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自考语言学概论练习试题

时间:2022-07-15 22:01:43 自考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自考语言学概论练习试题

自考语言学概论练习试题

  选择题

自考语言学概论练习试题

  1.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被称为

  A.能指 B.所指

  C.代指 D.虚指

  2.下列各项中属于唇齿清擦音的是

  A.[s] B.[Z]

  C.[f] D.[v]

  3.辅音字母的创造者是

  A.古埃及人 B.玛雅人

  C.腓尼基人 D.阿拉伯人

  4.“天气热”中“天气”和“热”的关系是

  A.聚合关系 B.组合关系

  C. 结合关系 D.凝合关系

  5.下列各项中属于动宾结构的是

  A.种植牙 B.飞行器

  C.剪羊毛 D.饮用水

  6.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是

  A.拼死拼活 B.风风火火

  C.计上心来 D.弄巧成拙

  7.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问具有

  A.语音对应关系 B.语汇对应关系

  C.语义对应关系 D.语法对应关系

  8.语言替换又被称为

  A.语言混用 B.语言转用

  C.语言混合 D.语言渗透

  9.下列词组中属于体词性词组的是

  A.在下面 B.穿红衣服的

  C.红着脸 D.慢慢走

  10.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

  A.音素 B.音位

  C.音读 D.音标

  11 .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

  A . 母方言 B . 底层方言

  C . 基础方言 D . 原始方言

  12 . 谈话体属于( )

  A . 书面语体 B . 宣传语体

  C . 文学语体 D . 口语语体

  13 . 唐太宗名李世明,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该成“人”这是为了( )

  A . 避讳 B . 图吉利

  C . 讨口彩 D . 自谦

  14 . 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

  A . 齐桓公 B . 秦始皇

  C . 汉武帝 D . 唐玄宗

  15 . 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

  A . 儒家学说的兴盛 B . 道教的兴起

  C . 名教的影响 D . 佛教的传入

  16 . “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

  A . 组合关系 B . 聚合关系

  C . 联想关系 D . 分类关系

  17 . 高音取决于声波的( )

  A . 振幅 B . 数量

  C . 长短 D . 频率

  18 .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

  A . 反复句 B . 顶真句

  C . 对偶句 D . 回环句

  19 . 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

  A . 水草丰美 B . 山川秀丽

  C . 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D . 人口特别多

  20 . 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名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

  A . 语言混合 B . 语言转用

  C . 克里奥尔 D . 双语现象

  答案: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1-15:CDABD

  16-20:ADACB

  语言学概论论述题

  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有各种不同的交际工具(语言类和非语言类);但语言最重要。

  (2)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打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在社会中有重要作用。但社会可以没有文字而不能没有语言。文字以语言为基础而产生,只有几千年历史;产生以后也要随语言发展而演变,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3)旗语、电报代码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比文字更加后起,离开语言和文字不能独立存在;且应用范围特殊、狭窄。

  (4)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有时离开这些特定的伴随动作,语言交际会发生障碍(“讨厌”);一定条件下,伴随动作可以脱离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打手势,做表情);不同民族除了语言不同,伴随动作也各有特点(打招呼);空间和时间因素在交际中也有其作用,如交谈时双方的空间距离及话语间的停顿等都有讲究。

  2.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具有系统性:包括两个大方面,一是语言是一个层级体系,二是语言依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转。具体内容参照简答题答案进行填充。

  3.介绍各级语法单位及其特点:语素、词、词组和句子。分别列出其定义、在语言体系中的地位,简单举例。尤其是词和词组详细举例。

  4.语言发展的原因:社会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但语言如何发展,则由语言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具体内容由简答题答案添加。

  5.语言虽社会分化而分化的表现:即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介绍其定义及形成条件即可。

  6.语言的接触表现在哪些方面:即借词和结构规则的借用两个大方面。

  7.语言融合的原因和类型:原因包括两个,即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各族人民形成杂居的局面。类型包括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具体内容见简答题填充即可。

  8.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特点:见简答题填充即可。

  9.词汇和词义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三个方面,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和词义的演变。具体内容见简答题填充。

  补充内容

  1.种种语义:(1)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2)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区分典型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前者有事物的对应性,后者在语言中起成分间的组织作用)(3)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4)词义、句义及其它(句子以内的单位的意义和句子以上的语义单位的意义的区别。了解了各个词的意义及其间的语法关系,一般能懂得句义。但懂得语素义及其间的语法关系,不一定能懂得词义)。(5)语言义和言语义。

  2.词的理性意义与概念有何不同:(1)前者属于语言范畴,后者则为思维范畴。意义离不开语音,必须为某种具体语言中的语音固定下来,在语言系统中占有一定地位,并为这个系统所制约(没有一般的词的理性意义,只有某个语言中某个词的理性意义)。而概念则不必要与某种具体语言相联系,如“色彩”或“颜色”的'概念所有语言都有,但在具体语言中的理性意义或具体划分则不同。(2)词的理性意义一定是词所具有的,但概念则不然,可以是与短语的理性意义对立的概念。(3)整个词义与概念的差别则更大。

  3.确定语义单位的依据:(1)话语材料中实有的。(2)来自规范的话语材料。(3)把词的固定用法和临时用法区分开来。

  4.“多义和歧义”并不等于“模糊”。“多义或歧义”是同一个形式不止一个意义;“模糊”则是就某一意义的状况而言,与“精确“相对。如“金子”精确,而“金色”模糊,但后者并非多义或歧义。

  5.语义的模糊性产生的原因:(1)语言符号的离散性和客观事物的连续性间的矛盾。以离散性的语言符号去表示连续的事物就可能边界不明产生模糊性。(2)另一方面取决于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需要。如说人的年纪可以用“青年、25岁、25岁多、25岁3个月20天5个小时15秒”,说颜色可以用波长、饱和度和明亮度三个要素来定义,等等。虽然有多种选择,但人们常常采用其中几种方式,正是因为人类交际的需要。

  6.隶属度:grade of membership。这是扎德模糊理论的重要概念,指的是特定集合中某一元素隶属于这一集合的程度。语言系统中,指的就是某个词语的词义所反映的全体对象构成一个集合,某个对象隶属于这个词义的程度。如时间词、颜色词。

  7.几个具体的语义成分分析(矩阵分析的形式):

  “煮、蒸、炒、炸”“煮、焖、炖、煨”“推、拖、拉”“哥哥、姐姐、嫂子”

  8.“有标记”和“无标记”:最早由俄国人特鲁别茨科伊提出,是用于音位学中的重要术语。后来语言学家将这对概念推广到语义学和词汇学中。有标记成分在分布中往往受较多限制,无标记成分分布较广。(friendly—unfriendly/革命—反革命、金属—非金属)有些形式上无对立但分布上也有广度区别的也可称为有标记成分和无标记成分。(如汉语中的高—低、大—小、好—坏,英语中的low—high等)。

  9.语言成分在组合中发生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本质上说,语法关系之称为语法关系,是因为它与语言中一定的形式特征相联系;语义关系之称为语义关系,则是音位它与一定的现实关系相联系。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与多种语义关系相对应;同一种语义关系可与多种语法关系相对应;当然也有语法关系与语义关系完全一致对应的现象。

  10.格语法:由Fillmore提出case grammar。“格”借用了西方语言中常见的格范畴,并赋予它以新义。句子在基础中包含一个动词和几个或几个名词短语,每一个名词短语以一定的格的关系和动词发生联系。而且在一个基础结构中,每种格只出现一次。



【自考语言学概论练习试题】相关文章:

语言学概论自考试题09-25

2013年10月自考试题:语言学概论08-05

自考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09-26

浙江省自考设计概论试题07-21

精选自考每日练习试题09-26

自考每日练习试题(6.13)09-26

自考护理伦理练习试题07-24

《社会学概论》自考试题07-27

自考英语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08-08

精选《马原》自考练习试题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