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中国大众化钢琴教育的思考论文
内容摘要:大众化钢琴教育不同于专业钢琴教育,其目标不是培养钢琴教师或演奏家,而是重在培养个体的音乐素质,提高审美趣味和鉴赏水平,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推动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广泛的音乐学识、浓厚的音乐爱好、准确的音乐理解力和鉴赏力、强烈的自我表现与自我肯定意识,才是大众钢琴教育应注重培养的主要目标。
关 键 词:大众化钢琴教育 教学方法 钢琴教师 兴趣培养
目前,中国的“钢琴热”仍然在热火朝天地持续着,各地琴行纷纷涌现,业余学琴人数日增不减。这种现象缘于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更缘于人们在物质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需要。往年,学琴队伍以少儿为主体(实际上,大多数习琴者也并非要在将来从事钢琴专业,只是要加强自身良好的艺术修养等等)。现在,许多企事业领导、白领阶层、离退休的教师干部等老年人,也都加入到学琴大军里来。这些“特殊人群”不是以考级、考学为主要目标,而完全是出于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趣味和鉴赏水平、陶冶情操,并学得一技之长。对于这些非专业性的“需求”,继续采取传统的教学习惯、“填鸭式”的方式方法,必将不适应大众化钢琴教育的发展需要。为此,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思路、探索崭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下社会性钢琴教育的形势刻不容缓。
“中国传统的学校音乐教学几乎完全重在培养一套狭隘的表演、听力和记谱技能。结果,教学方法主要靠死记硬背、练习、模仿、重复和按部就班的习惯养成。”①而目前活跃在“一线”的钢琴教师,大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传道授业”者,其应对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的能力令人堪忧。有些教师还停留在“手指下键要扣住90度角”的一板一眼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中。而在美国,“理想的教师是鼓励对音乐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自由的探索的人,以广泛、深刻、音乐性的理解为首要目标,将技能培养作为达到那个更大目标的一种必要的手段。换言之,在美国,理想的境界是提供一种音乐性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培训。——这是一种包容性更强,基础更广泛的音乐学习课程。”②由此可见,注重音乐技能的训练只是学习中的一部分,而要真正提高音乐素质,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则需要更为开阔、广泛、深刻的音乐理解与体验。为此,笔者对大众化钢琴教育的特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钢琴大众化教育更应强调“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欲望,是一切学习的原始动力。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钢琴初学者人数众多,但是真正坚持下去、有较高成就的却很少。那些半途而废的人真的是因为钢琴如此难学吗?事实不尽然。笔者发现,学生在最初接触钢琴时总是表现出好奇、充满新鲜感和驾驭的欲望。但是在教师“严师出高徒”的意识驱动下,枯燥的训练方法、乏味的教学手段再加上“严厉”的训斥责骂,使学生在冷酷的钢琴面前“望而生畏”了。可见,兴趣被抹杀导致了学习信心的丧失。
传统业余钢琴教育承袭了专业钢琴教育的模式,从手型、手指的基础训练着手,教材以《汤姆森》《拜尔》《车尔尼》练习曲为主,这些长期以来保持不变的学习方式虽然为初学者在演奏技巧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是否能够激发习琴者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还值得商榷。对此,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举措可以作为新的尝试。
(一)以“唱谱”代替传统教学中的“视谱”教学
众所周知,声乐演唱是表达人类情感最自然的方式,而乐器的演奏与声乐演唱的目标相同。钢琴的演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将发自内心的歌唱通过手指表达出来。因此,激发内心的情感表现、引起学习的兴趣,就不得不与“演唱”紧密结合起来。在实际学习中,先通过读谱把曲子的旋律部分大声地唱会、唱熟(要经过大脑的消化和内心想象的情感处理),然后再进行手指的弹奏练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节奏在最初学习中容易被忽视。节奏不像旋律那样直观明了,但它与旋律“如影随形”,需要在开始学习的阶段就必须给予重视。因此,在歌唱的同时用手打出节拍,注意节奏的准确和时值的保持,这样“边唱边拍”的形式既培养了节奏感,又增添了练习趣味,不失为双赢的办法。
(二)以耳熟能详的“中外民歌”、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辅佐传统的教材曲目
传统初级钢琴曲目主要以《汤姆森》《拜尔》作为启蒙教材,它们对于手指基础训练和音乐感觉的初步培养,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随着学琴队伍社会层次、年龄结构的变化,传统教材远远不能满足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寻求更适合新形势下的教材。笔者认为,中外民歌和流行钢琴曲可以作为钢琴学习的“敲门砖”。无论是幼稚孩童还是花甲老人,对“民歌”都有特殊的钟爱。不仅是因为那亲切熟悉的曲调,充满了无限音乐的情趣与魅力,更因为民族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代表了各族人民的风土文化和情感表达方式,传承各族历史与文化,富有鲜明的个性和多样的风格,容易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以简易的民歌改编钢琴曲作为学习起步阶段的教材来使用,同时与传统教材相配合,把喜爱音乐的普通人引入美妙、神圣的音乐殿堂中,将是最好不过的办法了。目前有关中外民歌的钢琴曲集有很多,例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林华编著的《民歌钢琴曲101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刘聪编著的《中国经典民歌钢琴曲集》,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龚耀年编著的《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和《外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谢功成编著的《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30首》等等。这些优秀的教材为爱好音乐的大众学琴者打开了通往音乐圣殿的大门。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传播为流行音乐注入新鲜的活力,尤其是年轻人,对于流行音乐独特多变的音乐风格、贴近世界潮流的时尚魅力无法抵挡。笔者认为,将流行音乐融入钢琴大众化教学中,并不是对古典音乐的颠覆和亵渎,而是对音乐形式的补充和扩展。广大初学者由流行音乐入门,逐渐引入对古典音乐的了解和喜爱,使得更多的人走进音乐殿堂、与音乐女神亲近,这是所有音乐教育者的期望。目前很多流行音乐的钢琴谱在网络和书店都可以找到。
(三)教学以鼓励为主,制订有利于培养音乐完整性及丰富表现力的评价方法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鼓励比批评更能激励人的上进心、提高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在国外的钢琴教育理念中体现得尤为深刻。笔者曾教授两个在美国学习钢琴七年之久的华裔琴童,令笔者惊讶的并不是他们高超的演奏技术,而是那种对音乐的热情,令人感动,发人深省。对于众多业余学习钢琴者,作为教师若一味苛求演奏技术上的规范、完善,必将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的丧失。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难以达到培养音乐素质的目标了。笔者认为较好的做法是,对于哪怕是有一点点进步的学生,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曲子完成不理想的学生,不要急于批评训斥,先做一遍好的示范,通过对比让其主动找出不足之处以及错误的原因,再进行耐心讲解。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学生与教师融洽的交流、心与心的坦诚、互相尊重理解,这样才不至于抹杀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正如学校里设立的对学生学习效率的评价制度一样,钢琴教师也能通过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学生每堂课、每个月乃至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进行概括与评价,以达到鼓励、督促其进一步学习的目的。比如,以曲子完成的熟练度、准确度、完整性、音乐表现力等作为评价标准,以阶段性的总结、比较,衡量其进步的尺度。教师需要明白,学习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艰难的过程,只有给予学生不断的总结、激励,使其认识到不足、树立起信心,才能在不断的磨炼中踏实前行,获得长足进步。
二、钢琴大众化教育应注重音乐素质的全面培养
一直以来,业余的钢琴教学往往只是注重钢琴演奏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同样重要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这与整个社会音乐教育环境的引导有关。社会上的钢琴业余考级、钢琴比赛,都仅仅以演奏技巧水平的高低等专业性的要求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这种导向不利于培养大众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以及对音乐广泛而深刻的理解力。事实上,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即兴伴奏技术、旋律节奏听辨能力、音乐文献的欣赏知识等等。这些只有在专业艺术院校才涉猎的知识,也应该被大众所学习、了解。只有吸取了更为广泛的知识,才能增强融会贯通的能力、加强理解力和创新力进而拓宽艺术视野,这决不是仅仅依靠掌握钢琴演奏技术就能达到的。例如,和声调性知识能够帮助对乐曲正确的分句以及加深对音乐结构的理解,进而加强了对音乐的诠释和表达力。相反,不懂得基本的理论知识,就可能使演奏变得空洞甚至理解错误。再如,许多习琴者对钢琴伴奏技能很感兴趣,因此和声知识就变得尤为重要。音乐的魅力在于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感染我们的情绪,升华人的情感境界,从而引发人乐合一的共鸣。因此,学习音乐欣赏、浏览名家名作,是提高音乐修养与素质的最佳途径。总之,重视音乐知识间的链接,促使钢琴教育更加全面、系统化是钢琴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
音乐教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而钢琴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同样具有综合、广泛、全面的特点。尤其作为大众钢琴教育,其目标不是培养钢琴家,而是提高大众整体的音乐素养、欣赏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树立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就要求钢琴教育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演奏训练的层面上,而要把眼光“放宽”,拓展思路、寻求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钢琴大众化教育要注重实践与交流,创造健康的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
音乐是一门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特殊语言,同其他语言形式一样具有倾诉、表达的欲望和需求。业余钢琴学习者不像专业院校的学生,有很多表演、考试的机会。每天关在家里弹给自己或老师听根本不能满足弹奏者的表达欲望,也不利于培养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一年一度的钢琴考级,又使一些学生陷入虚荣的攀比之中,不利于长远的进步。因此,作为教师应尽力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到舞台上充分地感受与他人分享音乐体验的无限乐趣。例如可以采取家庭音乐会的形式,定期把学生、家长们集合起来,举办一个小型的钢琴音乐会;让每个学生把近期学习的曲目作一汇报演出,并给予热烈的掌声与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表演中体会到自豪感,加强自我肯定的意识。当然,对于近期学习效果欠佳的学生,活动本身无疑对其是无言的督促和激励。
诚然,钢琴业余者的学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专业钢琴教师,不仅要把学生领入音乐的大门,更重要的责任是让他们真正爱上音乐、爱上钢琴,体验到音乐带给他们的高尚的享受和对生活的乐趣。如果教师们都能意识到这份责任,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端正教学态度,那么就能为共创和谐社会多贡献一份力量!
注释:
①②(美)Bennett Reimer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第6页.
【对中国大众化钢琴教育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中国成人教育的展望与选择论文09-09
中国古代史教学思考构建对策本科论文07-20
参与式幼儿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教育论文09-09
森林管护措施及造林工作思考的论文08-16
探究性学习的误区及思考的论文08-04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08-26
中国梦论文 3000字07-14
中国梦论文 3000字07-15
课堂教学方法运用与思考论文02-24
教育论文写作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