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考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7-28 12:06:27 中考 我要投稿

中考知识点总结15篇[精华]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知识点总结15篇[精华]

中考知识点总结1

  列强侵略概述

  1、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19世纪70年代以后)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7、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1945—1949)发动侵朝战争,入侵台湾海峡。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中考知识点总结2

  1、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确定性事件。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2、概率

  (1)概率的性质:P(必然事件)=1;P(不可能事件)=0;0

  (2)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括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

  1、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了解事件的概率。

  2、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辨析。

  2、简单事件的概率求解。

  3、用频率估计概率。

  4、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5、概率与其它知识的综合运用。

  1、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拉萨明日刮西北风 B、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

  C、当x是实数时,x2≥0 D、三角形内角和是36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萨市“明天降雨的概率是75%”表示明天有75%的时间会降雨

  B、随机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落地后正面一定朝上

  C、在一次抽奖活动中,“中奖的概率是1%”表示抽奖100次就一定会中奖

  D、在平面内,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一定相交

  3、下列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一个角和它的余角的和是90°

  B、接连掷10次骰子都是6点朝上

  C、一个有理数和它的倒数之和等于0

  D、一个有理数小于它的倒数

  4、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从一个装有蓝、白两色球的缸里摸出一个球,摸出的球是白球

  B、扎西的自行车轮胎被钉子扎坏

  C、卓玛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一定得满分

  D、将菜籽油滴入水中,菜籽油会浮在水面上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那么它就必然发生

  B、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可能发生,那么它就是必然事件

  C、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它也可能不发生

  D、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必然事件,那么它就不可能发生

  6、同时投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点数之和为12 B、点数之和小于3

  C、点数之和大于4且小于8 D、点数之和为13

  7、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这意味着( )

  A、在两次重复实验中该事件必有一次发生 B、在一次实验中没有发生,下次肯定发生

  C、在一次实验中已经发生,下次肯定不发生 D、每次实验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50%

  8、在生产的100件产品中,有95件正品,5件次品。从中任抽一件是次品的概率为( )

  A、0.05 B、0.5 C、0.95 D、95

  9、有50个型号相同的乒乓球,其中一等品40个,二等品8个,三等品2个,现从中任取一个乒乓球,抽到一等品的概率是( )

  A、 B、 C、 D、

  10、卓玛的文具盒中有两支蜡笔:一支红色的、一支绿色的;三支水彩笔:分别是黄色、红色、黑色,任意拿出一支蜡笔和一支水彩笔,正好都是红色的概率是( )

  A、 B、 C、 D、

  11、某灯泡厂的一次质量检查中,从20xx个灯泡中抽查了100个,其中有6个不合格,那么在这20xx个灯泡中,估计有 个灯泡不合格。

  12、随意安排甲、乙、丙3人在3天节日中值班,每人值班1天。

  (1)这3人的值班顺序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2)其中甲排在乙之前的排法有多少种?

  (3)甲排在乙之前的概率是多少?

  学数学的窍门有哪些

  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解题能力。要想会做数学题目,就要有大量的练习积累,知道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步骤与方法,题目做多了就有手感了,再拿出类似的题目才会有解题思路。

  其次是学会预习。解题思路不是直接就有的,也并非通过做几道简单的题目就能轻易获得,而是在预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出来的。因此,预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预习一方面能够让大家提前对数学知识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能够培养数学独立学习能力。

  学数学必须多做题。理解了数学基本定义和知识点以后,就需要通过做对应习题去巩固知识,多做多练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学数学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的,只有真正动手去做题、经历了实操过程能学会。

  学好数学有什么技巧

  1、有良好的学习兴趣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中考知识点总结3

  跟硝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NO3=2Fe(NO3)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2HNO3=Cu(NO3)2 +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2HNO3=Cu(NO3)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NaOH(或KOH)+HNO3=NaNO3+H2O

  现象:不明显

  Mg(OH)2+2HNO3=Mg(NO3)2+2H2O

  现象:白色沉淀溶解

  CaCO3+2HNO3=Ca(NO3)2+H2O+CO2↑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NaHCO3+HNO3=NaNO3+H2O+CO2↑

  现象:以上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跟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或HNO3、H2SO4)=NaCl+H2O

  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CaO+H2O=Ca(OH)2

  现象:放出大量的热

  NaOH(KOH)+FeCl3(Fe(NO3)3、Fe2(SO4)3)=Fe(OH)3↓+NaCl

  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

  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FeCl2(Fe(NO3)2、FeSO4)=Fe(OH)2↓+2NaCl

  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里面的反映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CuCl2(Cu(NO3)2、CuSO4)=Cu(OH)2↓+2NaCl

  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里面的反映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H4Cl(NH4NO3、(NH4)2SO4)+NaOH(KOH)=NH3↑+H2O+NaCl

  现象:有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MgCl2(Mg(NO3)2、MgSO4)+NaOH(KOH)=Mg(OH)2↓+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aHCO3+NaOH=Na2CO3+H2O

  现象:不明显此反应的Na换成K是一样的

  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此反应把Na换成K是一样的'

  2NaOH+CO2=Na2C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的Na换成K是一样的

  Ca(OH)2+CO2=CaCO3↓+H2O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NaHSO4+NaOH=Na2SO4+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2NaOH+SO2=Na2S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跟钡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NaCl

  现象:有白色的不溶于强酸的沉淀生成

  BaCl2+Na2CO3=BaCO3↓+2NaCl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可溶于盐酸和硝酸,其实也溶于

  硫酸,但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容易看出来

  跟钙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2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2+Ca(OH)2=2CaCO3↓+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中考知识点总结4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其具体体现,如:①在革命时期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②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有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③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下,有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科学精神等。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为什么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我们青少年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②要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正确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

  ③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6、什么是发展先进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它包括两方面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8、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为什么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①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

  9、思想道德建设

  (1)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要求: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10、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地位: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2)意义:只有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1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实例,如“创三优”活动、“三下乡”活动、“万村书库”活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文明户”评选活动等。

  1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或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3、我们青少年如何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作贡献?

  ①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行为得体,注重形象,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

  ②积极参与并宣传提升中国公民行为素质的活动。

  ③学习并推广文明礼仪知识,让更多的人更加健康文明。

  ④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

中考知识点总结5

  碳及其氧化物

  1.金刚石没有导电性但极其坚硬,石墨能导电但较软,二者属于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常温下碳不活泼,但高温下碳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

  3.初中阶段,可以认为碳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4.C02无毒,可溶但不是易溶于水

  5.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碳单质,属于置换反应,这些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6.一氧化碳中毒是化学变化

  7.二氧化碳使得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碳酸,这是一个可逆过程,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

中考知识点总结6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

  中国的河流

  1、我国主要的河流的分布。(在中国地理(上册)P42 图2—28 《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

  2、外流河及外流区:

  ⑴、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外流区。

  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受夏季风影响较大,夏季风盛行,水位上涨,形成汛期;冬季风盛行,形成枯水期。

  ⑶、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①、南方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长江、珠江)

  ②、北方河流: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黄河、海河)

  ⑷、长江——我国最大的河流;珠江——汛期最长的河流;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3、内流河及内流区:

  ⑴、最终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内流区。

  ⑵、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大小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较小,河流出现断流现象,所以内流河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4、主要湖泊(两大湖泊):

  ⑴、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最大的咸水湖)。巴颜喀拉山

  5、长江:

  ⑴、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源头——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最终注入东海。

  ⑵、流经了,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区。

  ⑶、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⑷、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等。

  ⑸、上、中、下游的划分: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到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⑹、水能资源: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源头——宜昌、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6、黄河:

  ⑴、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源头——约古宗列曲,全长5500千米(我国第二长河),注入渤海。

  ⑵、流经了,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共9个省区。

  ⑶、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⑷、主要支流:湟水(上游)、汾河、渭河(中游)。

  ⑸、上、中、下游的划分:

  ①、上游:河口以上(水能资源丰富,实行梯级开发。如:龙羊峡、刘家峡水电站等)。

  ②、中游:河口到旧孟津(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③、下游:旧孟津以下(“地上河”是主要特色)。

  地理中考基础知识

  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

  ⑴、A 点的经纬度:30°W 40°N

  B 点的经纬度:10°W 10°N

  ⑵、从东西半球看:A 点位于西半球 B点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A 点位于北半球 B点位于北半球。

  ⑶、从低、中、高纬度来看:A 点在中纬度地区

  B 点在低纬度地区。

  ⑷、从地球五带来看:A 点在北温带 B 点在热带。

  (A 地区有四季变化,B 地区有阳光直射。)

  ⑸、A 点位于B 点的西北方向。

  六、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

  ⑴、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世界地理P 23 的图)。

  ⑵、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⑶、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⑷、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四大洋:⑴、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

  七、世界的.地形

  1、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

  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坡度较陡,地面崎岖。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地面较崎岖。如:中国的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高原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低,小于200米。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东欧平原。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世界最大)。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记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缓。

  八、海陆变迁

  1、地球表面形态处在永不停止的变化之中。如: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积的缩小,红海面积的扩大,东非大裂谷的扩张等都说明地球内部在运动)。

  2、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共分为六大板块(见世界地理(上册)P 35 图)。

  3、火山与地震: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⑴、环太平洋地震带;⑵、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初中地理考点知识点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黑龙江黑河市,云南省腾冲市;

  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

  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①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②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③ 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④ 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⑤ 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⑥ 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⑦ 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⑧ 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⑨ 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⑩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① 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③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④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① 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②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③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④ 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⑤ 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

  ①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②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③ 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自然地区界线

  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农业活动界线

  ①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怎么样学好地理初中方法

  1、以课本为依据,通过记忆和理解学习地理。课本里的文字内容、插图、表格、课后活动,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要记住又要理解,才能从根本上学懂地理。所以,认真听讲,读熟课文,看懂图表,学会做题,都是很重要的。

  2、以地图册、地球仪为辅助工具学习地理。地图是学习地理的主要工具,地图上的地理信息很丰富,可以判断方向,量算距离,识别高低、冷热、干湿,查找地名等。读图能力的考查在各种地理考试中都会占很大比例,很多考点都以图的形式呈现。比如我们刚学过经纬网知识,试卷里会出现大量经纬网图,在以后的学习和考试中也都离不开地图。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注重读图训练,提升读图能力。此外,利用地球仪对学习经纬网、地球运动、大洲大洋等内容帮助很大。

  3、总结规律学习地理。地理知识表面上看比较零散,其实好多地理知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南北纬度、东西经度的分布,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的的分布等很多地理知识都是有规律的,通过总结规律学地理会事半功倍,轻松很多。

  4、比较异同学习地理。如经纬线、经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理区域等都可以通过对比异同来学习,这样不易混淆,效果更佳。

  5、分析成因学习地理。如东西半球的划分初一学生学的比较艰难,但是如果搞清楚为什么不从0o和180o经线划分东西半球的原因后,就会比较容易学懂了。很多地理事物之间都是有关联的,比如位置决定气候,气候决定植被,气候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经济的发展等。可以思考为什么神舟飞船的回收选择内蒙古。通过分析成因可以锻炼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地理思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地理答题技巧

  (1)选择题:一要仔细读题干,看清楚要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二看选项,即使发现了正确答案也要把全部答案都看一遍,也许后面会发现更合适的;三如果不能识别合适的选项,可以用排除法,去掉肯定不对的,缩小范围,做出选择,提高正确率。

  (2)读图综合题:一先看问题,二针对问题在图里找答案。三填空题要看清要求,是填文字、字母还是数字序号,必须按要求做答。读图时一定要看清楚方向,比例尺、注记等信息;图表要看清楚内容、坐标刻度等。读图不准确,题就无法做对。

  (3)简答题:答题要规范,表述要准确。如东西经度、东西半球、东西方向是不同的,以后还会学到节气与季节、地形和地势,山地和山区,地形和地形区等一些相近地理名词,要注意用词准确。

中考知识点总结7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高一化学期中考必修2知识点总结实用2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高一化学期中考必修2知识点总结实用3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高一化学期中考必修2知识点总结实用4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

  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中考知识点总结8

  一、化学之最

  (三)酸: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

  6、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碳酸氢钠NaHCO3 , 碳酸氢钙Ca(HCO3 )2

  磷酸二氢钠NaH2 PO4

  磷酸二氢钾H2 PO4

  硫酸氢钠NaHSO4

  硫酸氢钾HSO4

  7、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碱式碳酸铜Cu2(OH)2 CO3

  8、其他盐

  高锰酸钾MnO4

  锰酸钾2MnO4

  氯酸钾ClO3

  硫化钠Na2 S

  碘酸钾 IO3

  亚硝酸钠NaNO2

  硫化钾2 S

  二、化学方程式和计算

  1、计算

  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先检查以下几项,否则所有的计算都是徒劳!

  ①化学式写正确

  ②方程式要配平

  ③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准确

  步骤:

  ⑴解、设

  ⑵化学方程式

  ⑶找已知物和未知物、算相对分子质量

  ⑷列比例

  ⑸答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例:

  质量比等于 2ClO3 2Cl + 3O2 ↑

  系数×相对分子质量 : 245 149 96

  ①微观意义:每2个氯酸钾分子,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氯化钾分子和3个氧分子

  ②宏观(质的')意义: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③量的意义: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注意:“+”不能读成“加”,“=”不能读成“等于”要读为“生成”。

  3.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有水生成 有CO2生成(各写两个)

  化合反应 2H2 +O2 2H2O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其他反应

中考知识点总结9

  化学的研究范围,对象,基本化学概念

  1.纯净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的

  2.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

  3.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4.燃烧和爆炸都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5.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导电导热是物理变化,生锈和腐烂是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气体是物理变化

中考知识点总结10

  一、隋朝

  1.贡献:①隋朝在前一时期民族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②隋朝在借鉴前代的制度的基础上,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唐朝及以后的历代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③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④隋朝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2.教训:①由于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隋朝在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覆亡,其教训为唐初统治者所接受,促进了唐朝前期的繁荣。②统治者应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富裕,国家的政权才能巩固。

  二、天下和同为一家

  1.天可汗

  (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他因此赢得少数民族的尊敬,被尊称为"天可汗"。

  (2)管理西域:自唐太宗到武则天时,唐朝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分别管理天山以南和天山以北地区。

  2.唐蕃和亲

  (1)背景: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希望学习唐朝的统治经验,几次派使者到长安,请求与唐朝和亲。

  (2)概况:641年,文成公主奉命前往吐蕃,与松赞干布成亲。

  (3)影响: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促进了吐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

  3.南诏与渤海

  (1)与南诏关系:唐玄宗时,唐朝封今云南地区的南诏政权首领为"云南王"。

  (2)与渤海关系:唐玄宗封生活在东北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靺鞨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三、大运河的开凿

  1.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统治

  2.开通:605-610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劳力,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

  3.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

  4.地位:全长20xx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作用:①积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②消极:致使劳役征发过急过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四、元朝的大一统

  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①1270年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②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大元"

  ③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④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⑤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流亡政权,统一了全国。

  2.文天祥抗元:①抗元的正义性:反对蒙古的掠夺和虐杀,是正义的。

  ②元朝统一的进步性: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③文天祥的精神: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和高风亮节等,值得继承和发扬。

  3.元朝的民族政策

  (1)政策: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人分为不同的等级。

  (2)目的:为了维护蒙古族的特权,强化统治。

  (3)后果:加深了民族矛盾,激起了各族人民的不断反抗和起义,促使元朝统治走向崩溃。

  4.元朝的制度

  (1)经济:改革蒙古旧制,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2)政治:①中央:设立中书省,同时管理大都及周围地区②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西藏是特别行政区,由宣政院管理,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④元朝后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5.元朝的对外交往

  ①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同时是世界性的商业大都市②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③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五、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3.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内容:

  (1)政治: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

  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统一度量衡。

  (3)军事:奖励军工,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意义:①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②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六、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新航路开辟背景(或原因):

  (1)根本原因:西欧各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具体原因:①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②《马可波罗行纪》的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西欧对东方的向往。③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东西方贸易。④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发展、寻找、垄断、控制)

  (3)条件:①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探寻新航路。②人们开始相信地球是圆的。③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大型海船)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

  经过:四个航海家的航行情况: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并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但他自以为到达了印度,因此称当地的居民为印第安人;1497-1498年,达·伽马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航行到印度,第一个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最短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从而在实践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4.意义:

  (1)它是继郑和远洋航行之后人类航行史上的又一壮举。

  (2)它密切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最早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加速了欧洲的早期资本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航运中心、商业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西欧大西洋沿岸。意大利逐渐衰落,荷、英等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七、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开始国:英国。开始部门:棉纺织部门。

  2.背景(条件)

  ①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②海外殖民地扩张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料,同时也扩大了市场③18世纪中期,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④手工工场积累了技术与经验⑤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⑥伦敦成为欧洲的科学研究中心⑦英国政府重视科学研究并倡导科学研究与经济活动相结合。

  3.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2)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的海外市场迅速扩大,手工工场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改进。

  4.过程:

  (1)开始的标志:(考试不作要求)

  (2)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最主要标志)。①时间:1785年。作为动力带动机器,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②意义: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5.历史意义:

  (1)最大的后果: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②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八、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背景: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商品需求扩大;科技上,出现一系列科技发明。

  3.主要发明

  (1)电力的广泛应用(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①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②美国人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还发明了很多电器产品,正式注册的就有一千三百种之多,被誉为“发明大王”)

  (2)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

  (3)新交通工具:汽车、飞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意义: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意义:飞机已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加强了人们在物质文化上的交流,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

  (4)新通讯手段:无线电报、有线电报、有线电话等。

中考知识点总结11

  三角函数关系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倒数关系

  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商数关系

  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下面4个也存在这种关系。)。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平方关系

  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

  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cscA=c/a

  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cos(90°-α)=sinα,

  tan(90°-α)=cotα,cot(90°-α)=tan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中考数学知识点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的形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k的符号k>0k<0图像yO xyO x性质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及诶是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

  设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过点P作轴、轴的垂线,垂足为A,则

  (1)△OPA的面积.

  (2)矩形OAPB的面积。这就是系数的几何意义.并且无论P怎样移动,△OPA的面积和矩形OAPB的面积都保持不变。

  矩形PCEF面积=,平行四边形PDEA面积=

中考知识点总结12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但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

  2、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或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动能增大,减速运动的物体动能减小,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它是否运动。

  4、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度,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底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降底)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的标志:相对水平地面,物体是否被举高。

  5、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体而言),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6、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非匀速运行,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相当于上升运动)动能减小(速度减小)势能增大(距地球中心的高度增加),这一过程卫星的动能转化为势能,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相当于下落运动)动能增大(速度增大)势能减小(距地球中心的高度减小)这一过程中卫星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在近地点上,卫星运行速度最大,动能最大,距地球最近,势能最小。在远地点上,卫星运行速度最小,动能最小,距地球最远,势能最大。

  7、分析下列事例中能的转化:

  (1)水平面静止的物体: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2)加速升空的火箭或气球: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3)下坡时刹车的汽车: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4)匀速上升的电梯: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5)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6)水平地面上刹车的汽车: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7)出站的列车: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8)光滑斜面上滚下的钢球: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9)不计阻力时上抛的石块: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8、当物体中空中自由运动时,若物体上升,则把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若物体下降,则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若在转化的过程中无阻力,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若物体匀速上升,则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这时,不时动能转化为势能,而是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机械能增加,若物体匀速下降,则动能不变,势能减小,减小的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而是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9、皮球弹跳过程可分为四个过程:上升过程(皮球从高处下落到刚好要着地)是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皮球刚要着地的瞬间动能最大);压缩过程(皮球与地面间发生相互作用,到皮球形变最大)是把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当皮球形变最大时,弹性势能最大);恢复原状过程(皮球恢复原来形状到刚要离开地面)是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刚要离开地面的瞬间,它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上升过程(从离开地面到上升至最高处)是把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然后又要下落,重复以上过程。

  10、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包括: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2、分子的直径是用10-10m来量度的(或百亿分之几米)分子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13、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其此还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距(间隙),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扩散现象之所以能发生,主要原因是分子无规则的运动,能说明无规则运动的事例有: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另一原因是分子间作用力很小)2水和酒精相混合总体积减小。3装有油的钢筒在高压下外壁渗出了油

  14、物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物体难以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气体分子可以到处漂移,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引力非常小,往往可以忽略不计。

  15、当分子间实际距离大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中考知识点总结13

  拥有财产的权利

  1、财产所有的归属划分

  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2、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它合法财产

  3、财产所有权

  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4、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的意义

  对于维护公民正常生活,保障其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方式有那些?

  ①法律:宪法;

  民事法律(民法通则和物权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②方式:请求确认财产所有权、强令非法占有人返还原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

  6、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时通过诉讼确认归属,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通过诉讼要求返还,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通过诉讼要求赔偿,出现行政违法现象时通过诉讼要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

  7、遗产: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

  作为遗产的必备的条件:

  (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

  8、继承权

  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9、法定继承

  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注意: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遗产份额的分配原则:一般情况下均等分配,特殊情况可以不均等分配。

  10、遗嘱继承

  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

  其最大的优点是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最有效的政治答题技巧

  1、解题的基本要求

  ①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要点。

  ②仔细阅读与分析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是进行选择的出发点。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养成认真分析题干的习惯,反复阅读题干材料,吃透题干精神。

  ③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则。即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脱钩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才能做到准确无误的选择。

  2、解题的基本方法

  解答政治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的原则。要贯彻这一原则,在解题时必须做到“四审”和“四排”。

  一审题型。要确定好思维方向。明确哪些是正向选择题,哪些是逆向选择题。逆向选择题要求考生选择错误的选项,正确的选项不能入选。

  二审题干的规定性。审题干就是要弄清题意,明确题干的规定性,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如何确定题干的规定性呢?可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明确题意。绝大部分选择题的题干都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这一段材料主要讲什么意思,必须读懂、弄通。同时,要明确材料后面的要求,规定我们解决哪些问题。从近年来的中考试来看,,主要用“表明”、“说明”、“启示”、“体现”、“原因”等五种规定性来限定答题的思路。

  其次,要着重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以便确定题干规定性的知识范围。

  三审题肢。遵循以干求肢的原则。大家在审题肢时要注意确定四种不同的题肢:第一、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肢,即符合题干规定性要求的题肢。第二、确定哪些是错误题肢,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第三、确定哪些是干扰性题肢,即题肢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第四、确定哪些是一级引申题肢,哪些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做到正确题肢或一级引申题肢入选,错误题肢、干扰题肢、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不选。

  四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从语文基础知识的角度来看,题干与题肢之间的知识结构是陈述句结构,题干是主谓结构,题肢则是宾语。这一结构形式就决定了在解选择题时,只能做到以干求肢。通过分析寻找题干与题肢之间的最佳联系,即题肢与题干规定性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肢干相连,上下结构相通。

  一排错项。题肢的观点本身错误或包含着部分错误的要排除,但逆向选择题除外。

  二排重项。题肢的观点不在于说明题干的规定性,而是对题干规定性的变相重复。这就要求我们对干、肢进行反复的比较,找出两者的相同相异点,如果题肢的`观点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是变相重复的,应排除。

  三排异项。题肢的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这样的选项应排除。

  四排大于或小于项。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这样的选项也应排除。

  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四个题肢组成,选择一个或几个题肢的过程也是排除几个或一个题肢的过程,选择与排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解选择题方法可以笼统地称之为排除法,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排谬法。即运用已学知识,判断题肢的正误性,从而加以排除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题干要求是正向的,且题肢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句子的题目之中。

  ②对比法。即通过对相近题肢进行对比,或者把已知的知识与题肢中出现的未知的知识进行对比,从而确定选项方法。

  ③实证法。即把未知正确与否的题肢与客观实际相对照。从而确定是否排除。题肢中的结论不可能全部来自于课本,有的是对客观现象的总结概括或者是对社会上一些观点的概括。因此就可以运用实证法来确定。

  ④联系法。即把题干与题肢相连从而确定选项的方法,它是解决选择题的最后一个环在选择题中,经常在题肢中单独地看是正确的,但有的与题干有直接联系,有的有间接联系,甚至没有联系。因此必须把题干与题肢联系起来,排除没有直接联系或者没有联系的。

  当然这四种方法并不是单独使用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通常需要同时使用,才能做好每一道选择题,从而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政治答题公式是怎么样的

  1、初中政治每课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也是做每个习题的最基本思路)

  2、是什么=含义+表现+特点+形成+种类

  3、为什么的别名=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关系+功能+原则+理念等

  4、怎么办=国家怎么办+社会怎么办+公民怎么办+青少年怎么办+{途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5、国家怎么办=政治怎么办+经济怎么办+文化怎么办+法制怎么办+其它方针政策怎么办

  6、青少年怎么办=理想+品德+心理品质+学习+方法+途径

  7、怎么办的别名=出主义+建议+办法+启示

  8、每个题的最后答案可归纳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政治答题得分模板(速看)

  一、“漫画”型题目答题技巧

  漫画类的题目,要找准漫画与知识点的链接点,首先要看标题,看标题能否给出指引性的知识点或者观点;然后看文字,看看漫画中有哪些文字,通常漫画里的文字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看画面,漫画夸张之处通常是其弦外之音,真正的寓意也就在这里。

  二、政治辨析题答题模板

  题型特点:

  辨析题通常以两人对话形式给出两个观点,这些观点可以是当前的热点、疑惑点、争论点或者是学生的模糊认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者经验,辩证地去分析,合理地去推理。

  方法指津:

  首先,要弄清楚辨析题的要求。从字面上分析,辨析题既要“辨”也要“析”。

  “辨”即辨别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析”即对正确的观点分析其原因,对错误的观点将其改正并加以分析,观点不全的要补充完整并分析。

  辨析题是辨与析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要总结辨析题的类型。其常见的类型有:

  (1)肯定型:即所给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在回答时一般是用所学原理来论证其论断为什么是正确的。通常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什么、有什么等。

  (2)否定型:即所给论断是完全错误的。在回答时,一般是用所学的原理说明或论证甚至驳斥为什么是错误的,错误的实质,如何进行反驳,怎样改变论断是正确的,说明错误论断的危害等。

  (3)正误混杂型:一般有两种,一是论断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含有错误的成分;二是论断总体上是错误的,但其中含有正确的成分。在辨析时要分别指出哪些是合理(或不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或合理)的,即论断肯定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再从整体上、从一般意义上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漫画类试题答题模板

  第一步:审漫画。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看漫画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二看漫画的画面,注意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动作、表情、神态、人物特征等,然后从整体上观察漫画;三看漫画的语言,漫画为了充分表达其寓意,常配有说明性文字,它有时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四看漫画的夸张之处,即玄外之音。

  第二步:透过漫画表面现象,回归教材,推理寓意,引申出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明确作答范围和设问角度。

  (1):先说漫画面的本意是什么?

  (2):再说通过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

  (3):紧扣教材知识,分析并说出怎么办。

中考知识点总结14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整数②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中考知识点总结15

  1、解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a的三角函数。

  如果∠a是Rt△ABC的一个锐角,则有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的一些边、角,求出另一些边、角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交;当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公共点叫做切点;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定理:

  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性质:

  经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圆的切线。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通常我们把圆外这一点到切点间的线段的长叫做切线长。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作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三角形的内切圆

  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3、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

  投影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在某个平面内形成的影子叫做投影。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由平行的投射线所形成的投射叫做平行投影。

  可以把太阳光线、探照灯的光线看成平行光线,它们所形成的投影就是平行投影。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物体在正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主视图,在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俯视图,在侧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左视图。

  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合称三视图。

  产生主视图的投影线方向也叫做主视方向。

  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

  三视图不仅反映了物体的形状,而且反映了各个方向的尺寸大小。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将几何体沿着某些棱“剪开”,并使各个面连在一起,铺平所得到的平面图形称为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圆柱可以看做由一个矩形ABCD绕它的一条边BC旋转一周,其余各边所成的面围成的几何体。AB、CD旋转所成的'面就是圆柱的两个底面,是两个半径相同的圆。AD旋转所成的面就是圆柱的侧面,AD不论转动到哪个位置,都是圆柱的母线。

  圆锥可以看做将一根直角三角形ACB绕它的一条直角边(AC)旋转一周,它的其余各边所成的面围成的一个几何体。直角边BC旋转所成的面就是圆锥的底面,斜边AB旋转所成的面就是圆锥的侧面,斜边AB不论转动到哪个位置,都叫做圆锥的母线。

【中考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中考知识点总结07-28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12-31

(经典)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05-21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02-06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02-20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精选]07-19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07-24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07-15

中考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02-25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