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运作模式,各项物流活动通常需要依托于企业内部完成,像采购、仓储、配送等各项职能未能进行充分地整合,这样一来便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使得供应链企业的物流管理效益无法得到全面展现。除此之外,由于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客户对于物流的需求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国内大部分企业在制定物流服务标准的时候,常常会把有限的资源平均化,如此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流服务的效果及客户的体验感。

  二、增强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能力的有效对策研究

  1.从战略角度出发加强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度。现如今,各企业应当把供应链物流管理上升至企业战略的高度,供应链物流管理不仅是企业短期的管理发展,更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规划,今后的企业竞争即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因此各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对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主动地同另外一些企业搭建起物流战略联盟。战略联盟的形成有助于企业充分借助组织与市场两方面的优势,全面展现出供应链的总体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及竞争水平,最终达到互惠互利的合作目的。

  2.借助先进的物流科技,充分体现信息化技术的作用。现今,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愈发突出,并且伴随着信息化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也随之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当代电商平台的供应链管理本质上为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两者的有机融合,把供应链当中的每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除了能够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留住更多的现有客户,还有助于吸引更多新客户的加入,拓展各类新业务。另外,我们还必须主动利用更加先进的物流设施,持续不断地改进各项物流管理技术。抓住现在的良好契机,引入更多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与经验对国内物流企业进行改头换面,提升自己的竞争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3.注重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资源是供应链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实现更好更快的管理创新,就离不开大量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由此可见,各物流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对此方面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各管理咨询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并获得更多有益的指导;此外,企业还应当给物流工作者创造更好的条件、更多的机会,尽快形成完善的竞争淘汰体制,令拥有更强能力的专业化人才参与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还有就是,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扶持力度,让更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物流管理的认知与理解,为物流企业培养出更多此方面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该作笔者主要对供应链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等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旨在为今后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竞争力的增强等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骆宏.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企业管理,20xx(5):215.

  [2]陆雯.现代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xx(3):12-15.

  [3]徐琳.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采购物流管理[J].社会科学,20xx(1):24.

【供应链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总结供应链管理转变论文12-15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研究论文01-17

供应链采购中的供应商质量管理论文12-26

人才管理之高效人才供应链的打造02-14

浅谈供应链权力结构选择协作模式论文03-14

如何用供应链思路管理人才01-06

基于结构方程建模的供应链价值网络优化论文04-18

管理系统设计论文12-29

班级管理职教论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