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基础练习试题
1.正式提出“八纲”名称的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正脉》
C《伤寒质难》
D《景岳全书》
E《伤寒六书》
2.《景岳全书》中将八纲辨证的内容称为:( )
A治病八字
B八种纲要
C治病大法
D二纲六变
E二纲六要
3.下述哪项除外均是表证的特点:( )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病较轻病程短
E恶寒发热并
4.关于里证的特点,错误的是:( )
A病情一般较重
B无表证特征证候
C都是慢性起病
D病程一般较长
E以脏腑证候为主
5.形成寒证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
A阳气亏虚
B阴液不足
C阴寒内盛
D阴邪致病
E阴气偏盛
6.下列哪项不是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
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
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和不渴
C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
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
E寒证脉迟,热证脉数
7.下述哪项最应归属于阳证:( )
A表实寒证
B里虚寒证
C肾阴虚证
D表实热证
E里实热证
8.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是:( )
A病程长短
B病情缓急
C脉之有有力无力
D怕冷的新久
E肢体痛与不痛
9.导致亡阳的病因病机,除哪项外均是:( )
A阳气由虚而衰而欲脱
B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
C阴血消亡,阳随阴脱
D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
E剧毒、严重外伤刺激
10.下述哪项不能称为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 )
A证候相兼
B证候错杂
C证候独立
D证候真假
E证候转化
答案:1C 2D 3C 4C 5B 6B 7D 8C 9D 10C
11.下列哪项是辨别真实假虚的主要依据:( )
A默默不语,语则声高
B形体赢瘦,腹满拒按
C倦怠懒动,动之觉舒
D稀便少许,气臭不爽
E脉象沉细,按之有力
12.下列哪项可视为“里邪出表”:( )
A久咳久喘,今咳血量多色鲜红
B肝病胁痛五年,腹壁青筋显露
C胃脘疼痛,昨恶寒发热脉浮紧
D麻疹发热三天,疹出烦热渐退
E饮食不慎,腹痛腹泻大便臭秽
13.寒证与热证的相互转化,关键的因素是:( )
A邪气的性质
B邪气的进退
C邪正的对比
D阴液的盈亏
E阳气的盛衰
14.下列哪项不是辨证所应明确的内容:( )
A病位
B病势
C病名
D病因
E病性
15.下列哪项不是导致虚证的常见原因:( )
A先天禀赋不足
B病中耗损过多
C房事劳倦太过
D情志失于调摄
E后天生化不足
16.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归属于阳证:( )
A面红目赤
B疼痛喜按
C心烦不宁
D脉数有力
E发热口苦
17.表证的发热是:( )
A、往来寒热
B、恶寒发热
C、但热不寒
D、但寒不热
E、潮热
18.下列哪项不是亡阳证的典型表现:( )
A冷汗质稀
B肢厥肤冷
C呼吸气微
D面赤如妆
E脉微欲绝
19.下列哪项不是亡阴证的证候特点:( )
A汗黏如油
B身灼肢厥
C皮皱唇燥
D小便极少
E脉细数疾
20.证候真假的“假”是指:( )
A病人提供假情况
B属于疾病现象
C临床不常见的症
D新病标病症状
E与病理本质不符的症
答案:11E 12D 13E 14C 15D 16B 17B 18D 19B 20E
21.确认真热假寒证的最主要依据是:( )
A脉数而沉
B面色赤
C身灼肢厥
D咽干口渴
E胸腹灼热
22.所谓“因虚致实”,主要体现哪种辨证关系:( )
A对立关系
B统一关系
C邪正关系
D因果关系
E真假关系
23.下列哪项不是导致真实假虚的病因病机:( )
A湿热内蕴
B气化无力
C瘀血阻滞
D热结胃肠
E痰食停滞
24.表证的转归,下列哪项不可能出现:( )
A经治疗而愈
B“自然”痊愈
C演变成半表半里证
D演变成里证
E恶化而死
25.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
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
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
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
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
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26.下列类似于半表半里证概念的是:( )
A肝胆病证
B少阳病证
C气分病证
D中焦病证
E厥阴病证
27.下列哪项为里证:( )
A、恶寒发热
B、咽喉痒痛
C、鼻塞流清涕
D、小便黄赤
E、脉浮
28.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
A虫积
B痰湿
C血瘀
D内燥
E气逆
29.亡阳亡阴的共同之处,错误的是:( )
A见于病久体弱患者
B出现在病情危重之时
C病变趋势极其危急
D以出现“绝汗”为特征 E对方亦可随之而亡
30.病人恶寒发热,无汗,气喘烦躁,口渴,脉浮紧者.证属:( )
A上寒下热证
B上热下寒证
C表寒里热证
D表热里寒证
E表实寒证
答案:21E 22D 23B 24E 25D 26B 27D 28D 29A 30C
41.咳嗽,胸痛,气喘,痰中带血,体温39.8℃,舌红苔黄,脉滑数。为:( )
A实热证
B亡阳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E亡阴证
42.神志错乱,哭笑无常,语无伦次,形体肥胖,纳呆,苔白滑,脉弦滑。为:( )
A痰阻胸阳证
B痰气郁结证
C寒痰阻肺证
D痰蒙心神证
E痰浊犯脑证
43.火邪致病的特点是:( )
A恶寒发热,无汗头痛
B发热恶风,头痛汗出
C恶热汗出,口渴乏力尿黄
D发热体倦,头重胸闷不渴
E发热口渴,谵妄吐衄
44.患者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口渴,气急,甚或昏迷惊厥,舌绛干燥,脉濡数,证属:( )
A亡阳
B亡阴
C中暑
D心阳暴脱
45. 患者伤湿,其临床表现是:( )
A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苔薄白,脉浮缓
B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C恶热汗出,口渴疲乏,太薄黄,舌红,脉虚数
D 发热体倦,头身重痛,胸闷不渴,苔白滑,脉缓
E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苔薄白,脉浮数
46. 患者身热汗出,咽干口渴,咳嗽胸痛,痰中带血,鼻干唇燥,苔黄少津,脉象浮数,证属:( )
A肺热壅盛
B肺火
C温燥
D火淫证候
D风淫证候
47.下列临床表现中,哪一项非火淫证候:( )
A壮热
B瘫疹
C脉数
D肌肉润动
E谵妄吐衄
48.导致瘟疫证候的病因是:( )
A疫疠之毒
B燥热疫毒
C瘟毒挟湿热
D温热病邪
E火淫之邪
49. 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不属于气虚证:( )
A少气懒言
B头晕目眩
C自汗
D便泻不爽
E脉虚
50.气随血脱证是指:( )
A大失血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
B冷汗淋漓,味淡而微粘,胃寒肢冷,口不渴或喜热饮,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渴,脉微欲绝
C大吐泻伴身热恶热,躁妄不安,口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干无津,脉细数疾而按之无力
D崩漏出血伴气短,倦怠乏力,面色白而无华,舌淡,脉细弱
E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口渴,气急,甚或昏迷惊厥,舌绛干燥,脉濡数
答案:41A 42D 43E 44C 45D 46C 47D 48A 49D 50A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基础科目复习小技巧
报考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正在抓紧时间复习,搜集整理了一些基础科目的复习小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
1.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的敲门砖。中医的整体理论和辨证论治都是以中基为根本发展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重在理解,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见不少难理解的问题。例如:土是木的所胜,木是土的所不胜。这种需要我们换一种思维方法理解记忆。把胜与不胜看作成打的过和打不过,问题就迎刃而解。木是克土的关系,木打的过土,所以木是土的所不胜(打不过的);反过来,土打不过木,土是木的所胜(能打过的)。
中医基础里面有不少经典的理论是需要重视的,切记不要只看中速度,不理解具体含义就囫囵吞枣。
2.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比较碎,但这是临床诊断的必备技能,一定要掌握这门技能。学习诊断学的方法:一是记忆,建议多做对比记忆,找到区别的关键点;二是结合临床的应用。例如:望诊中的望舌苔的变化,患者的胃气不足会出现少苔;患者体内有湿热苔黄腻等。
3.中药学
中药学是一门神秘的学科,很多考生都不认识这些药物长相,学习相对困难。
首先要先放下自己心里的负担,换一种方式来记住它。建议自己要找到有趣的记忆窍门(联想记忆法),例如:凉血止血的药物有,大蓟、小蓟、地榆、侧柏叶、槐花、白茅根、苎麻根,可以联想成:两只大小鱼,侧坏白毛猪。把好几味联想到一起去记忆,相对来说会简单些。
4.方剂学
方剂学是经典之作,一定不要因为困难就退后不前。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要先了解方剂的本质,主治和配伍应用要理解透彻,然后再背诵方歌(方歌不是一成不变的,觉得前人总结的不好,可以自己编写适合自己的)。这里不建议考生背趣记,因为以后应用于临床,还是方歌最实用。
中药和方剂学背诵内容比较多,忘记很正常,这是大脑正常的生理反应。知识是个反复的过程,建议给自己制定一份学习计划的表格。
5.针灸学
针灸学建议大家一定要边动手边脑。针灸是实操很强的科目,穴位的'具体定位一定要掌握。可以先按照经络来学习,理解每条经络的走行,再在经络上记忆穴位。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多动手在自己或者模型上画经点穴,在脑子里默背、复述。
6.诊断学基础
诊断学基础对于中医的考生相对难一些,我们临床确实常常使用。建议学习诊断学基础的时候多看看视频,明白各个指标的意义,多看看化验单,心电图、胸片,对应临床上的疾病结合记忆。诊断学基础和针灸学是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考查的主要方向,所以在基础阶段提醒考生把基础巩固,这样对于后面科目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基础练习试题】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基础试题及答案04-17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科目03-09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百日冲刺试题和答案08-19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高频考点汇总08-19
执业医师考试心得(通用9篇)09-23
中医医师考试提分攻略09-23
普通话考试试题练习10-21
执业医师实习证明01-17
放射执业医师述职报告09-12
执业医师合同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