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传湘西中考试题

时间:2024-10-11 09:01:02 志彬 中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传湘西中考试题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题,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传湘西中考试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传湘西中考试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②锸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

  (2)知徐州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A.竹柏影也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

  C.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D.朝晖阴,气象万千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__________

  (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译文:__________

  4.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分)①但:只②徙:调任

  2.(3分)D

  3.(4分)①(2分)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②(2分)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4.(4分)甲文:表达了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更有豁达的情怀.乙文:临危不惧、以身作则、善于指挥、足智多谋、公而忘私、亲民爱民等。

  练习题二

  宋史苏轼传

  1、苏轼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以下哪一项不是苏轼的文学主张?

  A. 以文为诗

  B. 以诗为词

  C. 追求华丽辞藻

  D. 强调自然天成

  答案:C。苏轼主张自然天成,反对过分追求华丽辞藻。“以文为诗”和“以诗为词”都是苏轼的重要文学贡献。

  题目二:

  《宋史·苏轼传》中记载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他被贬到了哪些地方?

  A. 黄州、惠州、儋州

  B. 杭州、苏州、扬州

  C. 湖州、滁州、福州

  D. 泉州、广州、潮州

  答案:A。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

  题目三: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有很多经典作品,以下哪一篇不属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

  A. 《前赤壁赋》

  B. 《后赤壁赋》

  C. 《念奴娇·赤壁怀古》

  D. 《题西林壁》

  答案:D。《题西林壁》是苏轼游庐山时所作,不是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而《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经典作品。

  记承天寺夜游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对偶

  答案:A。这句话把月光下的庭院比作积水空明,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A.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感情。

  3、下列对《记承天寺夜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B. “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则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感。

  C. 作者描绘的月夜景色清幽宁静,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D. 文章叙事简洁,没有过多的描写和抒情,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承天寺的喜爱之情。

  答案:D。文章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有复杂的心境,如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并非主要表达对承天寺的喜爱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传湘西中考试题】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05-18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0-30

湘西支教小组总结10-27

中考病句修改试题及答案09-25

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11-12

中考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01-02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03-25

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09-27

西学中考试试题及答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