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的病害防治措施论文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00~650mm,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等。大豆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大豆栽培技术和病害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对于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意义重大。
1大豆栽培技术
1.1整地
应该首先做好选地工作,选择前茬作物为小麦、玉米、亚麻等的土地,以大功率拖拉机于秋天进行深松作业,深松深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果地块没有经过深松,则深松深度应该在25cm~30cm,如果地块经过深松,则深松深度应该在40cm~45cm。
1.2选种
大豆选种应该从黑龙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黑河35号为例,其生育日数91d,紫花尖叶灰毛,株高70cm,株型收敛,适合进行机械化作业,最高产量可以达到3000kg/公顷。选种环节应该剔除杂质、病斑粒等,以保证发芽率可以达到85%以上。
1.3施肥
在没有特殊情况时,应该选择肥种分开的方式,将肥料施于种侧下4~5cm,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化肥用量,以磷酸二胺为例,如果每亩用量超过20kg,则应该采用分层施加的方式,上层种肥施肥深度5~7cm,施肥量1/3,下层底肥施肥深度10~16cm,施肥量2/3。也可以选择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将发酵好的有机肥均匀施在地表,加入农家肥进行深翻。
1.4播种
播种方式可以选择垄上精量播种以提高大豆成活率,保证栽培质量,实现大豆增产;也可以选择垄上等距穴播,将垄间距控制在70cm左右,实现规范布局,保证播种结构合理,确保作物可以茁壮成长。同时,等距穴播间距较大,可以为田间管理提供方便。从精细播种,保证优质高产的角度,应该坚持合理轮作,做到选正茬、不重茬,播种时的土壤含量水应该在22%左右,以确保种子能够正常出芽。
1.5管理
一是应该做好锄地和中耕,第一次中耕在第一片复叶前,主要是松表土,避免伤及幼苗;第二次中耕在苗高10cm左右,主要是除草,避免伤苗压苗的情况;第三次中耕在第二次中耕后10d左右,需要保证深松,多上土;二是应该重视除草,可以采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苗前除草可以利用5%特水剂,用量在1.5~2.0kg/公顷,或者48%广灭灵乳油,用量在2~2.5kg/公顷;苗后除草同样可以选择5%特水剂,用量1~1.5kg/公顷,不能超过1.5kg,用药应该避开高温及大风天气。
2大豆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2.1大豆根腐病
根腐病是大豆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病症,多发于大豆生长期,而且一旦发生,会导致25%~75%的减产,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颗粒无收。大豆根腐病的主要表现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逐向上扩散到下部侧枝,扩散程度不一,病茎髓部会逐渐变成褐色,形似枯萎状态,不过并不会出现叶片脱落的.情况。对于大豆根腐病的预防,可以利用72%克鲁可湿性粉剂或者58%瑞毒霉锰锌对种子进行拌和,用量为种子总量的0.4%。
2.2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发病期在6月上中旬,7月中旬则为高发时期,病原菌会对叶片造成侵染,如果病情严重,则叶片会长满病斑,继而过早脱落,导致大豆品质受损,产量下降。利用药剂对大豆灰斑病进行防治时,可以在播种前,利用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者敌克松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3%;也可以在大豆花荚期,以40%多菌灵胶悬剂300倍液,按照1.5kg每公顷的用量进行喷施。
2.3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的主要表现,是病原菌对茎秆的侵染,发病期多在7月下旬,初期很容易发现,具体症状是大豆作物茎秆存在褐色病斑,逐渐出现白色颗粒及白色棉絮状菌妊体,然后会逐渐发展为黑色颗粒,这些黑色颗粒即为菌核。对于大豆菌核病的防治,可以利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40%核菌净1000倍液或者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均匀喷施。
2.4大豆霜霉病
黑龙江省年均温较低,大豆生育期气候凉爽,容易发生大豆霜霉病,主要表现是从第一对真叶由基部开始出现褪绿板块,然后逐渐蔓延到全叶全株,花期前后如果气候潮湿,病斑背面会出现灰色霉层,最终导致病叶转黄转褐,枯死脱落。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枯,种粒霉烂,减产率在30%~50%左右。对于大豆霜霉病的预防,可以选择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者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大豆霜霉病的治疗可以选择甲霜灵800倍液或者乙磷铝300倍液进行喷洒。
2.5药剂防病
在播种前,利用药剂进行拌种,能够强化种子保护,有效预防一些常见病虫害。在拌种中可以利用35%多克服种衣剂,为种子提供25d左右的保护。杀菌剂同样能够起到保护主根、减少病虫害的效果,不过有效期相对较短。以生物药剂进行防治,在效果上要超过化学药剂,具体来讲,生物防治能够降低土壤菌群的集中迫害,改变土壤环境,减少病害对于大豆种苗的侵害;同时,生物药剂防治的作用时间更长,可以达到70d以上;三是生物药剂防治针对性更强,无论是对于大豆根腐病致病菌、镰刀菌还是紫青霉素等都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总而言之,在大豆种植中,应该加强对栽培技术的研究,做好科学栽培,通过选地、整地、选种、施肥、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确保大豆的正常生长,配合相应的病害防治措施,有效预防常见病害,保证大豆稳产高产,以推动大豆生产的稳步进行。
【大豆栽培技术的病害防治措施论文】相关文章:
提高专科毕业生论文写作质量的措施论文08-24
种植大豆买卖合同范本12-25
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开题报告02-27
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教学措施论文09-21
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07-31
春节里的减肥措施02-01
大气污染防治法06-29
职场减压的措施有哪些11-20
春节预防眼睛受伤的措施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