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关于毕业论文范文的精选,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当代中学美育对美术教师素质的要求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为新世纪的校内外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出了方向,要更好地配合学校贯彻实施“新课标”精神,使美术教育在各学科相互整合中起到先行作用,则要求美术教育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认为,新时期美术教师应具备和提高以下基本素质:
首先,要有广阔的知识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学科的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素质教育、美育教育等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要求教师尤其是美术教师应在更宽领域中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具有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能力,更新传统的美术教育思想,这促使当代的美术教H出现融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多学科学习领域为一体的特征,并指出: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课程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很明显,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上美术课时授予学生的已不再是我们过去认识的美术与技能这一狭小的范围了。它应包含着其它学科的知识。这有赖于美术教师全面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要求教师应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如果把美术技能比做是纵向坐标的话,其它学科知识就是横向坐标,目前,在美术教学中出现两种类型的偏差,其一是只重视纵坐标的走向,没有关注横坐标的延伸。其二是在加强横坐标的教育中,没有把握好‘度’,为形式而形式,把美术课变为无主次的“大杂烩”课。在这里“度”的把握,是教师知识面及素质的反应。
在此,举一堂画叶了的课为例。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每人带来几片树叶,几片叶了是怎么得来的?是捡落叶而不是摘或折断树枝得到树叶。这里首先遇到环保意识问题。本课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树叶形态,观察分析树叶上的纹理,并可形象地告诉学生,这些叶上的“筋”就像人的血管,把水分和养料送到叶了的顶端让叶了生长。另外,又通过它把光合作用后的养分送回根部,如果把叶了撕烂了,血管就断了,水分上不去,叶了就会干枯了。通过很通俗的话语,让学生理解叶脉的作用,懂得画叶脉的道理。在学生画好叶了后,可再用游戏形式为大树添叶了,变为树林。此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别忘了画叶脉。对于漏画者,教师不应该简单的说:你漏画叶脉了!但如果说:“你的r十了上没有血管,水分、养料能到叶了上面吗?”这样,学生们很自然地加画叶脉,而且对此记忆很深。其实,这节课也综合了简单的生物知识《而这最终是为美术课服务的)。但如果在这节课上,过分的强调生物知识,没有把握好“度”,就会变成生物课或“大杂烩”课。相反,如果只为了画叶子而仅限于讲述形状、叶纹,则将美术课变为与生活无关的技法课、线条画课,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在本节课中得到的横向知识就少,知道的只是在画面添加“花纹”,而不是理解画叶脉的道理。按新课程关于“综合与探索”精神,这节“画叶了”课应包含以下环节:叶了把世界装扮得很美丽——认识叶了的形式美——叶脉作用——长满叶了的大树——森林——爱护森林。这样学生们不仪得到美的教育,思考的角度广了,关注的东西多了,思维空间也拓宽了。
其次,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审美方面的知识与素质也体现着人的人文素质的高低,审美也是一种能力。“艺术的使命是提高审美力”,美术教育就是审美能力和意识的教育。在教学与创作实践中,人的什么都素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媒介材料只是提供了完成作品的物质条件,教法、技法也仪为技艺而言,而审美与观念则引导着教学与创作的品位与方向。教师的审美也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取向。在此首先遇到的是如何鉴赏学生作品的问题。鉴赏学生的画有以下的意见:①懂得鉴赏学生的画是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教师只有学会以正确的观点、方法审美评鉴学生的画,才能使中学美术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②评鉴学生的画也是一种教学的小结与导向形式。③公平评鉴并展示学生的画,是向社会及家长推广中学美术正确观点、方法及阐明教育意义的直观而生动的形式。当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及评鉴学生作品时,除了以学生个性及心理特点作为分析因素外,审美导向则是关键要素。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于中上或良好的作品较易于判断,对于优秀的以及差的作品却常难以准确判别及评鉴。这主要从审美角度而言,例如:一幅非常个性、有与众不同表现的作品容易评判为“乱画”的不及格作业;一幅造型过于概念及成人化的线描易于误断为“认真”“漂亮”的画作;评价色彩画常常是扬鲜(艳)而抑灰,容易误导学生及家长。因此,在教学中的欣赏课、回答学生提问、评选学生参展作品、引导学生评论审视生活环境与现象等活动中,无一不体现着教师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作用。再次,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教育应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独立性方面有所改变。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之,在新时期,我们不但要以高雅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引导学生。同时,应不断地吸纳新的知识,研究如何把新的方法运用到美术教学中,使我们的教学于段更加丰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目的。
第二篇:农村中学音乐美育教育探究
在多年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非常喜欢音乐,爱好唱歌,有的同学甚至还养成了边写作业边听音乐的习惯。可是,真正地走入音乐的课堂上,他们又打不起精神来,毫无兴趣了。这是为什么呢?作为教师我们将如何着手解决这个矛盾呢?
音乐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唱歌跳舞,还应该肩负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表现力的使命。音乐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说,音乐教育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佳手段。可是,如何上好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呢?又如何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呢?下面我就把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和广大同仁交流分享一下。
一、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展示教师的魅力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许,尤其是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把学生的点滴进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誉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无数次的赞许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生的主动表现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在热爱和崇敬教师的同时,也对音乐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有一位年轻同事,教学热情很高,对学生要求很严,见不得学生有些许错误。有一次,她为学生排合唱,领唱的同学无论怎么努力也与乐队合不上节奏。当时她十分气愤,一连换了三个领唱,结果一个不如一个,还是达不到她的要求,排练只好停了下来,几天之后,陆续有同学提出了退出合唱团的申请。这件事告诉我们,只有学生爱授课教师才会爱她所教授的课程,如果学生对教师没有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他们怎么能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呢?老师又怎么能完成好教学任务呢?可见爱自己的学生,用心去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是多么重要!你的一句表扬,将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自卑,更会让他树立起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此外,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的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授课艺术,尽可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轻松愉快的表情来准确地传达知识吸引学生,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去主动地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多方面的启迪。
二、引导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顾名思义,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的。可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其成为教学的一部分,效果往往更好。
有一次,上节奏课,讲解音乐节奏的重要性。音乐节奏有其自身特点不能轻易改变,否则,就会在音乐中引起混乱。生活中也有自己的节奏,也不能轻易的改变,否则将会引起笑话。当我让学生将这一观点举例说明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各科学习成绩都平平的男生站了起来,红着脸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相声段子:有个结巴,身上只有五毛钱,到商店去买汽水,问人家多少钱一瓶。答曰:一元。这个人急了,说:喝,喝,喝……,服务员应声启开递给他,这时,他才说出“喝不起”……段子讲完,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我却也为他鼓了掌,总结道:这个例子举得很好,这个口吃的人讲话时打乱了正常的话语节奏,因而产生了误会,引出了笑话。接下来,学生们情绪空前高涨,讨论热烈,纷纷列举各种事例,来说明音乐节奏和生活节奏都要遵循其自身规律,不可轻易打破的道理。一堂本来不易理解的节奏课,就这样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我也感谢那位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从他身上我又一次发现了人人都有闪光点,只是你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那以后,那个同学成了我的课代表,他的其他学科成绩,老师们反映也都有所进步。
三、注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编创能力的培养
好的音乐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演欲望,由于中学生现阶段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限,不能充分满足教学要求,教师应当有选择地寻找一些教材以外的音乐作品,由浅入深,渐进式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所营造的世界中去,感悟音乐之美。让学生在美的旋律下净化自己的心灵,纯洁自己的思想。我首先选择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梁祝》,通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到乐境之中,伴随着小提琴协奏曲,大家思有所悟(故事),听有所思(小提琴曲),逐渐地进入到乐境之中了。教师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应该尽可能多的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艺,让学生更能直观地感悟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无数次地给学生演唱歌曲、演奏钢琴,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多样化地欣赏音乐作品,而且会更好地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借鉴和学习,学生才会更加崇拜自己的老师,在你的熏陶和感染下,更加热爱音乐,重视音乐课。音乐的学习是一个多元化学习的开始,在音乐学习中能够领悟到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能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教师应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多让学生参与到音乐表演之中,形式不限,可个人亦可小组,可说唱亦可舞蹈,表现形式越多样越好。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与音乐教学相结合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得如今的音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我们应当跟上科技的进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活动。现今农村中学也用上了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音乐欣赏课在多媒体的助力下变得更加有声有色了。从前只是老师讲,学生听,选择作品有限,在现代化设备的支持下。我们轻松地实现了音乐作品欣赏内容。海量选取,使得教师可以得心应手地选择同一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和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作曲家的作品,这在之前的教学是很难做到的。教学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在在欣赏肖邦的钢琴舞曲时,我们可以找出波兰各地的民间舞曲,选出节奏型和音型与作曲家作品相似的段落来做对比欣赏,从而了解到肖邦的音乐材料都是来源于波兰的乡村音乐,是作曲家通过精心整理、提高、升华,才成为世界音乐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这也有力地证明了,只有来自生活中的作品才是永恒的。教师有选择地通过互联网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后让学生欣赏,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很多时候,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广泛地认识和理解音乐。
五、小组教学,体现互助互爱,团结合作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身子女,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他们个性强烈,多数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分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完成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从而锻炼他们的协作精神。首先,我们把学生按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分成若干小组,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较好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积极性,集大家的聪明智慧,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学习小组中,不论唱歌还是音乐欣赏课,都可以在小组中自由讨论,最后拿出最佳方案。课下可由几名教师组成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评,学生间的相互建议,使小组之间形成相互学习借鉴,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现代化社会中越来越需要每个人拥有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只有懂得团结协作的人才能得到成功。而团结协作的美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醒自己,不断努力改正各种不良习惯,才能做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迎难而上,去迎接人生的所有挑战。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主要阶段,因而,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中、小学的美育教程都不单单是音乐教师的事情,更应是全体教师的责任。音乐课,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世界范围内,中、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归根结底,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良好开端,可以说,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赞可夫说过:“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时间也无数次的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厌学。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不可能产生灵感的更不要说产生创造性的思维了。所以说,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探索欲望,培养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科,更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不被前进的社会淘汰,树立终生学习的高尚品德,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