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

时间:2022-10-23 23:44:48 医师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

  重点:

  1.肾小球肾炎:发生机制,病理分型和病变特点

  2.肾盂肾炎;急性,慢性

  3.肾细胞癌和肾母细胞瘤

  4.膀胱移形细胞细胞

  内容:

  肾小球肾炎

类型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病理特点
光镜 免疫荧光 电镜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GN 急性肾炎综合征 与1~3周前的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免疫复合物) 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弥漫性增生,中性粒细胞浸润 IgG、C3沿GBM和系膜区呈颗粒状沉积 肾小球上皮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质沉积
系膜增生性GN 蛋白尿,血尿,肾病综合征 不明 系膜细胞和基质弥漫性增生 IgG、C3沿系膜区呈团块状沉积 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
膜增生性GN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I:免疫复合物 II:致密沉积物型 III:免疫复合物 系膜细胞和基质重度弥漫性增生,插入,基底膜增厚,双轨状 I:IgG、C3 II:C3,无免疫球蛋白 I:内皮下沉积 II:致密沉积物病 Ⅲ型:内皮上下均有沉积物
新月体性GN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I:抗肾小球GBM肾炎 II:免疫复合物性GN III:免疫反应缺乏型GN(ANCA) 新月体形成 I:线性IgG和C3沿GBM II:颗粒状沉积 III:阴性 I:无沉积物 II:沉积物 III:无
膜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 免疫复合物 弥漫性GBM增厚,钉突形成 IgG、C3沿GBM颗粒状沉积 上皮下颗粒状沉积
微小病变 肾病综合征 基本正常 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慢性GN 慢性肾炎综合征 根据原病变类型 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根据原病变类型 根据原病变类型

  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炎肾炎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少见,常见致病菌为金葡菌。 上行性感染:主要途径,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诱因 尿道粘膜损伤,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机体抵抗力低下
病变性质 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化脓性炎
肉眼 肾盂粘膜充血,脓性渗出物被覆 肾实质内散在小脓肿 肾盂和肾盏粘膜粗糙,因瘢痕收缩而变形 双侧肾脏体积缩小,可见不规则瘢痕,
镜下 灶状肾间质化脓性炎,脓肿形成,肾小管坏死 肾小管和肾间质的慢性化脓性炎
临床表现 尿路刺激症。脓尿,菌尿,白细胞尿。全身感染症状 慢性病程,反复发作 肾小管功能不全
合并症 坏死性乳头炎 肾盂积脓 肾周围脓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
肾盂肾炎和肾小球肾炎地区别
肾盂肾炎 肾小球肾炎
定义 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化脓性炎症 肾小球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因 上行或血行的细菌化脓性感染 免疫复合物
病变部位 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 肾小球
病变性质 化脓性炎 变态反应性炎
临床表现 尿路刺激症。脓尿,菌尿,白细胞尿。全身感染症状 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多见于慢性患者,表现为肾小管功能损伤为主的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肾细胞癌和肾母细胞癌的鉴别

肾细胞癌(肾腺癌) 肾母细胞癌(Wilms瘤)
好发年龄 >40岁的男性多见 <7岁的儿童多见
组织来源 肾小管上皮细胞 幼稚肾组织(后肾胚基组织)
发生 多为散发病例,少数为家族性病例 家族性肾癌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为散发病例,少数为家族性病例 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性
肉眼 单发结节状肿物,切面灰黄,多彩状 单发巨大肿物,境界清楚,切面多彩
镜下 1)普通型(透明细胞)癌(占70%~80%):癌细胞浆透明,片巢或腺管状排列,间质血窦丰富 2)乳头状癌 3)嫌色细胞癌 4)集合管癌 5)未分类肾癌 3种成份: 1)具有幼稚的肾小球或肾小管样结构 2)幼稚的间叶和基质。 3)分化的间叶组织:脂肪,骨,软骨,肌肉。
转移途径 血道转移:常见(肺、骨最多见) 血道转移
症状 血尿(90%)、肾区肿块、腰痛 腹部巨大包块

  膀胱移行细胞癌

  1.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50-70岁的男性。

  2.苯胺染料、吸烟、病毒感染、膀胱粘膜的慢性炎症等慢性刺激有关。

  3.好发于:膀胱侧壁和膀胱三角区近输尿管开口处。

  4.组织学分级:I~III

  5.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无痛性血尿

  6.手术后容易局部复发,复发率50%-90%。病人的预后和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