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道教信仰对现代社会伦理带来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1-04-05 10:25:39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道教信仰对现代社会伦理带来的影响论文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从创教之初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支撑道教体系的核心——信仰系统,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对国人的影响则更加多样化与复杂化。

道教信仰对现代社会伦理带来的影响论文

  一、道教神学伦理脉络

  道教是我国的传统宗教,它的历史远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并逐渐形成于周秦两汉,发展于魏晋,兴盛于唐宋,在明朝世俗化,清朝民国逐渐衰落。它以鬼神崇拜、方仙信仰、黄老学说为基本源头,以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学理论、阴阳学说为重要源头,以《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为三大经典,并陆续形成了五斗米教、太平道、金丹派、灵宝派、上清派、茅山派等分支。道教的内涵博大精深。其基本命题“我命在我不在天”,促使人们形成了不为物役的人生态度和独立人格。《逍遥游》中写道“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乘天地之正,而御大气之辩以游无穷”,体现了道家思想对清静恬淡的心态、永恒和谐的精神境界的超然追求。道教门人难能可贵地提出了朴素辩证法:在“道”这一根本规律支配下,事物的对立双方会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这些都是道家思想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贡献,而这些思想也体现了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友善”等内涵。道教信仰即道教神学伦理,其实质就是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伦理,是一种宏观的宇宙伦理。它通过“天人感应论”、“身神说”等理论将道教伦理规范的社会劝化功能进行了强化,使其具有了很强的社会控制力。在历史沿革中,从渗透进统治者的学术权威,再到人们生活中进行宣扬,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信仰系统。对于道教中神仙一词,《说文解字》这样写道:“神,天地引出万物之者也,从示,申声。”“仙,人在山上皃(貌)。”由此可见,神与仙是两个不同级别的存在。神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是固然存在的。而仙则是凡人通过修炼“飞升”而演变的。庄子将神仙分为了天神、地祉、人鬼三类,《太平经》则分为了神、真、仙、道、圣、贤、人七类,而东晋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则完善到了七百多位神仙。因此,道教中神仙系统的特点便是“杂而多端”,而极端复杂的神仙信仰也让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需求”。神仙信仰的形成就在于人们有“需求”。主要是人们对生老病死的恐惧和对长生不死的追求。

  神仙们远离尘世长生不老,在“三十六天”、“洞天福地”等仙境逍遥自在,并具有高强的法力,这不由引起凡人的艳羡。在科技极为落后的时代,人们的求生欲望使世人纷纷相信世间有鬼神,并走上了修仙求真之路。而神仙信仰之所以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也在于中国民间集体潜意识的爆发。传统农耕时代,人们的各项权利特别是生存权无法得到保障,人的强烈的不安全感促使人们希望得到诸神的保佑,以求得平安。因此,道教信仰在我国生存土壤肥沃,生存空间广大。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信仰系统,对中国现代人类伦理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道教信仰的影响

  首先,道教信仰对中国社会稳定起到了促进作用。从“创世元灵”到天地散仙,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的神仙管,俨然一个封建王朝。同时,道教“管事”的神仙也有新老交替的现象。第一代创世元灵,第二代则是鸿钧老祖、鲲鹏祖师、女娲、陆压道人,第三代则为元始天尊(盘古)、灵宝天尊(通天教主)、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第四代为玉帝昊天,第五代则是助周伐纣大战中封神榜上的神仙。而神仙体系也体现着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神、仙、佛共同以玉帝为尊,但玉帝为虚君,天、地、人三界互通有无。

  可以看出,神仙体系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映射。我国封建制度从现实生活上和精神信仰上都禁锢着广大百姓。而封建制度被推翻后,道教思想所提倡的“避世修真”仍然让很多人不问世事,修炼自身。许多现代企业管理人员也根据“太公律”构建了“无为”管理模式,为我国企业发展探索出了新的道路。因此,道教信仰稳了民心,便稳了社会,成为了特殊的维稳机制。其次,道教神仰促进了现代人的人格完善和发展。“得道飞仙”是道教徒的终极追求。“欲修仙道,先修人道。”道教认为,只有做好了自身,才有资格修真成仙。

  所以,因为有信仰,道教的很多教条成为了世人的做人准则。为了让世人虔诚信奉,道教传承者在原有的天神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了“仙”的概念。而“仙”是由凡人通过的修炼而演变的,所以道教传承者将每一位“仙”的事迹都作了详细描述,以此作为世人修仙的蓝本。如“八仙”的故事。道教从神仙的高度审视人的行为,将外在控制转化为人的自我控制,从而真正达到影响人格的效果。最后,道教神仰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伦理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三大源泉。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核,融入了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学说,将“天人感应”作为官方权威理论,促进了儒家与道家的融合。东汉初期,佛教兴起,并在隋唐及五代时期走向辉煌。由于唐王朝的国姓为“李”,道家创始人叫“李耳”,所以唐朝尊道教为国教。其间武则天称帝,为了打压李家,武后称自己为“弥勒佛”转世,并大力传播佛教。宋明时期,理学兴起,儒、释、道三家开始融为一体。

  这也体现在了道教信仰系统中,根据道教经典论述,创世元灵二徒弟鲲鹏祖师的徒弟分别是接引道人(如来)和准提道人(菩提祖师),而如来便是西方教的教主,燃灯道人(燃灯古佛)、慈航道人(观音菩萨)、文殊广法天尊(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普贤菩萨)等神仙均跟随如来创立了西方教,成了“佛”。由此可见,儒、释、道三家是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并趋于同一的。根据三家基本教义的不同,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儒教治世,道教治身,佛教治心。”但三教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三、相关对策建议

  在道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道教神学伦理思想发展的趋势是一个曲折迂回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不同阶段的道教神学思想既阻碍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应了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基础。道教信仰作为一种宗教特质,如何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宗教事务管理者、研究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是坚持和完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政策层面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华文明中的道教神学伦理思想,对道观等宗教场所予以保护,传承道家思想;

  二是运用中国先进文化对其进行“包容性”的改造,发掘优秀品质,使之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并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来;

  三是加强主流网络媒体的宣传,大力传播“神话故事”中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力求完整准确地阐释思想内涵,对歪曲经典、罔顾历史的书籍、电视剧、电影,在不违反言论及出版自由的原则下对其进行控制;四是适时适度利用道家神学伦理思想,使其成为相关领域的“维稳器”、“发动机”和“润滑油”。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用合理方式对道教信仰进行引导,它就能促进我国社会伦理思想的完善与发展,也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道教信仰对现代社会伦理带来的影响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道教信仰对现代社会伦理带来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社会因素对女性语言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范本10-06

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带来的影响的论文05-09

探析医疗社会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论文08-08

跨境电商新政带来的影响08-15

降息降准会带来什么影响08-23

PM2.5对运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01-10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10-24

小议病案管理对医疗保险的影响论文08-10

北京职工平均工资上涨带来的影响10-23

关于论文构思提纲运用对写作成绩的影响07-01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道教信仰对现代社会伦理带来的影响论文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从创教之初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支撑道教体系的核心——信仰系统,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对国人的影响则更加多样化与复杂化。

道教信仰对现代社会伦理带来的影响论文

  一、道教神学伦理脉络

  道教是我国的传统宗教,它的历史远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并逐渐形成于周秦两汉,发展于魏晋,兴盛于唐宋,在明朝世俗化,清朝民国逐渐衰落。它以鬼神崇拜、方仙信仰、黄老学说为基本源头,以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学理论、阴阳学说为重要源头,以《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为三大经典,并陆续形成了五斗米教、太平道、金丹派、灵宝派、上清派、茅山派等分支。道教的内涵博大精深。其基本命题“我命在我不在天”,促使人们形成了不为物役的人生态度和独立人格。《逍遥游》中写道“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乘天地之正,而御大气之辩以游无穷”,体现了道家思想对清静恬淡的心态、永恒和谐的精神境界的超然追求。道教门人难能可贵地提出了朴素辩证法:在“道”这一根本规律支配下,事物的对立双方会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这些都是道家思想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贡献,而这些思想也体现了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友善”等内涵。道教信仰即道教神学伦理,其实质就是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伦理,是一种宏观的宇宙伦理。它通过“天人感应论”、“身神说”等理论将道教伦理规范的社会劝化功能进行了强化,使其具有了很强的社会控制力。在历史沿革中,从渗透进统治者的学术权威,再到人们生活中进行宣扬,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信仰系统。对于道教中神仙一词,《说文解字》这样写道:“神,天地引出万物之者也,从示,申声。”“仙,人在山上皃(貌)。”由此可见,神与仙是两个不同级别的存在。神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是固然存在的。而仙则是凡人通过修炼“飞升”而演变的。庄子将神仙分为了天神、地祉、人鬼三类,《太平经》则分为了神、真、仙、道、圣、贤、人七类,而东晋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则完善到了七百多位神仙。因此,道教中神仙系统的特点便是“杂而多端”,而极端复杂的神仙信仰也让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需求”。神仙信仰的形成就在于人们有“需求”。主要是人们对生老病死的恐惧和对长生不死的追求。

  神仙们远离尘世长生不老,在“三十六天”、“洞天福地”等仙境逍遥自在,并具有高强的法力,这不由引起凡人的艳羡。在科技极为落后的时代,人们的求生欲望使世人纷纷相信世间有鬼神,并走上了修仙求真之路。而神仙信仰之所以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也在于中国民间集体潜意识的爆发。传统农耕时代,人们的各项权利特别是生存权无法得到保障,人的强烈的不安全感促使人们希望得到诸神的保佑,以求得平安。因此,道教信仰在我国生存土壤肥沃,生存空间广大。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信仰系统,对中国现代人类伦理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道教信仰的影响

  首先,道教信仰对中国社会稳定起到了促进作用。从“创世元灵”到天地散仙,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的神仙管,俨然一个封建王朝。同时,道教“管事”的神仙也有新老交替的现象。第一代创世元灵,第二代则是鸿钧老祖、鲲鹏祖师、女娲、陆压道人,第三代则为元始天尊(盘古)、灵宝天尊(通天教主)、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第四代为玉帝昊天,第五代则是助周伐纣大战中封神榜上的神仙。而神仙体系也体现着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神、仙、佛共同以玉帝为尊,但玉帝为虚君,天、地、人三界互通有无。

  可以看出,神仙体系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映射。我国封建制度从现实生活上和精神信仰上都禁锢着广大百姓。而封建制度被推翻后,道教思想所提倡的“避世修真”仍然让很多人不问世事,修炼自身。许多现代企业管理人员也根据“太公律”构建了“无为”管理模式,为我国企业发展探索出了新的道路。因此,道教信仰稳了民心,便稳了社会,成为了特殊的维稳机制。其次,道教神仰促进了现代人的人格完善和发展。“得道飞仙”是道教徒的终极追求。“欲修仙道,先修人道。”道教认为,只有做好了自身,才有资格修真成仙。

  所以,因为有信仰,道教的很多教条成为了世人的做人准则。为了让世人虔诚信奉,道教传承者在原有的天神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了“仙”的概念。而“仙”是由凡人通过的修炼而演变的,所以道教传承者将每一位“仙”的事迹都作了详细描述,以此作为世人修仙的蓝本。如“八仙”的故事。道教从神仙的高度审视人的行为,将外在控制转化为人的自我控制,从而真正达到影响人格的效果。最后,道教神仰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伦理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三大源泉。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核,融入了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学说,将“天人感应”作为官方权威理论,促进了儒家与道家的融合。东汉初期,佛教兴起,并在隋唐及五代时期走向辉煌。由于唐王朝的国姓为“李”,道家创始人叫“李耳”,所以唐朝尊道教为国教。其间武则天称帝,为了打压李家,武后称自己为“弥勒佛”转世,并大力传播佛教。宋明时期,理学兴起,儒、释、道三家开始融为一体。

  这也体现在了道教信仰系统中,根据道教经典论述,创世元灵二徒弟鲲鹏祖师的徒弟分别是接引道人(如来)和准提道人(菩提祖师),而如来便是西方教的教主,燃灯道人(燃灯古佛)、慈航道人(观音菩萨)、文殊广法天尊(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普贤菩萨)等神仙均跟随如来创立了西方教,成了“佛”。由此可见,儒、释、道三家是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并趋于同一的。根据三家基本教义的不同,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儒教治世,道教治身,佛教治心。”但三教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三、相关对策建议

  在道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道教神学伦理思想发展的趋势是一个曲折迂回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不同阶段的道教神学思想既阻碍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应了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基础。道教信仰作为一种宗教特质,如何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宗教事务管理者、研究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是坚持和完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政策层面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华文明中的道教神学伦理思想,对道观等宗教场所予以保护,传承道家思想;

  二是运用中国先进文化对其进行“包容性”的改造,发掘优秀品质,使之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并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来;

  三是加强主流网络媒体的宣传,大力传播“神话故事”中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力求完整准确地阐释思想内涵,对歪曲经典、罔顾历史的书籍、电视剧、电影,在不违反言论及出版自由的原则下对其进行控制;四是适时适度利用道家神学伦理思想,使其成为相关领域的“维稳器”、“发动机”和“润滑油”。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用合理方式对道教信仰进行引导,它就能促进我国社会伦理思想的完善与发展,也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