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环境设计探究论文
摘要:我国矿区大多是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区域。这部分区域因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原有的生态环境被打破。通过对恶劣生态区域在植物景观重新构建方面的生态设计研究,提出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研究建议,重点对矿区等植物景观生态设计,并进行有价值的初步分析。
关键词:生态;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环境设计
我国的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富含矿产资源区域,因人为开采的原因,造成了原有生态环境被破坏,水土流失、有毒粉尘等物质沉积地表等大量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问题极大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如何对矿区等恶劣生态区域进行植物景观的重新构筑,是需要探究的。
一、恶劣生态区域的现状
矿区植物景观设计是对矿区为核心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集中治理,积极主动地通过合理和完善的设计实施,改进现有生态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并解决现有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矿产资源等依赖程度不断递增。急速的开发造成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被打破。首先,大量的粉尘与有毒物质、污水排放造成有毒物质沉积地表,水污染程度提升,地质结构被直接影响,水土流失等恶性灾害问题开始不断出现。这些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最难恢复的。其次,受尾矿坝、地面塌陷、倾倒固体废料等影响,会造成原有区域出现严重的人为环境破坏,恢复过程成本巨大、周期漫长。最后,区域内原有的植物景观被严重毁损,造成了水土流失、动植物锐减等问题。因此,对于区域的植物景观重构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研究问题。
二、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理念
矿区植物景观的设计需要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严谨周密分析,要对现有的实际条件进行一一明确。矿产资源的开发包含有色金属矿山、化工矿山、煤粉灰堆场等。首先,矿产开发区域大多选址在非人类聚居区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原有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因此,绿色造林是植物生态重新构建的重要核心,绿化造林也成为了消除矿区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的首要环节。其次,矿区需要对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进行专门性的技术保障研究。此类技术保障是重构生态体系的基础环境。高成本投入是需要面对的,但是随着植被维护力度的提升,优质的回报率会抵消高成本的投入。例如,在我国煤矿开采较为严重的山西省等地,由政府主导对一些矿区进行了乔木和灌木的种植培育,前期的投入成本较高,对矿产的日常生产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经过多年的经营,试点矿区的植被覆盖率开始超过50%,原有的废弃矿山开始出现野生动物活动的踪迹,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业极大改善了周边居民的收入水平,把原有的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程度降低到最小范围。最后,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理念,不仅仅是对绿色植被的恢复以及高技术投入的实施,也需要对原有的矿区生产及居民生存进行关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兼顾一定的经济效益。使得通过植物景观的重构,兼顾多方利益,统筹兼顾,并积极引导各方主动参与进来。
三、矿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规划
(一)设计需要对原有生态进行合理保护
植物景观生态设计不能脱离原有的生态环境,需要对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最大程度的合理保护。改善环境和重塑自然景观是实施设计的关键,对原有植被保护的最大化,可以让植物品种的生态功能属性获得最为适宜的拓展,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重点关注。一方面,要考虑原有的生态环境地形地貌特点。地形地貌是一个地质区域经过自然的演变,逐渐形成的。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根本就是要对最为基础的生态环境进行最为合理和有效的保护。矿区多是选址在山地区域。这些区域因矿产资源的开采,地下内部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矿产开采的环节,需要对矿区塌陷等问题进行最大程度的避免。开采设计和实施要科学细致,降低地表出现塌陷的风险。对于容易出现塌陷的区域,进行水土资源的维护。重点区域要避免人类活动,周边进行人类活动禁入区的建立。在河道等区域,需要进行科学细致的堤坝维护。对山溪小河以及季节性的河渠,需要进行严谨的规划和周密的关注。如已经改流改道的小河流,需要重新研究发生水土灾害的风险。对风险程度严重河流,需要重新人工改道。对于中大型河流,重点对堤坝进行维护。地表塌陷、河流维护是有效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地形地貌特点的关注重点。另一方面,动植物适宜类型进行关注。在矿区开采前,当地区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生态动植物自然体系,需要对原有动植物进行重点的合理保护。首先,要做到避免不合理的'外来物种引入,特别是对当地自然生态有严重破坏的外来动植物进行杜绝。其极易对原有物种产生恶劣影响。避免不合理的外来物种引入是需要关注的。其次,需要分析当地适宜植被的特点,避免引入不适宜当地生长环境的乔木、灌木等,在造成成本浪费的同时,也对原有的动植物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不合理外来物种引入及不适宜植被种植是需要避免的。
(二)设计需要对气候特征进行规划
植被的锐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地固有的自然气候特征被影响。例如,在内蒙古等区域,一些矿产开发区域因周边高大植被被破坏,不重视防风林建设,造成了在春季大风天气及沙尘天气出现密度提高,局部区域风沙侵蚀现象严重,土地的盐碱程度加重,草场被破坏。因此,气候环境的重视,是植物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关注:一是,需要对风沙严重区域合理构建防风防尘植被。一些常绿树种具有较好的防风防尘性质,同时常绿植物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防风防尘的植被选择不仅仅需要关注高大树木,对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更需要关注,形成层次合理、科学有序的防风防尘体系。二是,对水土流失严重区域,要构建根系发达的植被区域。对水土侵蚀严重地区,流沙区域要合理规划,避免出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对山脚的道路等,要合理构建围栏,避免在雨水天气,造成路面损坏等风险。三是,过冬树种及展叶期较早的树种可以提高种植密度。过冬树种和展叶期较早的树种,可以让当地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呈现明显的改善。同时,也可以随着时间让当地气候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变。地面蓄水能力提高、干燥区域空气湿度提升都是对当地气候环境产生的显著积极影响。
(三)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施有序管理
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矿区内各个景观区域之间的合理性和关联性进行考虑,可以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矿区内植物景观的信息化和有序化构建。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矿区的植物景观设计在关注保护、修复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崭新的构建。现代信息化的特点,可以让各个区域的合理性和关联性更为贴切。对于已经开采完毕的区域,可以实施完全密封性的植物景观设计[1]。修复地质问题的同时,最大程度恢复原有植被的特点。对一些具有价值区域,可以进行养殖、种植活动。一些经济价值较低区域,可以完全实施植被恢复[2]。一些具有人类活动价值和经济价值区域,可以实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植物景观设计。合理规划人类活动区域,发掘局部区域的旅游价值和产业附加值。这些都需要管理当局对信息化进行研究,合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方式,进行有序和良性的管理实施,最大地创造矿区和自然生态和谐共处模式。另一方面,矿区的周边环境被开采活动严重影响,整体生态较差。空气污染严重、土地贫瘠的同时,弱碱性加剧植物的群落关系就需要关注。耐碱、抗性强的植物品种是最为适宜的。同时,多层次的混交林也可以对风速起到降低的作用。在湿度较高区域,也可以设计合理的林中空旷地,为树木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环境监测系统需要合理布置在相应区域,对周边环境的改变情况、温度、湿度等都需要记录并随时进行合理调整,及时应用最为先进的生态管理手段,为矿区的生态环境及植物景观恢复建立良好的条件[3]。
(四)统筹兼顾人类活动区域
人类活动区域需要和周边的植物景观生态建设呈现和谐共处的模式。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方面,矿区因开采,都会在周边形成一定的人类居住活动区。需要在植物景观生态设计中,对人类居住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和整体的植物景观生态设计呈现立体和层次分明的布局。道路和人类活动区要远离具有塌方和其他地质灾害区域。建筑以生态环保的材料为主体,和周边景观呈现匹配。一些区域可以种植经济类树种,改善养殖方式。对于已经废弃的矿区,对周边居民进行合理的疏导,鼓励迁移到适宜的居住区。另一方面,在合理进行规划的同时,需要推进正确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相互均衡发展的理念。矿区周边因长期的人类开采活动,形成了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生态利益的思维模式。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等多方面原因,每当经济利益与周边生态利益发生矛盾后,大多会选择在牺牲周边生态利益的前提下增加经济收益。因此,在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理念的同时,对于牺牲生态利益的传统思维模式进行改变。例如运输道路改善需要关注粉尘污染情况,道路周边采取必要阻挡扬尘状况的隔板或挡风性优越的灌木进行维护。对污水排放区域,实施长效的生态监管,存有不合格水质的积水池,进行合理的人工治污。尘土堆、废渣堆等实施防起尘处理等。特别是对当前解决困难的污染区域,重点实施以隔离为主的设置。从传统的思维观念上,建立崭新的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生态理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必然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矿区的植物景观生态建设工作需要进行细致和严谨的实施,对矿区需要兼顾环境保护、植被恢复、生态构建的同时,也需要对人类活动的关注。通过多方面和多层次的考虑为矿区的植物景观建设提高有效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唐洪亚.环境设计专业背景下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6):222-224.
[2]娄永琪.全球知识网络时代的新环境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1):3-9+224.
[3]管亦青,陈新生.环境设计中空间的融合与渗透及其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19-125.
【采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环境设计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设计论文开题报告01-06
生态景观规划开题报告02-17
生态节能绿色建筑论文04-06
生态文明的论文的参考文献09-22
《路史》的写作特征探究论文07-29
生态学报论文格式08-12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论文04-03
关于教师备课探究开题报告的论文07-24
景观设计论文开题报告01-06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究的论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