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职院校校厂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育论文

时间:2022-06-30 08:06:06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校厂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育论文

  摘要:2012年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被批准为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为不断提高模具专业办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在三年建设期内,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紧紧围绕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中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预定建设目标,全面开展建设工作。深入系统的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学校、工厂、模具研究所深度合作机制,形成学校、企业、研究所三方育人平台,构建“校厂所”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校厂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育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厂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校厂所”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毕业生就业率有着诸多提升,其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建立更加良好的教育平台,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开放的办学模式,建立校企供求关系以及长效合作机制,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灵活运用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深化教学教育改革,构建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校厂所”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就业率。

  1.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1.1现阶段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首要目标,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培养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合理的培养模式。我国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极其模糊,办学特色不够突出,高职院校作为对职业人才的培养机构,现阶段,诸多高职院校完全不明确其培养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一味的按部就班的进行理论课教学和学术性研讨,不注重对学生实践性的教育及专业对口性的训练。

  1.2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严重就业形势

  据2009年第六次大规模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高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66.7%,他们的专业对口率也达到50%以上。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全国每年招生超过330万人,占到全日制本专科高校在校生的将近一半,但是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却不容乐观,其平均就业率不仅远低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更低。

  1.3高职院校所教授科目与企业需求严重不符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并不注重社会发展与企业需求,不跟随时代科技发展,从不创新,一直教授学生旧知识,旧科技,使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严重不符,学生从这样的学校毕业,其所学对他的就业以及日后生活完全没有用处,甚至造成障碍。

  2.校厂所”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1对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适应就业的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的最高层次教育,同时,也是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高等职业技术型人才的最佳途径。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出的高技术人才是否能够适应社会、适应企业具体的岗位需求,对社会的高速发展是否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决定于高职院校的具体办学方式是否具有其独特的办学特色。校厂所”共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极大的加强企业学校之间的联系,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有形资产与无形的人力资源,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教育中所欠缺的,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上,企业有着高职院校所没有的极大的优势。通过实行“校厂所”共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实行“厂学”结合,能够大大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

  2.2通过“校、厂、所”培养模式增加就业率

  加强企业学校的联合,能够使得学生的就业方向直接在相关培养方案中得到鲜明的体现,是课程目标与就业目标直接的紧密结合在一起,较大的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缩短了就业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距离,更好的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便利,与此同时,经过“校厂所”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能够在毕业的时候,领到“双证”,即“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专业最新的技术知识,并运用于实践,通过“校、厂、所”培养模式可以大大增加对对口企业的相关了解,企业一方面可以找到合适岗位的学生,招收到学生后可以大大减少上岗前培训时间,极大节约企业招工成本。学校则可以提前预知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人数,及时对生源作可支配的调整,确保所招都能有确定的工作岗位去向,提高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减少对教学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浪费。

  2.3实践中形成“四融合、四结合”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借助“校厂所”合作育人平台,实现“实践教学、技术研发、产品加工、大赛培育”四大功能有机融合,形成了“教室与车间一体、学习与研发一体、教师与工程师一体、作业与产品一体”的产教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实行“校、厂、所”培养模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极大的培养提高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技能技术的训练,注重技能操作,增加突发工程危险事故的应对处理能力,能够保证教育的相关真实实用性,使学生学到真正的一技之长。“校、厂、所”培养模式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熟技能的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同时能够培养学生使学生在减少学校对相重大型设备,及实践设施的投入投资,使得学校能将更多的钱投入到学生的教育教学中以及师资队伍中。亲自了解企业的具体生产过程,进行现场实际操作,积累在企业中生产技能的具体经验,提高综合素质。这样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就会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收到认可,从而良性推动整个社会的的和谐、稳定、发展。

  3结语

  “校、厂、所”培养模式能够极大的促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能大大减少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成本,实现校企双赢。同时,能够培养出一批专业技能过硬,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是人才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极大的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凤芝,高波,王莉力.模具专业“校厂所”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4,(3).

  [2]廖晓明,王凌云,于景福.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2,(1).

  [3]叶逸筠.高职院校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6).

【高职院校校厂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教育论文09-04

简论网络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教育论文09-09

安全模式论文11-29

全国高职院校排名201408-01

探索论文的写作构想07-28

浅谈不同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应用论文08-26

2018考研体育院校:7所学科强校推荐分析07-27

艺术设计项目教育模式述评论文09-06

2016年安徽高职院校排名08-06

谈高职投资理财实训教育机制论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