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马原》自考练习试题

时间:2022-09-26 05:23:13 自考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马原》自考练习试题

  选择题

精选《马原》自考练习试题

  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近年来,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D.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这五项原则后来进一步完整地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发展同所有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

  A.互不干涉内政B.国家主权平等C.和平共处D.互利共赢

  1.【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题干所给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C不符合题意。D选项本身说法错误,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不能说“决定性”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才是决定性作用。题干材料“针对……,我国开始逐步调整……”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案B正确。

  2.【答案】A

  【解析】题中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体现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答案A正确。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和题意无关,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C排除;D选项观点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联,排除。

  3.【答案】B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主权是国家独立的根本标志,也是国家利益的根本体现和可靠保证。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各国应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些都是硬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任何时候都不应动摇。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各国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我们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出于一己之利或一己之见,采用非法手段颠覆别国合法政权。

  简述题

  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不同,意识形态就不同,因此意识形态是具体的,抽象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2、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所以社会意识是历史的,永恒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

  (二)社会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一经产生,便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

  1.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2.意识形态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3. 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使意识形态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4.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性,这是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意识形态反作用有质和量的两个方面,反作用的质就是对社会历史发展是促进还是延缓;反作用的量就是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大小、深浅,主要取决于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掌握群众越多,反作用就越大。

  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要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同客观的一致和符合。检验一种认识是否同客观对象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在主观意识范围内无法解决,客观对象也不能回答这一问题。第二,实践是主观见之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从而就可以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以确定其是否为真理。

  什么是劳动力,以及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第二,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

  概述“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后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4)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10分)

  概述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正反两方面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3)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第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10分)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或者简述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普遍提高。(4分)

  第二,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有效配置。(3分)

  第三,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在一定条件下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3分)

  论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商品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5分)

  第二,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或两种劳动。(5分)

  第三,具体劳动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5分)

  问答题

  问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现实意义。

  2.试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简述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4.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5.什么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简述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案:

  1、(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了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3、(1)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这一特点,不仅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从根本上区别了开来,而且也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划清了界限。

  (2)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1)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作用的不同,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

  (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5、(1)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智慧、力量和潜能素质都能全面自由地尽量发挥,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和交换工作,把从事不同社会职业作为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

  (2)必要条件:

  第一,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第二,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第三,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第四,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