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学术论文

时间:2022-07-14 10:56:05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学术论文范例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术论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术论文范例

学术论文范例1

  学术论文质量是论文能够获得发表的生命与支撑,正是因为其重要性,所以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也是一项极为艰难的过程。要想做好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前期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论文写得好坏,关键在于准备。会写文章的人,一般总是三步过程。写前深思熟虑,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腹稿后,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出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 干锤百炼。不会写文章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脑子里乱烘烘,笔头上千斤重。他们拿起笔来就写,写几下就停。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可见做好战前动员,做好学术论文写作前期准备工作多么重要!教您做好学术论文写作前期准备过程的方法。

  1.近期(写时)准备

  是指实验结束后到着手写作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应该收齐材料,处理好数据,制备好图表,完成统计处理。然后打好腹稿,列出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与指导者和合作者讨论,取得共识。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其中“打腹稿”是关键阶段。这时应将所有工作和数据通盘考虑,全局在胸。这就像战斗打响前的运筹帷幄一样,是作者脑力劳动最紧张的时刻。

  2.中期(做时)准备

  会写论文的人不是做完实验后才开始考虑写文章的,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中都考虑着写文章。“题目”和“引言”是论证时各种思考的凝炼。“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时形成的,写时只要如实叙述就可以了。“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阶段归纳、资料整理等过程中不断积累、整理而来的。“讨论”是综合平时的思考,同周围人员经常讨论商量,查阅和分析文献等过程后最后归纳而成的,是将平时思考过的众多问题集中几个主要观点以讨论的形式表达出来。“结论”则只须将最终结果归纳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会写文章的人,是在做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形成着最后的论文。这整个过程就是中期准备。可见,中期准备以题目之始为始,以题目之终为终。题目结束之日,也就是中期准备完成之时。

  3.远期(学时)准备

  如果只是着力于做好近期准备和中期准备,往往还不能写出上乘的文章,这就要看作者的远期准备,也就是学习阶段的基础准备了。这种准备是指对研究动态的掌握,专业基础的积累和逻辑思维、文字表达、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的总体水平。这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终生积累训练而就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了。这些平时积累的功夫,决定着作者的写作水平,而写作水平又影响着作者作品的传播。这种能力不是临用时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从年轻时就下苦功的。

  学术论文写作前期准备可能还包含更多方面,上面所说的几种情况都是学术论文写作时的一般情况。为了实现职称论文发表这一目标,提高学术论文质量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确保学术论文质量,一定要做好学术论文写作前期充分完全的准备!

学术论文范例2

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要:为了激励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和热情,可以采取激励机制。如在教学环节大量采用案例教学,选取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又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容易激起学生强烈共鸣。

  关键词:国际贸易;应用型

  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更加紧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性、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国际贸易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量巨大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更加深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世界经济活动中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增长,尤其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额更是进入了增长的快车道。后来虽然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20xx年又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其速度比前几年更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中国具有外贸自营权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需要懂得国际贸易业务知识的专业人才数量巨大。同时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也急需大量既懂外语又熟悉国内外贸易规则的国际贸易管理人才和业务操作人才。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出口外向型企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很大,比如进出口业务主管、外贸职业经理、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等都比较紧缺。通过对湖北武汉、黄石等地的纺织服装外贸企业调研,这些纺织外贸服装类的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外贸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及单证员,其次是货代员、报关员及报检员。但是,除了这些外贸业务技能以外,还要求他们要懂得纺织服装面料、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在培养国际贸易本科专业人才时,就要结合我校纺织行业特色,培养出既精通外贸业务技能,又懂得纺织服装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国际贸易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一定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较低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许多高校不仅大量增开新专业,而且片面强调数量规模的扩大发展,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是高校扩招后发展最快的热门专业之一。但是国际贸易专业存在师资匮乏,尤其是有外贸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不足;教学软硬件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弱等问题,这样就进入专业热而就业难的怪圈。

  2、特色不鲜明,不符合社会需求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本科层次上,社会需求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大多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很少能够与区域经济和行业特色相结合,专业特色不明显,从而导致了就业难,而企业却又极其缺乏外贸人才。我们必须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和行业特色相结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社会实践缺乏,难与社会接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性教学,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不多,学生参与到企业具体的岗位学习机会少,培养业务技能不足,毕业生很难上岗即用,与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应此,除了校内实验室实训以外,更要增加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

  三、借鉴国外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经验

  1、美国高校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1)让学生形成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分析,熟悉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学会如何在国际贸易领域把握商机;

  (2)让学生掌握公司发展与国别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熟悉国别经济政策,明确研究的地域,提供贸易发展策略。在美国,学生确定专业后再来有选择地倾向某一地域的研究。

  (3)美国的国际商务教育是一种国际化的教育涵盖金融、贸易、商业策略等。正如耶鲁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简介所言:我们设置的专业课程不仅仅要能适用于纽约或者旧金山,还要能关注到巴西利亚甚至上海。

  (4)使国际商务专业成为跨学科、跨范围的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要融会贯通。把专业理论课程与实际业务操作相结合,从实践中探寻规律,让学生能够得到企业家与商人的基本训练。

  (5)进一步培养学生人文艺术素质,使学生在科学、哲学、历史、艺术等方面具有一定修养。如南卡罗琳大学,开设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艺术、小说、戏剧、诗歌等课程,丰富多彩。

  2、澳大利亚高校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方法

  澳大利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采用新三段式教学,首先是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态度培养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二是业务操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机结合,以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使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提高;三是把传授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成为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四、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1、加强国际贸易专业特色培养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根据毕业生就业去向和行业发展要求,凝炼出我校国际贸易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例如,结合我校纺织行业特色优势,培养出既懂得纺织品服装专业知识,又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结合执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够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证、外销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等相关执业资格证书,一毕业不需要任何培训就能上岗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加强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模拟教学,模拟出一个完全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如以具体的外贸跟单为背景,交易过程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一个生产跟单、样品跟单、运输跟单、保险跟单等连贯交易分析及操作的机会。另外在校企合作方面,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业务实习,通过这样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业务操作技能,使一部分优秀毕业生能留在企业就业。

  3、借鉴国外经验,采用激励机制

  为了激励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和热情,可以采取激励机制。如在教学环节大量采用案例教学,选取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又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容易激起学生强烈共鸣。例如分析案例时,在课堂上往往出现针锋相对的场面,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大赛,如果取得名次学校给予特别奖励。同时,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相关企业的优先录取资格。

  参考文献

  1、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宏观因素李静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xx-12-18

  2、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兼论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赵放;冯晓玲;世界经济研究20xx-09-25

学术论文范例3

  1、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2、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3、 本文研究了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4、该论文选题正确,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数据资料充分,分析方法先进,写作进度安排合理,结论和建议具有区域现实意义,建议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5、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6、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7、优秀:该同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能独立查阅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有良好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并能从中获取加工各种信息及新知识;论文设计了周密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论据正确,计算准确,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该同学工作作风严谨务实,论文格式标准,层次清晰,文理通顺,图表规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结论具有一定创新性,实验成果有一定应用价值。从完成论文情况来看,该同学已具备了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优秀。(答辩过程中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扼要地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条理清晰,回答问题时反映敏捷,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投票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优秀。

  8、良好:该同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独立完成了全部工作量;能独立查阅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有一定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并能从中获取各种信息及新知识;论文设计了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论据正确,计算准确;论文概念清楚,文理通顺,图表规范,结构严谨,结论正确。从完成论文情况来看,该同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良好。(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比较流利清晰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恰当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投票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良好。

  9、中等:该同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独立完成了全部工作量;查阅了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了基本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论文设计方案比较合理;论据正确,计算准确;论文概念清楚,文理较通顺,图表较规范,结论正确,无原则性错误。从完成论文情况来看,该同学具备初步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中等。

  10、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回答问题基本正确,无原则错误。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同意评定论文成绩为:中等。

  11、及格:该同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完成了主要工作量;按要求查阅了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了基本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论文设计方案基本正确;论据尚正确,计算基本准确;论文概念基本清楚,文理较通顺,图表欠规范,结论基本正确,无原则性错误。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及格。(该生在规定时间内能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但条理不够明确,对某些主要问题的回答不够恰当,但经提示后能作补充说明。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同意评定论文成绩为:及格

  12、不及格:该同学未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完成主要工作量;论文设计原则与方案选择缺乏足够的依据,存在较大的错误;论文概念不清楚,论据有明显错误,文理混乱,图表不够规范,结论存在原则性错误。论文未达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不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不及格。

  13、该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条理不清,思维混乱,回答问题错误。经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决定评定论文成绩为:不及格。

  14、该论文主要研究了铁路信号领域车站计算机联锁软件的安全性。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前沿性,有着明确的理论意义和很强的实用价值。调研全面,工作量饱满,分析透彻,设计合理,资料翔实。论文结构合理,写作规范,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文笔流畅,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5、红曲色素是我国传统的食用色素之一,其中有大量特性有待于研究与开发。本文作者应用摇瓶液态发酵筛选并紫外诱变得到了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优良菌株。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了安全型色素红曲的固液态发酵条件,并进行了放大试验。论文思路新颖,具有前瞻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16、该毕业论文选题考虑了课题在学术上的前沿性及多样性,为安全型红曲色素的生产工作提供了开拓性思路。论文实验工作量大,分析检测方法完备,对科研结果分析正确。论文攒写格式规范,逻辑严密,数据图表清晰可靠,结论层次清晰,具体实验方案设计思路清晰,工作量大,系统性强,论文达到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水平。表现出作者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17、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18、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难度,工作量较大。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

  19、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能较为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文题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20、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未发现抄袭现象。

学术论文范例4

  摘要:本文通过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发展的环境分析,讨论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发展变化:它们将在内容上以知识管理、人文管理为主向多元化发展迈进;管理结构、管理方法发生巨大变化;管理理论研究对象和管理实践主体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也更加多元化。

  关键词:管理理论;管理实践;管理结构;管理方法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潮流扑面而来。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要素为主要驱动因素,以网络为基本工具的网络经济,正在改变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中的全球化特点,正在改变着全球的经济贸易方式,同时也在影响着有关组织的种种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给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试从以下方面讨论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发展变化。

  一、管理理论及实践内容趋向多元化

  一直以来,管理理论的内容多数是针对企业这个组织而言的,管理实践更多的也是关注企业这个组织,两者的主题大多是围绕企业内部外部资源的利用发展情况这个中心。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知识、技能、人力资本和信息等无形资产的产生和应用,这使得每个国家都把发展教育、加快科技进步、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保护知识产权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而管理理论和实践也从当时局限于企业的管理和实践拓展到其他任何组织和单位的发展,从重视企业资源的硬件资源到重视企业的软件资源,从重视物的有效利用到以人为本,从围绕组织自身的单独发展到重视组织与社会、环境等外部条件的和谐发展。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组织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致胜的关键已经不再是仅取决于各个组织的先进的设备、厂房等有形硬件资产,更多的是依靠商誉、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而在管理实践中重视无形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就理所当然。与之相适应,围绕无形资产管理进行创新也就成为现代组织管理创新的一种必然趋势。尤其是知识管理将会成为一个大主流,知识管理涉及了许多的相关研究领域;但它并不只是一种管理理论,而是涉及到从技术到管理再到哲学等多个层面。未来,知识管理这个课题将日趋重要;同时,在管理实践中,组织将会努力建立一套有效、循环运转的知识管理系统,在一些企业内部,企业甚至有类似知识主管等职位出现。

  无论是在管理理论的进程还是在管理实践的发展过程中,组织的文化建设一直是一个讨论主题。以往的组织文化,如企业文化建设在2世纪以前多数是围绕本土化运转的。在网络经济新时代,由于时空限制被打破,像企业文化界流行的“欧美以‘法’,东亚以‘情理’的企业文化界限将不那么泾渭分明了。由于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开始对各自组织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开始进行反思、研究、整合。因此。在未来,各个组织文化的建设将会摈弃各种限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融合,这也会成为一个趋势。

  二、管理结构变化多元化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威力引领着我们走向网络经济新时代。这种网络经济,促使着现代管理结构向灵活化的趋势发展,而这种趋势的发展正影响并改变着一直以来的主流组织结构——传统经济环境下的“直线制和“金字塔的组织结构。当现代组织结构形成灵活化新趋势之后,世界许多先进组织尤其是企业管理者都着手研究以虚实结合的领导控制体系、职能整合的灵活机制和动态调整应变的管理思路来保证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不断显现出动态化、灵活化的特点。就设立现代企业组织结构而言,建立起一流的领导控制体系,实现组织结构的虚实结合,要求企业内部设置一个由类似总经理职位直接授权的调控机构,在企业内部中层管理部门和上下管理层次之间进行协调,使组织结构既能形成一个网络,同时又兼具经济性和灵活性,这就保证了组织结构弹性、灵活性的空间。营造灵活性机制,对组织结构实行职能整合,要求企业对关键职能部门进行适度有效的集中,而对非关键部门则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逐步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和分散,以期完成企业的目标。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结构另一个巨大的改变就是,在组织内部对于职位的设置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改变。以前的职位设置多数是依据发展组织硬件环境这个要求来设定的,因而职位的设置多数是类似“生产部“营销部、“业务部等这些部门;而现在,组织同样关心软性环境的发展甚至有些组织把发展“软环境放在

  首位,当然这要视组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而笔者认为最好是能“两手都抓,并且两方面的发展都要保质保量的进行。现在,很多组织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组织的“软资源,如何建设一流的有特色的组织文化,如何提高组织成员的“能源效率,如何提高组织成员的自我学习能力等,这样在组织内部可能会增设关于提高组织成员学习能力、研究组织成员身心状况、研究人力资源、研究组织与社会和环境关系、研究组织道德与商业伦理等的职位,如“人力资源研究部、“学习部、“员工心灵之家等部门职位,而这些行动将会对组织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管理方法多元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已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一直以来,管理的理论、思想、方法和实践多是以现代化大生产的工业社会为背景产生的,可以预见的是信息技术社会给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带来的将会是革命性和全方位的影响,并且这可能会涉及2世纪管理学关注的所有主题:管理者与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组织战略与竞争、管理创新与组织变革、组织道德与商业伦理等。

  管理方法的创新和以前的相比将会更加倾向于依靠计算机技术手段,解决决策问题和综合问题的管理方法将不断增多。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已经且正在快速地改变我们这个世界。随着2世纪信息社会的全面到来,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管理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依靠计算机了。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为管理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从而实现了很多在没有计算机时管理者所想象不到的管理目标。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尤其在企业管理中,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方法的创新将会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由于更加重视知识的“整合、“集成等,所以,许多新的方法的出现,都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一个专业管理的问题,更多地是为了解决在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或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因而可以说的是在未来,解决综合性问题的管理方法创新的研究课题和管理实践也将会增多。

  同时,管理方法也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题向人性管理迈进更大一步。未来的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除了依靠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也将会更多地注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管理实践中,组织可能会通过适时地举行员工联谊会,设立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互换岗位活动,设立高层领导接见日等等这些人性化措施来补充单纯依靠技术解决问题引起的不足。在未来的历史发展中,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都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对管理方法不断进行创新。

  四、管理理论研究对象及实践主体多元化

  无论是“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还是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法约尔的管理科学,他们的理论研究大多是针对企业这个组织进行的,而缺少对其他组织的研究,如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假设人为经济人,研究主题也主要是围绕提高生产作业效率这个主题,法约尔则侧重于组织高层管理理论研究。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的拓展,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它们也进军除企业外的其他组织,开拓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另一片天地。

  就学校、医院等这种担任社会公共产品需求的组织而言,它们也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理论。关于教育管理理论、医院管理理论等理论著作,人们经常可以看见类似“深化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推动教育改革实践、“公共改革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发展、“医学理论与实践等的文章见诸媒体。这些学校、医院等组织又根据这些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完善这些管理理论,人们常在生活中体验各种教育、医学研究新成果在应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因为追求人类社会各组织的和谐发展,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组织的运作效率是每一个组织在市场经济中都应该奉行的原则和标准。

  银行、保险等这类兼具公共性和市场性产品需求的金融组织,在早期,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基本上也是很少触及这些课题的。现在,关于这些金融组织的管理理论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管理实践也越来越丰富。因为这些组织是担任社会信用中介具有金融性质的角色,因此,它们的管理理论在实践中更具特色。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践家关注行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工商管理、物业管理、地产管理等等,相信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理论都会越来越完备,实践也将会越来越丰富,这都将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五、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多元化

  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一直以来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关系,管理理论指导管理实践的发展,管理实践充实管理理论的发展。每一次管理实践的成就都推动管理实践向前迈进一步,而每一次管理理论的创新都引起管理实践新的飞跃。

  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除了两者间相互影响,相互发展外,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历史上经典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如木桶定律、马太效应都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早期,管理实践很多是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没有整理成系统的管理理论,尤其是古代的中国。古代的中国有很多著名的伟大工程:长城,兵马俑……,但是,能够称为系统“管理理论的著作不多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只是有很多类似记传、纪实类的文学作品出现。但是不管怎样,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并没有因为没有系统的文字记录而消失。相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可以说是有非常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一般有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心理效果、政治效果、文化效果等等。但是以往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效果研究多是侧

  重 经济效果,即研究在 管理 实践中管理理论的 应用效果可以提高各项经济指标百分比多少,提高生产效率百分之几等等来计量;如泰罗著名的铁锹试验,在这个试验中他甚至非常精确地计算出他的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效果:每个工人每天的 工作量 从原来的6吨提高到59吨。但是对于,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 发展对 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却没有进行研究。因此,未来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效果将会在社会的各个层面表现出来。

  就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社会效果而言,在未来, 组织的行动效果衡量如果有社会效果社会效益这个指标,它们的行动将会更具有全局性,就以盈利为为目的的企业而言,它们会更加注意企业的行为对自然 环境、人类社会长远利益的影响,目前很多企业都开始或已经在执行国家制定的各项环保政策任务。如果组织将更加注重人性管理,把组织成员的各项 心理指标也纳入组织管理绩效考核中,那么因为组织成员受到关注而身心发展将会变得更加健康,进而在组织中可以形成一个较为良好的活动氛围,这就是心理效果。而不管是心理效果还是社会效果、 政治效果等,这最终都会影响组织的经济效果并用最直接的数字量化表现出来,这对组织的发展无疑是会有触动的。在未来,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将会更加多元化,而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从而推动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组织的完善,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发展将会更加多元化,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管 理学第7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2] 管理经济学第4版. [美].克雷格.彼得森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3] 组织行为学第0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4] 人力资源管理第9版). [美]加里德斯勒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5] 管理沟通:理论与实践的交融. [美]查尔斯E贝克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学术论文范例5

  管理学中的文化研究

  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是复杂的。在管理的情境因素中,文化最难把握,面对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化,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学者也难以理出其科学化的逻辑关系,难以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实验。别的不说,仅仅要找出一个相对不变的对照系就已经十分困难,更何谈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所以,对文化假设进行严密的证伪活动几乎不可能。这样,就使文化研究被排斥在波普尔式的假设与验证体系之外,只能靠经验性证明。但是,文化研究又能够在相当一部分学者中达成共识,形成共同的概念体系和表达方式,这也就预示着它可以被“科学革命”(类似于波普尔的证伪)所打破,所以,它又符合库恩所说的科学范式标准。这种对立,构成了文化研究的难点,也制造了人文与科学之间的藩篱,影响了二者的相互交流。尽管有着文化人类学家的不断努力,但总体上文化研究更趋近于人文,而管理研究更趋近于科学。

  不管对文化怎样看,它确确实实存在着,而且影响着管理活动。所以,研究管理,回避不了文化问题。正是在打通文化研究与管理研究的关系上,霍夫斯泰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霍夫斯泰德的成果是有意义的。他以国家为单元进行文化分析,对人们从概率角度掌握以国界划定的人群行为方式,具有宏观参照作用。他的五个维度,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人们判断不同国别人群行为模式的主要特征。至于他所用的抽样分析方法,在学界是广泛存在的,而且也是普遍认可的。所以,管理学界对他的观点已经有了大量引用。尽管在他之前,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不少,成果也十分丰富,但是,霍夫斯泰德之前的文化研究,是人文与社会研究,顶多是同管理有关,却没有融入管理活动。所以,霍氏属于把文化情境融入管理学研究的探索者。

  但是,霍夫斯泰德的跨文化研究,只能说是在文化与管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是否好用,能否做到畅通无阻,桥梁的寿命和作用到底有多大,还有待于时间检验。其中有些问题,不可能是霍夫斯泰德独力能够解决的,有待于整个管理学界不断探索和深化。

  首先,文化分析的单位如何确定。任何文化,都是群体现象,群体的范围界定在什么地方,对文化研究至关重要。在社会学中和文化人类学中,虽然也有以国家为单位的,但是,多数文化人类学者认为国家不足以反映出文化特质,他们在研究中,往往是以族群、部落、聚居点、语言(尤其是方言)等区别划定分析单位的。因为在人类学家看来,这种边界更能反映出文化差异,而国家一般是文化混合体,不足以进行文化分析。在这方面,文化人类学家先行一步,社会学家紧紧跟上,已经做出了丰富的成果。而管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霍夫斯泰德是学科滞后中的先行者。所以,在管理学界,霍夫斯泰德的观点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可能在文化人类学家看来,这种研究不过是粗浅的表象研究,距离发掘文化内核和本质还差得很远。就拿为数不多的以国家为单位的著作来说,如果看看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或者看看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另一版本名为《中国人》),马上就可以观察到霍氏著作的单薄。

  即便是在管理学界,对于是否以国家作为文化分析的单位,霍夫斯泰德也遇到了质疑。国家之间的差别,到底是文化差异为主,还是制度差异为主,一直存在争论。对此,霍夫斯泰德一方面承认以“国家”为单元是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又反复拿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的语录“在此国为真理者,在彼国为谬误”为自己辩解。对于到底是国家制度还是国家文化起决定作用,他的回答是不理解文化就无法理解制度。这些,作为一般的论争依据是可以用的,但却缺乏学术的严密性。不过,从现实讲,管理是有国界的,而且管理中间的文化差别,更鲜明地表现为国家差别,所以,霍夫斯泰德选定国家作为研究单位,表现出他确实有着几分无奈,有着为了满足管理实践要求的不得已。至于说不以国家为单位就难以获得相关资料和数据,在学术上是站不住脚的。文化人类学已经有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不以国家为单位的田野研究方法。只能说,霍氏从事的是管理学研究,而不是文化人类学研究,如此而已。

  正因为霍夫斯泰德是从管理学出发,所以,他的分析维度和模式化结构,存在一定的不足。霍氏的所有理论,都建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然而问卷方法仅仅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说问卷的设计诱导、填写问卷的掩饰回避等等问题,即便是十分完善的问卷,也往往会出现以假设生成问卷、以问卷证明假设的自证循环。更重要的是,问卷方式实际上进行的是要素调查,很难进行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按照系统观念来看,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比要素本身更重要。某一群体的文化特质,是在群体关系中定位的,而不是根据个体具备的要素定位的。在文化要素的关系方面,社会网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方法,同样能进行细致的量化分析和模型表达。而霍夫斯泰德没有借鉴和采纳社会网的研究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如果说文化人类学因其人文色彩而科学味不够浓烈,那么社会学的社会网研究则科学化程度要高出很多,不加借鉴是说不过去的。至于文化人学中的田野方法,在霍氏这种宏观研究中当然不便采用,但缺少了田野式的调研,就难免在具体细节上疏漏过多。

  由于霍夫斯泰德没有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积淀,所以,在他的著作中,容易引起质疑的地方相当多见。例如,在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维度上,日本的个体指数竟然高于中国一倍多,似乎日本人要比中国人更重视个人价值,而中国人比日本人更有集体意识。在阴柔气质类型刚气质维度上,伊朗、韩国、俄罗斯这几个国家,竟然都属于阴柔气质类型,好像他们的行为方式女性味更重。在不确定性规避方面,竟然新加坡人的得分最低。如此等等,都与人们的经验和常识不符,需要有更多的资料和更好的分析来验证。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不用更多的资料,仅仅靠着一般的经验和常识,就可以看出霍夫斯泰德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说法有许多不足。如果让社会学家来进行这样的研究,恐怕在问卷的设计上就要调整,假如问卷统计确实如上所述,就需要以访谈、观察、扎根等方法进一步验证和校对,找出经验感觉与调查数据的差别原因,给出更严密的学术解释。

  指出霍夫斯泰德的这些不足,并不是否定他的研究价值。我们要看到,从整体来看,霍夫斯泰德关于文化维度和国别分析的结论,多数还是能够得到经验和常识支持的。他采用的国别单位,也符合管理中常用的归类习惯。所以,他的研究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作为管理单元的人群,与作为生活单元的人群是不大一样的。在企业管理中,文化差异比较粗放,而在社会生活中,文化差异更为细腻。作为一个经理,他迫切需要的是分清手下德国人与法国人或者英国人的显性行为差别,而不是从情感、信仰、心理感受角度分清不同族属和语言群体的隐性行为差别。所以,霍氏的研究,在管理学界领域无疑具有探索和开创意义,在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化上值得关注,

  然而超出管理学领域,我们还要看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同学科学有不同的优势。,有必要在霍夫斯泰德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引进文化人类学和社会网研究,推进管理思想的扩展。上世纪30年代霍桑实验以后,心理学和社会学进入管理学领域,使管理学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跨国经营变成常态的今天,文化人类学和社会网研究进入管理学,有可能会使管理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术论文范例6

  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是学生运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专门研究某一个学术问题并报告研究成果的文章。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要写得好,一方面取决于研究。另一方面取决于写作。研究得好,研究确有所得,才有东西可写,而研究的成果,只有形诸文字,写成论文,才能变成有形的、具体可感的东西。要把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写好,应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一、专业知识

  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要研究、解决专门性的学术问题,没有专门、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写不好的。进人大学,学的就是系统的专业知识,按道理说,也就具备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条件。但从教学实践看,一个学生,如果仅仅满足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仅仅满足于课本上所读的,似乎还不能很好地进人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最好在全面、系统接受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深人了解所学专业中的某一门课程,对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发展概况,学科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疑难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以及学科研究的动态有所了解,并扎扎实实地读几本专业研究的书籍,才谈得上有较好的专业基础。

  二、科研意识

  写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必须迅速强化自己的科研意识。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写作,不能重复已有的知识,不能人云亦云,缺乏创见。它要就某一个学术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或是开辟一个前人未及的领域,或是推翻某一旧说、通说,或是深化、丰富前人某一认识,或是提出某一崭新的课题,要敢于探索未知事物,敢于在一般认同中发现疑义,深人探索,要敏于发现新的事物新的问题,勇于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并锲而不舍地索解。如果囿于陈说,落人俗套,人云亦云,缺乏创见,就不能很好地从事科学研究。

  三、理论思维

  理论思维是解决理论问题,完成理性认识的思维,它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分析、研究客观事物,并将一般事物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运用的是理论思维,在思维过程中,要逐步扬弃事物的感性特点,区别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并将事物一般的、共同的属性、特征结合起来,或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推广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严格遵循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联系,并把思维的结果用概念、判断的形式表现出来。理论思维要创造性地解决某一学术问题,它必须是开放的、立体的、求异性的思维。

学术论文范例7

  管理软件学术论文

  1企业行政办公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1系统功能的设计

  1.1.1行政综合模块

  (1)办公电话管理:该模块的功能包括电话号码查询、话费查询、话单导入、电话变更申请及审批、电话折扣设置等,其中话费查询和话单导入可通过Excel格式实现导出和导入。

  (2)合同管理:该模块主要包括合同编号、合同名称、合同有效日期、到期提醒日期、是否过期等信息。

  (3)会议管理:该模块主要包括会议申请与审批、会议用品采购与结算、会议室管理等信息。

  (4)预算管理:该模块主要包含各部门年度预算计划情况。

  (5)报修管理:该模块主要包括损坏物品类别、报修申请、报修审批、维修状况以及花费情况的信息。

  (6)台账管理:该模块负责报销录入,包含报销经办人、部门、花费类型、金额以及报销日期等信息。

  (7)信息发布管理:该模块主要负责对企业的新闻、通知、公告、紧急事项等信息进行发布。

  1.1.2车辆管理模块

  (1)驾驶证管理:此模块主要对驾驶员的驾驶证信息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基本人员信息及驾驶证主要信息

  ;(2)车辆信息管理:主要包括车辆牌照、车辆类型及车辆油补花销费用等信息;

  (3)车辆使用信息管理:此模块主要对车辆出入信息、车辆使用申请审批及使用历史机理等内容进行管理;

  (4)外部车辆出入管理:主要包括对外来车辆进入公司时的登记及准入记录等信息的管理。

  1.1.3安全保卫模块

  (1)工作牌管理:主要实现对员工工作卡的办理和审核,以及对工作卡实际信息进行查询等功能;

  (2)门禁权限管理:主要对门禁权限的变更和申请等内容进行管理;

  (3)施工出入审批管理:主要对施工过程中出入厂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审批和登记信息管理;

  (4)交接班管理:改模块主要实现对保卫处日常交接及检查巡逻信息的查询和管理。

  1.1.4系统管理模块

  (1)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各个部门信息、人员职务、工作类型及客户分类进行统一管理;

  (2)系统配置管理:这个模块是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权限认证、系统管理员审核等工程,对用户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只有系统管理员通过密码才可进行更改。

  1.2系统功能图表类型

  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ModelingLanguage,UML)在软件工程领域是标准的、通用的建模语言。UML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密集型软件系统的图像化、分析、说明和记录。UML是数据建模(实体关系阁)、业务建模(工作流)、对象建模和组件建模技术的结合,可以在整个软件幵发周期将不同的实现技术应用于所有的流程。

  1.3系统开发环境

  在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时,确定好系统框架后所选择的开发系统平台和工具非常重要。选择合理的开发平台和工具能够大大提高系统开发效率,节约时间和减少开发成本,并可以很好的提高所开发的系统稳定性,使得在之后的维护过程中更加便利。因此,对本系统进行开发时在Windows7系统下选用了My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Windows7系统相对来说是目前比较常用且稳定性和兼容性比较好的系统,而MyEclipse由于其具有代码开源框架和第三方软件支持能力强等作用,可以比较完善的实现数据库、Web服务器以及开发工具之间的相互结合,能很好的实现系统维护和更新方面的功能。数据库则采用MySQL数据库,对系统开发时的存取效率有非常好提高作用。

  1.4数据库设计

  对数据库进行设计主要是为了系统能够在进行数据模型建立和数据分析时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持,对数据库的合理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的传输效率,还可以提高系统日后维护时的便利性,可以提高系统运行性能和降低运行出错率。在数据库设计开发过程中,要遵守结构科学合理、功能完善以及数据存量完整安全的原则。

  2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行政办公中的具体应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被引进并逐渐应用于企业管理系统中,其发展之快应用之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制造业开始蔓延,逐渐在第二、三产业中被广泛应用。后来多数学者和专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改进,使得其应用功能和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其作用被大多数企业所认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在其他产业领域推广力度不足,只是在制造业应用比较广泛,而且由于在国内市场上的发展不成熟,导致部分企业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利用和理解,没有得到应有的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实施效果。

  3结语

  计算机软件信息办公管理系统是集成于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以及管理学等内容为一体的高科技办公平台,该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企业的需要及工程流程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和实现,以达到促进企业管理、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需要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维护和更新,以长久服务于企业,使企业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术论文范例8

  朱永通君曾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后又从事教育刊物和书籍的编辑工作,本书是他在教育领域多年观察和思考的心得的一个结集。他是一个有心人,无论是到学校采访,出席论坛和活动,看稿件和报道,还是女儿的上学经历和反应,他都能从中发现生动的细节,进行深入的思考。《教育的细节》是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他用来做全书的书名,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关注细节正是他的教育思考的特点,也是本书的特点。

  浏览本书,有三个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用它们来阐释我对本书的解读,亦引申出我自己的思考。这三个概念是观念、细节和一厘米。

  “观念”是本书第一辑的主题,也蕴含在其他各辑的论述中。观念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了人的行为的方向。哈耶克指出,哲学的影响是最大的,它用一般观念影响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又用根据一般观念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影响大众。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教育更是如此,人生观决定了教育观,一个时代的教育状况背后必有一种起支配作用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这个理由,我本人一直认为,要革除中国教育当今的诸多弊端,关键在于正本清源,澄清教育的理念。

  观念并不抽象,正如第一辑标题所示,人是“活在观念里”的。这个在生活中无处不起作用的观念,不管是源自文化传统的基因、意识形态的灌输、生存环境的浸染,还是社会转型的折射,一经铸成,就如同幽灵一样深藏在无意识之中,操纵人们的行为。这就有了“细节”的重要性。如果说观念决定方向,那么,细节则体现了观念,正是从细节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到真正起作用的观念是什么。

  看一所学校的教育观念是否对头,不必看校园文化是否有声有色,教育改革是否轰轰烈烈,考核指标是否名列前茅,这类表面文章有时还是反面证据,一个细节就足以让背后隐藏的丑陋暴露无遗。本书中有一个例子。在一所重点小学,校长带作者参观,一路娓娓介绍校园布置如何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上课铃响,两个男生急匆匆迎面跑来,见到校长,一脸慌张,想躲闪而无处可躲,硬着头皮继续跑。这时校长突然铁青着脸,把两人喊住,厉声训斥。作者被校长判若两人的表现镇住了,由此想道:学生迟到是常见现象,却像试纸很快就能检测出教育行为背后的价值含金量。

  的确如此。用什么态度对待学生迟到,是否尊重“差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布置作业是否用心思考让学生的学习既有效又省时,能否尽力给学生的个性差异留出空间,给不给小学生留出足够的睡眠时间,这些都是细节,却体现了教师是否爱学生,学校是否以学生为本位,教育是否立足人性,总之,体现了基本的教育理念。

  这就要说到“一厘米”的概念了。德国统一前两年,驻守柏林墙的东德卫兵亨里奇射杀了一名企图翻越柏林墙出逃的青年。柏林审判时,被告律师辩称,受审人当时只是执行命令,没有选择的权利。法官的反驳十分精彩,指出即使执行命令,仍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可以选择打不准。作者把这个典故应用到教育工作上,提倡“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积少成多,以此引发更大的改变。确实,我们不能改变整体的教育体制和环境,但是任何体制和环境都取消不了个人的相对自由,而这个自由正是体现在你如何处理一个个细节上。

  当然,“一厘米之变”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在一定意义上,这是教育界有良知之士在现行体制下的无奈选择。倘若行政主导、功利至上的教育体制无根本改变,“一厘米之变”往往也是困难重重,坚持者会被边缘化甚至遭到逆淘汰。

  作者耳闻目睹中国教育界太多的怪现状,有按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放学十分钟后清空校园的“减负”新政,有教学楼里布满书架、书架上摆满廉价垃圾书的著名“书香校园”,有打造“教改”神话、不到三年吸引50多万人参观、门票收入3000多万元、拉动周边第三产业获利45亿元的“品牌”乡村中学,不一而足。我读后无语。观念有正确和错误之别,而比错误观念更可怕的是虚假观念,在被歪曲的“减负”“书香”“教改”等招牌之下,教育舞台上上演多少荒诞剧!我不得不说,现在我对教育的唯一期望是减少荒诞,回到常识。

学术论文范例9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不断进行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复杂化、多样化发展。电气工程是我国建筑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建筑行业逐渐向现代智能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电气工程施工中。在实际应用智能化技术过程中,主要程序为安装电气设备以及线路,并通过传感技术体现电气施工智能化发展。但由于目前,我国智能化技术发展以及应用并不成熟,导致电气工程施工应用时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基于以上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施工工程中应用优化措施,以此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进行下一步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

  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中,主要是将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以及GPS定位技术进行融合,以此减少施工环节,从而降低施工成本,并提升施工效率。通过智能化技术应用,建筑电气施工工程施工期间更加安全,并能够保证施工后工程质量。但现阶段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建筑电气工程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表明建筑电气工程以及智能化技术概述,其次说明现阶段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应用现状,然后说明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中优势,最终提出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优化策略,以此促进我国建筑电气工程不断向智能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1建筑电气工程以及智能化技术概述

  1.1建筑电气工程

  建筑设备专业中包括建筑电气工程。建筑电气工程专业能够为社会生产、建设、服务培养专业人才,并能够对现代建筑电气系统进行安装、维护。并运用先进智能化技术对电气施工工程进行管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在对建筑进行电气施工时主要以高适用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为主要工程施工目标。建筑电气工程专业能够为现阶段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专业人才,以此提升我国建筑电气施工水平,提升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

  1.2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种,主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开展综合性技术。智能化发展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以及GPS定位技术综合应用的新型技术。智能化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有很多优势,能够代替人工危险性操作,保证施工工程安全,还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以此加快工程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工程经济利益。因此,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占有较为重要地位。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中有效施工环境,并减轻施工强度,提升工程质量。

  2现阶段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应用现状

  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整体偏低。主要由于现阶段建筑行业不断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获得一定成就。但目前,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水平较差,仅是具备初级智能化技术理论知识,并未建立完善的智能化技术理论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并真正体现智能化技术。因此,建筑电气施工应将智能化技术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以此优化建筑电气施工工程。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应用领域较小,导致难以满足我国现代化建筑发展,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3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中优势

  3.1控制监测施工质量

  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监测施工质量,智能化技术能够监测到人工无法检测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施工质量。智能化技术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监测问题上传到相关人员,以此提升监测效率。因此,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应用能够提升工程质量,提升监测效率,创造更多工程施工价值。针对以上观点,应将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电气施工中,促进我国建筑事业进行下一步发展。

  3.2解决施工期间出现的问题

  传统建筑电气施工中经常出现一些细小问题,不仅难以发现,还对施工产生一定影响,此种问题成为建筑电气施工中的一大隐患。而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应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消除细小故障,并在施工过程中严密监控,一旦出现细小问题,能够及时进行上传,并技术进行维修,以此提升工程质量。同时,利用智能化技术能够保证电气施工安全,减少人工工作压力,降低工程成本。

  3.3优化电气设备

  随着现阶段建筑工程不断进步,建筑电气工程设施也在不断更新,引进更加先进的电气施工设备,在智能化技术辅助下,有效优化施工过程。传统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由于空间有限,运用电气设备较多,不仅浪费建筑空间,还提升成本,降低经济利益。因此,利用智能化技术优化电气设备,有效节约建筑空间,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提升经济利益。

  4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优化策略

  有效将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优化措施,以此有效促进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发挥自身价值,促进建筑电气工程进行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智能化技术理论处于初级阶段,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培训我国电气工程专业人员,使其能够普及智能化技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对智能化技术理解过于片面,难以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水平。基于此,我国应扩大对智能化技术研究方向,并传授先进智能化技术理论,培养更加专业电气施工人才,以此提升建筑质量。同时,还应积极将电气施工实践与智能化技术理论进行融合,从而有效发挥智能化技术真正功能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海鹏.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化措施[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xx,(10):54-55.

  [2]刘卫军.楼宇智能化在建筑电气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区,20xx,(16):146.

  [3]吴忻.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化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xx,(04):47-48.

学术论文范例10

  摘要:科技期刊刊发基金标注论文日渐增多,基金标注不端现象日益显现。深受科技期刊和编辑喜爱的基金论文常成为编辑部审核的盲区,探讨了伪基金论文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论文乱挂基金项目的四大危害,同时,提出了解决论文基金标注不端的五大策略,正确面对学术的严肃与公正,达到抑制论文基金标注不端的目的。

  关键词:基金标注; 学术论文; 责任编辑; 科技期刊。

  在科技期刊中,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很常见。随着我国科研投入的加大,各类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也日益增多,有基金背景的论文数量也不断增长,有的学术期刊见刊论文 100% 是基金资助项目,高校学报中也常见这类基金资助论文。一方面基金资助项目产出的论文有其特有的创新性、先进性、前沿性、学术性,另一方面基金论文比是评价期刊学术性的重要指标,故而深受科技期刊和编辑喜爱。

  近来年,各类学术不端行为不断被媒体曝光,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编辑工作中常见的学术不端现象是论文重复率高、一稿多投、署名不规范等,随着各种文献检测软件的应运而生,对这些学术不端行为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编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注重对论文内容重合率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定该论文是否抄袭,是否一稿多投,是否进一步送审等。然而,基金项目产出的科技论文有着先天的优势,编辑部在对基金项目产出论文审核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如“查重”认真。基金项目资助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亦在迅速增多,其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确保基金论文的真实性、正确性及期刊的学术性,杜绝基金论文学术不端,编辑对其实施审核势在必行。

  一、基金标注与论文内容不实的危害

  论文的基金项目标注在学术期刊中普遍存在,但是对此审核的却不多。论文基金项目的标注问题需要编辑人员在工作中引起重视,并进行仔细判断。同时,编辑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开展基金资助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研究,以净化学术环境。

  作者为了引起编辑关注,达到刊用的目的乱挂基金项目,基金项目与论文不实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种[1 -3]:

  1) 论文无论作者还是内容均与所挂基金毫无关系的“无中生有”基金论文;

  2) 基金项目早已完成结题的“超期服役”基金论文;

  3) 一篇论文挂 3 个以上基金项目的“一夫多妻”基金论文。

  论文乱挂基金项目主要危害有[2 -3]:

  1) 滋生学术不端。由于基金资助论文深受期刊与编辑喜爱,在刊发过程中享受各种优惠政策; 因此,不少作者将本无基金资助的论文穿上华丽的基金“外衣”,顺利得以发表。

  这些虚假基金论文的发表,必然引发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2) 浮夸期刊评价指标。乱挂基金的论文,特别是“一夫多妻”基金论文,促使基金论文比指标被恶意夸大,在评价期刊中不公正地提升了基金论文比指标,处于优势,引起不公平竞争。

  3) 基金资源的浪费。有些作者因基金项目结题,恶意在论文中不正当地标注基金项目,必然导致学术的“缩水”、伪科研、基金资助的人为浪费。

  4) 科技期刊不能准确反映科技创新。

  乱挂基金项目的论文不能真正体现基金项目的科技含量,不仅混淆了项目研究的本质,而且在项目结题与论证上制造误区,使科技期刊不能正确地反映科学研究成果,失去了科技期刊的学术性及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二、对基金论文的审核策略

  科技期刊是基金论文的载体,核实基金论文是期刊编辑的责任。科技期刊编辑应本着对期刊、对作者负责的精神,针对基金项目的乱挂靠现象,与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沟通,认真检查基金项目论文。

  ( 一) 完善基金证明材料

  对于基金论文,编辑部应在投稿须知中明确要求,投稿时作者须提供基金项目管理部门、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第一作者是否参与该项目等相关证明材料并签字,并加盖单位科研部门公章。

  责任编辑收稿时应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基金论文认真审核,基金项目与论文内容是否相关? 基金项目是否结题过期? 作者是否参与该基金项目研究? 管理部门审核是否属实? 并对相关材料备案存档。通过核实的基金论文才可被送审; 基金论文缺相关佐证材料的需作者补齐后再审核; 论文与所标注基金不符的,责任编辑首先让作者删除无关基金标注,然后方可送审。对拒不提供相关基金佐证材料或基金标注不实的论文予以退稿。

  ( 二) 录用标准一视同仁

  基金论文凭借着独特优势在审稿发表过程中享有各种特权; 因此,打破特权,实施一视同仁的学术标准录用与刊登论文势在必行。责任编辑初审时,在核实基金论文相关佐证材料的基础上,将基金标注与作者信息删除,送相关专家进行“双盲”审稿; 专家审稿以论文学术质量为唯一标准; 编辑部录用应遵循学术优先的原则。基金论文特权的废除,一方面乱挂基金现象可以得到抑制; 另一方面学术评审回归公平; 同时,科技期刊的学术性与基金的价值才能得以真正展现,货真价实的基金论文才能突显其应有的价值。

  ( 三) 标注多个基金项目的论文解决策略

  在编辑工作中,常碰到一篇论文挂多个基金项目的现象。责任编辑在处理此类多基金标注论文时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 相关性原则。课题基金是以研究对象为核心而设立的; 因此,往往会出现同一领域的问题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本单位等不同级别的课题基金为同一群体人员研究,为课题结题,论文会被标注多个基金。责任编辑应核实论文内容、作者等均与所标注基金相关,方可标注。

  2) 总量控制原则。笔者认为基金标注以 2 个以内为佳,不得超过 3 个。无论是国家级,还是单位级均为此研究投入了人财物多方面的资助,不提倡研究人员仅为结题而滥用基金资源,特别是对乱挂基金项目的论文,科技期刊编辑部有义务确保基金资源正当使用,抑制基金资源浪费。

  ( 四) 对不规范基金标注论文的处理建议

  责任编辑在处理不规范基金标注论文时,本着“晓知以理,严肃学术,遏制不端”的12 字方针。“晓知以理”是以事实为根据,对作者进行有理有节的劝导,让其充分理解乱挂基金项目的恶果; “严肃学术”是要求责任编辑以学术为准绳,不可为“伪基金论文”所困惑,尊重学术; “遏制不端”对不实基金论文不录用,对屡教不改、恶意杜撰基金论文的作者通过公开的网络平台进行通报曝光,让学术不端者无隙可生,还学术绿色之清香[4].

  ( 五) 提升编辑能力

  编辑能力是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编辑是专业技术岗位,是“为人做嫁衣”的高尚职业,编辑的道德素养不能为日益横流的名利所腐蚀,编辑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编辑的业务能力是由编辑和学科专业能力组成,各学科的迅猛发展,交相融合,迫使相关专业责任编辑不断学习进取。编辑能力的提升是期刊质量的保证,只有责任编辑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水平的专业判断力,才能促进期刊的良好发展。

  三、结语

  随着各类学术不端行为被曝光查处,其不端行为也在不断演化,高层次的学术不端行为也日渐显现。本文所分析的乱挂基金项目论文仅仅是学术不端的一个方面,它要求编辑人员在工作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发现新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公平、透明地处理问题,维护科技期刊声誉,净化学术环境。反对学术不端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不能仅仅依靠责任编辑或科技期刊来制约,更需要相关的科研管理、人事主管等部门综合治理,才能从源头束缚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5 -7].

  参考文献:

  [1]周二强,李轶,王家勤。 核对论文基金资助项目的必要性及措施[J]. 编辑学报,20xx,18(3) : 191 -192.

  [2]赵丽莹,杨波,张荣丽,等。 关于科技论文多项基金标注的几点建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xx,20(4) : 729 -731.

  [3]温晓平,王国辉,窦春蕊,等。 关于科技论文基金项目标注的思考[J]. 中国科学基金,20xx(6) : 253 -255.

  [4]余毅,张凌之。 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与预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J]. 编辑学报,20xx,25(2) : 148 -150.

  [5]余毅,胡澜,张凌之。 高校科技期刊建立学术不端预防体系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xx,219(3) : 110 -112.

  [6]余毅,唐普,彭文彬,等。 论文优先发表的积分模式探索[J]. 编辑学报,20xx,25(4) : 310 -312.

  [7]余毅,彭文彬,胡虹,等。 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的信息公开机制探索[J]. 科技与出版,20xx,219(6) :116 - 118.

学术论文范例11

  儒家哲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视人的情感,如果同西方哲学进行比较,这一点显得十分突出。所谓“重视”,就是把情感放在人的存在问题的中心地位,舍此不能谈论人的存在问题;反过来,要讨论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价值等重要问题,必须从情感出发,从情感开始。对于人的存在而言,情感具有基本的性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儒家哲学为情感哲学。这是儒家的传统(现代新儒家例外)。

  一、中西哲学的一点比较

  西方哲学也有自己的传统,这就是理性主义。西方哲学中有一句名言:“人是理性动物。”所谓“理性”,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但有一个最基本的涵义,就是指人的理智能力,进而演变为认识能力,当今人们称之为“智能”。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以至人们讨论现代社会的“现代性”时,不能不和理性主义联系起来。这是有道理的。

  西方也有另一种传统,这就是“人文主义和经验主义”。17、18世纪出现了一批思想家,如卢梭、狄德罗、休谟等人,普遍关心、重视人的情感问题,并把情感同人的道德联系起来;后来的叔本华等人甚至把情感特别是“同情”视为道德的共同基础。这一传统同理性主义传统似乎是“背道而驰”的,但实际上是相辅而行的。直到康德出来,为“认知理性”(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划了界限,才使争论的问题有一“结果”。但这一“结果”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而是开始了新的争论。

  首先,康德本人虽然提出了“道德情感”的问题,但由于西方长期以来形成的情感与理性相分离的传统(康德并未克服这一传统),使他在建立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即道德形上学时,又将“道德情感”排除在道德理性之外,认为“道德情感”只是心理的、经验的,不能成为道德形上学的基础。

  其次,从康德到现代西方哲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分化,其中,现代分析哲学(艾耶尔、卡尔纳普等人为代表)批判了康德的形而上学,却提出了“情感主义伦理学”。这种伦理学一方面认为,伦理道德是由人的情感所决定;另一方面又认为,情感是纯粹私人的、主观的,因而伦理道德也是主观的,没有共同的价值标准。目前,这种理论之所以受到批评,就因为它否定了伦理道德的普遍性。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儒家哲学从一开始就从人的存在问题入手,赋予情感以特殊的意义,居于重要地位。人是怎样的存在呢?在儒家看来,人首先是情感的存在,就是说,人是有情感的动物,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述,情感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或存在样式。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问题,首先要从这里寻求解决。这当然不是说情感是惟一的,人除了情感,再也没有别的,而是说,人就其为人而言,首先是情感的存在,情感具有内在性,直接性,而且对于人的其它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甚至起核心作用。

  儒家创始人孔子,就很重视人的情感活动,在他看来,人的最本真的存在就是“真情实感”。所谓“真情”,就是发自内心的,毫无掩饰和伪装的真实情感;所谓“实感”,就是实有所感、真实存在的,不是虚幻的或凭空想象的。这里涉及到身与心、形与神的关系问题。人们常说,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是神形(即心身)合一论,从孔子的“真情实感说”就能看出这一点。“真情”必须是有“实感”的真情,“实感”必须是有“真情”的实感,“真情”和“实感”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真情”与“实感”统一起来,合而为一,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人首先是真实的存在,但无生命的存在物也是真实的存在,在这一层次上,人与万物是一样的;其次,人是有生命的存在,但一切有生命之物也都是有生命的存在,在这一层次上,人与有生命之物也是一样的;最后,人要成为真实的人的存在,这就需要有人的“真实情感”,这种“真实情感”是人所本有的。人的形体存在是时空中的存在,人的情感活动是非时空的,超时空的,但由于它同时空中的形体存在不可分,因此,它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有内容的,不是空洞的形式。

  这是孔子和孔子以后的儒家对情感的基本看法。儒家未能建立纯理论的伦理学、道德哲学和形式化美学,原因就在这里;但是,儒家始终关注人的“存在”问题,由此出发建立人的意义世界与价值世界,这又是非常难得而又可贵的。

  二、孝出于真情实感

  孔子论情感,首先是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关系开始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孝”。孔子本人是孝子,这不必说(孔子父亲早亡,是他的母亲将他抚养成人,他对他的母亲非常孝顺);作为思想家与哲学家的孔子,是从情感的角度看待“孝”的,就是说,“孝”首先被看成是人的最基本的真实情感,也是最本真的自然情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为仁之本”就是“为人之本”,因为“仁者人也”(孟子语,关于“仁”,以后还要讨论)。子女对父母要“孝”,弟弟对兄长要“弟”(即“悌”),这种情感就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样式。有人说,动物也有母子之“爱”,有母子之“情”,这不过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所以,孔子的思想说不上什么伟大,充其量不过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家族伦理。

  不错,动物确实有“母爱”,有母子之“情”,过去被认为是动物的“本能”,没有任何意识,但是现在看来,动物不仅有情感,而且有思维(高级动物),有语言,有社会;人与动物本来就是属于自然界中同一个“大家族”中的不同族系,因而有共同的一面。不仅如此,现代科学家的试验表明,人与某些动物可以交流情感,交流信息,甚至交流语言。孔子即使指出人和动物共同的一面,也未必有损于人类的尊严,也说不上把人类降到动物的水平;更何况,孔子所说的“孝”,作为一种情感,虽出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表现在行动上,不只是尽其赡养父母之责,更重要的是,要有“敬爱”之心,这种“敬”的情感,当然是动物所没有、所缺少的。孔子说过,如果对父母之情只表现在能“养”,即只供给其生活资料,那么,这类事犬、马等家畜也能做到,那还叫什么“孝”?“孝”的最重要的涵义是“敬”,即尊敬父母。这不仅是报答父母的生育和养育之恩,而且包涵着对父母一生勤劳、无私奉献、人生经历等人格力量的尊敬,包涵着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不只是简单的血缘关系。人们用血缘关系解释“孝”这种最基本的情感,固然指出了人的生物性一面,基础性一面,但是却忽略了另一面,即精神性一面,这精神性的一面,对人的存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儒家认为“孝”出于“真情实感”,这是对人的情感存在的一种最基本的肯定。人作为生命存在,首先是从情感活动开始的,婴儿初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情感活动的萌芽,也是生命的诞生。婴儿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是父母兄弟(姐妹),他的情感活动首先是在同父母兄弟的接触与交流中发生的,这时,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都表现出来,其中,最基本的情感便是对父母的爱,由此便有所谓“孝”。婴儿时期的情感是最真实、最纯朴、最丰富的,当他还没有学会说话,即运用语言表达需要和想法时,情感活动已经表达出来了,可称之为情感语言。中国的许多哲学家,都很重视对婴儿的观察,从中发现并提出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这决不是偶然的。

  道家老子用婴儿比喻人所达到的最高境界——“道”的境界,提出“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等哲学命题,[2] 把婴儿同“无极”、“朴”等相比较,还提出人要如同婴儿那样生活,这显然是指人的存在状态而言的。儒家孟子也说过:“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3] 赤子之心即婴儿之心,是最纯真最可贵的,“赤子之心”既包涵赤子之情,且主要是指情感而言的。如果说,老子重视婴儿的“无知无欲”的天真状态即自然状态;那么,孟" 子更重视婴儿同样自然天真的对于父母的爱,“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4] 由孩提之爱,便有对父母的“孝”,因此“孝”不仅是“真情实感”,而且是人的情感存在的基本状态。

  这一点还可以从孔子的有关论述得到进一步证明。《论语》中有孔子同叶公的一段对话。叶公对孔子说,他的家乡有“直躬者”,即直道而行之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能去告发(“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说,我们家乡的“直躬者”与你所说的“直躬者”不同,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5] 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父子互相隐瞒,怎么就是“直在其中”呢?这说明孔子与叶公对“直”的看法不同,讨论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如果从“事实”判断考虑,父亲偷羊是“事实”,儿子告发就是揭露和证明这一“事实”,当然是“直”,这正是叶公的立场。孔子则是从“真情实感”出发考虑问题的,在他看来,儿子对父亲的真实情感远远超出偷羊这件“事实”本身,也超出了告发和证明父亲偷羊这种行为,虽然隐瞒了“事实”,其中却有“直”在。孔子所理解的“直”,显然是指作为儿子内心不可隐瞒的真实情感,并不是对偷羊这件“事实”的指证。孔子决不会否定偷羊这件“事实”,恰恰相反,他正要通过偷羊这件“事实”本身,说明情感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说明人的最本真的存在就是情感的存在。

  从这里很可能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即所谓“情”大于“法”,还是“法”大于“情”的问题。其实,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情”有“情理”,“法”有“法理”,如果当二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个人有选择的自由,叶公选择了“法”,而孔子选择了“情”。在这里,确实出现了“自由”的问题。孔子并不像现代存在主义者那样,主张人是自由的,人的自由便是选择的自由,但是有一点是相近或相同的,这就是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情”与“法”的冲突中,孔子选择了“情”,他当然是负责的,正如朱熹注中所说:“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6] 从这里并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说,孔子是反对法治的。从历史角度而言,孔子时代是比较自由的,比如在“情”与“法”之间可以选择,不像后来的专制社会,忠孝不能“两全”时,只能有一种“选择”,不能有两种选择。总之,孔子讨论的问题,与其说是“情”与“法”的关系问题,不如说是“自由选择”的问题,他所关心的是人的存在问题,而不是社会制度问题。无论如何,对于父子之情这种人类的特殊情感,决不能视若无有。

  如果说,孔子并没有直接回答“孝”与“法”的冲突问题,那么,作为孔子思想继承人的孟子,通过对传说中的历史人物的评价,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孟子是“言必称尧舜”的,舜是传说中的大圣人,也是一个大孝子,孟子对于舜的孝行的称颂,远远超出了他对舜的治绩的称颂,这也是很有意思的。

  《孟子》中有一段记载说: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忻然,乐而忘天下。”[7]

  舜是理想中的天子,皋陶是理想中执法大师,瞽瞍是舜的父亲,但是一个很不好的父亲,纵容舜的弟弟象万般刁难和陷害过舜,而舜又是大孝子,在这种情况下,瞽瞍如果杀了人,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更是一个很尖锐的冲突。在孟子看来,瞽瞍既然犯了杀人罪,就只有将其逮捕,这真是“罪有应得”、无可如何了。但是接着而来的问题是,舜作为天子,具有无上权力,难道就不禁止皋陶逮捕自己的父亲吗?孟子的回答是不能。理由是皋陶这样做,是有充分根据的,他所执行的法,是有所传授的,不是私人授予的,也不是为私人办事的。他接受了这个职责(“士”),就应当这样做(“逮捕”),有什么理由去禁止呢?那么,舜难道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抓起来治罪而没有办法吗?办法是有的,就是不当这个天子了。在孟子看来,为天子而有天下,算不了什么,天下对于舜,就像破鞋子一样可以扔掉(孟子在别处也讲过类似的话,比如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8] 不当天子之后,他可以偷偷地背负着父亲逃走,沿海边住下来,终其生享受天伦之乐,忘掉做天子这回事。

  这是孝子与天子的冲突,与孔子所说情况不同,但性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把人的情感特别是父子之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这是人的最基本的情感状态。正是这一点,使人有某种选择的“自由”,在孔子所说的情况下,父子可以互相隐瞒,在孟子所说的情况下,可以放弃最高权力而实现自己的心愿,也就是实现自己的自由。在这里,孟子决没有否定“法”的合理性,更没有以“权”压“法”,在“法”与“权”之间,决不能“徇情而枉法”,这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当“情”与“法”发生尖锐冲突时,为了实现人的情感需要,却可以“逃法”。孔子和孟子所说的,都是一些极端的例子,在一般情况下,“情”与“法”未必都是冲突的,把情感与“事实”完全对立起来,也不是儒家的初衷。

  三、情感为什么是可贵的

  孔子虽然将情感放在首要地位,看作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却并没有提出“情”这一概念,孟子提出“情”,字,但很多学者认为,孟子所说的“情”是指“情实”,意思是实际情形或实际情况,而不是指情感。有些学者包括西方的一些汉学家(比如著名汉学家葛瑞汉" )认为,“情”字在古代特别是先秦时代主要是指“情形”、“情况”,即客观的事实方面而言,很少或根本没有情感的`意思。现在,郭店楚简的出土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楚简中,不仅大量使用“情”字,而且明确无误是指情感。不仅如此,“情”在《性自命出》等文献中具有特殊意义,居于核心地位,从这里即可看出情感问题之重要。

  《性自命出》一篇着重讨论了情与心、性、道的关系,其中,特别指出“情”的重要性。它说:“凡人情为可悦也。苟以其情,虽过不恶;不以其情,虽难不贵。苟有其情,虽未之为,斯人信之矣。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14](P181)这正是对孔子有关“真情实感”思想的进一步解释和发挥,也是对孔子有关“直”的见解的最好说明。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性自命出》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价值判断,“情”是好的,凡有“真情实感”的人,是可信赖的。“凡人情为可悦也”,“悦”也是情感范畴,但在这里有客观评价的意义,“悦”就是好。凡是出于人的“真情实感”的行为,总是好的;进而言之,凡有“真情实感”的人都是好的;再进而言之,凡人的“真情实感”都是好的。这里所说的“人情”,自然是指人的“真情实感”,而不是“人为”矫饰之情,“真情”是最难得的,也是最可贵的,如同婴儿,喜是真喜,怒是真怒,笑是真笑,哭是真哭,毫无伪饰。《性自命出》所提倡的,就是这样的“情”,这才是人的真实存在。“苟以其情,虽过不恶”,如果出于真情,即使有过,也不为恶,过失和罪恶是有区别的。孔子所说的“直”,也许可以称之为“过”,但不能称之为“恶”。是不是为了无恶或为了善,必须有过失呢?这就又回到前面的问题,即涉及到特殊情况下的选择问题了。有趣的是,楚简中的《六德》篇,提出“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15](P188)的结论,可以看作是对孔子关于“直”的论述的最好注解,也是孟子关于“窃负而逃”的论述的直接来源。这说明先秦时期父子之情是大于君臣之义的。“不以其情,虽难不贵”,人的所作所为,如果不是出于真情,虽然是很难的事情,也并不可贵。这是从反面证明情感之重要,情感之可贵。“苟有其情,虽未之为,斯人信之矣”。如果有真实情感,有些事虽然不去做,这人仍然是值得信任的。这所谓“未之为”,是指什么样的“为”,文章作者并没有说,但从上下文义来看,显然是指按真情而为;因此接着又说,“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即未曾用语言说话而能够信任的人,是有“美情”之人。“悦”、“贵”、“信”、“美”都是评价性语言,都是对人之真情或真情之人而言的。这是对人的情感存在的最明确的正面肯定。

  现象学家胡塞尔从“意向客体”的角度论述了情绪情感行为是高层次的行为,他说:“一般说来,情绪行为和意愿行为是基于较高层次的。因此意向客体和在统一的全体客体中包括的客体所朝向的方式都同样地复杂化了。……由于这种客观化,我们在自然态度中并因此作为自然界的成员,不只是面对着自然,而且是面对着各种价值和实践客体。”[16] 按照这种看法,情绪情感行为作为“较高层次”的行为,在其客观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复杂的情况,即不仅面对自然界这个客体,而且面对价值客体和实践客体。在我们看来,这后者更为重要,它所涉及的不仅是“事实”问题,而且是“价值”问题,情感就是为“价值”提供支持的,因此是可贵的。

  情感是可贵的,因此,人也是可贵的。《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所以为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因为人有情感。在儒家看来,人的情感不同于动物的情绪、情感。人固然有动物性的情绪、情感这一面,但人之所以为人,还在于人有不同于动物的高级情感,对此,孟子进行过论述。继郭店楚简之后,孟子着重讨论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提出所谓“人禽之辨”。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17] 他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就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东西,“庶民”容易丢掉,而“君子”能够保存,可见,这一点点东西对人而言是多么重要。它不是别的,就是人的情感,特别是道德情感,这就是人之所以为贵者。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一方面认为,人和禽兽并没有太大差别,人和动物都是生命存在,从这一点说,二者甚至有共同性;但另方面又认为,人与动物之间的那一点差别,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所在。与动物相比,人属于同一个“类”,而“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18] 作为同一“类”的人,都具有一些相同的情感,在这一点上,普通人和圣人之间并无区别,圣人也有普通人所具有的情感,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圣人,因为“圣人与我同类者”。“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19]

  孟子举例说明人人都有相同的欲望,“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20] 就是说,人人都喜欢吃好吃的,听好听的,看好看的。这是就耳、目、口等感觉器官而言;那么,人心怎样呢?“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21] 从耳、目等感性欲望之相同进而证明人心也有相同之处,这相同之处就是“悦理义”之心。“悦”是一种心理情感,“悦理义”之心就是一种普遍的道德情感。孟子所说的“理义”,是一种道德自律,不是从外面强加于人的他律,但它具有普遍性,是一种道德理性。所谓“悦”,是“自悦”,不是“他悦”,即是自己对自己的道德自律的喜悦,它是以情感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别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四、何谓良心

  儒家并不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只有情感的区别,没有其他方面的区别;但是,情感(特别是道德情感)居于重要地位,则是毫无疑问的。这从孟子关于“四端之心”即“四端之情”的著名论述看得很清楚,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良心”。

  中国人常说“天理良心”、“天理人情”,“良心”即是“人情”,人心之“良”,即是人情之“美”。这样的人情不是专为个人打算的“私心私情”,也不是专为自己的家人或亲属打算的“私家之情”,而是普遍化的道德情感。关于情感与理性的关系,这里不能讨论,这里只是指出,合理的或“悦理义”(“理义”即“义理”,“悦理义”亦即“悦义理”)之情,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实现人生境界的内在基础。

  在西方哲学中,对于有无“良心”以及何谓“良心”的问题,争论最多,分歧最大。许多实证主义哲学家与科学哲学家不知“良心”为何物,认为“良心”是不可捉摸、不可认识、不可证明的,因而持一种否定态度。也有一些哲学家把“良心”说成是“假设”、“意愿”或“恐惧”等等。比如罗素就说过:“事实上,良心这个词,包含有几层不同的意思,最简单的就是担心被发现的恐惧。……这个人有时做的事如果被发现的话,就会受到惩罚,那你就会发现,在马上有可能被发现时,他就忏悔自己的罪过。……与这种想法密切相连的是担心变成害群之马被驱逐出去的恐惧。”[22] 总之,在罗索这样的哲学家看来,“良心”是一种心理恐惧,这种恐惧是同因犯罪而被惩罚或其他某种担心联系在一起的。

  另一些哲学家如赖欣巴哈则认为,“良心”是一种愿望或意愿,而且与道德伦理相联系。他说:“道德指令的一个特殊标记是,我们视它为一个命令,并感到我们自己处在它的接受方面。这样,我们就视我们的意愿动作是一种第二意愿动作,是对于某种高级权威所发出的命令的反应。那个高级权威……有人认为是上帝,有人认为是他们的良心,或他们心中的恶魔,或是他们心中的道德规律。显然,这些都是图像语言的解" 释。从心理上说,道德命令可以被描述成为一种义务感伴随的一种意愿动作,这我们认为可以应用于我们自己亦可适用于别人。”[23] 他把所谓“道德命令”还原成心理上的“意愿动作”,并且由义务感相伴随,但“意愿动作”究竟是什么,从何而来,他并没有进一步从“心理上”进行分析,并且将良心与上帝、恶魔相提并论,基本上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但在儒家看来,意愿或意愿动作实际上是和情感或情感活动不可分的,而且是一种善良的意愿,这不是别的,就是“良心”,它同上帝、恶魔等等不相干。

  西方传统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某个绝对权威决定或“命令”的,这个权威或者是外在的绝对实体如上帝,或者是心中的某种实体如“恶魔”,其实都是要建立一个形而上的实体。儒家哲学则不是实体论的。[24] 其实,即使在西方,对此也有不同的解释。仍以罗素为例,他说:“道德者,自希伯来先知者以来,始终皆有分歧之二方面者也。一方面,道德向为一种社会制度,类似于法律;另一方面,道德向为个人良心之事。在前一情形中,道德为权力器械之一部分;而在后一情形中,道德恒具变革性质。类似于法律之一种名为‘绝对’(positive)道德,另一种则可名为‘本心’(personal)道德。”[25] 尽管罗素所说的“本心”具有个人性、私人性,但他对“良心”的理解却有正面的意义,这里所说的“良心”就是指情感而言的。在关于科学与价值的讨论中,他坚持科学是理性的,价值是情感的,自称在科学上是一个“死不悔改的理性主义者”,但在价值问题上却决不否定情感的作用。“科学自身在伦理上是中立的。它提供出力量,但它为邪恶所提供的力量,就如同为善良提供的一样多。若要使科学对人有利,那么我们必须诉诸情感,而非诉诸知识”。[26] 这虽然是科学与情感二分法的西方传统看法,但他对情感的意义和作用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良心”其实就是这样的情感。要使科学知识对人有用,如果没有良心,那是很难想象的。要使科学知识对人类有用,如果没有人类的良心,那就更难想象。这确实是情感之事,而不是知识本身之事。有没有人类良心,这是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但人类要生存得更好,不能没有人类的良心。这压根儿不是一个知识论证或证明的问题。

  儒家认为,“良心”是存在的,“良心”的存在就如同人的存在一样真实,问题在于,人能不能“存”其“良心”。这里所说的“存”,是实践意义上的“存”,即保存之义。与“存”相对的是“放”,即放弃、放失。“良心”本来是人人具有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规定,是“存乎人者”而不是“外乎人者”,[27] 这里所说的“存”,是存在意义上的“存”,“良心”就是人的存在,或者说,内在于人而存在。但是,虽然内在于人而存在,却并不能说明它不会丧失,而是很容易丧失,所以才有“存”其所“存”的问题。至于为什么会丧失,按孟子所说,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各种伤害,包括自己对自己的伤害。既然已经“放失”即丧失了“良心”,就要“收”回来,这就叫“收放心”。“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28] 儒家的“学问”,不是向外求得知识,也不是求得一种“辩论”的技术,更不是获得某种形式的科学如逻辑、数学之类,而是寻求人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必须回到人的情感生活,保存和培养良好的情感即“良心”;由于人容易丧失自己的“良心”,因此,“学问之道”就是“求其放心”。由此更可以看出,情感之对于人是如何重要。

  对于“良心”究竟是情感还是认识的问题,似乎也有不同的看法。唯意志论的哲学家叔本华就认为,“良心”是一种认识。他说:“正义和非正义就只是些道德的规定,也就是在人类行为作为这种行为来考察的方面和就这行为本身的内在意义看都是有效的规定。这是直接呈现于意识中的。……但这是就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公民来说的;所以即令没有一切现行法规而处于自然状态中,这种意义依然存在,并且是构成一切现行法规的基础和内容。这就是人们称为自然法的东西,但还不如称之为道德法;因为它的效力管不到受害的方面,管不到外在的现实,而只及于(人的)行为和由此而产生于人的自我认识,对于他个人的意志的认识——这就叫做良心。”[29] 叔本华将正义、非正义与“良心”联系起来,这是一个深刻的见解。他在这里所说的正义,同公民社会所谓正义并不完全相同,它毋宁说是一种正义感,因为它是就“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公民而言的。但这种“直接呈现于意识中”的正义感,只和“良心”相联系,而这所谓“良心”,就是人的自我认识,更确切地说,是对于他个人的意志的认识。在叔本华看来,只有意志是内在的,本质的,是“自在之物”。就意志和认识的关系而言,“意志是第一性的,是原始的,认识只是后来附加的,是作为意志现象的工具而隶属于意志现象的”。[30] 就是说,认识只是“意志现象”。

  “良心”作为心之所“存”或“存于人者”,是存在论的,不是认识论的,但是作为存在的认识,也是可以说的。但在儒家看来,所谓“存”,从根本上说是情感而不是意志,意志是从属于情感的,而不是情感从属于意志。孟子所谓“悦理义”之“悦”,即是情感体验活动,而所谓“理义”,也可以说成是“正义”,它确实是直接呈现于意识中的,但必须是在情感活动中呈现的,这里如果说有认识的话,那只能是存在认识,即正义感的自我呈现,这同“悦”的情感体验是不能分的。如同人本主义者弗洛姆所说:“良心判定我们作为人而应尽的职责,它是对自己的认识,……良心虽是一种认识,但其范围却并不仅仅涉及抽象思维中的认识。它具有一种情感的性质,因为它是对我们整个人格的反应,而不仅仅是对我们精神的反应。”[31] 这话是有道理的。

  参考文献:

  [1]《论语·学而篇》。

  [2]《老子·第二十八章》。

  [3]《孟子·离娄下》。

  [4]《孟子·尽心上》。

  [5]《论语·子路篇》。

  [6]《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七》。

  [7]《孟子·尽心上》。

  [8]《孟子·尽心上》)。

  [9]《郭店楚墓竹简》。

  [10]《郭店楚墓竹简》。

  [11]《郭店楚墓竹简·性自命出》。

  [12]《老子·第十八章》。

  [13] 楚简《老子丙》。

  [14]《郭店楚墓竹简》。

  [15]《郭店楚墓竹简》。

  [16]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08—109页。

  [17]《孟子·离娄下》。

  [18]《孟子·告子上》。

  [19]《孟子·告子上》。

  [20]《孟子·告子上》。

  [21]《孟子·告子上》。

  [22] 罗素《走向幸福》,《罗素文集》第一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38页。

  [23] 参见拙著《心灵超越与境界》,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4] 参见拙著《心灵超越与境界》,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5] 罗素《权力的欲望》,《罗素文集》第一卷,第392页。

  [26] 罗素《自传》,《罗素文集》第一卷,第527页。

  [27]《孟子·告子上》。

  [28]《孟子·告子上》。

  [29]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467页、第401页。

  [30]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467页、第401页。

  [31] 弗洛姆《为自己的人》,三联书店1993年版。

学术论文范例12

  论文写作是一个一边思考和一边探索的过程,难免也走了一些弯路,我蓦然回首,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还记忆犹新,深有体会,下面谈谈对论文撰写的几点体会:

  一、选题要准确。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论文写作也是一样,选题要结合自身情况,量体裁衣,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一个符合自己实际的题目。如我所处的浙江地区,是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在身边发生了不少融资难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影响还没消去的今天,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所以我选择了将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作为题目。题目一旦论证确定,就要树立目标和信心,坚定的写下去,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我们不断地去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切忌犹豫不定,一定要相信自己,选定的题目是有科学依据的,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写下去,这一点,信心最重要,这是我们论文写作的动力和支撑学术论文写作学习心得学术论文写作学习心得。

  二、研究思路要清晰。题目选定了,我们就围绕论文进行深入的论述,思路最重要,思路决定出路。论文写作,总有一个思路,是按时间顺序,历史发展顺序,战斗行动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例如在本文中从分析事物的一般顺序出发,先描述了现状;分析了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再到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做什么。由表及里的确定论文的思路

  三、论据要充分。论文论文,重在论证学术论文写作学习心得论文。论文的重点在于解决“为什么”,可以不完整,但一定要亮出自己的观点,把道理讲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观点,论据一定要充分,在论文中我们深刻探究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先后从中小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中进行探讨,这样论据充分了,我们的论文才显得丰满,论点才能站得住脚。

  四、文中脚注和参考文献要全面。在论文写作中,不可能不引用别人的观点,不过论文写作中要标注出来,这是研究的需要,不能算抄。

  论文撰写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的去完成,在论文的字里行间凝结着导师和作者的心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预祝在一起并肩战斗的兄弟姐妹顺利通过!

学术论文范例13

  (一)谋篇构思的思路与要求

  1.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

  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的。论文影响读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题来实现的。因此,下笔写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正如法国的画家米勒(Millet)所说:“所谓构思,是指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可见这一条十分重要。

  2.构思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一

  在对一篇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有时,构思出现几种写作方案,这就需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化,写作思路又会经历一个由庞杂到单纯,由千头万绪到形成一条明确线索的过程,此时,应适时抓住顿悟之机,按照古人之去“应机立断,须定一途”的精神,确定一种较好方案。

  3.要作读者分析

  撰写并发表任何一篇科技文章,其最终目的是让别人读的,因此,构思时要求做“心中装着读者”,多作读者分析。有了清晰的读者对象,才能有效地展开构思,也才能顺利地确定立意、选材以及表达的角度。一般说来,读者可分为专业读者、非专业读者、主管领导或科技工作主管机构负责人等,人们对科技文章的要求与评估标准各异。对于学术论文来说,其读者对象为同行专业读者,因此,构思要从满足专业需要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确定取舍材料与表达深度与广度,明确论文的重点。如果一篇论文包含有重要性不同的几个论题,作者应分清主次,考虑如何由次要论题向主要论题的过渡,以能引起专业读者的兴趣。

  (二)如何提高构思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思维不清晰的作者会写出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的论文来。因此,重要的问题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构思论文的能力将随之提高。

  在正式撰写学术论文之前,先拟制定作提纲,可以极大地帮助作者锻炼思想,提高构思能力,这一办法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是有效的办法之一。据资料报导,世界上先拟制定作提纲,然后按提纲进行写作的科技人员,约占总数的95% 。

  写作提纲的作用,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1.写作提纲,类似一张建设蓝图,可以帮助作者自己勾划出全篇论文的框架或轮廓,体现自己经过对材料的消化与进行逻辑思维后形成的初步设想,可计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前后如何表述一致,重点又放在哪里,哪里需要进行一些注释或解说。按此计划写作,可使论文层次清晰,前后照应,内容连贯,表达严密。

  2.拟制写作提纲,只需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是词与词组加以提示,把材料单元与相应的论点有机组织编成顺序号,工作量并不大,也容易办到。当提纲写成后,再从总体上来。这很象是转动万花筒,只要稍稍转动一个角度,便会出现新的图案。提纲的调整也是如此。应该说,高速提纲要比无提纲写好人文后再调整要轻松得多。

  提纲中用以提示写作的句子,有时即可用来做论文段落的标题。由此可见,通过写作提纲的拟制,可以确定论文的结构,使论文全篇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

  3.提纲的拟制,有昨于繁忙的作者与进行合作撰写的多作者。前者,由于工作忙,时而中断写作过程,可藉提纲提示,帮助你在重新写作时立即恢复原来的思路;后者,可帮助合作撰稿人按照提纲进行分工与协调,避免由于各写各引起的重复与疏漏。

  [示例]

  论文:地基刚度对拱坝坝体应力的影响(研究对象:二滩拱坝地基)

  一、引言

  1.介绍拱坝地理位置与形貌

  2.介绍坝址地质地貌

  3.提示坝基存在的局部缺陷(1坝基刚度左右岸不对称;2右岸坝基中部存在玄武岩软弱带;)

  引出四种不同的均质变模地基,分别计算坝体应力的问题。

  二、地基刚度对梁、拱分荷的影响

  就三种地基情况对梁、拱分载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均匀地基λ值的影响

  1.给出λ的表示式。

  2.绘制“不同变模均匀地基对梁、拱分荷的影响”曲线图。

  3.提供“‘ 86型'拱坝主要几何参数表”。

  论点:λ变化对拱端分荷的影响远小于拱冠部位。

  (二)两岸不对称地基刚度的影响

  1.绘制“左右两岸不对称的地基刚度对梁、拱分荷的影响”曲线图(对或、右端与拱冠分别绘制三张)。

  2.分析图示结果。

  (三)局部低变模的影响

  1.分别就左、右端及拱冠绘制三张曲线图。

  2.分析图示结果。

  对以上三部分进行归纳说明[针对(一)、(二)、(三)一一对应说明影响程度] 。

  三、地基刚度对坝体复位的影响

  1.均匀地基(图)。

  2.两岸不对称地基(图、表)。

  3.局部地基刚度降低的影响(图)。

  四、地基刚度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1.均匀地基情况下,λ值的变化对坝本应力的影响(图、表)。

  2.两岸不对称(图)。

  3.地基局部变模降低的影响(图)。

  五、结论(总归纳)

  1.针对λ值变化的影响的分析,指出在拱坝设计时需在底部考虑一定的倒悬度,以借助坝本的自重来减小底部由水压造成的应力。

  2.针对刚度,指出用结构上的不对称补偿地基刚度的不对称。

  3.虽存在有岩石软弱带,但只局限在边界附近,并不改变整个拱坝的应力分布。

  重点说明地基变模对坝体应力的影响显著,其取值须引起重视。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此外,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

学术论文范例14

  【摘要】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人们的阅读变得越来越方便,在一些公众场合经常看到很多人在进行电子书的阅读,智能手机和平板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电子书代替了以前的纸质书,在这种情况下,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也受到了冲击。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体验探究

  汉语言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更是重中之重,阅读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也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健全他们的人格,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美与丑。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够为读者打开一个新的视野,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也见识更多的风土人情。在网络时代如何让人们进行经典的阅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网络时代为人们的阅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也对汉语言经典阅读带来了一些阻碍,那么,到底该怎么在网络时代让人们进行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和体验探究呢?笔者将在下文谈论自己的看法。

  一、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关系

  (一)和谐关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更加方便,可以把一些书籍直接下载在手机上,有时间就可以拿出来看一看,这样可以让人们的阅读更加便捷,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阅读必须借助纸质书,因此人们的阅读可能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比如说,一个人想要看鲁迅的《朝花夕拾》,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这个就需要拥有这本书,不论是自己去买,还是去图书馆或者是其他地方借阅,而且这本书随身携带可能也不太方便,就只能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可能是放在家里,也可能是放在办公室,也只有在闲暇的时间才能够去阅读这本书,但是在网络时代,这个人想要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就不需要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什么时候想看这本书了,就可以拿出手机来看,可以是吃饭的时候看、坐车的时候看、上厕所的时候看等。而且纸质书的获取会比较麻烦,而电子书的获取是比较简单的,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阅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人们的阅读变得方便,阅读量也会不断增大,学生的视野会,网络时代的到来还会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我们可以看到在网络时代外国人阅读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也变得简单,这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二)冲突关系

  网络时代确实是为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也能够保证阅读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为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带来了很多的阻碍,因为阅读的便捷化,人们的阅读量开始增加,但是很多人并不是选择的阅读经典作品,而是去阅读一些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等,很少有人去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到经典文学作品有更深刻的文化底蕴,在阅读上需要有更强的理解能力,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而言情小说的情节虽然复杂,但是总体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很容易被读者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吸引读者,而且小说的故事性很强,总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选择阅读小说的人自然会比较多,而且在网络时代,信息量虽然增加了,但是信息的质量是没有保证的,很多的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其实没有受到仔细地检查,经常会出现一些错别字或者是章节的错误,这些都会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二、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实施策略

  (一)把文学作品展示在银屏上

  经典阅读不应该是教师带领学生去阅读,而是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经典的阅读当中去,学生在阅读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环境,可以是借助一些视频、音频、背景资料的介绍来让学生喜欢上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近期,有一个特别火的综艺节目,这个综艺节目叫做《见字如面》,教师们就可以借助这个综艺节目来调动学生阅读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比如说,里面有一篇文章是张爱玲写给王家卫的信,教师们可以给学生看这一段文章来让学生意识到张爱玲这个人物一生的华美与苍凉,年少成名,晚年却选择与世隔绝,这样的一种选择可能会激起学生们对张爱玲这个人物的好奇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看一下她的作品《半生缘》、《倾城之恋》等,在学生阅读完之后,教师们还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交流机会,让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其实想要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还需要把很多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屏,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爱读书的,把文学作品搬上银屏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关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四大名著都被拍成了电视剧,很多小朋友都能够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有一个认识,这就是电视剧的功劳,把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拍成电视剧和电影确实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它们。

  (二)进行文学作品的表演

  我觉得最好的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就是去进行文学作品的表演,很多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可以改编成话剧或者是戏剧的,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试着把这些作品演绎出来,我们经常看到那些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会这样,因为阅读汉语言文学其实是一件有些枯燥的事情,为了能够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比如说《雷雨》,《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这个文学作品中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有伪善自我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这些人就造成了两个家庭的悲剧。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增长知识,扩宽视野,在阅读汉语言文学的时候要注意深入阅读,为了能够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可以把文学作品展示在银屏上,也可以进行表演。

学术论文范例15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扩大,近几年我国建筑建设技术水平不断上升,特别是屋面防水技术。

  在建设过程中传统的防水材料会被自然因素等外界因素侵蚀,失去防水作用,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必须要重视房屋防水技术的发展,提高建设质量,维护人民利益。

  1 房屋屋面渗漏现象产生的原因

  1.1 施工技术落后。导致房屋屋面漏水的一个原因是施工技术比较落后。首先,在屋面施工过程中,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很少有人可以真正掌握屋面防水技术,就无法提高施工水平和保证房屋质量。其次,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与文化水平较低,在施工时无法保证质量,所以也无法达到防水要求。再者,在施工中,缺乏科学施工技术,未安置齐全的配套技术,质量检测方法比较落后等,这些因素紧密地关系着房屋防水质量。另外,在防水施工时,工作环境艰苦,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1.2 建筑材料性能较差。结构材料和防水材料会影响屋面防水防护作用。其中,经过恶劣环境长时间影响,结构材料容易出现裂缝,如钢筋混凝土,如果没有适当保养,或在振捣的时候出现不实状况,就会出现裂缝,因而渗水漏水。然而在市场中防水材料质量有着很大差异,有相对比较多的种类,有的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选择价格低而质量很差的材料,如石油沥青油毡材料,此材料遇到高温就会发生流淌的现象,遇到低温就会出现脆裂。除此之外,若在建设中选用高分子卷材和不配套胶黏剂,也会导致屋面出现渗漏。因此,想要解决屋面渗漏的问题最关键的是选用合适的防水材料。

  1.3 未系统地维护和管理房屋。如今我国许多房屋在建设时都只重视建设而忽略管理,待房屋竣工后几乎没有定期对房屋进行检查与维护,若房屋在使用的时候出现问题也无法及时解决,导致房屋裂缝变得越来越大,严重的话就会出现渗漏现象。此外,随着经济发展,许多人喜欢在屋面上添加空调的外机或是电视电线之类的设备,就要在屋面防水层上面凿眼,破坏了房屋防水层,若修补不利,就会导致屋面渗水漏水。因此,必须要强化房屋后期管理力度。

  1.4 屋面设计不合理。在屋面设计中,经常出现各样问题,比如屋面排水坡度小,导致屋面排水不顺畅;设计屋面的时候,檐口、排水口和伸缩缝的位置结构不够合理致使钢板的刚度降低,造成塌腰积水。另外,在设计中,没有合理地设计保温、防水和隔气,一样会造成屋面渗水漏水。

  2 探讨房屋建筑屋面的防水技术

  2.1 设置分格缝。应该在屋面板支持端设置分格缝,且在屋面板缝与转折处交界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相对齐,让防水层由于砼干缩结构产生变形和温差等影响造成防水层的裂缝都集中到分格缝,以防版面开裂。另外,设置分格缝时,其间距不能过大,比 6 米大时,应在中部位置设置 V 字形分格缝,使分格缝深度贯穿于防水层的整个厚度。分格缝当排气管时,可适当地加宽缝,与此同时,设置排气口出气,使用石油、油毡和沥青作防水层时,在分格缝的位置上要增加一定宽度的油毡,使用沥青胶单边进行点贴,往分格缝中注满油膏。

  2.2 屋面内找平层。屋面应采取结构找坡与建筑找坡互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按一定的比例来结构找坡,使用一定比例的水泥炉渣或者水泥膨胀砼石在结构层上找坡,再做一定比例与一定厚度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在建筑找坡的时候,一定要确定泛水坡度和流水方向,在最高点和泄水口之间利用鱼线拉直、打巴、打点,而泄水口的厚度不能太低。在浇砌的时候应该使用滚筒与尺方滚进行压赶,让其更加密实。

  2.3 屋面的隔离层。完成好屋面隔离层的施工工作,特别要注意下面几点:在基层处的涂刮处理剂的时候,要均匀并且薄,等到干燥而且不黏手的时候,才可以铺贴卷材;铺贴卷材,应该从层面的最低地方标高往上与屋脊平行进行施工,使卷材依据水流的方向搭接,屋面坡度大于 10 度的时候,铺贴卷材要和屋脊垂直;在铺贴的时候,先把卷材脊面的隔离纸打开,然后将卷材贴于基层表面,保持卷材自然松弛,铺贴好之后,应立刻使用平面振动器全面压实,且用橡胶榔头把垂直的部位敲实;搭接粘结卷材的时候,在压实卷材以后,先把搭接部位打开,然后用油漆刷均匀地涂刷搭接粘结剂,在将接头两粘结面揭开,等干燥片刻并且感受不到黏粘以后就可以粘合,且用橡胶榔头敲压密实,以免开裂渗水;防水层施工温度保证在 5摄氏度之上。

  2.4 刚性防水层和钢筋网片。为了增大板块整体性与防水层刚度,应在混凝土防水层上设置双向冷拨钢筋网片,与此同时在分格缝处断开。在防水层中,布置钢筋网片的位置要尽量偏上,防止防水层由于温差变化而出现裂缝。而钢筋网片厚度应该小于 10mm,细石砼防水层的厚度要大于 C25,用机械搅拌、振捣,与此同时砼与水泥标号有限制。为了提高抗渗能力,砼的厚度要合适,要重视处理防水层的表面,严格规范面板的厚度和排水坡度,在砼收水之后应进行二次压光。

  2.5 细部结构和节点。节点处要采取刚柔结合的方法,各个节点都要用密封材料填充。应该在檐沟和天沟交接处、刚性防水层设置凹槽,要用密封膏密封。在变形缝两侧墙体与刚性防水层交接的地方留 30 毫米的缝,用密封材料填充,在泛水位置设置涂膜防水层或者卷材,管道交接处与伸出屋面的防水层也要留缝,先护坡,然后用密封材料填充。

  2.6 通风隔热层。一般情况下,使用 MU10 水泥标砖砌筑砖墩,把高度控制在 180mm,屋面进深大小取 240mm.架空屋面进深大于15m 的时候,需在屋脊安装通风桥,在砖墩的地方覆盖隔热板,然后再隔热板上做一层提浆压光和水泥砂浆来清光层面,然后用切割机依照一定的规格切出分格缝,在里面填好油膏。

  2.7 防水工程成品保护较差。防水施工完成后应清理干净,做到屋面干净,排水畅通。不得在防水屋面堆放材料,机具,不得在防水屋面上用火及敲踩。因收尾工作需要在防水层面上左右,应先设置好防水木板,用铁皮覆盖保护设施。散落材料及垃圾应做到工完场清,电焊工作应做好防火隔离,并进行质量检查复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切合实际地做好房屋屋面防水的工作,首先要对现实存在的漏水渗水原因进行分类与总结,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更新施工技术,精选建筑材料,重视施工人员培养等几方面间的互相调整,就能有效地解决房屋屋面漏水与渗水的问题,就能为广大的住户提供一个良好满意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克元。关于房屋建筑屋面防水技术的若干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xx(21)。

  [2]马平,张颖侠。关于房屋建筑屋面防水技术的若干探讨[J].科技与企业,20xx(21)。

【学术论文】相关文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06-21

学术论文写作格式01-01

学术论文的格式要求04-01

学术论文开题报告01-10

学术论文提纲模板06-17

学术论文写作构思12-23

学术论文格式06-22

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12-22

学术论文的致谢范文03-23

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