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构想论文
论文摘要: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教育应构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以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造就未来优秀的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适应性。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研究、教育部相关的文件和“顶岗支教,置换培训”的实施,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要以“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为栽体,以经常性合作交流活动为纽带,以制度和机制为保障,来运作和巩固发展。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 合作共同体 大学 中小学
实现我国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要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必须深化高校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模式。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改革课题。近年来各地开展的高校选派高年级优秀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实习支教,让置换出来的教师离岗培训的“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活动,不失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尝试。这一活动,既是高校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教育实习的制度改革,又是高校与地方共同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益探索。教师教育应以这一活动为契机和切入口,创新模式,构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
一、“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模式构想
“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模式,就是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下,大学与中小学校通过制订相应的合作计划和相关的实施办法,形成相互促进的机制、互利共赢的稳定的共同体,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师范生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的活动。共同体由大学与作为师范生实习基地的和作为教师培训研修基地的中小学组成。
具体形式是:一方面,由大学有计划地组织师范教育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基地学校,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一对一”或“二对一”的顶岗实习支教,以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其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出来的实习基地学校的教师,到派出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的大学,按照大学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拟定的培训研修计划,接受培训和到研修基地学校进行观摩、研修。同时,大学教师就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索,与研修基地、实习基地学校的教师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各方的发展,并成为学习与发展的共同体它是一种把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教育新模式。
“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和教师发展学校((TDS),有所不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以中小学为基地,由大学或教育科研机构和中小学合作建立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究共同体”。教师发展学校是大学、教育科研机构、教育学术团体、教研培训部门和中小学合作建立的以人为本、以教学教育实践为基础、以教学相长为意义取向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与发展的共同体。但是它们都是以中小学为基地,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都旨在通过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并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共同发展。
二、“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意义作用
“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模式,是学习与发展的共同体,各方都是学习者,在教学教育实践的合作中相互学习,理论文化和实践文化相互沟通,大学和中小学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都有未来发展的希望,而不是大学搞实验,中小学做被试者。因为中小学校若要变革进步,成为模范学校,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知识;大学若想培养出未来更好的教师,就必须将中小学校作为师范教育实践的场所。而当大学与中小学双方处于分离状态时,双方的缺点呈现显性状态,双方的优点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双方合作才能为对方提供其所需、但又不具备的要素,才能有利于双方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从事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构建就是旨在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造就未来优秀的教师;促进教师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适应性。
从大学的层面上看,师范生需要具备的教师职业的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意向,要形成的专业判断能力,可以在实习基地学校的“临床”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或实现。大学不能完全提供的教师教育需要的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可以在“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完全获得。同时,中小学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和教师丰富、鲜活的教学实践经验,会给大学的研究和教师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大学教师把中小学的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带进课堂,可使其教学内容更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而成为师范教育专业的课程资源;大学教师就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其研究成果会更富有针X-’J"性和适切性。大学的教育理论只有扎根于中小学丰富的教育实践,从鲜活的中小学教育生活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提取经验,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检验自己。
从中小学的层面上看,相当多的教师在参加工作以后很少有机会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亟需得到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模式将为他们提供很好的条件和机会。大学教师具备丰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及时获取新知识的优越条件,具有敏锐发现问题的洞察力和运用相应理论研究问题的能力,能给中小学带来一些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新的发展思路和研究问题的策略及方法c3]。大学根据需要,针对中小学教师实践问题开办教育理论讲座,为中小学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唤醒他们积极、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愿望,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在中小学教师眼里变成研究的对象,从而逐渐开始以研究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不断适应教师职业的发展。
从大学与中小学的相互关系来看,高质量的大中小学教育来自优异的教师教育,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大学与中小学共同发展的基础,大学与中小学在教师教育合作中取长补短,可“形成一种互补关系”,结成一种平等、共生、有机合作的伙伴关系。即实习基地学校给大学师范生提供实习情境和场所,研修基地学校给大学组织培训中小学教师提供研修条件,促进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在与大学的合作中,中小学可有效的利用大学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促进学校和教师专业的发展。大学则充分运用中小学的教育情境和场所,更好地释放自身应有的功能,实施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并通过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展教育N-学项目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探讨教育实践问题等各种途径,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培训服务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广泛的支持。“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可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大学与中小学的共同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双向沟通。
三、“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构建依据与基础
“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落实为具体行动进而成为现实,良好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成功条件。
1.“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构建的'理论
依据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研究认为,在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中,教师教育一体化已逐步成为各国教师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的模式。要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师范生的培养和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必须利用中小学的资源,加强与大学的合作。目前,我国教师培养系统和培训系统水平倒挂的现象存在,显然不利于教师的继续教育,不能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教师教育要提高办学层次和质量,必须改变培养、培训分离的状态,对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实现一体化,并纳入高等教育体系。
研究还认为,教师教育一体化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职前培养、人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建设教师终身教育的协调体系;二是中小幼教师教育一体化;三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建立师范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而要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首先是在教育组织上的一体化。“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无疑是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一种教育组织。
2.“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构建的政策
依据2007年7月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34号),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工作依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要求: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各地要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安排和接收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师院校和中小学要不断创新师范生实习支教的途径和方法,积极探索三方合作、协同开展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的有效机制。教育部还要求高师院校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地选择确定一批条件适中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建立相稳定的师范生实习基地。这就有意无意地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建立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从而成为相应的依据。
3.“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构建的实践基础
各地教育部门和大学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意见,实施“顶岗支教,置换培训”工程,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在实施“顶岗支教,置换培}”工程中,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通过顶岗实习支教和对置换出来的教师资进行培训,把大学与实习基地的中小学校联系结合起来,开展合作。即高校选派优秀师范生到实习基地学校顶岗实习支教,顶岗实习支教结束,由实习基地学校对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在实习支教期间的思想表现及业务水平做出鉴定;实习基地学校把被顶岗的教师送到派遣师范生的高校参加培训,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由高校颁发相关的培训证书。这一“顶岗支教,置换培训”项目工程的实施,不论是组织形式,还是实施内容,客观上都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而可称之为其雏形。如钦州市教育局和钦州学院在实施“顶岗支教,置换培训”项目工程中,制定了“钦州学院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师资培训实施方案”,教育局下文明确了13所中学为钦州学院师范生的实习基地学校,确立了2所先进中学为师资培训的示范性研修基地学校。钦州学院为做好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师资培训工作,还制定了《钦州学院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管理办法》、《钦州学院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师资培训试点工作教师基地研修计划》以及《被顶岗教师培训方案》,并与师资培训示范性研修基地学校的领导及有关人员成立了培训机构。不仅形成了一套顶岗实习支教的管理办法和一套完整的师资培训模式,还形成了在教育行政部门协调下建立起来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框架。四、“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形成与运作
“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建立,目的是使合作学校成为教师职前培养与教师职后培训的场所,并在教师教育中实现共同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目的的实现是需要形成稳定的工作统一体和相应的运作载体与运作策略作为依托的。
(一)“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形成
“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是大学与地方“校地合作”的一种形式。它由地方高校与接受师范生实习的中小学和接受教师研修的示范性中小学组成。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是“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组建者,各相关中小学由教育行政部门协调组织参加。它应有一个从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安排到自愿加入的过程。目前,即以实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开展“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为切人口,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选择的确定接受师范生实习和接受教师研修的中小学校,明确为师范生实习基地和教师培训研修基地,把这些相关的学校与大学组成“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将来,经过实践成熟和认识的提高,并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各;b-均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寻求合作发展时,进入“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中小学校,则由教育行政部门安排转为自愿要求参加。然而,它的运转和发展能否顺利进行,则取决于各方权利与义务的确定、是否达成共识、形成的制度和管理的规则等因素。
(二)“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运作的载体与策略
1.以“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为载体,开展合作,促进教师教育发展
在过去的教师教育中,大学是教师学习理论的场所,中小学是教师实践的基地,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相互隔阂,各行其是,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现在开展“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活动,让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实习支教,同时置换出实习基地学校的教师离岗到高校接受培训,高校又把培训的教JI’rli~到研修基地学校去观摩、研讨。这样把“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成员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大学与中小学双方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提供对方所需,相互弥补,实施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和合作双方的发展,实现双赢。“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也就能在工作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并较好地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只有建立起了这种紧密的工作合作关系,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才可能是稳定和长久的。
2.以经常性合作交流活动为纽带,巩固合作成果,发挥合作共同体的效能
一是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发挥双方的专长,共同探讨教育实践与理论问题,通过科研活动中的文化磨合,增强合作意识。
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大学教育科研人员和中小学教师的开展交流。学校利用自己的网站,开通与本校教科研相关的BBS,邀请教育科研人员在线主持,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三是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大学不定期的举办教育理论讲座等,定期进行交流,以座谈会的形式就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四是合作成员中的中小学开展重大的教育教学活动邀请大学师范教育专业的师生参加,大学积极响应,并予以支持和帮助。在双方平等的合作过程中,大学帮助中小学获取了更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技术和方法,使中小学有意识地去展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使其处于隐性状态下的促进教师发展功能得以充分释放;在双方相互交流中,大学了解了中小学对教师教育的需求,得以及时对教师教育计划、内容、方式方法作出反应;在与中小学的实际接触过程中,大学了解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便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这有利于充分释放教育科研为中小学服务的功能[3]。这些建立在平等互动基础上的经常性合作交流活动,既巩固了“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合作成果,又发挥了“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效能。
3.以制度和机制为保障,推动合作顺利进行
提高教师教育合作效益在合作共同体的层面上,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参与指导下,制定“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章程,明确其宗旨、目的与和各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等有关事项;建立的“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成员单位的校长联席会议制度。校长联席会主要研究决定合作的重大问题和合作项目,沟通信息,交流情况,每年召开1~2次。“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应设立工作协调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和实习基地、研修基地的学校代表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制定教师教育的合作规划、完善合作活动制度、编制活动计划等,如拟订“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实施方案”、“教师培训研修合作计划”、“合作备忘录”、“项目合作管理办法”等。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或根据需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召开。
此外,大学应建立健全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计划、方案,形成与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互动的有效机制。如“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支教的指导教师,在教师考核、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体现积极的政策导向,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并深人中小学第一线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育部教师~2007]4号文件)。同时“吸收一部分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和教育实践的指导工作,让中小学优秀教师将生动的教学实践经验带人大学讲坛,以便在课堂教学以及科学研究中注入实践的元素。各相关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主动拟订教师培训计划和需要大学提供帮助支持的项目,以能较好地与大学对接。
总之,在“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这一模式下,形成地方教育部门关心师范教育、重视教师培训,大学积极融人地方教育教师的态势,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成为一个连续的、有机的、相互联系的一体化过程,将有力、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构想论文】相关文章:
探索论文的写作构想12-04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的开题报告01-08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策略分析论文11-14
自由主动的写作模式过程式写作教育论文01-10
应试教育模式下男孩弱势地位的表现与对策教育教学论文11-23
关于高职外贸英语专业创新教学模式探讨论文12-04
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01-18
小学生写作指导模式的论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