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这本是心主神志功能活动的体现,但是中医学认为,思与脾的关系甚为密切,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的说法。正常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的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其中最主要的则是影响气的正常运行,气机失调,导致气滞与气结。所以《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因此,思虑过多,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呆滞,运化失常,消化吸收机能障碍,常出现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症,即所谓“思则气结”。日常生活中,由于精神紧张或思虑过度引起消化机能减退和障碍,则是屡见不鲜的。
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是口腔中分泌的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有保护口腔粘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帮助消化的生理功能。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脾为涎”,故有涎出于脾而溢于胃之说法。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出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可导致涎液分泌的急剧增加,从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故说脾在液为涎。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素问·痿论》指出:“脾主身之肌肉。”这是因为,人体的四肢、肌肉,均需要脾胃运化来的水谷精微的充养。只有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周身肌肉才能得到水谷精微的充养,从而保持肌肉丰满,壮健有力。故《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篇》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肌肉。”若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肌肉失养,则可致肌肉瘦削或萎软、倦怠无力,甚至不用。
四肢与躯干相对而言,是人体之末,又称“四末”。四肢为人体肌肉丰厚之处。网站收集人体的四肢,同样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等营养,方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四肢的营养输送,全赖清阳的'升腾与宣发,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实四肢。”脾主运化与升清,因为脾气健运,则四肢的营养充足,其活动亦强劲有力;若脾失健运,清阳不升,布散无力,则四肢的营养不足,则可见四肢倦怠无力,甚则萎弱不用。所以《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主四肢肌肉的理论,对中医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治疗以四肢肌肉萎废不用为主要表现的痿证时,常从脾胃着手,称之为“治痿独取阳明”。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即口腔,为消化道的最上端,人的饮食及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直接相关。只有脾气强健,则饮食、口味才能正常,正如《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如果脾失健运,则不仅可见食欲不振,还可见到口味异常,如口淡无味、口腻、口甜等。
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不但能反映全身的气血状况,而且实际上也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的反应。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如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则可见口唇色淡无华,甚则萎黄不泽。
http://www.cnrencai.com/【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相关文章:
带有在字的成语01-06
在工厂实习的心得11-02
奔跑在求职路上07-13
HR在面试中的误区09-24
关于在冬季结婚的对联12-18
关于在儿科的实习总结11-11
在电子工厂的实习目的01-24
在奔驰公司的求职故事02-05
在面试中的小技巧03-17
在面试中出彩的技巧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