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教育与行为习惯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素质教育与行为习惯能力的培养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理素质教育与行为习惯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
【摘 要】好习惯可以成为一个人一生中的一大资本,使人终生受益。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教育者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培养习惯入手,坚持科学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主动地自我教育,自我实践中培养和提高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习惯;素质;环境;能力;道德
素质教育是通过各种形势的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形成稳定的个性特征。小学教育要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除了对学生进行德、智、体三个基本方面的教育外,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教育,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从无到有,能力要在习惯中才能养成。”这就是说只有养成了习惯,达到了习惯从自然的地步。才真正是有了能力。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环境和实际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逐步培养能力,这是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针对现代家庭独生子女依赖性强、怕吃苦,生活不能自理等特点,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自觉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纠正,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紧密配合,建立个人档案,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和通信联系向家长提出要求,让家长配合监督,请家长定期汇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做一些家务劳动等。这一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自我服务和为别人服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包括健康的交际心理,从容的语言表达,大方得体的行为举止等。班级要给学生搭建一些平台,组织各项活动,如口语交际、辩论会、演讲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学校间的交流,组织学生参加与社会上不同职业人员的交流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目标、讲方法、讲效率的习惯
有计划、有目标可以减少随意性,少走弯路。科学安排每天的学习,锻炼和休息时间,是形成良好习惯的保证。办任何事情,方法不止一个,在多种方法中必然有优劣之分,有优于更优之别,应尽可能选择“最优”的意识。要求同学们平时做事要有计划。老师要定时总结,总结时表扬计划落实好的,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对计划落实不好的进行引导。只有讲方法,才能提高学习,做事效率,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的回报。
4.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善始善终的做事习惯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再宏伟的理想也要一步步去努力。有的人心里想大事,等着做大事,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总是三心二意,这山望着那山高。现在的孩子没有经过什么困难、挫折,碰不得硬,吃不了苦。做事开始热情高,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在这个时候,我们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坚持下去,百折不挠,不干完干好誓不罢休。
好习惯如影随形,可以成为人生中的一大笔资本,使人终身受益。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教育者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培养习惯入手,坚持科学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主动的自我教育、自我实践中培养和提高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合格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心理素质教育与行为习惯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2
【摘要】心理素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它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良好品德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心理素质 心理负担 挫折教育 研究
据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有心理异常表现。另有一项心理测试的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仅只有17%,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不完全合格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心理缺陷的困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指导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有着现实的重要性、紧迫性。下面就从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实施挫折教育等方面谈谈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1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造成学生心理负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直接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老师和家长要求过高,导致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其二是教不得法,课内损失课外补,使学生疲于应付,产生了厌学情绪;其三是评价手段不当,学生往往对学习,特别是学习成绩好坏产生紧张心理。因此,要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学校、教师多和家长联系,减轻家庭对学生的压力
大凡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希望子女考上高一级重点学校,将来能有一份好的工作。而重点学校的招生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得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尽管教育部曾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各种宣传媒体也竞相报道了全国各地教育部门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但忧心忡忡的家长却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表现出极大的宽容、理解和支持。学校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老师要帮助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家庭关系,走出重才轻德,“按分付爱”的家教误区。
1.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减轻学校教育给学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一些教师观念陈旧,业务素质偏低,对教材挖得不透,只能是课上“满堂灌”、“满堂问”;课下搞“题海战”,致使学生厌学情绪有增无减。由此可见,教师只靠旧有的知识很难雄踞讲台,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在教学方面,要研究教材、教法,不能把学生当成“加工”的对象或“复印机”。更重要的是要潜心研究学生,赋予学生活的思想和思维空间,力求创造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气氛。要经常地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情绪、性格、兴趣、能力、意志等各方面的心理特征。只有了解得清,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从而达到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精神境界。
1.3 改革评价标准,减轻不良社会成才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升学竞争异常激烈,升学率几乎成为社会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将升学人数下达到学校,学校又与教师的奖金和职称挂钩,于是升学率、平均分就成了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些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是围着考试的指挥棒疲于奔命,考什么就教什么,怎样考就怎样教。只有学生考了高分才说明自己有能力,学校才承认有成绩,考试排名愈演愈烈,导致学生视分数为宝贝,视考场为战场。这样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却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认识测试的目的,克服惊慌、紧张、焦虑、厌烦等情绪;另一方面要注意检测的方式。测试只应成为老师掌握信息进行反馈的一种手段,而不应把测试或公开学生的分数作为对学生施加压力的工具。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时要富有激励和亲切感,让学生有一种愉快和谐的情感体验,以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2 实施挫折教育
在我国,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大部分中学生属独生子女,他们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生活一般也一帆风顺,无忧无虑。因而经受挫折,尤其是严重挫折的'能力比较差,稍有挫折和不顺,便会一蹶不起,甚至滋生轻生念头。因此对中学生实施挫折教育,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进行承受挫折的心理教育
在挫折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事例引导,让学生懂得,人的一生是短暂但又是漫长的,每个人的生活历程都是不平坦的,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有连遭挫折的境遇。虽然人人希冀时时幸运、事事顺利,可是难免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社会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在曲折中前进。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
2.2 不畏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就人们的愿望来说,自己的努力与事情的结果最好能“同步”。可是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却往往事与愿违。我们要做成一件事情,不仅需要付出努力,而且还会遇到困难,经受挫折。所以,要注意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不畏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增强承受挫折的韧劲。让他们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迎接困难的勇气,遇到了困难挫折便会退缩,甚至一蹶不振,那么成功和胜利怎会跟他有缘呢?如果没有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不能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顽强地学习,即使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外部条件再好,也不能保证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3 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
一个人受到挫折,有时往往是自己的过失所造成的,于是容易产生过多的自卑情绪,加重心理负担。所以要教育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既要善于疏导自己,又要勇敢地面对现实,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补救方法。请求帮助,是遭受挫折者解开心理疙瘩、克服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吃一堑,长一智”这也是战胜挫折、变失败为成功所不可缺少的。所以,每经受一次挫折,都要冷静地思考,分析挫折的原因。通过冷静分析,弄清造成挫折的原因,从而端正动机,修订目标,改变方法,改善环境,事情就一定能向积极方向发展。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特点,能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生活目标。上大学并不是每个人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此,面对挫折,要引导中学生仔细审视自身的优劣,扬长避短,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从另一方面谋求发展。
总之,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实施挫折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既是素质教育向每个教育者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
心理素质教育与行为习惯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3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教育及其教育对象的特点和现今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与不足, 尝试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旨在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一、高职教育与其教育对象的特点
1.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第一,学制短。高职教育一般实行的是两年制和三年制。这个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学时相对来说较少,不能和本科相比。
第二,工学交替,实习实训时间长。教育部要求高职教育实习实训时间占总学时的一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习实训相结合。
第三,办学以培养职业技能与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的职业观念和就业思想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有所不同。
第四,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学生思想比较复杂,综合素质较低,给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增加了难度。
2.高职学生特点
一是价值观多元化和不稳定。他们一方面独立意识、自主意识都比较强,有爱国的热情,有渴望成才的愿望,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生活的美满幸福,一方面又缺乏价值评判标准,尚未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二是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能力较强。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但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拥有广泛的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校园文活活动、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
三是心理压力大。高职生由于不能正确而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情感挫折等问题,尤其是学习和就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较高。
四是自律性较差。高职学生自治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劳动观念、纪律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比较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正逐步开展与实施
许多学校成了专门的管理和实施机构,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开设选修课程,运用多种媒介宣传心理素质教育知识,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心理档案。
2.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素质的专职人员,教育力量单薄,方法单一。当前从事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专职人员,没有多少人真正系统地接受过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方而的培训,缺乏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所必需的科学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2)心理素质教育覆盖面不够。尽管好多高校都开设了必修课、限选课或选修课,但不少学校还未建成覆盖全体、无处不在的课堂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的完备体系,只是心理素质课教师、学生工作干部在主动开展有限的工作。只举办了一些讲座,既不能保证心理素质教育的系统性,也不能保证心理素质教育的覆盖面。
(3)在管理上缺乏规范化、制度化,内容上缺乏科学化、系统化。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并没有真正起到心理咨询的作用,只是进行心理障碍咨询,而没有进行心理发展咨询。注重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结合上下功夫。
三、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面对不容忽视的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求高职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成熟稳定的情绪,具有良好的情感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而高职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于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坚持以往的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2.传统单调、公式化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
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但对他们在学习、交往、恋爱、择业、承受挫折等日常生活中所具备的心理素质未予以应有的关注和培养,在方式手段上,过分强调灌输、榜样等外在因素的强化作用,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个性特征。在新形势下,原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那种说教式、单一化、公式化、压制化的简单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并真正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性作用,对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重要作用。
3.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功能更适合学生特点、更符合教育规律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心理素质教育中关于人的发展的一系列理论以及了解、认识、把握个性心理的手段,不仅能够帮助教育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同时也能使教育者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个性,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创造条件。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教育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我们解决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临的新问题。
【心理素质教育与行为习惯能力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培养小学写作的能力论文05-26
语言教学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思考论文12-11
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开题报告10-05
谈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论文04-01
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方法谈的论文07-05
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论文01-03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论文10-05
浅谈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的教育论文12-02
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