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柔性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师资管理模式创新路径与策略的论文
摘要: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下和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逻辑。积极探索新常态下高校师资管理的出路对高校改革和发展意义重大。柔性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是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标志。它强调在尊重人、重视人、理解人的基础上管好人、用好人,为应对动态竞争环境下满足组织成员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是当下高校优秀师资培养的一种必然选择。
关键词:柔性管理 高校师资管理模式 创新路径 策略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高校是知识型人才的聚集场所,尊重教师人格尊严,尊重教师劳动及其劳动特殊性,尊重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进而充分激发其工作热情和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理应成为高校师资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坚持的基本原则。强调刚性管理的传统师资管理模式不仅背离了上述理念及原则,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弊端日趋凸显。作为回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以人性化管理为特征的现代管理模式,高校师资管理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是一种适用于高校知识型人才管理的有效模式。
一、柔性管理理论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一种产物,更是现代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标志;同时,柔性管理也是一种文化理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柔性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立足于发展组织的战略柔性、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创新实践。柔性化过程是一个整合组织所有功能、部门及资源,并使之更有效率的一个过程,是以提高人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为出发点所实行的以人为中心的分权化的管理。
二、柔性管理理论的特征
1.内在驱动性特征
柔性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理解人,尊重人,从而用好人,管好人。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发挥潜能的动力源泉,主张从组织成员的团结合作出发。根据人的不同心理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开展中,采用柔性管理,能够有效激发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有效地培养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让教师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和荣誉感,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下一步教学工作当中。内在驱动性还表现在教师在工作中具有一种强大、持久的动力,这种精神动力是刚性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也无法企及的。
2.影响恒久性特征
柔性管理是管理目标的基本实现形式,能够更深层地挖掘出成员的潜能。它将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同高校有机结合,促使每一个组织成员能够严于律己,在内心中真正的接受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并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种转化过程一般都是内外因素结合的完美产物,但是具有一定的难度。高校作为一个教育场所,校园文化传播会受到组织内部成员个体因素差异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校园文化传播的难度,但是校园文化的广泛传播,也有助于提高高校内部凝聚力,充分发挥队伍的战斗力,产生持久性的影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协作灵活性特征
柔性管理活动开展中,强调管理理念的扁平化、网格化以及组织机构的精简化,将权利下放,不断地增强组织反应灵活度,充分发挥组织成员整体作用。这种柔性管理也是一种压缩的纵向管理方式,逐渐向横向拓展,以此来提升高校的管理跨度,增强管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在保持良性循环中,构架起新的组织管理桥梁,让每一个组织成员都能够更加积极的应对高校发展的变化,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为高校长远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激励有效性特征
在柔性管理中,对于高校中每一个教师都需要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尊重,关注每一个组织成员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需要高校管理模式更加灵活,促使管理形式和激励方式的灵活多样化发展,并结合实际情况,有效激发每一个组织成员的内在潜能,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工作当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不断突破自己,做出更大的工作业绩,满足组织成员的个性化需求。
三、新常态下高校柔性师资管理模式创新路径与策略
1.强化“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理念
在高校管理工作开展中,使用柔性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将制度为中心改变成以人为中心,强调在工作中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激励人以及信任人,通过激励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内在潜能,调动工作积极性,由此实现高校的师资管理目标,让高校的师资管理模式向着创新化发展。推行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需要高校本着精选重用的原则,用感情留住教师,用事业留住教师,用待遇留住教师,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现和超越自我价值,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另外,高校的师资管理还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的、综合性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建立健全教师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帮助教师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2.建立健全扁平式网络型的柔性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实现组织活动的基本形式,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极大地发挥出人才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下,师资管理强调等级性的特点,是金字塔状的,尽管这种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促进作用,但是其中仍然存在多层次、传递链长的缺点。那么在新形势下,运用扁平式的网络型柔性管理能够让教师的分工合作更加明显,让教师之间实现更好地沟通,保障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工作适应性的调整,让信息的流通以及师资的管理更加灵活、便捷、准确、高效。
3.建立健全柔性管理行为方式
(1)多元用人方式。多元用人主要强调高校人尽其才,能够广泛地招贤纳士,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首先应建立多元化的用人机制,不断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其次,要让多元化的用人和岗位有效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岗位中都设置师资管理教师,对当前和未来发展进行有效协调。
(2)分类培训方式。培训是高校师资潜能开发的'重要内容,应结合教师个性化发展需要,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教学水平,让教师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战斗力。逐渐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的协调沟通机制,重视每一个教师的差异性,重视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由此给出不同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指导,提升培训成效。在培训内容方面要提升内容的实用性,不仅仅包括专业培训的内容,还包括人际之间的交流等:一是重视教师个体需求,提高培训差异性,根据教师个体差异与培训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方案,避免师资培训的批量化、复制化和模式化。二是优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实用性,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业务技能和专业培训,还要增添项目申请、人际交流、校园文化等内容,满足新教师多方面需求。三是丰富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自主性。结合教师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科学设计培训项目,完善多样化培训方式,帮助教师制订自我规划,注重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实现自我管理,达到自我完善,为教师身心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3)个性激励方式。激励的本质就是调动成员的内在心理驱动,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成效。在柔性管理中采用的激励方式是多样化的,应秉承个性化激励的原则,让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伴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创新。
(4)弹性考评方式。弹性化的考评方式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应该秉承公开公正的原则,让考评更具有灵活性和动态性,在考评过程中坚持结果和过程的统一结合,让发展性考评作为师资考评的基本指导元素,杜绝考试形式化的现象出现。
(5)注重柔性大学文化建设。大学的文化建设能够对教师起到一定熏陶作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加入柔性元素,让大学文化更具有包容性,更具有创新性,追求民主、尊重和自由的校园文化,促使校园整体更具凝聚力。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在师资管理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新任务,应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情况出发,借鉴柔性管理理论创新师资管理模式,了解新情况,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难题,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与水平,努力造就高素质师资队伍,真正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提高高校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汪峰,陆璇.柔性管理在高校辅导员管理中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4(6):106-106
[2]陈冰冰,魏婧,姜福英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不稳定的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7):224-224,225
[3]贾晨月.分析软基处理中真空预压法的应用与效果[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12):195-196
【关于柔性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师资管理模式创新路径与策略的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策略分析论文11-14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研究论文08-24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论文11-22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策略论文09-14
企业管理策略创新分析论文11-14
关于高校创新创业项目中项目管理理的论文04-12
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研究09-18
茶叶企业管理创新策略论文11-14
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创新策略论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