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职称英语考试改革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于职称英语改革的讨论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公开,对于部分职称系列将可不做职称外语要求。这意味着长期以来陷于停顿的职称英语改革终于开启了艰难改革的第一步。然而,职称英语往哪里改革?如何改革?却仍然是一个有待于深入讨论的问题。
当前对于职称英语制度的批评首先在于,部分行业英语使用率不高,职称英语成为实践意义不大的无用技艺,这使得职称英语的考核往往成为希望晋升职称者多余的负担。一些业内精英由于英语水平较低长期无法晋升职称,从而导致了部分专业人士强烈的不满。
其次,职称英语往往有利于年轻人,而不利于年龄较大、英语基础较差的中老年职工。许多中老年同志由于英语水平较差,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地倒在职称英语的门前,的确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同情。
此外,即便对于需要使用英语的行业来说,职称英语、俄语考试内容也往往远离了社会实践。考试仅仅是为了考而考,难以促进真实英语能力的提升。在很多时候,职业英语考试的确有异化为应试消费的趋势。
统一考外语和计算机的程序设计,对于评审者来说是一种负担。因为专业属性的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完全不一样,非专业性需要,很多人根本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和外语,也就没有考试的需要。结果为了应对职称评审,就只能选择被动的学习,以便于掌握必要的知识而顺利通过职称评定考试。不过,这种学用脱节,让考试者陷入“学而无用”、“学而无效”的尴尬中,而一些基础较差的人,也就只能采取作弊或者替代的方式。
更严重的是,脱离实际的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催生出了市场需求极为庞大的利益链条,“职称考试经济”可谓方兴未艾。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造假、替考、作弊等现象,都让现行职称评审制度饱受诟病。究其原因,就在于时下的职称考试和评审,根本上还是采取的是行政主导模式,带有强烈的行政命令的色彩。自然也就造成了职称考核标准与实际运用出现断裂,难以符合大多数的需要,其间裹挟的利益因素,也让评审程序流于形式化,并为弄虚作假和利益寻租等不正当行为,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人才的评定也应坚持多元化的标准,否则就无以虑及个体化的差异,也无以照顾到行业间的差别。最典型的例子则是,以考试或者论文作为标准的职称评定,导致了大量的学术造假。与之相反的是,一些立志于教学并颇有建树的一线教师,却因为论文偏少或者没有通过外语和计算机考试,而无法取得称职评审的基本资格,从而在起跑线上就落在了后面。也正是这种导向的走偏,才让很多实干者的权利受损。相反的是,投机取巧或者弄虚作假者,往往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回报。
在简政放权和科学治理的当下,对职称评审进行改革已不容回避。2013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就表示,职称外语改革将进行试点,按不同专业领域进行划分,突出实践要求。2015年,人社部、卫计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县级及以下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审时,职称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这些变化,都可以视为职称评审改革的实质性进步。如今北京市进行“职称评审不用再考英语计算机”的松绑,也是职称改革全面深化的体现,让人对职称改革在全局性实施,有了更多更大的期待。
此次职称制度改革,主要涉及以下三点:
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提出探索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且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 这对于在职称评定上弄虚作假以及违反职业道德之人是个极大的震慑。因为如果违规违纪行为一旦被发现,由于信用信息平台的存在,将在全国范围内无所遁形。
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对于确实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对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的职称系列和岗位,不作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由于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很大年纪偏大和艰苦边远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外语职称考试上确实有很大困难,而且他们在平时工作中,也用不上外语。过去职称评定上对于外语能力的要求,拦住了他们评定职称的道路。王某就是如此,专业技术上是一把好手,可惜由于年纪偏大,以前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英语,等到工作以后,想要评定高级职称了,发现对外语能力有要求,然后去学习,由于基础差,年纪大,总也过不了关,最后也就歇了评定职称的心思。现在《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职称英语和计算机的新规定,对于很多年纪偏大的和艰苦边远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确实是个大好消息。
向基层一线倾斜。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在职称英语和计算机方面不作要求之外,《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还规定将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对于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将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由于历史发展原因,现在五十岁左右的一线工作的,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一部分是没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因而放宽对于学历、论文和任职年限的要求,对于这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将大大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从目前的改革来看,在很大程度上,人社部的动作的确是瞄准职业英语考试当前最广受诟病的几个弊端,然而坦率而言,这样的改革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不少问题,有不彻底的嫌疑。一些职业职称英语考试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答。
职称英语考试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其实是一个亟待解决,却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哪些行业需要考英语,哪些行业不需要,由谁来判断,基于什么理由来判断,其实长久以来一直是一团浆糊。在许多行业里,的确不需要太高的英语水平,搞职称英语纯属“扰民”。在许多行业里,英语则的确与专业水平密切相关,但是否有必要以职称英语考试的形式来验证,却同样值得质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的转型,职称评定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同样是一个必须重新审视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职称其实是一种资质的认定,它的好处是让从业者的信息更透明,它的坏处是通过对从业者的分级对劳动力市场设置了门槛,从而既限制了竞争,也阻碍了以市场竞争来实现对劳动者价值的'评价。
职称的出现大致上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以一种直观的外在方式让相对人可以获得对主体专业能力的了解。在一些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行业里,这种资质上的外观显示是非常必要的。最典型的莫过于与病人生死攸关的医疗行业,谁也不能承受用市场竞争来解决医疗能力高下的代价。其二是为了解决竞争失灵的问题,在一些高度专业性的领域,竞争往往是不充分的,所以行政化、标准化的考试是相对合理的替代方案。问题在于,由于市场经济的不充分发育和行政化专业体制的范围过大,我国的职称认定中,行政管的太多,市场管的太少。
这经常让职称与实际能力出现了相当大的落差,也让自由市场中劳动力的估值出现了更多的困难。要解决这种困难,关键在于要尽可能地让市场、社会来决定劳动者的等级。对于大多数的专业来讲,引入职称制度其实是毫无必要的,因为市场的需求永远比职称这纸要重要的多。
【2017职称英语考试改革】相关文章:
2017湖北职称英语改革政策05-11
2017职称英语考试备考技巧09-17
2017职称英语考试备考原则06-27
2017职称英语考试通关技巧05-10
2017职称英语考试准备技巧05-09
2017职称英语考试复习误区02-17
2017职称英语考试复习技巧02-14
2017最新职称英语考试技巧02-14
2017职称英语考试报名培训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